📖 ZKIZ Archives


搶下摩托羅拉一千萬支手機訂單 關鍵四十分 華冠吃下業績大補丸

2010-7-26 TWM





一場四十分鐘的會議,讓華冠搶下摩托羅拉一千萬支手機代工訂單,不但今、明年兩年出貨量爆增,業績大幅增長,也讓華冠董事長李森田總算對華冠股東有個交代。

撰文.羅弘旭

身兼華宇、華上與華冠三家公司董事長的李森田,因為近幾年來經營狀況不佳,三家公司股價頻頻破底,每到開股東會時,李森田即使不斷被股東責罵、消遣,總是 按捺脾氣忍氣吞聲。然而,今年華冠傳出奪下摩托羅拉千萬支手機的大訂單,令華冠今、明兩年業績暴衝,李森田講話也跟著大聲起來!

七月十三日華冠臨時股東會,小股東炮聲隆隆,先「找麻煩」地責備李森田為何沒先自我介紹,後又繼續抱怨股東會選在交通不便的台北縣鶯歌。過去幾年來,面對 股東責難一向選擇「沉默」的李森田,難得反將一軍:「我叫李森田,擔任華冠董事長,如果你沒聽過我,那你投資華冠也太隨興了!」李森田能這麼氣定神閒地應 對小股東,靠的就是大訂單落袋。華冠今年首次打進摩托羅拉(MOTO)的供應鏈,成為摩托羅拉的主要代工廠之一。據零組件供應商透露,華冠的摩托羅拉代工 訂單將在今年第四季開始出貨,預估今年華冠總出貨量將超越一千八百萬支,二○一一年進一步擴大至二千萬支水準,是成立十一年來的最高紀錄。

時間拉回去年,摩托羅拉延攬中國大陸TCL集團副總裁劉飛擔任摩托羅拉的全球副總裁,並陸續釋出代工訂單給TCL。然而摩托羅拉並不滿意代工品質,也擔心 TCL自有品牌會影響代工業務,又再度回過頭來和華寶、華冠洽談訂單,但摩托羅拉卻只給第二代工順位的華冠四十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

第二天,華冠總經理陳世惠、副總洪一峰搭著最早的班機飛往北京,親自和劉飛洽談,會議中只談三個要點:品質能不能符合標準?六個月內能否完成第一支手機設 計量產?價格有沒有競爭力?當華冠給出「Yes」的答案,四十分鐘內雙方敲定零件採購流程、產品出貨時間、付款方式、代工生產線保密內容,華冠成了摩托羅 拉新的代工夥伴。

華冠內部透露:「簽訂代工客戶,不只有設計生產這麼單純,為了保護客戶權益,公司必須立刻決定把二個事業部門改成三個事業部門,事業部門改動之後,還必須 配合客戶有新的財務流程和供應鏈採購,如果公司不夠靈活,根本做不到。」從陳世惠一天內親自出馬談成訂單,到四十分鐘之內敲定公司整個組織架構改變,華冠 全賴機動的因應能力取勝。但能否此就扭轉李森田華宇集團的運勢,還有待時間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85

手機代工慘澹經營 它卻逆勢交出獲利成績 陳世惠魔鬼大改造 華冠逃過虧損命運

2011-5-23  TWM




在手機代工大廠紛紛出現虧損的狀況下,華冠卻能逆勢交出獲利成績,華冠總經理陳世惠用兩個月魔鬼改造,讓小麻雀也能舞出手機代工的新春天!

撰文‧翁書婷

二○一○年,是手機品牌廠宏達電最風光的一年,智慧型手機熱賣,讓宏達電獲利創下歷史新高;但是,二○一○年對台灣手機代工廠來說,卻是最慘澹的一年,全 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富士康,跌破眾人眼鏡,出現巨額虧損二.一八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四億元),華寶也大為失色,虧損三億元,就連英華達也在營收大幅縮小 下,三月宣布併入英業達。

然而,在市場普遍看衰手機代工廠下,有一家公司卻開始賺錢,走出連年虧損泥淖,逆勢交出EPS(每股稅後純益)○.二八元的成績,今年它的手機出貨量還要突破二千萬支關卡,上看二六○○萬支,全年營收有機會衝上二八○億元,成長幅度高達四三%,這家公司就是華冠。

手機代工業在虧損邊緣掙扎新北市中和某棟大樓裡,華冠總經理陳世惠穿梭在各個實驗室,桌上一字排開都是華冠這幾年做的產品,「你能想像嗎?十年前,我們代 工一支傳統的功能性手機(feature phone),可以賺四百美元。現在,我們做一支更好的功能性手機,利潤卻只剩四美元。」毛利低落是代工廠普遍的悲歌,只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大幅成長, 但手機代工廠無一不在虧損邊緣掙扎,讓人不禁疑惑,手機代工產業怎麼了?

答案很簡單,「我們暫時沒有委外釋單的計畫。」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說。智慧型手機市場技術門檻高、利潤肥厚,讓手機品牌廠將組裝製造緊握手中。在品牌廠無 意對外釋單下,高毛利的智慧型手機訂單拿不到,代工廠又難從功能性手機銷量賺到錢,青黃不接的結果,手機代工成了落日產業。

談到大環境的問題,陳世惠也忍不住感嘆,「前幾年我們做feature phone都有賺錢,只是賺來的錢全拿去開發智慧型手機。」早在○四年,華冠就積極投入智慧型手機的開發,以為很快就會有爆發性成長,沒想到,卻等不到期 待的智慧型手機大筆訂單進來,拿到的都是二線手機品牌的小單,沒有達到規模經濟,讓華冠短短兩年就大虧十二億元,虧到連董事會都罵。

「現在每十個人,至少有四個人用的是智慧型手機,可是在二○○七年以前,能有一個人拿智慧型手機,就很厲害了。」陳世惠看來,當時行動網路環境的不成熟,造就了需求不彰,在3G網路尚未普及下,消費者怎麼會有購買智慧型手機的需求?

品牌大廠關起門來自己做,代工市場規模小,又僅兩、三家品牌獨大,缺乏訂單支持的華冠,成績當然不好看。

屋漏偏逢連夜雨,開發智慧型手機的投資大洞來不及填滿,又遇到了○九年的金融大海嘯,整體手機出貨量負成長,智慧型手機獲利春燕沒飛來,功能性手機訂單也開始衰退,整個華冠風雨飄搖,逼得陳世惠不得不想辦法動刀改造。

「當時可能很多人恨我。」裁員、關廠、智慧型手機研發喊卡,陳世惠改造的動作一波波,因為他明白,如果不改造華冠,讓華冠重新動起來,整家公司可能會遭金融海嘯滅頂。

陳世惠一聲令下:「兩個月,營業費用要降二○%,製造效率得提升五○%,開發時間要縮減一半。」這是陳世惠給高階主管的嚴苛任務,時間這麼短,動刀的幅度卻這麼大,因為他一想到手機代代演進,生命週期遠比其他電子產品還要短,就沒有太多的時間能浪費。

一聲令下執行內部大改造

不過,華冠的好處在於規模小、組織相對扁平,比起富士康、華寶企業結構上的疊床架屋,組織調整豈是一朝一夕。可是,華冠不一樣,它的組織簡單,卻又五臟俱全,調整的命令一下,整個華冠都開始動了起來。

「不要的成本先砍,產線也都要重新規畫,每個環節都一一被拿來用放大鏡檢視。」華冠財務長周照程說,營業費用要減少兩成,每一塊錢都不容許浪費。就連工廠 營運也一樣,產線重新調整後,以前花三十秒做檢驗工作(testing),現在要縮減到三分之一,效率、成本全部重新調整,讓華冠重新上緊發條。

另外,為了盯緊各部門的改造進度,每個禮拜陳世惠都和高階主管開會,他要華冠從上到下都動起來,「因為手機產業的變化實在太快,我們不能等。」果然,金融 海嘯一過,景氣開始復甦,加上iPhone掀起的智慧型手機風潮,在在顯示華冠的機會來了,「許多買不起高價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也開始選購中高階的 feature phone。」華冠副總洪一峰觀察,相對低價的中高階功能性手機,一樣有觸控與上網功能,表現雖不若智慧型手機好,價位卻親近一般消費者。

於是,陳世惠把智慧型手機的研發團隊投入中高階功能手機,性價比完全不輸入門款的智慧型手機,還讓摩托羅拉因而找上門,短短半年就設計四款機種,出貨一百萬支,未來更瞄準Android平台,殺進智慧型手機戰場,希望一舉拉高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重。

儘管如此,資策會MIC行動通訊分析師林柏齊倒沒這麼樂觀,因為各大品牌廠釋單,最快要等到一二年,因此,華冠能否順利接到智慧型手機訂單,甚至進一步將智慧型手機出貨比重拉高至六成,將是觀察重點。

面對未來挑戰,華冠也不敢大意,陳世惠眼神堅定地說:「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就像坐在薄冰上!」

華冠

成立:1999年

資本額:40億元

董事長:李森田

總經理:陳世惠

主要業務:手機代工(無線通信器材、電信射頻、電子零組件)

近三年獲利:

2008年EPS -1.65元2009年EPS 0.06元2010年EPS 0.2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