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盟擬2018年禁止銀行自營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973

據歐盟金融服務執委Michel Barnier的計劃草案,歐盟可能在2018年開始禁止大型銀行的自營交易業務。 據歐盟委員會文件顯示,監管機構在2018年前也必須衡量某些銀行是否應將他們的交易活動分割為不同的資產化單位。 文件顯示,如果該銀行被監管機構認定是“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或超越特定的財務門檻,則將被禁止自營交易。歐盟的這項藍圖還包含促進證券金融市場市場透明性的措施,如回購協定(repos)相關內容。 這項禁令草案被稱作美國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的“狹窄定義”版本。這項協議仍需要歐洲議會和各國政府的正式核準才會生效。盡管法規在頒布後2年半才會實施,但部分個別法律條文過渡期較長。 Michel Barnier希望在2014最後一年任期內推動此草案通過,他認為這是歐盟對抗“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們的關鍵步驟。 根據Barnier的草案將可能有29家銀行面臨被禁,並且監管機構將有權把更小規模的銀行加入禁令範圍中。即使沒有被認定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但只要資產規模連續3年超過300億歐元、或者連續3年交易行為金額超700億歐元或超自身資產10%以上的銀行也將面臨交易禁令。 受限銀行將被禁止投資對沖基金或投資贊助對沖基金的機構,以防止這些銀行繞開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66

順豐鎩羽自營便利店:“物流最後一公里”突圍之敗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3/58588.html

i黑馬認為,電商的O2O關鍵之戰,將是“物流的最後一公里”。中國民營快遞之王順豐,試圖用自營便利店的模式去沖擊“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可惜並不成功。雖然i黑馬還未能找到最後一公里成功的案例,但是一個失敗的案例,往往能得到的更多。本文來自《天下網商》從大洋彼岸的美國,到一水相隔的日本、臺灣地區,“快遞+便利店”的模式已經遍地開花。中國民營快遞特立獨行的狼王順豐,也在2012年就開始探路“快遞+便利店”,但情況卻不容樂觀,推出沒多久,北京的便利門店要麽宣告停業,要麽放棄便利店業務,只單純作為一個快件收發點。在順豐的總部所在地深圳,順豐最開始決定試點20家便利店,兩年過去了,這個數字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剛推出便利店時,順豐雄心勃勃想在全國布局1000家便利店,但在第一批便利店面世後,順豐卻沒能如願進行擴張。是這種模式水土不服,還是順豐學藝未精?其實順豐打便利店的主意不是一天兩天了,在自建自營便利店之前,順豐一直在與便利店合作,無論是7-11這樣的便利店大佬,還是千惠這樣的地頭蛇,都是順豐的合作夥伴,並且合作得還不錯。同樣是“快遞+便利店”模式,在經歷和原有便利店授權合作及自營便利店探路不順後,是要自建自營便利店,還是想要將觸手伸入自己從未涉足的零售行業,順豐其實有他自己的道理。順豐的難題:社會化物流不夠強勢全球著名快遞公司 FedEx ,擁有占據美國80%以上的數碼快印市場份額的聯邦金考,依靠金考遍布全美眾多社區的門店,其業務覆蓋面積變得十分驚人。 2004年,FedEx以24億美元收購了以一站式文件處理和商務服務聞名的金考快印公司。被收購之前,金考就依靠美國強大的社會物流體系打造了強大的經 營網絡,所以FedEx並不需要自己再去跨界經營此業務,渠道的拓展都交給“聯邦金考”這個子公司自己經營,只是把原有的收發件業務整合到金考的日常工作 中去而已。無獨有偶,DHL、UPS都通過收購大型社區連鎖 門店,完成了深入社區、直達客戶的“快遞+便利店”布局。曾有這樣一個類比,“順豐就是中國的FedEx”,但順豐卻有著一個與FedEx完全不同的發展背景,在自營便利店這一模式上,順豐恐怕需要付出比FedEx更多的努力才行。對比中美兩國電商 和物流的發展,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特點:美國是先建立起非常成熟和強勢的物流產業之後才出現網購和電子商務,物流業 在美國已經成為一個寡頭之間競爭的產業,最近一次出現的黑馬也是誕生於1971年的FedEx,與物流產業相匹配的基礎設施和相關法律法規早已形成,而後出現的一系列電商企業 都可以依托業已成熟的物流產業進行商業運作。而中國的物流業,特別是快遞行業,基本是隨著一炮而紅的淘寶和之後網購的井噴而爆發的,其發展一直處於被動狀 態。追根溯源,由於社會化物流不夠強勢,中國沒有類似美國這樣依托強大社會物流體系發展出的社區門店體系,沒有全國性連鎖經營的強大零售企業,即使順豐想收購也不可得,只好產生了自建自營便利店的想法。授權合作的發展瓶頸“快遞+便利店”模式要行之有效,其網絡布局需要形成規模效應,快遞訂單的分散性需要廣泛的連鎖便利店網絡。在沒有合適收購對象的條件下,順豐只能選擇與現有合適的連鎖便利店合作。但國內並沒有形成類似日本社會中強勢的便利店品牌(如7-11),更沒有形成主導性的經營地位。如今,同順豐合作的7-11便利店多布局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便利店產業則基本被本土品牌掌握,一些城市還沒有形成強勢連鎖便利店企業,這讓順豐必須和分散的、不同品牌的便利店企業進行合作。不同的便利店企業又難以提供統一標準的合作水平,服務質量不同,經營時長不同,順豐也就難以保證統一的服務質量,更無法保證消費者的消費使用體驗。其次,如果順豐通過便利店配送包裹,那麽負責收發業務的工作人員就是直接參與順豐“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的門面,他們的服務水平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及 滿意程度。而與順豐合作經營的便利店門店由於盈利分配方式不同,涉及快遞業務的工作人員沒有什麽工作積極性,也缺少相關的專業培訓,最後一公里的服務效果可想而知。再者,由於因為為順豐進行收發件業務會占用便利店的人力物力,合作的便利店會抽走一部分利潤以維持這樣的合作關系,這讓順豐本就不算多的利潤空間被再次壓縮。那麽,以順豐為代表的物流企業,自營便利店是否是出路呢?自營便利店優勢順豐選擇自營便利店除了遇到以上的難題,更因為自營便利店能為順豐帶來各種好處。1、配送範圍A.T. Kearney咨詢公司對國內主流快遞公司做的評估報告顯示,順豐無論在哪個測試方向上都屬於第一梯隊,但相對於其服務水平,其服務覆蓋範圍稍顯劣勢。既有的便利店網絡是便利店企業按照自身企業量身定做的,不一定能與順豐的客戶分布區域重疊,不足以滿足順豐的營業網點覆蓋面需求。這些讓順豐發現,還是需要自己挖掘可能的經營空間,鋪設更為廣泛的末端配送網絡,才能更接地氣地將觸角深入自己的終端客戶中間,更貼近消費者,從而通過培養消費習慣,來打造一批堅實的忠誠客戶。同時,要增加訂單量,擴展服務範圍也是很有效的手段。在2013年12月與易迅確定合作之前,順豐的整體業務中保留了很大一部分以文件合同遞送為主的高端業務份額,來源於電商的發貨量只有8%。與易迅的牽手表達了順豐期望更多地吃到電商這塊蛋糕的願望,但能否真正從四通一達手里搶到美味蛋糕,現在還不得而知。如果順豐通過開發便利店網絡,挖掘居民區訂單,再結合其電商發展戰略,則可以大大擴大其營業範圍,而且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很多小型淘寶賣家正是紮根在社區的。2、配送反應時間“最後一公里”是眾多快遞企業 的死穴,高成本、低效率、弱管理,大量包裹卡在了末端環節。順豐在產業鏈的末端也未能尋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創新配送方式。想用高於競爭對手的收費,在四通一達與淘寶商家的親密無間中尋求更大的利潤,必須擁有長於其他快遞的地方。物流配送環節中有一個“時間窗口”的概念,即消費者預訂了明天上午10點至12點取貨,快遞則必須安排快遞員工在10~12點之間上門配送,而這兩個小時就是此次配送的“時間窗口”。隨著服務水平的提升,消費者所要求的時間窗口會越來越短、越來越精準。隨之而來的就是配送車輛的路徑問題、快遞公司與員工之間的統籌安排問題,以及如何在一次配送中盡可能多地收發包裹的問題。對於快遞,特別是順豐這樣有“收一派二”高要求的企業,配送的“時間窗口”對造成重複配送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要直達消費者手中,不允許寄存小區物業)。設定配送時間的消費者很多,會有不同的時間窗口設定,因為大部分客戶的工作時間比較統一,所以很多時間窗口是相互覆蓋重疊的,這樣快遞企業就必須設計配送的路線。設立一個面對周邊小區的配送點(便利店)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面對願意接受自提包裹服務的消費者,只需要提早一個時間段將可配送包裹運送到相應的便利店,消費者便可以在最合適的時間去提取包裹。一次無效派送便是成倍的成本增加,避免了重複運輸的問題,自然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物流交付期意味著完成一次訂單配送所需要的最短時間,消費者訂貨周期意味著消費者願意為一次物流服務花費多久的等待時間。將交付期控制在訂貨期以內,才能算一次成功的物流配送服務。面對日益提高的消費者預期,縮短物流服務交付期,延長消費者訂貨周期,建立依托於便利店的快遞配送站,無疑會大大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自營便利店鎩羽而歸既有模式面臨難題,自營便利店又有著諸多優勢,順豐打造自營便利店似乎是大勢所趨,而且順豐以局外人的身份跨界入局,其目標本就不在零售經營,更多的是想以便利店銷售網為基礎打造寬廣的收發配送點,服務於其快遞業務,經營便利店的收入也主要為實現收支平衡,擴大配送範圍和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反應速度。但是,套用一句業內人士的話,“別看便利店體積小,卻是最難經營的零售實體。”便利店已經是一個薄利而競爭激烈的技術密集類產業,相比超市,便利店商品品種少、但更新快,以應急性商品為主。建立一個便利店網絡的成本遠遠超過了順豐的預期,零售業 的複雜程度和競爭激烈讓順豐只能淺嘗輒止。區域資源有限,選址困難;單店投入近百萬元,初期投入過高;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單品價格高,消費人 群低。這三點原因明顯地影響著順豐在一線城市開設試點便利店的發展,也讓順豐開設1000家便利店的計劃一直擱淺,未能實現擴張。連通線上線下的O2O?現在之所以很多快遞企業還沒有對終端配送引起足夠的重視,是因為形勢還不夠緊迫。對比歐洲的最後一公里配送環節,中國最大的不同是出現了小區物業或者是大院傳達室這樣的代收環節,他們免費代替快遞企業完成了包裹存取這一服務。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極少有專職的物業存在,快遞包裹基本是發到最近的郵政存儲點。隨著國內電商的不斷發展,包裹的數量和種類都會大大增加,物業並沒有承擔該項服務的義務。現在一些網購包裹很多的小區,已經開始出現拒收快遞的現象,一些 物業開始進行有償服務,比如按件收取代收費用,費用由快遞公司支付。而擅長零售的便利店,了解消費者所需的服務模式,他們占據了為消費者服務的最適宜的地理位置,能在一定的門店密度下獲得最高的業務覆蓋面積。2013年12月,武漢中百超市和好邦便利店與順豐簽訂協議,可以收發順豐快遞,武漢中百超市有600多家門店,而且80%以上分布在社區,好邦便利店則 可以提供24小時的服務時長。順豐的自營便利店雖然未再進行擴張,但之前布局在北京、廣州、深圳、東莞、廈門等地的便利店依然存活,與其他便利店的合作也在加強。順豐是否想在與便利店的合作中找到自營便利店的門道?這些便利店布局和順豐優選的長遠發展是否有關?雖然因為不是直接相關人而無從得知,但我們不妨進行一些相關的猜測和分析。順豐切入電商的切入點很巧妙,也很大氣。選擇對物流服務水平要求最高的生鮮B2C 、高端食物等需冷鏈物流 的品類。順豐自己的物流能力也有保證,安排貨到付款(COD)也完全可以實現。也許順豐想說的是“中國物流發展已經過了拼價格,搶運單量的時代,現在要拼的是技術和運輸能力”。做生鮮宅配,最終都會對物流系統提出很高的要求,而順豐又是為數不多擁有高質量物流服務能力的企業,在這個大蛋糕還沒有被切掉的時候,順豐依托自己的物流能力殺入電商行業也是很好理解的。一旦消費習慣被培養起來,生鮮宅配業務會具有很大的消費者粘度,而且預訂的頻次也很高,回過頭來反哺快遞配送業,越大的訂單量催生越大的消費人群,雪球滾動之下,將是越來越大的規模效應,越來越小的運送成本。馬雲曾就電商能否占有整個零售業份額50%而定下賭約,這也是電商能否取代傳統店鋪經營的賭。現在,最難被電商取代的就是生鮮食品類產品,而順豐積極搭建的便利店收發網絡是否為了配合其生鮮宅配的電商大發展呢?是否將來除了制造業和消費者,中間只剩下電子商務和物流服務了呢?這個猜想太遙遠,但順豐提前為這樣的消費模式搭建基礎,並不意外。冷鏈物流,新鮮B2C,順豐優選搭配順豐的高品質物流水準,能夠成為順豐的核心競爭力,做他人所不能。中國作為發展速度最快,且消費者密度最高的新型經濟體,最新的消費模式也最有可能在中國出現,以後在網上預訂第二天所需的食品,下班回家時在小區的便利店直接提取昨天就已買好的產品回家,這樣的消費模式難道不夠吸引人嗎?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天下網商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99

LME在137年歷史上首次啟動自營清算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84

fe7e8b039380715e751170848215fa7d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137年歷史上的首家自營清算所(LME Clear)將於今日開張。LME試圖以此在越來越開放的中國市場中鞏固自己的地位。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LME自營交易所項目總體耗資5000萬英鎊,歷時三年。這對其母公司香港交易所來說是個關鍵的組成部分。

LME是全球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工業金屬交易市場。該交易所三年前決定建立自己的清算中心,以便增加收入、促進新產品開發並改善風險監控。

港交所將LME視為企業和銀行在歐洲交易基本金屬、並對沖他們持有的與中國相關的風險敞口的關鍵。中國是多數有色金屬的國際性大賣家,比如,中國年均銅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40%。

原先的交易雙方向LCH.Clearnet繳交的結算費將“轉入”LME自營清算所。而自營交易所也將為LME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彈性。路透社此前報道稱,LME Clear最初將負責清算LME所有交易以及OTC市場(Over-the-counter,場外交易)撮合業務中的所有撮合交易。

LME自營清算所執行官Trevor Spanner在6月時曾對路透表示,該清算所考慮擴大許可擔保品的類型,將倉單包括在內,人民幣也可能成為現金擔保品。

本月初,LME在公開聲明中表示,自營清算所依據歐洲市場基礎設施監管規定(European Market Infrastructure Regulation,EMIR)申請成為中央清算對手方,已獲得英國央行的批準。

監管機構致力於推動更多場外衍生品交易經過風險管理公司來審核,以便於為交易雙方提供更多保障。而清算所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即使某一個交易方違約,清算所也有能力介入並確保此宗交易繼續進行。

然而,分析師們卻質疑港交所此番開設自營清算所的目的。因其收購LME的價格要比LME當初作為獨立公司時的凈利潤高出了180倍。

LME去年的財報顯示,盡管該交易所營收高達12億美元,凈利潤為3.26億美元,但迄今為止,港交所對LME的投資成本遠比收益高。

清算所運營方對交易雙方每一次的清算過程收費,還可以通過貨幣市場參與者在清算所寄存擔保抵押品來賺錢。此外,相比於依賴外部清算所,自營清算所能夠令運營商對市場需求更加敏感,並大幅提高新產品推出的速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8

搜房介入二手房交易,傭金0.5;自營+第三方平臺? 從易

來源: http://xueqiu.com/6313049521/36434841

電商領域,京東、攜程、去哪兒都有自營加第三方業務的平臺模式;房地產可不可以有呢?搜房現在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5個城市測試的"直客式"服務就是自營;但原來的listing業務還是大頭。目前看就是自營+信息服務模式,類似京東的自營+pop模式。現在搜房直客服務的傭金是0.5,比傳統中介2的傭金率低75%;大家覺得地產領域這種模式怎麽樣?


以下是搜房相關新聞:


買一套200萬的二手房,你要交多少中介費?3個點是6萬,而最新號稱傭金降至1.5個點的二手房中介公司思源則3萬,現在房地產互聯網大佬搜房直接推出0.5傭金,200萬的房只收1萬元。互聯網革新之火燒進中介行業。


2015年新年伊始,搜房網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5個城市正式測試"直客式"服務,業主通過搜房房天下移動、PC平臺將自己要賣的房子委托給搜房,搜房通過交易平臺匹配潛在購房者,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後,搜房提供全流程過戶、金融等服務,由於房客源匹配效率提高,且沒有沈重的門店成本,這個全新業務一出街就只收0.5傭金。這一讓購房者節省可觀的購房成本的服務遭到傳統中介公司的強烈抵制。
                                             
2月6日,武漢搜房網的辦公室被中介公司員工圍堵,以21世紀、華明達為代表的30多家中介公司50多人沖進搜房辦公區,反複拉動電閘,讓整個辦公區處於癱瘓狀態,機房服務器因此發生故障。圍攻一直持續到淩晨三點。周末在搜房直客服務購房者時,遭遇中介人員的人身威脅。2月9日上午搜房網武漢站很快迎來了中介人員的第二次“圍攻”,此次又辦公樓內與物業發生沖突,警察已到場,中介暴力事件持續上演的原因就是“搜房中介費收低了”。
中介行業的亂象可見一斑。

搜房推0.5傭金,中介堵門?


據搜房控股二手房集團總裁蘇婕介紹,此次二手房推出0.5傭金的新模式,將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成都等5個城市超10萬套房源,占市場可售房源約40%,總貨值超過1000億元。 



“與大多數中介公司一樣,搜房網經紀人將為業主和購房者提供雙邊代理服務,完成租售交易全流程的工作。"與傳統中介公司不同的是,搜房網經紀人的服務內容已做了標準化的規定,透明可見。

業內人士透露,在中國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總量超過了新房,4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占新房40%,三四線城市也逐步轉向二手房交易為主。搜房網在5個城市中占有的房源比例已經深刻影響到傳統中介公司的既得利益。

“購房者都是用腳站隊的,低傭金在很大程度上將改變購房者的購房選擇”,北京龍頭二手房中介公司的門店經理告訴記者,而在房源端幾乎沒有哪套房源是某個公司所獨有的,所以手握客源的公司才是真正的行業老大。

搜房降傭對於二手房中介公司的影響,大家意見相對統一。不少二手房中介從業人員深感危機,“市場本來就不好,各家公司提供的服務同質化嚴重,如果在中介費價格戰上不能獲勝,公司的業務將會收到很大影響”,前述門店經理表示,“即便價格戰贏了,中介費的銳減也會讓門店開支收到威脅,不少小公司可能會選擇閉店”。

市場根本性改變,企業唯變求生


過去一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出現根本性變化,基於信息不對稱獲利的模式將在比我們預期更短的時間內被新的互聯網模式改變。

門店對於用戶並非如中介公司想象的重要,而長期以來中介服務問題頻發,用戶避猶不及,而諸如搜房這樣的網絡平臺僅僅靠品牌就已輕松秒殺中介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房時代,巨大的市場規模,現行傳統中介門店模式的落後,大量存在的用戶痛點,將有越來越多的新的互聯網模式湧現。處於風口浪尖的搜房網正是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主動求變,走出舒適區。

危機中的中介公司無法阻攔的不是搜房,而且"大勢"!

當小米以低價賣高配手機還能盈利時,傳統手機廠商必須尋找自己的革新之路。圍堵漫罵,並不會減緩這些變革的到來,不是搜房,也必定有其他玩家出牌。
中介圍攻,搜房危矣?


與中介公司不同,搜房網沒有沈重的門店負擔。

“對於搜房而言,從拿房源到撮合成交,我們砍掉了中間環節,節約了大量的經營成本,這使得低中介費具有可能性”,蘇婕介紹,搜房網依托其龐大的流量,房源和客源信息獲取的成本較低,且無門店運營壓力,使得中介費的彈性空間較大,“這恐怕是互聯網平臺企業與中介機構相比最大的競爭優勢”。

這其中所提及的運營成本,一般專指中介公司的門店運營成本。搭個橋跑個腿,中介費為啥就要這麽高?這麽高的中介費又去了哪里?這是個相當複雜且敏感的問題。
“中介傭金除了經紀人的提成外,還要分配給門店租金和各項開支約30%左右,固定資產和網絡營銷開支10%左右,余者作為中介公司的利潤收入”,中介費用的居高不下,與經紀公司的“重資產”運營有直接關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水電煤氣各項開支都出在了對購房者收取的中介費身上”。

數據顯示,僅中原地產去年就促成交易總額達6500億元,中介費收入116億元。而鏈家地產、思源地產等兩個中介公司也都是銷售額都在千億級的房地產經紀巨無霸。幾家巨頭公司年代理總額破萬億已無可爭議。按照這一標準,幾家巨頭將獲得總值超過270億元的中介費收入,這其中有至少90億元花在門店的運營上。

伴隨著互聯網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深刻變革,中介行業“去門店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這讓搜房0.5%傭金成為可能。

搜房網不奉行“人海戰術”,蘇婕介紹搜房網自營業務僅設置少量跟單人員,“‘數據找人’將改變‘人找數據’的傳統,通過大數據的應用,智能推送的結果是‘人與房’的聯接成本更低。”

低運營成本讓低傭金成為可能,低傭金讓規模化成為可能。有交易流量與市場份額,就不愁沒有資本故事。

“僅北京二手房一年成交就在10萬套上下,如果我們的平臺交易量能達到1000套,按照一套房子200萬元計算,搜房的交易額就是200億。這200億交易額里只要有十分之一需要我們的金融服務、裝修服務,那將是無比廣闊的市場”,蘇婕如此思考新模式的未來。

聲明:本人所在機構持有$搜房(SFUN)$ 多頭倉位!
@梁劍 @Ricky @求漏 @保守地貪婪 @虎父兔女 @格力高利 @菜鳥先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31

操作口訣 靠自營商買賣技法 謝晨彥享快意人生 練就技、籌、財、策四字訣 每年穩賺七位數

2015-04-13  TWM
 
 

 

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

他將過去在券商自營部學到的操作技法,成功複製到個人日常操作上,創造穩定報酬,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 技、籌、財、策。

撰文‧歐陽善玲

「若要比喻,自營商操作模式,就像靈活的游擊兵;股價還未發動前,嗅覺敏銳、高竿的人會慢慢買進,一旦個股發動攻擊,追價買進也會相當迅速。且所有射擊動作,都必須瞄準後再發射,絕不能輕易浪費子彈,否則很快就會連拿槍的資格都喪失。」台北社區大學人氣名師謝晨彥,每年靠著股票自營操作,穩定賺進七位數;上午操盤,下午講課,閒暇時寫書,周末假日騎著帥氣的哈雷機車遊山玩水,五年下來,能將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羨煞不少人。這樣怡然自得、生活無虞的背後,正是嚴格專業的券商自營部訓練出來的成果。

「二○一○年,我在自營部負責期貨選擇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參與股票研究。」謝晨彥回憶,雖然在券商自營部只有一年多,但從中學到的操盤經驗與「眉角」,卻成為日後維持「大賺小賠」的關鍵。

深刻體會 在極小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經過自營部洗禮,讓他體會三件事,那就是產業分析、分散投資及嚴格停損;前一項,決定投資獲利大小,後兩項,則與風險控制能力有關。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極小的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而這也正是一般投資人不斷提升、自我修鍊的目標。

「過去,在自營部能夠一戰成名的,都是產業嗅覺靈敏,能搶先卡位布局的人。重視產業基本面及發展,也是自營部操作的重要原則。」謝晨彥說,不要看自營商平常好像都在短線交易,當市場不安時,要能看出眼前不好只是假象,甚至深入分析,挖掘出基本面轉好的產業,才是大賺背後的真本事。

他舉例,一三年金融股獲利大爆發,當時對金融產業掌握較好的自營商,早在獲利數字出爐前,就已預先布局,等到一四年財報公布,成績確實亮麗,不過股價卻在之前就已反映完畢。對看到獲利才準備進場的投資人來說,都為時已晚。

紀律操作 分散投資、嚴控停損是最佳寫照至於風險控制部分,「以前做股票,容易看好一檔就集中重押,可能目標設定要買一百張,就一次買進。不懂分批進場,也沒有停損觀念。」但受過自營部訓練後,謝晨彥改變交易習性,就算某產業或個股再看好,也不會單買一檔,重視投資組合的分散性。

「自營部除了每天就當日盤勢進行溝通外,每周五下午還會針對各產業及全球概況做分析報告。同時也會檢討當周績效,同事間可看到彼此操作成績,壓力很大。」為避免在檢討會上被「修理」,最佳防衛機制就是嚴格執行停損,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過去操作最難的地方是,明明看好的個股,卻因短期下跌較多,而被迫停損出場。自營部風控要求嚴格,不論是績效掌握或下單額度,都嚴密監視。一切交易都是目標導向,只要個股目標價位一到,就開始調節;或走勢不對,就馬上砍單出場。」在這樣紀律嚴明的操練下,謝晨彥養成習慣,寧可錯過未來獲利可能大爆發的潛力股,也要維持停損機制,一旦個股回跌五%,就忍痛出場、絕不戀棧。

以風險控制為前提,爭取最大投資獲利,也是謝晨彥個人操作最佳寫照。「自營商與基金公司,或其他機構法人最大差異,在績效與分紅、獎金掛鉤,所以個股進出場時機掌握很重要,不像ETF或共同基金,是依照比例及配置進行布局,不必太在意進出時點。也因此,現在養成只做強勢股的操作習慣。」相較過去是一支隊伍,打的是團體戰,如今少了專業分工與機構法人資源,卻因掌握其中訣竅,個人作戰成績也毫不遜色。他簡單歸納其中要訣,就在四個字:「技」、「籌」、「財」、「策」。

「技,就是先從技術面找出突破整理,或形態漂亮的強勢股。」他坦言,技術面一定會先引起大家注意,強勢股代表市場人氣高、夠熱門。在資金簇擁下,投資效率也會提高。簡單確認線形後,再來就要釐清是誰在買股,追蹤「籌」碼;若有外資、投信法人蹤影,投資興趣就會增加。

「法人思惟較好掌握,會買進某檔個股,代表事前一定先經過會議討論,有詳細的研究及拜訪報告,跟著買進風險低。或有特定券商,過去買股票時機都很精準,有高手在裡面,也相當具參考性。」有了法人買進背書,接著就要檢視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相稱,或題材面是否具亮點,所謂「財」,除了財報表現外,也有題材性概念。「基本面若由虧轉盈,或月營收、接單量確實逐步成長,股價就不容易只漲兩、三天。以長期獲利保護短線波動方式,也較能參與到大波段行情。」經過以上三步驟檢視,最後決定是否買進,取決於「策」。「當個股利多消息浮出枱面時,股價易漲難跌,此時就必須靠『策』略評估股價基期,本益比太高,就算前三步驟過關,也無法買進。」謝晨彥解釋,股價評價方式,一般以本益比評估。但散戶不像法人,要預估個股獲利不容易,對產業合理本益比也未必有概念,只能以簡單方式,大概抓個區間,在安全範圍內進行操作。

例如大盤長期本益比約在十七、八倍間,可約略抓個區間,以十五倍至二十倍當作可操作範圍。若本益比超過二十倍,就只能拿一部分資金進場,若超過二十五倍,就不要再追高。反之,本益比在十五倍以下可大膽買進,若連十倍都不到,就更應全力布局。

堅守原則 儒鴻一檔獲利逾二○○%依照四字訣操作,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紡織股儒鴻。「一一年四月,儒鴻股價只有四十多元時,我就注意到這檔個股,當時股價從最低三十元,上漲超過五成,股價有明顯攻擊力道,吸引市場目光。」接著,謝晨彥觀察籌碼,發現有投信持續買進,增強他的投資興趣,並開始留意儒鴻的營收獲利表現。

「相較前一年,儒鴻營收確實明顯成長,當時估計每股獲利有機會賺到七至八元,換算本益比才八倍。後來又打聽了一下『機能布』用途,確認題材價值,研究後覺得相當有看頭,就大膽進場。」他說,剛開始操作並不順利,常因跌破停損價位而得暫時離場。後來,又在五十元附近承接,一路抱到一六○元,獲利逾二○○%漂亮出場。

對謝晨彥來說,超過一六○元的儒鴻,已超出自己設下的本益比天險,與其追高買進,不如回頭尋找價格被低估的個股,才不違背安全交易鐵律,而這也正是自營部歷練下來,教會他最重要的事。

在自營商學會四招每年獲利百萬—— 以儒鴻為例50元布局,160元附近出場,2年獲利逾200% 財 透過財報確認,營收數字也較2010年同期成長25%。

技 2011年4月中旬,股價帶量大漲。

策 預估EPS可能上看8元,股價僅50元附近,本益比低,值得大量買進。

籌 經過籌碼追蹤分析,發現投信法人陸續進場布局。

謝晨彥

出生:197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台北社區大學講師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

學歷:交通大學財金所

著作:《神奇五四三選股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79

操作習性雷同 為何散戶悶 他們卻能每年大賺 我在自營商學到的 30%獲利功夫

2015-04-20  TWM
 
 

 

操作習性與散戶最雷同的自營商,過去幾年獲利頗佳,同樣喜歡短線進出、追逐盤面強勢股、搶進熱門題材股,為何散戶總是受傷累累,而自營商卻數鈔票笑呵呵?

三位從自營商退役的操盤人,分享所學的操盤技法,協助散戶擺脫虧損的魯蛇命運。

撰文‧謝富旭

自營商

證券公司除了賺一般投資大眾的手續費,與新股上市的承銷費外,還會撥出10億至50億元資金(視券商規模不同)交給自營部操作。近幾年來,自營部的操作績效,已經成為券商整體獲利的重要支柱。

這是台股歷史上,最讓投資散戶無感的「萬點行情」!加權指數站上九六○○點,集中市場日成交量也屢屢突破一千億元關卡。然而,不僅你自己,包括你周遭的親朋好友,是否多數仍感嘆股市難賺?台灣人的財富正逐漸與台股脫鉤,漸行漸遠中。

這不只是「感覺」而已。根據金管會證期局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本國自然人」︵主要是散戶組成,其中也有中實戶與大戶︶買賣股票占集中市場總成交量比重,在今年二月首度跌破五○%,來到四八.二%。相較之下,外資法人與本土法人占比則來到五一.八%。這等於宣告﹁台股散戶時代退場,法人時代來臨﹂的新里程碑揭開序幕。

人數銳減 老散戶收手、年輕人沒錢散戶不僅買賣金額比重節節敗退,連交易人數也在銳減之中。上一波台股蓄勢攻萬點行情︵最高來到九八五九點︶的二○○七年,股票帳戶有在「動」的市場交易人數,仍高達三一七萬人(台股開戶數達八百萬人)。至此之後,如同散場的宴會般,交易人數節節下降。直到今年一月,只剩下一二○萬人;二月更進一步減少至九十五萬人。換句話說,短短七年多來,消失在台股的散戶竟高達兩百萬人之多。

在台股征戰長達二十幾年,歷經研究部門、自營部門,現仍在永豐金證券台北市忠孝分公司,擔任經紀業務副總的柯孟聰說:「散戶之所以落跑,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老散戶賠怕了,收手不做;第二、台灣年輕一代所得太低,沒錢開戶買股票。」散戶節節敗退的同時,有一群人卻能愈戰愈勇,在悶行情中創造驚人的報酬佳績,他們就是操作手法與散戶很類似的自營商。

在經紀︵賺下單手續費︶以及承銷業務︵新股發行︶的低迷下,自營部門操作的好壞,已能左右一家券商的獲利。以一四年而言,中、大型券商自營部操作獲利︵包含股票與債券操作獲利︶總額前三名分別為元富證、群益證與統一證。三家券商自營部占公司稅後純益介於兩成至六成之間。

經紀業務嚴重萎縮的中、小型券商,更是靠自營部門獨撐大局。如自營部獲利亮眼的的宏遠證、大眾證、大展證、康和證,自營部獲利均超過公司總獲利六○%以上。

急功好利 散戶與自營商習性類似論操作習性與風格,與散戶最雷同的莫過於自營商。因為,他們大多沒什麼耐性抱股,皆具有「今天買,最好明天就漲」的急功好利心態。他們喜歡追逐熱門股、強勢主流股,而且對消息面的反應皆宛如驚弓之鳥。就連大眾證的自營部主管張智超都承認:「自營商,說穿了就是操作金額(每位操盤人操作金額介於一億元至五億元不等)比較龐大的散戶!」那麼既然習性雷同,為何一個總是扮演台股中被痛宰的輸家,一個卻是每年賺得缽滿盆滿的贏家?

曾擔任過台灣工銀證券自營部副總、基金經理人的陳冠升指出,差別就在於有沒有一套較高勝算的策略。「同樣是追逐主流強勢股,自營商往往喜歡挑『時機』買,如生技展、電腦展、國際通訊大展、法說會舉行前、季報公布前,甚至是月營收公布前;而散戶則是聽到媒體報牌後,就迫不及待進場!」「同樣是短進短出,自營商在達到目標價︵五%或一○%的報酬率︶就馬上獲利了結,而散戶總是還貪心地希望能多賺一根漲停板!」「買錯虧損時,自營商會毫不留情停損就跑,字典不可能有﹃逢低攤平﹄這個詞;而散戶則安慰自己可把虧損的短線部位變長投,期待自己當不成索羅斯,也可以當巴菲特!」陳冠升強調,這就是自營商與散戶的最大不同!

許多在散戶眼中殘酷的內控手段,其實是自營商操作持盈保泰的祕訣。普遍的行規是,若自營商操盤手負責的部位虧損觸及一○%︵如負責二億元部位,帳面虧損已達二千萬元︶,就會被主管勒令「停權」,至少一個月不能碰股票,在公司中坐冷板凳。相同地,有的自營商規定,如果操盤手在短時間內暴賺,比如說一個月就賺三○%,也會溫和地勸離,鼓勵操盤手休假 ︵部位由主管接手,通常是代砍股票︶,以免操盤人貪心大起、持續拗,又把獲利吐回去。

截長補短 將自營商操作優點融會貫通曾經擔任過大眾證券與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主管,操盤經驗豐富的黃嘉斌說,自營商能如孫悟空般在台股騰雲駕霧,還能維持一定水準的獲利,絕非僥倖。他說:「對喜歡短線進出的投資人而言,自營商在選股、買賣進出操作、資金與風險控管有許多值得仿效之處。」但他強調,散戶的資源或許遠不及自營商,但只要善用自身靈活的優勢,再師法自營商的獨步招數,也能締造突出的報酬率。

黃嘉斌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寫照。他離開法人圈,從一三年開始成為專職投資人以來,第一年投資報酬率高達六○%,第二年︵一四年︶則逼近三○%,兩年多來,從股市獲利累積金額,不僅超過他在為券商效力、當高階主管時的收入,績效甚至還贏過大部分的自營商。

「重點在於你能不能把自營商操作的優缺點截長補短,改良後成為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黃嘉斌說。黃嘉斌表示,相較一般散戶,自營商擁有券商研究部的第一手消息資源,與深入的產業分析研究報告。「在資訊上,散戶居於劣勢。現在的我已經沒有第一手資訊,和大家一樣,看到的都是二手資訊。」散戶能與自營商較勁的就是技術分析技巧的運用,「你看到突破訊號時,即使股票已經上漲一倍的情況下,你敢不敢買?」黃嘉斌反問。

他舉例,在一三年,從十九元操作至近五十元,才獲利出場的明基材料。他指出,該股在一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現帶量長紅棒,成交量不僅逼近一年多來的新高,股價亦同步勁揚,蓄勢挑戰前波段高點。這種訊號在技術分析裡,可謂標準的關鍵量、關鍵價。在那個時間,大多數散戶不敢買,因為股價已經從九元多上漲一倍了,敢買的就是自營商。果然,在創下關鍵量、關鍵價後的三個月,自營商加碼了二千多張,明基材股價也突破四十元。在四十元至四十三元整理區間,部分自營商耐不住久候已經開始下車。但黃嘉斌卻能抱到近五十元才出清持股,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於,自營商總是有看長做短的盲點,以當時明基材的財報︵一三年前三季EPS已達三.一元︶,全年EPS達四至五元之間,目標價定五十元也很合理;再者,明基材那時股價整理期間,量是萎縮的,大盤也處於多頭,明基材走完波浪理論︵該理論認為,上漲趨勢股票總會出現三次爬升、兩次盤整的規律︶多頭第五波仍大有機會。」「但自營商的操作習性,股價漲一倍就已經讓他們受不了,甚至很少自營商能完整地賺到一倍,二○%就很了不起,自營商庫存量之所以維持不墜,是其他同業前仆後繼再進來的。」黃嘉斌分析道。

甩開焦慮 作短線就是要﹁順勢而為﹂今年剛布局不久的F-聯德,也可算是黃嘉斌針對自營商操作優缺點「截長補短」的代表作。黃嘉斌雖未能買到今年三月三十日,該股的關鍵量、關鍵價時點,卻等到F-聯德量縮拉回前波段漲幅二分之一處,即八十五元介入。

「原本目標價設在前波段高點的九○.五元處,但後來該公司召開法說會對媒體釋出訊息,以及公布的月營收出現三成的年增率推估,去年EPS達六.七三元的F-聯德,今年達九元機會頗高,因為高成長,本益比自然有調升空間。」種種因素讓黃嘉斌決定對F-聯德抱長一點,因此,目前股價攻上百元關卡仍未賣出。

這種由短作長的靈活性,是自營商辦不到的,散戶卻可運用自如,成為自身優勢。即使如此,黃嘉斌提醒,如果是迫於股票虧損,捨不得停損的情況下由短作長,反而不可取。遇到這種情況,應效法自營商,斷然停損。

在短線操作上,黃嘉斌還強調,散戶應謹記不要作主力或公司派著墨太深的股票,即使這種股票是所謂的績優股或熱門股也一樣。

他舉例,可成獲利佳、前景好,是公認的蘋概指標股之一。但從線圖觀之,股價不但上沖下洗,老是跌破關鍵支撐,漲時縮量、跌時出量,由此可見該檔股票主力對短線投資人修理得很凶。

「作短線就是要順勢而為,柿子挑軟的吃,線圖上升趨勢明朗,拉回能守住上升趨勢線的支撐。整理時成交量縮,漲時成交量放大,運動脈絡符合技術分析的理論,這種股票作起來才不會那麼煎熬與焦慮。」緊抓行情 除權息與年底作帳可密切關注相較自營商,散戶對產業趨勢的主流股或黑馬股、盤面強勢股、獲利否極泰來的轉機股較無法掌握,黃嘉斌建議,可從台股每年出現兩波行情,即除權息行情與年底作帳行情著手,透過穩穩賺彌補散戶這方面的劣勢。

相較其他股市,台股每年六至九月的除權息行情,以及十一月至十二月的年底作帳行情相對明顯許多。為了驗證這兩波行情,黃嘉斌曾經下過苦工,從上市櫃一千多家公司的長期日線圖,一家一家地看,找出除權息日前後一個月,股價較有表現的公司。

他的結論是:「空頭年較無除權息行情,但包括統一、正新、美利達、巨大、佳格、中保、新保、中華電等,傳產績優股除權息行情機率頗高。」「賺這種錢不需要高深技巧,只要會看線圖,有耐心,就有機會每年賺到五%至一○%不等的利潤。」年底作帳行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針對集團股,如台塑、亞東、台泥、東元、鴻海、新光、大同等集團旗下上市櫃公司,進行一檔一檔線圖的回溯分析,看看這些股票往年在十一月至十二月間上漲的機會高不高,就可找出脈絡。比如說,元大金自○九年來的六年間,每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間上漲的次數為四次,平均漲幅為一成,即可列入年底作帳行情的口袋名單當中。

不論是除權息行情,或年底作帳行情,在黃嘉斌的眼中,皆算是操作時間一至二個月的短線交易,預期報酬率約在五%至一○%間,獲利達到就不戀棧。但要靠這兩招贏過自營商仍然不足,還需要輔以「壓艙股的守株待兔法」,績效才能與自營商一較高下。

黃嘉斌建議,散戶除了短線部位外,最好能建立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的長線投資部位,專挑毛利率至少二○%、股息殖利率能超過六%,但本益比低於十二倍,且產業秩序穩定,產品週期長的公司下手。比如說,工業電腦股、監控設備股或電子零組件股,如前一陣子頗熱門的功率放大器等。

長線壓艙 克制貪婪比克服恐懼更重要這種股票買進之後,可能好幾個月、甚至二至三年都不會動,但當該產業的景氣循環開始重新往上,或者搭上熱門題材,本益比就有往上調整的空間。原本十二倍本益比就被市場上調十五至二十倍,來個大牛翻身,漲個五○%到一○○%都是小case。如先前具有博弈概念的工業電腦股、POS系統︵收銀機電腦︶換機潮、PA︵功率放大器︶缺貨,就讓相關個股大漲一波。

自營商不可能有耐心長期布局這種股,他們寧可錯失初升段行情,在主升段分一杯羹。「散戶可以把這類股票當成存股標的,買進後沒漲也沒關係,領股息也能賺六%,時候到了,坐享大漲利潤,不需要花費精神研究產業趨勢,也大有機會逮到黑馬股。」因此,只要短線操作把握每年約五%至一○%的除權息行情,另外五%至一○%的年底作帳行情,加上五%至七%的長線壓艙股殖利率報酬,對黃嘉斌而言,每年要創造一五%到二○%的報酬並不難。再輔以技術指標短線進出強勢股,推上二五%以上的報酬率大有可為。而自營商內如果每年能為部位穩定創造二五%報酬率的人,已經屬於明星級的操盤手。

黃嘉斌認為,雖然自營商操作存在諸多盲點,但他們嚴格的資金與風險控管,是最值得散戶效法,讓投資之路走得長久的護身符。以他個人而言,成為專職投資人以來,一直嚴守總部位不因獲利大幅增加而擴大的穩健原則。比如說,如果操作資金為兩千萬元,今年賺六百萬元,明年初部位仍維持兩千萬元,六百萬元獲利做保本性投資,如此,遇到大崩盤才不會滅頂。資金配置方面,即使再怎麼看好的個股,也嚴守占總部位最多不超過兩成的界線。

黃嘉斌說:「投資的兩大敵人是恐懼與貪婪,而克制貪婪遠比克服恐懼更為重要。因為惟有克制貪婪才能保住獲利及本金;有獲利及本金,才有資格說可以克服恐懼,在股市不理性崩盤時,逢低買進。」對喜愛短線進出的投資人而言,不想成為台股中的「消失散戶」,在股市中為自己贏得財富,以自營商為師,學習他們的優點,革除他們的缺點,開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富道路,是必經的學習法門。

值得投資人偷學的自營 商操作 5絕招

絕招1.克制貪婪

操作資金額度固定,不會因獲利增加而放大操作額度。

圖解:假設某自營商操作額度為10億元,不論當年賺或賠,來年的部位仍維持10億元。

絕招2.殘酷管理

操盤人所管理部位虧損若超過5%至10%(各自營商內規不同),將被強迫中止操作,退場坐冷板凳。

絕招3.高效獲利

追逐強勢股,短進短出。寧願每個月賺5%,卻無法忍受一年中有11個月沒賺,卻在某個月大賺60%。

絕招4.掌握時機

不買跌勢中、整理中的股票,自營商字典中,沒有「逢低買進」這個詞,弱勢股或整理股只買在有強烈上漲訊號出現時。

圖解:中鋼雖是公認的績優股,但是股價盤整時,自營商也毫不留情減碼持股。

絕招5.分散追擊

再怎麼看好的個股,買進絕不超過總部位10%。寧願少賺,無法忍受在單一股票中大賠。

悶行情中

自營商仍表現亮眼

去年中、大型券商自營部獲利前3 名2014年自營部獲利 占當年公司稅後純益比重元富證券 11.49億元 65% 群益證券 4.78億元22% 統一證券 4.77億元 27% 小型券商自營部獲利前3名宏遠證券 1.77億元 95% 大眾證券 1.43億元 74% 大展證券0.945億元 63% 註:中、大型券商自營部操作額度約30至50億元,小型券商自營部操作額度約10億至20億元,自營部獲利包括債券交易與衍生性金融商品出售獲利。

黃嘉斌

出生:1966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

經歷: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副總學歷: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

獲利的口訣:

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作 者: 黃嘉斌

出版社:大是文化

變身專業投資人,黃嘉斌績效勝過自營商的祕訣

黃嘉斌轉型

專職投資人的成績單

時間 獲利 主要獲利股票2013年 60% 威剛、宇瞻、怡利電、友達、瑞智、明基材2014年 29% 晟德、和泰車、明基材、樂陞、康舒2015年累計前3月 2% 儒鴻、F–聯德

祕訣1.柿子挑軟的吃

強勢股挑好做的,日線呈階梯形向上,短線操作避開主力著墨太深,老是甩轎震盪的股票。

說明:線形往上,漲時出量,跌時量縮,很有規律,符合技術分析理論原則,比較好判斷,操作起來不會煎熬。

說明:雖是蘋概股中的熱門股,成長性佳、公司競爭力一流。但上漲無量,下跌有量, 顯示主力洗盤甩轎激烈。想做短線的散戶甚至是自營商,都討不到便宜。

祕訣2.不放過穩穩賺股票 用壓艙股長投拉高報酬每年的除權息行情、法人年底作帳,以及選低本益比高殖利率的股票當壓艙股,就可穩賺15%至20%的利潤。

每年 3大賺錢機會不要放過

賺錢機會 公司名稱

(股票代號) 2014年EPS(元) 2013年EPS(元) 今年配息 4/14股價

(元) 操作心法

除權息

行情 統 一(1216) 2.03 2.33 1.4(現金)0.4(股票) 51.50 把配息穩定的股票回溯至少6年,抓出除權息前或後一個月,總是上漲的股票。

正 新(2105) 4.93 5.71 未宣布 71.30 美利達(9914) 11.2 9.72 未宣布 248.50

年底

作帳行情 台塑化(6505) 0.95 2.82 0.85 72.30 傳產集團如台塑、亞東、長榮與金控集團年底往往有作帳行情。10月即可注意,把當年前3季EPS成長性不錯的股票回溯5年線圖,可抓出年底作帳股。

遠 傳(4904) 3.52 3.62 3.75 75.20 元大金(2885) 1.59 0.75 0.64(現金)0.27(股票)15.75 壓艙股 博 大(8109) 5.27 4.31 4.3 77.00在本益比(過去4季EPS)12倍以下買進,股價若未漲,享有5%至6%配息;題材性一來,往往有40%至50%的漲幅。如博大有「一帶一路」題材、崇越有節能概念、威強電則有物聯網概念。

崇 越(3388) 5.09 5.36 5 72.00 威強電(3022) 4.45 3.36 2.5 57.60 以波浪理論 巧妙拆解K線圖—— 以明基材為例說明:1. 股價帶量突破前波段高點,買進。

2. 量縮整理後,在自營商買盤下,發動漲勢,加碼。

3. 股價量縮整理,拉回幅度不超過前波段漲幅三分之一,屬強勢整理,抱住。

4. 上漲趨勢來到波浪理論上漲第五波,賣出。

緊抓投資 5金律

你也能勝過自營商

短線投資不成功,千萬不要自我安慰說是長期投資。

但是短線投資太成功,則要注意該檔股票是否基本面有變化,出現長投價值。

盤中臨時起意做決策,就等著被指數玩弄。

在開盤前就要訂好交易策略,確實按照量價關係或自己遵循的技術指標進出。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近三年每年盈餘出現30%以上的成長才叫成長,這種股票漲得有理。

短線或波段操作者,「賣太早」是好事。

決定短線操作是否成功,在於獲利入袋以及是否能持續逮到強勢股,對短線者而言,停利遠比停損重要。

不要與景氣、政策及公司對作。

順勢而為,報酬率才會隨著時間而放大。逆勢而為,再怎麼精明選股,再怎麼績優的股票,仍難逃股價下挫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88

天貓超市挑戰京東主場 阿里需補齊自營能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2/151640.shtml

近期天貓超市主打優惠補助牌,10億紅包狂砸北京市場,在廣告和紅包的刺激下,收效也是非常不錯,北京區域的銷售額同比增長740%。京東同樣將目標瞄準商超,先以43億入股了永輝超市,占有10%的股份,最近還推出了針對日常消費品的促銷活動。

網上超市的魅力為何這麽大?

據尼爾森公司2015第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顯示,約83%的鄉鎮/農村地區的消費者認為在網絡上能購買到本地買不到或較難買到的商品。對於多數鄉鎮或農村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很難買到那些只在一二線城市大型綜合超市以及零售店出售的商品,而電商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商品選擇的空間。

另外,快速消費品線上購買行為調查數據也顯示,線上消費主要用來替代線下消費的人群占比在東部最高,為35%。同樣地,過去三個月經常在線上購買快速消費品(每月2次以上)的人群占比東部仍為最高,為25%。東部地區不僅推動著消費的發展,其消費方式也變得越來越數字化。

由此可見,用戶在超市的購物習慣正發生深刻變化,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的趨勢明顯,使得網上超市充滿想象空間。北京作為獨具特殊象征意義與實際意義的一個東部城市,阿里必定有心奪取之,而北京作為京東的大本營,對其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一場關於網上超市的較量在北京開啟。

阿里與京東布局網上超市誰更占優?

天貓超市推出以來相對低調,此次阿里砸10億來推,並且提出了“快速到家”和“一站式購物”等京東一直在堅持的理念,大有在京東主場打一場漂亮逆襲戰的意味。

然而,阿里若想逆襲,還需先克服一下曾經的“頑疾”才行。

一直以來天貓主打開放平臺,以邀請商家入駐的模式合作,在品控上面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假貨風波不斷。目前天貓主推的天貓超市,表面看是與京東自營類似,實際上還是由商家推薦商品,隨後自主完成庫存管理、商品編輯、商品定價、商品汰換、商品營銷等業務作業,天貓超市只是把入駐的各商家用天貓超市的招牌統一在了一個平臺上,其實質還是與天貓商城的商家入駐類似。所以,在品控這一環還是讓人有些擔憂。

而京東對產品的品質把控一直很嚴格。除了常規的資質審核、產品的不定期篩查以及大數據的監控外,在2014年10月京東還與與第三方質檢機構Intertek天祥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一套高效、簡潔、透明的企業誠信和質量保證體系,解除消費者網購的後顧之憂。具體到細分品類,京東在今年陸續引入了“美妝正品險”、汽車用品質量保證險,來保障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而隨著質量保證險在京東各品類的持續覆蓋,京東在業界和消費者心中的正品形象也將更加凸顯。

物流方面,天貓一直由於物流慢而廣受詬病,這次似乎有以天貓超市挽回顏面的架勢。然而菜鳥物流目前還處於試運行階段,全國骨幹網絡與倉儲的建設完成還需要一段時間。雖然能夠在北京市場實現次日達,但是,短期內形成全國的服務覆蓋肯定是做不到的,再加上菜鳥是需要與快遞公司協同來完成的,不可能像自營般統一,服務品質難免參差不齊。

而京東一直在自營物流方面默默耕耘。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範圍內擁有7大物流中心,在44座城市運營了166個大型倉庫,擁有4142個配送站和自提點,覆蓋全國範圍內的2043個區縣。在京東“211限時達”服務的配合下,當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可以當日送達;夜里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次日15:00前送達,有效提升了訂單配送速度,提高了用戶體驗。

說到底,像阿里與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其品牌與產品能力已經毋庸置疑,唯一的差別在模式上。阿里主要是做開放平臺,自己不參與商品的采購也不自建物流,雖然已經意識到了物流對於電商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但是短期內無法在全國完全鋪開;京東主要做自營,從源頭上把控商品品類與品質,並且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讓用戶買的安全放心的同時,還在全國建立了龐大的自營物流體系,從而在商品品質和送貨速度上有口皆碑

阿里的短板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天貓超市在全國推廣的節奏和速度。而京東則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打好了穩定的基礎,並且隨著入股永輝超市,其O2O服務也已經具備了向全國更多城市拓展的能力。現在看來,在網上超市領域,阿里還不足以對京東構成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38

自營不利 上市券商8月凈利環比降四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662.html

自營不利 上市券商8月凈利環比降四成

一財網 谷東 2015-09-08 22:40:00

8月份的上市券商母公司營收及凈利潤繼續環比大幅下跌。尤其以自營業務見長的東方證券(600958.SH),母公司8月份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環比降幅分別高達93.98%和87.06%。

8月份的上市券商母公司營收及凈利潤繼續環比大幅下跌。尤其以自營業務見長的東方證券(600958.SH),母公司8月份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環比降幅分別高達93.98%和87.06%。

截至9月8日晚,23家上市券商全部完成了對8月份母公司主要財務數據的披露。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8月份,所有上市券商母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近166.57億元,環比下降32.18%;合計實現凈利潤65.50億元,環比大幅下降38.58%。

自營成“罪魁”

在上半年,東方證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曾以逾600%的增速名列上市券商的第三位。7月報時,其母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還分別達4.39億元和1.97億元,但在8月份,這兩個數字分別銳降至2639.73萬元和2550.28萬元。

東方證券業績劇降無疑會令市場聯想到自營業務開始對券商造成巨大傷害。同樣在東方證券半年報中,公司表示,證券自營業務營業利潤占公司總營業利潤的79.82%。

環比降幅緊隨其後的西南證券(600369.SH)和西部證券(002673.SZ),同樣在上半年業績高增長中較為倚重自營業務。其中,西南證券上半年營業利潤中,自營業務占比達58.15%,西部證券上半年證券自營業務收入金額也僅低於經紀業務,且營業利潤率最高。

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市場走弱,對券商各項業務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包括經紀業務收入下滑,以及上半年迅速壯大的融資融券業務又急速萎縮。像東方證券這類在自營方面比較激進的券商,受自營業務影響較大。但對於其他自營業務規模較小券商來講,影響可能就不會那麽大甚至微不足道了。

不過,在很多券商業務中占比較大的融資融券業務,盡管在8月份繼續萎縮,但由於降幅收窄,當月對券商的影響並非特別明顯。統計顯示,8月底,融資融券余額由7月底的1.34萬億降至1.06萬億,降幅約為20%。而6月底到7月底,降幅曾接近35%。融資融券業務上領先的廣發證券,在8月份營收及凈利潤環比降幅均為超過20%。

而隨著市場風格快速轉換,招商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認為,自營業務將成為券商利潤變動的核心因素:由於自營業務肩負維護市場穩定重任,逆勢加倉成為未來最大變數。

但申萬宏源則更為樂觀,據其調研了解,部分證券公司對自營頭寸進行了風險對沖,總體的風險是可控的。

中小券商逆襲

盡管東方證券業績環比大幅下滑,盡管如國泰君安(601211.SH)、申萬宏源(000166.SZ)等龍頭品種同樣環比降幅超過40%甚至在50%以上,但一些中小券商卻在8月份實現了業績環比增長。

太平洋(601099.SH)盡管母公司8月凈利潤僅有241.12萬元,但較7月份約1.37億元虧損相比實現扭虧,營業收入同樣環比扭虧;山西證券(002500.SZ)同樣實現了母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增幅分別高達72.29%和134.20%。

而龍頭品種之一的海通證券(600837.SH)同樣分別實現18.14%和19.41%的環比增長。

即使考慮“去杠桿”影響,市場下半年的日均成交金額、兩融余額等市場數據較去年同期仍同比增長,上市券商全年業績有望維持85%左右增幅,考慮到券商整體資產質量較為優良,行業目前估值水平已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廣發證券近日對券商下半年業績的預期代表了一些主流券商的看法。

但招商證券仍認為,從基本面角度看,行業從加杠桿到去杠桿、從鼓勵創新到反思創新、從負債擴張到因需求消失而被動收縮資產負債表,短期內這些利空需要逐步消化,雖然降杠桿帶有加速見底特性,但是行業下半年收入面臨嚴峻挑戰,底部尚未明確。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77

周黑鴨擬赴港上市:年營收24.3億 擁有715家自營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4/156890.shtml

周黑鴨擬赴港上市:年營收24.3億 擁有715家自營店
周路平 周路平

周黑鴨擬赴港上市:年營收24.3億 擁有715家自營店

周黑鴨在全國的門店都是自營,店面數超過715家。

i黑馬訊6月24日消息 傳言多時的周黑鴨上市消息今日終於坐實。6月22日,香港聯交所披露湖北食品品牌“周黑鴨”上市申請文件。

文件顯示,周黑鴨2013年、2014年、2015年營收分別為12.17億元、18.09億元、24.32億元,而凈利分別為2.59億元、4.1億元、5.52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21.3%、22.7%、22.7%

周黑鴨創立於2002年,創始人為周富裕,最初的名字也是叫“富裕怪味鴨店”。主要銷售的是鹵鴨及鴨副,包括鴨脖、鴨翅、鴨鎖骨、鴨舌及鴨掌,來自鹵鴨及鴨副的收益占總收益的90%左右。

文件顯示,周黑鴨在全國擁有715家自營門店。其中湖北地區最多,有 263 家門店,其次是廣東 155 家和北京 75 家。2016 年和 2017 年分別將自營門店數量增加 187 家及 180 家

2010年10月,周黑鴨獲得深圳天圖與天圖興盛分別投資的580萬元和5220萬元。2012年6月,天圖投資者和IDG分別投資投資3000萬和1億,分別獲得1.76%和5.88%的股權。

目前,創始人周富裕及其夫人仍持有公司66.84%的股權,另外,周氏姐妹、周氏兄長等持有5.2%到2%不等的股權。

周黑鴨 上市 香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770

撮合還是自營,產業B2B從哪里起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9/157036.shtml

撮合還是自營,產業B2B從哪里起航?
供應鏈架構師 供應鏈架構師

撮合還是自營,產業B2B從哪里起航?

自營平臺的資源優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資金的投入,長時間的試錯和磨合

文|施雲

產業B2B平臺的建設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第一步,需要找到三個關鍵要素:產業資源、IT技術和資金資源,我們把這個步驟稱作“找資源”。第二步,需要結合所擁有的資源,挖掘平臺給客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麽,我們把這個步驟稱作“找痛點”。本期,我們要談到的是另一個重要的決策點,即:平臺是以自營方式切入,還是以撮合方式切入?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在艾瑞咨詢剛剛發布的《2016年中國B2B電子商務行業研究報告》中對這兩者有過一個粗略的對比,見附圖。

1.webp

總體來說,撮合模式主要靠收取傭金(服務費方式),而自營模式主要靠賺取差價(買入賣出方式)。撮合模式較輕,因此有利於快速導入貿易商資源,積累用戶和交易量,但缺點是用戶粘性不強,盈利能力較差。自營模式較重,往往需要自建物流倉儲、ERP系統等,可以很好地掌控供應鏈,提高客戶體驗,但是投入周期長,擴張速度較慢。

筆者認為:無論是從撮合切入,還是自營切入,都是殊途同歸,終極模式都一樣,都應該是“自營+撮合”的混合模式。兩者的關鍵區別在於平臺的發展路徑不一樣。

2.webp

如圖所示,撮合平臺首先需要吸引各級貿易商,尤其是中小貿易商或生產商的參與,將它們現有的線下交易搬到線上;在形成了海量的“交易規模”以及“數據資源”後,平臺擁有了與上遊大型貿易商或生產商博弈的籌碼,類似於B端的“團購”平臺;在取得了上遊大型貿易商或生產商的代理資源後,進一步整合產業結構,導入自營模式;最後形成“撮合+自營”相結合的混合模式。

其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於,能否在前期撮合模式下解決用戶的關鍵“痛點”,從而快速導入交易量,並形成可持續的交易規模,最後形成真實的海量交易數據。在這一點上,許多撮合平臺走了彎路。沒有深挖客戶“痛點”,而是圍繞價格進行補貼,導致交易量缺乏可持續性,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燒錢遊戲中去。

自營平臺則恰恰相反。它首先通過自建的資源,如物流、ERP或資金池,直接與上遊生產商或者大型貿易商達成合作協議,以買入賣出賺取差價的方式對接下遊客戶。這種模式往往會對傳統的供應鏈體系造成一定的沖擊,在業務上與部分下遊區域經銷商形成沖突。價格有優勢的自營平臺會針尖對麥芒地投入到區域戰鬥中去,而服務有優勢的自營平臺會有選擇性地與區域經銷商進行合作,進行優勢互補。

自營平臺的資源優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資金的投入,長時間的試錯和磨合,加上與區域經銷商之間存在一定的競合關系,因此發展速度較慢。但是當自營平臺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前期的積累達到質變的突破點後,其服務水平和盈利能力會在行業內形成口碑和品牌聚集效應。這種聚集效應能夠不斷吸引各級貿易商加盟,從而打開撮合交易的大門。類似的,在B2C領域,京東就是一個從自營走向“自營+撮合”混合模式的很好的例子。

很多人誤以為產業B2B的終極模式是直營,沒有中間商,因為所有的中間環節都是多余的,去除中間環節是最有效率的方式。筆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產業B2B的終極模式應該是“自營+撮合”,產業供應鏈上的各級參與者都有其各自存在的價值。

這在我的文章“供應鏈上都有哪些玩家”第一章中有特別提到。中間商的存在與否取決於其對供應鏈的價值,而不因其為中間商就不需要存在。大多數情況下,中間商的價值在於其服務於某類特定的客戶,可以滿足這類客戶的獨特需求,例如承擔庫存、承擔價格波動風險、提供部分增值服務等。

這里面最有趣的是,選擇不同的切入方式,會形成與中小經銷商截然不同的關系。以撮合模式切入將形成合競關系(合作在前,競爭在後);以自營模式切入將形成競合(競爭在前,合作在後)。無論以什麽方式切入,最終都是合作與競爭。那些在供應鏈上不產生價值的經銷商都將不複存在,而那些在供應鏈上依靠自身能力提供價值的經銷商更是誰也替代不了的。

除了自營和撮合,還有一種所謂的聯營模式,即與上遊或下遊的某個具有強大資源的企業聯合經營,共同開發B2B市場。例如,與上遊生產商或大型經銷商聯營,獲取產品成本優勢;再如,與下遊渠道商聯營,獲取貿易流通資源;還可以與第三方,如物流企業、信息化平臺等聯營。這種模式並沒有太多新意,筆者在文章《傳統企業、P2P平臺、IT企業,如何切入產業B2B?》中有提到,B2B平臺的建設需要先“找到資源”。找到了以後,可以發起成立新的公司,可以聯合經營,可選擇不同的合作模式,關鍵是看資源能否互補。

“自營+撮合”的混合模式結合了兩者的優點,尤其在盈利手段方面,既可以賺取服務費,如提供物流服務、提供供應鏈金融產品、提供信息服務、交易服務等,也可以賺取中間貿易差價,甚至還有類似找鋼網那樣開始利用自身資源參與其它B2B平臺的股權投資。

但是,混合並不等於不做任何區分。例如,假如銷售渠道沒有區分,就會出現終端銷售體系混亂的局面。銷售人員不知道該賣自營的產品,還是做撮合。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渠道特點、不同的客戶特點,結合經銷商和自身的優勢弱勢,做市場的細分管理。在供應鏈端,也需要做一定的區隔,筆者稱之為“複合供應鏈模式”。

當一個B2B平臺實現了“撮合+自營”的混合模式後,無論從規模角度還是盈利角度來說,都在行業內形成了較高的競爭門檻,新進入者往往需要付出數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與之競爭。直到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說平臺的架構工作已經完成,平臺的生態已經初步建成。

撮合 自營 B2B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