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札記【356】不投資股市你還能幹什麼去?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gb.html
不投資股市你還能幹什麼去?

世界
一大群人在向前跑,
跑在前面的只有四個傢伙:金融家、投資家、實業家、幸運家(賭聖、中頭彩的、一出生就掉在錢堆裡的、)
跑在中間的是一大群人,他們都是一家:夢想家。他們爭先恐後地想擠入前四的行列。他們正在投資正在實業中,或者在賭桌上。
跑在後面的也是一大群,他們沒有投資沒有實業,也許只有事業也許只白天和黑夜,也許只有銀行的一筆養老儲蓄,有極大的可能在一生中他們在「混房混車」、「混生活」中碌碌無為一生,他們便是經濟發展中的買單者。

為什麼?你想想。跟著貨幣各流通環節走一圈,你發現第三類人也在不斷獲得現金流,但他們的現金流在不斷被層層蠶食,最後他們有限的財富增長很難趕上物價的飛漲,最後的希望被通脹吞噬。
以我父母為例,七十多歲,都是高級工程師,(我很汗顏,我學歷低下沒有職稱,混跡於民間投資行列,靠天吃飯,一代不如一代啊)二十多年前,他們的工資加一起算是當時社會白領的佼佼者,假設他們當時全部工資存款至今,你發現即使這些錢拿出來也很汗顏,趕不上房價物價上漲速度,其實就是在貶值!但好歹他們有單位集資房,而且都是低消費者,生活無憂,目前二人退休金之和也只相當於北京一個普通白領工資。

為什麼說跑在後面都是買單者呢?
你想何為經濟?經濟,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大部分人的超額財富就是在這種活動中所得到的增值的那一部分。算上通脹,你一味地為儲蓄而奮鬥,財富並沒有有效的增值,也就是說,社會在進步,財富總量在快速增加,而你並沒有分到那快速的增量部分。弱肉強食,你沒分到,肯定是落在別人手裡了,別人用這筆財富去消費,而你就是買單者。最後發現你也在工作,別人也在工作,但你總是沒有超過平均水平的財富,你的錢呢?被誰消費了?

往下進行的時候有必要絮叨一下,我將全社會的人根據經濟特徵又會分為三類:一類是資源的攫取者;二類是資源的消費者;三是掮客,(又叫中介或是中間人,負責轉化資源重新分配的一類人,大部分就是金融服務業圈裡的),世界的話語權掌握在第一類人手裡,二類人是財富輸出的轉化聚集地;三類人是拿佣金的服務中轉站。

你極有可能不是一個創業天才,也極有可能不是一個金融服務業的領袖,你也極可能沒有中頭獎的極好的運氣,那麼你能做什麼呢?也就是說你很難成為一個實業家或是金融家或是超級幸運家,那麼你人生中假設還有一點點奪標的理想和激情的火花,那只好去投資吧!

你看看,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備,為了發展,古往今來,從原始的蠻荒時代到現代的文明社會,大家都在掠奪或是文明佔有這資源,資源攫取者們又在努力編制著各種資源消耗的理由和途徑,比如水資源,可以用來釀酒,但其實酒並不是生命所必須。人們需要房屋來遮擋風雨,必須使用一些土地資源,但不是一定很需要會所、豪華大廈、運動場,但資源的攫取者們引導社會開發出了各種土地資源的使用名目。那些掮客們呢,有好有壞,好的服務於資源的轉化,給持續發展提供資源轉化(就是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交接)的機會和實現可能;壞的掮客們,故意製造虛假的資源供求或超負荷和的需求,來逼迫引誘你買單,於是各種債務金融危機變會時常發生。

我們在社會的如此簡單的經濟環節中能做些什麼呢?
一、跟上隊伍,進入股市,投資一些資源攫取的企業或是投資在消費環節中負責銷售必備資源的領軍企業(請注意人也是資源的一部分,誰佔有更多人資源,誰就最能有利可圖),獲得資本的不斷增資,累積我們的財富。
二、減少我們無謂的消費,節能減排,只要生活美滿如意,儘量節省開支。
三、保護好自己有限的生命,珍惜美好時光。

比如說,你看到的銷售是商品我卻看到的都是在銷售資源,貴州茅台主要是在銷售的是水資源和地理生物資源,三一重工主要是銷售的鋼鐵資源和人的技術資源,銀行業是為你資源轉化而服務等等,所有的企業無不是為資源攫取者而服務的。世界的很多矛盾幾乎都和資源掠奪有關係。沒有人類對資源佔有的嗜好,哪來的美洲大陸的發現、科學探索的進步、海灣局勢的緊張等等。

在沒有生下來就掉進錢堆的可能,在沒有精英般的創業頭腦,在沒有中投彩的極好運氣,在不善交際不善言辭,也拒絕攀爬,又沒有幾大名校的招牌的很一般人的情況下,先琢磨好好混個飯吃,有點原始積累然後,好吧,我們只有進入投資市場這一條路了,這樣才可能進一步趕上資源攫取者和消費引導者們的步伐,才可能在他們富得流油的基礎上撿起來他們丟在地上的散碎的金條銀錠,來逐步累積自己的財富。在這方面,有做得很好的例子,比如美國的巴菲特。
不投資股市你還能幹什麼去?
雖然進來了,我們有自己的規矩:一是只撿拾由於恐慌而丟落在地上的金子銀子;二是要記住第一條,給自己立下規矩,因為我們不是拾荒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9

百度直達號五大問答:想幹什麼與能幹什麼2014-09-03 陳中 炒飯鍋鍋

來源: http://xueqiu.com/1791226104/31300482

$百度(BIDU)$

百度直達號五大問答:想幹什麽與能幹什麽2014-09-03 陳中


百度在今天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了一個叫做“直達號”的產品。很多人在詢問這是個啥玩意,與微信公眾號有啥區別,甚至還有表示看了N頁PPT都沒看明白直達號是個蝦米玩意兒。

百度官方給直達號的定義是為傳統服務行業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提供解決方案,是傳統服務企業在百度移動平臺的官方服務賬號,可基於移動搜索、@賬號、地圖、個性化推薦等多種方式讓顧客隨時隨地直達商家服務。

好了,官方的信息基本上說明白了,你可以高大上的解讀為服務企業的移動化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解讀是百度O2O戰略的方案,甚至你也可以套上百度輕應用的戰略級體現。

但普通用戶又不一定能聽懂,行業里說的關鍵詞不接地氣,神馬框計算,神馬輕應用,神馬直達號,這是從百度大廈分發出來的語言,普通用戶關心的是,它和我們平常接觸到的哪些產品差不多,以及能幹什麽,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剛剛打開電梯,我建議先看一下這個流程是怎麽展開的,然後我再開始舉例。



在瀏覽器打開百度,搜索框里輸入@,會提醒一些已經開通直達號的企業,一些提供生活服務的企業已經率先成為案例。



點擊海底撈後,進入一個頁面,微網站,提供訂座、點餐等功能。這其實就是一個輕APP。



可以選座、可以點菜。



還有一些實用信息。



點好菜之後可以選座付款。



支付方式目前只有百度錢包。如果你沒有綁定銀行卡,那你需要去綁定,然後就是支付,blablabla。

這便是一個企業直達號的大致體驗過程,根據需求,進入實際企業,選擇服務,然後可以提前支付。

一些疑問與一些我的解答。

1、別看百度的解釋,通俗的說,你覺得直達號到底是什麽?

答:你可以理解為百度為企業在瀏覽器上建立的一個微網站,也可以理解為百度托管了企業的一個店鋪。很多企業可能並不能很好的做好移動端的適配,同時也可能沒有人力物力去開發APP,直達號相當於托管在百度移動端的專區。你無需付出服務器與運維成本,只需要開放服務接口給他就可以。

在PC時代,企業都有自己的官網,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需要流量,流量從哪里來,向百度購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終端的便攜性使得對服務的要求和體驗更加提高,你是否能提高快速與高效的服務,決定著客戶是否會選擇留存。

2、直達號與微信公眾號的區別是什麽?

答:微信公眾號可以分為個人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公眾號與企業微信服務號。個人公眾號與企業公眾號是以內容為導向,吸引用戶關註品牌。企業微信服務號與直達號屬於同一個範疇,類比性更強,本質上,我認為兩者都屬於一種企業“官網”。直達號能夠提供的體驗,在微信服務號一樣可以提供,比如順豐的微信服務號可以直接下單快遞,可以查詢,如果順豐有直達號,提供的功能和體驗不外乎這些,所以,直達號與微信服務號更類似。

3、直達號能挑戰微信服務號嗎?

答:直達號基於流量,服務號基於用戶,用戶在搜索框輸入某項生活服務,證明他對此項服務確實很渴求,如果引導進入直達號,成交的可能性更大。微信服務號也是想基於微信大平臺連接企業,甚至連接企業內部的人和事。百度是信息檢索的流量入口,微信是關系檢索的用戶入口,使用百度不要求登陸和培養用戶關系,但微信必須登陸,並且留存你的信息,從強弱關系來講,我認為微信服務號更強,從效率角度來說,我認為直達號更直接,有需求你就會進去,體驗更好,為什麽不在直達號里完成你需要的服務呢?

同為巨頭,都在想法設法用最新的產品和玩法去和企業一起玩耍,企業還是那些企業,但玩法一定要新,不管是服務號,還是直達號,有競爭總是好事,一家獨大對企業和用戶都不好,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我願意看到直達號強大,與微信服務號形成牽制。

4、百度推直達號的意義在哪?

答:百度第二季度營收近20億美金,移動端貢獻比例30%左右,但百度的主要營收還是來自於搜索廣告收入。百度在倡導人與服務互聯,所以你其實可以看到百度想在營收模型有一些嘗試。

百度的收入模式來自點擊付費,根據關鍵詞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但一般來說,平均下來,一個關鍵字能超過100元的我估計不會太多,除非太熱門的詞匯。這就導致了百度只是賺了流量的錢,而用戶根據百度的推薦進入到企業的內部,其實消費了500元,百度看著這錢眼饞但卻無從下手。

你是願意只賺100元的流量費,還是想介入交易收取傭金?按照20%的傭金計算,一單500塊的生意,百度能收到100塊的傭金,你說這不差不多嗎,不對,除了收取傭金,這個直達號還能管理用戶的行為,並且培養用戶使用百度錢包支付的習慣,一旦用戶形成這樣的習慣,百度既為你企業導入流量和用戶,還實際介入了線下服務。

傳統企業萬萬億,這想象空間大得嚇人。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模型。

5、直達號面臨的困難是什麽?

答:這有幾個維度來看。一,我覺得企業不會拒絕,企業可以和大眾點評合作,可以和美團合作,為什麽會拒絕與百度直達號合作呢,所以在企業端不會有任何問題,對於企業來說,消費他服務的用戶越多越好。

二,從用戶維度來說,用戶的習慣會不會改變,直達號的知名度也決定著用戶是否會使用這樣的服務,比如你得投入多大的推廣,才能讓數億用戶都知道在輸入框里要輸入一個@才能享受直達號的服務?這個真的好難啊,用戶是這個世界上最懶惰的一個生物群體,這麽多年他們只習慣輸入想要查詢的信息,如今卻要記住一個@,這個推廣需要巨大的成本。再說了,每一個對應的生活服務領域,都有至少兩家知名的移動APP,所以,直達號要蓋住他們的名氣,你得花大力氣去推廣。

百度這幾年喜歡拽新詞,什麽框計算,什麽輕應用,什麽大數據,什麽直達號,普通用戶其實不會去關心這個東西,他只關心,需求驅動下的習慣,如何準確找到自己想要的,就夠了。

直達號其實就是輕應用的一個馬甲,不過這個馬甲夠大,想象空間夠大。當然,有競爭絕對是好事,有挑戰才會提供更好的服務,怎麽去培養用戶的新習慣,這是直達號面臨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4

“機器人能幹,就讓它幹!”

2015-03-02  NCW  
 

 

工業機器人急速入侵珠三角和長三角的車間;中國製造的生產線,催生變形金剛的本土戰法眼前的4 個機器人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拿起搖控器上蓋,另一個撕去保護膜,再一個放進減震海綿,最後一個把帶有按鍵的導電膠條放進去。4 個抓取機器人瞬間完成4 道工序,之後搖控器被送到2 個工人面前,他們只需要完成檢測。

“檢測也要自動化,最後的兩個人也要優化掉。”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副總經理烏守保盯著這4 個機器人,一臉興奮。

美的這條空調搖控器裝配線,從14 個工人優化到4 個機器人加上2 個工人,只是其整體自動化改造的一個極小成果。

烏守保特地提醒留意自動配料小車,“原來都是工人配送的。

我們曾提出過一個口號,‘先把車間過道上的人消滅掉’。”救災機器人、寫稿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林林總總的消息來到,仿佛機器人正在另一個世界整裝待發,終將全盤改變我們的生活。但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眼前正在發生的事實。

“變形金剛”的最新“進攻”對象是中國製造,工業機器人正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入侵車間。

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大量進駐,美的用工數字隨之大幅減少。順德基地從最高峰的2800 人減到目前的800 人左右;邯鄲基地從3800 人降到2800 人。整個空調事業部目前有3 萬工人,2015 年的目標是減至2.6 萬,預計2018 年降到2 萬。相應地,美的2015 年計劃至少新增機器人600 個,此前幾年累計也只有800 個。

業界自動化的先行者是富士康,2007 年就成立了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到2009 年,6 個系列15 款名為Foxbot 的富士康機器人陸續開發完成,最早用于給產品拋光打磨,如今,Foxbot 和其他品牌的機器人已經用于碼垛、上下料、噴塗、打磨、貼膜、油壓等十幾個工序。

在珠三角傳統的優勢行業——陶瓷、衛浴、五金等,機器人也大展身手,不知疲倦,毫無怨言,“優勢”明顯。在中國的另一個製造基地——長三角,情形也是一樣。

一位私募基金投資人準備投資一家專做機器人的中國企業,在江浙一帶調研。中國的工廠特別是電子製造業的工廠對於機器人的龐大需求和已經開始的應用讓他感到吃驚。“一開始是一些汙染大、工序特別單調的工種招不到人,被迫開始用機器人替換,比如噴漆等。慢慢地機器人的成本優勢也出來了。

有些人工很高的工種如焊接,機器人比人工還便宜。”專注于工業領域市場研究與數據服務的咨詢公司睿工業,2014 年曾經對珠三角企業使用機器人的情況做過詳細調研。

合伙人修偉明認為,未來2 年-3 年中國內地工業機器人市場將以25% 以上的速度穩定增長,其中汽車製造、3C、食品飲料等行業增速更快。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顯示印證了這一點。

2005 年-2012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同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達到25%。IFR 稱,2013 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年裝機量超過日本,達到3.2 萬台,約占世界總量的20%,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這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在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車間里自動化設備很少。IFR 的統計表明,每1 萬名工人中,韓國和日本均擁有300 多個多用途工業機器人。相比之下,中國每1 萬名工人僅擁有23 個機器人。據IFR 的數據,截至2013 年底,中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擁有機器人數)為30,尚不及全球平均水平(62)的一半。

機器人產業開始進入黃金時代,中國政府也是推手之一,已將其寫入“十二五”規劃以及各種產業政策中。《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智能製造裝備“十二五”規劃》等都有相關內容,中國工程院正在牽頭研究的《製造強國戰略》,都把機器人列入扶持對象。

中共十八大也明確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的決策,為推進中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作出部署。

對於力圖擺脫廉價商品和“世界工廠”標簽,努力向高端製造轉型升級的中國政府,機器人產業是“高端製造”的焦點也是支點,“機器換人”也在製造業大省蔚然成風。惟一的問題是,政府是否願意承受就業率降低的風險?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司2014 年做了一次有關機器人的調研,結論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機器人的應用對就業的影響不大,因為中國目前普工需求旺盛,還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但長遠的趨勢還需要觀察。

實際上,不需要看多少數據,從政府到普通民衆都已經感覺到,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睿工業的報告則預測:勞動力人口的拐點即將在2015 年左右到來。它表現為勞動力結構短缺,企業招不到人;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企業用不起人。

車間里的革命正在發生。無論管理者還是工人,必須接受一個事實:自動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

機器人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了工廠里:它們可能是工人的替身,去完成

那些人力不及的

工作;可能是以

一抵百的超級工

人;或者成為工

人的新同事;在

無人工廠里,機

器人是車間惟一

的主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108

莆田系投資人發話:百度除了競價排名還能幹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1/149469.html

黑馬說:最近關於百度和莆田系的事有很多解讀。i黑馬找到了曾經投資過莆系醫院的投資人王暉,以投資人角度解讀這一事件。

 

王暉曾擔任鼎暉資本高級合夥人,現為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他投資過很多醫院,其中既有莆田系醫院,如安琪兒;也有其他具有新時代特點的醫院,如將歐洲大牌醫生引入中國的馬瀧齒科;也有支持中國醫生創業的醫院,如崔玉濤兒童健康管理中心。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位專業投資人有哪些話要說。

文丨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 王暉 

編輯丨王冀

 


王暉 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

 

最近莆田系和百度之爭鬧得沸沸揚揚。如果我們都往好的方向看,往好的方向努力,事情也許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反之亦然。

 

首先,我覺得這是個好事。之前,百度在醫療媒介一家獨大,沒有任何一個聲音能和它匹配。現在有一個組織能對話或挑戰它,這意味著什麽?這是市場經濟的力量,它會逼迫、促進雙方共同去思考如何進步。在沒有挑戰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很可能進入一定的壟斷狀態,具有定價權,不思進取。它被人挑戰時、就會去學習、去進步。這種進步對社會整體有好處,這是我們大家應該看到的。

 

那麽,競價排名之外還可以幹什麽?

 

從百度來說,它是搜索老大,很多人都需要使用它。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百度應該采取更先進的手段來解決醫療服務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移動端出現的一些App就值得它去學習。以春雨醫生來說,它吸引了很多青年醫生在上面為大家提供咨詢服務。我太太也曾使用過,看見小孩胳膊有小問題,就拍照上傳給醫生,醫生看了後告訴她覺得問題不大,通常可怎樣解決;如果還遇到怎樣的問題,應該去醫院掛哪個科,這提高了效率。我太太聽完就放心了。再比如,我投資的趣醫院,為醫院裝掌上系統,病人到醫院後很容易掛號、看病、拿報告,減少排隊,還可對接後續支付,也提高了效率。

 

現在有很多新技術,也有很多聰明的想法。我相信百度會好好思考並拿出工具,以更可信、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把醫療服務的供給與需求結合。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百度在這方面開始布局,比如好大夫及百度健康。百度的搜索匹配能力很好,再結合移動端工具,可以把醫生患者很好地匹配起來。

 

對於莆田人來說,這次挑戰同樣也是一次機會。從我2009年開始接觸莆田系醫院開始,這五年市場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2014年6月莆田健康產業總會成立的時候,我還去做了咨詢工作。這個商會的目的就是把幾千家莆田醫院,以商會的形式進行行業規範,這在國外有成功的案例。現在,市場上對他們的行為有一些誤解。

 

商會牽頭人林誌忠先生是有遠見的,他們已經意識到莆田舊模式不再適應新時代,他們想辦法去規範,把整個行業往優質方向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需要外部的支持與包容。原先有的醫院投放虛假廣告,惡性競爭,如果行業牽頭自我規範,不許投放虛假廣告,這就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在行業自律之外,這個平臺還可以成為一個采購平臺、金融平臺。幾千家醫院集中采購,會有很高的議價能力;莆田系內部有很多並購或其他資本需求,在商會內也便於信息交流。莆田人之前很分散,幾千家醫院遍布全國各地,有了商會也有了一個接口,能夠對接這個群體。畢竟,他們是最大一股民營醫療力量,我們投資人希望看到這些參差不齊的莆田系醫院得以提升,更好地服務社會。

 

對於醫院來說,也要思考如何使用互聯網工具,因為醫療服務的一個特征是信息不對稱,極其分散。普通患者通常不清楚哪家醫院哪位醫生擅長治療什麽疾病,遇到難題一起擠到北京協和醫院。其實那個病可能是長沙市人民醫院或某個醫院里的某位醫生更擅長。

 

此外,醫療知識極其複雜,如何用可信且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給患者?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在疾病之外,普通人對於健康知識的需求也在增加,互聯網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極重要的工具。

 

以安琪兒為例,早年也在百度上投放廣告,但慢慢從產品、服務營銷轉向了企業品牌營銷、學術營銷。不過,莆田系醫院因為數量眾多,質量參差不齊,能夠做好這個轉變的還很少。而這也是莆田商會存在的意義所在——在不斷發展中淘汰壞的,讓不好的消亡,讓好的得以生長。

 

我投資的醫院更多地是走品牌路線,比如馬瀧診所正在開展“微笑中國”行動。“微笑中國”第一站叫“微笑牙醫”。這些鄉村醫生為別人看了一輩子牙,他們老了後牙齒也出了問題,他們的牙齒也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給他們做全口種植,這個費用很高昂,他們自己是負擔不起的。

 

再以崔玉濤醫生為例,他們通過App、微信、微博等為客戶服務,這些都是不一樣的營銷手段。現在很多醫生都有創業的需求,互聯網作為工具對於名醫創業肯定很重要,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好工具,值得思考。我們投資人會繼續支持好的醫生創業,這個更需要像百度等這些互聯網巨人的支持和協助。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暉,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17

让我们聊聊严肃社交的未来:除了无休止的约约约,社交还能干嘛?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1/150949.shtml


在社交应用一片红海的情形下,仍然坚持入坑的创业者们打着约炮的旗号,试图享受最后的狂欢。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共识,没有约炮你都不敢说自己是做社交的。


在对社交的看衰和对约炮的盲目追求中,萌生深深的怀疑和担忧:


除了无休止的约约约,社交还能干嘛?


拨开浓雾,静下心来,让我们想想,严肃社交还有未来吗?


所谓严肃社交,准确的来讲是“两性话题之外的社交”,也就是说出发点和落脚点、显性隐性都不是为了解决两性问题的社交。


从试图给严肃社交定义这么吃力上,就可以隐约感受到严肃社交不被看好的现状。


曾有业内知名投资人解读,社交就是一个字:“约”。要嘛约炮,要嘛约商务、约活动。


这分别代表两类型的社交,前者是两性社交,后者是工具社交。


 


跟两性社交相比,严肃社交是伪需求?


推崇两性社交的有下面几个理由来为自己背书:


一个人之所以会去社交平台上寻求满足,是因为现实生活满足不了自己,这类人分为三个层次:


a)     大多数金字塔底的屌丝男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都处于情感上的劣势,要么是社会地位不高,要么是情商不高,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簇拥着第二层的女性,试图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回自信;


b)     处于中间层次的女性用户,享受着底层屌丝男性给予的虚荣心,寻找机会勾搭塔尖到成功男士,偶尔眷顾一下底层男性,她们更多的是对女性地位有所肯定,不甘于平凡平庸当男人附庸的;


c)      成功男士,他们是真正有能力约炮和真正能够成功约炮的,所以也是享受着社交平台的真正福利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情感高手,在社交平台上的成功只是其成功的一个组成部分。


深究到底,两性社交满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作为动物的一种,人拥有繁衍的天性,整个人身体的成长发育过程决定了这一需求是刚需。


基于上面的理由,两性社交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现实生活跟社交平台有严格的界限,一般用户不愿意让别人知晓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行 为,比如不会有人把自己用陌陌这件事情大肆宣扬,也从来不会看到有人把陌陌上的内容通过朋友圈、QQ空间、微博来分享;用户的观念和性格更为开放,更接近 潮流,一个对现实生活很满足的人,较少有欲望和时间去这类社交平台,陌陌口碑很好的一个宣传片正是宣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精神,这不是巧合;这也是为什么 兴趣社交能作为两性社交的好的入口的原因所在;只要主打陌生人社交的,只要不加控制,会自然地向两性社交转变,直到完全沦陷;前段时间有篇文章《社交 APP的诅咒:生于约炮,兴于炫耀,亡于代购》,证明了这一点,促使用户进入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动机,绝大部分来源于约炮。


因此,跟两性社交相比,严肃社交似乎是一个伪需求。


首先,为了避免平台沦落为约炮平台的命运,严肃社交必然设定严格的门槛和制度,知 乎最先采用了邀请制,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效仿,包括Linkedin最新推出的社交软件赤兔,也是采用了很严格的邀请审核机制;这在增加使用成本的同时, 也减少了用户的层级,最先被拒之门外的是金字塔底部的也是数量最多的用户,一方面这对于推广不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上面两层的用户来说,现实生活 是不是已经足够给他们满足?他们需不需要去新的平台上找回自信?


其次,严肃社交除了满足心理上的需求,还能满足生理上或者实际上的刚需么?


从下面几个角度回答这几个问题:


首先,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CS)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 足不同的需求层次;将营销方法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这样,生理需求也好,心理需求也罢,都能转化为市场需 求,从而产生商业模式。


其次,从生理心理学的理论出发,我们将证明,心理需求归根到底也来源于生理需求。 生理心理学虽然对于人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来源于生物机理的哪里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已经证明孤独症、恐惧、自闭等排斥社交的行为是由于生理 某方面的缺陷,例如孤独症患者的小脑通常比正常人的要小;生理心理学从遗传、脑机制等角度研究了情绪、情感的生物机理。这些都从反面或者侧面说明了心理需 求来源于生理需求,所以这里我们可以这么下结论,如果两性社交可以被解读为来自于生理需求的刚需,那么严肃社交也可以被同样解读;只不过是不同的方式去满 足而已。


人都有被认可、被欣赏、被需要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来源于人类多年的进化、遗传等 生物机理。当一个人的这种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就会寻求新的平台和渠道。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说很普通而平凡的,在集体中没有大的存在感,他 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一个人处于集体的中心,享受着被关注被欣赏,那么他有可能希望扩大自己这方面需求被满足的范围。这两者在两性社交里分别 就是金字塔的塔底和塔尖的用户;在严肃社交里,也是同理。


严肃社交的创业者通过各种门槛,宣称自己的用户是多么精英,但最终但用户群体绝对不会是只有他们所定位的精英;最终会发现,用户还是这一群用户,只不过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同。


拿国内最大的知识分子社区知乎来说,1700万多用户里属于金字塔塔尖的行业精英仍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处于塔底的普通用户,只不过这些用户在这里都在认真的讨论着学术;


再拿职场社交软件脉脉来说,其内容版块“实名动态”和“匿名动态”从形式上看跟一般的社交平台没有什么差异,在脉脉上讨论公司项目idea的这个人很可能刚刚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自拍,只是脉脉确立了规则和主题,让内容围绕工作方面的来罢了。


所以说,同样的一群用户,同样的需求,只是满足的方式不同:两性社交通过搭讪、闲聊、发泄等方式排解寂寞、求得存在感;严肃社交通过激辩、思想碰撞等方式表达自我、求得认可。


 


基于两者满足需求的不同方式,相对于两性社交,严肃社交体现出几个特点:


更多的采用或鼓励实名制;有严格的注册门槛;有严格的制度体系;用户粘性较高,有荣誉感;前期多采用邀请制,有意控制用户增长节奏;大多会基于某一细分领域,体现出“工具+社交”的特点。


得出了严肃社交不是伪需求的结论,还有一个任何做社交的创业者都避不开的话题,跟QQ微信怎么拼。


对于这个问题,不如研究QQ微信的父类IM(本文中称其为通讯类社交)。


通讯类社交跟现实生活紧密连接,融为一体,承担了现实生活的某一部分作用,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QQ、微信属于,米聊、飞信、来往、易信也属于;如果把只要不是面对面的社交行为都作为讨论的范畴,那么短信、电话也属于是通讯类社交了。


通讯类社交有几个特点:


1.     使用频率超高;


2.     好友大多来自熟人,即来源于现实中的朋友、同学、同事、亲戚等,是现实中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发生过连接的;


3.     用户几乎保证全天在线;


4.     用户同时只能接受极少数的通讯类社交,选择QQ还是选择微信已经让很多用户伤透了脑筋;


5.     说到底,通讯类社交也是工具类社交的一种,而由于通讯这个工具属性对每个人来说都尤其重要,所以跟很多工具类社交最后走上垂直领域不同的是,通讯类社交很难停止扩展的步伐。


以上的特点也造成了腾讯一家独大的现状,在QQ和微信的强势下,很难有其他应用能短时间内发展起来;从另一个方面讲,微信对抗运营商短信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早些年,运营商的短信更应当算是通讯类社交,而那时候的QQ微信反而更偏向于陌生人社交。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把通讯类社交作为自己的项目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还要时刻防范被QQ、微信这些现有的霸主侵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利用通讯类社交大而全导致信息筛选成本不断增高的特点,深耕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用户群体。


因此我们看到专门为文艺青年创建的豆瓣口碑很好,分享知识的知乎的留存率达到惊人 的80%多,职场社交脉脉发展迅速。这正是因为通讯类社交越到后期,其与现实生活的分离越小,现实生活满足不了的需求,在通讯类社交上同样难以满足;而严 肃社交通过对平台规则的制定和维护,对信息做了过滤,让用户筛选信息的成本大为降低,这才保证了其在某些方面优异的表现,也正是严肃社交的立足之本。


到这里,有两个思路渐渐清晰:


第一,严肃社交和两性社交满足的都是现实生活满足不了的需求;


第二,严肃社交降低了用户的信息筛选成本。


 


最后,让我们聊聊严肃社交的未来。


严肃社交有细分领域和细分人群两个方向,例如把汽车方面的人聚集起来,或者针对正在复习考研的学生做的社交,或者是宠物社交就是细分领域的社交;把职场人作为服务对象的脉脉就是细分人群的社交。虽 然有两个方向,但笔者更看好细分人群的社交,因为细分领域的社交往往是“工具+社交”,当工具属性渐渐增强后,社交属性会不断降低。最后,因为汽车聚集起 来的平台变成了汽车之家,考研的社交走向了线上教育的道路,如果是立志于在社交领域有所施展的,很可能后面的道路会慢慢偏离。


一个人满足现实之外的需求不会只有一种方 式,两性社交和严肃社交或许是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情境下被用到的,两者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职场白领的社交是被挖掘和细分很明确的,两性社交的代表是陌 陌,严肃社交的代表有知乎、脉脉、豆瓣,而校园社交则是表面火热实际思路很不清晰的一个领域,校园社交更多的还是关注于两性社交,其中超级课程表走在了前 列,但校园的严肃社交受到的关注较少。


所以如果让笔者选择,会去做一个校园里的严 肃社交;严肃社交对于创业者本身的资源要求很严格,因为初期高的门槛和严格的制度提高了冷启动的难度,这就要求创业者在相应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知乎 的创始人之前是在创新工场任职,拥有丰富的知识分子人脉;所以要做校园严肃社交,创业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校园资源,要嘛是创业者本身是校园的佼佼者,本身在 精英的圈子里;要嘛创业者有能力有效整合校园资源,如果是有那种做校园市场或者校园渠道多年的、对这个市场很了解的团队,优势会非常明显。


或许这正顺了现在的势头,各大品牌开始重视校园市场,校园O2O一片热火朝天,似乎都在预示一个新的风口的诞生,定位于校园的严肃社交会是严肃社交的未来拼图之一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笔者从事互联网产品方面的职位,欢迎深入探讨相关话题,微信号:187710206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43

前阿里副總裁魯眾:為什麽不太出色的阿里合夥人卻能幹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0/151619.shtml

699749030@chatroom_1440066632199_62

一、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分別如何選擇合夥人?

創業過程中我碰到了很多從大公司出來的人,有職業經理人,也有從最底層一點點幹起來的這些企業家,看起來一種是訓練有素的人,一種是充滿理想但沒有章法的人,這兩種人在一塊的時候是非常有趣的。其實基本上創業者都是由這兩類人構成的,而且這兩類人也各有優缺點。

第一,我覺得創業公司就像一艘船一樣,企業家要負責船往什麽方向開,職業經理人可能就是操舵手。該往哪個方向走,怎麽能走的更快、更安全,這兩個人之間有巨大的差別。因為路上可能會碰到風浪,操舵手從安全的角度可能會有各種選擇,但是企業家看準了方向就不能停,要排除千難萬險,繼續往前走。所以,職業經理人更多的是在完成一個任務,企業家則更多的是在實現一個夢想。

為什麽8848當時能把全中國最牛X的一些人都找來,我和譚智都是從微軟跳過去的,其中我總結了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我們剛開始有一點天真地把美國公司的管理方法帶到了小企業,而每一家公司、每個小企業可能有它自己獨特的基因,要走自己獨特的文化,那麽大企業來的東西可能就不見得會落地。

其核心意義是說今天很多人在創業,當他們跟一些知名的企業或者一些知名的人在一塊的時候,大家會覺得他們看起來更高大上,他們有很豐富的管理經驗。但是不能完全照搬,你一定要知道他的光環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要把他的能力和潛力打一個折,再以這種方式來用,才可能會成功。

二、企業的控制權如何把握?

一個企業要不要控股權?現在有一批是從傳統行業出來的,一個人老大,股份都是自己控制的,不願意分享,另外一幫人想控制。因為他成長的經歷給他極大的一個教育就是,如果企業失去了控制,他可能就沒有了自己的定位。我在過去參與投資過程當中,給很多人關於期權的方案建議,關於如何分享你的收益這樣的建議,但實際上還是有一些人沒有完全的接受。

那麽企業要不要控股權,要不要一個人一定要占到51%或者以上來控制?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優秀的、強勢的、真的有遠見的人,由他來掌握企業是非常有價值的。我親眼目睹馬雲有很多重大決策他非常堅持,包括像雲計算,假如民主的話雲計算可能就沒了。所以,霸道一點有控制權,對於有那些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來說其實是挺重要的。但是反過來講呢,也有一些人其實他沒有那麽強勢的時候,他應該更多的容納其他人的建議,把利益分享,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樣也有好處。以我個人的看法,其實不論團隊怎麽樣,有相當威信的人來控制整個全局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平等的討論決策會出問題的。

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面臨許多非常複雜的決策,有時候其實沒有絕對的判斷是對是錯,但總得有一個人最後拍板說這事就這麽做,往前走,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這樣的權威,往下經營會有問題。但是,如果一個企業都是一個人的權威,其他的人沒有意願發言,沒有意願去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只是服從的話,這樣的企業也沒有前途。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創始人擁有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幾個敢於直面諫言的,平等討論的這樣的人進來,那麽這個企業還是得有一個人能夠完全做主,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構。那麽問題來了,你如何能找到這樣一些合適的人。從實際上來看,找到這樣的合夥人挺難的。能夠找到這些合夥人是因為你信他,你憑什麽信任他,交一個男朋友、女朋友你還要幾年的時間來建立信任,你怎麽可能在隨便認識幾分鐘就建立一個非常強的信任關系,沒有經過實踐檢驗也很難辦。所以,我看到大量的這些合夥人還是曾經共事過,在一塊接觸過,互相能信任,互相尊重,有共同抱負的人,最後走到一起是最現實的。

曾經我在創業的時候,選擇合作夥伴也是經過認真推敲的,比如,我是市場營銷出身,但我對技術很是缺乏,我就找了王誌剛,他是完全的技術背景,對市場營銷方面經驗非常弱,所以我們倆一拍即合,這是一種互補型的選擇。另一種,就是資源的合夥。一方掌握了這個資源,另一方掌握了那個資源,大家可以把資源放到一塊幫助企業發展。從能力、資源的互補性選擇,另外甚至可以是性別的互補性選擇都可以,在選擇合夥人的過程當中,盡量不要找太多同質化的人。

找合夥人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用夢想去感染他。如果一個團隊沒有一個有理想、夢想,按照創始人自己的思路去創新的發展是不太容易找到合夥人的。所以當你們選擇合夥人,或者找這樣關鍵崗位人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你有錢,用錢買這樣的人,這樣的人買來沒有價值,你只能靠理想,靠機會把他吸引過來,然後一塊創造未來的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魯眾,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24

巨頭進擊下的動漫產業 小到可以忽略的創業公司還能幹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01/154141.shtml

導讀 : 在PC時代,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會遇到的三大問題是:生、死、騰訊。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問題變成了:BAT、BAT、BAT。

如果要盤點2016年互聯網圈最大的民意反轉事件,自然是快播案莫屬了,這個案件的庭審現場不但金句頻出,而且作為快播侵權的舉報人樂視也被網友當做了民意的靶子而誤傷,甚至連同名的“樂事薯片”也被爆吧。然而,網絡暴力經過十余年的洗禮之後也漸趨理性。當賈躍亭微博喊冤,指出樂視舉報乃是之於視頻行業猶如家常便飯的“版權問題”時,這場洶湧而來的公關危機變立刻被化解了。不過,這件事的背後,也是因為中國網民的版權保護的意識有了明顯的提升所致。

大公司並購向左 小公司原創向右

事實上,最近兩年,由於版權保護環境的改善,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規模達到294億,36部國產片過億,2015年,這一數字超過了400億,票房過十億的影片就有7部;另一方面,作為文化產業的另一個分支,二次元文化也在2015年大有隆興之勢。就在幾天前,北京地鐵一號線列車整個車廂塗裝成B站元素,車廂內部由B站二次元裝飾,引起了熱烈反響。

這種現象級的事件背後,是中國動漫產業的飛躍式發展。縱觀2015年,動漫產業有兩大趨勢,行業巨頭整合並購的步伐在加快,與此同時,基於內容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前有有妖氣通過《十萬個冷笑話》探索動漫IP產業化取得1.2億的高票房,2015年7月份,動畫新作《雛蜂》也正式推出,在動漫產業的初創公司,有妖氣應該算是“老人”了,隨著最近兩年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的興起,這個領域的新人也越來越多,並且形成強力的競爭事態。其中,一家擁有阿里數娛基因的手機條漫平臺可米酷,定位於做移動端的有妖氣,在創辦一年半的時間里已經進入移動端的第一陣營。前幾日,可米酷作為主要承辦方參與的中日雙方合辦的“悟空杯”漫畫大賽也正式在北京開啟,讓人們看到二次元初創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已經將平臺的視野放眼到更遠。

初創公司如何解決BAT那三個終極問題

在PC時代,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會遇到的三大問題是:生、死、騰訊。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問題變成了:BAT、BAT、BAT。最近兩年,巨頭對於文化產業的布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大開大合。其中,阿里先後成立阿里影業、阿里音樂,並深度布局在線票務市場,並且通過投資優酷間接入局動漫產業。而騰訊則大量購入日本動漫IP,在國內,騰訊通過收購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實際上已經控制了網絡文學這個商業化更加徹底的分支產業。

但是,我為什麽說在巨頭已經視為戰略必爭之地的動漫產業中,創業公司仍然能有機會呢?我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第一、盡管巨頭的布局氣勢洶洶,有錢任性和買買買成為他們橫掃產業的通行證,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騰訊未必能複制其在PC時代的優勢。因為當下的動漫產業,大規模商業化還為時尚早,中國的原創作者資源缺乏,即使資金雄厚的養成機制,也無法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而時間對於阿里騰訊等巨頭而言卻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因為大公司的業務布局是資本主導的,必須講究賺錢的效率問題,舉例而言,騰訊網作為新聞媒體在四大門戶中已經後來居上,然而在騰訊內部,相對於增值服務、遊戲等躺著掙錢的業務,花那麽多人力財力去運營騰訊網,簡直是可恥的浪費。相反,從這一點上而言,小公司可以更專註更執著的去做,且在風投的支持下,可以不驕不躁的培養原創作者、進行更多跨界的嘗試和商業化突擊。

第二、就目前動漫產業的發展階段而言,還有很多的苦活累活重活要做,比如引導創作者進行系列性的創作,策劃出讀者更喜歡的作品,收集讀者的大量反饋,並與創作者進行不厭其煩的溝通,這些事情往需要創業者擁有持久的激情和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不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巨頭的強項。阿里不願意做苦活累活,給了投入數百億打造重物流體系的京東留下了機會,並成為對阿里威脅最大的對手;百度不願意做苦活累活,中間頁戰略盡管被李彥宏成功的預言到,卻還是被58同城搶了先機。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小公司仍然有很大的機會空間。

第三、手機條漫的讀者與PC端的動漫讀者的群體屬性不盡相同,且在用戶積累方面,創業公司在與讀者的溝通方面更有優勢,360創始人周鴻祎在去年的《開講啦》提到創業公司的優勢時指出,作為創業公司,你如果有100個用戶,你可以和這100個用戶成為朋友,成為粉絲,而大公司的用戶數以萬計,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回顧過去短短五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史,“離用戶更近”幾乎是所有移動互聯網公司取得最終成功最重要的商業法則。

當然,和其他行業一樣,動漫產業也需要一個大浪淘沙,洗牌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因為巨頭的接入而加速,也會因為創業公司的入局而更加理性,而作為觀眾和讀者,我希望中國的動漫產業能夠像電影市場一樣,在迅速完成市場規模化增長的同時,也能產生像漫威動畫、火影忍者那種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和一流原創動漫水準的超級I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19

IDG李驍軍:最愛投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8/154930.shtml

導讀 : 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機會在垂直領域,找到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是我們比較關註的方向。

在2016“IDG VIEW”首場投資趨勢發布會上,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表示,人工智能的進步取決於三個方面:硬件、算法、數據。這個概念炒了很多年,今天這些硬性條件終於滿足,可以為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同時,他還指出,會看好“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

以下為李驍軍演講,經i黑馬編輯:

用一個詞來形容人工智能,就是“很近也很遠”。

大家聊AlphaGO,為什麽AlphaGO帶來的意義這麽大,深藍不是早在象棋里把冠軍打敗了,主要原因就是圍棋複雜度大多了,整個框架、邊框,包括出現的可能性,不少人覺得這是繼量子力學後最大的改變。

另外,AlphaGO和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它活在當下,不管走得好與壞,只關心下一步到底怎麽樣,不受情緒影響。

而人和人對戰,不僅是技巧比拼,更是心態比拼,碰到AlphaGO,心態完全比不了。需要計算的棋法,有固定規則,運算能力大於人類。

人工智能的定義就是有統計功能的程序,程序有跡可循,你編一個程序能夠反複執行。隨著機器性能的提升,從大型機到小型機,無論是PC內存還是儲存,都遵循摩爾定律,18個月提高一倍,對記憶的存儲能力,遠超超過人類的。

機器性能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

一是硬件水平提升,包括計算機工藝、速度;

二是算法,運算邏輯;

三是記憶量、數據量,人大大腦存儲量有局限性,但是機器的存儲可以無窮大。

此外,從應用來說,就是聽得懂、看得懂。這里面就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

能幹活,指的是機器人不管在工業現場,還是醫院、餐廳,能幹活的,能通過數據了解人每天想要什麽,並由此加深對人本身的了解。

這個領域有不少優質的公司。

Sensetime是我們投資的一個高門檻公司,專註於嚴肅技術,適用於安全、金融、防偽等。這些行業對於識別率要求極高,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之間差別巨大。

智齒主打的是機器客服的概念。用機器解決90%的客戶提問,大大解放人工,提升效率。

極意驗證主打用戶分辨。它會通過鼠標軌跡來代替用戶驗證碼這一套繁瑣的程序。

百分點主打用戶畫像。基於你以往的購買行為做出最合適的推薦,分析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車方面的應用,是解放人的雙手。手不用放在方向盤上,腳也不用放在油門上,通過傳感器將數據傳至CPU,進行數據分析,然後在GPS數據的指導下,自動行駛。

人工智能炒了很多年,直到今天,不少硬性條件終於滿足了。

第一,硬件,不管是芯片,還是系統,或是存儲,硬件已達到基本要求。

第二,算法,硬件的升級,和科研的叠代,使得算法更加成熟。

第三,數據,互聯網的普及讓數據采集變得無所不在,相比以往,呈爆發式增長。數據的積累讓後續的分析變得更加容易。  

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機會在垂直領域,找到看得懂、聽得懂,貼心,能幹活的智能產品,是我們比較關註的方向。

盡管離強人工智能還很遠,但其作為前沿工具和武器,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在生活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53

央企老總談電力有序走出去:不掙錢、掙吆喝的項目絕不能幹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電投在6月27日在廣東珠海召開的國際化發展工作會上獲悉,國家電投首任董事長王炳華在談及公司“走出去”的問題時提醒:在談判工程項目簽約階段,底線是保收益、控風險,一時談不下來,可以慢慢談,但是不掙錢、掙吆喝的項目絕不能幹。

電力行業的兩大特點是:一是投資額大,大型的火電、核電項目動輒百億;二是項目周期長,電力項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幾十年。

6月15日,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大會暨國際產能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程建林在出席會議的致辭中表示,去年以來,作為國務院確定的國際產能合作重點行業,電力國際產能合作成效顯著,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步伐仍需加快,潛力仍需釋放,水平和能力仍需提升,秩序仍需規範。

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中國電力行業不斷優化升級,核電、火電、風電、水電、光伏發電出口步伐不斷加快,直面新的挑戰和機遇。

以火電為例,國家電投、華能集團、大唐、國電等五大發電集團在2015年繼續進軍海外。數據顯示,2015年6月,中國火力發電出口交貨值303686.00千元,同比增長150.92%;2015年1-6月中國火力發電出口交貨值1771916.00千元,同比增長651.24%。以60萬千瓦機組為主力的火電出口機型,遍及印度、印尼、土耳其等新興國家邁開了中國火電設備技術“走出去”的步伐。

中國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裝備制造大國。2014年,電力裝備制造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主營業務收入5.33萬億元,實現利潤3112億元,進出口總額1649億美元。

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中國將通過合作投資推動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方面的合作將立足於能源項目、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電力裝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甚至工程總承包、項目運營的形式出口,未來電力設備海外市場空間廣闊。

2015年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走訪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時提到要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實現電力設備走出去的目標。而火力發電是中國目前國內產能相對過剩的產業,並且國際煤價穩定,“走出去”將大幅度推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國內火電裝備出口,帶來強勁增長點。

國家電投在日本大阪南港的光伏項目

經過多年發展,電力裝備制造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加工制造能力強,價格優勢明顯。中國已經在大型發電機組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電、輸變電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無幾,部分產品已經達到或超過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電企在“走出去”的另外一個主要是優勢是資金。“不管是電力行業、采礦行業,一般來說,有能力承建大項目的都是國企。國企本身具有很多競爭優勢,它能享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尤其是一些政策性的銀行會給出一些比較低的政府貼息貸款,這就為國企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在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化的成功例子不少,但是失敗的例子同樣也不少。最近幾年的經驗證明,由於個別企業國際化戰線拉得太長,急於求成,偏離了企業的戰略規劃,超出了企業的實際能力,脫離了企業的風險管控,最終把自身陷入了泥潭。

王炳華在會上舉例, 過去的教訓證明,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不了解當地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基本規則,不了解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基本形態,盲目進入,這是“走出去”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王炳華看來,要成功“走出去”,就要融入到目標國的社會和市場當中去,適應當地“遊戲規則”,尊重當地民俗文化,企業在海外要“入鄉隨俗”。

此外,王炳華還認為,企業還面臨著技術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文化融合風險等內部風險,這些風險集中於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一個芬蘭EPR核電項目拖期,就可以把跨國核能企業阿海琺拖垮,不得不變賣資產來自救。”

第一財經記者在國家電投上述工作會上了解到,作為中國電力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國家電投在國際化發展上的總基調是,“堅持穩中求進、持續發展,成熟一個、推進一個,不做則已、做就做好。該工作會的主題是落實集團“十三五”國際化發展規劃,抓好境外項目的實施。

圖為國家電投在土耳其的阿特拉斯項目

2015年7月15日,國家電投正式在京舉行揭牌宣布成立。國家電投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而成。國家電投資產總額7223億元,員工總數近14萬人,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的綜合能源企業集團。

整合後的國家電投境外業務範圍覆蓋日本、澳大利亞、馬耳他、土耳其、巴西、南非、緬甸等35個國家和地區,涉及電力項目投資、技術合作、工程承包建設等。國家電投旗下擁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2家香港紅籌股公司和5家內地A股公司。

記者在會上獲悉,一年來,國家電投對外投資並購取得重要進展,太平洋水電公司和特拉格風電公司完成收購,CAP1400自主核電技術“走出去”深入推進,海外電力工程承包不斷擴大,海外公司和13個駐外辦事處已建立並部署到位。“總的來看,集團國際化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29

科大訊飛: “人工智能”在醫院能幹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788

(新華社/圖)

病人進入醫院,在大廳里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咨詢要掛哪個科;醫生在跟病人的問診過程中,系統可以自動將問診語音轉化為文字,並通過自然語言理解技術轉化為結構化的電子病歷;同時,人工智能系統將給出醫生診斷和治療的建議;病人去做影像檢查,人工智能系統會輔助醫生閱片。

這是科大訊飛構建的智慧醫療醫療場景,其中智能語音電子病歷、機器人、移動APP以及影像輔助診斷等產品已經在全國數十家醫院落地。

2017年8月20日,由科大訊飛、安徽省立醫院聯手打造的“安徽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下簡稱“輔助診療中心”)在合肥正式掛牌運行,旨在為基層特別是邊遠不發達地區的醫務人員提供高水平的診斷輔助,提高醫務人員診斷水平。

輔助診療中心已與安徽省醫學影像雲平臺、安徽省立醫院醫聯體遠程會診平臺完成對接,在已接入的41家縣級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將為它們提供胸部CT和乳腺鉬靶影像的智能輔助診斷及質檢服務。此外,該醫院對口幫扶的西藏山南地區人民醫院也已接入該系統,未來該平臺將服務於安徽省全省105個縣。

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副總經理鹿曉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過去大家做互聯網+醫療,並沒有真正解決醫療的痛點。比如互聯網+零售,零售端的供給方產品、服務很充足,但醫療的問題在於供給側欠缺,不可能通過連接來提升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幫助解決醫療供給側的問題。

科大訊飛成立於1999年底,前身是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人機語音通信實驗室,當時科大訊飛的創始人劉慶峰在該實驗室讀博士二年級,他和十多名同學一起創辦了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攻語音。

科大訊飛副總裁杜蘭稱,科大訊飛認為醫療可能是未來爆發的一個點。比如電子病歷、語音輸入寫成病例,圖像識別通過一個個病例突破,讓機器人來總和診斷,比如TB(肺結核)機器診斷的準確率可能是94.9%,人類可能只有70%左右,在這一點上,機器是超越人類的。

2011年左右,科大訊飛曾醞釀進軍醫療行業,當時主要規劃是把雲音技術引入醫療行業,但是技術和配套環境成熟度不高,隨後該項目擱置了。

語音+醫療,是科大訊飛切入醫療最便捷的一個場景。在科大訊飛華南總部的展廳里,有一處口腔門診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的場景演示,展示的是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中,一位醫生一邊為患者檢查,一邊以口述方式將患者病情錄入病歷的過程。病歷按照主訴、現病史、家族史、身體狀況、檢查情況、診斷、治療計劃、處置等分欄,根據語音內容自動錄入。最後,醫生只需要核對簽字即可。

另一款產品是超聲科智能語音助理,與前面的牙科類似,可以幫助超聲科醫生邊讀取信息、邊錄入。

如果說語音輸入解放了門診醫生的手,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則減輕了醫生閱片壓力,前面提到的輔助診療中心,就是其真正落地。簡單來說,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醫生專家標註影像(正常和病竈),人工智能通過神經網絡算法建模,機器通過大數據自主學習,在輸入病患影像資料之後,可以幫助醫生標註出病竈區域,提示其重點關註,減輕工作量。

2017年8月7日,科大訊飛以92.3%的平均召回率,打破國際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記錄,獲得世界冠軍,獲得LUNA評測第一名。

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其實也是一種輔助診療。主辦方整理了幾千例肺部CT影像,給參賽團隊回去訓練,然後拿新的數據去做測試,各參賽團隊公布成績排名。數據集是限定好了的,主要比拼準確率,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技術。

相對於傳統的自然場景等圖像識別,醫學影像識別任務難度更大、要求更高。以LUNA評測中的肺結節檢測任務為例,其特點是輸入信息量“大”、待檢測目標“小”:例如一例1.25mm層厚的CT一般包含200多張影像,每張影像大小一般為512x512像素,而小的肺結節直徑僅有4個像素。

醫學影像識別任務的另一個難點在於標註錯誤很難完全避免,即使是LUNA評測所采用的精標數據集,也存在漏標註等現象,數據標註錯誤會直接影像識別的性能。為了降低標註錯誤帶來的影響,科大訊飛還提出一種有效樣本挖掘策略,該策略能夠通過在線學習過程自動過濾可疑錯誤樣本,大大提高系統的檢出效果。

鹿曉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科大訊飛自從2006年開始關註深度學習,2010年起投入做了很多創新工作。深度學習的底層是一樣的,針對不同行業的技術上的遷移,對科大訊飛來說不算是很大的挑戰。難點在於尋找行業專業人才。

2017年3月,科大訊飛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引入陶曉東博士,擔任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一職。陶曉東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曾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從事醫學影像研究,並在飛利浦醫療放射解決方案部門擔任首席架構師。

目前科大訊飛醫療團隊一共150人左右,主要由研發、醫療、產品三塊構成,其中研發占60-70%。鹿曉亮解釋說,醫療專家團隊有一些全職醫生,但是目前讓醫生離開醫療體系很難,科大訊飛大部分醫療專家合作是兼職。

他的計劃是團隊人員數量到年底要翻番,達到250-300人左右。

2017年8月26-27日,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要參加全科醫生考試。鹿曉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如果考試通過,意味著機器具備了全科醫生所需知識,但是要真正把這個技術產品化,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鹿曉亮最後強調說,AI雖然發展快,有些方面比人類強,但AI還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不具備通用性功能,比如阿爾法狗只能下圍棋,不能下象棋。機器可以幫助閱片,但最後影像報告,還是要醫生簽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