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野弘道操盤年金基金 翻轉過去保守模式 手握35兆 安倍經濟學成敗要看他

2015-01-12  TWM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提振經濟,決定善用規模高達一三○兆日圓的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調高投資股市的比率,並任命水野弘道為新設的投資長,務求經濟有感復甦。

撰文‧孫蓉萍

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資者,一月五日在日本誕生,就是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

這個基金二○一四年七月到九月的操作資產達到一三○兆八八四六億日圓(約新台幣三十五兆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退休金基金;而「投資長」一職也是該基金成立近九年來的新設職位,意味著過去投資態度保守的日本政府年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投資模式。

作多日本股市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拉動日本經濟脫離通縮枷鎖的一環,而這也攸關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是否成功的關鍵。安倍有意讓GPIF為日本股市注入更多活水,從這個意義層面來說,稱水野弘道是攸關安倍經濟學後續成敗關鍵的人物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日本被國際投資人排除在外GPIF規模很大,但以往投資態度偏向保守。一四年六月底,投資組合中債券占六四%,股票占三三%。相較之下,國外的政府年金基金操作方式積極許多,如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管理局一三年三月底時債券占比三五%、股票六五%;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一三年六月底時債券占比一七%、股票占六四%。

除了作多股市的目的之外,因安倍晉三上台後,努力活絡經濟、提高通貨膨脹率,預料未來利率會走高,這將使得GPIF手中的大量債券可能出現帳面虧損,,因此GPIF決定調整資產結構,將債券比率降到五○%,股票升到五○%。

另一方面,GPIF的制度也需要改革。一四年十月一日,GPIF的職員只有八十二人,遠低於CalPERS的二千六百人,操盤的專家也只有七人,而且目前GPIF所有權限都集中在理事長一個人身上;因此決定多雇用金融專家,一五年一月起設置投資委員會,共同討論資產配置,同時新設一個投資長的職位,由水野弘道出任。

四十九歲的水野弘道是科勒資本公司的投資合夥人,大阪市立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在住友信託銀行工作十五年,其間在美國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三年起服務於投資全球次級市場私募股權的科勒資本公司,主要負責日本等亞洲地區和矽谷的投資案,實戰經驗豐富。

長年在英國工作,水野從國外觀察日本,更能感受問題的嚴重性。早在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他就在推特上語重心長地說:「日本二十年經濟不成長,它不只使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下降,還會拖累全世界(經濟)。」從事投資研究時,他發現自己的母國早就被外國投資人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十餘年前他剛到英國時,海外投資人認為日本未上市公司有很多投資機會,覺得「差不多可以投資了」,但是這句話一說就是十年,仍然沒找到投資機會!

通常法人在決定投資標的前,會先決定投資地區,例如北美、歐洲、亞洲各占百分之幾,並且比較這些地區內各國的投資環境。

水野指出,「二十年前,大家也把日本排除在外,是因為日本經濟占亞洲的三分之二,占比過高。」現在情勢大逆轉,一樣排除日本,原因卻是,「把日本算進亞洲之內,會拉低亞洲的成長率」。這麼看來,日本應該存在一些系統上的問題。

操盤人怕賠錢不敢冒險

日本常被認為是不易培育新創企業的國家,日本對新創企業的投資額一年約一千億日圓,是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有人說原因是投資資金不足,但水野直指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不負責任體制」。

日本的基金操盤人擔心會被追究失敗的責任,因此過度分散投資,這樣就不知道哪個人在哪裡失敗,但也導致投資資金無法集中;於是即使十年內獲利只有二%到三%,大家卻慶幸至少守住了本金。這樣的獲利一點都不吸引外國投資人,他們寧願把錢放在中國等高風險,但也可能高獲利的新興國家。

關於積極操作的方針,GPIF操作委員會中就有不同意見。如果將新的資產結構套用在過去十年的交易上,○八年度會出現三十兆日圓損失,遠高於當時的實際損失九兆日圓。因此持否定看法的委員懷疑,國民能接受一年可能賠掉三十兆日圓的作法嗎?

但持肯定看法的委員則反駁說,包括金融海嘯的十年,比起以國內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方式,新資產配置的操作利益高出四到六成,長期來看,還是可以彌補這些損失。

日本也有學者擔心GPIF擴大投資日股,會引來外國投機客套利,他們先一步投資日股,在GPIF進場後大賺一筆獲利了結出場;日本用年金投資股市,也可能讓國際人士認為日本股價缺乏透明性,嚇跑長線操作的海外投資人。久而久之,GPIF對日股的影響力太大,則可能陷入「無法脫手」的窘境。

首相安倍晉三為了讓人民對經濟成長有感,擬定了包括擴大投資股市等措施的第三支箭改革經濟政策,其中GPIF是最能立即見效的一環。

水野弘道如何排除雜音,改變投資人對日本的態度,並且把交易額約占半數的海外投資人留在日本股市,提高績效來造福日本所有國民,正受到全球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3

隨時有新點子 才能翻轉產業(102-105)

2015-02-02  TWM
 
 

 

科技宅男跨界 帶領數位銀行風潮《BANK 3.0》作者布雷特.金恩:

曾經,布雷特.金恩的建議被滙豐、花旗、渣打銀行都打槍,陷入人生低谷;如今,他的書屢屢登上亞馬遜書店暢銷排名,讓各大銀行爭相邀請他前去演講。他被稱為﹁破壞者﹂,因為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僵固模樣。

撰文?吳沛璇

二○一四年七月,剛發表新書︽打破銀行︾的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來到谷歌所舉辦的﹁Think Finance﹂論壇演講。他身著一套俐落的黑色西裝,話題從Uber到日本虛擬歌手初音未來︵Hatsume Miku︶,透過這些虛實整合的服務案例告訴大家,「銀行分行裡還有那麼多行員,這是多麼不合時宜的事情啊!」

生動的演講,帶來了熱烈的掌聲,谷歌︵巴西︶專門研究金融產業的茱利安娜︵Juliana Menezes Vasconsellos︶這樣評價他:「我們已經很習慣聽到很厲害的想法或看到很有名的人,但是布雷特的觀點真的讓人非常驚喜。」

事實上,光是一四年一年,布雷特就已經飛行超越四萬英里,足跡踏遍近三十個國家與四十個城市,發表了近五十場的演說;一二年,他被具有一三○年歷史的美國金融專業媒體﹁American Banker﹂評選為「年度金融創新人物」;他在一○年、一二年推出的兩本暢銷書︽BANK 2.0︾、︽BANK 3.0︾,更被視為掀起全球數位銀行風潮的重要推手。

出身與金融無關 卻帶動銀行變革

在台灣,銀行業對他應該並不陌生,金管會一四年年中開始推動的金融三.○政策,觸發點就是來自於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讀到了︽BANK 3.0︾。這本書,已經在台灣銀行界廣為流傳,甚至被視為金融改革的聖經。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出身其實和金融無關。」接受專訪時,布雷特先介紹自己的背景,一開始,他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科技宅男。

出生於墨爾本,布雷特在大學時就讀名校莫納許大學,先取得資訊工程學位,而後繼續進修商務學系,主修管理資訊系統。畢業後曾經在科技公司THORN EMI和聯盛集團︵Lend Lease corporation︶工作,負責為銀行客戶建立帳單和薪資系統。當時,他就發現銀行更新技術的速度很慢,「他們非常傳統,不願意改變。」

後來他的公司被德勤︵Deloitte︶購併,由於既懂得程式語言,又能和商業人士溝通,布雷特成為商業團隊和IT團隊的橋樑,順勢當上德勤電子商務︵e-business︶總監。不久後,公司提供一個到亞太地區推動網路銀行的機會,「我想要改變這個產業,我要教育他們,不該再那麼傳統。」就是這個念頭,讓他在十五年前離開澳洲來到香港。當時的他,立志改變在產業轉型上行如老嫗的金融業。

「我當時其實是非常興奮的,那時候網路剛剛崛起,每天都有新的技術要學習。」「我還很清楚地記得,當時整個辦公室不到二十個人,每個人整天都緊盯著電腦,這樣緊湊的生活讓我停不下來。」

改善網頁選單 客訴迅速減少一五%

那時,他的團隊幫銀行建立網站,並用科技工具做顧客調查。換作今天的用語,則可稱為易用性調查︵usability test︶。「我記得那時候HSBC︵滙豐︶是我們其中一個客戶,我們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 ── 幫他們改善網頁的選單,結果在幾天之內,客服中心接到的抱怨電話就減少超過一五%!」

這樣一個體貼客戶的小小舉動,就能瞬間得到客戶的青睞,他想:「我們真的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銀行並沒有在這一波網路浪潮中成功轉型。當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觀賞電影、聽一首時下最流行的歌曲、上亞馬遜網站購買書籍時,銀行業還是不能讓顧客在網路上輕鬆取得需要的金融服務。

當我們問起阻撓銀行改革的始作俑者,是不是那些傳統的銀行家時,布雷特用了一個頗為強烈的措辭:Abosolutely︵絕對是︶! 「銀行的管理者們,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網路的重要性,當時他們總覺得,網路只是一個可以替代的管道,顧客要得到真正的服務,除了分行外,別無選擇。」布雷特語帶不平地說。

看不慣這些拒絕改變的銀行家,讓布雷特嘗試掀起巨浪,不斷利用當顧問的機會對業者提出建議,然而幾年下來,獲得採用的次數卻極為有限。

一直到○九年,布雷特已經在金融產業持續推動創新整整十年,卻未獲得任何肯定,如未遇伯樂的千里馬般,「我感到非常沮喪,真的,……我不停地嘗試說服他們,但沒有人聽我的,包括滙豐、渣打、花旗,沒有人相信網路能為銀行帶來轉變。」

就在這個備感挫折的時候,他忽然想:「乾脆我來出一本書好了,來增加我的名氣,讓銀行的高階主管更認識我……。」於是,為期一年的努力,銀行界的鉅作︽BANK 2.0︾,就在一○年誕生了。

出書當作者 意外讓各大銀行競相邀約

布雷特萬萬也想不到,這本書會如此成功。︽BANK 2.0︾一問世,就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國的亞馬遜書店上,連續整整十八個月在金融類書籍銷售中稱冠。︽亞洲銀行家︾期刊主席甚至如此盛讚:「這本書涉獵的深度,超過任何一本我看過的書。」

此時,過去對他超前觀念難以接受的銀行家,開始紛紛放下身段,回過頭來競相邀請眼前這位當紅炸子雞,請求布雷特為他們好好地上一堂金融課。「所有你想得到的大型銀行:花旗、渣打、J.P.Morgan︵摩根大通︶、德意志、星展、法國巴黎銀行、加拿大多倫多道明銀行……,各大洲的銀行,都開始找我去他們那裡演講。」

原來,布雷特這本暢銷書中,不僅濃縮了十幾年來在銀行界的精準觀察,更加入另一個他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顧客體驗。透過融入許多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讓眾位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激起共鳴。

舉例來說,他的書中曾提到他在銀行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我收到銀行寄來的邀請函,邀請我將VISA金卡升級成白金卡。我那時候滿開心的,剛好也有個業務要向金卡諮詢,於是我就打電話到金卡部門一併辦理,但他們卻說,他們和白金卡部門業務不相關,甚至連白金卡部門的電話都不知道。」

從布雷特的書中,你可以發現他無數次地強調使用者經驗的重要性,這些過去大型銀行不屑一顧的觀念,如今卻被視為圭臬。

亞馬遜書店的讀者更曾如此評價:「這是一本所有在金融產業的人都應該要好好讀的書!」足以看出「透過科技提升客戶體驗」這個概念,已經打動了眾多讀者的心,因為它著實道出客戶對銀行不滿已久的心聲。

變身銀行執行長 用科技吸引年輕世代

︽BANK 2.0︾的成功,讓布雷特開始思索他的下一步。原先他只是想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說服銀行高層,「但是現在,我有機會開始接觸全球,當時我就開始想,既然銀行都不願意嘗試,乾脆我自己來創一個專為年輕世代︵Gen Y︶使用的銀行好了。」

這家銀行就是美國第一家行動銀行,Moven。

一○年,Moven bank成立,取名概念是﹁move and bank﹂英文的連音,其背後的理念,在於提供年輕人可隨時攜帶的銀行帳戶,透過Moven App,只需輕點一下,就可以輕鬆轉帳給朋友,買一杯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它還可以幫你計算這個月在各個項目的花費,並用儀表板的方式提醒你的消費狀況。

成立四年多的Moven已獲得一二○○萬美元的融資,國外知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稱讚這家行動銀行的功能,更勝其他所有新起的行動銀行,「一五年預估至少能有五百萬美元收入吧!」

當年,布雷特想要在銀行業推動新興科技時,銀行業者總是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還是擔心法遵︵compliance,註:法規遵循︶的問題。」然而,在接受知名的︽連線︾︵Wired︶雜誌採訪時,當記者問到Moven是否碰到法規的困難時,布雷特透露:「其實我們沒有碰到太大的問題,事情就是這樣,我們只是很積極地去和他們︵執法者︶溝通。我想,以前的銀行用法規作為藉口來拒絕創新,他們只是害怕嘗試而已。」

Moven bank的成功,無疑為金融業投下一顆震撼彈,巴克萊銀行、富國銀行也紛紛投入行動銀行市場,而︽Banking Exchange︾雜誌更稱布雷特為「破壞者︵Mr. disruption︶」。他不僅打破了銀行百年來的常規、打破銀行家們的傳統信念,更打破了有史以來人類對銀行的想像。銀行業那生鏽已久的齒輪,在他的推波助瀾下,轉了起來。新的銀行模式,開始有了具體定義。

布雷特並不因為一、兩次的成功而驕傲或滿足。︽BANK 2.0︾還在亞馬遜書店暢銷的同時,他就已經發現:「我必須要讓自己一直有新的東西,才能持續和這個產業息息相關。」在出了︽BANK 2.0︾和成立Moven銀行後,布雷特陸續出了︽今日分行,明日消失︾︵Branch Today, Gone Tomorrow︶、︽BANK 3.0︾、︽打破銀行︾(Breaking Banks)等書,並擔任美國知名廣播﹁Voice America﹂的財經節目主持人,每個月流量達九百萬人次。

作家、主持人、執行長三職一身,他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個小時,還要抽出時間到世界各國演講,就只為了抓住最新的金融趨勢。談到他為什麼如此亟於改變銀行?他笑稱:「因為我是熱愛科技的人,我真的希望科技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布雷特.金恩

出生:1968年

現職:暢銷作家、廣播主持人、Moven bank執行長

經歷: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User Strategy 執行長、德勤電子商務總監

學歷:新南威爾斯大學MBA

成績:榮獲American Banker 2012創新人物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一女

持續推動金融創新——布雷特.金恩大事紀

1997年 德勤電子商務總監

1999年 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管理研究所兼職教授

2000年 Modern Media區域總經理

2002年 User Strategy 執行長(創投公司,設立於香港)

2003年 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

2009年 作家、廣播主持人、BBC專欄作家、Huffington Post部落客

2010年 擔任Geezeo顧問、出書《BANK 2.0》、創立Moven Bank

2012年 出書《Branch Today, Gone Tomorrow》和《BANK 3.0》,榮獲American Banker 創新人物

2013年 獲得Bank Innovation 十大最酷銀行品牌

2014年 出書《Breaking Banks》,美、法、加、德、澳洲亞馬遜書店銷售top3布雷特的金融革命四部曲

2010年

Web2.0出來,亞馬遜和i-Tunes打敗傳統行業,銀行如何搶搭Web2.0的風潮?

2012年

傳統書局和唱片行都已經消失了,誰說分行不會?

2012年

手機錢包、雲端計算、社群網路,Y世代的去銀族理財習慣早已改變!

2014年

破壞者來了!他們打破銀行常規,改變金融遊戲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92

10年催生翻轉教室、車庫計畫??

2015-02-09  TWM
 
 

 

制度僵就換腦袋 台大三招激出師生競爭力當台灣的大學普遍在困境中難以突圍,日漸弱化競爭力,台大卻每年透過研習營,在新進老師心中種下教學熱情的種子;課程上不斷推陳出新,提供資源鼓勵學生創業,把學生推向矽谷受訓。

撰文‧賴若函

面對體制發展受限、經費不足的高教困境,台大並沒有放棄追尋創新。雖然資源相對於國外的頂尖大學顯得稀少,沒有辦法在硬體上拚裝備,那就從軟實力著手,台大這十年透過教學創新、「翻轉教室」,進而鼓勵學生創業??等,從教室上課的現場走出不一樣的創新道路。

未來學生需要的是解決問題、創新的能力,那該如何讓受升學教育的學生能擁有不同的上課經驗,讓自己成為教室的主角,主動去學習?十年前,台大就參考美國作法成立教學發展中心,企圖針對教學做變革,讓學生擁有更生動的學習經驗。

點燃老師們的熱血

一場演講 竟讓象牙塔裡的學者流淚「教授們都不是師範體系出身,在教學上多半自己摸索而來,需要引導。」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說,台大有兩千多位老師,既有教師多有固定教學模式,談改變不容易,因此他們決定從每年新進的七十、八十位老師下手,推論十年下來就有七、八百人,超過三分之一的老師被改變,就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質變。

也因此,這幾年台大在開學前,都會要求新進老師參加為期三天的研習營,邀請十多位對教學有熱情的資深老師,針對「教學資源分享」、「如何讓學生有動機學習」、「熱血教師的教學路」等主題做分享。

「這些演講都很感人,許多故事,讓在場的老師都流淚。」台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組長葉丙成說,當初的想法是帶來「小鴨效應」,如同小鴨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認定為媽媽,新老師初來學校,看到這些有熱情的老師,可以被激勵群起效法。

「台大有三萬三千個學生、三千五百位教授、超過一萬門課,能在這個課堂相遇是緣分,因此我很感恩,讓我有機會參與他們的知識、生命成長。」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曾在一次研習營中鼓舞所有新進老師,看重自己的角色,因為他們對這群十八到二十二歲年輕人相當有影響力。

「通常上山時新進老師都充滿無奈,但三天後都大大被影響。」莊榮輝笑言,在研習營的問卷調查中,滿分五分,最後統計參加者的滿意度平均高達四.八分。

葉丙成強調,「強摘的果子不甜」,教學發展中心採取由下而上的策略,以鼓勵替代強制的態度,例如讓老師自由組成社群,互相分享教學碰到的狀況,安排講師去分享,這會讓老師把教學發展中心當成朋友而不是衙門,就會比較願意接受一些教學上的know how。

革新課程設計

課業負擔變重了 學生竟然更起勁台大的改革,除了點燃老師對教學、對學生的熱情,第二部分,也在課程上做革新,顛覆以往單一傳遞知識的內容。

近年來喊得震天價響的翻轉教室,早已在葉丙成於台大開設的「機率」和「簡報」課中使用,課程上,老師的角色只是引導、輔助,讓學生成為講台上的主角,學習效果加倍,成為台大熱門的搶手課。

透過教學發展中心開設的翻轉教室工作坊,越來越多老師也都加入行列。

「台灣的大學課程普遍太淺,考完試就還給老師了,學不太到東西。」莊榮輝說,新學期開始,除了鼓勵每位老師在為期十八周的學期中,至少三周使用翻轉教室,也加強推動「深碗課程」和「共授課程」。

所謂的「深碗課程」,是把原本三學分的課程加重一至二學分,讓正規課程再加上討論課或實習學分,由於學分很重,學生不敢輕言放棄,願意更多自主性學習。目前共有四門通識課程採用此法。

至於「共授課程」,則是不同領域的老師一同上課,讓不同專業激盪出火花。莊榮輝說,下學期開始,台大將開設兩門跨領域課,「應用多變數量方法」由公衛系和統計系合作;另一門「傳染病流行病學數理模式」,則是流病所和地理系合作。

從教學創新到課程內容變革,其實台大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走出校園,不只是腦袋中有知識,更能成為未來的創業家,帶起台灣產業的活力。

移植矽谷創業潮

80坪祕密基地 培訓學生CEO 因此二○○八年起,有「台灣科技創新教父」之稱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創立了「台大創意創業學程」,簡稱創創學程,內容涵蓋創意、行銷、管理、設計、智財等課程,參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丹佛大學的相關課程而設計,學生和不同科系的同學組隊,分別擔任虛擬公司的不同要職,學習怎麼經營一家公司。

課堂上,也採用生動活潑的題目,來刺激學生思考、發揮創意和執行力。例如有一次,陳良基要求學生以一百元為資本,想辦法在一周內創造最大利潤,結果成果驚人,有人趁著台大杜鵑花節,影印多張台大學生證,把名字變成以考生為名的學生證,祝福他們金榜題名考上台大,大受歡迎;也有人賣「祈福水」,把台大醉月湖的水裝進小瓶子裡,外面貼上台大圖案,同樣賣給考生,也有不錯的進帳。

一三年八月起,台大成立「車庫計畫」,引進美國矽谷車庫創業精神,整合創業資源,提供進駐學生團隊近八十坪的共同工作空間、相關法律諮詢,並整合知名企業師資,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等人舉辦講座,一年半以來,已成立約四十個團隊,日前陳良基到MIT參訪,發現學校方圓一公里內,有五百家新創公司,他也期待在未來二、三年內,台大方圓一公里造就同樣的效應。

「學生軟硬體整合的能力很強,這是台灣年輕人的機會。」陳良基說,學生表現亮眼,以台大學生為主體的FLUX創業團隊,運用自創的3D列印機,在募資網站「Kickstarter」募得新台幣五二○○萬元、訂單達二二○○台;另一個創業團隊Some研發「murmur」App,一四年七月上線至今,已有超過十萬名用戶,兩者已先後前往矽谷進行創業培訓。

「我的目標,就是要讓公司經營到上市。」FLUX團隊創始成員、台大資工系柯軒恩為了完成夢想,不惜休學,老師也肯定他們創業的決心。

台大十年來,逐步幫助老師、學生脫離僵化的學習環境,走在台灣眾大學創新的路之前,期待帶動更多年輕學子,成為具有創意和執行力的未來之星。

台大創新教學這麼做

老師也需要被教育

每年針對新進教師舉辦研習營,激發教學熱情,10年下來已有超過700位老師被影響,超過全校三分之一

課程設計暗藏祕密

◎每位老師在學期18周的課程中,①進行3周「翻轉教室」,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授課為輔;②推行4門「深碗」通識課程,讓學分變大、課程加深;③結合不同科系老師開設「共授課程」,激發跨領域的專業火花◎ 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OOC)已有20門課,超過1600支影片,成為華人課程點閱之冠

鼓勵學生趁早創業

2013年8月至今,成立約40個創業團隊,有兩個獲邀赴矽谷受訓,科技部5個團隊獲「創業傑出獎」,台大學生包辦3個,並有FLUX團隊創紀錄募到5200萬元,接獲全球訂單2200台,將於今年起量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8

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 翻轉填鴨教學 這堂程式設計課 網路遊戲當教材

2015-10-19  TCW

矽谷資深工程師、創業家賴岳林回台成立學苑,透過真人互動、戰略、桌遊等遊戲,簡化複雜的流程,讓學生從小擁有良好的程式設計邏輯觀念,希望培養出下個世代的賈伯斯。

周三的夜晚,十位國小、國中學生,聚集在台北古亭捷運站附近的教室,每張桌上擺的,不是厚重的書籍,而是筆電。這是「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的進階沙龍課,有別於台灣課堂常見的填鴨式沉悶教學,在這堂程式設計課中,學生皆自主性發言、討論,眼神專注熱烈。

課堂上的學生,都已經具備基本的程式設計概念,在年僅二十五歲的老師束凱文引導討論下,一步步釐清程式設計中十進位的概念,一個討論段落後,每個人興沖沖拿著白紙,寫下屬於自己的程式語言規範。

「我們做程式教育的目的,是要創造台灣未來的創造者。」橘子蘋果創辦人賴岳林說。五十五歲的賴岳林從台大資工系畢業後,在美國矽谷軟體公司工作近三十年,具備豐富的創業及產業經驗。他觀察到台灣長期以來代工產業蓬勃,造成只重硬體、卻在軟體人才養成上缺席,於是在二○一一年開始籌設台灣第一個針對中小學生教導程式設計的學校。

三年多發展下來,目前橘子蘋果每年接觸約四百位學生,除了學苑對外招生開課,也到建國中學以及台北市的新民國小、信義國小,以社團方式教學生程式設計。

結合資訊、數學課

訓練邏輯能力 讓學生不用死背賴岳林在建中前校長陳偉泓邀約下,在建中成立TWCL社團,提供程式設計線上課程,找來一群業界專家當老師,透過翻轉教室的教學方法,輔以專案、比賽,訓練高中生成為程式專家,最多曾有一百位學生參與。

寒暑假,橘子蘋果也舉辦App創造營、數學程式營等小班密集營隊,一五年就舉辦了九場,除了新竹、高雄的場次,還有學生遠從馬祖、台東、新竹到台北上課,在四天課程內,讓孩子用流程圖培養程式思惟,寫出程式解決數學問題,深受好評。

新北市資訊重點學校金龍國小資訊組長謝東森,有感於許多學校資訊老師都不是資訊科系出身,電腦課沒有程式設計的教學,只能教學生文書處理、簡報,一三年在 網路上無意發現橘子蘋果,便與他們談合作;現在每個月,橘子蘋果都會幫新北市汐止區、金山區和萬里區的二十三個國小資訊組長上一次課,培訓程式設計的課 程。

「橘子蘋果幫助我活化教學,結合資訊課和數學課,去訓練學生寫程式。」謝東森說,把小學課堂上因數分解的概念,在資訊課寫出解題程式的作業,過程中就讓學生不用死背、有對的數學邏輯能力,一舉兩得。

實作才有競爭力

寫軟體像學琴 至少十萬小時養成橘子蘋果目前已小有成果,談到成立的初衷,賴岳林感嘆:「台灣的經濟實力下降,和軟體產業不發展有關。」在矽谷,多數人創業時都有認知, 就是透過軟體來鯨吞蠶食市場,現在全世界做軟體最強的是美國,包括Google、Facebook、amazon等,都是透過軟體來賺錢,這背後有深厚的 文化實力,也需要雄厚的資本和人力開發,「台灣的規模小、市場資源有限,很難追上,但是也不應該都沒有起步。」「軟體產業需要長時間練習、累積和實作才能 有競爭力。」賴岳林強調,寫軟體像學鋼琴、下棋和體操,透過有系統、反覆練習來成為出類拔萃的頂尖專家,根據《哈佛商業評論》,需要至少十萬個小時的養 成。

同時,寫軟體也是一種天馬行空、顛覆傳統、改變世界的能力,「但是現在的教育體系,幾乎不可能產生這樣的人才。」賴岳林觀察,台灣的學生從小到大,都在考 學科,等到考上大學,直接進入資工、電機等相關科系,會發現實作課程很少,因為負責授課的老師,也多是一路念到名校博士、著重理論,和美國從小鼓勵學生探 索興趣、給予實作機會的訓練比起來,落後太多。

所以,他使用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所開發的 Scratch 程式語言作入門教學,先從身旁的朋友小孩開始,同時搭配全球知名的CodeAcademy及Udacity開放課程做進階教材,與全球接軌。

孩子邊玩邊學習

把不完整的遊戲 改寫到可以玩賴岳林運用美國最夯的「4Cs」教育框架:思辨、溝通表達、合作、創意,加上程式設計成為5Cs,設計出為期兩年的課程。他並以「橘子蘋果」 為名,以他愛吃、但美國買不到的橘子當形容詞,代表台灣;蘋果意味著賈伯斯的顛覆傳統、創新和美感精神。

在橘子蘋果,學員從四年級到國中生都有,六到八歲的小孩,甚至也可以透過桌遊、平板遊戲和實體教學活動,擁有基礎的程式設計概念。執行長束凱文說,為了激 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的教法,先除去技術性的語法和指令部分,一切需要死記的東西,由電腦簡化,集中火力帶領學生進行邏輯思考。

例如,在初級班課程,穿插真人互動遊戲,讓孩子透過語言指揮另一個孩子的動作,藉以了解指令的精確及嚴謹性在程式設計中的重要性。在第二階段的遊戲探索 班,則是透過七種遊戲程式,包含戰略、格鬥、角色扮演等遊戲,讓孩子一步步在程式設計的邏輯中,把不完整、無法實際玩的遊戲,逐步修改程式碼到完整版,活 潑、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可以樂在遊戲中學習。

上完前兩級的課程,才會進入網頁程式課,在有良好的邏輯思考訓練下,學習比較記憶性和技術層面的操作。束凱文也發現,雖然一般人覺得程式設計是男性擅長的領域,但是女生在這部分卻因著心思細膩、更容易吸收。

三套既定的課程後,則進入進階沙龍課,沒有一定的教材範圍,以主題式的方式來討論。

教學生也訓練師資

發揮社企精神 改善資工教育橘子蘋果已有一位年僅十歲的學生Vitas,一四年暑假從零開始學起,在年底就上完國際線上課程Udacity最著名課程「電腦科學概論」, 並通過英文筆試和口試拿到證書,破紀錄成為最年輕的合格學員。本身是數理資優生的Vitas就讀新民國小五年級,被問到為何喜歡程式設計課,他說:「很好 玩,可以讓電腦跑出許多有趣的東西。」以社會企業的概念創辦橘子蘋果,賴岳林最大的希望不是在獲利,而是訓練出台灣頂尖的程式設計人才,改善台灣資工教育 和產業競爭力。這幾年口碑逐漸打響,目前主要收入來自學費,一場四天的營隊收費六千至一萬元不等,常態班課程一個月則是約三、四千元,近兩年達到收益兩 平,可以持續擴展,訓練師資並免費培育弱勢學生。

「將來,軟體是無所不在的,所有行業都需要這個基礎。」賴岳林認為,即使學生學了一陣子後,沒有繼續學習程式設計也沒關係,因為帶著基本概念進入各行各業,都可以幫助該產業與軟體結合,在科技時代生存得更長遠。

「父母親的觀念,是最大的挑戰。」賴岳林不諱言,目前橘子蘋果遇到的困境,就是台灣的父母對於程式設計的重要性少有理解,相對減少讓孩子從小培養相關能力的意願。

成立橘子蘋果,對賴岳林來說,是一個帶有理想色彩的夢。啟發更多學子從小進入程式設計的世界,進而帶動台灣整體的產業競爭力,是他的期待,也是台灣的希望。

橘子蘋果的人才教育必修課——5Cs人才兩年養成規畫必修課1:程式設計(Coding) MIT Scratch 程式語言、JavaScript 程式語言、程式概念、程式設計實踐、演算法必修課2: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定義問題、計算性思惟

必修課3:溝通(Communication) 理解 / 表達能力、使用數位媒材輔助表達的能力、使用網路傳播自身想法的能力、同儕互評、發表 / 說服能力必修課4:合作(Collaboration) 分工技巧、領導/支援的能力、共同維護/管理程式碼的能力、結對編程技巧必修課5:創意(Creativity) 觀摩他人作品以激發靈感、模仿並改編他人的作品、創作原創作品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46

去香港走翻轉

當今韓國整容技術舉世聞名。如果有女士想變靚啲,大家應會一致叫佢去韓國走翻轉。

今時今日,女仔想變靚話咁易。如果上市公司想「變靚」,原來也不難。

綠葉製藥(2168)最近上市後股價造好,市值超過200億港元。記得仲未開始正式路演,我已經從不少基金朋友口中聽到這家公司的赫赫大名。大家一致認定綠葉很勁,是這波新股熱潮中的必抽之選。挾着醫藥股的旺勢,果然不出大家所料,綠葉成功吸引到大批機構投資者捧場,當中更不乏一些明牌基金。

有趣的是,綠葉來港之前,其實才剛於12年底在新加坡退市,當時市值僅為5億幾坡紙。即是說,轉嗰場,改嗰名,執一執,用了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估值翻幾倍,創造了逾百億的財富。如果說韓國整形技術登峰造極,香港股市的煉金術也絕對不惶多讓。

四環綠葉忽然「變靚」

喂, 所謂女大十八變。你唔俾人地真的愈大愈靚嫁咩?是有可能,尤其如果公司正值發育多變的青春期階段。綠葉早於2004年已登陸新加坡股市,交投淡靜乏人問津。機構投資者耳目廣遍全球,假如公司真的咁正,科研技術咁出眾,理應早就留意到。到底是瘦田無人耕,耕開個個爭,定是公司真的在這年半之內忽然打通了任 督二脈,脫胎換骨,那就不得而知,要留待各位自己找出答案了。

話說回來,綠葉並非這門煉金伎倆的先驅。記得2009年四環醫藥(460)於新加坡退市時,年值僅為5億美元。今天,四環已成為了香港散戶間無人不識的明星股,市值盛為500億港元。

與其辛辛苦苦戒口狂做運動keep fit變靚,倒不如飛轉韓國一步到位。難怪現在不少企業人寧願花時間湊吓基金,都不太願意多花心力於改善業務上。嘔心瀝血,搞盡腦汁,才可能把淨利潤率推高0.1個百分點。要翻十倍,不靠財技,難過登天。

我估計綠葉的熱捧,唔多唔少都是因為四環,大家內心很希望再見證多一次神蹟。或者生性多疑的投資者,是無法賺得到這些大錢的。四環同綠葉這類忽然變靚的故事,我就沒有辦法看得懂了。就有如一些女星忽然再發育,說是因為做得善事多,我至今仍半信半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61

寒舍餐旅創辦人 蔡辰洋66年如戲人生 一生熱愛美食古董 竟成翻轉事業契機

2016-01-25  TWM

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辭世,回顧他精彩的一生, 十信事件陷財務危機、靠古董翻身、建立餐飲美食王國,人生轉折充滿傳奇。 十四年前,蔡辰洋率領兩個兒子重新建立起寒舍餐旅王國,背後倚靠的關鍵正是團結與誠信。

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一月十五日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壽六十六歲,消息傳出震撼企業界。

提起蔡辰洋,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台灣五星級觀光飯店龍頭,他創辦的寒舍集團旗下擁有喜來登大飯店、寒舍艾美酒店與寒舍艾麗酒店;成立時間雖然不長,卻以美食與藝術建立起同業難以超越的門檻。

蔡辰洋也是真正的美食家,重視生活細節與品味格調,讓他得以在中年之後,憑藉興趣與熱情,在高檔飯店市場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事業王國。

五十歲才跨入飯店經營,蔡辰洋對高檔服務的細節與要求,來自家族從小耳濡目染的養成;「小時候家裡有客人來,剛好傭人不在,母親就教我上茶的順序,要先給 客人、再給主人,但現在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套。」一三年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有一次他在飯店宴客,服務生第一個上菜給他,之後才給客人,「而且我 那碗魚翅又大又飽滿,先後順序完全顛倒。」後來他把服務細節一個一個從頭教起,才讓喜來登、寒舍艾美的服務到位。

蔡辰洋也是台灣藝術收藏界的名家,在華人圈最知名的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第九屆理事長、國票證券董事長洪三雄眼中,蔡辰洋是最重情義的兄弟。

蔡辰洋與洪三雄,都是六十六歲,蔡辰洋大洪三雄半歲,他們雖然不是兄弟,卻有著親密如兄弟般的情誼。洪三雄是一路看著蔡辰洋樓起、樓塌,再一起重建高樓的夥伴,他也首度透露蔡辰洋的金融夢。

由於洪的岳父陳土根是昔年協助蔡萬春創辦國泰人壽的左右手,因此在一九八○年代十信案尚未爆發前,蔡辰洋初識洪三雄,就放手由洪三雄協助布局購併台南中小企業銀行(前身為台南區合會,後改制為京城銀行)。

這是當時掌握來來百貨、興來百貨的蔡辰洋,第一次橫跨金融產業。在一九八四年四月,蔡辰洋在台南中小企銀股東會取得約三○%股權,取得三席董事,幕後操刀者即是洪三雄。

跨足金融鎩羽

十信案被銀行逼債

這是洪三雄與蔡辰洋合力打的第一仗,也可以說是台灣地方金融史上,最早開啟的銀行經營權大戰。當蔡辰洋的興來集團終於擁有金融板塊之際,隔年的一九八五年十信案爆發,隨著銀行大抽銀根,合作金庫奉財政部之令查封財產後,蔡辰洋的金融版圖擴張計畫,戛然而止。

也是這時,洪三雄親眼目睹了世態炎涼。「古人云一夜白頭是真的。」洪三雄回憶,十信案爆發前,蔡辰洋原本是一頭烏黑的頭髮,卻在短短幾日間變成白頭。當 時,多家銀行輪番上門抽來來與興來百貨的銀根,一位銀行經理逼著蔡辰洋馬上還二百萬元貸款,當時在場的洪三雄氣不過大吵:「以前是你們求蔡家借錢,幾百、 幾千萬、上億元都好,現在逼人家還二百萬!」最後是洪三雄簽字當這筆貸款的保人,銀行經理才離開。

隨後,蔡辰洋透過洪三雄的牽線,為來來與興來百貨找來買家,讓蔡辰洋、蔡辰威一脈能變現償債。而一度是蔡辰洋事業邁向金融版圖灘頭堡的台南中小企業銀行股票,同樣得變現求售還債,其中一部分,最後由洪三雄借錢吞下。

珠寶、古董收藏

意外成為復出資本

當十信風暴逐漸平息,一九八六年蔡辰洋決定復出,透過積存下來的印石、紫檀與黃花梨家具、珠寶開設寒舍古董藝術中心,即邀請洪三雄出面擔任董事長。而洪三 雄當年以每股十八元購下的台南中小企業銀行股票,在之後景氣回溫股價大漲的台股狂飆年代,以每股七十五元到一百元出脫,「他是我生命的貴人之一。」「辰洋 當年居然這麼信任我,讓我去收購台南中小企銀的股票,獨立打這一仗;也是因為辰洋,我踏進了收藏圈,豐富了我的生命。」而蔡辰洋的「俠義」精神,更讓洪三 雄敬佩不已。原來寒舍創辦之際,只要是因為受十信案牽連入獄而得以交保的相關人士,蔡辰洋都盡力幫忙安排工作,包括來到寒舍。

寒舍剛創辦的第二年,就在一九八七年的紐約蘇富比秋拍,以十六萬五千美元買下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的猴首,打破當時的清代雕像拍價紀錄,轟動國際收藏圈!洪三雄記得,拍賣前蔡辰洋與他討論、調錢,估計可以承受的預算約五百萬元台幣,是筆很大的支出。

當時剛踏入文物圈的洪三雄很是疑惑,花這麼大的價錢值嗎?有這麼好嗎?蔡辰洋肯定地說,值!因為猴首完全符合了古董文物「真、精、稀」三原則。

當猴首拍回台灣,蔡辰洋經營事業的創意也精采展現。當時,蔡辰洋先是再製模、複製五十件刻上編號的猴首,一件賣十萬元,全部售出;而口碑傳出後,許多友人爭相索要,於是,再製作另外五十件,但已經漲到每件十五萬元!

光是這百件猴首,寒舍進帳一二五○萬元,更何況真正的原件還在手。接著,一九八九年,寒舍於倫敦蘇富比買回了牛、虎、馬三獸首,再度炒高了獸首行情。

而蔡辰洋自己,他精學篆刻,師從王北岳與周澄,自己一刀一刀刻畫印石,掌握質材、溫度、肌理……,甚至還「用嘴品嘗」刻下的印石粉末,可一窺他的研究之深,成為收藏名家絕非偶然。

洪三雄說,蔡辰洋重情、重義,最後能與他相交一輩子的,像是原住民歌手胡德夫,就是這一類的友人。

這幾年甚少出現公開場合的蔡辰洋,私底下,最愛穿著原住民手工編織的背心,跟著淡江中學時的室友兼學弟、擁有卑南族與排灣族血統的金曲歌王胡德夫,一起學 原住民語,胡德夫在台東經營「喜來東」餐廳,蔡辰洋大方分享牛肉麵食譜,並讓店內的員工到寒舍餐旅旗下的飯店免費學習,由五星級主廚親自指導。

洪三雄記得,十信案發後隔年蔡辰洋的生日,只有幾人相聚,但胡德夫帶來了一大團原住民歌手來到餐廳唱歌祝賀,這一幕深深印在他的心裡。而這一幕,相信也深 印在蔡辰洋的心田中,讓他相信,人性始終有善,儘管歷經風暴,眼看他樓起、樓塌,終究有像洪三雄、胡德夫的友人,不畏樓塌塵煙,一齊笑看風雲。

與蔡辰洋共事長達三十五年的寒舍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定乾,對於跟隨半輩子的老闆驟逝,仍非常感念蔡辰洋的知遇之恩與救命之情。

四年前,王定乾在香港生了一場重病,蔡辰洋不但在第一時間聯絡友人安排醫療資源,甚至還在一個月內前往香港探望四次,最後並安排包機讓他回台就醫,才讓病情穩定下來。

這是蔡辰洋最為人稱道的處世哲學,以誠待人,對朋友無私,其所延伸出來的聲望,日益壯大起餐旅王國。

一家四代融洽

寒舍餐旅早已交棒

二○○二年,寒舍集團從鴻禧企業手中取回來來飯店,並以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品牌重新經營,不僅擦亮了老招牌,並以寒舍艾美酒店開拓了更高檔的客層,飯店霸主之姿已然成形。

至於外界關注的寒舍集團未來發展,王定乾說,寒舍餐旅去年底已正式遞件轉上市,今年可望順利掛牌,成為觀光類股新兵,他指出,「蔡辰洋早已交棒完成,妻子 賴英里、長子蔡伯府、次子蔡伯翰都已接下寒舍餐旅要職、彼此分工合作。」「經歷過十信事件後,蔡辰洋心生警惕,唯有『家族團結』才能對抗外侮,這已是他們 的家訓。」有次蔡辰洋曾驕傲地向王定乾說,「我不是靠爸族,寒舍沒靠上一輩餘蔭,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打造起來的。」他並透露,蔡辰洋家族十餘年來維持一個很 好的習慣,每個星期四中午,一家四代一定齊聚在一起吃飯,蔡家嚴謹的家教,深深影響蔡伯府與蔡伯翰,「他的孩子不但很爭氣,又孝順、聽話,二代齊心把寒舍 王國建立起來。」王定乾說,去年寒舍餐旅董事長一度由蔡辰洋的弟弟蔡辰威接任,純粹是因應與國泰金控蔡家談判喜來登大飯店續租事宜;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 已順利續約,董座職位交由賴英里接任,正是希望透過她清新的形象替公司品牌加分。

蔡辰洋一生傳奇,如同高潮迭起的電影,一輩子熱愛美食與古董的他,留給後人追憶的,除了源於內心的率真性情,更多的,是他追求美好事物的品味與堅持。

蔡辰洋

出生:1949年

現職:寒舍集團創辦人

學歷:德明商專

經歷:來來百貨董事長、 國泰塑膠常董、 國泰信託監察人撰文 / 梁任瑋、林亞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81

這群台灣之女 用溫柔力量征服選民 女力崛起》她們,突破傳統鐵票區 翻轉選情

2016-01-25  TCW

一月十六日,當台灣社會用選票迎來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之際,這個國家的其他角落,還有三位出身背景大不相同的女性,憑藉同樣柔韌不屈的精神,擊退強勁對手,進入國會殿堂。她們用各自的故事,詮釋出女性參政的多元樣貌。

洪慈庸 從愛看韓劇的女孩 變暴紅政治素人開票日晚間七點,洪慈庸走上台中大雅競選總部門前搭建的舞台,先是抬頭仰望夜空綻放的煙火,彷彿告慰弟弟在天之靈。回過神來,她低下頭,多番吸氣,壓住內心激動之後,一如往常冷靜地發表勝選感言。

「我是一個平民,我的勝選,證明了一件事情,平民可以參與政治。」洪慈庸,確實是個平民,沒有亮眼的學歷,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她原本只是個不問世事、愛看 韓劇的普通上班族,卻因弟弟洪仲丘在軍中遭受不當對待致死事件,在偶然機會站上關鍵位置,成為舉國知名的「洪姊姊」。

決定參選,是一場多方勸進和百般思量的內心交戰。即使被譏為「踩著弟弟的屍體往上爬」,而她大可選擇回歸日常生活,但她卻勇敢承擔起更多責任,二○一五年二月投入台中立委選舉的硬仗,以全國性知名度在區域選舉接地氣。

剛開始,民調大幅落後,但她挾著公民社會覺醒的力量、年輕世代追求改變的形象,一點一點把勝算扳回來,最終擊敗尋求六連任的國民黨籍資深立委楊瓊瓔。

質疑

一張白紙 有何能耐當民代?

然而,質疑的聲浪,卻從不間斷。即使勝選當晚,洪慈庸競選總部依然接到不少對手支持者來電嗆聲:「要不是你弟死了,你也不會選上。」更多人懷疑,洪慈庸是一張白紙、素人參政,有何能耐當民意代表?

面對各種批評質疑,洪慈庸始終以冷靜與高抗壓性的姿態面對,一如她背負著眾人皆知的哀傷,卻要對抗銅牆鐵壁的軍法,兩年多來,展現了堅毅冷靜卻柔軟的特質。台北市長柯文哲形容洪慈庸:「有經過大時代的考驗,做過壓力測試,」相信她接下來去立法院不會有問題。

「我的人生裡,經歷過生離死別,那種磨練我覺得我OK了。但選舉是另一種磨練,因為它要面對好多人、做好多事情,必須在很短時間內找到很多資源,比創業還 要困難。」就連理性冷靜的優點,也成了拜票跑攤缺乏親和力的缺點;挫折不斷的選舉,曾讓她「痛不欲生」,數度想放棄。

抗壓

跨進立院 就要禁得起檢驗與監督打過選戰,她說:「我學到很多,抗壓性也愈來愈強,選舉這件事情,如果可以熬得過去,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克服的。」選完立委,她總算克服了從政的害怕,自信心也提升不少。

政治沒有天才,就是歷練。「她擔心自己準備得不好,但也因此而準備得很好;因為害怕做不好,所以她會做好。」曾在洪案伸出援手、與洪慈庸有兄妹情誼的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胡博硯指出,洪慈庸的學習能力很強,願意和幕僚討論,這一年來對社會議題也更熟悉了。

即使沒有任何政治資歷,但洪慈庸認為,一旦跨進立法院,就沒有任何藉口說自己是素人,而是要承擔起責任,禁得起檢驗和監督。「在我就職之後,(素人)就不 再是我可以講的一句話。」「我代表的意義是,一個沒有政治資源,沒有政治背景的年輕人,卻能夠走到這裡。」因此,洪慈庸進入立院後最想推動的,並非與洪案 有關的國防改革或軍事法,而是關乎年輕世代參政的政黨法、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立法。

在傳統政治裡,素人或年輕人出來參政很困難,因為在選舉上無法達到公平競爭。洪慈庸認為,「有些政黨有很多黨產,可以無限揮灑,但一個選舉要幾千萬元,年 輕人哪有這種經費?」這番話也說明,即使開票日,洪慈庸競選總部從下午四點就開始湧入支持者,但經費困窘的她,只能發白吐司給支持者當晚餐。

「我們希望讓所有政黨能夠公平競爭,把這個門檻降到最低,所有要參選或想從事政治工作的人,都有機會。」雖然財源有限,但洪慈庸卻得到了許多無形且珍貴的奧援。

選舉期間,許多人為她抬轎站台,「台灣歐吉桑」吳念真破例為她錄製宣傳影片、親自陪同掃街拜票、台北市長柯文哲為她三度站台、台中市長林佳龍擔任她的競選主委;學運領袖林飛帆退伍後復出第一站,也選擇直奔台中、陪她掃街。

雖然這是選舉的終點,卻是她另外一個起點。勝選後,洪慈庸最想對被她暱稱為「爸爸」的吳念真說:「我會很努力,讓他看到,年輕人真的可以做到這些事,不會 讓他失望。」如今,洪慈庸不只是洪家的女兒,也不只是洪仲丘的姊姊,更是台灣的女兒、年輕人的姊姊。「我的責任很沉重,大家對我們的期待很深。我們必須去 扛起這樣的期待。」打完選戰,剩下十四天就要走馬上任。二月一日,洪慈庸即將踏入立法院,面對真正挑戰。很多人也等著看,政治訓練不足的她,如何學會當立 委?

事實上,她以政治素人打選戰,一路走得艱辛。競選團隊約十二、三人,非常年輕,平均年齡約二十七、八歲,比起三十三歲的她還小,而且,「沒有任何人有議員工作經驗。」一名助理坦言,當務之急是安排國會辦公室的工作與團隊規畫,幫助她熟悉政事。

初衷

神情堅毅 要幫弱勢者站在第一線「司法改革和轉型正義,是我從政的初衷。」平日總是一襲便衣牛仔褲,踩著輕便Converse帆布鞋的洪慈庸,和她所屬的政黨時代力量,想創造不一樣的新政治文化,改變立委跑攤文化,回歸專心研究法案。

洪慈庸當選立委這一晚,洪爸洪媽展露了笑容。這是二○一三年夏天痛失兒子洪仲丘以來,最高興的一刻。

女兒成為立委,是這個家庭天倫破碎故事的外一章。其實一開始,洪爸洪媽非常反對洪慈庸參選,但當她決定參選時,父母卻是強大的後盾。

勝選當晚,除了接受恭賀時高興之外,洪媽多半抿著嘴,堅毅的神情透露著盼望。「我不希望她只是去當一個政治人物,因為她會選擇這條路,就是弟弟仲丘的原 因。當初仲丘出事的時候,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當我們人民需要幫忙,需要一個民意代表替我們做事的時候,我們真的找不到。」洪媽對政治人物徹底失去的 好感,等待女兒能將它扳回來。「我對慈庸的期許就是,希望她能夠有同理心。本著她弟弟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當我們在慌在亂的時候、找不到人幫忙的時候,本著 那種心境,去體會那些弱勢者的心境。然後,我們就是站在第一線幫忙。」從軍中受難家屬,走上立委這條路,洪爸爸形容她:「現在,剛剛下水而已。」政治這片 怒海,狂潮暗湧不斷,未知的風浪不會少,但洪慈庸已有心理準備,並為自己綁上「莫忘初衷」的浮標,保衛理想免於沉淪。

兩年前的洪仲丘事件,讓洪家的幸福一夕崩坍,洪慈庸(右二)更被時勢推到群眾運動的浪頭上。

吳念真(右)就像虛擬的爸爸,大力把洪慈庸(左)推上政治舞台,期許她承擔起改變社會的責任。

她,沒有任何政治資歷,但跨進立院,就要一心為民意。

蕭美琴 花蓮蹲點六年 在沙漠種出玫瑰台美混血的蕭美琴,有張輪廓分明的臉龐,高聳的鼻樑兩側,總是帶著疲態的深棕色雙眼,彷彿很久沒有好好休息。

嚴格來說,自從二○一○年受命耕耘花蓮以來,她已六年沒有好好休息。但她看似弱不禁風的身軀裡,像是擁有源源不絕的能量,硬是打破了花蓮有如鐵板般堅硬的選民結構,成為繼創黨元老黃信介「元帥東征」之後,首位在當地單一選舉中獲勝的民進黨候選人。

一月十六日晚間七點,蕭美琴在花蓮市的競選總部,已湧進了數百名等待見證歷史的支持者,當蕭美琴站上舞台那一剎那,此起彼落的手機閃光燈,照亮了原本單調 灰暗的夜空,「經過艱辛努力,我們終於突破黑暗;當黑暗過後,終於看到花蓮天邊美麗的彩虹。」蕭美琴強忍著激動,用沙啞的嗓音說出這段感言。

勝選

小英勸進 成功經營花蓮選區「太不可思議了!民進黨在花蓮勝選,之前說了你們誰敢相信?」同一天晚間,一位蕭美琴的國會助理,在電話那頭激動地說。

六年前,擅長國際事務、一向與花蓮沒有淵源的蕭美琴,因為士氣低迷的民進黨在後山難覓戰將,在姊妹淘蔡英文的「勸進」之下,把戶籍遷往花蓮,投入二○一○年的立委補選,當起「 刺客」 。

過去,民進黨在花蓮的得票率極少突破三成,因此當時所有人對蕭美琴的期待,就是「別輸太慘」。沒想到,她竟然在這場投票率不高的補選中,斬獲四成選票,令黨內大為振奮。

這場意外的「汗馬功勞」,讓蕭美琴與花蓮結下不解之緣。敗選後,她繼續擔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每周一到五在中央黨部上班;周五下班後,就獨自背著兩隻心愛的貓,搭火車前往花蓮做選民服務。

一二年,蕭美琴當選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附帶條件就是全力經營艱困選區花蓮,她接下這個重責大任後,立刻在花蓮置產、把貓帶到花蓮,「全職花蓮人」的生涯就此展開。

除了立法院開會以外,她把所有時間都留給花蓮。

「她來立法院開會時,經常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問:『今天會開到幾點?』得到答案後就拿起手機查詢火車時刻表,找出最適合的班次,再交代助理訂票。」立委鄭麗君說,蕭美琴在台北沒有外務、不上政論節目,在立法院各委員會穿梭質詢,談的,也幾乎都是花蓮地方建設。

為了盡可能節省時間,蕭美琴每天採取台北─羅東─花蓮的「兩段式通勤﹂。她在台北買了一輛二手轎車,自己開車往返台北、羅東;羅東到花蓮這段,她則搭乘火 車。也就是說,每來回花蓮一趟,她就得搭兩段火車再開兩趟車。有時區間火車客滿,蕭美琴還得一路從羅東站回花蓮。

心細

勤跑部落 一步步感動農友的心狹長的花蓮,從南到北距離長達一百二十公里,光是開車單趟就要花兩個半小時。在當地,蕭美琴每天搭乘蔡英文「借」給她的四輪傳動吉普車 南北奔走,四年來,連公路上哪裡有公廁,她都已經記得一清二楚。就連位置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她也照跑不誤,還常動用台北的人脈資源,募得教育經費或書桌文 具等物資。

花蓮的基層民代、農會、水利會等地方組織,長期被國民黨與地方家族掌控,民進黨毫無可乘之機。蕭美琴硬是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找尋破口:每當有農民發生蟲害、 農損時,她總是第一個到場了解狀況,並向中央部會爭取協助;三不五時,她就跑到稻田或西瓜田裡找農民聊天,讓人卸下心防,「蕭美琴連到法國訪問,還請對方 帶她參觀農業,只為了能讓花蓮農民參考。」鄭麗君說。

蕭美琴平時個性拘謹,就連選舉期間掃街拜票,都常提醒工作人員麥克風別開太大聲,以免打擾居民生活,但其實她的心思就像貓一樣細密。

有一回掃街,有一對在路邊吃飯的父女主動向蕭美琴打招呼,她馬上叫出女孩名字,還問「我記得你想讀服裝設計,現在呢?」「這一次立委選舉,蕭美琴在十三個 鄉鎮市贏了十一個,獲得了五三%的選票,蔡英文拿三七%,民進黨只有二八%。就扣除原住民選票,蕭美琴的支持度還是遠超過民進黨。這場選戰,代表的不是藍 綠結構翻轉,而是蕭美琴的用心感動了不少花蓮人。」一位輔選幹部這麼分析。

「這一次選舉,很多人感受到壓力,但仍然願意給我溫暖與支持,讓我覺得一切非常值得。我們也證明了,只要肯努力,只要堅持,沒有一個不能翻盤的地方。」選後三天,還在謝票行程當中的蕭美琴這麼說。

「我們相信,一個人就能改變世界。」當年不滿二十歲的蕭美琴,被母校美國歐柏林學院的這句校訓深深吸引。二十多年後,她依舊不忘初衷,憑著信念,在乾涸的沙漠上,種出動人的玫瑰。

挑戰

政壇老將 卻是首度披掛上陣躋身新科立委之列,劉世芳過去在政壇有輝煌的經歷,不容小覷。她是民進黨內少數曾在中央擔任過行政院祕書長與政務委員,又在總統府與國安 會當副祕書長歷練過,並且先後在台北市、台中縣、高雄市等地方政府擔任要職,甚至也當過五個月的不分區立委。

精明練幹的劉世芳,一向是行政首長的最愛,過去擔任高雄市副市長,就是市長陳菊倚重的左右手。如今接受過選戰洗禮,她被民進黨部分要角視為「花媽接班人」 之一,是否挑戰三年後的市長選舉,備受矚目。這個問題直接詢問劉世芳,她笑答:「先讓我去立法院再說,過去一年我可是很認真在選!」儘管助選無數,第一次 披掛上陣,劉世芳就挑戰民進黨在高雄最艱困的左楠區,如何突破左營眷村與楠梓中油宿舍中,藍綠之間的藩籬,是她的重任,但她做到了,綠營首度在左營拿下過 半選票。

「我是挨家挨戶去拜訪,而且去過很多次,跟他們說,我待過市政府,有問題可以幫忙解決。」老舊眷舍的搬遷和保存問題,讓她找到切入點。競選期間,國民黨籍 的前新聞局長、高雄市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趙怡,還陪她到路口揮手拉票,期待她未來能協助推動眷村文化園區。

王如玄軍宅案爆發,更提供劉世芳破冰的助力。「國防部處理眷村釘子戶的手法粗糙,又無公平標準,已讓眷村居民反彈,軍宅案更讓眷二代、三代群情激憤。」劉世芳透過四百場演講與座談,與眷村居民面對面溝通,明顯感受到居民的憤怒與需求。

而對於中油社區與眷村人口老化問題,劉世芳提出「作夥呷百二」訴求,讓老人家中午共餐,在地老化並避免獨老。高雄市退伍軍人協會理事長李厚業就是在聽過劉世芳演講後,認同她的理念,公開表態支持。

開票夜,劉世芳競選總部歡樂聲中,就有一位中油退休員工眷屬在現場掉眼淚。她說,先生一退休,中油就要他們搬離住了二十多年的宿舍,偏偏不是所有退休員工 待遇都一樣。無獨有偶,另一位九十幾歲的老將軍也說,前一天他才剛拿到勳章,隔天卻馬上收到國防部要他強制搬離眷村的通知。他們投訴無門,只有劉世芳願意 協助解決。

點點滴滴,以往被視為藍營鐵票的軍眷和國營事業,就這樣鬆動了。

形勢比人強,對手原本是七連任的立委黃昭順,但黃昭順選到一半退選,國民黨改徵召張顯耀上陣,不敵劉世芳攻勢。有別於其他新科立委確定當選時表情多是激動 亢奮,劉世芳則一臉淡定,事後問她,她說:「氣爆與水患我都經歷過,怎麼會再激動?」「本來以為左營會輸,看到得票超過五○%,我很欣慰,這表示我的訴求 有人聽到了。」進入立法院,她說第一件事是要配合民進黨處理不當黨產問題;第二件則要處理眷村與中油宿舍問題,因為兩者都是台灣的文化遺產。

找切入點

組青年軍 成功搶下藍營眷村票除了勝選,劉世芳在這次選戰中還有個小小成果。她特別找來三十位大學生與研究生組成青年軍,從生嫩不知所措、一路訓練到可以獨當一面, 上台演講、掃街或作文宣,個個表現優異,讓她很有成就感。「我是看到國民黨的死穴,國民黨沒有年輕人,也沒有訓練人來接棒,難怪會倒,民進黨要避免重蹈覆 轍。」劉世芳感嘆。

「過去劉世芳外號叫﹃教官﹄,強悍又要求紀律嚴明,現在的她溫暖多了。」從專業政務幕僚到參選立委,老戰友、立委李昆澤看到劉世芳近年來的轉變。他說,最 主要是劉世芳幾年前領養了一位原住民男童,親子感情讓她面容與語言都柔軟起來;這個轉變,也有助於她與民眾互動。

翻轉左楠成功的劉世芳,未來的政治之路,充滿各種可能性。

撰文 / 鄧麗萍、鄭閔聲、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84

谷歌、蘋果急什麼?軟體是翻轉汽車業的關鍵 第一手解讀》大廠搶進汽車業 魯希連深度分析

2016-02-01  TWM

全世界第一輛特斯拉電動跑車的關鍵動力系統,是由魯希連在台灣製造完成。現在,他仍在國際汽車供應體系,負責新車研發與量產工作。 他第一手解讀國際大廠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的原因,以下是他的看法。

如果把獸力帶動的車輛視為「車輛一.○」;內燃機推動的車輛視為「車輛二.○」;效率更高,零碳排放的純電動車就帶著人類進入「車輛三.○」時代。

隨著處理器運算能力的高速發展,智慧電動汽車將開創「創新載具四.○」的新時代,汽車成為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放在工廠裡,藉人機介面可程式控制,按指令執行任務。汽車也一樣,不同的是,這個機器人是會移動的,它擁有自動駕駛(Autonomous drive)與車聯網(IOV)科技,人們可用語音控制,做到真正「聽」命「行」事。

台灣要掌握汽車革命的下一代核心技術趨勢,就要把汽車當成服務人類的「行動智慧機器人」看待。行動部分在於動力系統的創新研究設計,包括了電池儲能與管理、電機電控 (PMS,Propulsion Management System)。至於智慧機器人則和車聯網高度相關,主要包括三個區塊,分別為晶片(Chip)、雲服務(Cloud Service) 以及電子控制器(ECU,Electric Control Unit)。

這幾項核心技術,正好是過去台灣已有基礎的電力電子、半導體與資訊產業。只是,以往台灣偏重各產業代工的技術發展。但是,智慧電動車帶來汽車產業洗牌的新機會,如果台灣願意抓住彎道超車的創新機會,提升台灣在汽車產業的能見度,有三個機會值得注意。

多元雲服務!

車上量血壓 異常送醫院

第一,車用晶片,這是高利潤的產業,晶片設計與晶片製造都是。人在車上有多少的需求,車用晶片就有多少機會。

舉個例子,未來車輛可以直接測量乘客的體溫、心跳及血壓、血糖等指標,一旦發現異常,汽車能提出警示自動上網掛號,同時把乘客載往合適醫院。又或者,車輛能像捷運一樣,透過智慧控制,掌握沿路狀況,預估行車時間,這些都需要處理器的運算能力。

對台灣IC產業,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商機。廠商若把3C產業的基礎,加入車輛使用創新的觀念和思惟,就可轉換成4C(指汽車電子)產業。台灣在智慧車輛晶片設計和晶片製造方面有優勢,整合對岸車廠,有機會跨入全球最大車輛市場——中國,再進軍國際。

第二個是「雲服務」。雲與端,就是資訊的使用及分享,全球消費者生活中各種需求進來,就會有各種不同的雲出現,例如教育雲、交通運輸雲、醫療雲、災害救護雲……等,滿足智慧車乘客層出不窮的消費需要。

車聯網除應用物聯網之外,更在車輛上裝載先進感測器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對車輛靜、動態運行資訊,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未來汽車公司會建立自己的雲服務,這是供應商偌大的商機,更是重要的研發設計與服務的創新領域,和物聯網一樣,需要各行各業去投入創意know- how發展服務,當然,投資報酬率也高。

第三是電子控制器:電子控制器可分為車輛控制系統、車載資訊系統和車用娛樂系統。車輛控制系統就是汽車的中控電腦,控制車輛電子系統,如車身穩定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me);車載資訊系統則著重在非安全相關控制器,如液晶螢幕儀表顯示器、冷氣控制系統等;車用娛樂系統包括娛樂顯示器、車載WiFi等,以娛樂為主要目的的電子系統。

統括言之,以往高級車輛與一般車輛的價值差異就在這裡,一般車輛使用二、三十組電子控制器,而高級車輛電子控制器使用則是一般車輛的數倍之多,未來智慧車輛更會大量使用電子控制器。

台灣新契機!

創意再整合 改良有商機

台灣廠商在電子控制器領域近年有一些整合,仍有許多待突破的技術門檻。問題出在過往政府與中小企業投入的資源有限,要有自行創新研發的產品,必須要有更多人才與資源加入前述的先進感測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無線射頻、行動通訊、無線網路、精密定位導航等計算辨識技術。電子控制器這一塊利潤,相對前兩大領域比較薄,但相較於一般汽車電子的硬體產品,利潤仍高許多。

智慧汽車,它不是像發明輪子一樣高難度的創造性(Creativity)發明,它是現有科技結合與運用的創意及創新。創造性發明常是可遇不可求,往往是大國競逐角力所得,鮮少是小國勝出。

相反地,創新卻可以藉由他人技術與產品的基礎,進行改良及整合,用有限的資源及時間的投入,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這種創新的產業思惟才能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創新載具四.○正是這樣的創新產業。

台灣雖小,不易成為主流產品的創造者,但仍有機會做一個創新的跟隨者。重點在於,只要知道自己的利基,與車廠合作時,能把小的創新優勢擴大為大的優勢,再把點變成面,以色列的Mobileye公司,就以這樣的策略獲得巨大成功。

蘋果推汽車?

系統控制權 具潛在價值

台灣在智慧車輛發展,還要注意一個重要趨勢:軟體將改變汽車產業。

全球汽車產業,現在需要大量非傳統汽車背景的程式設計軟體人才。像特斯拉(TESLA)和蘋果,正在上演軟體人才的激烈爭奪,前陣子特斯拉挖角多位蘋果程式設計工程師,蘋果高調反制,隨即挖了特斯拉至少一百五十位以上工程師,大多數都是軟體人才。

外傳蘋果要推出汽車,試問,美國汽車工業利潤不高,不小心還會賠錢,以蘋果的高毛利率,為什麼要搶著做汽車?

軟體,才是未來汽車行業的主戰場。將來移動載具發展將更接近過去的PC:硬體可透過異業結盟取得,但軟體和平台才是創造價值最關鍵的領域。看到這一點,蘋果想爭的,其實是擁有智慧車輛軟體系統的控制權,谷歌(Google)想要的,是行車一切大數據的主導權。

蘋果挖角汽車業的人,不見得是真的要從頭到尾量產一輛車,而是需要了解汽車的人。谷歌找福特異業結盟,也是相同道理,兩家公司都想創造全新的汽車系統軟體與硬體,爭奪智慧車輛霸主地位。

智慧車的領導者特斯拉早已洞悉對手,近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親自面試軟體人才,目標徵求一千五百位軟體工程師。其實這些人員是要投入於電池管理、電機電控動力系統,以及車聯網和自駕電子系統技術的創新研究設計,用創新的軟體結合硬體,創造智慧車生態。

現在,台灣汽車電子產業一面需要克服瓶頸,在現有基礎上再進一步,抓住智慧汽車硬體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軟體帶來的破壞式創新,會像當年的電動車,一夕之間改寫百年車業的遊戲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66

炒熱澀谷購物節 台灣團隊有一套 吸引十萬境外旅客下載微信 賽博成功翻轉逆勢

2016-02-08  TCW

今年日本東京的澀谷購物節,破天荒地將主辦權交給來自台灣、做3C通路的賽博集團,這對向來封閉的日本社會不僅是首創,更象徵經過沉澱與轉型的賽博集團,已闖出一條新路。

一月九日晚上五、六點,在全日本最大商圈--澀谷商圈裡最熱鬧的公園通上,人群開始聚集在MODI外的電視牆附近,遊客盯著手機,時不時搖動著,人人臉上漾著驚喜,好像在等待著什麼。

六點一到,原本放映著廣告的電視牆畫面,出現了「Tokyo Prime Shopping 2016 in Shibuya」的畫面,原來這是一年一度的澀谷購物節活動之一,連日本NHK都花了將近五分鐘報導。而今年,商圈的配合度也創下紀錄,有高達八九六家店家參加,包括丸井百貨、西武百貨、PARCO等,下載微信帳號的遊客也逼近十萬人。「是空前的數字…,希望達到讓店家的銷售數字比去年高一五%的目標。」澀谷公園通商店街振興組合理事長小松原一雄說。

而炒熱這個日本矚目、每天吸引超過十五萬人進出的澀谷購物節,背後操盤手居然是台灣人-- 賽博董事長張瑞麟。

在封閉的日本社會,以外國人身分拿下在地觀光節活動,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張瑞麟是怎麼辦到的?

張瑞麟 3C通路王叱咤一時張瑞麟本是中國3C通路王、數碼廣場創辦人,在中國3C通路市場叱咤一時,曾創下年營收人民幣四百億元的紀錄;如今賽博拿下日本購物節,可說是張瑞麟事業的一趟冒險之旅、轉型試金石。

一九九九年,張瑞麟在中國上海開設第一家「數碼廣場」的賽博,首創3C新品體驗展示、操作指導與購物休閒等一站式實體購物(One-stop Shopping)的方式,打響知名度,○一年就吸引鴻海集團入股六○%,同時展開台灣布點。

有鴻海郭台銘加持的賽博如虎添翼,全力衝刺拓點,全盛時期在中國擁有五十七個據點,每日來客數超過五十萬人,年平台交易額更超過人民幣四百億元,風光不可一世。

四年前開始,全球3C賣場無不受到電商衝擊,賽博集團也不例外。光在台灣含三創園區等共六個據點,不到一年時間,就損失超過新台幣四十億元,鴻海立即收手,並宣布撤出所有股份,郭台銘改以私人名義持股賽博三○%。這一年,賽博全部據點只剩二十二個分店,年平台交易額人民幣一百億元。

程天縱 創客教父指點迷津對張瑞麟來說,這不啻是創辦賽博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面臨如此巨變,張瑞麟緊張萬分,他向已從鴻海集團副總裁職務退休的程天縱求助,希望他能協助賽博轉型。

一三年十月,程天縱帶著張瑞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3C、網路市場的主消費群:年輕人在想什麼?程天縱帶著張瑞麟造訪他輔導過的創業團隊,兩人討論賽博的未來,程天縱指出三個重點。首先,將傳統店鋪改成體驗創客(Maker)新產品的展示中心,改名「必酷賽博」。再來,就是推出賽博電商,結合必酷賽博,形成O2O(Online to Offline,虛實整合電子商務)。

最後,則是進軍海外市場,將中國的創客產品銷往國外,並且引進海外創客的原創產品到中國市場。

腦筋向來靈活、做行銷起家的張瑞麟,很快就抓到重點與目標,開始進行三項改革。

首先,積極尋找科技類的文創商品,這些科技文創必須要能走入生活,還能改變生活。緊接著,重新整合團隊,淘汰掉無法接受改變、抗拒變革的夥伴,並大量引進年輕新血,高級幹部年齡不超過四十歲。

第三,則是建構「城市智慧旅遊」(City Smart Travel,將展示、查詢、客服、即時翻譯、購買、支付、售後、配送都透過行動科技提供服務)。只要下載賽博微信的官方帳號,就能透過O2O虛實整合的方式,提供全程旅遊服務。

而賽博這套轉型服務,一開始就以台灣與中國的旅客為主,鎖定日本作為第一個執行並體驗的海外城市。

張瑞麟認為,日本對科技產品的品質要求最高,如果能成功打入日本市場,那麼這個模式到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問題。另一個原因,是每年由全球各地赴日觀光人數約一千六百萬人。其中台灣與中國的觀光人口就高達九百萬人次,足足占去六成。如果賽博能藉著各種互聯網服務,達到方便遊客進行各樣消費,創造店家與消費者雙贏局面的話,何樂而不為?

一四年初,賽博集團信心滿滿地前往日本。起初張瑞麟四處碰壁,日方認為賽博不了解日本文化和市場,總是斬釘截鐵表示「不可能」。最後張瑞麟找到一家家電賣場,他請賣場釋出優惠條碼、給他十一天的時間,配合App的設計,證明對方的營業額會提升。

接下來,張瑞麟在中國機場的出境大廳報到櫃枱逢人就鞠躬,並散發傳單,告知前往日本東京的觀光客裝上App有這項好處,且「有中文解說人員在現場服務」,甚至因為過度推銷,被現場警察驅逐;賣場則由亞太區執行長于肇嘉帶著四、五名幹部斜背紅布條,在現場尋找中國觀光客,宣傳使用優惠條碼消費的好處。

十一天後的數據證明,這套設計,成功吸引了六八五人,平均客單價五萬日圓,比賣場預估會吸引四百人、平均客單價四萬日圓要超出預期二五%,打了漂亮的一仗。

賽博一炮打響在日本業界名聲。

承接旅遊界廣告、深諳業界生態的百軒廣告公司負責人吳琇圭表示:「賽博的作法直接嘉惠自由行的遊客,不僅讓旅行更方便,解決不少語言與資訊的問題,在異地有紛爭時,用『Tour Talk譯遊』(即時翻譯)理解對方的說法,可以直接解決問題,對雙方都好。」

于肇嘉 系統設計全靠他

這套系統設計能成功,要靠背後的系統設計,關鍵人物則是于肇嘉。于肇嘉出身美國思科系統,擅長研發,對於雲端數據相當專業。而張瑞麟、程天縱與于肇嘉這鐵三角,構成賽博轉型初期三支柱子。

賽博利用行動基地台、微信搖一搖服務,將陸客變顧客;搭配隨身翻譯助手﹁Tour Talk譯遊﹂解決語言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旅客可以兩手空空遊日本,提供物流配送服務;甚至還可透過「Cyber O2O」完成跨境電商。這套模式如果成功,未來也可逐步複製到任何華人出國旅遊的城市。

此次澀谷的合作店家、多慶屋營業企畫部股長馬躍原指出:「賽博以觀光客的立場來思考,使用方便之餘,觀光客也會有貼心感,不知不覺消費金額就會增加,店裡也因此增加了『Cyber Carry』(物流配送)來服務顧客。」購物節才開跑十天,就有九州觀光協會的人來洽商,連法國巴黎的商圈理事長都對賽博極有興趣,認為這種虛實整合的科技兼具實用性,有可能提振巴黎的購物買氣。

賽博轉型成功,互補的夥伴絕對是其中的重要關鍵,謙稱自己只是個打工仔的程天縱則表示:「打工玩的是個人的長板,創業玩的是創業者自己的短板,我很高興與賽博張瑞麟長短板互補。」從行銷市調跨足到開設賣場,再轉戰虛實通路,張瑞麟認為澀谷這一步,只能算「搶灘成功」,面對這塊目前尚無人攻占的新興市場,「誰先卡到位誰就贏」是他多年來信奉的準則,這一次背水一戰,能不能成功,不僅過去通路同業在看,旅遊業者更關注。

賽博集團

成 立:1999年

董事長:張瑞麟

亞太區執行長:于肇嘉(圖)主要業務:提供3C商品展示、體驗與專業指導等一站式連鎖平台賽博成功轉型,歸功於于肇嘉(左一) 、程天縱(中)與張瑞麟(右一)等三人與團隊合作無間的成果。

賽博如何搶下澀谷購物節主辦權?

翻譯、宅配 讓血拚更輕鬆賽博的App能即時翻譯、問路或至定點宅配,直接嘉惠赴日自由行的遊客,解決不少語言與資訊的問題,讓旅行更方便。

行動基地台、微信當後盾

作為首度主辦日本購物節的華人企業,賽博善用微信搖一搖,現場立即摸彩,亦有大量店家優惠,成功吸引遊客的注目眼光。

撰文 / 高靜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61

洪鎮海打造紡織股王儒鴻翻轉夕陽產業

2016-02-11  NM

新北市五股工業區一棟不起眼的辦公大樓,不見金碧輝煌的大廳與接待室,停車場狹小昏暗,連看守的警衛都沒有;很難想像,這裡竟是愛迪達(Adidas)、耐吉(Nike)、UA(Under Armour)等品牌的指定代工廠、台灣紡織業龍頭兼紡織股王儒鴻的總部。

一九七七年以五十萬元起

家的儒鴻,去年營收創下新高達二五五億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盈餘高達十一.四一元,這個數字傲視眾多科技大廠,媲美台積電去年十一八二元的全年每股盈餘;驚人的獲利能力,讓儒鴻董事蔡賢嶔、董事長洪鎮海分列五十富豪排行榜第十八名與第五十名。

走動管理搏感情

這家年近四十的公司,員工平均年齡不到三十三歲,連洪鎮海也活力十足。一月二十九日他接受本刊訪問當天,他和記者約在五樓員工休息區,一走出電梯,他快步如飛,完全看不出來已經六十五歲。

從基層員工做起的洪鎮海,很重視和員工搏感情,他力行「走動武管理」,每天至少花一個半小時,在總部的三棟大樓間穿梭,與員工哈拉。看到有人心情不好,他還會主動邀約下班去小酌兩杯,絲毫沒有老闆架子。

「以前年輕有體力時,會跟員工去唱卡拉OK,現在老了比較少。」他說,日文、中文或台語歌,聽到會唱的就拿起來唱,主要是讓大家開心,「我都當自己是工頭,不是董事長。」他自嘲的說。

儒鴻主要生產彈性機能布料及成衣,在台灣研發接單,工廠遍及大陸、越南、柬埔寨及非洲賴索托等地,銷售歐美。

近年全球掀起運動休閒熱,各大運動休閒品牌競相推出強調吸濕排汗、抗菌消臭、防紫外線、調溫及環保的衣物,除了耐吉和愛迪達兩大品牌,知名的columbia、GAP、FILA等品牌也都是儒鴻的客戶。

儒鴻的布料產能每月高達

二六〇萬公斤,成衣八五〇萬件,堆起的高度相當於一六〇座台北一〇一;每年可開發三千種新布料,每天有一五〇件新樣衣出爐。

市場人士分析,儒鴻技術讓同業幾乎搶不走訂單,因為客戶拿到的布料,在市場上具備特殊性,其他同業只能望其項背。另外,儒鴻會規劃至少三年後的新品樣貌,不少國際大廠當下推出的產品,都是前幾年儒鴻所研發出來的。

創新研發重人才

如此注重研發與科技,人才便是最重要的資產。儒鴻有三〇多位研發人員,洪鎮海直言:「愈奇怪的人,我愈喜歡用。」他打趣說,二〇〇二年成立設計部門,當時應徵三位設計師,有二位比較中規中炬,講話客氣,穿著標準,而最後一位是年約三十歲出頭的女生,她每天看起來都想睡覺,也會抽菸喝酒,整個人怪裡怪氣。

但是說也奇怪,平時不知道她在做些什麼事情,到了要交圖的時間,洪鎮海看到她交出一整季的設計,總共三十六款,竟一次就被客戶挑中十八款,這是從未有過的好成績。

洪鎮海發現,要創新或設計,就要懂得另類思考,也因此,他十分包容並重視員工的意見。為了留住人才,洪鎮海在人事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哲學,除了強調自主管理、員工彈性上下班,公司決策還採投票制,當他的看法和員工相左時,「我們就開會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洪鎮海笑說。

洪鎮海也相當喜歡用年輕人,他拉高分貝說,企業一定要大膽地給下一代機會,儒鴻近十年來,不論是否缺人,每年都雇用十個以上的年輕人。洪鎮海認為,年輕人缺乏經驗,做錯是正常的,上一代的責任是要提醒,而不是責備。

他贊成有想法的年輕人創業。二十五年前儒鴻有一批年輕人,成功將儒鴻內部管理作業電腦化,洪鎮鴻對資訊業不熟,但知道前景看好,便支持那批年輕人出去創業。洪鎮海拿出八百萬元投資,成立現在的貝斯特資訊,「這家公司年年賺錢,」他得意地說。

學徒做起變股王

事實上,儒鴻的成功,和洪鎮海喜歡求新求變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係。「我相當討厭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出身苗栗農家的洪鎮海,在台北讀商專,畢業後找工作,「你說我有什麼雄才大略,那是騙人的啦,是讀書很累。」那時工作機會不多,二十四歲時他在爸爸朋友的介紹下,進入染整廠當學徒。

天生好奇寶寶的個性,讓洪鎮海凡事都要親身花時間驗證,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他花十二小時,因此訓練出對染色的敏銳度,只花兩年就升上副廠長。此時,他為了滿足對研發及創新製程的嗜好,不想被綁住,毅然決定出走創業。

洪鎮海強調,創業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決心,既然選擇了就要全力付出,不要打帶跑或留後路;二是投資成本是否會影響未來生計,如果投入後十年都很難翻身,要慎重考慮;三是該事業是否為本身的專業,如果創業者是為了當老闆才去創業,鐵定會失敗。

儒鴻從創辦之初就不斷強調研發,爾後成立研發中心、打樣中心,不只賣布料給客戶,甚至有能力為客戶進行設計,成功地從OEM(製造代工)提升至。OEM(製造設計)。

這也是儒鴻能維持高獲利的秘訣。洪鎮海說,用創新能力製造差異化,便有能力自己訂價,而不是讓人家來比價。「一旦產品變成規格化,同業間的競爭就變成價格戰,毛利自然被壓縮,也容易被取代。」

日本取經掌技術

這幾年儒鴻的成長動能大多來自機能布,在這塊領域,儒鴻切入甚早。「二十幾年前剛好一位客人,從美國帶來一小塊針織螺紋的布,引起我的興趣。」這種布料有彈性緊身效果,洪鎮海認為很有市場,但「布的口徑要一次織兩條紗進去,當時沒有工廠,我只好自己添加設備,偏偏又找不到精密度這麼高的機器,研究三個多月一直失敗,一氣之下跑去日本取經。」他一邊和做彈性纖維的廠商學習、一邊觀察,兩年後才總算克服這項技術。

記者好奇問他,去日本工廠參觀,日本人就肯教你?洪鎮海笑說,「你不懂就要問啊!」因為掌握了製作訣竅,讓儒鴻成為台灣生產彈性針織布的第一大廠,擁有核心競爭力。

從此,他更積極投入研發,「我會從布的組成與原理開始去研究。」儒鴻每年砸營業額的三%至五%(大約十億)研發新品,記者看到一些新的布料樣衣,要求拍照,洪鎮海連忙搖頭揮手,「不要害公司啦,這都是客戶的機密,不能洩漏。」儘管手上的大廠訂單甚多,但洪鎮海強調,絕不會讓單一客戶訂單超過總營收比重的一〇%,以分散風險。

有趣的是,雖然儒鴻強調創新靈活,洪鎮海個人的生活習慣,卻是一成不變。他每天固定早上六點起床,八點進公司,周末假日跟同事們一起爬山,設定往返約兩小時的距離,足跡遍布台灣各登山步道,「爬山純粹休閒,沒有要去挑戰高山。」洪鎮海笑說,三十年來如一日。

接班布局不傳子

對於儒鴻的下一步,洪鎮海說,「我這一代保證不會做(品牌)。」雖然創業者大多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品牌,洪鎮海卻認為他還沒把代工做到完美,「經營品牌與做ODM、OEM的型態完全不同,不能用這個心態去經營,這樣會失敗,這要留給我以後的接班人去考慮。」

洪鎮海三十七歲的兒子目前在儒鴻擔任業務經理,談到接班,洪鎮海直言,「儒鴻有很多有能力的將才,我準備隨時都可以交棒,我從來沒有父傳子、子傳孫的觀念,從來沒有。」記者問他,這樣兒子不會有意見嗎?洪鎮海坦率地說:「錯啦,假使你是為兒子接班而要他來上班,這樣的心態有問題,他本身就是一個儒鴻的同仁,為什麼要給他壓力去接班?」

「假如有一天他能接班,那是水到渠成,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不是我去鋪路的。台灣為什麼沒有百年企業,都是上一代替下一代幫忙鋪路,鋪得好就做得好,鋪不好就引起公憤,變成權力鬥爭,這不好啊!」紡織業一度被認為是夕陽工業,但洪鎮海反骨的說:「除非大家都不要穿衣服,不然紡織業絕對不是夕陽產業!」靠著創新研發,毛利極低的代工成衣,也可以變成金鏤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