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洪鎮海打造紡織股王儒鴻翻轉夕陽產業

2016-02-11  NM

新北市五股工業區一棟不起眼的辦公大樓,不見金碧輝煌的大廳與接待室,停車場狹小昏暗,連看守的警衛都沒有;很難想像,這裡竟是愛迪達(Adidas)、耐吉(Nike)、UA(Under Armour)等品牌的指定代工廠、台灣紡織業龍頭兼紡織股王儒鴻的總部。

一九七七年以五十萬元起

家的儒鴻,去年營收創下新高達二五五億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盈餘高達十一.四一元,這個數字傲視眾多科技大廠,媲美台積電去年十一八二元的全年每股盈餘;驚人的獲利能力,讓儒鴻董事蔡賢嶔、董事長洪鎮海分列五十富豪排行榜第十八名與第五十名。

走動管理搏感情

這家年近四十的公司,員工平均年齡不到三十三歲,連洪鎮海也活力十足。一月二十九日他接受本刊訪問當天,他和記者約在五樓員工休息區,一走出電梯,他快步如飛,完全看不出來已經六十五歲。

從基層員工做起的洪鎮海,很重視和員工搏感情,他力行「走動武管理」,每天至少花一個半小時,在總部的三棟大樓間穿梭,與員工哈拉。看到有人心情不好,他還會主動邀約下班去小酌兩杯,絲毫沒有老闆架子。

「以前年輕有體力時,會跟員工去唱卡拉OK,現在老了比較少。」他說,日文、中文或台語歌,聽到會唱的就拿起來唱,主要是讓大家開心,「我都當自己是工頭,不是董事長。」他自嘲的說。

儒鴻主要生產彈性機能布料及成衣,在台灣研發接單,工廠遍及大陸、越南、柬埔寨及非洲賴索托等地,銷售歐美。

近年全球掀起運動休閒熱,各大運動休閒品牌競相推出強調吸濕排汗、抗菌消臭、防紫外線、調溫及環保的衣物,除了耐吉和愛迪達兩大品牌,知名的columbia、GAP、FILA等品牌也都是儒鴻的客戶。

儒鴻的布料產能每月高達

二六〇萬公斤,成衣八五〇萬件,堆起的高度相當於一六〇座台北一〇一;每年可開發三千種新布料,每天有一五〇件新樣衣出爐。

市場人士分析,儒鴻技術讓同業幾乎搶不走訂單,因為客戶拿到的布料,在市場上具備特殊性,其他同業只能望其項背。另外,儒鴻會規劃至少三年後的新品樣貌,不少國際大廠當下推出的產品,都是前幾年儒鴻所研發出來的。

創新研發重人才

如此注重研發與科技,人才便是最重要的資產。儒鴻有三〇多位研發人員,洪鎮海直言:「愈奇怪的人,我愈喜歡用。」他打趣說,二〇〇二年成立設計部門,當時應徵三位設計師,有二位比較中規中炬,講話客氣,穿著標準,而最後一位是年約三十歲出頭的女生,她每天看起來都想睡覺,也會抽菸喝酒,整個人怪裡怪氣。

但是說也奇怪,平時不知道她在做些什麼事情,到了要交圖的時間,洪鎮海看到她交出一整季的設計,總共三十六款,竟一次就被客戶挑中十八款,這是從未有過的好成績。

洪鎮海發現,要創新或設計,就要懂得另類思考,也因此,他十分包容並重視員工的意見。為了留住人才,洪鎮海在人事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哲學,除了強調自主管理、員工彈性上下班,公司決策還採投票制,當他的看法和員工相左時,「我們就開會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洪鎮海笑說。

洪鎮海也相當喜歡用年輕人,他拉高分貝說,企業一定要大膽地給下一代機會,儒鴻近十年來,不論是否缺人,每年都雇用十個以上的年輕人。洪鎮海認為,年輕人缺乏經驗,做錯是正常的,上一代的責任是要提醒,而不是責備。

他贊成有想法的年輕人創業。二十五年前儒鴻有一批年輕人,成功將儒鴻內部管理作業電腦化,洪鎮鴻對資訊業不熟,但知道前景看好,便支持那批年輕人出去創業。洪鎮海拿出八百萬元投資,成立現在的貝斯特資訊,「這家公司年年賺錢,」他得意地說。

學徒做起變股王

事實上,儒鴻的成功,和洪鎮海喜歡求新求變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係。「我相當討厭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出身苗栗農家的洪鎮海,在台北讀商專,畢業後找工作,「你說我有什麼雄才大略,那是騙人的啦,是讀書很累。」那時工作機會不多,二十四歲時他在爸爸朋友的介紹下,進入染整廠當學徒。

天生好奇寶寶的個性,讓洪鎮海凡事都要親身花時間驗證,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他花十二小時,因此訓練出對染色的敏銳度,只花兩年就升上副廠長。此時,他為了滿足對研發及創新製程的嗜好,不想被綁住,毅然決定出走創業。

洪鎮海強調,創業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決心,既然選擇了就要全力付出,不要打帶跑或留後路;二是投資成本是否會影響未來生計,如果投入後十年都很難翻身,要慎重考慮;三是該事業是否為本身的專業,如果創業者是為了當老闆才去創業,鐵定會失敗。

儒鴻從創辦之初就不斷強調研發,爾後成立研發中心、打樣中心,不只賣布料給客戶,甚至有能力為客戶進行設計,成功地從OEM(製造代工)提升至。OEM(製造設計)。

這也是儒鴻能維持高獲利的秘訣。洪鎮海說,用創新能力製造差異化,便有能力自己訂價,而不是讓人家來比價。「一旦產品變成規格化,同業間的競爭就變成價格戰,毛利自然被壓縮,也容易被取代。」

日本取經掌技術

這幾年儒鴻的成長動能大多來自機能布,在這塊領域,儒鴻切入甚早。「二十幾年前剛好一位客人,從美國帶來一小塊針織螺紋的布,引起我的興趣。」這種布料有彈性緊身效果,洪鎮海認為很有市場,但「布的口徑要一次織兩條紗進去,當時沒有工廠,我只好自己添加設備,偏偏又找不到精密度這麼高的機器,研究三個多月一直失敗,一氣之下跑去日本取經。」他一邊和做彈性纖維的廠商學習、一邊觀察,兩年後才總算克服這項技術。

記者好奇問他,去日本工廠參觀,日本人就肯教你?洪鎮海笑說,「你不懂就要問啊!」因為掌握了製作訣竅,讓儒鴻成為台灣生產彈性針織布的第一大廠,擁有核心競爭力。

從此,他更積極投入研發,「我會從布的組成與原理開始去研究。」儒鴻每年砸營業額的三%至五%(大約十億)研發新品,記者看到一些新的布料樣衣,要求拍照,洪鎮海連忙搖頭揮手,「不要害公司啦,這都是客戶的機密,不能洩漏。」儘管手上的大廠訂單甚多,但洪鎮海強調,絕不會讓單一客戶訂單超過總營收比重的一〇%,以分散風險。

有趣的是,雖然儒鴻強調創新靈活,洪鎮海個人的生活習慣,卻是一成不變。他每天固定早上六點起床,八點進公司,周末假日跟同事們一起爬山,設定往返約兩小時的距離,足跡遍布台灣各登山步道,「爬山純粹休閒,沒有要去挑戰高山。」洪鎮海笑說,三十年來如一日。

接班布局不傳子

對於儒鴻的下一步,洪鎮海說,「我這一代保證不會做(品牌)。」雖然創業者大多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品牌,洪鎮海卻認為他還沒把代工做到完美,「經營品牌與做ODM、OEM的型態完全不同,不能用這個心態去經營,這樣會失敗,這要留給我以後的接班人去考慮。」

洪鎮海三十七歲的兒子目前在儒鴻擔任業務經理,談到接班,洪鎮海直言,「儒鴻有很多有能力的將才,我準備隨時都可以交棒,我從來沒有父傳子、子傳孫的觀念,從來沒有。」記者問他,這樣兒子不會有意見嗎?洪鎮海坦率地說:「錯啦,假使你是為兒子接班而要他來上班,這樣的心態有問題,他本身就是一個儒鴻的同仁,為什麼要給他壓力去接班?」

「假如有一天他能接班,那是水到渠成,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不是我去鋪路的。台灣為什麼沒有百年企業,都是上一代替下一代幫忙鋪路,鋪得好就做得好,鋪不好就引起公憤,變成權力鬥爭,這不好啊!」紡織業一度被認為是夕陽工業,但洪鎮海反骨的說:「除非大家都不要穿衣服,不然紡織業絕對不是夕陽產業!」靠著創新研發,毛利極低的代工成衣,也可以變成金鏤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