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年節旅遊換匯,美元先換、日圓歐元再等 美將升息 四大外幣這樣買最賺

2015-11-23  TCW

美元可望一枝獨秀,新台幣與美元利差將擴大,換匯想佔點小便宜,不妨盤中進場,現賺匯差。

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在十二月中升息影響,全球各股市十一月以來聯袂重挫;對習慣在農曆年假出國旅遊的台灣民眾而言,除了股市,還有一項攸關荷包的事值得注意:現在是不是換外幣的好時機?

美國升息對全球匯率影響,可分成升息前、升息後,各貨幣情況不同。國人最常見的新台幣換美元,就適合在美國宣佈升息前先換。

美元看漲升息前越早換越有利

因為九月台灣央行才決定降息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是六年半來首次,不太可能十二月就馬上改弦易轍,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說,不必然跟進美國升息,因此隨著台美利差預期擴大,未來新台幣趨貶,甚至突破三三﹒八大關的機率極高。

若再把眼光放到明年來看,以台灣目前經濟面臨「保一%」、物價漲幅也不到二%的條件下,即便明年台灣會升息,幅度和速度也肯定小於美國央行,新台幣在沒有利差優勢下,未來只會相對美元貶值越大,早換美元當然有利。而且國內民眾還能吃一點央行豆腐。因為美元走強是大趨勢,而央行為了不引起市場一窩蜂搶賣新台幣,盤中刻意調節,看看最近一個月(截至十一月十三日)內,美元兌新台幣累計波動幅度不到一%,看似很平穩,但這只是用收盤價計算。

如果民眾是在早上交易盤中就先換美元,例如,盤中可能報價是三十二.五,但尾盤在央行壓低下,就會來到三十二.八,等於是今天買美元馬上就現賺匯差。

長期以來,台灣央行都有此一模武調控匯率,行之多年也引起美國側目。

日圓、歐元看貶美升息後再買才劃算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財政部日前在其發表的「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中指出,台灣央行今年前七個月,有高達七五%的交易日在尾盤幹預匯率,雖然這對於資本流動而言是不夠自由,但卻是台灣投資人換匯賺小利的好方式。

除了美元,最多人關心的就是日圓要不要先換,答案是越晚換越好。

因為日本央行近期已經暫緩加碼量化寬鬆,這與日本經濟小幅回升有關,像是日本民間零售消費額第三季增加了一.八%,優於第二季增加的〇.二%,表明日本民眾消費力正增加。

從日本央行態度而言,此時也是採「多看少做」的戰術。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十一月初曾公開表示,雖然目前通膨仍逼近零成長,但從股市、房市等來看,日本經濟的確有起色,特別是這幾年國際旅客大批到日本觀光,填補日本老年社會消費力不足,加上日本出口商匯兌收益近幾年累計上看兆日圓,企業手頭現金充足,市場不缺錢,是不是需要進一步量化寬鬆,仍需要觀察。

換句話說,日圓目前還缺乏主動續跌的動能,除非是美國升息加快或日本經濟復甦突然不如預期,才會驅動日本央行再度撒錢,而這些都將是明年才會發生的課題。

以新台幣兌日圓來說,待美國升息後再換更有利。比起台灣,日本央行希望繼續維持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的時間可能更長,避免經濟再度出現二次衰退,屆時日圓將比新台幣更弱勢,晚點換對台灣民眾較有利。

至於歐元,由於歐洲央行官員有多數共識要再度放鬆貨幣政策,驅動歐元走貶,外界預期會逼近與美元平價,對台灣民眾來說,新台幣兌歐元選在美國升息後較劃算,因為歐元區負利率政策會使得歐元兌美元的貶幅,大於新台幣兌美元的貶幅,等於相對新台幣兌歐元升值。

至於巴黎恐怖攻擊對歐元影響,預料對歐洲當地觀光、航空、餐飲將產生負面衝擊,歐洲央行將採取更積極刺激措施,讓歐元維持弱勢,以刺激經濟。

目前有兩種市場預測:首先,若聯準會宣佈的新年度升息規畫,是比市場預期來得更激烈,那 歐元兌美元破一比一的機率不小。

反之若規畫的升息幅度相對緩慢,歐元反而會出現一波利空出盡的小多頭,但屆時也會帶動全球非美貨幣(含新台幣在內)走強。但這畢竟不改歐美利差擴大趨勢,投資人仍可靜待歐元貶勢恢復,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支持晚換歐元較有利。

國人近期最興盛的外幣投資:人民幣,操作策略上也是偏向美國升息後再考慮換。

人民幣走強 政府幹預,短線甜頭少

關鍵原因在於,人民幣十一月底將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是否納入特別提款權(SDR)做儲備貨幣。由於時間點距離聯準會開會日期只有兩個禮拜,加上目前該組織官方態度多持贊成,助長人民幣短期走強趨勢。

再者,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不論在利差或者匯率幹預上,中國政府向來都具有較大控制優勢,除非是國際資金大舉撤出,人民幣才有被迫調整的空間,但目前國際經濟情勢還不至於壞到如此地步,官方要讓人民幣再度大貶也將是明年度的議題。

因此,短線上,新台幣先換人民幣並不會有多大甜頭,反而不如待美國宣佈升息後,觀察人民幣是否禁得起展開國際化的第一道考驗,再決定較有利,避免誤判。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4

白宮:再不批準TPP 美將把亞太“讓給”中國

“在亞太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市場上,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被看作美國領導力的試金石。”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助理本·羅斯(Ben Rhodes)在當地時間8月29日白宮的一場有關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訪亞洲並出席二十國(G20)杭州峰會的吹風會上表示,“如果我們不通過TPP,我們就會把這一區域拱手相讓給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羅斯甚至進一步表示,TPP不僅在經濟對美國至關重要,蓋因美國需要這些市場,而TPP在國家安全上也同等重要,因為“如果美國不能推進TPP,這將被視為美國領導力嚴重受挫。”

與此同時,此次白宮表示將繼續推進中美在雙邊投資協定(BIT)方面的談判,並希望中美領導人在會見時,可以為完成BIT談判而邁向的下一個步驟進行會談。

再不批準TPP就要輸了

奧巴馬將在9月2~9日訪問中國和老撾,期間出席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東亞峰會,這將是奧巴馬2009年就職以來第11次訪問亞洲,也是他最後一次訪問中國。除參加G20杭州峰會之外,奧巴馬還計劃在亞洲推銷TPP,並幫助美國企業擴大向亞洲的出口。

羅斯表示,這次在亞洲的行程將給奧巴馬一次機會闡述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並表明TTP是“美國在此區域經濟和戰略領導力的核心議程。”

“我想屆時你們將聽到總統(奧巴馬)對為什麽TPP對美國經濟和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給出一個強有力的理由。”羅斯表示,TTP允許我們為貿易和商業制定規則,並展示美國對於成為一個太平洋力量的承諾。

“而亞太地區的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也特別急於知道,是否我們說話能算數。”羅斯表示,“當他們看到看到TPP這樣的協定不能通過,這將令他們質疑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領導力。”

羅斯表示,為此奧巴馬將在訪問中闡明,通過TPP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一談到貿易問題,永遠都會出現擔憂,但是我想TPP實際上既有關美國經濟安全,又有關美國生活福利,同時也有關美國的國家安全,為此我們要不懈的努力,力促(國會)通過TPP。”

目前,奧巴馬政府仍希望美國國會能在明年1月20日他離任前批準TPP,並希望充分利用11月8日之後的跛腳鴨時期推動對TPP的批準,正如奧巴馬所說:“我現在還是總統。我贊同TPP。而且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好。”在8月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行政行為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TPP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

可惜的是,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於事。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再次警告:“如果不能通過TPP,將把通往全球化的鑰匙雙手奉給中國。”

然而正如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所一針見血指出的,TPP目前如此步履蹣跚,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賦予了TPP過多外交政策的內涵,而在真正的經濟紅利方面考慮不足。“從非常早期開始,論調就從為美國創造就業轉向了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韋賽爾表示,“美國工人早就厭倦了這種為了外交政策目標而犧牲自己工作機會的暗箱交易了。”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2016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中美仍寄望BIT談判

此次,參加吹風的另一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助理(主管國際經濟)阿德耶莫(Adeyemo)則表示,希望繼續同中方在中美BIT談判方面取得進展,這是中美領導人在今年3月份會見時討論的議題,且中美領導人將在G20杭州峰會開始之前的雙邊會見中,討論這一議題。

阿德耶莫表示,美方認為,BIT的目標在於為美國在華企業打開中國市場,並同時敦促中國改革,同時為中國企業也創造更多商業機會:所以我們希望當雙方領導人會見的時候,他們將可以討論完成BIT談判的下一步進程。

此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弗里斯比(John Frisbie)表示,美中雙方在奧巴馬政府卸任之前能夠達成BIT談判是至關重要的。他認為,BIT將為外資投資鋪平道路,“一個高質量的中美BIT將令美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擁有更好的市場準入,以及同中國企業一樣的權利。”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的例行發布會上曾表示,中美雙方已經按計劃如期交換了BIT新一輪負面清單的改進初價,且正在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推動取得新的進展,進入“最實質性的談判階段。”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希茨(Nathan Sheets)也在今年5月表示, 希望爭取在奧巴馬政府任內完成中美BIT談判。

始於2008年的中美BIT談判,目前已經進行了24輪。2013年7月,在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雙方首次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2015年6月和9月,雙方交換了兩輪負面清單。

業界普遍認為,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杭州峰會將是推進談判的主要時間窗口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15

商務部回應美將阿里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希望美國提高其程序的透明度

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惡名市場非常規審議報告》,將我4家網站和6家實體市場列入其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今天回應稱,對此中方表示關切。中方一直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據央視新聞報道,沈丹陽表示,中方註意到,在《惡名市場非常規審議報告》中,美方對中國相關企業的描述大多采用“據稱”或 “據報道”等模棱兩可的措詞,同時美還以“惡名市場名單並不旨在反映違法行為的調查結果,也不代表美國政府對名單所涉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環境的分析”為自己免責,這是不負責任和不客觀的。

沈丹陽指出,近年來,針對“惡名市場”報告,中方一直向美方進行交涉,目前其向公眾征求意見的時間比過去延長了一倍。中方希望美方能夠進一步提高其程序的透明度,以公正、善意的態度客觀評價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72

墨認定美將為邊境墻掏錢,美國只有倆要求:漂亮、結實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反複強調將迫使墨西哥為美墨邊境築墻的項目買單,但是從最近白宮發布的聯邦政府預算來看,這筆費用很可能由美國人自掏腰包。

當地時間18日,墨西哥全國州長聯合會主席拉米雷斯(Graco Ramirez)在華盛頓表示,特朗普的預算方案意味著為築墻掏錢的將是美國的納稅人。

從特朗普的預算方案來看,其中的確有一筆26億美元的經費,大部分用來支付築墻的初期費用。

對特朗普的原話進行理解,可以得出美墨高墻需要符合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漂亮,二是結實。

就在拉米雷斯講話的前幾個小時,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剛剛對第一份築墻合同開標。

他們給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對質量標準的要求是,使用水泥,高不可攀越,低不可挖洞,最好達到9米的理想高度,但最低可接受高度為5.5米; 美學要求是,面朝美國的一面要在顏色上符合高美學要求。

要求還寫道:“該墻體需要經受至少1小時的由大錘,千斤頂,鎬,鑿,電動沖擊工具,電動切割工具,電焊或者其他類似手持工具的物理破壞(比如穿洞)所造成超過直徑30厘米的圓洞或方洞。”

投標的截止日期為3月29日,官方稱將在夏天公布第一份合同,隨後第一堵墻將在聖地亞哥建造並進行測試。

雖然政府方面未對築墻成本做表態,但是媒體估計這筆費用將在120億到210億美元之間。

據報道,自美國國土安全部2月24日公布競標條件以來,有意競標的企業已經增加到了600多家,但其中有62家為拉丁裔美國人經營的公司,大部分雇員都是墨西哥裔。

目前,美墨間在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地早已存在一些鐵絲網隔開邊界,總長度僅1000公里,相比之下,美墨邊境總長將近3200公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12

中國轟美將阿里列惡名市場

1 : GS(14)@2016-12-30 08:12:23

【本報訊】中美貿易戰或由網上開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周再將阿里巴巴列入「惡名市場名單」,指其淘寶網等網上購物平台,涉嫌有假冒貨品出售。事隔多日後,中國商務部終於「反擊」,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回應事件時,直斥美國政府。他指中國政府注意到美國在《惡名市場非常規客議報告》內,多次用上「據稱」或「據報道」等模棱兩可字眼。同時,美國又在報告內提及惡名市場名單,並非旨在反映違法行為的調查結果,亦不代表美國分析涉事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環境。沈丹陽認為,美國用上述字句,企圖令自己免責。


盼美更透明評論中資

他聲稱中國一直重視保護知識產權,在這方面的工作已見成效。近年當局與美國政府交涉,並希望「惡名市場名單」審查時,可以更透明、公正及用善意態度,客觀評論中資企業,在保護知識產權上的努力及結果。近年在阿里平台上的假貨問題,事實上由中國政府部門提出,工商總局去年曾就此事,與阿里隔空開火。另一方面,俄羅斯巨賈Alisher Usmanov日前接受當地媒體《Russia24》訪問時,宣稱已悉數售出所持的阿里巴巴股份,他在2014年時曾稱從阿里身上,獲得逾5倍回報。不過,他稱仍然持有大量中國科網股,包括京東、小米、2至3間中資科網股。另外,內地演員趙薇計劃斥資逾30億入股的內地上市公司萬家文化刊發公告,指收到來自上海交所查詢,要求趙薇進一步披露來源,以及是否與阿里系有關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0/198813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07

美將中日韓列外滙監測名單

1 : GS(14)@2017-04-16 10:26:34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財政部發表《國際經濟及滙率政策報告》,亦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首份外滙政策報告。報告沒有將中國列為外滙操縱國,籲中國開放市場,讓人民幣升值,敦促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和服務,減少貿易失衡。報告指,包括中國在內,沒有一位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透過操縱貨幣滙率,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是報告自1994年以來沒有把任何貿易夥國貼上操縱滙率的標籤。不過,報告續把六個經濟體包括中國、南韓、日本、台灣、德國及瑞士保留在外滙監測名單上。報告又提到,中國目前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龐大,2016年全年雙邊貿易順差錄得3,470億美元(約2.7萬億港元),為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國中金額最高。而德國與美國去年全年雙邊貿易順差為650億美元。


促華開放市場減貿易失衡

報告敦促中國市場需進一步開放予美國商品和服務,降低貿易失衡。特朗普上場前曾批評中國為「操縱滙率冠軍」,又表示上任後將中國列為滙率操控國。美國財政部公佈報告後,人民幣滙價上周五美盤交易向下,離岸人民幣收報6.8793兌每美元,跌0.05%,在岸人民幣收報6.9034兌每美元,升0.26%。另外,總結美股一周,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分別跌1%、1.1%及1.2%。另外,聯合航空股價上周累跌2.55%,市值累計失5.75億美元。聯航大股東、「股神」畢菲特本周因聯航事件賬面輸5,240萬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6/19991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