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來堵上養老金缺口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100

1990年18個中國人養一個老人,2000年10個養一個,現在3個養一個,很快就將2個養一個,中國的養老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養老金缺口來自兩處,一是轉製成本和歷史欠賬,二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

要縮小缺口,並且減少通脹帶來的侵蝕,必須改革現行的養老金管理體制。

養老金缺口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2013年4月7日在博鰲論壇上的一句言論,引發輿論熱議。這位昔日央行行長、中央委員建議,通過加大國有資產劃撥社保的力度和擇機考慮延長退休年齡等辦法,來彌補社保和養老金缺口。

這是近期又一位直言社保存在缺口或制度性漏洞的高層官員。在此前十天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社會保險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們不把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給多少錢也會吃光。」

這卻與社會保障的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社部)的說法大相逕庭。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2013年兩會上明確表示,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目前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基金收入是1.9萬多億元,支出是1.5萬多億元,當期結餘4000多億元,累計結餘2.3萬多億元」。

官員的表述不一樣,讓養老金缺口成為焦點。

在養老金問題上截然不同的看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2012年年中,由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研究團體聯合發佈報告,稱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

隨後,2012年6月18日,《人民日報》刊文「養老金不會缺口18.3萬億 空賬沒有太大問題」,稱2011年我國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69萬億元,總支出1.28萬億元,到2011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94萬億元。

「缺口」的正解

多種不同的觀點,其實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在討論缺口問題。

社保收支到底有沒有缺口?有的話,缺口規模究竟如何?博鰲論壇上,戴相龍被大群記者追訪,他止住腳步在嘈雜間作答。

「我國養老金確有缺口。」他解釋道,有兩個缺口,一個是轉製成本和歷史欠賬,即1997年養老金制度改革為現有「統賬結合」模式前(參見南方週末2012年8月1日「老何所依:從『天堂』到人間」一文),老一批退休工人沒有繳納養老金,佔工資總額20%的統籌賬戶不足以支付他們的養老金,因此政府挪用了8%的個人賬戶用以支付這部分缺口。但根據十六大決議精神和國務院相關文件,養老金要把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開,逐步做實個人賬戶。「這樣的話,是存在缺口的。」

養老金的第二個缺口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這個缺口的彌補有兩種途徑,一是退休年齡與國外接軌,擇機適當延長,比如人均壽命每延長5年退休年齡延長1年;二是增加養老金的戰略儲備基金,以備老齡化社會之需。

戴相龍的這番話實際可算是社保養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的「正解」。

多種不同的表述,其實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在討論缺口問題。

馬駿、曹遠征說的18.3萬億缺口,實際上是指以現有給付水平,未來數十年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金收支缺口的貼現值。1994年世界銀行保守評估1.9萬億元的缺口主要是指政府對老職工的負債。而人社部所言的「沒有缺口」是指佔用個人賬戶的前提下,養老金當期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一位學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最近有一次專家委員會開會時,有關官員曾表示「沒有缺口」是「從需要出發的說法」。

實際上,養老金實現當期收支平衡的代價是個人賬戶的空賬和巨額財政補貼。

據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後,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額2011年達2.2萬億餘元。戴相龍也曾公開指出,到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2.5萬億,但是個人賬戶實有資金2703億元,空賬金額高達2.2萬億元。

收不抵支的省市當期的支付缺口只能由財政轉移支付予以解決,每年各級財政要拿出的錢越來越多。

上述報告顯示,1998-2010年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補貼逐年增加,到2010年已累計高達1萬多億元。2013年中央財政預算中,基本養老金和低保等轉移支付預算數為4342.51億元,比2012年執行數增加579.57億元,增長15.4%。

一些老工業基地如上海和遼寧,已提前感受到了老齡化社會的壓力。

據上海人社局的數據,上海市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從2010年起已經突破100億元,而其財政每年補貼也超過100億元。到2020年,上海可能會面臨831億元的養老金缺口。遼寧省從2001年開始在中央財政的補貼下試點做實個人賬戶,但此後缺口越來越大,三年前不得不再次挪用個人賬戶並持續至今。到2011年,遼寧省養老金缺口接近200億元。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副主任熊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養老金個人賬戶2萬多億空賬要在短時間做實,難度非常大。因為財政既要填補這2萬多億的歷史空賬,同時又要支付當期養老支出中因不能佔用個人賬戶而形成的資金缺口,考慮到老齡化社會贍養比例上升,養老金支出增速上升的同時收入增速卻下降,會使得制度體系的收支壓力將成比例增加,「因此,十八大文件中對個人賬戶空賬問題的表述是『逐步做實』」。

「一張千瘡百孔的網」

中國養老金依然沿襲著收支以縣市級統籌為主,各地分散管理的制度。這帶來兩個麻煩,一是養老保險基金「跑、冒、滴、漏」;二是養老金形不成規模效應,而且地方之間難以互濟。

現有社保制度是否有可能彌補或逐漸縮小缺口?

事實上,讓人們交更多的錢來縮小缺口並不現實,我國養老金和社保繳費率與其他國家相比已經非常之高。

最近清華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招聘了一名秘書,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給她開出5000元的稅前月薪,心想以大專學歷「這夠高了」。但月底秘書訴苦,楊燕綏一細算,嚴格按照「五險一金」的法定社保標準,企業繳納工資的41%,個人23%,加起來64%,其中養老金佔了近一半(28%),「依法繳完稅費,拿到手的只剩下1800多元!」

而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擔任一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跟公司管理層交流時發現,現在企業面臨的最大成本壓力就是員工社保成本太高。他說,「他們的財報我都看了,我認為社保費率要降,不降企業真的負擔不起。」

儘管繳費率如此之高,但中國養老金的替代率(退休後養老金水平與退休前人均工資的比率)卻很低。據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以28%的繳費率,理論上替代率應該達到84%,但實際上現在僅為42.9%(2011年數據)。可資對比的是,美國人的繳費率僅為12.4%(企業和個人各6.2%),卻實現了低收入者40%、高收入20%的替代率。

繳費率與替代率的明顯倒掛,是因為中國養老金的收支管理系統極為低效而落後。

現代社會中,社會保險資金需要中央層級的收支管理系統來進行資金歸集、保值增值,形成抵禦老齡社會這類系統性風險的資金池。但中國養老金卻依然沿襲著收支以縣市級統籌為主,各地分散管理的制度。這帶來了兩個結果,一是養老保險基金「跑、冒、滴、漏」——楊燕綏把社保網絡比喻成「一張千瘡百孔的網」。

二是使得養老金的互濟性差,形不成規模效應。2011年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到767億元。廣東這樣的結餘大省卻能將結存資金1000億元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廣東的數個城市都有結存,比如在年輕而富裕的東莞,養老金繳存率可以降到9%(其他省市是28%)而沒有缺口。

提高統籌層級之難

很多省市反對提高統籌層次,因為中央統籌意味著省際互濟,養老金有結餘的省市要把自己賬上的錢拿去補貼有缺口的省份。

2011年12月,時任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在《比較》雜誌發表署名文章,題為「中國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的六項制度」,其中談到中國社保體制改革應借鑑其他大國經驗,逐步實現養老保障由中央政府直接負責,管理責任要上劃。他指出,縣、市統籌不符合經濟規律,倒逼著國家往集中方向走,但是越走麻煩越大,因為養老保障制度本身漏洞太大。

在文章中,樓繼偉也提出提高統籌層級之前,必須首先設計出有約束機制的社會保障制度,因為原來地方管的時候,由於最終由其承擔支付責任,所以地方總是想辦法控制成本;但當中央統籌管理的時候,地方就有擴大成本的動力。

事實上,中央早在1991年就要求提高統籌層級,當時國務院發文要求「各地由目前的市、縣統籌逐步過渡到省級統籌」。但據鄭秉文介紹,直到目前真正實現省級統籌的只有四五個省或直轄市,絕大部分養老保險的統籌層級是縣、市級,全國的統籌單位大約兩千多個。

之所以難以提高統籌層級,是因為現有社保體制隸屬於1994年分稅制改革「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當時並未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保事業上的責任劃分做出清晰界定,形成了「中央點菜,市長埋單」的體制,即中央定社保繳存和支付費率水平,地方政府自己負責收支平衡。如果提高統籌層級,則意味著中央政府或省級政府需要負責收支平衡,而這又牽涉到不同層級政府間財權的調整,因此是個系統工程。

另一方面,因為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事權和財權不清楚,進而導致中央對各地養老金補貼的標準多寡不一。

鄭秉文介紹,2001年決定做實8%的個人賬戶時,最早從老工業基地遼寧省試點,8%中財政補貼5%,其中中央財政給3.75%,遼寧省拿出1.25%。2002-2003年黑龍江、吉林兩省加入該試點後也適用此比例。但到後來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擴大到13個省份時,對上海市、廣東省這樣的「財政富庶」地,中央財政不再給錢,由地方財政全部承擔。

此外在八次提高養老金水平的過程中,中央對各地的財政補貼幅度也不一樣。

這樣的現實,讓很多省份反對提高統籌層次:因為中央統籌意味著省際互濟,養老金有結餘的省份要把自己賬上的結餘資金拿出來,去補貼貧窮的、養老負擔重的省份。

被通脹吞蝕

將社保資金進行專業化市場運作的增值管理,在國際上是通行做法。但在中國,每當有人提議養老金進入股市,總會被公眾質疑。

現行養老金管理體制的另一個麻煩在於,它使得養老金無法進行正常的保值增值,坐等通脹致其貶值,而不能給縮小缺口帶來任何幫助。

按規定,各級政府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只能用於購買國債或存入銀行。若按協定存款利率計,每年收益率僅約1.5%,遠遠落後於每年3%-5%的通脹率。據戴相龍介紹,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近萬億元全國社保基金12年來的年均收益率為8.4%,高出前者6.9個百分點。若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94萬億元算,前者每年少收了1300億元。

在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1.9萬億元基本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任務被束之高閣。

鄭秉文2012年11月份去人口僅有450萬的哥斯達黎加考察時發現,該國社保局精算處有25人,而中國人社部精算部門僅有3人。據他測算,從2001年到2011年間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同期年均通脹率卻高達2.47%,以此推算基本養老金「縮水」近6000億元。

「從世界範圍看,養老金要麼買國債,要麼市場化投資運作,存銀行的只有中國,獨此一家。」他說,據1955年塞米爾斯和1966年艾倫定律,如果社保制度實行積累制,其投資收益率若不能達到人口自然增長率加上社會工資平均增長率之和,即為低效投資,「還不如現收現付制」。

將社保資金進行專業化市場運作的增值管理,在國際上是通行做法。據楊燕綏介紹,各國養老金的通行投資法則是「三分法」,即資本市場投放1/3,保值投資放1/3,剩下1/3做項目投資,比如新加坡養老金投資黃金,澳大利亞投資房產,加拿大投核電,英國投資高速公路。「什麼賺錢投什麼,只要政府好好管,養老金是不會虧錢的,把公共基金放在那貶值是政府失職。」她說。

但在中國,每當有人提議養老金進入股市,總會被公眾質疑——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養老金是資本市場最大的投資者,兩者間是互利互惠關係。比如美國的401K僱員個人養老金賬戶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因股市暴跌而損失了27%,但之後很快於兩年內收回了全部損失,到2011年達到市值頂峰。

而在現實中,存銀行的中國養老金現行管理方式也給了地方養老金經辦機構尋租空間。胡繼曄三年前寫作《社保基金監管立法調研報告》一書時,曾帶隊走訪調研了18個省份的社保經辦機構,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年他在西部某市看到,當地養老金經辦機構並不購買國債,而將社保基金以活期存款存入銀行財政專戶,相互競爭的銀行為了拉到這筆數十億元的低息大額存款,向該經辦機構提供了兩輛轎車和一棟辦公樓的使用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76

標題巴克萊披露128億英鎊資本缺口 將發新股融資58億英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400

巴克萊週二披露了128億英鎊的資本缺口,為此,該銀行計劃增發58億英鎊新股,以滿足3%的最低槓桿比率要求;並發行20億英鎊的或有可轉債,以賠償不當銷售的指控

該銀行股價在週一下跌4%後,週二再度暴跌7%。

巴克萊的股東能夠以每股185便士價格購買增發的股票,每4股可購買1股新股。現有股東以較週一收盤價折扣40%的價格優先購買股票,可使其股票免遭稀釋。

巴克萊的這種措施能夠滿足巴塞爾協議III的要求的「銀行一級核心資本約9%」的要求。巴克萊的首席執行官Antony Jenkins稱:「我確信,我們這種果斷迅速的措施能夠讓巴克萊變得更加強大。」

上個月,英國審慎監管局(PRA)曾表示,巴克萊槓桿比率僅為2.5%,低於3%監管要求。

巴克萊週二稱,按照PRA的新規,該銀行的槓桿率僅為2.2%,巴克萊的資本缺口由此也上升至128億英鎊。

巴克萊還計劃出售20億英鎊債券,這些債券可轉換為股權。如果出現問題,該銀行將降低貸款。

巴克萊表示,它們將加快確認預期費用。該銀行面臨違規銷售支付保障保險(PPI)、利率掉期和身份欺詐保險等產品的指控。據FT的分析師預計,該銀行的賠償金額會高於之前的預測值。

S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師Chirantan Barua稱:「如果一次性的意外費用過高,它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增加配股。」

巴克萊上半年因違規銷售需要向客戶支付20億英鎊的賠償金,這一金額遠高於市場預期。

巴克萊需要因違規銷售PPI而向客戶賠償13.5億英鎊,按規定需賠償40億英鎊。現在,英國整個銀行業因違規銷售PPI而需賠償客戶150億英鎊。

因為違規銷售複雜的利率對沖產品,巴克萊也需要向小型企業6.5億英鎊的賠償金。

巴克萊半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稅前利潤為17億英鎊,幾乎是去年8.71億英鎊的兩倍;調整後的稅前利潤為36億美元,僅低於37億美元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52

匯豐被指資產含水份 資金缺口或達千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929

匯(匯豐股價5日走勢圖) 獨立研究機構Forensic Asia昨發表報告稱匯豐的資產價值有誇大嫌疑,並下調匯豐評級至“沽售”,受此影響匯豐股價昨日紐約市場盤中下跌逾1%。 Forensic Asia的報告稱:“根據我們的計算,匯豐控股將其資產誇大陳述了636億美元到923億美元。相當於該行5到7年的業績。占去年上半年表列股本的34.7%至50.4%。其中匯豐香港的資產價值有誇大約150億美元之嫌,而英國子公司的資產亦可能被誇大近170億美元。” 該報告指出,匯豐的問題的資產項目包括,貸款損失準備金、應計應收利息、遞延所得稅資產、福利退休計劃的界定、不透明的第三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等。 該報告認為,受巴塞爾協議III資本規定影響,匯豐控股可能不得不於2019年前籌集580億美元到1110億美元資金,並稱其或不得不減少甚至是暫停派發股息。 該機構同時將匯豐控股的股票評級初次評定為“賣出”,稱其對該行的盈利壓力及增資計劃的攤薄影響感到擔心。 Forensic Asia的報告由兩位高級分析師 - 托馬斯•摩納哥(Thomas Monaco)和安德魯•哈斯金斯(Andrew Haskins)撰寫。摩納哥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前高級銀行檢查員,擔任過FrontPoint合夥公司的基金經理,過去十年作為銀行分析師對多家領先投資銀行進行研究。哈斯金斯曾在匯豐銀行工作過15年,主要擔任電信分析師,同時管理日本三菱UFJ銀行駐香港的研究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77

缺口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15t.html

    7月28日大盤指數發生8個點的跳空上漲缺口,好幾個朋友開始大量減倉,準備等待指數回補這個缺口之後再殺入,結果眼巴巴地等了一個多月,股指不但沒補缺口,反而震蕩上行,於9月3日又產生了1個點的上漲缺口,緊接著還放量連漲了3天!朋友們這下有點楞了:“逢缺必補”失靈了?

    縱觀A股,上漲缺口絕大多數都被回補掉的,但也有不少至今仍然留著,其中有的可能永遠也不會再補了。為什麽?因為股市是個長期多頭市場,永遠是向上的,因此,上漲缺口並非一定會補,而跳空下跌缺口則無一不補;“逢缺必補”不是鐵律。還有,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適應性系統,所以,即使回補,時間也是無法確知的。據此原理,這兩個上漲缺口究竟會不會補、什麽時候補和怎麽個補法當下都是無從知曉的。

    關於回補上漲缺口的走勢,看似股指產生了缺口,於是它就回落下來補缺了。其實,股市回落與有沒有缺口無關,即使沒有缺口,它也要回落的,因為股市總是在漲跌起伏中運行的。

    最有意思的是,股市運行中,重要而關鍵的時段無不發生在異常之處(缺口也是異常表現),尤其是A股,熊長牛短,贏利時段更短,此時很多技術指標更會紛紛失效,名家們盡管平時預測很準,但這時往往頻頻出錯,而且漲得越是猛烈,錯得越是離譜。就拿這幾個月來說吧,不少名家不是連連錯判了嗎?歷史早有總結,股市的重大走向即便事後也難以馬上找到真正的原因,更何況事先預料了,除非你是神仙。還有,股指每個點位都是多空博弈出來的,其數學期望值都是零。

    “那怎麽辦呢?”

    只有一個沒辦法的辦法,那就是:不要離場,因為——

    雷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

缺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64

直擊中國服務業轉型第一現場 你不可錯過的40兆元賺錢機會 缺口下的新中國

2014-09-29  TWM  
 

 

我們總是聽到中國十三億人口,市場大、商機好,但是,真正吃到的,又有多少?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急速成長,一路上也留下坑坑疤疤,如今,中國內需正往填補經濟缺口的方向轉型,從醫療、教育到環保,誰搶先滿足缺口,誰就能賺到錢,《今周刊》前進中國服務業第一大城上海,見證新興服務業如何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成長的熱點。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蔡曜蓮來自台灣的牙醫陳俊志,今年可說是他的事業高峰。五月,他才在中國福建漳州開設第四家據點。牙醫這幾年在中國的需求,高速成長,這兩年他奔走兩岸,就是為了建立當地的醫療團隊,現在擁有二家診所、二個門診,以滿足當地看也看不完的牙科病患。

「在中國拔一顆牙加抽神經,只要三十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五○元),我收費貴三成,還是很多人要來。」陳俊志說。「才兩年,我在那邊的醫療團隊,規模已經追上台灣。我在台灣可是幹了二十年!」陳俊志在中國的小診所並不鋪張,就算收費較高,仍時常人滿為患。

「中國的硬體資源不輸台灣,但沒有人才,制度也不完整。十年來,醫療服務業在中國可說是一片空白。」陳俊志說。

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一路上的「缺口」也越來越多,現在,這些缺口已逐漸填補。根據中國官方統計,過去十年,中國人均醫療服務消費成長了五倍,醫療院所增加了四千多所。在中國經濟趨緩的大環境下,醫療服務業卻一枝獨秀地成長。

「現在的A股指數,被銀行、地產壟斷,他們代表的是過去的增長。我們現在,要尋求下一個十年增長的熱點。」瑞銀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在八月二十一日的「二○一四預見亮點新中國」投資講座中說。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工廠的服務業開始重新起步。過去十年,房價翻了四倍,但每年例行參加體檢人數也翻了四倍。房地產仲介的收入,在過去十年翻了十倍,但文化產業的收入,翻了二十倍。」陶冬用興奮的口氣說:「這些,就是投資機會,就是我在轉型、在痛苦之中的中國經濟看到的新亮點。這些,就是中國未來十年成長的新熱點!」像是呼應陶冬的預言,類似陳俊志這樣單槍匹馬「登陸」的案例越來越多,更早也有不少台灣醫療團隊看準這塊醫療大餅,進駐中國。台灣聯新集團上海禾新診所副院長周明仁觀察:「搶灘中國的醫療集團很多;遇到的問題也很多。但,一個不爭的事實仍在:這裡市場真的很大,而且真的極缺醫療資源!」

減速:中國產業轉型

製造業式微、服務業出線,填補經濟缺口醫療服務業,只是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下的「缺口經濟」之一。中國正進行產業轉型,傳統的製造業與服務業都面臨極大的壓力;其實,有一票新興服務業迅速地填滿缺口,正在醞釀、茁壯。

「中國的收入水平已踏上了另一個台階,民眾的消費也是。中國市場慢慢從過去對於『物』的需求,變成『服務』的需求。」」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指出,「這種從實物到服務的變化,將主導未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大環境來看,中國經濟正在減速。中國去年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下降到七.七%,不再有動輒一○%的高幅成長,顯現出中國經濟正經歷痛苦的「轉型」階段。這次「轉型」,正是形塑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新面貌的關鍵。

一方面,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動能減弱,中國官方製造業指標在八月跌至金融海嘯以來最低點;但另一方面,服務業的成長仍然持續,八月匯豐服務業經理人採購指數(PMI)達到五四.一點,是十七個月以來最高點,服務業儼然成為製造業式微之後,最重要的成長動能。這也是在經濟數據一片慘澹下,喬虹對未來中國經濟仍保持樂觀的唯一理由。

「短期來看,服務業的確因為總需求轉弱,在生產和房地產投資上,不像過去那麼強。」喬虹分析,「但長遠來看,從消費、內需仍在增長的角度,服務業在這方面支撐力會越來越明顯。」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也分析:「過去十年,中國服務業一直處於畸形的平衡,也就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過剩投資。」而這個狀況,此時正在調整。

喬虹認為:「服務業正在進行淘汰與創新的過程。例如教育、醫療方面的非傳統服務業,未來會越來越多。」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新興服務業的產值,每年達十兆人民幣(約四十九兆新台幣)的規模,市場預估,未來十年更可能超越零售、批發這些服務業巨頭的總和。

崛起:新服務業領風騷

醫療、教育、環保升級,重新定義生活方式的確,伴隨電子商務發展、房租越漲越凶、人事成本工資高漲,以及金融業調控的眾多壓力之下,傳統如房地產、零售、批發這三個構成中國服務業主軸的產業,如今成長率漸漸下降。

分析中國過去五年的成長趨勢,零售批發或餐飲這類的「傳統服務業」,已大不如前。引領風騷的,是一群小而成長快速的「新興服務業」,包括醫療保健、教育、環保、法律諮詢、娛樂文創等領域,我們稱之為「服務業二.○版」(即升級版之意)。在二○一四年「中國服務業企業五百強」中,這類新興服務業的占比,從○九年的四四.三三%增加到五二.六六%,相較於傳統服務業,成長動能更強。

喬虹認為,這些新興服務業,不但滿足了在高速成長中所造成的知識文化落後、健康品質不好、環境汙染等問題,同時也重新定義中國的生活方式。

台灣的知名健檢服務公司美兆集團,就在中國打造了四家健檢旗艦館。「過去中國健檢因技術限制,多半要二至三天,但美兆引進自動化技術,在四個小時內可完成百餘項健康檢查,徹底改變中國的健檢水準。」美兆集團總裁曹純鏗曾在受訪時說。美兆表示,現在每間中國分店平均一天有一八○人健檢,人數成長極快。

不只是醫療產業,在生活習慣上,新興服務業也出現創新,威脅了傳統服務業。舉例來說,過去在中國發展迅速的象王洗衣,曾以連鎖方式帶給中國洗衣服務的新選擇,如今卻也面臨嚴峻的考驗。

去年,中國本地老牌洗衣連鎖榮昌洗衣,推出了「榮昌e袋洗」的服務,融合網路電商模式,用微信(中國通訊APP)預約,上門親收私人衣物,顛覆了傳統送洗的習慣,只要在線上商城買一張卡,就能完成所有消費,更符合現代中國年輕人的使用習慣。

上海市台商投資協會副祕書長黃文明觀察:「現在,在中國做生意的方式和過去不同了,在各個產業發展不同,但你要瞄準的,是他們缺乏的、沒有的才行。已經有的,他們不屑一顧。」因此,《今周刊》來到中國服務業重鎮,也就是中國第二大城上海,我們發現,上海的服務業正快速轉變中,也反映出服務業未來的走向,而這些新興服務業究竟有什麼新面貌?

特性一:客製化

新富階級愛與眾不同,私人風格才是王道最明顯的特性是「客製化」,過去只會出現在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針對企業客戶做客製產品,但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新富階級強烈渴望更高一層的服務,「私人訂製」成了新興服務業的新標準。

「現在標準商品都賣不出去了。」李強在上海經營的裝潢設計公司,幾乎已經不提供成品的衣櫃、廚具了。「現在的八○後、九○後,消費理念和過去不同。從功能、顏色等,都強調自己的風格,他們要的是訂製商品。」李強說。

如今,客製化的風潮也吹到了餐飲業。以提供月子餐的廣禾堂來說,從食材到口味,全部量身訂做。「過去開餐廳,出一道菜可以給所有人吃;現在中國的消費族群,不想吃和大家一樣的菜。」廣禾堂執行長鍾宇富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買不到服務。」在廣禾堂訂製一套月子餐,要價二萬四千人民幣,足足是中國人的半年平均收入,仍然供不應求。

就連中國教育產業,也吹「私人訂製」風潮。三年前登陸的台灣幼教集團Otto2,就引進藝術互動教育,打出自己的市場。「中國較富有、年輕的家長,不希望孩子走的是過去那種硬式教育,而是希望有較活潑、個人化的選擇。」Otto2藝術文創集團執行長詹秀葳觀察。他們提供高端會員因材施教的課程,「傳統的教育,已無法滿足現在的市場了。」她說。

特性二:精緻化

講究吃、住安心,有機食材、家政婦需求大 「精緻化」則是另一大特性,例如在中國食物安全成為焦點的當下,也提供新興服務業嶄新的機會。

上海近年來流行有機栽培,規模最大的,就是提供有機蔬果產地直送到家的多利農莊。多利在中國建立三萬畝的有機農場,專門供給上海地區家庭最新鮮的有機蔬菜,光是賣菜,去年營收就逾一億人民幣。

「每周一次,全程冷鏈低溫,送到你家,全都洗好、包好,吃得安心又方便。」上海李太太利用多利買菜已二年,這樣的精緻服務,在上海漸漸受歡迎。

吃得安心,也要住得舒服。家政服務在上海幾乎是各個家庭的需求之一。在過去八年,中國照顧孩子的「月嫂」(保姆)的工資漲了十倍,上海家政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張琴音說:「最高級的月嫂,月薪高達一萬二千人民幣(約六萬元新台幣)。」遠遠超過台灣博士生的起薪。

張琴音觀察,隨著中國人民收入增加,對於高端的家政服務需求也特別強勁。「這個行業在過去問題很多,經常發生偷東西、做事不力等困擾,因此高品質的服務相當炙手可熱。」她說。

特性三:網路化

用互聯網黏客,太陽能系統商、國企也搶進

新興服務業還有一項特性,就是「網路化」。除了我們熟知的電商形態,已是消費性產業必走的轉型,在專門服務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出現網路變革。

一家小型科技公司上海淘科,最近來了一名稀客。曾是中國首富的某太陽能巨頭公司董事長,竟親自到訪。這家公司沒有門面、也沒有招牌,辦公室是一般的商辦隔間改裝。「辦公室的門面,不是真的門面;在網路上的門面,才是最重要的。」淘科創辦人兼執行長陸劍州說。

原來,淘科是一家太陽能站的網路系統商,專門幫客戶設計、安裝與監控太陽能站,監控的總電量在中國是第三大。淘科的服務,就是即時蒐集全國的太陽能發電量,運用大數據來分析統整。此外,他們還推出全球第一款太陽能手機的APP,讓一般人也能計算家中的太陽能資源。此外,他們的網站更提供一般家庭或企業在線上免費設計自己的太陽能系統。

現在,中國太陽能公司如尚德、中達電紛紛與淘科合作。當太陽能製造端正陷入產能過剩、流血價格戰之時,淘科拓展速度反而急速成長,在中國的新增裝機量,是所有系統商第一名。而淘科的絕活,正是現在中國服務業最欠缺的:線上服務。

在移動網路的發展下,傳統企業諮詢產業,也被迫紛紛走向線上,就連國有企業也得拚命升級、轉型。中國最大的人力公司——中智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總經理孟慶斌指出:「互聯網已是我們服務的主要項目,客戶專案管理都得不斷推出新的線上服務,二十四小時提供諮詢,才有辦法競爭。就像我們這些『大象』(國企在中國被戲稱為大象,形容規模大又笨重),都得被迫跳舞。」 然而,具備精緻化、客製化、網路化等特性的新興服務業,要帶起中國未來經濟,成為成長主力,現階段仍有許多挑戰。

「經濟結構不調整,服務業也就起不來。」謝國忠指出。「投資過多,出現泡沫,產能過剩,就是一種浪費。家庭消費現在仍只有GDP的三分之一,過去服務業都是為投資服務,也就是金融、房地產業,要轉型,還得花上許多時間。」

挑戰:整體風險仍在

整合與淘汰才剛開始,人治問題是關鍵他觀察,服務業服務的對象是人,因此中國「人治」的問題,是現階段服務業成長的最大阻礙。「貪腐情形還是很嚴重,這個問題不解決,服務產業的成本就很高。」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就是中國知名的財經媒體「21世紀網」,最近被爆出敲詐案。主編在中國央視新聞上自白,曾威脅企業下廣告,如果不從,就用負面報導攻擊該企業,不法獲利逾三億人民幣。

一名當地知名台商就私下告訴《今周刊》,這類問題在中國層出不窮。他們每年至少要花二百萬人民幣在這些媒體上登廣告,才能阻止惡意不實的報導。「所以,很多問題都和腐敗程度有關。現在還看不出有具體的動作來解決這個問題。」謝國忠說。

不過,謝國忠也認為,目前服務業的淘汰與整合「才剛開始」。「隨著產業規範的逐漸建立、穩定,服務業的發展才會真正起飛。」現在,我們正目睹中國服務業的轉型之際,台商要如何在這波轉型之中脫穎而出,真正拿下十三億人口的服務內需商機?投資人又要如何趁短期資本市場調整時,趁機卡位?無庸置疑地,這將是未來十年所有台商、企業主與投資人需要關注的趨勢。

中國經濟調結構,只有服務業成長動能強勁!

製造業占GDP比重

2004年 46%

2013年 43%

服務業占GDP比重

2004年40%

2013年46%

2013年服務業首度超過製造業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從醫療、教育到環保 催生年產值逾40兆元!

1.服務業逐漸取代製造業

成為中國經濟主力軍

生產總值占GDP比重

2008年 2020年預估

服務業 42% 52%

製造業 47% 39%

農業 11% 9%

2.服務業也出現轉型

又以「新興服務業」最給力

2013年服務業總產值

各產業成長貢獻

新興

服務業

39%

批發零售

21%

金融

13%

房地產

13%

物流

10%

餐飲4%

3.這些「新興服務業」

就是為了填補過去經濟發展的缺口每年產值:逾40兆新台幣

醫療

生技

線上教育

幼教

環保

新能源

人力資源

法律諮詢

娛樂

文創

資料來源: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國家統計局

教育

幼兒市場翻倍

學前教育人口

2004年 2000萬人2014年 4000萬人

中國幼稚園市場總收入

從2007年至2011年增加10倍

醫療

牙醫供不應求

就醫人數8億,牙醫11萬

7300人/1牙醫

中國人均醫療費用從2000年361人民幣成長到2012年2056人民幣,增加近5倍。

環保

治汙預算8倍 (人民幣)2000年 1015億元2012年 8253億元空氣汙染致死人數,在2010年中國是印度的2倍,OECD加總的3倍。

企業諮詢

法治觀念提升

會計業總收入(人民幣)

2002年110億元

2013年563億元

聘請法律顧問企業從2000年24.7萬家,成長至2012年44.8萬家。

資料來源:

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71

大而不能倒的代價:銀行業巨頭或面臨8700億美元資金缺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93

全球大型銀行可能要為大而不能倒這個稱號付出承重的經濟代價。政策制定者們正在考慮要求大銀行增加資本金中債券比例,作為銀行倒閉時吸收損失之用。

根據的AllianceBernstein統計,摩根大通、匯豐控股等銀行業巨頭可能面臨87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即便預測值最低的巴克萊也達到了2370億美元。

預測區間如此差異巨大,是因為金融穩定委員(FSB)對銀行資本金占風險加權資產比例給出了不同的參考值。FSB預計將在下月的G20峰會上起草相關規則,全球27家主要銀行的被要求風險加權資產中16-20%的構成為損失吸收型債券及股票。此外,這些銀行還得滿足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相關的緩沖要求。

FSB此舉是為了減少大型銀行在破產時給經濟帶來的破壞力,那些規模在21萬億美元以上的銀行可能受到影響最大。以規則下限16%計算的話,全球銀行業的缺口為3750億美元,如果20%的話,規模則達到8700億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38

日本直擊 在不起眼的角落淘金 他們懂得滿足缺口 搶先賺到橘色財

2014-10-20  TWM  
 

 

撰文‧孫蓉萍

旅遊 客製化﹁悠閒之旅﹂熱銷跟上時代的潮流,而且不斷求新求變,日本的旅行社推出各種適合熟齡人士的行程,特殊之處在哪裡?

「我的腰和腳愈來愈差,想趁還能走的現在趕快去旅遊,可是旅行團的行程早出晚歸,太累了!」「我很想跟團出國玩,可是得坐輪椅,怕對其他團員造成困擾。」俱樂部旅遊觀光公司(Club Tourism)聽見顧客這樣的需求,因此設計了各種觀光行程,讓熟齡、各種身體狀況的人都能享受旅遊樂趣。

日經產業地域研究所去年九月底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中高齡受訪者(六十到七十四歲)把「旅遊」列為優先支出的項目,其中約三○%是國內旅遊,一八%是國外旅遊。俱樂部旅遊觀光瞄準商機,推出各種個性化旅遊。

每年接待旅客近三九○萬人次的俱樂部旅遊觀光總務部公關副理田中貴說:「除了一般的旅行團之外,我們還為高齡人士準備了各種行程,體力稍弱但健康的人,可以參加『悠閒之旅』;需要坐輪椅或拄枴杖的人,則適合『無障礙之旅』。」

中高齡行銷術奏效

「一個人旅行」、「臨終之旅」報名者眾「悠閒之旅」每天平均步行時間約一到二小時,少有很多的階梯和太長的坡道,每天下午四點前一定抵達住宿的飯店,住西式飯店(不是日式榻榻米的旅館),即使年過七十歲,只要還能走,就能參加。

若須坐輪椅,該公司也有「無障礙之旅」,特色是國內旅遊的參加人數上限為二十人(國外為十五人),乘坐的巴士附有升降裝置,每一到一個半小時固定設有如廁時間,房間也是無障礙空間。除了導遊同行,依需求還附有旅行伴遊,負責到府迎接、幫忙入浴和如廁、同房協助照護等。而且公司會在顧客報名時,先掌握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務必以安全為重。

俱樂部旅遊觀光總務部公關企畫青木之說:「有一對夫妻讓我印象很深刻。太太健康狀況不佳,屬於『須照護第五級』(是最嚴重的一級),但他們想出外旅遊,慶祝五十周年金婚。於是太太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復健,最後進步到『須照護第二級』,也因此終於成行,創造了屬於兩人的美好回憶。夫婦兩人很感謝日本有這樣的服務,否則這個願望很難達成。」俱樂部旅遊觀光聆聽顧客的心聲,開發設計多樣化商品,最近很受歡迎的是「一個人旅行」,不論國內外,想走就走。一人住一間房,交通工具由旅行社安排好,一團最多二十五人,全程有導遊同行,安全無虞。一位六十多歲的女性說:「原本我想找親朋好友一起去旅行,但因為時間談不攏,而且想去的地方不同,還要考量費用,總是作罷。參加一個人旅行就能避免這些問題,又能結交新朋友,收穫很多!」有關中高齡行銷,俱樂部旅遊觀光也有獨特的方法。一些中高齡者會上網看行程報名,但該公司約三十年前就開始發行《旅友》月刊,目前發行量為三百萬份,免費配送到顧客手中。月刊內容豐富,並非一味推銷行程,容易吸引渴望吸收新知的中高齡人士,在閱讀過程中就可能產生商機。該公司也舉辦專題講座,例如喜歡攝影的同好聽完大師講解後,學員們參加實際到外地拍照的「攝影之旅」,結合理論和實際。而最新的特色行程是一天來回的「臨終之旅」,帶顧客體驗「海葬」和「樹葬」。若是「海葬」,就帶顧客到東京灣模擬體驗;至於「樹葬」則參觀多所墓園,看樹葬的地方。田中貴說:「參加者都是健康有活力的人,只是未雨綢繆為身後事著想。」俱樂部旅遊觀光年營業額達一六二九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六七億元) ,行程從當天來回的一萬日圓行程,到一千萬日圓的南極之旅都有,甚至還推出二千五百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七一五萬元)的太空之旅!預定明年出發,正等美國批准。公司透露已有十九人報名,都是中高齡人士,半數以上是老闆。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旅遊業努力不懈的永久課題。

創業 開創新事業 四成為熟齡族中高齡人士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脈,屆齡退休之際,如何結合興趣與經驗,讓退休後的人生更有意義?

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指出,日本五十歲以上的創業者約占整體四成。支援中高年創業的銀座第二人生社長片桐實央認為,「中高齡人士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脈」,且多數還有體力,不少人離開工作崗位後,會選擇挑戰事業第二春。若只當保全或清潔工,和以往的工作缺乏連結,不會覺得人生有意義。但他們有的經驗並非「當社長」的經驗,因此熟齡創業者會向諮詢顧問公司求助。銀座第二人生二○○八年成立以來,累計創業諮詢超過六千件,協助創設企業約八百家,該公司還出租辦公室,目前有準備創業或剛創業的一千五百人租借辦公室,一年增加一倍。社長加員工七人,創造出一年一億日圓的營業額。

片桐實央指出,他們提供的創業支援服務包括:平均每周舉辦一到兩次研討會,主題有如何制定創業計畫、如何行銷、如何籌資等。還有每月舉辦一次百人交流會,參加者包括想創業的人、會計師、製造業者等,彼此可以尋找創業夥伴或銷售機會,這樣的活動六年內舉辦了七十二次;另有租賃辦公室的服務。

完成夢想

創業結合興趣,更要定計畫、嚴控成本相較於年輕人,熟齡人士創業並非要賺大錢,可能只是要完成自己的夢想。上個月商品剛問世的Run Be公司社長服部真,也是其中一人。五十七歲的他,在一家玩具企畫公司已經當到董事,但他不願就這樣做到退休,於是去年底提出辭呈。之前他已經參加許多研討會,對創業有基本概念。今年初起成為銀座第二人生的會員,展開創業相關的各種準備。

「要做什麼?」服部思考許久,他想到自己很喜歡跑馬拉松,甚至有指導員的資格,因此決定創業要和自己的興趣結合。他運用開發玩具的經驗,設計了專門吊掛獎牌的吊牌。他說:「我常參加馬拉松比賽,家裡有很多獎牌,不知如何處理,我想其他人應該也有這種困擾,所以想到開發這種商品。」每面馬拉松獎牌都是跑者辛苦換來的,所以他非常要求質感,於是用高知縣的檜木製作,聞到木頭香的同時,會回想起跑場上的辛苦和完賽的喜悅。他租借銀座第二人生的辦公室當聯絡處,從自家出貨,除了在網路上銷售,還努力拓展東急手創館等通路。服部真說:「我最大的願望,是打響Run Be的品牌知名度,並且藉商品交友,讓大家都來跑馬拉松。」但中高年創業也難免失敗,片桐實央說:「因為多半是低風險的創業,靈活度高,有人因為短期內沒賺到錢就換行業,結果一事無成。解決方式是制定企畫,控制每個月的營運成本。」總而言之,創業要有自己的堅持或想法,搭配健全的計畫,才能持久。

學習 六成人想為興趣進修藝術、歷史、外語、茶道,不同領域的課程,讓日本的熟齡族更能與世界接軌,拓展視野是他們的目的。

索尼壽險公司去年九月舉行的「銀髮生活意識調查」結果顯示,中高齡人士最重要的生存意義來源是「興趣」,比率達六一%。成立三十五年的NHK文化中心提供各類型課程,到去年十月底為止的一年內,在全日本四十九個據點上過課的學員人數高達六十萬人,會員數則有二十六萬人,講座數目達六萬八千種,營業額高達八十三.四億日圓。

NHK的課程涵蓋了藝術、歷史、外語、舞蹈等,不但課程多樣化,上課頻率也有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等各種形態。例如十二月五日知名指揮家查理斯.愛德華.迪圖瓦要帶領NHK交響樂團演出,NHK文化中心就開了一門課||「和法國文學者野崎歡一起徜徉在法國印象派德布西的世界」,講師東京大學教授野崎歡會在公演一周前先講課,十二月三日學員們一起看彩排,五日再正式參加音樂會,因為先前就做足功課,聽音樂會時就能有更深一層的享受。

又如今年即將推出的講座「思考人類||給人類的訊息」,由不同領域的四位重量級專家一周上一次課,各自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同一個題目,靈長類學者從黑猩猩看家族的誕生、旭山動物園前園長告訴大家從動物園內外的動物學到什麼、鶴岡市立加茂水族館館長從水母的美姿看人類、攝影大師談自然與人類的共生,上完這四堂課,想必收穫滿滿。

走進NHK文化中心的交誼廳,可以看到三兩成群、甚至將近十人聚在一起談天,非常熱鬧,而且女性居多。NHK文化中心東京本部長三原渡指出:「我們會員的男女比例是二比八,而且男性就算來上課,通常也是上完課馬上走人。相形之下,女性非常渴望充實自己,很愛上課,也喜歡交朋友,下課之後還會留下來一起聯絡感情,看起來總是活力充沛。」至於熱門課程,三原渡指出,「重新看日本」這個概念最近正夯,舉凡茶道、書道、日本畫等課程都人滿為患,頗受熟齡人士的喜受。以茶道為例,穿著和服的講師,會依初學者或中高級程度而有不同的指導方式,每次兩小時,每個動作的要求一絲不苟,務求做到位。由於能感受到心靈平靜,動作又變得優雅,茶道課一直歷久不衰。

婚姻 找個伴,配對服務夯熟年離婚的人數十年內增加一倍,在完成人生第一階段的任務之後,日本熟齡人士更要找伴度餘生。

日本初婚年齡不斷提高,二○一二年男女的初婚年齡分別是三十.八歲和二十九.二歲,比五年前分別增加了一歲和○.七歲。另一方面,結婚超過二十五年的夫婦出現「熟年離婚潮」,熟齡離婚的人數,過去十年內增加了一倍,使得中高齡男女尋找伴侶的需求愈來愈高。

二○○○年成立的M's婚禮日本公司瞄準這個市場,針對中年以上的男女提供婚姻諮詢服務。有別於年輕男女的聯誼,這個年齡的男女多半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有另一半,以結婚為前提交往,因此該公司每個月也會辦宴會,但主要提供的還是一對一的服務。

入會方式是有結婚意願的人先到M's婚禮填寫自己的基本資料,並且向諮詢人員提出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例如年齡、經濟能力、結婚經歷、學歷、職業等,接下來公司就會幫忙配對,會費是十萬日圓起。

社長宮崎央至說:「目前會員有一千七百人,會員人數逐年成長中,每個月增加三十人左右,撮合成功率大約是每月四、五對,平均婚前的交往時間是三到五個月。」M's婚禮的會員從三十多歲到八十多歲都有,男性多半在四十五到五十五歲,平均年薪是九百萬日圓;女性則以四十多歲居多。

會員中年紀最大的是八十六歲的男性,另有一位八十四歲的女性。四十多歲女性的會員中,沒有結過婚或離婚、喪偶的人大約各半,男性則有三成是離婚或喪偶;到了五十多歲,女性離婚或喪偶者占三分之二,男性則占三分之一。相較於男性,女性離婚之後還是希望有個伴。

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女性首先看的多半是財力,希望生活有保障;至於男性則多半先看年齡,以及感覺對不對,宮崎央至說:「多數男性還是期待有女人味。」高齡者再婚時容易遇到一些阻力,例如遺產繼承、子女反對等,不過「女性覺得有一張結婚證書比較安心,因此還是希望走入婚姻。」一位六十五歲的男性說:「我是熟年離婚,年紀大了還是希望有一個伴能一起過生活,可是這把年紀又不知道怎麼找伴,所以加入了會員,也很高興真的遇見了小我六歲的妻子。」不論幾歲,能和心愛的人攜手共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不但心中會感覺踏實,還能因此對明天充滿了希望,過得更有朝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2

歐洲央行壓力測試結果出爐:25家銀行未通過 資本缺口250億歐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68

20140628monetary policy

歐洲央行稱,25家銀行未能通過歐元區銀行業壓力測試。

綜合性評估結果顯示,未能通過評估的25家銀行存在250億歐元整體性資本缺口。

25家銀行中,12家銀行已彌補了自身的資本缺口,在2014年將其資本頭寸增加了150億歐元。

資產質量評估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銀行業賬面價值需作出480億歐元調整。銀行業不良貸款在2013年年底增加1360億歐元至8790億歐元。

本次銀行壓力測試是歐元區銀行業面臨的迄今以來最廣泛的壓力測試,也是當前市場最關註的焦點。

據西班牙媒體Efe報道,3家希臘銀行,3家意大利銀行,和2家奧地利銀行未能通過測試。此外,1家塞浦路斯銀行,1家比利時銀行和1家葡萄牙銀行也未能過關。

歐洲央行曾在周三警告:不對單個機構壓力測試結果置評,不要臆測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

意大利米蘭人民銀行CEOGiuseppeCastagna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全面評估之後,市場對於銀行資本比例不足的擔憂將會緩解,銀行的貸款需求將明顯回升。預計至2016年的年化貸款增長率將在5%左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92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更好:真正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八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98

XU6034546@Jean-Claude-Trich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的更好。

歐洲央行昨日發布的銀行資產質量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末,區內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共存在250億歐元的資本缺口。 不過,在這25家銀行中,有12家銀行今年共增資150億歐元,彌補了自身的資本缺口。

實際上,今年仍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8家。評估報告的腳註顯示,在剩余13家銀行中,有5家(希臘和斯洛文尼亞各兩家、比利時一家)並不需要再額外進行增資,因為它們已經充分地削減了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

歐洲央行在報告中指出,投資者應該關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該行希望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報告讓投資者相信,銀行是幹凈透明的,並且能在經濟複蘇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產達3.9億歐元的APG資管公司基金經理Eli Haroush告訴彭博社:

有些人試圖因為壓力測試沒有產生“流血事件”,就否定其可信度。我認為它是可信的。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並且歐元區銀行今年確實顯著增加了資本。

半壁江山

在這8家銀行中,意大利占據了一半,其中以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的資本缺口最大,達到了21.1億歐元。據彭博社,當前該銀行已經聘請了瑞銀和花旗幫忙出謀劃策,尋求可行的彌補方案。

律師事務所 Shearman & Sterling的合夥人Barney Reynolds表示:

我的直覺告訴我,質量審查充分可信。

歐洲央行拖著銀行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讓它們達到該行希望它們達到的目標。這應當足以幫助它們走在這條路。

要通過該資產質量審查,銀行的核心資產充足率至少要達到8%。在壓力測試設定的“不利環境”中,達標要求為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08

全球債市明年供給缺口4000億美元 看空需當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44

iiSEAvs48TAA

即使全球債市規模達到100萬億美元,有意願的投資人一直遇到的困境就是債券供給不足。

據摩根大通匯整的資料,過去七年來債券需求已經超過發行量的五倍。債券供給不足的情況料持續到2015年,而摩根大通預估全球的債券需求將超出供給4000億美元。目前日本和歐洲央行準備擴大收購債券。

債券供需失衡有助於解釋全球債券10月份的收益率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下跌逾一半至紀錄低點1.51%的原因。這段期間,政府、企業、消費者在債市增加了30萬億美元的債券。如今全球經濟增長趨緩,恐威脅到美國的經 濟複蘇,而且發達國家的通脹不見回升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債券供給不 足或緩和預測者對明年收益率上升的預估。

“這會壓低全球債券收益率,”FTN Financial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Chris Low 11月19日接受彭博電話訪問時說。”債券的需求反映全球經濟增長令人失望,市場持續圍繞這個主題運行。”

摩根大通預估,潛在的債券投資人明年料凈買超2.4萬億美元的債券,而債 券發行人預計發行2萬億美元的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