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綠葉製藥終於回來了 Benjamin顧斌

http://xueqiu.com/6886728347/29963831
公司IPO發行價5.39-5.92港元,按CLSA的盈利預測2014-1015年淨利潤分別是6.01億人民幣和8.38億人民幣,增速分別是93.2%和39.4%,發行價對應今年PE24.2-26.6倍PE,估值看上去並不便宜,top-line增速預期14-16年保持25%-30%左右,而bottom-line14年增速高達90%+,15年以後預期增速放緩至40%左右。格隆具體分析下相關增速假設是否合理。

首先我們看看公司概況。綠葉製藥是一家以研發為基礎的專業製藥企業,專注於腫瘤科,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與代謝三個領域的創新藥品開發,生產,營銷以及銷售。綠葉製藥前身為1994年由煙台生物科技及勝利石油管理局煙台療養院成立的煙台綠葉,主要產品為注射用七葉皂苷納。2004年以「AsiaPharm」公司名稱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其後先後收購抗癌注射劑希美納、經營腫瘤科產品南京思科藥業、心血管系統產品生產商北大維信以及糖尿病產品生產商四川綠葉寶光。2012年在新交所私有化併除牌。目前集團約有30個上市產品,主要產品7個,其中6個享有專利保護,近3年專利產品的銷售佔收入約85%。

在工信部2013年醫藥工業百強排名中,綠葉製藥按營收排35名;按利潤排32名,從生產藥品種類,發展方向以及規模上來看,較接近石藥(1093.HK)和四環(0460.HK)。

公司亮點總結下來如下幾點:

(1)、處在一個好的行業。對於整個醫藥行業而言,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消費能力的增加;以及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整個醫藥行業前景明朗,整體看來,行業增長速度至少可以保持在GDP的增速的兩倍,整個行業的剛性需求決定了好的醫藥股還是會跑盈大市。

(2)公司研發積澱深厚,主打藥品與儲備產品鏈較全,而且產品覆蓋的三個領域是中國規模最大以及增速最快的三個治療領域,集團前期通過併購獲得了一些好的藥品,佔領了市場,據招股書披露,根據MENET及IMS相關數據顯示:綠葉製藥腫瘤相關藥品是2013年中國最大單一藥品市場,其中包括力樸素(2013年中國第二大最普遍採用的國產抗癌藥品),天地欣(2013年中國第三大最普遍採用的腫瘤科化學免疫增強劑)及希美納(一類化學新藥,中國唯一獲藥監局批准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心血管相關藥品是2013年中國第三大藥品市場,其中包括血脂康(2013年中國最普遍採用的降血脂中藥)及麥通納(2013年中國最暢銷的國產血管保護類藥品)。消化與代謝藥品構成2013年中國第四大藥品市場。這些藥品的專利到期都在2020年左右,所以短期內沒有仿製藥擠壓銷售業績的壓力。

查看原图具體產品佔收入比例見上圖。腫瘤類按照2013年數據佔比43.8%,心血管系統佔比28.7%,消化與代謝佔比22.9%,其中三大產品佔到了營收56.6%的比例,分別是力撲素,血脂康和貝希。我們具體來分解一下幾個主打產品:

A、 力樸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

主要用於癌症治療,副作用較低,但是藥品推出時間較長。目前市佔率根據招股書披露約為38.9%。是公司的第一大品種,近幾年增速約為20%,未來增速判斷可以保持20%左右增速,主要是由於癌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且定價方面近年來保持相對穩定的價格水平。

B、 天地欣(注射用香菇多糖)

天地欣主要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天地欣目前並未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目錄》,近兩年銷售和定價水平都是小幅增加。集團擬尋求將其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目錄》以尋求銷量上的釋放,預計在未列入目錄之前,近幾年增速與2013持平。

C、 血脂康

血脂康09年進入第一版基藥目錄,13年銷量為3.38億。美國FDA進入三期臨床,是綠葉推向國際市場的重磅產品。據IMS數據統計,血脂康在治療高血脂症的國產藥物裡,市場份額超過1.9%,成為最普遍採用的高脂血症治療中藥。基藥的放量給血脂康帶來的增速預計在35%左右。

D、 貝希(阿卡波糖)

貝希2013年增速達55.5%左右,主要由於集團在2011年收購以後在營銷,推廣方面的努力帶動銷量的增加,定價水平也保持了穩定。阿卡波糖是全球著名醫藥公司拜耳在中國銷售和盈利的第一大品種,另一家生產此類產品的企業是杭州中美華東,產品這些年的符合增長率也達到30%左右。綠葉的阿卡波糖的增速預計近幾年保持30%以上。目前,貝希的市場份額只有3%,發展空間巨大,主要還是看綠葉的營銷能力,不過2013年的放量可以看出,綠葉的推廣成效還是不錯的。

其他藥品內生增長估計保持10%-20%水平。

新藥方面,綠葉現具有在研產品22種,預計在2020年以前上市,其中17種預計在2018年以前上市,所以新藥對近兩年無太大利潤貢獻,但估值上可以給予一定的溢價。

(3)、公司的行業併購眼光與能力。綠葉製藥集團1994年創立後一直是走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創新型製藥企業道路。然而,自從2004年該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後,其一貫的發展思路出現了明顯調整:自我研發與併購並重,某種程度似乎更依賴後者。公司先後收購抗癌注射劑希美納、經營腫瘤科產品南京思科藥業、心血管系統產品生產商北大維信以及糖尿病產品生產商四川綠葉寶光,並都取得不錯的整合效果。2005年創始人劉殿波明確表示過,中短期之內,綠葉製藥要獲得飛躍發展,只能通過併購來實現。這也是後來差不多每過兩年,綠葉就會曝出一個併購新聞的原因。如果假設公司成功上市後,可以併購好的標的,也不排除15,16年的業績又會帶來驚喜,但這個需要拭目以待。

最後,我們直接來看看財務數據:

查看原图集團毛利率比起同類企業較高,過去3年(2011-2013年)毛利率分別為83%,83.5%及83.6%。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是19.1%,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是40.5%。

前面格隆具體分析過具體藥品,所以集團藥品top-line保持25%左右增長的假設八九不離十,是合理的,但是bottom-line要保持90%以上的增長,主要需要靠費用的控制,具體是銷售費用的削減,行政,其他費用以及研發費用的控制。招股書中透露,集團於2012年中開始研究銷售及分銷開支。因此,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收入百分比2013年減少至54.8%,但是從收入看出銷售費用的減少並沒有影響銷售,說明集團內部銷售團隊的銷售效率有所提高。

實際上13年top-line的增速是17.8%,,bottom-line是83.7%,主要靠節省銷售開支和行政開支,提高利潤率,而所得稅的減少主要是2012年有一個遞延所得稅撥備,這一部分在2014年是不可持續的。

初步預計2014年銷售費用還將有所減少,主要靠將一部分代理模式,轉為直銷模式。如果今年費用減少2%,達到52.8%。但如果要保證bottom-line90%+的增長,淨利潤率要達到18%左右,距離2013年的13%還有5%。所以除了銷售費用的壓縮,還要從行政,其他費用以及財務成本裡再擠壓出3個點。

綜上所述,綠葉的2014是否能年達到6個億人民幣的淨利潤還有待仔細推敲。不過集團透露將用集資20%的資金用於併購,從集團以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每一次的併購都取得了一些有競爭力的好藥,並且給集團帶來了利潤的增長。如果假設公司成功上市後,可以併購好的標的,也不排除15,16年的業績又會帶來驚喜,但這個需要拭目以待。

1.        綠葉的歷史:
從歷史上,綠葉就是一個不斷通過併購成長的公司:從94年的煙台綠葉成立,就不斷地在併購新的產品來獲得增長。04那會兒被忽悠去坡地上市後(相信那時候在市場的的人都還記得03–07年是去坡地上市的一個高峰,04年最多,有34家),它還收購了南京思科和北大維信的血脂康,11年還收了個四川綠葉的阿卡波糖膠囊。

12年從新加坡退市的時候,市場傳聞劉總的想法是能夠回到A股的,無奈A股這德行使得他最終轉向了港股的懷抱。

2.        股權架構:

這次新加坡退市再港股上市後,老股東會有一部分套現。筆者大致估算劉殿波還控制42%的股權(其中29%為他所有,另12%為兩位創始合夥人所有)。而PE也會有部分套現,相對於PE們的成本價1.7港幣來說,這筆買賣相當划算,所以這次上市,說是這幾家PE的饕餮盛宴,其實並不為過。

大致的股權架構
查看原图
3.        公司的具體分析

a.        公司的現有產品線:

筆者對公司現有的產品的看法其實比較中性,不一一分析了,把幾個重點品種拿出來說道一下。

力撲素:這個產品其實不錯,是唯一一個筆者看得上眼的大品種,去年賣了差不多100萬支,今年咬咬牙,賣個150萬支還是有可能的。未來的這個產品的增長動力的確在,因為它具備了中國藥物要放量的幾個及其重要的特性:獨家、價格高、有原研在前面做學術推廣,又有超適應症使用的基礎,簡單的說,就是符合中國的藥物經濟學。不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其實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這個市場已經很擁擠了,力撲素已經佔了約20%的此類市場份額,和艾素相當,未來它要繼續搶別人家的份額有一定的難度,更多的可能是分享細分行業的增長(卵巢癌+乳腺癌)。

PS:有人說這個產品不好,因為國外都用一致性很好的輔料做脂質體了,而他們的脂質體卻是從蛋黃裡提取的。筆者認為雖然力撲素是個奇葩,但還真不用太較真,某環的奇葩藥還能賣得好呢。

血脂康:這個品種不少學藥的分析猿也會嗤之以鼻,不就是沒提純的洛伐他汀麼,還被肘子方抨擊過,拿不上檯面。但如果你仔細去看看新版基藥的分類,已經把它從09版的祛濕劑改成了新版的調脂劑了,這相當於國家背書,所以未來基藥市場是有放量的可能的,但很看團隊。畢竟,日用藥金額只有4元的基藥,對團隊是個很大的考驗,有待觀察。從他們的銷售和市場團隊的運作思路上來看,有成功的可能。

貝希:這個產品的邏輯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和華東醫藥一起撿拜糖平不要的基藥市場,華東醫藥今年Q1就是50%的增長,絕不含糊。這個產品,綠葉投放到代理商團隊,增長會比較確定。

此外,希美納可能有個醫保去限工傷的催化劑,待觀察。

至於其他pipeline,亮點不多。

整體來看,我個人覺得綠葉現有的品種其實已經過了各自的高速發展期了,未來Topline的增長一般,能維持20%就很不錯了,必須要做併購(降脂/腫瘤領域),不然,他們的銷售團隊要再長大很難。試想一下銷售人員費了老半天勁攻下一個醫院,結果自己藥廠能賣進去的大品種就一兩個,那獎金能有多少呢。還提個毛線成啊。其實在Pipeline結構上,筆者覺得港股裡天晴和四環還是不錯的,天晴賣得藥多,四環賣得藥專,這對他們的銷售來說都是好事,能事半功倍。

b.        併購和銷售能力:

接下來,我們講講併購。其實我覺得綠葉歷史上的幾次併購都做得挺漂亮的,不過如果就憑著漂亮的歷史來說他們的併購能力很強,那就有點too simple了。藥品併購這種事情,其實難度不小,一方面需要考慮品種的情況,醫保的情況,還要考慮如何處理對方的銷售人員,是全盤幹掉還是慢慢接管,從企業的角度講,能在1-2年內調整好就非常不錯了。而且現在市場還不算很糟糕,併購價格都居高不下,所以就算當年做這些deal的團隊都還在,也未必能撿個好便宜。

銷售能力上來看,綠葉的銷售團隊並不算強,這個有各方面的因素,不展開細說。需要強調的是費用結構不是那麼好調的,而且我們也無法判定其是否可持續,這點需要投資人自己去判斷。但總體來說之前退市做低的利潤釋放出來後,就沒什麼可以特別期待的了。【去年港股裡的中國中藥(當時叫盈天醫藥)也曾經壓過一次費用,並宣稱可持續,結果後來被證明只是為了融資而講的故事,這種事情在A股其實沒什麼,但是港股都是機構,這樣行為比較傷人品的】

c.        研發:

綠葉主要有兩個平台:山東綠葉的緩控制劑以及南京綠葉的脂質體平台。

脂質體:國內的研發其實不用太較真。比方說之前提的力撲素,那藥是鄭大帥在世時候批出來的寶貝。現在做,可是要重新做臨床的,所以南京綠葉到現在也沒新的品種出來。未來吉西他濱,長春新鹼倒是有可能能出來,不過綠葉在國內的品種報批能力其實不算強,而且幾個臨床快的品種裡也沒有大品種,筆者倒也沒有多少念想。

緩控劑:筆者對這個平台倒是比較認可,主力軍李教授是早一批出國留學人員之一,有不錯的技術實力。目前在研的利培酮緩控劑目前正在美國505(b)(2),快的話16年或者17年能批下來。這個產品原研的緩控劑型有缺陷,所以綠葉的有一定優勢。此外,另外一個羅替戈汀的長效緩釋新製劑也在505(b)(2)上,也有機會在17–18年獲批。

雖然說這些產品出來都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綠葉在國際話道路上走得的確有自己的特色,畢竟美國市場比較大,而且監管相對規範;不像中國,雖然市場大,但是有太多的政策因素需要考慮。不過,不喜歡綠葉的人會理解為綠葉在國內的各方面能力都不強,所以在新品上只好走國際化的道路,這個具體大家怎麼看,就見仁見智了。

此外,血脂康三期神馬的,我覺得綠葉不划算,哪怕這個藥臨床數據尚可,要過Panel Review也難的,畢竟,它只是個沒提純的洛伐他汀,在中國賣賣可以,要拿到美國去賣,還要強調降低患者橫紋肌溶解的副作用,我覺得必須要非常強的臨床數據才行,而且這個臨床樣本量不小,綠葉從效益上未必划算。

4.        總結及估值分析

總結綠葉的分析,簡單的說有幾點:過去產品相對老化,現有併購略有期待,未來研發值得跟蹤。

從估值角度來看,綠葉今年做6個億RMB,應該是沒問題的,那以5.7港幣來看,對應今年25x左右,並不算便宜。不過考慮到明年可能還有繼續壓費用釋放利潤的預期(行業的平均淨利潤率在20%左右,預計14年綠葉淨利潤率僅為13%),加上這次募集能拿到30多億現金,未來能做不少事情。所以雖然綠葉但現在並沒給二級市場留下多少空間,但也有不少基金願意買。

雖然最終的訂價要交給市場,但筆者始終認為這樣的價格不算便宜的,如開篇所說,這可能是PE的一場饕餮盛宴,二級市場也許還需要等待更加合適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707

01 Feb 15 - 綠葉製藥(2186) 中期業績 藍冰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2/01-feb-15-2186.html

近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生活水平提升,居民預期壽命延長及健康意識有所加強,而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及生活方式轉趨西化,導致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等國內首三類致命疾病的病發率持續上升,刺激中國醫療保健開支不斷增加,帶動中國醫藥市場迅速增長。

綠葉製藥(2186)2012年從新加坡退市,並於2014年改往香港重新上市。 這個與四環醫藥(0460)在2009年從新加坡退市,而於2010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相似。 這裡有一系列可能的理由,包括香港市場有更高的流動性,以及有更側重中國、對中國大陸企業可能有更好理解的投資者。

綠葉製藥(2186)上市公司前身為「亞洲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而在2012年鼎暉投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新天域資本,進行收購收購了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的55%股權。 綠葉製藥(2186)2014年發行的大約10億股當中,約3.32億股為舊股,售股股東包括大股東綠葉投資、新天域(New Horizon)、鼎暉、CPE Greenery、花旗私募基金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綠葉製藥(2186)是中國第4大口服糖尿病藥國內廠商、第6大保肝類藥廠商。 綠葉製藥(2186)2014年盈利預測增速約80%,2014年預測市盈率為43倍,2015年預測市盈率為31倍。 目前估值較高,惟盈利增長有支撐,或可以待股價回調時低吸。

綠葉製藥 2186

綠葉製藥(2186)

綠葉製藥(2186)致力於在中國進行腫瘤科、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與代謝三個領域創新藥品的開發、生產、營銷及銷售。 截至2014年6月底,集團擁有29種產品,其中主要的產品有7種,而當中6種享有專利保護並用於治療或預防高發疾病,包括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集團的腫瘤科藥品組合包括中國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國產抗癌藥品「力撲素」、中國第三大最受歡迎的腫瘤科化學免疫刺激劑「天地欣」及中國唯一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於癌癥放射治療的敏化劑「希美納」。

綠葉製藥(2186)銷售及營銷活動主要面向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透過向經銷商銷售藥品產生收入,經銷商進而(直接或透過下級經銷商)將藥品轉售給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 綠葉製藥(2186)擁有五個廠房,從事生產活動,其中兩個位於山東省煙臺市,其他三個分別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北京市及四川省瀘州市。上述廠區共設有 30 條生產線。

綠葉製藥(2186)在2014年7月上市,招股價為5.92元。 發售股份中33%為原股東出售,其餘為新股份。

綠葉製藥 2186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公司簡介綠葉製藥(2186) 主要於中國從事開發、生產、推廣及銷售藥品。
目前市值(港元)307.86億元
現時股價(港元)9.27元 (2015-01-30收市價)
市盈率-- 倍
每股盈利(港元)-- 港元
市帳率-- 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港元
綠葉製藥 2186


綠葉製藥(2186) 中期業績

綠葉製藥(2186)2014年8月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集團上半年度股東應佔溢利為2.81億元,增長116%;毛利率從2013年同期的83.3%上升至83.8%。

上半年度,集團錄得收入15.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29.3%,主要由於主要產品銷售增長所致。其中,來自腫瘤產品的銷售收入為7.01億元,增長29%,主要受「力撲素」、「天地欣」及「希美納」的銷量增長帶動。來自心血管系統產品的銷售收入為4.15億元,增長18.4%,主要由「麥通納」及「血脂康」的銷量增長帶動。來自消化與代謝產品的銷售收入為3.34億元,增長35.2%,主要由「貝希」及「綠汀諾」兩個主要產品的銷量增長帶動。來自其他產品的銷售收入則增長75.3%至9560萬元。

綠葉製藥(2186)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綠葉製藥(2186)致力於腫瘤科、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與代謝進行創新藥品的開發、生產、推廣及銷售。 集團的產品組合包括29種產品,核心為七種主要產品,其中六種享有專利保護並用於治療或預防高發疾病,包括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集團在研產品包括目標在2020年前上市的22種在研產品,包括17種集團目標在2018年前上市的在研產品 。

集團近期與韓國韓美合作,以綠葉名義於中國開發及生產的治癌藥物,該藥物已處於臨床研究階段。

綠葉製藥 2186


收購北京嘉林藥業

集團近期以61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嘉林藥業。 嘉林藥業主要開發、生產、推廣及銷售心血管系統及腫瘤藥物產品。 其若幹知名創新產品包括 阿樂( 阿托伐他汀鈣片)可用於降低及治療高膽固醇 )及鹽酸曲美他嗪膠囊(可治療包括心絞痛在內的心血管癥狀)。 目標集團亦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其產品銷往中國各地。

綠葉製藥 北京嘉林藥業綠葉製藥 北京嘉林藥業


股權

惠理基金管理(Value Partners Group)於1月15日增持綠葉製藥(2186)2,731萬股或0.82%,最新持股量增至8.1%。 惠理基金是次以每股最高價9元增持綠葉製藥,每股平均價為8.999元,涉及資金約為2.46億。 翻查港交所紀錄,惠理基金對上兩次增持為:於去年12月以每股作價9.015元;於去年10月以每股作價10.093元。

另一方面,當中2名基礎投資者於上市半年後,在1月以9.0元減持至4.62%和4.26%,跌至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  主席劉殿波先生 持有43.96%股權。
▪  惠理基金 持有8.10%股權。 (2014年10月持有6.03%股權)
▪  CPE Greenery 持有5.92%股權。
▪  CDH Flower Limited 持有4.62%股權。 (2014年中持有5.60%股權)
▪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持有4.26%股權。 (2014年中持有5.92%股權)

綠葉製藥 2186


短評

綠葉製藥(2186)產品包括腫瘤科、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三個領域藥品。 綠葉的產品與嘉林大致同類,還多一類消化與代謝領域。 綠葉已建立全國性銷售及分銷網絡,全國共有50多個銷售辦事處,產品銷往全國30個省市及自治區超過8000 家醫院,嘉林於2013 年改變銷售模式,通過經銷商銷售其產品,通過收購,將可提高市場營銷覆蓋及協同能力,雙方的產品也可構成優勢產品組合。

賣家之一的康恩貝於去年6月中,以3600萬元收購1.1%北京嘉林藥業的股權,綠葉製藥(2186)則在數個月後以6325萬元買入。 雖然往績市盈率計算不高,但是用市帳率計算,10倍以上市帳率的收購價相比康恩貝的5.7倍,明顯高了一大截。

綠葉(2186)長處之一藉著收購來擴大企業的規模,集團上市前似乎已經準備好收購北京嘉林藥業。 由於收購北京嘉林藥業後,公司手頭現金大幅下降,短期內相信不會有另一收購。

目前中國人口老化加速,令中國對藥品需求亦相應上升,藥業股具備長線投資價值。 綠葉(2186)的估值頗高,筆者傾向於認為公司現價已理充分反映了收購後的協同效益。

綠葉製藥 北京嘉林藥業

估值

估值方面,公司2014年預期市盈率43.2倍,2015年預期市盈率31.2倍。 2015年增長受惠於收購北京嘉林藥業。

相比A股同業,例如市值4、5百億人民幣的恆瑞醫藥(滬:600276)預期市盈率39倍、天力士(滬:600535)預期市盈率34倍,綠葉製藥(2186)現價表面預期市盈率24.7倍,全面攤薄 預期市盈率43.2倍,估值是眾多醫藥股中最高之一。

▪  恆瑞醫藥(滬:600276): 市值612億元人民幣,預期市盈率39倍。
▪  天力士(滬:600535): 市值457億元人民幣,預期市盈率34倍。
▪  四環醫藥(0460): 市值519億港元,中期純利8.3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31.2倍,預期市盈率24倍
▪  石藥集團(1093): 市值387億港元,中期純利6.01億港元,市盈率37.4倍,預期市盈率33倍
▪  中生製藥(1177): 市值384億港元,中期純利6.32億港元,市盈率37.0倍,預期市盈率28倍
▪  綠葉製藥(2186): 市值308億港元,中期純利2.81億元人民幣,預期市盈率43倍

使用2014年預期市盈率,相比預期市盈率24至28倍的四環醫藥(0460)和中生製藥(1177),或者33倍的石藥集團(1093),預期市盈率43倍的綠葉製藥(2186)非常貴。

使用2015年預期市盈率,相比預期市盈率20至24倍的四環醫藥(0460)和中生製藥(1177),或者27倍的石藥集團(1093),預期市盈率31倍的綠葉製藥(2186)仍然偏貴。

■ 07 Jan 15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 11 Jan 15 - 四環醫藥(0460) 中期業績

四環醫藥(0460)  同業比較






預期盈利,市盈率

綠葉製藥(2186) 2014年上半年純利2.8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16.1%;每股盈利58.08分。

簡單估計,集團全年每股盈利增長83%至5.7億元人民幣或7.13億港元。 發行股份加權平均數計算,每股盈利0.3元人民幣或0.375港元。 現價9.27元,表面上2014年預期市盈率24.7倍。

全面攤薄計算,每股盈利0.17元人民幣或0.215港元。集團市值307.86億港元,現價9.27元,(全面攤薄)2014年預期市盈率43.2倍。

市場現時估計,收購北京嘉林藥業後,2015年盈利增長38%至7.9億元人民幣或9.8億港元。 現價2015年預期市盈率31.4倍。

四環醫藥(0460)  劉殿波

股價走勢

1年圖:

股價 1年圖 綠葉製藥(2186)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0年 營業額 ----
2011年 營業額 --17.74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21.36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11.97億元25.15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15.47億元 --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0年 盈利 ----
2011年 盈利 --1.56億元
2012年 盈利 --1.69億元
2013年 盈利 1.30億元3.11億元
2014年 盈利 2.81億元--

每股盈利(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0.2640--
2014年$0.5808--



參考:

1. 綠葉製藥 2186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9/LTN2014092934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2/LTN2014082202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709/LTN20140709082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709/LTN2014070907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26/LTN20140626018_C.pdf
http://ceeiburgos.es/sites/default/files/ficheros-publicados/luyeprofile.pdf

2. 綠葉製藥成本降幅不合理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25/columnist/en59_en59.htm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76

從綠葉制藥並購失敗思考複星醫藥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2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6-4 17:41 編輯

從綠葉制藥並購失敗思考複星醫藥
作者:chris_jiang2002

五月初,曾經在路演過程中向公司提問,為何不采取並購策略,大舉並購國內醫藥同行,人為制造巨無霸?這個無腦簡單問題的邏輯在於,複星+恒瑞=中國藥企一哥。實際上我看醫藥多年,這個邏輯並非無腦。如果對照美國的情況,目前10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歐美大藥企無不依靠並購來擴大規模,消滅對手,做大市場。熟悉歐美制藥業的朋友應當都看到這種靠並購來發展的模式。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沒有成功的,但卻是全球最大的一個並購。2014年5月,輝瑞公司宣布放棄並購英國大藥企阿斯利康。這一並購的金額是1170億美元,即7254億人民幣!如果達成協議,則輝瑞+阿斯利康的總市值是什麽概念?那將是全球最大藥企!我估算,合並以後的公司,僅研發費用支出一項就可以將我國一些上市大藥企的全年營收給杠了。在醫藥行業,我一向喜歡這種並購。複星集團一路的收購也是讓人興奮的。

梁總在答複為何不並購中國藥企的問題時指出,問題在於價格過高。之後宋總進一步透露了複星遭遇到的案例,國內的醫療機構坐地起價,出爾反爾。我們看到,並非複星不願,而是恪守投資紀律和估值原則,不做牛市的冒進買進。

從其他方面來看,還有幾點複星醫藥沒有狂飆並購:

一,去年公司宣布投入50億大搞藥品研發,則十年的投資規劃已經明確,特別複藥旗下的複宏等栽培了數年的研發品種即將結出果實,2017年會逐步展現。那麽這種情況下,高價收購國內藥企的必要性降低。

二,複星醫藥最近采用了收購國外的醫藥標的,也是睿智而具戰略眼光的。包括了收購Ambrx以及Scanadu。盡管屬於初創公司,但產品前景很好。這些項目是可能具有大爆發和顛覆性的項目。

三,最近我與一些藥企和醫生談,發現各個藥企之間的研發文化、研發實力差距很大,人才結構迥異。複星如果收購國內的藥企,整合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即使能夠整合,又有多少價值?實際上整個中國制藥業就是一個巨大仿制藥廠,往難聽點說就是山寨。最近印度總理訪華,再次呼籲習大大放行印度藥品入華。若真敞開這麽幹,讓印度價廉質優的藥品洪水湧來,至少數百家藥企要關門吧。

四,不並購藥企,轉向並購醫療服務、醫院、器械,這也是複星醫藥正確的戰略。如果在歐美,你一個醫藥企業去並購醫院,邏輯上就會讓人覺得不務正業。然而在中國這個扭曲的醫療市場,並購醫院卻成了不二之選。相信研究醫藥的朋友都懂得原因。目前看,獲得下遊資源越來越重要,打造藥+器械+終端醫院+互聯網的醫療閉環極端重要。說白了,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多擁有一點定價權。說遠了,只有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在中國醫療社會化浪潮里面先布好局。這個模式是複星醫藥競爭力的核心。

實際上今日主要想讓醫藥股愛好者看一個案例。綠葉制藥放棄並購嘉林藥業,股價高位跌40%,惠里基金損失巨大。

綠葉是一個長期依靠並購而壯大的藥企,這一點與複藥雷同。但本次並購發生的時間點是2014年初醫藥股業績火紅時期,股價也處於最高位。綠葉提出39億的高價要約收購嘉林藥業。當時,這個出價震動醫藥界,推高了整個行業的估值,也導致其他藥企放棄正在談判的項目。經過近一年來的招標價壓價,行業回歸理性,醫藥股冷卻下來,估值下行,前景未明,綠葉最終放棄並購。

惠理基金重倉綠葉,本次損失大了。而我本人則是成功逃頂,基於我很早力圖去嗅出高層對於藥價的看法、價值觀、盡力做到比別人更前瞻,得以先人一步做出決策。當然,惠理基金持股高達8%,船大難掉頭。

中國這政策市,尤其醫藥,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抗生素的聯邦制藥已經上演過一回股價大血洗。投資醫藥股的朋友,我一再強調,別低頭只顧看藥,要擡頭看政策、看宏觀、看醫保、專研習大大、克強總、衛計委領導的一言一行。你沒有辦法,投資醫藥就是這麽悲催。

複星醫藥沒有品嘗綠葉冒進的苦果。不過,公司最近其實也有一樁小收購,即當醫改推行並殺低業界估值的時候,複星進場抄底了。這是我們複星股東一貫喜歡的節奏。

以下是醫藥經濟報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綠葉並購嘉林的過程。文章或許並未全部展現這場失敗並購的所有方面,但基本邏輯是對的。作為複星醫藥的股東,我們大家都學習一下吧:

6月2日,綠葉制藥集團在港宣布,終止收購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權協議。公司股票在短暫停牌後於今日恢複交易。

作為國內醫藥行業較專註創新的制藥企業,綠葉方面表示,公司秉持審慎負責的態度,從宏觀環境和自身發展出發,在充分權衡各方面因素之後,評估此項收購的先決條件未能完全滿足公司之最佳利益,故此做出終止收購北京嘉林藥業股權之協議。

綠葉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殿波回應媒體關註表示,綠葉今後將堅定執行既定戰略目標,持續投入研發以擴大創新產品線;不斷推進國際業務拓展,包括新藥的國際註冊;尋求兼並收購等符合整體戰略的機會,以補充綠葉現有產品組合並提升專註在抗腫瘤、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與代謝三大治療領域的優勢地位。劉殿波還表示下一步也將積極把握市場機遇,策略性調整並購發展部署,充分權衡把控利益與風險因素,全面實現價值的提升及企業長遠的發展,以回報投資者的信任,為股東帶來最大的效益。

近年關註阿托伐他汀市場的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惠文向醫藥經濟報介紹,此前綠葉制藥欲以創紀錄的36.8億元大手筆收購嘉林藥業57.68%的股權,已經驚動業界。當時行業關註的焦點就在本次收購北京嘉林藥業的主要標的應該是嘉林旗下的拳頭產品首仿藥哈樂(阿托伐他汀),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審核,綠葉應該可以了解到目前嘉林通過自建隊伍來做這個品種,如市場規模在大家所說的11億元水平,按照目前行業類似藥物的一般利潤水平來看,能有一成多的利潤已經算很好。而且這個品種占到嘉林銷售額的90%以上,這樣當初給出的估值水平就偏高了。而且首仿藥盡管在目前的定價改革大背景下,在招標采購中還有一些優勢,能夠單獨列於一個層次,但該產品市場的體現已經不夠強勁,從臨床的數據能夠看到這個品種增長空間近幾年的變化,盡管可能還有幾年的市場回報期,但畢竟前有原研壓制,後有其他仿制藥跟進,市場中長期仍然不被看好。

來自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分析顯示,據國內22個城市樣本醫院數據統計,在2014年樣本醫院使用的全部藥品中,2013~2014年,阿托伐他汀位列前10位藥品金額的第七位,銷售額達13.7億元人民幣。而國內心血管類藥物市場規模從2005年的45.3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89.6億元。其中,2007~2012年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連續6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13~2014年心血管系統用藥市場增長率開始放緩。2005~2013年,心血管藥購藥金額複合增長率為17.2%,9年整體市場增長4.2倍,與國內整體市場基本持平。(來源:醫藥經濟報劉正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45

專業除甲醛洗冷氣綠葉游颷唔靠演員面口搵食

2016-10-13  NM

當演員二十多年,大家認得他的樣貌,但總是說不出他的名字,游颷笑言自己只有「知樣度」,沒有「知名度」。現在他經營環境工程生意,不少顧客透過購買除甲醛、洗冷氣、滅蟲等服務,才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但他不介意,因為他認為客人不會因為他是演員而光顧他,更重要的是他的服務質素及專業。的確,在訪問開始前,游颷已滔滔不絕講解去除家居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例如甲醛的過程、比較不同物料的成效,及介紹他自行研發的「雞尾酒療法」。以為他本來對這方面有認識才創業,他卻指公司成立初期不是做除甲醛工程,而是賣洗潔精﹗公司成立初期不停轉型

二○○四年,游颷邊拍劇,邊在一間銷售慳電系統的公司當兼職銷售員,後來這間公司的董事邀請游颷跟另外兩個人一起成立公司做洗潔精生意。問到原因,游颷說該董事知道「佢(游颷)無底薪情況下仲勤力過啲sales,覺得呢個人蠢得幾好!」聽起來不可思議,難怪游颷稱他是伯樂。四人合共投資一萬元,公司登記地址用朋友的辦公室,公司就這樣成立了。不過賣洗潔精做得並不長久,一年後公司便轉型做浴室清潔,主攻「黑廁」,即是沒有窗戶的廁所,因為它們細菌多,後來更兼做抽油煙機銷售。游颷認為,要不停配合市場變化,公司轉變業務理所當然,但另外三位拍檔卻認為前景不樂觀退出公司。他堅持不走,原因很簡單,他有自信可以做得更好,「我係有要求,亦都明白消費者要求,我覺得可以做到消費者要求嘅嘢。」曾經有客人反映抽油煙機的網「甩唔到」,於是游颷致電廠方了解,廠方叫他用鉗,惹來游颷強烈反彈,「我忍唔住問候佢娘親,你無嘢下話,買抽油煙機送鉗﹖如果一間廠的老闆同你講咁嘅說話,佢嘅產品質素有限。」最後,游颷終止跟他們合作。他的公司也由分銷抽油煙機轉做清潔抽油煙機,再轉做洗冷氣、滅蟲及售賣抽濕機,後來更發展除甲醛服務。他指早在賣慳電系統時已對臭氧去除甲醛的功效有所認識,加上當時社會十分關注裝修後化學物及甲醛對人體的影響,所以就增添這個服務。不過,他認為效果不夠顯著,又再試驗不同的物料,最終就研究出一套「雞尾酒療法」——即是利用四種不同物料,包括臭氧、CT觸媒、C觸媒及瑞典塗膜去除甲醛,整個研發過程歷時九至十年。除了希望提升服務質素及營業額,更重要的是游颷喜歡研究除甲醛。直至現在,即使公司有六名員工,他仍會親自「落手落腳」替客人去除甲醛。

不靠「明星效應」以質素取勝

擁有多年幕前經驗,樣貌「入屋」,游颷承認「見客」時有不少市民認得他。曾經有一個客人,每日都給他打一次電話問有關除甲醛工程所用的物料。原來他是一位對化學品敏感的教授,有可能因此窒息,所以他很緊張工程所用的物料。後來他約游颷面對面傾談,認出他是演員時說:「咁我放心了,你起碼唔係呃人,因為你呃人太過容易拉到。」這樣的「知樣度」理應可以增加不少宣傳效果及生意,就像市面很多以藝員作招徠的公司,但游颷卻說大部分市民反而是質疑他:「你做戲o架喎,你到底識唔識o架﹖」甚至有客人一見到他就示意不想繼續談下去。游颷覺得客人有這個想法都正常,所以他不會以前演員的身份作宣傳,只是會以服務質素及專業打動顧客,「我哋電話接生意,喺電話度靠我對雞尾酒療法、抽濕機、除VOCs甲醛、洗冷氣、浴室抽風系統的認識,你嘅問題我全部答到的時候,你認為我專業,你先會幫襯我,唔會一聽電話,話我係藝員游颷就會幫襯。」服務質素及專業,聽起來是老掉牙的東西,正如劉德華那句「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嘅」的廣告對白。但游颷的例子,顯示經營一盤生意就是要還原基本步,以服務質素突圍而出。記者跟其中一位客人楊先生談過,他表示最初是找另外一間公司滅蟲及除VOCs,但工程完成後他仍覺得新居還瀰漫着一朕油漆味,「油漆味幾年都無散,開咗冷氣入睡房感覺到有陣油漆味。」後來,他再找游颷公司除甲醛,才覺得情況有改善。

提到對游颷的印象,楊先生笑言游颷說話有時夾雜髒話,但感覺真誠,會向他解釋甲醛及VOCs的特性及所用的工程物料,不會如其他人般「官腔」,又會說笑道:「如果我呃你,可以搵水代替都得,噴完之後即刻無味,收咗錢我可以走。」他補充,一般人只會靠嗅覺來辨認有沒有殘餘甲醛,但游颷會用儀錶顯示工程後的甲醛讀數,還會在家居不同角落例如櫃桶、牆縫量度,增加客人對他的信心。在跟游颷一小時的訪問裡,他提得最多的是「專業」一詞,可能這亦解釋到為何公司每月僅花一萬五千元廣告費,就有每年達五百萬元(即每月大約四十萬元)的營業額,更包括政府、連鎖快餐店、餐廳等大客戶。他表示公司主要在網上「買關鍵字」宣傳,但更多靠的是客人的口碑及轉介。雖然除甲醛是游颷引以為傲的王牌服務,但公司最賺錢的卻不是這個範疇,當中三百多萬元的生意是來自滅蟲、洗冷氣、浴室抽風系統清潔及安裝抽濕機等工程。扣除租金、工程材料等成本後,每月盈利大約有四萬元。游颷強調,公司賺錢也是最近五、六年的事,之前自己沒有領取薪水,「好多嘢係揼石仔揼返嚟。」至於未來的目標,游颷希望能打入內地市場。

做老闆大壓力兩次「鬼剃頭」

雖然公司現時發展不俗,整體收入也比當演員多,但游颷說壓力也不少,分別來自公司營運及客人無理的要求,並因此經歷兩次「鬼剃頭」,一年後才康復。因為演員習慣快速投入角色,所以游颷在面對橫蠻無理的客人時都「嬲得好快」,他坦言這個「心理病」影響他做生意,使他處事不夠圓滑。遇到這種情況時,他會「將自己的反應變得遲緩」,及會對自己說「放鬆」,盡量向客人解釋。

減少甲醛tips

一般室內環境存在100種以上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類(VOCs),包括甲醛、乙醇、甲醇等,這些VOCs的源頭包括天拿水、清潔劑、空氣清新劑、建築材料、傢具、影印機以及衣物等。而甲醛則主要來自壓製木傢俬的黏合劑、樹脂及室內裝修物料(如織物、地氈),亦常見於油漆及牆紙等,釋放期可長達3至15年。高濃度的甲醛會有刺鼻氣味,可引致眼睛、呼吸氣管不適、喉嚨痛及頭痛,長時間吸入會導致慢性中毒,更有機會致癌,惟香港目前仍未有任何法例規管傢俬含甲醛量。

tips:•長期開窗,確保室內外空氣流通。•將新傢俬放入室內之前,最好先放在室外一段時間。•全屋裝修後勿即時入伙。•避免選用焗漆、索色、噴油的傢具。

資料來源:職業安全健康局、環境保護署、游颷

營業資料(09/2016)

營業額:$410,000人工#:$200,000租金:$30,000雜費:$50,000廣告:$10,000材料、機器支出(包括觸媒等):$80,000盈利:$40,000#六名員工

開業資料(2004年)

總投資#:10,000#四人合共(包括材料、儀器、雜費及借用朋友辦公室)

撰文:王敬蓮攝影/攝錄:廖健昌、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85

又一“好同學”公司急澄清 綠葉制藥稱未與樂視訂立投資安排

綠葉制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並無與樂視訂立任何投資安排,目前亦無此計劃。

此前,樂視在11月15日宣布,有十幾家企業將對樂視投資6億美元,資金將投向樂視汽車生態和LeEco Global。根據報道,參與此次投資的十幾家企業中包含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別為敏華控股、綠葉制藥。

敏華控股則在11月16日午間發布澄清公告,近日有媒體報道公司將投資樂視,但公司並無計劃進行任何上述投資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11

一塊綠葉

曾經提過的課程合作機會,見《止凡飯局之百樂門》與《百樂門二》,財自友坊的第一次課程完成了,隨著巴黎兄將會離開香港,這個難得的五人組合應該不容易會再有了。一直沒有提及這個課程,到完成了才講兩句,整體反應不俗,同學們於兩天過程中都能盡興。




課程分了兩個週六進行,剛過去的週六,主力由百樂兄與財叔主講,他們都是課程的主角與重心,自然吸引到同學的注意力。這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單看百樂兄的問答環節就知道,足足持續了半小時,大概有二十多位同學先後發問,而這情況並沒有於其他講者身上發生,可見同學對百樂兄主講部份的興趣如何。

同學們所發問有關做生意的問題包羅萬有,當中包括做生意如何找拍檔。百樂兄指這非常重要,至少要與其工作數年以上,彼此了解對方,夾得來才可以做創業拍檔。因為創業過程中有成功與失敗,拍檔要在成功時不會因利字當頭而被衝昏頭腦,在失敗中又能互相扶持,所以潮流興起一些好像speed dating一般地選擇生意拍檔並不可行。

另外有同學問及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百樂兄坦然這於美國地區,申請專利、版權之類的動作是有效的,因為美國非常尊重知識產權,只要你的產品是好的,申請了專利,大公司就會與你商討收購之類。然而,這動作於內地是無效的,大公司可以跟你商討合作之後,未有合作承諾就抄襲了你的產品,而你不可能成功告他們。產品要進入內地,遊戲規則是要B、A、T入股你公司,即百度(B)、阿里巴巴(A)或騰訊(T),如果他們是你公司一份子,就會保護你,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在內地才能站得住腳。

還有同學擔心產品被抄襲的問題,百樂兄指如果你的產品好的話,一定會有人抄襲,某程度上這是一種讚美,一種肯定。但他認為這不用太擔心,因為你的資產是你的團隊,如果你的團隊可以做出一件人家有意抄襲的產品,這證明團隊有一定的實力,他們會有足夠能力不斷改良產品,令人家只能跟你走。百樂兄舉例如iphone被samsung抄襲,因為iphone團隊很強,不停推出新產品,samsung永遠就只能跟在其後做抄襲者。

我發現百樂兄對同學所問的每一條問題都回應得很快,很到位,給我的感覺是他曾經在每一個問題上都深思過,甚至親身經歷過,否則反應不可能如此之快。

財叔的演說內容一向都是豐富的,我曾經多次與他交談與合作,深知他的物業投資經驗可謂多到不得了,亦總算明白不少他的操作。然而,他仍能於課程上分享了一些我未有聽過的操作。

例如,財叔曾經在同一個屋苑中作了好幾宗買賣與持貨,由2004年開始計算的10年,得到66倍以上的本金升幅,這令我感到很震撼。比起他近期灣仔區舊樓被收購重建時,發展商開價超過當年買入本金30倍的操作更加厲害,成為他的一大代表作。

另外,灣仔走去會展那條行人天穚兩旁,今天有很多位處一樓的樓上舖,原來眼見到的全都是財叔經手的。從前那些地方一向都只是住宅,他看到了投資機會,把它們改成樓上舖,以店舖的價錢租賣,賺取豐厚利潤。

時間永遠都不足夠,財叔的分享講至租場時間的最後一刻,未能有問答環節。完了之後,大批同學擁上,找他簽書,問他問題,十分熱情。

還有上週末的巴黎兄與鍾兄,有他們坐陣,補足了不少這個課程中有關股票投資部份的知識。巴黎兄拿了一個有關IQ與投資成績的統計報告與大家分享箇中智慧,鍾兄繼續有條理地分享他的選股方式。

與他們一起,又令我感覺與他們處於不同世界,不同級數,如果被放到以前小學時代的學能測驗題目:「試找出五位當中哪一位與其他有分別的」,答案一定是我。回想起那兩天的情境,回家自我反思,其實自己不是什麼專家,論身家財產、投資經驗、人生歷練都有所不及,只是在家看看書,寫寫blog,算是宅男一名。如今有幸與這幾位巨人合作,實在三生有幸也,所以最佳的定位,大概是作一塊綠葉吧,正所謂「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

因此,於課程前後,我多走來走去,希望能幫忙分派食物飲料、維持秩序、處理垃圾之類,又或者找個暗角站著,以免阻礙同學們找巨人討論問題,哈哈。

這個為期兩日的活動其實還未完結,我們還約了同學們來一次派飯,更會作善款移交,這將會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人生有此際遇,夫復何求呢。


有些百樂兄的片段,不經意地影到我這塊綠葉:
https://www.facebook.com/finfreefdgroup/videos/1908003562819083/

還有風趣的財叔片段:
https://www.facebook.com/finfreefdgroup/videos/19080539761473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49

【星之綠葉】揭開笑匠臭寸之謎奔雷手:星爺好自閉

1 : GS(14)@2014-10-18 22:50:12




■經常飾演奸角的鄭家生,日前接受專訪時殺手上身,揸槍擺chok甫。攝影:陳慧安



80年代電視台是香港電影業搖籃,在搖籃茁壯成長的周星馳離巢後不忘一班舊同事,造就兼任武指的鄭家生有更多演出機會。雖然只是牡丹旁的綠葉,在《破壞之王》演奔雷手文泰萊的鄭家生,於圈中打滾30多年,他認為一般人誤解周星馳:「好多人話佢寸,叫佢都唔睬,其實唔知佢諗緊嘢,佢喺現場好自閉。」撰文:藍文浩周星馳電影《賭聖》、《審死官》、《濟公》、《破壞之王》都有鄭家生出現,更多當然是當年的無綫劇集。前年毅然離開服務30多年娘家轉投香港電視網絡(HKTV)的鄭家生,惡形惡相,專演壞人殺手,拍電影卻有更多機會發揮,如《破壞之王》演星爺和林國斌拳賽裁判奔雷手文泰萊,一句「當我奔雷手文泰萊流㗎」,加上爆衫騷肌最為搞笑。



■鄭家生在《破壞之王》中飾演奔雷手文泰萊,在擂台上突然爆肌保護星爺。劇照


加入港視大開眼界

講到與星爺合作的緣起,日前鄭家生受訪時說:「我哋喺TVB已經識(編按:89年與星爺合作電視劇《蓋世豪俠》),佢出咗去拍電影都有搵舊同事幫手,當時佢嘅電影好多都係同一班人做,好似達哥吳孟達、林雪咁。嗰時我有幫杜Sir做武指,所以《審死官》我有份做殺手,不過大家記得最多嘅,應該就係文泰萊啦。」對近日有關星爺的批評,他說:「佢喺現場好自閉,一個人坐埋一邊自己諗嘢,半日都未拍到,好多人話佢寸,叫佢都唔睬,其實係唔知佢諗緊嘢。以前喺電視台迎面行過叫佢,佢都唔知,因為佢自己不斷諗緊嘢。」鄭家生轉投新勢力王維基旗下的港視,猶如進入大觀園,雙眼透着光芒的他說:「本來冇諗過要傾,因為TVB就好似屋企咁,但係佢任我開嘅條件都即刻應承,冇辦法抗拒。」



■鄭家生維護星爺,指思考時的星爺好自閉。

無綫欠衝勁似亞視

放下半生人的感情,只因新東家的熱誠:「好認真、大家都好有衝勁,完全係兩件事,係拍電影嘅感覺。相比之下,嗰幾年嘅無綫拍嘢就好似亞視咁。」可惜熱情不能當飯食,牌照失落、合約明年初完結,他希望繼續為香港的電視業效力:「我梗係希望香港電視業好,全世界都識啦!幾十年前大家初初都係睇日劇,之後輪到我哋香港,仲威水到衝入美國,我覺得當時香港係第二個荷李活。我都唔明點解整整吓香港會跌到咁,好似冇人睇嘅咁。」對電視製作肉緊非常的他,下年2月就會約滿港視,而尚有兩年就滿60歲,前路如何計劃,鄭家生也說不準:「我又唔憂嘅,個仔都大喇,兩餐冇話搵唔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98

影評人之選 龍哥再膺綠葉王基斯頓封帝玩HeHe

1 : GS(14)@2016-01-19 23:06:51

第21屆美國影評人之選大獎頒獎禮(Critics' Choice Awards)昨日於加州聖莫尼卡舉行,電影獎項分成戲劇、喜劇及動作電影三個組別,影星基斯頓比爾(Christian Bale)終於憑《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擊敗麥迪文(Matt Damon)奪喜劇組影帝(詳見附表),激動得與導演及編劇來個男男之吻慶賀!



■基斯頓與《沽注一擲》導演亞當開心得狂咀。美聯社

■史泰龍再憑《Creed》捧走最佳男配角。路透社



昨日舉行的美國影評人之選大獎頒獎禮,憑《復仇勇者》(The Revenant)奪影帝的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以及憑《抖室》(Room)奪影后的Brie Larson均缺席,因此焦點落在喜劇組別上。事前麥迪文已憑《火星任務》(The Martian)捧走金球獎影帝,今次終於畀基斯頓比爾威番次憑《沽注一擲》封帝!



Amy除鞋拎影后

《沽注一擲》亦奪得最佳喜劇,難怪基斯頓激動得與導演亞當麥奇(Adam Mckay)咀嘴幾次,基斯頓於台下又捉住男編劇咀嘴。喜劇組女主角方面,由諧星Amy Schumer憑《Trainwreck》奪得,她領獎時除下爛掉了的高踭鞋才上台。荷李活動作巨星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再憑《Creed》奪最佳男配角,可算是「贏開有條路」。對於剛獲金球獎的他,很大機會下月再捧奧斯卡。史泰龍早前忘了多謝導演賴恩古格勒(Ryan Coogler)及拍檔米高佐敦(Michael B. Jordan)而招人話柄。他今次得獎時說:「在我惹麻煩前要多謝導演,他是個天才。米高佐敦很有才華,會在這行很久。」



■Amy除掉高踭鞋拎喜劇組影后。路透社

■露絲以大露背裝現身,為有份主演的《末日先鋒:戰甲飛車》領獎。美聯社

■升Cup的希丹穿了低胸裙亮相。路透社



由佐治米勒(George Miller)執導的《末日先鋒:戰甲飛車》(Mad Max:Fury Road)奪得最佳動作電影獎之外,更捧走最佳導演、最佳動作男星、最佳動作女星、最佳服裝、最佳視覺效果等九個獎。不過佐治及男女主角都沒有出席,由有份參演的露絲亨廷頓韋莉(Rosie Huntington-Whiteley)等代領。



《聶隱娘》落敗

由侯孝賢執導、舒淇主演的《刺客聶隱娘》有份競逐最佳外語片,不過最後輸給《Son of Saul》。頒獎禮最搶眼是美國女星希丹彭妮蒂亞(Hayden Panettiere),早前因產後抑鬱症入院治療的她似乎已經康復,心廣體胖同時升cup,穿着超低胸裙的她相當養眼!撰文:泰米



【最佳電影】《焦點追擊》路透社

【最佳女配角】艾莉西亞菲瑾德路透社

【最佳年輕演員】Jacob Tremblay美聯社



【影評人之選部份得獎名單】

最佳電影:《焦點追擊》最佳男演員: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復仇勇者》最佳女演員:Brie Larson《抖室》最佳男配角:史泰龍《Creed》最佳女配角:艾莉西亞菲瑾德《丹麥女孩》最佳群體演出:《焦點追擊》最佳年輕演員:Jacob Tremblay《抖室》最佳導演:佐治米勒《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最佳動畫:《玩轉腦朋友》最佳動作電影:《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最佳動作男演員:湯哈迪《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最佳動作女演員:查理絲泰朗《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最佳喜劇電影:《沽注一擲》最佳喜劇男演員:基斯頓比爾《沽注一擲》最佳喜劇女演員:Amy Schumer《Trainwreck》最佳外語電影:《Son of Saul》資料來源:美國影評人之選大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19/194575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84

港視綠葉娶澳廣視主持陳少邦克服畏高 空中求婚

1 : GS(14)@2016-04-23 18:37:44

■陳少邦在摩天輪上向女友Rain求婚贏得美人歸,兩人年底將在澳門旅遊塔擺酒。


現年35歲的陳少邦入行17年,與林峯、楊怡等同屬無綫第13期藝訓班出身,常演黑社會大佬等奸角,又在《回到三國》中飾演「諸葛亮」林峯好友;2012年決意離無綫轉投港視,可惜港視開台觸礁,拍完《還來得及再愛你》等幾部劇,就要靠返內地登台搵銀。


■準新娘Rain穿上露背白色婚紗,高貴美麗。

生眼瘡拍婚照

少邦的星運雖然麻麻,但愛情卻好如意,今年情人節,他向拍拖6年的女友鄭加盈(Rain)求婚,據悉Rain比少邦細3年,07年參加「珠江小姐競選」得季軍,她現於澳門廣播電視做主持,兩人已定於今年12月17日在澳門旅遊塔擺酒。早前兩人拍攝婚紗照,新娘子穿上一條低胸露背婚紗展現美態。少邦昨日在電話中自爆瘀事:「拍攝當日我生眼瘡,但book晒唔能夠改期,所以我可能冇乜正面相。」少邦透露求婚過程亦蝦碌不斷,他說:「其實我有畏高,但又好想畀驚喜女友。情人節嗰日太多人排隊玩摩天輪,所以要6個人一卡,我喺兩個阿豬媽同一對鬧交情侶面前求婚。」



少邦大讚未來老婆樣樣好,問到幾時生小朋友?他說:「呢樣隨緣。」少邦直認有經濟壓力,他說:「喺香港生活邊個唔辛苦?好彩我有幾個哥哥,父母嗰邊負擔冇咁重,令我可以喺呢行發展得耐啲。」少邦仍期望王維基可獲發免費電視牌,他說:「始終佢開好多劇,而家我會返大陸登台、拍劇加埋做兼職,都可以維持到。」採訪:嵐山



■影婚照當日少邦不幸生眼瘡,結果影相要就鏡頭。

■少邦(左)與林峯屬同期藝訓班同學,早對方一步做人夫。《回到三國》劇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423/19582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582

鄭世豪搵18綠葉拍MV

1 : GS(14)@2016-09-18 10:51:56

鄭世豪昨日在新城宣傳新歌《仍堅持》,他透露請來十八位綠葉演員一起拍攝MV,他說:「同事朋友都堅持演員呢條路,但收入唔成正比,所以好多同事都有做兼職,例如邵卓堯喺MV入面,揸的士穿梭大街小巷再撞到好多其他同事,全部都係佢哋真實副業。」世豪表示曾做過送貨、籃球教練和賣電器,幸好2010年開始,李麗霞(黑妹)找他登台賺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8/197738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