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 報訊】中國移動(941)去年純利突破千億再創新高,全年賺112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29.6%,符預期。面對移動服務經營者由二變三,加上金 融海嘯對經濟的影響,董事長王建宙和一眾管理層事先張揚,未來增長,包括上客量、ARPU(每月每戶平均收入)將有所放緩,似乎要告訴投資者集團的高增長 時期將成過去。 記者:何凱兒 至於中移動派末期息1.404港元,連同中期息1.339港元,全年派息率則維持43%;管理層並維持今年派息率於43%,則更叫市場失望,特別是集團去年底有逾1825.3億元現金。該股昨收報66.7港元,跌2.06%。 多賺30%派息1.404元 期 內集團營業額達4123億元,增長15.5%,主要來自通話量及增值服務收入增加。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為2165億元,增 29.6%;EBITDA利潤為52.5%,跌1.8個百分點;用戶總數達4.57億,增長23.8%。單計算第4季度,純利較第3季只微升了9%至 302.03億;EBITDA利潤率為51.6%,按季跌0.7個百分點;客戶淨增長則較上季度跌2%。王建宙指,電訊業亦受到金融海嘯波及,如環球金融 危機導致出口減少,令集團國際長途電話通話量減少;而農民工回鄉,亦導致新增客戶減少。ARPU方面,財務總監薛濤海解釋,去年下跌,主因新增客戶以低端 用戶比例較高,將ARPU拖低,未來相信這種用戶結構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加上「一卡多號」的情況亦會令ARPU分流,「從今年來看ARPU仍會有下降的趨 勢」。高盛指,派息率維持43%不變將令市場失望,關注去年第四季的ARPU及EBITDA利潤率下降速度,估計市場未來會再調整中移動盈利預測。德銀證 券則指,第四季收入按年只增長12.6%,為04年首季以來最低;ARPU為83元,按年跌9%,則是05年第二季以來跌幅最高;估計今年其ARPU會下 跌6%,維持其「持有」評級。 擱置回歸A股 談及中移動回歸A股的計劃,王建宙表示,由於資本股票市場出現了變化,集團去年已 停止研究此課題,而以目前情況來看,以中移動規模如此龐大的企業去發A股更是難以實現。至於中移動會傾向發A股或是CDR(預託證券),他謂最終是由監管 部門決定,但中移動身為紅籌,管理層認為用CDR方式會更有利。 中移動08年業績概況 營運利潤金額:1426.15億元人民 幣變幅:+14.9%其他收入淨額金額:21.59億元人民幣變幅:-7.05%營業外收入淨額金額:5.17億元人民幣變幅:-21.3%利息收入金 額:60.02億元人民幣變幅:+49.5%融資成本金額:15.5億元人民幣變幅:-15.1%稅項金額:367.89億元人民幣變幅:-12.5%純 利金額:1127.93億元人民幣變幅:+29.6%每股盈利金額:5.63元變幅:+29.4%末期息金額:1.404港元變幅:+21.0% 中移動08年第四季表現 營業額 金額:1109.5億元人民幣與第三季比較:+6.0% 與07年同期比較:+13.0% EBITDA* 金額:572.9億元人民幣與第三季比較:+4.0% 與07年同期比較:+5.0% EBITDA利潤率 金額:51.60%與第三季比較:-0.7百分點 與07年同期比較:-3.9百分點 純利 金額:302.03億元人民幣與第三季比較:+9.0% 與07年同期比較:+11.0% 淨增長客戶 金額:2113萬與第三季比較:-2.0% 與07年同期比較:+7.0% ARPU** 金額:83元與第三季比較:+1.0% 與07年同期比較:-9.0% 按月每戶通話分鐘(MOU) 金額:489分鐘與第三季比較:無 與07年同期比較:+2.0% 平均每分鐘收入 金額:0.169元與第三季比較:+1.0% 與07年同期比較:-11.0% *除利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 **每月每戶平均收入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5/5MMDAwMDE5NzY5MA.html
距离9月28日国美临时股东大会越来越近,黄光裕和国美管理层方面的每一次举动均受到外界瞩目。目前,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已经结束了全球路演回到上海,总裁王俊洲、首席财务官方巍等人回到北京。现在,国美总裁王俊洲已经在北京鹏润大厦的国美总部上班。
网易财经报道,9月9日,陈晓、王俊洲、方巍等人结了束对重要投资者的全球路演,抵达香港,之后分别返回京沪。目前,陈晓依然在上海,但据永乐总部和国美上海总部的人透露,陈晓并没有回到这两处公司上班。
现在,贝恩资本的债转股公告还没有发布。根据规则,贝恩必须于周三之前发布债转股公告,否则视为放弃。接近贝恩资本方面的人士称:“贝恩资本或许周三晚上发布债转股公告。”
增发授权充满变数
据了解,陈晓回到上海,并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不过此次路演的成果,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陆续向媒体透露:“以陈晓为首的国美现任管理层已获得42%机构投资者的支持,没有一位基金经理赞成由大股东黄光裕提名的人选,来替换公司现有董事。”
9月12月,股东投票顾问Glass Lewis 对国美股东特别大会做出投票建议,支持国美现任管理层,并支持此前股东大会通过的赋予董事会的一般授权。
9月14日,股东投票顾问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也提出建议,建议国美股东支持以陈晓为首的国美管理层,但是并不支持国美董事局增发20%股份的一般授权,认为这样的一般授权如被行使,将实质性地摊薄公司股东的股份。
在此之前,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也发出建议,支持国美现任董事层,建议股东支持撤销一般授权动议。
一位投资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出来的三份投资建议,虽然全部都支持国美现任董事层,不过有两份是反对20%增发授权的。这让增发授权充满变数。
这位业内人士还说,若增发授权在9月28日不能通过,那么通过增发来摊薄大股东黄光裕家族的股份暂时不能做到,黄光裕家族在较长时间内依然是国美电器大股东。
对于在9月28日股东大会召开之前是否增发,国美电器发言人依然告诉记者:“对于增发,我们没有任何决定。”
国美电器近期公布两项计划,一项是9月份新增门店160家,新开70家,改造90家;另一项是十一促销向供应商下了300亿订购大单。有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新开门店还是300亿订购大单,都需要资金支持,这或许是陈晓为增发铺路。
不过,一位国美高管非常明确的告诉记者:“国美电器的现金流非常充裕,没有任何紧张之处。”
根 据国美电器9月8日公告,9月22日之后国美电器将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现在距离9月22日,还有6个工作日。不过,增发新股还需要3-5天的时间,用 于认购以及办理手续等各方面。所以,业内人士认为,陈晓方面若增发新股,应该会在近几日内发布公告,否则就是放弃增发。
等待贝恩债转股
国美方面曾经表示,贝恩资本将在本周二或者周三进行债转股,最迟不会超过周三转股。据了解,由于转换可换股债券涉及增发全新股,一般需时约5天完成交收,即贝恩如要赶及在股东会上投票,最迟要在周三发布债转股公告。
9月14日,贝恩资本副总裁戴卫青告诉记者:“贝恩资本是否债转股、何时债转股需要等上市公司国美电器的公告,贝恩资本不想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
截至发稿,贝恩资本依然没有发布债转股的公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投行来说,利益是最重要的,即使已经确定债转股这件事情,他们也没有必要提前进行,局势时刻在发展,一切都充满变数。”
不过,一位接近贝恩方面的人士称:“贝恩资本或许在周三晚上发布债转股公告。”若贝恩资本债转股后,贝恩资本将占至9.8%,加上陈晓所占1.47%,以及原永乐电器高管们所占5%,陈晓方面将达至16%左右。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8/1NMDAwMDE5OTQ1Ng.html
持续近两个月的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终于在今日决出结果,陈晓继续留任,黄光裕方面只阻止董事局提出的增发议案,使自己股份不致被摊薄。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国美前景并不乐观,大股东黄光裕方面不会就此罢休,可能会继续提出罢免陈晓的动议。而国美也将面临被分割的命运。
国美内斗可能持续
侨丰证券业务发展董事连敬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来看,黄光裕方面未能有人进入管理层,而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获通过又让黄光裕方面的股份得以不被摊薄,因此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完全获胜。
而拥有30%以上股权的黄光裕,仍有再次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要求罢免陈晓的权力。而依据黄光裕此前的行动,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陈晓若不下台,国美的内斗就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28日午后,国美电器股价一度出现直线拉升,曾被人解读成黄光裕将会获胜的前兆。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炒作。市场对于股东大会的结果会感到失望,国美的股价可能会跌回去。
但 也有分析人士对国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宁向东表示,这个投票结果是正常的,反映了博弈各方的大智慧。他表示,不排除各方 在投票之前就已达成协议,但作为一个法律程序,股东大会还是得如期进行。宁向东估计,在这个框架下,国美事件未来走向应该会比较平稳, 因为现在这个局面是多赢的,参与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黄光裕方面也在股东大会结束后表示,投票结果也是在预料之中,能够阻止董事局的增发议案,相当于斩断陈晓的“手”。
民营企业可能更忌惮职业经理人
通 过股东投票取得胜利的陈晓,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并没有不妥,可看成是职业经理人的胜利。有评论甚至认为,这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变的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在此前就已承担舆论有关道义指责的情况下,陈晓的获胜从某个角度看可能引发负面效应。对中国的家族或民营企业而言,早就有对职业经理 人的担忧,此前企业界还掀起过寻找“身边的陈晓”的行动。
在现在的情况下,有分析人士担心,原本就不易取得家族企业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将更不容易被信任,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引入国际资本及职业经理人时将会更加谨慎,这也许会阻碍更多家族企业变身公众企业。
国美资产面临分割
作 为在此次争夺中极具威慑力的一张王牌,黄光裕此前曾提出,一旦大股东动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他将收回370余家非上市门店自主经营。黄光裕掌控的 Shinning Crown公司8月30日发布的公告称,北京国美将自2010年10月31日起终止国美上市公司对大股东所拥有的非上市门店的委托经营授权,自2010年 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业务。
如今,这些非上市门店面临着从国美电器分割的命运,而这也意味着市场上可能出现两个国美。黄光裕和陈晓间的个人之争将演变成两家公司之争,对国美将造成致命伤害。
黄 光裕家族8月2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为止,国美上市公司门店740家,非上市门店425家——其中国美门店372家,大中门店53家。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资产收入125.38亿元。一旦黄光裕方面独立运作非上市公司部分,国美集团的采购将被分割出36%的门店,规模采购的议价能力也将减 弱。
此外,对于大股东授予上市公司使用的国美商标,也面临着被收回的威胁。一旦上市公司不能再使用国美电器的商标,国美在市场上的前景将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贝恩或仍谋求提高持股比例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赵晓表示,就此次的结果来说,恐怕贝恩才是此次最大的胜利者。国美的确存在被外资控制的风险。
作为美国知名的投资机构,贝恩资本曾被当成国美电器的救星。在黄光裕案发后,贝恩资本出资15.9亿元人民币认购国美可换股债券,帮助国美渡过资金危机,停牌超过半年的国美电器股价逐渐从谷底往上回升。
但贝恩资本的核心人物竺稼与陈晓相熟,而15.9亿元人民币的转股价格,与当时总资产275亿元、品牌价值550亿元的国美价值相比也显得太过优惠,令外界对这桩交易存有疑虑。因此,贝恩资本在中国的形象备受质疑,此番国美之争,更有人指出要提防“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黄、陈决战之前,黄光裕方面与贝恩资本频繁接触,更发布国美5年计划,欲与贝恩合作共同谋求国美长远发展。但贝恩资本放弃“债权人”地位,转而变为股东,其追求的是提高在国美电器的持股比例。
目前情况下,虽然大股东收回董事局的增发授权,但现在还无法预知贝恩资本是否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增发。
黄光裕落败或利好苏宁
2009年,陈晓推出重点发展单店利润,大量关闭平均线以下门店,这也招致黄光裕方面的不满。而国美也正在丧失遥遥领先苏宁的优势。
数 据显示,国美电器上半年销售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65.86%。而苏宁电器上半年销售收入为 360.55亿,占到包括非上市门店的国美总收入的90%多。而苏宁以往的销售收入远低于国美。在目前仍旧注重规模效应的中国家电市场上,陈晓8月份也不 得不宣布规模扩张。
而根据黄光裕方面此前推出的“新五年计划”,除了给上市公司注入非上市门店外,还将加速在内地二、三线市场扩张,目标是 在2014年前,实现国美门店超过2000家。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梁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光裕如果能重掌国美控制权,将有助消除不确定因素,而 黄光裕所推崇的“规模化”经营策略相较于陈晓所追求的注重单店利润的发展战略,将令公司在家电市场中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
而国美还面临着非上市门店剥离、商标权归属权及黄光裕后续出招等问题,在与苏宁的竞争上可能会处于弱势。
|
||||||
今年是瘋狂的一年!」二○○九年,超越廣達、登上全球第一大筆電代工寶座的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如此形容今年的筆電代工產業:鴻海大軍壓境,廣達為了奪回王座,不惜搶單,廣達毛利率終於殺至三%的可怕數字。 在九月份的法說會上,一席「沉淪說」,嚇壞所有投資人,筆電代工產業毛利率跌破四%,似乎進入代工黑暗期。 「沉淪說」後,陳瑞聰首度接受媒體採訪,他說:「那時候會講大家一起沉淪,是讓大家有個head up(警惕),再這樣殺下去真正傷害的還是公司。」 未來的筆電代工,在陳瑞聰眼中,不再是雙雄爭霸,現在已進入「三國時代」。面對最新對手鴻海,過去在電子產業代工領域橫掃千軍的氣勢,陳瑞聰信心滿滿的說:「它(指鴻海)要幹掉我們還早咧!」以下是專訪摘要: 看未來毛利率 量和獲利要平衡,否則只剩二點幾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的沉淪說暗示產業的毛利下滑,現在電子五哥(指廣達、仁寶、鴻海、宏?痋B華碩)毛利率下滑到三%,這場仗會打到什麼時候? 陳瑞聰答(以下簡稱答):我想還會持續,只是說在持續過程之中,你不可能永遠都激烈對戰!所有戰爭都是一個大戰以後,大家休養生息,讓毛利維持一下,等到下一輪。不然血流滿地,傷得這麼重。 這種戰爭不會結束,真正要結束時大概只剩下兩家、三家這樣而已。就像是後來的Desktop PC(桌上型電腦)一樣,等鴻海把大眾、神達全部幹掉,但是,它可以把那些人幹掉,它要幹掉我們還早咧! 問:第三季後筆電代工業的毛利率,還會繼續殺下去嗎? 答:現在?我不知道,我心態已經改變。 對 股東來說,真正在乎的不是你的營業額成長多少,是你的獲利,為何我們這波,下半年,我們量不願意成長?因為有個廣達在搶量,我再進去跟它搶量,價格只會掉 得更厲害,最後我們選擇在量和獲利之間要有個平衡,否則有家進來攪局,我們再去跟它搶,這個毛利率可能不是三%囉!二點幾的毛利率就會發生。 問: 外界看科技業就是零和遊戲的競爭,因為量就是這麼多,你何時要做個取捨? 答:這都是一個循環,你有機會去搶量,搶量就是你吃到別人,別人就會進來搶,又會造成一波,過去你看毛利率掉下來後,平穩,再掉下來後,再平穩嘛!……今 年就是瘋狂的一年,這瘋狂的一年就是去年所造成的(笑)!去年的計畫就是今年在量產。 問:現在應該都談好明年的訂單了,另外兩家還在拚量嗎?明年大勢如何? 答:明年應該會穩住,因為該搶的都搶了,有些(指其他競爭對手)出貨出了一些狀況,縱使再殺,客戶也會比較小心。這個產品不像是DT(桌上型電腦)這麼容易,真正出貨要上量,還是有些難度,現在已經看出來了,到了出貨完了,等到明年到了市場,退貨比別人多時,就會反應。 真正到了市場,發現,欸,某些人做的東西退貨率高,只要退貨一台就是幾百塊美金成本,這是客戶最在乎的啊! 看鴻海搶單戰略 它是在自傷,我傷一記、他傷七記 問:所以仁寶第三季毛利會好一些嗎? 答:你認為呢?(笑)我們要回到這波來看,這波會殺到這麼厲害,當然就是鴻海戰略嘛!一進來就是血流滿地。 它以前要殺進DT那時候,和它競爭廠商績效不是那麼好,現在它要殺進Notebook(筆記型電腦),我們這幾家也不是省油的燈啊!要幹,大家來幹啊!誰怕誰……(加重語氣)。 問:你怎麼看郭台銘主動說出未來鴻海營收成長減半,從三○%降到一五%這件事? 答: 他知道未來要成長沒有大機會,我們認為到明年不是講一五%,而是一○%。 第一點,他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有辦法,很容易打入產業鏈,Notebook進入的門檻夠高,我們這些人做了這麼多年,他沒進來我們就競爭得這麼厲害了,他 要進來,比我們一台便宜這麼多錢,再去接客戶訂單,他本身就自傷,就是七傷拳。 你看過武俠小說吧!他打了以後,我傷一記、他傷七記,他搶到訂單拿到營收,但是獲利比其他產品更差。他以前還可以拿零件的高獲利補這個,現在我們不讓他 補,我們把高獲利的東西自己做垂直整合,他也會受到影響。 再來就是說,他現在已經不是一整個大廠區容易去做調度啦,可以高效率應用資源。他 現在分散這麼多的廠區,管理的難度變高,客戶會更不高興。我們現在所聽到就是說,有不高興的客戶;對我們來說,他有越多不高興的客戶就是對我們的肯定。這 個也是為什麼所謂的三國演義有它的道理(大笑)。 看平板電腦競爭 iPad市占將達五○%,不能低估 問:除了鴻海殺價搶單外,仁寶去年登上第一大,靠的就是小筆電(Netbook),平板電腦對小筆電的衝擊,你怎麼看? 答:現在是還好,跟之前差不多,量沒受到什麼威脅,但是平板電腦的衝擊是絕對會有。我們預期大概明年平板機會在四千萬台……,平板電腦很有可能是六成新的使用者,新創造出來的消費者;剩下四成就會吃到Netbook和Notebook。 問:平板電腦的出現,會改變筆電ODM(原始設計製造)的競爭生態嗎? 答: 對於剛要跨進來做的EMS(專業製造加工服務)廠來說難度更高,比能力,它們落後我們很多,只需要投入RD(研發),這部分我們比他強很多。原來我們做 Wintel時,軟體相對單純。……未來在開發時不像是現在一個CPU(中央處理器)和OS(作業系統)、其他都是共通的;變化會很大,軟體和研發將會是 產品差異化的重點。 問:所以可以說平板電腦是鴻海跨入筆電代工的天險? 答:不見得,它占了一個iPad EMS組裝上有利點,從Tablet(平板電腦)生產比重來看它贏了,但是它的附加價值有限,這是為何人家說它他一台iPad只賺九美元。 問:花旗的外資分析師說,鴻海已經成功要求客戶端提高代工價格? 答:哪有這種事,我認為這些都是在炒作。 問:鴻海占了iPad組裝訂單的優勢,非iPad陣營的平板電腦商機,有機會贏過iPad嗎? 答:我們在看明年平板電腦七五%都是iPad。我認為即使到了二○一四年,以它(指iPad)現在整個eco system(生態)的建立,會到五○%市占,我們絕對不能低估它的影響力。 問:平板電腦的量,會超過小筆電嗎? 答:我認為至少上億台的量絕對跑不掉,只是在哪一年發生,快的話二○一三年,慢的話二○一五年。 延伸閱讀:筆電代工,殺進「三國時代」 鴻海集團'05—'07 相安無事●承接蘋果筆電組裝 ●入股筆電電池大廠新普科技 '08—'09 暗潮洶湧●成立NB小組,再次進軍筆電代工 ●挖走廣達副總經理,建構筆電團隊 '10 競爭白熱化●拿下惠普訂單後,搶得戴爾500萬台筆電代工 ●預估今年有900萬台筆電代工訂單,明年有2,000萬台 ●控告實盈,企圖斬斷「防鴻鏈」 廣達、仁寶陣營'05—'07 相安無事●台灣包含廣達、仁寶等筆電代工市占率超過7成 '08—'09 暗潮洶湧●仁寶、廣達提高機殼自製率 ●仁寶、廣達抽走鴻海連接器訂單,扶植連接器廠實盈和嘉澤端子 '10 競爭白熱化●仁寶、廣達毛利率面臨「保三」,下修第3季出貨量 ●陳瑞聰在法說會上提出「沉淪說」 ●預計今年仁寶和廣達筆電出貨量各為4,895萬和5,010萬台 資料來源:各媒體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0/1NMDAwMDIwNTM1Ng.html
中场暂停之后,腾讯与360的战事愈来愈急,马化腾与周鸿祎两位大佬走上前台,短兵相接。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一个月前,两人还互通短信。两人没料到,却为现在的“你死我活”埋下了伏笔。
就在8日下午马化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之后(见本报9日文章)两小时,远在香港的周鸿祎起而应战,接受电话采访指称马化腾所述不实,有意抹黑360公司及其产品QQ保镖。并称360并未完全放弃QQ保镖,“现在正在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检测通过之后可能再次面向市场进行推广”。
垄断与创新
《21世纪》:推出QQ保镖前,是否跟腾讯进行沟通?
周鸿祎:这个问题不多谈了。腾讯认为360已经成长为“大客户端”,是眼中钉、肉中刺。我有思想准备,腾讯用不正当竞争,可以把很多360用户挤走,但我们也可以不断创新,建立新产品,让用户喜欢我的新产品,避开他的攻击。
《21世纪》:为什么要推出QQ保镖?腾讯的作为有哪些不当的地方?
周 鸿祎:一是绝对不创新,因为探索创新有很多风险,别人做得差不多了,他就抄袭,特别是客户端软件,比如搜狗输入法。马化腾曾给我讲过他的战略,就两个。第 一,小公司先把模式探寻出来,觉得靠谱,就迅速跟上。第二,遏制战略,腾讯靠客户端(QQ)做起家,他深知如果中国有一个客户端做得很好,会冲击他的业 务。马化腾没有安全感,总怕小公司突然起来颠覆它。
二是强行捆绑。很多人都不知道,QQ软件捆绑了30多个组件。他用户量大,一般创业公司 面对捆绑根本没有反击能力。与迅雷竞争时,腾讯通过捆绑一夜之间就可以获得百分之好几十的份额,这比垄断可怕得多。借助捆绑,腾讯从即时通讯到媒体(门 户)、金融(Q币)、娱乐(游戏)、社区Qzone,无往而不利。
三是强制用户二选一。腾讯用户都是从属于它的,用户必须使用它的服务。 360这次蒙受很大损失,用户损失更大。腾讯通过垄断,让中国用户没有选择权,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以前大家都通过公关、市场手段进行,这很正常。这次腾 讯把垄断的“大棒子”,不仅打到360的头上,更是打到了几亿中国网民的头上。
四是从公开砍杀变成暗杀,怎么暗杀?现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腾讯用过IP,在不同地区分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的用户群给用户提示不兼容,另外QQ空间、QQ外部邮箱,一旦发现360浏览器就拒绝浏览。QQ空间、QQ音乐、QQ邮箱都装插件,在360工作的时候不正常。
《21世纪》:腾讯的做法,对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周鸿祎:腾讯作为一家垄断性地位的企业,这种做法遏制创新。美国之所以有硅谷,缘于创新的力量,创新从来不是大公司先做的,永远是小公司开始起来做的。美国斯坦福商学院为什么创造那么多企业家?小公司做出的产品更便宜、性能更好,总是颠覆传统大公司。
利益与用户
《21世纪》:你推出QQ保镖的目的是什么?
周鸿祎:腾讯通过捆绑推出很多服务,一般的用户只喜欢它的聊天或其中某个功能,并不意味着必须接受所有的服务。通过QQ保镖,可以把不需要的东西关掉。
腾讯60%收益来自于游戏,用户关了QQ秀、QQ弹窗广告,就对腾讯捆绑模式产生冲击,打击了腾讯的收入,这也是腾讯非常恨QQ保镖的原因。
《21世纪》:那为什么又召回QQ保镖?
周鸿祎:很坦率说,(QQ)不跟360兼容时,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让它兼容。但我觉得整个中国用户都被他伤害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为了公司利益,一味跟他做攻防。另外政府也介入调停了,所以就收回了。
《21世纪》:你的创新断了别人的财路怎么办?
周鸿祎:我觉得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你让其他公司不挣钱就是十恶不赦。我觉得市场环境下,一定是有的公司挣钱、有的公司不挣钱。我用合法手段给用户创造价值,可能会影响其他公司商业模式,这不是罪过,其他公司应该改变商业模式。
腾讯这么多年商业模式没有改变,他希望围墙越高越好,壁垒越高越好。
《21世纪》:你这样做影响了腾讯的收益?
周鸿祎:为什么不能影响他的利益。商业公司互相竞争,最终都是利益。
《21世纪》:腾讯高管说发短信威胁他,如果QQ医生捆绑下去你就会采取措施?
周鸿祎:我觉得没有这回事。你觉得这是威胁吗?这是沟通。我这人心直口快,对方逼我太狠,所以推新产品。
《21世纪》:听说QQ保镖发布前,公司内部有不同意见?
周鸿祎:没有。QQ保镖是我们预定的产品,这个产品大部分核心用360安全技术,再做几个额外清垃圾、管理组件、广告的功能,不难,并不是一个打击敌人的东西。
《21世纪》:马化腾要你不要碰他,你们双方谈判的底线是什么?
周鸿祎:我们已经做到政府的要求,往后退一步。但腾讯继续跟我们不兼容。马化腾不想和解,不斩草除根不行。
《21世纪》:他说500万QQ保镖没有卸载,360通过后台云升级安全卫士,里面捆绑了QQ保镖?
周鸿祎:不可能,我们给政府做出了承诺,QQ保镖是用户自己使用的。如果你都在用,我提示收回希望你卸载,我无法强制卸载。
《21世纪》:这个事情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周鸿祎:我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等待政府的下一步说法,也在积极反映情况,要求腾讯停止不兼容的措施。二是如果腾讯一意孤行,在征得网民同意的情况下,我们会提供一定的兼容方案。
对质马化腾
《21世纪》:马化腾说杀毒是保姆,即时通讯是司机,保姆去替司机改装车,对用户来说更不安全?
周鸿祎:他未必是司机,我们也不是保姆。我们角色是保护安全,QQ自身安全没有解决,我们帮QQ解决,保险箱就是帮助QQ登录安全、解决网游盗号、一般的木马入侵。
《21世纪》:马化腾认为QQ保镖是病毒式外挂?
周鸿祎:什么是外挂,法律有严格的定义,有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评测,不是他说了算。权威的检测报告马上出来,由中国测评安全中心评测的。
QQ保镖第一版本提供的功能,是在QQ目录下对影响QQ重要启动可执行的文件提供备份。假设QQ大量被木马感染,用户可以点修复状态,可以将QQ程序软件恢复到正常情况。包括修复所有的过程,都需要用户手工操作。
《21世纪》:备份到什么地方?
周鸿祎:用户按常规设置目录。等于用户手动备份的时间、备份的版本都可以选择。如果你的QQ无法登录或者出现严重错误,可以帮助你恢复到正常的版本。用户自己的聊天记录都是个人资料,我们不会碰。
《21世纪》:腾讯说你们是云暗杀?
周鸿祎:这连我都闻所未闻。腾讯先把360说成外挂,然后说是木马病毒,这是在抹黑。
《21世纪》:马化腾说腾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你觉得自己真能把QQ从用户电脑上赶出去?
周鸿祎:360从来没有想过把腾讯赶出去,根本不可能!我们考虑怎么让用户用得更舒服、用得更安全。这是垄断巨无霸和创新公司的一场战斗,也是垄断公司和网民之间的战斗。
《21世纪》:你曾让马化腾投资360,当时出于什么考虑?
周 鸿祎:我们原来经常聊天、发短信。我跟他谈过这样一个理念,腾讯拥有了打败任何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能力,但作为伟大的公司,不能靠杀掉一家家软件公司, 踩着别人的身体成长。为什么不能扶持这些公司?360做安全很好,你非来竞争,其实可以完全通过战略投资让其他公司变成你的伙伴,不需要扼杀每个公司。我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
雖然唔夠賭王分 家咁矚目,但係新地(016)郭氏兄弟內鬥,大家其實都無遺忘!直至噚日有傳媒引述大佬郭炳湘話,自己會喺幾個月之後正式離開新地另起爐灶(淨係留番個非 執行董事title) ,靜咗一排嘅「宮廷內鬥」即時又引起大家追睇劇情發展!噚日出席「瑪雅謎團攝影展」開幕活動嘅二佬郭炳江,自然成為焦點人物。 唔知係咪真係傾掂數同和解在望嘅關係,二佬噚日喺自己地頭──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睇攝影展嗰陣,全程四萬咁口,情緒仲幾高漲,唔單止同墨西哥駐華大使豪爾赫.瓜哈爾多話,佢對瑪雅文明好有興趣,仲好hyper咁同在場嘅記者玩「捉衣因」! 「咪架」聲東擊西引開記者 之不過,一向同傳媒好talk得嘅二佬,唔知搞邊科,噚日突然刻意迴避大家追訪,公關仲專程在場設置「咪架」,希望引開大家,但係呢招咁舊,最後係唔work嘅,成棚記者立即集體去晒近四季酒店嗰邊嘅門口等,二佬即刻醒水向商場方向離開。 咁 大家見狀梗係窮追不捨啦,突然之間,成棚人手拎相機,抬住攝錄機喺商場裏面狂奔,而有主場之利嘅二佬就有5至6個大漢護駕,除咗幫手推開傳媒之外,仲擋住 電梯口,令大家無辦法追落去……查實企定定講句no comment咪大家都好囉,整咩係要搞到大家好似戰地記者咁呢?啲有錢人真係奇怪! |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6684&time=2011-05-08&cl=115&page=all
歷經21載波折的京滬高鐵終於要在6月底開通了。富有戲劇性的是,這條在設計施工中時速從300公里不斷升級到350公里、380公里的鐵路,到了開通之時,又回到了起點。
![]() |
據新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透露,京滬高鐵將安排開行時速300公里和250公里兩種列車,實行兩種票價,初期每天開行90對,包括京滬一站直達、省城間直達和沿線交錯停車三種模式。
從1990年啟動可行性研究,到今年5月10日試運行,21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京滬高鐵是在論戰中度過的。真正的建設階段只用了三年,比原定工期 提前了一年半。即將揭幕之時,中國高鐵建設的主要發動者、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已因違紀被免職。這條「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 高」的高速鐵路,注定成為中國輝煌的高鐵之路的一個象徵。它標誌著中國鐵路對於速度的狂熱正在過去。
盛光祖同時透露,在京滬高鐵通車運營後,既有的京滬線仍然保留135對普速客車,運輸密度最高的區段仍然保留58對普速客車。
一週之後,4月22日,盛光祖在全路電視電話會議上,重申對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和思考。他指出鐵路仍面臨著體制和機制性障礙,意欲推進鐵路機制改革,轉變鐵道部職能;擴大鐵路運輸企業經營自主權等。同時再次強調,鐵路建設可以適度超前,但不能過度超前。
這一系列舉措,傳達出決策層急於改變鐵路現狀的強烈信號,為過去八年劉志軍任下「大躍進」發展高鐵模式和加強鐵路集權壟斷道路畫上句號。停滯八年後,鐵路再次走到改革路口。
300公里的最高時速是京滬高鐵早期可研時提出的目標。現在,這一速度值退回到出發時的原點,用一位鐵路系統人士的話說「只是回歸正常而已」。但按380公里最高時速建設的鐵路成本已然固化,降速運行更多的是對安全的保障,以及為鐵路下一步改革作鋪墊。
直奔世界最高時速而去
京滬線是中國最繁忙的鐵路主幹線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鐵道部提出在京滬線和秦沈線嘗試建客運專線,以實現客貨分線運輸、緩解運能緊張。
![]() |
施工人員在京滬線上高空作業。京滬高鐵從一開始就代表了中國鐵路對速度的最高追求。宋衛星/東方IC |
京滬線一開始就代表了中國鐵路對於速度的最高追求。1992年鐵道科學研究院提交的《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將京滬專線運營速度定為時 速300公里。當時中國鐵路客車最高運行時速不足120公里。京滬客運專線項目因此被命名為「京滬高速鐵路」。一場跨世紀論戰由此拉開。(參見本刊 2011年第12期「高鐵通向何方」)。
京滬高鐵歷經「緩建派」和「急建派」,以及「輪軌派」和「磁懸浮派」的兩場大爭論,直到2003年政府換屆,劉志軍出任鐵道部部長,行進的步伐 才驟然加速。2006年3月,京滬高鐵通過立項。次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覆了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12月27日,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 公司正式在北京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1100億人民幣,由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等發起成立,上海、北 京、江蘇、天津、南京、山東、河北、安徽等也通過省內投資平台擔任股東。
在發改委批覆的可研報告中,設計時速為350公里,但初期運營時速300公里,跨線列車運營時速200公里。
江蘇省鐵路辦公室在2007年9月18日公佈的《京滬高速鐵路項目簡介》中介紹,根據初步設計,京滬高鐵投資總概算(不含北京南站、南京樞紐、 上海動車所等項目)約為1864.5億元,每正線公里約1.42億元。而2006年3月國務院批准的《項目建議書》中的動態總投資為1680億元。不過, 到開建時,這個數字已調整為2209.4億元(包括北京南站和南京大勝關樞紐大橋)。
但實際上,京滬高鐵最終是按最高時速380公里的標準來建的。業內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這是劉志軍任內屢試不爽的遊戲之一——京津、 滬寧、武廣、鄭西等多條高鐵線路的設計時速,在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裡均確定為200公里及以上,到了施工過程中,都「以上」到了350公里。 調整所涉及的成本和技術差異非常之大,基礎建設成本至少增加三分之一以上,路段不同地形不同差異更大,高的可達2到3倍。京滬高鐵從350公里調整到 380公里所涉及的成本和技術差異,雖然沒有從200公里調整到350公里那麼大,但也相差一個等級。
對此,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發改委批覆後,鐵道部是否照章執行並不歸發改委管。
目前全球鐵路的最高運營時速僅為350公里。伴隨京滬高鐵380公里的「世界最高運營速度」,是所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時速380公里的新 一代高速列車「和諧號」380A的誕生。2010年5月27日,首輛380A在中國北車長客股份高速車製造基地下線。據稱,其持續運營時速350公里,最 高運營時速380公里,將率先用於京滬高鐵。
南車集團隨之也生產出了380A,並在上海世博會和第十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上亮相。北車集團則轉向「姊妹車」380B的製造,該車設有一節VIP車廂,首次在國內高速列車上裝備類似航空頭等艙的豪華座椅。
北京至上海直達所需時間由原來宣傳的5小時變更為4小時。
去年12月3日,鐵道部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進行了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之後發布的新聞稿稱:「和諧號」CRH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 組最高運行時速達到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這言過其實。實際上,世界最高運營測試時速由法國保持——574.8公里,由法國 TGV在2007年4月一條商業運行的有砟軌道線路上創下。
此前,2010年11月初,現正接受調查的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曾表示,未來5-10年內中國高鐵運行時速超過400公里在技 術上完全可行,20年後中國高鐵正式運行時速將超過500公里,比飛機更有競爭優勢。他透露,隨著軌道參數的微調到位,2011年3月鐵道部還將在京滬高 鐵棗蚌試驗段上進行500公里時速試驗。
鐵道部正直奔世界最高運營測試速度而去。不過,隨著劉志軍的下台,這個目標暫時實現無望。
降速不降成本
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接受《人民日報》專訪的文章刊登後不久,便有消息傳出,稱京滬高鐵380B車型VIP車廂內的豪華座椅將被拆除,更換為普通座 椅。這種座椅原本是為了與民航爭奪高端商務客流設置:輕觸按鈕,座椅就能緩緩放平,變成一張小臥床。座椅扶手內摺疊收藏著液晶電視和活動小桌板。有媒體評 論稱,此舉意味著京滬高鐵的票價會更親民。
實際上,與其說此舉是為了使票價更親民,不如說是安撫民心的成分更大。已經配置了豪華座椅的機車一旦下線,成本也已固化。拆除重新安裝普通座椅,實際上又增加了成本。
鐵道部的本意是希望擺脫高鐵只有有錢人能坐得起的形象。外界最擔心的是高鐵網絡一旦建成,既有線路上的普速車和中速車等基礎服務將被取消,以為 高鐵集中客流。盛光祖在專訪中也有回應,稱自今年7月1日起,鐵路系統實行調圖之後的三種開行模式:一是在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鐵路上,同時開行時速 300公里和時速200公里-250公里兩種動車組列車,執行兩種票價;二是在時速200公里-250公里的線路上,同時開行時速200公里-250公里 動車組列車和時速120公里-160公里普通客車,執行動車組列車和普通客車兩種票價;三是在時速200公里及以下線路上,開行普通客車和貨物列車。
外界的擔憂並非多餘。武廣高鐵建成通車後,既有京廣南線的五對列車全部停開。京津、滬寧、滬杭等城際高鐵開通後,既有線路上的動車組也全部或大部分停運。
現在,鐵道部決定保留既有線上全部或部分的普通客車,對廣大中低收入乘客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但另一方面,高鐵的營運前景也因此更加不確定。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中國不適合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建設高鐵,但在部分運能緊張、客流量大、經濟發達地區,是合適的,並且具備一定盈利前景。京滬線即其中之一。
既有的京滬線運營長度雖然只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2%,卻承擔著全國10.2%的鐵路客運量和7.2%的貨物周轉量,運輸密度是全國鐵路平均水 平的4倍。一位在上世紀90年代曾參與過京滬高鐵可研論證的原鐵路系統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當時大家對京滬高鐵的經營還是「比較看好的」。
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對京滬高鐵的客流和盈利預測也頗為樂觀。公司董事長蔡慶華曾對媒體表示,京滬高鐵財務內部收益率可達7.4%,項目經濟效益收益率可達14.4%,大約14年可以還本付息。可研報告測算稅後的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8%-10%。
但可研報告的預測往往偏樂觀。去年底,鐵道部第三勘察設計研究院做了《鐵路行業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參數補充測算與調整研究報告》,對15條線路的 投資回報進行了分析。客專中只有武廣因提價達到了預期收益率,而膠濟線、合寧線的收益率明顯低於原來的預測。京津城際在做項目可研時,預期收益率是 5.89%,而鐵三院根據去年實際運行情況所做的預測已下調為4.53%。
現在看來,京滬高鐵的收益率或許低於預期,除了實際投資大大超出可研概算之外,一個障礙來自京津、滬寧城際等重複建設的高鐵線路對京滬客流的分 流。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分析,中國大多數鐵路區段的始發到終點站的客流只佔本區段總客流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就京滬線來說,上述原鐵路系統人 士介紹,其客流相當大比例集中在兩個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即京津、滬寧這兩條短途上。顯然,這兩條城際高鐵和京滬高鐵之間將形成激 烈的競爭態勢,相互分流在所難免。
此外,既有京滬線上逾一半客流來自跨線客流,即過路車帶來的客流。這部分客流並不能自動轉移到京滬高鐵上去,除非是換乘。而換乘要求方便性和經濟性,如果換乘要從北京老火車站或者西站輾轉到北京南站,則跨線客流選擇換乘京滬高鐵的概率會很低。
從目前已經運行有時的京津、滬寧城際高鐵的運營情況來看,雖然和預期的客流相差較大,但總體上座率在60%以上。特別是滬寧城際,經營狀況較好。因為滬寧之間距離較滬杭要遠,開車需四五個小時,而坐高鐵,兩小時內可達,後者更有優勢。
同時,另一條貫穿南京和杭州的新建客運鐵路——寧杭高速城際鐵路項目正在籌備之中。這條新線不經過上海,這又將分流一部分京滬線上的客流。
京滬高鐵開通後的票價一直是外界關注和好奇的話題。因為定價是否合理將影響到盈收和上座率。目前京滬之間直達列車最貴的票價是「動臥」:上鋪 655元、下鋪730元。全程運行時間十小時。這個價格和民航票價相比,競爭優勢不明顯,但其「晚發朝至」的時間表對很多旅客來說仍有吸引力。
京滬高鐵開通後的票價至今仍是謎。此前外界普遍預測在600元至800元之間。如是,按照東航副總經理李軍的說法,京滬航線的票價為720元即可覆蓋成本,如加上5%-6%的利潤率即為750元。目前機票很多是6折,均價750元,高鐵的價格不一定有競爭力。
京滬高鐵降速運行,對成本有多大影響?業內人士指出,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機車的製造成本已經固化,動力(電力)成本比例很小,並無多少下降空 間。在最後的聯調聯試階段,還按要求更換了試驗段上的380時速的設備。據財新《新世紀》記者從業內瞭解,更換造成的經濟損失由鐵道部承擔。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紅昌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降速運行對成本不會有什麼實質性影響,因為有很多固定成本,但能耗會下降——跑350公里時速比跑300公里時速能耗要多出三分之一。
5+2、白加黑的時代過去了
在京滬高鐵將降速運行的同時,鐵道部也釋放了另一個重要信號,即降低的不只是時速,高鐵投資、建設工期都需要回覆到較為正常的水平。
4月22日,新任鐵道部長盛光祖在全路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表示,「鐵路建設可以適度超前,而不能過度超前。」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如果建設高標準的高鐵,就超出了當地承受能力,市場需求會嚴重不足。
今年原計劃新增鐵路投資8000億元,今年一季度已完成1000億元。據悉,新部長上任後,鐵路上下都在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思路,集中開會討論,與此同時新招標也大部分推遲。
去年中鐵建、中鐵工新簽的鐵路工程合同分別超過4000億元,南車新簽動車組訂單700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國內鐵路工程市場招標額同比下降約九成左右,鐵路工程累計開標總額只有136億元。這使得中鐵工、中鐵建的新簽鐵路訂單大為減少。
「十分之一,天壤之別。」中鐵工的一位人士稱,「我們感覺今後會平穩發展,以前5+2、白加黑(即工作日加上休息日,白天加上夜晚)的時候過去了,甚至要節約開支了。」
相對於高鐵,將來提得更多的將是「快速客運網」。在4月22日的會議上,盛光祖表示,「十二五」期間將以建設大能力貨運通道、快速客運網和鐵路 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聯通為重點。新線投產總規模控制在3萬公里以內,安排基建投資2.8萬億元。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由現在的9.1萬公里 增加到12萬公里左右,複線率和電化率分別達到50%和60%以上。按照這一安排,「十二五」期間鐵路投產新線和完成建設投資額分別比「十一五」時期增長 87.5%和41.4%——這確比以前提出的投資增長50%以上(即從「十一五」期間的2.2萬億元增加到3.5萬億元,每年約7000億元),更為謹 慎。
仔細比較可以發現,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從原來的12萬公里「以上」變成「左右」。按照原來新增1.6萬公里的高鐵規劃,僅高鐵投資就超過1.8萬億,超過總投資的一半。而目前鐵道部的標書中,沒有對高鐵里程的具體描述。
另一重大調整是,不再強調350公里時速,而是開行不同等級、時速的列車,票價也不同。在鐵路建設標準方面,以高速鐵路為主骨架的快速鐵路網按200公里以下到300公里三個速度等級來建設。
資金瓶頸倒逼投融資改革
據悉,鐵道部內部的提法是今年確保5000億元左右的新增投資。業內認為目前來看難度非常大,主要是信貸環境並不配合。
盛光祖在上述內部會上便稱:「完成這一規劃,難度是比較大的,比較突出的難點是資金保障問題。」他提出今後在具體項目安排上,要「保在建、上必 需、重配套」。保在建,就是對已開工的項目必須確保,特別是足額安排收尾銷號項目;上必需,就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亟需的項目要先上;重配套,就是 對已建成的項目要配套,對需要形成路網能力的要配套,也就是說要抓好通道能力卡脖子區段等建設。
不過,中鐵工一位人士稱,很多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已經延緩,部分原因是預付款不能按照工程進度支付。當然過去工期搶得太快,三年的活一年幹完,後來壓縮到半年、三個月,甚至「零工期」,只能和別的工程協商插空干,現在的延緩也是恢復到正常狀態。
前兩年信貸寬鬆,銀行貸款難尋出路,鐵道部可以倚靠融資支持大規模投資,但今年信貸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一是新增總額減少,且按月甚至按旬考察, 不能突擊放貸;二是利率大幅提高,國企貸款利率都上浮15%,民企更上浮到40%,而鐵道部通常要求下浮10%的利率。對銀行而言鐵道部已不是重點保護的 客戶,甚至有些分行認為不賺錢,不願意上報鐵路貸款項目。
儘管鐵道部號稱有2萬億元授信,但目前在建項目的實際貸款額受到影響,銀行對新增高鐵貸款更謹慎。「以前我們沒做的客專項目也來申請貸款,因為 其他銀行保證不了授信。」一家大行的鐵路信貸業務人員稱,「我們今年的鐵路貸款也將縮減一半,目前在建項目都保證不了,新項目就更謹慎。」
另一家大行稱,已經簽署的貸款因為有合同約束,仍然按照下浮10%利率執行,但新增貸款將上浮10%左右。「還款過去是正式運營後每年還款一次,現在改為每年還本兩次。」
據悉,銀監會作為監管部門,向來不鼓勵打包貸款,鐵道部這種統借統還的打包貸款也受到質疑。目前,各大行的鐵路貸款集中度頗高,監管部門也要求降低集中度。
日前,鐵道部在上海清算所發佈了2011年第一季度主要財務及經營數據,顯示當季經營虧損——營業總收入為1558.1億元,總成本(含稅金) 為1595.6億元,虧損額達到37.62億元,而2010年三季度還有29.6億元的利潤。這對鐵道部的融資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至今,鐵道部並未披露2010年末的財務數據,投資界人士貝樂斯分析,2010年鐵路系統全年虧損在200億左右,預計今年虧損會更高。他認為主要是運營成本提高較快所致。
2008年鐵道部曾經出現過129億元的虧損,2009年稅後利潤為27億元。
2010年的成本增加應來自幾個方面,一是投資和貸款大幅增加,固定資產攤銷及利息成本必然明顯上升。此外是運營成本高企。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 來看,成本的增幅大於收入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高鐵也是燒錢的行業,不僅基建投資大,後期維護、檢修成本也頗高。目前運營的高鐵線路夜間要檢修,清晨要空 跑一趟,運營成本必然增加。
此外,實收資本比去年三季度減少2127億元,原因尚不清楚,此前在發債公告中幾乎不披露這一數據。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有些項目當初以認繳總額入 賬,但最終實繳金額不足。與虧損和實收資本相比,更令人擔心的是現金流。隨著鐵路大規模還債期的到來,如果經營現金流增幅有限,對於鐵道部的支付能力是重 大考驗。業內人士普遍希望,這將倒逼鐵路系統的投融資改革。
去年12月1日,鐵道部副部長盧春房在鐵路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講話中曾提到,「目前有300多個大中型在建項目,已完成招標的剩餘投資規模近 2萬億元,但要督促地方資金到位。截至2010年11月底,地方配套鐵路建設資金已到位896.4億元,還有714億元沒有到位,初步預計12月可到位 382億元,年末還有332億元不能到位,扣除超計劃資金到位的項目,年末將有390億元的資金缺口。這給部分項目有序推進帶來較大困難。」
一位軌道交通行業的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很願意上軌道交通項目,但是沒錢很著急,這就需要改變原來封閉、半封閉的體制約束,更多地吸納民營資金。」
盛光祖的新政
鐵老大已經感到了壓力。「2010年,中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和貨運周轉量分別佔全社會的31.5%和29.7%,與2005年比,所佔比重分別下降3.2%和20%,這一下降幅度是很大的。」盛光祖在4月22日的會議上披露。
他表示,針對上述情況,要認真解決鐵路發展中存在的不協調、不和諧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把工作重點放在轉變鐵路發展方式上。盛光祖認為鐵路發展仍 然面臨著體制和機制性障礙,一是鐵路運輸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缺失,鐵道部政企合一,致使企業缺乏發展動力。二是鐵道部集政府職能、行業管理職能及企業事務於 一身,這種管理體制難以反映各鐵路企業盈虧的真實情況,也難以反映各鐵路企業公益性服務支出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不利於爭取國家對公益性運輸的財政補貼, 也不利於爭取國家對鐵路運價改革的政策支持,鐵路可持續發展必將受到嚴重制約。
因此,鐵道部提出新政。一是推進鐵路機制改革,轉變鐵道部職能,改變目前管理權限過於集中的現狀。二是擴大鐵路運輸企業經營自主權,把企業市場 經營所需要的計劃、財務、勞資、用工、管內運輸組織、管內運價浮動、物資採購、資產管理等相關權力和責任同步放給運輸企業。三是推動鐵路運輸經營機制轉 換,調整現行鐵路運輸和服務清算制度及相關管理辦法。按照收入來自市場、客貨運輸科學管理清算,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建立財務清算體系。據悉,目前 地方路局的調度權微乎其微,只能對區內自建的鐵路自行調度。
盛光祖還提出,未來鐵道部將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即以市場需求為依據,在做大做強客貨運輸這一核心業務同時,統籌運用運力、資產、土地、人力、技術和資金等各類生產要素,延伸鐵路業務鏈體系,開發具有比較優勢的經營項目。
鐵道部的調整對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影響非常之大。一位業內人士稱,「我們都是按照到2013年還是大干快上做的戰略,這次鐵道部把我們給晃了。 如果鐵路投資規模減少,鐵路工程的淨利潤率仍然只有1%,有些前兩年擠進來的企業就可能退出,不退出的話也得尋找其他出路,比如向上游延伸,參與檢修維護 等。」
他認為,在市場拓展方面,以前主要圍繞鐵道部,將來放權之後將主要針對路局,因為投資主體以地方為主,鐵道部未必再投資城際鐵路,招標也以地方路局為主。
而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仁堅認為,鐵路改革首先要確定目標,是解決運力不足,擴大社會資本進入?還是為了效率提高,打破壟斷? 市場化後公益性強的線路誰來投資和運營?同時還要有清晰的配套制度,比如清算、運營管理等。「現在制度配套遠遠不夠,只是在機構層面上認為要政企分開,這 是宏觀上的。但可操作的制度要去構建,否則只是分拆成幾家公司並沒有實質性變化。把配套做好,將來改革的成本就小,否則代價很大。」
本刊記者溫秀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