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误判市场招致巨亏基金经理纷纷道歉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80828/0703524531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

團購行業回歸理性 一線網站紛紛追求盈利

http://news.imeigu.com/a/1334680624193.html

團購行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網站不盈利就玩不下去。記者近日獲悉,團購行業前十名的網站已有5家在全力衝擊盈利。分析指出,如果團購網站在明年上半年仍未實現盈利,將被行業淘汰。

今年不盈利就出局

「我們準備在今年七八月份實現全站盈利」,嘀嗒團CEO宋中傑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計劃。實際上,宋中傑的口風還是有點保守。據嘀嗒團內部員工透露,「我們對盈利有默認時間點,那就是大干100天,二季度內實現盈利」。

除了確定具體時間之外,為使網站達成既定目標,嘀嗒團從員工架構、工資績效考核、廣告投放等方面均做出調整。宋中傑告訴記者,「去年公司曾向新浪、谷歌和百度投放搜索廣告,今年基本停止」。

另有團購網站員工向記者透露,「公司為節省成本,要求各部門的接待費用和日常開支儘量壓縮,能花50絕不花100」。

實際上,記者瞭解到,目前像嘀嗒團一樣將盈利作為今年目標的團購網站不乏少數,在團800交易額排名前十名的網站中,美團、F團、糯米、滿座和嘀嗒團都已將盈利計劃提上議程。

剛在3月交易額破3億元的美團表示,「今年年底將實現盈利」。而滿座網CEO馮曉海透露,「今年1月份已有超過半數的分公司盈利,目標是今年二季度實現公司整體盈利」。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亦相信今年下半年一定出現盈利網站,而糯米網很有可能是其中之一。

對於團購第一陣營的網站紛紛追求盈利,宋中傑認為,這是行業回歸理性的表現,今年不能單看交易量論英雄,能夠持續長跑才是王道,不能盈利只能出局。對此,馮曉海也稱,「團購今年不但比拚運營效率,更是比拚盈利」。

行業盈利於2013年後

「F團目前距離盈利已經很近,然而從整個團購行業來說,雖然團購從商業模式來講是一定會盈利的,從內部的運營情況和市場態勢也可以基本判斷盈利趨 勢,但目前還未到盈利時機。」F團副總裁溫京軍告訴記者:「團購行業的整體盈利應該在市場整合完畢之後,我預估應該是2013年之後。」

團購網站為何如此急於盈利?業內人士透露,經歷過燒錢、裁員等問題之後,投資方目前對團購的要求很高,網站必須拿出漂亮的成績單才有可能獲得資本支持,資本方已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僅追求規模效應而不在乎毛利了。

而 「對於排名靠前的網站來說,如果未能在今年達到盈利,將會面臨團購併購、整合等困境」。電子商務專家、悠哉網CEO李代山如是說。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趕集 網將團購業務外包,與窩窩團聯合運營,似乎即是併購整合的信號之一。24券CEO杜一楠補充道,雖然整合有難度,但團購併購仍將在數月內發生,而整合的驅 動力即來自於資本方。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魏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3

二維碼成高危行業,小公司紛紛出局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731.html

2013年1月8日,行人在「掃」光明樓公交車站廣告牌上的二維碼,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關鍵入口,目前二維碼在國內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二維碼已成移動互聯網重要入口,巨頭加入競爭,市場先驅者、小公司紛紛「出局」

通過手機攝像頭拍攝二維碼,有一個新的名詞加以定義:「掃一掃」。這小小的動作,卻是移動互聯時代兵家之必爭。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二維碼這個可以打通線下、線上,為網上購物、移動支付、電子票務、優惠券等提供了便捷入口的「小方塊」,愈發誘人,並引起了巨頭的注意。

正如騰訊CEO馬化騰去年10月所說,「未來二維碼也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

在二維碼還是一片藍海時,早期創業者奮勇跳入並曾享受80%的市場獨大;到今天險被騰訊、阿里等巨頭擠下擂台。

當二維碼成為移動互聯的「標配」,它的市場份額也被迅速分食騰訊微信、阿里的支付寶、淘寶以及大眾點評、掌上百度等紛紛走上「餐桌」。

競爭加劇,尤其是幾大巨頭的介入,使得二維碼成為一個「高危」行業。

「掃一掃」大爆發

隨著微信推出二維碼「掃一掃」,市場的先驅者開始了「噩夢」。

靈動快拍CEO王鵬飛最近比較煩。自從他的產品「快拍二維碼」前不久上了某媒體一份「移動互聯消亡者名單」,王鵬飛便疲於應付眾親朋好友的致電問候,以及回覆微博上的互動。

上個月,他的公司剛剛實施了一次裁員。

兩年前,二維碼還遠未成氣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鵬飛對二維碼前景的看好溢於言表。在他的描繪中,未來地鐵、餐館、百貨商城,線下到線上模式將被一枚枚二維碼所顛覆。

如今,其所述應用場景一一實現,唯一不同的是,站在這個市場峰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巨人不是他。

2006年,國內開始出現二維碼應用,但由於當時智能手機普及率低、上網資費貴、用戶習慣未養成,一露頭便銷聲匿跡。再熱起來是2010年,3G時代已至,王鵬飛趕上了這第二波。

巔峰時期的「快拍二維碼」,佔總體市場份額超過80%。現在,樂觀估計約在20%-30%。未來保守這一數字已不太可能,或將跌落到10%甚至5%。

據靈動快拍前員工透露,公司市場部20餘人已於2012年12月被整個裁掉。今年元旦前後,靈動快拍首席營銷官張何,及設計總監、技術總監和多位產品負責人也相繼宣告離職。

王鵬飛的噩夢始於2012年5月,微信正式推出「掃一掃」功能,嘗試以二維碼為入口。「掃一掃」上線比「快拍」晚了近一年半,且僅作為微信紛繁應用中間的附屬功能之一,但卻足以攪醒後者的美夢。

「快拍」的先發優勢在騰訊面前變得蒼白無力,微信二維碼起步迄今才8個月,市場份額就已衝過了50%。

「凡創業者都有『騰訊進來怎麼辦』的擔憂,我們也不是沒有考慮。」王鵬飛解釋。他起初以為騰訊會把二維碼加在QQ裡,並不十分恐懼,直到微信出現,「結合微信後,殺傷力要大得多。」

微信跑馬圈地

張小龍認為,搜索框是PC的互聯網入口,二維碼是移動互聯網入口。

2012年10月,騰訊CEO馬化騰在移動開發者大會上公開表示,二維碼將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

在馬化騰作出上述表態前,微信的總負責人張小龍已多次提出:「搜索框是PC的互聯網入口,二維碼是移動互聯網入口。」

更多人開始相信,在微信的地盤上,「掃一掃」的潛在價值或許要超過「搖一搖」。

根據微信方面提供的資料,其試水二維碼的過程由淺入深,並非一開始篤定。從最初設定二維碼名片,以方便互加好友,到通過「掃一掃」實現微信網頁版綁定瀏覽器,再到「微信會員卡」,為商家創造了吸引顧客的入口。

「微信會員卡」是二維碼直接帶動的流行應用,也是使二維碼從陌生到熟悉,直至今日「漫天遍野」的原因。

商家將二維碼置於店內海報、桌貼、戶外廣告等地,消費者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領取該商家的會員卡。按優惠券的盈利模式,渠道將通過商家廣告費、會員人頭費、訂單提成等方式獲得回報。

記者瞭解到,主導微信二維碼的是騰訊電商旗下主抓「微生活」項目的。內部分工顯示,戴志康負責微信的商業化運營,張小龍繼續專注於產品本身。

作為未來商業圖景的重要組成,微信對線下中小商戶的跑馬圈地正在進行。接近微信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三批人馬來自騰訊「微生活」的一部分,騰訊收購自CRM營銷公司通卡的一部分,以及招聘到的學生兼職正在針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實體店舖,進行嘗試性掃街。

而這,顯然已經動了大眾點評網的奶酪。

巨頭押寶O2O入口

傳統互聯網「三座大山」騰訊、百度、阿里已經將二維碼視為戰略高地。

微信「掃一掃」出現前,由PC互聯網轉到移動端上的產品品類,騰訊基本上樣樣齊全,只缺了一樣時下最為熱門的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對線下)。

目前O2O包括兩大主要入口,一是紅火過一陣子的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第二就是二維碼。

作為移動互聯時代下的新生兒,O2O的誕生使得線上線下轉化成為可能,更具誘惑力的則是廣大的中小商舖市場。

出於制衡微信的考慮,大眾點評也推出了自己的二維碼優惠服務,並跟隨微信腳步在移動端加入電子會員卡功能。

大眾點評成立已近10年,2012年8月剛完成第四輪6000萬美元融資,仍在上市之路上奔跑。轉入移動互聯網後,順勢成為O2O龍頭企業。2012年9月,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宣佈,「已經在用戶數量上形成了同行難以超越的壁壘」。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與大眾點評一同押寶O2O的不再只有布丁、愛幫、食神搖搖這些小公司。傳統互聯網「三座大山」騰訊、百度、阿里已經壓了上來。

比如,阿里旗下支付寶結合了二維碼,也釋放出巨大想像空間。它的最新動作是,推出針對小商戶、小攤販、出租車掃碼付款,甚至年慶收取紅包。

騰訊自然不肯讓出移動支付的蛋糕,已放話將微信與財付通綁定。

「騰訊雖也有一塊類似於支付寶的支付業務,打通微信順理成章,但財付通的份額畢竟較小,綁在一起跑究竟會讓微信如虎添翼還是累贅,尚不可知。」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

於是,為守住移動互聯網入口,各家自建藩籬,將技術上不難通用的二維碼做得互不「兼容」。

微信發的二維碼,被別家App掃出來只會呈現一條網址,支付寶發的碼被別家掃就是亂碼。在二維碼的大池子裡,出現了一個個閉環。

勇猛者如騰訊,也不能輕率打破藩籬,一口吞噬掉整個二維碼入口;單純奔著第三方工具去的「快拍二維碼」被藩籬隔在圈外,就更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去幹髒活、累活

目前還在掙扎的小公司所剩不多,賣設備的賣設備,留下的也在干大公司看不上的髒活、累活。

今年5月,「掃一掃」剛作為一個附屬功能在微信露頭,王鵬飛就立刻召開會議研究公司戰略轉型。

一直以來,靈動快拍的第一要務就是瘋狂鋪碼。「快拍」想做成一個純粹的工具。做工具,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因為一旦控制住入口,企業都要臣服於其所搭建的平台。現在來看,這些工作只是幫著微信教育了一個早期市場。

微信進來後,還這麼玩就很傻了。

「現在我們只做企業端,為特定企業做應用開發。比如,用二維碼驗證生鮮食品、數碼產品的防偽溯源,還有一些抽獎、問卷調查的小業務。」王鵬飛說。「這類髒活、累活大公司是看不上的。」

做大已無可能,王鵬飛想的是能在劃分剩下的地盤上勻一杯羹。

市場從早年的藍海變為紅海,二維碼已是移動互聯「標配」。參與者不僅有微信、大眾點評、支付寶,淘寶、1號店等電商也加入了瓜分,甚至QQ瀏覽器、360手機衛士、UCWeb等都有此功能。

「二維碼的門檻不高,兩三百萬,幾個月就做出來了。對大公司不是問題。當市場火起來,大家心態是『我不能沒有啊』,想當然去裝。」王鵬飛表示,有些軟件儘管裝機量很大,用戶未必真用得上它的二維碼功能。

記者從一位二維碼行業人士處瞭解到,目前還在二維碼上掙扎的小公司所剩不多,上海翼碼、新大陸靠賣設備撐了下來,已屬稀罕。銀河傳媒、飛普越等知名廠商光景暗淡,瀕臨倒閉。

「連我們都不被看好,被認為活不久了,哪還有人敢進來?二維碼現在是個高危行業。」王鵬飛說。

新京報記者 劉夏 北京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49

從總統女婿到政商名流子女 紛紛跨海求職 台灣富二代為何前進香港金融夢工廠?

2013-04-01  TWM
 
 

 

因為台灣駙馬爺的特殊身分,蔡沛然的故事又在香港金融圈寫下一頁傳奇。但除了蔡沛然,香江金融圈裡還有許多台灣政商第二代,這群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頂著好家世、名校光環的公主與王子,都選擇在香江的投資銀行圈奮鬥,闖出一片天地。

撰文‧劉俞青

任職在香港JP摩根的蔡沛然,從沒沒無聞的上班族,一夕之間成為全台灣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也連帶地讓香港投資銀行成為鎂光燈焦點。事實上,「香港金融業」既夢幻又務實,它既是生產「公主與王子故事」的最佳工廠,也是台灣許多銜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爭相進入的夢工廠。

專業養成

郭曉玲受訓花旗MA制度

如果要論近年來,台灣政商名人第二代中最夯的產業,恐怕非香港金融投資業莫屬。這一行有一個廣義的稱號,叫「投資銀行」;但「投行」其實只是個泛稱,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大塊業務,其中絕大多數台灣富二代投入的是私人銀行部門,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財富管理」;只有一小撮精英中的精英,投入「投資銀行」,主要承作股票與債券的資本市場(ECM、DCM)與購併(M&A)業務。

除了私人銀行與投資銀行外,台灣企業家也喜歡將第二代擺在外商的商業銀行磨練;其中MA(儲備幹部)制度執業界牛耳的花旗銀行,更是人才的搖籃,最知名的例子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女兒郭曉玲,從此讓花旗MA制度聲名大譟。

業內人士描述,這群在香港的「富二代們」(或第三代)輪廓鮮明,人數不會超過二百人,年齡多在三十五歲以下,除了家族在台灣所掌握的政商實力驚人外,個人也都有極好的國外名校學歷,其中更不乏俊男美女。

人脈養成

用人脈關係帶進實質業務

這個行業的生態極其特殊,一位浸淫該行業多年的高階主管說,這裡不只比身上穿搭的名牌,更比真正的名牌── 家世。出身不只在社交場合被拿出來秤斤論兩,事實上從家世及其衍生出來的各式人脈關係,更能帶進實質的業務,是在這行嶄露頭角不可或缺的元素。

除了好的名牌(家世)、學歷之外,「努力」與「競爭」當然也是該行業的特色之一。「每天工作十四到十六小時,一個禮拜工作六到七天,這只是常態。」一位台灣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兒子這樣告訴我們。

尤其在每個人可能都大有來頭的前提下,競爭不僅涉及升遷,更是絕對的面子問題。很多人在國外求學時表現平平,但一進入香港投行圈,全都卯足勁力求表現,畢竟,「家裡縱有金山銀山,都幫不了眼前一場立刻見輸贏的presentation(報告)。」不只工作上競爭激烈,在香港的投行金融業上班,連外表的打理都嚴格規範。男生穿西裝打領帶、女生深色套裝只是基本配備,許多歐系的投行至今還規範女生不准戴耳環,一切按規定走。例如這次新聞焦點人物蔡沛然,原本蓄著一頭長髮,一旦進入投行工作,只能乖乖剪短,毫無個人風格空間。

儘管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工作壓力極大,因此需要紓壓,夜店自然成了釋放壓力的最好去處。這群富二代在香港經常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半夜,但到了周末,立刻搭機回台北,東區好幾家知名夜店的周末夜,常見這些公主與王子狂歡的身影,一直到快要天亮,才各自回家。

香港投資銀行進入門檻高,折損率更高,尤其○八年金融海嘯,估計至少有一半的金枝玉葉黯然退出。但只要熬過來,起薪年薪約十二萬美元(折合台幣三五○萬元),第三到七年年薪可調至十五萬美元(約台幣四五○萬元),例如這次蔡沛然,有媒體估算年薪是這個等級。

等熬到七到十年資歷,平均年薪達二十萬美元;十年以上的待遇差異就會逐漸拉大,年薪超過一千萬台幣以上稀鬆常見,業績好或能力佳的,三、五千萬台幣甚至更高,都是可能的事。

態度養成

黃芝駿做到高盛執行董事

「興趣是工作的第一要件,沒有興趣,再高的薪水、待遇都沒用。」兒子黃芝駿畢業於美國華頓商學院、目前在香港高盛工作的眾達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的黃日燦表示。

黃日燦說,兒子在國外讀大學時,幾乎沒有在早上九點前起床過,但到高盛上班第一天,當爸爸的放心不下,一早七點多打國際電話想叫兒子起床,「沒想到,兒子已經出門了。」黃芝駿後來告訴爸爸,他是當天全高盛第一個上班的人。黃日燦說,從那一天起,他對兒子才放心。

進這行將近十年,長時間的辛苦不在話下,黃芝駿沒抱怨過一句,「我知道,他喜歡這一行。」黃日燦說。黃芝駿今年三十四歲,在高盛已經晉升到執行董事,在這一代投行圈裡算是「資深前輩」,台灣目前還有許多政商名人的子女同在這一行,年齡都比他小。

例如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的兒子魏慧夫,華頓商學院畢業,今年大約三十歲,曾在香港的JP摩根、瑞銀環球(UBS)都待過,但近期卻選擇回到台灣的益鼎創投任職。益鼎創投總經理邱德成表示,魏慧夫之所以選擇回到台灣市場,是認為對製造業近距離的觀察,會比遠在香港來得更深切;也顯示這些年輕人不僅有家世,也非常有想法。

又例如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的寶貝女兒蔡承媛,也是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很疼愛的金孫。蔡承媛之前就在香港JP摩根的私人銀行部門工作,姣好的外形,嚇死人的家世,加上認真的工作態度,在香港的台灣人圈子知名度很高。一直到去年底,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富邦大公主(富邦第三代第一位投入職場工作),翩然回到台灣,進入富邦建設工作,在富邦集團內部更是引起高度關注。

蔡承媛的身分敏感特殊,不言可喻;她帶著香港的工作資歷,目前在富邦建設負責賣場、百貨公司的業務。富邦內部更盛傳第三代的接班梯隊啟動的傳言,不過,這個傳言近期不攻自破,因為據了解,蔡承媛已經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班的入學許可,今年暑假就將重回校園。

接班養成

陳政隆接掌所羅門董座

但國內確實有許多上市櫃公司老闆的第二代,都是在香港投行工作幾年之後,就打道回府,回台灣準備接班,包括國內半導體大廠日月光副董事長張洪本的兒子張能超,就是在歷經幾年摩根士丹利承銷部門的訓練後,才回到集團中任職。另外做觸控面板的TPK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的兒子,之前也待過雷曼兄弟,目前回來擔任江朝瑞的特助。

所羅門前董事長陳建三的兒子陳政隆,曾是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證券的研究部主管,擔任外資分析師生涯期間就以產業面消息靈通著稱的陳政隆,家世不錯、學歷漂亮、產業消息又夠多,三年前已被老爸召回接掌家族事業,如今陳政隆更已正式接班,接下董座大位。

野村證券台灣區前負責人翁明正分析,在這些大老闆爸媽的心中,從國際市場上的高度與市場的熱絡上,香港無疑都是最佳的選擇;而香港投行的訓練,無論工作的態度、專業的學習,或是人脈的養成,都是絕佳的環境;加上香港離台北又近,搭機只要一個半小時,父母周末要去探望孩子也方便。因此把下一代送去香江接受訓練,就成了就業首選;至於薪水高低對這些公主與王子們,反倒不重要了。

事實上,這群年輕人當然不是台灣人赴香港金融業工作的第一代,更早之前,已有一批前行軍,並且做出一番成績。其中的佼佼者,首推監察院前院長錢復的兒子、摩根大通台灣區總經理錢國維,如今年近五十歲,近幾年幾乎年年盤踞投行業績的第一名,是前一世代的代表人物。

此外,前高盛合夥人張嘉臨的岳父是教育部前部長毛高文;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區前總經理林柏蒼的爸爸,是麗嬰房集團創辦人林泰生;還有華新麗華總經理鄭慧明是新光金老臣吳家錄的女婿,他自己就出身外商金融業,如今女兒也在香港投行圈,父女二代得自同樣的訓練。

這一群「舊富二代」的年紀,目前都在四十歲以上,香港金融圈的經歷有多大影響?已經從他們在產業上的表現嗅出端倪,也難怪後繼者越來越多。

但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台灣富二代在香江的競爭越形激烈,一位資歷已有十幾年的美系投資銀行主管表示,從工作態度上,台灣小孩認真耐操略勝一籌;但從「實質」的功能上,中國政商第二代更可以帶進實質的業績。

如今這些華人圈重要下一代都在香港金融業競爭打拚,未來這群人恐怕都是主導兩岸三地下一世代的重要領導人。

目前在香港金融業

發展的台灣名人第二代

父母 關係 第二代 上班公司辜啟允(辜振甫長子) 父子 辜公怡 台灣摩根士丹利蔡明興(富邦金副董事長) 父女 蔡承媛 JP摩根

台灣花旗

魏啟林(國票金董事長) 父子 魏慧夫 JP摩根

UBS

蔡其瑞(寶成集團總裁) 翁婿 曹恩華 香港渣打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 父女 蔡誼甄 台灣花旗

蔡其軒 香港巴克萊

黃日燦(律師) 父子 黃芝駿 香港高盛執行董事陳瓊讚(國策顧問) 父子 陳 安 BNP台灣行政總裁尤美女(民進黨立委) 母子 Tony 黃 香港巴克萊

製表:劉俞青、辛曉昀

曾經在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台灣名人第二代父親 關係 第二代 上班公司連 戰 父子 連勝文 大摩亞洲添惠證券毛高文(教育部前部長) 翁婿 張嘉臨高盛台灣區前總裁;現任hTC財務長林泰生(麗嬰房創辦人) 父子 林柏蒼 瑞士信貸亞太區衍生性金融商品前總經理陳建三(所羅門創辦人) 父子 陳政隆法國巴黎證券台灣區研究部前主管張洪本(日月光副董事長) 父子 張能超 摩根士丹利承銷部門鄭高輝(南紡集團董事長) 翁婿 翁明正野村證券台灣區前總經理陳河東(前三商集團總裁) 父子 陳翔立 高盛市場部前經理

製表:劉俞青、辛曉昀

吳敦義的公子也在香港金融業台灣領導人的第二代,究竟適不適合赴香江從事高度管制又敏感的金融業?如今蔡沛然頂著台灣駙馬爺的特殊身分,引起外界許多不同的看法。

但事實上,不只總統女婿在JP摩根的地產部門上班,副總統吳敦義的大公子吳子廉,據他自己宣稱是在新加坡淡馬錫集團任職,經常台灣、香港、新加坡到處飛,但承作哪些業務?不得而知;而二公子吳子文在香港德意志銀行上班。

台灣正、副總統的第二代都不願回到台灣,選擇在香港及其他亞洲地區的金融業上班,他們在外面談生意、做業績,有哪些是衝著這層敏感的身分而來?外界很好奇。

台灣領導人第二代都在海外金融業上班父親 關係 第二代 上班公司馬英九 翁婿 蔡沛然 JP摩根地產部門吳敦義 父子 吳子廉 新加坡淡馬錫集團父子 吳子文 香港德意志銀行

製表:劉俞青、辛曉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2

效仿索羅斯,對沖基金紛紛尋求轉型以規避監管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029

紐約和倫敦的對沖基金經理正將外部資金歸還給投資者,並把基金重組為「家族理財室」(family offices)以避免監管審查。

單一家族理財室(Single family offices)不受美國多德·弗蘭克(Dodd-Frank)法案監管,也不受歐洲另類投資基金經理指導(Alternative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 Directive)的監管,這兩個法案都是為了提升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並提升了合規要求和增加了報告披露成本。

德意志銀行新資產和財富管理部門的全球客戶主管Dario Schiraldi對FT表示,迫於監管壓力,許多對沖基金正向家族理財室轉型。

Covepoint Capital原來是一家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由貝爾斯登前員工Melissa Ko於2008年創建。它已經把所有的外部資金均歸還給了投資者,並於6月底轉型為了家族理財室。

Covepoint的業務主管Greg Williams對FT說,這種轉變是為了應對監管機構越來越嚴厲的要求。

他補充說:「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監管彈性,而家族理財室的結構符合我們的需求。」

紐約經驗豐富的對沖基金經理William Collins將資金歸還給外部投資者,並在今年早些時候把對沖基金Brencourt Advisors(創建於2001年)轉變為家族理財室。

2011年,索羅斯將資金歸還給投資者,並將量子基金轉變為家族理財室。美國的監管條例要求對沖基金在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而轉型就是對沖基金經理們的應對之策。

Paamco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對沖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hedge funds)。它的總經理Alper Incec稱,

對沖基金經理將基金轉變為家族理財室的做法很常見,他們已經賺了很多的錢,並希望繞過監管與合規因素。

但是,一位英國的對沖基金經理對FT說,

許多基金經理也在抱怨,基金在轉型為家庭理財室的時候面臨著冗雜的監管規則,而這些均是有損聲譽的因素,比如業績表現較差,關鍵員工離職等。

SAC Capital目前正因內幕交易而接受美國當局的調查。它可能會被迫轉型為家庭理財室,原因在於基金的內部困難,而非監管壓力。

百仕通資產管理和花旗私人銀行等大多數外部投資者均要求SAC歸還資金。當它們贖回資金的時候,SAC可能會轉變為家庭理財室。

律師事務所K&L Gates的Sean Donovan-Smith表示,英國也出現了類似的發展趨勢。英國的對沖基金「對轉型為家庭理財室和歸還外部資金具有濃厚的興趣」。

該律師估計,為了擺脫所有的額外監管,倫敦數百家對沖基金可能會選擇這種做法。

Donovan-Smith說,對沖基金轉型的動機在於避免成本增加,而不是為了抵制披露基金的額外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50

王雪紅愛才 重臣為何紛紛出走?

2013-09-09  TCW
 
 

 

現在的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產業競爭激烈下,第三季即將虧損,處境就像是在黑暗中,即將撞擊冰山的鐵達尼號,需要全船員工齊心協力度過難關。

然而今年前八月,宏達電卻相繼有八位部門主管,涵蓋產品設計、營運、行銷、區域市場等領域一一跳船。現在,肩負宏達電手機設計的首席設計師簡志霖不僅企圖跳船,甚至大肆搜刮船上的機密資料,可能會讓宏達電這艘船沉得更快。

國內科技業正面臨個人電腦負成長的考驗,宏達電不是第一家營運走下坡的科技公司,王雪紅「愛才」也是業界出名,然而,宏達電核心幹部短期內爭相棄船逃命的人數之多,卻是業界罕見。到底,一家面臨難關的公司,能夠如何留住人才?

政治大學EMBA教授李瑞華認為,要從「精神」與「物質」兩方面同時著手。

信心喊話,給員工留下奮戰的理由

公司出現危機時,老闆當務之急是要先穩定自己,明確告訴員工「我做好準備、不會跳船」;接著最重要的,是給員工一個希望與願景,明確指出隧道末端的陽光,給大家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這個願景,必須明確且可執行,不能像鐵達尼號眼看就要沉沒了,還喊著「我要給你一億」的不實際空話,而是需要一個「這家公司是值得你為它而戰」的理由。

留下的理由又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可能是道德、誠信等為人,由此激發員工願意和他死守四行倉庫的熱血情懷;又或者以宏達電為例,王雪紅的虔誠教徒形象,可以激發為同樣宗教理念而戰的教徒員工,或是員工認為在王雪紅身上看到她父親「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影子,願意為此留下。

第二種是「事件」層次,例如宏達電背負的是台灣品牌使命,不能讓它倒下,這時激發的,就是員工對國家的同理心。

至於如何在第一時間穩定軍心呢?清華大學科管所副教授劉玉雯建議,企業負責人可以透過內部郵件,向全體員工精神喊話,信件的目的必須非常清楚,如果是走下坡的公司,員工可能會擔心薪水是否減少?所屬部門會不會被裁併?這些疑慮最好能即時釐清。

竊密案爆發之後,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九月初也寫了一封內部郵件,強調公司仍然有足夠的研發資源,事件不會影響公司運作與績效表現,要員工放心。

盤點人才,給員工因材施教的誘因

穩下軍心後,李瑞華認為,企業主必須立即釐清人才,先確定核心團隊的成員,再把他們依照公司需要的程度分級,例如誰是公司非他不可(這類人數越少越好),誰又是不是非他不可、但影響很大的?釐清之後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以孔子的「因材施教」一一提供留下的誘因。

不過這依賴企業主平日的基本功夫,是不是確實了解核心幹部群的人格特質,在關鍵時刻,能給出最切中要害的「留下來的理由」。

至於非核心員工,劉玉雯認為,深入的離職面談是必要的,了解員工到底為何離開、要去怎樣的公司,明確的找出員工跳船的根本原因,再從中止血。像是宏達電這次的竊密案主角,不是因為公司走下坡離開,而是因為他看好這項技術的前景;又或者台積電、億光等公司也有不少員工投靠韓國三星、中國LED廠,公司可能要回頭檢討自己的獎懲制度,是不是與業界有所落差。

與「精神」層面做法相互搭配的,則是「物質」誘因。

重金留人,給員工對等的投資報酬

李瑞華認為,企業走下坡時,員工留下來是有風險的,風險越大、投資回報應該也要越大,因此公司也要針對務實的員工,提出留才獎金或分紅,或者是,未來兩年至三年內你留下不走,公司會加發一定比例的獎金。

然而,就像電影情節經常上演的,落難的海盜頭子大喊「這些金銀財寶,誰留下來,就是誰的」,如果單純只為了錢留下,最後這些人也會因為利誘棄你而去,因此員工留下最好的誘因,應該是精神層面多於物質層面。

但李瑞華認為,企業主與其等到營運走下坡、出現危機時,才臨時抱佛腳、想找到一體適用的留才方法,倒不如平日多燒香,建立公平、公開的人才遴選制度,重視人才的道德與價值觀是否與公司所需吻合,最根本的是建立內涵深厚的企業文化,才能在企業生死關頭,真正發揮大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57

花旗、法巴、高盛紛紛看空黃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11

法國巴黎銀行下調2014年的平均金價預測至每盎司1,095美元,比6月作出的估計低了5%。同時將6月估計的2013年平均金價預測輕微上調10美元至1,415美元。法國巴黎銀行表示金融狀況會使金價受壓,例如美聯儲會否於明年3月開始縮減買債、通脹率依然偏低和利率上升等。此外,投資者對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失去興趣也令金價下滑,加上美國經濟改善和利率上升都有利於美元。法國巴黎銀行也認為央行買入黃金並不足以支持金價。

高盛集團大宗商品團隊繼續維持2014年年末黃金價格將跌至1050美元/盎司的目標不變,主要是美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預示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削減和終止將逐步落實到位。

花旗分析員表示黃金於上週五下跌至每盎司1,285美元,令黃金的技術圖表走勢更加疲弱。花旗指出了五個導致黃金走勢疲軟的原因:

一是當前大宗商品普遍不受投資者的青睞,尤其是黃金。自今年4月金價大跌以來,黃金投資者的興趣正持續下滑。

二是美聯儲縮減QE不可避免,美元將走強;在美聯儲10月貨幣政策申明中,美聯儲並沒有因為最近的財政問題而偏向鴿派。而恰恰相反,10月31日美聯儲的聲明進一步強調了削減QE目標的必然性。宏觀面上,第三季度2.8%的GDP增長好於預期,不過該數據稍有滯後。隨後發布的10月非農業就業報告意義更為確鑿,在政府關門的影響下,非農業就業人數變化仍然遠好於預期,達20.4萬。

三是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倉仍有可能下跌;

四是礦商可能選擇對沖黃金;

五是全球金融體系似乎沒有什麼結構性威脅需要避險。

因此,花旗集團依然看跌黃金,認為金價將會進一步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8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自立門戶,對沖基金迎來吸金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50

         對沖基金的世界永遠不乏希望。       研究公司HFR數據顯示,2013年股票型對沖基金扣除費用後的平均回報率為14%,而同期基準股票指數包括分紅在內的漲幅卻高達32%。盡管連續5年跑輸標普500指數,基金行業卻頗有中興之意。2014年將有多家由此前知名基金經理掌舵的新基金粉墨登場,規模少則5億美元,多則高達到20億美元。其中就有Baupost的Herb Wagner, Highfields的Matthew Sidman 和Viking的Jim Parsons。       在能持續獲得超平均收益率的基金少之又少,而其中包括Appaloosa和Viking在內的翹楚對沖基金又不再接受新的投資者或者不需要更多投資資金的情況下, 投資者認為那些看起來前途光明的新基金將有超強的吸金能力。美銀美林新興市場經理項目負責人Omeed Malik 向《華爾街日報》表達了其看法:“對於那些追蹤這些明星基金經理長達數年的投資者來說,新基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機會”,        新基金無疑會面臨殘酷的市場考驗:HFR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包括知名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的基金達816個,其中的608個已經被清算了。不過,在美股延續了五年的漲勢之後,一些投資者正在考慮將資金投在那些旨在能從各種市場環境中全身而退的基金上。國際市場波濤洶湧的一月,相較於美股市場的頹勢,對沖基金曬出了他們18個月多以來的最好成績。對於搖擺不定的投資者情緒,押註了135億美元客戶資金在對沖基金身上的Mesirow公司總裁Tom Macina認為,這對對沖基金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華爾街日報總結了部分明星基金經理資歷門戶的情況       Parsons曾是Viking頂級的基金經理。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1號,他在紐約推出了規模約5億美元的Junto基金。 Junto每個季度只允許投資者贖回八分之一的投資款,對於一只股票型對沖基金來說,該條款實屬苛刻。       資產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Ziff Brothers前基金經理Yen Liow也為他新設立的國際股票投資型對沖基金Aravt Global募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而Ziff Brothers旗下的對沖基金卻正在清算。據熟悉Aravt Global基金的人士透露,該基金將於本月開始在紐約市場交易。       在2012年離開Baupost之前,Wagner一直是該基金的聯席管理人。現在他自己創設的基金已經成為2014年發行的規模最大的基金之一。知情人士透露,他設立於波士頓、規模達20億美元的Finepoint基金將於5月發行,Wagner本人也認購了一大部分份額。該基金將投資於被認為是低估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故投資者的資金將被鎖定長達數年。      積極的企業融資環境還吸引了曾擔任所管理達3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Brahman的董事總經理Paritosh Gupta。本月他將推出他自己的、專註於投資那些會被合並、收購以及可以引導管理層變革的公司的基金。       Gupta對《華爾街日報》說,“這是一次信仰上的大躍進,但是我相信自己”。現年35歲的他,在今年1月份設立了股票型對沖基金Adi, 其中有1到1.2億美元的投資來自於芝加哥的Aurora。. 而他妻子Nehal Chopra 也在2009年用老虎基金所投的錢成立了規模達5.6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 Tiger Ratan。      “不管結果如何,這都將是我最後一份工作”,Gupta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2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自立門戶,對沖基金迎來吸金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50

         對沖基金的世界永遠不乏希望。       研究公司HFR數據顯示,2013年股票型對沖基金扣除費用後的平均回報率為14%,而同期基準股票指數包括分紅在內的漲幅卻高達32%。盡管連續5年跑輸標普500指數,基金行業卻頗有中興之意。2014年將有多家由此前知名基金經理掌舵的新基金粉墨登場,規模少則5億美元,多則高達到20億美元。其中就有Baupost的Herb Wagner, Highfields的Matthew Sidman 和Viking的Jim Parsons。       在能持續獲得超平均收益率的基金少之又少,而其中包括Appaloosa和Viking在內的翹楚對沖基金又不再接受新的投資者或者不需要更多投資資金的情況下, 投資者認為那些看起來前途光明的新基金將有超強的吸金能力。美銀美林新興市場經理項目負責人Omeed Malik 向《華爾街日報》表達了其看法:“對於那些追蹤這些明星基金經理長達數年的投資者來說,新基金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機會”,        新基金無疑會面臨殘酷的市場考驗:HFR的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包括知名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的基金達816個,其中的608個已經被清算了。不過,在美股延續了五年的漲勢之後,一些投資者正在考慮將資金投在那些旨在能從各種市場環境中全身而退的基金上。國際市場波濤洶湧的一月,相較於美股市場的頹勢,對沖基金曬出了他們18個月多以來的最好成績。對於搖擺不定的投資者情緒,押註了135億美元客戶資金在對沖基金身上的Mesirow公司總裁Tom Macina認為,這對對沖基金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華爾街日報總結了部分明星基金經理資歷門戶的情況       Parsons曾是Viking頂級的基金經理。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1號,他在紐約推出了規模約5億美元的Junto基金。 Junto每個季度只允許投資者贖回八分之一的投資款,對於一只股票型對沖基金來說,該條款實屬苛刻。       資產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Ziff Brothers前基金經理Yen Liow也為他新設立的國際股票投資型對沖基金Aravt Global募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而Ziff Brothers旗下的對沖基金卻正在清算。據熟悉Aravt Global基金的人士透露,該基金將於本月開始在紐約市場交易。       在2012年離開Baupost之前,Wagner一直是該基金的聯席管理人。現在他自己創設的基金已經成為2014年發行的規模最大的基金之一。知情人士透露,他設立於波士頓、規模達20億美元的Finepoint基金將於5月發行,Wagner本人也認購了一大部分份額。該基金將投資於被認為是低估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故投資者的資金將被鎖定長達數年。      積極的企業融資環境還吸引了曾擔任所管理達3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Brahman的董事總經理Paritosh Gupta。本月他將推出他自己的、專註於投資那些會被合並、收購以及可以引導管理層變革的公司的基金。       Gupta對《華爾街日報》說,“這是一次信仰上的大躍進,但是我相信自己”。現年35歲的他,在今年1月份設立了股票型對沖基金Adi, 其中有1到1.2億美元的投資來自於芝加哥的Aurora。. 而他妻子Nehal Chopra 也在2009年用老虎基金所投的錢成立了規模達5.6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 Tiger Ratan。      “不管結果如何,這都將是我最後一份工作”,Gupta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3

【行業熱點】傳統電視台為何紛紛回收OTT獨播權?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26
但視頻網站看起來還很淡定。視頻網站能否獨力發展?視頻網站對傳統電視台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今年以來綜藝節目網絡獨播權成了各大視頻網站兵家必爭之地。騰訊視頻花2億元天價搶得《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獨播權,愛奇藝則以同樣價格獨家獲得《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百變大咖秀》、《我們約會吧》5檔綜藝節目2014年版權。
  
這些真金白銀的投入也讓視頻網站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僅《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獨家網絡冠名權就達到了6600萬。
  
此外,傳統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劇也曾經受到視頻網站哄搶,巔峰時百萬一集的現象幾乎成為常態。目前視頻網站流量有一半左右來自電視劇,其他的則被綜藝節目和其他平分
  
儘管如此,對於湖南衛視獨播這一舉措,愛奇藝、樂視、搜狐等視頻網站目前還都保持著淡定觀望的態度。優酷土豆方面表示,公司和湖南衛視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很高興看到湖南衛視在互聯網方面的積極探索。風行網CEO羅江春則更加淡定,在他看來電視台就應該把自己的大型季播節目和內容放在自己家的新媒體上獨播,靠內容形成自己的新媒體陣地。
  
視頻網站能如此「淡定」,得益於行業格局的新變化。在今年,國內主流視頻網站紛紛加大自制綜藝、自制劇的投入,並且將其定位為戰略重點。樂視打造了《光環之後》《唐朝好男人2》等自制劇,愛奇藝除了與河南衛視推出台網聯動節目《漢字英雄》,不久前還宣佈成立劉春工作室及高曉松工作室,加上之前成立的馬東工作室,希望借助傳統電視人力量有所突破。
  
目前電視台的綜藝節目大部分來自國外版權+自己製作,在這方面,視頻網站的資金儲備未必就在電視台之下(這還不算不再購買電視台版權節省下來的費用)。而在最受質疑的人才儲備方面,傳統電視台的工作環境顯然沒有視頻網站自由。
  
對於視頻網站來說,擺脫傳統電視台的控制本來就是未來主要的工作之一,現在湖南衛視的做法無非是提前了這一進程而已。
  
電視台被逼上絕路?
  
和視頻網站的淡定相比,傳統電視檯面臨的困境更大,這也讓他們不得不做出改變。
  
在洶湧的互聯網大潮中,傳統的電視逐漸被用戶冷淡,甚至有統計稱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不足三成。在這一背景下,地方電視台不得不將其製作的影視資源、綜藝節目資源出售給視頻網站。
  
這本來是郎情妾意的商業模式,電視台生產資源、視頻網站利用渠道推銷資源,雙方共同獲益;但現在電視台發現,曾經的小夥伴正在蠶食屬於自己的領地:視頻網站將觸角借助智能電視、電視盒子、電視棒等終端產品,試圖在電視的傳統領域分一杯羹。而在節目方面,視頻網站也有越來越多的自制劇、自制綜藝節目播出,這不禁讓電視台覺得恐慌。
  
幸好,電視台手裡還有那些最熱、最有人氣的明星,最專業的編劇導演,最專業的舞台和設備。花一億買下《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網絡獨播版權的搜狐視頻在三個月內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總播放量超20億次,獨家播放平台超過去年全網播放量的2倍,累計觀看用戶達到3億,新增用戶佔比超一半,單項目覆蓋中國互聯網過半視頻網民。營收2億元,每項數據後都不忘加一句「創視頻行業紀錄」。現在,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電視台們正視圖把這些優質的資源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湖南衛視的互聯網夢想萌發於2012年。
  
在商業領域,一家十年雄踞市場份額首位的公司,如果在半年間落到了十名開外,這會引發什麼狀況?湖南衛視就曾面臨這樣的窘境,在最「慘」的時刻,湖南衛視收視率排行甚至跌到了全國第18位。這樣的情況讓湖南衛視不得不正視其他衛視的衝擊以及來自互聯網的強勁挑戰,它選擇了牽手互聯網;從邀請嘉賓上節目的小打小鬧,到上線在線視頻芒果台、自制網絡劇、與網絡媒體多屏聯動、開發APP應用呼啦等,都展現了其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野心。
  
但對於湖南衛視最重要的難題就是,其對於新媒體乃至互聯網領域的嗅覺並不敏感,此前湖南衛視曾聯手阿里巴巴推出合資公司做電商,但即使加上了電視資源、各類綜藝節目的傾斜,依然表現平平。
  
流量從哪兒來?
  
更要讓傳統電視台正視的殘酷現實是,流量從哪兒來?
  
據金鷹網CEO張若波介紹,此次推獨播戰略,湖南電視台下了很大決心,芒果TV力求兩三年之內能達到一線視頻網站的水準,目前《花兒與少年》獨播兩期後,網站流量已經出現幾十倍提升,日均活躍用戶數在300多萬。
  
和大型視頻網站平台相比,這個數字不算寒酸。但通過封殺轉播帶來的流量不能直接轉化成衛視官網的長期流量。一個簡單的數字:在Alexa統計上,優酷土豆排名83、愛奇藝335、金鷹網1304。
  
想要玩轉互聯網,最核心的問題以芒果TV為代表的電視台網站們擁有自身帶來流量的能力嗎?要知道即便是優酷土豆、愛奇藝這樣的大型視頻網站都無法完全擺脫互聯網巨頭們的導流。更何況在互聯網世界裡,湖南衛視甚至是中央電視台,都在扮演一個新手的角色。
  
在封殺了視頻網站的轉播權後,湖南衛視除了流量之外,還將面臨更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內容的由來。根據湖南衛視方的表態,除了湖南衛視自己的節目之外,未來也會花錢購買電視劇甚至節目來讓芒果TV成為一個視頻網站平台。
  
但視頻網站的建設是一個平台型的系統工程,要兼顧播放器、服務器、廣告投放、用戶UI、媒資系統、後台大數據統計、第三方平台介入、多終端用戶同步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芒果TV面臨的是一個系統的重建,從目前芒果TV的發展情況來看,與第一梯隊的視頻網站相差甚遠,在有的關鍵性技術上面甚至是空白,兩者差距絕非一年半載可以追趕。

更何況電視劇和節目從哪裡購買?另一個電視台嗎?
  
從廣告主的角度來說,電視台與視頻網站的蜜月期已經結束了。據《中國廣播影視》報導,來自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廣電廣告收入雖然達到創紀錄的1302億元,但同比增幅僅為2.52%;這一指標,在2012年是13.12%,2011年是15.76%,2010年是24.04%,與此同時,互聯網廣告在高速增長—它的增長很多是從廣電兜裡轉移、切分的蛋糕,這是湖南衛視公開與視頻網站決裂的直接原因。
  
但決裂之後,廣告主會重新回到電視台的懷抱嗎?對於那些在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裡面做植入的廣告主來說,顯然越多渠道他們越喜歡,而對於那些硬廣投放者來說,芒果TV的受眾顯然要遠遠小於視頻網站的手中:原本是多通路推廣單個欄目,現在只有自己的官方渠道,廣告價值自然相應衰落。更何況目前電視台的網站用戶體驗很差,以芒果TV為例,其傳輸不流暢、畫面有停頓。
  
視頻行業在中國發展近10年,版權內容早已進入全球佈局,美劇、英劇、韓劇、日劇應有盡有,而各國的綜藝節目也早已經進入視頻網站的狩獵瞄準鏡。對於視頻網站來說,失去湖南衛視並不重要。
  
但此次湖南衛視與視頻網站的決裂意味著廣電傳媒系統開始正式加入互聯網遊戲,如何依託現有優質內容吸引用戶、創造流量並留住用戶甚至打造完整生態鏈,才是湖南衛視未來必須要走的路。

文章來源:網易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