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乎CEO周源最新演講:千萬不要站在上帝視角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2/147402.html

i黑馬:過去的一年,是知乎創辦四年來,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知乎社區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同比增長十倍,日活躍用戶超過百萬,新推出的移動端手機App知乎日報從0做到超過1500萬下載,知乎日報單條閱讀量可以達到50-60萬……

\沒人能說,只有那樣做才是對的。

因為在現實世界里,沒法等量評估另一種可能。

六年前,周源以記者身份,心潮澎湃的跨過大洋,第一次來到矽谷。而今,周源以連續創業者的身份,再次心潮澎湃的來到這里。人們提到他,通常會提到一個身份知乎CEO。

知乎是一個知識性的問答社區,這是一個定義性的說法。與其他社區顯著區別之處在於,知乎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都是建立在一問一答的討論之間。尤其是,一個高質量的回答者,更容易通過文字表現出的特立獨行、卓爾不群或靈光一閃,收獲認同感和滿足感。

這種認同感和滿足感,同樣加成在知乎自己身上,甚至超過自我想象。

比如這次周源帶隊來美國做宣講,一站定在矽谷的斯坦福大學,一站定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出發之前,知乎團隊對在矽谷的活動相對更加忐忑,然而情況出乎意料。斯坦福大學負責組織這次活動的黃海說,最初預計只有50人報名,結果是這個數字的四倍。

實際上,過去的一年,是知乎創辦四年來,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知乎社區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同比增長十倍,日活躍用戶超過百萬,新推出的移動端手機App知乎日報從0做到超過1500萬下載,知乎日報單條閱讀量可以達到50-60萬……

知乎最初兩年嚴格執行不開放註冊,只積累了40萬註冊用戶。兩相對比,足見差別之大。即便如此,這也是知乎克制之下的結果,負責用戶增長的知乎副總裁白潔說,知乎並不追求高速膨脹。所以某種意義上,知乎也是一家“慢”公司。

這跟周源的性格,有些許類似之處。李卓爾見證了周源從程序員轉行記者,隨後兩次創業的過程。用他的話說現在的周源跟當初剛畢業相比,更加的低調沈穩。這種不張揚,現在生活在美國的李卓爾用了“Extremely”來形容,中文翻譯是:極端地、非常。

但是仍有用戶在擔心,害怕知乎這個社區,因為大批新居民的湧入而變味。這很好理解,有一次周源和知乎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張亮一同前去喬布斯家緬懷,卻遭到喬布斯鄰居的持槍驅趕——太多外人前來,對與喬布斯在同一社區的居民造成了幹擾。

可是克制,不代表知乎甘心做一個小而美的社區。周源說他的下個目標,是服務一億用戶。在他向新浪科技描述的未來中,知乎會演變成一種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為了實現這個宏願,知乎團隊早早開始研讀《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等書籍,學習如何能讓一個社區更好的發展。結論之一就如周源所說:千萬不要站在上帝視角。就是說,社區的建設者不要想當然的去構建社區,而是要適時的引導、順勢而為。

比方知乎曾經推出某款產品,自認更好的服務了用戶卻最終被用戶拋棄。

另一個要為社區壯大做準備的方面,就是更好的技術和架構。這也是知乎到美國來的原因之一,尋找更好的工程師。更好的架構,能支撐知乎湧入更多的居民,開展更有效的區域測試;而更好的推薦和分類等技術,才能讓新老用戶在知乎更舒服的待下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中國互聯網市場並不缺乏社區這種形態,而一個個社區從興到衰的案例也不鮮見。尤其對於知乎這種高度依賴用戶產生內容的社區而言,門檻相對於其他社區顯著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知乎未來前景的擔憂,一直多多少少的伴隨他們成長的始終。

“所以要有一個大目標”,周源說。只有群體基礎足夠大,才能支撐社區產生多樣化的演進。目前正在執行的知乎2.0計劃,核心就是工具化+社區化+開放。而對於更遠的未來,周源也無法預計知乎會變成什麽樣子,也許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也說不定。

就像知乎不曾預期他們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如此良好:如果把美國整體看成一個城市,按用戶計算已是知乎排行榜上的第三名。

這完全體現了知乎用戶的特點。今年知乎公布的一份用戶數據顯示,北京知乎用戶的中,月收入在1.2萬以上的比例為30.84%;上海這個比例是26.5%、深圳是23.67%、杭州市23.44%。看起來知乎的模式,更容易吸引到高知、高收入的用戶群。

但是這個群體也並不好伺候。所以知乎每走一步,謹小慎微。在創新工場早期投資的項目中,知乎毫無疑問是商業化最慢的一個。直白一點說,就是最不掙錢的一個。盡管現在知乎也有一些營收,但是對廣告主和展現方式等方面,均作了嚴格限制。

創新工場合夥人易可睿(Chris Evdemon)也覺得知乎發展並不算快,但他並不擔心太多。作為一個用戶不斷產生內容的社區,在知乎的體系上,已經自然衍生出了媒體紅利的產物——知乎日報。未來還能衍生出什麽,沒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那麽,如果你說知乎這樣做是錯的,怎麽證明?
 

以下是知乎CEO周源在斯坦福宣講的全文:
 

我是周源,我來自於一個中國的創業公司——知乎。

知乎是一個知識型討論社區,我們幫助人們去分享已有的知識,並從中獲得新的機會。雖然來自國內,但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其實不僅是大陸地區的用戶,而是覆蓋整個中文互聯網,聚集了中文互聯網上求知欲和分享欲都最為旺盛的職業人群。

其實從數據上來看,灣區還有紐約,已經是知乎在海外訪問量最大的兩個地區了。有很多國內和海外的用戶在知乎上交流彼此的工作體驗和成長經歷,相關話題的關註度都非常高;比如說在LinkedIn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在Dropbox,在Airbnb的工作體驗是怎樣的,都能夠有在這些公司工作的真實用戶主動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另一方面國內創業公司相關話題的關註度也越來越高。

另外今天在座的基本都是知乎用戶,大家對知乎現在的情況和成長的過程,以及國內的創業大環境還是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主動來一趟,來跟大家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 這是最好的回國創業的時機

國內的創業情況,用火熱一詞來形容,足矣。

我們公司在北京的中關村地區,離五道口不遠的學院路上。這里被戲稱為“宇宙中心”,當然是一種開玩笑的說辭,主要因為這里有三高三多,三高是說這里的“房價高、學歷高和工資高”,三多說的是這里“程序員多,創業的人和民工多”。

而現在的五道口,和當年的五道口已經有很大區別。最大的不同在於,來這個地方人的目的,他們心中的想法,和日常討論的話題。當年,也就是99 年的時候,我到北京來上新東方的TOEFL 班,我的第一臺電腦就是在海龍大廈里購買的,買完抱著一個大電腦主機和顯示器擠公交車回家,一個車里還有好幾個小夥子和我一樣。現在,大家都在京東上買電子產品,早上下單,下午就送到。現在這里聚集了大批的科技創業者;你隨便進入一家咖啡館,就一定能夠聽到有人討論你我都比較熟悉的話題——創業,做產品,融資,如何搭建團隊。

記得來美國的幾天前,我在公司附近吃飯,無意中看到餐廳電視機里播新聞聯播,CCTV 竟然做了一個專題叫“中關村的21歲現象”。里面有一個有趣的數據統計,說中關村科技公司的從業者平均年齡是33歲,46%在29歲以下,現在甚至有大批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是21歲左右,和在座的各位一樣年輕。節目里甚至有人大膽推斷說中國的Jobs、Elon Musk會從這代人中產生。

無論如何,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和創業氛圍的愈加濃厚是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得到的。我有一個很好的創業者朋友,叫李天放,估計比在座的各位大不了幾歲,他之前也在矽谷供職和創業,後來覺得國內的機會比較大,於是就在2012年的時候回國,到現在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他就和搭建出的團隊團隊一期,做了一個移動應用叫“課程格子”,現在做成了中國大學生最受歡迎的校園應用。

我另外一個朋友比李天放還要再小一點,他之前一直有一個夢想,要做一個電動汽車,但是他也不認識什麽人,他是做互聯網的,於是就把這個想法發到知乎上,後來就真的有很多汽車行業的,比如做電池的、做總線控制的、甚至做整車組裝的人開始跟他聯系,就真的開始動手幹了;4 個月以後,這個電動車已經開始了第一次試駕。我還有一個朋友,原來是做投資的,是VC,幫助別人創業;然後他過去兩年自己有一些想法,希望做硬件、做音樂。前段時間他跑來感謝我,說在知乎上認識了一個做硬件的朋友,兩個人一拍即合,做了壹枱智能鋼琴。

創業不再是中國青年追求個人成功的事情,它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定義,是這代人的自我解放運動。解放的是怕風險的枷鎖、解放的是怕別人指指點點,解放的是隨波逐流的禁錮。當每一個人開始創業的時候,其實他就做了自己事業的主人。無論你是創業,還是加盟,當你有了這種勇氣、抱負和信心的時候,就是力量爆發的時候。

當然這麽說,說得好像國內的情況有點太好了,想什麽有什麽一樣。但其實我也是過過苦日子的,我第一創業的時候,條件就比較艱苦,當時找錢很困難,就要自己省錢,我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就吃一塊大餅,因為要省錢嘛。後來我住的地方就是辦公室,我住在公司二樓的一個小房間里,一呆就是兩年,後來結婚都是在那里結的。這些當然都是一樣老笑話了。但我想說的是,外部因素不重要,真正的內部因素在於創業的動力,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到底相信什麽。

在座的各位是幸運的一代,趕上一個非常好的時代。今天,在我看來可能是20、30年一遇的機會。在90年代初,那時候出生的人的父母,正好趕上上一波中國改革開放釋放的紅利,92年鄧小平南巡明確向市場經濟走的大方向,大批人才“下海”,然後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崗位開放向社會招募,那一批年輕人無論下海,還是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現在都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領導層;緊接著1998 年朱镕基開啟房地產商品化,住房的增值使這一代父母成為中國真正的中產階層。這一代從年齡上看,正好是你們的父母,你們是幸運的一代的後代,優厚條件使你們中相當數量的人有條件和空間去試錯,去創新!

回到現在,就在剛剛過去的9 月,阿里巴巴(98.6, -0.13, -0.13%)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了200 多億美元,一舉成為美股市上最大的IPO。我相信,估計也沒有人會懷疑,接下來會有更多的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這是過去積累的變化的一個質變,如果要把未來1-3年都有可能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打印出一個列表,這將是一個很長的列表,有很多的知友已經做了這方面詳細的功課,比如在過去2 年估值超越了10 億元的互聯網公司就有很長的一個列表,大家回頭可以知乎搜索相關的回答。

我們應該看到,一方面中國公司赴美上市,證明一群人經過多年努力創造巨大社會經濟財富這條路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新的一代在崛起,長江後浪推前浪。新的更多更大機會的到來。正等待著我們。

有心人會觀察到,越來越多有才華、有專長的人都在幹什麽?他們其實都在紛紛離開體制、離開大公司、大機構。我們來的前幾天,新浪副總裁、新浪網17年的總編輯陳彤離職;去年美國上市的久邦數碼總裁張向東離職,現在開始自己創業。像中年一代,朱雲來從中金離職,央視一批知名主播離職,紛紛做自媒體。

而再老一代,很多在過去20、30年中靠房地產致富的企業家都到了退休年齡,王石、王健林等等。牽一發動全身,這些領導者的位移,引起的一定是連鎖反應,這些位移、裂變,所釋放出的信號,傳遞的信息、預示的機會、能量之大之多,在座聰明的同學應該好好關註一下。

當這些變化不斷發生的時候,你一定要有所行動,如果我們只是紙上談兵,那任何變化,無論好的、壞的,其實都和我們沒有關系。
 

- 知乎在做什麽,知乎接下來會做什麽

說了這麽多我個人關於大環境的觀察和判斷,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知乎。

互聯網所產生的改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不斷提升線下生活的效率,電子商務也好,O2O 也好,租車,這些都是;原來依靠人力完成的事情所需要的人會越來越少,這個過程非常像工業革命。第二類則提升了人們精神生活的品質,各種社交網絡,新型的資訊渠道,甚至像彈幕文化,bilibili 這類產品的火熱都是第二類改變力量的體現。

這兩類力量是有緊密的聯系的,當線下生活效率被越來越提高,有更多時間的人們自然會進行更多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是要追求品質的,要追求豐富多彩。

而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各種溝通、交流、討論,各種連接人與人,進而生產內容的場景,品質都不夠好。中文互聯網上大部分社區都充斥著灌水和垃圾信息的情況大家一定都有所感受。我自己舉個例子,在知乎之前我還做過一家公司,是上一次創業,最後失敗了。在失敗之前,我跑去中關村找張亮和黃繼新請教怎麽辦?當時也很著急,後來一聊,發現他們有很多思路、信息是我沒有掌握的,很有價值。當時我就很感慨,空間和地域的阻隔影響太大了。我之前和他們的關系已經很好了,但我在創業過程中,缺乏長期的固定溝通連接。現在來看,要是那個時候有知乎就好了,大家要知道,現在創業者在知乎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群體,如何做這個,如何做那個,都會有具備實際經驗的人來給你分享一手資源。上周,俞軍(百度早期的傳奇人物)還出現在知乎上,分享他做產品的體會。

我們今年還把創業的內容集結了一下,出了一本書,《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麽?》,這本書是在美團上眾籌出版的,當時是創造了美團歷史上最快的一單,10分鐘,1000 本全部銷售完了。今年這本書已經接近10萬冊,一下子登上了暢銷書熱榜。然後一堆出版社跑來問我們是不是要做出版了,我們說不是,我們搭建的是一個幫助大家分享和組織彼此知識、經驗和見解的平臺,社區才是知乎的核心力量。我們也很高興知乎成為了很多人群的精神家園和知識中樞。而這一點就是我們做知乎的原因,是初心和出發點。

大家都知道在知乎發展的頭兩年,這個社區一直是邀請制的,沒有邀請,你沒有辦法註冊。但在兩年之後,我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到底是小而美還是大眾?

其實我在2012年10月份之前,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那時的明確情況是,知乎是經過了接近兩年的邀請制發展後,速度有點過慢了,就像是一個人口基數停止增長的城市,開始漸漸缺乏足夠的多樣性。

那時知乎需要一次改變。2012 年國慶節,團隊一直在不停思考幾個問題,怎麽能讓新用戶以更快速度增長?怎麽將知乎的價值推廣到更大眾用戶群?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怎麽提高用戶黏性?什麽樣的產品形態能對外全面開放?

我們當時的思考是,知乎應該全面開放,但前提是必須要提供更簡單易用的產品;如果想獲得穩定高價值流量,需要在“頭部”領域——有大眾需求、高使用頻次且影響到消費決策的市場——產生足夠的影響力;如果讓用戶找到目標信息為一次“碰撞”,知乎還未提供高效的碰撞機制,所以要把知乎工具化才可以獲取到足夠多和優質的新用戶;社區黏性不足,群組化也許是一個積極的嘗試。

然後基於這些思考,我們制定出了一套“知乎2.0 ”的計劃,知乎2.0,核心就是工具化+ 社區化+ 開放。

整個2013年是知乎開放的一年,到現在,從註冊用戶,到活躍用戶數,內容量,知乎已經有了20倍到40倍的增長。我們當時還有一個思考,就是移動化,當時知乎app並不是知乎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全部答案,我們根據用戶的需求,推出了知乎日報。現在知乎日報的閱讀量單篇文章已經達到50-60 萬了。

看著知乎從一個小縣城,變成一個大城市,看著知乎內容網絡的增量越來越大,我們也開始擴展了知乎的願景:幫助人們更有效、方便地分享與組織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並獲得新機會。其中“獲得新機會”是補充的部分。

我們也在思考能為這個變化的環境下的年輕人們提供什麽。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時提到過一本目錄叫《Whole Earth Catalog》,大部分知道它里面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沒特意看過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Slogan 叫做access to tools。這本目錄其實普及是適應個人崛起、更符合生態系統規律的生活和生成所需要的;觀念、工具和實踐案例。

現在對於很多用戶來說,知乎成為了一個新的工具,不僅可以分享和獲取知識,結交新朋友,還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新機會。從去年開始我們集結成冊的《知乎周刊》已經有了600、700 萬的用戶了,今年開始,很多用戶可以通過知乎來出版個人的書籍,銷售的情況非常好。

知乎不僅服務於從大公司,大機構里出來的人,也服務於那些認為學校學不到生存技能和有用知識的年輕一代,知乎應該不僅提供給他們方法、知識、經驗,而且也將包括工具,將這些都努力產品化,不斷改進和完善。

知乎的新機會其實醞釀於支持這群人成長所帶來的新價值,讓有價值的人更有價值,有影響力的人更有影響力,為他們提供工具,創造彼此高效連接的可能,這才是巨大的機會,是一個時代的機會。

我很期待大家回國,也很期待大家來知乎坐坐,成為朋友,甚至是成為同事,我個人覺得,知乎最酷的一件事,就是和一群酷且有趣的人做了一件有價值的事。現在知乎正面對更大的機遇和挑戰,期待大家和我們一起。‍


站在改革的起點 我們該往哪裡走 公民x柯文哲

2014-12-08  TWM

 

這是一場值得被記住的選舉。

公民參與,台北市出現了第一位非藍也非綠的素人市長,公民覺醒,蔑視民意的執政者遭到最嚴厲的選票審判,公民崛起,一股新的力量即將改變台灣。

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選民幾乎全盤否定了執政者的既有路線,站在改革的起點,新的路線在哪裡?

也將仰賴台灣公民的集體智慧。

製作人‧方德琳、楊紹華 撰文‧楊紹華 研究員‧黃家慧十一月二十九日,歷史會記住這一天,因為台灣人民用選票表達了他們對執政黨強烈的不滿。

晚間九點二十分,國民黨終於有了這天晚上唯一的六都首長勝選感言。國民黨新北市長當選人朱立倫站上講台,以毫無勝選喜悅的低沉語調緩緩地這麼說:「人民的怒吼,我聽到了。」

選舉大翻盤之後……

「人民的新仇舊恨一次算總帳」 新力量崛起這是一次必須被記住的選舉,「我們清楚看見了人民對執政者的審判力量。」國安會前副祕書長、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的張榮豐解讀,這場選舉「像是人民對國民黨新仇舊恨的一次算總帳。」「首先是房價高漲、薪資停滯的問題始終無解,國民黨唯一的清楚訴求,只有兩岸開放和貿易自由化;但幾年下來,年輕人完全感受不到開放與自由化的好處,得利者似乎只有財團。」這兩年,苗栗大埔案、桃園航空城等事件,政府被公民團體指控是「掠奪人民土地,標給財團」;到了《服貿協議》爭議,學生浮上枱面,控訴代議政治失靈、質疑中國野心,最終發展為太陽花學運;再到公民發起的「滅頂運動」,又將中國、權貴、財團全都列入打擊範圍。

張榮豐說,這次選舉的主角是柯文哲,他打權貴、訴求以全民參與改變代議政治,每一箭都射向民眾對國民黨的極度不爽之處,自然引發可觀的擴散效應。而在整個審判國民黨的過程中,學生、年輕人、公民團體、首度參選的政治素人都是要角,「民進黨的角色卻淡化了,所以我會說,這場選舉,人民對執政者審判的強度,高過了對於民進黨的肯定。」張榮豐作出結論:「選舉過後,新的力量將會崛起。」這就是二○一四年九合一選舉必須被記住的原因:公民覺醒的力量,正要開始改變台灣。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對公共事務冷感的代價,就是被糟糕的領導者統治。」這句話,被認為是公民覺醒的最佳注解;然而,經過一場標識為「公民勝利」的選舉之後,台灣就會變得更好嗎?台灣的下一步,該走向何方?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分析,某種程度上,這場選舉像是全盤否定了國民黨過去的邏輯,但從「賭爛票」明顯增加的情況來看,人民似乎也沒有透過這場選舉「肯定」了什麼新的路線。「稍微明顯的,是柯文哲的『公民參與』訴求獲得認同。」

改變 第 1 步:

還人民完整公民權 改善失靈的代議政治從「柯文哲現象」出發,台灣公民覺醒的下一步,要衝撞的該是「公民權」的完整,或者應該說,是公民權的正常化。

公民權,又稱為「人民的參政權」,清楚寫在《憲法》第十七條:「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然而雖有《憲法》保障,但與國外民主國家相較,顯然台灣的公民權與世界潮流是脫軌的。

罷免、公投門檻高 皆落後國際主流在選舉權方面,對比全世界民主國家都是十八歲就可以投票,台灣是唯一年滿二十歲才有投票權的國家,阻斷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權利;在罷免權,台灣的門檻也明顯偏高。

十一月二十九日,台北市內湖區投票所的門口都會站著幾位學生,他們是「割闌尾計畫」(民間發起的罷免立委活動)的支持者,「請連署支持罷免蔡正元立委行動!」每當投完票的選民經過,他們總會試著請求連署簽名。這一天,割闌尾團隊成功完成了將近四萬份的連署,達到《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的「第二階段」罷免門檻,興奮之餘,他們卻還不敢大意。

依據《選罷法》,罷免公職人員必須經過四道關卡,首先是「提議」。提議要成功,必須要有「被罷免人當選時原選區選舉人二%」的提議人數;第二關是「連署」,必須要有「被罷免人當選時原選區選舉人一三%」的連署人數,且「提議人」不得為「連署人」。經過這兩關,這趟罷免算是「成案」了,但接下來,還有兩大門檻擺在眼前。

《選罷法》規定,罷免案要通過,需要「被罷免人當選時原選區選舉人五○%」的人數參與投票,也就是投票率必須超過五成;而有效票中,「同意罷免」者必須過半。

在這過程中,還有層層阻礙,其一是「連署時間必須在三十日內完成」,此外,《選罷法》第八十六條規定,「不得有罷免或阻止罷免的宣傳行為」,割闌尾計畫團隊就質疑,「無法宣傳,如何以理性說服人民同意罷免?如何行使《憲法》保障的權力?」同樣是罷免民意代表,在美國加州,連署門檻需要全體選民的兩成,但連署期限長達一六○天;在日本,選民人數不到四十萬人的地區,連署門檻拉高到選民人數的三分之一,但連署時間為兩個月,且沒有投票率的要求。

選舉、罷免之外,再看攸關創制、複決權的《公投法》,同樣也像是台灣走入公民社會的一道高牆。

依據現行《公投法》,首先,任何涉及《憲法》的議題均不能直接透過公投修改;再者,需要選舉公民過半的投票人數,且有效票數超過半數同意,始能通過。相較於法國、日本,或是今年九月舉行的蘇格蘭公投,盡皆未設投票率門檻,且法國與蘇格蘭公投更是採取「簡單多數決」。

強化公民參與,弱化政黨協商下的政治運作,一方面是符合這場選舉當中選民所傳遞出的不滿訊息;另一方面,或許也是有助於台灣解決當前諸多社會、經濟困境的途徑之一。

十一月七日,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報告,「二○一五年十大趨勢」,報告指出,明年全球影響最大、排名居首的兩大趨勢,分別是「所得分配不均」與「失業率繼續攀高」;而WEF也在報告中明白表示,解決這些問題無法單純仰賴政府,而必須靠「全體公民共同關注、採取行動」,尤其,年輕人不能缺席。

改變 第 2 步:除了繼續貿易自由化 更要提升產業競爭力「這次選舉結果,代表年輕人對悶經濟的感受很強烈,也證明了操作藍綠已經是假議題。」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認為,站在這樣一個改革起點,人民要思考的是「路線」問題,「是要走向更開放與自由的市場經濟?還是要修正過去的路線,改為均富導向、消弭對立?這才是真議題。」其實,從馬英九執政初期,這些「悶經濟」的問題就已經露出徵兆。一○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到雙位數,但人民薪資仍然停滯,那一年八月,《今周刊》以封面故事創造了「無感復甦」一詞,提醒政府必須思考,如何把經濟成長率轉化為讓人民有感的薪資成長。此後,馬政府上下多次把「讓人民有感」掛在嘴邊,但「無感」現象至今依然。

二○一二年馬英九競選連任,他提出的解方是利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敲開中國市場大門,取得搶進世界市場的入場券;但兩年多過去了,這套政府口中「利大於弊」的解方,已被解讀成「利在財團、弊在庶民」的路線。問題是,如果公民在這場選舉否定了馬英九的路線,新的路線又是什麼?

十一月三十日,「九合一」選舉後第一天,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的手機安靜得出奇。

作為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她經常得向在台灣的外商解釋國內政經環境變化,但即使「執政黨全面挫敗」的選舉結果早已出爐,吳王小珍卻沒有接到任何一通表達憂心的詢問電話。

「選票差距之大,的確是在預料之外,但,我們認為它終究只是地方選舉……。直到禮拜一上班後,」吳王小珍說:「意外的是,一場地方選舉,竟然能夠造成內閣總辭。」她表示,從外商對台灣投資環境信心的立場,對這場選舉的憂心是從「內閣總辭」開始,「政策要有延續性,我們比較擔心最近兩年的開放腳步會不會因此轉向。」國民黨敗選不影響開放的腳步不過,吳王小珍也提出美國商會過去一年多來與民進黨交流溝通的心得:「在貿易自由化的部分,我想民進黨主流意見多半也與目前執政黨的大方向一致,他們也了解開放的急迫性。」她相信,即使是在國民黨選舉潰敗之後,台灣的自由化腳步會繼續走、也應該繼續走,「兩黨之間較大的差異是在中國政策,但也只是『深度』與『速度』的不同,方向上應該不會逆轉。」至於台、美自由化談判的另一絆腳石,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問題,「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先前已經喊出『任內絕不開放』,所以美國商會本來也就沒有太大的期待。」不過,即使自由化、開放的路線應該持續,張榮豐還是提供了公民力量在經濟政策上的另一個施力點,「自由化,說穿了就是『賣東西更方便』,是一種cost down(降低成本)的思惟,但你的政策不能只有『賣東西』,還要想想怎麼做出大家會想買的好東西。」他說的,是台灣需要一套具體可行的產業升級政策。

換言之,當公民以選票抗拒了「從中國切入世界市場」的路線,接下來,我們必須以務實理性的態度,共同思考讓台灣產業維持競爭力的新解方,「應該要求政府,不能只是用力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但卻不花工夫在產業、產品的競爭力提升。」至於童子賢口中的「均富路線」,背後的根源是「分配」與「相對剝奪感」問題,「這是世界潮流,也是世界挑戰,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到韓國房價高漲、自殺率也高漲,貧富不均的問題其實全球都一樣。」童子賢說。

不過,回望歷史,睿智的改革者總能找到一條顧及發展與公平的改革路線,「台灣在民國四十年代,國民黨推動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就成功消弭了台灣農村的怨氣,讓社會穩定發展數十年。」童子賢舉例。

台灣能不能再次找到一條美好的新路線?在「審判國民黨」之後,公民有了聲音,但責任才要開始,每一位公民都成了推動進步的力量,也必須符合「公民覺醒」的真義,有意識地回頭思考每個牽絆台灣進步的環節。

改變 第 3 步:「除舊」之後要「立新」 理智思考下一步「國民黨倒了,台灣不一定會更好。」選後第一天,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在臉書上這麼說,他提醒這場選舉的勝利者──公民,「下一步,我們更該進一步思考,我們要一個怎樣的更好的、公平正義的國家社會。」是的,公民展現了「除舊」的力量,接下來,也要展現「立新」的能量。

其實,老天對台灣很好。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投票日,在明明該是陰沉溼冷的冬日季節裡,祂忽然給了全島一整天的溫暖陽光,讓每個人充分展現公民意志;兩天之後,全台低溫驟降至二十度以下,於是,我們又能從激昂的選戰情緒裡,很快回復日常冷靜,冷靜想一想,在這場驚天動地的選舉後,台灣得到了什麼?揚棄了什麼?我們的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公民意識已經覺醒,接下來,如同哲學家康德的那句啟蒙運動經典名言:「勇於使用你的理智吧!」公民自覺正在改變台灣!

九合一選舉,執政者被選民嚴厲審判,但這場被標識為「公民勝利」、「公民覺醒」的選舉果實,其實是在過去一年多的許多事件裡,不斷滋養,匯聚成勢。

2013年7月╱白衫軍運動緣起:義務役士官洪仲丘因被關禁閉操練,導致中暑死亡事件,引發全民對軍中陋習不滿。

公民運動:「公民1985行動聯盟」組織成功號召25萬人走上街頭,創下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自發性社會運動。

2013年8月╱大埔事件緣起:2010年,苗栗縣政府強制徵收大埔農地,3年後又鏟平抗爭拒遷的四戶住宅,其中張藥房老闆張森文因此自殺。

公民運動:網友自發製作懶人包供網民了解始末,樂團五月天則在MV以自殺的張藥房老闆照片作結,引發社會討論。

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緣起:3月17日,國民黨立委張慶忠30秒宣布完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通過委員會審查。

公民運動:3月18日,大學生和公民們發起占領立法院行動,為期23天才結束。

2014年7月╱桃園航空城緣起:徵收土地達3300公頃,7200多戶居民需要搬遷,被稱為最大徵收案。

公民運動:網民於臉書集結「桃園航空城自救會」,也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2014年10月╱全民「滅頂」緣起:2013年10月,味全混摻大統長基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今年9月爆發餿水油事件,10月更爆發將進口飼料油混入食用油。

公民運動:全民拒買頂新旗下商品,台灣網友列出所有頂新產品,臉書上出現多個「反頂新」粉絲團,此稱「滅頂行動」。

「罷免權」形同虛設公民權不完整──各國地方自治罷免門檻

台灣

針對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縣(市)長等,須有13%選民連署。

連署期限:30天

日本

依選區選舉人口分三級並採累加模式:針對地方首長、議員等,若選民人數少於40萬人,則以全體選民數乘以1/3;若選民總數超過40萬人,則前40萬人數之1/3,再加上超過40萬部分之數乘以1/6合計;若選民超過80萬人,則再加上多出部分之數乘以1/8。

假設選民為84萬人,則有效連署人數應為:40×1/3+40×1/6+4×1/8=20.5萬人連署期限:2個月(都道府縣)

美國加州

針對全州官員:須有全體選民之12%連署,且每個郡須有1%的人連署針對州參議員、議會成員、公平委員會成員等,須有全體選民20%連署

連署期限:160天

激烈選戰過後

來自各界的建言

從根本消除怨氣

台灣應該微幅修正政策,在經濟發展的效率能維持下,改善稅制與金融、經濟制度,使制度往符合公共利益的方向前進。溫和的稅制改革,例如資本利得稅的調整,若是成功,可從根本消除社會不公化解怨氣。

如果沒有朝這個方向前進,換一個政黨執政,一再喊美麗的口號,終歸是隨波逐流,台灣會繼續停滯;而候選人也會繼續困惑:「我真的有這麼爛嗎?」和碩董事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童子賢

別再搞黑箱政治

台灣政治運作模式要改變,過去政治亂象,讓我們看見民主代議體制的缺失,在網路世代興起後,有了改變的契機。台灣政治必須越來越公開透明,不能再是密室黑箱。

作家,曾任華視總經理

小野

好好處理「分配」問題

拚經濟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拚經濟是政府被財團綁架,就是今天選舉這個結果。過去的經濟發展,人民不覺得得到好處;未來,「分配」會是台灣最刻骨銘心的問題。

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教授

楊志良

變成世界的一部分

不能只想自己,要突破歷史的束縛想未來,不只5年、10年,甚至未來50年台灣在世界中的角色。台灣缺乏自然資源,必須成為世界的一部分;但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也不能為了成長造成分配不均,更須考慮碳排放對環境的傷害。

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

張安平

火力 來自長久的悶經濟年輕人對悶經濟的不滿,在選舉中一次爆發;但,悶局已經累積太久,《今周刊》自2010年8月製作「無感復甦」封面故事開始,不斷對困擾台灣年輕人的苦勞經濟、退休金不公、居住正義及世代正義等問題進行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7

【前瞻】:2015年,哪些行業還會站在O20概念的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3

【前瞻】:2015年,哪些行業還會站在O20概念的風口?
作者:黑焰十字


摘要在過去的2014,O2O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重要領域,巨頭紛紛出手;一些細分行業,只要起點苗頭,也會成為創業公司的爭奪熱點。這個趨勢會不會在2015年延續下去?誰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出者?


在過去的2014,O2O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上。重要領域,巨頭紛紛出手;一些細分行業,只要起點苗頭,也會成為創業公司的爭奪熱點。這個趨勢會不會在2015年延續下去?誰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出者?這些問題我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1、團購:美團與點評爭奪三線


團購的熱潮已經退去,團購很明確地就剩下三家了,至於到底是“團購三強”(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口徑)還是“一超兩強”(美團口徑),這個還要再看看。2015年,團購在局部區域的爭奪依舊將持續熱潮。而這個局部區域,指的是Top 30~80的三線城市。


點評下沈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三線將成為一個決定團購市場份額動態平衡點的重要戰場。不久前美團剛剛完成了7億元的融資,點評的融資還沒公布。我判斷點評的新融資也已經close,且實際融資額會比美團更高。所以點評會有足夠的力量在這50個左右的城市與美團死磕。


在2014年,大眾點評的優勢城市從年初的5城擴大到了7城。剛才的數據是美團的口徑,事實上按點評的說法,自己的優勢城市數量已經有10多城。所以可以看出大眾點評下沈的努力已經逐步顯示出成果,美團的份額確實受到了一定的蠶食。


總得來說,2015團購的看點是美團與點評的三線之爭。糯米不會影響大局。至於四線城市會不會成為爭奪重點,也取決於大眾點評能不能撬動三線城市。而對於團購的動態平衡點, 我個人傾向最後介於“631”和“541”之間。


2、外賣:格局形成比團購更快


外賣市場是2014年下半年O2O的最大看點,關鍵玩家毫無疑問是餓了麽和美團。餓了麽和美團之間除了瘋狂燒錢之外,還引發多次流血沖突。以互聯網行業來說,其激烈程度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這樣的情況在2015年絕!對!不!會!有任何下降的可能。


餓了麽的融資本周二的發布會就將公布,3.5億美金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了,看點基本上就在投資方身上(雖然也不是很難猜)。而美團也是鐵了心做外賣。雙方幾十億人民幣砸下去,至少今年上半年我自己的恩格爾系數能有所下降。


至於要說外賣的格局,這個情況相當複雜,很難說到底誰能成為大贏家。我個人的判斷是餓了麽的勝算略高於美團,因為美團會疲於奔命,具體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長文。不過實際上兩者誰成為老大


另外,請不要問我淘點點怎麽樣,百度外賣的機會還比他大一些。


3、電影票:美團大一統的內部PK


12月的時候,和《閨蜜》的一個制片人交流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團購加貓眼占線上出票的比例已有7成,而且在線選座已經很接近電影O2O的最終形態,所以已經形成一個幾乎不可逆的局勢。


格瓦拉有不少亮點,但要突破將近10倍的總份額差距,難度可想而知。至於淘寶電影和微信電影票,本質上競爭力並不比格瓦拉強多少,不過因為背靠巨頭,能弄出點聲響。萬達在2015年如果能找到攪局互聯網的方式,有機會成為一個攪局者。萬達院線在線下的強勢,這種強勢讓他存在單挑平臺,或者自建平臺的可能。不過由於基因的關系,似乎不會成為美團通吃電影票O2O的障礙。


因此,電影票的主要看點在於美團內部團購團隊與貓眼團隊的PK。其實用PK這個詞是不合適,團購的用戶遲早會往貓眼的用戶過渡,但美團電影票團購和貓眼之間還是有一點點的競爭屬性。現階段,據說貓眼的占比是美團電影票整體占比的20%。在2015年末,不知這個比例不知能否超過35%。


4、酒店:美團攜程紛爭的開始


美團在快捷酒店的分發量上很強大,但立足點不算穩固,起碼去哪兒就敢公開說自己是老大。這兩對冤家之間的糾紛還會持續下去,美團占優的局面在2015年不會改變。當然,因為我對去哪兒實在沒啥好感,所以我不排除我的看法充滿主觀意識。


不過2015的看點應該是看美團會不會和攜程之間來場大PK。


美團和攜程之間,是主團購和主預定的區別,但本質上只是在客群上存在一定的區別。美團的客群快捷酒店的需求大,而攜程的客群更商務更高端。所以美團和攜程之間,本就沒有很深的界限。


美團在快捷酒店站穩之前,對高端酒店的參與度和熱情應該不會太高,但攜程對於快捷酒店的興趣卻不算小。攜程帶著典型上海公司的基因,保守度相對比較高,不是一家太有野心的公司。但近幾年上上下下,原有業務到了瓶頸,也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攜程之前收購了快捷酒店管家,以快管的體量來說,並不足以對格局形成影響,但攜程的目的看起來還算清晰。所以如果在2015年下半年,攜程因為在快捷酒店領域的發力而和美團扯在一起,我表示喜聞樂見。


上面幾乎都在談美團,實際上談整體的O2O要避開美團來談是不太實際的。最後隨便做個猜想,美團在2015年的下半年還會再進行一筆10~12億美元級別的融資,這次的這比7億美元應該是過不了年的。


下面談談與美團無關的其他O2O領域,這些領域在今年也肯定,或者有可能成為大熱門。


5、美容、美發、美甲:三美合一的新業態


“三美”指的是美容、美發和美甲,實際上還包含有美妝這個小分支。“三美”的說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過的,在O2O的幾塊大蛋糕被團購切出去之後,下一個平臺級的機會一定會從這里誕生。而我個人的判斷,“三美”在今年下半年,也就是外賣熱浪的休整期,將成為一個大熱點。


團購本身其實有包含“三美”的服務,但團購對“三美”的推動力並不強。而懶人經濟的上門模式,成為了三美一個強大的推動力。這其中的原因顯而易見——“三美”依賴的是人而不是場所。


如果團購的目的是給商戶導流,那三美的目的就是剝離商戶,讓技術型人才獲得更高的收入。本來這件事是有個過程,先通過優惠之類的措施,把app的使用習慣推給用戶,然後慢慢把中間層商戶給剝離掉,就像是從團購轉預定一樣。但雕爺不管這個,河貍家一上來就是直接上門美甲,然後又轉到上門美發,逼得同領域項目不得不跟上。由此基本證實,上門服務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懶人經濟是對“三美”有極大推動力的方式。


“三美”有個特點,就是用戶群高度重疊,順利拿下其中一種,就有很大的可能直接全盤通吃。想一想就能明白,這是一個多大的市場空間。由於現在行業剛起步,大家的信息並不算透明,所以很難說誰是跑在最前面的人。或許是雕爺,或許不是,不過是的概率更大一些。


6、其他


KTV和酒吧的模式探索將繼續進行。這兩個領域是很多人都看上,但卻不是一個很多人嘗試的領域(有些是嘗試了一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也是生活服務中,複雜度較高,標準化程度又特別低的領域。現階段,對於酒吧引流來說,最有效的手段是陌陌的組、QQ和微信的群。至於KTV,情況和酒吧也差不多。有一些團隊比如微歌,在嘗試一些新的模式。至於這個模式對不對?don't ask me......


早在2012年Urbansitter拿到一筆融資,我就撰文簡單談過家政領域在國內的坑。這兩年,阿姨幫、e家潔等,算是淌過了這些坑大步前進。這個領域有時間會單獨分析,總體來說比起58到家的大而全,我更看好阿姨幫和e家潔這樣的細分模式。


e袋洗和e代駕情況類似家政服務,基本經過了模式驗證期,擴張越來越快。這些項目影響的用戶範圍以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用戶為主。因此,話題效應不是太強,不過這些領域本身的市場容量並不小。在2015年,洗衣和代駕的項目會在北上廣等一線重點城市形成一定的用戶爭奪,但這種競爭是相對有限的、可控的。


上門洗車、上門推拿等,在2015年還處在模式驗證期。我個人認為這類項目的積極意義比代駕和洗衣等,相對來說會小一些。




來源: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00

默克爾:歐元區站在十字路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86

上周六,默克爾向媒體表示不可能為希臘減記債務,只有希臘采取改革和節約措施,歐洲才會繼續與之為伍。德國與希臘之間的劍拔弩張又為歐元區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彭博社報道,正在匈牙利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表示,歐元區已經進入到一個十字路口,並呼籲歐元區成員國應該團結一致,保持其全球競爭力:

我們必須達成一致,所有成員能全力以赴,而且是誠心誠意地為之努力。否則歐元區將持續不得安寧。

默克爾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匈牙利施壓,希望匈牙利能與西方統一戰線,反對俄羅斯。默克爾是在匈牙利首都對當地學生演講時發出這樣的呼籲。

德國和希臘領導人有望會面

路透社報道,德國官方昨日表示,總理默克爾有可能在2月12日即將舉行的歐盟峰會上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會面。在此之前,雙方財長將在未來幾天內會面。默克爾的發言人表示,暫時沒有任何預設議題:

德國政府期待與希臘新總理會面,但對此會面沒有設置特別的議題,而且只是有機會會面。

發言人還表示,德國政府等待希臘方面對此提議的回應。

希臘和西班牙統一戰線

剛剛贏得大選的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對歐盟國家的態度有所轉變。華爾街見聞此前的文章提到面對與歐洲央行和歐盟國家關系緊張會導致希臘失去貸款支持的威脅,新任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近日試圖緩和關系,稱希臘會償還欠歐洲央行和IMF的債務,迅速與其他歐元區國家達成協議。盡管態度不再強硬,但希臘領導人仍然強調不會再接受現行救助協議安排的任何援助,希望在今年5月底以前與官方債權人達成新的協議。

與此同時,希臘的榜樣作用日益凸顯。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到西 班牙反對黨Podemos的左翼領袖Pablo Iglesias在上周六向聚集在馬德里的近10萬民眾呼籲向希臘一樣實施變革,宣稱參與今年底舉行的大選。並承諾一旦競選成功,將進行債務重組。西班牙 的債務規模已達1.1萬億歐元,相當於該國2013年的GDP總值。高達25%的失業率也讓民眾期盼改變現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16

希臘財長:意大利和我們站在一邊 少了希臘歐元區會崩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2

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昨日警告,如果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其他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隨之離開,歐元區會土崩瓦解。他還說,上周訪問羅馬期間,意大利的官員私下說支持他,但不能公開此事,因為意大利也面臨破產的風險,而且怕招致德國不滿。

據路透援引意大利全國電視網RAI的采訪內容,Varoufakis說,希臘債務問題必須被視為整個歐元區拒絕緊縮政策的一部分。他呼籲達成由歐洲投資銀行支持的大規模“新協議”,還明確提到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務問題同樣很危險。

“我要警告所有考慮將希臘從歐洲剔除的人,因為這很危險。在我們(離開)之後,誰會是下一個?葡萄牙?當意大利發現不可能還允許緊縮束縛時,會發生什麽?”
“意大利的官員來找我,我不能告訴你來自哪個大機構。他們告訴我,他們是支持我的,可又不能講出事實,因為意大利也面臨破產的風險,而且他們怕引起德國做出回應。”
“讓我們面對現實,意大利的債務形勢不可持續。”

Varoufakis說,希臘政府會提出歐洲扶持希臘的新方案,類似於上世紀30年代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那將需要歐洲投資銀行提供相當於目前投資額十倍的資金。

Varoufakis還說,如果歐洲繼續執行適得其反的緊縮政策,只會讓“那些仇恨歐洲民主”的人受益,比如希臘、法國和英國的極右政黨金色黎明(Golden Dawn)、民族陣線(National Front)和英國獨立黨。

上周Varoufakis出訪了多個歐洲首都。另據路透報道稱,Varoufakis此行兩手空空,即使是左傾的法國和意大利也堅稱,希臘必須堅守承諾,拒絕任何債務減計。

上述報道提到,希臘政府上周五表示,不希望再通過與歐盟和IMF相關的救助協議獲得救助,但一位希臘官員稱,希望歐元區授權希臘發行更多的短期債券。該官員還透露,希臘正設法達成“過橋協議”,以保證在拿出新的債務和改革方案以前財力能維持政府運轉。

不過,從上周五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的表態看,他並不接受短期融資的過橋協議。Dijsselbloem表示,本月16日是希臘申請延長國際救助協議的最後期限。要保證歐元區繼續給予金融支持,希臘新政府就要同意履行以改革換貸款的既定協議。

下圖展示了歐盟委員會預計的今年歐盟國家公共債務與GDP之比。

國債,希臘,歐元區,歐洲債務危機,違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96

航運巨頭1個月連續3家破產 大宗商品站在懸崖邊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6/899228.html

2月24日,在向韓國地方法院遞交破產申請兩周後,韓國最大幹散貨航運商之一的——大波國際航運公司正式進入破產程序,這家曾經以創建全球“最強大最優秀”國際航運企業為目標的運輸公司在距離邁入其第41年“職業生涯”僅剩200多天時,卻不得不以這種“悲愴”的方式結束了其所有業務。

“幹散貨市場非常糟糕,它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大波國際航運公司的一名官員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但因為沒有被授權向媒體發布消息,他拒絕透露姓名,“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但我們沒有辦法再幫助它。”

大波國際航運公司並不是第一個面對糟糕的幹散貨市場“精疲力竭”的航運企業,就在其進入破產程序前20天和前12天,來自丹麥的航運商Copenship以及來自中國的大連威蘭德航運公司也都先後向其註冊地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

一個月中連續3家航運巨頭公司宣告破產,將全球航運業帶入了一片陰霾之中。作為國際貿易交往中起關鍵作用的“中間人”,國際航運企業所頻頻發出的“陣痛”聲中或許還暗含著更多的危險信號。

用數據說話就是,代表著整個行業繁榮指標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已跌至512點的歷史最低點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站在了懸崖邊緣。

最暗淡的時期

2月24日,就在大波國際航運公司向航運業說“再見”的同一天,BDI也在傳遞著一個更加“悲傷”的消息,指數再次刷新歷史新低,以下跌0.19%收於512點,這已經是該指數在過去24天中第14次刷新歷史低點,該點位也創下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創建30年來最低紀錄。

BDI的此輪暴跌開始於2014年11月4日,在過去的80個交易日中,BDI指數已經由高位下跌了逾三分之二。

有航運分析師曾預測,BDI指數處於2000點是航運公司的盈虧線,一旦跌破2000點,所有航運公司都將處於虧損運營。而512點的歷史最低點位,對航運業無疑意味著一場巨大的風暴。

“去年在全球經濟複蘇的預期下,大宗商品價格趁機上漲,BDI指數也隨之一度強勢反彈,但是美聯儲退出QE正在戳破這個泡沫,更多被制造出來的船只,更多被‘假想’的訂單都會讓航運業以及造船業付出代價。”英國倫敦亞當·斯密研究所研究員蒂姆·沃斯托說。

與此同時,大波國際航運公司的破產也為韓國——這一全球最大造船國的船舶制造業敲響了警鐘。據韓國進出口銀行海外經濟研究所統計,2014年韓國造船業的船舶訂單量同比減少了12%。而在2015年,預計還將出現訂單延期或取消的狀況。

韓國造船企業已經成為了股市做空力量的重要襲擊目標。據彭博社和倫敦金融信息提供商Markit編纂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中,韓國大宇造船海洋和韓國現代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在市場中的流通股數量增長了兩倍多。

“我們將有可能會遭遇1980年以來最暗淡的一個時期。”全球最大國際航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航運分析師彼得·桑德說,“運力過剩、供需不平衡、燃油成本下降,成為了此輪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創下歷史新低的重要原因,然而另一個因素——中國需求的放緩則有可能會在更大程度上延遲國際海運恢複健康時間。”據桑德預測,全球航運的此次“寒冬”將有可能持續到2017年。

中國因素

BDI指數其實是一個由三個權重指數組成的綜合指數,其中包括噸位在8萬噸以上的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噸位在5萬-8萬噸之間的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指數,以及噸位在5萬噸之下的波羅的海輕便型指數,各指數在BDI指數中均占三分之一。

而在這三個權重指數中,主要運輸焦煤、鐵礦石等工業原料的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和主要運輸糧食的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指數的暴跌則加速了BDI指數屢創歷史新低,而2月份宣布破產的3家航運企業所擁有的主要船舶類型也恰恰是運輸鐵礦石和焦煤的8萬噸以上船只。

“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1021, 1.00, 0.10%)和鐵礦石買家,然而隨著中國在這方面需求的減退,航運業的前景將不容樂觀。”沃斯托說。

2月16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1月中國共進口煤炭1678萬噸,環比下降了38.4%,同比大幅減少了53.2%,且單月進口量創2011年5月以來新低。與此同時,鐵礦石的進口量也下滑了9.4%。而隨著中國政府對於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進一步展開——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降至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中國對於煤炭和鐵礦石的需求仍會進一步降低。

據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經紀公司克拉克森估算,2015年,中國對於焦炭和鐵礦石的進口量預計將增長6.0%,遠遠低於2014年的8.7%。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目前幹散貨的海運能力比2008年擴大約80%,較同期貿易擴張速度高出約40%。

“海運市場已經提前預支了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預定了大量的船只;然而中國政府的調結構所導致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對該行業形成巨大沖擊,或將給該行業帶來重組。”船舶經紀公司Arrow Shipbroking駐倫敦分析師馬克思·本森表示。

預警信號

BDI指數雖然主要功能是判斷航運業繁榮度的“參照物”,但是包含在該指數中的決定航運業前景的眾多變化因素,例如貨物交易量、運費漲跌、運輸品種變化等卻賦予了該指標其它更為重要的意義。

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是由幾條主要行業的即期運費加權計算構成,這不僅能反映出即期市場的行情,也同時被作為了判斷市場心理預期的重要指標。由於散裝航運業運營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的榮枯、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低息息相關;因此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也被投資者視作全球經濟的晴雨表和國際貿易的先行指標。

從歷史經驗來看,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一直與三個事件的發展成正向關系。

首先,自然是構成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的重要內容——全球貿易量。而作為全球貿易量的核心,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則決定著BDI指數的走勢。“所運物品的價值往往決定著運費的價格,沒有人會花一個大價錢去運輸一個不值錢的貨物。”沃斯托說,“BDI指數跌至歷史低位,意味著全球買家對於大宗商品的興趣依舊冷淡。而這也預示著目前已經處於熊市的大宗商品市場還要低迷一段時間。”

世界銀行[微博]在其最新發布的《大宗商品前景》報告中表示,2015年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很可能出現“史上少見情況”,包括石油、天然氣、黃金、銅等在內的9種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將全線下跌。而高盛則直接將其對2015年大宗商品市場的預測歸結為了“冰河時代”。

其次,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也在有意或是無意間與股市尤其是美股的走勢發生著緊密的聯系。

在BDI指數3次由高點滑落至歷史低位附近後一年,股市都出現了崩盤。BDI指數第一次創下歷史低點是在1986年,除了成功預測出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經濟衰退外,該指數也成為了1987年股市崩盤的先兆。1999年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再次觸及12年低位,而一年後便出現了因互聯網泡沫破滅所導致的股市暴跌。而最近,也是最慘痛的一次記憶便是在2008年,當2008年7月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由歷史最高11000點跌至780點時,等待投資者的便是兩個月之後的雷曼兄弟破產所導致的股市崩盤以及至今仍在影響全球的經濟衰退。

此輪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跌至歷史新低對於當前處於高位的美股是否仍會產生正向影響目前尚難得出結論,但是如果與BDI所代表的另一事件相結合,答案顯然不會過於樂觀。

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最重要也是最為準確的功能便是預測全球經濟的陰晴。作為連接原料生廠商和制造商的重要一環,BDI指數將會對全球的供需變化給出一個最直觀的判斷:當BDI指數接近歷史低位則意味著一個較差的經濟環境正在形成:制造商一旦感覺到了消費者對於終端產品需求的減緩,便會開始逐漸減少庫存和生產,隨即這種減少將反映在原料訂單之上。而這一個減少需求和供應的過程便是傳統經濟學定義中所說的經濟衰退。

“當股市的估值已經背離未來經濟的低迷趨勢,那麽一場暴風雨般的調整便迫在眉睫。”PTT Research的獨立經濟分析師喬納森·菲什曼表示。

如果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那麽此次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的再創新低所帶來的恐怕會是又一個艱難歲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32

讓霧霾走:新常態下環保產業已經站在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03

讓霧霾走:新常態下環保產業已經站在風口
作者:管清友


寫在前面:誰能搶去央媽降息的風頭?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是一則紀錄片。在筆者看來,這個片子的走紅不是因為柴靜的影響力,而是因為它刺痛了當下中國最醜陋也最痛苦的一道傷疤。霧霾爭議的本質是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以經濟建設為單中心的發展思路讓這片土地付出了太多的代價,不應該也不可能再繼續。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霧霾,這一舊常態的產物必須被鏟除。


本文為2014年12月管清友博士在2014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的主題演講,供大家參考。




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每次來參加環保行業的會議我都特別想問一個問題,北京到底能不能待?因為按照歷史經驗,歐洲和美國的城市治理汙染、治理霧霾都要經歷幾十年的時間。我在想我們很多人還有沒有耐心再等二十年三十年。言歸正傳,今天大會給我的任務是講一下中國經濟形勢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我想從我們的角度給大家講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環保產業展望:新常態下環保產業已經站在風口


今天在座有很多上市公司,大家也是感同身受。環保板塊在2013年表現非常搶眼,今年差強人意,風格切換了,但並不是說資本市場不認可環保,是因為太認可了,所以去年提前反應了。現在大家期待著增量信息,增量事件。


過去環保類的法律法規制度非常多,但是落實執行的力度相對不太令人滿意,很多工業項目並沒有經過嚴格的環評就上了。比如,京津冀的霧霾如此嚴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項目上的太多,以至於有一個笑話說世界三大鋼鐵生產基地是中國、美國、河北,甚至有人說是中國、河北、唐山。今後中央層面一定會著力解決這個問題,而這恰恰是環保行業的機會。大家常說風來了豬都會飛,我個人認為環保產業現在已經站在了風口上。


第一個風口:從國際上看,我們把碳減排承諾當做中美合作的突破口。說實話這比我們想象的要快。我在清華做博士後的時候做的就是中國如何應對氣候變化。07年我們根據IPCC第四次報告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中國政府應該在世界上公開承諾量化減排指標。當時我們參加一些內部的會議,也遭到了很多專家的批評,當時主流意見認為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能承擔量化減排指標。但後來我離開之後,09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政府還是作出了承諾。這次APEC會議上,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也都做出了中美兩國減排的承諾。中方承諾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這比我們想象的要快,。而且由最高領導人作出這種承諾,確實超出我們想象。這個事件體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外交上是加分的。


第二個風口:從國內來看,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定位為“新常態”中的重要一環。當前政府實際上已經不再是以經濟建設為單中心,而是統籌經濟、社會、政治、生態各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很早就說過:“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也看到在最近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里,總結九大新常態的時候其中第八條說的就是環境問題。環境容量已經或者接近局限,就我有限的閱讀範圍,這種判斷在中央文件里應該是第一次出現。這個話講的很重,也意味著未來的政策出臺會更快,舉措會更實,監管會更加嚴格。


環保類的上市公司近兩年動作也非常多,定向增發、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都有很多案例,表明大家都已經看到了環保類上市公司的前景。我們未來也對環保產業充滿信心,只不過市場在節奏上可能略有變化,就是我剛才提到的,2014年整個環保板塊的表現差強人意,但是漲幅也不小,只是因為其他板塊漲幅更大。


二、2015年經濟展望:風欲吹而豬不飛


我們的基本判斷是:明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經濟增速換擋的過程還沒有結束。


首先,房地產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過去的邏輯是什麽呢?貨幣寬松刺激房地產銷售,銷售進一步推動房地產開發投資,銷售和投資的高增長,引發信用擴張和經濟增長。這個鏈條現在已經失效,再像過去十年那樣依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不現實。


從所謂的剛性需求來看,人口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剛需正在離我們遠去。歐美國家經驗表明,人口拐點常常也是房地產市場的拐點。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人口)和婚齡剛需人口(20-29歲)都進入下行通道,而且這一輪剛需人口對應的是最後一輪生育高峰期(1985-1992年),即便我們現在進一步放開生育政策,也不足以對沖這個劇烈變化。另一方面,我們還面臨一個更嚴峻的問題,就是新增城鎮人口在下降,農村轉移人口的速度在放緩。盡管城鎮化還有很大空間,但城鎮化的速度放緩意味著支撐房地產的動力在弱化。


從改善性需求來看,我們的人均居住面積改善的空間已經比較小了,也就是說,改善性需求的增量也在放緩,不是絕對量在下降,而是增量在放緩。所以房地產市場總體上從黃金時期進入了白銀時期,也就是說房地產行業從過去高速增長時期步入了正常增長時期,很多房地產企業已經在迫不及待的轉型。我們最近也接觸了不少房企,大家在過去幾年從房地產賺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現在開始轉型,有轉型到環保的,有轉型到金融的,這個趨勢值得大家重視。


其次,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我們這一輪的產能過剩遠遠超過上一輪產能過剩,PPI已經連續34個月負增長,超過了90年代末的31個月,而且目前來看,這還遠遠不是終點,明年PPI還是很難轉正。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它反映出中國的產能利用率非常低,尤其是一些傳統產業,比如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現在基本處於歷史最低水平。我們當前的問題不是總需求不足,而是產能絕對過剩。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未來政策著力點不是如何大規模刺激總需求,而是如何解決供給端的問題。今天賈康老師也在,他們的新供給研究院就是要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團隊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第三,地方政府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建也很難一枝獨秀。一方面由於反腐導致“官不聊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目前的體制架構下,地方官員不作為對經濟影響很大。另一方面,財政資金和土地出讓金的下滑也導致基建的資金來源吃緊。我寫過一篇文章叫“管仲陷阱和秦始皇問題”,秦始皇當年非常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建長城,建阿房宮,我們現在做的也是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和秦始皇面臨共同的困境,基建項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中長期項目,短期之內的現金流收益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沒有現金流。最後歷史學家評價秦始皇是搜刮民脂民膏,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債務風險。這個問題將直接制約未來的基礎設施投資。


第四,出口面臨內憂外患,不可能有驚喜。從外部環境看,是全球再平衡的過程,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收窄,意味著中國的順差收窄,出口增速從過去兩位數增長逐漸穩定在個位數增長。


上面這幾大壓力將導致一個結果:貨幣之風再怎麽吹實體經濟也飛不起來。而通脹將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的壓制下持續低迷,為貨幣政策的寬松留出充足的空間。


總的來說,過去的經濟興衰周期呈U型走勢,未來是L型走勢。從中央角度來講,希望“托而不舉”,把經濟托在7%左右的水平,不會過度刺激。當然,政府手里並非無牌可打,想把經濟再打到8%也可以做到,但是會加劇前期政策造成的產能過剩等後遺癥,無異於飲鴆止渴,所以中央把現在定位為“前期政策消化期”。經濟總量的增長雖然在放緩,但結構上確實有很多積極變化。環保產業的發展就是其中非常搶眼的亮點。這是我們對經濟的基本展望,應該說既有壓力也有機會,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恰恰就是“新常態”。


三、2015年資本市場展望:牛欲靜而風不止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情況大家可能也感受到了,各位的公司也是身處其中。資本市場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可以這樣描述:如果經濟我們可以用“風欲吹而豬不飛”描述的話,那麽資本市場可以用“牛欲靜而風不止”來描述。什麽意思?現在不管大家把現在的市場定義為快牛還是慢牛,全局性牛市還是結構性牛市,但是無論如何,這個市場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機會。


核心的驅動力不在牛,而在風。那麽問題來了,風從哪里來?


第一股風來自於中央銀行。在經濟下行過程當中,央行會通過寬松為“底線思維”護航。今年以來,定向降準、再貸款、PSL、MLF、降息輪番上陣,明年還會繼續。財稅改革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財政邁不開步子,所以貨幣政策現在實際上承擔了財政的職能。央行通過PSL的方式定向給國開行低息貸款,用於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未來還有可能用於其他的用途,國開行實際上成了“第二財政部”。


第二股風來自金融體系的風。一方面,去年以來監管層開始加強對商業銀行非標業務的監管,防範風險,表外非標融資大幅收縮。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下行、銀行風險偏好下降,表內的信貸融資也持續低迷,銀行頻繁的通過風險較低的票據沖抵信貸額度。兩重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央行的貨幣擴張並沒有轉化為實體的信用擴張,流動性大量淤積在金融體系內。而當股市預期反轉之時,這部分流動性便借道券商融資融券、傘形信托等金融工具瘋狂湧入股市。


第三股風來自實體經濟的資產重配。實體資產配置的渠道無非幾種,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非標市場、股票市場,去年的時候房地產還有絕對收益,今年不行了。房地產不行,以此為基礎的信托等非標資產也成為無源之水,吸引力逐步下降。所以今年資金大量湧向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上半年主要是債券市場,下半年主要是股票市場。資本總是流向高收益的資產,或者說預期高收益的資產。現在來看股市是相對便宜、相對高收益的資產,尤其是最近的行情已經產生了賺錢效應,大家的信心在進一步恢複,未來隨著政策寬松和改革轉型對市場情緒的持續提振,實體資本向股票市場資產重配的風還會繼續吹。


所以我們對明年資本市場相對樂觀,只不過今年這種瘋牛可能很難見到,震蕩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大。未來的風險集中在幾方面:


一是管理層已經註意到了快速加杠桿帶來的超漲超跌風險。杠桿是把雙刃劍,風起的時候豬飛的很快,同時風停的時候豬也跌的很慘。消滅散戶這個口號很多年了,現在這個杠桿時代可能是真正消滅散戶。過去兩個月里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抵擋不住資本市場的誘惑,帶著杠桿沖進來,是不少人賺到錢了,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摔得很慘,資產縮水幾倍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現在是專業化投資時代、大資管時代。奉勸各位最好不要自己跑到市場上來肉搏,還是交給武器設備比較先進的專業機構來做。


二是基建超預期的風險。基礎設施建設是明年重要的觀察點,因為我們要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落實一路一帶大戰略,一定是基建先行,這其中包括鐵路、通航、港口,也包括我們環保行業的投資。我們知道,現在投資里房地產和制造業不給力,主要是靠基建,而明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如果增量很大的話,宏觀經濟很可能比現在想象的要樂觀。大家可能要問了,樂觀咋還是風險呢?過去的確是宏觀好微觀也好,但剛剛講了,這一輪牛市走的不是這個邏輯,而是宏觀低迷、資金寬松、成本下降的邏輯,如果靠走基建的老路把宏觀經濟打上去,企業的盈利不一定會改善,相反,貨幣政策可能會邊際收緊,無風險利率可能會重新攀升,這對建立在杠桿基礎上的牛市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三是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資本外流風險。美聯儲具體什麽時候加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美之間的利差已經開始收窄。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大幅收窄,但由於外圍流動性泛濫,資本賬戶順差逐步超過經常賬戶順差,成為資金流入的主要渠道。未來隨著外圍流動性邊際收緊、國內資產收益率下降以及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資本流入的動力將明顯減弱。今年三季度中國的資本賬戶已經出現大幅逆差,基本吃掉了經常賬戶的順差,未來這種趨勢可能成為常態。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有貶值壓力,央行在寬松時可能會面臨兩難。如果不寬松,對內無法保增長,如果寬松,對外可能會加劇資本外流和貶值壓力,實際上最近一個月已經顯示出這種兩難。


豬本來真的不會飛的,會飛的是豬八戒,牛也不會飛,會飛的是牛魔王,所以牛市中別忘了留一份清醒,我提醒大家註意上面三種風險。當然,既然牛市來了,最重要的還是享受牛市。那麽問題來了,牛市到底應該買什麽呢?我提示大家抓住臺風里的三種“豬”。


第一類是體重輕的豬。說白了,就是估值比較便宜的,天量的資金一定會把這些過去超跌的估值窪地先填平。


第二類是跑得快的豬。股市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這個基本面不是宏觀經濟,而是微觀盈利。如果宏觀差,股市不一定差,因為微觀盈利仍可能改善,但如果微觀差,股市的好一定不會持久。


第三類是長翅膀的豬。個別的豬確實能成仙成妖,長出翅膀,這個翅膀就是未來的改革和轉型。至於哪些改革值得關註,我認為問題最嚴重的地方一定是改革推進最快的地方,比如現在融資成本高企必然會導致金融改革的加速,而這一輪金融改革主要是提高直接融資比率,券商最為受益。



總的來說,經濟和市場都在進入新常態,而這種新常態對環保產業來言機遇大於挑戰,我們也希望環保板塊在2015年資本市場上有更好的表現,也祝福大家。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來源:管窺一得(著名財經評論員管清友個人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87

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5

(獨家披露)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作者:格隆匯  匿名


導讀:在征得此基金經理的同意後,格隆匯特此分享了他第一季度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我們在這里隱去了基金的基金經理的名字,但他在13和14年的投資收益都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在業內也有不錯的口碑。在信中他表達了對現在市場的些許擔憂和對未來投資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3700點的你一點啟發。

敬愛的投資者: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投資者對本公司的信任

2015年已經快過去3個月,回顧過去,借著A股的這波牛市,我們的投資業績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我們不僅抓住了大藍籌的上漲,也參與了創業板等中小盤的投機機會,收益頗豐。但在大盤蹭蹭向上之時,我們也不乏擔憂了起來,很多票的上漲都是在我們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完成的,我們做出的投資決策也僅僅是為了借著A股大牛勢參與投機而已,但我們每持有一天,心里就越忐忑一天,猶如守著個定時炸彈不能入眠,所以在A股站上3600點之後我們做出了逐步減倉的決定,並清空了所有創業板股票。創業板中肯定不乏金子般的優秀公司,但只有在大潮退去之後才能分別哪些是金子哪些是沙子,而大潮退去的過程必將是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金子也不能避免。在我們逐步撤出A股中小盤股之後,我們也思考清楚接下去的投資方向, 現乘此機會向各位投資者簡單分享下二季度和今年下半年主要的投資思路及邏輯。

1:年後A股的火爆各位有目共睹,但同時估值結構的極度不均衡也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以A股創業板為代表的高PE中小股,如此離譜的價格長期必將不得持續,今年肯定會有一輪大幅下調,但現時的A股如離離原上之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未來某時在中小板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托舉大盤的任務將交由大盤低估值藍籌來完成,而銀行為代表的大藍籌的大體量完全可以吸納從中小盤中逃離的資金,且在中國股市入MSCI和中國逐漸開放資本賬戶的大背景,國際資金配合上下半年養老社保資金有望為“原上草”再澆一把油。從外資的投資哲學看和社保投資要求來看,銀行等A50大藍籌是唯一能符合他們標準的股票。所以A股大盤二季度和下半年預計將大幅震蕩緩慢向上,而創業板會有一波大幅的回調。主要投資機會在於大藍籌及適時做空創業板及部分與基本面脫節很大的中小盤股票。

2:與A股相反,港股今年的主要機會應主要集中在中小盤。香港市場以國際資金主導,鐘愛大盤,但在美國經濟複蘇,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期望港股從國際上得到資金十分不切實際。而香港的中小盤由於資金撤離,成交稀疏等原因,普遍趴在地上。市場格局有點像是A股當年的存量資金博弈,此消彼漲。我們認為深港通將會是改變這個市場格局的一把手術刀,由於深港通意在連通A股中小盤與香港中小盤,而A股中小盤的白菜珍珠價與香港中小盤的珍珠白菜價形成了鮮明對比,其深度原因在於國內

降息後港股資金的大撤退和 A股的資金的諾曼底登陸形成的巨大反差,如果未來深港通設計合理,將成為兩個市場的輸水管道,均衡兩地水位,此舉也符合國家管理層控制股市風險的需求。同時香港中小盤成交的極度低迷也預示著放水後的反彈高度將會另我們目瞪口呆,所以預計香港今年指數將不會有太多驚喜,但中小盤將會有2-3倍的漲幅。操作上先布局為主,考慮到深港通可能不會一步到位,或許力度會低於預期,所以在深港通之前撤離部分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3:今年還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可能將會在石油上,在阿拉伯人坐擁成本極低的石油和OPEC國家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不願意減產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價格在14年大幅下挫,現時在40-50之間震蕩。國際石油交易量是實際使用量的8倍,所以石油價格可能大幅偏離其使用價值比較久,但長期必將回歸其真實價值。我們看到 在此油價下,很多油企入不敷出,紛紛裁員變賣資產,說明此時油價絕對是低於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15年我們將通過做多石油股,石油期貨,石油ETF等方法參與石油反彈的機會。預記在石油上將至少會有50%的收益。

以上為本公司15年剩下三個季度的操作思路,最後再次感謝各位投資者陪我們走過的風風雨雨,對我們不離不棄,而我們也將再接再厲,不斷提升自己對投資的認識,為投資者創造更豐厚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046

“站在價值地板與周期共舞”—郭廣昌致複星股東的一封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71

“站在價值地板與周期共舞”—郭廣昌致複星股東的一封信
作者:郭廣昌

導讀:“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這家企業叫複星集團。做為中國最神似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最近幾年,複星集團的一系列實業、資本運作成效顯著,也備受資本市場的矚目與認可。複星國際(656.HK)的股價表現基本可以看作是資本市場投的贊成票——市場上不少投資者對複星國際的評價是:這是一只可以拿一輩子的票。

複星國際(656.HK)也是格隆匯最喜歡的“港A股”之一。市場對複星的解讀很多,但作為掌舵者——郭廣昌無疑是最了解複興的,對於複興的現在和未來,他是怎麽看的呢?本文是郭廣昌致全體複星股東的一封信,對複星的實業模式、投資理念、公司前景做了最詳細的解剖,本期港股那點事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相信大家會受益很多。

各位複星的股東: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複星的信任!

沿著“保險+投資”雙輪驅動的核心戰略,過去一年複星在融資端、投資端以及整體資產結構優化上進步巨大。我們的“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金融能力”與“植根中國、有全球產業整合能力”雙輪驅動能力不斷加強,複星同其他世界一流投資集團一樣已經開始具備自己的獨特優勢。

先說說業績。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複星全年業績主要指標均取得了大幅提升,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權益達到人民幣494.08億元,較2013年末增加24.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利潤實現人民幣68.54億元,較2013年同比上升24.2%。董事會建議派發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幣0.17元。

我更想指出的是,基於市場機會和我們能力的積累,創新高的2014年業績預期是複星未來更大成長的起點,毫無疑問複星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作為專業的投資集團,我們一直在思考三件事:一是如何在融資端不斷優化創新,持續獲得穩定、長期和低成本資金;二是如何在投資端繼續加強,在堅持價值投資的基礎上通過發掘全球市場中各類資產的錯配機遇,不斷提升資產收益率;三是平衡好風險與成長,以長期穩健持續成長為唯一目標。

2014年,複星在融資端的表現是出色的:

保險:保險是複星最重要的業務板塊。2014年,複星保險板塊利潤大幅增長,保險浮存金規模超過千億人民幣(其中權益可投資資產人民幣798億元)。受益於此,複星的調整後回報率差 (註) 及調整後可使用資本同時也在不斷擴大,經濟增加值(「EVA」) 創造持續加大,預期為複星未來增長的關鍵引擎。

我們在繼續加快發展永安財險、複星保德信人壽及鼎睿再保險的基礎上,於2014年5月按照約PB 1.0 的估值以歐元10.38億元完成了對葡萄牙當地市場佔有率近30%的龍頭企業複星葡萄牙保險(包括Fidelidade、Multicare及Cares三家保險公司)80%股權的收購,並於2015年初進一步增持Fidelidade的股權至84.986%。這是複星二十三年歷史上最重要的收購之一,其為複星帶來的新增總資產超過歐元130億元,其中包含超過歐元120億元的可供投資資產。按照同樣的思路,在2014年下半年至今,複星又新投資了專註於特種險的全球性保險公司Ironshore以及擁有豐富勞工險業務經驗的美國財險公司MIG。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複星旗下保險板塊總資產規模已超過人民幣1130.85億元,佔集團總資產比例達到34.8%。在Ironshore和MIG順利交割後,這一規模比例預計還將進一步提高。

保險已成為複星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並對複星整體營運和盈利方式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2014年,保險業務板塊的營業收入已達到人民幣78.68億元,同比增長2742.3%,佔集團總收入的12.7%;來自保險業務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利潤人民幣11.49億元,同比上升119.4%,已佔集團淨利潤的16.8%;而同時複星的調整後的淨債務/股東權益則由2013年的86.0%下降至2014年73.3% ,並可以穩定預計未來還將在下降的通道上。

受益於我們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複星的調整後回報率差及調整後可使用資本同時也在不斷擴大,調整後回報率差×調整後可使用資本的EVA 增長盈利方式預計將成為複星未來增長的關鍵引擎。2014年,複星保險板塊的權益可供投資資產達到人民幣798.09億元,同比增加1355.6%,使得調整後可使用資本提高至人民幣2147.03億元,同比增加了57.2%;與此同時複星的調整後回報率差達到2.2%,同比擴大0.6個百分點。 未來,隨著可併表保險資產的持續擴大,複星的調整後可使用資本及調整後回報率差預期將繼續提升,EVA 創造預期將持續加大。

基於保險運營團隊的努力和複星投資能力快速、深刻、持續影響到已投資保險企業的資產收益,被投資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和資產回報率也都在健康、快速增長。比如2014年複星葡萄牙保險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從2013年的4.3%增長到8.4%;國內永安保險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也從2013年的5.4%增長到12.6%。

必須說明的是,複星保險業務的資產收益增長並不是因為做了更多的激進資產配置,實際上我們還顯得有點保守。比如Fidelidade去年81.3%的資產依舊配置在固定收益及現金上,僅18.7%配置在權益類和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

當前歐美日的持續低利率環境使得保險機構的負債端總體上仍比較安全,依托複星已經擁有的全球化的、專業的保險經營和投資團隊,未來數年中我們還會有更多的以合理價格投資當地市場強勢保險機構、擴大保險資產的機會。而且我們的投資方式還會創新,除了投資整體保險公司之外,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讓大家看到投資保險分拆資產包(Run-Off)資產、更專註發揮我們投資優勢的輕資產投資等方式。

2014年,複星在投資端的表現同樣出色:

投資:聚焦健康和快樂時尚進行生態圈布局,繼續植根中國動力,依托核心平臺參與全球產業整合。

過去我們一直說複星是植根中國並有深度產業能力的投資者,因為我們有把業務從零發展起來的能力(過去比如醫藥、地產,當前比如養老),我們有判斷誰是產業里最強和最好選手的能力,我們有投資海外企業幫助其快速實現在中國成長,真正做到“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能力,我們有被視為產業投資者和附加價值能力被認可的、以合理價格投資的能力。

但現在們說,複星將從用戶思維出發,更加關註客戶的體驗和需求,未來我們要更多地聚焦在全人類共同喜歡的、長期甚至永續存在的健康和快樂時尚這兩大需求,並積極進行生態圈的深度布局和全球產業整合。比如圍繞人類的健康需求,複星已從健康環境、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後的幹預:醫藥產業鏈(研發、生產、物流、批發、零售)、醫療(培訓、醫院)、養老和健康金融服務等五方面系統進行生態圈布局。

如果要說出過去一年中讓我最興奮的投資,我想除了保險以外,一定是私有化和睦家、全資收購葡萄牙Luz Saúde醫療集團、控股投資創立Studio 8以及剛剛完成的地中海俱樂部私有化和對Thomas Cook的投資。這些知名企業都在健康和快樂時尚產業生態圈上。

到2014年末,複星健康和快樂時尚業務的營業收入已達到人民幣119.4億元,同比增長20.3%,佔本集團總收入的19.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利潤人民幣17.02億元,同比上升53.6%,佔本集團淨利潤的24.8%;業務淨資產已達到人民幣267.47億元,同比增長19.5%,佔本集團淨資產的35.3%。

今後我們將依托控股的核心平臺企業及已經形成的全球能力,結合分享中國消費市場高速增長,積極參與全球的行業整合。我們在健康產業已經投資了具備強大競爭力的、行業領先的,如控股的複星醫藥、Alma Lasers、Luz Saúde醫療集團、和睦家醫院、禪城醫院、Multicare健康保險等,以及合資的國藥控股、星堡養老、複星保德信人壽;在快樂時尚產業也已經投資具備強大競爭力的、行業領先的,如控股的豫園商城、旅遊目的地企業地中海俱樂部和三亞亞特蘭蒂斯、創新電影制作Studio 8等平臺企業。今年起,我們將會特別強調和積極支援這些平臺企業主動參與全球產業整合,更加積極地把強勁的中國消費動力和深受全球客戶喜愛的品牌、服務等那些正處於價值錯配期的資產連結起來,集聚資源、用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全球特別是中國客戶想要更美好生活的需求,打造出一個以中國成長動力為基礎、具備全球產業整合能力的健康和快樂時尚生態圈。

這種聚焦戰略會快速積累、倍增用戶,並在取勢和獲取實地兩方面同時獲得成功。中國巨大的金融市場已經讓很多主要以本地業務為主的龍頭企業成為全球市值十強;由於中國巨大的消費特別是未來規模會位居全球數一數二地位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消費領域,在這領域的中國本土龍頭企業也將會進入全球行業市值前十強。我們的雄心就是埋頭苦幹,盡早成為中國健康、快樂時尚產業的龍頭企業,成為這兩個行業在全球有深度整合能力的領先企業。

2014年複星在資產結構優化的表現可圈可點:

資產配置:高成長、弱周期的綜合金融和健康、快樂時尚業務資產已處主導地位。

通過幾年的堅定轉型,我們的綜合金融板塊資產規模迅速擴大,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不斷擴大的保險資產外,我們去年還收購了香港恒利證券,投資了境內創富融資租賃、杭州金投租賃兩家融資租賃公司,以往還參與發起阿里小貸並成功參與運營多年,成為互聯網金融規模化服務創客的典型之一。去年更被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為互聯網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有限公司”的主要發起人之一。最近,我們剛剛宣布,複星聯合Fidelidade投資歐元59.14百萬元,增持RHJI(RHJI全資持有德國規模最大的獨立私人銀行之一BHF-BANK和英國在商人銀行領域有深厚積累傳承的私人銀行Kleinwort Benson)。此次收購得到批準完成後,複星將間接持的的 RHJI 的權益預計將從19.49%上升至28.61%,這將更好地把全球最優質的私人銀行服務帶給中國的客戶,也使我們投資企業可以更好地受益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繁榮、成長。

綜合金融業務的增長,聯合前面提及的健康和快樂時尚業務,這兩個高成長、弱周期板塊在2014年的營業收入已達到人民幣209.54億元,同比增長95.1%,已占集團總收入的33.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52.79億元,同比上升73.4%,已佔集團凈利潤的77.0%。

2014年,複星在產業協同跨界創新和徹底融入互聯網力度很大、亮點很多:

創新:在蜂巢城市的基礎上進化發展出“保險+產業+蜂巢 1+1+1”的產業跨界融合創新閉環,為健康、快樂時尚產業、保險和金融、物流和大宗商品、蜂巢地產註入獨特競爭力;徹底融入移動互聯網,已成為行業的主要投資者之一,全面推進O2O 轉型,大力建設用戶端和企業雲,推進線下海量用戶向互聯網用戶轉化。

「保險+產業+蜂巢 1+1+1」的產業跨界融合創新閉環

依托複星已經建立的健康、快樂時尚、物流和大宗商品產業能力,我們鼓勵產業間跨界融合,積極推動產業嫁接保險和金融,發力推進產業、保險融合到蜂巢城市的環境塑造能力中,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複星獨特跨界融合運營平臺。

2014年,我們大力推進蜂巢社區建設,加快傳統地產轉型升級。蜂巢社區是融通複星產業優勢以協助地方政府建設城市所需要的核心功能,“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產品。通過圍繞城市所需要的核心功能,複星牽頭導入核心產業資源、進一步引進為核心產業配套的衍生產業,藉此宣導產城結合,打造工作、消費、生活一體化的24小時活力社區,並引入生活、消費服務業等,從而打造功能鮮明、可輻射、就業多元充足(再無睡城、鬼城),以產業帶動就業和城市生長的模組化、自由組合的新型社區。

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複星及所管理基金、控參股公司已經累計實現了5大類12個蜂巢城市項目的落地,總建築面積超過470萬平方米,初步嘗試了健康、文化、旅遊、物貿和金融五大城市功能的跨界運營。

複星在海南三亞的旅遊蜂巢項目——融合旅遊、地產、金融特色的全球第三座亞特蘭蒂斯酒店,總建築面積約51萬平方米,至2014年末我們已完成投資人民幣23.50億元。目前項目工程順利進行並預期於2016年底建成,預期這將成為未來海南旅遊度假3.0版的標桿產品。此外,複星在上海星堡中環社區,推動星堡老年服務與複地、複星保德信壽險的合作,打造上海最高品質的醫養社區;我們還將用“複星醫療+保險+租賃+星健蜂巢”的跨界融合方式推動全國性醫養體系擴展;嘗試“地中海俱樂部+保險+海外地產”的跨界融合方式推動全球可租可售旅遊目的地發展;“海外地產+保險+產業(功能招租)”的跨界融合方式推動全球持有性辦公物業發展。

未來,複星將以健康、快樂時尚產品力為核心,通過與保險資金、地產開發能力的打通,將產品或服務落地,實現快速複制發展。“保險+產業+蜂巢1+1+1”三方面優勢融合,融匯全球資源,複星正在形成獨特的商業競爭力和生態閉環。

我們沒有在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潮中落伍

移動互聯網因為使用者規模巨大、隨時隨地應用、還將與迅速發展的物聯網連接,已經快速深刻地改變周遭的一切。我們確信移動互聯網將使中國的市場一開始就站在與美國市場同樣甚至更大的地位;移動互聯網會在很短時期內逼迫每個傳統行業找到在深度融入移動互聯網或者與移動互聯網徹底無關之間做零和選擇,每個行業都將被迫找到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終極生存之道。

2014年,複星的互聯網投資團隊及VC投資平臺繼續聚焦移動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相關技術對傳統行業的創新(互聯網+),堅持“行業第一或行業唯一”的標準尋找專案,現有投資組合已經覆蓋數位醫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旅遊、線上教育、移動社交等行業,代表性的案例有阿里小貸、完美世界、藍港互動、掛號網、阿貍夢之城以及隨手記等等。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複星在VC領域的投資額達到港幣8.36億元,全年我們在整個互聯網業務投資總額更是超過5億美元。

此外,我們在傳統行業嫁接移動互聯網領域也有佈局,如推動旗下的永安保險、創富融資租賃聯合嫁接互聯網P2P業務,成功試水帶信用險的P2P互聯網融資租賃;新場景應用O2O:如掛號網+複星藥房;同時,複星還將積極推動基於現實物流倉儲控制的、嫁接物聯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如“海礦+金融+互聯網礦石交易平臺+物流”;“南鋼+金融+互聯網鋼材交易平臺+物流”;“豫園黃金+金融+互聯網黃金交易平臺”,“ROC+金融+互聯網油品交易平臺+物流”,為此我們大力投資醫藥冷鏈物流、參股菜鳥、建設連鎖物流天貿城、籌辦食物冷鏈物流等;未來我們還會積極推進產業融合移動互聯網和金融的升級轉型,發展出“產業+投資+金融+移動互聯網”的模式:如推動“南鋼+環保投資+保險+租賃”的環保轉型。

2014年,我們積極推進“移動複星”戰略,成功研發了「複星管理通」,並積極探索O2O業務,複星希望以此在體系內全面推進“雲+端”的建設。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對複星人、業務、系統進行改造、升級,讓複星全面融入及於移動互聯網大時代內生存。歷史上,複星及投資企業過去已經積累了數億級的線下用戶,我們推動每個企業開發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端,致力於改善我們產品與使用者體驗,推動線下客戶資源向更頻繁交易、更緊密聯系的線上用戶轉型。徹底融入移動互聯網的複星,不僅不會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大潮中落伍,相信大家還會看到複星屹立在移動互聯網、未來物聯網的潮頭。

堅守投資紀律:堅持價值投資,站在價值的地板上與周期共舞

我還想與大家交流的,是複星最重要的原則——堅持價值投資的基本邏輯與紀律。我有一種感覺,其實投資永遠都是在黑暗中摸索,黑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總會被人性的貪婪和恐懼隱蔽了心靈的智慧。怎麽才能讓我們心靈不被蒙蔽?我想就要靠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所以,複星選擇堅持價值投資,堅持“站在價值的地板上與周期共舞”。

這其中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紀律性,就是我們要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複星要始終關註企業的長期成長,強調我們對企業的服務和價值創造。第二,複星要與周期共舞。盡管互聯網的出現讓資訊傳播更加透明,但我相信互聯網永遠改變不了人性,我相信因為人性的存在就會有市場錯配的機會。 但是,想要敏銳地找到市場錯配的機會並不容易,同樣永遠堅持強大的紀律性也非常難。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用最嚴格的投資紀律要求自己,我們必須依靠一天天勤奮的學習、積累,我們必須做一個不斷進步的人,我們要依靠內心的修行慢慢強大、漸漸提高自己。我希望,我和複星是這樣一個堅持不斷學習、積累、進步的修行者。

最後,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謝!過去複星的成績,得益於各位股東、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也得益於各位複星同仁的積極努力。在此,向各位股東、董事會成員、複星的企業家團隊、每一位員工以及所有的合作夥伴們,對你們給予複星的無私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5,我們繼續前行!

2015,我們堅信,世界將因複星而不同,生活因複星更加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59

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5

(獨家披露)站在A股的十字路口——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作者:格隆匯  匿名


導讀:在征得此基金經理的同意後,格隆匯特此分享了他第一季度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我們在這里隱去了基金的基金經理的名字,但他在13和14年的投資收益都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在業內也有不錯的口碑。在信中他表達了對現在市場的些許擔憂和對未來投資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3700點的你一點啟發。

敬愛的投資者: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投資者對本公司的信任

2015年已經快過去3個月,回顧過去,借著A股的這波牛市,我們的投資業績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我們不僅抓住了大藍籌的上漲,也參與了創業板等中小盤的投機機會,收益頗豐。但在大盤蹭蹭向上之時,我們也不乏擔憂了起來,很多票的上漲都是在我們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完成的,我們做出的投資決策也僅僅是為了借著A股大牛勢參與投機而已,但我們每持有一天,心里就越忐忑一天,猶如守著個定時炸彈不能入眠,所以在A股站上3600點之後我們做出了逐步減倉的決定,並清空了所有創業板股票。創業板中肯定不乏金子般的優秀公司,但只有在大潮退去之後才能分別哪些是金子哪些是沙子,而大潮退去的過程必將是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金子也不能避免。在我們逐步撤出A股中小盤股之後,我們也思考清楚接下去的投資方向, 現乘此機會向各位投資者簡單分享下二季度和今年下半年主要的投資思路及邏輯。

1:年後A股的火爆各位有目共睹,但同時估值結構的極度不均衡也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以A股創業板為代表的高PE中小股,如此離譜的價格長期必將不得持續,今年肯定會有一輪大幅下調,但現時的A股如離離原上之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未來某時在中小板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托舉大盤的任務將交由大盤低估值藍籌來完成,而銀行為代表的大藍籌的大體量完全可以吸納從中小盤中逃離的資金,且在中國股市入MSCI和中國逐漸開放資本賬戶的大背景,國際資金配合上下半年養老社保資金有望為“原上草”再澆一把油。從外資的投資哲學看和社保投資要求來看,銀行等A50大藍籌是唯一能符合他們標準的股票。所以A股大盤二季度和下半年預計將大幅震蕩緩慢向上,而創業板會有一波大幅的回調。主要投資機會在於大藍籌及適時做空創業板及部分與基本面脫節很大的中小盤股票。

2:與A股相反,港股今年的主要機會應主要集中在中小盤。香港市場以國際資金主導,鐘愛大盤,但在美國經濟複蘇,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期望港股從國際上得到資金十分不切實際。而香港的中小盤由於資金撤離,成交稀疏等原因,普遍趴在地上。市場格局有點像是A股當年的存量資金博弈,此消彼漲。我們認為深港通將會是改變這個市場格局的一把手術刀,由於深港通意在連通A股中小盤與香港中小盤,而A股中小盤的白菜珍珠價與香港中小盤的珍珠白菜價形成了鮮明對比,其深度原因在於國內

降息後港股資金的大撤退和 A股的資金的諾曼底登陸形成的巨大反差,如果未來深港通設計合理,將成為兩個市場的輸水管道,均衡兩地水位,此舉也符合國家管理層控制股市風險的需求。同時香港中小盤成交的極度低迷也預示著放水後的反彈高度將會另我們目瞪口呆,所以預計香港今年指數將不會有太多驚喜,但中小盤將會有2-3倍的漲幅。操作上先布局為主,考慮到深港通可能不會一步到位,或許力度會低於預期,所以在深港通之前撤離部分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3:今年還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可能將會在石油上,在阿拉伯人坐擁成本極低的石油和OPEC國家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不願意減產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價格在14年大幅下挫,現時在40-50之間震蕩。國際石油交易量是實際使用量的8倍,所以石油價格可能大幅偏離其使用價值比較久,但長期必將回歸其真實價值。我們看到 在此油價下,很多油企入不敷出,紛紛裁員變賣資產,說明此時油價絕對是低於其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15年我們將通過做多石油股,石油期貨,石油ETF等方法參與石油反彈的機會。預記在石油上將至少會有50%的收益。

以上為本公司15年剩下三個季度的操作思路,最後再次感謝各位投資者陪我們走過的風風雨雨,對我們不離不棄,而我們也將再接再厲,不斷提升自己對投資的認識,為投資者創造更豐厚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