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4/2MMDcyXzM5NTk2Mg.html
立方網(www.l99.com)並不「快」。
從2007年11月正式上線開始,立方網積累的用戶人群截至2011年底為300多 萬人;同樣立足地理位置信息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以下簡稱 LBS)的Foursquare,達到這個量級則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2009年3月Foursquare在美國上線,2010年8月其用戶數就突破了 300萬。
單純從表面看,立方網很「慢」,甚至被行業增速遠遠甩在後面。在過去3年,LBS市場中年增速在3-5倍的企業大有人在。艾瑞諮詢預計,未來3年中國LBS的用戶規模還將以290.6%的年復合增速增長。
「慢」不是沒有困擾,立方網在招聘時往往遭遇這樣的尷尬:你們還不如街旁網(jiepang.com)有名,言下之意是憑什麼要相信立方網會是中國的Foursquare?街旁網2010年5月才上線,一年後號稱有用戶90萬。
「速度不是終極目標」,能否像蘋果一樣成為某個歷史時期的「經典」,才是立方網創始人、CEO熊萬里在意的事。
立方網的「慢」,他是有意為之。「當年蘋果軟硬件一起做時,不是也有好多人認為喬布斯是瘋子?」
在 其他LBS們還在為用戶粘性發愁時,立方網卻已有了一群忠實用戶,「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和立方網相伴了四五年」,甚至還有用戶從各地出發、結伴到北京來參觀 立方網總部,因為聽說「立方網的辦公室是漂在水上的」,很酷。而在其2011年8月才發佈的新遊戲「第九維」的後台數據庫顯示,有諸多用戶已經持續玩了4 個多月。
何況還有業內的認可。如果回顧2009年的Google開發者大會,就會發現李開福曾經在開幕式上讚美立方網是「科技與人性結合 的代表性網站」。在數據後台,立方網在Apple Store及Google Market上的應用「立方飛鴿」(dovebox)、「在哪」(where)等應用,有蘋果、Google、微軟等的關注、評價和回饋。
今年立方網計劃在硅谷設立辦公室,「服務海外用戶」。
「別叫我LBS」
2007年熊萬里回國創辦立方網。在這句時間、人物可被任意替換的表述背後,是其把還沒學完的學位、家庭都留在了美國。熊萬里是哈佛大學城市規劃碩士、城市規劃與國家政策博士。他的導師之一,就是央視新辦公樓的設計者庫哈斯。
彼 時,Foursquare還未出現,也還沒有LBS這一概念。從2007年開始陸續上門的投資人,聽到的對立方網核心的闡述:是「地理信息系統(GIS) 的民用化」,基於地圖和時間軸記錄人生,「這就好像是立方網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而其上的種種應用不過是為了表達這一思想的文字」。直至如今,立方網依然 保持著看起來頗為文藝范的自我描述:給記憶一個落腳的地方。
1997年就開始接觸互聯網的熊萬里,發現互聯網的很多概念都是基於建築、城市規模。比如使用郵箱時必然會碰到的at,在建築設計中則表示位置。於是在2005年前後,這位城市規模學系的學生突發奇想,能否為每個人的人生搭建一個現實與虛擬結合的社區?
曾 經有投資人問:既然是LBS在中國最早的探索者,立方網為何不豎起這面大旗?熊萬里卻不以為然,「這就像要讓孩子學數學,總得先讓他們有興趣。現在連興趣 都沒有,哪裡談得上學習?」2007年蘋果iphone的出現才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此前基於移動端的應用就是無本之木。
因此,立方網 的各項應用儘管都最早開發了APP,但其依然重視Web端。截止2010年,其200萬的用戶中來移動終端用戶僅佔10%左右;目前web端的用戶仍超過 六成,儘管移動終端用戶的增速要遠高於web端。然而,仍有一部分用戶「會在web和移動終端之間切換」,因為web更有利於某些操作。
過去4年裡立方網一直在等,等待國內硬件和用戶群的成熟。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3G滲透率目前僅有6%;而美國、韓國、日本的相應數據則分別是50%、80%和90%。「如果沒有高配置的平民智能機的出現,何來LBS的發展?」熊萬里說。
「簡潔來源於複雜」
另一個立方網在等待的,則是產品的成熟。「立方網還要有所提煉。」熊萬里說。迄今立方網的很多操作,如果沒有「說明」用戶根本不知道怎麼使用。
這被認為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每個人都知道簡潔、簡單是好的,但卻忘記了簡潔、簡單必然是脫胎於極其複雜的系統、極其複雜的支撐體系。」
作為喬布斯的粉絲,蘋果是熊萬里最好的案例。1970年代就使用蘋果產品的熊萬里說:你不知道有多難用。
早期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立方網吸引用戶的殺手鐧依然是「對設計的追求」。據透露,10個打開立方網網頁的用戶中有9個會繼續點擊。這個比例遠遠高出平均水平,10個訪問者中若有8個往下點擊就已經是很高的水平了。
「核心就是設計。」熊萬里相信,好的產品總會吸引到人,「立方網有很多創新的東西。」比如其一開始就和C3 technologies合作,後者是一家三維地圖開發商,2011年10月被蘋果收購。
他甚至斷論:未來是設計師的未來。「現在單位面積利潤最高的是誰?第一名是蘋果、第二名則是蒂凡尼」。而這兩個品牌都是以設計著稱的。而一些投資人也在考慮投資垂直領域裡的出色設計師。
在產品設計上,立方網也奉喬布斯為圭臬。這或許不僅因為蘋果的成功,更關乎立方網的生死。「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立方網產品的影子」,比如圈子、朋友買賣、禮物贈送等等。
「如果不是有更多讓用戶眼前一亮的創新,立方網何以為繼?」熊萬里反問。
「遊戲階段」
在立方網上能做什麼?「立體交友、極致分享」的表述,表明立方網實際上是一個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立方網走到今天,都沒有超出最初的架構。」那是2005年的暑假,熊萬里和摩托羅拉IT 總架構師錢天兵為立方網設定的。2007年起上線後的第一個應用「品」,就是讓人群依據興趣聚集成圈子。
在 經過與旅遊結合、簽到(check in)、電子商務之後,基於LBS的彈性社交應用在進入2011年之後,逐漸吸引了諸多創業者扎堆集中。曾經有一位投資人表示2011年僅他看過的陌生交 友類應用就將近600家。「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在一定時間內總會被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熊萬里認為。
為了搭建這個「虛擬」社區,立方網的借力點是遊戲。從最早的偷襲、心理測試、立方PK到現在的第九維,都是遊戲。「通過遊戲,人們最容易交到朋友」。遊戲對於用戶數增長和粘性的貢獻,開心網已有過演繹。
在 立方網的增長中,遊戲或許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初期其用戶的增長在每天幾千個,但僅2011年立方網的新用戶增長就超過100萬,增速超過50%。這些用戶 是未來LBS的基礎。「我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做真正的LBS」,熊萬里解釋:沒有足夠多的用戶,哪來的對基於地理位置的信息、工具乃至各種服務的需求?
「切客」模式的LBS們實際上早已發現,他們看似龐大的用戶會被迅速稀釋、淹沒。
「要 走到LBS,必然經歷LBG(local based game)、LBT(local based tool)以及LBI(local based information)等階段,儘管會有交叉發展階段」。不過,在未來半年內,立方網會逐步加重LBT、LBI等應用。
繼今年稍早的4000億美元協議後,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第二輪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這使得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
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在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時,共同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合作協議的簽署,包括《關於通過中俄西線管道自俄羅斯聯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供應天然氣領域合作的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關於經中俄西線自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至此,中俄兩國再度簽訂能源大單,西線天然氣管道落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達成的協議中,俄方將從西伯利亞西部通過阿爾泰管道向中國每年供應額外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期30年。Gazprom首席執行官Alexey Miller表示,根據與中石油集團協議中的部分內容,俄羅斯可能在4~6年內,開始向中國供應天然氣。
此前,中俄兩國5月簽署4000億美元協議,Gazprom每年向中國供應380億立方米東西伯利亞天然氣。本次協議中300億立方米的數量小於上次,具體價格尚不清楚。
先後簽署的兩個協議合計占中國2020年前消費量的17%,野村證券香港地區能源研究主管Gordon Kwan表示。
根據中石油網站,當本次新簽署天然氣協議開始運作,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昨日的會晤上表示,中俄兩國雙邊貿易額和雙向投資的持續增長,以及東線天然氣管道和東西兩線增供原油等一批大項目合作取得重要進展,使得兩國在國際事務中協調和配合更加密切有效。普京表示,我們都大力推動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發展,政治對話不斷加深,能源合作進展順利,經貿合作取得更多實際成果。
由於俄羅斯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因烏克蘭危機惡化,俄羅斯轉向依靠中國來促進其經濟增長。俄羅斯今年結束與中國超過10年的供氣談判,於5月份達成協議。
習近平昨天在APEC會議期間會晤普京表示,“今年以來,我同你保持密切溝通,就發展中俄關系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栽培中俄友好合作常青樹,我們收獲了豐厚果實。”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表示,首輪協議將使俄羅斯從經濟和政治上更加依賴中國。中國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財力和市場的國家能夠長期穩定的消費俄羅斯巨大的能源出口。普京也將有機會向歐洲和美國證明俄羅斯不會因為烏克蘭事件而被孤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稍早的4000億美元協議後,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第二輪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這使得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
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在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時,共同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合作協議的簽署,包括《關於通過中俄西線管道自俄羅斯聯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供應天然氣領域合作的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關於經中俄西線自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至此,中俄兩國再度簽訂能源大單,西線天然氣管道落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達成的協議中,俄方將從西伯利亞西部通過阿爾泰管道向中國每年供應額外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期30年。Gazprom首席執行官Alexey Miller表示,根據與中石油集團協議中的部分內容,俄羅斯可能在4~6年內,開始向中國供應天然氣。
此前,中俄兩國5月簽署4000億美元協議,Gazprom每年向中國供應380億立方米東西伯利亞天然氣。本次協議中300億立方米的數量小於上次,具體價格尚不清楚。
先後簽署的兩個協議合計占中國2020年前消費量的17%,野村證券香港地區能源研究主管Gordon Kwan表示。
根據中石油網站,當本次新簽署天然氣協議開始運作,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昨日的會晤上表示,中俄兩國雙邊貿易額和雙向投資的持續增長,以及東線天然氣管道和東西兩線增供原油等一批大項目合作取得重要進展,使得兩國在國際事務中協調和配合更加密切有效。普京表示,我們都大力推動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發展,政治對話不斷加深,能源合作進展順利,經貿合作取得更多實際成果。
由於俄羅斯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因烏克蘭危機惡化,俄羅斯轉向依靠中國來促進其經濟增長。俄羅斯今年結束與中國超過10年的供氣談判,於5月份達成協議。
習近平昨天在APEC會議期間會晤普京表示,“今年以來,我同你保持密切溝通,就發展中俄關系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栽培中俄友好合作常青樹,我們收獲了豐厚果實。”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表示,首輪協議將使俄羅斯從經濟和政治上更加依賴中國。中國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財力和市場的國家能夠長期穩定的消費俄羅斯巨大的能源出口。普京也將有機會向歐洲和美國證明俄羅斯不會因為烏克蘭事件而被孤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Jady 於 2015-3-30 14:55 編輯 華潤燃氣(1193.HK)2015 年目標銷氣量160 億立方米 作者:楊義瓊 投資要點: 2014 年盈利24.82 億港元,同比增長14.9%: 2014 年收入287.17 億港元,同比增長28.8%,歸屬股東凈利潤24.82億港元,同比增長14.9%。基本每股盈利1.14 港元,全年每股派息25港仙,派息率22%。2014 年銷氣量133.2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其中內涵增長8%,外延增長2.2%。公司並表銷氣量64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5%,其中內涵增長13.6%,外延增長4.9%。2014 年銷氣和接駁收入占比為78.3%和21.7%,在公司銷氣量中,工商業占比61.8%,居民用氣占26%,加氣站氣量占比12.1%,瓶裝氣占0.1%。在2014 年天然氣全行業表觀消費僅增長5.6%的大環境下,公司業績表現良好。 重慶和天津過往的負面影響已消除: 首先是重慶燃氣方面,因為該項目從銷氣改由中石油直供收管輸費的方式,雖然減少4 億立方米的銷氣量,但重慶燃氣經濟效益反而轉好,利好公司價值提升。其次,在天津項目方面,目前公司已與天津方面達成共識,2015 年3 月16 日公司已委派新總經理,未來雙方將正常履行合資協議。雖然目前天津燃氣的資產尚有20%濱海新區的項目沒有註入到合資公司,但因為輸往濱海的氣必須經過合資公司的門站,未來該部分資產一定會註入到合資公司。且現時LNG 價格下跌,天津地區因缺氣使用LNG 高價氣帶來的虧損也會大幅度減少,天津項目盈利將逐步好轉。 2015 年目標銷氣量16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0%: 2015 年1 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188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公司2015年1-2 月氣量同比增長13%,表明2015 年天然氣需求已明顯改善。預計2015 年公司內涵增長將與行業同步即達到10%的增長水平,加上20 個批準的並購項目將增加10 億立方米,預計外延增長也達到10%水平,內涵和外延合共20%增長,公司2015 年銷氣量將達到160 億立方米。 給予強烈推薦評級,目標價28.5 港元: 我們看好下半年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下調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我們更新公司盈利預測並給予目標價28.5 港元,相當於2015 年和2016 年21 和18倍PE,目標價較現價存在22%上升空間,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 估值 ![]() 投資風險 氣源供應不足:若上遊氣源供應不足將影響公司銷氣量增長 氣價下調:氣價下調時間推遲或下調幅度不及預期,影響下遊需求增長 附會議紀要: 2015 年目標銷氣量 160 億立方米 1、2014 年業績概述 2014 年收入 287.17 億港元,同比增長 28.8%,歸屬股東凈利潤 24.82 億港元,同比增長 14.9%。基本每股盈利 1.14 港元,全年每股派息 25 港仙,派息率 22%。 2014 年銷氣量 133.2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0.2%,其中內涵增長 8%,外延增長 2.2%。公司並表銷氣量 64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8.5%,其中內涵增長 13.6%,外延增長 4.9%。 2014 年銷氣和接駁收入占比為 78.3%和 21.7%,在公司銷氣量中,工商業占比61.8%,居民用氣占 26%,加氣站氣量占比 12.1%,瓶裝氣占 0.1%。 2、2014 年資本開支情況 2014 年總投資 22 億人民幣,15.54 億人民幣實際完成,還有 6.75 億待投資,用於 2015 年 3 月公告的收購秦皇島和青島項目。 3、居民用氣 毛利掉了 8 分錢 有些城市賣多了,城市 MIX 不同造成。 4、天津和重慶項目 重慶燃氣,由中石油直供,4 億方改為收管輸氣,利潤+20%,效益變好。 天津項目,雙方在 2014 年底達成共識,2015 年 3 月 16 日,華潤新派總經理到位,正常履行合資協議。給新的管理層一個月時間即到 4 月 16 日關於合資公司的發展會有詳細的規劃。 天津燃氣 2014 年沒有貢獻。過往與天津的分歧主要在於華潤管理權有沒有,該分歧是可以解決的。根據雙方協議,天津派董事長,華潤派總經理,公司堅決沒有讓步。之前天津項目停滯的真正的原因,是天津新任董事長,認為這個項目這麽好,他們希望華潤退出。2013 年氣價上調沒有順價導致每立方米毛利少了 0.28 元/立方米,20 億立方米,4 個億的利潤沒有了。2014 年下半年,天津燃氣原董事長金建平審結完畢,移交完成確認與華潤毫無關系。 合資公司於2013 年 1 月成立,是新設立的公司,公司派的財務總監非常規範。華潤集團新董事長拜訪天津,受到天津政府高度重視,雙方最終達成共識。 天津從一個負擔變成一個有價值的項目,春節後開了董事會,3 月 16 日鄭州總經理出任合資公司總經理,到天津上任,合資公司納入正軌,給新的管理層 1個月,即 4 月 16 日給出公司發展規劃。 重慶和天津項目對公司的增值:從重慶和天津兩個項目對比來看,2014 年天津GDP 1.6 萬億,重慶 1.4 萬億,2014 年重慶銷氣量 20 億立方,天津銷氣量 18億立方,天津處在的戰略位置比重慶重要,天津作為自貿區,未來京津冀一體化,天津目前是北京的 60-70%,未來氣量, 1)重慶燃氣對公司的增值:雖然重慶沒有銷氣量貢獻,重慶燃氣實際經濟效益提升了。目前重慶燃氣股價約 12.2 元,按重慶燃氣市值算,華潤在其中的投資價值占比為 53 億港元,目前只體現了 10 個億(5000 萬利潤,20 倍 PE 對應 10 億),造成華潤市值低估。 2)天津燃氣對公司的增值:重慶 190 億人民幣,如果天津也是一樣,按 49%權益約 80 億人民幣即 100 億港元,在華潤市值里沒有體現。天津燃氣所有的資產,已經註入 80%,濱海新區的資產,根據協議,將會繼續註入,因為該區域是一定要經過公司門站才能過去,所以是一定要註入的。 5、居民氣毛利低的區域以及用戶階梯氣價對毛利的貢獻 居民氣價,政府控制比較嚴,有些城市價格倒掛,因為氣源緊張東北、華北氣價偏低,還有滄州毛利也較低。2014 年居民毛利率 7.8%同比下降 3.7%。前 2年氣價上漲的是工業用戶,目前有 21 個城市執行居民階梯調價,每立方米毛利增加 1 毛錢,從實際執行上,有 5 分到 8 分提價,目前暫時不多,2015 年會全部做完。考慮老百姓生活承擔,用氣量 20 方/月,每月就 40 塊錢,占比比較低。 6、2014 年折舊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4 年折舊從 5 億港元增加到 9 億港元,2014 年經營性開支 40 億港元,折舊增加主要來自新收購的公司,有幾十億開支,管道都在鋪,表明公司未來還有較大增長。 7、2015 年 160 億,增長 20% 從行業增長來看,2014 年 1786 億立方米比 2013 年 1392 億立方米,增長 5.6%,比 2012 年增長 12.9%,2015 年比 2014 年會回升,行業可以達到 10%,國家規劃2020 年天然氣消費量 3600 億立方米,年平均複合 12%,2015 年 1 月天然氣消費量 188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0.2%,以此判斷,2015 年公司內涵增長將與行業同步即 10%增長,公司 2015 年前 2 月氣量增長 13%(是快報的數據,不含重慶,不含聯營公司),公司保守估計內涵達到或超過 10%,在並購外延方面,20個批準的項目新增氣量 10 億立方米,並購外延也將達到 10%,即 2015 年底到 160 億立方米是可以實現的。 公司權益占比方面,2014 年應占 56%,2015 年不會有太大變化,一般收購大的項目,就 49%,預計 2015 年保持 55-56%,上升 1-2 個點左右。 8、氣價下一次下調的預期 2015 年存量氣與增量氣接軌,4 月 1 日開始,國家總體趨勢是要求市場化。根據定價公式,保持市場競爭在 15%的價格優勢,後續趨勢朝市場化方向走。 9、天津燃氣電廠進展情況 對天津項目非常樂觀,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厲。等公司同事調研完才能有具體的估計。政府規劃的燃氣電廠,因為氣價一直漲價,項目拖延,不能建火電廠,只能建天然氣電廠,對燃氣電廠,因為本身銷氣毛利也低,公司收管輸費的可能性比較大。 10、2015 年資本開支 營運 CAPEX 34 億-39 億港元, M&A 資本開支 19.7 億港元。 11、秦皇島項目 秦皇島市,中國的夏都,北戴河是中央領導開會所在,環保要求高,天然氣需求比較大。目前 2 億立方米年天然氣銷量,近 3 年,即 2012-2014 年單一城市並購超過 2 億應該都沒有。在北方都屬於銷氣量比較大的城市,而且公司直接與政府簽的協議,2015 年中成立合資公司(公司權益 49%),6 個億註冊資金,該項目新奧和中石油也簽過,最終選擇了和華潤合作。 公司靠投標拿的項目少,都是評估來的項目,所以項目收購的代價要比其他公司靠投標來的低,像三民市,福建山區,還是虧損狀況,行業內的其他公司 3.2億價格成交,價格是非常高的。 12、2015 年工商業增長情況 2014 年因為玻璃,陶瓷等工業不景氣,用氣量下降,2014 年增量氣下調,0.11元采購成本下降,工商業接駁,銷氣會改善。公司已接的 233 萬戶中,已經超過 133 萬戶收到接駁費。 有關河北部分玻璃企業改用重油,公司客戶有沒有這些情況,相信這只是短期情況,長期還是不行的。景德鎮以前是用焦爐煤氣,氣價加了 4 毛錢,達到 3.55元以上,企業用氣就會有困難,因為存在中間轉嫁的價格,會在中允價基礎上20-30%的空間部分與用戶協商適當下調。 13、2015 年利潤率 2014 年下調氣價,全部順出對毛利有幫助,下半年,調的幅度可能比上半年更大。如果再調一次,對毛利正面,會比 2014 年好一些,起碼不會下跌。 14、用氣結構中,有多少是 LNG 用氣 中海油,天津,福州,只占 6%總氣量。對整體影響不大。 影響天津最大發展,主要是天然氣供應,保北京,受制約,鍋爐不能改。每年進口 2 億方左右,3.9 元賣給合資公司的價格。1 億立方米,就虧 1 億元。中石油和中石化正在建儲罐,將與中石油管線對接,從管道輸氣給天津。目前 LNG現貨價 2.5-2.6 元/立方米,合資公司虧損會大幅度減少。 15、派息率 2014 年 22%派息率,絕對數增長 14%。目前公司現金流還為負 2 億港元,2015年有望變成正現金流,會考慮提高派息率。以後成為成熟的公用事業,大部分盈利會派出去。 16、與青島泰燃的關系 公司與青島能源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青島泰燃的青島能源集團的下屬公司,合資公司增值後的資金主要用於主城區高壓燃氣管網、新規劃區域和鄉鎮燃氣設施等項目建設,經營區域為原“青島能源燃氣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現有經營區域以及新拓展的區域,包括市內三區,以及高新區、城陽區、嶗山區、平度市、膠州市、即墨市大部分區域,區域內擁有燃氣用戶 100 余萬戶。 青島能源集團 4 億方氣,2 億方賣給同行,2 億在開發區。其他同業公司,沒有高壓管網,總閥門在公司手上。 17、全行業多少項目可以收購 20 個省,就有 200 個項目。全國 20 多個省,可能做的有這些。2014 年做了 29個,2015 年 10-20 個,兩年 50 個,再用 2 年,再做 50-60 個。 18、特許權是否會受自供氣影響 政策規定可以對用戶直供,這是上遊企業爭取的政策。在法律上與特許經營區域有矛盾。原則上,特許經營區域不允許其他燃氣企業進入,到用戶的管網已經鋪上,不可能再建一條管線。但上遊供氣企業也是公司上遊供應商,目前還沒有出現相關問題。公司有 34 家經營權,沒有哪家公司搶到地盤。從門站到工廠管線,理論上有威脅,有的工廠要直供,很難推廣。因為如果大家都直供的話,我們可以到他們的地盤去直供,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來自國元證券香港) |
國內天然氣價格下半年或將迎來下調。《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下調幅度在0.4元至1元/立方米之間,目前各方正在博弈。
氣價調整方案已基本確定,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牽頭制定,依據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走勢,非居民用氣最多下調1元/立方米。
參與前期調價方案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各方正在密集“討價還價”,最終下調幅度可能在0.4元到1元之間,具體調價幅度看最終結果。
下半年調價概率大
此前各種傳聞稱氣價可能下調0.6元,但也有聲音稱0.8元也有可能。本報記者詢問的咨詢公司認為,國內氣價確有下調空間,估計0.8元的幅度太大,極有可能為0.4元或0.6元。
因為國內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商中石油、中海油手中都握有高價的進口氣,一旦下調,將成為“燙手山芋”,承擔價格倒掛的損失。
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參照燃料油、LPG價格,按一定比例折算,大概是國際油價每下跌10美元/桶,進口氣價約下降0.1元~0.2元/立方米。
咨詢公司安迅思根據天然氣價改時的天然氣計價公式計算,測算出2015年的天然氣價格水平。根據測算,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替代能源的價格水平制定的天然氣價,較2014年的氣價下跌約18%左右。
如果考慮到非常規氣源開采成本,以及進口天然氣的成本,若國家調整公式中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的替代系數,從85%調整至90%,則天然氣價降幅或縮窄至13%。安迅思預測的天然氣最高門站價降幅約為0.37-0.51元/方。
不過安迅思中國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對記者說,調價依據的時間範圍可能有變化,也可能依據今年以來的價格變化調整。
發改委今年4月起,將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實現價格並軌,並放開直供用戶(化肥企業除外)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調價後,國內天然氣消費依然低迷,未見好轉。
對消費量影響有限
近兩年雖然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連續推動,但需求始終疲弱。
2014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4%,是近10年來同比增速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今年以來,天然氣消費月度數據增幅也很小。
2015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進一步放緩,1~6月同比僅增長3.3%。中國天然氣市場首次由“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的模式。天然氣價格高企是制約下遊使用天然氣的一大因素。相較其他替代能源,天然氣的價格顯然太高。
安迅思分析師陳蕓穎認為,若天然氣價大幅下調,將挫傷上遊的積極性。考慮平衡上下遊的利益,0.4元/立方米或是可以接受的調整幅度。
針對需求不足的形勢,中國石油也“積極轉變營銷方式,努力開發直供大客戶,天然氣業務實現健康發展。西氣東輸公司提出‘二次創業’,更加積極主動開拓市場,持續提高下遊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的銷售量,帶動管輸收入和銷售收入的同步增長。”
不過業內人士也分析說,即使氣價下調,對天然氣消費並不會有直接效果,最直接的結果是增加車用天然氣消費增長,但在天然氣發電和工業領域,目前政策下不會提升消費量。
國內天然氣價格下半年或將迎來下調。《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下調幅度在0.4元至1元/立方米之間,目前各方正在博弈。
氣價調整方案已基本確定,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牽頭制定,依據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走勢,非居民用氣最多下調1元/立方米。
參與前期調價方案的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各方正在密集“討價還價”,最終下調幅度可能在0.4元到1元之間,具體調價幅度看最終結果。
下半年調價概率大
此前各種傳聞稱氣價可能下調0.6元,但也有聲音稱0.8元也有可能。本報記者詢問的咨詢公司認為,國內氣價確有下調空間,估計0.8元的幅度太大,極有可能為0.4元或0.6元。
因為國內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商中石油、中海油手中都握有高價的進口氣,一旦下調,將成為“燙手山芋”,承擔價格倒掛的損失。
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參照燃料油、LPG價格,按一定比例折算,大概是國際油價每下跌10美元/桶,進口氣價約下降0.1元~0.2元/立方米。
咨詢公司安迅思根據天然氣價改時的天然氣計價公式計算,測算出2015年的天然氣價格水平。根據測算,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替代能源的價格水平制定的天然氣價,較2014年的氣價下跌約18%左右。
如果考慮到非常規氣源開采成本,以及進口天然氣的成本,若國家調整公式中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的替代系數,從85%調整至90%,則天然氣價降幅或縮窄至13%。安迅思預測的天然氣最高門站價降幅約為0.37-0.51元/方。
不過安迅思中國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對記者說,調價依據的時間範圍可能有變化,也可能依據今年以來的價格變化調整。
發改委今年4月起,將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實現價格並軌,並放開直供用戶(化肥企業除外)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調價後,國內天然氣消費依然低迷,未見好轉。
對消費量影響有限
近兩年雖然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連續推動,但需求始終疲弱。
2014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4%,是近10年來同比增速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今年以來,天然氣消費月度數據增幅也很小。
2015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進一步放緩,1~6月同比僅增長3.3%。中國天然氣市場首次由“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的模式。天然氣價格高企是制約下遊使用天然氣的一大因素。相較其他替代能源,天然氣的價格顯然太高。
安迅思分析師陳蕓穎認為,若天然氣價大幅下調,將挫傷上遊的積極性。考慮平衡上下遊的利益,0.4元/立方米或是可以接受的調整幅度。
針對需求不足的形勢,中國石油也“積極轉變營銷方式,努力開發直供大客戶,天然氣業務實現健康發展。西氣東輸公司提出‘二次創業’,更加積極主動開拓市場,持續提高下遊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的銷售量,帶動管輸收入和銷售收入的同步增長。”
不過業內人士也分析說,即使氣價下調,對天然氣消費並不會有直接效果,最直接的結果是增加車用天然氣消費增長,但在天然氣發電和工業領域,目前政策下不會提升消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