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传媒巨头马氏家族拟私有化东方报业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03/20090603030925708.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在香港传媒业极具影响力的报业巨头马氏家族提出,拟以总计8.78亿港元,将旗下拥有《东方日报》、《太阳报》等多家在香港颇具影响力的报纸的上市公司东方报业集团(00018,HK)私有化。

        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在港股市场上,“私有化”这个话题十分热门,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建议。尽管电讯盈科 (00008,HK)、鳄鱼恤(00122,HK)等公司私有化建议因诸多原因最终而未能成功,但这并未能阻挡其他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私有化意愿。

        继上周主营保健品的四通控股(00409,HK)宣布,其大股东人称“中关村村长”段永基提出以总计5.53亿港元的代价私有化四通控股 后,时隔数日,又一家公司提出私有化计划。在香港传媒业极具影响力的报业巨头马氏家族提出,拟以总计8.78亿港元,将旗下拥有  《东方日报》、《太阳 报》等多家在香港颇具影响力的报纸的上市公司东方报业集团(00018,HK)私有化。

高溢价收购  总涉资8.78亿

        东方报业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马氏家族旗下的信托基金Ma蒺sFamilyTrust提出自愿性有条件全面收购,将以每股0.95港元的现金作价私有化东方报业集团。

        据悉,马氏家族信托及其一致行动人目前共持有东方报业集团14.7亿股股份,占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1.45%。如果此次提出私有化建议被获得通过,那么马氏家族将共需为此支付8.78亿港元。

        据了解,此次马氏家族提出的收购代价较东方报业的股价存在较大的溢价。其中,较东方报业集团停牌前收市价0.82港元溢价了15.9%; 较股份截至最后交易日的1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每股0.81港元溢价了17.3%;而较股份截至最后交易日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0.77港元则溢价高 达23.4%。

        某香港证券业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事实上目前市场整体气氛转暖,大股东提出的私有化需要一个较大的溢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小股东的反对。

        不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东方报业集团的大股东来说,每股0.95港元的收购价,实际上应该算比较便宜的了。截至2009年3月31日为止,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1.16港元,而上述收购价较其每股资产净值折让了约18.1%。

目的是节省管理成本

        尽管提出了私有化建议,但马氏家族明确表示,将继续东方报业集团的现有业务,同时称不会对集团现有运作及管理层以及员工安排等方面做出任何重大改变。

        对于私有化的理由,马氏家族提出,东方报业集团此前6个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量为2500835股,相当于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0.1%, 其在市场上的流通量偏低。而过去6个月股价最高时为0.83港元,长期低于集团的综合资产净值。马氏家族认为,上述私有化建议可为公司的小股东提供套现的 机会。

        与此同时,东方报业集团表示,在计算维持上市公司地位所涉及的成本及管理资源后,董事会认为公司维持上市地位并不划算,私有化可省却上述成本及管理资源。

        另外,为了促使小股东同意私有化建议,东方报业集团在其公告中还强调,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各行各业纷纷削减开支,东方报业集团的报刊及 网站广告收入将继续受到不利影响,加上须应付收费报刊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来自免费报刊、户外媒体及互联网的其它媒体的威胁亦日益加深。

        虽然鉴于出版行业扩展空间有限,东方已将焦点转移至网上业务,但公告透露由于仍处于发展阶段,即使广告收入有所增加,但仍未达到收支平衡。

新闻背景

        东方报业集团为香港最重要的报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东方日报》、《太阳报》以及门户网站on.cc等多家香港主要媒体。其中《东方日 报》于1969年创刊,至1977年开始成为香港销量最大和读者人数最多的报纸。《太阳报》于1999年创刊,以年轻读者为主要对象,其销量和读者人数紧 贴《东方日报》。

        东方报业集团的创始人为马惜如、马惜珍兄弟,据此前媒体报道称,马氏兄弟是香港有名的大毒枭,目前仍在被通缉之中。现在,掌管东方报业集团的仍为马氏家族成员,其家族成员共持有东方报业集团14.7亿股股份,占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0

搞私有化最緊要大家happy中環在線:王忠桐「我唔會種票」 李華華

2009-05-21  AppleDaily





 

本港上市公司趁股價低迷私有化,手段層出不窮,好似電訊盈科(008)咁「拆股」就幾乎得米,可惜過唔到上訴庭三位「包青天」法官嗰關。至於最近熱爆嘅南太電子(2633)大股東顧明均嘅「自願清盤」,據當事人話係集體創作嘅「絕世好橋」,連證監會也為之無奈,惟有照批。

海嘯未完暫按兵不動

有 兩次私有化(失敗)經驗嘅王氏港建(532),主席王忠桐噚日喺股東會後義正詞嚴咁講,o依家雖然冇考慮再搞私有化,但再去馬都唔複製「種票」同「清盤」 兩招。佢話,私有化最緊要光明正大,出個happy價,接唔接受就由小股東自行決定。不過,金融海嘯始終未完,公司生意唔理想,資產估值難以反映真實狀 況,若要出價,多數會低過之前嘅1.65元(昨日收0.69元),既然冇把握過關,寧可按兵不動。佢仲話,如果其他公司有乜爭議,證監會要查清楚,千祈唔 好欺細怕大,有雙重標準。王主席咁仗義執言,難怪8號仔嘅小股東引以為例,喺法庭上痛斥百年老店,之不過,王總都有偷過師,06年第一次「直接」私有化失 敗,07年就抄電盈「曲線」買起Sunday條橋,不幸又係撒手而還。

叫證監咪大細超

王總話呢兩個月定單已經由谷底回升,但都要睇定啲,今年暫定唔派中期息。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7

私有化:田源操盘中期 陈福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7/t2437478.htm


  在张文中私有化物美的运作中,不乏田源的身影,而在田源意图私有化中期的操作中,张文中同样最早现身。在田源的主导下,1999年9月中期完成 第一次增资,已被张文中私有化的北美物产虽丧失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田源却获得了董事会五个席位中的两席,实现了相对控股。在2002年的中期第二次增 资中,宏达系持股48.575%,2006年宏达系将所持股权全数转让给华夏金融,田源实际控制的中期股权由此超过50%。然而,华夏金融注册资本仅为 5000万元,无力向中期旗下各子公司注资,为达到开展股指期货业务的要求,中期内部遂出现分裂,上海中期转投兖矿系,但深圳中期和北京中期两大核心子公 司仍掌握在田源手中。此后,捷利股份适时出现,一举控股辽宁中期和中期嘉合、参股深圳中期,并于2008年2月更名中国中期。此举究竟意味着田源的“中期 系”要通过捷利股份借壳上市,还是刘润红控制的捷利股份要收购“中期系”?二人给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刘润红掌握的中国中期股权已由 58.77%减少至最近的36.7%。
田源有“中国期货业教父”之称,其创立的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后更名“中国中期投资有限公司”, 简称“中期”)一度是行业翘楚,旗下拥有5家期货公司、20多个营业部,市场份额保持在15-20%左右,连续十余年保持全国第一。以2006年内地 170家期货经纪公司代理额排行榜为例,中期旗下5家公司的业绩都相当抢眼:深圳中期(现更名为中国国际期货)名列第1,上海中期第4,北京中期第29, 中期嘉合第35,辽宁中期第47位。但是2007年,在由资本玩家和券商主导的新一轮产业布局和扩张中,中期开始掉队,不仅注册资本未达到股指期货等新业 务的硬性要求,而且内部四分五裂、中期系有名无实。
研究中期的兴衰过程可以发现,私有化是田源操盘中期的主要脉络。张文中、宏达系均被引入中期股东的行列,但中国中期的介入却令事件扑朔迷离,田源的中期系究竟会通过中国中期借壳上市,还是为中国中期所收购,结果仍未可知。


  联手张文中,迈出私有化第一步
  作为国内第一家期货公司,中期倾注了田源大量心血。时任国务院经 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价格组副组长的田源,在参观了纽约商品交易所后,开始酝酿引入期货市场,降低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1990年6月至次年12月,田 源以中国期货市场工作小组组长身份被选派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访问研究。与期货市场近距离的接触,令田源萌生了创办带“中国”字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 际、国内期货市场的经纪公司的想法。
1992年6月初,时任物资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的田源召集卢建、王新政、朱玉辰、张新华、宫月云等人研 究成立一家大型期货公司的有关事宜。六人一拍即合,随后分头向商业部、物资部、经贸办、工商局、外管局等相关单位进行游说,同时找来以原物资部和商业部下 属公司为主的14家国有企业作为股东,于1992年12月发起设立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随着物资部和商业部1993年合并为内贸部,中期及其股东也 转归内贸部旗下。
成立之初的中期,一度非常风光。出于对未来政策方面的考虑,中期在全国各地快速布点,最多时扩张到18家公司和代表处,成为业内无可争议的老大。同时,中期还直接进入美国三大交易所购买席位,派出场内交易员,在芝加哥设立美国中期公司,直接打开国际通道。
然而,1997年7月,田源被调离中期,出任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中国诚通虽然与中期同属内贸部,但资产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在中国诚通的5年中,至少有 两件事值得田源欣慰,一是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抓大放小”、“剥离非主业”将资产规模超200亿元的中国诚通扭亏为盈;二是依托央企负责人的角色, 为私有化中期积累了人脉和资源。
离开中期之前,田源已经在中期的股权上为自己作了安排,持有中期17.29%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北美物产,法人 代表就是田源。不过物美的招股书显示,北美物产于1993年11月才组建,中期股权早期是否易手,目前仍未可知。事实上,北美物产也是物美前身物美商城的 第二大股东,而直到2001年,中期仍持有物美投资8%的股份,透露出田源与张文中之间的密切关联。
田源最初似乎拟通过张文中私有化北美物产 从而逐步实现中期的私有化,但在中期初期的架构下,内贸部下属企业占据了主导低位,北美物产虽是第一大股东,却无实际控制力。因此,1999年9月,中期 进行成立后的第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8000万元增加到1.618亿元,并引入了新股东苏州恒和、兖矿集团和中国诚通。此时张文中已经私有化北美物 产,但其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却在此次扩股中由苏州恒和取代,不过,中国诚通的入股,令田源对中期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在中期新一届的董事会中,田源和张文中 双双入选,此外还包括代表苏州恒和的唐志新和颜羽,以及来自内贸部下属企业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的沈思义。
此次增资可以被看作田源私有化中期的第一步,虽然引入的均为国有企业,但却有效地稀释了原内贸部的控制力,使内贸部下属企业的股权下降至50%以内。同时,在董事会的5个席位中,因与张文中的关系密切,田源实际占据了两席,与第一大股东苏州恒和形成相对控制的格局。

  宏达系进出,中期完成私人控股
  2002年,田源重 回中期,担任董事长,并加速了中期私有化的进程。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中期进行了第二次增资,除兖矿集团增资至1.9188亿元成为名义第一 大股东外,还全面引入了民营企业宏达系,其中,宏达股份、宏达集团和四川汉龙分别入股1.72亿元、1.1亿元和0.1亿元,合计持有中期48.575% 股权(表1)。占股2.3%的北美物产,则成为中期的第五大股东。完成融资后,中期注册资本跃升至6亿元。其后,中期选举产生了由田源、许天恩、刘沧龙、 陆焕文、唐志新和张文中组成的新董事会,新进入的宏达系获取了两个席位,原第一大股东苏州恒和及名义第一大股东兖矿集团均只有一个席位,算上影子董事张文 中,田源仍控制两个席位。



宏达系进入中期的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但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一是宏达系的创始人刘汉、刘沧龙通过1000元在期货市场起家,而中期是当时最大的期货公司。二是宏达系入主后,田源受聘为宏达集团副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
进入中期后,宏达系通过关键位置上的人事安排消除了苏州恒和的影响力:中期总裁、来自苏州恒和的颜羽被迫离任,长期担任中期执行董事长的唐志新也仅保留了董事身份。同时,代表宏达系的胡应福出任中期财务总监。重要岗位的人事安排,为宏达系的下一步运作做好了铺垫。
当市场各方普遍预测宏达系将在期货业有一番作为时,宏达系的行为却打破了这种揣测。2003年7月,“宏达系”下属企业千禧宏达与中期签订无还款期限的 借款协议,协议金额1.8亿元。2003年10月29日,深圳中期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而一天之后,宏达集团就以借款名义将1亿元划 走,但并未约定还款日期和借款利率。
据2004年7月中期临时股东会《清理关联单位借款的情况说明》(简称“《情况说明》”)显示,“宏达系 ”在中期的债务余额一度高达2.5068亿元:其中涉及“宏达”关联企业四家,分别是宏达集团、千禧宏达、青岛龙翔置业和青岛千禧国际,涉及“汉龙”关联 企业三家,分别是上海汉龙、汉龙实业、汉龙高新。
宏达系此举以及中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并下发整改要求,导致中期旗下子 公司不能通过年检。兖矿集团和苏州恒和则于2004年9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宏达系归还中期公司借款1.64亿元并承担利息损失。经过一 年多的审判,2005年12月,法院判令宏达系偿还1.64亿元欠款及利息。
兖矿集团和苏州恒和表面上的胜利,成就了田源对中期的实际控制。 2006年5月,宏达股份将持有的中期28.646%股权作价1.7188亿元,转让给华夏国际金融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金融”)。对于华夏金融而 言,不仅这一价格较为实惠,与宏达股份入股时的出资额相同,而且在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上也颇有利,华夏金融首次仅需向宏达股份支付12188万元;第二次 支付3000万元,支付时间为2008年3月30日前;第三次支付2000万元,支付时间为2008年6月30日前。
随后,华夏金融又接手了 宏达系手中剩余的中期股份,从而累计持有中期48.575%的股权,总斥资2.9145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金融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法人代 表和第一大股东为田源的得力助手宫月云。因此,经过宏达系的一进一出,加上北美物产持有中期2.3%的股权,田源实际控制中期的股权超过50%。


  内部分裂,争夺子公司控制权
  2007年,中期各股东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并导致了中期内部的分 裂。矛盾的导火线是中金所对开展股指期货业务结算会员的注册资本金提出了硬性要求。根据中金所的规定,股指期货业务结算会员按照业务范围分为交易结算会 员、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其中,交易结算会员最低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全面结算会员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特别结算会员的最低注册资本为2 亿元。
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尤其是股指期货的临近,期货公司自2007年起成为市场争夺的香饽饽。大批资本玩家和券商开始掘金期货产业, 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增资扩股积极备战股指期货。在2005年经过新一轮股权结构调整后,中期旗下的深圳中期(原深圳中期与武汉中期合并)、上海中期、 北京中期、辽宁中期和中期嘉合(原河南中期与沈阳中期合并)5家子公司中,除深圳中期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外(2005年将注册资本由1.5亿元减至 5000万元),其余4家注册资本均为3000万元。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已有多家期货公司获得中金所结算会员资格,然而,中期旗下子公司却颗粒无 收。
中期为何迟迟不向旗下各子公司注资?事实上,此时的中期根本没有能力注资。一方面,中期旗下5个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虽无巨亏的黑 洞,但盈利状况不佳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深圳中期净利润1171万元,中期嘉合和辽宁中期净利润仅53万元和69万元。另一方面,中期前期的盲目扩 张产生的财务黑洞侵蚀了大量的利润,亚布力运动员村项目和中期证券让中期背负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其中仅亚布力项目一年的贷款利息就高达2000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中期2005年亏损200万元。
在股指期货即将问世之际面临的尴尬,让中期各股东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其结果是中期内部的分裂。为了达到中金所的要求,中期新一轮的增资拉开序幕。不过与前几轮增资不同,这次增资主体变为下属的各子公司。
2007年8月,上海中期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变更为1亿元,并变更股权结构为兖矿集团出资9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6%)、上海畅诺工贸有限公司出资4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上海中期就此脱离中期,投入兖矿系。
2007年9月,北京中期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变更为5000万元,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诚信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和湖北东亚实业 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500万元、1500和1000万元。同月,深圳中期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加到11000万元,原有的5家股东即宏达集团、中国 诚通资源再生开发利用公司、中期、兖矿集团、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统一增资28%,并新增武汉银海置业有限公司、湖北东亚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美捷实业 有限公司和广州骏益投资有限公司4家股东,后四者分别出资2000万元、16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
此次对子公司的争夺,表 面上看田源丧失了对中期旗下公司的控制权,实则不然。除了上海中期外,深圳中期和北京中期仍牢牢掌握在田源手中。资料显示,中国嘉德董事长陈东升、中诚信 董事长毛振华与田源私交甚密,三人不仅同为武汉大学校友,更是师从同一导师董辅,另外,田源也是陈毛二人下海创业的启蒙者,正是受田源启发,陈毛二人创办 的公司都以“中”字打头。而湖北东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亚,是毛振华的胞弟。武汉银海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文涛,乃武汉大学博士。至此,在新一轮的产 业布局中,田源仍掌控了中期旗下两大核心子公司。在他2008年卸任中期董事长之职后,这一控制格局仍未改变。

  结亲捷利股份,借壳还是套现?
  然而,捷利股份 (000996)的出现却使田源私有化中期的运作变得扑朔迷离。2007年5月,捷利股份受让中期和北京亚布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亚布力”)合 计持有的辽宁中期90%股权。7月,捷利股份对辽宁中期增资2000万元,辽宁中期注册资本升至5000万元,其中捷利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94%。9月, 捷利股份关联企业深圳市美捷实业有限公司和广州骏益投资有限公司入股深圳中期,合计持股9.1%。12月,捷利股份受让北京亚布力持有的中期嘉合 49.67%的股权。2008年3月,捷利股份受让宏达集团持有的深圳中期18.53%股权,作价2038.838万元,该转让价格仅为宏达集团的原始成 本,数据显示,2007年末,深圳中期净资产16782万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743万元。
捷利股份究竟是何方神圣,能以低价一举控股辽宁中 期和中期嘉合、参股深圳中期?资料显示,捷利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刘润红,主营汽车服务和物流,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中期为何选择处于市场边缘的捷利 股份,田源与刘润红之间是否存在瓜葛?有三点线索值得思考。一是捷利股份系黑龙江上市公司,中期的亚布力项目正处于黑龙江,且多次在亚布力举办中国企业家 论坛,田源可能由此与刘润红结识。二是捷利股份股本偏小,且无债务缠身,是理想的壳资源。三是坊间传闻刘润红背景深厚,具有很强的公关能力。种种猜测暂且 不论,但捷利股份自受让中期旗下子公司股权以来,股价走势甚为坚挺,并于2008年2月更名为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期”),被称为中国 期货第一股。
2008年2月28日,中国中期又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定向增发7000-14000万股,其第一大股东、刘润红控制的北京恒利 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拟以现金认购4000万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其中,16.132亿元将用于增资收购深圳中期,3.24亿元用于增资收购中期嘉 合,5.04亿元用于增资辽宁中期。上述运作完成后,中国中期持有上述三家公司的股权比例将分别为90.83%、94.97%和99.4%。然 而,2008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新规定,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同一主体控股和参股期货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期货公司的数量不得 超过一家,即“一参一控”。在此背景下,中国中期定向增发预案夭折。
由于中国中期的增发预案中并未提及增资收购北京中期,且增发以现金认购为 主,以中期有限的资金看,“中期系”借壳上市的可能性看来比较低。但是,中国中期与中期系之间的关系又似乎相当热络。2008年1月,“中期系”宫月云、 黄常春加盟中国中期,其中,宫月云出任中国中期常务副总经理,黄常春出任总经理助理。另外,中国中期2008年1月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在共计授出的 1100万份股票期权中预留了500万股,有分析认为,预留的对象包括后续纳入的深圳中期等原“中期系”高管。中国中期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究竟是田源的 中期系要通过捷利股份借壳上市,还是捷利股份要收购“中期系”,人们尚不得而知。而无论哪一种可能,刘润红似乎都是大赢家。其不仅得以低价收购“中期系” 资产,还因中国中期的股价由收购前的10元左右大涨至定向增发夭折前最高的37.77元,涨幅近280%,身家得以大幅提升。
蹊跷的是,自从受让 中期子公司股权以来,刘润红一直在减持中国中期的股票,其掌控的权益由2007年6月30日的58.77%下降至2009年6月11日的36.7%(表 2),此举是刘润红套现,还是为“中期系”入主预留空间?受制“一参一控”的政策,深圳中期、北京中期、辽宁中期和中期嘉合将如何整合?田源与中国中期给 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2

中環在線:達創私有化成功靠銀彈戰術 李華華

2009-08-21  AD






 

私 有化呢三個字可以話係今年以來市場上嘅焦點,過去幾個月,電盈(008)、自然美(157)、鱷魚恤(122)同華潤微電子(597)等都相繼私有化失 敗。雖然話難,但都有成功嘅例子,繼南太電子(2633)之後,達創科技(722)就成為另一間成功通過私有化嘅公司。達創噚日召開法院會議,為私有化進 行表決,最後有88.12%獨立股東贊成、4.38%反對嘅情況下成功通過私有化,公司將會喺9月28日正式撤銷上市地位。主席梁克勇話公司成功私有化感 到好開心,又話股票喺市場嘅流通性低,股價又曾經低見6毫6仙,提出私有化係一個有衡量過公司同股東權益嘅決定。

每股$2.2合小股東心意

不 過,佢哋都擔心過班小股東唔肯接受私有化,所以之前將私有化作價由每股1.83元提高至2.2元。噚日華華都有問過幾個小股東,佢哋都話,如果唔喺加價去 到2.2元,佢哋一定唔會考慮投贊成票!咁睇嚟達創今次加價真係有計過數喎!梁主席仲話,自己噚晚特登由台灣飛過嚟香港主持大局,完成私有化之後,今日下 晝就會飛返台灣。唔知佢喺咪擔心台灣嘅災情,所以間唔中會愁眉深鎖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3

泓峰国际或将私有化伯明翰球队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5/20090825014805969.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伦敦时间8月20日下午13:50(北京时间当晚20:50),英超球队伯明翰 (BMC,London)发布公告称,已与香港泓峰国际(02309,HK)达成全面收购球队协议。若交易完成,泓锋国际的大老板——香港地产、赌业大亨 杨家诚将成为第一位拥有英超球队的华商。

        伯明翰表示,其主要股东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已签署  “不可撤消协议”,将以每 股1英镑  (约12.8港元)价格转让4075.7万股共50%股权给泓锋国际。按此股价,伯明翰市值将升为8150万英镑(约10.46亿港元)。泓 锋国际目前已持有伯明翰29.91%股权,若要完成全购还必须向散户购买剩余20.09%股份,整项交易将耗资5173万英镑(约7.31亿港元)。

        泓锋在公告中还称,若完成收购伯明翰主要股东50%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将超过75%,届时会促使伯明翰俱乐部申请撤销于伦敦证交所的上市地位。

        但根据年报,该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最近两年主要由于所持伯明翰减值,分别取得1.52亿港元和9200万港元赤字。截至今年3月底,泓锋的现金仅为300万港元,流动负债净值高达2700多万港元。可以说,该公司无法凭自身财力收购伯明翰。

        21日上午,泓锋国际停牌,当天傍晚发布公告。除涉及重大收购外,公司还建议按每5股配售8股,每股作价0.4港元(较上周四收市价折让1.23%)发行至少19.62亿股最多20.03亿股新股,预计集资净额约为7.5亿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8

四通私有化通过 “脑白金”下月退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25/20090925014637157.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在等待了4个月之后,有着“中关村村长”称谓的段永基提出将旗下四通控股(00409,HK)私有化的建议终于获得了股东们的同意。而这家主要经营  “脑白金”、“黄金搭档”等保健品的上市公司,也将在10月21日收盘后正式退市。

大股东提议  每股作价0.48元

        四通控股宣布,在9月23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公司私有化方案获得79.22%的股东投票赞成,20.78%的股东反对。因为投反对意见的股东所持股份仅占全体独立股东股份的6.23%。按照相关规定,该公司私有化的建议获得通过。

        在今年5月底,四通控股公告宣布,由主要股东北京四通投资发起建议,以每股0.48港元,作价较四通控股当时停牌前0.345港元溢价39.13%,将四通控股私有化,估计此次私有化完成所需最高金额约为5.53亿港元。

基本面差  小股东认为划算

        从 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电讯盈科  (00008,HK)、鳄鱼恤(00122,HK)、四通控股等多家公司大股东提出私有化计划。一位香港证券业人士告 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提出私有化建议,往往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拿下公司的全部股权,但这经常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其 中,电讯盈科私有化最受关注,尽管提高了私有化作价,并且在股东大会获得通过,但是该公司最终还是因为违反了相关法律,私有化方案没有实施。同样,鳄鱼恤 和华润微电子(00597,HK)尽管几度提高私有化作价,但是两公司的小股东仍不满意,私有化也没有成功。

        对于四通控股的私有化获得通过,上述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其基本面较差有关,小股东认为以高于市价的私有化价格卖掉股份更为划算。

        四通控股发布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半年业绩显示,公司的健康产品业务的经营利润只有31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4亿港元下滑77.8%,同期,该公司的整体亏损高达1.42亿港元。

        昨日四通控股复牌,在恒指大幅下挫的背景下,该股全天涨幅高达11.9%,报收0.47港元,逼近每股0.48港元的私有化作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1

從和記環球電訊角度看和國私有化


明日續。


發覺記者無寫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29/LTN20040129012_C.pdf

和記環球借中聯上市




【本報訊】消息透露,和黃(013)有意將旗下本地固網業務注入其附屬公司中聯系統(757),藉此借殼上市。由於和記環球電訊本身負債重,和黃早已不考慮將其獨立上市。該公司已委花旗協助其處理是次上市計劃。和黃昨收報64.75元,升2.4%,中聯系統昨日繼續停牌。

另外,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則繼續曾持公司股份。按聯交所資料顯示,霍建寧於本月6日及8日分別購入10萬股和黃,作價60.75元,涉資1215萬元。此外,他亦於8日再增持約75.8萬股和黃,但只透露作價以美元為單位,估計為美國預託證券(ADR)形式增持。

新股加現金支付作價

日前有報道指出,和黃是次注資作價17億元,中聯將以現金及發行新股方式支付有關收購,和黃則會將部份中聯系統的新股在市場配售套現。另外,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稱,和黃出售和記環球電訊予中聯,代價將以新股及可換股債券支付,和黃因而獲5億美元(39億港元)。

和黃現為中聯系統大股東,持有37%權益;星展銀行則透過旗下基金持有26%權益。不過,和記環球目前有一筆44億元的5年期貸款,因此中聯毋須以高價購入,只須承擔此筆負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202/LTN20040202034_C.pdf

剛剛注入資產 馬上減持和黃配售中聯套現18億




【本 報訊】中聯系統(757)宣布以每股0.8元發行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方式,向長實(001)及和黃(013)購入總值74.91億元本地電訊業務後,和黃昨 日旋即透過花旗環球於市場配售總值2.3億美元(約17.94億元)中聯新股,和黃帳面即獲利約1.993億元。若計及證券商估計和黃今次注資可獲利逾 30億元,則此宗交易可為和黃今年帶來逾32億元利潤。據悉,配售超額接近5倍,暫未知和黃會否進行額外配售。

和黃昨日在公布內已表明,計劃配股令其持有中聯股權降至介乎30%至50%。未計及和黃行使可換股票據,昨日配售股份只佔中聯擴大後股本約28.89%,剛令和黃持股量降至約五成。美林估計,和黃可因此獲得17.33億元特殊收益。

美 林估計和黃賺逾17億長和系注資中聯完成後,和黃佔中聯的權益將由37.06%,增至78.89%;計及長實及中電(002)等投資者,和黃及其一致行動 人士持股量合計達85.97%,按例需提全購,現正尋求聯交所清洗豁免。市場人士指出,中聯昨復牌後大升37%或0.41元,收報1.52元;加上市場配 股潮湧現,和黃遂藉此時機先行套現。不過,注資計劃為中聯重大交易,須召開股東大會通過,預計整項交易要到3月13日才完成,故配售交收日將延至3月15 日才能完成。

今年入帳 抵銷3G損失由於中聯股份並不在聯交所沽空股份名單內,換言之,認購者最快於3月13日才能拋售有關股份。此外,分析員指出,中聯系統收購兩項電訊資產後,將成為和黃的附屬公司。若和黃將中聯持股量減至低於50%,根據會計準則,便可將出售和記環球電 訊(HGC)產生的資本增值部份亦一併反映於其業績內,並於04年上半年業績中反映。大和總研認為,估計注資交易為和黃04年帶來逾30億元非經常性利 潤,有助減少和黃3G業務初期營運虧損對業績的影響。該行維持其跑贏大市評級,6個月目標價70.3元。大摩則估計和黃向中聯注資再減持後者至 50.1%,已可獲得13.32億元特殊盈利。大摩調高和黃目標價6.7%至64元。

注入HGC 總值71億中聯日前宣布,以總代價71億元向和黃收購本地固網業務和記環球電訊(HGC),另又以3.9億元收購長實及中電合營的寬頻服務公司電聯網絡(PowerCom)。身兼和黃董事總經理及中聯主席的霍建寧表示,是次合併將可產生重大協同作用,強化中聯客戶基礎及本地固網業務。
和黃配售中聯獲13億




【本報訊】和黃(013)宣布,透過上周於市場預先配售18.18億股中聯系統(757)股份,可獲得13億元收益。和黃、長實(001)及中電(002)均承諾,配售完成後3個月內不再減持中聯股份。惟和黃只是透過和記環球電訊控股(HGCH)作出有關承諾,加上和黃及其關連人士曾表示有意減持中聯股權至低於50%;換言之和黃透過另一控股公司HIL持有的8.26%權益,未來仍可隨時減持。

有8.26%股隨時賣

上周三長和系正式公布,將旗下和記環球電訊及PowerCom注入中聯,作價74.91億元;中聯則以每股0.8元價格,發行總額53.63億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支付有關代價,收購預計於3月13日完成。翌日長和系即於市場配售其中20億股新股,佔擴大後股本28.98%,每股作價0.9元套現。

由於收購仍未完成,配售股份交收日亦定於3月13日才完成。

據 和黃、長實及中聯共同發表的通告顯示,配售的28.98%股份中,和黃佔26.34%、長實佔2.13%、中電佔0.51%。交易完後,和黃及其一致行動 人士共持有56.99%中聯,包括和黃控制的HGCH及HIL各持有44.29%及8.26%、長實持有3.6%及中電持有0.8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08/LTN20050608020_C.pdf

和記環球上市一年即私有 可選現金或和電股份 溢價37%至48%




【本報訊】和記電訊國際(2332,下稱和電)昨日宣布,將借殼上市僅一年多的和記環球電訊(757,下稱和環)私有化。和環股東可選擇收取每股現金0.65元,或換取和電新股,比例為每21股和環換取2股和電,料整項計劃涉資22億至24億元。

按 換股計劃,以和電昨日停牌前報7.4元計算,和環每股作價為0.705元,較公司上周二停牌前收市價0.475元溢價48%;現金收購價則較其停牌前收市 價有36.8%溢價。以和環現有已發行股本約69.04億股計算,若小股東全數選擇和電股份,和電需發行3.29億新股,按停牌前報價7.4元計算,涉資 約24.35億元;若和環股東全數選擇現金,私有化涉資約21.29億元。

協議安排須法院通過

和電是次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將和環私有化,程序並不簡單,根據協議安排的規定,私有化方案須經高等法院批准,再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在股東會上只准獨立股東投票,但條件是須有出席的獨立股東75%股權贊成,以及不超過獨立股東10%股權反對,才可成功私有化。

以和電持有和環52.5%計算,若餘下47.5%股權被視為獨立股東,而他們全數出席股東會,即至少須獲35.63%股權贊成,及少於4.75%股權反對,私有化才能落實。

市 場人士指,和黃(013)去年初借殼中聯系統將和環上市,翌日復牌後再停牌配股套現,之後和黃又分拆包括和環業務在內的和電上市,現時則宣布將和環私有 化,予人感覺是和環的一年上市生涯,只是為和黃製造13億元的帳面盈利,及套現16.362億元現金,猶如一場財技遊戲,目的便是為和黃創造特殊收益。

和電行政總裁呂博聞解釋,和環上市後,股價長期徘徊在4至5角、沒有成交亦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呂博聞:價錢不會改

他說:「倘投資者選擇cash in(現金),和電提出的價錢,已有一個不錯的premium(溢價),若選擇和電股票,呢間公司業務好多元化亦好有前景」。他並重申,該價錢非常「合理」,且「唔會再改」。

他表示,私有化和環,目的是希望簡化和電的集團結構,將集團的營運、市場推廣、人手調配以至財務安排做到更有靈活性。

至於交易會為和電帶來多少特殊收益,他表示未有計算,並強調這並非私有化的目的。

為 何這麼快將和環私有化時,他解釋,其實一直都想將業務整合,「但和環上市時都未有和電」,而和電上市後又影響到和環股價表現,「呢6至9個月期間好少買 賣」,加上有股份禁售期,故不能私有化。他又表示,近數星期考慮過很多不同的方案,深思熟慮後,決定在現時提出私有化,亦是最適當時機。

足夠資源 毋須融資

和電財務總裁彭禮頓指出,同一集團有兩間上市電訊公司予人混亂的感覺,他又形容私有化建議對和環股東來說是full and fair(全面和公平)的。

據和電04年度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值共19.93億元,另有一項總值80億元銀行信貸,去年只提取10億元。彭禮頓對分析員說,和電有足夠資源應付收購,無意於市場融資。

不過,今年3月,和環行政總裁黃景輝曾對個別傳媒表示,公司的投資高峯期已過去,並開始步入收成期。他又指,和環過去兩年都錄得純利,但在未撇銷過往的累計虧損前不能派息,公司正研究方法解決派息的技術問題,以盡快派息。

和環及和電上市歷程

28/01/04 和黃以71億元出售和記環球予中聯系統,其中39億元以每股0.8元發行48.75億新股支付;餘下32億元以可換股票據支付,每股初步行使價0.96元;長實及中電數碼以3.91億元出售PowerCom予中聯,需發行4.886億股新股。

02/02/04 和黃、長實及中電數碼各配售中聯18.18億股、1.47億股及3500萬股,45日後交收,每股作價0.9元。

05/03/04 中聯易名為和記環球電訊(HGC)。

29/03/04 和黃申請分拆和記電訊國際(HTIL)上市。

03/09/04 向美國證監會申請將和電在當地分拆上市。

01/10/04 和電擬發售11.55億舊股上市,招股價介乎6.52至7.55元

05/10/04 和電調低招股價至每股6.01至7.04元。

06/10/04 和電以下限價6.01元定價;和黃獲利41億元。

15/10/04 和電在港首日掛牌,收報5.85元,較招股價跌2.66%。

03/05/05 和電計劃私有化和環。

和環私有化方案

‧股份方案

每21股和環可換取兩股和電,以和電停牌前收市價7.4元計算,每股和環價值0.705元,較和環停牌前溢價48%。

‧現金方案

每股和環可獲0.65元,較停牌前溢價36.8%。
 

 
和環私有小股東轟不公平 霍建寧企硬 作價鐵價不二




【本報訊】和記電訊國際(2332,下稱和電)擬以現金每股0.65元私有化和記環球電訊(757,下稱和環)的計劃公布後,引起極大迴響。和環小股東昨早出席和電股東大會時,炮轟「成個交易對小股東係好唔公平」,要求將每股作價提高至0.9元甚至1.2元,但身兼兩家公司主席的霍建寧午後明言,私有化建議的條款和作價「寫死咗,唔改得」。

雖 然管理層強調私有化的作價鐵價不二,但和環昨日的成交仍然高企,多達2.22億股,成交價介乎0.66至0.67元,仍然高於建議作價0.65元,前日首 日復牌成交價則介乎0.64至0.67元,計及交易成本,若私有化成功,過去兩日買入的投資者根本無法獲利。兩日合共成交了10.47億股,佔公眾持股量 38.69%。

這批投資者絕對有能力左右私有化,因為是次私有和環是以「協議安排」方式進行,根據規定,私有化方案須召開股東特別大會,且 要求出席的獨立股東中有75%(以股權計)贊成,以及不超過10%的獨立股東反對。以和環獨立股東持有27.06億股(約39.19%),若持有 2.706億股的股東反對,私有化便告吹。

小股東對超人失信心

昨早和環舉行股東會後,一名持有數十萬股和環的股東吳先生狠批是次交易。他說:「1年前將和環個價炒上個半,之後9毫子批股……呢啲係陷阱,害死好多人;佢整過好多劑……以後無人會買佢啲嘢……」。

他說很多朋友在1.5元買入和環,因無暇出席,才由他做代表,他透露曾在會上要求和環管理層,將私有化作價提高到1元或1.2元,但未獲受理。他又認為,「成個交易對小股東係好唔公平,做埋呢啲善事(指霍建寧捐和環股份作慈善用途)有咩用。」

吳先生續稱,暫不會沽售和環,觀望管理層的做法。他又透露,持有長實(001)、和黃(013)及和記港陸(715)的股票,「嗰陣對李嘉誠梗有信心,大慈善家嘛」,但他直言現時對李嘉誠已「無感覺、無信心」。

不過,下午霍建寧出席和電股東會後,拒絕回應私有化作價是否合理,但強調已有近五成溢價,「我哋個董事局係覺得可以recommand畀股東」。被問到他將私人持有的1000萬股和環,捐贈予哪家慈善機構時,他以「私事」為由拒絕回應。

和環行政總裁呂博聞補充,和電提出的已是「最後」方案,即使股東不接納,也不會更改,倘私有化不獲通過,和環將繼續其上市地位。對於有小股東批評私有化不合理,他回應稱,計劃曾諮詢財務顧問才進行,作價「合理」。

雖然早上有小股東發炮,午後一名出席和電股東會的小股東李先生則堅稱「對李嘉誠有信心」。

李 先生同時持有和電及和環股票,他支持和環私有化,並選擇收取和電股票作長線投資,他說:「錢同股票都無所謂,私有化當然會畀高啲價錢,畀得合理最緊要,股 東仔都開心,股東仔都希望唔會蝕。我都係長線,股票擺耐啲無緊要,最緊要係名牌,上市公司規模細,我驚佢做做吓唔掂,始終李嘉誠財雄勢大,我對管理層亦有 信心。」

金融時報文章諷刺首富

英國《金融時報》前日發表文章,評論和記環球私有化計劃,指出「小股東與亞洲首富交易,可能是一條不歸路」,又指「現時是適當時候提醒投資者,參與李嘉誠傳奇的資產轉移,很可能吃虧」。

證監關注事前股價急升

對於有消息指證監會調查和環公布私有化計劃前,股價大幅上升,證券行高盛又發表報告唱好,證監發言人昨日拒絕評論。呂博聞則回應:「我無聽到有呢刋咁嘅調查。」

據了解,證監尚未進入正式調查階段,只是初步搜集資料;證監主要關注上月26日和環停牌前1日,股價一度升一成,成交量又大增,懷疑是否有人借內幕消息買賣,故向證券行索取當日交易資料,再研究是否涉及違規活動。
和環股東會通過私有化




【本報訊】和記環球電 訊(757)昨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通過母公司和記電訊國際(2332)提出的私有化建議,但仍須待百慕達法院批准方可作實。上月初在股東會「強烈」反對 和環私有化的小股東吳先生昨表示,建議「係夾硬嚟」,對小股東「唔係好公平」;昨日只得十數個小股東出席,且無人提問,整件事「根本係佢哋(和電及和環) 話點就點」。他重申「對李嘉誠系啲股票無晒信心,以後都唔會再掂。」

昨日法院會議有14.5億股的股東贊成,反對佔3000萬股;股東特別大會則有58億股贊成,5300萬股反對。

和電5月提出,以每股0.65元現金私有和環;另提供股份選擇予獨立股東,每2股和電換21股和環。和環獨立財務顧問一波認為私有化條件「公平合理」,建議接納並選擇現金代價。和電昨收8.05元,升1.26%;和環收0.73元,升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5

從和記環球電訊角度看和國私有化(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212/LTN20070212169_C.pdf


董事會欣然公布,本公司已於二○○七年二月十一日簽訂一項協議,出售其透過附屬公司持有由Hutchison Essar集團組成之印度流動電訊業務所有直接及間接股權及貸款權益,予Vodafon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 為Vodafone Group Plc全資附屬公司),按Hutchison Essar 100%權益之企業價值為18,800,000,000美元(約
146,890,000,000港元)計算,總現金代價約11,080,000,000美元(約86,570,000,000港元)(不包括費用、開支及利息)。


完成後,本公司預期從交易變現除稅前收益約9,610,000,000美元(約75,080,000,000港元)。該交易預計為本集團帶來現金流入淨額約11,000,000,000美元(約85,900,000,000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23/LTN20070523021_C.pdf


繼於二○○七年五月八日完成與Vodafone之交易後,董事會今天宣派每股6.75港元之現金特別股息(或每股美國存託股份約12.94美元,惟視乎派付當時適用之匯率而定),交易特別股息將於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五派付予於二○○七年六月八日星期五登記為股東之人士、以及於二○○七年六月五日星期二登記為美國存託股份持有人之人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12/LTN20081112117_C.pdf


董事會今天宣派每股股份7港元(或每股美國存託股份約13.55美元,視乎派付當時適用之匯率而定)之現金特別股息,特別股息將於二○○八年十二月二日星期二派付予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五登記為股東之人士,以及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二登記為持有美國存託股份之人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14/LTN20090414889_C.pdf

和記電訊國際董事會宣佈,其已釐定建議分拆之股份分派比例及分派記錄日期。根據分派,每名和記電訊國際合資格股東於分派記錄日期二○○九年四月三十日(星期四)每持有一股和記電訊國際股份將獲得一股和記電訊香港控股股份。

日期 開市價 最高價 最低價 收市價 成交量
2009-09-11 1.30 1.56 1.22 1.31 34,041,355
2009-09-04 1.20 1.30 1.18 1.29 41,677,849
2009-08-28 1.25 1.29 1.18 1.20 19,861,389
2009-08-21 1.14 1.26 1.05 1.26 35,040,207
2009-08-14 1.30 1.32 1.13 1.14 35,003,001
2009-08-07 1.23 1.33 1.18 1.30 55,643,809
2009-07-31 1.15 1.22 1.12 1.20 52,857,483
2009-07-24 1.10 1.15 1.07 1.13 52,985,890
2009-07-17 1.09 1.12 1.07 1.09 21,898,970
2009-07-10 1.11 1.17 1.05 1.10 96,074,676
2009-07-03 1.08 1.12 1.05 1.10 39,716,011
2009-06-26 1.08 1.11 1.04 1.08 40,512,636
2009-06-19 1.10 1.14 1.02 1.07 74,973,780
2009-06-12 1.09 1.22 1.06 1.11 266,532,429
2009-06-05 0.97 1.04 0.97 1.02 158,884,226
2009-05-29 1.00 1.01 0.96 0.96 72,152,252
2009-05-22 0.77 1.02 0.75 0.98 289,766,075
2009-05-15 0.89 0.90 0.78 0.78 108,910,557

明天做個總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1

從和記環球電訊角度看和國私有化(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212/LTN20070212169_C.pdf


董事會欣然公布,本公司已於二○○七年二月十一日簽訂一項協議,出售其透過附屬公 司持有由Hutchison Essar集團組成之印度流動電訊業務所有直接及間接股權及貸款權益,予Vodafon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 為Vodafone Group Plc全資附屬公司),按Hutchison Essar 100%權益之企業價值為18,800,000,000美元(約
146,890,000,000港元)計算,總現金代價約11,080,000,000美元(約86,570,000,000港元)(不包括費用、開支及利息)。


完成後,本公司預期從交易變現除稅前收益約9,610,000,000美元(約75,080,000,000港元)。該交易預計為本集團帶來現金流入淨額約11,000,000,000美元(約85,900,000,000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23/LTN20070523021_C.pdf


繼於二○○七年五月八日完成與Vodafone之交易後,董事會今天宣派每股6.75港元之現金特別股息(或每股美國存託股份約12.94美元,惟視乎派付當時適用之匯率而定),交易特別股息將於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五派付予於二○○七年六月八日星期五登記為股東之人士、以及於二○○七年六月五日星期二登記為美國存託股份持有人之人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12/LTN20081112117_C.pdf


董事會今天宣派每股股份7港元(或每股美國存託股份約13.55美元,視乎派付當時適用之匯率而定)之現金特別股息,特別股息將於二○○八年十二月二日星期二派付予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五登記為股東之人士,以及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二登記為持有美國存託股份之人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14/LTN20090414889_C.pdf

和記電訊國際董事會宣佈,其已釐定建議分拆之股份分派比例及分派記錄日期。根據分派,每名和記電訊國際合資格股東於分派記錄日期二○○九年四月三十日(星期四)每持有一股和記電訊國際股份將獲得一股和記電訊香港控股股份。

日期 開市價 最高價 最低價 收市價 成交量
2009-09-11 1.30 1.56 1.22 1.31 34,041,355
2009-09-04 1.20 1.30 1.18 1.29 41,677,849
2009-08-28 1.25 1.29 1.18 1.20 19,861,389
2009-08-21 1.14 1.26 1.05 1.26 35,040,207
2009-08-14 1.30 1.32 1.13 1.14 35,003,001
2009-08-07 1.23 1.33 1.18 1.30 55,643,809
2009-07-31 1.15 1.22 1.12 1.20 52,857,483
2009-07-24 1.10 1.15 1.07 1.13 52,985,890
2009-07-17 1.09 1.12 1.07 1.09 21,898,970
2009-07-10 1.11 1.17 1.05 1.10 96,074,676
2009-07-03 1.08 1.12 1.05 1.10 39,716,011
2009-06-26 1.08 1.11 1.04 1.08 40,512,636
2009-06-19 1.10 1.14 1.02 1.07 74,973,780
2009-06-12 1.09 1.22 1.06 1.11 266,532,429
2009-06-05 0.97 1.04 0.97 1.02 158,884,226
2009-05-29 1.00 1.01 0.96 0.96 72,152,252
2009-05-22 0.77 1.02 0.75 0.98 289,766,075
2009-05-15 0.89 0.90 0.78 0.78 108,910,557

明天做個總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2

從和記環球電訊角度看和國私有化(3)(稍改)


(因上市日數錯誤計算,導致計算複式日報有誤,謹以致歉。)


私有化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08/LTN20100108020_C.pdf


(1)


太多報紙都沒從和記環球電訊這個角度去看私有化,所以有意寫出來。



當年買了和記環球電訊(757,前中聯系統)的小股東在私有化時,稱「1年前將和環個價炒上個半,之後9毫子批股……呢啲係陷阱,害死好多人;佢整過好多劑……以後無人會買佢啲嘢……」。在現時的角度來看,他在90仙,甚至當年吳先生說他「很多朋友在1.5元買入和環」,有沒有虧損呢?


如果他選擇現金,當然當時每股即時虧損25仙,即27.78%的投資,但如果該投資把資金投入大部分的中資股,並在2007年10月獲利了結,或到現時仍沒有賣的話,應該都會贏錢的。如果是買入其它的話,都有機會不能贏錢的。


如果那批股東正如李先生一樣,「選擇收取和電股票作長線投資」在2004年2月初以90仙購入和記環球電訊,其後沒因為此而止蝕,且不怕有碎股的和記國際小股東或基金股東,在2005年決定不要65仙現金,選擇以21股和記環球電訊換2股和記電訊國際的話,他的每股和記電訊國際成本是:


0.9 x 21 / 2


= 9.45元



如果吳先生的朋友以1.5元的價格購入,每股和記電訊國際成本是:


= 1.5 x 21 / 2


= 15.75元


在這5年內,這位股東如果沒有減持的話,就可以取得:


(1) 13.75元的現金;


(2) 等量和記電訊香港(215)的股票,最低價格78仙,最高價格1.56元;


(3) 在私有化後,取得2.2元的現金。


即是他可以取得最少16.73元-17.51元,如以90仙的價格計,五年的回報約77.03-85.29%,較大市回報略好,而以1.5元購入的人士,則最少能回到家鄉,不過大大落後市場回報呢。


總的來說,如取現金,則先認輸,如果好運,或有機會賺大錢,但多數人都沒這個機會。如取股票,則起碼能取回成本,但失去機會成本。


(2)


另外,幾份報紙在和記國際私有化時,均有計過回報,為免觸犯版權,以下則列出該段文字。


大公報:


 


根據公告披露,和電國際自04年上市以來,已為股東提供約178%之回報總額(包括就股息及分拆香港與澳門業務之價值作出調整),截至09年12月31日每年回報率約22%。

 

 


明報:


 


根據本報計算,自和電04 年底上市以來至私有化,將可為自新股階段認購的股東帶來約188%累計回報。

 

 


經濟日報:


 


相對盈科,和電的上市歷程較短,自2004年10月上市至今只有約5年。和電小股東若從上市持貨至今,已曾獲派每股共13.75元特別股息及一股和電 香港(00215,昨收報1.36元)。若連同是次私有化的每股2.2元收購價,和電股東期內回報為17.31元,較招股價的6.01元,小股東有約 1.88倍回報。

 

 


信報:


 


和電國際在二○○四年十月上市,主要在泛亞地區的新興市場經營。在多次出售業務權益後,令其自首次招股上市以來,已為股東帶來一點七八倍總回報,其中便包括多次股息及分拆港澳業務所帶來的價值。截至去年,該股平均回報率約二成二。

 

 


從幾份報紙來看,因引公告,大公報是一定對的,信報就對一半,但是其他兩份報紙及信報的其餘報導是不是真的正確呢?


在上市後,如前所述,假設他們在2004年10月13日以招股價6.01元購入,並假設私有化在截止限期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共經過2,116天,並獲得共15.95元現金及1股暫時最低價值78仙至最高價1.56元的股價的和記電訊香港(215),共得16.73元至17.51元,故回報為178.37%至191.34%,假設每年有365.2425天,每年複合回報區間是:

= ((1 + 1.7837) ^ (2,116/365.2425) - 1) x 100%  至((1 + 1.9134) ^ (2,116/365.2425)-1) x 100%


=  19.33% -20.27%


所以如果沒引公告資料的話,他們都錯了,所以如果要自行計算,請假設全部資料,否則無論如何,讀者如何計也計不出來。


(3)


至於私有化對大股東的財務角度,可參考信報戴兆先生今日(2010年1月12日)的文章,特引部分如下,在此不作說明。


...


代價較2008年年底資產折讓45%是偏高,而較2009年年中資產溢價21%更令人訝異,其實兩者均不能作準,兩期資產差異達54%,是2009年派送 和電香港(215)的影響,因而資產顯著減少。但去年年中結算後的變動頗大,並未包括在內,因而並未反映至最近的資產值。


 


不考慮2009年下半年業績的影 響,只計出售以色列業務股權稅前收益44.56億元,截至2009年6月止每股資產淨值約為2.74元,則私有化代價折讓約19.7%。如出售以色列業務 收益需要繳稅,則折讓更低。...

 

 


...


去年上半年,印尼、越南及斯里蘭卡的業務均在虧損中,而在洽售的泰國業務權益,消息指出,合作夥伴已同意回購,只待政府審批,作價12億至17億元之間, 換言之,和電仍可能收回另一筆現金,屆時的現金可能達到55億元以上。和電需要多少資金無法估計,但縱然存有現金,亦可不派息,和電股東應予考慮。

....


如以和電每股資產2.74元計,私有化後,和黃資產淨值將增加26億元,相當於每股和黃佔0.61元,無大幫助。但雖說和黃動用內部資源42億元私 有化,而和電儲款以待,完成私有化後即可抵銷,和黃實際不必付出現金,便可賺取26億元。況且和電的實際資產值是多少,仍有增加可能,例如出售泰國業務是 否獲利,而出售以色列業務,最終是否需要繳稅等。至於和電需要投資,相信是事實,但於撤銷上市,精簡架構後,亦有利於加速恢復盈利。如繼續上市,和電股東 要考慮無股息分派之苦,私有化後,假以時日,或將獲得貢獻。和黃的決定,其受惠之處,相信不限於可以計算的賬面利潤。

小股東宜把握套現機會

站 在和電股東立場,私有化代價較股價溢價37%,應是套現好機會,而私有化不是個人接受與否,要看整體少數股東的決定,如有參與投票的股東10%反對,議案 便無法通過,現在無法估計參與投票股東多少,如全部參與約為十九億股,若其中一億九千萬股反對,私有化便告吹。去年雖有私有化觸礁,市場形勢特別,如要反 對,必有理由,包括相當於不費分毫,便可賺取和電股權近40%。和電不派股息可視作要脅,和電的實際資產不明確等,特別是後者,如能作出補充,則說服力更 強。而和黃於建議時已表示,不會提高代價,亦反映對建議的信心,據報基金的持股量足以左右私有化的決定,難道已取得默契?

平情而論,任何私 有化計劃必然有利於大股東。而計劃所指對小股東有利,只是游說之詞,亦只是利於小股東短期套現。小股東的決定,主要是對私有化代價較股價的溢價程度是否滿 意。論理已有溢價37%,可以接受,原因是一旦私有化告吹,股價應將下跌。期待另一次私有化,則是一年後的事,溢價套現轉作其他投資,或更理想。

如 作挑剔,是和黃一項財技安排,可以零成本私有化和電;而所披露較資產的折讓或溢價,時間上有距離,文件未提供最近期的相關數字,顯得並不明朗。這是原則性 問題,是否為此放棄溢價套現機會,見仁見智;這種差異,或成為私有化成敗關鍵。對小投資者而言,不宜過於執着,但處於建議之初,亦不必過早有所行動,可靜 觀其變,以博取或有的加價機會。如其後消息有爭議,則不妨於會議前先行套現,以避免一旦告吹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