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E投資「銀發」產業:挖「銅礦」還是等「金礦」?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zNMDAwMDIyMjczNQ.html

「十年之後,銀發產業可能才會凸顯巨大的投資機會」。建銀醫療基金研究部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養老產業今天猶如銅礦,十年之後卻是金礦。

與 其他產業類似,美、日、歐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在全球範圍內銀發產業有很高的淘金價值」。目前中國65歲的老年人口已經高達1.13億人,相對應的是 一個超過3萬億需求的「銀發市場」。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中心主任楊燕綏的研究認為,到2035年中國老齡人口將貢獻:至少增加1400萬的勞動人口、佔 GDP總量5.7%的稅前消費能力。

供給卻未跟上需求。全國老齡委提供的數據稱,當前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總價值不足1000億元。「但在相當長時間內,銀發產業只會浮現出一些投資機會。」接受本報採訪的PE人士認為。原因何在?

產業成長性受制於消費力

《21世紀》:銀發產業龐大的需求,為何沒有激生諸多投資機會?

建銀醫療基金:從長遠看,隨著老年人在人口比重中所佔比例的不斷提高,銀發產業會有很多機會。短期內機會卻比較少,適合PE投資的機會則更少。這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

首 先是中國整體的支付能力尚未發展到位,很難產生高層次的投資。以日本為例,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其人均GDP將近4萬美元,而中國的人均 GDP只有3744美元。日本的這一數據約為中國的10.6倍。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水平在城鄉平均後,恐怕會比這個數據更低。

中國社會對於養 老的觀念也尚未改變。中國的老年人可能會出錢給孫子買房,但不見得會願意多花5毛錢去買棵白菜。這種觀念,則又與中國社會的養老體系息息相關。儘管這10 年來中國政府已經啟動養老體系建設,但很多政策的落實仍尚需時日,比如與養老有關的金融支付體系的建設等等。這種情況則又直接導致了養老產業的非產業化: 事實上其各個細分領域都尚未出現非常成熟、發展得非常好的企業。

但中國銀發產業的爆發仍然是可以預期的,倘若中國GDP能平穩增長以及財政投入地持續增長。

《21 世紀》:從去年年底開始,資本似乎已經開始關注這個領域。不僅僅是摯信資本對親和源的投資,也還有天津鴻福養老產業基金、北京華齡集團聯合40多家機構成 立養老產業金融投資聯盟等等,謝渡揚董事長此前也說,建銀國際正在積極探討成立中國養老產業基金的可行性。這是否與您所說的,銀發產業十年後才會爆發大的 投資機會有矛盾?

建銀醫療基金:每個特定領域的投資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資本對養老產業的關注並非始於今天,北京的華夏老齡等等機構就有民 營資本介入的歷史。無論是福老基金會發起設立鴻福養老產業基金,還是華齡集團借由養老產業基金撬動近1000億元資產,無一例外都表達了對這個領域的關 注,希望能在銀發經濟大爆發之前先練好兵。建銀醫療基金一直關注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將帶來巨大的產業投資機會,可是單個的投資只能說明大家都 在做這方面的嘗試,能否撬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或者是否意味著養老產業投資大潮的到來?可能還有待觀察,但是建銀國際對養老產業一直保持高度的關注。

PE機會:醫療為主要切入口?

《21世紀》:從目前看,養老產業有哪些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

建銀醫療基金:我們的研究發現,目前高端養老機構還是比較多的,諸如北京的華夏老齡這樣的高端養老機構,在很多地區都有若干家。分析其中原因,可能還是由於需求相對比較明確,比如歸國華僑、海歸以及東南亞的一部分華人都會到海邊或者環境較好的國內城市呆一段時間。

針對老年群體的信息服務、媒體網絡則是另一個投資方向。儘管步入老齡化時代,但絕大多數人對如何養老、怎麼保健等等知識都是一知半解。所以這方面的需求是極其突出的。

如果從投資可行性分析,包括保健、器械以及藥品在內的老年醫療市場則大有可為。老年人可能不捨得多花5毛錢買白菜,但即使花費五六千塊錢看病、吃藥、做保健卻也是樂意的。

當然老年旅遊、服務以及護理市場也會有機會,事實上市場上目前尚無老年人專屬的衣食住行的品牌。但其影響投資介入的一個關鍵點:這些領域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

《21世紀》:如何看待養老地產呢?

建銀醫療基金:養老地產號稱是房地產領域裡的最後一個金礦。但是很多切入其中的投資人往往只是由於國家相對優惠的土地政策,但養老社區的關鍵並非在建房子,而是在管理、服務體系的建立。

目前國家政策要求所有地產開發都要兼顧養老社區,這或許會是一個重大的機會。但作為財務投資人的PE機構是否就會介入?還有待觀察。光 大亞雷的執行董事周以升就說:養老地產從中期看有大機會,這是一個結構性的機會。其作為財務投資人總是要比行業先鋒慢半步,主要是要考察風險點,畢竟目前 真正有成功經驗的養老地產開發和運營商都很有限。所以其態度就是,如果碰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成功案例也會投資資源去做。

與PE不匹配?

《21世紀》:從PE本身而言,對養老產業還處在審慎階段是否也有自身的原因?

建銀醫療基金:這裡面有若干個原因。首先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從起步到現在也不過10來年的時間,而行業性的贏利也是在2006年才出現的。

其次,養老產業的整體收益率與要求高回報的PE投資之間實際上是不匹配的。我們也曾與日本同行討論過:在日本也很少有PE介入到養老產業的投資。舉個例子,即使國內運營最好的養老機構,200畝建築面積、1600張床位全部入住的情況下,淨利潤也不過7%。

在國外,保險資金才是養老產業的投資主力,因為其屬性與養老產業更匹配:對回報率的要求不如PE基金來得高,自身規模大、也可以承受十年二十年的投資週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3

未來我國老齡人口占世界1/4 “銀發經濟”成“風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為養老產業帶來了較快發展機遇,並吸引地產商、專業養老機構等各路資本駐足關註。

未來老齡人口占世界1/4

11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說,我國和世界幾乎同步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但是我國老齡化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到本世界中葉,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占世界的1/4。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首次超過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並長期保持4億人的規模。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產業作為大健康主題的細分領域龍頭,被認為是下一個“風口”和“金礦”。

養老產業主要包含養老服務、養老地產、養老金融與養老用品四方面。不過,由於我國的養老產業尚處發展早期階段,目前並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

全國老齡辦宣傳部主任刁海峰1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專訪時說,中國老齡化和世界老齡化基本同步,但是配套卻相對落後。比如老年人社區服務,“我們太粗放,我們的老齡服務的廣度、力度都差很遠,服務的品種也比較單一。在保障性、服務能力方面都差很遠。”

他介紹,相比養老產品,養老服務業是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明顯短板。現在中國老年人花錢比較節儉,願意買產品,但不願意買服務,“所以企業了解老年人的時候也要能影響觀念更新,引導老人願意為服務買單。”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養老服務業的市場愈發廣闊。“在吃飯基本解決的情況下,老年人的需求在不斷擴展。解放前出生的和解放後出生的差別都很大,未來再過10年之後,60年代以後出生的老年人消費理念更不一樣,所以養老服務是一個常見常新的過程,需求是在不斷發展的,我們要跟上這個節奏。” 刁海峰告訴記者。

居家養老與社區服務相結合

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著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我國老年群體數量龐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務需求巨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也就是說,在養老方式上,未來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將成為最主要的方式。刁海峰說,我國的家庭雖然這些年出現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局面,但是家庭依然是養老的最重要基礎。

刁海峰介紹,目前國家正在研究出臺居家養老的支持政策。“比如有人建議,在同一個社區買房,子女買的同時也給老年人買,這個要有支持和優惠。另外比如老年人躺在床上,如果子女在家伺候老年人,失去工作,要出臺補貼。”

“我們要制定發展型的家庭養老政策,通過政策的激勵,實現老年人待在家里養老。”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說,應該出臺調整個人所得稅,鼓勵子女與父母共同居住,建立家庭護理人員的喘息制度,對失能老年人家屬進行公益性護理培訓等政策。“發展社會化養老的時候,不要忘了家庭養老是根本。”

在家庭養老的基礎上,社區服務是重要的依托。刁海峰說,現在很多社區建立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直接為老年人服務,這個中心就知道這個樓上有多少老年人,多少人可以自理,多少人不能自理,有多少需要提供就業和康複服務的等等,如果家庭養老能和社區相結合,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今年7月,民政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此次試點重點支持七大領域,包括培育運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支持城鄉敬老院、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直接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動完善相關養老服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支持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等。

在這個過程中,對企業來說也蘊含著一系列的投資機遇。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廣菊說,居家和社區養老是企業參與的重要舞臺,養老市場不僅僅局限於養老機構。

宋廣菊說,企業參與是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社會養老壓力持續增大,養老供給不足,養老資金缺口大,人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對養老的需求不斷提高。對企業來說,正是補充養老消費缺口的機遇。目前已經有超過80家地產商進入到養老領域,開發商正在積極布局,把握朝陽市場。

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開放大學社工學院執行院長烏丹星博士說,國家把健康養老產業確定為重要發展方向,出臺了20多個政策,2015年逐步消化吸收,今年是資本進入之年,整個產業發生了重要變化。“未來中國養老的市場前景非常光口,現在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30年的時間發展。” 烏丹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52

老人的天空 | 銀發旅遊崛起 商業價值和特殊風險都不容小覷!

蘇州,同程旅遊總部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來者70多歲,頭發花白,但衣著整潔、紅光滿面。提及旅遊的話題,這位老人滔滔不絕,非常健談。

老人名叫淩天祿,是同程旅遊的用戶,此次他專程從泰州趕到蘇州,是希望同程旅遊能幫他規劃好自己的第八次出國旅遊。

此前,淩天祿的旅遊足跡遍及法國、瑞士、意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俄羅斯、美國、希臘、德國等眾多國家和地區,而國內知名景點、名山大川更是遊覽無數。

“像我們老年人,只要經濟和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我覺得還是要多出去走走。”淩天祿老人說,希望這次,自己能去到更多好玩的地方。

不僅是淩天祿,前一陣還有百歲老人郵輪出行。隨著旅遊業的升溫,此前被市場所忽略的老人旅遊正在崛起,而且有一部分老年遊客的旅遊頻次是年輕人的數倍,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不過,老年旅遊有其特殊性,安全保障、特別的細分定制、老年人社交特性和低利潤等也都是存在於老人旅遊市場的困局。

銀發旅遊市場有多大?

“以前,可能很多人覺得老年人旅遊產品價格不高,人群也不大,似乎沒有必要去花時間開拓銀發旅遊,但這幾年隨著不少一線城市進入老齡化階段,且部分老人的收入也有所提升,於是旅遊成為老年客人的巨大消費突破口。”佳琦旅遊機構創始人瞿佳指出。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13.67億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2.22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6.5%。根據國家旅遊局公布的數據,2015國內遊出境遊人數在41.2億人次。全國人均每年旅遊超過3次。據全國老齡委的一項調査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經占到全國旅遊總人數20%以上。可以估算出,2015年老年人走出家門旅遊8.24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達4次。超過全國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國老齡旅遊產業促進委員會聯合同程旅遊發布了《中國中老年人旅遊消費行為研究報告2016》,報告顯示,在經濟條件和身體條件等都具備的情況下,81.2%的中老年受訪者表示願意去旅遊。根據同程旅遊的線下調查及數據庫會員數據,中老年旅遊者中主要以51~60歲這個年齡段占比最高,比例為62%,其次是61~70歲年這個齡段,占比為33%。

在同程旅遊的6000多萬消費會員中,50歲以上的占比10%,在郵輪旅遊等細分產品的用戶中占比接近50%。在經濟條件和身體條件等都具備的情況下,81.2%的中老年受訪者表示願意去旅遊。而在既往旅遊消費經歷的調查中,51.1%的中老年受訪者參加過郵輪旅遊,參加過出境遊的比例為68.7%。總體上,中老年人的出遊意願處於較高水平。

由此可見,老年人已經成為中國旅遊市場重要的“一極”。旅遊已經成為銀發族退休生活中最大的消遣方式之一。

瞄準老年遊、平衡淡旺季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老年旅遊比例已占到旅遊市場的20%左右,在旅遊淡季,這一份額達到50%以上。

這個統計給出了老年旅遊對於業者而言的兩大意義——具有市場發展潛力,並且可以平衡淡旺季。

“旅遊是個非常敏感的行業,任何的天災人禍或者季節變化都會對旅遊產業產生直接影響。而淡旺季是旅遊行業始終難以解決的先天性問題。不過,隨著老年旅遊市場的崛起,業者們發現,具有大量空余時間的老年人完全可以平衡淡旺季。老年人不必擠在黃金周出行,他們可以在平日出遊,價格更便宜,且人少不擁擠,體驗感也會比較好。這直接幫助旅行社、酒店和景區等補充了淡季的業績缺口,也減少了旺季的接待壓力。”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

旅遊業者們當然也發現了這一商機。

於是,同程近期宣布成立“百旅會”中老年旅遊會員俱樂部。這是同程旅遊宣布同程旅行社(集團)和同程網絡兩大板塊獨立運營後,針對休閑旅遊市場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成立‘百旅會’是同程旅遊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用戶的一大轉變,也是對旅遊消費者進行社群化精細運營和服務的一次提升和探索。”同程旅遊創始人、CEO吳誌祥表示,百旅會的對象主要是在同程旅遊註冊的中老年會員,一般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不限。

“我們根據會員在活動中的活躍程度和需求,同程將不斷升級會員權益,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同程旅遊創始人、同程旅行社(集團)總裁吳劍表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達2.22億,相當於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老年人,如何讓老年人的生活更有意義是全社會都關心和重視的問題,老年群體已成為旅遊活動和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OTA“大家長”的攜程當然也不會放過這一商機,攜程旅遊最新推出“爸媽出行日”以及優惠活動,並投入數千萬元,設立“盡孝基金”。全國只要符合55周歲以上,周一、二、日出發,最高補貼達1000元/人。攜程數據顯示,其推出的“爸媽放心遊”系列產品,每年服務數十萬遊客,80%以上是老年人。

老年旅遊的“商業秘密”

在采訪了諸多業者後,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具有出行經濟實力的老人其實並不少,他們中有很多人也會使用微信交流,但其中很多人並不十分會使用在線預訂,也不太會使用在線支付工具,因此在智慧下單和推廣方面需要精準營銷到子女的層面,大部分的老年遊在線訂單其實是子女進行操作的。而且有些子女會為父母支付較高的旅費,提升老年遊的客單價。

攜程就將子女也將送爸媽去旅遊作為重要的“孝親禮”。攜程方面透露,今年母親節就消費者在預定了雙人價格近10萬元的“日本早期防癌PET內臟血液全身健康檢查五日 2人私密小團”送爸媽去國外做體檢。

“老年人比較‘有閑’,有公開報告指出,經濟條件尚可的老年人一年的出遊次數是3~4次。因此要註意必須有高頻率的推廣,讓他們時刻看到相關的信息,且可以針對淡季進行老年遊促銷。”魏長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目前,同程專門成立部門負責制作針對老年旅遊的微信推廣號,以吸引老年遊客。

“除了向老年人和其子女進行推廣之外,老年旅遊的另一個核心就是抓住老年人的心,懂得老年人的社交圈,給老人創造屬於他們的社交平臺,以此來增加老年客戶的粘性。其實很多老年人非常寂寞,一些保健品推銷者可以長期保持銷量的一個訣竅就是在各個節點去給老人家送贈品或者噓寒問暖,讓很多缺乏陪伴感的老人家從這些銷售人員身上獲得安慰。當然,我們並不主張‘問題保健品’的推銷,但起碼可以知道,老人需要有他們的社交平臺以及親友交往,讓他們不再寂寞。”瞿佳如是說。

於是不少針對老年旅遊的機構會組織攝影協會、養生講座等,讓老人家定期或不定期參加線下的老人社交活動,當老年遊客們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則等於增加了客戶粘性,繼而可以用攝影采風等主題組織老年旅遊。

“在旅遊歸來後,我們還需要組織遊後的攝影讀片會、感想分享會等,甚至做些公益活動,以這些社交活動來進一步增加老年遊客的粘性,起到推廣下一次旅遊出行的作用。”瞿佳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同程也意識到這一點,吳劍表示,加入百旅會後,會員會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和組織活動,包括每月一次周邊放松遊、每季度一次國內遊主題出遊以及每年一次的出境遊主題出遊等,並不定期進行會員聯誼、節目表演和分享交流等活動。同程方面甚至近期還組織了中老年廣場舞評選,入圍的隊伍有可能參加旅遊衛視的晚會錄制,這引發了眾多老年遊客的參與熱情。業者正通過這類活動組建的社交平臺來吸引老年遊客,促進老年遊消費。

特殊狀況多、風險高

但在靚麗數據背後,老年遊有其特殊性,比如安全與細分問題。

“老年旅遊和一般的遊客出行很不一樣,在過程中要註意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安全性等,這些都是老年旅遊產品等特殊性。”吳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老年遊客畢竟上了年紀,其身體健康狀況整體要比年輕遊客差一些,這就需要旅行社給予特別的線路和照顧,比如一些爬山的路線要減少,行程要緩慢一些,養生的項目可以多策劃一些等。此外,還有醫療和保險等也需要跟上,畢竟老年人不比年輕人,其需要一些特殊的醫療保險來保障其行程,可是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太多細分化、定制化針對普通老年遊客的團隊。很多旅遊團依舊是按照普通團隊的標準來做的,不能完全照顧到老年遊客到特殊需求。”魏長仁指出。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老年遊產品不夠細分化和定制化,說到底還是因為利潤低,讓很多業者不願耗費精力做產品研發。

“盡管現在有一部分老年遊客很舍得花錢出遊,部分老年遊客已經不是一味追求低價。攜程有數據顯示,根據其老年跟團遊、自由行等產品的預訂情況,住得好一點、餐標高一點、行程舒緩一點,服務周到一點但同時又具有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成為老年市場首選,甚至一些老年人願意人均出遊成本達4000元。但這畢竟僅僅是一部分人群。整體而言,老年遊客還是對價格比較敏感,他們中不少人其實不缺錢,可就是過慣了節省的日子,不願意花費太多旅遊成本,比如2日遊產品超過200元,很多老人就不願意支付了。這就使得大眾化老人遊產品利潤偏低,毛利率大多只有10%左右,而以年輕人為主的旅遊產品毛利率可達15%~20%左右。”瞿佳坦言,既然利潤偏低,那麽業者自然不願意為此定制產品,除非是願意出高價的部分高端老年遊客。

另一大問題則是高風險使得很多業者不接受超過一定年齡的老年遊客。

“我最近想給家人報名參加旅遊團,但由於我家人有一位超過70歲,一位超過80歲,很多旅行社不願意接,70歲以上需要開具相關健康證明,這個還可以處理,但是80歲以上的老人則一些旅行社根本不願意接。後來有願意接的則要求必須家人陪同,我們當然會做到陪同,只是覺得超過一定年齡的老人家參團旅遊有些困難。”遊客張先生無奈地說。

同程、攜程等在對老年遊市場進行分析時也發現,老年人出行的手續比年輕人繁瑣,尤其是出境遊,由於老年遊客的身體等原因,部分旅行社或不接待老年人參團或對老年人參團提出諸多限制,而旅遊市場上可供老年人選擇的高品質旅遊產品也比較少。比如,“無錫101歲老人劉成心辦護照去看世界”成為熱門新聞,但是她卻遭到旅行社集體“婉拒”。

“說到底,是旅行社不願意承擔風險,怕旅程中萬一老人發生意外,旅行社難以負荷賠付成本。這也反映出中國老年旅遊市場的相關醫療、旅遊意外保險等還不夠健全和成熟。遊客購買保險的意識也缺乏。”瞿佳坦言。

“整個旅遊行業,從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景點、保險公司等,需要為老年遊客這一群體進一步提升產品和服務。”攜程旅遊事業部CMO施聿耑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海外旅遊市場,相關醫療、旅遊意外保險較為健全,如果發生問題,保險公司可以賠付,減少旅行社風險;老年遊客也比較獨立,自由行、自駕遊等都可以廣泛開展,對於老年人的參團限制相對也較少;旅遊市場低價遊現象很少,產品也比較細分化,因此歐美的整體老年遊市場都比較成熟。

針對我國老年旅遊現狀,國家旅遊局公布了《旅行社老年旅遊服務規範》(下稱《規範》),已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規範》明確提出了針對老年旅遊的服務細節要求,涉及旅遊產品、團隊計劃、接待服務和後續服務等方面。但該《規範》並非強制性標準。業界認為,如果要更加規範化或成熟化運作老年旅遊市場,或許還需時日。

您可以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瀏覽更多精彩!還可以在留言區和提問區和一財資深記者互動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9

老人的天空 | 智能硬件已瞄準“銀發市場” 只欠“東風”

智能硬件已經瞄準了“銀發經濟”的市場,只“等風來”。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而2015年~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將從2億上升至2.5億,占比將由15%左右增加至17.17%。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3.71億,占總人口的25.3%,2050年將達到4.83億,占總人口的34.1%,屆時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銀發”智能硬件市場龐大

2013年9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出臺,以此為起點,2014年被業界稱為“養老產業元年”。此外也進一步明確了養老產業的重要地位,並加大了對民間資本、保險資本等進入養老產業的鼓勵和引導力度。

國家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4年養老服務業市場容量或已超過4萬億元,養老產業已經進入投資窗口期,202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將達到7.7萬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22.3萬億元,市場機會日益凸顯。

“養老產業現在正出在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種種跡象說明產業是個朝陽產業。”北京三開科技董事長冷泓昊對記者表示。

市場供給尚未滿足真實需求

國內智慧養老的發展是伴隨著養老產業而興起的。但整體而言尚處在起步階段,行業發展依然存在許多挑戰。已經73歲依然活躍創業的於嶽亮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互聯網的門檻對於大多數像他一樣的老年人是極高的。但許多做養老產品的開發者卻沒有清楚意識到這一點。”

記者搜索了蘋果應用商店中相關的產品,大部分的App的功能都很相似:一鍵呼叫親人、電子圍欄、實時定位、心率監測、用藥提醒等,幾乎都是標配,然而記者留意了下載量,卻沒能那麽盡如人意。

於嶽亮表示,這些一廂情願的軟件開發企業,沒意識到中國老人到底面臨什麽問題,而是把年輕人的技術往老年人身上引。年輕人的腦子學習新事物一學就會,但老年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差。許多老年人都根深蒂固地認為,但凡與互聯網相關的,安全性都較差,圈套太多。大多數老人對此類的產品心生畏懼。

麥麥養老(上海)總經理郭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站在C端老年人群的實際需求而言,他們需要的其實既不是硬件,也不是軟件,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服務。新興養老行業起步才兩三年時間,但是行業節奏很快。尤其是進入2016年,呈現出爆發的態勢。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有重量級的選手進來,包括險資、地產、A股上市公司、國有資本等。”

智能硬件發展需要巨頭企業

龐大的市場催生了一大批從事養老產業的企業和機構。“但市場太大,憑借我們自己的力量去培育市場,去做推廣非常辛苦,也很不容易。”郭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養老產業中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承擔風險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弱,智慧養老要真正做起來,需要大企業、大資本的介入。此外,涉及數據安全的問題,大型的企業也有一定的優勢。

從事大健康行業的唐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我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家里老人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所以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可以監測到父母健康狀況的智能設備,可以及時把情況反饋給子女和醫療機構。網絡上這種產品確實不少,但功能幾乎都很雷同。也都是比較小的公司,沒有一個大品牌能讓自己覺得可信賴,畢竟像消費者最終要看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有後續的配套服務和應急處理方案。”

記者采訪發現,除了依賴在已經成熟的移動設備上的軟件外,許多硬件產品也是智慧養老的入口之一。目前市面上的關於智慧養老的硬件大多是以硬件產品本身銷售實現直接的變現,同時也通過監測獲得老人的生理數據,為專業醫療機構提供參考服務。

麥麥養老也正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進入市場初期,該企業就瞄準了機構養老。

郭飛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的養老模式是‘9073’,即90%的居家養老、7%的社區養老和3%的機構養老。3%雖然看起來是養老產業“蛋糕”中最小的比重,但一方面進入養老機構門檻較高,同時養老機構使得企業在教育消費者成本上的支出也相對減少了。以B2B為起點,再逐步布局到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更利於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

同樣以養老機構為入口的邁動醫療,2010年從醫療器械轉型進入智慧養老領域,正也是看中其巨大的市場潛力。

“我們現在在渠道上的建設重心主要在線下,占到80%左右的比重。一方面老年人不是線上消費的主力,線上基本上都是由老年人的家人或者子女完成。智能硬件這塊比較看重實際體驗感。國內針對老年人消費的線下實體店距離成熟也比較遙遠,所以渠道上著力在養老院。”邁動醫療養老事業部經理戴臻卿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細分市場逐步成型

智研咨詢針對老年人群的內部市場作了進一步的細分,該機構數據顯示,中國高齡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00萬,失能老年人口規模龐大,突破4000萬,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也在持續增多。針對這一情況,更加細分的市場已經在近兩年的發展中逐步成型。

一些企業就僅關註在針對老年人某項慢性疾病或是某項日常需求,產品圍繞具體的單一功能深度開發。

上海恩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孫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健康醫療是在人身上努力創造價值的行業,這也就是為什麽會越來越細分化發展,因為它需要更加專業。它是無法像是金融或是其他領域一樣,犯錯的成本主要是錢,而醫療行業犯錯的成本是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孫昊創立的公司目前就只專註在老年人大腸癌的健康篩查。老年人群的內部市場細分和細分市場的容量是變幻莫測的,但企業有意識地去開發市場,並發現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從而在行業中承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目前國內智慧養老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我們不期待短期內實現‘百花齊放’,但是整個行業要健康的發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戴臻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智慧養老受資本青睞

根據申萬宏源發布的報告顯示,人口老齡化和健康管理供給不足,導致養老和健康管理長期處於高景氣狀況。而華安證券的報告則表示,前景最好的是醫療服務產業,因為該產業盈利模式清晰,且國內外有大量可以借鑒的經驗。

今年6月30日,麥麥養老完成招商局創投領投3000萬A輪融資。邁動醫療、三開科技等企業也紛紛登陸新三板。此外,2015年3月,樂普醫療更是斥資1.06億參股醫療遠程心電實時監測服務商優加利。據了解,優加利目前擁有心臟移動醫療產品和基於M2M架構的數據雲平臺,該數據雲平臺已經累計存儲了1500多萬份醫用級心臟電生理數據。

從養老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看,養老產品、養老平臺、養老服務、軟件服務乃至通信信息等細分領域都越來越受到資本青睞。從政府政策角度而言,應對養老問題也已經上升至戰略高度,國家鼓勵大力發展養老產業,這是要求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

海外經驗借鑒

國內的銀發經濟市場相比較成熟市場,開發的程度還比較低。據了解,歐美、日本等市場專門針對銀發消費者設計和制造的產品種類繁多,銀發經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日本老人大多數和子女居住在一起,政府規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推進居家和家庭養老的社會保障措施。包括,如果子女照顧70歲以上收入低的老人,可以享受減稅;如果照顧老人的子女要修建房子,使得老人有自己的活動空間,他們可以得到貸款;如果臥床老人需要特殊設備,政府予以提供等等。

此外,日本註重運用科技手段提供優質服務,實現智慧化居家養老。例如,在社區內為老年人設置一天24小時、365天的綜合服務窗口。還有針對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會專門設計有先進的科技設備,除設置危險呼叫警報器具外,還配備具有智能傳感功能、能夠檢測出老人的血糖水平以及血壓和身體脂肪的智能坐便器等,全部數據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內置的電子互聯網設備,以電子郵件方式發送到家庭醫生電腦中。

業界認為,智慧養老產業專業要求高,盈利周期漫長,國內整個養老產業的發展還處在初步階段,業內人士“仍摸著石頭過河”,坐等“東風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22

能護理、能爬樓 銀發經濟下康複機器人發展迅猛

再過不久,何勤就能拿到期盼已久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其團隊研發的醫用實時監測康複型機器人就能正式進入市場銷售。

“盡管它看起來就像普通輪椅,但我們獨創性的解決了機器人‘爬樓’的業界難題,而且,它不僅可以代步、爬樓,還有頸椎理療和頸托機械手、腰椎康複、上肢體支撐、生命體征監測等等功能,價格還便宜。”作為邁康信醫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何勤對此款機器人的銷售前景十分樂觀。

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12月13日,第二屆中以機器人創新大會暨廣州國際醫療與康複機器人項目對接會在廣州開發區舉行,廣州國際機器人中心也在會上揭牌。不少中方企業、醫療機構、投資商均看好醫療與康複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國際上常把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類,康複機器人則屬於服務機器人下醫療機器人的一個重要分支,廣泛應用於康複護理、假肢和康複治療等方面。按功能康複方式分類,康複機器人可以分為功能替代型、功能輔助型、功能恢複型、以及功能恢複與輔助複合型等 4 種類別。按使用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訓練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就開始研究康複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外骨骼領域有了迅猛發展,Rewalk、Rex、Cyber等公司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

而在國內,大多數康複機器人還處於研發、檢測階段,少部分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並大範圍應用於臨床。比如,安陽神方公司的上肢康複機器人是國內康複機器人行業首家應用於臨床、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產品,璟和技創公司的醫用康複機器人已經進入湖北省梨園醫院,廣州一康公司的下肢智能康複機器人也已進入同濟醫院、廣州花都區人民醫院等等。

此外,在康複機械手、智能輪椅、假肢等方面我國企業也在逐漸布局。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也計劃明年推出一款智能護理床,該公司副總裁張進認為,盡管我國的康複機器人產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技術上已經跟國外企業水平相當。

張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本土產品不多是因為許多在臨床試驗階段,而這是醫療產品進入市場一個必經的過程,“大家很快就會看到很多康複機器人面世,包括骨科、頸椎牽引、輔助行走等,這類型機器人現在非常多,技術早已不是問題”。

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

伴隨著老齡化過程中的生理衰退,老年人四肢的靈活性下降,關節病、癡呆等發病率和致殘率增高,同時,在老年人群體中存在大量的心腦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且多數患者存在偏癱癥狀。

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依靠科技的力量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這使得康複機器人的市場前景被看好。而且,我國的老年人口還在持續增長。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2030年達到2.8億人,占比為20.2%;2055年達到峰值的4億人,占比27.2%。

除了老年人,康複機器人的另一目標人群是殘疾人。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9月為止中國約有8500萬殘疾人。再加上數億的慢性病人和慢性疼痛患者,康複醫療的需求十分巨大。

但是,我國的醫院康複科室和康複裝備並不能滿足需求。就在今年7月份,北京將6家公立醫院將轉型為康複醫院,目標是構建連續性康複醫療服務體系,由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康複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成,以此應對康複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

據調研機構Winter Green Research預測,全球康複機器人行業規模將由2014年的2.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46.6%。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則預測,未來我國僅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康複裝備采購市場規模就可達百億元。原因在於,按照衛生部的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建設康複醫學科,而據衛計委統計,截至2015年5月底,我國二級以上的醫院有8973家,即使一個康複科室配一臺設備,體量也是巨大的。

“其實無論誰來預測,即便數字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這個市場會非常龐大,而且是沒有天花板的。”張進說。

本土企業優勢明顯

今年初,國家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各類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規劃》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要求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複臨床等領域實現批量生產及廣泛應用。

當天的與會專家認為,不同於工業機器人,中國在服務機器人這個領域的發展與世界幾乎是同步的,特別是在消防、救援、守護、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機器人研發與全球站在相同起點上。因而我國服務機器人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具備突破性發展的基礎和優勢。

對於康複機器人產業,國家鼓勵民間資本辦醫、辦養老機構都是利好。2010年,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就明確支持民間資本興辦各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等醫療機構。2015年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發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包括建設、運營養老服務設施等。

“這對本土企業肯定是好事,因為民辦醫療和養老機構在采購設備時更加註重產品性價比,那麽我們跟外國同類產品比就有優勢。”何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何勤口中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價格上。邁康信即將面市的醫用實時監測康複型機器人售價預計在4萬多/臺,而功能相差無幾的德國產品在中國的售價約為10萬元/臺,價格相差了一半多。

何勤的計劃是先用薄利多銷打開市場,並在未來實現從醫療機構到家用的全覆蓋。“我們當初就是看中這個市場才願意大筆投入研發,目前國內還沒有其他公司能夠生產同類產品,而且鑒於整個醫用康複機器人市場都亟待開發,我們未來還會推出其他產品。”

另一方面,本土企業生產的康複機器人將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張進認為,隨著臨床試驗階段的結束,我國的康複機器人市場將逐漸被本土企業占領,“而且隨著機器人的普及,價格會慢慢降下來,未來還會發展到人機對話,在習慣和行為方式方面肯定是本土產品更好”。

此外,近幾年機器人行業被持續熱捧,使得投資人註入大量資金,這足以支撐產品的批量化生產以及推向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21

老人的天空 | 創業公司如何釋放銀發經濟“錢力”

創業是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熱點總是追隨著被認定具有潛力和錢力的市場。

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22200萬人,占總人口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10.5%。與老年人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占GDP的8%,約4萬億人民幣。

對於這塊富足的高齡者市場而言,許多前赴後繼的創業者們正投身其中,力圖能夠在該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程宇航原本是華為技術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及項目經理,擁有17項專利的發明人,一次設計自用的遠程陪伴家人的視頻工具時,意外的獲得了不少好評後,便萌生了創業念頭。

“老年人是互聯網的邊緣人群,但在情感、安全、生活及健康的需求上卻又非常依賴互聯網。子女外地就業,親屬、養老機構、養老服務平臺並不能時時關註到所有的孤獨老人。”程宇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程宇航所創立的公司“想家寶”致力於讓不會用智能手機的高齡者也能輕松的與養老機構、親屬、服務方進行視頻交流,把視頻通話變得像看電視一樣簡單。同時,承載各項居家養老服務及提升養老機構競爭力的功能。

“創業兩年多了,一直堅持要做智慧養老中的華為。”許多像程宇航這樣的創業者都認定了高齡者市場要比千禧市場具有更大的機遇。

高齡經濟的體量是十分驚人的。一方面,出生率不斷下降,另一方面,醫療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人類平均壽命。尤其在我國,人口基數巨大,老年產業也逐漸發展成了“常青”產業。

這些奠定了當下生活的人們漸漸老去,但他們有更富足的時間,更自由支配財富的權利,甚至消費意識也在被不斷升級。

籍貫在南京,工作在上海的唐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爺爺奶奶在保健品、理療儀、眼貼等產品上的平均開銷,差不多一個月需要一萬左右。和我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了。但也沒能記住他們使用的產品都是什麽品牌,雖然不覺得真的會有怎樣的功效,可能給他們更多的是一份安心吧。”

像是程宇航這樣的創業者,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培育市場。這在之前的報道中,亦有不少企業給予記者相同的反饋。國內新興養老產業起步才兩三年,雖然在2016年呈現了爆發的態勢,但行業的洗牌更加迅速。

瑞典早於中國好幾十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除了其知名的高福利以外,也孕育了多個全球知名養老用品公司,如多朗(doro,老年手機)、愛生雅(SCA,旗下的TENA品牌老人紙尿褲)、博動(Permobil,輪椅)等等。

“國內目前的情況是,針對老年人的智能產品有非常的多,但實質上許多產品並沒有名字聽起來那麽智能,許多創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自主產品創新度低的情況非常多見的。這就使得國內養老產品的品牌沈澱會有硬傷。”唐駿進入智慧養老行業也有兩年多時間了,從事產品研發,雖然明白其中存在的巨大潛力,但也時常會有這樣的糾結。

他進一步向記者透露:“這個市場還沒有真正的市場領袖,雖然不斷有大企業、大資本將註意力投到這個行業中。我所在的公司在前一陣子就剛被這個行業中的一大佬全資收購了,但對方只是為了買斷專利和技術,而不是繼續潛心做產品。”

但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一些特定的服務項目已經找到了它們的目標市場,並得到相應的市場反饋,孝道行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今年9月獲得了3000萬天使輪融資,它專註在高齡者的關愛服務上,為老年人提供家務、家電維修、陪聊等等的服務。該公司運營總監張宗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目前還是各個項目主要還是以公益為主,但這個產業未來產業價值巨大,並且在上升期。15年後將會是第一產業。”

此外,就連一些稀松平常的服務公司,也在想辦法抓住高齡者的市場。記者梳理了一些有趣的創業項目。例如:熊貓家,一家為高齡者提供上門推拿、刮痧等服務的初創公司;慈祥貓,是一個老人用品電商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幫用戶挑選老人的衣、食、住、行、健康、娛樂、金融等各方面的產品。

馬上就要75歲的邱念慈,比起她周邊的一些老年朋友會更願意接受新鮮的事物。除了花花草草,專研一些新產品、體驗一些新的服務也成為她日常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年紀雖然大了,還是想要多感受這個時代的新東西,過一天賺一天。”邱念慈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77

“銀發”成為亞馬遜跨境網購高額消費主力

亞馬遜中國在10日發布的跨境網購趨勢報告中稱,2016年的跨境網購陣營中,在單筆5000元以上的花費中,60歲以上的消費者占比最多。

盡管這份報告中也顯示,其網站上近八成的中國跨境消費者年齡集中在35歲及以下,但是在單筆5000元以上的消費中,最能“剁手”的還是60歲以上的人群。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像年輕人一樣海淘,中老年人已經沒有技術上的障礙了,再加上有時間也有閑錢,這部分人群已經在海淘中異軍突起。亞馬遜的數據也顯示了這一有趣的現象。中老年人開始打破此前固有的群體相:愛儲蓄、難消費、多是子女為其買單。

現在,老年人越來越願意自己掏錢滿足物質和精神的需求,騰訊此前發布的2016年微信數據報告也顯示,在6.5億月活躍用戶中,55歲以上用戶占1%(6500萬),這些老年用戶日均發送消息次數44次,其中語音占22%。此外,老年人也很愛發紅包,55歲以上用戶月均發紅包25次,而95後用戶平均只有20次,月發放金額380元,與95後差不多。

不過,在互聯網上,專門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消費升級項目並不多,或者這也將成為下一輪消費創新中關註的重點人群。紅點創投副總裁劉嵐此前對記者表示,互聯網+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中老年這個群體其實還沒有穩定的流量入口,這部分人群有很強的儲蓄能力,但是在互聯網上他們的消費水平還是有限,此外,老年人的市場也可以和互聯網醫療創新結合起來。

在分析跨境網購的整體人群畫像時,亞馬遜的這份報告稱,年輕化、高學歷、高收入依然是目前亞馬遜跨境消費人群的三大特點。近八成的亞馬遜中國跨境消費者年齡集中在35歲以下。9成以上的亞馬遜消費者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消費者占比則由2015年的53%提高到了62%,提高近十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家庭成為跨境網購群體的主力軍,其中,有子女的家庭占比約84%。

亞馬遜的報告還顯示,超過50%的男性消費者是通過導購網站來選擇跨境網站的平臺,而且男性消費者更註重海淘的價格;女性則願意被親友推薦購物平臺,以及在購物中更想獲得高品質的生活體驗。

2016年,服裝、鞋靴仍然是亞馬遜中國消費者海外購的最熱銷品類。但母嬰和美妝類產品分別由2015年的第8、9位,上升到第3、4位。中國消費者最喜歡買的美國產品主要是母嬰類產品,而最喜歡的英國產品主要是個人護理類產品。亞馬遜中國在前年和去年完成了和美亞、英亞的對接。

報告還發現,中國南部北部省份海淘的產品也各有所好:南方的跨境網購用戶更愛美(是購買護膚美妝和服飾鞋靴的集中省份),北方的跨境網購用戶更懂養生(是購買保健品的集中省份)。有趣的是,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購物傾向,北京消費者偏愛家居選品,上海消費者偏愛母嬰用品、廣州消費者偏愛智能用品,成都消費者最喜歡買各種杯子,武漢消費者最喜歡各類戶外用品,而首次躋身海外購商品銷量排行十大城市的蘇州,最喜歡買的是廚具用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95

瞄准“银发族” 掘居家养老商机

1 : GS(14)@2010-11-01 22:39:4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01/161408.html
    
  西方人常说“第三次准灵”。承此贵言,公益事业创业家王燕妮的第三次创业应该成功在望。
  王燕妮于2004年创立“青松乐龄”,当时的经营模式是以俱乐部的形式为中老年会员提供健康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服务,倡导内容丰富的晚年生活方式。
  2008年,青松乐龄推出新的商业模式,将重点放在推广中老人信息化普及上,帮助年长人士学会上网浏览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收发电子邮件以及视频聊天等技能。
  今天,青松乐龄再次研发出一种更优化的商业模式:为中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专业护理。虽然青松乐龄三次转变商业模式,但其面对的始终是“银发族”,毕竟,王燕妮创业的灵感最早来自照顾自己年迈父母之需。
  王燕妮指出,中国有1.7亿人口超过60岁,相当于总人口的13%。因此,社会亟需专业的老年护理服务。
  她说,当今中国医院的医疗服务供不应求,许多患有老年疾病的人或病后术后还处于康复期的老人一般都不能继续留院接受照料。而中国人崇尚格尽孝道,子女一般不会把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中国老人一般在家里安度晚年。
  老年人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的迫切需求正是青松工程的发展动力。之前推广普及中老年信息化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愿景,而目前为中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则是迫切的社会需求。
  基于此,王燕妮组建全新的名为“青松居家养老专业护理服务”的创业团队,并与其它6名专业护理人员一起“在3个月内做了数百次试验”。目前,服务中心设有两个护理站,根据顾客住家的远近从这两个护理站派出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
  王燕妮希望在年底之前中心能拥有300到500名专业护理人员,同时为至少几千个家庭服务。“比起疗养院,这种模式的投资较小,而且可以更容易扩展规模,使更多的中老人年受益。”
  她的五年计划更是雄心勃勃,她在接受INSEAD智库网访问时表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要把居家护理服务扩大到全国,建立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护理站,为至少五百万的中老年人服务。
  建立一家公益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比传统牟利性企业有时更具挑战性。“传统牟利性企业非常着重顾客的满意度,以留住客户;相较之下,非营利性企业或慈善机构的经营者可能不如生意人那么注重顾客的满意度,可能只满足于自己的付出,这可能会影响到顾客体验或服务质量。”
  社会企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规模的壮大。“如果一家企业能为员工提供完善的薪酬体制和事业发展的平台,势必能吸引更多更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加入,企业规模也因此得以发展壮大,青松商业模式就得益于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较之下,绝大多数非营利企业或慈善企业,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志愿人士加入,因此影响力也就相对较小。”
  王燕妮也指出,比起其它国家,中国企业家面对的挑战更为艰巨。这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商机比别的国家多,但干扰也比其它国家大。“在中国,新思维新机遇层出不穷,企业家必须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否则,很容易分散精力。”
  王燕妮说,无论是公益企业或是其它企业,中国企业家应该放眼全球。“当前,中国是世界的焦点,但我认为企业家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同时应该拥有全球化视野,毕竟,中国正日益加大对世界开放的力度。”
  对此,青松乐龄身体力行。“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我们正与老年服务行业的国际专家合作......我们有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多元团队,志在探讨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因此,青松乐龄并不是孤军作战。我们正和其它国家的同行携手合作,研发老年服务和产品,希望以此带动老年产业的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