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acebook上市後最大懸念:何時入華不確定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8/wONDE1XzQ0MTgwOQ.html

這些天全世界的互聯網科技界人士都在關注同一件事情:Facebook,這家全球最大社交網站終於上市了,除此之外,或許還在關注另一件事,扎克伯格同一位華裔女孩結婚了。

因 為未能「放行」進入中國市場,Facebook上市似乎只是大洋彼岸的一場盛宴。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利益與Facebook息 息相關,通過Facebook淘金海外市場,特別是對於眾多中國社交遊戲開發者而言。雖然這些中國企業很希望Facebook能入華,但是現在心裡都沒 底。

淘金者越來越多

「Facebook是我們最為看重的海外運營社交遊戲的在線平台」,鈦金騎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毛海濱對《IT時報》記者表示。

鈦 金騎士現在已經同Facebook進行合作,是後者的APP開發商,「Facebook上的產品還沒有出來,大概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鈦金騎士開發的這 款遊戲名為《行尸走肉:序章》,在iOS平台上已經推廣,「成績還不錯」,毛海濱希望兩個月後推出的《行尸走肉:序章》Facebook版本更能獲得成 功。如果《行尸走肉:序章》在Facebook推出後活躍用戶達到1萬,就能在財務收支上達到平衡,」但我們的目標是更多,比如10萬。」

同鈦金騎士一樣,通過Facebook拓展海外市場的遊戲企業名單有一長串:樂元素、五分鐘、愷英網絡、第九城市……

樂 元素已經從Facebook上嘗到了拓展海外市場的甜頭。樂元素公司開發的養魚遊戲「開心水族箱」2009年8月在Facebook上線後,3個月內,就 吸引來了240萬的日活躍用戶,成為Facebook開放平台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現在樂元素50%的收入來自於Facebook平台,「我們一直覺得 Facebook是很好的一個平台,他們不僅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也通過全球幾十萬的開發者為用戶貢獻了更多的服務」,樂元素CEO王海寧表示。

除 了9億活躍用戶數這一龐大數字外,Facebook吸引國內遊戲開發商的原因在於其公正和透明。「Facebook分成比例是固定的,30%,不會亂變, 國內的分成比例比較雜,挺混亂。」毛海濱說道。而且國內一些互聯網公司既運營平台又自己做遊戲,裁判員和運動員一肩挑,導致其他開發者的不滿。

Facebook上的廣告主

國內遊戲企業青睞Facebook,因為能賺到「真金白銀」。國內的其他企業也對Facebook青睞有加,他們付出「真金白銀」打廣告,拓展海外市場。海爾、聯想、華為,這些國內的大牌企業都曾憑藉自己的海外機構在Facebook上營銷自己的業務。

一 直以來,華為充當的是幕後英雄的角色,即和美國的幾大電信運營商合作,在美國消費者中,華為品牌的知名度還不夠高,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手機是華為提 供的。為了提高在美國消費者當中的品牌形象,華為去年下半年投入重金,進行品牌廣告宣傳。Facebook就是華為宣傳自己的重要陣地,去年就曾在 Facebook上宣傳它的Mediapad平板產品。

海爾也是如此,Facebook為海爾在歐洲市場的拓展起到了推動作用,2009 年海爾開設Facebook官方賬號後,其品牌在歐洲的形象有了明顯的變化。海爾歐洲公司高層毫不掩飾自己對Facebook的好感,稱「真正讓海爾開始 成為歐洲消費者所關注的品牌的途徑就是Facebook。」

不看好Facebook入華

雖然很多中國企業的利益已經與Facebook緊密相關,不過一些企業負責人並不看好Facebook入華的前景。

周 傑是精準數據營銷公司浪淘金的CEO,他從耶魯大學碩士畢業進入谷歌,全程參與了谷歌廣告平台研製開發,而後自己創業。Facebook廣告系統的研發人 員主要來自於谷歌,是周傑的老同事。在他看來,Facebook是展示廣告比較新穎也是比較有效的平台,「如果Facebook能入華,我們肯定會考慮加 強和他們的合作。」不過周傑對Facebook進入中國市場持悲觀態度,「可能性比較小」。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是未來Facebook的 重要潛在紅利,Facebook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願望早已是天下皆知的秘密。Facebook上市前夕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九次提到中國, 「我們一直在考慮進入中國市場」。不過Facebook對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自己也持懷疑態度,公司承認「我們不確定能否控制內容和信息,達到中國政府 和我們都能夠接受的程度。」

「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的社交平台力量並不弱,比如騰訊、新浪,Facebook很難佔到便宜。另一方面則是監管原因,社區、搜索領域都比較敏感,海外企業進入都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周傑說道。

毛海濱稱,自己對於Facebook進入中國市場舉雙手歡迎,但是這只是美好的願望。國外互聯網巨頭進入中國市場後普遍出現「水土不服」症狀,比如ebay、Google、MSN、Groupon等等,「這種狀況肯定也會在Facebook身上出現。」毛海濱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3

幾個確定的判斷---關於央行放寬利率管制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2mzu.html
幾個確定的判斷---關於央行放寬利率管制

這應該算和@trustno1 還有@夢想家sc 深入探討的結果。

A.非銀行業倒逼的結果
放鬆利率管制的本質是放鬆管制。在中國這30年經濟的歷史看任何一次放鬆管制都會帶來行業巨大發展和活力。
無一例外
從小崗村到05年股權分置改革,本質上都可以算是倒逼到最後的放鬆管制。
倒逼有兩個特徵一個結果

特徵
1.行業谷底。小崗村是農民沒法過(農民生存情況谷底),05年是股市沒法生存,(股指谷底)。

2.被迫改革 小崗村是血手印,05年是張衛星和華生從筆仗到最後達成共識。
結果:立刻得益,小崗村立刻活下來。05年股權分置後股指脫離谷底形成大牛市。


這次的放鬆利率管制同樣也可驗證此類特徵。
1.非銀行業利潤谷底,對手盤銀行業利潤高到不好意思「民生行行長洪崎語」
2.被迫的特徵不明顯,從去年開始報紙媒體就開始討論利率自由化市場化。特別是央行1月12日再次刊出行長周小川去年《關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若干思考》。這次的探討主要還是在銀行業人士中為主。
有趣的現象從我復盤我所收集的媒體言論來看從去年開始的探討到今年3月左右偃旗息鼓。很有05年華生和張衛星論戰到最後達成共識的味道。
結果:從到今天的信息彙總看,銀行間存款利率開始差異化開始競爭。讓早前的拉存款遊戲表面化公開化。貸款利率據說也開始下降。這些都是有利於非銀行方。

B.這是一個臨時的決定一個違背商業邏輯的決定。

從歷史看任何國家的放鬆利率管制過程都是先從存款保證制度開始。從商業邏輯上也必須是有存款保證制度才能展開存款利率的競爭。

當下的中國任何銀行的存款本質上都是國家信用在做背書,這基礎上的存款利率差異無疑是有道德風險。假借了國家信用行使利差的套利(這是針對儲戶而言)。比如今次放鬆利率管制開始寧波就有應該利息提高到3.75%。

同時監管機構早前的言論看是他們清楚的知道這點。
「胡曉煉列舉了兩個主要條件:金融機構實力的提升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
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13/sh/71630c18-2b3e-4835-8cab-9457c15c9fbc/86c3cae9cc4addfe67ef62fa367064a7

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的放鬆利率管制更像是倒逼下的結果。而且是被逼無奈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釋出的臨時的不可持續的措施。


C.短期內銀行業利潤下滑已成定局

2011年應該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銀行業的利潤頂峰。很長時間應該是5年以上。

今年的銀行業業績會有比較大壓力。同比下滑20%應該不出意料。

因素有三
1.息差縮小
2.經濟不景氣NPL增加
3.管制加強。

唯一的好消息是地方債不是問題。我這幾天看到過篇報導說中央政府對地方債的態度,誰要違約就直接在轉移支付中扣除地方債。也就是地方債和平台貸款變成國家信用。(文章內容很清楚,全文我還要再找下,應該是本週第一財經日報的文章)

當然銀行業利潤下降並不能直接得出銀行股價下降這個結論,銀行業從來是不看利潤的。從來只看資產質量,話說雷曼倒閉錢PE一直是10倍。從來都是不貴的。所以PE和銀行業沒啥關係。

以上三個結論應該是鐵板釘釘的。

後面事件的推演要看各方應對。我想像這個週末各大銀行都在研究對策。他們的研究結果和具體實施步驟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結果。

所以無法更進一步分析。只能更多的觀察。特別是貸款利息的變動非常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6

把不確定變成確定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897499.html
問你怎麼對付不確定的事情?新產品會不會成功,預算目標會不會實現……同事承諾的事,會不會做到?我每天都被這些不確定煩死了。

為了創辦一個新事業,我的工作團隊開了無數次會議,他們邀請我參加最後一次的定案會議,在會中他們做了非常周密的報告,當然也提出了前三年的財務試 算。他們要求我給予意見,我只問了一個關鍵問題:「看起來你們設定了一個相當具有挑戰的目標,請問能達到目標嗎?」新事業的負責人第一次擔當這樣巨大的任 務,他戰戰兢兢地回答:「不管目標有多困難,我們都會盡全力去完成。」

這是我最不喜歡的答案,雖代表了決心,但我得到的卻是一個不確定的答案,一個他們不回答我都知道的答案,而我要的是一個確定的答案,當然這個答案也 不是自我陶醉式的肯定答案。我繼續追問:「你們有把握100%完成任務嗎?」他們回答:「沒有,所以只能說盡力。」我繼續問:「那按目標完成的概率有多 高?」這位主管遲疑了許久說:「大約50%。」我接著問:「這個成功的概率太低了,這樣不行,有什麼方法能讓成功的概率提到80%以上?」這位主管與他的 團隊溝通後回答我:「如果預算目標降低20%,那他們達標的成功率就會提升到80%以上。」我再問:「那什麼樣的目標,你們有把握100%完成?」他回答 我:「如果預算目標降為50%,我們有絕對的把握完成。」

問到這裡,我終於得到所有「肯定而正確」的答案,在這個肯定而正確的答案基礎上,我讓他們重新設定工作方法、制訂計劃目標。

我曾經被「不確定」迷惑了很長的時間,這包括我自己的不確定:我不知道市場有多大,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任務;也包括別人給我的不確定:我盡力幫你完成這件事,我儘量準時交給你,我儘量達到目標……

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我不接受任何不確定的答案,其次,遇到不確定的答案,我就要轉換問話方式,一直到得到相對確定的答案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6

REIT罕見的不確定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hk/2012/07/reit.html
 我曾經是越秀房地產基金(405)的股東,所以跟進了解越秀房地產基金(405)以折價的單位來換取IFC的權益。我也觀察了其他人的討論,股權攤薄一直是討論的重點。

我個人的看法:
 從港交所公開的資料顯示,

 IFC Rental Income (RMB million)(12mth)
Shopping mall  : 80
Office              : 220 (current occupancy rate is 52%)
Hotel               : ?
Appartment     : ?
......................................
Total                : 300+?
NPI(估計78%)       : 234+?

Investment Cost : 9,050

NPI return%      : 2.58%+?


Hotel由Four Season管理,Appartment 由Ascott管理, 兩者即將開業,即係沒有資料,所以不知道收入是多少?照理由,REIT應該是收租金,依賴營業收入,已經是Bussiness trust了。
(如果是收租金,已經可以知道數據)

如果Office出租率達到100%,
NPI return%      : 4.48%+?


多少的NPI% 才合格?

NPI = Rental income - property expenses (facility cost, direct staff cost,++++)

Trust expenses (Trust management fee, trust expenses)

Financial expenses ( Bank loan)

股東的回報 = NPI - Trust expenses - Financial expenses

 如果Trust expenses+Financial expenses佔NPI 20%


估計股東得到的回報% = (2.58%+?)x80% 或 (4.48%+?)80%
                                      = 2.06~3.58% +?

這類不確定的情況,在REIT罕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51

生命的唯一確定性是死亡,思想的唯一確定性是無知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1g.html
經濟的增長,最終的來源都會是自然資源的消耗,包括人類智慧增長帶來的效率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得比歐美快,主要原因並不是我們的效率提升得比他們快,而是我們自然資源消耗得比它們快,或者說是對自然的破壞比他們快,環境衛生的負作用比他們大。

就算表面上我們的效率提升得比他們快,那也是因為我們以前有壓抑的效率未釋放而造成現在的人口紅利,並且這種人口紅利未來很可能還要以人口負債的方式償債,包括養老、健康、教育、道德等等負債。

所以,如果說GDP的持續增長,其來源不是投入的增長,而是效率的提升,那麼其名義增長率就會大於貼現率,結果是貼現值變成無窮大,這顯然是錯誤的。

按照熵增定律,生命的唯一確定性只能是死亡,包括宇宙。我們所謂的可持續增長,包括所謂的可再生能源消耗,其實都是不可能再生的。比如我們把內蒙的風,轉化為電輸送到南方使用掉,這難道不是人為推動了熵增嗎?

人類一來到這個世界,就對地球予取予求,經濟增長越快,伴隨的環境惡化、資源消耗也在加快,某些人還狂妄的叫囂著人定勝天。上帝最大的錯誤,是創造了人 類,人的折舊年限太長,而且越來越長,這最終導致了人類對地球的槓桿消費。人類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挖掘墳墓,區別只在於輕重緩急。萬事萬物最終的結 局,都是滅亡,我想,這就是天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18

思考的碎片---讀《不確定的世界》有感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res.html
 思考的碎片---讀《不確定的世界》有感

書還沒讀完。但是很多思考和收穫不吐不快。

1.最大的收穫竟然是和現實有關。1.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2.美元的低利率會維持相當長時間2015年前。甚至到2020年。

希臘不會退出已經寫過邏輯。(思考的碎片--8/28 四個重要結論

1.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

這個是看完魯賓的《在不確定的世界》前三章得到的結論。很是有趣。
P28
A行政當局既然對一項行動計劃做出了承諾,就要信守諾言,即使失敗的幾率增加了。行政當局出爾反爾的代價,也就是說失去信用的代價將是非常巨大的
B那次討論反映出在華爾街和在政府做決策的不同

通過這兩個思路幾乎可以判定德國是不會放棄希臘的。何況希臘現在也在改變也在做出一些努力。
德國如果現在放棄承諾,那麼默克爾估計位置不保。
任何組織的都以生存和繁衍為第一要務。
所以由此可以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和市面上流行的所謂希臘退出歐元區概率極大相反。我覺得希臘鐵定會留在歐元區。


美元維持低利率的邏輯是這樣。魯賓作為財長期間也異常關心國債,當時好像才6萬億。現在16萬億。如果維持3-5%利率美國差不多要破產鳥。這遊戲無法持續。所以低利率是必然的。我甚至覺得可以推導出QE3。就是要導致通貨膨脹。然後不加息。這樣才是最好的逃債方法。QE3這點上我還沒徹底想明白但是有90%把握。不推QE3才是奇蹟。


2.很多措辭上的權衡會影響的聽眾的判斷,比如強勢美元。我是到現在才知道魯賓的強勢美元代表什麼。根本不是涉及匯率的。主要是讓美元全球通用。所以強勢是讓人相信讓人使用。這才是貨幣的本質。信用擴張。這才是強勢美元的內涵。這點上永遠是正確的。

3.魯賓的自傳是最近看過的傳記中最有價值的。立意也最高。
有點授人以漁的感覺。早前看過Paulson的on the brink那個是敘述形式。價值在於我也親歷過那段歷史。換了一個財長的角度看整個事件回顧當時決策背景。
魯賓的東西更多的是學會思考方式和思考路徑。從中可以窺視政府行為。
而且魯賓的自傳立意比較高。他是做套利出身但是整一章沒說什麼成功案例反而是舉了失敗的例子。
對比Peter Peterson的自傳高下立現。內斂自省。

4.政府救濟的原則。
貨幣是政府發行。這是信用的基石,那麼政府就有義務和責任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完整。所以在危機中拯救系統而非拯救單個企業。
其實這個原則在08年金融危機中一直在被使用。很是有趣。

5.危機的根源都是債
墨西哥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甚至到現在的歐洲危機都是政府的債。
美國的08年危機是房地產mortgage其實也是一種債。
未來世界兩個最大的危機會是美國國債+中國人口紅利過後的債務。(既然有紅利過若干年一定會變成負債)

6 。早前寫過政府決策取向和華爾街的不同
政府多目標的。花街更簡單單一目標

7.魯賓的決策原則不適合證券市場。更適合政府或者未來不確定性的決策或者是人和人關係之類的決策。

魯賓認為面臨決策時應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世上唯一確定的事就是不確定性;(時間不可逆是確定的。所以投資要和時間做朋友。人性不可違而且人性一萬年沒變化過。所以利用人性永遠可以獲利)
二是每個決定都是權衡幾率的結果;(這個權衡是主觀的)
三是面對不確定性,必須果斷採取行動;(決斷力)
四是決策過程的品質往往比決策的結果還重要。(gaming中的威懾,甚至有點Soros的反身性。現在的決策過程會直接影響到作為決策的後果)

證券市場很多時候接近賭博。其實半年報年報是一個已經存在的答案。只是公佈日期前是保密的而已。你現在的行為很難影響未來的結果。所以魯賓的決策原則幾乎不適合證券市場。

8.這是一本值得讀第二遍的書。或者是我第一本會讀第二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66

買壹傳媒確有蔡衍明資金 黎智英要裡子不要面子 米果確定咬蘋果 新聞自主hold得住?

2012-11-26  TWM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峰迴路轉,先是十一月十四日三位「準東家」會見紙媒高層,之後公告十一月二十七日的簽約訊息,確定有蔡衍明的資金。看來在「錢」與「人格」中,黎智英已經做出選擇。

撰文‧賴琬莉、張之榮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劇情不輸他們自己爆料的八卦新聞。

十月十五日,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攜手新加坡私募基金,開價一七五億元,買下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並簽訂交易備忘錄(MOU),買賣雙方並定於十一月十七日與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簽約。

但就在簽約的前三天,十一月十四日的一場會面,證實市場傳聞已久的「辜仲諒團隊有蔡衍明資金在內」。黎智英曾說出:「這說法是侮蔑我的人格,我在交易時問得很清楚,買主中沒有蔡衍明。」現在底牌掀開,大家都等著看他如何下台階。

十一月十七日未簽成合約,十九日,香港壹傳媒公告,「辜仲諒可能邀請其他共同投資者(包括但不限於台塑集團、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及其各別之關係人)參與。」並定於十一月二十七日簽約。

這紙公告說明了黎智英生意人的本色,在面子與裡子中間,他選擇了後者。而這樁交易走到這樣的地步,看來已經大勢底定,蘋果與米果的戰爭,勝利最終是站在口袋深的一方。

辜、王:負面新聞應查證

蔡衍明的精明不輸黎智英,一名投資銀行高層分析,如果《蘋果日報》、《壹週刊》稅後賺九%,向銀行借來的資金利息是二%,就有七%獲利,這樣的生意為什麼不做?

為了盡棄前嫌,蔡衍明和《蘋果日報》經營團隊會面時說:「人家說紙媒是夕陽產業,我卻認為是旭日東升,你們很厲害,未來還可以交流一下怎麼打媒體戰!」當有人問起交易的過程,蔡衍明還賣關子說:「歹勢啦,我準備留給自己的《壹週刊》做獨家報導。」完全一副準老闆的口吻。

在十一月十四日,三位「準東家」會見壹傳媒紙媒高層的場合,蔡衍明有話直說的大炮風格,也迥異於王文淵、辜仲諒的發言。

據了解,當天壹傳媒紙媒高層一進入會議室,王文淵表示,他們三人討論過,三個原則:尊重專業、維持現狀、不裁員。《蘋果日報》現在怎麼運作就怎麼運作,不會改變。

王文淵還說:「台塑集團的歷史都不裁員,大家不用擔心裁員的事情,要大家安心。」但最後他補充說:「這三項保證,壹電視除外。」根據了解,蔡衍明並未投資壹電視。

後來與會的壹傳媒代表,相繼與辜、王、蔡三位大老闆提出,包括關說壓力、八卦,及負面新聞報導原則等問題。

王文淵、辜仲諒一直強調,未來三人都不是唯一的老闆,可以推給其他兩個老闆,最後乾脆就說《壹週刊》社長裴偉負責,他們不管。言下之意,兩人會維持新聞中立原則,不涉及關說,倒是蔡衍明直截了當說:「我經營中時三年多,怎麼可能沒有關說。」比較有趣的是,三人對於處理到他們自家新聞的態度,王文淵、辜仲諒都說尊重現有操作方式,但要求「負面新聞查證之後再報導」;王文淵說:「現在我們關係緊密,應該很容易查證,若是真的,就算火燒厝也照寫。」辜仲諒還說,只要有求證,就連他的八卦也可以寫,說不定他還會給更多內部八卦。

但是,辜仲諒後來再三追問,「如果我是你們的老闆,金管會要求我入主壹傳媒不能超過二成持股,根本沒法律根據,你們要怎麼處理?」《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回答:「我不會站在你的立場,這涉及很多層面,《蘋果》盡量以兩造並陳的方式報導。」給了辜仲諒軟釘子碰。

蔡衍明:幫另兩個股東說話相對於王文淵、辜仲諒的客套,蔡衍明擺明有話直說,他開口:「報導還是要稍微尊重股東的面子與立場。」接著,他就數落《蘋果日報》刊登他挖鼻孔的照片,「根本就是醜化我,對我不公平。」當場裴偉不解地問:「之前《壹週刊》登,你還打電話給我說很可愛,後來我們還放大一張送你。」蔡衍明回說:「第一次登可以,接二連三登就是醜化。」裴偉趕緊解釋:「那不是同一張。」蔡衍明只好訕訕地說:「那時在相戰(台語,指《蘋果》與《中時》對中嘉案的筆戰)。」蔡衍明還開玩笑地對辜仲諒、王文淵說:「是你們兩位要想清楚,像辜仲諒還這麼年輕,身體還這麼勇健(笑),等一下被別人拍到有什麼八卦緋聞,也不要怪編輯台手下不留情。」對於這次的會面相關報導,蔡衍明私下和朋友抱怨:「我其實是幫他們兩個股東說話,最後好像是我一個人要干涉編輯台的新聞。」三位台灣壹傳媒「新東家」與經營團隊的第一次接觸,可能對勞資雙方都是震撼教育,而會談後的晚宴,王瑞瑜也露臉打招呼。據了解,裴偉還表達:「若要大家相信三位老闆不干涉新聞處理,未來要對三人更嚴格。」壹傳媒的腥羶色報導,帶給台灣社會衝擊,但其尊重專業、獨立的態度,又是台灣民主社會的表徵。換了老闆後的「壹傳媒」,是否堅持新聞自由,才是社會大眾關心的。

壹傳媒收購案關鍵會議

日期:11月14日

時間:下午5點30分 地點:台塑會議室

與會人員: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總管理處協理傅陳卿中信集團: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中信金控行政長高人傑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蔡衍明長子)《壹週刊》:社長裴偉、總編輯邱銘輝、顧問陳志峻、謝忠良《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五位副總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70

歐舒丹不確定性增強:清空持倉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3826854
自2012年5月23日發博《歐舒丹:來自普羅旺斯的知名天然香氛護理品》後,歐舒丹漲幅最高曾近50%,隨著日元貶值及歐元匯率反彈,以及歐洲持續性的銷售疲軟,股價漲幅已下降至30%以下。增長的放緩使其高估值重心下移,但這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發生改變,持股的理由依然未變。

但對於近日爆出的歐舒丹901.75公斤杏仁緊膚磨砂膏鉛超標被國家質檢總局銷毀事件,深感震驚。此事件,二元在網上做了還原。

今年4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召開了4月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即已公佈「2013年3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156批、化妝品9批。」發佈會上並未公佈具體的產品信息,而是「有關詳細信息,將在質檢總局網站上予以公佈。」(質檢總局網址:http://www.aqsiq.gov.cn/zjsp/hydb/201305/t20130507_355901.htm

暫且不論是非曲直,這實際給歐舒丹提供了稍縱即逝的公關時機,遺憾的是歐舒丹毫無作為。根據媒體披露的歐舒丹被銷毀鉛超標產品進口商為「普羅旺斯歐舒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二元在網上跟蹤此家公司的信息,特別是智聯等網站的招聘信息,此公司應為歐舒丹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此時歐舒丹應已知悉自己的產品在中國超標被銷毀,PR應緊急啟動,及時將公司已做出的下架相關產品的舉動和相應的品管措施,以及未在其他產品中添加白陶瓷的信息與消費者、媒體溝通,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中。

在歐舒丹不作為後,媒體發現了眼球焦點。5月9日,新華網援引北京晚報《國家質檢總局:23噸洋乳品未能「過關」》一文,歐舒丹磨砂膏鉛超標迅速竄紅網絡。「因鉛含量超標,國家質檢總局銷毀了由普羅旺斯歐舒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從法國進口的901.75千克歐舒丹杏仁緊膚磨砂膏。此次共有9批次化妝品遭銷毀或退貨。日化業內人士表示,使用含有鉛汞的化妝品,皮膚會立即變得白亮,但使用一段時間後,皮膚可能發生重金屬中毒,人體內如果鉛含量過高,神經與生殖系統將會受到損害,還可能造成高血壓與貧血。」

此時歐舒丹已錯失了危機解決的最佳時間點,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果將3月銷毀產品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將超標鉛來自公司唯一一款添加白陶瓷的產品,源自白陶瓷原料鉛超標,並非公司主動添加,全部產品已經下架並加強採購等品管管理等消息透明化傳播,也許不會引起網絡上如此大的負面反彈。今日,二元通過百度查詢「歐舒丹」關鍵詞,在新聞項下,新浪、網易、鳳凰等主流網站均已出現「歐舒丹產品鉛超標被銷毀」新聞,「歐舒丹杏仁磨砂膏鉛超標 可致孕婦流產」已成部分新聞標題。

作為「倡導純淨而有效的天然產品,締造百分百舒適安康」的國際著名純天然護膚品牌,其在華產品因鉛超標而被官方銷毀的負面是否會深遠地影響品牌形象,這尚不確定,但事件發酵破壞了部分消費者信任是可以肯定的。儘管作為磨砂膏,產品需要清洗不會殘留鉛;儘管相關產品鉛含量復合歐盟標準;儘管眾多口紅的鉛含量大於磨砂膏,這都不應是歐舒丹產品鉛超標的藉口。於此,二元以為公司在品管方面的缺陷,意味未來不確定增強,賣出全部持倉。

對於歐舒丹的喜愛從數年前的酒店開始,家裡依然使用了眾多歐舒丹產品,這依然是大家最愛的護膚品之一。植根於普羅旺斯,具有地域特權、香薰秘方,將法國南部美麗的色彩、芳香及傳統帶給全世界的天然護膚品護城河依然存在,能否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在公司快速發展中恆定品質至上的觀念,是未來是否再次持有的觀察要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90

格雷張可興:用常識做確定性投資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e4fv.html

北京格雷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張可興的辦公室隱藏在金融街的邊緣地帶——阜成門外的國賓大廈,這裡距離金融街不過1000米,但租金要比金融街寫字樓便宜一半。

五一前夕,在他的辦公室,張可興接受了《投資者報》記者的採訪。和他一番交談下來,回過頭來發現他在辦公室位置的選擇和投資股市的思路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2006年,張可興由創業者來了個180度大轉身,投身股票市場,成了私募公司的管理者。他說,由於多年的實業經驗,轉型做投資反而有了很多不一樣的思維:要用簡單的常識,尋找確定性公司來投資。

「估值低、利潤增長率高的公司,這兩個因素越確定,股票會越賺錢。」張可興說,辦公室的位置選擇也如此,在金融街邊緣位置能夠以最合適的價格租到有潛力的物業。

他的投資偶像是巴菲特。在他辦公的會議室的牆壁上,就掛了巴菲特和芒格的照片。因此,在他的一些投資思路里,總能看到巴菲特投資觀點的影子。

目前,張可興管理了兩期基金,兩年來兩隻基金的收益率為13%,絕對收益遠遠超過大盤(滬指同期表現為-20%)。

實業轉型股票投資

相比國內私募經理多數職業投資出身,張可興算是半路出家。

2002年,張可興大學畢業後在西安做起了英語培訓,經過了三年的不懈努力,培訓學校成為了西安市大學生培訓市場的領導者,由此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5年互聯網2.0版熱潮興起,國內出現了很多模仿Facebook的社交網絡,他的目光也轉向互聯網,投資了露臉網,雖然做到了用戶數行業第五,但是校內網的發展速度更快。

張可興說:「當時我們接觸過校內網,但是太過自信,認為自己創業也能成,所以就沒有投資,與後來的校內網上市失之交臂。」

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很短時間論勝負的行業,能多大成功不好說,但是誰不成功卻能看出來。當時國內有上百家類似公司,5Q網陳一舟拿錢砸,張可興最後發現不能再往裡面投錢了,所以選擇賣掉了企業。

在投資互聯網這一時間段,張可興接觸了很多風投,開始瞭解到做投資也能賺錢,但當時並不清楚,他們怎麼退出:上市呢?還是下一步融資退出?但是給了他一個大體的印象,這是一個可以長期可以做的事業。

自然而然地張可興在結束了互聯網的創業生涯後,來一個毅然的轉身——投身二級市場。

對張可興的選擇,周圍朋友感到很詫異,覺得怎麼跨行做投資呢?「但是我覺得不是,我其實在做教育培訓的時候,就開始投資了,我投資過互聯網項目,還投資過天津的建材項目。」張可興說。

他認為,幫他下決定的是來自巴菲特的一句話:買股票就是購買企業的部分股權,要以做企業的視角進行投資決策,「看了這句話頓悟,股市不是賭場,打消了疑慮。」

為什麼沒有選擇利潤更高的一級市場,張可興說,投資一級市場,需要的資金量很大,需要幾千萬甚至上億,而且投資一個項目週期很長,需要三五年,退出困難。張可興自己創業,很明白做一級市場投資,很難瞭解到企業的真實信息,由於未上市不會披露信息,即使問,也可能得到虛假信息。

至少對張可興而言,做一級市場風險很大,而二級市場,需要的資金比較少。2006年上市時,很多企業質地還是相對較好,畢竟A股上市是有門檻,能上市的在中國來說是相當不錯的公司,財務方面相對一級市場也會更透明。

技術分析不靠譜

對於一個非職業投資出身的張可興來說,怎麼進行投資獲得高收益,是他的客戶非常關心的問題。

要知道,張可興到現在都不懂K線圖,對於技術分析也一知半解。他對記者表示,實際上,他根本就不想知道技術分析,只要知道,一個企業在什麼價位買賣合適就行了。

「這一點,可以說是實業轉型做投資的優勢,或者準確地說是特性。」

在他看來,專職做證券投資的,或者學院派投資經理有著根深蒂固的思維,他們做投資都有一套流程,譬如看年報,拜訪公司管理層,上市調研……經過流程後,很多人自以為明白了,事實上就是走了一個過場。

「你想,一個剛出校門四五年的基金經理面對胸有城府的董事長們,能套出什麼真實的信息呢?」

例如曾經紅極一時的水產行業,很多賣方研究員都積極推薦行業的龍頭,但是他去年初就否定了這個行業。當時還沒有出現問題,公司都是高增長行業,為什麼不投資?

他認為,水產公司有多大的水域,底下有多少海產品,你根本無法調查,從這一點上就給否定了,投資最大的問題,就是你自認為很懂。

我們看財報,很難發現做假,但是能感覺到有什麼不對,這樣的企業就避開,張可興從這一點上來防控風險。

「有人說不理解股市,但是你只要學習一兩個月就懂了基本的買賣規則,因為你不用學習什麼技術分析。」在張可興的眼中,金融行業從事投資沒有什麼優勢,我也不羨慕他們的思維,巴菲特在他投資前十年生涯中,就得出結論技術分析不靠譜。

「最終做投資決策時,買誰不買誰,就是經過深入研究和調研後的常識。」張可興再三強調。

要做確定性投資

張可興對外表述他的投資理念時,用了一個詞:確定性投資。

如何去理解?確定性是挺主觀的表達,說等於沒說,但是投資本身就是一個主觀看法,你看好不等於別人看好。

張可興認為,股市最大的確定性就是股票估值高低的變化,無論中國股市是在國外股市都有自身的運行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從低估到高估,再到低估,不斷循環往復。目前中國A股的估值在向國際股市的估值接軌,這輪形勢實際已經在接近,滬深300的PE不到10倍,而港股,包括美國估值的PE,正常的區間也在8~9倍的樣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規律,投資最終一定是依據大概率事件來做決策,而不是根據短期CPI漲了多少,PMI指數等數據的多少。

判斷了趨勢,如何選擇股票賺錢,張可興說有兩個因素,有估值提升和利潤成長的空間的公司,兩個因素確定性越高,賺錢的確定性越大。就像A股,上一輪2006、2007年時所有股票都漲,港股也不例外,但坐的是過山車,上去之後馬上又下來,但好企業會有支撐,會不斷地再創新高。

可能大家覺得這很簡單,都是常識,但這5年以來,張可興的總收益翻了4倍多。投資其實很簡單,想得太複雜了反而不容易做決策,做決策的那一剎一定是幾個很重要的點來支撐你為什麼買它。

張可興在思考企業能不能投資時,會有這樣的考量:一個企業你覺得值得買,甚至敢重倉買,那麼你只會有一兩個理由,如果你說了一大堆理由,那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可能想得並不清楚。這幾個規律是我們投資體系中,甚至是做投資的人應該掌握的基本規律。

確定性投資,不等於長期投資。持有時間上,不是一兩年,很多機會都是階段性的。譬如奶粉事件的伊利股份,出現階段性機會。天士力,2012年初因負面四季報消息一度跌到30多,我們一下子全部買進。很多看好的行業,都僅有短暫的黃金投資機會。在確定性下,不一定是長時間拿著。

對於沒有出錯,非常看好的行業,如果不漲,他就會長期持有,等待估值回升。當初的銀行股,一直持有兩三年。如果短時間漲了一兩倍,又發現其他更好的機會,也可能會賣掉。

投資非常強調紀律。巴菲特40歲到海邊度假,賭撲克牌,籌碼5美元,想了想沒有勝算,就不賭。很多人覺得小賭怡情,不就是5美元了,但巴菲特紀律性非常強,沒有勝算就不做。「做投資沒有紀律性,早晚會出現問題。」張可興說。

常識驗證投資決策

張可興在採訪中,多次強調投資其實很簡單,學會用常識判斷。如何用常識,張可興舉了幾個例子。

2006、2007年,很多二線、三線的體育用品品牌爭相上市,你會發現他們開店數量非常快,而且空間非常大,至少是五倍十倍的收入增長,但為什麼到最近幾年體育用品行業簡直慘不忍睹?當時張可興去吉林的一個很小的縣城,發現很多人,都穿著體育用品二三線的牌子在大街上逛。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大家都已經消費了體育用品服裝,如果大家都穿體育用品的衣服,還有誰再追加購買?如果一個東西都消費了一輪,你想再讓它消費,甚至於再消費一遍,這種不確定性就加大了,所以我們沒有投它。2009年沒有問題,還是高增長,但是2010年就下來了。

還有近期的白酒行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塑化劑只是引爆白酒行業危機的一個導火索,根本的問題是自身。張可興在2012年初做調研的時候聽到過一個數據,四川一個非常有名的企業庫存將近100億。這是一個二線的牌子,我們覺得這個數值太龐大了。廚房裡如果有蟑螂的話,絕對不只有一隻。什麼意思呢?它出問題了,所有的白酒行業都不會好,可能像茅台這樣的企業能夠度過危機,但行業的屬性我們是非常看重的。

因為巴菲特有句名言,一匹馬非常非常優秀,但它不是數學家。因為我們不是要找一匹非常優秀的馬,而是數學家。

再如水產行業的獐子島,在啟動初,很多券商都在推薦,但12年股價就下來。當一個企業都是利好的時候,你可能把風險不當一回事。當時,就有個業內人士提過,海參大部分都是北方,現在南方也開始生產,海參價格可能受到衝擊。很多人不當回事,但事實上現在已經爆發了,影響還很大。

張可興又舉了確定性投資的幾個例子。除了一直持有的銀行保險,市場還存在很多套利機會,這也是確定性投資。

香港市場有個A50股指期貨合約,是博弈5年後,股指是否能到3500點。我們覺得這是大概率事件,這樣的品種我們會考慮。

譬如套利,萬科A和萬科B,去年有三次的折價機會。雖然公司的產品做不了,但是個人的賬戶可以做港股市場。如果三次折價作準了,收益能達到100%,即使對一兩次,也能到50%。還有包括銀行的折價,可轉債,封基等等中間都存在套利機會,這些也屬於確定性投資。

常識也會誤導人,很多時候,你感覺的事實並不一定是真實狀況。張可興回憶說:「譬如對於味千拉麵的投資,我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並不好吃,但是後來還是投資了它,因為它在一定的人群中有影響力。」

不過,在總體判斷上,還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能力圈,無法瞭解,不如去放棄。除非有別人去代替來驗證。」張可興說。

T:你曾經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投資股票要像找老婆一樣精挑細選,要選擇最好的企業來投資。那你認為最好企業的標準是什麼?

Z:我們的股票池分為兩類,一類叫A類,稱為核心股票池,另一類為B類,稱為一般性股票池,A類股票池肯定符合B類所要求的條件,但B類一般不符合A類或者我們不確定是否符合A類。

進入A類股票池的企業,主要看企業、行業和管理層3方面。符合B類股票池的一般原則,要公司成立10年以上,上市三年以上,經過熊市;正常ROE不能低於15%;管理層要誠實;企業價值不能依靠一個尚未確定的新產品;不能嚴重多元化;不能處於轉型期等等十幾個指標。

也不是說,所有的指標都完全符合才會去選,只不過盡最大限度地接近。上述指標,同行覺得太苛刻,但實際上每一條都是積累了我們和同行血淚的投資經驗教訓。

其中有些硬性指標,未滿三年上市的不投資,轉型的企業不投資。蘇寧電器在轉型,向電商化發展,我們看不清楚未來發展方向,能不能成功還是未知數,所以就會放棄。云南白藥逐漸變身家化企業,也不符合我們的指標。

ROE也是重要指標,最能反映公司的經營能力。萬科2010年持續宏觀調控以來,ROE在不斷提高,不敢相信去年ROE都超過20%,這說明企業競爭能力非常強。

行業屬性也非常重要。如果行業選錯了,再好的企業都不會好。像最近的服裝行業、白酒行業,兩個行業都不景氣,更別說相關的公司了。管理層改變行業的能力太小。我們先選擇行業,然後再選公司。

T:在你的組合裡,一般會買多少隻股票?這些股票倉位是如何配置的?

Z:兩個股票池,B類不到30只,A類不足20只。看好銀行保險、食品飲料、信息技術等行業。其他行業,我們看不懂,也不會去輕易選擇。

看好行業後,我們就會精選企業,敢重倉到20%,倉位很高,當然要做到相對可靠。銀行給我們做盡職調查,很多人問怎麼做風控。在我看來,像止損這樣的風控並不重要,即使你的倉位很低,買錯了,損失仍然會很大。

我們有行業配置的要求,雖然看好銀行,多多少少也要配置其他行業,至少五個行業以上。股票池裡,一般不超過10只,太多了,沒有精力了。我們屬於精研型。你放眼A股,好的投資標的不多。我們看好大眾消費品,並不便宜,白酒短期我們也不看好,所以現在的主力仍然集中在銀行地產保險,還有一點點醫藥,作為行業配置。

T:去年5月份,你就非常看好銀行,去年你應該在銀行上賺了不少吧,現在賣出了嗎?為什麼認為銀行股是低估的?

Z:怎麼判斷行業的價格是合適的?我們不知道銀行股跌到何時,但銀行的利潤大體好判斷,由銀行的利潤增長給出一個合適的估值。我們拿美國、日本、中國香港做參考,他們的銀行,金融危機的估值和常態下的估值到底是怎麼樣。恆生銀行常態估值系15倍;國外優秀銀行一般來說悲觀的估值也是在5、6倍。

做投資都有這樣的擔心,要不是買貴了,要不是怕買不到。5、6倍數是超跌了,但是到8、9倍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跌到何時。2008年我們開始買進,到2009年銀行股大幅度上漲,全部清倉賺取了一倍多。2010年,銀行股再次陷入低迷,我們再次逐步加倉,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持有大量的銀行股。

我們也不敢全倉買進,逐步買。現在的策略是,逢低買進,去年以來銀行大漲,我們認為銀行股還有上漲的空間,沒有賣出過。期間,2010年房地產開始調控,判斷地產股價格有吸引力,買了地產,當時買的價格很低,萬科、保利都接近翻倍了。

T:你平常去公司調研嗎,如何去調研?

Z:對於那些非常透明的白馬股和公眾知名公司,基本面短期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不會經常去調研。

調研是有目的,你要弄清楚去調研什麼?我們可能會去調研一些新上市的公司,因為很多信息都不太透明。我們提到上市三年的企業不會去買,但是這期間我們會一直關注,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然後等待價格。

T:你最成功和最失敗的投資是哪家公司?

Z:投資最成功的還是銀行和地產,投資的股票有民生銀行、興業銀行,萬科、保利地產。雖然在東阿阿膠、天士力賺取了不少的錢,但是因為倉位不高,比例不是很大。蘇寧電器投資出現了虧損。

T:你最喜歡的投資類書籍是哪幾本?

Z: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的書,我都會去看。印象最深的有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這是入門級讀物;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還有巴菲特幾十幾年的《致股東的信》。對於研究巴菲特思想的人來說,每年致股東的信最能反映他的投資思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84

搜狗買入確定? 周鴻禕安心坐大佬交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333.html

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互聯網鬥士周鴻禕有點變「性」了。他不怎麼強調自己的互聯網鬥士形象,而著重塑造青年導師和創業導師的形象。

兩件事可以佐證。

第一件,最近周鴻禕先後在博客、微博上推出了「與88後座談」三篇文章,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循循善誘,教導年輕人改如何面對工作和生活。對於初出茅廬的草莽少年們,這三篇文章就如一陣清風拂面,是的,渴望成功的後生們太需要指導了,尤其是這種在商海沉浮的大咖的指導。

第二件事情,6月29日由創業家傳媒主辦的黑馬大賽寧波半決賽現場發表了題為《中國創業者需要導師》的演講,周的這個演講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他的經典演講之一。在黑馬成長營裡,時常聽學員說,以前做企業毫無戰術思維,周鴻禕導師的講課,讓他們受益匪淺,讓草根創業者明白什麼叫做出奇制勝。

鬥完流氓軟件鬥殺毒行業,鬥完騰訊斗百度的周鴻禕怎麼不突出其「鬥士」形象了?

一個女人突然性情大變,不是戀愛了就是分手了。一個創業家突然性情大變,必定有背後的原因。馬云今年一改2012年在媒體人、創投界「壞」形象,做公益、喊退休、戰略入股新浪微博高德地圖,重樹「偉光正」的形象,那是因為阿里集團要整體上市,馬云在下一盤千億美元量級的大棋。

那麼,周鴻禕從「鬥士」變「青年創業導師」,這裡面有著什麼樣的商業考量?

①搜狗併入360敲定?周鴻禕坐穩互聯網大佬地位

1998年周鴻袆創建3721,他的「中文關鍵詞搜索」服務覆蓋了當時90%以上的中國網友,佔據中國付費搜索市場40%的市場份額,居於絕對領先地位。3721的賣出一直是老周心裡的痛,他給了百度一統江湖的機會。

都說中國互聯網江湖目前是五位大佬坐著五把交椅:BAT(百度、阿里、騰訊)已坐定,雷軍和周鴻禕各佔一席。雷軍有「估值90億美元,超過黑莓的小米」作為根基,周鴻禕則有360殺毒這個殺器。雷軍靠著他在金山老部下(暴風馮鑫、藍港在線王峰、現在很火爆的手游《我叫MT》的創始人邢山虎)和他投資的人(比如YY李學凌、凡客陳年、UC俞永福、雷鋒網林軍等)構造了龐大的雷系。

周鴻禕雖然也依靠360投資部投了一堆公司,但給人的感覺還是有點「勢大但也勢單」,再加上他一再以鬥士的身份在攪局搜索市場,更加重了這種印象。

今年上半年都在傳搜狗出售的事情,i黑馬大膽猜測,搜狗很有可能會被周鴻禕收入囊中,搜狗+360,周鴻禕就佔據了整個搜索市場份額的30%,當年谷歌在中國也就這個水平了吧。再加上360安全衛士在殺毒界的龍頭地位,周鴻禕互聯網大佬的交椅可以坐得穩穩的。只有被壓制的人才需要去顛覆,草根才需要出頭,已經是大佬還需要天天出去打打殺殺嗎?不用了。

②變局時代,和下一代創業者在一起才能永立潮頭

在黑馬大賽上,周鴻禕賣力傳播「導師」的概念,團結下一代的創業者,因為他知道未來屬於年輕人。

移動互聯網時代,PC時期的大佬們慢了很多拍,他們都擔心時代的巨大變局會將他們拉下。BAT都通過數以十億元計的錢去砸去收購公司來維持其市場地位(參見《創業家》雜誌6月刊封面故事《大買家》)。

一個時代一代人,80後主導,90後橫行的時代,上一代的大佬已不能再拼在江湖一線了,他們的大佬地位除了靠收購來維持外,更希望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管理經驗傳授給下一代,像國外的導師們一樣,跟著一代代(扎克伯格等)牛的創業者始終走在時代之巔。

以下是I黑馬對周鴻禕的專訪:

I黑馬: 最近你寫了幾篇對話85、88後的文章,怎麼突然想寫這些文章?

周鴻禕:一方面,我感覺過去和人談商業模式、創新,很多做事方法,但是我感覺光談做事方法是不夠的,因為對很多年輕人它有沒有這種意義,我可能想從一個人為人處事的角度,分享我的經驗和教訓。

第二個,你必須要承認,我認為88後也好90後也好,已經馬上要變成主流,變成社會中堅力量。90後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95後已經開始上大學了。大家都在說90後是個特殊的人群,我認為應該學會去瞭解他們,去理解他們,把握他們的脈搏,怎麼樣跟他們去溝通,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通過寫這文章,也是一種嘗試,嘗試跟他們去對話,也可能他們聽不進去我說的東西,也可能有些觀點他們不認同。沒關係,我也可以通過這個反饋,來瞭解他們怎麼想的。我儘量說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希望能通過這種對話,讓我能更好去理解90後。如果我能理解他們,能用他們所理解的方式去溝通的話,作為一個在這個行業裡做了很多年、比較多經驗教訓的人,包括我的閱歷比較複雜坎坷,可能能給90後更大的幫助。因為我相信互聯網下面是掌握在90後的,我們公司的主力是85後的,所以你做投資應該是85後或90後,他們是代表中國的互聯網和未來,一定要跟他們去相互理解和溝通。

I黑馬: 對年輕人、創業者的關注,對未來的關注,是你到黑馬大賽來參與活動的重要原因嗎?

周鴻禕: 你看美國互聯網,每隔5年到10年都有一波新的人粉墨登場,而且成為主流,這才代表美國創新的力量。但是在某些國家,我就不舉名了,比如東南亞某些國家,永遠都是那些老夫們在稱霸,沒有年輕人的機會,這樣即使出再多的富翁,有什麼意義呢?年輕人都沒有夢想,我們都很喜歡說美國夢的個人實現,白手起家,中國人現在也談中國夢。每個人對中國夢的理解也不一樣,我對中國夢的理解就是說,在互聯網這個領域一定是屬於年輕人,中國互聯網一定要打破現在這種壟斷、缺乏創新的格局。你看十年前,互聯網裡基本上就是這批公司,現在還是這批公司,過了10年沒準還是這批公司。那中國互聯網是沒有真正的競爭力的,真正的希望應該是在90後,無論是對我公司內部的員工,還是通過黑馬營很多創業者,我希望不斷去鼓勵他們去創業和創新。

I黑馬:大家都說你是互聯網鬥士,這個「鬥士」 形象是您自己想去塑造的還是潛移默化形成的?

周鴻禕: 我從來不會刻意去塑造,我要是能刻意塑造自己我肯定把自己形象塑造得更符合大眾價值觀一點,溫文爾雅的。實際上我也不是說想跟誰斗。我跟大家講有三個原因,因為我從事的行業很特殊,我做網絡安全,我要保護用戶,我就勢必會得罪那些要禍害用戶的廠商,我查他流氓軟件,那流氓軟件的廠商,查木馬,那做木馬的群體又恨我,我們標出來的釣魚網站欺詐網站,就肯定又狠我們,你就不可避免跟別人會發生這種衝突,跟做其他生意是不一樣的,做安全是非常非常特殊的。

我們打擊的都是這些禍害用戶的廠商,那些沒有禍害用戶的廠商,比如中國很多做遊戲的廠商,做電子商務的廠商,都是我們的朋友,因為360讓互聯網變得更安全之後對他們的發展是有利的。第二個原因是我也不斷在鼓吹顛覆式創新和破壞式創新,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上的壟斷了,對市場格局的比較穩定的劃分和割據,你只有打破這個格局,才能給這個行業新的力量,事實上我們做到了,我們像一個鯰魚一樣把這個水給攪活了,改變了一些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得罪了一些巨頭,這些巨頭都是有錢有勢的主,自己本身又是很強大的媒體,他們可能就會用各種方法來打壓你,這點也在所難免。所以別人說跟我們發生衝突的也就這兩個互聯網巨頭,但是很多創業公司恰恰會因此感激我們,因為沒有360的衝撞,可能今天巨頭根本不會想著去開放,可能也不會說願意去收購一些公司,因為過去巨頭對這些小公司,能挖就挖,能抄就抄。

I黑馬:最近聽說您要敵人合作,跟雷軍合作「雷電搜索」,有這回事嗎?

周鴻禕: 我怎麼沒聽過這回事

I黑馬:你跟蔡文勝要合作是真的嗎

周鴻禕:我也沒聽過,蔡文勝也從來不是我的敵人,我們關係很好,雷軍也不是,只是去年他們做小米,我們想把中國互聯網手機的概念交給更多的手機廠商,大家有一個爭論嘛,為什麼大家都把這種爭論看得太重了呢,在商言商嘛,在商場上大家有個競爭,有個衝突,實際上過去了就過去了,幹嘛一定要把這種東西變成一個解不開的死結呢

I黑馬:那你喜歡這種青年導師的稱謂?

周鴻禕:我也沒說自居這種青年導師,我也講有人做青年導師做得都比我好,我也不講成功學,我講的更多的是過去的教訓,另外我一直在企業第一線,做產品,做商業模式,做市場,包括管理,肯定有一些心得,我至少能做到我覺得比較真實,我願意把這些東西真實的分享給大家,我不會刻意的去包裝,因為你也會看到很多企業家把自己過去的成功包裝得特別神,包裝特別神的東西對年輕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都被神話了,所以我並沒刻意的去打造我的形象,大家願意覺得我是什麼就是什麼。

I黑馬:幫助年輕人,你接下來還有一些什麼樣的行動?

周鴻禕:

1、寫書:我想我有時間我要找人合作,抽空我想寫幾本書啦,講講創新,講講互聯網商上的一些案例,因為我覺得講再多的大道理不如就那大家身邊這20年來大家耳濡目染的一些互聯網的例子,來跟大家分享;

2、搞個「脫口秀」節目:如果有時間,我可以開一個脫口秀的節目,專門來系統的講一講。我剛才講了硅谷之所以很牛,是因為那裡面不但是錢在不斷的流動,那裡面很多的經驗在不斷的流動,就使得年輕人不用重複地去發明輪子,他們可以讓企業走得更快走得更穩,中國怎樣來推動這個,再追問你的中心目的是什麼呢,其實最後你想所有的人,做公司最後無非是第一,你總是希望有成就感。

我做事無非就是想有成就感

我做事最終目標一直都認為,我希望我能做一個產品,影響很多人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反過來,今天我實際上跟大家分享怎麼去創業,它也是一個產品,如果能影響到很多人,比如說更多的人學會我應該用免費的模式去顛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說我怎麼去設計我們模式,讓它跟巨頭打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顛覆性,甚至很多傳統行業的人會意識到,原來我們對互聯網免費的理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互聯網學習。我覺得這種思想傳播也是一種價值觀,也是一種武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一直覺得,其實我也是到處在傳播一種價值觀。

中國需要新的價值觀,促進創新

我一直覺得中國沒有創新,或者中國的創新比較少,很重要的是我們的價值觀不對。價值觀實際上是比較害怕失敗,我們比較求同,不太存異,不是很歡迎少數派,就包括年輕人一方面說要去創新,但是他找工作的時候他都希望當國家公務員,包括進大的事業單位,進大的國企,說明他沒有承擔風險的這種勇氣。他都不敢承擔風險,不敢面對不確定性,那怎麼可能去創新呢?也有很多人問中國能不能出喬布斯這樣的人,如果沒有這樣創新的價值觀,中國有再好的種子,土壤不對,是長不出來的。

所以只有不斷的去通過這種演講、演出,去跟大家交流的方式,寫文章,其實能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需要一個創新的價值觀,年輕人要承認不要墨守成規,能夠和別人想得不一樣,有立場,我是一個少數派,容忍失敗,容忍多元化的價值觀,鼓勵這種打破既有的規則,也鼓勵小公司起來去挑戰大公司建立的規則,只有慢慢形成這樣一個價值觀,中國才能變得更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