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推廣打車APP,但沒重視
其實做打車APP,我們是第一個,2011年7月份,就發佈了第一個APP——打車小秘,但這個不是我們的主要業務(i黑馬點評:是否有點可惜了,做早了,不然憑這個就可以再融1個億)。我們的預約租車業務最開始就不是面對老百姓設計的。
2、系統越來越好,需要的員工越來越少
我們主要面對的是高端的企業商務用車需求。當時我們想在這個領域把整個O2O業務系統好好打磨。我們不僅提供預訂,交易撮合,計費,收費,服務過程控制,我們都做。我們公司是2010年5月啟動,2011年業務上線,到現在差不多兩年多時間。現在在全國覆蓋了二十個城市,今年年中我們就能覆蓋三十多個城市。2012年的營收規模約幾千萬元。現在公司員工約130人,我們最高峰的時候有兩百多人,隨著系統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不僅不加人,還要「砍」人。
3、租車行業越散亂對易到用車平台越有利
租車行業的集中度還遠遠的沒有像大家所設想的這樣,快速地整合到了幾家。中國還有很多小型租賃公司,幾十台車,幾個人,什麼生意都做,長租也做,短租也做,自駕也做,代駕也做,比較靈活,一時半會兒,你想靠規模來擠倒它,還不太容易。這個市場的集中度越低,對易到用車越有好處。我們做的是所謂的平台業務,越碎片,對平台的依賴度就越高,相反如果都是這種大規模的連鎖機構,對平台的依賴度就不高。
但北京市的限購對行業有很大的衝擊。如果是一個自由市場的話,因為自由競爭,各種創新,各種駁議,都會非常精采,但有了政府這個到處亂摸的手,沒事就亂幹一把,讓行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政府的一個政策,就會導致整個行業都會發生巨大的扭曲,房地產就是最典型的。
《創業家》雜誌2012年4月刊的封面文章《瘋狂的租車》一文裡曾對易到用車的模式進行了報導:
易到用車是想通過鋪設一個移動互聯網網絡把中國大地上散亂的6000多家租車公司統合起來,這些租車公司通過易到用車獲取訂單。
想要租車的用戶,可以在用車網在線預約,也可以撥打租車熱線,接到訂單之後,公司會就近派司機前往服務。
「比如客戶從用車網下訂單,要求訂一輛奧迪車,從甲地趕到乙地,用車網接到訂單後,後台系統會自動搜尋離甲地最近且有空閒的奧迪車,將訂單匹配 給車主。一旦車主回短信息同意接單,用車網會自動將信息反饋給客戶,接單的車主馬上趕到最近的地點等候。」周航說。為此,用車網採購了一批智能手機,在智 能手機上開發一個客戶端軟件,隨時掌握每輛車的狀態。用車網和訂戶進行交易,再和租車公司結算,後台系統每月30日跟合作租車公司結算,租車公司再將錢算給司機,用車網賺的是差價。現在每接一個單子用車網有80元的毛利。
10月19日,易到CEO周航在給內部員工的郵件中公布,易到完成D輪融資,公司將重組為“管理層+攜程+樂視”的股權結構,其中樂視將作為戰略投資者身份投資易到,並會取得控股地位。
幾天前,有微信公眾號爆料,樂視將成Uber中國單一股東,結果Uber中國相關負責人否認了該消息,之後樂視也發表聲明進行否認。近日該公告又傳出消息稱樂視汽車即將和易到用車達成股權收購交易,樂視汽車將斥巨資成為易到的單一最大股東,並擁有控股權,而樂視投入的資金據稱在7億美元左右。
周航在郵件中表示,樂視將作為戰略投資者身份投資易到,在完成一系列交易後,公司會重組為:“管理層+攜程+樂視”的股權結構,其中樂視會取得控股地位,但易到依然獨立運作發展。周航表示,公司依托兩大有戰略價值的股東,將免受短期資本市場感觀或態度的影響轉而更加專註於業務本身,更遵循商業規律。作為戰略股東,尤其是樂視,將在資金之外長期持續地註入更多戰略資源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關於此次交易金額和估值,郵件並沒有透露,截至《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稿,易到公關尚未回應具體信息。
專車市場混戰多年,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專車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易到用車在競爭中未能保持行業地位。隨著騰訊、阿里陣營的滴滴快的的合並,以及“獨角獸”Uber的挺進中國市場,易到用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越來越低。
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最新發布的《中國專車服務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專車分別以82.3%、14.9%和10.7%的比例占據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易到用車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2.7%——而上一季度,易到以17.5%排名第二,Uber則以8.1%排名第三。
從今年以來,易到的確在尋求一些新的“賣點”,但效果並不明顯,市場知名度也並不高。比如今年5月其和海爾金融產業聯合成立重資產平臺“海易出行”,打造出行產業鏈,首批合作對象為特斯拉;之後又宣布和奇瑞汽車、博泰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共享計劃”。
而此次樂視控股易到用車,再次攪動專車行業暗流湧動的“一池春水”。
比起國慶期間樂視將投資Uber的傳言,從樂視汽車的需求和易到目前的發展境遇來看,樂視入股易到顯然更加靠譜。
事實上,樂視與易到用車此前已展開合作。今年9月,易到用車就曾與樂視定下億元“賭局”,稱“9·19”樂迷節期間,若樂視總銷售額超過10億元,易到用車將拿出與超出金額相當的優惠券贈送給樂迷,封頂1億元。隨後樂視銷售數據顯示,活動期間營業額達17億元。
在控股易到後,樂視成為了繼騰訊、阿里、百度、京東之後,另一家加入“互聯網+出行”服務市場的互聯網公司。
在汽車共享與社會化領域的布局,不僅將補足樂視所謂的開放汽車生態,也將進一步消除公眾對於樂視造車初衷的疑慮。
此前中國的“互聯網+出行”經歷了幾輪“燒錢大戰”的洗牌,目前這一市場只剩滴滴、Uber、易到、神州和PP租車等幾家公司在拼殺,而滴滴占據了其中大約七成的市場份額,易到用車僅占8.4%的市場份額。
樂視控股易到,是否會給 “互聯網+出行” 市場格局增加變數?
按照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的設想,樂視未來不僅是要造幾款互聯網電動汽車,而且要用全新的思維和格局觀來變革傳統汽車業,打造出“電動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社會化”的下一代汽車。
有分析人士稱,若能將易到用車收入囊中,樂視將加速實現其開放的汽車生態閉環。目前,整個樂視已經形成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系統,未來樂視商城等平臺能夠為易到提供更多的出行場景。同時,收購易到之後,易到專車或許將成為樂視各類內容、產品展示的入口之一。
而易到也稱,依托樂視的戰略資源,二者展開下一步的業務合作。首先,公司將加大資金投至用戶體驗與市場推廣,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真正高端和個性化的專車。同時他們將率先展開和樂視在營銷層面的交叉互動。
接下來,易到會逐步深入和樂視生態各個環節進行合作,包括:手機、電視、內容、商城、會員、影視植入……
此外,隨著汽車戰略的浮現,最終易到將和樂視汽車戰略深度融合,在電動、智能、共享乃至無人駕駛的未來汽車世界里,樂視和易到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樂視控股成為易到用車的控股股東一周後,易到用車創始人兼CEO周航出現在樂視的發布會現場。
在員工郵件中確認公司獲得D輪融資,並透露樂視控股後,反複強調易到依然是獨立運作的周航這一次需要回答的是樂視控股之後易到用車要怎麽走。
而最終給出的是一個頗為樂視範的答案——即將推出免費的“生態專車”。
圍繞汽車生態,樂視在不久前入股易到用車。賈躍亭認為,易到的加入,將產生化學反應,變革傳統的汽車共享模式,打造“生態專車”。
用樂視控股集團董事長、CEO賈躍亭的話來說,樂視有生態,易到有專車,“未來的專車將不再是從A點到B點的出行工具,而是一套全新的互聯網交通生活場景,乘客可以在旅途中享受到完整的出行互聯網娛樂及應用空間”。
而按照易到用車方面的表述,這款由易到與樂視共同打造的“生態專車”,不僅將滿足用戶高品質專車出行需求,更可以給用戶提供豐富的影視劇、體育賽事、電商、遊戲、音視頻通話等豐富的樂視生態服務,坐上“生態專車”更是一種全新的移動出行生活場景。
周航在現場表示,加入樂視生態後的易到把現有的專車升級到專車2.0時代,之後將通過單獨的發布會推出免費的“生態專車”,將融合車載產品交互、會員權益雙向交叉、樂視超級汽車共享、免費移動影院等多項服務。
在周航看來,易到用車的生態化正在進行。“在易到擅長的LBS定位、會員出行服務、便捷叫車、車載產品交互等層面,都將跟樂視生態進一步融合。從簡單的功能專車實現向完美生態專車的顛覆性升級,我們希望與樂視生態互相化反,得益於生態的同時造福生態。”周航表示。
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丁磊透露,樂視汽車全球研發團隊已超過700人,其中北美團隊400余人。目前首款原型車Mule Car已經完成,已經可以在路上跑了。
除了硬件外,在生態開發與合作上,丁磊介紹,樂視已與國內外第一陣營OEM代工廠商展開合作,投資電樁公司布局超級充電體系 。
在丁磊看來,互聯網造車是從用戶角度出發,重新定義汽車,而未來人類交通由五個維度組成:節能、環保、高效、智能、愉悅。
除了自己造車之外,樂視此前還宣布與阿斯頓·馬丁共同啟動研發項目,聯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汽車技術。丁磊透露,目前樂視EUI-Auto版已經進入到了阿斯頓·馬丁的車中。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友商靠大量的補貼,來爭搶用戶和司機。而現在,有了樂視生態的支撐,我們提出了更為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打造免費的易到專車。”周航表示。然而,具體的免費實現方式,他稱將留待後續的專場發布會上另作介紹。
“出於商業保密方面的考量,我只能簡單透露幾點:第一,易到生態專車的免費不是噱頭,是真真正正的免費;第二,易到生態專車不是簡單的提供交通工具服務,而是會給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樂視生態內容;第三,易到生態專車作為新的移動互聯網或者用戶的入口,對於樂視生態進行反哺。”周航補充道。
只不過,目前最為直接的免費是,樂視在發布會上宣布,從11月3日起,樂視商城前1萬名支付用戶,將送1099元易到生態專車券。
成立三年來,易鑫率先獲得騰訊認投後,又接連獲得百度、京東、易車合計65億元的投資。目前平臺涉及的業務包括新車交易、二手車交易、汽車貸款、汽車保險、汽車租賃、車抵貸和車主信用卡等業務。
i黑馬訊 4月25日消息 昨日,汽車互聯網交易平臺易鑫集團資產證券化(ABS)項目——中泰-易鑫二期ABS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掛牌,發行規模為20.89億元。
所謂資產證券化(ABS),簡單理解就是企業將未來的資產提前變現,滿足企業當前的融資需求。好處是資金成本低,也不用稀釋股份。在歐美,是常見的債權募資方式,而與汽車相關的ABS,比如車貸、汽車融資租賃等,則因為安全系數相對較高,底層資產市場潛力大而成為繼企業貸款ABS和住房抵押貸款ABS後,第三大受歡迎的債券種類。
易鑫集團成立於2014年8月,成立之初易車尚未介入交易環節,但易車彼時作為一個信息分發平臺,靠流量變現帶來的收入有限,增長的速度遇到了挑戰,所以,易車在當時就決定從汽車媒體嘗試做汽車交易。由此,有了業務層面獨立運作的易鑫。
成立三年來,易鑫率先獲得騰訊認投後,又接連獲得百度、京東、易車合計65億元的投資。目前涉及的業務包括新車交易、二手車交易、汽車貸款、汽車保險、汽車租賃、車抵貸和車主信用卡等業務。
相比於易車此前信息和流量平臺的優勢,易鑫更加向錢靠近。易鑫集團創始人兼CEO、同時也兼任易車總裁的張序安說,“易車打造的是偏重媒體屬性的泛生態,相對之下,易鑫更精準,就是打造這個大生態里面的交易生態。”
據了解,在易鑫的汽車互聯網交易平臺上,僅去年就達成了20多萬臺次交易,全部面向C端消費者,今年預計將在四十到五十萬臺次之間。張序安還在接受i黑馬的專訪中透露,易鑫當下的估值,初步估算已達22.5億美金。
目前易鑫已完成了智能數據、風控管理、資產管理三大重心的核心布局。從數據的角度,張序安認為,任何平臺能盈利的一個基礎,在於有能力將海量的用戶進行漏鬥般精準的篩選。每年真正買車的用戶三千多萬,而中國有14億人口,如何將這三千多萬用戶精準地篩選出來,並價值最大化是盈利的關鍵。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從盈利的角度,易鑫的著力點不是放在信息服務層面,也不是單一的車貸金融層面,而是涵蓋汽車生命周期的交易。
從這一層面,易鑫的模式運營邏輯一目了然,即是要滿足消費者的多次交易:可以買新車,也可以買二手車,更可以用租賃的方式或者其他的方式用車。另外,易鑫也通過線下落地體驗店的方式打造交易閉環。
“一個用戶到我這來了以後有可能是六七次,甚至更多(交易),這樣能平衡綜合的獲客成本。”基於這樣的運營框架,張序安透露,易鑫從第一天起已經盈利,而且“盈利很大”。我的成本分攤出去了,資金也很低,渠道也在這邊占著,用戶需求基數又在那里,我既能打線上的仗,也可以打線下的仗,所有成本相對低的情況下,你的利潤就來了。”
雖然目前看來,易鑫速度較快,但擁有四大會計事務所任職經歷的張序安始終有強烈的風控意識。在他看來,相比快速的盈利,汽車互聯網交易平臺安全性、穩定性永遠是首位的。
張序安透露,易鑫從成立之初,就有投資方導流和自身積累的有關車的原始數據,包括報價數據、定價數據和經銷商數據,同時,在征信上,易鑫與騰訊、百度、京東在征信建模上有了直接的合作,包括QQ錢包的數據、百度的搜索數據和百度地圖數據都會放到多方共建的模型里面,建立了不低於40個風險模型。
回到行業競爭層面,張序安表示,無論是媒體平臺還是交易平臺,沒有資源的打通,成本將遠遠高於交易中能獲得的回報,所以易鑫的下一步,將是繼續聯合產業上下遊,拓寬汽車互聯網交易平臺的覆蓋範圍,同時,繼續拓深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