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管該做的事 何飛鵬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26676.html

把所有的例行工作全部分派給同事,而主管本身只負責協調、溝通,應付緊急的狀況,平時有空喝茶看報,這是主管的理想情境。說起來挺另類,相信大多數組織的主管都不是這樣,而對於大多數身為部屬的人,如果你的主管平日喝茶看報,無所事事,你們一定會群起而攻之。

其實這說的是一個理想的組織環境,一個熟練而能幹的主管和一群訓練有素、團隊功能良好、向心力強的部屬,這樣的團隊一切都井然有序,完成任務,主管不喝茶、看報要做什麼?

只可惜,相信大部分的企業組織都不是如此,強的是主管,弱的是部屬,亂的是組織,而一旦能力強的主管花了很多時間把部屬訓練好了,把團隊作業能力凝聚了,也把組織績效提升了,很快的,他就會陞遷到一個更高的職位。

這裡要談的是主管是什麼?主管該做什麼?什麼樣的主管是好主管?問的很好,這是我最常遭遇的問題,一個小公司通常是把一個在某種專業領域有好成績的工作者升為主管,他擁有專業技術,可是沒有管人的經驗,也未必有好的部屬、好的團隊,往往一升為主管之後,就是悲劇的開始。

這時候,「喝茶、看報」就是檢查主管好壞的標準,如果一個主管每天忙的像狗一樣,連「喝茶、看報」的時間都沒有,他肯定不是好主管。主管該做的第一 件事是團隊管理,也就是讓每一個人各安其位,努力做事,並且能協調合作,完成公司所賦予的任務。相對的錯誤做法,就是自己努力做事,而部屬卻無所事事,甚 至「濫好人」似的把部屬寵上天,一個嬌生慣養的團隊是絕對不能打仗的。

主管該做的第二件事是建立制度、設計流程、訓練部屬、累積知識與經驗。你所接手的單位,可能已經不錯,那是你祖上積德;也可能混亂不堪,這是常態也是考驗主管能力的時候。

如何重新設計流程,改善制度,讓團隊達成最高的效率,決定了你是一個傑出還是平庸的主管,也決定了部屬對你的尊敬程度。

當然,喝茶、看報的境界,不會在你一擔任主管時就來臨。通常主管要經過半年到一年的調整磨合,當整個團隊都訓練有素、目標清楚,分工明確之後,主管才有機會喝茶、看報。

如果面對一個體制不健全、公司勞動環境不佳的團隊時,想達到喝茶看報的境界,恐怕要更長的時間,如果主管沒有能力創新工作方法,徹底打敗外在環境的不利,這種理想的境界恐怕永遠也不會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1

季琦:做自己擅長的事,賺自己能賺的錢

http://news.imeigu.com/a/1336789814038.html

【EDP名師之季琦專欄】所 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是一種理想:只要在美國經過自己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獲得成功,而不是 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層和其他人的幫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財富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

處於高速發展期的中國,也具備了做「中國夢」的機會,尤其是當下的中國,特別適合創業、投資、造富。

一是因為許多產業,尤其是服務業,長期被禁錮在體制內和政策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且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我們開天闢地,產業整合和發展的潛力巨大。

二是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帶動了強勁的需求,需求推動著市場,推動著企業。製造行業是供過於求,但在服務行業卻是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

三是政府的鼓勵和推動。中央政府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地方政府在招商上更是不遺餘力,在稅收、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四是資本市場推波助瀾。一個個VC、PE、IPO的財富故事,是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生動樣板,鼓噪得大家心裡癢癢的。

五是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最大的消費市場,將會孕育出全球最大規模的企業。

中 國移動、工商銀行、騰訊、淘寶等已經是全球同行內最大規模的企業,這樣的情形將會在許多服務領域出現:電子商務、遊戲、旅行預訂、服裝、餐飲……當然也包 括酒店行業。我粗略地計算過,未來中國酒店業龍頭企業的規模應該可以達到上萬家,其中賓館以經濟型酒店為主,這樣的規模,在未來也將會是全球第一。

至 於中國服務企業如何走向國外,未必是自己到國外去開店、去發展,而是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行。中國的高成長,一定會在資本市場上通過高PE體現出來,加上世界 級的企業規模、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中國企業未來併購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就會變得越來越輕鬆,實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成功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多。

從1999年到2010年,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裡,我創立和參與創立了三個企業,都是擔任首任CEO、組建核心團隊、確立主要商業模型,都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市值也都超過10億美元。這樣的事情不多見,應該說做到了一個世界第一。

很多人問我:到底有什麼奧秘,能夠讓我這麼幸運、這麼順利?仔細想想,確實不是因為我特別聰明、特別能幹,更不是什麼天才。

首 先還是要歸功於國家、歸功於黨和政府。這是真話,不是套話、空話。沒有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哪會有今天的市場經濟,又哪會有我們這些企業的繁榮昌盛;甚至 沒有毛澤東鼓勵生孩子,中國的人口未必超過印度,也不會有這麼一個全球最大的豐沃市場。國家的穩定、政府的開明,是我們這些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皮 之不存,毛將焉附?未來我們這些企業的命運,依然維繫在國家、黨和政府之間。

其次,VC、PE、資本市場的支持是我們這些創業企業能夠快 速、超常規發展的助推劑。雖然他們也是抱著賺錢(有時候是想賺大錢)的想法來的,但是客觀上幫助了我們這些創業者,在我們沒錢的時候,給我們錢;在我們擔 心風險的時候,和我們分擔風險;在企業還沒有盈利的時候,提供資金讓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企業具備一定條件以後,在市場上放大我們的資產,讓許多人實現 財富夢想。可以說,沒有這些投資者,我在10年間做成三家企業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團隊。不管是有意無意,這三個企業的創業團隊和經營團隊都是一流的。我屬於典型的企業家類型,但不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更不是一個完人,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如果沒有這些夥伴們的互補和接力,不會有今天大家看到的三家優秀企業。沒有他們,我自己做不了。

還 有就是專一。在幾次危急中,為什麼我們總能逢凶化吉?我想主要是我們不投機,不是哪兒賺錢往哪兒跑,更不搞多元化,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和細分市場。利用潮 流,而不為之所左右,注重於商業的本質。在漢庭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改制缺資金,只要五千萬就能拿到50%的股份,幾年後大概可以賺到幾個 億。我們當時看清楚了這個機會,但是還是拒絕了朋友的邀請,專注於自己的酒店事業。做自己擅長的事,賺自己能賺的錢。

如果一定要總結出幾點我個人的特點出來,大概勉強可以歸納出以下這些: 比如敢於冒險、勇於犧牲、富含激情、良好的商業直覺、開闊的心胸、執著和堅持、不斷學習和反省等等。這其中,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從我的競爭對手、創業夥伴以及挫折和失敗中,我獲益最多。

一般人以為,我十年創辦了三家十億美金級的上市企業,收穫最多的應該是金錢和名聲。我不會矯情地說:我視金錢和虛名如糞土。金錢確實讓我們實現了財富上的自由,從此不必為了生計而奔波,讓我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去選擇。但我最大的收穫卻不在於此。

做攜程,實現了原先的財富夢想,沒有了生活的壓力,心態變得從容和淡定。

做如家,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但這些鍛鍊了我,讓我心胸更加開闊,學會了寬容和容忍。

做漢庭,讓我看清了自己這一輩子的使命,知道我這輩子要什麼。但在前面兩個企業沒有這種境界。當時充斥自己內心的是慾望:金錢的慾望,名氣的慾望,個人成就的慾望。所謂「去人欲,存天理」講得很有道理。你內心的慾望平靜下來,能夠更加明了和清晰生命的本質和意義。

有 一次和雅高的創始人(他和他的夥伴創立了當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團,也是我敬仰的前輩和老師)之一,在北京後海邊《非誠勿擾》那家咖啡館前談論人生。 我問他:你一生如此輝煌,有什麼遺憾的地方嗎?他回答說:一是覺得在從政上花的時間太多(他曾經是法國參議員,還擔任過楓丹白露市長),二是事業上很成 功,但在家庭上有些遺憾。

當時我想:假如我也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坐在北海邊,有位後生問我同樣的問題,如果我也這麼回答,我這一生挺悲哀的,我覺得我不該這麼過。既然前輩能告訴我他這一路上的遺憾,我是不是能夠做得更好一些呢?

現在我的人生目標非常清晰,第一,要和夥伴們一起,把漢庭做成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酒店集團,也就是要實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快樂地成就偉大的事業」的理想。

第 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真正過好自己的一生更重要,我要珍惜上天給我的生命,我要把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當我 七十多歲坐在海邊有年輕後生問我的時候,我會跟他平淡、從容地說我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過了我想過的一生。這是通過三個創業企業,尤其是漢庭,讓我學到 和悟到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加、事業的發展,自己的心態、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改變,而且是往好的方向發展,變得從容、淡泊、寬容和利他。也許跟年輕的時候相比,少了些衝勁,但多了些成熟和睿智。

這才是我十年創業最有收穫、最有價值的地方,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在向善,而且變得單純和簡單。

作者為漢庭酒店集團創始人、執行董事長兼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4

把大企業不敢做的事當做機會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71
 C=CBNweekly
  T=Bertrand Thomas


歐緹麗(Caudalie)是一個法國化妝品品牌,創立於1995年。Caudalie一詞原為衡量葡 萄酒餘香在口中停留時間的單位名稱。其創始人是Bertrand Thomas和他的夫人 Mathilde Thomas。1999年,歐緹麗Caudalie在波爾多附近的史密斯·拉菲酒莊 (Chateau Smith Haut-Lafitte)創建了第一所葡萄療養SPA。其後又陸續在其他風光旖 旎的地方開設了葡萄療養SPA,目前全球共有8家。

 


  C:化妝品市場品目繁多,競爭激烈,傳統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又具有鞏固地位。作為新品牌,在行銷方面如何打開市場吸引顧客?


  T:在創立之初,我和太太用了最傳統的方式,一家一家藥妝店去拜訪,給藥妝店員做培訓,並且提供非常多的試用裝。在法國,藥妝店是一個很龐大的化妝品分銷渠道。很多用戶試用了產品覺得好,就會開始購買。現在在全歐洲大概有2萬家藥妝店在賣我們的產品。


  對於我們來說,能稱為市場推廣的途徑就是口碑傳播。在歐洲的近二十年,我們最得益的就是口碑的影響。因此來到中國我們也不打算投入非常多的廣告預算而是同樣通過試用裝路線拓展新市場,用好的產品令更多的人使用它,營造好的口碑。


  我是企業的創始人,我希望做一些大企業不懂、不會做並且也不善於做的事情。對於小企業來講,雖然很小,但是很靈活,能夠做很多大企業做不了的事情。


  C:你覺得什麼是大企業不懂、不會做並且也不善於做的事?


  T:比如說一個歐萊雅市場部的管理者如果不做廣告的話可能不知道怎麼推新產品。有的時候,金錢會抹殺企業內部的創 造力。如果什麼都能用金錢解決的話,企業內部的創造力並不能非常充分地被激活。並且大企業由於它的規模、股東等各方面原因,它們越來越不喜歡去冒險,也不 敢去冒險。我們非常喜歡去創新,並且我們也喜歡去冒一些風險,承擔一些風險。對於大企業來講,它們每年的目標是多少個產品需要上市、研發;而對於我們來 講,是什麼樣的產品需要去研發。對產品的開發我們更注重質量,當然並不是說大企業不注重品質,我的意思是,我們更在乎每一個產品的品質而不是每一年要開發 多少新品去拼業績。


  C:和大企業相比,你們做過什麼冒險的嘗試呢?


  T:比如我們在產品研發上承擔非常大的風險。大品牌的產品研發會做非常多的市場調查,訪問非常多的人瞭解他們的需 求再研發產品,這也是傳統市場推廣的研發方法。但是我們更多的是通過觀察,有時甚至根據直覺進行一些創新,包括氣味上、質地上通過自己的感覺做一些比較藝 術性的產品。當然我們瞭解人們的需求,研發也會在實驗室反覆試驗,在科學上保持嚴謹。


  我們會研發一些非常新穎的,可能是有些大公司永遠不會去研發的產品。比如我們的皇后水,很多大公司可能根本不會去通過這種產品。它既不是一個精華液, 又不是精油,並且它是噴霧狀的。對於一般大公司,品類分支是很清楚的,要不然是精華液,要不然是爽膚水。這個產品介於精華液和爽膚水之間,沒有確定的品 類,一些大公司的市場營銷經理是不敢去這樣做的。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產品會不會受市場歡迎。                          但我們就敢於研發這樣的產品。對於我們來講,也非常感謝這些大公司,正是因為時間長了,它們不敢去嘗試更多的新東西,也給了我們非常多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2

Russell Kirsch:要做就做從未被做過的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76579.html

者按:本文作者為Joel Runyon,「Blog of Impossible Things」的博主。

我在波特蘭的一家咖啡店坐下,打算做點事,趕著回覆一些郵件並寫另外的一篇博文。

大概工作了30分鐘後,一位看起來有80歲的老者拿著一杯熱咖啡和點心坐到了我的旁邊。我朝他微笑,點點頭,然後又將視線收回到我的電腦繼續工作。

「你喜歡蘋果嗎?」他指著我剛買沒多久的新款Macbook Air。

「嗯,我已經用了一段時間了。」當時我正想是不是要和這位陌生老人在波特蘭咖啡店開展一場有關mac和pc機的辯論。

「你用他們編程嗎?」他問我。

「哦,我並不是很懂怎麼寫代碼,不過我有寫東西,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做線上的項目,還幫客戶管理他們的生意。」

「我最近在反對蘋果公司。他們想讓所有人都用iPad。而當人們用iPad的時候,他們就只是在通過技術去消費東西,而不是創造。而你可以用一台電腦去做些事,可以編程,可以做事情,可以創造一些以前不存在的東西,做從未被做過的事。」

「但這有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他繼續說道,「他們並不嘗試去做些從未被做過的事,所以他們做不了什麼。但如果他們嘗試去做,他們會發現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之前卻沒有做過。」

我點頭表示同意,笑了笑——這是我會說的話,巧的是在這麼多人的咖啡店他選了和我說話,並以這個開頭打開話匣。

這位老人轉向他的咖啡,喝了一小口,然後看向我。

「事實上,我就做過很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他邊笑邊說。

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在和我開玩笑,但我好奇了。「是嗎?所以做過什麼呢?」

等了一會兒,半思考狀的他似乎在嘗試虛構個相當不讓人印象深刻的事。

「我發明了第一代電腦。」

「呃,什麼?」

「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程序控制計算機。它曾經佔用了跟鯨一樣大的房間,而我和我老婆曾經跑到它裡面去做編程。」

「你的名字是?」我問到,在想這人到底是一個無家可歸的瘋子還是真的就是他所說的那個人。

「Russell Kirsch。」

好了,在0.29秒後,我發現他真的沒有在撒謊。Russel Kirsch真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內程序控制計算機,還做了很多其他事,而且真的就住在波特蘭。這正如他說的。我開始google他,而他好像讀懂了我的心思,鼓動我說:「來,我給你看。」

他站起來然後指導我看了一些網站,通過檔案展示他創造過的事,然後給出一些細節,比如說:

「我還創造了第一張數碼照片,那是一張我兒子的照片。」

接著他開始跟我說他做過事情的歷史檔案。就在我聽著他的故事,通過他瞭解他做過些什麼的時候,創造發展生產力的希望開始激盪我心。

「Russell,這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想,那是因為我相信一句話,『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沒有事情可以阻擋我們』。但大部分人都會反過來想——當他們想做些什麼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會阻擋他們,最後讓他們一事無成。」Russell回應我。

「等等,那句引用是什麼?」

「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沒有事情可以阻擋我們。」

「這句話不錯,誰說的?」

「上帝說的。」

「什麼?」

「上帝說的,而只有兩個人會相信這句話,你知道是誰嗎?」

「不知道,是誰?」

「上帝和我,所以我真的這麼做了。」

我在想——當他完成了通過檔案的展示後,我不會再和這個發明計算機的人爭辯了。在他展示自己對科技的貢獻的20分鐘後,他坐下來,喝完了他的咖啡,瞥了一眼他沒吃完的點心,然後看了下手錶,說到:

「好,我該走了。」

就這樣,我們握了握手,他起身,然後走向他的車,走了。而我依然坐在那,嘗試理清剛才發生的一切。我坐在那想著,感覺到他說的兩件事依然在我的腦海中迴蕩:

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沒有事情可以阻擋我們。(Nothing is withheld from us which we have conceived to do.)

做從未被做過的事。

如果你在心中確定某個信念,決定去做它,並願意努力去做——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第二句更是不言自明,但這句話卻承載了Russell所做過的份量,這讓我想將這些話都放在網上。

「做從未被做過的事。(Do things that have never been done before)」——來自發明計算機的那個人

現在,是時候去做事了。

根據Wikipedia:Russell A. Kirsch(生於1929年)曾領導研究小組在1947至1950年間,創造了美國第一台內程序控制計算機(SEAC)。到1957年Kirsch和他 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掃瞄儀,使用SEAC將照片轉換成數字圖像。這一突破創立了衛星成像,CAT掃瞄條形碼,以及桌面出版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78

想一想未來36個月的事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17

  這一期的話題裡提到挪威小鎮在100年前留給今天的禮物,其中包括一封沒有公開的信。可以想見的是,這信的內容即便是以關注未來100年後為名,但與 如今的生活也應該相去甚遠。我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測總是很貧乏,即使是比爾·蓋茨預測未來10年,回頭檢視,也至少有一半不著邊際。


  另一個有關預測的特點是,我們更願意預測更長遠一點的未來,想更遠的事,但對於更近一點的未來則缺少足夠的耐心—太近,就不僅僅是預測,因為與現在息息相關,所以它看起來就差不多是戰略了。


  Box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對我們的硅谷記者說:「我認為移動和云會讓人們的工作方式在未來18至36個月內發生顛覆性的變化。」他和另外一些人正在 對我們未來辦公作出自己的「預測」,很近,一年半到三年時間。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三年戰略應該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真正把握好三年之後的市場和需 求,可能就不一定了。


  比如這一期的攜程,他們現在在琢磨如何花掉5億美元,我理解這5億美元是攜程說給未來市場的話,但這真會如他們所預期的那麼有價值嗎?反過頭來說,在36個月以前,攜程對現在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想一想三年以後的用戶和市場,跳開一個公司自己「計劃」做的事,而去想未來三年我們會如何生活—有些變化比我們想像的還是要快,比如,三年以前智能手 機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網還遠沒有展開,LBS技術也沒有像如今這樣普及,iPad還沒有出現,甚至Wi-Fi都沒有今天這樣隨處可見,人們與網絡的關係還主 要通過桌子上的PC……三年時間,這些都變了,而對於攜程這樣的企業來說,可能整個生態環境都發生了變化,並且這種變化還在持續中。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問自己。三年前,可能包括更早以前每個傳統媒體從業者都意識到互聯網的競爭(沒想到的可能是移動互聯網比我們預計的要更快地改變 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現在與36個月以前相比,我們為應對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有更多的準備嗎?似乎沒有什麼兩樣,那麼36個月之後呢?何飛鵬買了一家叫 「痞客邦」的網絡技術公司,因為他覺得他們身上的數字基因正好可以補城邦集團這種傳統文化出版公司的不足,效果如何以及是否有基因再造之功能,現在還沒有 定論,但這個可以理解成是他對未來的一個戰略或者預測,而相比之下,我們可能還沒有開始這一步。


  對了,我們曾經有一個夭折的有關未來人與汽車溝通關係的選題。夭折的原因是我發現我們的大量信息都來自於汽車行業現在正在推出的東西。而我以為真正的變化應該來自於這些企業之外—就像媒體業的革命性變化很難在傳統媒體中產生一樣。


  這是一個既讓人興奮又讓人感慨的事。為什麼我們對未來缺乏想像力?因為我們受制於大量的眼前利益;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去想36個月之後我們的用戶或者讀者在如何消費我們的產品?


  是現在的我們在束縛著未來的我們。就像攜程的管理者所強調的呼叫中心對於攜程的重要性,這看起來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因為未來已經在發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3

《投資最重要的事》 目錄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d3.html
昨晚第二次看遍這本書,內容容易理解也早就明白,但要做到卻不容易。今年港股是不尋常的一年,股市走牛,但成交額走熊,轉眼間一個月月沒有新股上市了,越是煙頭的股票死得越慘,正失去信心時買了這一本書。

下面是《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的目錄,想深入瞭解請自行買正版。

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

在投資的零和世界中參與競爭之前,你必須先問問自己是否具有處於上半部分的充分理由。要想取得超過一般投資者的成績,你必須有比群體共識更加深入的思考。你具備這樣的能力嗎?是什麼讓你認為自己具有這樣的能力?

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

沒有一個市場是完全有效或無效的。它只是一個程度問題。我衷心感謝無效市場所提供的機會,同時我也尊重有效市場的理念,我堅信主流證券市場已經足夠有效,以至於在其中尋找制勝投資基本上是浪費時間。

第3章 準確估值

當價值投資者買進定價過低的資產、不停地向下攤平並且分析正確的時候,就能獲得最大收益。因此,在一個下跌的市場中獲利有兩個基本要素:你必須瞭解內在價值,同時你必須足夠自信,堅定地持股並不斷買進,即使價格已經跌到似乎在暗示你做錯了的時候。

第4章 認識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假設你已經認識到價值投資的有效性並且能夠估計出股票或資產的內在價值。再進一步假設你的估計是正確的。這並不算完。為了知道需要採取怎樣的行動,你必須考察相對於資產價值的資產價格。建立基本面-價值-價格之間的健康關係是成功投資的核心。

第5章 理解風險

找到會上漲的投資並不難。如果你能找到足夠多,那麼你可能已經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地應對風險,那麼你的成功是不可能長久的。第一步是理解風險。第二步是識別風險。最後關鍵性的一步,是控制風險。

第6章 識別風險

識別風險往往從意識到投資者在掉以輕心、盲目樂觀並因此對某項資產出價過高時開始。換句話說,高風險主要伴隨高價格而出現。無論是被估價過高從而定價過高的單項證券或其他資產,還是在看漲情緒致使價格高企時不知規避反而蜂擁而上的整體市場,都是風險的主要來源。

第7章 控制風險

貫穿長期投資成功之路的,是風險控制而不是冒進。在整個投資生涯中,大多數投資者取得的結果將更多地取決於致敗投資的數量及程度,而不是制勝投資的偉大。良好的風險控制是優秀投資者的標誌。

第8章 關注週期

很少有事物是直線發展的。事物有進有退,有盛有衰。進展有快有慢,衰退因小積大。事物的盛衰和漲落是基本原理。經濟、市場和企業同樣如此:起伏不定。

第9章 鐘擺意識

投資市場遵循鐘擺式擺動。這種擺動是投資世界最可靠的特徵之一,投資者心理顯示,他們花在端點上的時間似乎遠比花在「中點」上的時間多。

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

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於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於心理因素。投資心理包括許多獨立因素,但要記住的關鍵一點是,這些因素往往會導致錯誤決策。它們大多歸屬「人性」之列。

第11章 逆向投資

某種程度上來說,趨勢、群體共識是阻礙成功的因素,雷同的投資組合是我們要避開。由於市場的鐘擺樣擺動或市場的週期性,所以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在於逆向投資。

第12章 尋找便宜貨

便宜貨的價值在於其不合理的低價位——因而具有不尋常的收益/風險比率,因此它們就是投資者的聖盃。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告訴我,儘管便宜貨不合常規,但是那些人們以為可以消除它們的力量往往奈何它們不得。

第13章 耐心等待機會

等待投資到來而不是追逐投資,你會做得更好。在賣家積極賣出的東西中挑選而不是固守想要什麼才買什麼的觀念,你的交易往往會更為划算。機會主義者之所以買進某種東西,是因為它們特價。價格不低時買進沒什麼特別的。

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

無論是進行腦外科手術、越洋競賽或是投資,過高估計自己的認知或行動能力都是極度危險的。正確認識自己的可知範圍——適度行動而不冒險越界——會令你獲益匪淺。

第15章 正確認識自己的處境

市場在週期性運動,有漲有跌。鐘擺在不斷擺動,極少停留在弧線的中點「折中點」。這是危險還是機遇?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我的回答很簡單:努力瞭解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並以此指導我們的行動。

第16章 重視運氣

與世界不確定的認識相伴行的其他表現為:適度尊重風險;知道未來不能預知;明白未來是概率分佈的並相應地進行投資;堅持防禦性投資;強調避免錯誤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這就是有關聰明投資的一切。

第17章 多元化投資

關鍵是平衡。投資者 除了防守外,還需要進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無需重視二者的比重。投資者如果想獲取更高收益,通常要承擔更多的不確定性——更多的風險。投資者如果想得到 高於債券收益的收益,他們就不可能單純靠規避損失來達到目的。選擇怎樣的投資方式,需要謹慎而明智地做出決策。

第18章 避免錯誤

在我看來,設法避免損失比爭取偉大成功更加重要。後者會在某一天實現,但偶爾失敗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前者可能是我們更常做的,並且更可靠……,失敗的結果也更容易接受。

第19章 增值的意義

所有股票投資者並非從一張白紙開始,而是存在著簡單模仿指數的可能性。他們可以走出去,按照市場權重被動地買進指數內的股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收益會和指數保持一致。或者他們可以通過積極投資而非被動投資來爭取更好的表現。

第20章 最重要的事

我把成功投資的任務託付給你。它會帶給你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激動人心且發人深省的旅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38

從一件愚蠢的事看市場的有效性 XR付羽

http://xueqiu.com/9335803133/22321833
證券市場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叫「市場有效性原則」,很多理論後來都叢生於此。而巴菲特又說,「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我只能去滿街乞討了」,在巴菲特眼中,市場又是非有效的,那麼市場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的呢?

我 要從一件事說起,這件事是我最近做的一件很愚蠢的事。這件事是,近期有一個可轉債要進行發售,叫南山轉債,而由於該轉債的條件很優厚,所以上市首日該轉債 將極大可能性上漲,而如果僅僅通過網上網下申購,中籤率可能很低,而不具備可操作的收益率。而由於正股南山鋁業的持有者可以有轉債的正股50%市值的優先 配售權,於是我想到了通過購買正股來配售南山轉債,在股權登記日的第二天第一時間就賣掉。

而結果是,我所買的正股在股權登記日的第二天就 直接低開,最後下跌4%,有點超出我的預料,我本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如果正股跌得不多,我就可以可以通過配售得到的可轉債來獲取收益。而這樣的情況發生 後,可轉債上市首日必須要有8%以上的漲幅,我才能保本而退。從同類債券的定價來看,8%只能說是一個合理的漲幅,我可能樂觀估計,這筆操作也只能是保本 了。

而在這件事上,市場顯然就是有效的,雖然我懷著僥倖的態度覺得正股可能僅會小幅下跌,但是事實上市場是給了我教訓。而為什麼市場在這 件事上會有效呢?我認為,當一件事情發生的基礎是公開信息,且事情的邏輯並不過於複雜而無須超出一般人的洞察力便能推導,且時間是短期的,那麼市場就是有 效的。總而言之,你必須具備市場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東西,市場對於你來說才無效,才可能有價值盲點;當你具有的東西,大多數人都有,那麼市場一定是有效 的,千萬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

突然又想起今年發生的另一件事,這件事對於我來說則相對自豪,我曾經通過銀華金利構建了一個攻守兼備的投資 策略,並最後在兩個月獲取了10%的收益,這件事對於我來說,市場則是無效的,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分級基金的條款相比較可轉債相對複雜,不是 每一個人都能認知的,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個投資策略雖然攻守兼備,但是其期限無法預測,我之所以最後構建了它,是因為我把預期放得 不高,並認為最後的折算將早晚發生,雖然期限可能長達三五年,但是我願意去等待。也即我把目光放得很遠,我只看著最後的結果,並認為結果將最終發生,而不 太在意中間的波動。這樣,相比較現在市場的浮躁及短視,我有了其他大多數人不具備的一樣東西:耐心,只有有這種別人不具有的東西,市場對於我來說,才具有 無效性。

我覺得,在做一筆投資之前,捫心自問一下,這筆投資對於我來說,市場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非常有必要。我們習慣於對投資標的做波特五力、swot等分析,而忽略了對自己的分析,而判斷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恰好就是這種分析。

如果認為這筆投資,市場對於自己是有效的,那就不要抱任何的僥倖心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07

大眾集團董事長 從豪門女婿回歸農運之子 簡明仁: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重要

2012-11-19  TWM
 
 

 

曾經,簡明仁是眾人歆羨、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婿,一手創辦大眾集團,股價逾百元;又曾經,他被王永慶抨擊、被小股東咒罵,因為大眾電信聲請重整,大眾集團連年虧損。如今,他選擇藏起光環,以父之名,投身精緻農業。

撰文‧翁書婷

一個人能有幾種身分?大眾集團董事長、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婿、農民革命運動家簡吉的兒子,這些都是簡明仁;最近,他又多了一個新的身分:巴西蘑菇的菇農。

台南烏山頭水庫附近,不過百戶人家的小農村,冒出了一個個的冷凍貨櫃,不時噴出攝氏二十三度的水氣,簡明仁穿著淡藍色防塵衣與鞋套,像父親呵護新生兒般小心翻動覆滿巴西蘑菇菌絲的泥炭土,這裡是簡明仁的新天堂——樂活生技植物工廠。

「我現在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巴西蘑菇上。」這一刻的簡明仁侃侃而談的,不再是大眾集團如何從谷底奮起,也不是大眾電信要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更不是他的老丈人給他多少啟發。這三年來,簡明仁逢人就談巴西蘑菇,他的朋友都收過他送的巴西蘑菇禮盒,目前,他的大半心力,也都放在巴西蘑菇上。

終於,不用再證明給誰看在此之前,簡明仁幾乎與農業是平行線。為什麼年屆六十有五的他,選在這時解甲歸田?一切要從三年前說起。

二○○八年九月五日,一份來自大眾電信聲請重整與緊急處分的申請文件,送到了台北地方法院,因為五天前,大眾電信跳票八六○○萬元,震撼市場。

那一天是周五,時任大眾電信董事長的吳清源已經被逼到絕境,而身為大眾電信前董座的簡明仁也兩手一攤,「對當時的簡董來說,大眾電信的重整,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沒辦法再背了。」熟悉簡明仁和吳清源的友人說。

二十年前,大眾電腦股價一度超過百元,然而,○四年至今,大眾電腦已連虧八年,即使其間曾經減資三六.五%,轉型控股公司,仍止不住衰敗之勢。

這樣的成績,讓王永慶相當不滿,不只一次開炮抨擊。據聞,在某次的家族聚會裡,他直指簡明仁與同樣連年虧損的威盛董事長王雪紅,「不發現金股利,辜負小股東。」此外,早在○四年《今周刊》專訪王永慶時,他也直率地說出:「若他們(指簡明仁夫婦)來看我,要修理他們。」王永慶對於大眾集團經營疲弱不甚諒解處處可見,王永慶與簡明仁在公開場合的合影,更是少之又少,面對媒體問到王永慶對他經營管理的啟發,他也是簡單回答,「影響當然有,但都是潛移默化。」雖然娶了王永慶的女兒王雪齡為妻,簡明仁與台塑家族的關係並不如外界想像中深,簡明仁的二兒子簡民智曾私下透露,平日與王家其他成員互動並不多。

因此,當○八年大眾電信跳票時,外界指責簡明仁「寧可坐視股東受傷,不願低頭向岳父求援」之際,吳清源就曾替他緩頰,「關於募資、籌錢,他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只是,要簡明仁向王家開口要錢,他寧願接受失敗的事實,再力圖救回事業。

「他很想做給王永慶看,只是,他在經營管理上,還是缺那麼一味,他比較像學者。」熟識簡明仁的友人說,一切的束縛就在王永慶辭世的那刻開始,起了質變,簡明仁苦撐大眾集團、力圖中興的理由,似乎已經不存在,「以前,可能還想爭衣口氣,在大眾虧損了那麼多年後,隨著王永慶的辭世,(大眾集團)做不做得起來,好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現在大眾成績如何,簡明仁都放手讓簡民智去做。」簡明仁心態的轉變,從他的談話中也能略見端倪,他的友人便這麼形容,「以前他開口閉口都在談大眾集團的事,現在啊,他談巴西蘑菇比較多。」將心比心,也因此談起三個兒子來,簡明仁笑了笑說,「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重要。」掛在嘴邊的話題,從大眾變成巴西蘑菇,「主要還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簡明仁說。

歸田,繼承革命家父親之志簡明仁四歲時,父親簡吉因農民革命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被貼上政治犯標籤而遭到槍決,在他人生大多數的時間裡,並沒有「父親」這項元素,「我母親也不讓人提嘛。」簡明仁的無奈,是來自於他母親擔心全家受父親拖累,「父親」一直是他們家不能說的禁忌。

「他對農民,有一份期待與缺憾。」跟在簡明仁身邊的主管透露,不像王永慶之於他,是一種敬畏的情感;簡吉之於簡明仁,則有更多「英雄」的想像在裡頭。所以,簡明仁不斷蒐集與簡吉相關的史料,還陸續出版《簡吉獄中日記》、《簡吉傳》等書,就是基於他對父親的崇拜。

與簡明仁一同蒐集史料並出書的歷史學家蔡石山就說,簡明仁會投身農業,他一點也不意外,「對他(指簡明仁)來說,那就是一種使命,就像是完成他父親的理想一樣。」蔡石山觀察。

儘管簡明仁從未下過田,也沒務農經驗,但他對農民的關懷,沒有間斷過,「台灣的農民處境和百年前差不多,穀賤傷農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簡明仁感嘆,講起了三年前的小故事。

那是他與屏東縣長曹啟鴻義賣有機菜的故事,他手裡握著的那把有機白菜,是大眾基金會贊助偏鄉學校,希望帶動當地原住民一同種植,也讓原住民子弟學會一技之長的機會。

簡明仁苦笑回憶,「即使是屏東縣長站上去賣,那把白菜,一樣最多只有五十元。沒有高技術、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農民就不可能富足。」簡明仁不諱言,台灣人對高價農產品的接受度很低,「如果要改變穀賤傷農,精緻農業才有辦法。」築夢,給農民一個機會就在同一天,簡明仁遇見了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梁文進,聽他分享在實驗室裡培育新品種巴西蘑菇的經驗,激起了簡明仁的興趣;自此之後,為了搞懂巴西蘑菇,他開始密集南下拜訪梁文進。

巴西蘑菇多半掌握在大陸人手裡,他們大量生產後,將巴西蘑菇烘乾,有的賣到食材市場,有的轉交給生技公司提煉萃取液。而屏科大栽種的巴西蘑菇有如巴掌大,是一般品種的四至五倍,裡頭多醣體的含量也更多。「在國內一年就有五億元市場,在中國則有五十億元以上。」樂活生技董事總經理葉顯光說。

當時大眾集團事業已交棒,因此簡明仁沒有考慮太久,投資八千多萬元成立「樂活生技」,新公司的經營模式也立即成形:「做乾貨,我們比不過大陸,所以我們只生產新鮮的巴西蘑菇,而且,我們要找農民來一起種。」說這話時的簡明仁,精神奕奕,像在談論他的夢想般。

簡明仁說,他要把設備租給農民,傳授他們栽種知識,讓農民自己來種,再向農民全面收購,直接銷往通路,一改農民在銷貨過程被盤商剝削的命運。

簡明仁好幾次親自跑到台南市官田區大崎里,直接與農民面對面說明自己的計畫,就算來聽說明會的人,只有少少的七個人,他也不在乎。

然而,巴西蘑菇的生意豈是易事,「我們的巴西蘑菇,叫作香檳茸,採收後七天內,就得食用完畢,不然就會像這樣……散開了。」簡明仁手上的香檳茸,沒有外力影響,直接分離。

「所以,我們的巴西蘑菇,只賣給飯店。」跟著簡明仁從電子業跨進農業的葉顯光說,雖然簡明仁對農民有理想,但不賺錢的企業絕對做不長久,因此,樂活生技是以每公斤五百元的價格向農民收購「香檳茸」,再以每公斤兩千元的價格,銷往各家五星級飯店,「扣掉成本,毛利超過五成。」他說。

香檳茸目前在五星級飯店反應極佳,供不應求。君悅飯店主廚就說,想採購必須一個月前預訂,不然沒貨。就連微風廣場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也曾探詢,希望能在微風廣場的超市鋪貨,而鼎泰豐也想要讓香檳茸入菜。

從IT產業到投身農業,對六十五歲的簡明仁來說,看似人生轉了一八○度的大彎,他不願提起的,是過去十年大眾集團營運不振,對所有投資人的虧欠與交代;如今,他轉戰精緻農業,張著農民理想的旗幟勝於做出成績,他終歸還是那句老話:「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只是投資人怎麼看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簡明仁

出生:1947年

現職:大眾集團董事長、樂活生技董事經歷:交大電子所教授、大眾電信董事長學歷:柏克萊大學電機及計算機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三子一女八年虧損107億元,簡明仁欠大眾股東一個交代自從大眾電腦轉型大眾投資控股後,並未成功扭轉大眾集團的命運,連年交出虧損成績,光是過去八年來累計虧損高達107億元,今年前三季也已累虧1.5億元。

不過,大眾控股仍在失敗中試圖找出路,如工業電腦和工業用平板等,「工業用平板還不普及,大眾在這一塊發展還有機會。」羅安棣說,為此,大眾控股三年前特別成立悠泰科技,從工業電腦大廠研華挖角不少高層主管,希望在獲利較穩定的工業電腦領域分一杯羹,而代工製造就交由三希科技。

至於大眾電信,今年甫減資六成,經營團隊等著買主上門,但因大眾電信將PHS與WiMAX執照與用戶綁著一起賣,至今未有合適買家出現。如今,簡明仁又將觸角轉往農業生技領域,在大眾還沒轉虧為盈前,真的欠所有股東一個交代。

(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2

那些眾所X知的事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11/x.html
響電視睇到盛品儒話王維基盜取亞視機密既新聞,第一個反應係:「唔X係呀…」

我理解唔到當中既邏輯。亞視唔希望政府再發新既電視牌照,係眾所X知既事。對上一次響政總,成班小丑上身響道跳騎馬舞,已經夠夠低能夠蠢了。家陣又搞單盜取機密既新聞出黎,話口未完又傳出新聞部有十個「批評」過佢地既員工被炒,都仲未計之前果幾集,引發大量投訴,又建設派又破壞派既《ATV焦點》…我忽然都有啲懷念林伯。

愚蠢既我最初諗唔通:假設亞視真係好唔希望政府引進新既免費電視台,佢地都冇道理要搞咁多白癡既動作出黎。稍為有腦既人都會諗到,呢啲動作越多,只會越激起民憤,激起更多輿論。政府一直以來按兵不動,冇動作又冇乜回應,係咁拖係咁拖…事情如果一直丟淡落去,大家可能有朝一日真係唔記得左有件咁既事,亞視配合政府,出少兩句聲當幫忙,係咪應該比較切合佢地利益?點計都著數到過搞咁多野出黎,間接地提升市民對開設第三個免費電視頻道既訴求掛?

我唔相信佢地會蠢成咁,但呢單新聞卻令我諗起上星期既呢一篇文章

*****

奴才做事,從來都唔係志在解決問題。佢地既人生目標,永遠都只係不斷地向主子示忠。

既然「示忠」先至係最終目標,過程當中,即使顯得佢地幾咁低能白癡,幾咁違反常理都好,佢地都唔介意,而且會樂此不疲地不斷做。你覺得咁做好醜咩?奴才反而擔心做得唔夠醜,主子feel唔到佢真係咁忠心添。

於是奴才總係響度敗事,總係響度幫倒忙。明明有些事情,佢地既主子大概早有策略諗住點樣搞,中途忽然總係又會殺出幾件蛋散奴才出黎爭住用各種低能到冇人有既手段示忠。「忠」可能真係示左啦,不過主子就多得你唔少。用「搞亂檔」既方式去示忠,做主子果個心裡面其實受定唔受呢?

與其話一個奴才蠢,倒不如話,佢地只係同一般人既做事目的有所不同吧。

*****

講遠左了。

個人覺得,以一個正常人既邏輯去諗,亞視正計應該係最唔怕競爭果個至係。三色台怕有新免費電視台出黎同佢爭,這個我能夠理解,多隻香爐始終係多隻鬼,不論新既電視台做得好唔好都好,佢會扯走多少三色台既收視率;所以三色台對此有反對聲音,商業角度黎講我覺得合情合理。但亞視既情況應該唔同喎;一個零收視既頻道,無論加多幾多個新競爭者,結果都一樣係零收視,跌無可跌。話之你王維基有幾勁啦,亞視其實真係唔會因為佢既出現,而受到絲毫影響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19

扛下債務、走過病痛 逆境中找答案的兩屆金鐘影后 林依晨:生命的禮物往往來自討厭的事

2012-12-17  TWM
 
 

 

十月底,林依晨剛滿三十歲,年紀尚輕的她,已經手握兩座金鐘;除此之外,她的心裡也已自成一套超齡人生哲理。

這一切,來自她波折卻精采的生命歷練。

撰文‧何珮郁

就算只是輕輕地笑一下,林依晨都甜得像糖,畢竟是從美少女選拔比賽出道的偶像劇一姊;但是,當她認真說起話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有些深沉。

採訪中,一則問題是這樣的:很多年輕人現在都很苦悶,工作不好找、薪水低、彷彿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請問妳會給這些年輕人什麼建議呢?

大學扛家計 熬夜拍戲隔日仍準時上課她停頓一會兒,始終維持著招牌的、溫暖如晨光的淺淺笑容,但腦袋裡的思緒顯然正在快速運轉;約莫二十秒後,她緩緩說出答案,不是「勇敢做自己」,不是「保持熱情」,不是勵志書上經常出現的標準解答。林依晨的回答很具體、很實際,甚至有點殘酷。

這是一個不太討喜的答案:「對於你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急著抗拒。」二十秒的思緒運轉,林依晨所想到的,或許是她三十年來波折卻也精采的生命歷練。「想一想,我生命中的許多禮物,其實都是『討厭的事情』帶給我的。」她說。

單親家庭長大的林依晨,從小就是由母親一肩扛起照顧她與弟弟的責任,高中之前,小小的林依晨雖然知道家境並不優渥,倒也從未在物質上感受到匱乏,直到高二那年,林依晨才明白了這個「討厭的事實」。原來,為了支付多年的生活開銷,家裡早已負債數百萬元,其中還有不少是利息高得嚇人的信用卡債。

從那一刻起,林依晨決定要扛起幫母親還債的責任,「我那時候還在念高中,就開始想著大學畢業後的出路,四處打聽,認真歸類了幾個可以快速累積財富的工作,像是空姐、導遊、補習班老師,打算一畢業就去做。」沒想到,高三那年,因為想賺到「林家人的第一台電腦」,林依晨參加了首獎三萬元加一台電腦的「捷運美少女」選拔,順利奪冠,也因此踏入演藝圈。

拍戲超拚命 磨出史上最年輕金鐘影后剛出道,恰好遇上偶像劇風氣盛行之初,大量的角色需求,讓她才剛入行就獲得演出女主角的機會,演出第一部作品「十八歲的約定」就讓林依晨一炮而紅。當時的她,除了上課就是拍戲,幾乎沒有太多睡眠時間。

「如果夜戲拍一整夜,天色才微微亮時,我就會先到政大山腳下的麥當勞瞇一下,整理儀容再去上課。課堂之間、或是放學後到趕赴通告之間,如果還有一點空暇,就會想辦法到圖書館或餐廳角落休息一下。」以極度淡定的語氣,林依晨解釋了她如何兼顧學業與事業。過程中,曾有劇組要求她休學以配合拍戲進度,但被林依晨斷然拒絕,「我和媽媽都覺得,好不容易考上喜歡的學校,就不要隨便放棄,還是努力兼顧過來了。」為了完成學業,也為了兌現為媽媽扛債的承諾,林依晨選擇這樣的生活,在麥當勞、圖書館、校園餐廳裡,不斷伺機補眠的漂流大學生涯。那幾年,她平均每年拍攝兩部以上的戲劇作品,一年之中有十一個月都在工作,「真的像螞蟻一樣,」她打趣地自我形容。

像螞蟻,不只是形容自己的忙碌,更是形容自己的心態。林依晨坦言,因為肩負債務壓力和對生活的不安全感,她習慣性地把時間利用到極致,連不拍戲的時間,她的行事曆也總是滿的。「不拍戲時就學才藝,或者看一堆電影揣摩表演技巧。總之,就怕自己不進步,害怕自己忽然之間什麼都沒了。」或許也是基於這樣的不安全感,在工作場域裡,林依晨就算遇上委屈、不公平,也總是選擇隱忍妥協、避免衝突。在密集的拍攝工作中,林依晨的工作時數從連續數十個小時不休息,到六天六夜沒闔眼都照單全收,即使理性上知道這是不合理的,為了顧全大局,她,長久以來都選擇壓抑自己內在抗議的聲音。

這樣近乎誇張的敬業態度,奠定了她在偶像劇領域的一姊地位,也在二○○八年得到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成了史上最年輕的金鐘影后;但她在今年所獲得的第二座金鐘影后,則是來自於另外一個「討厭的事情」,一場罕見而詭異的怪病。

罹病成轉機 壓抑徹底釋放、人生分輕重回頭來看這場病,林依晨說「謝謝老天!」的確,或許是連老天也看不下去林依晨的極端壓抑,而選擇用一個最激烈的方式來翻轉她的生命。

長期以來,因為拍戲,她的作息極不正常,不僅深受水腫困擾,經期也從沒準過,身體健康亮起紅燈。○八年中,在一次健檢後,醫生說她的腦部得了「蝶鞍部囊腫」,在接近腦下垂體的下視丘部位形成囊腫,病因在醫學上還未有明確解釋,但醫生卻歸結出此類病患共同的特質──「自我要求過高、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所以,一切其來有自。

得知自己的病況時,「我一度好害怕,擔心自己會死。」但是想到最親近的家人,她又旋即轉念:「我一定要趕快好起來。」一如以往堅強、不輕易說苦的個性。奇妙的是,上天在林依晨的生活中置入一個「意外」後,背後卻也藏著另一份「禮物」。

手術之後的恢復期間,因為荷爾蒙的分泌量劇烈起伏,讓她的情緒大起大落,一陣子陷入悲觀絕望,過一會兒又興高采烈;更特別的是,她竟如同被施了魔法,開始像個小孩子一樣,誠實地說出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你為什麼小時候要對我那麼嚴厲?為什麼寫字不漂亮就要打我?」第一次,林依晨如此坦率地向媽媽表達怨懟之意,讓媽媽瞬間既震驚又自責。「他們又不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罵我?那些媒體為什麼要這樣亂寫?」也是第一次,她終於把長期以來,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壓力,以幾近控訴般的方式宣洩而出。

「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雖然看似是康復前的後遺症,但似乎也是上天給了她一次徹底釋放自己的機會,透過不斷重複地訴說,也給了她和媽媽重新修正關係的機會。「因為說個不停,我不只喉嚨發炎,還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林依晨苦笑著說。

一場病,讓林依晨有了更深一層的反思,對於自己過去一味忍耐,她說:「以前也許是不懂得『這是不對的』,不知道『我可以有其他選擇的』,不代表那些人是刻意對我不公平;而是自己沒有讓對方知道我的想法,所以對方就覺得我接受了。」一場病,也讓她解開了過去處理人際關係時,自己給自己的莫名限制,「我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那是不可能的!我想兼顧每個人的需求,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我在意的兩派人,他們對我的期望是相反的,所以必須從中找出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可以放掉的。」挑戰新戲路 演活「程又青」再奪金鐘終於,她不再把行事曆塞滿,為了提醒自己維持均衡的生活,還另外做了一張表,把「想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分開。她解釋說,前者快樂的成分居多,後者則多了一點責任成分。「每個星期只要各做兩、三件事情,就覺得責任也盡到了,快樂也擁有了。」她聳聳肩說。

而這一場病,她同時體悟到,過去那個追求完美、冷靜自持的她並不真實,就如同她演過的那些漫畫改編的角色一樣,太過夢幻、不貼近現實人生。沉潛休養之後,再度復出螢光幕前,她毅然決然地擺脫過去夢幻、稚氣的女孩形象,轉而選擇詮釋在你我生活周遭都會出現的那種真實人物。

於是,我們看到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當中,那位面臨三十歲關卡而困頓苦惱的「程又青」;而「程又青」這個角色,不但給了林依晨第二次的金鐘影后,也一舉突破了她過去漫畫式的角色定位,帶著林依晨看見自己新的可能。

「所以我說,不要急著抗拒那些你所討厭的事。」林依晨說:「抗拒,就不會有新的刺激,也就不會有進步、創新的可能。」但如果好不容易接受了討厭的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呢?林依晨又說:「至少試過了,人啊!寧願『熱情的失策』,也不要『冷漠的聰明』。」憑著精采的生命歷練,林依晨雖然甜美無敵,但出口就是硬道理。

林依晨

出生:1982年

現職:演員、歌手

學歷:政治大學韓語系

演藝成績:第43屆、47屆電視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從甜美偶像轉型實力派演員──林依晨主要作品大事紀2002年 「18歲的約定」

飾夏曉彤(螢幕處女作)

2003年 「我的祕密花園」

飾范小敏(成名作)

2004年 「我的秘密花園Ⅱ」

飾范小敏

2005年 「惡作劇之吻」

飾袁湘琴

2006年 「東方茱麗葉」

飾林瀨穗

2007年 「惡作劇2吻」飾袁湘琴(首獲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08年 「我的億萬麵包」

飾曾善美

2011年 「我可能不會愛你」飾程又青(二度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2012年 「蘭陵王」

飾楊雪舞 (未上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