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在線:百佳旗艦店暫別上海 李華華
|
|
經 濟不景,大中小型企業瀕臨倒閉,估唔到李超人旗下,近乎每個屋苑都有一間嘅百佳超市,喺上海就未能複製香港嘅成功模式。據內地《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知情人 士話,上海楊浦區國和廣場間百佳旗艦店,06年開始投入服務,投資總額高達8000萬人仔,由於經營業績唔理想,近兩年蝕咗過百萬,今個月底就會拜拜。
經 營不善呢啲新聞可大可小,對企業形象可謂大打折扣,華華搵到百佳(中國)發言人了解因由,原來國和百佳係關門大吉,不過就唔係因為經營不善,只係搬咗去古 北新區,下年就會開業,到時繼續為市民服務。路邊社消息仲話,百佳超市點都唔會撤出上海喎。雖然發言人否認,搬舖唔關經營不善事,仲實牙實齒話會遷址古 北,但唔知間舖到時會唔會縮水呢?
|
|
錯玩紅磡百佳 反地產霸權鬧劇
|
|
一段名為《癱瘓地產霸權一小時》 的網絡片段,兩週前在網上YouTube瘋狂流傳,短短兩週吸引過八萬人次收看。片段中,十幾名八十後男女,浩浩蕩蕩殺到李嘉誠旗下黃埔百佳超市,用一角 幾毫大量購物,頓時癱瘓超市正常運作。其間,這班八十後高舉「反地產霸權」標語,邊爆粗兼做粗口手勢,高呼「李嘉誠fuxk off」,還高談闊論,聲稱自己一代造反有理,說儘管麻煩了市民,但絕不妥協。不過,這副不屈不撓堅持抗爭的精神,卻在市民連日謾罵聲中消失。市民反應壓 倒性厭惡,一場鬧劇後,八十後立即全部失蹤。
該片長達十八分鐘,在本月六日網絡電視OurTV節目的《呻吟透視》播出。片段講述上月廿六日晚上七時多,八男四女的八十後青年,相約在紅磡美食廣場的餐 枱上共商大計。一幫青年不斷在枱上數毫子,然後把約三百元的一角二毫分派給各人,各人就用手上毫子到黃埔百佳超級市場購物。
癱瘓黃埔百佳
各人在超市取購物車,然後逢經過貨架,就掃貨到購物車,再把堆成小山丘的貨品推到收銀處結賬。參與者推着購物車分別到三個收銀處排隊結賬,但當收銀員把所 有貨品過機時,他們便從袋裡取毫子出來,表示不夠付貨款,最後只買一至兩件便宜貨物。時值下班時間,大批黃埔居民放工後到該超市購物,這班八十後舉動不但 癱瘓超級市場收銀機,同時令正在排隊購物的市民受阻。其間,不少師奶當場怒斥「不知所謂」、「明係玩嘢」!這班八十後一於少理,繼續搞事。
中產咁嬲好爽
百佳超市內當值的經理最是為難,事發期間一直站在收銀機旁邊,又要禮貌地勸排隊市民忍耐,又要忍受這班八十後的高聲大罵。「我唔知你哋搞邊科……我實做你 哋生意,但係啲客人會唔會打你哋我就唔知喇。」經理不耐煩地說。其中一名八十後直指該經理恐嚇︰「你講乜嘢呀?而家威嚇呀,你小心啲呀……你知唔知香港恐 嚇係刑事嚟o架?」經理即時連聲道歉。職員後來報警求助,七名軍裝警員接報到場了解情況後,指示市民到快線收銀處排隊結賬,這班八十後隨即高聲咆哮︰「聽 咩你指示呀?你而家係李嘉誠啲職員呀?你係調查罪案嘅,如果呢度有罪案,你有權調查,但如果唔係,你唔好阻礙我購物。」抗爭完畢,片末十二名青年坐在圓桌 暢談感受,有女大學生邊笑邊說︰「無乜感受,不過就好爽囉。」另一名則和應︰「見到啲中產咁嬲,好開心、好爽。」其間有人豎起中指,興奮地面對鏡頭。
全部成員笠水
其實這次活動參加者分別來自八間大專院校,發起人是唐健,他經常在網絡電視上舉辦哲學講座,極度推崇齊澤克(Slavoj Zizek)和拉康(Jacques Lacan)等哲學思想,頗受年輕人歡迎,他自己畢業於科大人類學系。記者找唐健做訪問,唐多番推卻,最後才肯為此事說出他的道理。他首先解釋是次行動是 想令市民目光轉到社會問題核心——地產霸權上。「傳統的社運一般是遊行、示威,但現在唔work,我哋今次嘅活動係一個測試,想試吓呢種新(社運)模式是 否可行。」唐稱在facebook及「地產霸權」講座認識了十多名志同道合大學生,數月前成立「結束地產霸權大聯盟」,然後開始籌備是次癱瘓超市行動: 「有啲負責走前線買嘢,有啲在門外拉橫額,有啲負責派傳單。」
唐把籌備過程說得頭頭是道,但當記者反問為什麼事件曝光後,唐及所有成員突然失蹤,敢做不敢認,唐立即緊張回應︰「某程度上,佢(節目主持人)無 sense,嗰條尾(片後食飯分享個人感受)係唔應該出街,呢個係一個教訓。」「我哋唔想出嚟澄清,唔想接受訪問,唔想影相。」唐承認成員在活動中表現囂 張,令市民反感,亦坦言部分成員在片段出街後被家人責罵。網上電視OurTV的節目《呻吟透視》,每集均以分析社會為主題,主持人之一是民主黨成員林子 健。該節目收視率一直不高,平均每集僅五百多人次觀看,但是次播出《癱瘓地產霸權》,在網上收看的人次卻超越八萬。被指是幕後策劃的林子健,事發後卻堅稱 自己與這班八十後不熟,活動前四天才獲通知,不斷劃清界線。「本來我都唔想去,覺得(活動)擾民……我純粹係去拍嘢啫。」
|
李生要賣百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1.html第一次看到報章報導李嘉誠先生要出售百佳, 止凡第一個感覺是「不會吧」, 應該是消息還未被證實吧。作價10至20億美元, 是高是低呢? 這個價賣走現金牛, 值得嗎? 到今天, 看多了報導, 又有記者訪問過李生, 證實真有其事。
李生說明這純粹商業決定, 請大家不要作胡亂謎測。當然, 在商言商, 任何資產都可以賣掉, 尤其是李生的好幫手, 和黃行政總裁霍建寧先生, 有人話如果他的老婆賣得錢, 他一定連老婆都賣掉。任何資產在霍生心中都有個價錢, 不管是不是現金牛, 好價就能賣, 當然現金牛賣的價錢一定相對較高。
多年來, 和黃的盈利業績亦是靠霍生的買賣財技所成就的, 市況低迷時大手買入資產, 把資產養得肥肥白白後就以靚價賣走, 過去幾十年, 出出入入不知多少次, 相信這一次亦不例外。不過, 百佳這個規模的超市業務的確是現金牛, 生活必需品, 貨品是零成本還不至, 更要對供應商徵收「上架費」, 所以除固定成本外 (即租金、人工、燈油火蠟), 基本上是無本生利的營運。
今次和黃請投資銀行研究作價 10至20億美元, 即最高為156億港元, 是高是低呢? 就把百佳當成是一支股票來研究一下。2012年百佳收益為212億, 按年報中零售一環的純利率大約不到 10%計算, 2012年百佳的純利可達近 20億, 156億的作價即大約 7倍多的市盈率而已, 如果是下限定價更只有 3-4倍。
這個作價, 只需要在沒有增長之下正常運作三幾年已經能賺回, 對賣方來說實在不算好價, 除非有其他考慮吧。政治考慮嗎? 否定特首? 把資金撤離香港嗎? 這個有點陰謀論, 報章最愛這個假定, 當然有這個可能, 但真相永遠不會知道。
另一個可能是和黃希望拿更多資金到歐洲掃貨, 因為今天歐洲資產的確比香港便宜很多, 把資金運用到回報更高的地方比較明智。不過以和黃的現金流, 需要勞師動眾地賣百佳以套取百多億港元來用嗎?
亦可能是李生看淡後市, 過往多年, 李生霍生買賣資產的時機都錯不到哪裡, 每次賣走資產後, 該資產的營商環境都會大大變得困難, 事後才明白他們的高明。
不少老前輩都會話「千萬不要跟李嘉誠對賭」, 即李生在賣東西時你不要買, 因為李生的眼光及定價, 永遠不會蝕本, 在零和遊戲規則下, 蝕本的一定是你。買李生的股票還可以, 因為他賺錢都有意向跟小股東分享, 不像他的第二位公子般處理。今次李生賣百佳, 是什麼原因呢? 對後市有何啟示呢? 大家可以思考一番。
賣百佳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724/18346062 華爾街日報在七月二十日報導和黃有意出售百佳,已聘請高盛及美銀美林為財務顧問,找尋買家。隨後和黃發表聲明,指旗下屈臣氏集團是對「百佳」為主要品牌經營的超級市場零售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以期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不會為評估設定完成日期,亦不保證達致任何交易。
換言之,市場猜測和黃會賣百佳,和黃只係話做零售業務評估。一般坊間意見以為百佳分店多,生意大,一定好好賺,利錢滾滾而來,和黃點會肯賣呀?本欄就講過好多次,全世界嘅超市,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百佳、惠康等等超市,稅後盈利率只在2%至4%之間,全靠薄利多銷,並非利錢豐厚嘅生意。百佳在香港有345間分店,2012年之市佔率為33.1%(惠康佔39.8%),2012年銷售總額達217億港元,利潤未見透露,但華爾街日報話如按照牛奶公司(新加坡上市)之2013年市盈率29.5倍及2014年預測市盈率25.9倍計,百佳市值可達30億至40億美元,咁講法,推算返轉頭,百佳嘅利潤大約係一億至億五美元之間,佔和黃集團利潤之百分比,微不足道,但營業額217億,係集團總營業額3954億5.4%,充份證明百佳生意雖大,利潤貢獻甚微,百佳係和黃嘅瘦雞肋,賣不足惜。
以MBA課程一個產品分析工具BCG Matrix嚟睇,百佳超市在集團內係低增長、高市佔率嘅業務,在明星、狗、問題兒童及現金牛之矩陣中,算係現金牛,因此業務不需要太多新投資,並可提供現金流給其他業務單位運用,尚有保留價值,不過在今天銀行水浸及超低利率時期,現金流對和黃之邊際價值,已降到極低水平。BCG Matrix自1970年面世以來,雖然飽受學術界批評,話係過份簡單,不少MBA營銷學課本已經將呢個概念摒除,但矩陣之四大分類早已深入四、五代管理人腦海中(每十年一代),且勝在簡單易明,可以幫助我地了解一啲「業務評估」現象。高盛、美林如替屈臣氏集團評估所有業務,或會利用埋GE/ McKinsey Matrix,不過呢個矩陣其實過份複雜,內裏還含不少主觀判斷,似乎理論多過實際,唔係個個公司董事能夠明白、掌握嘅。
(小註:明星(Star),市佔率高、增長率高;狗(Dog),市佔率低、增長率低;現金牛(Cash Cow)市佔率高、增長率低;問題兒童(Problem Children),市佔率低、增長率高)
華潤或聯手樂購競標百佳,李嘉誠持續拋售中國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867 昨日,華潤創業首席財務官黎汝雄表示,集團樂意與和黃合作,已經以合適價格入標競購對方旗下的百佳,認為百佳的品牌及管理團隊良好。黎汝雄稱,公司正與樂購(Tesco)商討,是否連手收購百佳。他強調,對收購百佳並非志在必得,報價根據自身能力及回報而定,但他說公司有足夠能力出價。
消息人士稱,華潤創業出價只屬中等水平,外資公司出價更高,不過仍不超過300億元。彭博稱,和記黃埔尋求以30-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百佳。
和記黃埔旗下的百佳超市是香港地區兩大連鎖品牌之一。據AC尼爾森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百佳超市的市場佔有率為40%,最近競爭對手為33%。另據Euromonitor的信息,截至2012年華潤萬家超市在中國香港地區的佔有率為7.8%,百佳約為33.1%,僅次於惠康的39.8%。分析稱,無論是依據哪個機構的數據,華潤創業若競購百佳成功都將超過競爭對手惠康。
近期李嘉誠家族大力進軍歐洲等其他海外資產,同時試圖拋售中國的資產。
此前華爾街見聞報導,香港政府徵收額外的交易稅,收緊按揭貸款背景下,長江實業及其競爭對手今年銷售的物業數跌至近5年來最低。為了彌補銷售放緩衝擊,李嘉誠一直試圖通過剝離包括酒店和商場在內的資產。
經濟分析(19):和黃唔賣百佳以外的盈利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5285自今年7月19日和黃宣佈把百佳超市放盤,吸引了八個潛在買家入標。最後Woolworths以出價30億美元只及理想叫價的下限,和黃在上週五股市收市後宣布擱置出售計劃。和黃在聲明中指出,經初步策略性評估後,認為透過私人市場交易出售百佳未能為集團股東帶來最高價值,因此決定擱置計劃。但和黃同時宣布,將出售業務的策略性評估範圍擴至屈臣氏整體零售業務,並且表明公司不會考慮放棄任何上述業務的控制權。
百佳賣盤或上市,收回來的錢其實差不多,但上市後,控制權仍在手中,生意還繼續產生現金流,但上市的股票又變成錢,手上無端端多了一筆現金,加上分拆屈臣氏上市,屈臣氏作為和黃的整個資產淨值中佔比高達30%,去年在和黃整個盈利貢獻中的佔比達17%,較之百佳盈利貢獻3%,百佳在私人市場交易出售都值30億美元,屈臣氏估值肯定更豐厚。
雖然百佳未有賣出,但經此一策略評估,擾攘一輪後,長實股價自7月中至現在,已升了約20%,跑贏恆生地產指數此期間只上升約12%,賣樓業績如何未知,但股價上升己為長實帶來利潤,最令人贊嘆的是,在宣布擱置計劃前,即星期五收市前,長實股價升至近期最高位收市(見下圖表)。9月股息除淨後,全年股息收齊,也該是股東出貨之時,擱置出售計劃正來得合時。超人的確是精明的生意人,但今時今日人人仇富仇商,有幾多人真正懂得超人的生意高招?

百佳追擊阿信屋
|
|
由CEC控股(759)持有的759阿信屋,開到成行成市,不單零食、電器、化妝品,而家仲開埋急凍食品超市,而且價格保證全行最抵,又豈不令到顧客拍曬手掌而同行眼紅乎? 最近阿信屋老闆林偉駿就同小宗講,零食戰已轉趨激烈;佢最近收到匿名電郵,內容原來係百佳內部傳閱嘅機密文件。(由此相信,百佳係有內鬼嘅!)從文件中可以睇到,百佳用盡人力物力,搵咗好多阿信屋每日嘅銷貨數據、熱賣貨品及船期等資料,即係誠哥最愛嘅「big data」呢,想從中搵方法打低阿信屋。林偉駿見到資料咁豐富,眼都凸埋 ,話咁快改變策略:「既然佢哋咁神通廣大,我哋索性dup嗰app出來,將熱銷貨品、新抵港貨品等數據攤曬出來,公開埋俾顧客睇!」不過百佳將計就計,佢哋已喺大埔超級廣場、將軍澳新都城及青衣長發邨等超市門面,闢咗一個角落參考阿信屋在app上透露的二十多款熱賣貨品,精選出五十款食品,價錢平阿信屋一大截,明顯想整死阿信屋。今次林偉駿不敢輕舉妄動:「我可以減得再平過佢,但毛利更低。打消耗戰嘅話,我哋最終一樣死。佢可能就係想我哋咁,所以我靜觀其變。」今年只五十多歲嘅林偉駿,頭上有唔少白髮,佢話做邊行得罪邊行,故未敢叫個仔接班,「因為後生仔衝動、唔識忍,好似今次咁,年輕人一定反擊,咁就中咗計。等我呢啲行走江湖夠耐嘅人去處理啦!」屆時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 澄清「爆房味」 本刊上期講到郭氏三兄弟嘅堂兄弟郭炳燊,專幫新地落釘收地,無諗過佢活躍各區外,仲到處留情;既以$180爆房,又同老相好喺茶餐廳捽手仔。本書出街後,惹來好大迴響,尤其郭炳燊公司樓下之報攤,第一日更加只賣剩兩本書咁大把,街坊相當捧場。不過新地中人就詐曬型,認為郭炳燊不在新地工作,以「新地爛滾王」起名,有誤導之嫌。而內文caption提到郭炳燊在爆房前除衫,是怕留「爆房味」,亦難以理解!據小記解釋,「爆房味」其實想指煙味、女人香水味等,咁講確實含糊,抵打!下次再「撞到」郭生,小記承諾,用字會更加準確! 保利熱爆揭書畫最好賺 內地拍賣行保利文化(3636)招股,憑著其央企背景,包裝上獨特概念,反應異常熱烈,證券商嘅孖展額在招股首日已經爆曬,未入到飛嘅投資者唯有說服自己:無咁易中嘅!有「中國蘇富比」之稱嘅保利,曾多次拍賣圓明園獸首等文物,可想而知有幾威。究竟邊類藝術品最好賺?揭開招股書一睇,原來保利有自己買藝術品再拍賣,其中中國書畫,平均有兩倍利潤。而最不好賺的,是油畫及雕塑,只得四成利潤,而且存貨年期最長,截至去年十月底,這類藝術品平均已持有四年零七個月!保利話自己有七十二名鑑賞專家,每件藝術品都會找兩至三個相關專家獨立鑑定同估值。只要有一個人反對,都唔會入貨或者終止委託。咁如果拍賣的是假貨點算?Oh,sorry。 根據中國法律,只要保利做過合理驗證,是不須承擔法律責任。咩叫做合理驗證?唔,保利講咩、咪咩囉! 職場秘笈互相體諒 港大建築系畢業,由一個小小的項目經理,扶搖直上,升任至富豪國際(78)、百利保(617)及世紀城市(355)的董事。他每期分享不同的職場經驗及秘笈;要上位,無往不利。各位打工仔,今日我想代一眾老闆吐心聲,我想講講一般老闆(尤其是中小企),並不如打工仔想得那麼風光。我從一九八一年開始打工到現今已三十三年,其間經歷不少金融風暴,潮起潮落,親眼見證一些曾經叱咤風雲的大老細,由於一時三刻的現金流問題,以致整個事業王國倒閉,不能翻身。我們很多時背後批評老闆「孤寒刻薄,冇人情味」,其實對老闆並不是太公平。老闆打開門口做生意,無論賺蝕,月頭要交租,月底要出人工及水電煤費,街數、交際費、雜費、provident fund、年底出花紅,一毫一分都不能少,賺錢還好應付,蝕錢一樣要咬緊牙關,怎樣痛苦也不能哼一聲,以免影響軍心火燒連環船,後果更不可想像。還記得沙士一役,我肯定當時各老闆日日夜夜膽顫心驚,度日如年,當時我們集團經營的酒店猶如死城,十室十空,幾乎零收入,但支出卻沒有大減,現金流非常困難,幸好各員工願意減薪以致上下一心地捱過難關,但如果沙士持續多幾個月,恐怕很多香港的上市公司都要關門大吉。當然有一小部分無良老闆,用盡方法欺搾剝削員工,確實可恥,但他們也是慢性自殺,員工也不會落力(甚至故意倒米),結果到最後這些老闆也不能善終。做打工仔,除非在經濟非常差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心理負擔比老闆輕,因為準時收人工,隔籬屋出得人工好啲,可以即時拍拍屁股跳槽,剩下爛攤子就要靠老闆或其他員工搞掂。所以打工仔也要靜下來撫心自問,自己是否真的一日九小時交足功課?若果有,你才和老闆斤斤計較吧!以上的觀點是看到美聯董事長張錦成在WeChat的一些文章有感而發(並不是擦老闆鞋,因今年人工已經加定,沒得修改),希望各打工仔見諒! |
電商百佳城市分析:粵蘇數量最多 浙閩地級市全覆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530.html
電商百佳城市分析:粵蘇數量最多 浙閩地級市全覆蓋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6-08 17:36:00
從覆蓋面來說,浙江和福建的覆蓋面最高,轄內所有的地級市都入圍電商百佳城市,這也說明這兩省電商發展程度最高。江蘇全省共13個地級市,其中12個入圍百佳城市,說明江蘇電商的發展程度也很高。
6月8日,阿里研究院發布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根據“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aEDI)”,阿里研究院排名形成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城市”榜單,深圳名列榜首,廣州和金華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第四到十位依次為杭州、中山、廈門、珠海、東莞、北京和蘇州。
這是繼去年之後,阿里研究院基於阿里巴巴平臺海量數據,第二次對全國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樣本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全面分析。
從地理分布來看,“電商百佳城市”廣泛分布在31個省市區,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山東五省,合計占52%。其中,廣東和江蘇的“電商百佳城市”數量最多,各有12個,浙江11個,福建9個,山東8個。
粵蘇浙閩之所以入圍城市多,很大程度上與產業、產品結構有關。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包括浙江、福建、廣東等在內的省份,輕工業十分發達,而輕工業是比較容易在網絡上銷售的。而重化工業如鋼鐵、石化、汽車等產品是不適合在電商平臺銷售的。因此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省份,入圍的城市自然就比較少。
抽樣數據顯示,在各地淘寶村網店銷售額最高的商品是服裝,第二是家居,第三是鞋,第四到第十位依次是:箱包皮具、汽車用品、手機、床上用品、玩具、服飾配件和生活電器。而這些產品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和福建等東南沿海省份。
從覆蓋面來說,浙江和福建的覆蓋面最高,轄內所有的地級市都入圍電商百佳城市,這也說明這兩省電商發展程度最高。江蘇全省共13個地級市,其中12個入圍百佳城市,說明江蘇電商的發展程度也很高。
浙江實現全覆蓋,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浙江全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網絡銷售額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第三方網絡零售平臺和網店數約占全國的七分之一;全國約有80%的網絡零售、70%的跨境電商交易和60%的企業間電商交易依托浙江的電商平臺完成。
作為沿海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福建的電商百佳城市也實現了全覆蓋。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過去福建“八山一水一田”、自然地理條件比較差,現在電商恰恰可以克服過去的這些障礙。此外,福建當地濃厚的商業氛圍也十分重要,“過去福建人跑到全國各地做生意,把福建的輕工產品推到全國各地,現在這些人坐在家門口就可以做生意了。”
相比之下,廣東入圍的城市盡管達到了12個,位居全國榜首,但相比全省21個地級市而言,其覆蓋面不足六成,遠落後於浙閩蘇。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分析,這跟廣東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有關。廣東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差距很大,東西北大部分地方經濟發展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報告顯示,廣東入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和歷來商業意識十分濃厚的潮汕地區(汕頭、揭陽、潮州),廣大粵北、粵西地區幾無入圍。
值得註意的是,近兩年,縣域電商和跨境電商發展勢頭強勁,成為眾多城市電子商務的新增亮點。其中,縣域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城市有泉州、金華、臺州、溫州、嘉興、麗水和寧波等,其下轄縣或縣級市大部分都入圍2014年“電商百佳縣”。以泉州為例,下轄的7個縣全都入圍電商百佳縣,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此外,金華、臺州和溫州各有6個。
隨著跨境電商的海外需求回暖、以及國務院、商務部等發布一系列促進政策,眾多城市將跨境電商列為重點方向。阿里研究院分析發現,全國外貿網商密度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廣州和廈門緊隨其後,第四到十位依次為寧波、東莞、中山、佛山、杭州、溫州和青島,而這些城市均是我國外貿出口的傳統強市。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百佳電貿新招傳十月出擊
世界盃曲終人散,相信今早大家上班定必是睡眼惺忪,無他,連續兩晚通宵,周日睡久一點也難彌補,如只能看周日凌晨的也不好過,希望大家加油,捱至收工。
當然,有些公司老闆知道同事辛苦,員工遲返工會體恤,更有廣告公司原來已決定今日上午休息半天,讓員工欣賞球賽後不用拖着疲倦身軀報到,大家齊齊於下午才上班,實屬德政也!相信員工樂於用半天時間發揮一天工作生產力,報答公司。
不過,對百佳超市的員工而言,則可能要加把勁了。自從新加坡淡馬錫入股屈臣氏集團24.95%股權後,已傳該集團今年目標銷售額要有雙位數字增長,壓力可想而知。
聽聞該超市積極發展網上業務,甚至將火炭倉庫其中一層撥作統籌總部,由專人規劃,目標於10月出擊,總之要網上網下業務齊拓展。有趣的是,倉庫面積難免縮細了,怎樣處理日常倉務運作呢?
此外,聽聞百佳將分布多間門市的送貨服務經已作重新整合。其實,該超市本身已提供網上購物及付款服務,今次安排專人負責,難免惹猜測,會否有創新服務,畢竟是一間現金流極強的行業,那麼會否發展類似電子銀行的「e-banking」服務?
英國超市連鎖集團J Sainsbury早於97年提供金融服務,並已有160萬名客戶,難保超人有創新念頭!
(7月14日刊於《am730》)
【百佳講壇】將匠心註入機器算法
在新聞資訊領域,人工編輯和機器算法究竟誰更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他在最近接受采訪時再次強調了今日頭條不設總編輯以及算法沒有價值觀。在他看來,今日頭條不是一家媒體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頭條有主編,他不可避免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內容,而頭條做的就是不選擇。。
豌豆莢聯合創始人、輕芒聯合創始人王俊煜卻在知乎上嗆聲:“技術是有價值觀的,取決於你想用來做什麽;面對現實不意味著沈淪於現實之中; 普通人今天也不僅僅需要娛樂,他們除了娛樂以外,也還需要更多。
今日頭條的競爭對手一點資訊,則是挖來了互聯網新聞的教父陳彤。用陳彤自己的話說,未來要在算法的基礎上加入新聞理念和情懷。
而總編輯陳朝華剛剛離職的搜狐,以及騰訊、網易都想要“人工+機器”兩者兼得。按照搜狐的說法,搜狐對新聞內容展示方式進行了調整,采用“編輯流+推薦流”的模式。但兩者究竟怎麽結合,目前外界還沒看到一條清晰的路徑。

事實上,如果把這幾件事聯系起來看,背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在新聞資訊領域,如何處理人工編輯和機器算法之間的微妙關系?
十幾年前門戶崛起時,有匠心的編輯和有經驗的內容團隊無疑最重要。陳彤曾用一本《新浪之道》解構網絡新聞運作,其中舉例道,在“9.11”恐怖襲擊發生時,新浪網編輯在事件發生之際捕捉到最早的信息,事件發生9分鐘後發布了第一條新聞,並且將這條快訊放置在新浪首頁和新聞中心首頁重要位置,。這是中國大眾傳媒對“9.11事件”發出的第一條報道。
而現在的信息碎片化時代下,連門戶自己都已經被稱作“傳統媒體”,甚至連接 wifi 的 app、手機垃圾清理工具都塞滿"新聞"。伴隨著新聞熱點的多元化,海量的新聞內容來滿足讀者對資訊的閱讀需求,如果繼續單純依賴人工編輯,受到內容數目的限制,內容分發效率確實不高,而且,人工編輯往往集中於最熱門的頭部內容,往往“千人一面”,更長尾的內容則很難再有精力覆蓋。
機器算法正好擅長這些難題,一方面,它通過采集海量的信息,然後通過數據挖掘,智能分析出每時每刻最熱門最值得用戶關註的資訊;另一方面,推薦引擎會根據用戶對用戶瀏覽、收藏、轉發、評論新聞資訊的行為不斷進行分析,再結合其閱讀喜好、習慣、閱讀時間、閱讀位置等多個維度,建立起個人用戶模型,兩者結合後,智能地為用戶推薦越來越精準的個性化信息。當你使用次數越多,針對你的個性化資訊推薦就變得越準確。
簡單來說,就是把搜索與推薦的技術優勢最大化地嫁接在新聞客戶端上,通過上億級別的因素組合來挖掘、分析數據,尋找各種規律間的聯系,分析用戶興趣並推送其所需信息。
因此,在張一鳴眼里,今日頭條不是做新聞,而是做信息的獲取,做法思路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現在完全是從滿足用戶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取決於主編的才華。
可以看到的是,基於海量數據的機器學習算法無疑令分發效率顯著提高。但與此同時,算法提供的內容對用戶的價值是否也有相應的提升?
特別是,如果一味依賴話題數據指標和話題相關性的算法分發,由於讀者獵奇心或是出於心理最微妙的興趣使然,追求槽點和趣點的聲音占據了大多數,這就讓信息趨於片面。輿論“狂歡”的背後,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標題黨、涉黃新聞、無營養的雞湯文大、聳人聽聞的低劣內容等大行其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出於當你在頭條點擊一條“原配暴打小三”或是某類犯罪新聞,系統根據你的瀏覽記錄,每天自動為你源源不斷地推送相似單一的內容。而這正是因為“聰明的算法”。
這也是外界對於頭條類個性化推薦新聞App的批評之一:你不能用算法一味迎合讀者的低級趣味。
正如鳳凰網CEO劉爽所言,“海量讀者因為非常聳動的標題被吸引過去,看了以後立刻走人,雖然他個人的體驗很不愉快,但他點擊這個行為留下來了,被算法捕捉到,所以形成了惡性循環,越多的人被吸引,它也會給這個新聞更多的權重,所以會推薦開去,這嚴重影響了閱讀的體驗。”
除了可能把大眾閱讀的口味引向低俗化,另一個可能隨之而來的問題還有,如果一味迎合用戶興趣,“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浪潮是否會形成信息孤島,從而擠壓掉他們真正感興趣或者培養新興趣話題的生存空間,他們感知新事物的機會越來越少。?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曾在《網絡共和國》討論過類似的情形:為每個讀者量身定制的“個人日報”式的信息選擇行為,會導致網絡繭房的形成。當個人長期禁錮在自己所建構的信息繭房中,久而久之,個人生活呈現出一種定式化、程序化。長期處於過度的自主選擇,沈浸在個人日報的滿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觸機會,不知不覺間為自己制造了一個“信息繭房”。
而且,至少目前來看,機器的算法還不是萬能的。
此前,Facebook曾把其推薦最熱內容的“趨勢話題(Trending Topic)”撤掉人工編輯,改為全部機器算法執行, 希望由此降低主觀因素對推薦內容的影響,結果不過還不到 3 天,完全依靠演算法篩選熱門新聞的趨勢話題,讓一則關於美國大眾新聞主播梅根•凱利(Megyn Kelly)的假新聞登上版面,更導致一張普利策獲獎照片被算法認定是情色圖片直接刪除而成功激起民憤。
對於人工編輯而言,要想避免這些錯誤非常容易,但 Facebook 篩選趨勢話題的演算法依賴於這一話題相關文章和貼文數量,相對來說較容易讓假消息、騙點擊標題的新聞登上版面。
從趨勢來看,未來算法技術必定走向人工智能化,依靠它們能夠解決的事情包括對用戶畫像、洞察的判斷……但在技術背後,如何註入人文情懷?至少優秀內容人的直覺、經驗和匠心仍然不能被替代。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