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埃博拉病毒:人性的陌生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21y.html

    自由市場的商業文明有其效率一面,也有極端情況下的毀滅一面。

    比如說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不是第一次爆發傳染,但規模不大,又局限於西非,其他地區的人們漠不關心,醫療行業並不認為這種疾病有任何的商業價值,於是沒有醫藥公司去研究。

    除了美國國家安全部門。

    美國人擔心任何的攻擊性武器,包括病毒,用於攻擊美國本土。因此在埃博拉病毒第二次爆發後,美國安全部門就資助一家小公司來研究並制造疫苗,目的是防範恐怖組織以此來攻擊美國人。

    並不是為了拯救非洲人民。

    可惜仍未有結果。

     到了今年,埃博拉病毒再次爆發時,全球人類仍舊麻木不仁,因為遠方的死難與自己何幹?人類甚至不關心鄰居的死活,偶爾有緋聞,可以津津樂道。

     美國人正在看群星的裸照,中國人正談論姚晨的出軌、王導的嫖娼、鋒菲戀重來,謾罵與唾液橫飛。另一些屌絲們正在搶購iphone6,以顯示自己的高大上,買不起特斯拉,起碼還能買部只會擴大屏幕的蘋果六。

     此時,埃博拉正在猛烈擴張。

     世界衛生組織終於悲哀的發現:無法阻止至今最危險的病毒擴張。表面上只有數千人感染,二千人死亡,實際上世衛預估已經可能2萬人感染。至此,擴張模型顯示,最早10月埃博拉會傳播到美國,明年一月擴展到55萬-100萬人。

     如果你有簡單的數學知識,將會明白,如果來不及救助,100萬人感染1億人不需要半年,一億人感染全球不需要一年。在眾多喪屍電影中,僵屍感染一個城市只是一個晚上而已。

     全球化帶來的是各國文明的相互滲透,飛航加速所有人際接觸的範圍。雖然西非已經停航許多至全球的航班,但邊境並不是密封的高墻。

     中國也不是避世桃源,生活在南方的非洲裔許多來自西非,他們的生意也和中非息息相關;眾多的中國投資和貿易者來回與中非之間。

      病毒這個生物寄生在人體中,本意並非要致死宿主,只因宿主死亡則病毒死亡。但是埃博拉的蛋白質構造過於邪門,會導致內臟系統的表皮細胞膜破裂脫落,人體內部融化出血死亡。而宿主的迅速死亡,也導致變異緩慢,無法演變成溫和毒性的病毒。

     人類只有用一點黑色幽默安慰自己,當六十幾億人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時候,有足夠大的基數讓病毒變異成溫和病毒,至於其中能活下去多少,就多少吧。那麽幸存的人類就會有一個像感冒一樣的埃博拉病毒。

     而在埃博拉病毒的擴張過程中,最可怕的是醫療工作者的折損,至今已經有數百名非洲醫務工作者死亡。這將是阻擋這個病魔的噩夢,因為阻擋者是首當其沖面臨危險的。如果在擴張的過程中,醫療工作者死亡過多,最終我們將缺乏專業人員來阻擋病毒。

     即使世界衛生組織再三向全球警告,人們仍舊麻木不仁,仍舊在非洲以外各地聲色犬馬歌舞升平,淹沒了一點點新聞的驚恐。

     人類這個物種,善於自相殘殺,相互傾軋,守望相助的慈善活動只是作秀,他人的危機幹我何事?

     所以,我們並不知道埃博拉病毒蔓延到全球有多迅速。

     而伴隨著病毒的是西非幾個國家,經濟已經陷入混亂。

     當病毒潛入其他國度,人們拒絕上街工作或被企業遣散,經濟蕭條發生,社會機能崩潰,人類世界也就毀滅了。

     西非已經展示樣本,敬請期待:2015年,地球災難大片:審判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64

西班牙出現首例在歐洲境內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49

141006173312_ebola_spain_640x360_ap_nocredit

西班牙衛生部10月6日稱,一名西班牙護士在馬德里被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成為首例在歐洲境內感染該病毒的患者。

西班牙衛生部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說,這名護理人員一周前出現發熱癥狀,並於5日入院,埃博拉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目前唯一的癥狀是高燒不退。她將被送往此前收治過另兩個埃博拉病例的馬德里卡洛斯三世醫院接受治療。

這名44歲的女護理人員是西班牙國內收治的第三例埃博拉病例。此前兩例均為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神職人員,兩人被送回馬德里後因醫治無效先後去世。本次確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女性護士是治療西班牙神父別霍(Manuel Garcia Viejo)的醫療團隊的成員。

別霍神父在9月25日不治身亡。別霍神父在塞拉利昂被傳染後,死於馬德里的卡洛斯三世醫院。另外一名西班牙神父Miguel Pajares在利比里亞被傳染上埃博拉病毒後於8月不治身亡。

與此同時,挪威媒體6日報道,一名在塞拉利昂的挪威婦女被證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預計6日深夜或7日淩晨被送抵挪威。

報道說,這名婦女在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她於5日開始發燒,隨後被隔離,實驗室化驗證實她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這名婦女將被送往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治療將在嚴格隔離和特別防護條件下進行。

在奧斯陸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一名挪威衛生部官員表示,挪威衛生部門已做好一切準備接收並治療埃博拉患者。他說,埃博拉病毒在挪威擴散的可能性很小。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疫情重災區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累計發現埃博拉病毒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59

病毒兇猛:關於埃博拉的進展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49

致命病毒埃博拉目前已經走出非洲,開始在全球蔓延。歐洲、北美、南美均出現確診病例。美國的一名患者已經不治死亡,西班牙、巴西各有一例確診病例,巴黎出現一例疑似病例。世衛組織警告稱,東亞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西班牙:又有7人開始接受隔離

在繼護士Teresa Romero被周一確認感染埃博拉病毒後,又有7人開始接受政府的隔離。

Romero因為在馬德里的醫院照顧了兩名被派往西非執勤的工作人員,隨後感染了該病毒。7名最新接受隔離的人中,有兩名為Romero服務過的美發,以及與她接觸過的其他醫護人員。

醫院方面稱,目前該院有14人正在六樓接受隔離。

西班牙總理拉霍伊表示,政府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埃博拉委員會,由副總理Saenz擔任主席。拉霍伊稱,埃博拉在西班牙境內進一步蔓延的可能性非常低。

巴黎:一名疑似病例有望周五確診

據法國當地媒體報道,法國政府正在巴黎調查一起疑似埃博拉病例,有望於周五得到確診。

疑似感染者是一名女士,政府擔心其在非洲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據稱她不是法國公民。

巴西:成為首個確認埃博拉病例的南美國家

一名47歲的男子被確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正在卡斯卡維爾的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該男子9月19日抵達巴西,被認為曾去過幾內亞。周四下午,他因為發燒去醫院接受急診,隨即被發現感染埃博拉病毒。

美國:嚴陣以待 防患於未然

10月8日,美國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42歲的利比里亞人托馬斯·埃里克·鄧肯不治身亡。

美國政府數小時後宣布,美國5個主要機場將從本周開始對西非旅客進行體溫測量,進一步加強埃博拉篩查措施。

國家疾控中心已經發布了911電話操作指南,隨時準備接聽疑似埃博拉患者的求助電話。

東亞:正受到威脅

據中國日報,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向東亞發出警告,考慮到其貿易交通樞紐的位置,以及大量的流動打工者,該地區正受到埃博拉的威脅。

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負責人申英秀表示,該地區有著大量的旅遊、貿易人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港口將勞動人群送往世界各地。

她表示,東亞過去一直是流行病高發地區,曾成功應對了SARS和禽流感。所以該地區在反應速度、公眾認知、監管強度和信息透明度上均強於其他地區。

全球:死亡人數接近3500人

下圖為最新的全球埃博拉病毒蔓延情況,紅色為病例數,黑色為死亡人數。目前,全球已有7493人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3439人死亡。(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1010_ebol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38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24.html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埃博拉病毒傳播預警1

由於西非到全球航線並非熱點,所以傳播緩慢,一旦突破邊境線蔓延到其他國家,整個病毒的蔓延速度會成基數遞增。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廣東境內有十數萬非洲居民。他們從事於非洲之間的貿易,許多人來自西非。所以,廣東是潛在的風險區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80

埃博拉病毒預警2:治療之途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7b.html

     昨天在朋友會所的開張儀式上,遇見他的同學,在非洲發展,剛剛從尼日利亞回來。

     於是問了幾句埃博拉病毒。

     尼日利亞控制的很好,總共只有11例,其中四例用當地草藥治好了,這讓我大為驚訝。不過他敘述當地管控的過程,的確比其他國家做的好,甚至包括中美。尼日利亞邊境,旅客一下飛機,發現發熱現象,立即隔離。而美國邊境前些日子,西非病源區旅客下飛機,只是詢問一下,就放過了。

      另外兩個西非國家之所以蔓延,還在於醫療體系落後,國家管控不嚴,不僅僅死亡率急速上揚,經濟也遭受重創。

       不過,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四個國家能生產可以治療埃博拉病毒的藥物--美加日中。

        中國的四環制藥有一個藥物,在動物實驗身上已經證實可以治療埃博拉病毒,並已經送往非洲,用於防治中國人病患。這是因為沒有通過藥物實驗,不經過世衛組織同意,不能用於其他國民。

        我本來想買點四環股票,一看是香港的,就算了。香港市場這些天被占中影響,且潛在的長遠負面影響,也就是全球資本會對香港未來政局不穩產生疑慮。有朋友提醒我a股有四環生物。我看了一下,拉這麽高,是不是主力放消息要出場了?

        日本富士化學的一個感冒藥對埃博拉病毒也動物實驗證實有用,有個歐洲護士患病後,使用這個藥物康複。

        加拿大一個公司的藥物也可以治療埃博拉,股票上漲4成。另外就是美國公司生產的一味藥物,這個公司據說還是美國國土安全局撥款研究的一個針對埃博拉病毒項目,當初是為了防範生物恐怖襲擊的。

       但所有的藥物,都未能證明百分之百可以治療埃博拉。

        未知的風險仍舊是當病毒跨越邊境後,在全球化溝通的航班接觸中,有多大幾率蔓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81

iOS淪陷!居然也被病毒攻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62

20141106iphone-6-77

中國驚現針對蘋果手機和電腦的病毒,目前已有數十萬臺設備受到感染。

據《紐約時報》,加州的網絡安全軟件商Palo Alto Networks近日發現了一個名為“WireLurker”的針對蘋果產品的惡意軟件。搭載OS X系統的Mac筆記本電腦和iOS系統的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都是其攻擊對象。

該公司表示,這個惡意軟件主要針對中國大陸用戶,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惡意軟件

WireLurker是通過USB從Mac感染iOS的,表現類似於傳統的電腦病毒,而且是第一個,能在未越獄iOS設備上安裝第三方軟件的惡意軟件

目前為止,WireLurker主要來源是某App Store,這是中國大陸的一個第三方軟件商店。已經400多個Mac電腦的APP被感染,有35.6萬次的軟件下載量,意味著有數十萬名用戶被感染。

安全研究人員表示,只要蘋果筆記本電腦被感染,那麽連接到該設備的所有iOS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可能被感染。WireLurker會搜索通過USB連接到Mac的iOS設備,然後下載惡意軟件,或者自動生成惡意軟件,並且將其安裝到iOS設備上,無論iOS設備是否越獄。

該病毒可以不經過官方的APP Store就實現對APP的安裝。這涉及到一個名為“企業部署”(enterprise provisioning)的技術,該技術原本是為了讓企業為員工統一安裝內部軟件之用。

以前也有研究人員通過“企業部署”方式攻擊設備,不過這次的WireLurker有一些新技術,複雜的編碼結構,多個組件版本,隱藏文件,編碼模糊化,自定義加密以阻止逆編譯,因此可以說是對iOS設備的全新威脅。

被安裝到iOS設備上以後,WireLurker會收集各種用戶信息,包括聯絡人和iMessages,並且能向黑客發送升級請求,安全人員表示WireLurker無疑還在繼續開發更新中,其最終目標不明確

安全人員已經向蘋果通報WireLurker,不過蘋果謝絕回應媒體采訪。安全人員建議用戶使用蘋果Mac App Store里的一款殺毒軟件,在Mac OS X上不要安裝未知第三方軟件,不要下載和運行第三方App Store,網站等未知來源的軟件、遊戲。

如今,蘋果在中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安全挑戰。上個月,蘋果CEO蒂姆庫克在北京拜訪了中國官員,討論數據安全問題。

上個月,蘋果公司向消費者發出警告稱,發現了“有組織的網絡攻擊”,企圖竊取iCloud用戶的個人資料,並重申將“堅定不移地致力於保護客戶的隱私和安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45

跟著病毒學家 走進伊波拉危機現場

2014-11-03  TCW  
 

 

「第四級病毒」是病毒學家麥科明克(Joseph B. McCormick),在世界各地研究各種病毒的親身經歷。一九七六年,伊波拉病毒在薩伊爆發時,他就在當地追蹤病毒軌跡,親自探訪當地病患與死者家屬,他也是第一個赴伊波拉疫區調查的人。本書記錄了作者過去三十年與病毒作戰的努力,「我們也逐漸認知這場與病毒的戰爭尚未結束,每當我們稍有斬獲,就有新的戰役在新的戰場發生,新的疫情、新的病毒出現。」他豐富的經歷,以及對病毒的了解,更預言這是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以下是本刊特別摘錄麥科明克追蹤伊波拉病毒的第一手現場過程。

楊布庫這個名字不久後即激起全世界的恐慌,但在我接到強森(編按:卡爾.強森當時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特殊病理部主任)的電報時,我從未聽說過楊布庫。電報上說,薩伊楊布庫爆發不明的出血熱,數人死亡,疫情仍在持續擴大。

由於強森人在亞特蘭大,只能猜測可能是拉薩熱、黃熱病、克里米亞剛果熱,或者是碼伯葛病毒(編按:又稱馬堡病毒)。不管是哪一種病毒,可以確定的是,感染速度快且致命。病徵包括鼻子、牙床出血,有時其他部位也會大量出血;嚴重的下痢讓病人脫水,皮膚乾得像紙,眼眶深陷。大部分病人在數天內死亡,所有治療方法都無效,各種抗生素都沒用,補充病患水分流失的靜脈注射,也沒有效果。事實上,這種病毒使病患內膜變成可以穿透,靜脈注射反而「淹死」了病患。很多病人住在交通不及的偏遠地區,根本得不到治療。

但在一九七六年前,碼伯葛病毒只在一九六七年時爆發過一次,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 拉薩病毒與碼伯葛病毒都有很高的死亡率,大約是一五%到三○%,但絕對沒有薩伊這次的無名病毒死亡率那麼高。假設它不是拉薩也不是碼伯葛病毒,而是一種全新的病毒,要怎麼辦呢?

強森在電報中說:「如果薩伊當局准許我們去做調查,你要不要參加?」

再渴望不過了。我曾在薩伊教書,也曾在楊布庫那樣的村莊待過好幾年,而且我懂薩伊通用的法語。

在薩伊,一名護士染病身亡今日我們對伊波拉所知,全來自她的血

強森答應隨時讓我知道楊布庫的最新動態,我們認為薩伊政府遲早會答應我們去調查,十月十九日,當我還在準備前往薩伊時,強森與韋布、英國波頓唐實驗室的鮑溫、安特瓦普實驗室的派汀與葛文,都分別自楊布庫一位病人的血液分離出病毒。當時這種還未命名的病毒看起來和碼伯葛病毒有點像,絲狀、呈奇怪的旋轉,對碼伯葛病毒試劑沒有反應,可能是碼伯葛病毒的親戚,但卻比它致命得多,事實上是比任何已知的傳染病都要致命得多,而且繁殖速度驚人。

雖然沒有人知道,但伊波拉病毒已經向南推進到了薩伊的首都。一位在楊布庫醫院工作的比利時修女麥麗安,住進了金夏沙的醫院,照顧她的非洲護士名叫瑪英嘉。沒多久,瑪英嘉就出現了伊波拉熱的初期病徵——高燒和頭痛。瑪英嘉聽過疫病的恐怖,在恐懼的驅使下,她拖著病痛的身體一家一家醫院去求診,不敢面對事實,只盼望有一個醫生告訴她,她得的是瘧疾,沒什麼好擔心的。當她輾轉於候診室與門診時,她讓接觸過她的人都暴露於伊波拉病毒中,但她並不知情,病況日益嚴重。

最後,她放棄掙扎,住進吉利瑪醫院。醫生急急忙忙為她注射碼伯葛病毒的「癒後血漿」,希望能有療效。所有接觸過她的人都做了檢疫。諷刺的是,從她身上取下的血液,後來變成了她對人類的饋贈,因為今日我們對伊波拉病毒的所知,幾乎全來自她的血液。

到達薩伊後,強森率領「世界衛生組織」的人員待在金夏沙;布萊曼則帶一支小隊前往北方數百哩遙的楊布庫。他們一去音訊全無,消失在內陸中。

就在此時消息傳來,瑪英嘉死了,疫病已傳開,少有人相信她會是唯一的受害者。一出機場,強森的工作人員前來迎接我,才坐進車子,他就說:「壞消息!疫情已經擴散到這裡來了,吉利瑪醫院已經展開檢疫工作。」他回過頭來對我一笑:「歡迎來到金夏沙,麥科明克醫師!」

離開唐古村時我已經在路上七天了,現在我有一個較好的伴侶,這名「善說者 」(編按:村中懂法律、受過教育、可以翻譯的人)是個和氣的年輕人,還是個老師,通法文,也熟知林嘎拉語與桑地語兩種方言 ;更棒的是,他熟知這附近的地理。號稱「薩蘇邊境公路」的是一條小路,奇少的輪胎痕顯示沒有多少人走這條路 。邊界關防沒人看守,一根木條橫在路中權充關卡,絲毫沒有阻擋人們入境的意思。

我們抬起木條,就進入了蘇丹國境, 往前十哩,終於碰到關卡,是個小小的營區,一個指揮官帶著幾名小兵。指揮官是個滿臉鬍鬚的大塊頭,看到我們大吃一驚,大概是很少人打從這裡經過。現在就要看大頭目的信管不管用,雖然說最壞不過是被迫打道回府,但是,我也將失去調查伊波拉病毒蹤跡的機會。

在蘇丹,要救治的人都死光了我想去醫院探查,連司機都不想載

我表明身分後,把大頭目的信交給指揮官,大頭目的用印與封緘讓他印象深刻,他抬起頭來說:「歡迎來到蘇丹,一起喝杯茶?」

我們三人隨他進入營區,所謂營區,不過是幾間鐵皮小屋,充滿懶洋洋、昏昏欲睡的氣息,他指示小兵為我們倒來半溫半熱的茶,問道「來此有何貴幹?」

我說,聽說蘇丹境內有疫病爆發,會造成高燒、出血症狀。一看他的神色,我就曉得他知情。

「那是尼薩拉的疫病,現在,疫情已經擴散到這一區的首府瑪里地。」他說,尼薩拉傳出疫情後,不到數個星期疫病就傳到了瑪里地。他問:「我還是不明白,你要去尼薩拉做什麼?」

我說:「我是一個傳染病學家,我的工作是找出這個病的來源。」

顯然他從來沒聽過這種行業,他說:「尼薩拉現在不需要醫生了,你要救治的人,全都死光了。」

尼薩拉是一個約三千人的小城,自英國殖民時代以來都靠一個棉花工廠為生,它是全城唯一的經濟來源,也是伊波拉熱的源頭。

當我抵達尼薩拉時,表面上看來小城一切如常,人們照舊幹著自己的營生,並未驚惶失措,但當「善說者」趨前問一個人醫院怎麼走時,那人臉色大變,做了個奇怪的手勢,嘟囔了一下,就走開了。

我問:「他有說醫院在哪裡嗎?」

「善說者」說:「就在前面街上,但是他說我們不應該去,那是個不好的地方。況且現在醫院裡已經一個人都沒了。」

我問:「他有說為什麼嗎?」

「我問了,他不肯回答。」

好奇心驅使下,我叫司機開往醫院。他一點都不想去,他不想靠近任何接近醫院的地方。

醫院裡,空無一人怪病奪命,護士和病人全跑光

醫院是個一層磚房,門沒上鎖,裡面空無一人。幽暗的玄廳後面是空蕩蕩的病房,酸味撲鼻而來,那是排泄物混合著乾涸血液的味道。這是醫院僅有的病房,原先可能是男女病人混住;所謂的病床不過是一床床鐵架,病人必須自備床墊。我大聲叫了叫,只聽到自己的聲音迴蕩在空房裡。

正當我打算離去時,一陣腳步聲傳來,一個壯實的男人朝我走來,白色的醫師袍污髒不堪。他說:「我是穆罕默德醫師。」

自我介紹後,我問他醫院裡的人呢?他說:「全跑光了,護士、病人全跑光了 。」「但是你沒走。」

「我能怎樣,我是個醫生呀!」

「為什麼大家全跑光了?」我問。

「病人死得那麼快、那麼多,他們擔心自己也會死,我不怪他們。」他的語氣就像個打算與沉船一起殉職的船長。

穆罕默德說,總共有十三個病人感染上這種他從未見過的怪病,其中七人死亡。他又憤怒又迷惘的說:「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個病有什麼症狀?」我問。

「病人無法吞嚥,全身劇痛,眼睛裡的血管破裂,牙床流血,高燒不退。」

「誰是你的指標病例(編按:即第一個病例)?」

穆罕默德說,是一個棉花廠男工人,就住在城外的社區,因為高燒、頭疼、喉嚨痛、腹疼、下痢、便血住進醫院,七天後就死了。他很可能是蘇丹境內第一個伊波拉病例。

就在我要離去前,穆罕默德說:「我忘了說一件事,我讓一個病人轉去瑪里地,那裡的醫院比較好。」

他一定看到我臉色大變,急忙問:「有什麼不對?」

「沒什麼。」我說。

我不想讓他更難過,把病人轉往瑪里地,很可能就是疫病擴散的原因。諷刺的是,如果疫病沒有擴散到瑪里地,尼薩拉的疫情也不會有人知道。

就同大部分非洲病患一樣,指標病例也是由家人照顧,就在他死後不久,他的哥哥也感染了,他比較幸運,活了下來。奇怪的是,指標病例的妻子成日與先生接觸,卻一點也沒感染,後來的血清檢驗,也證明了她真的沒受到感染。

棉花廠裡,驚見屋頂蝙蝠窩糞便滴到地板,可能是傳染源

和醫生談完話後,我們前去拜訪指標病例的妻子,她已經帶著兩個孩子返回娘家居住。她大約十八、九歲,頂多二十出頭,我們想知道她的先生到底自哪裡感染疫病。我想知道在他病倒前去過哪些地方?被蟲子咬過嗎?曾去打獵嗎?吃過污染過的東西嗎?打過針嗎?

種種限制讓我幾乎無法建立這位病人的歷史,但我還是篩檢出幾種可能。首先,醫院本身就可能是傳染途徑,那裡的針頭重複使用,也沒有檢疫隔離措施,其他人 可能是這樣感染上的。

接下來我必須清查疫病是不是有一個共同來源?還是由指標病例傳染給所有人?我查訪了另外四個病患的家屬,發現他們都和指標病例接觸過。但這樣的證據還是不夠,我決定到棉花廠一訪,會不會它就是伊波拉病毒從自然界的宿主傳到人體的地方?

雖然棉花廠經理想要幫忙,但他也茫無頭緒。棉花廠是幾棟磚房與木房,廠內有兩個驚人景象,一是骨董紡梭機震天價響,這裡的機器,簡直可以送進紡織博物館;二是混在棉花纖維、灰塵味中,屋內有一股很不容易辨識的怪味。我仔細搜索味道來源,眼睛轉向屋頂,陳年的屋頂早就由白轉灰再轉黑,部分地方完全腐朽了,我馬上知道怪味的來源。

蝙蝠。

熱帶非洲的屋頂常是蝙蝠窩,入夜,這些夜行動物成群飛出覓食,當屋頂腐朽了,蝙蝠糞就滴到地板,熱氣讓它混合著棉花纖維味、灰塵味,發出了無以名之的怪 味。我在非洲待得夠久了,知道蝙蝠是一種無害的動物,以前,我們常戴著棒球手套抓蝙蝠,純是好玩,不會傷害牠。非洲居民對蝙蝠習以為常,覺得沒什麼好擔心 的;就我來說,我不禁懷疑蝙蝠在這次伊波拉病毒傳染中,是不是扮演了一個角色?

蝙蝠的糞便會是伊波拉病毒的寄身處嗎?若是如此,伊波拉病毒當初又是怎麼跑進蝙蝠身體內的?我們必須假設伊波拉病毒對蝙蝠完全無害,只會對人類或其他靈長類造成傷害。這並非不可能,後來的研究發現,病毒在不同物種中有著不同的適應性。問題是,我們無法證明蝙蝠是元凶,因為薩伊的病人並沒有與蝙蝠接觸的證據。不過,蝙蝠在非洲無所不在,這也不能證明什麼。

要證明病毒來源,須對蝙蝠進行詳盡化驗,但我手頭缺乏設備,隨後趕來的「世界衛生組織」小隊,倒是蒐集了一些蝙蝠,但取樣不正確,不但無法分離出伊波拉病毒,也無法證明蝙蝠和伊波拉熱病有什麼關係。

我也懷疑伊波拉病毒是不是由蘇丹傳播至薩伊的?如果是蝙蝠傳染,一隻蝙蝠絕對無法竟功。兩地交通不便,也不可能有人從尼薩拉長途把病毒帶到楊布庫。此外,兩地沒有貿易往來,棉花廠的產品是由朱巴運到卡土穆或奈洛比(Nairobi),並不出口到薩伊;從薩伊也沒什麼東西好進口到尼薩拉的。

小玻璃瓶裡,藏著伊波拉密碼十年後才有能力解謎,但為時已晚

離開尼薩拉前,我留了一份備忘錄給唐.法蘭西斯醫師(Don Francis)。在那份備忘錄中,我指出了指標病例是誰,詳述疫病爆發經過,如果他們想訪查存活者或醫師,可以和誰聯絡等等。我想這樣一份備忘錄應是相當完整的,同時,它也證明了我是第一個到達疫區的調查者。

接著,我們去了距離楊布庫北方八十哩遠的阿布麻玻子(Abumombozi),當時曾謠傳薩伊疫病的指標病例曾搭車前往阿布麻玻子,所以我想知道此處是不是也有病例。一位醫生說他沒聽說有疫病,倒有幾個病人出現斑疹傷寒的症狀。這位醫生會不會把伊波拉熱病和斑疹傷寒搞混了?楊布庫最早的幾個病例不也是誤診為斑疹傷寒?但是我無法證明,因為沒有新的病例,舊病例又沒有留下檢體。

我回到楊布庫時,隊員們還忙著在鄉下採取血液樣本、查訪有多少人曾暴露於伊波拉病毒中。他們急著想知道我此行的結果,兩地疫情到底有沒有關聯?當我說沒有關聯時,他們很失望。我說:「從一地到另外一地,要經過四個不同部落的行政區,而且,人們也沒有長途旅行的動機。」他們有點懷疑我的結論,畢竟兩地同時間爆發疫病,很容易讓人聯想兩者相關。三年後,我的結論才被證明是對的。

數週後,軍機載著一批貨到金夏沙,那是六百個楊布庫居民的血清樣本,準備送往「疾病控制中心」化驗伊波拉病毒抗體。那時我們無從知道,在那些小玻瓶中,隱藏著一個與伊波拉病毒無關的秘密,這個秘密就像阿拉丁神燈裡的精靈,被緊緊鎖在「疾病控制中心」的冰箱裡,直到十年後,我們才掌握了足夠的知識之鑰,去解開那個謎。但那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68

NBI指數屢創歷史新高 生技醫療基金夯翻天 隨伊波拉病毒起舞 小心傷了荷包(164-166)

2014-11-17  TWM
 
 

 

起源於西非的伊波拉疫情像是蝴蝶效應一般,連帶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在疫情蔓延的推升下,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創下歷史新高,此時還是生技醫療基金的投資好時機嗎?

撰文‧周思含

隨著伊波拉病毒的疫情蔓延,雖然亞洲目前尚未傳出疫情,不過專家呼籲,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不在少數,不排除有受感染再入境且未被發現的案例,不可掉以輕心。工研院甚至提出警訊,伊波拉的擴散程度,將是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的最大風險之一。

儘管伊波拉疫情尚未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但素有華爾街「恐慌指標」之稱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近來不斷攀升,全球股市亦如驚弓之鳥,顯示市場對於疫情的高度危機感。

而每當有全球性傳染病疫情傳出,都會帶動生技醫療類股上揚,NBI生技指數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近期生技股票基金績效表現突出,過去一個月來平均大漲四.四七%,也帶動醫療股票基金漲升○.八六%,使其成為近期全球股市波動修正之際的資金避風港。

疫情是生技股動力?

伊波拉利短線,防高點套牢根據歷史數據顯示,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期間,NBI指數半年漲幅達三五.二九%;○九年墨西哥爆發H1N1(豬流感)疫情時,NBI指數亦從六六○點上漲至八五○點。那麼,現在還是搶進「伊波拉題材」的好時機嗎?

對此,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其實這波美國生技股的強勢,並非全然與伊波拉疫情相關。」對比當年SARS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疫情初期較難預防,但伊波拉病毒須經體液接觸傳染,如果只是一般接觸(如握手)是不會有感染的風險,只要在疫情初期就控制住,就沒有大幅擴散的危機。

因此,沈宏達認為,伊波拉病毒為短期性題材,不論是相關藥品或疫苗,由於是供作緊急疾病使用,售價及獲利將受到政府管制,對研究疫苗及藥品的公司無法有實質正面助益。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亦認同,投入研究伊波拉病毒相關疫苗仍屬非主流,對整體生技股價拉抬或許稍有貢獻,但對於提高營收表現的助益並不多。

換言之,伊波拉疫情其實對整體醫療生技產業營運貢獻有限,近來股價勁揚,只是短線題材發酵,此時,投資人如果單筆買入醫療生技基金搶短,不但討不到便宜,還可能因買在高點而套牢。

如果伊波拉病毒對於這波美國生技股逆勢走揚的關聯性低,那麼NBI指數在漲什麼?

沈宏達指出,主要還是受惠於第三季公布的財報利多,生技醫療向來就是抗景氣循環的產業,除了日前因伊波拉話題推動部分個股出現大漲,例如加拿大抗伊波拉病毒開發商Tekmira在美國掛牌的股價,自六月以來最高漲幅逼近一五○%。

同時,近期公布財報的大型醫療生技公司,如Amgen、Biogen、默克等第三季財報表現良好,顯示產業基本面佳,才是這波NBI指數逆勢抗跌的主因,後續則還有研發新藥、購併,以及第四季醫學會議旺季等題材,可望持續發酵。

儘管生技醫療產業的後勢樂觀,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認為,這波生技醫療類股指數的強勁反彈,短期內會面臨高檔震盪的格局,目前價格還在合理範圍內,未來仍有機會挑戰歷史高點,他建議投資人對於報酬率的預期不要設定太高,優於大盤的表現即可,「趁回檔修正時逢低布局,若沒有回檔的機會,則用定期定額方式進場。」何時是進場時機?

看新藥通過,布局中長期既然伊波拉只是短線話題,生技醫療產業該如何布局?傅子平說,短期內依據,包括醫療生技指標性大廠第三季財報結果,以及第四季醫學研討會所發表的新藥臨床數據,與重要新藥的審核結果都偏正向;至於中長期趨勢,則以新藥通過、企業購併與本益比來判斷。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新藥審核態度正向,今年已通過三十四件新成分藥。傅子平強調:「審理新藥的時程加速,特別是廠商可獲得多年專利權,一旦銷售情況符合預期,成長性相當值得期待。」其次是企業購併熱潮再起,由於一五年是部分藥物專利到期的高峰,藥廠擔憂「專利斷崖」影響營收獲利,因此,大型藥廠群起購併中小型生技公司,以維持後續獲利能力。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雖一度點名生技股價格「過熱」,衝擊NBI指數表現,但短暫修正後照樣上漲,主要是生技產業正處於多頭,本益比仍處歷史均值,離最高峰尚有差距,顯示NBI指數仍有成長空間。

整體看來,生技醫療還是適合中長期投資的產業,尤其時序進入第四季醫學會議旺季,新的臨床實驗數據公布,將激勵生技股表現,投資人不妨趁勢布局。

全球性傳染病爆發,生技股也跟著衝——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走勢SARS爆發期間,半年漲幅達35.29%墨西哥爆發H1N1,疫情擴散全球,半年漲幅約28%西非2月爆發伊波拉疫情,10月31日3103.98點,自6月以來最高漲幅達23.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81

【專欄】營銷者必讀:哪些情緒導致圖片病毒傳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5/148176.html

i黑馬註:強迫癥新消息頭像火爆微信,賣萌耍寶圖像瘋狂轉發……是什麽讓一個圖像像病毒一樣被傳播?是哪些情緒激發了閱讀和分享?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們願意分享的原因有差別嗎?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Dr.Jason


強迫癥新消息頭像火爆微信,賣萌耍寶圖像瘋狂轉發……是什麽讓一個圖像像病毒一樣被傳播?是哪些情緒激發了閱讀和分享?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們願意分享的原因有差別嗎?最近,全球領先的多渠道智能化營銷服務商webpower了解到由數字機構Fractl研究的人們如何對目前流行的圖像作出反應,幫助大家找到了圖像被病毒化分享的原因。


研究人員拿出三個月期間里在免費的圖片分享空間Imgur.com上的前100個最佳圖像的50張圖像,放在Reddit.com上投票,並調查了年齡在18-54歲之間的800位用戶去發現每張圖片誘發的情緒。然後使用了RobertPlutchik情感輪對這些反饋進行分類。

在調查中,webpower發現,許多最流行的圖像都是激發了受訪者積極的情感,且尤其與快樂、興趣、期望和信任高度相關的。總體而言,圖像被激發分享的前10種情緒如下:

1.娛樂(Amusement)

2.有趣(Interest)

3.驚奇(Surprise)

4.幸福(Happiness)

5.高興(Delight)

6.愉悅(Pleasure)

7.歡樂(Joy)

8.期望(Hope)

9.喜愛(Affection)

10.興奮(Excitement)

最少能夠誘發圖片被分享的情緒有:

1.憤怒(Anger)

2.禮貌(Politeness)

3.挫折(Frustration)

4.懷疑(Doubt)

5.尷尬(Embarrassment)

6.絕望(Despair)

7.痛苦(Hurt)

8.內疚(Guilt)

9.輕視(Contempt)

10.羞愧(Shame)

圖像誘發什麽情緒易於被分享?

多渠道智能化營銷服務商webpower從研究結果中還發現,盡管積極情緒通常比負面情緒更經常被圖片誘發,但受訪者常常對每個圖像有一系列複雜的反應,特別是在涉及分享而不是簡單地觀看的時候。

例如,對比鮮明的圖片似乎增加了情緒的影響力;一些流行的圖像在誘發負面情緒時,通常也伴隨著誘發積極情緒。

此外,某些情緒似乎如乘法器,使圖像更容易被分享。特別是圖片誘發同情心並經常同時伴隨誘發強烈負面情緒時;趣味、驚奇和娛樂與積極情緒經常相伴時。高度被分享的圖片還經常喚起欽佩的情緒。

不同年齡和性別間的差異性

18-34歲年齡間的受訪者,相比年長者,在查看圖片時被誘發的驚奇相關的情緒更少。男性比女性在圖像情緒反應範圍上略小,但在觀看病毒式圖像時產生更快樂的感覺。另一方面,女性比男性在負面情緒上稍多,情緒也更具複雜性,信任情緒則更多。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Dr.Jason


21世紀最可怕心理病毒 網路霸凌


2015-05-04  TCW
 
 

 

你,或是你的孩子,會是下隻黑羊嗎?

霸凌,「對成年人而言,是個全新陌生的文化,而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說。

當你我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你可能不知道,有十分之一的台灣孩子,正陷入網路霸凌的風暴當中,在日本,「Line霸凌」的現象正被熱烈討論。一個對朋友Line訊息的已讀不回,就可能被視為不合群,進而引爆攻擊。沒人知道,自己會否忽然成為白羊群當中的異類。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二○一三年,住在邁阿密的十二歲女孩瑞貝卡(Rebecca Ann Sedwic),一早起來打開手機,簡訊跳了出來:「妳為什麼還不去死?」「妳真的好醜!」他們,還是找到了她。

這個手臂上滿是自殘傷痕的漂亮女孩,剛剛才從前一所學校「逃」出來。在前一所學校當中,她被同學在手機上的社群謾罵羞辱,母親最後幫她轉學,關閉了她的臉書、收走了她的手機,更換所有的電話號碼。

原本以為人生可以自此開始,然而,當瑞貝卡轉到新學校,準備開始參加合唱團時,她悄悄登記了新的手機應用程式,打算交新的朋友。但沒想到,只是一個朋友的連結,就讓這群霸凌者又找到了她。

霸凌碰上高科技,殺傷力暴增十倍

直到瑞貝卡自殺前,用手機傳簡訊給兩個朋友說:「永遠再見」那一刻,她的母親都不知道,這群看不見面孔的霸凌者,透過科技,輕易找上了她的孩子。諷刺的是,這麼殘酷的霸凌,只是因為瑞貝卡曾約會一個同校男孩,但後來停止見他,就引發了恨意。

當霸凌碰上了高科技,它的殺傷力,比過去傳統霸凌的影響,至少多十倍。

《經濟學人》用更駭人的數據,去形容網路霸凌的影響力:估計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都在網路霸凌的漩渦中。

隨著科技的進展,霸凌的層次還在推陳出新。

如,「Line霸凌」。一位日本女高中生就在網路上公布驚人數字,她自己光是Line的群組聊天室就有三十三個,每天有超過三千則的訊息要閱讀、回傳。但,假如「已讀不回」,隔天上學時就會被群組裡的同學當空氣,而被當作小圈子之外的人排擠。

例如,因Whisper、Secret、Wut、Yik Yak以及Sneaky這些新冒出的聊天應用程式而產生的霸凌。這些新的軟體容許匿名傳訊息,跟臉書與推特上,看得到說話者面孔的狀況不同,越來越多匿名的惡毒攻擊,開始頻繁出現。

霸凌是心理傳染病,被欺負沒有理由

「成年人被網路霸凌傷害的嚴重程度,甚至還會超過小孩。」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陳麗如感嘆。

日本權威臨床心理學家山脇由貴子在《教室裏的惡魔》一書中指出,霸凌是一種心理傳染病,它,是隨機擴散,被欺負是沒有任何理由的。任何一種特質,都可能成為霸凌者的藉口。

即便,被害者是人生勝利組,與家庭關係良好,已經是成人,也可能會被「傳染」,難以招架。

畫面轉回台灣。

藝人楊又穎因霸凌而輕生,她漂亮,拍好的新電影才正要上映。她的父親,是擔任過農委會主委、中興大學校長的彭作奎,親子感情深厚。她的哥哥彭仁鐸在公開聲明得體的呼籲,顯現出良好家教。這樣的她,怎麼還會在意網路上陌生人的批評,勝過讓父母心碎?

經歷過高一女兒因霸凌而自殺,而寫下《一個沒有霸凌的教室》的作者小森美登里說:「把孩子逼上絕路的,不是霸凌,而是孤獨。」

「如果我是現在遇到霸凌的小孩,根本不敢那樣做(反擊)。」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精神科醫師郭約瑟說。這三年,因為網路霸凌而到他門診求助的人,增加兩成以上,以中學生為主,甚至小學生也不乏出現在門診的案例。

四大特質,新形態霸凌很致命

為什麼網路霸凌,能有比傳統霸凌大十倍的殺傷力,甚至致命。

這個病毒有以下的特質組合。

第一,它會在想不到的地方與理由出現!

長得美、很宅,身分證號碼開頭的字母跟別人不一樣,任何一個特質,都可能是被霸凌的原因。甚至連在Line上已讀不回,都可能被排擠。

第二,它就像空氣,能快速穿越地域,又二十四小時如影隨形。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研究所助理教授黃芸茵,研究網路霸凌多年,她分析,實體的言語霸凌傳給十個人要講述十次,但透過網路班版、臉書跟Line,一秒內就能傳給全班同學。

過去,發生在實體世界的霸凌,在離開職場或是校園後,就會結束,但是網路卻讓人無處可逃,除非完全與全世界斷了聯繫。這對特別倚賴網路者,如網路作家或是明星,很難,對於小孩更加困難。

對孩子而言,網路就像是通往外面世界最重要的臍帶,上面雖有可能傷害他的人,但支持他的朋友也在。一次斬斷,孩子的恐慌感更強,更不知道別人會不會因此在看不見的地方,更排擠自己。這也是比較小的孩子不敢告訴父母的原因:怕自己的手機被沒收。

第三,「沉默螺旋」現象,會強化傷害力。

專攻兒童心理輔導、輔導過四千多人的笛飛兒EQ教育創辦人楊鈺瑩對一個案例印象很深。她輔導過一個小孩,只因行為舉止常在狀況外,全班同學就幫他成立了一個粉絲團,叫作「某某某去死」,然後所有人都在上面罵他。

有人想幫他嗎?應該有,但是網路特質會讓正義之聲被壓抑。

美國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曾發生嚴重網路霸凌致死事件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合作研究發現,在網路更容易形成「沉默的螺旋」效應。它描述的是,人們在表達意見時,如果看到自己的觀點與多數人站在同一邊時,更願意大鳴大放;反之,若自覺只是少數,寧願選擇沉默。形成一邊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邊越旋轉越沉默的發展。

當受害者看不到網路上有人替自己說話時,開始會懷疑,是否被所有人背叛,整個世界因此崩壞。

「這一年來,那些說是我好朋友的人,你們真的是我的好朋友嗎?」這是楊又穎在谷底時留下的話。

「無法相信其他人的這種孤獨,往往會讓當事者失去生存意義。」小森美登里說。

第四,它隱形,但發作時都為時已晚。

「你感覺每個人目光都黏在你身上,你可以感覺一哩之外,有人小聲的在談論你,你可以看起來像是站在原地,其實已經消失不見,你放聲尖叫,但沒有人會聽見……,」這是描述校園霸凌導致殺人事件的小說《事發的十九分鐘》作者皮考特(Jodi Picoult),對受害青年的心理描述。

小說中,男主角寫給女主角的告白信,被人惡意的用電子郵件公布給全校看。所有人在實體世界裡嘲笑他,並且隔離他。但他的父母卻還無知覺,因為孩子總窩在電腦前。

但這種隱形的病毒,此時正大口啃食的是受害者的心靈,而非外表。即便關係親密的家長也難以察覺。「有時候,正因為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才說不出口。」小森美登里寫著,因為家是唯一讓孩子感到安全的地方,孩子會擔心自己的問題會破壞了它。

事實上,網路霸凌的傷害往往都會比想像中嚴重,郭約瑟說,會因霸凌來門診的人,通常已出現類似憂鬱症的症狀。

即便大家替受害者重建自信,擺脫自我懷疑的陰霾,但網路記錄的惡毒文字,一輩子不會消失。即便楊又穎已經求助家人,一起去看心理醫生,但一旦情緒脆弱,這些紀錄隨時又會把他們推入絕望深淵。

「自我的死亡,或是殺人,都是他們(霸凌受害者)認為重新開始的契機。」小森美登里說。

現在,全世界都看到了這個新現象,並且正視。

去年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發布一份研究報告,結果發現,不論被霸凌者是男是女、是小學還是中學生,自殺傾向都沒明顯差異,唯獨透過網路社群與電子郵件的霸凌,證實更容易讓孩子走上絕路。

十到十八歲受害者,一成想過自殺

在台灣,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指出,十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中,有一成二曾面臨網路霸凌威脅,這些受害者中有一成想過輕生。另一方面,有近兩成的孩子坦承曾匿名在網路上罵人。可怕的是,有四成的孩子曾在罵人的文章上按讚或留言。

各國除開始討論修法的可能,也呼籲大家要承認:我們太小看霸凌。

小森美登里最遺憾的是,當孩子在生前對她傳達被霸凌的訊息時,她是這樣「鼓勵」孩子的:「雖然現在很難受,但是這個經驗一定能讓你成長,明年,你就會成為非常溫柔的學姊。」

她事後才明白,這段話正進一步促成悲劇發生。因為這其實在暗示孩子:必須自己為霸凌負責。她進而親手斬斷了孩子的求助管道。如果當時,她能全盤接受孩子的痛苦心情,對孩子說:「你一定很難受吧,你好堅強喔!」甚至當機立斷行動,悲劇或許不會產生。

如同日本權威臨床心理學家山脇由貴子在《教室裏的惡魔》所說,孩子們霸凌他人時的手段,其實遠比你想像中高明,例如假裝和好,再從天堂打落地獄,登照片附電話、冒名網貼賣春訊息。這些是連成年人都招架不住的惡行,「孩子的每一天,其實都像是活在地獄裡般。」

想像一下,當被霸凌的孩子,用輕描淡寫的方式去描述自己不安的心情,是因為預感到內心即將崩潰,而做出的平衡。這時,如果父母還告訴他:「要堅強!」甚至質問:「會被人欺負,自己也有做錯的地方吧?」這形同又在孩子破碎的心靈上,撒了一把鹽。

我們很愛身邊的人,很愛孩子,但,「關心不代表理解。」

唯有真正的理解,我們才能真正預防。

拓展孩子生活圈,結交真實世界朋友

如果能理解,這一代的孩子生在網路世代,根本還無法如成人一般,擁有不同的社交圈,得以一刀兩斷。那麼,我們該做的,不是讓孩子離線,而是,帶他看清楚這個「網路」一體兩面的樣貌。

知名親子作家、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建議,平常就應提醒孩子,網路上的欣賞與批評是一體兩面,有人喜歡你,也一定會有人討厭你。如果別人批評你是因為情緒,要一笑置之;如果是捏造事實,就該解釋清楚。當有一日霸凌不幸發生,孩子的情緒也較易疏導,知道這不是自己的錯。

陳麗如也建議,要建立孩子對事理的分析判斷能力,好的批評該檢討,但面對無理的謾罵,就該知道「他們是為了讓我難過才亂說,我,其實做得很好。」

如果你理解霸凌常是來自一個圈子裡的排擠,那麼就多幫孩子建立更多「圈子」。

李偉文就用狡兔多窟的方法,強化孩子在不幸「中獎」時的招架力。他平常就拓展孩子生活圈,在寒暑假、假日帶孩子參加家庭日、社團營隊,結交跟學校無關的真實世界的朋友。

其他,如易子而教,幫孩子找到願意談心事的長輩;或是跟孩子約法三章,讓自己能連結孩子的臉書交友圈,但不介入,都是方法之一。

預防這場網路霸凌風暴,難度很高。

多數父母是被隔絕在孩子的社交網路之外,而它,又是隱形難以察覺的。若從小被教導要堅強、要很強的孩子遭霸凌,他們也會傾向不求助,認為自己有能力消化。負向循環下,悲劇產生只會更快,更多。

但就因為如此,我們更必須善用同理心,把所有的雷達打開,才能捕捉到孩子傳達出來的訊息。這些訊息很微弱,但絕對有跡可循。

今日,我們多一分認真看待網路霸凌,明日,我們才可能有更好的抗體能力,去應對這個還在不斷變形的新心靈病毒。

【延伸閱讀】12%台灣孩子曾遭網路霸凌—青少年遭霸凌來源

● 線上遊戲的對話框 48.9%● 一般聊天室    24.7%● 自己或朋友的臉書 23.6%● 部落格      12.6%● BBS       8.8%● 手機簡訊、Line  2.8%

資料來源: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調查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6大網路霸凌方式.網路跟蹤、人肉搜索.散播當事人裸照、不雅影音.寄黑函恐嚇、性騷擾、謾罵.排擠受害人,將他踢出Line群組、臉書社團.偽造或駭入受害人帳號,冒名發表言論.匿名或具名在論壇或社群網站上公開羞辱

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網路霸凌傳播更快、更囂張—網路與傳統霸凌方式比較

● 網路霸凌˙傳播更快:按一個鈕就可傳給全班、全球˙行為更囂張:可任意註冊假帳號,讓加害者少了社會制約更囂張˙更難察覺:有的父母不熟網路,被私下發信攻擊時,難發現霸凌˙24小時攻擊:下課後難喘息,依然被網路留言、Line訊息追殺˙紀錄難消除:不雅照、影音一旦上網,就難徹底清除˙無地緣性:搬家轉學後,加害者依然能找到臉書持續攻擊˙斷網即可封鎖:換帳號、電話號碼,封鎖騷擾電話,或是乾脆不上網,即能拒看、拒聽網路霸凌言行

● 傳統霸凌˙有地緣性:人際傳播速度較慢,僅限校園、街頭,搬家、轉學就可逃離攻擊

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全球反霸凌,連美國總統也動起來—各國反霸凌行動一覽

● 2011年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召開霸凌預防研討會,發表反霸凌官網。

● 2012年 美國脫口秀Jimmy Kimmel推出殘酷推特單元,廣邀名人大聲朗讀針對他們的網路謾罵,藉機回擊或幽自己一默,成了極受歡迎單元。

● 2014年 新加坡國會通過《防止騷擾法》,讓網路霸凌被害者可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 2014年 英國政府擬修法,將網路霸凌刑責從目前最高6個月提高到2年,預計2015年上半年可過關。

● 2015年 柯林頓性醜聞案主角呂文斯基赴Ted演講,以自身受害心路歷程誓言反霸凌,大獲好評。

整理:蔡靚萱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