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玩具商鋪業主 血併李嘉誠

2012-05-18  NM

上週四,四十多名玩具商業主浩浩蕩蕩來到長江中心,打開血紅字眼Banner「港人首富不熟不吃 300潮汕老鄉上當受騙」。
他們一行人是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鋪位業主,從廣州搭火車來香港,是要向李嘉誠及其上市公司長江實業宣戰。
八年前,這班業主深信「香港首富」這個金漆招牌買下禮品城商鋪,以為租售李超人地段,自此財源滾滾,誰知誤墮地產商慣用「貨不對辦」的租售陷阱。
四十名業主幾年以來一直在大陸示威抗議,竟然被內地維穩部門出動干涉「河蟹」,今日決定移師香港示威。


上週四早上十一時多,四十幾名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的鋪位業主,拉着橫額標語,操到位於中環的長江中心及和記大廈門前,烈日當空下憤怒叫喊,強烈要求「首富李嘉誠回水」。
他們遞交請願信,擾攘兩小時才離開。示威結束後,搞手之一香港商人莫先生,拉着記者不斷追問:「明天香港會有幾多張報紙刊登今日我們的行動,電視台會唔會約我們做訪問?我們好慘,幾年來在廣州搞示威,反而被公安打壓,大陸的內地傳媒對我們冷待……」
翌日,莫先生嘆了口氣,因為香港僅得一份報章報導是次事件。
莫說:「以為我身處的香港自由風氣比內地好,但結果,唉,原來李嘉誠咁得人驚……」

因為李嘉誠
莫先生,○四 年因為李嘉誠這三個字,斥資百多萬元人民幣,在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投資了兩個相連鋪位。 「之前响廣州白馬投資時裝鋪位,單是租權轉讓已由八千升到三萬,仲只係有得租冇得買斷,今次李嘉誠搞呢個玩具城有得買斷,所以非常吸引,又話會進一步將廣 州一直最繁榮的一德路玩具批發市場成個搬過去,一定有得賺。當時諗住賺埋匯價,响恒生造按揭,用港幣供,以為有賺冇蝕,點知……」莫苦着臉對記者說。


○ 四年,長實公布首次在廣州投資,項目計劃正是這個位於黃埔區、號稱全球最大的玩具批發城。根據和黃○三年年報指出,該項目由長江及和黃合組成的 Toprow Investment Limited,與內地一間名為廣州國際玩具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長和出資一億五千萬人民幣,佔四成股權,中方拍檔出資二億二千萬人民幣,佔其餘六 成。

藍圖引買家
該玩具城佔地三百餘萬呎,足足兩個維園大,計劃指項目分三期開發,第一期在○四年一月動工,有八百個商鋪出售。首批出售時,廣告大賣第二期將會興建一百萬呎玩具展覽中心和研發中心,第三期更會有主題公園和宿位配套。 憑着李嘉誠金漆招牌,再加上這個包裝得「實力強勁」的玩具城藍圖,鋪位未開售前已被報章傳媒大力吹噓,引來投資者一連串話題及憧憬,四方八面的投資者調動資金,業主除了香港人莫先生、還有來自澳門、廣州,遠至馬來西亞的華人,當然還有善於投資的溫州商人。 「我那時候為了買得地處人流最好的靚位,在商鋪未公開出售前,已向玩具城那個銷售部職員封了十六萬利是,之後我再出資三百幾萬買入一個地鋪,我非常期待收成期的來臨。」來自溫州的業主方小姐回憶說。

玩具城變住宅
買下第一期的商鋪,一眾業主本來一直期待二期三期落實後,租金颷升及商務暢旺。誰知一年過了又一年,等了又等。然後有一天,當日承諾的展覽中心、主題公園沒有出現,反而看見本來的地皮開始打樁,興建項目是三十層樓高的「住宅」。 玩具城突然變成住宅,本來購入商鋪的「玩具商店」租不出,就算租得出的玩具店鋪也沒生意,全個玩具城十室九空,猶如死城。 記者上週一連幾天採訪,偌大的商場一個人也沒有,部分鋪位空空如也,有部分則用作倉庫,只有一、兩間放了幾個毛公仔及機械人。 「根本唔會有人來呢處做生意,好多業主為咗省卻成本,索性丟空,初時我有開鋪,三年一單生意未做過,玩具擺到塵封發霉。」另一位業主陳先生說。 陳生指沒生意之餘,每名鋪位業主每月還要繳交千六元人民幣管理費,繳交了頭三年後,大部分業主覺得不能再被蠶食下去,決定罷交。

數碼港翻版
港人莫先生當時一見玩具城變成住宅,心頭即時涼了一截。「我心諗,嘩!又係呢一招,真係香港數碼港翻版,地產霸權霸到上廣州。」 莫之後立即聯同其他業主東奔西跑,向有關單位求助,但訴求一直石沉大海。 據稱,他們先聯絡玩具城內地合資公司的負責人,但一直聯絡不上。其後該中方負責人更向他們表示已把股份轉讓給長和,叫他們向李嘉誠追討。 記者致電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有限公司吳姓負責人求證,對方稱現時項目的大股東是長和,若有投訴及索償等問題,叫記者及業主直接向長和商討,另外還聲稱管理公司曾力谷宣傳,奈何生意未見起色,唯有將項目轉為住宅發展,之後便匆匆掛線。 「離晒譜,當日更改土地同業權用途,事先竟全部冇諮詢過我哋第一期五百個業主,而家搵人追究,就一個推一個,根本從一開始就是騙人。」

穩賺百億
現時,原本為玩具城的二、三期,已興建了兩座住宅大廈,住宅名稱是都會新城。 根據售樓單張,都會新城會興建十棟三十一層高的住宅,分三期發展,第一期推出三棟共七百多個單位。據廣州一名地產代理指,長和內部人士已向地產代理放風,都會新城開售價約為每平方米一萬三千元人民幣(每呎呎價約四千元)。 「呢個係高級住宅項目,其他樓盤冇得比,計劃中仲有『都會水中城』同『浪濤花之城』等特色主題建設,呢個盤一定會升值……」 ○四年玩具城第一期賣鋪套現約七億人民幣,若都會新城過二千個單位全部售出,估計總回報超過百億元,長實首次在廣州投資,收穫相當豐厚。

超人早有部署
其實當年李嘉誠在廣州投資玩具城,部分地產分析員都認為「李嘉誠舞劍,意在圈地」。因為理論上開發玩具城,三十萬呎地方已夠用,但玩具城計劃卻有三百萬呎地皮。 本刊於○四年年頭,曾採訪是次與長和合作的內地公司負責人吳楷明,其後發現吳是廣州一間俱樂部夜總會老闆,與李嘉誠身份完全不相稱。 而吳公司的頭馬,是廣州國際玩具中心有限公司策劃總監劉軍,在廣州地產界內薄有名氣,與市政府官員稔熟。


據知,廣州市政府早於○一年已有意整頓雜亂的一德路玩具批發市場,構思在廣州另闢新地方開拓。當時吳獲得消息,搶先牽頭發展,遇上對計劃感興趣的李嘉誠,雙方一拍即合,造就長江首次在廣州的投資項目為玩具城。 雖然內地早有分析員提醒投資者,但當時一聽李嘉誠大名便如痴如醉,再加上內地傳媒唱好合奏,○四年八月,玩具城第一期約八百個鋪位開售時,即有兩倍多的超額認購,最貴的商鋪面積六百餘平方米,賣價千二萬人民幣。

被內地維穩叫停
今日眼見發展商賺大錢,自己卻血本無歸,玩具城商鋪業主多年以來不停示威抗議,但估不到每次行動,皆被弄至焦頭爛額。 「初時為數約一百名溫州、二百名澄海,再加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共五百名業主發起去搵長和索償,點知我哋網上QQ同手機SMS發出遊行訊息,俾公安全部刪除。」


其中部分屬於搞手的業主,更多次被公安跟踪,目的就是防止他們再發起示威遊行。溫州的維護穩定辦公室(維穩辦)的官員更先後約見了部分玩具城的溫州業主,要求他們不要「多生事端」。 「真係好冇公理,我哋又唔係殺人放火,只係爭取合理權益同賠償,咁都唔得?」 嘆了一口大氣的莫先生,下一步將會與眾業主瞓街抗爭。 「我哋依家冇晒辦法,唯一可以做就係瞓街,都會新城正式開售第一日,我哋就去瞓街封路,橫掂依家個個業主都晚晚失眠。」眾業主激動地說。

維穩辦勁過國防部
本刊記者在內地採訪,被公安及國安跟踪及監視已司空見慣,今趟回廣州採訪玩具城時,更多了一路人馬「招呼」記者,他們就是維護穩定辦公室官員。 中共中央設有「中央維護穩定領導小組」,維穩辦直屬中央,性質屬議事及協調機構,小組下至每一省市地方,均設有維穩辦公室。 據一○年五月出版的《社會科學報》報導,○九年全國維穩經費達五千一百四十億元,金額超過當年國防部預算的四千八百零七億元。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2

迪士尼一紙「公主合約」,讓老三進逼老二 玩具商轉型戰 變形金剛首勝芭比

2016-01-18  TCW

同樣面臨iPad分食孩童時光,為何做芭比的市場老二美泰兒,股價與獲利率,都輸給做變形金剛的老三孩之寶?

這是變形金剛與芭比娃娃的戰爭,第一回合,前者大勝。

迪士尼剛結束跟全球市占第二大玩具公司美泰兒(Mattel)的十年合約,把旗下十三位公主,包含最受歡迎的《冰雪奇緣》艾莎公主,交由美泰兒的對手——全球第三大玩具公司孩之寶(Hasbro)代理銷售。

二○一六年開始,美國玩具反斗城賣場的「公主們」,都由孩之寶重新設計「變臉」上架。一紙「公主合約」,將為孩之寶帶來一年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八億元)的營收。

93歲孩之寶多角轉型!

這場「公主大戰」的兩位主角,正上演著一盛一衰的命運。過去三年,孩之寶股價上漲近九○%,美泰兒卻下跌了二七%。

美泰兒與孩之寶近年都面臨嚴峻挑戰,競爭對手不是彼此,而是iPad等行動手持裝置。

根據研究機構Childwise統計,美國五到十六歲的孩童每天花六個半小時在螢幕(包含手機與平板)前,這代表玩玩具的時間逐年減少。

美泰兒掌握美國一七%玩具市占率,一九五九年推出芭比娃娃後,廣受歡迎,直到二O一三年芭比都穩坐美國節慶時最受女孩歡迎玩具第一名,稱美泰兒為玩具女王一點都不為過。孩之寶主攻男孩玩具,在美國市占率一O%,最知名的產品就是變形金剛、地產大亨、彩虹小馬。

芭比熱賣五十七年,過往占美泰兒營收約兩成,然而,從二O一一年起,芭比貢獻的營收連年下滑,至今減少兩成,使二O一五年美泰兒的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全都下滑。反觀,孩之寶過去兩年仍持續成長,為何兩者命運大不同?

第一變:販賣娛樂

找名導拍電影,淨利創新高孩之寶並非是玩具界的獲利模範生,電腦普及後,孩童不再喜歡孩之寶的地產大亨等桌遊,變形金剛也遭人遺忘,孩之寶獲利載浮載沉,一九九六年甚至差點被美泰兒收購。

二OO八年高德納(BrianColdncr)上任孩之寶執行長,派出十五入團隊做訪談,發現孩童不是不愛變形金剛,而是太少看到變形金剛,一九八O年代後,變形金剛卡通就沒出現在電視。

高德納接受《彭博商業週刊》採訪時表示:「我們將珍貴品牌束之高閣,損失大把獲利。」隨後,他四處找電影公司合作拍片,終於獲得派拉蒙影業首肯,請來名導 演麥可。貝(Michac Bay),不僅扭轉了過去先有故事、才有玩具的經營邏輯,還把外星機器人對戰漫畫,簡單的故事轉變為複雜的電影腳本。

二OO七年《變形金剛》上映,孩之寶的淨利創下歷史新高,變形金剛商品年營收由電影上映前的一億美元,上映後暴增到兩億美元,更確定孩之寶將從單純賣塑膠玩具的企業,轉變成跨媒體娛樂公司。

孩之寶品牌長佛斯帝(JohnFrasootti)演講時提到,為了銷售玩具而自製卡通電影,並非新鮮事,但孩之寶想的不僅止於此,它要變成娛樂公司,讓孩童在電影、電視、手遊都接觸到旗下的角色,並以授權方武將觸角延伸到其他產品。

二OO八年,孩之寶把企業目標改為「創造最棒的玩樂經驗」,旗下角色都必須誕生自故事中,說故事能力成為最重要的核心能耐。

佛斯帝說:「我們不是在賣玩具,是用故事讓角色活起來,授權到各領域。」他解釋,說故事能創造兩種優勢,一,讓角色鮮活起來,讓人們產生情感連結:二,隨 著故事發展,角色個性與特長可與時俱進,使角色長青。孩童的喜好變化快,過往玩具公司總苦於熱門角色僅止於二代拳王」,隔年就被打入冷宮,但是當角色有故 事支撐,就能延長壽命。高德納在接受媒體訪談提及:「將說故事的能力,整合到每一件我們所做的事情。」賣變形金剛時,不只是賣玩具,還賣授權給電玩公司做 手機遊戲、文具商印製學童背包與筆袋等。當遊戲產業視ipad等科技產品為大敵,該公司的看法卻不同。孩之寶內容長戴維斯(Stephen Davis)說:「現在是進入玩具產業最棒的時機,更多管道讓我們的內容曝光……,我們有更多機會創造顧客的品牌體驗。」

第二變:跨界撈金除賣玩具還靠授權賺體驗財

重新定義企業價值後,孩之寶策略與組織也隨之改變。二OO九年購併長期為其製作卡通與廣告的製片公司,成立孩之寶工作室(Hasbro Studio),自製卡通。同年,往下整合頻道,以三億美元入股DiscoveryFamily頻道,持股五成。電影部分繼續跟派拉蒙合作推出四集《變形 金剛》,把大批設計師送到片場,確保每個變形金剛都有相對應的玩具。當每一集票房比前一集熱賣時,孩之寶淨利幾乎都創新高。

二O一四年孩之寶更成立火源影業(Allspark Picture),運用旗下角色特種部隊、彩虹小馬拍攝影片。過往孩之寶難以攻進女童市場,但是彩虹小馬電視卡通上映後,二O一四年彩虹小馬商品營收貢獻,是孩之寶第三大。

孩童花最多時間在App遊戲,孩之寶二O一三年入股手機遊戲公司Backflip,持股七成,開發變形金剛遊戲。

當變形金剛躍上大銀幕暴紅後,孩之寶在四年內(二O一O年至二O一四年),授權業務的營收成長了六一%,占總營收五%。二OO六年變形金剛有九八%的營收 來自玩具,現在僅有七六%來自玩具,其他二四%來自授權電影、電玩業務和主題樂園,大賺體驗財,等於一個變形金剛可以賣四次(詳見第四十頁圖)。

眼界不同,孩之寶的腦袋也跟著轉變。他們發現,眾籌網站上有人用3D列印自行設計彩虹小馬販售,通常一般玩具公司會提告侵權,它卻轉而跟創作者合作,洽談 抽取授權金。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解讀,孩之寶轉變為「特許加盟」(franchise)的商業模式,創造出暢銷卡通人物後,利用各種授權,創造電影以外 的利益;迪上尼是這模式的箇中高手,他指出,如果電影賣不好,迪士尼可以從其他產品獲利,玩具只是綑綁銷售的一環。當玩具逐漸變成配角、電影變成主角,純 玩具商的獲利空間自然限制,二O一五年,《冰雪奇緣》的兩位公主取代了芭比,成為美國假期最受女孩歡迎玩具,就是最佳例子。

71歲美泰兒做小自己!

美泰兒並非沒看到手機與平板帶來的危機,芭比銷售連續四年下滑,警鐘早就響起,前任執行長在二O一一年上任時也曾喊出「One Mattel」 (一個美泰兒),希望美泰兒發展跨電視與數位平台事業。

只是,當孩之寶重新定義自己是玩樂經驗的創造者,美泰兒仍定位自己是玩具公司,空有口號卻無執行。

過去五年美泰兒最大的兩宗購併案,是買下湯瑪士小火車與全球第二大積木公司MEGABrands,而非進軍影視,它偏好沿襲過往成功邏輯——制作電視卡通 帶動玩具銷售,被《彭博商業週刊》形容:「偏好做小」(gosmall),雖然投資風險比孩之寶投資電影低,卻難有突破,只能眼見芭比銷量下滑。

第一敗:只守本業為保護芭比,放棄進好萊塢

的確,芭比熱賣五十七年,在玩具生命曇花一現的產業裡是個奇蹟,美泰兒當然不願意讓曾經占營收兩成的芭比冒險闖進好萊塢。「在美泰兒裡,保護芭比已經融入他們的DNA裡了,」美泰兒前營運長史丹(rucc Stein)說。

直到二O一三年底,美泰兒才覺悟,著手成立製作公司。二O一五年四月,美泰兒換掉執行長,撤換三分之二高層,聘請董事會成員辛克萊 (Christopher Sinclair)擔任美泰兒董事長兼執行長,他接受財經週刊《霸榮》(Barron`s)採訪時慼嘆:「過往美泰兒的成功來自創新、創意與速度,但是我 們卻變得保守、自滿與遲緩。」

在美泰兒,為了報告新產品與行銷活動,員工會花掉數個禮拜準備上百頁的書面資料,描述每一個細節;假如你想取得美泰兒授權圖樣做背包,至少得經過八場會議、三十種樣式討論後才可能定案,甚至有主管會在行事曆填上假會議,避免被找去開會。

第二敗:忽略玩心決策依賴市調,淪為公式化

美泰兒每年透過四家調查公司蒐集銷售資訊,公司內不乏畢業自常春藤聯盟MBA,卻讓企業變得依據調查數字行事,忽略除了調查外,做玩具、講故事必須抱著玩心。《華爾街日報》寫:「美泰兒像是卡夫或寶潔這樣快銷品公司,更依賴市場調查資料做決策,而不是膽識。」

二O一四年,美泰兒聘回了曾在二OO二年讓芭比事業起死回生的狄克森(RichardDickson)為品牌長,他檢討:「我們必須給自己多點自由、少點公式化。」

二O一五年,美泰兒結合科技,研發出會跟孩童對話的玩具「哈囉芭比」,還準備跨入電影,向迪士尼看齊,擴大授權事業搏翻身。也正因此,迪士尼忌憚美泰兒搶奪公主市場,先琵琶別抱,把旗下十三位公主交由孩之寶銷售。

湯明哲說:「這案例指出,一味固守核心能力是錯的,面臨巨變,順勢而為、提早布局、即時轉變,永遠適用。」沒人會料到,迪士尼跟蘋果會是原本獲利方程式的 破壞者,如今,產業界線模糊,當企業發現自豪的商業模式將被外來者破壞殆盡,該怎麼做?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認為,先得審視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新競爭環境中 是否適用,若已過時,唯有學習對手的模式,奮力轉型。反之,則該聚焦才能轉危為安,玩具商龍頭樂高(Lego)曾面臨財務危機,經過一番摸索,最後選擇聚 焦積木的創造性,反倒取代美泰兒,由第三名躍升成為全球第一大玩具公司。

新科技,開放平台,正在破壞企業習以為常的成功方程式,認清企業價值,勇敢改革,才有機會在新競爭環境中找到機會。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01

藉手機App增值 港玩具商結合「虛實」抗逆境

1 : GS(14)@2017-01-13 08:07:51

【明報專訊】近年傳統玩具市場一直受到智能產品和環球經濟等因素影響,香港去年首11個月玩具產品出口總值按年跌24%,較2015年同期按年跌6%明顯下滑。在逆境之中,有部分港商認為,藉手機App來為實體玩具增值,實行「虛實結合」的策略,或許會是一條出路。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貿易發展局署理總裁周啟良表示,2016年1至11月,香港的玩具產品出口總值為338億港元,按年跌24%。

去年港玩具出口跌幅擴大

這是由多個因素造成,首先,愈來愈多港商貨品從內地港口直接出口,不經香港,所以不會出現在香港的出口數字之中。此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去年累跌6%,相信有些外國買家曾以此為理由,要求港商略為減價。他又稱,現時有些玩具生產商不只是生產玩具,還將相當大的精力投入配套的手機App或手機遊戲。因此,不排除有些玩具生產商部分收入改為以另一種形式出現,而不是出現在香港玩具出口數字內。

航拍機市場降溫

「香港玩具展」剛於周一至周四舉行,部分參展商接受訪問時表示,去年出口歐美市場跌幅較大,它們現時的應變方法,就是採用「虛實結合」的策略,利用手機App或手機遊戲,來為傳統的實體玩具增值。

另外,過去幾年一直大幅增長、吸引了很多內地和香港公司入場的航拍機市場,去年第四季亦降溫;內地業者「億航」和「零度智控」分別裁員;有港商則專攻低端市場,務求與專業級或商用級市場作區隔。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95&issue=20170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