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再來看看中國中盛(2623),股份於十月二十八日一股拆為五股,股價於當日最高價的1.37元已經跌至今天收市的0.445元,跌幅高達67.5%;協鑫新能源(451),股份於十一月十九日一股拆為四股,今天已經由當日最高的1.41元跌至1.1元,跌幅為22%,日後會否繼續向下尋底?姑且拭目以待。 」
這正是前天文章的節錄,哪料到只是短短的兩天,即時見效,協鑫新能源今天大挫30%而低見0.7元,收市則報0.75元,下跌0.25元跌幅25%。
看此類「斬倉」股份,我最拿手。
今天中午,協鑫新能源收0.91元,較昨天收市價的1元下跌了0.09元,跌幅雖然只有9%,然而,我已經通知朋友,午後準備買「便宜貨」。
「什麼價位可以買入?」朋友問。
「我也不知道,可是,妳可留意0.9元、0.85元、0.8元、及0.75元這幾個價位,若然出現百萬股或以上的買入盤,則表示跌勢未止,可是若然於0.7元再出現這類買入盤就可以博反彈了。」
下午開市之後,協鑫新能源果然一如預期般接連跌破了 0.9元、0.85元、0.8元、及0.75 多重關口,而且每個關口果然真的出現了「百萬大軍」力抗,最終真的於0.7元見底反彈而收0.75元,我自己也服了自己!
雖然今天準確地掌握了其股價的變動,然而明天其股價又將如何變動的確難料,畢竟跌幅已大,或者會有反彈,反彈過後會否再跌過呢?太遠的事情估計不了。
能夠如此準確地掌握到今天其股價可能於0.7元見底反彈靠的完全是我的經驗,我自己亦解釋不了!
臨近年關,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波幅明顯減小,近三周始終維持在6.58附近,成為自8月11日“新匯改”以來最長橫盤時間。但與此同時,近日人民幣在離岸市場(CNH)出現明顯貶值趨勢,令市場擔憂看空人民幣力量再次擡頭。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日本央行意外宣布進入負利率時代,人民幣或將面臨新的貶值壓力。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也:“日元的下跌,可能意味著中國央行如果有意維持穩定的貨幣籃子,人民幣可能也將面臨貶值壓力。”數據顯示,日元在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中的權重達到14.7%,如果日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將跟隨一籃子貨幣出現貶值。
目前業內普遍預期,短期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不會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相信這一波的匯率維穩將持續到至少第一季度末,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大概率會被穩定在6.6左右。”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對本報記者表示。
離岸市場貶值壓力尚未消散
本周一(2月1日),離岸(CNH)人民幣對美元明顯走低263個基點(幅度為0.4%)至6.6203,成為自1月8日以來,首次跌破6.62關口,同時0.4%的下跌幅度也為近兩周最大。
2月2日,離岸人民幣跌勢有所放緩,截至收盤報6.6284,微跌81個基點;但在隔夜歐美時段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貶值壓力明顯增加,一直延續至2月3日開盤後。
2月3日,人民幣在離岸市場連續擊穿6.63、6.64以及6.65三個關口,貶值速度有所增加,日內最低至6.6512,下跌237個基點。截至16:50本報記者發稿時,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報6.6434,跌幅為0.24%。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員劉霞在近日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提出,人民幣離岸市場到了韜光養晦的時點。“與一般的離岸市場相比,目前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較小、金融產品種類偏少、業務範圍受到較多限制、流動性較弱。”劉霞表示,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只有2萬多億元,又面臨的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全球市場,對沖基金、國際投行等機構進行監管套利,資金可以隨時流入流出,投機炒作的資金更多。其前期發展更多依賴人民幣升值預期,單邊升值預期不再的情況下,投機者們自然會放棄流動性差、投資方式少的貨幣資產。
目前,由於離岸人民幣市場深度不足,相關措施尚不完備,易於被投機者利用,隨著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離岸人民幣匯率對在岸匯率的影響不可忽視。劉霞提出,一味擴大離岸市場而又沒有良好的疏通手段,境內外的資金價格差異、人民幣貸款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差異、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差異等,都容易導致相應風險。
對此,她建議,未來首先需要理順人民幣的跨境流動機制。加強對離岸市場的跟蹤研究,健全統計監測體系。“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產品創新較快,跨市場、跨幣種的金融業務和產品逐步增加,應做好對各類離岸人民幣業務、產品的監測和統計,研究貨幣跨境使用對本國進出口、貨幣政策有效性和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影響,建立逆周期調節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
人民幣匯率走勢順應市場供求變化
在離岸市場看空力量尚未徹底消散的同時,1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實施負利率政策導致日元貶值預期增強,進而給人民幣帶來新的貶值壓力。
“隨著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臨近,人民幣市場也將會迎來短暫的平靜,但是從中期來看,日元貶值的趨勢將影響人民幣的競爭力和相對估值。”渣打銀行駐紐約經濟學家分析師麥克(Mike Moran)說道。
近三周,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連續維持在6.58附近,且日波幅不超過100點,與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連續20個交易日設定在6.56附近。2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5521,小幅下調11個基點。
截至16:30收盤,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報6.5793,較上一交易日6.5797的收盤價微升4個基點。
對於多日來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出現的平穩走勢,有外匯交易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離岸市場流動性平穩之後,在岸市場波動明顯減少,另一方面購匯盤相對年初清靜不少;另一方面,每天的交易中,很明顯見到幾家中資行輪流出現守著價格。”
2月1日,中國貨幣網特約評論員發表文章稱,目前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
1月29日最新發布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0.15,較上年末微貶0.78%。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101.41和98.09,分別較上年末微貶0.30%和0.76%。三個指數兩個略高於100,一個略低於100,較上年末均略有貶值但變化不大,顯示1月份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平穩。
文章提出,從總的來看,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順應了市場供求力量變化,反映了參考一籃子貨幣走勢進行調節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1月份人民幣對歐元和美元匯率分別貶值0.98%和1.30%,對韓元、南非蘭特等新興市場貨幣匯率升值1%~2%不等。考慮貿易加權因素後,人民幣匯率指數繼續穩定在100附近,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的效果進一步體現。”該評論員說道。
文章重申,從歷史實踐和未來發展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匯率制度。隨著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參考一籃子貨幣增強彈性。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外匯儲備充裕,金融體系穩健,我國有條件也有能力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其實,美國民眾從未走出過‘9·11’的陰影。”15年後,一位曾報道過“9·11”事件的美國記者這樣描述道。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遭到恐怖襲擊。1年後,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就美國人“是否認為恐怖主義讓美國更不安全”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9%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安全在“9·11”襲擊後沒有受到影響;33%的民眾認為美國的安全在“9·11”後有所改善;大約22%的民眾認為,美國在“9·11”後變得更不安全了。
不過,這看似樂觀的結果並沒有延續多久。皮尤研究中心今年8月所做的一項類似調查顯示,有超過40%的美國人認為,當前的美國比“9·11”前更易遭到恐怖襲擊。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報告,自“9·11”之後,美國已經耗費了3.6萬億美元專門用於反恐支出。15年後,為什麽美國民眾卻認為美國本土比以往更不安全了?
跨黨派合作不再
分析人士指出,“‘9·11’以後美國是否比2001年時更安全?”的問題可以通過數據、事實和政府公開的相關信息來證明,但是“公民是否覺得更安全”卻是另外的一個問題。畢竟“是否感覺安全”涉及太多的感性因素,包括民眾對當前政府以及全球議題的看法等。
總統奧巴馬在“9·11”紀念活動上回憶道,15年前,當時還是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的他在離開芝加哥的辦公室時,恐怖分子挾持的第二架飛機發動了對五角大樓的襲擊。“我站在街上看著希爾斯塔(芝加哥地標性建築),當時我很擔心它(希爾斯塔)會是下一個被攻擊的目標。記得那天晚上在哄女兒睡覺的時候,我在思索,我們的孩子會在一個什麽樣的世界里長大。”奧巴馬說道,“一天的時間里有3000多條生命被奪走,我當時第一次感到我們的國家其實那麽脆弱。”
15年前的那場恐怖襲擊讓當時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前所未有的團結。立即宣布“就一切立法之爭停火”的國會議員在“9·11”事件後在華盛頓國會山大廈的臺階上齊唱了美國國歌。不僅如此,民主黨還罕見地加入了共和黨的行列,權力支持當時小布什政府對恐怖襲擊的應對舉措。當美國於當年10月宣布對阿富汗軍事介入後,超過80%的美國人都表示支持布什政府的這一軍事行動,而這其中大部分為民主黨人。
然而,15年後的今天,政府和國會卻陷入空前分裂的狀態。不僅奧巴馬政府希望國會通過的各項法案,包括同國土安全有關的法案一再在共和黨掌控的國會受阻,共和黨也因當前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不間斷地發表具有爭議性的講話而陷入嚴重的內部分裂。此外,共和黨還面臨在11月的中期選舉後失去國會控制權的可能。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有關“恐怖分子是否讓美國更不安全”的問題其實一直同美國黨派政治有關。比如,在共和黨的小布什總統期間,民主黨往往更傾向認為,恐怖分子仍是巨大的威脅;在民主黨的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共和黨則更傾向於認為,民主黨的政策讓美國更不安全了。
皮尤研究中心今年4月公布的一項民調指出,超過75%的民主黨人贊同政府在對抗恐怖襲擊事件中的表現,而只有29%的共和黨人對奧巴馬的反恐政策表示認同。
今年8月的民調顯示,58%的美國人認為恐怖分子目前比以往都更有能力發動諸如“9·11”那樣的恐怖襲擊,這些接受調查的民眾大多為共和黨。
“9·11”還會重演嗎
“不能說可能性為零,但我認為想在美國複制像‘9·11’那樣大規模的恐怖襲擊基本不太可能。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不可能。”蘭德公司反恐專家克拉克(Colin Clarke)表示。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盡管“伊斯蘭國”不太可能複制當年“9·11”規模的恐怖襲擊,但卻不能忽視他們近些年已經在歐洲境內進行過一系列有組織的恐怖襲擊。“通過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和之後的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恐怖襲擊就可以發現,恐怖分子有能力在跨城市間進行連續和有組織的多次襲擊,所以,這很可能意味著他們可以做得更大。”塞達維爾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多爾(Glen Duerr)表示,“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在美國是否有這樣的能力。至少現在看來,他們想在美國發動這樣襲擊的能力要弱很多。”
國際安全和反恐專家指出,同此前基地組織傾向於發動大規模恐怖襲擊相比,如今“伊斯蘭國”更傾向於使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在全球範圍內擴大他們的影響力。
“恐怖主義實際已經很難完全被制止。”多爾表示,“美國政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護很多美國的地標性建築、體育場館、機場和大部分主要交通地點,避免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但是,極端份子更傾向於在更小和安全力量更薄弱的地點發動恐怖襲擊,比如像加州槍擊案那樣的公司節日派對上,或者是在奧蘭多的同性戀酒吧里。這樣的恐怖襲擊基本完全沒有可能被提前預測。”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客則表示,阻止恐怖襲擊並不複雜,可能通過幾項立法改革就能實現,比如移民改革和槍支管制。但是,反恐專家認為,這樣的立法基本不會帶來反恐方面的積極變化。
以移民改革為例,多爾表示,美國接納敘利亞難民的審查程序其實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嚴格。“美國的審查系統實際上是非常嚴格和有效的,特別是針對從戰亂國家接納難民的審查。”多爾指出,“目前,由這些此前被審查過的難民在美國本土發動的恐怖襲擊非常少,可以說基本沒有。美國目前發生的恐怖襲擊多是在本土被極端化的恐怖分子所為。”
在槍支管制的問題上,多爾指出,雖然阻止向那些在“恐怖分子監視名單”的人出售攻擊型武器在表面看來可以阻止恐怖分子通過合法渠道獲得槍支,但他們仍然會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發動恐怖襲擊所需要的武器。“盡管你可能禁止向這些人銷售攻擊型武器,但那些武器已經在市場上流通這麽多年,恐怖分子也可以通過非法途徑獲得這些武器。除非美國政府全部收回這些武器(通過這樣的立法可能性基本為零),否則基本於事無補。”多爾說道。
美國WTI 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11月25日)收盤下跌2.0美元,跌幅4.17%,報45.96美元/桶;美國原油周五下跌逾4%,因不確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是否將達成減產協議,此前沙特稱不會出席OPEC和非OPEC國家周一討論減產的會議。
與此同時,ICE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價格收盤下跌1.74美元,跌幅3.56%,報47.12美元/桶。
美國原油本周上漲0.13美元,交投區間為45.77至49.20美元。布倫特原油本周上升0.20美元,交投區間為46.85至49.96美元。兩份原油合約在美國感恩節假期後和周末前交投清淡。
OPEC消息人士表示,沙特告知OPEC,沙特將不參加周一舉行的OPEC與非OPEC產油國討論限產會議,因沙特希望首先聚焦在OPEC內部達成共識。
但分析師表示,除了擔心下周OPEC協議的命運外,油市基本面沒有什麽變化。多數分析師預計,OPEC會議將達成某種形式的減產,但不確定措施力度是否足夠提振油市。
“我手頭有好幾個大項目在談。如果談成了,客戶結構會優化,利潤率也會高一些。” 深圳市艾特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培坤在對第一財經記者談起最近的業務勢頭時,頗為興奮。
2016年,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存在不小的壓力。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在制造業重鎮深圳、武漢和蘇州等地調查發現,很多企業都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稅負等困擾,高新技術企業較高的毛利潤被稀釋,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日子則更為艱難。
不過,如黃培坤一樣,很多企業主也在想方設法,通過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轉變經營模式、尋找好客戶等方式內外兼修,謀求出路。
深圳高科技企業感慨:毛利潤被稀釋
高新技術企業一直被視為產品附加值較高、利潤率也較高的企業。但事實上,部分高科技企業的利潤空間並沒有那麽大。
高科技企業也感嘆,利潤空間並沒有那麽大
辛辛苦苦將近一整年後,黃培坤發現,2016年雖然銷售額翻了一番,達到4000多萬元,但是賺到的錢被快速上升的成本稀釋了很多。
首先就是人力成本問題。過去3年間,他的用人成本上漲了40%。黃培坤給記者細細算了一筆賬:“工資每年都在穩步上漲。一開始招個工程師,工資大概是六七千元,現在開價都是1萬元左右,要求也不算高,大專或本科畢業,具備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技術工人3年前工資在4000元左右,現在漲到6000多元。他的企業現在有30多位工程師和30多位技術工人,沒有普工。
他說:“2014年,將社保公積金之類的算進去,人力成本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0%左右,現在占15%了。”
他們的產品附加值較高,公司的毛利潤在40%左右,這個數字在行業中算是高的,但是一年下來到手的純利潤不到10%。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觀察到,身邊很多企業,包括產品附加值較高的企業雖然覺得錢難賺,但是鮮有關門的。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大家都在熬,都在堅守,2016年是個關鍵的節點。大家都希望2017年會好一些,但是特朗普上臺後會采取什麽樣的對外政策,是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企業願意抓住的是相對確定的因素。黃培坤正在優化客戶結構,尋覓願意為技術買單的優質客戶,擴大利潤空間。匆匆趕到寶安區的辦公室,跟第一財經記者聊完,黃培坤又急忙趕往龍崗區見一位知名手機廠家,商談在機器人檢測手機屏幕方面的合作事宜。
一些企業家也認為,如果企業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那麽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導致競爭優勢被削弱的情況下,仍然能在制造業中占有優勢。
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生產效率說得更直接簡單一點,就是企業每個員工能夠創造出的平均價值。國外的一些高端知名制造業企業,即便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也擁有很高的專業技能,這使得他們的產品技術壁壘很高,市場話語權自然很高。中國企業要想在未來的制造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就要提高生產效率。”
官方也在發力。2016年3月,深圳市政府印發《關於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幹措施》,包括: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改造指導目錄、在本市註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區財政通過預算安排,從技術改造項目完工下一年起連續三年內,實行事後獎補。
湖北制造業通病:創新有熱度,市場卻遇冷
在武漢,高科技企業也遇到了自己的難題。
近日,由湖北研發的國內首臺2萬瓦光纖激光器受到業內廣泛關註。而在此前的2013年,武漢銳科光纖激光公司(下稱“銳科公司”)已成功研發出我國首臺1萬瓦光纖激光器,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術的企業。
打破國外壟斷後,進口的萬瓦級激光器由原來的500萬元降至300多萬元。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銳科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最新研發的2萬瓦光纖激光器直接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預計可使進口產品降價40%左右,將在2018年上半年投產運行,可廣泛應用於工業造船、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盡管產品技術已實現突破,銷售情況卻一度並不理想,2015年利潤總額僅3000多萬元。
無獨有偶,華中數控自主研發的8型數控系統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該產品可以使刀具和激光器完成360度作業,可提高10%的工作效率,但市場反響亦不理想。
在湖北,像銳科公司和華中數控這樣“創新有熱度,產品賣不動”的情況有一定普遍性。
面對困境,各家高科技企業開始轉變經營模式。以華中數控為例,公司不再單一銷售8型數控系統,而是連同機器人、激光刀具組成一條完整生產線推向市場。“一條龍”集成產品一亮相,訂單就紛至沓來,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客戶。
銳科公司則通過上遊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自產核心器件、泵浦源等,根據市場的需求,把銷售產品的重點放在中高功率光纖激光器上,使得公司今年的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利潤總額突破一億元大關。
閆大鵬表示,公司通過股權激勵政策吸引了一批海外高級人才,目前公司技術骨幹、核心團隊個人持股比重占到公司總股本的38%。過去,半導體、特種光纖等材料成本的采購合計占總成本的70%;如今,通過引進高級人才,實現了100%自產器件,不僅成本支出大幅降低,產品質量也更可控。國內大部分的激光加工裝備集成商都是銳科公司的下遊客戶,公司每年還有超過一成的產品出口到美國、德國、韓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湖北省近期下發的《關於推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提升發展能力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及專用車、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北鬥、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和資源循環利用等十大重點領域,培育細分市場“隱形冠軍”。
湖北省經信委主任歐陽萬坤則強調,既要培育一批基礎材料生產、核心部件制造和智能集成的龍頭制造企業,也要加強制造企業向生產性服務業轉變,讓智能制造規模化效應倍增。
長三角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日子不好過
那麽,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日子如何呢?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作為全球重要制造業基地的長三角地區在此輪經濟下行中受到十分明顯的沖擊,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感受頗深。
“現在我們的凈利潤基本只有3%~5%,而十年前我們有15%~20%的凈利,有些產品的利潤點還可能會在20%以上。”蘇南地區某人造革制造企業老板何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現在錢越來越難賺了。
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淩蘭芳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他作為當地的絲綢紡織協會會長,對近幾年周邊的紡織企業情況比較了解,同樣感受到了目前的壓力。
一方面是訂單明顯減少。目前湖州的絲綢產品包括生絲、綢緞等還在遠銷歐美、日本、中東等國家和地區,表面上看年度出口金額差不多,但是按照價格和匯率算的話,整個出口總量在減少。
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用能成本、用工成本、物流成本、融資成本等四大成本都在迅速上漲。“以用工成本為例,本世紀初勞動工資在600元左右,現在要翻6倍,大概在3600元~4000元。但是產品價格的增長卻沒有6倍。現在‘四險一金’按照工資比例來交,在企業勞動成本中這一項占去40%左右。”淩蘭芳說。
淩蘭芳表示,稅費高是傳統絲綢紡織行業的痛點。“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國家,但是由於稅費太重,企業負擔只增不減,而企業利潤快速下滑,虧損面與虧損額都有加大。企業家經營者都在用各種辦法遏止衰退,非常艱辛。紡織服裝吸收了大量就業,但其用工成本已經無法跟歐洲的羅馬尼亞、土耳其,南亞的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東南亞的泰國、印尼等國家去競爭,只能靠技術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去搶奪市場,而這兩個優勢也正在受到強勁挑戰。設計優勢、品牌優勢我們尚未到手,所以就只能靠機器換人減員增效來應對。”
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在此輪經濟下行中受到十分明顯的沖擊
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日子已經大不如前。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曾經給中國出口立下汗馬功勞的七大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即紡織、服裝、箱包、玩具、家具、鞋、塑料制品,過去使得中國制造占領了全球很多市場,如今這些市場正在被南亞、東南亞等享有廉價勞動力和稅費減免政策的國家逐漸取代,他們正在走中國過去走過的路。此次經濟下行折射出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產低成本商品,再以出口打天下的道路已經行不通。
振興中國實體經濟勢在必行。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包括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註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這意味著要發展產業的兩翼,一個是改造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等方式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另一個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