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调控下的另类风景:商业地产公司业绩爆发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9/4NMDAwMDE4OTI4Nw.html


正当传统的住宅地产企业为下半年业绩忧心忡忡的时候,商业地产开发商则终于出现业绩爆发的态势。

“公司租金收入将会在今年业绩中有明显提升,全年可达1亿元,出现大幅增长。”7月27日,世茂股份首席财务官陈汝侠向本报记者透露。

世茂股份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称,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增长将超过700%。无独有偶,另一家国内的商业地产大鳄——万达集团,2010年上半年售额达362亿元,是该集团成立22年来首次半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据本报了解,尽管世茂股份在去年就已完成资产重组,但由于注入资产进入业绩体现有一段滞后,此前公司的业绩主要依然是原先的住宅业务,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商业资产开始逐步占据业绩主力位置。

陈汝侠向本报透露,上半年,世茂股份主要在售的5个项目中,首次出现一个于5月开盘的商业地产项目,“下半年公司还有7个新盘推出,全部是商业项目。”世茂今后更长时间里商业地产项目将进入业绩回报周期。

更 多的公司正积极做大商业地产。7月24日,停牌2天的广百股份披露了定向增发预案,拟以不低于23.65元/股为定向增发不超过2500万股,募集资金将 用于购买新一城广场部分物业项目、大朗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及湛江民大店项目;而万达集团则继续跑马圈地,上半年相继在广州、泉州、厦门、仓山、长春、上海等 地有新项目开工、开业以及新购土地。

近期土地市场商业土地供应比例的提升和商业地产公司在土地市场的优势尽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对住宅市场的调控,客观上给商业地产带来了发展契机。

“在住宅市场销售量低迷的状态下,将是资本倾向商业地产的良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

调控以来,与商业地产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相呼应的是,以万达等为代表的商业房企依然掀起的购地高潮。

今 年至今,万达继续大举购入土地,包括先后以8.729亿元将厦门湖里高林片区2010P09地块收入囊中、购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P2010(032)号 近12万平方米大宗商业地块、以2.79亿元的底价竞得常州华联吉买盛地块、8.18亿元购入武汉“东沙连通”重点项目的一期用地、联合本地企业以 12.05亿元摘得上海高境镇共和新路东侧商办地块等等。

与大连万达等商业地产企业大举拿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几年购地凶猛的住宅开发 商今年调控以来,在土地市场偃旗息鼓。如一度拿地凶猛的绿城集团,自4月份新政以来,拿地方面的力度骤减。而绿城行政总裁寿柏年早前曾披露,今年绿城计划 200亿元用于新增土储,1-3月,绿城购地支出达到90亿元,而新政出台之后的4-6月,绿城在购地方面的支出仅为25亿元。

而商业地产投资热炒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高潮,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商业地产市场。在外资眼中,中国市场依然是最具吸引力和投资价值的。

调控下,不仅资本流向有利于商业地产公司跑马圈地,相对较低的土地出让价格和缓和的土地争夺,也让商业地产公司觅得了良机。据不完全统计,万达上述所拿地块中,几乎超过一半以底价成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0

台股20年長線結構大轉變 傳產股大爆發

2010-8-16 TWM




自從兩岸簽署ECFA後,台股的長線結構就悄然出現變化,「傳產上、電子下」的大方向更加明顯。

尤其這波從7251點起漲的漲勢,傳產股裡的食品、紡織、橡膠、汽車、運輸、百貨、金融等,都各擅勝場,領先大盤創新高,和過去電子獨強大不相同。

台股的主流正在替換,投資人要進行腦內革命,並掌握五大趨勢,才能繼續在股海裡遨遊。

撰文‧謝金河

八月九日台股悄悄站上八千點關卡,加權指數當天上漲七十一.一九點,成交量達一二四八.五六億元。在歐美受到經濟數據表現不佳的衝擊下,股市相繼回檔;惟獨台股開高,並帶領中、港股市奮力往上漲,連南韓、新加坡股市也被台股帶上去,台股成為引領亞股強勢市場之一。

ECFA帶來的質變

台 股主力開始轉移 傳產鳳凰再生這樣的情況與二○○○年以來,台股一向是漲勢敬陪末座,跌勢一馬當先的情況迥異,原因是兩岸關係隨著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帶 來了新改變。很多在「戒急用忍」與「積極管理」時代困在台灣的產業,如今,有如火鳳凰再生一般,逐漸展現潛力。

兩岸直航 航空股大翻身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航空股,華航受制於油價高漲,加上金融海嘯衝擊,○八年底股價一度跌到五.○一元,那一年華航稅前巨額虧損三六六.九億元,被迫減資一四九億元,再增資六十億元,然後又再私募六十億元。

一 樣慘的還有長榮航,○八年股價跌到五.七一元,那一年長榮航空稅前虧損一七三.九億元,被迫減資一六八億元,再增資七十億元。但是兩岸直航帶給航空業實 益,華航與長榮航從去年第四季起開始轉虧為盈,華航今年至少可賺一百億元,長榮航至少也有五十億元,最明顯的是專門飛航兩岸的復興航空。

去年復興航空小賺五千萬元,扭轉了多年來的虧損。今年上半年復興航空獲利三.五億元,下半年以每個月賺一億元的速度增加。擁有復興航空近半股權的國產實業成了贏家,業績翻揚,也帶動股價的上揚。

兩年之間,華航股價從五.○一元漲到二十.三元,長榮航空從五.七一元漲到二十三.九元,連國產實業最近也開始受到注意,股價從十一.六五元緩步推到十五.四元。春江水暖鴨先知,航空業是最早感受到兩岸互通有無的早期收割者。

連 結十三億人 中國概念股收成除了航空業外,最大贏家則是早期進入中國布局,一個是搶占通路的贏家,一個是征服中國大市場,營運規模從小變大者,我們統稱這是中國收成 股。中國從封閉的體系走向開放,最難經營的是通路,早期台商到中國投資因為收錢困難,寧捨通路,專責代工;但就因為難做,如今做成了,市場都給予極大的回 報。

台灣的通路贏家寫下了台股的傳奇,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大潤發兩大股東——潤泰創新與潤泰全球。

今年第一季潤泰全球仍然虧 損,但八月九日股價創了一○八.五元歷史新高價。最可怕的是○八年十一月,潤泰全球股價只有十二.四五元,兩年來股價大漲七七一%;同樣的,潤泰創新從十 一.四元大漲到五十九.五元,漲幅高達四二二%。推動潤泰創新與潤泰全球大漲的,是中國大潤發。

這家由台灣經營團隊打造出來的大型量販店,在中國經營績效超越跨國集團Wal-Mart與家樂福,今年全中國據點將達一六○店,今年稅後純益人民幣十七億元,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的Wal-Mart。潤泰全球與潤泰創新也跟著中國大潤發快速成長,股價節節走高。

這樣的通路贏家,至少包括在中國有百腦匯3C大賣場的藍天、嬰兒用品的麗嬰房、衛浴設備的櫻花和成霖。

而談到最大宗的則是食品股,在中國深入聯華超市據點的佳格,這兩年股價從十四.七元飆升到九十三.九元,令人嘖嘖稱奇。過去食品股都是低價股,如今因為與中國連結,全都翻了身。

具 代表性的有南僑,從油脂到餐飲,陳飛龍闖出一片天,兩年之間,南僑從三.九五元狂漲到四十八.五元。至於有康師傅加持的味全,股價從十三.一元漲到四十 八.八五元。天仁因為天福的加持,股價從二十四.八元漲到五十四.八元。休閒食品的聯華食品,也走上佳格模式,股價從六.四五元狂漲到三十一.二五元。

中 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給台商開啟了一個馳騁的大空間,這些年來在中國布局深廣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康師傅與旺旺,這兩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已搖身變成大型企 業。旺旺目前市值逾八百億港元,超越台灣面板大廠友達;而康師傅市值超過一千億港元,也超過台塑、南亞、台化,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食品業,台灣的輪胎大廠正新,與自行車大廠巨大,也是成功的典範。

這兩年正新輪胎的股價,從二十二.五元大漲到八十四.六元,巨大也從六十二元漲到一二六元,至少都漲了一倍多;市值大幅成長後,正新與巨大也朝大企業邁進。目前正新資本額達二○六.四億元,市值逾一千四百億元,已超過三商銀,而巨大市值也朝五百億元邁進。

另 外,從台灣成功轉戰中國的便利商店中,統一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更是成功典範。統一超商一年來從七十一.九元大漲到一一五元,完全一改昔日牛皮形象;更可怕 的是統一超商已將總市值推進到一一九六億元,使母公司統一企業成了最大贏家。而全家便利商店一年來股價從四十一.四元漲到八十一.六元,也讓大股東泰山風 光。

迎接中國觀光客 觀光類股上揚這是台股罕見能持續連漲兩年的股票,而且,以傳產股居多。從二○○○年以來,台股投資人已經很習慣電子股的操作,電子股最狂熱的時候,經常囊括總體股市成交值的七成到八成,傳產股根本乏人問津。

但是這樣的景象,在進入新的ECFA時代,台股開始質變與量變,所有大漲的類股或個股,都不是過去大家熟悉的產業或公司,而是那些能從中國十三億人口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內需產業或是通路。

最 具代表性的是台灣的加權指數到八月九日才正式挑戰八千點成功,但是今年食品分類指數從三六一.一七點大漲到八四○.七六點,指數大漲一三三%,成為今年漲 勢最強勁的產業。然後則有正新輪胎的橡膠股與裕隆汽車為主的汽車股。當然今年兩岸直航,從航空到貨櫃輪都有很好表現,也讓航運分類指數從四十九.三四點飆 升到一一一.八二點。

另外因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台灣觀光分類指數從五十四.二一點大漲到一五五.九八點,漲幅兩倍。百貨貿易類從一一五.二點漲到一九三.三三點,大漲了一倍多。這其中,以晶華酒店漲到五百元以上最具代表性。

西進創造想像力 金融股重燃火光但最值得一提的是,蟄伏了二十年的台灣金融股終於大牛翻身。

今年六月間,金融分類指數仍停留在七二七.九五點的最低檔,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光景,金融分類指數就漲到九二五.二五點,上漲幅度達二七.一%。對二十年來看到金融股就嚇死的投資人來說,這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事。

金融業是最標準龍困淺灘的產業。過去二十年來,先是傳統產業外移,到了二○○○年以後,電子業大舉西進,惟獨金融業困在台灣出不去。

在一九九○年、那個台股漲到一二六八二點的狂飆年代,當時台灣有六檔金融股漲到千元以上,其中國泰人壽一度漲到一九七五元。

二十年的滄海桑田,有誰料到彰銀會從一一○五元慘跌到九.四六元、第一金控從一一一○元跌到十二.二元、華南金控則從一一二○元跌到十三.六元,這是全台灣最慘的產業。

但是兩岸ECFA簽署之後,台灣的銀行業可以登陸,想像空間也隨之改變,這是金融股股價蛻變的第一步。

這 兩個月來,金融股成了市場吸睛的焦點。其中彰銀從十二.三元漲到十九.三五元,股價大漲五七%;京城銀行因為宋學仁入股利多,股價從八.三一元漲到十五. 二五元;亞東集團的遠東銀行則從九.一元大漲到十五.三元。金融類股幾乎全面大漲,富邦金控更是寫下四十一.六五元的歷史天價,這是金融股的新里程碑。

富邦金控從金融海嘯的十五.九五元起漲,拉升到四十一.六五元,是上市以來新天價,也快速拉近了與國泰金控的差距,成為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金融集團。

從食品、觀光、飯店、百貨,到航運、金融,連沉寂了二十年的紡織股也有大牛翻身的感覺。

最 近,股性溫吞的成衣股儒鴻,突然從十八.七元飆漲到三十二.二元,打出Tony Wear品牌的台南企業也寫下四十八.八元新高價,大家赫然驚覺紡織股原來也會漲。過去一年多來,紡織分類指數從一六二.八四點大漲到四三五.九點,有如 地牛翻身一般。下一個可能連造紙、化工、塑化產業都會跟著崛起。

中國市場帶給台股的新成長空間換句話說,ECFA的效應可能改變台股生態,那些二十年來殞落的產業,可能開始翻身。這是因為這些過去困在台灣的產業,開始連結中國十三億人大市場,康師傅與旺旺是過去二十年來領先到中國投資布局、成功的台商先驅。

但接下來能把產品賣到中國十三億人市場,並且能以品牌在中國市場立足的企業,可能充滿了爆發力,而這些企業不再是過去大家情有獨鍾的電子業。

例如知名的85度C,最近獲得上市審議案通過,準備回台IPO(第一上市),這家不起眼的咖啡西點麵包連鎖店交出了一張十分亮麗的成績單。

85度C去年營收達六十二.八三億元,稅後純益達八.九六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十一.二五元,毛利率居然高達五○%以上,年底掛牌上市可望成為市場矚目焦點。

這種高毛利率,高EPS的公司,過去在台灣都是IC設計公司才有可能,如今因為連結中國市場,台商開的咖啡連鎖店也能向星巴克看齊,這是十三億人的中國市場帶給台股的新成長空間。

電子股勢弱 傳產股走強ECFA時代的台股五大趨勢有了中國大市場加持,台股蓄藏二十年的底層爆發力正逐漸顯現。今年歐債危機引來了全球第二次衰退的疑慮,全球經濟詭譎多變難測,連中國總理溫家寶都直言看不懂,Fed(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動輒改變自己的判斷。

但是台股不但在中國股市大挫中,守穩七千點大關,且在國際股市回穩後,立刻上攻八千點大關。在這個一千點的區間,台股出現了好幾樣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投機力增強 小股狂漲

一 是投機力增強,當央行總裁彭淮南不斷祭出打房政策後,很多投機性資金湧向股市,讓台股出現多年來罕見的投機炒作行情。例如小家電廠唐鋒,去年EPS二.一 八元,今年第一季EPS○.一四元;如今以一款防盜雷射燈新產品,號稱明年一股可賺二十元,股價居然從二十六.二元飆向一七一.五元。

這樣的情況還不止是唐鋒一家。大飲從八.六三元炒作到三十七.九五元;飼料廠興泰第一季EPS只有○.○一元,股價也炒到六十四元。

這股投機風再擴及去年回台第二上市的TDR(台灣存託憑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陽光能源TDR從十.七五元炒到三十一.○五元,約等於七.四六港元,比起香港的陽光能源股價貴了近三倍。大成糖業TDR、新焦點TDR、歐聖TDR也頻頻出現飆漲的投機行情。這是台股多年來僅見。

投資股得到青睞 牛皮股開始活化其次是投資股也得到青睞,過去三家電信股是典型的收息股,股息回報率高,但股價文風不動。

但是今年中華電信從五十五.四元漲到六十九元、遠傳從三十六.四元漲到四十五.六元、台灣大哥大從四十九.八元漲到六十七.八元,都出現至少二○%的漲幅。還有REITs(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相關個股如富邦R1、國泰R1、駿馬R1,都出現明顯漲勢。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最大市值企業台積電,今年配發近三元現金,逐漸蛻變成為高息股,但股價在除息後寫下六十三.一元高價,還原權值已超越二○○○年所創下的二二二元歷史天價;意味著台積電已站在領先台股創新高的位置,隱含台股有挑戰高點的實力,與富邦金控創新高價遙相呼應。

股王爭霸戰提前開鑼

三是經常在股價漲升末段才會跑出來的股王爭霸戲碼,在台股七五○○點左右就已經開鑼了。

在今年,生產導電膜的小型股碩禾漲到九百元,揭開興櫃股王序幕,而三檔高獲利的高價股從聯發科、大立光、宏達電,又拉出新一波股王爭霸戰的新戰場。

這回先落敗的是堅守山寨大本營的聯發科,股價從五九○元跌到四一三元,在股王爭霸中提前出局。但是智慧型手機的宏達電卻從二七七.五元漲到六二二元,在大立光除權後順利取得股王寶座。

大立光因為蘋果電腦大訂單,一度在除權前攻上六五三元成了新股王;而傳產股中,晶華酒店一口氣攻到五三一元,也為傳產股帶來新里程碑。

過去台股上演的股王效應都是大行情即將結束的秋波,是主力為掩護出貨用的煙幕彈;如今台股才剛踏出多頭步伐,股王大戰就此起彼落,代表這是台股拉大空間的初試啼聲之作。

長多題材越來越多

四是台股展現長多格局的個股愈來愈多,在香港掛牌的康師傅從二○○○年的○.三八七港元,可以一口氣漲到二十.六港元,是十年大成長典範;旺旺從新加坡轉戰香港,股價也寫下六.七九元新高價。

另外,台灣的正新輪胎從二十二.五元漲到八十四.六元、巨大從六十二元漲到一二六元、中碳從四十三元漲到一○七元、佳格從十四.七元漲到九十三.九元,都是傳產股走上長多的代表作。

而電子股走上長多的個股,則都與中國內需、通路有關。

例如,藍天因百腦匯從十六.三元走到七十六.五元;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在一連串購併下,股價從十.九五元漲到七十六.一元;通路商聯強股價從二十七.一元,漲到七十九.四元,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電子產業不能再只做代工

五 是電子產業在股市成交比重會逐漸降低。昔日電子股經常囊括大盤總成交值的七、八成比重,未來將降到五成左右。電子股仍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產業,但是在中國 調結構,薪資成本無限拉升中,電子業純代工股很可能走入過去傳統產業二十年的厄運,成為「新傳產股」,未來電子股必須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決勝負。

例 如,今年最夯題材的PV inverter(太陽能變頻器),這是太陽能電源轉換的新產品。相關廠商科風股價今年從十九.六元,大漲到七十二.五元,台達電從九十二.六元漲到一一 九元;而漢唐因為子公司盈正豫順介入此產品,股價也從二十五.五元漲到四十三.二元。盈正豫順半年前上了興櫃,股價只有三十二.二元,如今一口氣漲到二八 五元,完全展現新產品的魅力。

兩岸連結新概念全面催化進行中

台股將朝萬點目標挺進

這五個來自底層的爆發力,展現了台股的實力,也就是說後ECFA時代,台股有如加上了翅膀的老虎,未來活力可能超過中、港。

另一方面,電子業過去二十年發展完全未設限,ECFA後,電子業只能以平常心面對,隨國際經濟景氣浮沉;反而最局限在台灣的傳產、金融業逐漸恢復活力,表現將優於電子股。

還有通路的價值愈受肯定,中國大潤發可以讓潤泰新、潤泰全走出長線兩年大多頭格局;未來食品業的通路、紡纖業的通路、金融業的通路,甚至是電子業的通路,都可享有最高本益比。在兩岸連結的新概念下,台股終將朝萬點目標挺進,甚至向失落二十年的一九九○年天價邁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7

寬頻、多媒體、無線技術構成大成長主軸 啟碁靠「BMW」營收大爆發

2010-12-06  TWM




兩年前,啟碁執行長謝宏波在一次法說會中,提出啟碁核心競爭力為BMW時,很多人都聽不懂他在講什麼,電子業和寶馬汽車怎麼會扯上關係?原來這指的是啟碁事業布局的三大主軸, 更是營收爆發的原因。

撰文‧林宏文

在眾家廠商十月營收紛紛下滑之際,啟碁繳出驚人成績單,營收達三十億元,較去年成長一三八%;而且,這已是從七月起,連續四個月創新高。若與其他年營收在 二百億元上下的中大型企業相比較,能像啟碁一樣保持續航力,合併毛利率達一六%的公司,已是少之又少,啟碁為何能夠一路向前衝?

啟碁早期是宏碁集團成員,宏碁分家後劃歸緯創次集團,目前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同時擔任啟碁董事長,是緯創轉投資中獲利最好的公司之一。擔任啟碁執行長的謝宏波則相當低調,即使啟碁上市至今七年,他仍是極少數不曾接受過專訪的專業經理人。

許多法人都知道,謝宏波每次預測公司業績成長時,給的都是非常保守的數字。例如今年八月半年報公布時,謝宏波還預測,由於市場需求平穩,下半年營收較上半 年可能持平或者好一點,但不會有太大的成長。結果,這個﹁下半年難有大成長﹂的預測,很快就﹁跳票﹂了,因為啟碁營收不斷創新高,第三季較第二季還大幅成 長三成。

啟碁今年能夠大成長,主因是六大產品線中,有三個舊產品線持續大成長,另外三個新產品則從今年起大量出貨。前三項是汽車衛星接收器、家庭網路及無線模組、 傳統衛星接收器(LNB),後三者則是智慧型手機、雷射雕刻天線、同軸電纜多媒體設備(MoCA)。其中,舊產品事業成長率至少三成,新產品則以倍數逐月 往上跳。

其中,在智慧型手機部分,是啟碁快速成長的關鍵。早期啟碁是國內PHS手機主要生產廠,如今轉而開發智慧型手機,並幫聯想樂Phone獨家代工。這款號稱 ﹁中國人的iPhone﹂手機,是由啟碁與聯想一起開發,硬體規格不下於iPhone,且結合包括2G到3G,以及WiFi、GPS等七個無線頻段,技術 上相當困難。

根據聯想預估,樂Phone手機明年就可達一百萬支的出貨,預估啟碁今明年的出貨量可分別達四十萬及八十萬支,年成長率超過一倍。至於在舊汽車衛星接收器 產品項上,過去一年多由於北美兩大汽車衛星接收器廠商Sirius及XM已合併完成,此項產品還有六成以上的成長。另外,原本就是啟碁大客戶的 Direct TV,如今也採用MoCA等新產品,讓啟碁在數位家庭的產品線更加齊全。

兩年前,啟碁執行長謝宏波在一次法說會中,提出啟碁核心競爭力為BMW時,很多人都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因為電子業和寶馬汽車怎麼會扯上關係?其實他所指的 BMW,就是寬頻(Broadband)、多媒體(Multi-media)以及無線(Wireless)等核心技術,如今啟碁發展都已完整齊備,並構成 今年大成長的主軸。兩年前謝宏波的話,如今終於讓投資人恍然大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1

最新台灣50富豪 專訪施崇棠:華碩爆發衝雲端


2011-2-3  TWM




手機與中國移動結盟 筆電拚第三大

去年金虎年,台股果然虎虎生風,全年漲幅22.89%。富豪排名第45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與和碩分家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他說:「未來30年最大的趨勢主流是雲端科技,華碩將跳入個人雲端。」3年內華碩筆電要拚上全球第3大,手機部門則將與中國移動結盟。

而穩坐股王的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陳文琦夫婦持股市值大增278億元,在農曆年前傳出入股香港TVB,震撼市場。至於威達雲端董事長賴富源則新面孔,不僅趕搭數位匯流趨勢,還一舉打入富豪第20名,實力驚人。

施崇棠 小檔案

現職:華碩電腦董事長

財富:40.78億元,2010年台灣50富豪排名第45

生日:1952.8.12

家庭:妻曾瑞棼,育有2子1女

學歷:台大電機系畢、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1979年起任職宏碁電腦;1994年出任華碩董事長至今。

事業:華碩集團核心事業為華碩、和碩,2上市公司市值合計約2,575億元,施崇棠個人另投資上櫃公司點晶科技。

經歷虧損、分家風波,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一月二十七日在關渡總部接受本刊專訪,這是華碩蟄伏二年來,掌門人首度面對媒體、談華碩的下一步棋局。施崇棠辦公室位於華碩總部大樓的頂層十六樓,外人難窺其祕。這天,本刊跟隨施崇棠,進入他領軍作戰的最高指揮總部。

簡樸密室 研發

這間小小辦公室堆滿書,沒有起眼的裝潢,但有面大落地窗,引進一覽無遺的關渡平原風光。令人驚訝的是,辦公室旁、約二坪大小的密室,是施崇棠搞研發的實驗室和打坐室。

「裡 面都是屍體。」他半開玩笑地說。一進去,靠牆的老舊書桌,布滿了遭分解的手機、筆電等產品零件,還有一本老舊斑駁、頁數已破損的天線參考書,「這本大學的 教科書,很好用。」密室書架上,從佛書、管理到技術書籍都有,牆上掛著他八十多歲母親寫的書法。施崇棠脫下鞋子,當場示範他面對母親書法打坐的樣子,露出 灰襪上的小破洞也不以為意。

瞄準雲端 拓疆

施崇棠鑽研佛多年,身材清瘦的他,平日生活簡單,頗有仙風道骨的風範,言談中多有禪意,他多次提及廣欽老和尚與佛法的「止觀大法」,就是對外界整個資訊都能吸收,但內心保持清明不亂,「也就是常說的面對它、接受它,不管是人生或商場都很像。」

見我們聽得似懂非懂,已經瞄準下一個戰場的施崇棠,便開口分析起全球電腦戰場的大趨勢,「過去三十年,是PC(個人電腦)時代,但未來三十年,最大的趨勢主流mega trend(指雲端科技)就是那個雲。」

而在新舊趨勢的分水嶺上,頭髮半白、一派溫文儒雅的施崇棠以堅定口吻說:「未來華碩很多可以創新的東西,就是跳到新的個人雲端運算領域。」

施崇棠口中的個人雲端,指的是無線終端上網裝置。他索性比手畫腳解釋,個人雲端時代來臨,華碩將專注「端」的開發。「Eee PC只是華碩第一砲,下半年還有多款祕密武器。」

施 崇棠舉例說明:父親在書房裡看影片,兒子在臥室看影片,二人可透過無線傳輸,最後在客廳的電視上彼此分享。他下了結論:「在雲端時代,華碩將提供便利的工 具,讓家庭更容易創造雲端環境。」華碩日前在紐約CES(消費性電子展)上展示WAVI Xtion,其中WAVI為無線傳輸,Xtion則類似微軟的Kinect,將體感應的使用從遊戲機延伸到PC。

搶進前三 督軍

筆記型電腦(NB)市場變化多端,去年蘋果iPad平板電腦上市,惠普、宏碁、戴爾等筆電業者均遭襲擊,排名第六的華碩也受衝擊,原本全年預估筆電出貨量一千八百萬台,減少百萬台。面對市場即將重新洗牌,各大廠無不摩拳擦掌,全面應戰。

施崇棠顯然有備而來,「今年將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華碩士氣高昂,我們機會很大。」「今年是華碩關鍵的一年,我們要衝全球第四。」華碩還訂下「三三」計畫,未來三年NB要拚上前三大。

為達成目標,施崇棠已下令進入備戰狀態。每週三下午,施崇棠親臨作戰會議,包括業務、產品、行銷、財務的最高主管列席,和海外主管視訊連線,每個人神情嚴肅,對各地敵情詳加分析,不但緊追訂單與庫存,施崇棠更重視第一線的銷售情況。

西進中國 卡位

除 了主攻雲端產品,施崇棠也沒放棄手機產品。「我們要在中國市場做二個眼(圍棋術語,做活的意思),至少把角占住,借角、借邊,借那個勢,做出二個眼。」施 崇棠透露,今年將走「銀豹策略」(產品以質取勝),他脫口而出華碩將與中國電信業者一哥∣中國移動合作,進軍大陸手機市場。話一出口,他發現自己說漏嘴, 便微笑不肯再多說。

這是因為中國移動來頭不小,是不折不扣的電信巨人。全中國手機高達八億多用戶,其中,中國移動就擁有五億用戶,是全球最 大電信業者,用戶數超過西歐國家的用戶數總額。台灣的各大科技業者,不管是王雪紅、郭台銘或林百里,都想搭上中國移動、搶進中國市場,華碩若跟中國移動合 作,等於立於優勢位置。

華碩去年營收三千多億元,筆電、非筆電分占六、四,非筆電業務又以主機板為主、手機等業務為次。本刊調查,為了攻占手機市場,施崇棠親自帶隊領軍,正蓄勢待發。

今 日充滿鬥志的華碩,和近二年的「睡獅」模樣,不可同日而語。華碩成軍二十年來,從最初一統天下的主機板,到敢打「堅如磐石」跟著奧運火炬上珠穆朗瑪峰的筆 記本電腦,再到○七年推出Eee PC,掀起小筆電熱潮,從全球筆電第八名,擠入前六名,以「巨獅」自詡的華碩,幾乎是常勝軍,未嘗過失敗。

金融海嘯 驚醒

○八年初,施崇棠順勢引退,交棒給沈振來。但同年下半年,史上最大金融海嘯巨浪打來,華碩股價首度被宏碁追過,還面臨成軍二十年的首度虧損,這副慘況,無異是對這頭巨獅的一記當頭棒喝。

施崇棠坦承二年前的失敗。「就是要面對嚴酷的現實,虧了就是虧了,難道是假的?要面對事實,保持很清明的心,才能針對弱點改進。」施崇棠扮演起公司「安慰長」,到處安慰員工、穩定軍心,「失敗的經驗很重要,這將累積成日後再起的力道,大家要樂觀看待。」

當時,景氣驟然大壞,華碩來不及應戰,庫存水位過高,造成虧損。○九年,華碩總經理沈振來在施崇棠力挺下,採取降低營運成本,將十一個事業單位縮減剩下三大事業群,並且調整庫存水位,才站穩腳步。

分家陣痛 煎熬

這段調整過程,也讓華碩集團徹底走上品牌、代工分家。「○七年中,華碩宣布與和碩分家,卻一直沒有具體行動,當時Jonney(施崇棠)還曾被客戶嗆聲,想買下Asus品牌,要他們專心做代工。」和碩主管透露。

對大當家而言,品牌與代工,手心手背都是肉,資產、人才如何公平分割,讓施崇棠飽受煎熬,雖○七年宣布分家,但遲遲未行動,直到去年才完成。

問起分家時的心路歷程,施崇棠雲淡風輕地回說:「我看現在的總統,要到二十年後才能來看他到底對不對,到底有沒有走出讓台灣人最幸福的路。」繞了一大圈,才回到華碩分家,「我們過去每階段都在絞盡腦汁,想出怎樣才是對的策略,我覺得每個點,都還算可以。」

這段從坐大到分家的歷程,完全不在當年還是工程師的施崇棠計畫裡。「那時只是夢想開創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沒想到現在搞到幾千億元這樣的公司。」他欲言又止,最後首度對外公開說明創業華碩的過程。

施崇棠出生於彰化的公務員家庭,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再進入交大管理研究所進修,二十七歲進入宏碁帶領研發部門,當時,施崇棠團隊研發的386個人電腦,在美國Comdex秀擊敗群雄,拿到年度最佳產品,宏碁在那一年順勢竄起。

話說創業 闢謠

以施崇棠為首的工程師團隊興起創業念頭,「我們都是對電腦技術瘋狂、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的那種人。」 但施振榮因宏碁有困境,慰留施崇棠,一九九○年,施崇棠只好出資六成,讓童子賢、謝偉琦、徐世昌和廖敏雄四人先行自立門戶。

一九九三年,施崇棠跟施振榮再提:「宏碁現在穩定成長,我可以離開了。」施振榮只好放手。施振榮在《宏碁的世紀變革》書中提到:「施崇棠本來是最有潛力接班的人選之一,可是他後來離開宏碁到華碩去。」

這段創業歷程,和流傳多年的童子賢等遇上技術瓶頸,三顧茅廬請出師父施崇棠、接掌華碩的坊間傳聞,完全不同。施崇棠頓了頓,「我說出真相,就是不要再有三顧茅廬,或變成王子復仇記(指和碩分家後壯大)這些東西。」

華 碩從主機板起家,施崇棠加入後沒多久,英特爾宣布進軍主機板,施崇棠因而登門拜訪。不料對方讓他坐了好幾小時冷板凳,他攔下從會議室出來的員工問,才知道 英特爾研發的主機板出問題,結果施崇棠進去一分鐘就搞定,讓英特爾刮目相看。後來英特爾每年舉辦的技術大會,施崇棠是唯一受邀的企業家。

機板起家 竄紅

沒多久,英特爾因台灣主機板業者聯手杯葛,而放棄進軍主機板,華碩異軍突起,○六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主機板廠商,榮登股王地位。隔年,華碩順勢推出自有品牌筆記型電腦。

那 時,施崇棠手上有二個代工大案,一個是PS3、一個是蘋果。「PS3我比較放心,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Apple,飛到美國去跟二號人物談,他說:『我們 Apple的brand(品牌)不能被影響。』就算我們已經從六十幾趴的滿意,做到九十八趴,他仍說我們品質沒有做到最好。」

在蘋果碰了壁,施崇棠並無怨言,反而讚嘆蘋果厲害,慎選供應商,才能成就卓越的公司。提到創業辛苦點滴,施崇棠畫了一張圖,說起「三個小和尚」的故事。

他說:「這是老和尚的期中考,甲和尚選『易得門』,這是好走的路,我想好走的路大家都會走,但最後會此路不通;乙和尚選比較難走的路,就是『難得門』,雖然中間有很多的挑戰,但最後會是唯一正確的路;丙和尚則是猶疑不決,貽誤軍機,最糟糕。」

最後,他像老和尚反問:「你們會走哪一條路?」沒等回答,他先下了結論:「華碩選難走的路,要有不斷奮鬥、強烈的旺盛鬥志,坦白說還是靠紮實的功夫,才能走到成功的地位。」

追趕蘋果 心占

「我看到高手下棋會心花怒放,有時候出一招,真是神來之筆。」施崇棠興奮到雙眼射出光芒,握緊拳頭、臉色泛紅。施崇棠父親是彰化稅捐處象棋冠軍,他五歲就看父親下棋擺譜,最喜歡看高手下棋。下棋如商場?「對!Apple是我覺得很可敬的對手,要有這樣的對手才過癮。」

為 迎頭趕上蘋果,施崇棠大力推動「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很多工程師有個毛病,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就再多個按鈕、功能,反而造成消費者不便利。」「消費者使用簡單快樂,這樣 你就黏住他,這就是我說的心占,消費者認同你的價值,就有市占。」華碩人一走進公司,電梯內液晶電視就會播放施崇棠的「設計思維」影片,不分日夜,二十四 小時耳提面命。

創新選擇 兼具

但施崇棠不畏戰,「蘋果創新,卻沒給消費者選擇;宏碁給了消費者很多選擇,卻沒有創新,只有華 碩二者兼具。」他秀出號稱「變形金鋼」的Eee Pad平板電腦、竹革筆電,順勢打廣告:「這款王偉忠有用。」轉身打開自己的Eee Note,「我開會、記事都用這個。」裡頭有施崇棠畫的龍和諸葛四郎與真平,「我五分鐘就畫好了。」

接著,他又拿起跟頂級音響品牌B&O一起合作設計的NX90(美聲機)筆電,「杜比大家都有。」一開口,就把訴求杜比音效的宏碁比下去。

像老王賣瓜般,施崇棠滔滔不絕,拿出一疊資料,去年華碩在國際上得到三千多個獎,其中美國消費者對筆電品牌信賴度,最讓他引以為豪。

施崇棠說:「前年我們贏Apple一倍時,他們還說要再觀察,一年之後差更多,Asus是最受信賴的品牌。」他意猶未盡補上一句:「『精采創新、完美品質』是華碩的DNA。」

伺機備戰 殺球

即使身為億萬富豪,施崇棠生活簡樸,長年茹素,只喝白開水,因為「不浪費時間想要喝什麼」;辦公桌用了十多年,開的是二手的福斯車,喜歡吃熱湯麵,假日偶爾陪太太爬山;家中三個小孩念小學時,每天零用錢只有十元,跟一般家庭沒兩樣。

施崇棠的太太也奉行簡單生活,有天下午好友來訪,二人聊到晚上,施太太說:「晚餐簡單吃。」客人怕打擾婉拒,施太太回說一點不麻煩,她從冷凍庫拿出一包煮熟黃豆,放到電鍋加熱,再打成豆漿,一人一杯。

採訪這天,施崇棠穿球衣,上場跟員工打桌球,只見他充滿殺氣,等待時機,給對方一記殺球,猛然地想起他說:「蘋果在成功之前,也沒有說自己厲害,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華碩 大事記

1990年

華碩成立。

1993年

人才流失、拿不到訂單,施崇棠出任董事長。

1995年

英特爾大舉進軍主機板市場,業界原以為將重創華碩,但華碩憑著技術,當年營業額成長134%,每股純益達32元,1年後英特爾反淡出。

1997年

跨入NB市場,7年後晉升全球第10大品牌。但掌製造與採購的創辦元老廖敏雄退休,經營團隊一度出現缺口。

2000年

成為全球主機板龍頭。

2002年

主機板龍頭地位受威脅、獲利年減38%,施崇棠推「常山蛇」策略,設副牌華擎攻中低價市場;另推「金鵝」降成本計畫,花2年保住龍頭。

2003年

創辦元老謝偉琦出走,砲轟施崇棠用人唯親、華碩官僚腐化。施推「巨獅」「銀豹」計畫,巨獅指主機板以量取市,銀豹則指筆電以質取勝。

2004年

設子公司恭碩,跨足手機代工市場,同步發展自有品牌手機。

2005年

併購網通大廠亞旭,成為數據機、無線網路通訊產品製造龍頭。

2006年

與對手技嘉結盟,雙方合設新公司,承接技嘉的主機板、繪圖卡資產營業,華碩因而坐穩主機板、繪圖卡龍頭。

2007年

品牌、代工分家。華碩負責品牌,卻100%控股代工事業和碩,分家不清,留下和碩接單困難的遺患。

2008年

華碩第4季虧損近30億元,是成立以來首次單季虧損。

2009年

華碩決心分割和碩、減資重新上市,與和碩徹底分家。

2010年

華碩、和碩分拆上市,年底華碩決議釋出一半的和碩持股,約12.2%,並斥資53億元收購研揚,跨入工業電腦領域。

小辭典 雲端運算

將 個人或企業電腦的儲存及運算功能,全放到遠端的超級電腦中心執行,就是所謂的「雲」;「端」則是泛指個人電腦、手機,甚至提款機等終端設備。未來,消費者 只要有密碼,就可使用任何可連上網的「端」設備,透過網際網路連結到「雲」(即超級電腦),取得資料並進行處理。像利用手機上Google查詢附近商家資 訊或進行金融轉帳等功能,就是一種雲端服務。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2013年雲端商機可達1,500億美元(近新台幣5兆元);資策會則預測,今年台灣市場達62.1億元。

華碩 VS.蘋果

註1:蘋果的營收與獲利,自2009年10月計至2010年9月。

註2:英國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指出,若將平板電腦計入PC銷量統計,蘋果去年第4季已是全球第3大PC廠。IDC的數據則未加計入平板電腦。

2010五十富豪排行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經濟新報

註一:財富=個人和配偶、未成年子女等第三人持有的上市、櫃股票總數(不含信託股數)X2010/12/31收盤價。

註二:夫婦均出任董、監事者一同列名,否則僅列任董、監事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6

富士康大爆發? 大口仔筆記 - 三十而立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XX連跳的內地代工皇者富士康一度成為過街老鼠,但風暴後又歸於平淡....

今日同一個於內地開廠做電線的客戶食飯,席間提到富士康,老行尊對富士康這隻2010年恆指之狗大膽預言,話富士康因為某些因素於3-5年一定股價大爆發。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業內精英的高見則不可不聽,之後定必細心研究,現寫此文立此存照!

2014年3月7日重溫,看看2038的股價能否衝上$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1

富士康大爆發? 大口仔筆記 - 三十而立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XX連跳的內地代工皇者富士康一度成為過街老鼠,但風暴後又歸於平淡....

今日同一個於內地開廠做電線的客戶食飯,席間提到富士康,老行尊對富士康這隻2010年恆指之狗大膽預言,話富士康因為某些因素於3-5年一定股價大爆發。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業內精英的高見則不可不聽,之後定必細心研究,現寫此文立此存照!

2014年3月7日重溫,看看2038的股價能否衝上$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3

雜肉變羊肉毒食品全面爆發

2011-5-5  NM




全國毒食品爆發,幾乎每日都有「新毒」面世。

毒食品不限於化學添加劑,國內奸商更有本事將食物「分子改造」,將豬肉以化學品改頭換面成牛肉。

本刊發現,甚至羊肉也被造假,由豬肉及內臟合成,涮羊肉變成涮腐肉。

其他恐怖食品亦層出不窮,有劇毒塗染的腐竹,也有從坑渠撈上來的垃圾油,林林總總充斥大小城市的食肆。

貪污腐敗,是整個中國毒食品無法受控的根源,而道德淪亡,也促成大陸人為求金錢不擇手段。

北上遊玩的港人,慎防毒從口入。

毒食品問題,這一個月內像燒炮仗般被連環引爆,假牛肉、染色紫菜、墨汁紅薯粉、毒臘肉層出不窮,上週北京一名女童更因吃了含亞硝酸鹽的炸雞後,旋即中毒身亡。

雜肉扮羊肉

深圳一些餐廳老闆向本刊透露,當今揭發的假毒食品還只是冰山一角,市面上不單豬肉和牛肉有問題,就連港人最近潮興的涮羊肉,同樣也是由雜肉腐肉造成。「那 些刨成一片片的涮羊肉,入邊一點羊肉成分都冇,呢個係通行都知的秘密。」餐廳老闆阿力指出,深圳布吉和東門一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便是這些假貨的源頭。記 者來到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小批發店的生意都很火旺,當中有賣乾貨的,也有批發各類肉食。當中一間名為旺記食品批發行,就被指有假羊肉提供。記者假稱要 買火鍋用羊肉,老闆城哥即時手托一條冰凍的肉棒:「哇!呢條好嘢呀,新鮮運到的火鍋羊肉條,平到你笑,一箱重四十斤都係三百五十蚊咋。」城哥的羊肉當真平 得出奇,一般四十斤羊肉市價要千六元,他的貨只有五分之一價錢。

上月全國爆發毒食品事件

生產商假地址

城哥手中的羊肉條,脂肪和瘦肉比例均勻,記者驟眼看不出當中有詐。城哥笑了笑,然後壓低聲線說:「睇唔出咧,既然你係行家介紹來,你都知呢啲唔係真羊肉, 但吃落去冇分別,大部分火鍋店都係用緊呢隻貨。」城哥表示這些羊肉都是以雜肉造成,具體成分他也不清楚,都是由山寨廠送來。從假羊肉的包裝紙盒上,看到一 間在河北張家口經營,名為「信通凍肉食品公司」的標記,上有電話和地址資料。記者多番致電該公司,電話一直無人接聽,透過上網搜尋,也找不到該凍肉公司的 任何資料,看來所有資料全是造假的。「這些假羊肉,一般都係由下價豬肉,加脂肪再加內臟打碎後,再重新合成冰凍肉。」記者把假羊肉條帶到市內一大型餐廳的 廚房,廚師以鼻聞加煮熟後鑑別,發現假羊肉的紋理和味道,與真的有很大區別。當中有廚師表示,見識過這些假肉製作的地下工廠,一般開設在市郊山邊,廠內地 下都是肥脂和爛肉,環境衞生只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其實睇價錢都知真假,羊肉要四十蚊一斤,點可能十蚊買到,去得布吉那些假貨批發店,都知係買假嘢。」該 廚師表示,一般中下價食肆為節省成本,就有機會購入假肉,大型食肆則不會犯險。

假牛肉製作

內地常見的有毒食物

內地出現的有毒食物,千奇百怪。

利益網保護傘

為查證城哥的假貨流向哪些食肆,記者連續兩天在其店外觀察,殊不知記者的舉動早被批發市場內的保安員監視。首先有便衣保安假裝行過,再以手機偷拍,當記者 打算離開時,已有十多廿名保安四面八方奔來,把記者一行人團團包圍,城哥也在不遠處張望,向其他保安員指指點點。為首的保安頭目先「兇」一輪記者,喝問記 者是幹什麼的,記者稱來買貨,保安不相信且厲聲盤問。其後記者聲稱要報警時,幾名保安員卻不約而同哄笑起來,其中一人更以手機主動致電當地派出所,不消五 分鐘,一批公安即時到場。卒之,記者被公安帶返公安局盤問,並抄下個人資料及打了指模,就連手機內儲存號碼也全部複製,最後才獲釋放,臨走前一名公安更告 誡:「這裡不歡迎香港人嚟買貨,你哋好快啲走啦。」一名餐廳老闆告訴記者,批發市場內的店鋪,與市場內的保安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這些保安除了收管理費 外,另外尚有紅包,但凡有政府監察部門來巡視,便會第一時間向店主通風報信,而遇到記者之類的麻煩人,保安也會出面阻撓。

貪污擴大毒食品禍害

布吉批發市場的黑幕,也反映了整個中國毒假食品問題的核心,就是不少毒假食品的製作和販賣,都得到當地利益團體包庇。由基層保安,到負責監管的工商局、食 品監督局,甚至街道委員會,都因為當中有人貪污,而對這些製造和銷售毒食品隻眼開隻眼閉,又或不斷以罰款來斂財,整個利益網人人有好處時,問題便無法杜 絕,而且在全國愈演愈烈。由於毒食品已在全國造成恐慌,就連總理溫家寶也在上月中指出,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證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嚴重 的地步。地下工場爭相製作假肉,也是因利之所在,一斤牛肉價格接近二十元人民幣,一斤豬肉卻不消十元。佛山南海一帶,便有人在豬肉加入硼砂、豬血醃製,結 果五百多斤豬肉浸泡增磅至七百多斤「假牛肉」,而硼砂又可使肉增加質感,當中所賺便是一倍以上的暴利,至於硼砂是否劇毒之物,則無人理會。

化學品數之不盡

不敢「落毒」的,仍有其他方法改變豬肉「本質」,當中常用的方法,便是近期內地火熱的「牛肉膏」,這種染色劑,可在短時間內把豬肉「漂染」成牛肉的模樣, 甚至還帶有牛肉的香味。除了假肉外,各類添加在食物上的化學物品,更達到聳人聽聞的地步。在東門食品批發市場內,記者也見識了中國食品「科技」的威力,各 種大大小小的膠罐,放滿了添加劑批發店內,林林總總都聲稱有「神奇」功能。其中魔字頭系列便有三款,包括魔油、魔膏、魔粉,三種產品都聲稱用於麻辣火鍋料 理,一點點就能使整鍋湯底發出濃香。記者開罐後聞到強烈的牛肉湯味道,手指沾了一點也整日不散。同時店內也有震驚全國的「一滴香」,據聞只需一滴,便可使 一煲白滾水變成濃味的豬骨湯,包裝紙上未有寫明生產商地址,只是鬼祟地寫上幾個手機號碼,產品的化學成分,當然也是隻字不提。

毒藥塗抹腐竹

記者在店內逗留了數分鐘,除了五味紛雜外便是頭昏腦脹。後步出店外,見一貨車正停在不遠處,幾名工人剛在店中購買了幾瓶化學品,然後各自上車蹲着,哼着山 歌將化學品塗抹在車內的物件上。行前一看,原來工人是用化學品塗抹一整車的腐竹。說也神奇,原已乾裂暗啞的劣質腐竹,經工人一輪塗抹後,卻即時變得油光飽 滿,工人滿意地看着自己「作品」,再將之放入透明膠袋包好,然後拿起另一片腐竹繼續塗抹。記者故作驚訝,向工人查詢所塗是何物,結果工人惡狠狠瞪了一眼 後,便關上車門揚長而去。據知,塗抹腐竹的油,屬工業用化學油,可使腐皮色澤變成金黃。工人在運貨之前,會偷偷來批發市場「加工」,然後再送貨給食肆,最 後落入食客的火鍋中。

坑渠油循環再用

除製造假肉,加添有毒化學品外,國內不法商人更是惡向膽邊生,在地面溝渠收集由酒樓排放出來的垃圾油,經過濾沉澱後,製成「地溝油」再轉售予小型食店。地 溝油在國內極為普遍,由於正常食油要九元一公升,因此三元一公升的地溝油便變得極為吸引。地溝油經過濾和化學處理後,表面與食油無異,但內含可致癌的黃麯 霉毒素。記者在中山採訪期間,便曾目睹有民工在大型食肆旁守候,因該處坑渠的「油產」十分豐富。其後另一民工騎着單車來到,車尾裝有鐵桶,他施施然取出一 支長柄鐵殼,小心翼翼從溝內撈起一殼殼廢油。完事後,他又往下一個坑渠口繼續「採油」,直至車尾鐵桶裝滿為止。至傍晚,民工把單車踩到山邊一處偏僻工場, 現場堆滿了一個個大鐵桶,桶身和地上都沾滿了黑色的油漬。民工將廢油經過濾、沉澱、加熱蒸發等繁複程序,黑色的廢油便逐漸變回金黃色。經加工後的地溝油, 最後轉售予糧油小店,其中深圳東門附近的平價食肆,又或者十幾元任食的自助火鍋,不少都買入這種油。

禁毒息民怨

由於毒食品在全國嚴重氾濫,全國人大常委會於今年二月修正法案,加重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罰,將生產、銷售有毒食品,導致他人死亡的刑罰提高到死刑。最令官方 擔心的,便是近期內地網民發動「茉莉花集會」,其中不少口號,便是針對內地日益嚴重的毒食品,毒食品亦從民生問題,上升到政治事件,隨時觸動社會穩定局 面。為了疏導民怨,中央媒體主動揭發各種食物安全新聞,希望為民怨降溫。同時,中央限制各類新聞採訪,卻唯獨放寬毒食品新聞限制,以致全國大小媒體一窩蜂 報導毒食品事件。毒食品問題,目前正全面爆發中。

香港暫無危機

雖然內地有毒食物氾濫,但由於香港對進口食物管制較嚴,加上香港防貪機制完善,有效杜絕任何人因利益而縱容毒食品避過檢查,故暫未見內地有毒食物大量流入 香港之勢。但新界北區一些小型食肆,則有可能以「自由行」方式,從大陸購入有毒食材,以螞蟻搬家方式帶回香港。而入口批發商則要向食環署申請有關牌照,以 進口內地冰鮮肉類為例,本地入口商只可以從牌照准許內的貨源地或貨場取貨,從而確保冰鮮肉的來源受控,供應商亦不會造假摻毒來「自斷米路」,另外食環署亦 會抽查及檢驗進口的冰鮮肉類,故香港人可暫時放心。○八年,時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香港新聞發布會上的一段講話,也可看出中港兩地食物質素有天淵之別, 「香港是與國際接軌的地方,出口到這裡的產品更安全,出問題的機率要比內地小得多……」記者在羅湖關口發現,每日亦有很多大陸人,專程來港購買各種乾貨食 品,他們均表示,香港食品比大陸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1

家居賣場爆發式圈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4NMDAwMDI0MTc4Ng.html

「看起來我們是跟著賣場在擴張,實際上我們是『被擴張』,」在參加完近日居然之家的招商大會之後,某家居品牌大區經銷商這樣形容當前家居、建材經銷商的處境。

從居然之家最近的招商大會傳出消息,今年其擴張目標鎖定14家門店。在未來3-5年內,居然之家將一改以往小步前進的節奏,每年計劃的新門店將猛增至10-15家,並且要在明年之內完成全部省會城市的佈局。

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如今渠道擴張得太快,廠家和品牌的資金已經跟不上,但受制於捆綁式的合作和賣場的強勢,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跟著走。

未來3-5年,居然之家每年計劃新開10-15家連鎖賣場,在2012年完成全部省會城市的佈局,連鎖門店超過60家,年銷售額超過300億元;在2015年完成主要地級城市的佈局,連鎖門店數量超過100家。

據四維衛浴營銷總監冉亞夫稱,經銷商遭到賣場「捆綁式」發展。他說,一方面,現在經銷商的利潤在減少,另一方面,賣場在大肆擴張,在重點城市已經出現過剩的現象,在這些賣場裡,品牌大部分在賠本。

賣場可以用旺店的業績來抵消新門店或者業績差的門店的虧損,但是品牌商和經銷商卻無法承受這樣的虧損壓力,他進一步解釋說。一直以來,為了保障門店的商家入駐率,連鎖賣場對進駐商家執行捆綁戰術,要入駐其一家門店,往往是有條件地必須先入駐其他門店。

目前,中國成規模的家具企業達8萬家。這些企業的現狀是,大部分中小企業仍處在製造工廠模式,銷售渠道大部分由經銷商掌握,而大部分經銷商又要聽命於手握零售渠道的連鎖大賣場。

上述人士表示,儘管現在招商時都有優惠,如租金折扣,但是對緩解經銷商「被擴張」之後的資金壓力並無太大作用。居然之家在此次招商會上表示,凡是合作夥伴進店有困難,或者進店以後遇到困難,公司會想辦法幫忙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9

大增70%: 暑期檔電影「爆發」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3MMDcyXzM2NTM3MQ.html

國內電影市場正進一步駛進增長的快車道。

根據藝恩諮詢統計的票房數據,2011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之間)的國內票房總 數高達41.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76.9%。而這個數字,幾乎約等於2008年全年的票房總數。「國內影院數量增加,好萊塢進口大片的引進,以及3D 電影票房增加等因素成為暑期檔票房爆發的重要原因。」9月13日,藝恩諮詢總裁郜壽智稱。

然而,在全國票房劇增的背後,是國產片的弱勢。根據統計,在整個暑期檔之中,國產影片的票房只佔到總數的33%。郜壽智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在影院上映的國產電影中,70%都是以虧損為結局。

2011 年暑期檔票房的爆發,或將打破長期以來「賀歲檔」的壟斷。2011年中國電影暑期檔總票房數高達41.5元,這個數據相較2010年的23.5億,增幅超 過75%。而相較去年年底賀歲檔近30億的票房,也要高出近50%。考慮到今年賀歲檔電影中進口大片較少,今年賀歲檔的票房將很可能不如暑期檔。

具體到影片而言,《變形金剛三》、《功夫熊貓二》以及《哈利波特7(下)》成為今夏的票房大贏家。其中,《變形金剛三》以近11億元的票房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票房冠軍,其一片的收入就佔據了整個暑期檔的26%。

「國 內影院數量強勁增長是電影票房總數上升的重要原因。」郜壽智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影院建設提速,全國新開影院多達298家,全國影院數已達2298 家,新增銀幕總計7674塊。同時,3D電影的高票價亦增加了電影的總票房數。在暑期熱映的幾部進口大片中,無一例外均主要以3D的形式播放,而通常一部 3D電影的票價,要高出普通2D電影近20%。在美國最新出爐的暑期檔票房報告中顯示,儘管觀影人數出現了下降,但由於3D電影的強勢,美國今年暑期檔的 票房總收入還是超過了去年。

多家機構都預測,2011全年的票房總收入,將達到創紀錄的130億。但國產影片的份額,卻呈現大幅度下降。

2011 年暑期檔中,國產影片的票房僅佔暑期檔總數的33%,只有《建黨偉業》和《武俠》兩部電影,進入了暑期票房排行榜的前六。而相比之下,2010年的暑期檔 中,國產影片一共得到了15.76億,佔67.62%,其中《唐山大地震》的票房達到了6.4億。一度刷新了國內電影票房的最新記錄。

事 實上,整個電影行業都呈現出「明星導演的現象」。以民營電影巨頭華誼兄弟為例,2011年上半年報顯示,儘管華誼兄弟上半年電影業務實現了同比增長 133%的好成績,總收入達到了1.41億,但馮小剛一人的貢獻就超過了30%,除了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熱賣,華誼兄弟的另一部自制的動畫片,卻遭遇 了票房的「滑鐵盧」。

同時,由陳可辛執導,金城武等人參演的《武俠》的票房,也未達到預期的票房成績。僅以1.7億名列暑期票房排行榜的第六名。相比其近1.8億的投資總數,製作方或並未收回投資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1

股市老手杜總輝 爆發台灣期貨史上最大違約案 統一證券前總裁慘賠六億元的教訓

2011-9-26  TWM

股市重挫,就連縱橫股市三十年的大戶也認栽。八月五日、八日連續兩天長黑,讓統一證券前總裁、也是股市 名嘴杜總輝及其關係人發生台灣期貨史上最大違約案,這堂「六億元的一堂課」,投資者可從中學到什麼?
撰文•劉俞青 試想,如果一條危險的小徑連走七年,每次都平安度過,一點事都沒有,會不會讓你因此卸下心防?但悲劇往往就在撤下心防的那一刻發生。

八月以來的這波股災,讓許多投資人受傷慘重,就連在股市翻滾三十年的老手也摔跟頭。 股市好手 帶領統一證殺進台灣前五大八月中旬,台灣期貨市場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戶違約交割事件,這位讓市場人士跌破眼鏡的違約大戶,就是股市老手、前統一證券總裁杜總輝。

只要股市資歷超過十年以上的投資人,幾乎都耳聞過杜總輝的名字。一九九○年代,他曾帶領統一證一路殺進台 灣前五大券商,寫下美好的時光,也因此受到統一集團大家長高清愿的重用,將他聘為統一證的總裁。後來他還跳 槽到建弘投信擔任董事長、第一金的官股董事;之後雖然退下來,但自己成立富林投顧,在代操界也頗有斬獲,一 度還上電視成為股市名嘴。

但這樣資歷豐富的老手,竟然也在這次股災中滅頂。據悉八月五日,大盤一天狂瀉四六四點,當天已經重創杜總 輝的老本,三億本金賠光還不夠,還要倒貼數千萬元。

但股市殺紅了眼,也讓「老杜」誤判情勢,當天他不僅沒有停損平倉,還決定再加碼五千萬元新部位;沒想到下 個交易日八月八日,又是一根三百點的黑棒,杜總輝因此大賠二億八千萬元。如果加上原本本金約三億元,等於在 這次股災中賠盡五.八億元,兩根長黑棒,恐怕就此終結他的投資生涯。

根據了解,三天後的八月十一日,已經確定有兩家期貨商同時向主管機關提報違約紀錄,分別是凱基期貨與元富 期貨,金額分別是一.○七億元與一.三億元,但提報的紀錄中似乎沒有出現「杜總輝」的帳戶,而分別是兩位杜 姓投資人的名字。根據主管機關私下表示,應該都是與杜總輝極為密切的關係人。

「全壓」心態 斷送砍倉停損的最後機會 事實上,這波股市急殺,受重傷的當然不只杜總輝一人。據了解,近期共提報五十六個帳戶違約,其中還有股市浮沉多年的林姓金主等,也都是最近期貨市場的違約戶,只是金額沒有杜總輝龐大、知名度不若杜來得高,因此相對沒有受到外界注意。

但這次會讓杜總輝在兩個交易日內,賠盡本金還不夠,還要掏錢倒貼的投資工具,其實就是「台指選擇權」。台 指選擇權是這幾年,在寶來證券的積極造勢下,成為台灣股市廣受投資人青睞的工具。

以這次杜總輝的操作方式為例,其實就是賣一個買權(call)同時賣一個賣權(put)的「賣出勒式交易」,這個 方式,就是等於賭「只要在一段時間內,大盤指數在賣出買權和賣出賣權的指數區間內震盪,投資人就可以安穩賺 取權利金」。

但換言之,一旦指數突然大漲或大跌,跳出這個區間之外,如果沒有立即平倉,或建立期貨部位避險,投資人就 會有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虧損。

不但如此,杜總輝為了賺取更多的權利金,還去交易遠月分的選擇權,雖然時間價值較高,但卻面臨流動性不足 的風險,以致事件發生後,連期貨商都難以砍倉停損。

因此,事後市場人士指稱,當八月五日大盤大跌四百多點之後,儘管已經重傷,但如果當天杜總輝忍痛平倉出場,還不至於發生重大違約。

但人性也在此刻面臨最殘酷的考驗,賭桌上的輸家,永遠想要在最後一把「全壓」的心態,讓杜總輝誤判情勢;他不僅未平倉,還加碼新部位,才會於隔天再一次殺盤中,被狠狠地﹁請出﹂市場。

嚴格說來,台指選擇權並不能算是所有期貨相關商品中,風險指數非常高的投資工具;但一般講解期貨的教科書上,仍會要求投資人應該在買進一口時,準備多口資金的方式投資,例如三口到九口現金,以隨時提防不測。但這 次杜總輝顯然沒有嚴守這項準則,才會如此重傷。

根據熟悉杜總輝操作模式的資深期貨人士表示,最近七年來,即使在○八年的金融海嘯時,「老杜幾乎都沒有錯 過,手氣很順。」也就是每次的交易,至少都是小賺出場。但連走七年的險徑沒有出事,就能保證下一次也贏?還 是因為連續七年的勝利,才讓杜總輝輕忽了風險的存在,因而種下這次慘賠的結果?答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也許就是這幾年手風很順,收穫頗豐,因此杜總輝的財力一點都不差。他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的凌雲通商大 樓樓上,擁有一整層三百多坪的商辦樓層,市價將近三億元;但這筆房產名下已設定銀行貸款,是否已動支,還須 杜總輝自己說分明。此外,在台北市青田街的巷子裡,他還有一戶八十多坪的住宅,雖是二十年的老房子,但附近 環境清幽,以目前市價估算,至少也有六千萬元的行情,並非毫無還款能力。

只是,如果杜總輝的違約金額都不在自己名下,作為違約苦主的期貨商縱使想藉由法律求償,也未必能有明確的 結果。

拚賭個性

曾遭﹁內線交易﹂罪名起訴但杜總輝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很多他的老友聽聞,除了替他嘆息,卻也坦承「不意外」。

事實上,一路走來,杜總輝在股市上的一席之地,全是靠他敢拚敢賭的個性衝出來的。他是統一證的開國元老,當時為剛開張的統一證很快衝出市占率,擠進台灣前五大券商,功勞簿上的確記上一筆;高清愿因此同意他為自己掛上「總裁」的稱號,這是統一集團內部除了高清愿、林蒼生之外的第三位「總裁」,可見高清愿當時對他的重視。但很快地,他的作風也在集團內部惹來兩極評價。

最有名的,當屬九四年,統一集團的金雞母統一超剛要掛牌上市,杜總輝聞之立刻利用統一證自營部大力買進擁 有不少統一超的統一公司股票,不到一個月獲利近億元,在當時普遍各家券商自營部部位都不高的年代,已經是相 當驚人的獲利數字,但也因此被以內線交易起訴,雖然最後判決無罪,卻已為當時統一超的上市案帶來波折,讓高 清愿頗為頭痛。

能否再起 看如何向被違約期貨商交代其後,杜總輝陸續又在統一集團內部引發不少人事上的爭議,例如他引進許多﹁自己人﹂任居要職,因此讓當時統一證副總王貞海、高樹煌等大將出走,最後,高清愿痛定思痛,才在一九九七年,將杜總輝請出統一集團。

杜總輝離開統一證之後,又陸續任職建弘投信、第一金,但時間都不長;而後他自己成立富林投顧,從事代操業 務,但代操在台灣始終伸展不開,最後他連富林投顧都賣掉。

隨著年歲漸長,年逾六十之後,杜總輝可說已經淡出投資界;據了解,現在只剩下設籍在自己青田街住家的「聯 翔投資」,每天幾乎只有自己和弟弟杜貴雄兩人一起操盤。

這一次,杜總輝算是栽了,這一跤,摔得很重,能不能重新爬起來?外界不敢樂觀看待,恐怕還須看他後續如何 向被違約的期貨商交代,才能決定。

台指選擇權 台指選擇權其實是一種賭注大盤指數的選擇權工具。當大盤陷入盤整時,投資人可以藉由同時站在賣方,賣一個買權與賣權,來鎖住指數區間,確保獲利。但一旦大盤出現跳空急殺時,就有可能導致極大虧損,這次的事件即是在此前提下發生。

兩大苦主 元富期貨與凱基期貨受累最深台灣期貨史上爆發最重大違約事件,被賴帳不還的兩位苦主——元富期貨與凱基期貨已是苦不堪言;但更慘的是,台灣的《期貨商管理規則條例》今年初剛修法完畢,新的管理規則不再要求期貨商提列違約損失準備。這項改變,將直接影響被違約的期貨商當期損益,形同雪上加霜。

根據原來的《期貨商管理規則條例》第16條規定,期貨經紀商每個月必須從營收中提撥2%作為「違約損失準備」,以預防類似杜總輝這種突發的重大違約事件,影響期貨商的獲利。

但這項風險控管的規定,卻在今年1月16日修法中,完全被刪除。根據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期貨商的風 險控管有許多環節,提存準備只是其中一環,最重要的,還是期貨商自己隨時管控,像這次事件,就是期貨商沒有 急踩煞車導致。但取消提存準備,讓這次的違約金額,將完全展現在該期貨商的當期損益上,毫無緩衝空間,也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期貨本屬高風險產業,應該有比股票現貨市場更高的風險機制,儘管這次事件後,期貨交易所表示將督 導期貨商加強風險管控,而且近期內已經兩次提高保證金的金額,但期貨商的「自律」,恐怕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之道,例如杜總輝在前一個交易日慘賠之後,還能再買進新的部位,是否期貨商沒有善盡風控把關的責任?恐怕才 是這次「6億元的一堂課」真正的意義所在。

杜總輝 年齡:65歲 現職:聯翔投資董事長
經歷:統一證券總裁、建弘投信董事長、第一金董事

學歷:政大企研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