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持续火爆带热股票机

不少市民将闲置多年股票机送来修理。
营业厅的销售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市民介绍股票机的用法。
最近,广州街头不少市民的腰间又别起了早已过时的寻呼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呼机,而是股票机,不少股民每天带着它以便随时掌握股票信息。 记者了解到,在股市持续火爆的带动下,建立在寻呼业务平台上的“股票机”在被冷落良久之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各家寻呼台的股票机供不应求,部分营业厅甚至出现断货现象;有些市民甚至还准备配备可以上网炒股的手机…… 股票机 销声匿迹好几年 牛市一来卖断货 昨天(11日),记者来到中山二路80号的国讯大厦,这家以寻呼台发家的公司,曾经把首层改成手机和小灵通卖场,寻呼机一度在这里销声匿迹。
然而最近,寻呼机再次被摆上了最醒目的柜台上,一进大门,记者就看到了一款名为“股市牛”的寻呼机的大幅广告。
如今的股票机果然先进,在柜台前,营业员给记者演示了一番:这个看上去和普通BP机一样的股票机,不但可以看到沪深全部A股B股的实时价位 走势图、当天公告、简短股评,而且还可以显示股票24天的日K线图及相对成交量图。这种该股票机的屏幕很大,还配有手写笔,查询起来非常方便。此外该股票 机还提供外汇、黄金实时行情,港股、国内期货延时行情,以及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行情分析、异动点评、黑马推荐等信息,其网络更覆盖了珠三角主要地区。 而在价格方面,这款最新的股票机标价738元,包含一年的台费,满一年后台费按每月25元计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记者表示要购买后,这里的营业员称这款股票机暂时没货,如果实在要买,可以先填表交订金,短则三四天长则半个月才有货,到货后他们会打电话通知记者前来取货。 记者发现,半个小时内先后有五六名市民前来咨询。一位在私企工作的陈先生就交了两台机的订金。他告诉记者,其中一台是给他母亲用 的,他母亲不会上网,送个股票机当母亲节的礼物也挺好,省得老人天天跑去证券营业部;还有一台是自己用的,他做销售工作经常在珠三角一些城市跑,有个股票 机在身边随时都可以掌握股市行情。 雪藏数年扔家里 翻出修好继续用 这边厢股票机供不应求,那边厢修呼机的师傅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在国讯大厦二楼的维修中心,记者看到前来修理股票机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民手中的股票机多数是在 2005年以前购买的,随着当年股指跌至谷底,这些股票机也被股民们雪藏起来甚至随手扔掉。现在牛市来了,大家也纷纷投入股市,股票机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 中。 股民陈伯就是其中一位。昨天陈伯带着他那台陈旧的股票机来到国讯的维修中心。他告诉记者,前几天他才从家里重新翻出一台股票 机,这台机是他2003年买的,到现在已经有3年没用过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用。陈伯还说,前几年股市不景气,他炒股亏了不少,就杀跌抽身而出,股票机也随 手扔在家里。现在股市火起来了,他又准备重新开始炒股,所以股票机也派上用场了。 维修的师傅在测试过陈伯的股票机后表示机器没坏,不过早停机了,接着再交台费就可以用了。此时陈伯毫不犹豫地交了一年台费。 维修中心的张师傅说,以前股市低迷的时候,他坐在店里一个星期也没有一个人来修,但这段时间来他每天都要修十几台机器。 高端用户 手机炒股受追捧掌上电脑热起来 除了传统的股票机,如今各式各样的掌上电脑、卫星股票接收机也火爆起来。甚至在手机卖场里,能上网炒股的手机也成为最热门的机型。 昨天下午,记者在广百电器的手机卖场,就看到了几款功能强大的商务手机。和传统的股票机相比,手机炒股显得更方便、实用,使用者只 需通过下载运营商提供的股票软件,就能够通过手机查看行情甚至实现买卖交易。据广百电器的营业员介绍,近期购买这类高端手机的顾客中,商务功能强大的机型 特别受顾客青睐。 在多普达手机专柜,股民林先生就看中了一款标价4000多元的手机。他说:“平时经常出差,没时间盯着股票,即使随身带着笔记 本电脑和无线网卡,也不可能老是拿出来开机看盘。可股市一有个风吹草动,我就很着急,所以今天就特地来买一款能炒股的手机,随时了解股市动向。”虽然手机 价钱昂贵,上网费用也较高,但林先生仍然表示:“炒股赚了钱,花点钱换个能炒股的新手机也值得,如果不能及时看到大盘走向,稍有闪失就亏大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数码卖场,在这里一些有着“掌上大户室”、“掌上宝典”之称的掌上电脑,同样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据了解,目前 的这些掌上电脑均通过无线频道发送信息,这样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基本上实时查询股市行情,并且价格基本都在2000元左右,他们都带有寻呼机功能,年服 务费才六七百元,股民基本都能接受。 话你知 数十万呼机用户 股民占半壁江山 自从1984年上海建立第一家无线寻呼台以来,小巧玲珑的呼机曾经风靡大江南北。据了解,2000年以前广东大大小小的寻呼台加起 来有170多家,用户最多时达到300多万。随着手机、小灵通的普及,寻呼业逐渐走向衰落,今年3月2日,信息产业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中国联通公司申 请停止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198/199、126/127、128/129无线寻呼服务所涉及问题”,这也意味着,昔日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 善的寻呼网络和用户群体的联通公司,正式退出寻呼业,曾经风光一时的寻呼业即将寿终正寝。 然而股票机的兴起,挽救了几家老牌寻呼公司,在如今广州仅存的几家寻呼公司中,广东国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通信事业部 经理骆洁华告诉记者,十几年来呼机的发展经过了几个时代,第一代是数字BP机,第二代是中文机,到第三代第四代,就逐渐有了新闻、股票、彩票等信息,而发 展到如今的第五代,就是纯粹的股票机了,但也可兼作传呼机使用。由于股票机价格较低、机器的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比较适合中小股民,特别是不善于电脑 操作和不愿前往营业厅的中老年人。目前该信息台还有数十万用户,其中股民占绝大多数。 据骆洁华介绍,这次牛市带来的股票机销售热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从2000年开始,寻呼机逐步被手机、小灵通所取代,很多传呼 机厂家也纷纷倒闭、转型,只有少数几家还在生产。可今年来股市持续火爆,开户的股民一天比一天多,股票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在向硕果仅 存的几家生产厂家要货,所以寻呼机一直供不应求。骆洁华表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比去年全年还要多,厂家每次发过来的几千台股票机转眼间就售罄。(来 源:信息时报 策划 廖卓斌 撰文 记者 游星宇 摄影 记者 杜翠)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王燕)


新華網
greatsoup 說:
看來股災之期不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

价格缓涨需求火爆 光伏业将再现“拥硅为王”?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7/1451712.shtml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上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最近几周,国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已涨至70~80美元/公斤,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在最近几周内上涨了30%。
昨日(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国际多晶硅最新现货报价最高约60美元;8月13日国内多晶硅现货价为58.90美元/公斤,与70~80美元/公斤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从今年1月初至今,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确实处于上涨通道,上涨幅度达到17.8%。
多晶硅现货价格虽然稳步缓慢上涨,但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和中游厂商的出货量,却呈现“火爆”景象。
业内企业认为,这种“烈火烹油”的局面很可能延续至今年第四季度,明年中期以后将逐步回归理性,表现为因技术进步导致的总体成本下降,及内部收益率回归合理水平。
多晶硅生产现爆发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8月11日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报价56.50美元,最高报价60美元/公斤;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8月13日报价58.90美元/公斤,与今年1月初相比,上涨约17.8%,呈现稳步上涨态势。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斯)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我们监测,今年一月以来,多晶硅价格确实在上升,但幅度比较小,涨速也比较慢。”
尽管价格并未出现陡增,但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多晶硅确实需求火爆。
“从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的工厂全部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但生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仍不能满足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的旺盛需求。”昨日,国内一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司的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人士说,因国务院将多晶硅生产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因此今年国内多晶硅现货产量不足,致使当前国内在现有产能基础上,仍产生了约50%的产量需求缺口。
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份国内多晶硅进口量为3784吨,环比增加14.9%,同比增加208.1%。1~6月国内多晶硅进口总量为1.933万吨。
上述高管表示,“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至2009年年底,从顶峰510美元/公斤下滑至50美元/公斤。之后,因2009年很多厂商的多晶硅投产规划 没有实现,加上国务院认为多晶硅出现产能过剩,而实际上需求并未真正减少,因此从今年2月开始,多晶硅生产突现爆发式增长。”
“我们现在全天候满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已经持续6个月,但仍有大量订单飞来。”这位高管笑称,“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因为国内厂商最终产量不足及下游组件生产商需求大增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半导体产业复苏,加剧了硅料的短缺。”
据记者了解,位于日本的硅料厂商OTC由于半导体产业需求强劲,光伏厂商已被其从供应客户名单中删除,其高纯硅全部以更高价格销售给半导体厂商。目前,OTC所产硅料价格已上涨至70美元/公斤。
景气或延续至第四季度
不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厂商开足马力生产,中游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商也同样如此。
无锡尚德电力的公关总监陈晓东昨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多晶硅供不应求,我们的晶硅电池组件销售同样如此。”
尚德电力媒体关系部经理张建明也表示,“现在我们的晶硅电池组件销售速度极快,供应速度不如销售速度。这种情况从去年二三季度开始至今,已持续一年,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延续这种较高景气度是没有问题的。”
陈晓东认为,目前多晶硅销量这种激增式的增长不可持续,其价格短期内上涨是可能的。
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我认为明年多晶硅需求量仍难以明显减少,多晶硅生产线的调试时间是24个月左右。2009年很多号称要加入多晶硅生产的企业,最 后并没有落实他们的计划,如果他们从现在开始重新启动,到2011年仍不能顺利投产。同时,半导体产业的复苏不会马上终止。综合来看,造成本轮多晶硅价格 上涨的两大主要原因,在明年将继续存在,因此多晶硅价格涨势延续至今年第四季度是很可能的,明年这种涨势也将得以继续,只是到那时,因为技术进步、成本下 降,多晶硅价格涨速会变慢,涨幅会变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1

稀土概念火爆 部分企业加快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2/2086731.shtml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受业绩预期和概念炒作影响,今年国内稀土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普遍从中受益。这使国内部分非上市稀土企业将 “加快上市步伐”提上日程。
昨日(12月1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江西省赣州市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虔东稀土)正在加快上市步伐,目前已进入等待证监会审批阶段。
记者从赣州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了解到,9月28日,虔东稀土向证监会递交首发申请,证监会已受理并进入到预审阶段。“虔东稀土此次申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开发行5000万股,募集资金4.76亿元。”一名熟悉虔东稀土上市进程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今年6月15日至6月24日,虔东稀土接受了上市之前的环保核查公示。
记者通过查阅公司此前提供的《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得知,虔东稀土申请上市募集资金计划投资项目共计3个,分别是旗下赣州科盈结构陶瓷有限公 司的年产3000吨钇锆结构陶瓷材料技术改造项目,母公司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复合金属粉末项目和研发测试中心建设项目。
目前,国内部分非上市稀土企业已将“加快上市步伐”提上日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已有上市计划,拟打造中国“第一中重稀土概念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仅在江西省内就有100多家企业拟上市,其中涉及到稀土企业有4~5家。据行业消息,五矿集团控股的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4

國外火爆的新電視節目模式:組織類真人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14.html

在歐洲,一種新的節目模式在年輕觀眾中引起極大反響,那就是結合了戲劇和紀實類節目特點的「組織類真人秀」(或結構類真人秀「structured reality」)。電視台之所以喜歡「組織類真人秀」,是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年輕觀眾的成本相對低廉的途徑。

組織類真人秀用真人或不知名的演員,在真實場景拍攝,並運用沒有劇本的對話;節目在真實事件發生幾天後播出,是新鮮的熱點話題。少了編劇和名演員環節,組織類真人秀比起主流電視劇、娛樂節目,成本要小很多。

最成功的「組織類真人秀」是英國的「The Only Way is Essex」(「唯一的方式是阿薩克斯」),它剛在英國商業電視台ITV青年頻道下檔,已經播到第7季。該系列節目主角大多來自新貴家庭,長相英俊。他們真實生活中的亮點,會被節目以傳統電視劇拍攝方式「錄下來」。為了全面捕捉戲劇化的生活,一些關鍵場景會直接採用紀錄片的拍攝方法。當然,有一些場景也是製片人特意安排的,以創造更多衝突,讓人物關係發展得更為有趣,但是「演員們」如何面對和反應卻是不可預知的。 

與ITV競爭的另一青年頻道E4,也有一組年輕人——富有,且正在經歷著愛情創傷,這就是正在播出的「Made In Chelsea」(切爾西製造)第四季。這類節目成功的關鍵就是「模棱兩可」。觀眾似乎很喜歡這些「演員」在電視上的不確定性,他們利用外表在戀愛關係中到底可以得到多少?「演員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哪些真實哪些虛假?

隨著製片人和「演員們」變得更有經驗,「組織過的」和「完全真實的」故事之間的差別就不易被發現。不確定性增加了觀眾對故事的黏性,而這種黏性 ——即觀眾的參與性對電視和廣告商來說不可多得。

電視台之所以喜歡這個新模式,是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年輕觀眾的成本相對低廉的途徑。「切爾西製造」的平均收視率是2.5%;2011年,「The Only Way is Essex」頂峰時有150萬觀眾收看(從收視率來看其實很一般,《唐頓》、《夏洛克》這樣的熱門劇觀眾人數都是在千萬級,而英國最長壽的肥皂劇《加冕街》觀眾人數則能達到800萬)。但該模式比傳統的肥皂劇更便宜。

製片人付給「演員」的費用大多是象徵性的。不過,製作公司不得不在「新」工作人員身上花更多的錢,這個新角色叫「story producers」(故事製片),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演員」的真實生活軌跡明確故事線,同時在真實生活不能提供戲劇化衝突的情況下,想辦法創造條件以放大生活的戲劇性。德國一家製作公司,已經推出了專門培訓「故事製片」的項目。

在上面提到的「真人」秀基礎上,德國電視台又開始了升級改造,他們起用年輕演員,但同樣不用編劇,每個場景都由演員在製片人安排的更寬泛的故事線索基礎上即興表演。最近的成功案例是:「Berlin Night and Day」(柏林的日和夜)。

「組織類真人秀」正日漸「主流」。德國的 「Crime Stories」(「法制進行時」)已經進入英國主流電視台ITV。該片採用不知名的演員,在提前寫好的故事線索下即興表演,整個拍攝都發生在一個「警察局」裡。這個節目在白天播出,以前該時段安排的是成本低廉的遊戲類節目。

龍真點評

這類玩法非常有啟發。核心還是真實。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真實,看得見,夠得上,互動感強,貼近生活。把劇情的精彩甚至刻意策劃與粉絲認為的真實掛上關係,是我們做教堂性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0

從產品經理角度看:《爸爸去哪兒》為何如此火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657.html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一個火到不行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以前看過《飯沒了秀》。如果說《飯沒了秀》是賣萌1.0,《爸爸去哪兒》則是賣萌2.0。

 

關於《爸爸去哪兒》的火爆背後,我更願意從產品的角度拷問,有人說內容好,有人說營銷好。我覺得它火爆的背後:

 

1、首先是一個產品品類的勝利——野外綜藝。

 

2、通過明星製造產品尖叫點。

 

3、通過社交製造營銷爆點。

 

===賣萌為王的分割線:

來源:知乎  吳澤泳

 

說到「爸爸去哪兒」為什麼那麼火,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韓國現在非常熱門,而且非常受歡迎的綜藝形式——野外綜藝。

 

韓國的綜藝節目開創了許許多多的先河,早期的X-man 和情書在國內的影響之大流傳之廣我們暫且不談,隨後韓國人突然意識到,綜藝節目除了在攝影棚裡面不斷錄製以外,其實我們還有別的方法的——那就是野外綜藝。

 

 

野外綜藝是什麼?

簡單來說,野外綜藝就是將我們傳統的談話式,遊戲式的綜藝節目搬離攝影棚,走出電視台,在一個野外的地方進行拍攝——如果還不明白,在「爸爸我們去哪」當中去的農村,就是經典的野外綜藝形式。

 

野外綜藝的始祖是誰?

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了,現在我們還能見到的韓國「週日」綜藝節目中,Running Man,無限挑戰,兩天一夜,爸爸去哪兒,赤腳的朋友們 這些「台柱」級別的節目,清一色的都是野外綜藝。

 

為什麼說野外綜藝是大勢?

我的註釋裡面寫了一句話:野外綜藝是個大勢。想來在中國《爸爸去哪兒》的表現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在韓國,這一點在更早之前就被綜藝神話兩天一夜在過去幾年所證明了,我們可以看下面一組成績:連續22周突破30%的收視大關,韓國綜藝節目歷史上第一個突破40%平均收視率,曾經獲得韓國綜藝節目歷史上最高51.3%的收視率。(在韓國這個競爭如此離譜的國度,50%以上的收視率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神話了)

 

順帶說一句,儘管有時間的因素在內,不過現在作為韓國最為火熱的節目,《爸爸去哪兒》,平均收視率暫時還在為20%在努力中。

 

野外綜藝和一般綜藝的區別?

不知道大家看湖南台「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是否有看到這麼一幕(看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密密麻麻的站了接近40個工作人員——而且這還不是所有人,因為是吃飯時間,我相信會有不少的人已經在吃飯了。在韓國,類似的野外綜藝節目,配備的工作組一般都是在80人以上,120人以內。

 

這一幕也幾乎是決定了一個野外綜藝超高門檻的標準:「那就是大量的攝影、收音器材,大量的工作人員,以及充足的後勤設備。(在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當中,有個小女生宋智雅是韓國足球國腳宋鐘國的女兒,某一期節目當中,她走山路的時候摔傷了,隨行醫生馬上可以對傷情進行處理。)而遇到了下雨天,下雪天,道路封鎖等等的問題的時候,器材的運送以及保護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兩天一夜節目全體人員(包括藝人)曾經運送過接近20噸的收音錄音器材,步行接近30分鐘進入一個大山當中。

 

而且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吃飯的時候,是配備了飯盒的,在那種農村裡面,去哪裡弄如此大批量的飯盒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在韓國收視神話兩天一夜當中,有個名氣遠颺的「餐車大媽」,則是他們節目組為了確保工作人員能吃飽飯,特意聘請了一個大媽開著餐車去解決工作人員兩天一夜的伙食問題。

 

除了基本配置以外,節目形式也是野外綜藝的不同點。

 

1. 吃苦是節目的根本。

可以看到,在湖南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中,簡陋的廁所,帶有蜘蛛的床(當然後來換掉了,要是韓國的黑心工作組肯定就讓林志穎睡那裡了),玉米和地瓜這種簡單的食品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吃苦作為主體。甚至我可以預言,到了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湖南台看到非常多溫情的一幕——很有可能會是新的一輪收視率爆發。

 

2. 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塑造不平衡。

不同檔次的房子,不同的待遇。都是不平衡的一個經典——當然了,因為有小孩子的原因,這個不平衡主要還是在房子裡面。而最經典的不平衡應該要數兩天一夜了——玩遊戲輸了,你會沒飯吃。玩遊戲輸了,你要睡帳篷。甚至玩遊戲輸了,你連帳篷都沒得睡。野外就寢以及韓國《爸爸去哪兒》中偶爾提到的「福不福」 都是兩天一夜的核心部分。

 

 

3. 溫馨以及真實。

由於是24小時全天候無死角拍攝(郭濤換褲子的時候還得遮住鏡頭),所以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你所看到的內容,幾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唯一有可能會進行安排的部分就只有」出場「,畢竟如果不安排出場,秩序太亂的話,並不利於大家觀看節目。

 

而真實往往都是我們在綜藝節目中最難看到的地方。你很難想像在節目裡面一個小孩可以哭上接近5分鐘的鏡頭(這至少在節目中要哭上一個小時),你也很難想想他們真的就在那麼個破地方睡一個晚上(所以才有攝像機24小時拍攝)甚至包括他們去找食材,等等等等,都是一些我們過去所無法想像的,卻又真的希望看到的內容。

 

但是真實起來又要搞笑是非常的困難的,因為行程的原因,以及24小時攝像的強大壓力,各種隨機事件和臨場反應都會導致藝人無法快速進入狀態以及調動氣氛。而《爸爸去哪兒》巧妙地引入了小孩這個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的個體,使得原本非常困難的搞笑以及真實驗證一下子變得簡單了許多。

 

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兒》或許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1.攝影團隊的實力

看過韓國野外綜藝的朋友們,尤其是Running Man,應該都會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攝像大哥的身體簡直如同妖魔一般。扛著20多公斤的器材,跟著藝人一起跑步,然後還能做到自己的喘氣聲不會影響,而且鏡頭幾乎不會顫抖。(至少抖動的幅度和頻率不會影響觀看)

而湖南衛視,我們可以看這個截圖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屏幕完全模糊之外,整個鏡頭都傾斜了……

當然,我沒有任何吐槽或者鄙視的意思,因為要扛著那麼個器材跑步是真的很難,相信國內絕大多數攝影師都沒幹過這個事情——但你就算沒幹過還是得干,因為人家拍的比你可穩多了。看著也不暈。

 

2. PD(producer),作家,攝像等幕後人員的介入。

 

在韓國的綜藝節目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的作家,PD,攝像甚至是收音人員都會不斷的進入鏡頭當中,其中一些比較經典的形象諸如《兩天一夜》的李明翰PD,羅英石PD,鳥PD,餐車大媽,還有攝像收音大哥,《Running Man》當中劉在石的好搭檔權烈,韓國版《爸爸去哪兒》的李笛PD等等。而且你會經常看到,有些PD和作家會說出一些很好笑的話甚至是一些流行語——比如羅英石PD的「不行」「失敗」以及」叮「的三件套模式,以及他那個全韓國人都知道的惡魔形象(這個形象一直持續到他的新作,花樣爺爺當中)。這些都是綜藝節目中的偶然以及不可多得。

 

而看遍整個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兒》,除了李銳的出現以及說話以外,你幾乎看不到多少幕後工作者的面孔。不得不說,這既缺少了一點點的真實性,缺少了一點互動感,而且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敗筆——試想一下,《我是歌手》裡面洪濤的出場和說話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度,為什麼不能讓另外一個製作人也這樣站出來說話呢?適當的曝光幕後人員有時候或許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獎勵。

更何況,多一個主持人就多一份支出,而且主持人有他的固定形象,無法輕易改變——倒不如選擇一個形象空白,口齒清晰又有權力的主PD。在有威信的同時,還能給節目多增添一些額外的趣味。

 

而且,畫框的進入,切出(即藝人和工作人員的互動)本身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賣點,《兩天一夜》的主持人團隊曾經和工作組打賭並且逼得全工作組的人在下雨天去睡帳篷(甚至露天沒有帳篷睡。)《Running Man》中劉在石和權烈的打趣是一個常見的梗,國內為何不試著加入這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元素呢?除了主持人和藝人以外,其實我們能看到的還有很多很多。

 

 

3. 前期準備

在拿食材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那些給予食材的人是非常的不歡迎小朋友們的。這和韓國《爸爸去哪兒》當中,那些老奶奶看到小孩子以後就」哎一古,多可愛的小傢伙「這種溫馨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節目組不妨試著去多做一點前期準備,不要讓人家接待的人云裡霧裡的,都不知道你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給你們拿吃的東西一樣。

 

最後,至少目前而言,野外綜藝依舊是一個大勢。尤其在中國野外綜藝仍未興起的階段。希望以後能看到一些真實點,有趣點的節目,也就不用來來去去看那些談話性節目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27

【案例】手游價值最大化:擴展火爆遊戲的線下周邊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2/59790.html

何為「消費產品」?即周邊產品。

依靠當年在線上超過將近10億次的下載,Rovio的小鳥在知名度上無以倫比,但一款遊戲難免有生命週期來掣肘,於是Rovio開始向迪士尼模式轉型。

前段時間,手游公司King發佈了招股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發行2220萬股,每股定價在21-24美元之間,屆時公司估值將高達76億美元。

按照這個估值來說King突破百億美元看上去是指日可待之事,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了在King之前還有一個Zynga的前車之鑑(上市之時77億美元,現在市值44億美元),他們一個是頁游一個是手游,但共同點是都依託於Facebook平台而起。

除此之外,King依託於一款遊戲打天下的調性與Zynga也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

根據King的財務報表顯示,2012年,該公司的營收為1.644億美元,利潤為780萬美元。但到了2013年,該公司的營收一下增長到了19億美元,超過1000%的增長;而利潤也大躍進式的跳到了5.67億美元。

財務報表很好看,但是King的上市是存在隱憂的,最主要的問題是2013年King的19億美元營收當中有78%的營收來自於一款叫《糖果粉碎傳奇》的遊戲。

King也在招股書中也表明,創收渠道單一是風險因素。同時,在招股書中,King還承認,《糖果粉碎傳奇》這款遊戲目前已達到峰值,現在正處於下降階段。

我們來看另外一家公司Popcap,按理說《植物大戰殭屍》、《寶石迷陣》轉型手游剛開始成績還不錯,在去年推出的《植物大戰殭屍》最新版的成績也足夠喜人。

但是Popcap從2012年開始就在持續不斷的裁員當中,Popcap母公司EA對於Popcap的態度也愈發的不明晰起來。

而凡事都有相反的案例,Rovio這家公司一直依靠《憤怒的小鳥》打天下,並且在財務表現上來說還不錯。

根據Rovio披露的2012年財報顯示,整個2012年Rovio營收超過2億美元,運營利潤近1億美元。而其中45%的營收來自「消費產品」。

何為「消費產品」?即周邊產品。

依靠當年在線上超過將近10億次的下載,Rovio的小鳥在知名度上無以倫比,但一款遊戲難免有生命週期來掣肘,於是Rovio開始向迪士尼模式轉型。

根據2013年年中的一份數據顯示,Rovio官方合作的公司總數已超過500家。Rovio表示「2013年將專注於加強戰略品牌管理,品牌與零售商品營銷,以及品牌授權項目。」

可以看到的是,Rovio活的很不錯,在《憤怒的小鳥》在線上表現開始趨於老化的情況下,Rovio的品牌搭建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有的時候或許需要明白一個不同點,手游可以出現日活躍200多萬這樣的數據,比如《我叫MT》的日活躍用戶一度維持在230萬左右。

對於一款成功的手游來說,日活躍過百萬簡直是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的成績,而端游的活躍用戶則要低很多。

所以,手游在玩家中的覆蓋程度遠遠高於端游以及頁游,但卻在營收上與端游頁游相去甚遠,這是由生態的本質所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開拓邊緣化的線下收入是一個重要方向,將產品塑造成品牌,可以持續不斷的帶來營收,就像Rovio一樣。

那麼這種模式為什麼當年的端游為什麼沒有在做這樣的事情?

上述的文章當中已經說過。

第一,在於用戶的覆蓋程度上面。

強如《英雄聯盟》這樣一款全球性的端游,最高活躍用戶數僅僅超過千萬,而《Anipang》這樣一款韓國本土的手游活躍用戶則輕鬆超過2000萬。

龐大的用戶覆蓋,帶來的是知名度的飆升,這直接可以影響到品牌的建立。

第二,用戶的結構。

手遊玩家偏向年輕化、女性化,有很多的數據表明,現在的手遊玩家有大概超過50%是女性玩家,而端游,將近80%以上的玩家是男性玩家。

對於附屬產品而言,女性用戶的市場潛力遠比男性玩家要高出很多。

第三,端游不削於去開拓線下。

在這裡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淘米一直被譽為在線下做的不錯,但我得到的數據,通過品牌授權,淘米去年大概也就拿到手2000萬元的收入。

而一款成功的端游的收入一個月就是以億元來計算。同時與手游相比,端游的生命週期長很多。

成功的端游根本不會在剩餘價值上挖掘,沒有必要,他們更多想的是如何在遊戲內實現更高的營收,一個好的道具可以抵所有周邊的收入。

這些原因都直接導致了,端游在周邊上的乏善可陳。

除此之外,端游廠商不做衍生品的另一種論調是:中國市場太大,衍生品的工序、渠道太多,有很多互聯網從業者搞不定的因素,即使現在有電子商務提供的渠道,可還是沒有這個市場。所以遊戲周邊在未來也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鏈。

但是這個論調的基礎建立於自己打造完整的生態鏈,而授權將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在這裡板鄧所要說的是,手游最為生命週期短、覆蓋程度高的產品,完全可以在周邊上再開拓一筆額外的營收,但是到現在為止,手游公司的目光依然聚焦在如何再接再厲打造優質的產品上,而忽視了其實周邊不僅可以帶來一筆額外的收入,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哺線上產品的生命週期的作用。

因為手游的形態與端游、頁游相比,畢竟是不一樣的。一家端游公司、頁游公司去開拓線下,你可以認為是不務正業,因為有太多的不可契合的點,但是手游是不一樣的形態。

手游的玩家結構、知名度覆蓋等等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天然的適合周邊的因素。

在日本,每年三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為櫻花節,也稱作櫻花祭。己有一千餘年歷史。櫻花自開花至花殘只有七天。也有稱作櫻花七日的說法。是日本自南至北櫻花開放的季節,人們在櫻花樹下襬上豐盛的酒宴,或合家歡聚一堂,或邀請三五好友,一邊吟詩作畫,一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待櫻花散去後,人們會收集起櫻花瓣,釀酒、製藥、入食,想盡辦法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一款成功的手游,不就像那最美的櫻花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99

P2P的火爆與房地產經濟。 果海

http://xueqiu.com/1133487454/29544513
P2P的火爆與房地產經濟。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P2P的火爆與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貸款的收緊呈現出逆相關。
在於各個P2P交流中,你會發現大量的P2P的資金最後是流入了房地產。銀行不給貸款,信託不給貸款,地產私募募集難,你只要說借錢給開發商造房子,投資者就不認可,根本賣不出去。很多小地產商驚喜的發現P2P是一條很好的道路。不用披露資金的用途,只要借錢就可以,所以老闆們都是以個人名義借錢,然後用於自己的小地產項目。
  因為P2P的不透明,因為P2P個人借錢就可以,而借錢的實際用途也沒人監管,所以P2P借錢端大量的小地產商活躍著,歡呼著。
  對P2P平台來說,發現這些借錢人還能提供土地擔保,這要比那些用信用借錢的人看起來風控更嚴格,睡覺更能安心。明顯高大上了許多,而且這些人借錢都是上億的借,利率都是30%-40%,給投資者也就12%,中間28%的收益,也不用自己跑到外面去拉客戶了。坐在家裡就能賺錢,簡直是賺翻了。
對於投資者來說,100塊人民幣就能有12%的收益,而且前面的人都兌付了。這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啊,這麼高大上的「互聯網金融」。還有土地抵押,還有個什麼擔保公司擔保。自己頓時高端了許多。

如夢幻泡影。

所有這一切,都建立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超級繁榮的基礎上。永遠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房地產市場不好呢?如果小地產商的項目銷售不好,小地產商無法還錢,跑路——P2P平台無法兌付,老闆跑路或以非法吸收存款罪被抓——屌絲投資者們血本無歸。

P2P高度繁榮的背後是在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最後一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95

比07年泡沫更火爆!一幅圖看清美股估“瘋”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680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用下圖展示了,去年底和今年初華爾街對美股暴跌的神預言失誤。今年上半年,美股的走勢和八十多年前暴跌前夕沒什麽相似之處。 即使沒有1929年那麽瘋狂,美股現在的火爆也超過了2007年泡沫巔峰期。 摩根大通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新近報告數據顯示,目前的標普500遠期市盈率為15.6倍,而2007年10月9日的遠期市盈率也不過15.2倍。如以下摩根大通圖表所示,自2009年跌入低谷以來,標普500漲了190%。 如果覺得這幅圖還不足以體現美股高估的程度,那麽下面的數據對比也可以反映出,無論是和一年前比,還是和5年、10年為期間的均值比,當前的市盈率都要高出一截。 就在上個月18日,美聯儲主席耶倫還表示,美股的估值依然處於歷史正常水平。兩天後,華爾街見聞網站的文章用以下圖表展示,耶倫好像在和她的前任格林斯潘公開唱反調。 格林斯潘1996年就談到過美股何時處於“非理性繁榮”,用大白話說就是什麽時候算股市漲瘋了。湯森路透數據顯示,目前標普500的遠期市盈率幾乎達到格林斯潘稱為“非理性繁榮”的水平。 如果從數學角度看,耶倫沒錯,和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時期相比,現在的遠期市盈率和周期調整後市盈合起來低了40%左右。 可英國《金融時報》編輯James Mackintosh認為,即使現在股價沒漲到過去那種“非理性繁榮”水平,也不代表就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 從圖表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過去三十年里有個估值高得不正常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那麽離譜的估值跟其他時期的估值一平均,怎麽也把均值給拉高了。直接拿現在跟這樣的均值比真沒問題? ​​當然,現在不是美股一家風景獨好。昨天華爾街見聞還分享了以下圖表,在全球經濟沒有讓人放心地複蘇時,全球股市已經熱火朝天了。冰火兩重天時,出現了以下“死亡十字”奇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69

 新股火爆大戶眼紅VIP通道   「一哥」獨佔求「私密」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30176195
這個貌似違法吧 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交易等級?
王亞偉獨佔新股搶籌神器VIP
2014-07-12 12:1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瀏覽原圖
王亞偉
  新股火爆大戶眼紅VIP通道
  「一哥」獨佔求「私密」
  □本報記者 黃瑩穎
  新股行情火爆,借助VIP通道,大戶可以從封死的漲停板中搶到籌碼。不過,與王亞偉同一營業部的大戶成了這場盛宴的看客:原本共享的VIP通道,已歸「一哥御用」。憤憤不平的「小土豪」揚言,今後凡是王亞偉重倉的股票都要砸一砸。殊不知,「一哥」佔道的根本目的是求賬戶私密。
  中小私募心頭恨
  「這種牛票,只能等著漲停板打開的首個交易日,才能搶到籌碼。」股民小鄭指著電腦屏幕無奈地嘆氣。7月11日,飛天誠信再度刷出一字板,這也是該股刷出的第12個漲停板。在6月IPO重啟後掛牌的近10只股票中,多只出現近10個漲停板,表現最差的也有數個漲停板。
  過去一週,小鄭儘管每天都是8點左右開始掛單,仍一股難求。不過封死的漲停板對於某些營業部的VIP客戶而言,搶籌並非難事。
  龍虎榜數據顯示,在飛天誠信首個漲停板中,即有華泰證券杭州慶春路和湘財證券武漢友誼大道、上海金楊路、岳陽五里牌三家營業部成功獲得數量不等的籌碼。此後數個交易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中信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旗下的多家營業部亦分得「美味」。其中7月10日的數據顯示,中投證券廣州番禺橋南路營業部買入4274.33萬元,中信證券上海世紀大道營業部買入1728.68萬元。
  「能在早期搶入籌碼,錢是穩賺的。要在一字板上搶籌碼,拼的就是各家的通道。」深圳一位上榜某新股龍虎榜營業部的負責人說,「搶新神器」就是營業部提供給高級客戶的VIP通道。
  不過,對於王亞偉所在營業部的部分大戶而言,新股的再度火爆並不是件美妙的事。在同一營業部開戶的一位私募經理說,原本屬於中小私募共享的VIP通道,已被「一哥」所發的私募產品所獨佔,「搶次新股籌碼的機會沒了。」
  對於營業部這種厚此薄彼的行為,上述私募說,已有不少私募表示今後凡是王亞偉重倉的股票,都要砸一砸,以解「心頭之恨」。
  搶籌神器
  對於VIP通道客戶的標準,各家營業部差異較大,大營業部要求可能以十億元級別計算,小營業部只要100萬元即可。「我們營業部規模小,VIP通道是新開的業務 ,有100萬元的資金量就夠格了。」深圳一位營業部老總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能在一字板上搶貨的,都是營業部的大戶資金,用幾億元的資金掛單,能搶到幾千萬元。成交額也許只有十分之一,但那可是穩賺的錢。」
  VIP通道除了速度快之外,替客戶的買賣保密也是營業部的服務承諾之一。此前由於市場對王亞偉極度追捧,其交易備受跟風資金困擾。私密性成為王亞偉最重要的訴求,這或許是他提出專享VIP通道的緣由。
  此前,由於年初兩月的火爆行情,通過搶單漲停股,深圳一傢俬募收益驚人。在其給中國證券報記者展示的交易清單上,諸如眾信旅遊、雷柏科技等十幾隻曾連續漲停的股票赫然在列。依賴這種簡單凶悍的交易手法,該私募不到3個月收益已超過40%。  所謂交易通道包括專用交易單元和報盤網關等技術設施,VIP交易通道的意義在於搶單。目前投資者提交的委託進入到交易所主機撮合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營業部通過櫃檯系統接受投資者委託後,經交易單元、報盤網關向交易所申報。第二個環節是交易所將收到的證券公司申報,按照時間優先原則提交交易主機,交易主機對所有交易通道提交的申報進行處理。VIP通道使其交易申報在極端情況下,具有明顯時間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從交易規則來看,就看誰最先把委託數據傳到交易所的主機,熱門活躍股搶單的人多,這時大家拼的就是千分之一秒的優勢;如果證券公司機房設在交易所主機附近、安裝網速更快的光纖寬帶,搶單時都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各家的VIP通道優劣,往往在毫秒之間即可決出勝負,比如近期頻頻上榜新股龍虎榜數據的某券商證券營業部,其官網上對於VIP通道作出如下描述,「從委託發起到成交回報,整個過程僅需0.4秒,比常規系統快3至5倍;業內領先無障礙交易高速公路,從下單到交易所撮合成交,交易通道完全封閉;報盤最高速率可達1000筆/秒。」
  佔道求「私密」
  那麼,王亞偉獨佔VIP通道,是為了在新股漲停秀上放手一搏嗎?
  從公開資料獲知的情況看,奔私之後的王亞偉投資風格未有顛覆性變化,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一哥旗下私募基金「外貿信託-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持有湖北能源、三聚環保等12只個股。
  具體來看,一季度增持力度最大的為湖北能源,持股數高達3000萬股,佔該股26.7億股流通股的比例為1.12%,冀東水泥則是其新進的另一隻大盤股,持股量為594萬股。在王亞偉的持股中,4月1日以來表現最好的是寶德股份,漲幅超過60%;其次為千足珍珠,漲幅為30%。表現最差的南風股份,跌幅超過25%;北京城鄉、冀東水泥跌幅超過10%。
  據知情人士透露,王亞偉青睞VIP通道其實另有原因。
  VIP通道除了速度快之外,替客戶的買賣保密也是營業部的服務承諾之一。此前由於市場對王亞偉極度追捧,其交易備受市場跟風資金困擾。據媒體報導,王亞偉離開公募時表示,投資者對其所投資股票的過度關注,甚至出現王亞偉概念股,給他造成較大壓力。所以私密性成為王亞偉最重要的訴求,這或許是他提出專享VIP通道的緣由。知情人士稱,在與營業部的談判中,賬戶的私密性是王亞偉最為關心的因素。
  不過,從最近一年半的市場傳言來看,各路跟風資金對王亞偉概念股的追捧並未停止。「一方面,可以通過年報、季報挖掘王亞偉的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從上市公司、營業部人士等渠道獲取持倉信息。」深圳一位偏愛跟風王亞偉的營業部大戶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63

火爆承建商踢政府插港鐵

2014-07-24  NM
高鐵延誤風波擾攘近三個月,上週三,公佈首份調查報告,港鐵(66)行政總裁韋達誠宣佈「袋錢」走人,不但市民不收貨,高鐵承建商之一的利基控股(240)主席單偉彪,亦一肚烏氣,不吐不快。港鐵超支延誤,有輿論將責任歸咎承建商,單偉彪不甘「食死貓」,大爆高鐵內幕,為同行平反:「(港鐵)冇預雨水期,又多改動,延誤超支好平常!」並直指韋達誠企圖隱瞞,做法「戇居」。承繼父業,在工程界打拚四十年的單偉彪,家族擁有三間上市工程公司,市值超過七十二億元。近年政府大興土木,工程界做到「爆曬廠」,單偉彪插完港鐵再罵政府。一句到底,無論項目或香港,沒有好「老闆」,好事也會變壞事。

貴為上市公司主席,六十一歲的單偉彪,每月都要到工地巡視,他笑言:「做呢行,唔可以成日坐喺冷氣房。」先到利基有份承辦的灣仔繞道隧道項目,地盤內,打樁聲如雷貫耳,戴著安全帽的單偉彪,走一圈已汗流浹背,「進度順利,預計一年後可如期完成。」接著轉場到啟德沙中線項目,在興建中的鐵路站,預計亦可準時於明年五月完工。不過,同樣由利基負責的高鐵屯門大江埔路段,就「無咁好彩」。講到高鐵,原本說話斯文的單偉彪,即七情上面為承建商「伸寃」。

韋達誠戇居

高鐵延誤其中一個主因,是元朗大江埔伸延至謝屋村的隧道,原本預計還有二十日便完工,卻因三月一場大雨,把隧道內的巨型鑽挖機浸壞,工程亦可能延誤達兩年。利基負責的大江埔工程,位處出事工程旁,進度受拖累,延誤超過一年。延誤事件曝光後,先後有不同議員炮轟,指勘探不足。單偉彪火爆反駁:「勘探只係佔整個工程費用預算嘅百分之三左右,時間同資源有限,係咪每隔一米鑽一個窿勘探呀?」他踢爆,延誤主因,是港鐵沒有為工程預算雨水期。以每年一個半月的雨水期為例,高鐵元朗路段的四年工程,已預少了半年時間。「而地底有幾多喉管,勘探係睇唔到嘅,政府嘅圖則亦太舊,好多時係挖掘時先發現,所以延誤並非意外。」他估計早在去年十一月,港鐵已知會有延誤,卻遲遲未公佈,令事件一發不可收拾,「韋達誠都戇居嘅,私下講到出口,話隱瞞延誤可以向承辦商施壓,令佢哋快啲做嘢,但呢行根本唔會有秘密!」單偉彪不忿承建商成為代罪羔羊,「工程界行內人冇個出聲,啲外行嘅唔知頭唔知路就鬧,咁咪俾人誤會囉。」他自言不怕事,願意站出來為工程界討公道,「以後你哋(傳媒)有咩工程問題都可以搵我。」

政府谷數呃自己

延誤是正路,超支更是王道。單偉彪慨嘆人手不足,人工飛昇,遇上基建「黃金期」,根本難以承受。「公司今年已經加咗四次人工!落石屎嘅師傅加咗七成,做釘板的加三成,不同職位嘅地盤工人,整體加薪五成有多。」單偉彪指一個扎鐵工人月薪四、五萬不足為奇。「上屆政府基建項目不多,梁振英上台後,重啟基建項目,但當年讀工程出身嘅畢業生,早已轉行,請唔到人,唯有留舊人,我哋有員工七十七歲仲做緊。」近年,政府旗下的建造業議會,為改善人手不足問題,推出不少為期三至六個月的短期課程。但單偉彪指,學成入行的青年「頂唔順」地盤日曬雨淋的環境,流失率達七成,他批評課程不實際:「學員大多留在冷氣房上理論課,只會實地考察一兩次,(政府)成日話一年訓練咗幾千人,有幾多個真係留喺呢行?佢都係想短期train一堆人,幫自己谷嚇數,呢啲做法係倒行逆施,我勸政府唔好自己呃自己。」

新世界打救

單偉彪強調:「呢行冇你哋想像咁好做。」確實,利基一三年營業額近二十二億,是一○年的一點四倍,但溢利只有二千萬,比三年前反跌近兩成七。錢不易賺,單偉彪指每行一步都小心翼翼,「每單工程利潤約百分之三,一年做到十幾單,如其中一單延誤虧損百分之十二計,已等於白做了四單工程。」利基大股東是惠記集團,持有約五成一股權,主席是其兄長單偉豹。單偉彪共八兄弟姊妹,全於上海出世,六十年代初才來港,會合做判頭的父親。他指,當時一家十口逼在土瓜灣美善同道三百呎的單位,「三兄弟一間房,五姊妹一間房。」父母重男輕女,三兄弟都有良好教育:大哥在內地讀醫,二哥單偉豹畢業於中大物理系,單偉彪畢業於港大工程系,「五個家姐四個都冇讀大學,佢哋而家講起都好唔開心。」父親單樂華於七十年代成立惠記,乘著香港地產起飛而壯大,並於九一年上市。公司發展順風順水,直至九九至○○年,附屬公司亞太土木工程,捲入沙田愉翠苑短樁事件,最後向房委會賠償八千萬元和解。當時,惠記拍住新世界(17)興建紅灣半島居屋項目,結果政府宣佈停售居屋,雙方就補地價問題商議良久,「政府話買又唔買,搞到好麻煩。」最後要補地價約八億多,資金睏乏的惠記惟有發新股,引入新世界旗下新創建(659)做大股東,涉資約九千萬元。○二年,新創建將股權增持至兩成七,為單氏家族之後的第二大股東。單偉彪對與新世界關係不肯多談,只說兄長(單偉豹)與純官(鄭家純)交情較深,「當年入股係阿哥同純官拍板,佢個仔Brian(鄭志明)而家都係公司非執董。」

橋牌高手愛鬥智

自小在工程界打滾,單偉彪有著工程佬的脾氣:火爆、直腸直肚,但他卻有一樣溫文的嗜好,就是玩橋牌,是香港橋牌會會長。橋牌是鬥智遊戲,股神畢菲特及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都好此道。單偉彪曾多次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橋牌比賽,獎盃放滿辦公室。「玩橋牌,七分技巧,三分運氣,集中精神比賽時,可以忘記工作壓力。」另外,橋牌局數多,並非一戰定生死,讓選手有更多時間證明自己的策略:「橋牌就好似人生遊戲,一局的輸贏並唔重要,而係長線嘅結果,玩到最後先知你嘅決定係啱定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