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7/1451712.shtml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上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最近几周,国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已涨至70~80美元/公斤,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在最近几周内上涨了30%。
昨日(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国际多晶硅最新现货报价最高约60美元;8月13日国内多晶硅现货价为58.90美元/公斤,与70~80美元/公斤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从今年1月初至今,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确实处于上涨通道,上涨幅度达到17.8%。
多晶硅现货价格虽然稳步缓慢上涨,但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和中游厂商的出货量,却呈现“火爆”景象。
业内企业认为,这种“烈火烹油”的局面很可能延续至今年第四季度,明年中期以后将逐步回归理性,表现为因技术进步导致的总体成本下降,及内部收益率回归合理水平。
多晶硅生产现爆发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8月11日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报价56.50美元,最高报价60美元/公斤;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8月13日报价58.90美元/公斤,与今年1月初相比,上涨约17.8%,呈现稳步上涨态势。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斯)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我们监测,今年一月以来,多晶硅价格确实在上升,但幅度比较小,涨速也比较慢。”
尽管价格并未出现陡增,但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多晶硅确实需求火爆。
“从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的工厂全部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但生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仍不能满足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的旺盛需求。”昨日,国内一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司的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人士说,因国务院将多晶硅生产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因此今年国内多晶硅现货产量不足,致使当前国内在现有产能基础上,仍产生了约50%的产量需求缺口。
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份国内多晶硅进口量为3784吨,环比增加14.9%,同比增加208.1%。1~6月国内多晶硅进口总量为1.933万吨。
上述高管表示,“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至2009年年底,从顶峰510美元/公斤下滑至50美元/公斤。之后,因2009年很多厂商的多晶硅投产规划 没有实现,加上国务院认为多晶硅出现产能过剩,而实际上需求并未真正减少,因此从今年2月开始,多晶硅生产突现爆发式增长。”
“我们现在全天候满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已经持续6个月,但仍有大量订单飞来。”这位高管笑称,“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因为国内厂商最终产量不足及下游组件生产商需求大增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半导体产业复苏,加剧了硅料的短缺。”
据记者了解,位于日本的硅料厂商OTC由于半导体产业需求强劲,光伏厂商已被其从供应客户名单中删除,其高纯硅全部以更高价格销售给半导体厂商。目前,OTC所产硅料价格已上涨至70美元/公斤。
景气或延续至第四季度
不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厂商开足马力生产,中游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商也同样如此。
无锡尚德电力的公关总监陈晓东昨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多晶硅供不应求,我们的晶硅电池组件销售同样如此。”
尚德电力媒体关系部经理张建明也表示,“现在我们的晶硅电池组件销售速度极快,供应速度不如销售速度。这种情况从去年二三季度开始至今,已持续一年,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延续这种较高景气度是没有问题的。”
陈晓东认为,目前多晶硅销量这种激增式的增长不可持续,其价格短期内上涨是可能的。
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我认为明年多晶硅需求量仍难以明显减少,多晶硅生产线的调试时间是24个月左右。2009年很多号称要加入多晶硅生产的企业,最 后并没有落实他们的计划,如果他们从现在开始重新启动,到2011年仍不能顺利投产。同时,半导体产业的复苏不会马上终止。综合来看,造成本轮多晶硅价格 上涨的两大主要原因,在明年将继续存在,因此多晶硅价格涨势延续至今年第四季度是很可能的,明年这种涨势也将得以继续,只是到那时,因为技术进步、成本下 降,多晶硅价格涨速会变慢,涨幅会变小。”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2/2086731.shtml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受业绩预期和概念炒作影响,今年国内稀土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普遍从中受益。这使国内部分非上市稀土企业将 “加快上市步伐”提上日程。
昨日(12月1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江西省赣州市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虔东稀土)正在加快上市步伐,目前已进入等待证监会审批阶段。
记者从赣州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了解到,9月28日,虔东稀土向证监会递交首发申请,证监会已受理并进入到预审阶段。“虔东稀土此次申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开发行5000万股,募集资金4.76亿元。”一名熟悉虔东稀土上市进程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今年6月15日至6月24日,虔东稀土接受了上市之前的环保核查公示。
记者通过查阅公司此前提供的《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得知,虔东稀土申请上市募集资金计划投资项目共计3个,分别是旗下赣州科盈结构陶瓷有限公 司的年产3000吨钇锆结构陶瓷材料技术改造项目,母公司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复合金属粉末项目和研发测试中心建设项目。
目前,国内部分非上市稀土企业已将“加快上市步伐”提上日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已有上市计划,拟打造中国“第一中重稀土概念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仅在江西省内就有100多家企业拟上市,其中涉及到稀土企业有4~5家。据行业消息,五矿集团控股的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其中。
在歐洲,一種新的節目模式在年輕觀眾中引起極大反響,那就是結合了戲劇和紀實類節目特點的「組織類真人秀」(或結構類真人秀「structured reality」)。電視台之所以喜歡「組織類真人秀」,是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年輕觀眾的成本相對低廉的途徑。
組織類真人秀用真人或不知名的演員,在真實場景拍攝,並運用沒有劇本的對話;節目在真實事件發生幾天後播出,是新鮮的熱點話題。少了編劇和名演員環節,組織類真人秀比起主流電視劇、娛樂節目,成本要小很多。
最成功的「組織類真人秀」是英國的「The Only Way is Essex」(「唯一的方式是阿薩克斯」),它剛在英國商業電視台ITV青年頻道下檔,已經播到第7季。該系列節目主角大多來自新貴家庭,長相英俊。他們真實生活中的亮點,會被節目以傳統電視劇拍攝方式「錄下來」。為了全面捕捉戲劇化的生活,一些關鍵場景會直接採用紀錄片的拍攝方法。當然,有一些場景也是製片人特意安排的,以創造更多衝突,讓人物關係發展得更為有趣,但是「演員們」如何面對和反應卻是不可預知的。
與ITV競爭的另一青年頻道E4,也有一組年輕人——富有,且正在經歷著愛情創傷,這就是正在播出的「Made In Chelsea」(切爾西製造)第四季。這類節目成功的關鍵就是「模棱兩可」。觀眾似乎很喜歡這些「演員」在電視上的不確定性,他們利用外表在戀愛關係中到底可以得到多少?「演員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哪些真實哪些虛假?
隨著製片人和「演員們」變得更有經驗,「組織過的」和「完全真實的」故事之間的差別就不易被發現。不確定性增加了觀眾對故事的黏性,而這種黏性 ——即觀眾的參與性對電視和廣告商來說不可多得。
電視台之所以喜歡這個新模式,是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年輕觀眾的成本相對低廉的途徑。「切爾西製造」的平均收視率是2.5%;2011年,「The Only Way is Essex」頂峰時有150萬觀眾收看(從收視率來看其實很一般,《唐頓》、《夏洛克》這樣的熱門劇觀眾人數都是在千萬級,而英國最長壽的肥皂劇《加冕街》觀眾人數則能達到800萬)。但該模式比傳統的肥皂劇更便宜。
製片人付給「演員」的費用大多是象徵性的。不過,製作公司不得不在「新」工作人員身上花更多的錢,這個新角色叫「story producers」(故事製片),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演員」的真實生活軌跡明確故事線,同時在真實生活不能提供戲劇化衝突的情況下,想辦法創造條件以放大生活的戲劇性。德國一家製作公司,已經推出了專門培訓「故事製片」的項目。
在上面提到的「真人」秀基礎上,德國電視台又開始了升級改造,他們起用年輕演員,但同樣不用編劇,每個場景都由演員在製片人安排的更寬泛的故事線索基礎上即興表演。最近的成功案例是:「Berlin Night and Day」(柏林的日和夜)。
「組織類真人秀」正日漸「主流」。德國的 「Crime Stories」(「法制進行時」)已經進入英國主流電視台ITV。該片採用不知名的演員,在提前寫好的故事線索下即興表演,整個拍攝都發生在一個「警察局」裡。這個節目在白天播出,以前該時段安排的是成本低廉的遊戲類節目。
龍真點評:
這類玩法非常有啟發。核心還是真實。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真實,看得見,夠得上,互動感強,貼近生活。把劇情的精彩甚至刻意策劃與粉絲認為的真實掛上關係,是我們做教堂性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一個火到不行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以前看過《飯沒了秀》。如果說《飯沒了秀》是賣萌1.0,《爸爸去哪兒》則是賣萌2.0。
關於《爸爸去哪兒》的火爆背後,我更願意從產品的角度拷問,有人說內容好,有人說營銷好。我覺得它火爆的背後:
1、首先是一個產品品類的勝利——野外綜藝。
2、通過明星製造產品尖叫點。
3、通過社交製造營銷爆點。
===賣萌為王的分割線:
來源:知乎 吳澤泳
說到「爸爸去哪兒」為什麼那麼火,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韓國現在非常熱門,而且非常受歡迎的綜藝形式——野外綜藝。
韓國的綜藝節目開創了許許多多的先河,早期的X-man 和情書在國內的影響之大流傳之廣我們暫且不談,隨後韓國人突然意識到,綜藝節目除了在攝影棚裡面不斷錄製以外,其實我們還有別的方法的——那就是野外綜藝。
野外綜藝是什麼?
簡單來說,野外綜藝就是將我們傳統的談話式,遊戲式的綜藝節目搬離攝影棚,走出電視台,在一個野外的地方進行拍攝——如果還不明白,在「爸爸我們去哪」當中去的農村,就是經典的野外綜藝形式。
野外綜藝的始祖是誰?
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了,現在我們還能見到的韓國「週日」綜藝節目中,Running Man,無限挑戰,兩天一夜,爸爸去哪兒,赤腳的朋友們 這些「台柱」級別的節目,清一色的都是野外綜藝。
為什麼說野外綜藝是大勢?
我的註釋裡面寫了一句話:野外綜藝是個大勢。想來在中國《爸爸去哪兒》的表現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在韓國,這一點在更早之前就被綜藝神話兩天一夜在過去幾年所證明了,我們可以看下面一組成績:連續22周突破30%的收視大關,韓國綜藝節目歷史上第一個突破40%平均收視率,曾經獲得韓國綜藝節目歷史上最高51.3%的收視率。(在韓國這個競爭如此離譜的國度,50%以上的收視率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神話了)
順帶說一句,儘管有時間的因素在內,不過現在作為韓國最為火熱的節目,《爸爸去哪兒》,平均收視率暫時還在為20%在努力中。
野外綜藝和一般綜藝的區別?
不知道大家看湖南台「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是否有看到這麼一幕(看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密密麻麻的站了接近40個工作人員——而且這還不是所有人,因為是吃飯時間,我相信會有不少的人已經在吃飯了。在韓國,類似的野外綜藝節目,配備的工作組一般都是在80人以上,120人以內。
這一幕也幾乎是決定了一個野外綜藝超高門檻的標準:「那就是大量的攝影、收音器材,大量的工作人員,以及充足的後勤設備。(在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當中,有個小女生宋智雅是韓國足球國腳宋鐘國的女兒,某一期節目當中,她走山路的時候摔傷了,隨行醫生馬上可以對傷情進行處理。)而遇到了下雨天,下雪天,道路封鎖等等的問題的時候,器材的運送以及保護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兩天一夜節目全體人員(包括藝人)曾經運送過接近20噸的收音錄音器材,步行接近30分鐘進入一個大山當中。
而且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吃飯的時候,是配備了飯盒的,在那種農村裡面,去哪裡弄如此大批量的飯盒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在韓國收視神話兩天一夜當中,有個名氣遠颺的「餐車大媽」,則是他們節目組為了確保工作人員能吃飽飯,特意聘請了一個大媽開著餐車去解決工作人員兩天一夜的伙食問題。
除了基本配置以外,節目形式也是野外綜藝的不同點。
1. 吃苦是節目的根本。
可以看到,在湖南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中,簡陋的廁所,帶有蜘蛛的床(當然後來換掉了,要是韓國的黑心工作組肯定就讓林志穎睡那裡了),玉米和地瓜這種簡單的食品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吃苦作為主體。甚至我可以預言,到了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湖南台看到非常多溫情的一幕——很有可能會是新的一輪收視率爆發。
2. 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塑造不平衡。
不同檔次的房子,不同的待遇。都是不平衡的一個經典——當然了,因為有小孩子的原因,這個不平衡主要還是在房子裡面。而最經典的不平衡應該要數兩天一夜了——玩遊戲輸了,你會沒飯吃。玩遊戲輸了,你要睡帳篷。甚至玩遊戲輸了,你連帳篷都沒得睡。野外就寢以及韓國《爸爸去哪兒》中偶爾提到的「福不福」 都是兩天一夜的核心部分。
3. 溫馨以及真實。
由於是24小時全天候無死角拍攝(郭濤換褲子的時候還得遮住鏡頭),所以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你所看到的內容,幾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唯一有可能會進行安排的部分就只有」出場「,畢竟如果不安排出場,秩序太亂的話,並不利於大家觀看節目。
而真實往往都是我們在綜藝節目中最難看到的地方。你很難想像在節目裡面一個小孩可以哭上接近5分鐘的鏡頭(這至少在節目中要哭上一個小時),你也很難想想他們真的就在那麼個破地方睡一個晚上(所以才有攝像機24小時拍攝)甚至包括他們去找食材,等等等等,都是一些我們過去所無法想像的,卻又真的希望看到的內容。
但是真實起來又要搞笑是非常的困難的,因為行程的原因,以及24小時攝像的強大壓力,各種隨機事件和臨場反應都會導致藝人無法快速進入狀態以及調動氣氛。而《爸爸去哪兒》巧妙地引入了小孩這個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的個體,使得原本非常困難的搞笑以及真實驗證一下子變得簡單了許多。
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兒》或許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1.攝影團隊的實力
看過韓國野外綜藝的朋友們,尤其是Running Man,應該都會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攝像大哥的身體簡直如同妖魔一般。扛著20多公斤的器材,跟著藝人一起跑步,然後還能做到自己的喘氣聲不會影響,而且鏡頭幾乎不會顫抖。(至少抖動的幅度和頻率不會影響觀看)
而湖南衛視,我們可以看這個截圖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屏幕完全模糊之外,整個鏡頭都傾斜了……
當然,我沒有任何吐槽或者鄙視的意思,因為要扛著那麼個器材跑步是真的很難,相信國內絕大多數攝影師都沒幹過這個事情——但你就算沒幹過還是得干,因為人家拍的比你可穩多了。看著也不暈。
2. PD(producer),作家,攝像等幕後人員的介入。
在韓國的綜藝節目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的作家,PD,攝像甚至是收音人員都會不斷的進入鏡頭當中,其中一些比較經典的形象諸如《兩天一夜》的李明翰PD,羅英石PD,鳥PD,餐車大媽,還有攝像收音大哥,《Running Man》當中劉在石的好搭檔權烈,韓國版《爸爸去哪兒》的李笛PD等等。而且你會經常看到,有些PD和作家會說出一些很好笑的話甚至是一些流行語——比如羅英石PD的「不行」「失敗」以及」叮「的三件套模式,以及他那個全韓國人都知道的惡魔形象(這個形象一直持續到他的新作,花樣爺爺當中)。這些都是綜藝節目中的偶然以及不可多得。
而看遍整個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兒》,除了李銳的出現以及說話以外,你幾乎看不到多少幕後工作者的面孔。不得不說,這既缺少了一點點的真實性,缺少了一點互動感,而且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敗筆——試想一下,《我是歌手》裡面洪濤的出場和說話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度,為什麼不能讓另外一個製作人也這樣站出來說話呢?適當的曝光幕後人員有時候或許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獎勵。
更何況,多一個主持人就多一份支出,而且主持人有他的固定形象,無法輕易改變——倒不如選擇一個形象空白,口齒清晰又有權力的主PD。在有威信的同時,還能給節目多增添一些額外的趣味。
而且,畫框的進入,切出(即藝人和工作人員的互動)本身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賣點,《兩天一夜》的主持人團隊曾經和工作組打賭並且逼得全工作組的人在下雨天去睡帳篷(甚至露天沒有帳篷睡。)《Running Man》中劉在石和權烈的打趣是一個常見的梗,國內為何不試著加入這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元素呢?除了主持人和藝人以外,其實我們能看到的還有很多很多。
3. 前期準備
在拿食材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那些給予食材的人是非常的不歡迎小朋友們的。這和韓國《爸爸去哪兒》當中,那些老奶奶看到小孩子以後就」哎一古,多可愛的小傢伙「這種溫馨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節目組不妨試著去多做一點前期準備,不要讓人家接待的人云裡霧裡的,都不知道你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給你們拿吃的東西一樣。
最後,至少目前而言,野外綜藝依舊是一個大勢。尤其在中國野外綜藝仍未興起的階段。希望以後能看到一些真實點,有趣點的節目,也就不用來來去去看那些談話性節目了。
何為「消費產品」?即周邊產品。
依靠當年在線上超過將近10億次的下載,Rovio的小鳥在知名度上無以倫比,但一款遊戲難免有生命週期來掣肘,於是Rovio開始向迪士尼模式轉型。
前段時間,手游公司King發佈了招股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發行2220萬股,每股定價在21-24美元之間,屆時公司估值將高達76億美元。
按照這個估值來說King突破百億美元看上去是指日可待之事,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了在King之前還有一個Zynga的前車之鑑(上市之時77億美元,現在市值44億美元),他們一個是頁游一個是手游,但共同點是都依託於Facebook平台而起。
除此之外,King依託於一款遊戲打天下的調性與Zynga也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
根據King的財務報表顯示,2012年,該公司的營收為1.644億美元,利潤為780萬美元。但到了2013年,該公司的營收一下增長到了19億美元,超過1000%的增長;而利潤也大躍進式的跳到了5.67億美元。
財務報表很好看,但是King的上市是存在隱憂的,最主要的問題是2013年King的19億美元營收當中有78%的營收來自於一款叫《糖果粉碎傳奇》的遊戲。
King也在招股書中也表明,創收渠道單一是風險因素。同時,在招股書中,King還承認,《糖果粉碎傳奇》這款遊戲目前已達到峰值,現在正處於下降階段。
我們來看另外一家公司Popcap,按理說《植物大戰殭屍》、《寶石迷陣》轉型手游剛開始成績還不錯,在去年推出的《植物大戰殭屍》最新版的成績也足夠喜人。
但是Popcap從2012年開始就在持續不斷的裁員當中,Popcap母公司EA對於Popcap的態度也愈發的不明晰起來。
而凡事都有相反的案例,Rovio這家公司一直依靠《憤怒的小鳥》打天下,並且在財務表現上來說還不錯。
根據Rovio披露的2012年財報顯示,整個2012年Rovio營收超過2億美元,運營利潤近1億美元。而其中45%的營收來自「消費產品」。
何為「消費產品」?即周邊產品。
依靠當年在線上超過將近10億次的下載,Rovio的小鳥在知名度上無以倫比,但一款遊戲難免有生命週期來掣肘,於是Rovio開始向迪士尼模式轉型。
根據2013年年中的一份數據顯示,Rovio官方合作的公司總數已超過500家。Rovio表示「2013年將專注於加強戰略品牌管理,品牌與零售商品營銷,以及品牌授權項目。」
可以看到的是,Rovio活的很不錯,在《憤怒的小鳥》在線上表現開始趨於老化的情況下,Rovio的品牌搭建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有的時候或許需要明白一個不同點,手游可以出現日活躍200多萬這樣的數據,比如《我叫MT》的日活躍用戶一度維持在230萬左右。
對於一款成功的手游來說,日活躍過百萬簡直是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的成績,而端游的活躍用戶則要低很多。
所以,手游在玩家中的覆蓋程度遠遠高於端游以及頁游,但卻在營收上與端游頁游相去甚遠,這是由生態的本質所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開拓邊緣化的線下收入是一個重要方向,將產品塑造成品牌,可以持續不斷的帶來營收,就像Rovio一樣。
那麼這種模式為什麼當年的端游為什麼沒有在做這樣的事情?
上述的文章當中已經說過。
第一,在於用戶的覆蓋程度上面。
強如《英雄聯盟》這樣一款全球性的端游,最高活躍用戶數僅僅超過千萬,而《Anipang》這樣一款韓國本土的手游活躍用戶則輕鬆超過2000萬。
龐大的用戶覆蓋,帶來的是知名度的飆升,這直接可以影響到品牌的建立。
第二,用戶的結構。
手遊玩家偏向年輕化、女性化,有很多的數據表明,現在的手遊玩家有大概超過50%是女性玩家,而端游,將近80%以上的玩家是男性玩家。
對於附屬產品而言,女性用戶的市場潛力遠比男性玩家要高出很多。
第三,端游不削於去開拓線下。
在這裡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淘米一直被譽為在線下做的不錯,但我得到的數據,通過品牌授權,淘米去年大概也就拿到手2000萬元的收入。
而一款成功的端游的收入一個月就是以億元來計算。同時與手游相比,端游的生命週期長很多。
成功的端游根本不會在剩餘價值上挖掘,沒有必要,他們更多想的是如何在遊戲內實現更高的營收,一個好的道具可以抵所有周邊的收入。
這些原因都直接導致了,端游在周邊上的乏善可陳。
除此之外,端游廠商不做衍生品的另一種論調是:中國市場太大,衍生品的工序、渠道太多,有很多互聯網從業者搞不定的因素,即使現在有電子商務提供的渠道,可還是沒有這個市場。所以遊戲周邊在未來也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鏈。
但是這個論調的基礎建立於自己打造完整的生態鏈,而授權將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在這裡板鄧所要說的是,手游最為生命週期短、覆蓋程度高的產品,完全可以在周邊上再開拓一筆額外的營收,但是到現在為止,手游公司的目光依然聚焦在如何再接再厲打造優質的產品上,而忽視了其實周邊不僅可以帶來一筆額外的收入,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哺線上產品的生命週期的作用。
因為手游的形態與端游、頁游相比,畢竟是不一樣的。一家端游公司、頁游公司去開拓線下,你可以認為是不務正業,因為有太多的不可契合的點,但是手游是不一樣的形態。
手游的玩家結構、知名度覆蓋等等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天然的適合周邊的因素。
在日本,每年三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為櫻花節,也稱作櫻花祭。己有一千餘年歷史。櫻花自開花至花殘只有七天。也有稱作櫻花七日的說法。是日本自南至北櫻花開放的季節,人們在櫻花樹下襬上豐盛的酒宴,或合家歡聚一堂,或邀請三五好友,一邊吟詩作畫,一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待櫻花散去後,人們會收集起櫻花瓣,釀酒、製藥、入食,想盡辦法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一款成功的手游,不就像那最美的櫻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