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被人工智能“洗腦”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9/157296.shtml

你被人工智能“洗腦”了嗎?
浩哥說 浩哥說

你被人工智能“洗腦”了嗎?

童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電影里的故事其實也一樣,特別是科幻電影。

提到人工智能,對大多數人來說,知識的印記來自科幻書籍或影視作品。特別是好萊塢大片兒給我們的灌輸。比如早年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人工智能》、後來感人至深的《機器人瓦力》,再到最近兩年的《超能查派》。

無一例外,科幻影片造成很多同學,對人工智能最普遍的誤解,那就是機器人都很聰明,很輕易就能擁有自主意識。甚至天然的以為機器人能夠像寵物狗一樣,會與人類產生情感共鳴。在這顆孤獨的星球上,這也正是很多人歡心期待人工智能早日實現的原因。

對於腦洞大開的高能人群,隨之而來的還伴有恐懼,會擔心未來有一天機器人終將要發動一場Revolution。甚至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這樣的科技界領袖,也紛紛警告過人工智能對人類未來的威脅。正像《機械公敵》里面上演的情節,超級電腦利用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的邏輯漏洞,為保護人類未來的整體利益,卻要開始清洗部分人類。

這些可能發生嗎?非常有可能,但在目前的現實世界,只能說你真的想多了!我們離真正的人工作智能還差之千里(這里指的是技術差距,而非實現時間)。我們現在科技領域所謂的人工智能,絕大多數仍處在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階段。

這個階段的人工智能,本質上跟你手中的計算器或辦公室的電腦並無區別,都是按照一定的編程邏輯在執行指令。它們只是通過程序設定模仿人類的一部分行為方式。特別在今天有大數據支持的情況下。從某一個維度上講,數據庫越擴大,機器就會越“見多識廣”,自然更加的“聰明”。這正是一些汽車廠商實現自動駕駛的方法,用海量的交通數據作為自動駕駛的判斷依據。

但相信很多人如我一樣,對科幻電影“入戲”太深,並不認可這樣的人工智能。機器沒有自主意識,猶如一個人失去了靈魂,只會按部就班的聽令做事,那麽充其量只是人們開發了一些算法和代碼,然後讓硬件根據這些算法來運行而已。

就連大名鼎鼎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最新發明的機器狗Spot Mini,你也只能說它是一臺擁有四肢、身上布滿傳感器的移動電腦。固然他們在動態平衡算法、對環境的感知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它並沒有真正實現自主學習能力,最終也僅是被編程的高級工具。

所以像谷歌的無人駕駛車、微軟小冰,還有之前大名鼎鼎的深藍,甚至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這些生活中已在廣泛存在的智能,只能被稱為擬智能。就是不需要通過學習得來的智能。他們有很龐大的數據庫支持,有很強的運算能力,但走的還是傳統老路,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就不會產生自我意識。

圖靈法則: 機器人人工智能

那麽讓機器產生自我意識很難嗎,有沒有評判標準?在談圖靈法則之前,還是先說很多人的一個理解偏差。人工智能其實是個很寬泛的話題,其本質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實現以往只有人類才能做的智能工作。所以千萬不要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混為一談了。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為人類的大腦,機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眾多的承載“身體”之一。像語音識別、視覺感知、處理決策,或現在流行的自然語言交互,其實都可算入ANI弱人工智能。所以不要一提及人工智能就想到機器人。同理,也不是所有機器人都實現了人工智能。起碼目前在這世界上,公開宣稱通過圖靈測試的只有2014年來自俄羅斯的一部機器人。

圖靈測試是什麽?其主旨是在5分鐘時間內的開放性對話中,有1/3的測試者分不清是在和人還是在和機器交流時,機械就算通過了人工智能測試。以當今科技的發展來看,作為對機器是否擁有人工智能的一個評判標準,圖靈法則的測試標準和測試內容都不夠嚴謹。但目前世界上通過的測試者依然寥寥。(如果對圖靈測試感興趣,建議大家可以腦補另一部電影《機械姬》)

在這里就可以看出機器要產生自我意識會有多難,而人類的大腦又是多麽不可思議、難以複制的存在!引用知名網站Wait But Why中一篇有關人工智能的神作的說法:

“一些人類認為困難的事情,像微積分、金融市場策略、語言翻譯等,對於計算機來說都太簡單了;而人類覺得容易的事情,像視覺、動作、移動、感知,對計算機來說卻太難了。”

這就是莫拉維克悖論: 人工智能實現人類的高階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計算力,比如像成人一樣下棋,做運算推理,但是如果讓它做一些一歲小孩子的技能,也就是一些無意識的技能,比如感知能力、移動能力和直覺,卻需要極大的運算能力。

理論上,通過模仿人腦的物理、化學和電子結構,計算機是可以模擬人腦的。可即使不談我們還不了解人腦神經元和腦細胞工作的原理,僅僅從計算機的能力角度來說,人類也還沒有如此足夠強大的計算機。在2015年底,經過長達十年的嘗試研究後,人類才首次成功用計算機真實模擬了一個含有207種亞型、共計約31000個神經元的大鼠神經網絡。而人腦中的神經元數量是1000億個!

強人工智能時代終將到來?

是不是看到現實中的人工智能進展比較失望,但我想告訴你,人類其實已經邁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前實現人工智能的方式都是基於邏輯推理,而現在深度學習技術和龐大的人工神經網絡,讓一切都改變了。

作為深度學習領域的“教父”級人物,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最近表示,神經網絡正在向大腦靠近。此前看似癡人說夢的機器自己學習,無需編程介入,已經在神經網絡上能夠實現了。

同時辛頓透露AlphaGo已經擁有了直覺。這是因為圍棋和國際象棋非常不同。圍棋擁有無窮無盡的變化和可能性,讓棋手依靠的並不是單純計算能力,還要依托人類的直覺。就是在觀察棋盤後,感覺下在這里是對的,但棋手也說不出為什麽,只是憑的一種感覺。現在AlphaGo已有了這樣的覺醒。這就是實現遞歸自我改進的神經網絡和之前以邏輯運算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的巨大差異。

顯然通過這樣不斷的自主學習和進化,未來與人類一樣聰明度的強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是一定能夠實現的。不論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還理解複雜的概念、快速學習、從總結經驗中學習……強人工智能做任何人類的腦力活動。根據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很多科學家預測強人工智能大約會在2040年左右出現。

那麽再回頭來看人工智能威脅論,就不是危言聳聽了。未來人類會被機器徹底統治嗎?我想是大有可能的。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告訴我們,人類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一路來到現在的信息時代,經歷的更叠時間總是跳躍式的越來越短。這是因為科技基礎在一步步變強,催生顛覆性技術革新的時間就越來越短。

像上面所提及的人工神經網絡已經在依靠自我改進,一旦達到強人工智能水平。能夠自我學習的機器將是非常可怕,會不斷實現跳躍式的進步。那麽就會出現比人類更聰明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超級人工智能。憑借幾何級的進化能力,那將是人類自己制造出的“上帝”! 屆時人類的智慧和境界,將根本看不懂這位被自己造出的“上帝”。所以人類的最終結局,或許只取決於這位“上帝”是否足夠仁慈。

人工智能 機器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98

那些“洗腦”全國的廣告,偷偷用了這3個心理學技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9/160076.shtml

那些“洗腦”全國的廣告,偷偷用了這3個心理學技巧
分眾傳媒 分眾傳媒

那些“洗腦”全國的廣告,偷偷用了這3個心理學技巧

這世間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想要拍一支全國人民都忘不了的廣告,背後的策略和資源遠非常人所想的那麽簡單。

本文由分眾傳媒(ID: focusmedia)授權i黑馬網發布。

給你15秒,你能做什麽?

你可以夾一片水煮活魚,放到嘴里吃掉。

你可以掏出手機,選一個wifi,輸入密碼。

你可以站在電梯前看一支電視廣告,是的,你已經看過上千條,問題是:你記住的有幾個?

對於創業者和營銷人來說,15秒“洗腦”是必須打鉤的技能點。

有人說了,新媒體崛起,我玩轉微信,微博就行了,為什麽還要去學習電視廣告這麽傳統,甚至落伍的技能?

因為它快。

想一想外賣平臺大戰、二手車平臺大戰,不約而同選擇視頻廣告為戰場。

邏輯很簡單,顧客都是懶人,外賣只要1個APP足夠了,2、3名都是炮灰。幾家都要搶占顧客心智資源,那就比誰快。同樣一個月時間,你在新媒體上頂多搞2輪活動,投幾百個大號,人家拍一支電視廣告投衛視和分眾,品牌傳播已經覆蓋幾億人了。

其二是儀式感。衛視、分眾廣告費貴,媒體方也會篩選優質企業進來,拒絕窮品牌、騙人品牌、男科婦科、低端遊戲廣告等,顧客看到你的廣告投在上面,和奔馳、可口可樂、天貓等一起出現,潛意識里認為你是有一定實力的品牌,對你產生一定信賴感,嘗試購買的意願更強,這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

不只是全國性品牌,地方性品牌也在比誰搶顧客快。誰是濟南的婚紗攝影老大?誰是廣州的家裝公司老大?誰是成都的出國留學機構老大?各品牌都在視頻廣告戰場展開了廝殺。

如果你的品牌第一次投視頻廣告,10秒或15秒是一種穩妥的選擇。

5秒太短,定位和品牌名說完就沒,消費者很難記住。30秒太貴,不只是心疼錢的問題,你投30秒,對手用相同的費用投15秒,頻次是你2倍,你有多大把握贏他?

我們只有15秒。

如果你第一次大規模投視頻廣告,你的目標只有一個:讓看的人記住你的品牌。

別奢望顧客會打你的銷售熱線,別幻想顧客會站在電梯口傻傻的掃你的二維碼,再次重複那句話——

我們只有15秒。

而且,和你廣告一起出現的,還有其他10支,甚至20支廣告。

如何記住?自1926年人類第一支電視廣告在美國誕生以來,廣告人已經對廣告記憶度進行了大量研究,有科學的方法,老關這這里做一次系統總結!

■  讓受眾記住的第一條原則:重複的聲音

聊電視廣告難道不應該先談畫面嗎?你或許驚訝於老關把聲音列為第一點。

在老關心里,聲音是電視廣告成敗第一要素,因為他不但能讓顧客記住,還能讓顧客傳播。

我舉個例子。

上班到下午4點,你同事肚子餓了,想叫下午茶外賣,但不知道哪個APP好用。她問你,要你推薦,你決定推薦E了麽,還開玩笑跟一句:“E了別叫媽,叫E了麽!”

你不可能掏出一張A4紙,畫一個王祖藍頭上插3根卷發棒,再畫一個APP圖標,說:“用這個啊!”

從傳播角度上說,聲音編碼解碼比畫面更快,更簡單,所以人類之間的消費推薦叫做口碑相傳,而不是畫面相傳。

所以15秒廣告的核心就在於設計一句話,讓顧客記得住,說的出。

如何讓顧客記住?並不是所有人都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15秒記住品牌,這個課題的本質是什麽?是你向消費者布置了一項記憶任務。

記憶任務?聽起來為何如此耳熟?想想我們讀初中、高中的時候,是不是每個人都背過課文?對,本質上,你是要消費者去背你的品牌課文。

OK,現在讓我們回到16歲,當年咱們背課文的時候,都怎麽背的?

重複。

想想你怎麽背《嶽陽樓記》的?

你在心里念:“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如此啰啰嗦嗦重複4、5遍,甚至7、8遍背熟了,才往下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不重複,你怎麽記得住?

有的品牌15秒就說一遍品牌,顧客怎麽記得住?

2015年我在北京,營銷圈赫赫有名的大佬J總曾在一次腳本討論會上感慨:“15秒不說3遍品牌就是傻波一!”

如果你的品牌不是可口可樂這種如雷貫耳的,15秒說2遍是必須的,最好說上3遍,特別是第一波宣傳。

真正建立了全國知名度的品牌,至少重複2遍以上,甚至3遍,無一例外。

我把原文抄下來給你們看:

今年過節不收禮呀,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年輕態,健康品。【腦白金,2遍】

c3583d0

送長輩,黃金酒!送長輩,黃金酒!送長輩,黃金酒!【黃金酒,3遍】

344324985258398917

學習高級技工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挖掘機學校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學習高級技工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藍翔,3遍】

865885776895180495

場外音:不重複怎麽樣?難道就記不住嗎?

我們拿四小花旦女明星來做個對比。一個是楊冪,一個是Ab。一個代言互聯網品牌,一個代言知名保健品廠。他們都曾經進行過轟炸式的投放,霸屏衛視、視頻網站和分眾,周期超過一個月。

大冪冪上來就扯嗓子喊了一遍品牌名“58同城”,腳本里,伴隨著3個功能點介紹“免費招聘入職快,上58”,上58又重複了3遍,結尾又扯嗓子吼了一聲品牌名。【品牌名,5遍】

490444564577151551

我們再看Ab。

她給某保健品拍攝的廣告,當時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黃金檔高頻次轟炸,當時晚上8、9點看個綜藝節目,難逃Ab的美顏誘惑。

這支廣告唯美無比,前面就是Ab各種臉部特寫,Ab在花叢中優雅地跑過。15秒的廣告到第10秒才開始上配音,“用針葉櫻桃的紅,耀一世界的白。XXXX(品牌+產品名)”【品牌名,1次】

675328488882593157

206283701942013597

回想這2支TVC,你能記住哪個品牌?如果去做個市場調查,你覺得哪個品牌會贏?

也有營銷人堅守自己的原則:我就要唯美!我就要品味!我就要淡淡的表達!

如果你操盤的品牌是可口可樂或LV,我不反對你這麽做。如果你操盤的是新品牌,設想以下場景:當消費者走到貨架旁,想買你的品牌又記不起名字,東轉西瞧,翻來看去,最後拿了一罐競爭對手的產品去結賬,答應我,不要哭出聲音。

■  讓受眾記住的第二條原則:內容少。

我們上學都背過上百篇課文,請問到今天,你能回憶起哪些?

是不是都是那些五言絕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除了學霸,誰還能背得動2489個字的《離騷》,誰還記得662個字的《琵琶行》?

15秒廣告要讓人記住,你布置的課文一定得是短篇,以40到50字為宜。很多老板一肚子產品優勢要說,把配音文字加到60甚至70個字,語速極快,說了5個產品優點還不帶重複,甚至旁白說的是優點A,畫面寫的是優點B,消費者如同豬八戒吃仙果,囫圇吞棗完全來不及消化。

最近出現了一支可以說是史上內容最少的廣告,15秒說來說去只有3個字,還就是品牌名,重複,重複再重複。這種廣告看過一遍就忘不了。

222bd3a

e30c5db

■  讓顧客記住的第三條核心要素:劃重點。

讓顧客記住腳本里全部50個字不現實,因此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給消費者劃重點,最核心的品牌名,賣點要突出。

如果你賣的是一種可見產品,記得把產品作為主角,而不是突出明星。喊你的產品名,特寫你的產品包裝,讓產品動起來,使用你的產品,用音響突出它,賣牛排就發出滋滋的煎油聲。

你的產品名,你的賣點口號最好出字幕,同步顯示在畫面中,要知道很多小區物業不同意電梯液晶屏發出太大聲音,你的消費者有時候聽不見你的旁白。你需要讓他看見。

1648a2a

就像某二手車APP狂轟電梯液晶屏,每一句廣告語都寫上字幕,方便受眾閱讀加深記憶。這家APP和分眾簽了一份金額巨大的合同,想必是得到了分眾高層細致的廣告內容指導。

記住你在和10多個,甚至20多個廣告一起出現。你需要動腦筋強化你的品牌名的音效。一種常用的方法是拖長音,如“恒~~源~~祥~~”,以及剛才大冪冪喊的“58同城城城城城城城城~~~”,還有早期牙膏廣告經典創意,拍照時喊“田七七七七七七七七”,都是運用了這一技巧。還有一個方法,廣告業借鑒了演講技巧,當你想讓聽眾記住某個詞時,你就停頓“收禮就收腦~白~金~”一頓一頓,這也是非常有效的“劃重點”方式。

■  投放目標:加熱到記憶沸點

做到了以上所有要求,你需要投大量高密度的廣告,將廣告轟到消費者的記憶“沸點”。

既然要消費者背你的品牌課文,那麽就需要頻繁幫他“複習”。很多企業家說我不是史玉柱,沒那麽多錢天天轟,實際上,轟廣告也有非常多技巧。

如果你研究過史玉柱的媒體排期,你會發現他並不是“天天轟”。當時,腦白金采用的是脈沖式投放方式,在2月至9月初投放量很小,每年集中費用在春節和中秋轟出2次高潮。廣告密度最大的時段是從中秋節倒推10天,從春節倒推20天,加起來一共30天。到了送禮關鍵節點的銷售旺季,記憶沸點也同步達到了。

另一個省錢的技巧,肯德基、麥當勞等國際快餐品牌常用,比如近期出一個促銷活動,一開始公開30秒版本,有劇情鋪墊,男女主人公要麽曖昧,要麽開玩笑,之後出現產品促銷信息,最後動員購買,通過創意劇情讓觀眾深度記憶。投放一段時間後縮減為15秒,縮減”前戲“部分,突出促銷信息。等大家耳熟能詳後,直接出5秒只喊促銷信息做提醒即可,通過時長遞減節省投放費用。

這世間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想要拍一支全國人民都忘不了的廣告,背後的策略和資源遠非常人所想的那麽簡單。

----創意很關鍵

創意 廣告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43

當年“洗腦”中國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閉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8/161761.shtml

當年“洗腦”中國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閉了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當年“洗腦”中國人最成功的日本品牌,如今要倒閉了

短短1年多出現了如此大的人事變動,東芝到底攤上了什麽事?

本文內容由快刀三俠(ID: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楊沁錕。

喪鐘為誰而鳴?

始創於1875年的東芝,很長時間都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日本第一個電燈泡、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冰箱,都誕生在東芝的車間。相形之下,日立、松下和索尼等日本其他家電巨頭,不過是後起之秀。但140年輝煌之後,東芝似乎走到了崩潰的十字路口。

還記得當年電視里女聲合唱“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的廣告嗎?那時,中國的高樓里隨處可見東芝電梯在運行;東芝首創多項家電產品,擁有東芝家電成為時髦;一臺東芝的筆記本電腦更是值得引以為豪的物件。當年的東芝品牌,何等風光。

b0f1a396caf4d9e53cbb335e230e5347

東芝上世紀廣告

3784ce101d0799e4e4746663823548a7

20世紀80年代的東芝DVD播放器

142年歷史、19萬名員工、日本名門企業,這些標簽都彰顯著東芝曾經的歷史,自從11年前收購西屋公司後,東芝這座昔日輝煌的大廈開始倒塌。如今東芝正在接連出賣優質資產來拯救自我。

破產倒計時:百年日企巨頭剜心自救

2月15日,東芝董事長賀重範引咎辭職,此前在2015年,由於財務造假,當時的東芝社長田中久雄,東芝副董事長佐佐木則夫和顧問西田厚聰相繼辭職。此換人節奏是不是與島國首相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短短1年多出現了如此大的人事變動,東芝到底攤上了什麽事?

2月14日,原本定於當天發布的財務報表突然說要延遲一個月,原因是東芝美國核電業務發現新的疑似違規行為,於是轉而發布了財務預期。

據其預測,東芝2016財年全年的凈利潤將出現連續第三年虧損。從原先預計的盈利1450億日元(87億元人民幣)下調至虧損3900億日元(234億元人民幣),債務將超出資本1500億日元(90億元人民幣)。此外,據2016年前三季度財報,其美國核電業務損達7125億日元(428億元人民幣),股本降至負1912億日元(115億元人民幣)。這些天文數字級別的虧損足以創下歷史記錄。

8e8efb77cf82674e9f137c000e52463d

東芝近期營業利潤的努力遭63億美元減記付之一炬

第二天,董事長賀重範就正式辭職了,各方紛紛揣測原因正是因為核電業務虧損。

在如此大的財務虧空下,東芝“壯士扼腕”,擬出售旗下芯片業務50%以上的股份,不排除全部出售的可能,並計劃停止修建新的核電站。

fe051e4cf098d8a961ef720b64811c69

半導體已經是東芝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此舉無疑是剜心自救。

據查閱東芝2016年1季度財報,芯片業務部門的凈營收占總營收的30.8%。但運營利潤芯片業務部門占據絕對優勢,運營利潤達到241億日元,而整個東芝的綜合業務利潤才201億日元(因為其他業務部門盈利基本都在虧損)。

經濟專家們一致認為,東芝只能盡快把最後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部門賣掉,用於及時“止血”,今後才能繼續堅持下去。但是,一旦把半導體部門賣掉,東芝究竟還剩下什麽呢?

誰毀了這百年基業?

1、一筆巨額並購擊潰“一代梟雄”

或許有人覺得不可思議,規模如此大的一家企業,怎麽就說不行就不行了?其實,東芝的衰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個單個的因素。

首先是10年前收購美國核電巨頭西屋電氣。當時共有15家公司及聯合體參與了投標,競購價格一路從25億美元飆升至50億美元,最終被東芝以54億美元拿下。

此外,在日本國內核電市場飽和的前提下,東芝迫切需要打開國外市場。當時的社長黑天厚聰對此項收購甚為滿意,直言這筆高價交易將在長期內帶來回報。在他看來,這項投資實現收益甚至可在數十年後。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日本突發福島核危機,核能的推廣愈發艱難,甚至有些政府選擇縮減發展核能或完全放棄,轉而發展再生能源,日本國內反核聲音也很強烈。

東芝核能業務也大受影響,日媒當時報道稱,東芝損失或高達9000億日元(約合547.5億人民幣)。

早在2011年,國際社會核電業務就虧多賺少,巴不得有東芝這樣的企業來接盤。果不其然,東芝迎頭上趕,於2016年底通過西屋電氣並購了美國核電工程企業——美國芝加哥橋梁與鋼鐵公司/石偉公司(CB&I、S&W),而這也成為了東芝資不抵債的導火索。

從近兩年財報數據來看則更為直接,其凈銷售額在2015年第四季度達到頂峰,其後便開始斷崖式下跌。特別是根據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預測,將從原先預計的盈利1450億日元(87億元人民幣)下調至虧損3900億日元(234億元人民幣),債務將超出資本1500億日元(90億元人民幣)。核電業務將虧損7125億日元。

為什麽虧?專家們認為是美國國內的工程和人工等追加成本上漲,產生的總成本大幅超過收購時的預期。事實也差不多,美國核電站建設一向效率奇低,政府檢查、處理法務文件都需要停工,要是停工來不及按期交工又要交巨額違約金,實則得不償失。

6a9cc4d1503bcda9bab9bf0e058e0b81

核電廠 資料圖

2、財務造假:掩耳盜鈴的“工匠精神”

自己挖的坑,含淚也要跳。業績不好怎麽辦,東芝的社長們想出了絕招——財務造假!

其實東芝的基建和核電虧損早已有之,根據第三方委員會針對造假發布的調查會計業務違規報告顯示,2008年度至2014年度的4到12月,東芝虛報利潤總計達到1562億日元(相當於78億人民幣),相當於稅前利潤的30%。

此後東芝又發布了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合並財報及2009年3月~2014年12月的財報修訂結果。受虛報利潤問題等的影響,整個財年的凈虧損額為37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2億元)。根據稅前損益計算,過去財報的利潤減額合計增至2248億日元。另外,2014年整個財年最終虧損378億日元,收益惡化浮出水面。

報告中顯示,三代社長曾以“挑戰”等名義強烈要求提升公司利潤。日媒的一些采訪中也表示,佐佐木時代也向各業務部門施加改善業績的壓力,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西田不滿意佐佐木在任期間的經營業績,而佐佐木又不想被西田指責,因此佐佐木強烈要求做假賬。

當然了,還有日媒分析稱這是因為東芝的內部鬥爭,因為前任兩代社長西田厚聰和佐佐木則夫獨斷專行且相互對立,而田中久雄懦弱無能。此外,也有媒體分析認為,2008年時值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2011年又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東芝公司為穩住市場、股價和隊伍的信心虛報成績。

其實,這里面嚴重暴露了東芝內部管理混亂的問題。一個標準的會計審核包括內部公司審核和外部聘請會計人員審核,如此雙保險還有問題只能說內部管理體系混亂,而發生醜聞後,東芝內部高層也進行了大清洗。

醜聞曝光後,東芝業績受到了極大影響,家電項目也虧損驚人,加上本身家電業務利潤占比不大,東芝索性出售白家電業務給美的以自救。

54e93654444f0f5e50cf057fbb5ee26f

2015年7月,東芝前後三任社長因造假醜聞鞠躬道歉

3、東芝醜聞再次令人深思日本企業文化

更有分析指出,東芝公司有特殊的企業文化,下級對上級的命令只能不折不扣地服從,“愚忠”害慘了這家企業。

在日本企業里,索尼被認為是最接近美國企業的。它的董事會透明度之高是日本企業中少見的,而通常的日本企業受家族式企業的經營方式影響深重,融資多通過銀行貸款方式實現,董事會透明度欠缺,股東利益會被淡化。而且日本公司通常采用直接投資固定資產,再以固定資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以獲取資金,有時還設立自己的金融公司來進一步降低貸款成本。

1fc48a8fd627ec936d5b454274862335

因此日本公司向來對為股東創造利潤不敏感,它們更強調讓公司有長遠發展,允許許多長期不盈利的投資。

這種文化有利有弊。總體來說,日本公司的重視長期投資、家族式經營(個人感情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優點必須建築於一個完全誠信的體系,也必須有一些超凡入聖的領導者。

日本企業最優秀的例子是稻盛和夫的京瓷和索尼。稻盛和夫本人的品質自不必說,但他迄今為止也未找到合格的繼任者。索尼的創始人井深大、“經營之聖”盛田昭夫兩人親如一家,同樣,他們待悉心培養的接班人大賀典雄如同家人——這種關系讓他們在彼此和公司的低潮、危機時刻堅定地互相扶持,最終取得勝利。

稻盛和夫的成功完全來自他的天賦、細致加上運氣,而絕對不是他的理論。

49b06e8c0cd31e7bc3b1108b0dfd98a8

眾所周知,如今市場競爭激烈,業績波動性很大。為了使每年度的業績“看上去很美”,CEO和不少高管會私下掩飾漏洞,或者越來越急功近利。日本企業文化中強調的忠誠,會導致越是歷史悠久的企業,派系越牢不可破,員工開始變得對上司效忠而非公司,更加不可能考慮股東和消費者利益。

東芝事件恐怕更是為反思這種上下級的效忠關系添加了一個重要的案例。

4、日本經濟實力的下滑和中國市場的沖擊

最近幾年日本的經濟持續走下披路。據統計,日本經濟在第三季度出現萎縮,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經濟萎縮。

著名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指出,“日本金融的市場化、自由化阻礙了日本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投機、金融短期化一度充斥著日本資本市場,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危機交叉蔓延,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和日本企業。”

中國作為後起之秀,正在高科技研發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對日本“窮追猛打”,擠占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

現在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高科技機械、電子和工業生產工具的出口國之一。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中國已經終結了日本主導亞洲高科技出口的時代。而長期占據市場領頭羊位置的日本老牌巨頭未能及時正視中國不斷崛起的現狀,從而在爭奪消費者的競爭中逐步落入下風。

寫在最後

東芝的教訓是慘痛的,沒有轉型的緊迫感,往往就在競爭中被淘汰。這種“東芝病”,其實在很多國家的企業中都存在。

中國當下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業患上了類似的“東芝病”,生產已不符合市場需求,卻仍在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結果必然是產能過剩、虧損增加。改革就必須果斷剝離這些虧損業務,並轉型開拓新的業務,如果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則很可能被市場所淘汰。

必須要看到,今天東芝在壓縮產能,將家電業務甩給中國企業,實際上是斷臂求生。這是中國企業的機會,但同時也是挑戰。今天可能還在欣喜並購東芝的工廠,明天或許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可以說,如果沒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沒有持續創新的能力,再過個5年或10年,中國家電企業能否避免東芝的夢魘還是個未知數。

東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64

“培訓貸”調查:受騙者先被洗腦 維權或困難重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7/1139347.html

記者 趙麗 實習生 戴夢嵐

“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會各界對打擊傳銷的重視。近日,四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專項整治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的傳銷活動。

然而,《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招聘、介紹工作”背後,不只有傳銷騙局,還有一類專為大學生挖好的陷阱——“培訓貸”。

所謂“培訓貸”,就是培訓企業與信貸機構合作,由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個人名義向信貸機構貸款作為“培訓費”,“培訓費”直接打入企業賬戶,大學生無需出錢就能接受“培訓”。部分信貸機構為了牟取高額利潤,可能存在放寬對貸款人資質、身份的核實,進而誘導大學生進行分期貸款。

信貸機構將“培訓費”打給企業,這一過程雖然標明了利息,但貸款過程中還有高額的“咨詢費”“服務費”等,這些錢都由大學生個人承擔。此外,一旦大學生接受“培訓”,信貸機構放了款,這些大學生剛剛畢業尚未就業就已背負了貸款。

招聘機構積極推銷“培訓貸”

8月15日,《法制日報》記者在某大型信息平臺App上搜索“計算機”領域的招聘職位,發現中青才智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個IT技術崗位,記者與其招聘人員互加了微信。

這家公司招聘人員的微信名稱顯示為“中關村軟件園杜老師”。

據“杜老師”介紹,這家公司是“國家事業單位,政府主辦,是軟件園的管理單位”,並且“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國家級的大學生就業實訓平臺,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是中關村軟件園重要的配套工程,為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中心”。

記者質疑說:“公司名稱看起來不是國家的事業單位。”“杜老師”隨即改口:“我們公司的全稱叫做北京中青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基地,我們是園區的管理單位。”“杜老師”繼續對記者說:“我們實訓完繼續在園區內企業就職。”

記者隨後在“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平臺網站”上找到一份《關於以中關村軟件園名義發布的實習生、實訓生招聘信息的說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義或授權其他機構在互聯網上發布‘實習生’‘實訓生’‘就業實訓生’等招聘”。

記者將這份“說明”發給“中關村軟件園杜老師”,“杜老師”隨後答複:“我們原單位名稱叫北京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擴大了規模,現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基地……現在的中青中關村軟件人才基地、辦公地點仍在原來園區的九號樓(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員80%以上還是原來的班底,承接了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

記者隨後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中青才智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且許可經營範圍中並沒有“教育培訓”這一項。

至於“杜老師”所說該公司是軟件園的管理單位,記者進一步核實發現,中關村軟件園由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並不是園區的管理單位。

即使質疑不斷,但“杜老師”仍然給《法制日報》記者發來一份宣傳材料,上面顯示培訓需要交“實訓費用”,分為兩種方式,可任選一種付款方式。一種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費17800元,第二種則是就業後付費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兩個月後在一年內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同時實訓期間享受1500元的現金生活補助。不過,在培訓期間要交住宿費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費自理。

記者表示培訓費用太高,一下拿不出這麽多錢。“杜老師”說:“這是屬於就業貸款,無需任何抵押和擔保,這個費用是由國家正規的銀行先為你支付的。”

記者表示1500元補貼交完三個月房租就沒有了,“杜老師”說:“如果實訓期間生活費仍有困難,可以申請生活費貸款。”記者詢問生活費怎麽貸款,學員是自己去銀行網點貸款還是公司幫忙貸款?“杜老師”表示這是軟件園幫忙辦的。

記者問辦貸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師”稱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證就可以”。

記者了解到,去銀行貸款一般都需要貸款人本人前往。

隨後,“杜老師”要求記者將畢業證、學位證、學信網的照片發給他,他審核通過了才可通知前往辦公地點。

“洗腦”後推出貸款培訓建議

“去年,我畢業找工作時就遇到一個‘培訓貸’騙局。打著名企的幌子,實際上是個培訓機構,有專人一對一洗腦,不斷貶低你的專業、貶低你的職業規劃,在你心灰意冷的時候開始吹捧他們的培訓,兜售他們的職業規劃,讓你參加他們的所謂量身打造的職業培訓,當然還有不菲的培訓費。如果你說沒有錢交培訓費,他們就說可以簽個協議,培訓結束當你工作時從工資里扣除。”來自河南,目前在北京從事快遞行業的周小泉說,“我現在幹快遞就是為了多掙錢快點還錢。這些人非常可惡,他們就是利用一些家境貧困的畢業生急於找工作補貼家用的心理實施詐騙。”

據周小泉介紹,培訓公司想方設法進入大學校園,或通過問卷調查,或開設講座,或以招聘為由,用嚴厲的詞語攻破學生的心理防線,讓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並順勢建議參加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培訓機構甚至會提前雇傭好“水軍”,在貼吧、問答平臺上刷好感,以防大學生一時懷疑上網搜索。有的培訓機構甚至在公司顯眼位置粘貼某些知名企業的標識,讓參與面試、培訓的人產生聯想,並借此“營造”公司的良好形象。

當學生想參加培訓卻因資金不足而猶豫不決時,培訓機構就會順勢提議通過貸款平臺貸款交培訓費用,或者用各種虛假條件誘騙大學生申請貸款。十多名被騙大學生告訴記者,在貸款過程中,幾乎全部是培訓機構一手包辦,沒有貸款平臺的工作人員在場,只需一通電話或簡單簽字就完成了貸款過程。針對五花八門的崗位要求,培訓課程的價格也參差不齊,學費通常是1萬至兩萬元,而貸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

此外,有被騙的大學生告訴記者,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培訓,還需要向培訓公司交學費20%的“違約金”,有的“違約金”甚至高達培訓費用的40%。

一名受騙大學生告訴記者,被告知中途退出需交“違約金”後,他算了一下賬,由於自己已經學了大半,退出培訓交的“違約金”比培訓費還要多,“退的時候,培訓費按天算,但是還要算上5000元‘違約金’,有的學員以曝光企業為條件才獲得了退款,但仍交了一筆‘違約金’。然而,即便退出培訓,學員仍背負著每月向貸款機構還錢的負擔”。

受騙者維權或困難重重

那麽,受騙的學員是否可以起訴?

北京律師周雲表示,學員與借貸機構的借貸條款是合法有效的,學生的貸款需要依約償還;至於學生交給培訓機構的學費,可以以違約為由起訴,比如,有的培訓機構並無辦學資質、承諾的畢業後薪金水準未達到等。

“這種‘培訓貸’可能涉及合同詐騙行為。單從民事角度看,這是典型的教育培訓合同糾紛,參加培訓者要想取回已交納的培訓費,要麽解除合同,要麽撤銷合同。根據合同法規定,可撤銷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訂立時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合同的解除,主要涉及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周雲向記者介紹說,申請解除合同需要註意幾點,“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培訓提供方是否有欺詐行為;其次,在合同簽訂階段,培訓提供方是否有誇大宣傳,構成重大誤解”。

在周雲看來,申請確認合同無效的主要焦點在於,“就設立培訓的架構而言,是否取得培訓教學資格、是否有辦學許可證”。“但是,參加培訓者是不是沒有一點責任呢?不是的。‘培訓貸’主要涉及的是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在簽約時已成年,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若不存在導致合同無效的條件,則應按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不過,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看來,此類維權困難重重。

“騙取消費貸款方法,通常是騙貸人和商家、服務提供商串通分成,比如曾經有媒體曝光過的‘醫美貸’,或者商家欺騙申請人貸款,後者不知道自己貸款了。‘培訓貸’的流程看起來似乎很正常,申請人也知道自己申請貸款,不少學生也確實完成了課程。”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目前所說的培訓行業騙貸主要是招轉環節的加入讓很多原本並不想去培訓的人選擇參加培訓,讓這些人有被欺騙的感覺,尤其是在最後的培訓結果不滿意時,這種欺騙感尤其強烈。

為什麽陷入“培訓貸”不好維權?《法制日報》記者調查多日發現,“培訓貸”幾乎都發生在IT業培訓,而非其他行業領域。上述業內人士解釋說,IT“培訓貸”不同於其他的貸款,在各個流程上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在法律上幾乎是沒有什麽可以起訴的點,因此在貸款之後沒有很好的辦法進行維權。最近騙貸風波不斷在網絡上出現,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辦法訴諸法律。

“即便是急需資金周轉,大學生本身也不具備貸款的資格。從自身的經濟基礎到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學生都不符合借貸的條件。所以,倘若有培訓機構或借貸平臺要求或允許大學生借貸,這個機構平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江蘇銀行從事貸款業務的江雪對《法制日報》記者說,貸款不是想貸就能貸的。就個人而言,只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具備還款能力,在遇上一定的資金壓力時,才能考慮可承擔範圍之內的貸款,以緩解當前困境。所以,對於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缺乏風險管控能力的大學生而言,除助學貸這一類貸款外,應該遠離消費性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14

郝鐵川:就是要洗腦

1 : GS(14)@2011-05-11 21:53: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11&sec_id=4104&art_id=15243254【本報訊】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近日透過微博發表文章,毫不掩飾地指出,香港政府推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就是要向學生「洗腦」,「德育及國民教育不要聽中央政府的,但那還叫做國民教育嗎?」有立法會議員形容言論「赤裸得令人心驚」,令人覺得中央是想在港人中小學時期,即施以缺乏批判思維的洗腦愛黨教育,製造只懂臣服於中國共產黨的愚民。記者:林俊謙、莫劍弦
2 : 龍生(798)@2011-05-12 18:09:55

唉, 終於到香港了, 今天己沒有人站出來反對這些行為了

再過多20-30年, 就有一班很聽話的人民了

到時我們只有移民一途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76

蘋果如何給員工洗腦

1 : GS(14)@2012-06-28 00:00:11

http://www.gemag.com.cn/html/2012/business_0627/29533.html
成功依賴於無形資產

除了薪水,在其他方面,蘋果一直是該行業的領跑者。各個領域的零售店都採用了蘋果的零售技巧,如使用流動的信用卡讀卡器來減少排隊數量,讓消費者與產品保持零距離來鼓勵人們試用等等。

事實上,蘋果的成功依賴於一整套的無形資產。首先擁有大量的粉絲基礎,這確保擁有足夠的求職者。此外,蘋果還又有獨特的員工文化,將每一份工作賦予一項神聖的使命。

這就是蘋果能在零售史上做到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原因,如向擁有大學學歷、年銷售額可達300萬美元的員工支付中等水平薪水,且沒有提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前銷售人員稱:「當你為蘋果工作時,你感覺自己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

這些人通常都是年輕人,相信大多數走進蘋果零售的人都能感覺到。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保羅·奧斯特曼(Paul Osterman)稱,這就是為什麼涉及到薪水時,他們總是喜歡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價蘋果,因為他們都是年輕人。

奧斯特曼說:「當沃爾瑪給單身母親時薪9美元時,我們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但蘋果給一位年輕人12美元時薪時,我們卻沒有這種感覺,這挺有趣。」

此外,20多歲的年輕人也更容易適應蘋果零售店的吵雜和忙碌。

缺乏上進心

蘋果零售店前僱員稱,經理經常會告訴新員工,希望他們能在蘋果工作6年時間。曾在芝加哥零售店擔任經理的西恩·(Shane Garcia)稱:「我們一直聽到這樣的說法。」

但知情人士稱,蘋果零售店員工平均工作年限只有兩年半。有調查結果顯示,員工的不滿情緒也很高,尤其是在技術人員或「天才」中間。

而蘋果則對此表示道:「蘋果員工每年留職率接近90%,在零售產業,這是聞所未聞的。這表明他們對客戶和在蘋果工作充滿激情。」

對於加西亞而言,90%這個數據是準確的。加西亞去年7月離職,為蘋果工作了四年。據加西亞和其他一些經理稱,蘋果零售店員工的問題不只是步調問題,而是缺乏上進心。蘋果零售店只有少數幾項不同的工作,好工作總是有很多人應聘,能晉陞到總部工作的更是寥寥無幾。

蘋果禁止員工接受媒體媒體採訪,但多名前員工稱,在蘋果的工作經歷是美好的回憶,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而言,這是一份完美的工作。

他們表示,簡歷上的「蘋果」二字就是強有力的證明。技術人員通常會在IT行業內尋找薪水更高的工作,而銷售人員如果繼續呆在零售行業,這會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因為人們都知道,蘋果對工作的要求多麼嚴格。

但也有其他前僱員並不這麼看,曾在芝加哥蘋果零售店擔任技術人員的凱莉·傑克遜(Kelly Jackson)稱,兩年前她被蘋果聘用時非常興奮,但一年後離職時,她感到更加高興,因為她發現在蘋果工作太無情。現已跳槽至Groupon的傑克遜說:「當有人離開蘋果時,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

最初曾遭質疑

當蘋果前任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n P. Jobs)2000年提出建立蘋果零售店時,質疑聲此起彼伏。最終,只批准建立4家零售店。

隨後,喬布斯聘請Target銷售主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幫助設計和管理蘋果零售店。約翰遜後來又聘請了8位助手,包括Macy's West高管丹耶勒·布魯諾(Denyelle Bruno)。

布魯諾稱,她接到蘋果通知時,蘋果幾乎什麼都沒有告訴她。布魯諾說:「我的Mac計算機伴隨著我成長起來,如果這份工作與蘋果有關,那麼我也會與蘋果有關,這讓我感覺很重要。」

布魯諾只是蘋果所聘請的諸多粉絲中的一位,後來陸續又有許多粉絲加盟蘋果,而布魯諾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吸引他們加盟蘋果。

最初,布魯諾還要帶一些求職者參觀Sprint和AT&T的零售店。但2001年弗吉尼亞州麥克林(McLean)和加州格倫代爾(Glendale)零售店開業後,就不再需要這樣來吸引求職者,因為有太多的人想在這裡工作。

最初,這些求職者通過蘋果網站投遞簡歷。據蘋果零售店的一些前經理稱,在成堆的簡歷中找出適合的人選,這是一件極其耗費時間的事情。

發現潛在候選者後,通常會邀請他們到賓館的會議室內進行座談。而選擇在座談前就已經開始。

2009年曾參加過座談的格雷厄姆·馬利(Graham Marley)稱:「遲到3分鐘就不允許進場。我的夢想就是一生都能在蘋果工作,突然,你就實現了。我們一直都是蘋果的傳道者,如今終於獲得回報。」

一名經理表示,應聘者在獲知被蘋果錄用時會熱淚盈眶,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蘋果隨後的培訓會根據工作崗位和地點的不同而持續幾天至幾週,這樣的培訓將使應聘者從一名蘋果愛好者變為蘋果的「門徒」。

培訓總是以「熱烈歡迎」開場。新入職的員工走進一個房間,而蘋果經理和培訓師會起立向他們鼓掌。這樣的鼓掌往往使新人不知所措,至少在一開始如此。不過在鼓掌持續幾分鐘之後,新人也會加入鼓掌的隊伍。羅德島州Providence的一名蘋果培訓師邁克爾·道威(Michael Dow)表示:「我的雙手拍得發疼。」

在核心訓練中,新員工會接受較多的角色扮演培訓,他們將瞭解與顧客互動的禮節。其中一條規則是,無論觸摸任何人的iPhone,都必須首先獲得允許。

芝加哥一名蘋果前經理施恩·加西亞(Shane Garcia)表示:「我們告訴新員工,他們最初需要做的是承認問題,但不要承諾你能解決問題。如果你可以,那麼讓他們知道你和他們有著同樣的情緒。不過你需要保持謹慎,因為你不希望對此說謊。」

新員工聽到最多的說法與他們正式加入蘋果零售店後所聽到的一致,那就是「豐富人們的生活」。這一說法是為了向員工灌輸這樣的理念,即他們所做的遠遠不止銷售或修理商品。如果說蘋果的魅力有何秘密,那麼就是蘋果使員工感到高貴。蘋果知道,如果人們感到有更高的目標,那麼將不會太在乎金錢。

這樣的理念灌輸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追求更豐厚的薪水,那麼銷售人員能通過蘋果產品的其他大型經銷商獲得更好的待遇,例如AT&T和Verizon無線。這兩家公司都提供銷售提成。

喬納桑·賈博(Jonathan Jarboe)在去年夏季之前一直管理Verizon無線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門店。他表示:「儘管不是普遍現象,但Verizon一些銷售代理確實能獲得六位數薪酬。」Verizon無線的數名前經理也表示,銷售人員年薪通常為3.5萬至10萬美元,而平均水平為5萬至6萬美元。

布魯諾表示,在蘋果新門店開業之前,不提供銷售提成的決定就已經做出。背後的理念在於,這樣的激勵計劃不符合蘋果的主要目標:幫助顧客找到合適的商品,而非最貴的商品,從而建立與品牌之間的長期關係。此外,銷售提成可能會激發員工之間的競爭,從而不利於員工間的合作關係。

很明顯,蘋果並不使用「銷售」一詞來描述銷售團隊的成員。這些成員被稱作「專家」。

通過使員工的逐利動機最小化,蘋果不僅能淘汰部分對錢最感興趣的員工。根據多名蘋果前經理的說法,蘋果這樣做還減少了中年員工的數量。這與年齡歧視無關,而是一種自我選擇。通常情況下,蘋果員工應當能接受廉價的生活,不會被蘋果零售店的紛亂所幹擾,同時對技術感興趣。

符合這一要求的員工通常年齡為20多歲,他們沒有子女,許多人甚至沒有對象。這意味著他們的健康保險通常相對便宜。

願意以蘋果的方式去實現蘋果願景的大學畢業生不在少數,這其中包括類似阿舍爾·佩爾曼(Asher Perlman)的人。佩爾曼曾是芝加哥蘋果零售店一名技術專家,他於3年前22歲時加入蘋果。

佩爾曼表示:「我對於在蘋果度過的時光感到高興。我不建議35歲有孩子的朋友做這份工作,但對於22歲、不希望進入商業世界的人來說很合適。」佩爾曼目前從事IT行業的工作。

工作繁重

蘋果2007年推出了iPhone,這給蘋果零售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客流。幾名蘋果前員工表示,蘋果曾試圖堅持公司文化,但很明顯文化發生了改變,在某些方面甚至越變越糟。

亞瑟·扎萊特(Arthur Zarate)於2004年加入蘋果,隨後在加州Mission Viejo的一家蘋果零售店擔任技術專家。他表示,蘋果的培訓使他擁有主人翁的感覺以及自豪感。在一段時間內,他愛上了這份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幫助別人給他帶來了簡單而愉悅的感受。技術專家的時間非常緊張,通常對每名顧客只能服務20分鐘,但由於蘋果零售店通常客流不大,因此他可以花的時間會更長。

他表示:「我的顧客曾經知道我的名字,這意味著很多。」不過2007年時,他開始對工作感到厭惡。他所在的商店啟用了考勤系統,如果員工某一天不來工作,那麼將會被記1分。在90天內被記4分的員工將面臨被開除的危險。

扎萊特表示:「這是一個好主意,但問題在於,蘋果並不考慮你為何不能來工作。即使你有醫生開出的健康證明,但如果你不去工作,你仍會被記1分。」扎萊特曾經煙癮很大。他表示,由於嚴重的支氣管炎,他曾有兩個半星期未去上班,從而面臨被解僱。當他致信蘋果當時的零售業務主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時,後者做出了干涉。

扎萊特回憶:「我只是寫信表示,『這不公平。他們並不關注你為何缺勤。』約翰遜救了我的工作。」

幾名蘋果前員工表示,為了滿足對技術專家越來越多的需求,零售店制定了新規則,將電腦相關問題的現場解決時間限制在15分鐘,其他蘋果商品問題的現場解決時間限制在10分鐘。如果需要花費更長時間去解決,那麼問題將會累積,其他顧客將開始諮詢問題。一名技術專家同時幫助3名顧客的場景並不少見。

由於問題接踵而至,技術專家常常需要不間斷地工作,而無法享受每天兩次15分鐘的休息時間。2009年,一名律師馬修·貝恩納(Matthew Bainer)提起集體訴訟,稱蘋果違反了加州的勞動法。

貝恩納表示:「加州法律要求每天必須有兩次10分鐘的休息時間。但蘋果技術專家需要面對排著長隊的顧客,無法獲得即使是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去年6月,這起訴訟被拒絕承認為集體訴訟。貝恩納已就這一問題提起了其他訴訟。他表示,已經為10名原告爭取到了「非常有利的解決方案」。

在貝恩納提起集體訴訟之後的不久,密歇根州Grand Rapids的一名蘋果技術專家凱文·蒂莫(Kevin Timmer)發現,當他登錄到電腦準備下班打卡時,他需要做額外的一步。

他表示:「彈出的窗口顯示這樣的內容,『點擊這一對話框表明我已經確認獲得了所有休息時間』。有傳聞稱,這是由於在加州一些人提起了訴訟。」

蒂莫表示,即使沒有獲得任何休息時間,他和該商店的其他技術專家也會點擊該對話框。這並不是因為管理層要求他們這樣做,而是在休息之後他們必須拖著疲憊的身軀工作更長時間。他表示:「我們都身處同一戰線,沒有人想要離開。」

一些蘋果前員工表示,在時間緊張的同時,他們的商店還發生了其他一些改變。此前,技術專家可以在修理間花掉幾小時時間,從而在一段時間內遠離顧客。然而許多蘋果零售店取消了這一做法。尋求技術幫助的顧客越來越多,因此這些零售店的管理者認為,當「天才吧」開放時,所有技術專家都必須參與。如果「天才吧」有人排隊,那麼技術專家不得去做修理的工作。因此,這些零售店的晚間換班無法在晚間10點進行,而是需要拖到午夜。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被這樣的壓力嚇跑。例如,佩爾曼就適應了這種多任務的工作。他表示:「我是一個不會感到太大壓力的人,我也不認為這無法管理。我知道其他人也能做到。」

隨著客流量的增長,蘋果「謝謝您」的姿態也越來越少。美國科技博客MacRumors作者喬丹·格爾森(Jordan Golson)表示,2010年聖誕節,作為蘋果零售店的員工,他和其他人獲得了羊毛毯和保溫咖啡壺。

然而,扎萊特對一次員工季度大會的感覺並不好。當時約翰遜在一段視頻中表示,經理將給在場所有人一個驚喜。所有人都希望獲得免費的iPad。他表示:「燈光暗下來,我們在商店中舉行派對,有遊戲和跳舞。然而,我們每個人只獲得了兩個墨西哥玉米卷,這就是我們的驚喜。」

晉陞之路

與其他蘋果員工一樣,加西亞在談到蘋果時也表現出了尊敬和悲哀混合的複雜情緒。他2007年加入蘋果,當時他認為蘋果是一個「希望你給出人生中最優秀表現,而不僅僅是銷售」的場所。3年後,他的職業生活變得緊張而吃力不討好。他並不期待上級能讚揚,甚至注意到他所做的工作。

加西亞和其他蘋果員工表示,銷售人員需要自己解決各種壓力。儘管蘋果不提供銷售提成,但許多經理仍會關注Apple Care售後保障服務,以及One to One個人教學服務的銷售情況。員工通常需要就這些額外服務制定目標,例如40%的商品銷售應附帶One to One,而65%的產品銷售應附帶Apple Care。

如果一名銷售人員希望在蘋果內部晉陞,例如從技術專家晉陞為經理,那麼這些業績數據非常重要。這麼做也是為了激勵員工不斷投入,這一做法在零售行業中非常普遍。

馬薩諸塞州Hingham蘋果零售店一名前經理丹尼爾·德拉珀(Danielle Draper)表示:「總會有一些說法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如果希望成為創新者,你需要做這個』。永遠不會有完美,你總是可以對人們說,他們需要做某些事。」

在一些情況下,員工可能會意識到他們無法晉陞,或是無法晉陞到他們希望的高度。蘋果前兼職銷售員格拉漢姆·馬爾利(Graham Marley)表示:「這樣的醒悟往往不是由於薪水,儘管薪水也是其中部分原因。你會發現,他們希望你在這裡花費很多年,但實際上並沒有職業發展道路。」

經理一職是一個例外。蘋果也會努力在業績較好的員工中尋找晉陞目標,但這樣的機會不多。在iPhone帶來越來越多的客流之後,蘋果開始從Gap和Banana Republic等公司的門店挖掘經理。在2007年之前加入蘋果的員工中,你可以偶爾聽到蘋果正逐漸「Gap化」的感嘆。

近年來,蘋果進行了名為「NetPromoter for Our People」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以衡量某些商店中員工的不滿情緒。這與蘋果面向顧客的調查問卷類似,對關鍵問題要求員工以10分制打分。其中的問題包括:「你向感興趣的好友家人推薦蘋果零售店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給出9到10分的員工被認為是「促進者」,而給出小於等於7分的員工被認為是「貶低者」。

蒂莫表示,在Grand Rapids蘋果零售店去年的內部調查中,許多員工給出了5分或6分。他回憶稱:「我們在月度會議上討論了這一問題,我們的經理眼中含淚。她表示這一打分令人感到羞辱,他們希望解決任何問題,而她辦公室的門一直敞開,諸如此類。」

芝加哥蘋果零售店的內部調查也出現了類似的打分。加西亞表示:「上級管理層不會對此感到驚訝,因為許多技術專家想要離職。這裡存在天花板。這不是一個玻璃天花板,因為所有人都能看到天花板的存在。」

加西亞最終離開了蘋果,放棄了一份年薪略高於4萬美元的工作。他長期忍受著壓力帶來的健康問題,這也使他的工作面臨風險。他毫不懷疑,蘋果可以很容易找到他的接替者。他表示:「永遠不缺簡歷,人們總是想要為蘋果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81

「洗腦中心」年花公帑1400萬

1 : GS(14)@2012-07-07 18:34: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07/16492507
出版該手冊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於07年成立,董事會主席為教聯會會長楊耀忠,其他董事還有立會主席曾鈺成、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教聯會主席黃均瑜、屬建制派的仁愛堂田家炳中學校長戴希立,及教院前副校長李榮安等另外四人,總監是左派漢華中學前校長馮敏威。


年花230萬編教材
早在04年,教育局也透過所謂招標制度,批予楊耀忠、黃均瑜、戴希立和剛加入行政會議的資深大律師廖長城等六人成立國民教育中心,該中心董事會有民政事務局代表,中心總監是左派紅人呂如意。兩中心實際由教聯會倡議成立,並獲教育局分別撥出小學校舍營運。
本報翻查兩個中心財政報表,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由08至10年,每年獲883萬元至1,000萬元公帑資助,當中約一半開支用於舉辦交流團、三成用以支薪。國民教育中心在06至08年,除了每年獲教育局約400萬元資助外,尚有優質教育基金和內地官方機構的財政支持,令收入增至500萬元,逾半用於薪酬。教育局昨證實,國民教育服務中心近三年來,每年撥款中平均230萬元用於編製教材。
該中心近年尚有出版關於十二五規劃、國家概況和改革開放系列的國情教學專題手冊,內容左傾早已顯露,其中《國家選舉多面睇》已提及《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所尊崇的中共「民主集中制」,更形容人大選舉猶如普選。
[出版極左國民教育教材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近年不斷獲教育局資助。 馬泉崇攝] 出版極左國民教育教材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近年不斷獲教育局資助。 馬泉崇攝
其他教材都由該中心編製,《中國模式》則由浸大當代中國文化研究所編製,所長是「深紅」左派人士薛鳳旋。該研究所昨透過校方回應,死撐手冊的討論問題空間廣泛。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商台節目後,被問及會否不再資助該中心時不置可否,「你要畀我時間,因為我噚日下午先知道,畀我時間同同事研究後,會盡快睇睇第二步應點做。」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指出,當年教育局推出招標成立國民教育機構時,註明要認同國民教育理念,「教協唔會申請,因此教聯會一定中標」。因此產生兩個公帑資助的洗腦基地,如同教育局暗中策劃。負責該項目正是盛傳會出任該局副局長的現任副秘書長陳嘉琪。事件令教育界對更加恐懼新學年開始推行的國民教育科,教協會長馮偉華昨要求當局撤銷推行,再從新諮詢。
兩間國民教育中心資料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
成立年份:2007年
中港資助:教育局資助08年850萬元、09年1,000萬元、10年883萬元
地址:青衣長青邨前張熾昌紀念小學
洗腦對象:以老師為主,如出版教材、組織國情培訓班等
國民教育中心
成立年份:2004年
中港資助: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及內地官方機構於08年共資助494萬元
地址:大埔運頭角里前公立小學
洗腦對象:以學生為主,如舉辦內地交流團、國民教育領袖培訓等
資料來源:中心網頁及財務報表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7-07 21:31:36

教下一代共產黨是“有效率,共融,是最好“,美國政治是垃圾。。。。

我呸,夠竟係國民教育定黨民教育。。。。
3 : idsdown(1658)@2012-07-07 21:36:24

一味講左派, 咁就等於幚硬共產黨?
爛毒果想講乜?

我想睇其他報紙的報導
4 : 自動波人(1313)@2012-07-07 21:41:28

萍果想點係人都知。。。
我講果段係電台報出黎。。。
5 : 龍生(798)@2012-07-07 22:01:45

唉, 而家所有野都係毒果唔好

乜野都係阿爺好, 學校係咁, 討論區係咁, 人地講乜你就聽啦

好彩我決定唔生仔, 要生都唔好係香港養, 毒害希望無咁深

我估過多幾廿年, 人人把口都為國為民. 但袋裡的錢就拼命往外國推,

同現時國內情況一樣, 真正中港大溶合
6 : hh0610(1603)@2012-07-07 22:04:36

國民教育教材-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pdf 足本
http://www.sendspace.com/file/ztc9gb
7 : 自動波人(1313)@2012-07-07 22:08:51

阿爺好唔好就見人見智喇,太多假野
8 : hh0610(1603)@2012-07-07 22:21:23

無謂拗. 毒果同政府都係洗腦. 全世界國家都係.
9 : idsdown(1658)@2012-07-07 22:34:47

全世界國家都係洗腦!!! 認同

否則, 個個國家都永無寧日
10 : hh0610(1603)@2012-07-07 22:38:34

美利堅合眾國唔通會在學校教自己點屠殺印第安人, 侵略別人國家, 搵別國人民試藥, 俾錢搞革命?


大家睇開D. 先研究下果份野有邊D係錯誤先.
11 : 龍生(798)@2012-07-07 23:11:57

嗯....沒有國民教育, 大家聽到共產黨三個字不扯旗性興奮的話, 便會天下大亂

為著世界和平, 所以都有此需要吧?

而外國又一樣有做呢樣野, 無論係好係壞, 我地總要不甘後人

青出於藍地做得更絕, 邏輯是這樣嗎?

基本上我無意見, 但有少少想問下你地班人, 你地有冇小朋友架?
12 : GS(14)@2012-07-07 23:31:51

他地有,但是為了搵食,算把啦
13 : hh0610(1603)@2012-07-07 23:34:44

唔好睇毒果點講先. 自己先睇下果份野內容講乜, 有邊D係O岩, 有邊D係錯. (我都仲未睇)
14 : GS(14)@2012-07-07 23:35:10

過兩日先印
15 : Hierro(1191)@2012-07-08 00:42:45

我都dl返黎睇下先,跟住再傾
16 : 八旗子弟(15368)@2012-07-08 01:03:26

日本國民教育,南京大屠殺隻字不提,天皇所做的事完全正確
17 : Ar Yan(11362)@2012-07-08 05:45:22

國咩民教育啊,洗咩花咁多錢去整,俾幾蚊雞買爛果講架就係最好架國民教育
18 : GS(14)@2012-07-08 09:29:11

其實做呢D應該有正有反的,然後你自己做判斷
19 : 龍生(798)@2012-07-08 23:51:02

我好老實...

如果強國的國民教育係唔認自己做過的錯事咁簡單, 咁優秀的話

我是萬二分支持的

但現實是丑化自己的敵人, 只求培育擁護政權的儍仔

但對敵人的強大充耳不聞, 自己催眠自己強大, 感覺良好

雖然易於統治, 但長遠就任由敵人宰割....(北韓就係採用呢種方法)

可能因為太有效, 強國而家極想效法, 我睇見個心唔太舒服, 發下up風而己
20 : 雪貓(1200)@2012-07-09 01:43:13

我們必須為下一代做的事


據法新社報道,北韓前不久驟發洪水,14歲的女中學生韓賢勇不是急於逃命,而是將家中懸掛的金日成、金正日畫像小心翼翼包好帶出家門,遭遇洪水時,更舉高雙手,把畫像懸舉頭頂之上,最終遇溺身亡。為表彰韓賢勇的英勇行為,北韓政府追授她金正日青年榮譽獎章,而她生前就讀的學校則以其名字重新命名。一同受到嘉獎的還有遇溺女孩的父母、老師等,政府盛讚「培養出這種女孩」的體制。
一個14歲的孩子,遇洪水侵襲,居然第一時間搶救家中牆上的畫像,洪水沒頂時,不是出於求生本能把畫像丟棄在水中亂扒亂抓,而是抓緊畫像舉高雙手──這是一個棄生的姿式──當然是洗腦教育的結果。洗腦教育如此成功,連孩子本能的求生慾望都退避一角,難怪北韓政府沾沾自喜。生命與領袖畫像孰輕孰重,這個問題,很多北韓人給出相同答案,2007年,一個農民在泥石流急下的危難時刻,搶救的不是妻兒,而是畫像。
所以,我一向認為各項暴政中,最殘暴不仁的一項便是洗腦教育,北韓人不是天生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強國人也不是天生道德淪陷,追本溯源,是教育的錯。特區政府把「公民」偷換作「國民」,推行所謂的國民教育,其結果便是把一代一代的孩子洗腦成順民。我們必須為下一代做的事,便是力阻孩子被洗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702/16475958
21 : 雪貓(1200)@2012-07-09 01:45:58

我幾位教通識既老師都收到依份「指引」,不過好好彩,佢地都話唔駛教份咁既教材.....
22 : GS(14)@2012-07-09 22:53:20

21樓提及
我幾位教通識既老師都收到依份「指引」,不過好好彩,佢地都話唔駛教份咁既教材.....


其實你覺得份野點
23 : 龍生(798)@2012-07-09 23:00:31

我都有少少想知
24 : hh0610(1603)@2012-07-09 23:18:28

據聞最具爭議性是第9第10頁.
25 : GS(14)@2012-07-09 23:33:08

要睇下先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150

智在四方:洗腦教育要不得

1 : GS(14)@2012-07-21 13:37: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1/16534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04

智在四方:抗洗腦的電子教學

1 : GS(14)@2012-08-04 13:40: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04/16574389
「國民教育」事件越鬧越大,除了「學民思潮」及「教協」跟教育局周旋外,一群由家長組成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早前於報章上刊登了千人聯署聲明,要求當局立即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而由十多個團體組成的「民間反對國民教育大聯盟」,亦於上周日發動了大遊行,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雖然有近10萬人上街,但特首卻未一如以往般親自回應,反而派了營中民望高企的林鄭月娥出來,遊行還未結束便草草交代,手法拙劣,似是有人故意要消耗她的聲名。新班子才上班不夠一個月已經有一個局長下台、兩次大型遊行,今屆政府慘烈的破了兩個特區紀錄。
勿對政府再存幻想
大眾都認為強推「國民教育」是一個政治任務,那跟電子教學有甚麼關係?舉《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為例,在事件未被揭發之前,手冊只是「偷偷摸摸」地向中小學派發印刷本,在網上沒有電子版,有老師說想要拿一本來參考也有困難。
為何要如此神秘?如有網上版,如此偏頗的內容早已被網民「瘋傳」及「鬧爆」。
電子教學的真諦,除了將原本在課本上的內容電子化之外,還能夠將內容伸延至網上互動。雖說網上資料真假難分;但只要細心分析,亦不難分辨出真偽。如果有老師用《中國模式》去教授國民教育,說着中國政府是一個「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的話,學生就能輕易在網上舉出一堆如「六四屠城」、「李旺陽被自殺」及「劉曉波在獄中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等荒誕事件,一一把「謊話」擊破。
政府現在說要將國民教育科內容上網,供公眾參考,但編寫時已經有預設立場,滿眼盡是「謊言」的課本,請不要對這種騙人的技倆再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其實筆者覺得就算要學習國民教育,為何要參考人權、法治和民主也比香港落後的中國,這是否才是問題的徵結所在呢?
方保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23

蘋果潛行直擊 中聯辦洗腦團

1 : GS(14)@2012-08-13 10:25: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3/16599134
參觀鋼鐵廠 隱沒工場災難
洗腦團首站是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企太原鋼鐵廠。講解員光榮地說:「這裡是毛澤東時代全民大煉鋼第一台爐的發源地,改革開放後,在黨中央及鄧小平、江澤民大力支持下,加上十二五規劃的成功,鋼鐵廠被列入世界公司500強。」我當時想,這些內容,就是一本活的《中國模式》手冊。
我疑惑,眼前十多歲的初中團員對大煉鋼認識有多少?他們知道那段打著超英趕美旗號的「土法煉鋼」終引致饑荒的悲劇嗎?當然,講解員不會提及這些。中史已不是必修科,學生們不瞭解,也不會問,更莫說批判。
鋼鐵廠宣稱注重環保,我看不過眼,廠外絕不是展板相片般綠油油,空氣、泥土都灰濛濛,污水極臭、分明是污染物。團員看見但沒細想,只忙著問甚麼時候吃飯。
接著是參觀煤炭博物館。介紹員稱國內煤礦擁有「防爆電話」,礦場十分安全。工人說,自共產黨員深入工場後,工人悟性更得以提高。我心裡問,礦場若真的先進,為何常有意外?有團員問,中國好像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國企,我笑而不懂回答。
與共青交鋒 辯六四「真相」
八月六日,陰天。交流團來了120名西安的大學生,包括中共年輕黨員。今天大部份時間都獻給與山西省黨書記大合照,我們花了四小時練習排位與等待。其間我與一名21歲的黨員「交鋒」論民主。他遊說我,一黨專政是長治久安絕對方法。「共產黨從槍桿子出政權,不可能將國家拱手讓人」。
我很生氣,但為隱藏身份,裝好奇問:「為何要害怕還政於民?」他回答:「為甚麼美國那麼多槍擊事件?就是因為民主,想買槍就買槍,美國太多黨,亂得很。」他承認共產黨磨滅人性、要求服從,但無論如何都以做黨員為榮。
我沒放過瞭解他們如何看六四,另一年輕黨員對我說,香港人不瞭解六四真相。「六四是學生逼軍人鎮壓,許多學生、暴徒殺公安,將他們的皮削出來,掛在城門,所以軍人迫不得已出動」。我問他證據在哪,他答不出來,只說這是「真相」。我沉著氣,等山西省黨書記到來,又跟大隊呼喊「愛我中華」。口在喊,心卻淌淚。我害怕,香港下一代會變得像他們。
「愛我中華」考察日程
第一天 由紅磡坐直通車往廣州,轉火車往山西太原
第二天 火車
第三天 抵太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太原鋼鐵廠、煤炭博物館、東湖陳醋廠
第四天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接見港生;與青年企業家聚會
第五天 參觀山西四大宅園之一「常家莊園」、平遙古城
第六天 參加創意商業展銷會,坐火車往武漢
第七天 武漢高鐵往深圳,經落馬洲返港
資料來源:考察之旅行程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