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4/trend-follower_03.html
以前經常都講,沒有人Day 1參予市場就是股神,聲稱自己從沒挫敗只是自欺欺人。
正如黃國英《決勝在期權》之中所講:實至名歸的投資名師,全球只得一家,名字叫做市場......學習投資的正途,是不斷從失敗中領悟,修正方法改良技巧。絕世的投資高手,莫不試過重大的挫敗,然後苦學鑽研,從新站起,再建立成就。自己在市場交學費不要緊,最重要是學到一些東西,令自己以後減少犯錯,不斷改善績效。
自己一直在講的原則,例如尊重市場、分散投資、風險管理、死牛戒毒所四大規條等等,全部都是在自己的挫敗中學習得來。錯第一次是入世未深,重覆犯錯就是死蠢。
自己07年重倉了HSBC,教訓是學會尊重市場,所以07年11月懂得在 $130-131 跟HSBC 一刀兩斷。
08年8月我重倉了思捷,末期業績一開,藍籌股也是要一開市就裂口下跌兩成,兩年半後的今天那個下跌裂口仍未補回。我學會了避免用倒後鏡看事物、技術分析的作用、長揸死牛的禍害、以及分散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
金融海嘯中08年回報是負35%,就學會懂得經濟和信貸周期的重要性、道氏理論、熊走勢的分析、贏谷輸縮的道理,而不是滿足於熊市死唔去就以為自己做得對。
到10年5月錯誤在底位清了倉,學會了假突破的問題,以及再進一步學習技術分析、轉勢的判斷和觀市的技巧,也明白到不同市況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的重要性, 例如Cup-with-handle 或者突破的買入法,只能在單邊趨勢市才能得到好效果;Swing-trading 和 trend-trading 的特性和互補功能、對沖的操作和意義等等。學會了這些在今年2-3月的市況就很有用,尤其是今年日本地震後的假突破穿底,操作上無論是市況的判斷、心理質 素或者技巧上都比以往好得多。
然後到去年9月的大單邊升市,錯誤過早沽出利邦、華晨、和黃等股票,卻重倉了較落後的建滔、ASM Pacific、和記電訊等等。明白到自己時常低估了某些強勢股的上升潛力,而在上升單邊市一旦開始出現,押注在領先股和突破股的勝算和幅度,往往比落後 整固的股票為大。當然ASM Pacific 、和電等股票12月開始都有突破,但買賣的時機判斷錯誤,也得承認是個錯誤。若然把這些問題修正和避免,回報一定比歷史好得多。
而到去年10至12月的造淡和對沖經驗,也開始慢慢摸索到什麼時候應該做淡,以及用什麼工具來做,對沖的意義是什麼等等,也發現自己造好很大膽但造淡時常不夠狠、注碼控制的問題等等。
市場的確是投資的名師,每一天都有新鮮的事物,每一段時間操作過後都有改進的空間。個別的事件,例如最近的日本地震,令我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日本原來在電 子和汽車的產業鏈有那麼大的重要性,隻富士康跌了兩天才知道問題所在而止損,否則早一天止損的話損失可能會少一些。又例如去年初炒賣中煤能源的失敗經驗, 令我知道中煤的問題和弱項,今年炒煤股就不會中招了。又例如保利協鑫這隻股票,去年有幾個朋友推薦過我都沒有理到,到今年初開始發現走寶,那我才開始學習 太陽能產業的資料,至少知道上中下游做什麼,哪間公司做什麼部份的東西,行業市場大概是如何等等,至少不會選中STP這些廢股。
有時還會有一些和操作沒有直接相關,但很有趣的東西學到:例如研究江西銅時會發現提鍊銅的過程會造出流酸,所以江西銅有銷售流酸的產品(當然佔整體銷售額 比重不大)。在研究流酸的功用時,發現流酸除了用來製造肥料、清潔劑、使用在製鋼工業等等,經會計Sir指點下,原來流酸是可以用來造炸藥(以前以為造炸 藥只是用硝酸,原來硝酸和流酸都要用)。
說了一大堆,是希望能夠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令大家明白不斷重覆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斷學習新的事物,以及不斷優化自己的技巧和心態,以達致精益求精,不斷 提升回報、減低風險的效果。一個頂級的運動員,無不花無數小時訓練和檢討自己的弱點,不斷學習和改進。最令我覺得搞笑的是一些人,自以為王道在自己手裏, 執行甚至教其他人作所謂「懶人投資法」,死揸死溝某一兩隻中資金融大藍籌和某些股價不斷下跌的「高息股」,滿足於自己那狹小的能力圈,經常重覆懷愐自己昔 日光輝、自吹自擂,而不知道天下之大,錯失無數機會。日日乜都唔做唔學坐定定等收錢(現在已變成等發達)?最有可能的結果只是成為極度專業投資者的點心。 又或者像黃國英所講:吹水容易,贏錢難;長揸廢股,身家殘。賺大錢若是那麼容易,天下間還有窮人?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4/trend-follower_04.html
高手和庸手的分別在於,高手相識股王之微時,而庸手卻到股王爆到人盡皆知的時候,才發現它的存在,但為時已晚。
好的投機或者投資其實是一個等運到的過程,一個良好的投機者,在市況悶得令人打呵欠的時候,也不能夠鬆懈對市場的觀察。一些股票重要的異動,往往就在悶到抽筋的市況中悄悄發生。一般人則在悶市中選擇睡覺關機不看,到一些股票抽到爆機才發覺走漏了眼。
很多人時常觀市,卻沒有系統性的觀察市場或者監察自己的watchlist,沒有目的和焦點,看了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結論和方向(市況是Range- bound market?Trending market?向上還是向下?要買進造淡還是靠邊站?買什麼造淡什麼?值搏率有多少?),多數勞而不獲。另一個極端是,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私務職務繁忙,無 暇觀市,進而引用巴老或者林治的「名言」謂之觀市無用,然後嘲弄其他進行觀市之人浪費時間(但那些「繁人」卻有很多時間自己撰文甚至在各大財經Blog留 言?)。前後兩者結果都是一樣,不是錯失很多機會,就是危機意識不足,市場正在崩盤也不察覺。尤其是後者,Buy-and-hope 者為眾。
說到底,每個人每天都只有廿四小時運用,如何充份利用時間才是關鍵。有個神級的Blogger能每天追縱800隻以上的股票,令人嘆為觀止。很多人對此得 啖笑就算,但我對此想深一層後,卻認為那並非高不可攀,甚至對該前輩的認真態度心存敬意。他令我想起 Peter Lynch 提到,作為一個專業基金經理,理應對交易所每一隻股票有所認識。說笑嗎?交易所有幾千隻股票啊!怎可能做到。Peter Lynch 說:嗯,對,的確如此,我建議你可以嘗試由A字頭的股票開始睇起。
那當然我們作為業餘投資者能力是有限,沒必要強求認識每一種交易工具和每一檔股票。可是,盡量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是很有用的。滿足於自己只研究一個行業的幾 隻股票,其他的通通沒研究,假如該行業景氣不好,板塊長期點穴,就算選中該行業最強的股票也無濟於事。能數一二三的馬只是匹馬,永遠不能成為數學家。
我很奇怪一些只主力集中研究金融股的業餘人士,對匯豐、宏利、中人壽等股票每隻發表數千上萬字的報告,其內容和計算對我這種菜鳥來講就算不是深不可測,也 悶出個鳥來。但無論分析如何,其結論都是那幾隻股票是優質股。雖然有虧損或者增長放緩,但對前景仍然樂觀,繼續持有,它們會繼續發光發亮。話雖如此,但持 股股價多年並無寸進,仍然只賺不止蝕。
香港是個奇怪的地方,保險股、銀行股的財務表基本上最為艱澀難懂,不明白為何散戶最愛保險股、銀行股:或月供投入、或訓身投入、或死牛長揸,在崩盤中至死 不渝甚至擺出血肉長城,究竟該股票的 Upside 和 Downside 在哪裏?有什麼風險因素?軀動股價運行和派息的因素是什麼?其實大部份人都是一知半解。不太懂其實是正常的,事實上如HSBC複雜的公司,鮮有專業的分析 員事前估得準它的業績,更何況業餘老散?
由於金融股的複雜性,那些人專注了複雜的金融股後,再也無力或者沒時間研究其他行業。既然身為業餘玩家,何不捨難取易?市場上有大量其他業務簡單易懂、前 景不俗的優質股票可供研究。研究十間簡單業務的公司所需的時間,隨時比研究一間HSBC或者宏利少得多。再者,我認為研究的深度去到能夠解答--1. Upside 和 Downside 是什麼和有多少;2. 什麼因素會軀動股價的運行、催化劑是什麼--就已經足夠。過份鑽研、資料過多,並無助於爭取更多回報,反而左諗右諗會諗歪,結果仲衰過乜都唔諗,兼且浪費 時間。深度適可而止,於廣度方面擴闊一些會更有用,成功捕足到牛股的機會更加高。
有些人會奇怪為何我們能追縱多個板塊,其實並不奇怪,現在網上程式十分方便,用個Editgrid已可以將眾多股票分門別類組合,簡單的報價功能已能幫助 我們觀察不同類別股票的強弱走勢。而我們炒股多年,只要是平常肯用心做一些功課,不同的股票資料數據日積月累,提到某某股票,我們多數都能約略知道公司做 什麼、往績優劣、是否老千、以及有什麼重點要觀察等等。
業績公佈連珠炮發,平常有做資料整理的話,各股票的業績優劣,短時間內已能約略知悉。假如平常游手好閒,當然會手忙腳亂。就像平時不溫書的學生,突然要考 十科,臨急抱佛腳,必然會十分吃力。突然股票出業績後被洗倉,洗了一天半日仍不知所以然,那時候才慌慌張張細讀業績、上網求救或者 phone-in 財演詢問,實在為時已晚(或者學黃國英話齋:實在慢過萬金油)。有識之士,一早已作充份應變,或先於後知後覺之徒及早斬纜、或人棄我取,了然於胸,將損減 到最低,並部署了反擊。
用心、勤力、以及自省,不斷日積月累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方能增加捕捉機會的頻率,以及減低機會成本或者環境因素帶來的損失,提升績效。固步自封,這個沒時 間,那個沒研究,什麼都不懂,怎會比市井師奶有更大的優勢?為了有更大的優勢,我只會嫌自己的能力圈不夠大,並不斷透過學習來擴大它。
互聯網彩票行業最新投資邏輯:否極泰來,曙光初現 作者:格隆匯 李音臨 港股那點事 編者按:進入5月下旬以來,彩票板塊多空交織,分化嚴重,美股的500彩票網、A股的互聯網彩票概念股大幅上漲,而港股的華彩控股卻遭遇黑天鵝一度大跌。從4月初以來,彩票行業一些政策利好逐漸落地,互聯網彩票是否否極泰來,迎來曙光?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格隆匯會員、廣發輕工彩票行業資深專家李音臨對互聯網彩票行業最新投資邏輯的梳理,供大家參考。 我們廣發輕工團隊對於大體育產業以及體育產業最有效的變現渠道互聯網彩票行業,過往研究心得和行業觀點經常在格隆匯上分享。4月8日我們在格隆匯發文,分析當時八部委聯合對互聯網彩票行業最新政策,並指出:互聯網彩票行業進入政策落地的新時期,投資機會與企業的合法合規性關聯巨大,資金會根據已有信息,流向最安全且最稀缺標的,行業關停是現在,資本看中的是未來,合規才有未來,而是否合規可以根據公開信息合理推斷。從下面我們推薦研究的標的(個別標的我們暫時不能寫明公司名字)、行業指數以及海外龍頭的走勢來看,海內外資金的流入是毋庸置疑的。 ![]() ![]() ![]() ![]() ![]()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在4月底財政部公告批準江蘇手機即開型彩票遊戲試點運營之後,也就是5月初到現在,整個行業板塊和龍頭個股,均呈現更強烈的漲幅;而4月初八部委發文後到4月底,市場的反映並不明顯。 我們對這一現象的研究,依舊是根據行業邏輯,並結合我們一直強調的稀缺性資源研究框架,進行分析 。 首先,4月底的江蘇手機即開型彩票遊戲的批複,結合4月初八部委的發文,才真正形成了對行業監管的大趨勢向好的預期——為什麽這麽說?因為4月初八部委發文後,盡管我們和彩票業內從業人員旗幟鮮明地認為這是監管層希望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利好,但依舊有不少賣方同行認為政策前景不明朗,對政策的解讀依舊持偏負面保守。而4月底的手機彩票遊戲批複,和上一輪嚴厲的互聯網彩票行業整頓(2012年)比較,就讓市場看到了監管的思路大為不同——上輪整頓,在關停期間財政部從未批準任何一款新彩種,這是非常嚴厲的整治思路;而本輪整頓,全行業主動關停後不到兩個月,財政部就批準江蘇手機彩票遊戲這一里程碑式的創新。監管部門,已經用實際行動,向從業人員展示了行業監管大趨勢向好,在合規前提下積極探索互聯網銷售新渠道,不是口號,已是事實。也正因為事實,才引發實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雙雙振奮。當時廣發輕工在第一時間發布深度分析《江蘇手機即開遊戲試點批複,監管層積極探索合規新渠道!》,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再去讀一下。總結就是,行業政策趨向正面,但依舊只有合規公益龍頭能獲得合法性背書。 其次,互聯網彩票特別是體育彩票,作為目前大體育產業唯一的變現通道,其對體育改革的作用和地位也同時得到市場重新認識。市場對於大體育板塊的資金流向,去年和今年大不相同。去年任何公司只要一粘上體育概念,必然飈升。今年資金則流入兩大方向,一個是資本運作不斷的企業,比如貴人鳥,我們在今年1月20日發布體育產業系列深度之六《借鑒海外體育巨頭轉型經驗,挖掘體育板塊新一輪驅動力!》中強調,A股2015年體育板塊的新一輪投資驅動力,已經從2014年下半年單純的政策預期轉換到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運作將體育業務做強做大。 ![]() 今年資金流入的另一個方向,就是目前體育板塊唯一的變現渠道,彩票。上述資本運作的結果,是擴大用戶基數、打造自主品牌內容、拓寬營銷渠道,為未來盈利打下基礎。但始終還是只有盈利或潛在盈利的企業,才會受到越來越理性的資金親睞。而無論實體用戶流量還是互聯網用戶流量,傳統流量變現的三大途徑(廣告、電商、遊戲)在體育產業,目前效果都不顯著。而最容易引發體育受眾購買意願的,就是體育彩票,且由於專業性用戶對於競猜型彩票關聯的比賽熱忱,需要互動討論的環境來營造購買欲望,反而是BAT之類流量巨頭無法營造的(當然目前他們也沒有合法性銷售資格),在未來互聯網彩票銷售放開給合規合法的企業後,除了原有的彩民群體,體育產業火爆催生的體育受眾,也可能成為新的增量用戶,並直接變現。 綜合來說,我們對於未來互聯網彩票行業的觀點是:監管層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政策趨向正面,而合規合法公益性,依舊是企業獲取合法性背書的關鍵;同時市場資金也意識到大體育產業改革的資金來源和變現渠道,目前只有體育彩票一種方式——這就促使資金,加速流入通過公開信息,展示過合規合法屬性的龍頭公司。我們認為,以下互聯網彩票標的值得重點關註:A股唯一公告過地方中標資格和銀聯合作資格的企業(暫時不能寫明公司名字)、中體產業(股東背景最強,體育業務和彩票業務管理改善)、綜藝股份(互聯網彩票產業鏈布局最廣);美股的500彩票網(再次被財政部點名肯定試點資格合法);港股華彩控股(最專業精深的彩票終端系統服務商) (作者供職於廣發證券)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當特朗普上任之初,市場憑借著對其未來刺激政策的積極預期、對美國經濟的信心以及對美聯儲加速加息的期待,一度將美元指數推上了103.8的高位,更有觀點認為110甚至120指日可待。然而,美元指數如今已經跌入96區間。
除了經濟數據的參差不齊,特朗普的政治醜聞可謂是對美元的當頭一棒——“泄密門”、“通俄門”和“彈劾門”令全球市場恐慌情緒驟升。不過,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和政治學家紛紛表示,總統彈劾概率目前幾乎為零。值得註意的是,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6月加息概率仍高達78.5%。
“不過,就算加息也救不了美元,6月加息本來就是在市場預期內的。美元近期跌得那麽快,一個支撐位接一個支撐位地下破,毫無還手之力,這的確始料未及。”KVB昆侖國際首席分析師魏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特朗普刺激政策不及預期,美元幾乎無望恢複103.8的階段性高位。”
“彈劾門”風險漸被消化
特朗普的“彈劾門”可謂是美元近期最大的壓力點。不過,似乎這一風險並無需過度擔憂。
上周一,特朗普被曝與俄羅斯外交部長、俄羅斯駐美大使在華盛頓會面時,透露了有關“伊斯蘭國”可能對公共安全造成危險的信息,被媒體稱為“泄密門”;上周三,又有報道稱,特朗普曾要求剛被解雇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科米終止對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涉嫌“通俄”的調查,這使其又陷入了“司法幹預門”。
雖然特朗普身陷雙重危機,但長期研究中美政治的華東師範大學政治系美籍教授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當前信息,還不構成彈劾特朗普的條件。
特朗普曾通過推特表示:“作為總統,我當時(在公開舉行的白宮會議中)想和俄羅斯分享有關事實,我完全有權力這樣做。”
馬奧尼告訴記者,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美國,行政部門負責秘密情報的分類及決定如何處理這些情報。這就意味著,作為美國最高行政部門負責人的特朗普對情報具有分類和解密的終極權力。只要特朗普認為該情報應該解密與俄羅斯共享,他就擁有美國憲法賦予的這項權力。
“(美國)聯邦法中對於泄露國家機密的懲罰並不適用於美國總統,即總統可以‘消秘’(declassify information)任何信息,因此即使此事是真的,特朗普也不會因為此事而被彈劾,但例如副總統等其他官員則不行。”馬奧尼稱。
揮別了上周三的恐慌性拋售,截至5月23日,道指連漲三天,創2月27日以來最長連漲天數。標普500指數漲幅0.52%,報2394.02點;道指漲幅0.43%,報20894.83點;納指漲幅0.82%,報6133.62點;恐慌指數VIX收跌9.22%,報10.93。
政治風波或拖累經濟改革
不過,“彈劾門”風險的消化並不代表美元無憂。美元較長線前景主要取決於特朗普將如何面對密集的司法和國會審查,以及他能否在政治麻煩纏身的情況下繼續達成野心勃勃的經濟改革方案。
嘉盛集團研究主管James Chen 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的政治大麻煩似乎剛剛開始。國會正在等待科米就其與特朗普的FBI調查相關談話進行正式作證。同時,美國司法部任命德高望重的FBI前局長羅伯特∙穆勒為調查‘俄羅斯幹’大選事件的特別檢察官。”另外,隨著之前扶持特朗普的政客們開始退避三舍,各位白宮要員們四面楚歌,特朗普任期前幾個月自共和黨處獲得的關鍵支持後盾也開始消減。
市場普遍預計,醜聞將影響特朗普的信用,這會對他未來推進去監管、減稅、基建投資等事宜造成阻礙。而經濟刺激的預期正是此前讓美元強勢走高的基礎。
5月23日,外媒稱特朗普計劃提出金額高達1.7萬億美元的削減一攬子支出方案,這是他力求在10年內實現預算平衡的一部分。白宮將於周二提交正式的預算請求,其中包括減少向低收入美國人提供的主要社會保障與福利,未來10年間削減2,740億美元的扶貧補助計劃,食品券也在減支名單上。同時,要求財政提供26億美元用於邊界安全費用。
這似乎是在為推動特朗普的減稅和基建投資計劃尋求更大的財政空間。此次,白宮再次重申,減稅將會拉動私營部門投資,從而為政府帶來更多收入。
雖然預算案還未正式出爐,但共和黨和民主黨人都對其表示懷疑。問題還在於,該預算計劃可能使美國債務更加惡化。“我認為接下去兩黨繼續扯皮鬥爭,目光還是會圍繞著財政和經濟的整體基礎是否支持預算案展開。目前,能得到國會通過的可能性不高。而對於我們交易者來說,這些都是可能加重美元遭到市場摒棄的原因。”魏巍對記者表示。
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高
上周特朗普無疑是金融市場的主線,而這周的主線又將回歸美聯儲。市場正密切關註周四淩晨的5月議息會議紀要。由於5月4日的會議並沒有發布會,因此市場希望從紀要中尋求更多具體信息。
美聯儲在5月聲明中暗示加息,並稱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疲軟僅僅是間歇性的,並稱,隨著貨幣政策漸進式的調整,經濟活動會適度擴張,勞動力市場會進一步增強,通脹在中期會穩定在強於2%的水平。
巴克萊資本預計,今年美聯儲將再加息兩次,最可能在6月和9月加息,“縮表”可能從今年12月開始。
當時,這導致6月加息概率一度超過80%。美元隨即開啟上漲趨勢,但此後因政治風波而節節敗退。不過,如今加息概率仍然高達78.5%,6月加息似乎板上釘釘。
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Kaplan,2017年有投票權)最新重申了2017年開始縮表的立場,並稱美聯儲在2017年再加息兩次將是適宜的。美國3-4月通脹率偏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通脹趨勢疲軟,且美國正逼近充分就業狀態。
至於美元的後續走勢,福匯外匯分析師瞿超對記者表示,須密切關註97.40和98.50的舊支撐位。如果站上這些點位,可能引發一些小幅空頭回補。“如果美聯儲的會議紀要(本周四淩晨兩點)鷹派程度高於市場預期,對未來經濟複蘇和通脹回升都抱有信心的話,那麽美元將有可能重新回到上升的軌道。”此外,在本周五晚間,美國還將公布第一季度GDP和PCE物價指數,預計將會對行情造成一定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謝 欣
5月25日,A股券商板塊出現了久違的大漲,此前飽受解禁壓力的第一創業股價大幅上漲9.25%,終於一掃此前陰霾,似乎帶給了券商板塊曙光。但事實上,目前板塊基本面的壓力依然未有減弱的信號。25日券商板塊發動絕地反彈,是否意味著板塊“否極泰來”呢?
券商板塊壓力逐步減弱
從5月25日11時起,在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的帶領下,券商板塊出現集體拉升。截至上午收盤,漲幅居前的有廣發證券、國元證券、中信證券。到了午盤,板塊中的中小市值公司如第一創業、山西證券、國金證券等開始快速拉升,截至收盤這些公司股價漲幅都在5%以上。
近期以大保險、大銀行為代表的大金融板塊持續逆勢上漲,這背後的邏輯分別有“利率拐點+消費升級”及凈息差有希望企穩改善的因素。相比之下,最近券商板塊面臨的卻是持續更新的“負面清單”。
上周五,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券商資管將全面禁止通道業務,並強調不得讓渡管理責任。雖然券商資管通道業務對整個證券行業收入的影響較為有限,但仍在本周初對券商股的人氣造成了打擊。
其次,近期券商板塊多家公司面臨減持壓力。5月9日,第一創業發布公告稱,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將於今年5月11日上市流通,此次解除限售的數量為9.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4.77%,這被認為是第一創業近期股價大幅下跌的一大誘因。日前東興證券也發布了減持公告,5月31日,上海國盛集團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二戶所持部分股份將於今年5月31日上市流通,此次解禁數量為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6%。
此外,5月24日晚間,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均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這幾家券商因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中涉嫌違規,分別被責令改正和給予警告,並處以違法所得“沒一罰五”的罰款,其中被罰最多的中信證券,除被沒收違法所得6165.6萬元,還處3億元的罰款。據了解,此次處罰的主因為這幾家券商違規為上海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業務。
同時,由於股價連續下跌,部分券商股面臨補充質押的壓力。第一創業5月16日~25日連發了5份“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部分股份補充質押的公告”。
除此之外,歷來業績“靠天吃飯”的券商板塊近階段面對的也是一輪持續調整的行情。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註意到,受經紀、自營業務拖累,今年4月券商板塊業績環比下滑較明顯。據機構統計,根據母公司口徑測算,28家上市券商4月單月實現營業收入111.53億元,環比減少45%,單月實現凈利潤40.84億元,環比減少62.8%。
不過,上述券商股承受的壓力影響在減弱。5月25日,中信證券早盤就領漲券商板塊。而第一創業自5月16日發出近期首份股東補充質押的公告以來,公司股價跌幅較此前明顯收窄。
有市場人士認為,第一創業是近期跌幅最大的券商股,其能否在二級市場上緩解跌勢,是判斷券商板塊能否暫時擺脫壓力的標桿。也有分析師指出,第一創業此前跌得多,會吸引資金去搶反彈,不過這屬於純粹的市場行為。
大券商估值已基本觸底
雖然券商基本面不甚樂觀,但近期機構對券商板塊的關註熱情未減。早在今年4月上旬,就有機構發布觀點看多券商板塊,當時該機構給出的主要理由是,在今年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直接融資的需求有所提升,今年一季度股權融資規模(IPO+定增)同比提升了30%,利好券商投行業務。就估值而言,大型券商估值水平較低,無論估值水平和市場關註度均處於歷史低點。
該機構在上周末再度對券商板塊予以了關註,並稱最近路演時關註券商板塊的投資者有增多趨勢。就當前看,券商總體估值已經進入十年來的歷史底部,雖然短期仍有壓力,不過從長期估值的角度來看,現在券商板塊的價格已經嚴重低於合理估值以下。以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為例,2007年以來的十年間,中信證券最低PB為1.2倍,最高達到4.2倍(2015年初),而上周五中信證券收盤價15.71元,對應2017年的PB為1.2倍,基本處於十年來的歷史大底部。
5月25日下午盤後,又有機構分析師指出,此前市場對金融監管導致的券商板塊影響有所誇大,從2015年起整個券商行業就開始主動降杠桿,其中信用業務已幾乎沒有杠桿可降。在今年經紀業務占比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券商投行業務有望取得同比增長,信用業務中的股權質押業務也會有較高的增長。總體判斷,今年券商板塊的業績有望同比打平或略有增長,而在目前的低估值水平上,券商板塊具備配置價值,可關註經紀業務占比不高且投行項目儲備較高的券商。
綜合來看,估值處於歷史底部是各家機構當前推薦券商板塊的核心邏輯。不過投資者對券商板塊的基本面仍需持一份冷靜。25日,有某機構資深分析師就向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表示,目前券商的基本面可能不支持券商板塊出現大幅上漲,只能是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