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家瀕臨倒閉的瓷磚廠,在走投無 路之際,回收科技廠的廢汙泥來製成陶瓷,原本以為從此可以一路賺大錢,但原料供應不穩定逼得他們另謀生路,意外轉型為水資源回收業者,成為年營收上億元的 環保新貴! 撰文‧梁任瑋 收廢物可以收到股票去美國那斯達克上市,這家公司也稱得上是台灣奇蹟。 來 到位於苗栗縣造橋鄉台一線省道一處沒有招牌的廠房,這裡是台灣瓷磚生產聚落,但這家公司製造的瓷磚很高科技,電子廠有了它,可以減少三成汙水處理成本。成 功背後的源頭,來自於十二年前沒有退路的絕境。 「我永遠忘不了一九九九年,公司打電話對我說『月底缺七百萬元』,叫我趕快從越南回來救 火……。」榮盛興水資源科技董事長韓嘉智坐在噪音隆隆的工廠,回想當年公司瀕臨倒閉的場景, 至今仍歷歷在目。 生長於台南市佳里區營頂鄉下 的韓嘉智,大專念的是聯合工專陶瓷玻璃科,畢業後到和成衛浴擔任研發工作。出生於保守公務員家庭的他,二十九歲那年,在家人極力反對下,毅然與志同道合的 朋友經營泰昌陶瓷釉塗料生意,六年後因股東理念不合拆夥,與現任全盛興董事長的紀澄楙一同自立門戶。 瀕臨倒閉瓷磚廠轉型 研 發出讓微生物「吃掉」毒物的反應器二十多年前,台灣是瓷磚生產大國,全盛時期一年可賺一個資本額的公司比比皆是,也因進入門檻低,吸引業者一窩蜂投產。不 料九○年代初期房地產景氣反轉,加上中國與東南亞低價瓷磚攻台,玻陶業者兵敗如山倒,能生存下來的也氣若游絲,當時的全盛興亦不例外。 一九 九三年,韓嘉智與紀澄楙看好當時台北中正紀念堂用的人行磚,一塊可以賣十元新台幣,兩人帶著剛創業的熱忱與衝勁,一古腦兒進軍當時最夯的室外陶瓷市場。沒 想到,室外陶瓷的好光景沒有幾年就因為低價競爭結束。一九九九年,人在越南經營另一家轉投資貿易公司的韓嘉智,突然被紀澄楙叫回來,才知道公司出現了財務 危機。 「缺錢的時候大家就掏腰包拿錢出來補,沒有登記資金往來,等到要找股東進來合資時,人家第一句話就是問你們資本額怎麼那麼低?才二千 萬元!這要我怎麼說呢?」為了替公司找出路,韓嘉智在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的表哥、興中行總經理莊哲仁介紹下,開始撿人家不想做的廢物處理來做。他先土法 煉鋼回收中油、台塑六輕、和桐化學的廢觸媒製成陶瓷,後來因為幫聯電處理氟化鈣汙泥,引起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注意,目前聯電還是全盛興的股東。 回 收電子廢料製成陶瓷磚,雖然可大幅節省原物料成本,但卻容易受制於料源不穩,產能不易延續。研發團隊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陶瓷可以吃掉科技汙水中的微生物, 韓嘉智靈機一動,研發由陶瓷磚變形的「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轉攻水資源回收處理。 「水溝為什麼會臭?因為缺乏氧氣會產生甲烷與沼氣,溶在 水裡面的有機物質只要靠有機生物分解,自然就會乾淨。」韓嘉智拿著像足球般大小的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解釋,電子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對人類是無用 的,但卻是微生物的營養品,多孔陶瓷反應器的原理就是替微生物蓋一個家,讓它透過這個圓形球體將汙染水質回復為純淨水,也可以為電子廠省下三成的汙水處理 費用。 例如電子廠生產一噸的PCB(印刷電路板),必須用掉七千噸的水,尤其是銅製程會產生大量重金屬廢水,但是透過多孔陶瓷生物反應器淨 化,科技廠就不用一直興建汙水曝氣槽。 求科技廠讓他「免費」實驗最後一搏 幫客戶達到汙水排放標準不過,跨足水資源回收產業的決定,並未獲得一起創辦全盛興的股東認同。「股東認為生產建築用瓷磚的市場雖然很競爭,但畢竟是大家熟 悉的產業,做水資源回收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大家都不想再回去過虧損連連的日子。」韓嘉智開發多孔陶瓷的前七年都在燒錢,他也曾質疑自己是不是要繼續做下 去,「去拜訪環境工程公司,客戶劈頭就問:『你有多少實績?參數是多少?』那時經費有限的他,只有水族箱的實驗數據,為了製造實績,他開始協助養豬場處理 排泄物、廢水,有了數字,才一家、一家拜託科技廠「免費」讓他進駐實驗。 一般來說,汙水設備都設在工廠最偏僻的角落,管汙水的人工作態度也 不夠積極,「我們不只要忍受骯髒的工作環境、旁人的白眼,還要背負著股東的期待。」苦日子熬到二○○六年,這一年,對韓嘉智來說是個轉捩點,他經由莊哲仁 認識立弘生物科技公司,這家當時台灣唯一專門生產胡蘿蔔素的生技廠,因為生產過程會產生高濃度汙水,排放標準一直無法達到政府標準,原本已經準備離開台灣 到山東設廠。韓嘉智第一次向立弘介紹多孔陶瓷生物反應器處理汙水的效果時,自己對結果也是半信半疑。 「做好再收錢!」韓嘉智抱著最後一搏的 心情對客戶說,如果失敗了免費。沒想到,試驗效果超乎預期,不但幫立弘達到汙水排放標準,也更堅定韓嘉智進軍科技業汙水處理市場的信心。 找 出永續經營模式 汙水淨化後 再用市價一半賣回給廠商原本隸屬於全盛興的多孔陶瓷研發部門,○九年正式脫離全盛興,另組榮盛興公司,並將產品申請了七項國際專利,全盛興則提供多孔瓷磚 給榮盛興,現在欣興電子、宸鴻等大廠的汙水都由榮盛興處理。 為了擴大公司籌資能力,去年韓嘉智找了金益世董事長簡學仁(世界先進前董事長、 總經理)入股,占四四%股權;此外還借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Better Environment Concepts,以兩億股掌握一○%的股權,預計今年九月完成手續後,榮盛興將成為台灣第一家靠資源回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我從不定位 自己是環工公司!」韓嘉智說。○九年營收才八百多萬元的榮盛興,去年營收大躍進至四千萬元,今年更上看一.二億元。最主要貢獻源自於跨足中國水資源BOT 市場,毛利率高達三五%至四○%。 「我有技術又有設備,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生意只能做一次,但回售客戶回收水,是可以永續經營的生意,這才 是我想做的水資源科技。」韓嘉智說,回收水每噸可賣七.八元人民幣,比市價每噸十八元人民幣便宜一半以上,對於工廠來說,原本要排掉的汙水,統包給榮盛興 後再回購,不但免去處理垃圾的煩惱,又可以節省一筆很大的開銷。目前包括欣興電子、華映、宸鴻、順風光電等知名企業,都是多孔生物陶瓷回收水的客戶。 從 小與韓嘉智一起長大的莊哲仁說,「他(韓嘉智)沒有受過理工教育,但很肯學,又願意嘗試新技術,這是他經營成功的關鍵。」如果,當年韓嘉智沒有堅持轉型發 展水資源處理市場,現在可能還只是苗栗一家瓷磚廠的總經理,公司更不可能到美國掛牌上市。 跨足環保綠能產業十餘年,終於熬出頭的韓嘉智最常 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財富!」只要用對方法,廢水、廢料都可以變成源源不絕的生財聚寶盆。 韓嘉智 出 生:1959年 現職:榮盛興水資源科技董事長 經歷:和成欣業研發經理 學歷:聯合工專陶瓷玻璃科 身 價(估):20 億元 榮盛興水資源科技Profile 創立:2009年 負責人:韓嘉智 資 本額:1.5億元 主要業務:汙水生物處理 主要客戶:宸鴻、欣興電子日處理汙水量:9.5萬噸榮盛興「垃圾變黃 金」模式1.8公斤廢汙泥可製1個多孔陶瓷反應器 平均每年為每家科技廠省 80萬元汙水處理費 (以 一座日處理3000噸廢水廠計算) |
在本報報導他的漁場遭遇神華劣五類污水污染後(詳見本報《低碳週刊》5月7日21版報導),5月13日,包頭漁政等部門專門前往他的漁場來取魚樣,準備拿到北京進行化驗。
為此,他在13日下了420米長的7片魚網,但到了14日,他只捕到10條一寸長左右的小魚,總計才半斤左右。這距離漁政部門需要化驗的3公斤要求甚遠。
而2011年他發現魚被污染時,曾多次找漁政部門未果。劉智傑是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7組漁場承包人。2010年秋季,有釣魚者發現他的漁場的魚味道有腐蝕的感覺。次年春季破冰後,大批死魚翻上來,他才發現魚池出了問題。
為此,劉智傑一直在向環保、漁政等部門呼籲調查包頭一級水源地水質污染問題。但一直未得到官方檢測結果。
近期,本報從有關渠道獲得了一份被「掩藏」了2年之久的檢測報告,即包頭環保和農業部門對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以下簡稱神華煤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排污的檢測報告。
包頭市環境監測站的報告顯示,2011年3月31日該部門對神華排水樣品分析結果是,化學需氧量、溶解性總固體分別為68毫克/升和2240毫克/每升,超過了(《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5類地表水40毫克/升的標準的45%,屬於劣五類。而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溶解性總固體含量需要在1000毫克/升以內。
另外本報報導的神華污水導致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7組耕地荒蕪被棄的原因也找到,根據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檢驗報告顯示,在2011年對水樣監測,神華污水全鹽量為1.33g/kg[每立方分米(升)1.33克],超出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的30%。
西北農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同延安認為,依據上述報告,該灌溉水偏鹼性。不適於非鹽鹼地區作物,特別是氯離子含量超標,對作物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
劣五類污水入黃排污報告曝光
一份被「掩藏」了2年之久的檢測報告曝光。
根據上述包頭環境監測站的監測報告顯示,神華煤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以及寶鋼電廠對黃河水污染嚴重。按照地表水標準,屬於工農業均無法使用的劣五類水。
這份對3月31日神華包頭煤化工公司排水的監測報告顯示,化學需氧量為68毫克/升,超出了(《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5類地表水40毫克/升的標準。
當期在西海湖漁場北部取樣水的化學需氧量為70毫克/升,也為劣五類地表水。而該漁場為野生魚漁場,並不允許網箱養魚,為包頭市一級水源地,需要達到2級地表水標準,即化學需氧量需要達到15毫克/升以下的含量。
上述漁場為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村民劉成義承包。該漁場北部取樣水的氨氮含量為0.997毫克/升,為3類地表水標準,也未達到一級水源地可以直飲的二類地表水標準。同期取樣的神華污水氨氮含量為0.745毫克/升,也超出了2類地表水0.5毫克/升的標準,為二類地表水。
另外該報告也顯示,在反映為神華排水,神華鐵路緯四路口北150米,包鋼電廠灰廠排口,虎賁亥洩洪入黃口的污水中,溶解性總固體的含量,也均超過了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的1000毫克/升的含量。其中神華排水含量為2240毫克/升。虎賁亥洩洪入黃口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為1610毫克/升,超出正常標準的60%以上。
但是劉成義,以及劉智傑的漁場到底是溶解性固體超標,還是化學需氧量超標導致大批魚死亡,仍無答案。劉成義指出,在2011年曾要求漁政部門前來嘗魚,也吃出了腐蝕味道,當時都吐了,儘管一再要求其化驗,卻一直沒有動靜。
劉成義稱,污染應該主要是神華導致的。因為包頭電廠已存在了很多年,沒見漁場死魚事件。「神華是2010年開始生產的,下半年漁場出了問題,問題應該主要在神華。」
為此,劉成義一再找環保部門反映相關情況,從包頭一直到內蒙古,直到環保部。最後環保部於2013年1月15日對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的煤制烯烴項目,以配套管網未建成,環評未驗收為由,下發10萬元處罰書,勒令停產。不過,有媒體調查發現,上述項目並未停產。同時2月份環保部進行了驗收,3月份下發了驗收證書。
耕地鹽分超標緻百畝耕地絕收
2個水樣pH超出中國農田灌溉水最高限制標準。
同時,本報記者獲得的另一份農業部門的檢測報告顯示,神華污水對當地耕地的影響。
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2011年的一份檢測報告分析認為,其2份水樣的全鹽量含量分別為1.33g/kg、1.4g/kg,超出了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非鹽鹼土地區1g/kg的標準。
該報告也顯示,其2份報告的ph值分別為8.98、9.45,均超出了5.5-8.5的上述水質標準。此外,氯離子兩份水樣也分別達到316.5mg/kg、337.1 mg/kg以上,超出250mg/kg的限值。另外硫酸根離子的一份水樣也處於超標狀態。
西北農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同延安分析稱,「依據上述報告,該2個水樣pH超出中國農田灌溉水最高限制標準,說明該灌溉水偏鹼性。」
「且含鹽量高,雖未超出鹽鹼地區標準,但超出非鹽鹼地區標準,所以不適於非鹽鹼地區作物,特別是氯離子含量超標,對作物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他給出結論。
此前,多名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7組村民稱, 神華煤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的污水導致鹽鹼程度高,導致該組500多畝減產甚至絕收,進而最後被撂荒。
該組村民趙玉柱今年60歲,全家有40多畝地,其中30畝在黃河邊本地,已經全部被化工污水污染,目前只有10多畝地距離遠,未澆上黃河水才沒被污染。
他指出,2010年他種玉米畝產1000多斤,2011年畝產下降,每畝只有300-400斤,畝產收入甚至不敵人工,於是在2012年將這黃河水澆壞的30多畝全部放棄。2013年繼續全部放棄撂荒。
4月底,本報記者在當地看到,已被污染的水仍在源源不斷地往蘭桂村的農田澆地。當地村民給記者的解釋是,目前政府打的1口深井非常有限。全組大部分田地,仍不得不使用黃河污水澆地。
但是該污水澆灌地後的玉米,農民不會自己食用,最多作為飼料。
離奇的配套污水處理管網
難道神華污水排到天上去了?
儘管2013年2月,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的煤制烯烴項目,通過了環保部環評。但該項目的污水到底排向了何方,仍舊是個謎。
在本報5月7日報導神華劣五類工業污水直排黃河後,劉智傑被包頭環保部門、神華、當地鄉鎮部門的有關人士,「邀請」到九原區立交橋下的污水口勘察,被告知目前仍在排污的水屬於包鋼的污水排放口,而不是神華排污口。
也正是該排放口,其4月份的取樣水被拿到北京監測,測出工業污水達標,但是未達到地表水5類標準。
不過劉智傑和劉成義還是表示了納悶:在2011年監測該排污口時,西邊的幾個排污口水就很少,當時主要是右邊的一個排污口排水入黃。現在右邊的排污口被檢測仍是劣五類污水,西邊的排污口近期未排,政府告知說此未排污水的排污口屬於神華排污口,但是右邊的排污口不是神華排污口,難道神華污水排到天上去了?
為此,劉成義專門去了神華所稱的尾閭工程(神華稱,今年2月份環保部對神華污水進行了環評驗收,工業污水不再直排黃河,而是排入了包頭市的污水截流的尾閭工程),但是未發現該工程啟動。同時包頭市九原區污水處理廠也未竣工,南郊污水處理廠也早已搬遷。所謂鹿城區污水處理廠,只是一個沉澱池,並無污水處理廠。
「過去環保部門下的文件,說導致漁場污染的主要是神華,如果現在說神華沒排污了,那過去環保部門的文件下錯了?!包頭環保部門報告寫的神華污水超標報告又是從何而來?!」5月18日,說起這些,劉成義感到無奈。
劉成義想詳細瞭解的是,既然今年1月15日下文件,讓神華停產,原因是配套管網沒建成,到2月份,神華環評就驗收了,3月份下發驗收文件,「這1個月內配套管網運行好了,難以置信」。
為此,劉成義在5月24日向環保部申請環評公開。
他申請公開的內容包括3月18日環保部對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的神華煤制烯烴項目的驗收報告——《關於神華煤制烯烴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環驗〔2013〕62號)。
同時申請公開2013年1月15日神華的煤制烯烴項目環保設施未通過環保部門驗收的調查報告,即——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2012年9月27日《關於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環境違法問題的調查報告》(華北環督發〔2012〕105號)。
目前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而根據IPE統計,6年間的違規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
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在國內外上市的大型水務企業並不能獨善其身,不少已成為違規專業戶,嚴重程度不遜於其他普通污水處理廠。
環保部最近準備對污水處理廠動刀。據媒體報導稱,環保部派出20個調研小組,正在對全國污水處理廠的污染問題進行摸底調研,不久將會有結果面世。
這已是一場遲到的全國性調研。污水處理廠成為「過水廠」、「曬太陽」工程早非新聞,從環保部到各地的日常監測來看,原本應為污水最後一道防線的污水處理廠,結果反成污染大戶。
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在其編制的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中,整理了從2008年到2013年間各地污水處理廠的違規監管記錄。目前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而根據IPE統計,6年間的違規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
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在國內外上市的大型水務企業並不能獨善其身,不少已成為違規「專業戶」,嚴重程度不遜於其他普通污水處理廠。
2008年至2013年,正是國家兩個五年規劃期間,大量上馬污水處理廠的黃金時期。在「十一五」末年,即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是「十五」末的3倍。
在這令人矚目的數據背後,另一組數據則令人難堪。
——從這6年共4961條記錄的時間趨勢上看,隨著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增多,違規記錄在逐年增加。2011年為陡增的一年,達到1163條,較2010年大幅上升160%。
陡增的原因,與政府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密切關聯。2011年起,各省陸續開始每季度公佈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監管記錄,而污水處理廠是重要一項。其中,因出水水質超標而被披露的污水處理廠記錄佔IPE數據庫記錄總數的三至四成,成為最主要的違規原因。其他常見的還包括: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在線監控運行不正常、建設項目未完成環保驗收等。
——數據表明,污水處理廠超標情況甚至比其他污染源更嚴重。IPE對江蘇、山東、河北等14個有代表性省份2014年一季度監督性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污水處理廠的平均超標比例達17.7%,顯著高於國控廢水重點污染源9.5%的平均超標比例。
——從地域分佈來看,江蘇、浙江和山東是監管記錄最多的前三名,包攬了監管記錄總數的超四成。這三省的共同特點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污水處理廠數量眾多,同時污染源信息公開也處在全國前列。比如,江蘇和浙江兩省自2008年起每年對污水處理廠環境運行狀況展開信用評級,公示記錄中顯示「有問題」的污水處理廠佔到該省記錄總數的兩到三成。
——從超標因子數量上看,上述抽樣中,超標最多的因子依次是糞大腸菌群、總磷、總氮、懸浮物、氨氮。
其中,一批污水處理廠對「十一五」減排最重要指標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依然未能有效控制。這個問題在江蘇、河北和新疆等省份更加突出。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中強調,「有專家測算,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總量必須削減30%-50%,我們的水環境才會有根本性改變。」而今斥巨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卻不能有效削減污染物總量,將嚴重影響水污染治理規劃的實施效果。
總磷、總氮、氨氮三項超標次數達263次,佔總超標比例的43.5%。這一結果顯示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中,脫氮除磷的效率及工藝穩定性存在不小問題。考慮到監測時間是在第一季度,冬季偏低的水溫也可能影響脫氮的效果。
中國許多湖泊、河流受到富營養化的困擾,包括太湖、巢湖和滇池在內的重要水域多次暴發藍藻,近海亦常受到赤潮等影響。氮、磷等營養物質過量排入正是導致富營養化的最重要因素。
超標次數比較少的因子是有毒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鎳、鉻、汞、砷等,以及氰化物、苯胺類等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主要是由工業污水處理廠排放造成。儘管次數少,但危害極大,很容易造成水污染突發事件。
例如,在2014年第一季度,多家污水處理廠被發現重金屬超標。其中專門為無錫一家工業園區處理電鍍廢水的江蘇金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被發現總鎳最大超標15倍;河北的元氏縣槐陽污水處理廠六價鉻最大超標6倍,總鉻最大超標2.6倍;而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則被發現總汞最大超標2.5倍。
污水防線,哪裡最脆弱? (何籽/圖)
污水處理廠全國違規記錄數量的歷年變化,2011 年突增160%。 (何籽/圖)
值得注意的是,污水處理廠頻頻上黑名單的背後,也存在著多家知名水務上市公司的身影。
IPE污染地圖的「綠色證券」數據庫顯示,大型的水務上市公司有著多條超標違規的監管記錄,其中不乏知名的外資水務巨頭如凱發集團、威立雅,在香港上市的光大國際、上海實業等。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至2014年間,9家大型水務上市公司共有違規監管記錄198條,最多的是光大國際,達到41條。這9家上市公司的污水處理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因反覆違規而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容小覷。
以新加坡上市公司凱發集團為例,「綠色證券」數據庫顯示,這家被譽為亞洲一流的水處理企業,其下屬關聯方竟存在多達33條的環境違規記錄。
這家企業在長三角運營多座污水處理廠,其中位於無錫、常州、泰州的污水處理廠已是多次出現超標,而位於揚州、南通的亦有不良環境記錄。
更令人驚訝的是其在江西景德鎮樂平工業園區的表現。據《法制日報》等媒體報導,樂平工業園區集中多家高污染的化工和醫藥企業,而凱發集團於2007年建成的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直至兩年後仍不能正常運轉。當時,媒體等調查人員在現場提出查看出水記錄時,發現企業工作人員竟然「正對著一張出水記錄單,商量著如何填寫出水數據」。
在污染地圖數據庫裡,上述園區污水處理廠2013年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方面存在突出問題」被環保部掛牌督辦,2014年又因「總排口總磷超標排放」被責令限期整改。
位於河北廊坊的凱發新泉水務有限公司的排放數據同樣令人疑惑。環保部門公佈的2014年第二季度污水處理廠監管記錄顯示,4月28日這家污水處理廠的氨氮取樣檢測達到出水標準。然而在環保監督性執法僅僅過去3天,5月1日開始,該廠出水中的氨氮濃度直線飆升,超標近4倍。這樣的超標排放在5、6、7三個月內又頻繁出現。
同樣是國際知名水務集團,威立雅在華運營的多家污水處理廠也存在19條環境監管記錄。而威立雅在海口、烏魯木齊、深圳、邯鄲等地的部分污水處理廠還在執行二級排放標準,與同區域內其他污水處理廠相比,甚至更為寬鬆。
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即使按其最高水準的「一級A」排放標準,如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也僅相當於地表水劣V類(V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為最低級別,劣V類污染程度更差,屬於不可直接利用甚至接觸的污水)。而「二級標準」則差距更大,大約相當於V類水的2.5至12.5倍(分別按COD、氨氮標準限值比較)。
即使在這樣寬鬆的標準下,威立雅執行二級排放標準的烏魯木齊河東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南山污水處理廠等廠依然在2012、2013年出現超標記錄。
按照趨勢,2014年全國污水處理廠的違規記錄依然會再攀高峰。目前,政府及業界不乏各種解決方案的研討。但核心問題,依然是污水處理企業缺乏「改善」的動力。這既因為普遍性執法不嚴,違法成本低,也因為污水處理產業的一定的天然壟斷性。實現污水處理廠信息全面公開,讓污水處理置於陽光下運行,就特別重要。
目前,全國大部分環保重點城市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季報已實現常態化公開,而2014年正式開啟的在線監測數據實時公開也是重要突破。下一步,應借助這一信息公開的基礎,建設水污染地圖App等移動端應用程序,讓公眾充分知情和參與監督。
在公開透明之外,釐清責任也很重要,特別是接納工業廢水的污水處理廠。上文提到的凱發集團在樂平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廠,其廠長在媒體上就辯稱,園區內排污企業應對污水預處理,但絕大多數企業並沒有按協議執行,導致進水對污水處理廠設備以及管網造成腐蝕,使整個污水處理系統陷於癱瘓。
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也帶來了污泥量的激增。目前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記錄,大多集中在「出水水質」方面,對污泥轉運處置情況並沒有系統性的統計。事實上,媒體曾多次曝光「未經過無害化的污泥隨意堆放、偷排」等現象。污泥處理原本就是難題,而今由於大批工業企業廢水納管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造成大量污泥因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成為危險廢物,處理難度進一步增加。長期來看,需要建立有毒有害物質登記及轉移公開制度,對污泥的產生、轉運及處置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公開,才有可能防止嚴重二次污染。
(數據分析及撰稿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提供,果葉、袁言、張一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24 15:38 編輯 汙水處理行業深度報告:享工程“熱度” 望運營“藍海” 作者:湯硯卿、陳俊華 一、投資建議:汙水處理行業推薦標的。工程市場:看好低杠桿、業務優勢布局企業,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萬邦達(首次覆蓋)。運營市場:看好業務多地分布的國企,如:興蓉投資(首次覆蓋)、首創股份、北控水務集團(00371.HK),以及在細分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企業,如萬邦達。 二、理由:《清潔水行動計劃》(“水十條”)出臺在即。13年9月出臺的“大氣國十條”政策執行力度甚於以往,使其系列政策“水十條”的推出值得期待。我們對汙水處理行業的主要判斷如下: ►工程市場:熱度不減。理由:1)現有汙水排放標準下,汙水處理設施的排放達標率鮮有官方統計,而根據草根調研情況,市政不到70%、工業不到50%。2)排放要求預計進一步提升。市政領域,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再生水廠新建,謹慎看好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補空白”,而傳統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市場預計放緩;工業領域,看好化工、紡織行業廢水處理提標改造。 ►運營市場:更廣闊的空間有待打開。理由:1)現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市場化運營比例不高,市政約50%、工業約5%,在政府推廣PPP(公私合營)、第三方專業運營的背景下,上述比例有望提升;2)汙水處理費長期看漲。3)相比工程,運營是存續期更長的市場。市政領域,各地區城鎮汙水處理項目同質性較強,無偏好;工業領域,看好大型項目配套、以及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打包運營。 ►行業競爭:集中度低是普遍現象,勝出“三要素”:資金、經驗、客戶資源。 三、盈利預測與估值:萬邦達:預計2014~16年EPS為0.7/1.0/1.2元,對應利潤增速18%/46%/22%。首次覆蓋給予中性評級,目標價36元,對應2014~16年PE為53/36/30倍;興蓉投資:預計2014~16年EPS為0.27/0.32/0.36元,對應利潤增速10%/15%/15%。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目標價6.9元,對應2014~16年PE為25/22/19倍。 四、風險:政策落實進度風險;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不佳。 汙水處理行業按來源主要分為兩類:市政汙水、工業廢水。2013年,全國市政汙水(含城鎮、農村)總產生量約870億噸,近5年複合增速1%,實際處理率約為54%(估算值);工業廢水總產生量約為900億噸,近5年複合增速0%,實際處理率約為50%~60%(估算值)。此外,我們註意到,雖然關於汙水“處理率”的統計較為常見,但處理“達標率”卻鮮有統計。根據草根調研情況,截至2013年底,市政汙水處理廠排放達標率不到70%、而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則不到50%。 我國汙水治理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近10年來看,經治理後淡水環境水質改善顯著(下圖)。但截至2013年底,全國劣V類淡水水體仍占9%(以上均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2002年)》界定)。 ![]() 從領域(市政、工業)、產業鏈環節(設備&工程、運營)兩個維度劃分子行業,結合“空間vs增速”對比(下圖),我們的判斷如下: ![]() 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再生水新建工程、化工及紡織行業提標改造工程、市政&工業汙水處理運營市場。 謹慎看好:農村汙水處理市場(考慮到水價機制尚不成熟等風險)。 暫不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增速緩)、煤化工廢水處理(空間小)市場。 我們梳理了環保水處理上市公司(含待發新股)的收入結構,見下表。可以看出:1)市政類公司的收入規模整體大於工業類;2)運營類公司的收入規模整體大於工程類。 ![]() 落實到具體標的,我們看好3類個股: 低杠桿、業務優勢布局的工程類民企,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萬邦達。資產多地分布的市政運營類國企,如:興蓉投資、首創股份、北控水務集團(H股)。在細分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工業運營類企業,如萬邦達。 市場空間:2014~16年合計近3000億元 市政汙水處理方面: 設備&工程: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約820億元,年均增速12%。拉動投資增速的主力是: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再生水廠新建。此外,若《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2002)》再修訂、進一步降低汙染物排放限制,則會掀起新一輪改造熱潮。運營: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770億元,年均增速13%。汙水處理廠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汙水處理費長期看漲是市場擴容主因。 工業廢水處理方面: 設備&工程: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約1200億元,年均增速17%。主要受益於紡織、石化行業汙染物排放提標。 運營:預計2014~16年市場空間合計200億元,年均增速26%。工業水處理專業運營市場開放度低,但因利於監管、運行效率高,在政策扶持下未來市場將進一步打開。 ![]() 1.市政汙水處理:工程、運營市場820、770億元,年均增速12%、13% 工程市場:看好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缺水地區再生水廠興建城鎮汙水處理廠新建:建設高峰臨近尾聲,產能缺口縮小。1)截至“十五”末、“十一五”末,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廠產能分別約為190億噸/年、460億噸/年,5年複合增速分別為21%、19%,根據“十二五”建設規劃,到2015年將達到620億噸/年,5年複合增速降低至6%。2)我們預計到2015年,城鎮生活汙水的產生量約在690億噸/年(含生活汙水、部分雨水及處理後排放至城鎮汙水廠的工業廢水,預測方法附後),產能缺口僅為70億噸/年。投資估算:按新建產能2000元/日噸造價,假定2014~16年新增產能700、800、700萬噸/日,對應投資140、160、140億元。 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現有標準下,改造需求仍在;標準進一步提升有壓力。 1)我國最新版本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修訂於2002年,但迄今為止現有汙水處理廠的排放情況仍未完全達到上述標準,根據草根調研情況,截至13年底,仍有30%~40%的產能需改造,對應改造產能5000~6000萬噸/日。投資估算:按改造產能600元/日噸造價,假定2014~16年改造產能700、800、800萬噸/日,對應投資42、48、48億元。 2)我們認為上述標準進一步提升有壓力,若短期內提標,則為超預期。對比歐美,我國的最新排放標準並不寬松,一級A標準下,懸浮物、COD的排放限值均低於歐美。排汙標準的修訂從制定草稿、意見征求、二次意見征求(或有)、正式出臺,經驗上前後需1~3年,而目前上述標準尚未推出意見征求稿。 再生水廠新建:政策引導下將大批興建。1)再生水以城鎮汙水處理廠的出水為水源,可用於城市景觀、灌溉、生活雜用水、工業回用等領域。2)我國人口密集區多個省市人均水資源極低。作為缺水城市的補給水源,再生水的生產成本顯著低於海水淡化、南水北調,因此是人口稠密、缺水城市更理想的選擇。3)我國的再生水利用率(2013年估計在12%)低於發達國家(約在20%以上),有一定提升空間。 4)根據《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規劃建設再生水產能2675萬噸/日,意味著到2015年底再生水產能將比2010年底水平增長200%以上。投資估算:按再生水廠1100元/日噸行業平均造價,假定2014~16年新建產能300、400、500萬噸/日,對應投資33、44、55億元。 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新建:嚴重不足,面臨“補產能”。1)截至2013年底,我國農村生活汙水產生量估算在200億噸/年,而處理率約在10%,折算處理量20億噸。 2)即使假定現有設施負荷率100%,產能缺口仍巨大。投資估算:按農村汙水處理設施3000元/日噸造價,假定2014~16年新建產能56、88、118萬噸/日(處理率達到11%、13%、15%),對應投資27、35、44億元。但值得註意的是,農村汙水處理雖產能缺口較大,但實際“補產能”的進度或因多個因素而低於預期,如:資金來源不明確、水價機制欠成熟、連片打包治理前期項目報批工作繁冗,等等。 ![]() ![]() ![]() ![]() ![]() 運營市場:汙水處理廠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處理費看漲,是蛋糕做大的關鍵因素 ►截至13年底,全國的汙水處理廠中,約有50%由企業運營,另外50%仍由政府下屬專門部門或事業單位運營,在PPP(公私合營)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汙水處理廠外包給企業,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 ►我國的汙水處理費長期看漲。從其必要性來說,在各類公用事業行業中,汙水處理行業盈利水平偏低,不利於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從下左圖可以看出,雖03年以來汙水處理行業利潤率有所提升,但仍顯著低於電力行業(火電、水電)。從其可行性來說,一方面,對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汙水處理費水平不論從絕對數額、還是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比例,均顯著較低,待提升空間較大;另一方面,我國汙水處理費的提價渠道相對較順暢,主要包含在居民到戶水價中代收,而各地平均每2~3年為一個穩定的調價周期。 ►市場空間估算:假定1)城鎮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廠產能負荷率保持在80%;2)汙水處理單價為0.86元/噸、按年均2%速度上漲,再生水價格1.5元/噸、保持不變;3)暫不考慮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市場(水費征收機制尚不健全);4)市政汙水處理廠的市場化運營比例按每年2個百分點速度提升。則2014~16年市政汙水運營的市場空間分別為225、255、287億元。 ![]() ![]() ![]() 2.工業廢水處理:工程、運營市場1200、200億元,年均增速17%、26% 工程市場:“十二五”是細分行業汙染物排放提標高峰,看好石化、紡織廢水處理 ►工業廢水處理提標持續進行中,石化、紡織行業廢水排放量大、新標實施期最近。 1)“十一五”以來,高耗水行業(化工、造紙、印染、食品飲料、鋼鐵、有色、煤炭等)排汙新標持續推出,其中大部分標準為首次發布;從生效時間來看,有色、鋼鐵、煤炭、造紙等行業新標,已在2013年以前生效。2)綜合“行業廢水排放量大+行業新標有待推出/推出時間較晚”兩個因素,我們相對看好石化、紡織水處理行業。化工為氨氮的第1大工業排放源、COD的第2大工業排放源;紡織為氨氮、COD的第3大工業排放源。從新標準推出的時點來看,《石油煉制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首次發布)》、《石油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首次發布)》於2014年分別推出二次意見征求稿、意見征求稿,臨近正式出臺;《紡織染整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於2012年推出修訂稿、2013年起生效(上個版本於1992年出臺),眼下正是推廣高峰期。投資估算:結合上述行業新版排汙標準的編制說明,預計化工廢水處理2014~16年投資額分別為130、160、200億元,紡織行業為190、240、230億元。 ►新型煤化工水處理:存產能新建需求,但政策態度存起伏,現市場空間相對較小。 1)發展新型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是長期趨勢,但政策態度雖有起伏。我國是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環保約束下未來煤炭的傳統利用方式將受壓制,而結合煤炭在各類傳統能源中相對低廉的價格,新型煤化工是較好的折衷利用方式。但近10年內政策對煤化工的支持態度幾經反複,多由各地項目無序上馬所致。2)煤化工水處理項目單體投資規模較大。由於項目所處的煤產地多為缺水地區(取水量有限制),排放汙水的處理、回用對主體工程的正常運轉意義重大,因此水處理環節投資通常占整體工程投資的5%左右,而大型煤化工試點項目投資額通常在百億以上,對應單個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投資約5億元。投資估算:結合大型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儲備情況,估計2014~16年配套廢水處理投資額分別為10、15、15億元。值得註意的是,煤化工水處理雖為新生市場,但其市場空間與其他工業水處理市場相比並不大,且其項目進展受主體工程影響較大,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 ![]() ![]() ![]() 運營市場:監管趨嚴背景下,第三方專業運營市場空間打開 ►我國現有工業水處理設施80%以上由工業企業自身運行,但負荷率較低。據我們估算,2012年全國工業廢水產生量約為900億噸/年,重點流域工業廢水處理能力達800億噸/年,2012年,重點流域工業廢水的實際處理量為440億噸,對應產能負荷率僅為54%。我們認為除了設施自身質量和穩定性因素外,缺乏有效監管、運營水平欠缺專業,是負荷率低的主要原因。 ►工業水處理專業運營是政策指引扶持的方向。2013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在工業汙染治理等重點領域,鼓勵發展特許經營模式,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占全行業的比例大幅提高”。 ►市場空間估算:假設1)產能按截至2012年底的重點流域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估算; 2)平均負荷率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3)平均處理單價為2.2元/噸;4)2014~16年第三方市場化運營比例分別提升1個、1個、2個百分點。則對應2014~16年市場空間分別為52、63、83億元。 ►考慮到專業化運營模式的邊際效益,我們認為未來大型工業項目配套、工業園區打包的廢水處理運營將是突破口。 ![]() 工藝:MBR“性價比”好於市場預期,但能否占比提升取決於提標進度 1.市政:傳統工藝仍居主流,MBR占比能否超預期取決於是否提標 ►市政汙水中的主要汙染指標包括COD、SS、氨氮、總磷等。所謂汙水處理工藝,即通過不同的處理單元的組合,將上述汙染物去除,每個單元針對的汙染物見下表。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汙水處理工藝,基本都是活性汙泥法,或其變體。參考國外歷史情況,活性汙泥法可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有效降低COD、SS、N、P等汙染指標。 現代工藝——包括傳統法(A2O、氧化溝、SBR等)和膜法(MBR),都是基於活性汙泥法原理演變而來。各類工藝的優劣特點對比見下表。 ►截至2012年底,使用傳統工藝的汙水處理廠產能占比在90%以上,而MBR僅約1%。在再生水領域,MBR的應用比例則比普通的城鎮汙水處理廠高。 ►MBR的經濟性好於市場預期。對比傳統工藝,MBR的建設、運營成本均更高,但市場此前的預期(高30%或以上)並未考慮出水前提,比如,在同樣滿足一級A出水標準的情況下,MBR的建設、運營成本,平均比傳統工藝僅高出10%~25%(10萬噸/日規模以下)、4%~17%。 ►若《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2002)》再提升,則MBR產能占比有望大幅提升。現有標準下(2002版),各類傳統工藝出水質量均可達到一級A水平(標準中最高的出水要求,相當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劣V類水質),但若進一步提標(假定提升到相當於IV類水質量),傳統工藝難以滿足處理要求,而若再增加深度處理工藝,則整體的工藝性價比可能會差於MBR。 2.工業:廢水處理難度大於市政,各行業廢水處理工藝迥異、跨行業存壁壘 ►工業廢水的處理難度整體上大於市政汙水。其與後者的區別在於:汙染物類別更複雜、濃度更高、汙水成分不穩定。 ►綜合來看,處理工業廢水的基本工藝原理仍是活性汙泥法,但針對更高的出水要求(除鹽、去重金屬),膜法的使用也較廣泛。 ►各工業行業排放廢水成分差異較大,導致處理工藝不甚相同。主要是在活性汙泥法處理基礎上,在前端預處理、後端深度處理方面增加特定的處理單元。 ![]() ![]() ![]() ![]() ![]() ![]() ![]() 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低,工業市場尤甚 1.市政:單體項目平均規模較大、對資本要求高,國企參與者較多 ►設備:競爭分散。低端設備市場(如格柵、曝氣設備等)民企占上風,中高端設備市場(如泵、膜元件等)一半以上為外企搶占。 ►工程:競爭分散,資本勢力雄厚的企業更易存活。常見模式包括EPC(工程總包)、BOT(投資建設-運營-政府回購)、BT(投資建設-政府回購)。由於單個項目規模較大,不論采取上述哪種模式,工程商在建設先期都需要墊資,因此具備資本實力的企業更易存活。例如,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等大型水務運營企業都有自己的工程公司。 ►運營:早期跑馬圈地基本完成,行業集中度較低、運營質量參差,下一步趨勢是整合並購。粗略估算,截至2013年底前10大運營企業產能占全國的比例合計不到30%。 2.工業:單體項目平均規模小於市政,民企參與者更多,細分行業內的工程、技術經驗豐厚者占優 ►設備:與市政領域相似,競爭分散,低端設備民企占上風,中高端設備市場一半以上為外企搶占。 ►工程:眾多中小企業等競爭主體最多、競爭環境相對市政更加惡劣。早期競爭無序、低價競標常見,預計未來工程經驗豐厚、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更具優勢。 ►運營:僅有少數企業涉足,未來具備資本實力的大型工程商預計搶占市場空間。 ![]() ![]() ![]() 板塊估值:工程類個股PE溢價率居歷史底部 工程板塊:PE處2010年以來中低位,相對創業板估值溢價率觸底。截至14年10月22日,汙水處理工程板塊PE為46倍,而2010年以來平均值為61倍;板塊相對創業板PE估值溢價率為-33%,而歷史平均值為56%。 運營板塊:PE接近2010年以來均值,相對滬深300估值溢價率處中高位。截至14年10月22日,汙水處理運營板塊PE為23倍,2010年以來平均值為23倍;板塊相對創業板PE估值溢價率為160%,而歷史平均值為134%。 ![]() ![]() 投資建議:關註業務布局,優選“三要素”個股 我們認為,前瞻性的業務布局是企業勝出的前提,此外,具備“三要素”(資金+經驗+客戶資源)的個股具備額外優勢。重點看好3類個股:所在子行業高景氣、低杠桿的工程類民企,如:碧水源、津膜科技、萬邦達(首次覆蓋)。 資產多地分布的市政運營類國企,如:興蓉投資(首次覆蓋)、首創股份、北控水務集團(371.HK)。 在細分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工業運營類企業,如:萬邦達。 碧水源(300070):MBR龍頭工程商,受益於再生水興建、城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維持推薦評級,目標價37元公司概況:主營汙水處理工程(MBR法)、凈水器銷售、市政土建施工。2013年實現收入31億元,歸屬凈利潤8億元。控股股東文劍平,截至14年9月底持股比例為25.07%,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主要看點:14~15年高速增長無慮。1)持續新簽大項目,顯示訂單情況樂觀。14年以來新獲大項目金額估計在12億元以上,已超13年同期水平。2)產能、區域拓展順利。公司微濾、超濾和DF膜產能提升至400/200和100萬平米;上半年成功進入上海、天津、貴州和西安區域。2013、14年,公司分別成立了6個、7個區域參、控股子公司,其項目拓展進度值得關註。3)杠桿水平不高,仍有提升空間,保障了持續投資的資金來源。 投資建議:維持推薦評級。維持14~15年EPS預測:1.1元、1.6元,對應利潤增速45%、40%。公司基本面穩健,“水十條”出臺或刺激板塊情緒。維持目標價37元。密切跟蹤各地投資子公司的業績釋放潛力。 風險提示:工程項目施工進度不達預期;現金流回款惡化可能性。 ![]() ![]() 津膜科技(300334):推進市場化,產業鏈拓展成效可期。 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20元 公司概況:主營膜工程和膜產品銷售。2013年實現收入4億元,歸屬凈利潤0.8億元。控股股東天津膜天膜工程技術公司,持股24.5%(1H14),實際控制人是天津工業大學。 主要看點:上市後市場化水平提升,預計2H14利潤增長提速。1)大項目2H集中施工。東營工程項目(總投資4.2億元)下半年預計確認70%~80%的工程收入;2)2H銷售、管理費用率預計降低。因收入季節性規律(2H收入占全年大半),2012、2013年銷、管費用率呈現明顯的“前高後低”規律。 新引進管理層處磨合期,實際影響待觀察。14年引進膜產品負責人徐平(曾任海德能中國區首席銷售代表)、水處理工程負責人武震(膜法水處理行業經驗豐富),截至14年中,對訂單、業務收入的影響尚不明顯。 投資建議:維持中性評級。維持14/15年EPS預測:0.41/0.58元,對應14/15年利潤增速35%/40%,目標價20元。我們認為市場已經給予較高的成長性估值溢價,密切關註下半年膜產品銷量及工程訂單拓展情況。 風險提示:工程項目施工進度不達預期;膜產品毛利率波動風險。 ![]() ![]() 萬邦達(300055):化工水處理專家,將臨提標,期待訂單驚喜。首次覆蓋中性評級,目標價36元。 公司概況:主營化工水處理EPC、及托管運營。2013年實現收入8億元,歸屬凈利潤1.4億元。控股股東王飄揚,截至14年9月底持股比例為28.9%;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王飄揚家族,截至14年9月底合計持股50.9%。 主要看點:工業水處理第三方運營領域先行者,化工水處理若提標有助訂單突圍。1)公司專註於石化、煤化工水處理領域,與神華、中石化、中煤、陜煤化等幾家大客戶關系緊密;2)較早且較成功采用“EPC+C”模式開拓運營市場,增加自身利潤增長點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大客戶服務關系;3)近年化工廢水排汙集中提標,煉化、化學工業排汙標準均為首次發布,目前處意見征求狀態,若推出將推動行業提標改造需求,有助於龍頭商(萬邦達為其一)訂單增長。 投資建議:首次覆蓋中性評級。預計公司2014~16年EPS為0.7元、1元、1.2元(增發後最新股本),對應利潤增速18%、46%、22%。參考公司成長性,我們認為合理目標PE為16年30倍,目標價36元。現有估值對樂觀預期的體現較充分;公司短期訂單情況相對平淡,密切跟蹤2015年盈利超預期因素:訂單釋放情況、後續收購計劃、昊天節能實際盈利。 風險提示:訂單釋放進度不確定性;政策發布時點不確定等。 ![]() ![]() 興蓉投資(000598):水務運營市場整合趨勢下的優質成長標的。首次覆蓋推薦評級,目標價6.9元。 公司概況:主營汙水處理、供水、垃圾滲濾液處理等。2013年實現收入24億元,歸屬凈利潤7億元。控股股東為成都市興蓉集團,截至14年中持股42.05%,實際控制人是成都市國資委。 主要看點:業務拓展放眼全國,成長潛力同業較優。1)作為地方水務國企,公司資產並不局限於四川地區,在廣東、甘肅、陜西等地亦有分布,且全國性擴張為公司的戰略方向;現有汙水處理、供水儲備項目豐富,若全部投產,汙水、供水產能將比13年底增長59%、20%。2)在A股水務上市公司中,公司盈利能力高、杠桿水平低於多數同行,意味著更好的成長潛力。3)公司14年10月公告與聯合環境合作拓展西南水務市場,後者是自有膜法水處理技術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與興蓉在技術、市場上形成較好互補,有助於公司加強產業鏈上遊工程業務的實力。 投資建議:首次覆蓋,推薦評級。預計2014~16年EPS為0.27元、0.32元、0.36元,利潤增速10%、15%、15%。參考公司自身成長性以及同行估值水平,我們認為公司合理的目標PE為15年22倍,對應目標價6.9元。 風險提示:在手部分日元貸款帶來匯兌損益波動;固廢業務拓展需觀察。 ![]() 首創股份(600008):推進資產優化的水務龍頭。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8元。 公司概況:主營汙水處理、供水、水務建設等。2013年實現收入42億元,歸屬凈利潤6億元。控股股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持股59.52%(1H14),實際控制人是北京市國資委。 主要看點:關註資產優化及農村水處理業務拓展。優化資產,長期盈利水平有望提升。1)順應行業趨勢,持續收購優秀的水務資產是公司主要戰略方向;2)與以往“跑馬圈地”時期不同,公司開始有意識地精選項目,計劃對盈利能力不佳的資產逐步實施剝離,如京城水務、深水務集團,等等。 擬進軍農村水處理市場。1)擬以1.3億元收購蘇州嘉凈51%股權。後者是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介入農村水處理領域較早。首創股份與地方政府關系較好,嘉凈與其合作可以共享客戶資源,具有一定的協同效應。 投資建議:維持中性評級。維持14/15年EPS預測:0.3/0.35元,利潤增速8%/18%。 目標價8元。看好公司在水務運營行業積累深厚、資金實力。 風險提示:低盈利資產轉讓、新項目拓展進度不確定性;農村水處理商業模式不成熟。 ![]() ![]() 風險提示:政策風險、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惡化風險等 1.部分地方政府資金實力有限,承建其下屬項目的工程企業面臨資金無法按時回收的風險。 2.《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2002)》是否修訂、何時修訂,行業內存在爭議,因此其後續修訂稿的出臺具有不確定性。 3.農村汙水處理的水費定價機制、投資主體不明確,且打包項目報批程序繁冗,或影響其推廣力度;此外,企業與政府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不等同於合同,因此不具備實際效力。 4.水價上調是長期、持續的過程,短期頻繁、大幅上調的可能性不大。 5.細分工業不景氣,可能影響其環保設施的建設積極性和支付能力。 附錄1:行業數據估算方法及假設 城鎮汙水產生量(年)=城鎮人口*人均用水量(年)*汙水排放系數(取0.9)+城市排水管道搜集雨水; 農村汙水產生量(年)=(全國生活用水量-城鎮人口用水量)*汙水排放系數(取0.6); 工業廢水產生量(年)=工業用水量(年)*(1-再生水利用率(取10%))*汙水排放系數(取0.7) *汙水排放系數值參考文獻《廢汙水排放量數據的統計比較和分析》 附錄2:《清潔水行動計劃》出臺相關新聞一覽 ![]() (本文作者就職於中金公司) |
《汙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影響點評:促城鎮汙水行業規範發展 作者:霍也佳 事件:三部委聯合印發《汙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今日發布《汙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就汙水處理費的征收繳庫、使用管理等問題作出規定;該辦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我們的點評與分析 規範汙水處理費征收和管理,促城鎮汙水行業健康發展 •從汙水處理費的來源、征收管理以及撥付全流程各環節進行規範,促使城鎮汙水處理行業走上規範之路;助於緩解地方政府拖欠汙水廠汙水費現狀,改善汙水運營企業現金流量表。 • 汙染者付費+財政補貼,保障汙水處理費來源:汙水處理費應遵循“汙染者付費”原則,由排水單位和個人繳納,逾期拒不繳納的,處應繳納汙水處理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征收的汙水處理費不能保障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地方財政應當給予補貼。 • 規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汙水處理費應全額上繳地方國庫,納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在汙水處理費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如滯留、截留、挪用或隱瞞處理費等行為),依法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 明確及時/足額撥付服務費,緩解拖欠汙水費現狀:目前部分汙水廠仍存在政府拖欠運營商汙水費情況,《文件》明確了應嚴格履行政府購買服務合同,根據出水水質和水量的檢查結果,按期核定服務費,並及時、足額撥付服務費,助於緩解地方政府拖欠汙水廠汙水費現狀,改善汙水運營企業現金流量表。 •明確“成本加成”的征收標準,汙水處理費存上調機會:汙水處理費的征收標準,按照覆蓋汙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汙泥處理處置成本並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暫時未達到覆蓋汙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汙泥處理處置成本並合理盈利水平的,應當逐步調整到位。根據我們產業調研,部分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費偏低,無法覆蓋汙水處理運營成本,更不用說還要覆蓋汙泥處置成本,預計後續汙水處理費將上調;而汙泥處理費來源的落實將解決汙泥行業發展最大瓶頸,助推行業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推廣PPP等模式。鼓勵各地區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一方面緩解地方財政緊現狀,另一方面助於提高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文件》還通過條文約束政府、社會資本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政府購買服務合同有效執行。 環保行業向“法治”時代全面加速,執行力度大 •本屆政府將依法治國提到前所未有高度,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首要前提是要“有法可依”,必須要有完備嚴密的成文法律體系;我們預計後續環保行業配套政策還將不斷,促行業規範健康發展:水十條已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預計將於近期出臺;此外,《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重點措施政策文件的出臺時間(15年3月末前),其中包括“大力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推進排汙權、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汙染減排和排汙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增強重點領域建設吸引社會投資能力”等。 •新《環保法》執法力度大,將倒逼潛在環保需求加速釋放:本屆新政府執行力一流,在環保考核高壓下,勿要懷疑地方政府對政策的執行力度。新環保法已於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各地開始嚴厲執行,加大對環境違法案件的打擊力度,企業違法成本提高將倒逼潛在環保需求加速釋放。(湖南已開出首張行政拘留單,首次對違法排汙拒不整改企業采取行政拘留措施) • 地方執行力度加強: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環境考核成為官員政績考核硬約束;與此同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等配套文件賦予地方環保部門強執法手段,環保行業向“法治時代”全面加速。 • 企業違法成本提高,倒逼潛在環保需求釋放:新環保法通過連日處罰上不封頂、限/停產、刑事責任追究等措施,扭轉此前“守法成本高於違法成本”怪狀,倒逼潛在環保需求釋放,第三方治理推廣加快;其效果可類比於13年兩高司法解釋對工業危廢行業的正面影響。 投資建議 •再次強調1季度進入環保政策密集期,催化劑不斷,建議從年初積極配置A股環保板塊,博取主題投資機會,重點仍是水處理和危廢兩條線。此次《汙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發布利好城鎮汙水運營商,存主題投資機會:A股相關標的包括首創股份、興蓉投資、武漢控股、洪城水業、重慶水務;關註創業板系統性風險釋放後的國禎環保、碧水源、巴安水務。H股投資標的-康達環保。 (霍也佳:環保行業分析師 國金證券研究所;郵箱:[email protected] ) |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1-27 16:16 編輯 汙水處理收費標準下發:該是環保股估值修複的時候了 作者:霍也佳 事件: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制定和調整汙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我們的點評與分析
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