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對全球景氣變局,邱永漢認為亞股將擺脫以往美股主導地位,走出自己的路。尤其是中國政府有意作多的A股,更是今年看好的市場之一,不過他也指出,中國當 前經濟結構埋藏危機。 整理‧林淑宜、周岐原 有「賺錢之神」稱號,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邱永漢,首次提出警告,中國經濟埋藏地雷! 邱永漢認為,全球經濟前景危機重重,歐美國家與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各自存在嚴重問題。歐美面對龐大債務壓力,其實是民主制度先天的過度福利缺陷;至於亞洲 國家則是消費不足,兩者的問題本質截然不同。在如此詭譎情勢下,邱永漢對今年全球經濟發展採取保守的態度。但長期而言,財政仍有調整空間的亞洲國家,成長 機會仍比較樂觀,表現將逐漸領先歐美。 「現在這(歐債危機)是在算總帳!政府只能以拖待變。」談論歐債危機時,邱永漢開宗明義地指出,在實施民主制度前提下,緊縮政策極難推行,歐美政府長期以 舉債應付開支,種下如今深陷泥淖的遠因。 不動產泡沫化、出口衰退 「日本從很早以前就是這樣,年收入五十多兆日圓,但是支出九十多兆日圓,算起來一年赤字就逾四十兆日圓。」邱永漢憂心地說,解決國債危機的方法不外乎加稅 或金融體制改革,但對債務國而言,這是兩帖曠日費時、又難以下嚥的苦藥,所以常要求債主直接削減債務金額,爭端從此不斷衍生。 至於美國,雖然經濟數據看來呈現復甦,但自身同樣債台高築,因此也不能忽視一旦債務動盪,所造成的潛在威脅。「未來美元若要維持貨幣主宰地位,一定得維持 信用才行。」邱永漢進一步指出,美國債務問題將逐漸削弱美股對全球股市影響力,過去「美股溜滑梯、亞股摔落地」的狀況將減少。邱永漢更直言,中國「今年很 積極想推升股市,未來可能進一步開放國際資金進去投資」,在此情況下,亞股可望「走自己的路」。 儘管邱永漢認為中國隨著國內消費成長,將有許多投資機會浮現,但他也首次點出,中國經濟埋藏不動產泡沫化與出口金額衰退兩大地雷,是看好中國的投資人不可 忽略的警訊。 邱永漢分析,中國房地產價格過度上漲,當政策調整趨勢降臨,金融業的不良債權問題會十分嚴重。然而今年是中國執政團隊的「換屆年」,「換領導人時,一般都 不會出事」,因此他認為,等到二○一三年時,危機才會全面爆發。 中國消費市場大有「錢」力此外,過去中國製造業強調外銷導向,加工製造業的訂單多來自海外,一旦遇上歐美地區減少訂購,中國製造業就會面臨出口衰退。投資 人在「前有訂單衰退、後有政策變數」情況下,中國勢必面臨一輪經濟結構調整。 然而,邱永漢對中國消費品市場仍抱持相當樂觀的期待。他分析,中國製造業經歷過去外銷市場的榮景,未來二十年將改以供應內銷市場為先,尤以民間消費性產品 最具獲利前景,尤其是食品、環境能源、水資源及水利工程發展等產業。 邱永漢指出,中國未來十年的糧食需求,是他眼中最可觀的商機,他舉例,「在中國賣菜第一大廠是上市公司,年營收六十億人民幣,你猜它利潤多少?三十億!成 本加上費用,只占售價的一半。如果在日本,食品業獲利有二%就要偷笑,太多人家還以為你作假帳!」所以不要以為食品業就不會有高毛利。 為了掌握投資商機,邱永漢也曾仔細觀察中國畜產業,發現中國對豬肉需求量每年上看三千萬隻,「光是這個數字,就能讓屠宰業者一路成為上市公司(編按:指雨 潤食品)。」最後,邱永漢還關心「水」的投資。「中國最缺什麼?最缺水,每年供需缺口至少有四%。」中國對淡水消耗量連年成長,但是提高供給卻很難。因此 在中國從事水務的公司大有前景,包括海水淡化、回收廢水和開採淡水資源。至於石油、銅等原物料,在中國使用量不斷增加下,也是前景看好的產業。 糧荒危機加重 邱永漢研發保鮮90天麵包因為國際糧食短缺加重糧荒危機,邱永漢決定投入食品業,下海拓展麵包市場!最近邱永漢與日本烘焙業者東山堂合作推出「D- PLUS」麵包品牌,共同研發可以保存90天的天然酵母麵包,並與中國超商通路合作販售,在日本則有日產30萬個的產能。 負責推廣品牌的邱公館食品總經理荒木尊史指出,「D-PLUS」不但適合在天災期間做為乾糧食品,更考慮到偏遠地區的消費者,為不同運輸距離的消費者,提 供同樣品質的麵包。 由於「D-PLUS」在技術研發上的費用較高,加上因應小麥價格的波動,?了減低生產成本,目前「D-PLUS」主要經營市場選在離工廠區500公里內的 消費市場。荒木尊史補充,「D-PLUS」仍持續改良口味,以及外包裝的用材,希望在台灣問世後,能像在日本、中國市場一樣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接受,以增加 銷售量。 「D-PLUS」何時會在台灣現身?邱永漢指出,最晚會在2012年第三季推出。儘管已近九旬高齡,但是談到看好的商機,仍精神奕奕,這就是日本人口中的 「賺錢之神」、縱橫亞洲市場的邱永漢。 邱永漢 本名:邱炳南(邱永漢為筆名) 出生:1924年 經歷:永漢日語創辦人;《致富經》、《邱永漢賺錢學》等著作逾450本,作品總銷量逾1千萬冊。 學歷: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 |
||||||
|
||||||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邱永漢,終其一生都懷著冒險心和好奇心,踏遍世界各地,再以生花妙筆,將生活中觀察的點點滴滴傳達給每一位讀者。 他的人生哲學,將透過400餘本著作,繼續影響世人。 撰文‧孫蓉萍、周岐原 攝影‧攝影組四月二十八日,住在日本神奈川縣的超級粉絲戶田敦也依照慣例,早上九點打開電腦,準備拜讀邱永漢網站上的文章。戶田因敬仰邱永漢,研讀他所有 著作並書寫解說,看到大師未更新文章,不禁擔心起他的身體狀況。沒想到五月十六日,網站刊登邱永漢病逝的訊息,不但戶田感到悲傷,兩岸三地及日本的眾多粉 絲也非常不捨。 邱大師生前充滿活力,幾乎時時都在工作,不僅每天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表文章,累計已達四四三一篇,甚至生前最後一項活動,也是在上海發表演講,善用每一分 鐘。一般人近九十歲早就退休享清福,晚年親友都勸他不必如此拚命,他卻不以為然,「要休息,等進了棺材以後再說。」就像女兒邱世賓在網站上告知大家噩耗時 說的,邱永漢終其一生,「保有赤子之心,抱著好奇心和冒險心,踏遍全世界的土地。」 作家領域 結合文學技巧和專業財經知識八十九年的歲月中,他的足跡不僅橫跨台灣、香港、中國及日本四個不同地域,也親身經歷四地政治、經濟大轉型的時代洪流。他在大 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求生存、致富,甚至成為一代大師,靠的就是銳利無比的觀察力及幽默感,一生最怕無聊的他,悠遊在五種不同領域而怡然自得。 早在年輕時期,邱永漢就已出國拓展視野。出生台南的他,父親邱清海是企業家,母親堤八重則是日本人。一九三六年他十三歲時,進入台北高校一般科,前總統李登輝就是他的同學。他這時候就開始寫詩,還發行個人雜誌《月來香》,十七歲時,成為「台灣詩人協會」最年輕的會員。 一九四二年,他前往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就學,他在︽我的青春,台灣。我的青春,香港。︾一書中提到:「我選擇進經濟學部而不是文學部,讓學校的同學和老師都 很驚訝。」但是,「像我這種出生在殖民地台灣的人,我沒有把握能靠文學為生。」事後證明,邱永漢結合了作家的文學技巧和專業的財經知識,走出自己的大路。 大學畢業後,邱永漢進日本的研究所深造,研究財政學,還做了當時非常罕見的輿論調查,而這只是他一生中許多創舉中的一項。四六年他休學回到台灣,四七年寄信到聯合國,要求「應由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地位」,引起軒然大波。 在當時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下,他認為自己一定會被逮捕,因此逃到香港。當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但是腦筋動得快的邱永漢,想到用郵寄包裹的方式,送 商品到物資缺乏的日本賺錢。每個月送一百個包裹,讓他一個月就有一百萬日圓的收入,當時東京赤坂的土地一坪才一千日圓。除了賺錢之外,他也在香港完成終身 大事,夫人潘苑蘭是﹁潘高壽川貝枇杷膏」第二代傳人的女兒。 為了完成小說家的夢想,同時治療女兒的病,邱永漢五四年再度回到東京。筆耕多年後,五六年以︽香港︾一書拿下日本文學大獎──「直木賞」,他是第一位獲此 殊榮的外國人。當時日本社會對於談「錢」這件事非常反感,但是他陸續出版了︽金錢讀本︾、︽投資家讀本︾等理財相關的評論書,獲得熱烈回響。 日本人稱邱永漢為「賺錢之神」或「股票之神」,最主要原因是六○年起,他在周刊上介紹成長個股,每次都漲停作收,二百萬日圓本金在一年內增加到五千萬日圓,但因為「銅臭味」,他被藝術至上主義者的文學家嗤之以鼻。 七二年,邱永漢受台灣政府之邀,回台投資,暌違二十四年後重新踏上生長的故鄉,昔日的異議人士化身為成功企業家,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奉獻心力。 觀察家領域 持續以銳利目光觀察全球情勢邱永漢在台北興建大樓、在台南開發工業區,也展開各種合資事業。七五年創立了《財訊》月刊,提供讀者更多樣化的訊息,之後也開 設日語補習班,「永漢日語」至今仍在營業中。八○年邱永漢取得日本國籍,還出馬競選參議員,雖未能當選,仍持續以銳利目光觀察全球情勢,也多次準確預測經 濟趨勢發展。 八六年時,一美元兌二百日圓左右,他大膽預言「一美元將兌一百日圓」,九年後預言成真。八七年七月,他在《財訊》月刊寫道:「股票和不動產仍將無視景氣好壞,繼續漲升」,台股果然從二千點左右起漲,一九九○年直衝一二六八二歷史高點,精準預言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八八年他首次訪問北京,就確信中國未來將有大改變。九七年前後,大家對香港回歸中國,都抱持悲觀的想法,戶田回憶說:「當時日本媒體大幅報導香港人移居加 拿大、澳洲,香港會變成鬼城!」唯有邱永漢主張「大陸香港化」,因為「中國會推動改革開放運動,香港將成為前往中國的中繼基地,而且中國其他城市的人也希 望自己的居住地像香港一樣繁榮。」戶田九二年因此也跟著在香港置產,六年後漲了二倍。 九九年邱永漢還預言,日本的泡沫經濟苦果也會在美國上演,「日本土地和股票都出現泡沫,美國的暴跌恐怕會集中在股票上。」二○○○年網路泡沫果真破滅,那斯達克指數從五千多點一路走低。 較少人知道的是,比起選股眼光,邱永漢投資不動產的功力更是驚人,從九○年代初期前進中國上海與成都買地、蓋大樓的經驗,可以窺見這位「賺錢之神」對房地產發展趨勢,也有十分獨到的心得。 邱永漢在中國的不動產投資,最早是在上海與考察團成員集資興建永華大廈。「整個浦東區,永華是第一個外資建案,也是第二筆開工的建案。九一年規畫,九二年 開工。」一位曾參與前期規畫的成員回憶。如今的陸家嘴,是座蓋滿摩天大樓的金融重鎮;但二十年前,浦東根本是開發遙遙無期的荒蕪之地,直到鄧小平九二年南 巡,將上海明確定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特區,上海才開始全力發展。邱永漢在此情形下,敢選擇黃土漫天的浦東興建辦公大樓,可見其過人見識。 投資家領域 在上海、成都還未發展之際先行布局曾為本刊封面報導主角的關大戶,二十二年前就是參加該次考察團的成員之一,他回憶,當年參訪團一路走過北京、天津,最後 來到上海,儘管同樣是直轄市,但團員對浦東最深的印象卻是四處種滿油菜花,且整個浦東只有張揚路和浦東大道兩條馬路,通往浦西市中心只能走延安隧道,否則 就得搭渡輪過江,基礎建設十分貧乏,實在連開發區也談不上。邱永漢卻慧眼獨具,選在江邊興建永華大廈,這次大膽出擊,後來也成為他重要的事業成果。 在成都的投資案,則是邱永漢另一段輝煌戰果。九一年,他投下四四○萬人民幣,在成都最熱鬧的春熙路邊取得一塊商業用地,後來租給伊勢丹等兩家百貨公司使用。成都台商指出,這次出手讓邱永漢成為第一位進軍成都的外商,也創下成都當年買地的天價,令當地業界為之側目。 不過二十年後,緊鄰這塊地、面積相仿的地皮,被一家港商以八八○○萬人民幣標走,市場人士一算,赫然發現除了歷年來收取的租金,光是這塊地本身的價值,就讓邱永漢賺得二十倍報酬率,「邱永漢二十年賺二十倍」這句話才漸漸流傳開來,成為邱永漢投資眼光的最佳寫照。 革命家領域 確認自己能承受的風險,大膽投資創業由於觀察細膩,他不但先知先覺,更重要的是即知即行。例如四十年前,他看到許多商務人士投宿車站前的旅館,而整理房務需要大量人力,於是他創建一種新的旅館形態,就是現今的商務旅館,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務給商務人士即可。 他一輩子從事過的事業不勝枚舉,早期做過自助洗衣、迴轉壽司、採砂石的生意,近年來則把重心移到中國,在雲南種咖啡、賣麵包和中藥化妝品,還經營餐廳,也 一直鼓勵年輕人創業。他認為,時代改變的過程中,一定有新的商機出現,例如日本國際化和高齡化,就有很多新機會誕生,正是創業良機。他說:「每天都要冒險 一下。」日本有句諺語說:「在石頭上也要坐三年」,邱永漢認為一旦決定創業,至少要努力三年,但是人生苦短,也不需要死守不放,「三年」正是一個恰當的期 限。例如他從香港到日本發展時,就告訴自己「三年沒成功,我就要改行!」在這段期間內,邱永漢從早到晚伏案寫作,全力以赴。他曾說:「其實我大概失敗十次 才成功一次。」不論投資或創業,只要確認自己能承受的風險,並且記取教訓,他認為失敗並不足懼。 邱永漢是第一位寫投資理財書的直木賞作家,他對日本貢獻最多的,應該是透過他的文學技巧,不畏世俗投以「求利」的異樣眼光,深入淺出地講解財經知識,提醒 日本人投資的重要。財訊集團籌辦本刊前,原想取名為《金周刊》,他建議:「叫『今』周刊更好!」因為雜誌不只要教讀者獲利,了解當今情況和未來趨勢,對社 會大眾更有助益。 前《財訊》月刊總編輯、《今周刊》社長梁永煌說:「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熱愛旅行,探索陌生地方、找尋新的智慧,年紀再大也習慣依舊,他的生命力啟發了很多人。另外他兼具經濟學家的眼光和文學家的文筆,即使是生硬的外匯問題,也能讓人讀得津津有味。」 生活家領域 酷愛美食與旅行,用生命紀錄每次感動邱永漢一生的著作,總數達到四百六十本,領域非常廣,從股票投資、不動產、企業經營、創業,到美食和旅遊散文,都有涉 獵。雖然邱永漢患有糖尿病,但他仍酷愛美食,還會在每年發行的筆記本中,刊載推薦的美食餐廳。他的粉絲到國外旅行,習慣拿著他的美食書按圖索驥,體驗他的 感動。 邱永漢曾說:「最好在還沒失智前離開人世。」他善用每一天,永遠抱持著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面對新挑戰。如今邱永漢告別人世,展開了一趟新的旅程,後人將從他的著作中,繼續體驗他的人生哲學。 賺錢之神璀璨的ㄧ生 —— 邱永漢大事紀 1924年 3月30日出生於台南市1936年 13歲 進台北高等學校一般科,發行個人雜誌《月來香》1945年 22歲 東京帝國大學畢業1951年 28歲 與潘苑蘭結婚1956年 32歲 以小說《香港》獲得第34屆直木賞1959年 36歲 開始投資股票1960年 37歲 在周刊介紹成長股,被喻為「股票之神」1972年 49歲 受政府之邀回台灣,展開各項投資1980年 57歲 取得日本國籍,參議員選舉落敗1983年 60歲 在美國投資不動產1988年 65歲 首次訪問北京,認為中國將「香港化」1991年 68歲 總部移到香港,帶台灣企業家參訪中國1998年 75歲 北京市高樓「三全公寓」興建完成2002年 79歲 開設網站,每天與網友互動2008年 85歲 在上海開「邱公館咖啡」2012年 89歲 5月16日晚上7時42分因心臟衰竭去世 邱永漢金句 人未覺,錢先知市場機制使得錢比我更早知道世界局勢的發展,進而流向需要的地方。 成功每在苦窮日, 失敗多因得意時窮困時會想奮發圖強,成功後容易得意忘形。 節約十兩,理財百兩, 刻苦千兩,無慾萬兩刻苦耐勞比節約或投資理財,更能累積財富,但仍比不上無欲無求。 心如湧泉,意如飄風有再多的想法,如果不付諸實現,就沒有意義。 知者見未萌 有智慧的人,在萌芽之前就能預見未來,出自《戰國策》。 中富 錢太多就會有太多煩惱,有中型規模的財富就好。 夢多錢少 沒有欲望,就不覺得錢不夠用,但是想圓夢時,常發現自己缺錢。 資料提供:戶田敦也 |
|
||||||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邱永漢五月去世,告別會日前在東京舉行。儀式一如邱永漢生前所願,以愉悅代替悲傷,場內四百餘冊的著作和上千位賓客獻上的鮮花,充分說明了這位「一生書生」在文學上的成就。 撰文‧孫蓉萍 日本正是紫陽花盛開之際,彷彿告訴世人,現在是梅雨時節。七月一日還下著雨,但到了七月二日早上,雲過天青,陽光露臉。這一天是舉行「賺錢之神」邱永漢告別會的日子,上天似乎也如他生前所願,希望每一位賓客齊聚一堂為他送別時,心情像夏日的陽光一般燦爛。 邱永漢今年五月十六日因心臟衰竭去世,告別會選在東京皇宮酒店二樓的「葵之間」舉行。這家老字號飯店二○○九年重新改建,五月十七日才重新開幕,正是邱永漢去世的第二天。邱永漢一向喜好嘗試新事物,因此負責籌畫告別會的事務所,選定了這個東京市區中的世外桃源。 儉約、勤奮不會富有 最後要靠創意決定勝負 東京皇宮酒店位於東京皇居旁,當天出席告別會的人士透露,從「葵之間」向外望出去,隔著護城河「和田倉濠」,可以看到蒼鬱的綠樹,讓人心情平靜安詳,也正符合邱永漢一介書生的文雅氣質。 有 別於一般告別式的哀傷氣氛,邱永漢享壽八十九歲(日本算法為八十八歲),一生多彩多姿,其實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因此這場告別會刻意營造出溫馨愉悅的氛 氛。致弔唁詞的優衣庫(Uniqlo)社長柳井正與邱永漢私交甚篤,這十一年來,每年三月三十日邱永漢生日宴時,他一定出席。柳井正透露,優衣庫當年受到 各界矚目時,有一天邱永漢特地到優衣庫的東京總部,送給他一幅字,寫著「成功每在苦窮日,失敗多因得意時。」告別會當天,會場前方放著白色的書架,排列著 超過四百本的著作。柳井正簡短的致詞結束後,與會者一人拿一枝白菊花,放在書架前的獻花台上,最後花朵超過一千枝。 會場還別出心裁,用邱永漢這一生「人生」、「字句」與「書」的照片,製成約六分鐘的影片。各個時期的照片,從幼年求學時期,到他走遍世界各地考察商機、在咖啡園留影、對追隨他腳步的「邱友會」演講等,不難看出他的過人精力。 播 放的影片中,還有邱永漢喜愛的字句,《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在現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生書生」。邱永漢曾在書中提到:「不論幾歲、社會地位多高,都要 維持與學生時代一樣的生活方式。我每月固定到御茶水的順天堂醫院檢查身體,每次都會經過以前從御茶水,經本鄉再到赤門上學的路徑。年輕時不容易坐巴士,都 花十五分鐘步行,現在我坐勞斯萊斯走這條路,卻常有一種戴著學生帽走在路上的錯覺。在精神上,我不覺得現在的我比那時成長很多。我每天都對自己說『一生書 生』,也把這句話掛在自己的書房裡。」深入研究邱永漢著作,並受邱永漢之邀為著作寫過解說的戶田敦也說,他特別有印象的還有另一句話:「節儉勤勉奇策」。 邱永漢曾解釋說:「富人的共通點,就是儉約不浪費,而且努力工作。但光是這樣並不會富有,還要有別人想不到的點子,並且付諸實行。用現代的說法來解釋奇 策,就是靠創意決勝負。」會場備有餐點,除了集英社等各出版社與大企業代表外,直木賞作家林真理子、暢銷作家澤木耕太郎等重量級人士也現身會場。與其說是 告別,更像是敘舊、交流的場合,還一起合唱谷村新司的〈昴〉(鳳飛飛曾翻唱為〈另一種鄉愁〉),連飯店方面都發現這種另類的開心送別方式,可望成為一種新 商機。 「多活了十一年」 挑戰人生可能性的極限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邱永漢早有安 排。一九八三年他在《離別法》一書中,以幽默的筆調提到自己喪禮的舉行方式。首先,他不想要和尚來誦經,因為平常與和尚又沒交情,突然跑來念他聽不懂的 經,讓他死了還要塞住耳朵。第二是他不想要法號,因為那不過是寺廟和尚在做的一門生意。但如果沒有法號就不能成佛,他想要自己取名。邱永漢認為「發揮先見 之明,可以感受到無比的喜悅」,而且「想到好的點子就要立刻執行」,因此他在書中為自己取的法號為「先見院力行居士」。 為了讓弔唁者有感傷 的情緒,邱永漢希望播放適合喪禮的歌曲,他認為不論旋律與歌詞,〈昴〉這首歌都很適合。另外還可以把許多歌曲錄成一卷錄音帶持續播放,這些歌包括美空雲雀 的〈悲酒〉、谷村新司的〈天狼〉等,中文歌曲則有〈情人的眼淚〉、〈漁光曲〉、〈何日君再來〉、〈抉擇〉,以及他自己作詞的〈南國之花〉、〈溺愛〉等。然 後他希望大家一枝一枝地、把季節的花朵放在靈前,因此這次的告別會,可以說就是依他的心願完成。 邱永漢曾說他預定活到七十七歲,在這多出的十一年,他每一天都挑戰人生可能性的極限,全力發揮才能。當天參與告別會的人士相信,邱永漢在天國還是閒不下來,忙著找美食、找商機,準備介紹給親朋好友。 謝金河:「一生書生」定位自己 已達高人境界七月一日,我專程到日本,為了參加七月二日在東京皇宮飯店(Palace Hotel)舉行的邱永漢先生追思告別會,這是邱先生的家屬為他舉辦的公開儀式告別會。 二日上午我提前半個小時趕到皇宮飯店二樓專為邱先生布置的靈堂,只見前來為邱先生送別的賓客很多,會場已坐滿一半的席位,很多日本政商界人士都親自來出席邱先生的追悼會。 在 台灣,我參加過很多長輩、親友,甚至是朋友的追悼會,但邱先生的追思告別會讓我對邱先生的尊敬又增加了好幾分。我踏進家屬為邱先生布置的「靈堂」,心中震 撼不已,因為靈堂沒有輓聯、沒有花圈,只見大堂前面掛出邱先生生前親自撰寫的「一生書生」,邱先生親自寫的四個大字,加上他的簽名蓋章,意思很清楚。 邱 先生死後要告訴大家的他不是「賺錢之神」,也不是企業家,也不是「企業的導師」,他自訴一生是書生。整個靈堂大廳非常素雅,只見到「一生書生」四個大字, 在這四個大字下方的長條櫥窗,裡面擺的全是邱先生一生的著作。邱先生一生寫作,連在飛機上也不停地在寫稿,死後陪伴他的是他一生的著作。因此,他自許「一 生書生」。 邱先生的追思告別會可用簡單、隆重來形容,全場只有UNIQLO(優衣庫)的柳井正先生上台念弔詞。柳井正先生一一細數他與邱先生交往的經過。 柳井正說他在邱先生77歲那一年認識他,此後每一年都向邱先生請益,柳井正先生說,他有很多重要觀念都來自邱先生,他推崇邱先生是個趨勢預測家,凡事看得很遠,有時候他會懷疑是不是邱先生看錯了,但最後都印證邱先生看對了,他對於痛失這位看透世情的良師兼益友感到哀悼。 柳井正先生致詞結束後,由主持人生島浩志先生主持儀式,所有與會貴賓手持一束鮮花,向邱先生靈前獻花致敬送別,追思儀式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 家屬在儀式完成後,在飯店的另一個大廳舉辦了一個宴會,是個自助餐的酒會,最後由邱太太楊女士致答詞。 邱先生88高壽辭世,家屬雖萬般不捨,不過感覺上,邱先生本來就長途旅行在外,他的離開就像邱先生飛巴西長途旅行一般。只是他現在是在天堂遨遊。 結束了這個簡單又隆重的喪禮,當天下午我又趕回台灣,不過在飛機上我仍然懷想著邱先生以「一生書生」定位自己,實在已達高人的境界。 (謝金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