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季度實體經濟持續改善 專家提醒不能放松去產能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666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09415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79890億元,增長7.6%。

實體經濟的持續改善一定程度上體現在用電量上。根據能源局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438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8%、2.0%、11.5%和11.6%,增速同比分別回升2.1、2.9、4.1和7.0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49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大幅回升7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繼續大於二產。前三季度,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達到66.7%,遠高於二產的31.3%,用電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產用電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5.3%,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同比增長10.0%,金融、房地產、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用電同比增長12.7%,9月份當月,3個行業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7.1%、14.5%和15.5%。

從發電情況看,受來水偏枯影響,水電發電量負增長,火電發電量增速回升,核電發電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初步統計,9月份全國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8.1%,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12.8%。前三季度全國水電、核電、火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6%、0.9%和23.0%。

國家電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9月用電增速較高,依然有前半月氣溫偏高的因素。排除氣候因素,實體經濟的表現也較樂觀,三產和輕工產業明顯回暖。原因主要是消費拉動,消費刺激企業生產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用電量的提升。從4月份經濟觸底到之後開始的用電量回升意味著實體經濟的回暖。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既要保持總需求力度,也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指出。

但是,企業經營的改善同樣不能放松去產能,專家指出淘汰過剩產能要更有針對性。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統計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5%,說明這一次去產能力度較大,但這種趨勢更應該持續。有針對性地調整產能過剩首先要選取矛盾最大的領域,如鋼鐵煤炭,其次考慮結構調整的問題,再次是註意政策工具的使用。過剩產能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地方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很大,在GDP導向的作用下過多幹預地方經濟導致的。這種幹預,又單純從本地地方經濟出發,沒有考慮整個結構的調整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多年來基本相同。這一輪去產能成效更實在,因此有針對性去產能才能防止“轉軌”過快,引發就業等矛盾。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日前也表示,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有大幅提高,相關進度數據將盡快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