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板債券是冷了八年的冷凍庫,現在卻燒得火熱! 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至十月九日為止),共發行四十六檔國際債券,發行總額約四千四百一十四億元,比前陣子熱門話題寶島債多了近六倍(今年寶島債發行額度為六百三十五億元)。 發行者個個來頭不小,德意志銀行、法商興業銀行、花旗集團和中國交通銀行等國際級金融機構。只是,二○○六年國際板債券剛成立時,每年頂多發行一、兩檔債券,為何今年冷灶燒熱? 關鍵就在於六月,金管會保險局開放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海外投資上限,只要是售給專業投資者,不對一般投資者銷售,金管會同意可免去冗長的審查過程,最快僅三天就可以發債,手續簡便,促使發債者蜂擁而入。 因為台灣的低利環境,而叫苦連天的壽險業,也因此找到一個相對「高利」的投資標的。 相較於台灣二十年期國債殖利率,僅二.二%;今年法商興業銀行發行同天期債券,殖利率高達四.一%。 七月開始,國際板債券就開始「搶搶滾」,無論供給或需求往上飆升。 認購者多是壽險法人,櫃買中心債券部經理陳德鄉分析,國際板債券符合長天期、高殖利率、發行量大三個特點,「這幾乎為壽險業量身打造。」他指出,「在台發行的優點,就是法人投資機構多,三到四家就可以吃下買盤,」對發行者而言進度好掌控。 有助提升本地債券利率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林昭廷認為,台灣的發債利率,比國外少了二十到三十個基點(約○.二%至○.三%),成本低,也促使海外金融機構蜂擁到台灣發債。 一位本土金控主管認為,壽險狂熱的背後,隱含著台灣本地債券收益率過低的不合理現象,但國際債券的高利,是否能「連動」提升本地債券利率? 林昭廷評估,「這對於國內利率結構確實會有影響。」業界人士也認為,「現在是量少,等量再提升多一點就可能引發資金抽離(本地債),新台幣緊俏的現象。」 國際債券市場加溫,似乎已形成三贏局面,發債者快速籌資,壽險業可獲得較高報酬率,原本冷門的市場也開始火熱。 投資市場的活絡,取決於主管機關這個造市者的靈活度,只要改變一下想法,冷灶也能有新生命。 | ||||||
5月18日消息,唯品會(紐交所證券代碼:VIPS)今天發布了該公司截至3月31日的2016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一季度總凈營收為121.7億元人民幣(約合1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1%;歸屬於唯品會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約合74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
對於一季度財報表現,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公司將繼續以推動快速增長和拓展市場份額為重點,主要通過平衡消費者購買增長與盈利的方式來完成。他認為,經過多個季度完善營收增長與營銷和推廣開支之間的平衡這種戰略之後,唯品會如今已強化這些競爭杠桿之間的控制,宗旨就是實現未來更加穩定的增長。
唯品會是一家主打“特賣模式”的電商網站。在唯品會財報中,第一季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52%,從前一年同期的1290萬上升至1970萬。唯品會第一季度的總訂單量同比增長53%,從前一年同期的3850萬上升至5870萬。
而第一季度毛利潤唯品會同比增長38%,至29.6億元人民幣(約合4.58億美元),高於前一年同期的21.4億元人民幣,但毛利潤率從前一年同期的24.9%下滑至24.3%,凈利潤率也從前一年的4.3%下降為3.9%(主要是由於利息及匯兌收入同比上年減少約7000萬元,稅收同比上年增加了4200萬元)。
有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雖然財報表現穩健,但從數據中可以看到最大的隱患在於現金流,財報上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是4.75億,運營利潤是5.96億,但運營現金流卻只有1.53億。
對於二季度業績展望,唯品會認為2016年第二季度總凈營收將介於123億元人民幣至128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同比增長37%至42%。這一展望反映了唯品會當前的初步看法,未來有可能會進行調整。
不過由於更多沒有利好消息,在發布財報之後的盤後交易中,唯品會股價又下跌1.39美元,到10.92美元,跌幅為11.29%。在過去的52周,唯品會最低股價為10.37美元,最高股價為27.26美元。
此外,有投資人士註意相關股東的減持也對股價造成了波動影響。
2010年10月與2011年5月,唯品會分別獲得美國DCM和紅杉資本風險投資2000萬美元與5000萬美元。
但唯品會日前遞交的2015年年報顯示,過去1年,主要股東中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減持唯品會超7.6%,至少套現6億美元;紅杉資本也進行減持,獲利頗豐。
此外,今年1月以來,唯品會相繼被曝出銷售假茅臺、假五糧液。隨著360、人人、YY、聚美優品等回歸,及類似聚美優品的私有化砸盤行為,唯品會股價一度跌至每ADS 10.37美元。
“唯品會建立了完整的供應商資質審核機制和流程,調查過程中如果發現供應商有欺詐唯品會的行為,將嚴格依據公司供應商管理規章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其嚴懲不貸。”唯品會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已對退回商品進行封存調查。
但中消協認為,對於供應商資質的檢驗以及產品問題,電商平臺方面應經全面客觀公正檢測,並公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