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螺水泥受巴蜀暴利诱惑持114亿资金疯狂扩张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112/0511574651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68

# · “脑白金”暴利不再 四通控股亏损1.42亿


每经记者  李凌霞

        脑白金毛利率高达70%以上,四通控股(00409,HK)每年大笔的往广告里砸钱,广告投放效果在逐步下降。直销方式“分红”的比例高,导致成本也很高,最终的“净利润”可能不到10%。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销售是增加了不少,但还是未能达到原投入广告费的目标产出比,因此健康产品业务的经营溢利只有3188万港元,较去年 同期的1.44亿港元下降了77.8%。截至今年3月31日为止的会计年度里,四通控股的整体业绩为亏损1.42亿港元,公司表示不派发末期股息。

        四通控股的保健品业务属于典型的“赔钱赚吆喝”。四通控股表示,在未来数年该业务未必可以为股东带来合理的回报。四通控股先公布私有化方案,再发亏损年报,四通控股或许希望中小股东投票赞成实际控制人段永基提出的5.53亿私有化四通控股的方案。

        私有化建议能否获得股东大会的一致同意?目前尚未知晓。本报将持续关注。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在无数次重复的电视广告的轰炸下,脑白金这个保健品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昨天,香港上市公司四通控股(00409,HK)发布年报。

脑白金、黄金搭档毛利超70%

        作为一家H股上市公司,四通控股主要业务有三大部分,分别为基于内地的IT电子及网络服务业务、健康保健品业务以及投资业务。值得关注的是,四通控股的保健品业务,大部分产品就是大家熟知的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血康及黄金酒等。

        四通控股的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3月31日为止的会计年度里,因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四通控股来自电子网络业务方面的营业收益显 著下滑,该部分业务全年营业额同比下降了15.4%。但是,来自健康产品业务的营业额则仍旧表现强劲,全年营业额大幅增长43%达21.44亿港元,成为 集团总营业额贡献的中坚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外界一直感到颇为神秘的保健品利润,在四通控股的年报中也有披露。其中,脑白金的毛利率约为71.6%,黄金搭档的毛利率约为70.2%,黄金血康的毛利率为66.8%,就连去年才推出的新产品黄金酒的毛利率也达到了48.1%。

        营销人士认为,保健品产品能够获得近70%的毛利率,它的利润空间已经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已经足以称之为“暴利”了。

巨额广告砸出销量冠军

        据四通控股年报显示,2008年已经是脑白金的第11个销售年头,但其销售仍然旺盛,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里,脑白金的销售额达到9.49亿港元,并为集团贡献了6.79亿港元的毛利润。此外,脑白金去年还第八次获得中国保健品市场销售冠军称号。

        对于脑白金的畅销,四通公司在其年报中坦言,这都是“由于大量的广告投入”所致。

        四通控股年报显示,该年度集团的分销成本大幅增加,由上年的1.78亿港元增加至13.67亿港元。虽然四通控股年报中并没有透露其保健 品系列产品的广告支出的具体数字,但我们从脑白金、黄金搭档等产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就可以预想得到,这是一笔不菲的金额。

        据了解,业绩期内脑白金的毛利率有12.5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主要也来自加大广告投入的份量。2007年底,公司管理层与供应商达成协 议,由2008年1月开始四通集团将承担更多的广告费用,而供应商则相应地降低脑白金的出厂价,减低集团的直接成本,增加毛利以补偿多付的广告费。由于该 措施是由去年1月才开始,所以去年度只有三个月的脑白金的直接成本受到影响,而业绩年度全年的脑白金的直接成本都是按已减价的出厂价计算,所以毛利率才会 有所增加。

广告效果下降拖累净利润

        据悉,2003年12月15日,四通控股以11.7亿港元,从史玉柱手中收购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权及全体管理团队, 正式涉足保健品业务。虽然该部分业务在头两年的保证利润期间,确实给集团每年带来了1.7亿港元的净利润,但踏入第三及第四年后,息税前利润便分别下跌至 1.18亿港元及1.43亿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保健品业务虽然可以取得很高的毛利率,但其广告投入大、直销方式“分红”的比例高,导致成本也很高,所以最终的“净利润” 可能不到10%。而四通控股在其年报中也表示出其广告投放效果在逐步下降。“虽然销售是增加了不少,但还是未能达到原投入广告费的目标产出比,因此健康产 品业务的经营溢利只有31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4亿港元下降了77.8%。”

        四通控股表示,“管理层恐怕健康产品业务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而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这样在未来数年该业务便未必可以为股东带来合理的回报,但管理层会就广告投入与产出比这方面在未来多做工作,务求可以争取更理想的平衡点。”

新闻链接

段永基拟5.53亿私有化四通控股

        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四通控股主要控制人——人称“中关村村长”的段永基提出了将公司私有化的建议。四通控股(00409,HK)上个月 公告宣布,由主要股东北京四通投资发起,公司有意提出建议,根据《公司条例》第166条以协议安排的方式将本公司私有化。

        大股东北京四通投资建议,以每股0.48港元,作价较股份停牌前0.345港元溢价39.13%,将四通控股私有化,估计此次私有化完成 所需最高金额约为5.53亿港元。另外,公司将提出要约收购未获行使购股权,每份未获行使购股权可换取现金0.001港元,协议安排一经生效,四通控股在 联交所上市地位将被撤销。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4

iPhone 供应商“血毒”暴利:用正己烷后 联建科技月增利润千万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26/694800.shtml


  每经记者 伍承波 发自苏州
本报昨日 (25日)报道了为iPhone手机生产显示屏的苹果供应商苏州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建科技)47名员工正己烷慢性中毒事件之后,引起了 广泛的影响。
经过近9个月的治疗,仍有部分员工在医院卧床治疗,由此可见正己烷毒害之深、毒性之重。是什么样的动机驱使联建科技以员工的身体 健康为代价,躲过层层监管,违法上马毒性很重的正己烷呢?这背后的利润该丰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对企业产生如此的诱惑?随着《每日经济新闻》调查的深 入,可以发现,以血汗换暴利的“盛宴图”是如此令人触目惊心。
“毒汁”下的惊人利润
使用正己烷产量月增200万?
联建科技中 毒员工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手机触摸屏主要供苹果公司的iPhone使用,从2007年就开始试产,2008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到2009年进入批量 生产。而iPhone的手机触摸屏经联建科技加工生产后,提供给富士康组装成成品。据透露,公司每个班每天生产5万~6万个手机触摸屏,而在公司长期保持 两个班全天候开机生产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下,一天可生产10万~12万个,一个月能生产300万~360万个。
据了解正己烷和酒精市场价格行情 的公司员工说,两者的价格都差不多,每公斤的购买价均在40元左右,但正己烷比酒精的挥发速度至少要快四五倍。在手机触摸屏的擦拭环节,强光灯下使用正己 烷擦拭一般1~2秒钟就能够挥发,而相同条件使用酒精至少需要十几秒钟。
联建科技中毒住院员工透露,他们2009年8月住院的时候,当时使用 正己烷擦拭手机屏。而如果按照酒精挥发速度只有正己烷的1/4计算,使用酒精擦拭一个月的产量仅为75万~90万个,比使用正己烷少生产225万~270 万个。
一位长期从事手机触摸屏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iPhone手机触摸屏2008年开始试产的时候,售价在30~40美元左右,目前的价格 约在20~30美元左右,强化玻璃等成本最多在20元人民币左右,但由于iPhone4G的电容式手机触摸屏对走线及贴合等要求非常高,且目前仅 iPhone4G拥有这种技术,因此整体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原材料采购成本,但其利润高于富士康组装厂的利润。如果按照富士康最低2%的利润率计算,每个手 机触摸屏的利润为0.4~0.6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7~4.1元。由于使用正己烷使每月产量大幅提高,由此增加的利润约为600万~1000万元。
对此问题,面板产业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营销总监罗美合表示,他们不便对具体的产品价格作评价,但可以根据市场报价进行比较。
而联建科技员工还透露,使用正己烷擦拭手机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良品率(合格品率)的大幅提高也是一个关键所在。
据联建科技员工透露,使用酒精擦拭手机屏,由于表面污渍、油渍难以清洗,良品率仅在60%左右,而使用正己烷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良品率达到了 90%以上。按照每月生产300万个计算,提高30%的良品率意味着多增加90万个合格产品,其利润将相应增加至少243万元。
与前面因使用 正己烷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的利润相加起来,两项能够带来843万~1243万元的利润。
季报亏损与弃用正己烷无关?
5月17日,联建科 技的母公司台湾胜华科技发表声明称,在2009年8月初使用正己烷产生不适症状后,联建科技随即全面停止使用正己烷,采用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作为替代进 行擦拭作业,同时为员工配备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洁净车间加强整体通风和增加新风量,并定期检测以确保空气中化学品浓度在必要限制范围内,同时加强生 产车间员工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训练,以防止职业灾害发生,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除了厂内的自我检测以外,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于2009年8月5日 以来的6次现场监测,均显示现场已无正己烷之使用迹象,且使用中的丙酮等化学品之职业危害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这意味着,联建科技每月 将减少至少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有联建员工告诉记者。
这一说法从胜华科技4月23日发布的公司第一季度业绩公告也能得到部分印证。该公 告称,公司第一季度自结合并营收净额为新台币75.32亿元 (折合人民币15.95亿元),税前净损10.48亿元(折合人民币2.22亿元)。
联建科技员工说,胜华科技旗下所有公司中,最赚钱的就是位于苏州的联建科技,而其中最赚钱的项目就是iPhone手机触摸屏。
对此,台湾胜 华科技财务部经理兼代理发言人黄忠杰表示,他们不对具体的客户和订单项目作评价,不过手机触摸屏的设备投入费用很高,一台设备就高达400万~500万元 人民币,而且公司还将考虑增加投入设备等固定资产,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因此从总体上计算,公司的利润仍然非常薄,有时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毒影下 9个月的痛苦挣扎
打吊针都找不到地方了
25岁的阿景(化名)是联建科技设备部的机修工程师,主要负责使用正己烷这个车间的设备。“本 以为我们这些正己烷非直接接触人员会没事,没想到也中毒了。”5月13日,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五病区的病房,阿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 从2009年8月27日住院以来,基本上每天打一针,已经打了256次吊针,“现在都找不到打吊针的地方了,只能在脚上打。”说话间他将两只手展示给记者 看,只见一个接一个的针孔痕迹呈现在眼前,“只要能打吊针的地方都打过了,有的地方还是打了又打,护士每次找静脉都会花很长的功夫。”除了打吊针之外,阿 景说他们还会接受理疗、高氧和三氧等帮助恢复神经系统的辅助性治疗。
正己烷中毒后,轻者出现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的会损害周边神 经系统,并延至脊髓,导致肌肉萎缩、瘫痪,甚至死亡。据苏州五院医生介绍,47名中毒工人起初来医院的时候大多不能行走,有的甚至要躺在担架上抬进病房。 刚开始的几个月,病人基本上都站立不了,手也拿不了东西,要靠家人照顾才能起居进食。
经过9个月的治疗,记者看到大多数病人都开始自己行走。 一些尚在住院的病人说,虽然能走,但走不了几步路便感觉到腿发酸,医生在病床上方贴的“防跌跤”醒目标示也能时刻提醒他们不要走太多的路,以防摔倒,影响 康复。
记者在医院看到,下午6点钟,当住院病人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在病房外的护士站前面稍微走动,有些也去作作理疗。几个病友偶尔坐在一起探 讨何时能够康复出院,一些住院的姑娘偶尔会站在天平秤上称一下重量,看看自己的体重有否减轻。但整个过程持续不到5分钟,他们就又躺回到病床上,说是脚 酸,需要休息一下。
阿景告诉记者,他2006年从山东青岛一所大学毕业,2008年春节后通过人才市场上的招聘进入联建科技担任机修工程师。 刚进到公司,眼中看到的现代化厂房和无尘的车间让他感觉前程“一片广阔”,尽管当时的底薪也只有1500元,但他仍然觉得很有奔头。
但到了 2009年1~2月份,阿景上班的时候总感觉身体上很别扭。“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总觉得不舒服,但又不见感冒发烧,只是没有力气,站的时间长了腿还有些 麻木。”阿景说,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工作太累了,没有往中毒方面去想。直到2009年5月有大批人出现手脚发麻等现象之后,经职业病防治中心诊断才发现是正 己烷中毒,此时阿景才得到预约并在3个月后住院治疗。
阿景告诉记者,他们住进医院近9个月时间里,每天都在无聊中打发时间。记者在病房中看 到,一些女病员为了打发时间,开始坐在床上学习苏州的刺绣。当记者问到何时能够出院,受访人员均一脸茫然,说不知道何时能够出院。
早知有毒 就是要饭也不去做
当记者问他们是否知道正己烷有毒时,这些住院员工提高嗓门回答,“如果知道那个清洗剂(正己烷)有毒,就是去要饭也不会去 做,谁会舍得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开这种玩笑?”
中毒员工表示,他们对正己烷这种清洗剂非常陌生,公司此前既没有告诉他们这个有毒,也没 有给他们佩戴具有防毒功能的口罩,才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危害项目的, 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接受监督。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 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苏州工业园区安监等部门在去年8月正己烷中毒事故发生后随即成 立了联合调查组,调查人员发现,联建科技更换使用正己烷这样的有毒有害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化学溶剂之前,既没有向有关部门申报,也没有告知员工。
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卫生检验科科长刘仁平说,正己烷中毒事件发生后,他们依据相应规范对联建科技使用正己烷的车间设了8个采样点,结果这8个点的 检测结果均超过国家标准。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陆建伟今年元月在接受央视 《焦点访谈》采访时表示,正是联建科技违规、违法使用有毒化学溶剂,忽视现场的职业危害防治与员工的防护,才造成了这起中毒事故。而联建科技副总经理张立 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承认,之前的工厂主管在更换正己烷清洗产品时,没有将有毒的信息告知工厂员工。
而受害工人又将得到怎样的补偿,明日请继 续关注《每日经济新闻》为您所作的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2

樓市是零和遊戲嗎?──地產商暴利背後的原因(2010/06/07)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3819


十年來,2000-2004年,發展商都是微利的多,甚至要賠錢,只要想一想由地皮到物業要3-4年時間,2000年的樓是1997年的 地,2004年的樓是2001的地,發展商不見得有多大利錢。例如維景灣畔,太古與新地要減值幾十億才能收支平衡,珀麗灣第一期基本上是平手還要蝕利息。

2005-2010年,由嘉亨灣、窩八、爵悅庭開始才出現「一買就賠」的現象,發展商的暴利年代才開始。何以近年發展商得享暴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升 市要超過3-4年,才會有平地貴樓,主宰發展商及小業主賺蝕的,最主要是大市的方向。

既然新樓並不是以普羅大眾為銷售目標,他們的設計及定價就不會理會市民工資的升與降,那麼市民是否沒有選擇權呢?有,就是二手市場,即使金融海嘯前 的2008年初,很多二手樓仍在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之內,至於海嘯後2009年初,更是由高位下跌了兩成。

為甚麼那時又不買呢?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講,正因為人人都唔去買,所以就跌了兩成,銀行唔放水,一般人又驚份工唔穩陣,兩者之間樓價跌是結果,真正的 原因是市場永遠令到只有小部份人可以買到樓。市場從來都不是設計來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是調節有限資源與無限欲望之間的矛盾,買不起樓的人在任何市況之下 都買不起,即使政府推出居屋、夾屋、首置之類,結果都是一樣,分別只是部份不自量力的人最終被這種扭曲市場的措施累死。

發展商與小市民或商戶並不是零和遊戲,當小市民或商戶買了物業,他們的利益便與發展商站在同一陣線,所謂甚麼為地產商或銀行打一世工的想法,聽起來 很有道理,但人人都要吃飯,難道是為五臟廟打一世工?說到底人人都只係為自己打一世工,而不是衣食住行的供應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68

台銀賤賣北市精華地 潤泰花8千萬暴利48億

2010-06-24  TNM





馬政府爆發公營行庫賤賣土地圖利 財團弊案,整個案子形同元大一品苑翻版!

潤泰集團以19億8,888萬元向台灣銀行標得台北市中正區的精華地,再以土地向台銀質押貸款19 億800萬元,亦即潤泰僅出資8千萬元,就取得1,244坪土地,規劃推出總銷案量達65億元建案,獲取暴利高達48億元。

尹衍樑 小檔案

生日 1950年8月16日

學歷 文化大學歷史系學士、台大商學碩士、政大企管博士

家庭 妻子王綺帆為潤泰全球董事長,育有1子1女

現職 潤泰集團總裁,跨足紡織(潤泰全球)、營建(潤泰創新、潤泰營造)、量販通路(大潤發、喜士多便利店)、醫療教育(尹書田紀念醫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 院)等事業

陳水扁時代,土地銀行將緊鄰總統官邸的九百多坪土地,賤賣並高額貸款給元大建設興建二十三樓的一品苑,引發外界質疑扁政府利益輸 送元大,但接任的馬政府也不遑多讓。

貸款九成六 逾行情

二○○八年十月間,台灣銀行標售緊臨植物園、距總統官邸僅二百公尺的 一二四四坪土地,最後由與藍營關係甚佳的潤泰集團旗下建設公司潤泰創新,以十九億八千八百八十八萬元得標。離譜的是,隨後台銀又同意潤泰創新將標得的土地 抵押回台銀,並同意給予土地售價近九成六、總金額十九億零八百萬元的貸款。

潤泰集團仿元大一品苑模式操作,得標後立刻將土地質押 回台銀取得貸款,等於只需出資八千萬元,相較於一般民眾以不動產向銀行設定抵押,最多不過七成的市場行情,台銀明顯有圖利財團、賤賣國土之嫌!

長 期擔任立法院經濟委員的立委潘孟安直言,這是國民黨圖利財團、官商勾結的典型案例!他表示,這個案子正凸顯馬英九和財團的關係,眾所周知潤泰集團總裁尹衍 樑和藍營關係深厚,他更是馬英九的大金主,馬政府一面由行政院長吳敦義站出來宣布打壓房市,卻又同時縱容財團圈地;更過分的是,即使是八八水災的受災戶要 申請各項貸款,都得面臨政府機關的層層關卡,但財團向公營行庫借錢,卻如此輕而易舉,政府這種作法只會害慘公營行庫。他擔心過去國民黨執政時,公營行庫逾 放比過高,最後靠金融重建基金打消呆帳的歷史會再重演。

一品苑翻版 監委批

監察院調查時也發現,相較土銀以十五億二 千餘萬元賣地給元大,再給予十三億餘元高額貸款,台銀作法更離譜,將原本接收自日產的原屬公有土地,以十九億八千多萬元賣給潤泰創新,卻又同意將同一土地 抵押貸款十九億八百萬元,等於潤泰創新只花了八千萬元購地。

監委認為,「這根本是財團只要出押標金,就形同無償取得大面積稀有的公有土地, 再獲得暴利。」監察院調查報告中強烈質疑,公營行庫有協助建商以財務槓桿操作,力助建商炒作房地產價格競飆之嫌。

國土凍賣後 顯珍貴

這塊土地形狀完整,位置絕佳,座落在台北市中正區最精華的博愛路上,臨博愛特區,距離總統官邸只有二百公尺,更緊貼綠意盎然、占地達八公 頃的植物園,鄰近又有中正紀念堂,因此業者莫不視這塊土地是「精華區中的絕世精品」。

潤泰創新在馬英九上任之初,於二○○八年十月十四日標 下這塊土地,其後行政院長吳敦義宣布不再標售台北市區內五百坪以上的國有土地,更讓這塊大面積住宅用地顯得奇貨可居。

房地產業者估算,潤泰 創新以平均土地單價一百五十九萬元的極低價格取得土地,如扣除計畫道路用地,實際是以總價十七億六千零三十四萬元標得,平均每容積坪單價更僅約八十六萬 元。以近期台北市土地公開標售價格每坪超過四百萬元來看,業界粗估,就算潤泰集團什麼都不做,將這塊土地標售轉手,至少可淨賺三十億元,若興建豪宅,則每 坪售價將可輕易突破三百萬元。

暫定十層樓 弭維安

二○○九年四月間傳出,潤泰創新將依原訂都市計畫,在博愛路大門旁 開闢八米道路,自推建案,此舉將使植物園內的「裸子植物區」因此限縮一百多坪,引來附近居民和環保團體抗議,潤泰集團因而修改都更案。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 委員會已悄悄地在今年三月間,通過潤泰創新提出的都市計畫變更案。

因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同意元大以停車獎勵方案取得五百多坪容積,得以 蓋起二十三層高樓,引發總統官邸維安爭議,此次,台北市政府都委會明確表示,潤泰創新的案子不適用停獎要點,但將原本潤泰打算開闢八米道路的用地變更為公 園用地,也同意潤泰在基地南側的私有土地下闢建八米道路,並捐贈台北市政府,而這近五百平方公尺的道路用地容積,就可移轉到建案上。

依現有 住三容積率,潤泰創新約可興建十層樓高,未達國安單位維安疑慮高度十一層樓,因此在北市都委會審查此一都市計畫變更案時,列席的國安局官員表達沒有意見。

舊宅換容積 暗增高

只是,潤泰集團的企圖當然不只十層樓高。據知情人士透露,潤泰創新今年四月間將相關建案送台北市政府都審時,不 同於一般業者標得公有土地後,立即將老舊建物拆除,反而向台北市文化局主動申請,要求將三棟日據時代的台銀員工宿舍列為歷史建物。未來只要文化局認可列 管,歷史建物的容積將可移轉至建案上,則潤泰創新可望再加高樓層,目前文化局正加緊審查作業中。

市府官員估計,潤泰創新會將建案樓層至少上 揚到十三、四層樓,以符合經濟效益。

依據潤泰創新規劃,整個建案總銷案量將達六十五億元,預計今年取得建照,年底到明年初推案。看來,潤泰 集團不只在中央和馬英九關係甚佳,和郝市府間亦頗有交情,才能打通中央到地方的任督二脈,以獨到眼光笑傲業界。

潤泰創新 近期建案

1. 鐵南港與松山車站BOT案:2011年興建、2013年底營運,可收租金50年。

2. 重站與內湖站捷運聯合開發案:2010年推案、2012或2013年完工。

3. 和圓通寺的潤泰曉山青案:先建後售的住宅案已全部完工,總銷案量35億元。

4. 華與中華電信合建的萬囍案:推出時創下萬華地區預售案的最高單價,總案28億元。

5. 物園豪宅案:2008.10.14以19.8888億元標下1,244坪土地,總銷案量65億元。

6. 莊副都心住宅案:土地是集團內興業建設持有數十年的土地,總案量44億元。

台銀:只貸潤泰創新8成

台銀副總經理楊豊 彥表示,依台銀內部規定,標購行有地最高借款8成,所以台銀貸給潤泰創新的金額應該是15.9億元,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的9成多貸款金額,可能是土地登記 謄本的最高限額,將設定的15.9億元再加2成,才會出現9成多的貸款額度,造成監院誤會。

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潤泰創新是貸款8成, 銀行怎麼敢放貸到9成多。現在潤泰創新已不在靠近植物園的西側開路,也放棄申請停車獎勵容積了,就配合政府政策和地方民意。

不過,監察院調 查報告清楚載明,潤泰創新於2008年10月14日以19億8,888萬元標得植物園旁台銀土地,隨即再抵押回台銀獲得最高限額19億800萬元貸款,實 有協助建商財務槓桿操作,助長建商炒作房產地促使價格飆高之嫌。立委潘孟安也指出,就算潤泰創新向台銀貸得8成,也比一般民眾優惠許多,整個賣地、貸款模 式,確如元大一品苑翻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9

3D影院不是“暴利”的天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yMMDAwMDE5MzEyMg.html

如果说影院投资已经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而沸腾,那么3D影厅投资在今年成为了此间的高温区。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3D银幕的增长速度,跑赢了电影市场票房和银幕的整体增速:2007年9月 82块,2008年12月 110多块,2009年12月 600多块,截至2010年6月,国内的3D银幕数已经超过了1100多块,却仍未见减速。

行业内原有的影院投资公司已经将3D项目采购纳入到常规放映设备采购的名单之中,并在中长期的规划中提高3D影厅所占比例,一些业外资本,也在“排队看3D”的现象鼓动下,一头扎入影院投资行业,成为推动3D屏幕,甚至影院数目增长不可小觑的力量。

2008 年9月,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商业3D影片《地心历险记》上映,仅依靠不到100块的3D银幕,就创下了6000多万的票房。随后,正如詹姆斯·卡梅隆所预言 的那样,2009年成为了3D电影的元年,这一年,《怪物大战外星人》、《冰河世纪3》、《飞屋环游记》等3D电影纷纷上映,刺激着中国观众“尝鲜”的欲 望,当大量观众冲着3D的名头涌进电影院时,国内仅有的一百多块3D银幕,立刻捉襟见肘,影院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了3D电影供需关系中的巨大市场潜力:影院 外排队苦等的观众和BBS上的“求票”贴,让刚刚起步的3D电影市场一下子进入了“暴利期”。

时代影城总经理赵军用“来势汹汹”形容 2009年的3D电影热潮,而星美影城总经理袁鑫的用词则更为直接:“措手不及。”一时间,各大院线纷纷购买设备,上马3D影厅项目。用中影数字院线总经 理程扬的话说,“一座影院如果没有3D影厅,总觉得缺点什么。”由于3D影厅项目周期短、门槛低,国内的3D屏幕数在短短的一年里翻了六倍。

迅 速膨胀的3D影厅数目引发了对内容的需求。根据2009年的统计,一部普通的2D电影,在影院正常的上映期为3周,超过3周的影片十分稀少,而一部普通的 3D电影放映周期最短为两个月,主要原因是在3D电影市场远远还达不到饱和的时候,3D电影片源的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电影市场“影片求院线、院线 求观众”的一贯逻辑被逆转,“观众盼影院,影院盼内容”的美好时光,出现在了3D电影市场的起步阶段,在这一现象背后,优质内容的产能问题对3D影院层面 的制约,已经显现。

但随后而来的《阿凡达》又让3D影院投资市场陷入了新一轮的狂热。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购买一张《阿凡达》3D电影票的难 度,已经超过了购买一张春运火车票的难度。即便如此,观众往往愿意花几个小时排队,或是在网上预订系统中等待三周后的3D电影票,也不愿在2D版的《阿凡 达》影厅中“将就”。

《阿凡达》的出现让已有的3D影厅赚得盆满钵满,对优质内容缺失的担忧被市场迅速遗忘。加速扩张再次成为了影院投资,尤其是3D影院投资的主题。

据 统计,2010年上半年以来,国内银幕总数激增577块,相当于2009年全年增加量。其中,主力军就是3D银幕。这些后《阿凡达》时代的3D掘金者中, 就不乏叶宁口中的“外行人”。地产商、煤老板、依靠传统制造业起家的江浙私企,在这些投资者眼中,投资电影院,特别是3D影院,仍然是门“稳赚不赔”的生 意。“投资电影是炒股票,投资电影院就是买基金。”这句话已经成了江浙一带投资客的口头禅。

如果《阿凡达》是每年24集、年年出现的美剧,那么,3D银幕的美好时光,或许仍能得以延续。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院线万达院线的总经理,叶宁同样需要把握万达的“3D节奏”,按照他的计划,3D屏幕将占万达总屏幕数的1/3,这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单就万达而言,3D屏幕数就将达到200多个。但即便如此,谈起3D影厅投资,叶宁的语气中并没有太多热度。

叶宁的逻辑很简单,一般而言,3D影厅与传统影厅的区别,主要在于平均每厅10万-20万元之间的3D硬件设备投入,无需两三年的提前规划,也不需大动干戈后期改造,对于影院投资者而言,进入门槛并不算太高。

“认为上3D影厅是暴利的,都不懂这个行业。”叶宁告诉记者,在他看来,3D影厅的投资者们需要像投资传统影厅一样,依靠后期的运营管理逐步回收成本,换言之,3D影厅并不是“暴富”的天堂。

不 少影院的3D影厅在《阿凡达》下线之后,再次出现了片源不足的问题。以北京首都电影院为例,《阿凡达》上映时3D设备的利用率高达100%。《阿凡达》下 线,《爱丽丝》、《驯龙记》等好莱坞3D大片接棒上映,3D设备的利用率就降低到50%以下。国产3D片在该影院放映的场次则少之又少。由于3D影厅配备 的都是既能放3D又能放2D的设备,在3D片源不足时,这些影厅就只能改放2D电影。“在国内目前的电影市场上,靠一部3D影片把投资收回,下一部就纯粹 赚钱是不可能的。”大地院线品牌总监薛子聪告诉记者。

从电影票定价来看,一张2D普通电影票价在60元左右,而一张3D电影票价,往往要高出10—20元,受追捧程度高的3D电 影,则可能高出30%-50%的票价。那么,假设3D与2D的片源数量同样充足的情况下,一个3D影厅的票房产出会比2D影厅高出30%;但是,由于3D 片源供给不足,在全国一年发行200部左右的电影中,3D电影的占比不到5%,以今年为例,截至目前,国内只发行了《玩具总动员3》在内的7部3D电影, 所以,就算是拉长每部3D电影的档期,一年平均下来,一个3D影厅也至少有40%的时间在放映普通电影。而且,3D影厅需要更高的维护费用,这部分费用占 每张票的3%左右,用于眼镜、银幕的维护,这部分支出,2D影厅无需负担。

“现在2D影厅和3D影厅之间收入差距并不大,能在12至18个月里回收设备成本就不错了。”薛子聪说。

按 照国家电影局的鼓励政策,3D进口影片不列入每年20部进口电影的限制范围内,这意味着,国内的观众可以看到更多的国外3D大片。但随着银幕数的增长,片 源的局限仍然越来越明显,原因之一,是国内观众已经逐步度过了对3D电影照单全收的“狂热期”,对于打着3D名号的伪3D以及只依靠3D为卖点的“技术 片”,并不买账。在薛子聪看来,观众的热情从“3D”回归到“好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电影工业而言,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但是电影还是讲求它的内容、演员各方面的情况。”薛子聪说。

在叶宁看来,对“暴利”的追逐和由此产生的狂热,并不仅限于3D影厅,而是体现在整个影院投资市场之中,“非理性繁荣”,其根源就在于对于行业规律的陌生。

“其实院线的本质,就是一个连锁的服务行业,收入靠一张票一张票卖出来。”叶宁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4

《奥马哈之雾》误读三:暴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ltxm.html

 

误读三、暴利

 

 

    主要误读:伯克希尔净值分别在76、82、85、89、95和98年出现40%以上的年度增幅,而标普500指数则1次都没有,原因就在于安全边际。

    我方观点:尽管不能完全排除安全边际的影响,但在这些“暴利”的后面大多另有故事发生。

 

    我们都知道,一座弹簧被挤压得越低,反弹就会越高。一座弹簧如此,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通常也会如此。然而伯克希尔净值不是一个仅被股票市场挤压的弹簧,公 司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变化并不是影响公司净值增减的唯一要素,时间越到后期,情况就愈发如此。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数据的变化去简单解读背后的故事,结论将难 免流于草率。表1记录了上述相关年度伯克希尔净值与标普500指数的增减变化:

 

1、年度百分比变化

 

 

 

1976

 

1982

 

1985

 

1989

 

1995

 

1998

伯克希尔净值

59.3

40.0

48.2

44.4

43.1

48.3

标普500指数

23.6

21.4

31.6

31.7

37.6

28.6

年度差点

35.7

18.6

16.6

12.7

5.5

19.7

资料:巴菲特2008年致股东信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1995年外,伯克希尔在另外5个年度所产生的“暴利”,其含金量(指相对市场整体水平的超额回报)都是不低的。那么,在这5个年度公 司净值巨幅增长的背后,是否都来自于低价或超低价买入股票的“价格反弹”呢?当我们再次回望那段历史,认真考察当年的实际情况时,我们发现在所谓“暴利” 的背后,除了不能完全排除有“安全边际”的影响外,大多还另有故事。

 

1)、1976年:豪赌盖可(GEICO)保险

了解巴菲特早期投资经历的读者,对盖可保险应当不会陌生。尽管那次“著名拜访”让 巴菲特最终以自己当时一半以上的身家购买了盖可保险的股票,但不久就获利了结了,从而让巴菲特有了人生第2次对于“称重作业”的痛苦记忆(第1次源自其 11岁时买入的城市服务公司股票)。但这已是后话,不在本节讨论内容之列。

 

    我们知道格兰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准则是以对 公司内在价值的度量为基本前提的,只是后来巴菲特把老师的纯量化(或纯财务)度量改成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评估模式。安全边际的一般性潜台词是:相对 于公司较为稳定或没那么悲观的基本资产或基本故事,市场由于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反应,而给出了过低的估值。从这个层面来看,巴菲特对美国运通和华盛顿邮报的 投资属于“安全边际”理念下的操作:在美国运通受非核心业务损失影响而导致股价下挫时买入,以及在华盛顿邮报缘于股票市场的整体性下滑而变得便宜时出手。 但盖可保险的情况则并非如此。

    说起盖可保险公司当时的状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关键词:分崩离析、今非昔比、伤筋动骨、濒临死亡。公司股价的变化多少反映出当时情况的恶劣程度:从 1972年最高每股61美元,跌至1976年最低每股2美元。无论是依照格兰厄姆旧有的价值评估标准,还是经巴菲特后来改良过的价值评估标准,买入盖可保 险,与其说看中的是其宽广的安全边际,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公司能否起死回生、乾坤扭转的豪赌。

    1976年,在与盖可保险新任CEO约翰.拜恩(John.J.Byren)“促膝长谈”(不是询问公司的基本故事有无改变,而是询问这位新任总裁如何让 公司起死回生)了几个小时后,巴菲特开始以平均3.18美元的价格买入盖可公司价值410万美元的股票。而在当时,公司的情况并未出现根本性改观。巴菲特 的“赌博”能否成功,除了要看约翰.拜恩能否力挽狂澜外,还有赖于地方监管当局的恩典、其它保险公司的相助、投资银行(所罗门)的援手以及巴菲特的继续大 量买入等。当然,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完美的,盖可保险的股票也像一座被挤压得几乎变型的弹簧,最终出现了大幅增长[i]

    综上所述,我们显然不能把这次“豪赌”事件仅仅归结为一次简单的安全边际式操作。

 

2)、1982年:盖可保险故事的延续

伯克希尔净值在1982年的“暴利”其实只是1976年故事的延续而已。1976 年至1980年间,伯克希尔对盖可保险公司的投资总额共计4700万美元(其中1976年投资的价值1940万美元的可转换特别股于两年后全部转换成普通 股)。伴随着公司业务的“起死回生”、“乾坤扭转”,其股票价格也一路上扬,从而为伯克希尔净值作出了巨大贡献。见下表:

 

2、年度百分比变化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盖可保险

23.7

5.4

45.8

36.0

21.8

45.8

31.6

标普500

32.3

-5.0

21.4

22.4

6.2

38.7

18.6

资料:巴菲特1986年致股东信

    单就1982年而言,盖可保险对伯克希尔净值增长到底有多大贡献呢?我们从巴菲特当年致股东信中可以一探究竟:“1982年伯克希尔净值的增长大约是 2.08亿美元,相较于期初净值5.19亿美元,约有40%的成长……,在2.08亿美元当中,有0.79亿美元是由于GEICO市值的成长。”也就是 说,如果没有盖可保险的贡献,伯克希尔当年净值增长率约为24.86%,与标普500相比的超额回报仅在3个点左右。如此看来,1982年伯克希尔净值的 “暴利”主要源于盖可保险故事的延续。

 

3)、1985年:通用食品收购事件

1979年巴菲特开始买入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买入的静态和动态PE分别为 7.95倍和7.33倍(当时股市仍未脱离熊市状态)。到1984年,公司股价升至54美元。如果单纯计算其账面盈利的话,年复合投资回报仅为7.8%左 右,远远低于伯克希尔净值同时期的整体增长(年复合26.95%)。因此,无论如何,这暂时还不能称为一次漂亮的买进。

    然而,1985年菲利普.莫里斯对通用食品的收购事件改变了一切。隐藏在背后的收购动因也许我们无法知晓,但收购价格却让通用食品公司股价从1984年的每股54美元,一跃升至1985年的每股120美元!“仅仅这一只股票就为伯克希尔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ii],巴菲特对通用食品的投资年复合回报也由此从1984年的7.8%大幅跃升至21%左右。

    从当年致股东信中,我们可以清晰读出巴菲特如何看待这一收购事件对当年伯克希尔净值的影响:“1985年出售证券的大部分收益约3.4亿美元是缘于我们出 售通用食品的股票。我们从1980年开始便持有这只股票,而且是以远低于我们认为合理的每股企业价值的价位买进。年复一年,Jim与Phil等管理阶层的 优异表现大幅提升了该公司的价值。一直到去年秋天,Philip Morris对该公司提出购并的要求,终于使其价值显现出来。我们因4项因素而大大受惠:1、便宜的买进价格;2、一家优秀的公司;3、一群能干且注重股 东权益的管理阶层;4、愿意出高价的买主。而最后1项因素是本次获利能够一举浮现的惟一原因。不过,我们仍认为前3项才是能为波克夏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基 本缘由所在。”

 

4)、1989年:秘密购入可口可乐

    巴菲特在1988年6月至1989年3月,分次秘密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共计9340万股,投资总额高达10.23亿美元。截止1988年和1989年 底,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市值分别占伯克希尔股票总市值的20.7%和34.8%。买入的静态和动态PE分别为17.4和14.5倍。按照当时市场的主流看 法,买入这样一个略显疲态的巨无霸公司,价格不算吸引。

    由于巴菲特当时已经闻名全国,其每项投资举动都会对股市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巴菲特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特别恩准:可以在1年内不披露自己在当年的投资行动。因此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买入行动,除可口可乐公司外,其他人士并不知情。

    但是,“当巴菲特手中的可乐股票持有率达到6%时,股票资产累计已经达到了12亿美元!终于在1989年3月,巴菲特的把戏被揭穿了,人们纷纷到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可口可乐的股票。最终,纽约股票交易所不得不给可口可乐股票挂上了当日涨停的牌子。”[iii]由于可口可乐股票价格在巴菲特买入后的持续优异表现,到1989年底,伯克希尔公司仅在这一只股票上的未实现收益就高达7.8亿美元,占其买入总成本的76.16%!

    面对这样一个略有些“呼风唤雨”和 “点石成金”味道的故事,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认为:1989年的净值“暴利”主要源自于“安全边际”。

 

5)、1998年:溢价收购通用再保险

    1998年,伯克希尔净值增长了48.3%,超出市场指数19.7个百分点。只是这一次的“暴利”和“弹簧挤压”几乎没有一点关系,净值增长中的“绝大部份系来自于因购并交易所发行的新股溢价”(巴菲特1998年致股东信)

    这一年,巴菲特完成了两项重要收购:奈特捷公司(NetJets,经营飞机分时业务)和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 Corp.)。后者的收购价格高达220亿美元,是前者收购金额的30倍(关于此次收购的细节与玄机,我们在 “可口可乐”一节中有较为详尽的描述)。这两次收购都涉及伯克希尔公司发行新股,而就在“巴菲特宣布用公司20%的股份支付通用再保险公司收购的同一天,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达到了每股80 900美元的高位”[iv],从而使得溢价发行构成了公司当年259亿美元净值增加额中的“绝大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998年伯克希尔公司净值的大幅增长(确切说是超额增长部分)与“安全边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6)、1995年:乏善可陈的斩获

    在1976至1998年伯克希尔净值的6个“暴利”年中,1995年的含金量是最低的,超额收益仅为5.5个百分点。由于公司当年完成的两项收购均涉及数量很小的新股发行,因此我们估计这5.5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多少仍与溢价收购有关联。

    由于当年的公司净值增长实在没有精彩故事可言,巴菲特在当年致股东信中做了一段自嘲式的表述:“对于1995年能够有这样的成果并没有什么值得好高兴的, 因为在去年那样的股票市场状况,任何一个笨蛋都可以很轻易在市场上有所斩获。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套句肯尼迪总统说过的话,只要一波大浪起来就可以撑起所有 的船只。”

 

本节要点:

1、  发生在1976、1982、1985、1989、1995和1998年的伯克希尔净值巨幅增长,并非主要源自股票投资上的“安全边际”,而是背后另有故事;

2、   我们观察巴菲特,不仅要知其一,也要知其二,更要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i] 巴菲特已经把79年以前的公司净值按照新会计准则全部做了修正。

[ii] 摘自《滚雪球》。

[iii] 摘自《滚雪球》。

[iv] 摘自《滚雪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11

當舖業行賄保暴利 特偵組鎖定33立委

2010-11-18  TNM




時值五都選舉前的敏感時刻,驚傳 藍綠立委同涉集體收賄!特偵組10月21日兵分5路,在北中南同步搜索當舖業者,並全面清查連署支持〈當舖業法修正案〉的藍綠立委33人。

其 中,當時提案的立委國民黨籍張明雄和民進黨籍張清芳,更遭特偵組鎖定,疑不當收受業者賄款400萬及200萬元。特偵組另掌握立法院議事人員阮森,及其時 任法務部官員的夫婿黃錫星涉及本案,甚至可能還「黑吃黑」,暗槓業者行賄立委的款項。

立委張清芳小檔案

年 齡:58歲

出身:台北縣人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百齡頓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省議員、第四屆、第五屆立 委,第六屆立委89票飲恨落選,在扁政府時代任第一金控子公司第一創投董事長。

五都選舉前夕,爆發當舖業者集資行賄立委,涉案的藍綠立委多 達三十三人。特偵組檢察官薛維平十月二十一日指揮檢警,兵分五路,搜索北、中、南五家當舖業者,並先後約談曾任台灣省當舖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姚培國、前 台北市當舖同業公會理事長秦嗣林、監事林豐澤、前台中市當舖同業公會理事長王蘊澎,以及高雄市當舖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大作等五人。此外,現任立法院教育委員 會主祕阮森,及其夫婿、標準檢驗局專門委員黃錫星,也遭到偵訊。

立院祕書 疏通行賄

特偵組調查發現,阮森及黃錫星二人,在二 ○○一年當舖業者集資行賄立委時,扮演「白手套」角色,不僅幫業者草擬符合利益的法案,也助業者穿針引線,疏通藍綠立委,當時阮森是立法院司法委員會祕 書,先生則是法務部法務司科長。阮森的哥哥阮登發曾任《工商時報》總編緝、扶輪社社長,阮森的嫂嫂則為前金管會副主委、現任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

調 查指出,黃錫星在二○○一年幫業者三讀通過《當舖業法》案後,隨即離開法務部,投入省農會選舉,並獲選省農會總幹事;後因被檢調懷疑涉及期約賄選,一度遭 台中檢調單位查辦,旋遭省農會罷免,後獲不起訴處分。他於二○○五年轉任標準檢驗局擔任專門委員,但又在二○○七年,涉嫌透過胞弟黃錦星向廠商索賄八萬 元,以貪污罪嫌遭檢方起訴。

知情人士指出,特偵組的偵查行動,揭開了二○○一年當舖業者為全力攔阻內政部提案修法、調降當舖利率上限,不惜 全國總動員,向各地當舖業者募集「活動費」,金額每家五千、一萬到三萬元不等,當時全台共一千九百一十八家當舖業者,總計募得約一千八百萬元,以銀彈攻勢 找藍綠立委「幫忙」的內情。

銀彈護航 維持高利

該人士指出,當舖業者出錢出力,運用各種人脈,找上立法院議事人員及法務部官 員,代為擬出另一符合業者利益的法案版本後,再請立委連署提案及協商護航,最後〈當舖業法修正案〉在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通過,當舖業者如願達陣,以月 息四分、每月倉棧費(即保管費)可達五分的修正版本過關,保住了每月利息仍維持原狀九分(年利一○八%)的龐大利益。

特偵組調查發現,二 ○○一年當舖業法修法期間,業者集資行賄立委的行徑,宛如「中藥商行賄案」翻版,但全案沉寂至今年五月十七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當舖業法修正案時,民 進黨立委葉宜津當場向列席的法務部官員告發,才急轉直下。

葉宜津說,她接獲業者檢舉,指九年前當舖業法修法時,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的當舖月 息版本原訂為二%,即年利息二四%,但到了朝野協商後卻劇增為四八%,原因是有國民黨重量級立委收受了七位數的賄款,並由立院議事人員幫忙送錢,隨後特偵 組展開調查。

阻再修法 舊事重演

在葉宜津接獲的檢舉函中,署名「一群不滿被坑錢的當舖同業」指控當年修法時,當舖業者成立五 人小組,剝奪業者血汗錢,強行要全國每家當舖業者繳交一萬元以上的經費給各縣市公會,再轉匯入「台灣省當舖商業同業聯合會理事長姚培國 『台北市專款專戶』」名下,交由五人小組全權處理,信中更表示:「此筆專用款除賄款給立委外,還剩餘約六百多萬元,分別存入二張定期存款單後,錢都被專戶 保管人坑走了。」

檢舉函說,現在立法院又在進行當舖業法修正案,依據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所提版本,主張將月息下修為三分,如今,全國二千多家 當舖業者又打算舊事重演,仿效九年前集結各縣市當舖公會理事長及重要幹部,組織「應變小組」全力護盤,日前立院也傳出黃偉哲遭人致電關切。

特 偵組自今年五月展開調查,到十月底大動作搜索及陸續偵訊相關人員,已掌握全案輪廓。知情人士透露,當舖業者為修法運作,早在二○○○年底就已開始,當時業 者聽聞風聲知悉扁政府上台後,內政部將著手修法調降限制當舖業行之多年的月息九分,即一年利息一○八%的利率,隔年內政部將當舖業法草案送進立法院,內政 部次長李逸洋原本主張依民法二○%的年息法定標準,當時亦參與審查的葉宜津也堅持,只可給當舖比坐冷氣房的銀行略高的利率,才能照顧到弱勢典當者權益。

同 業集資 分工遊說

不過,當舖業者在此時集結,並由當時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省三大當舖業龍頭,及宣稱有立法院人脈關係的台中市公會理事長等 人組成「專案小組」因應,成員有姚培國、秦嗣林、林豐澤、王蘊澎及吳大作等五人。

據了解,專案小組會商後,決定由全國當舖業者共同集資,找 立法院的有力人士疏通,當時五人小組粗估北市有二百二十多家當舖、高雄市一百二十多家、台灣省一千五百多家,共計一千九百多家當舖,若每家出資一萬元,則 可籌得近二千萬元,應足以因應。另為爭取時效,五人小組決定先行墊付相關活動經費,之後再向業者募款。

之後,五人小組各有分工,主要由在台 北的姚培國、秦嗣林和林豐澤三人就近負責各項遊說工作,林豐澤更自告奮勇說,他和立法院議事人員、時任立院司法委員會祕書的阮森,及其夫婿、時任法務部法 務司科長的黃錫星熟識,可以請他們夫婦代擬修正法案,並請立委提案連署及護航,至於其他專案小組成員,則在前方吃緊、急需銀彈時,就趕快匯款支應。

提 案立委 爆黑吃黑

知情人士向檢方表示,當時給立法院相關人士的賄款,均以林豐澤的名義開出支票,給付對象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給負責安排法 案議程的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一部分給代當舖業者提案的立委,原本業者計畫張明雄及張清芳二人各給二百萬元,豈料立委間也發生「暗槓」情形,而令調查人 員直呼驚奇。

特偵組調查,當時業者給了內政委員會召委、也是修正案提案人之一的國民黨立委張明雄,二張各二百萬元的支票,請他轉交其中一張 給另一提案人、民進黨立委張清芳,沒想到他並未把支票交給張清芳,而引起張的不滿。五人小組得知後,遂趕緊再補了二百萬元給張清芳,張明雄則獨吞了四百萬 元,這部分共花了六百萬元。

知情人士指出,當時二名提案的立委張明雄和張清芳確實努力推案,更相當關心當舖業生態,二○○一年三月立法院召 開聯席審查會時,張清芳不斷地表達當舖利息不能訂得太低,「否則業者無法生活」;張明雄則在委員會發言中,關切內政部要求的按捺指紋及當舖成立家數應否限 制等。

人脈打點 藍綠連署

至於款項給付的第三部分,則是草擬法案人員及其他有意見的立委,這部分當舖業者則全權委託阮森夫婦 交付。但檢方調查指出,原本阮森向當舖業者開價,草擬法案要一百萬元,後來則主張是夫妻二人共同出力,所以要二百萬元,還在一次業者請他們夫婦吃飯時,向 業者們表達他們是如何盡心盡力的過程。

知情人士透露,阮森在該次餐會中力陳自己在立院如何吃得開,並說她拿法案給立委們連署,不到二天時間 就有三十三名朝野立委參與;至於阮森的先生黃錫星則向業者吹噓,為了達成任務,他怕提案立委不懂得法案重點,所以在內政委員會審查當天,還特別到場,假裝 是立委助理從旁提點。黃錫星還說因為他是法務部的科長,擔心審查會上被認出來了,還得一直低著頭、頻頻遮掩。

阮森確實相當了得,此一由張明 雄、張清芳提案的當舖業法修正案,連署立委藍綠都有。據當年參與該法案協商的人士說,此一由內政委員會主導的法案,朝野協商時主要由內政委員會的議事人員 與會,但會中只見司法委員會祕書阮森突兀地穿梭其中,不斷地和負責協商的藍營黨團幹部交頭接耳,令他印象深刻。

支票轉存 百密一疏

據 特偵組掌握的匯款資料顯示,林豐澤除先後開出二百萬及一百萬元的支票給阮森夫婦外,還陸續以二十萬元為單位,開出數十張支票,不過,特偵組發現,阮森為免 被發現對價關係,並未將支票直接存入自己的戶頭,而是將它兌換成現金,再分批存入她在台灣銀行的帳戶,總計約七百萬元。

但百密一疏,特偵組 還是掌握了阮森從當舖業者收受賄款,再以現金存入台灣銀行的資金流向。特偵組發現,阮森當年陸續存入七百萬元,就不曾再搬動這些錢,特偵組約談時曾問她款 項來源,阮森辯稱她當時在北縣新店購買農地怕資金不夠,所以向林豐澤借款,後來手頭上的錢夠了,這筆錢才一直未動用。

只是,阮森的說辭明顯 和檢方掌握當舖業者的說法有出入,而且阮森台銀帳戶中的七百萬元,也顯然和當舖業者供稱欲支付阮森夫婦總額二百萬元款項,足足多了五百萬元,意外牽扯出另 一起「黑吃黑」內幕,也因為阮森暗槓了立委的賄款,極可能因此讓三十多名立委逃脫了受賄的罪責。

專戶餘額 行賄鐵證

特偵組調 查,當舖業者為維護既得利益,可謂窮盡所有可能運作,但當時另一國民黨重量級立委陳健治,卻對調降當舖利息一事極為堅持,後來,七、八個當舖公會的理事長 及幹部曾赴立法院拜會他,在不斷請託下,審查當舖業法當天,陳健治果然如業者所願因故未出席,而使委員會初審通過年息三六%的版本,最後更在阮森夫婦的穿 針引線下,當舖業法終於在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三讀通過,年息劇增為四八%,還可收取倉棧費,但因法案未明訂倉棧費以收取一次為限,使得業者可每月收 取。

當舖業者對於立院通過的法案版本極為滿意,隨即在二○○一年六月於台中晶華酒店召開會員大會,會中決議向全國業者募款,高雄市公會決定 向每名會員募款五千元,且自由樂捐;台北市和台灣省公會則每位會員收取一萬元,部分會員甚至熱情捐款二、三萬元,由會員自行匯款至台北市及台灣省公會的專 戶。

知情人士指出,整個募款作動進行了二個多月,到九月間全數收齊款項,約募得一千八百萬元,最後五人小組支付完相關款項後結算,花費約一 千三百萬元左右,結餘金額約近六百萬元,由各公會自行處理,高雄市決定將剩餘款項發還捐款者,每人分得一百多元,台北市和台灣省公會則把近六百萬元留在專 戶中,供公會使用,這筆錢的流向也意外成了此一立委行賄案九年後引爆的導火線。

回應

 張清芳表示,他提案當舖業法沒拿半毛 錢,可能是因張明雄拜託,也有當舖公會幹部來請託,才和他一起提案,至今沒有檢調人員找他談。

張明雄則表示,他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提過當舖 業法修正案,對內容也不清楚,「當年也沒有業者來找過我,可能是其他立委請託、一起提案,我對該案一點也不了解,和業者也不熟悉,更不可能拿人家400萬 元。」

阮森說:「偵查不公開,不方便談論。」特偵組發言人陳宏達則證實,特偵組確在調查本案,但細節不便說明。

小辭典 倉棧費

「倉棧費」是指倉存保管費用。依《當舖業法》第20條規定,當舖業除計收利息及倉棧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倉棧費之最高額,不得超 過收當金額的5%,但條文中未明訂限收取1次,因此部分業者每月收取倉棧費5%,總計業者1個月最高可收取9%的利息及倉棧費。

另依規定, 質當物於1個月內取贖者,以1個月計算利息及費用,所以舉例而言,若民眾質借10,000元,業者每月最高可收取400元利息及500元倉棧費,合計民眾 支付的利息及費用高達900元。

立委張明雄小檔案

年齡:66歲

出身:南投竹山人

學歷:雲林高農 畢業

經歷:南投縣議員、竹山鎮長、省議員、國民黨第四屆立委,2001年底退黨參選縣長落選。

2001年當舖業法連署立委

提 案人 張明雄(國)、張清芳(民)

連署人 國民黨 秦慧珠、張蔡美、潘維剛、鄭永金、陳學聖、洪讀、林源山、李顯榮、楊仁福、林政則、李先 仁、林志嘉、靳曾珍麗、朱鳳芝、關沃暖、曾蔡美佐、劉文雄、韓國瑜、曹爾忠、楊作洲、徐少萍、周五六、楊吉雄、蔡中涵、鍾利德、洪秀柱、何智輝

民 進黨 戴振耀  親民黨 馮定國

無黨籍 黃明和、瓦歷斯.貝林

當舖業者行賄立委事件簿

2000.06.08  行政院函送立法院審議〈當舖業管理法草案〉,條文說明當舖年利率依民法規定,即20%。

2001.02 相關的當舖業者成立5人專案小 組,準備集資遊說立院事宜。

2001.03.17 國、民兩黨立委張明雄、張清芳提案,31名立委連署,提出〈當舖業法草案〉,當舖利率改 為不明訂。

2001.03.26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當舖業法》草案,分3年調降利率36%、30%、24%。

2001.05.25  朝野協商後,最後立院三讀通過《當舖業法》版本,年利息飆漲定調為48%,即月息為4%,另明訂「當舖業除計收利息、倉棧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倉 棧費最高額不得超過收當金額5%。

2001.06 全國當舖業者在台中晶華酒店舉行會員大會,統一向各縣市會員募款集資,高雄市每人5千 元,台北市和台灣省每位會員1萬元。

2001.09 當舖業者完成募款,共集得1.8千萬元,後付款約1.3千萬元,餘款近600萬元。

2010.05  立委黃偉哲提案修當舖業法,將當舖業年息調降為36%,後立院傳出黃接到當舖業者關切電話,警政署竟代轉當舖同業公會陳情書予內政委員會召委吳育昇。

2010.05.17  立委葉宜津在立院委員會公開檢舉,9年前當舖業者集資行賄立委。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當舖業法修正案》,年利率下調為30%,倉棧費以1次為限。

2010.05  立法院再傳出當舖業者如同9年前再次聚會組專案小組因應修法,立院至今未排〈當舖業法修正案〉二、三讀。

2010.06 特偵組針對當舖 業者疑行賄藍綠立委案展開調查。

2010.10.21 特偵組指揮檢警,北、中、南兵分5路,對當舖業者進行搜索及偵訊。

當 舖暴利 黑白兩道覬覦

台灣當舖何其多,街頭「汽車借款」招牌林立,有線電視的插播廣告,也總少不了當舖的疲勞轟炸。業者表示,一般人雖對當 舖親近度不高,但當舖卻是社會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環,當舖的榮枯,也成了當前經濟活動興衰的縮影。

流當品 高利潤

當舖顧名 思義,就是要有動產(如名錶、汽機車)或不動產(房屋、地產)質押,依現值打折後典當現金供人週轉,一定時間後再加計利息贖回;其中現金行情以月收九分利 為法定上限,其他費用如手續費、倉棧費等,也必須在法定範圍內,才不致違法。

依現行法規,倉棧費僅能每三個月收取五%,不過傳出有不肖當 舖,以每月換票方式,超收倉棧費,變相獲取暴利。檢調在今年十月以涉重利罪,陸續約談苗栗縣內十多名當舖業者,即為一例。

當舖的獲利來源不 外二種,一是質押典當的利息,出借的現金以年利率二○%以上為主要獲利;二是流當品,由於典當時多以標的物的市值打二折至五折起算,一旦逾期流當,標的物 再以市價六折到八折拍賣,利潤相當可觀,規模小一點的當舖,一年獲利至少也有上百萬元,規模大的當舖獲利則可上億元。

賣債權 是非多

業 者透露,此行獲利驚人,若要開業,除了要有相當財力之外,沒有幾分「社會背景」絕對開不成。以桃園地區為例,一張當舖執照市價約五百五十萬元至六百萬元不 等。表面上看,每家業者都是合法正當經營,然而當舖也如同其他行業,絕對會有呆帳拖欠等問題,這時才是當舖業本事高下的玄機所在。

許多當舖 業者會將呆帳、欠收款的債權,依債信等級打折,把質押時所簽本票,「賣」給地下錢莊,由地下錢莊派人向債務人催收,部分地下錢莊會以暴力或騷擾手段,逼迫 債務人籌款還錢,不少人被追得走投無路,自殺、行搶等社會案件便因此層出不窮。

最顯著的案例,便是在新竹地區名噪一時的飆車族「YY車 隊」,由輩分較低的黑幫分子李家榮,在黑幫大老授意下,組織年輕愛玩的青少年,平時替黑幫所有的地下錢莊暴力討債,最後演變成為四處打砸惹事的社會毒瘤, 直到二○○五年被檢警一舉擒獲,才稍稍化解治安民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8

路橋收費業暴利:八成公司毛利超50%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78924.html

一度被炒得飛起的「菜賤傷農,菜貴傷民」怪圈中,流通成本過高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更有專家測算,流通成本 甚至高達整體成本的5-7成。而羊城晚報記者的最新調查表明,國內以收費為主要營收模式的上市高速公路公司,其過去一年的利潤,甚至超過以暴利聞名房地 產,或能提供另一佐證。

19家上市高速盈利120億

在日前發改委就物價形勢舉辦的內部座談會上,中科院研究員汪同三(專欄)表示,中國流通業費用的幾個數字讓人震驚,全世界82%的收費公路在中國, 流通成本佔50%-70%。實際上,自年初河南曝出「368萬天價高速過路費事件」以來,關於高速公路收費過高增加流通成本從而推高終端價格的質疑就屢見 報端。

羊城晚報記者統計2010年A股市場19家上市高速公路的財務數據發現,去年19家高速公路不僅悉數盈利,而且平均業績增長達到近20%。另外,八 成上市高速公路的毛利率水平超過了50%,其暴利程度超過了普遍認為是暴利行業的房地產業。而在2009年,路橋收費業超越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居三大暴利行 業之首。

高速公路股票往往由於股本大、股價波動窄等原因不被普通投資者喜愛,但這並不能掩蓋它們優良的公司質地。根據巨靈財經數據統計,去年19家在A股上市的高速公路企業無一虧損,平均的業績增長也達到20%,而其資產負債率卻普遍很低。

統計顯示,2010年A股19家上市高速公路全部實現盈利,合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9.9億元,同比增長19%,實現淨利潤120.58億元,同 比增長16%,寧滬高速以25.39億元的淨利成為最賺錢高速公路、贛粵高速、山東高速和四川成渝淨利亦超過10億元。從業績增速上看,19家公司有14 家實現同比業績上升,佔比超過七成,海南高速以116%的淨利增長居首,五洲交通和重慶路橋分別以47%和46%的增長列二三位,其餘多數公司的增長也在 20%以上。

業績平穩之外,多數上市高速的經營頗為穩健,上市高速普遍較低的資產負債率與人們印象中「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高負債形象大相逕庭。統計顯示,A 股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的中位數在50%,而19家上市高速有13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下,佔比近七成,負債水平最低的華北高速資產負債率只有 6.2%,海南高速、龍江交通也在20%以下。綜合來看,19家公司合計總資產2049.59億元,合計負債963.51億元,負債率僅為47%。

重慶路橋毛利率88%堪比茅台

天價過路費暴露了路橋收費行業的暴利,這一狀況在上市高速的年報中也有充分體現。

去年羊城晚報曾報導2009年年報中,路橋收費業超越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居三大暴利行業之首,而2010年,雖然多數公司利潤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但其盈利能力依然超越房地產。

統計顯示,19家上市高速有15家毛利率在50%以上,佔比78.9%,毛利率最高的重慶路橋達到驚人的88.26%,與國酒貴州茅台90%的毛利率僅一步之遙,福建高速、現代投資的毛利率也分別達73%和68%。

房地產公司的盈利能力與路橋公司相比也要甘拜下風,統計顯示,126家上市地產公司只有21家毛利率超過了50%,佔比不到兩成。任志強(微博 專欄)任董事長的以開發高端地產為主的華遠地產2010年毛利率為52.41%,在地產類公司排名靠前,如果放在路橋收費業,排名處於中下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與2009年相比,多數上市高速的毛利率水平有不同程度下調,19家公司有11家公司毛利水平下降,其中5家公司毛利率降幅在10%以上,而另外8家毛利上升的公司中,上升幅度均在10%以內。

2010年路橋收費業毛利率前十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本期(%) 上年同期(%) 增長率(%)

重慶路橋 88.26 86.64 1.86

福建高速 72.72 74.84 -2.83

皖通高速 70.61 69.05 2.25

龍江交通 68.78 70.01 -1.74

現代投資 67.91 66.06 2.79

中原高速 65.15 62.97 3.45

楚天高速 63.69 62.03 2.67

湖南投資 61.17 69.99 -12.6

東莞控股 60.06 61.05 -1.63

四川成渝 58.87 58.78 0.15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5

暴利還是虧損 水務呼喚成本「陽光化」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36296.html

均毛利率40%?中國水網近日發佈的年報數字,引來民間指責水務企業乃「第一暴利行業」的熱議。而為數眾多的國有、民營和外資水務企業則聲稱水務企業只是微利或虧損。是暴利還是虧損?雙方相持不下。

「整體上當然是虧損的,怎麼會盈利呢?水務又怎麼會成了『第一暴利』行業呢?」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昨日十分不解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40%高毛利率引發「第一暴利」說

近日《經濟參考報》刊發了《年報顯示18家水務上市公司2010年全部盈利》一文。文章稱:「年報顯示,2010年我國水務上市公司全部實現盈利,無一虧損,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58元,平均銷售毛利率40.02%。」

此間有網民評論稱,「平均40%以上的毛利率,水務業已經成了『第一暴利』行業。」甚至有評論認為:「水務企業漲價的理由都是忽悠人的。一直被蒙在鼓裡的消費者無法不憤怒!」

昨日下午,記者就中國水網提及的水務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情況進行了查詢。結果顯示,2010年,在18家公司中,參與污水處理投資運營的上市公司 共14家,該項業務平均毛利率46.74%。涉足市政供水投資運營的公司共11家,該項業務平均毛利率34.56%。水務工程建設方面,有9家公司參與此 類業務,平均毛利率38.59%。

高毛利率不等於高利潤率

不過,記者瞭解到,「平均40%以上的毛利率」其實是一個大大的「水泡」。就在《經濟參考報》的文章出來後,中國水網5月30日發表了題為《被誤解 的水務上市公司高毛利率》的聲明。聲明稱:「由於水務公司是重資產行業,財務成本高、折舊高,僅以毛利率評判其整體利潤水平是不科學的。」

根據我國《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城市供水價格中的利潤,按淨資產利潤率核定」,並明確規定了供水企業「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是淨資產利潤率8%~10%」。經測算,2010年,18家水務上市公司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5.78%。

環境商會秘書長助理馬輝昨日對記者分析說,以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計算,按目前的水價,自來水公司一年的營業收入大約7000萬~8000萬元,其中毛利大概在3000萬元,如此計算自來水公司的毛利率接近50%是沒有問題的。

「但折舊、貸款利息等成本也接近4000萬元,這樣一算公司就會虧損。」馬輝說,關鍵是毛利率計算方式並沒有把財務成本和管網前期投資計算進去,而這塊卻是供水中最大的成本。供水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投資再建造的成本,包括管網老化修繕、新建廠區和設施的資金等。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昨日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自1998年後,城市供水行業管網等設施的投資都來自水務公司,政府的投資基本上為零。

供水成本過高

水務業整體微利或虧損

那麼,水務企業真實的盈利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記者瞭解到,從1995年開始,國內自來水公司便開始全行業虧損。

中國水網的統計顯示,2009年2月,我國自來水生產行業毛利率整體為17.75%,但同期利潤率為-9.15%,淨資產收益率為-0.6373%。

而駱建華提供了一份《水價問題再探析》,這份報告的報送單位包括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等國家權威部門。報 告稱,「由於水價倒掛,不能滿足供水廠的運營需求等原因,城市供水長期以來處於虧損狀態。2008年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水廠虧損,總虧損額達25億元,供 水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堪憂。」

報告稱,造成水務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不斷高漲的供水成本。作為供水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水資源費的提高以及原材料、電價、人工等直接成本的上升是導致供水成本提升的根本原因。

水價成本公開方能對症下藥

不過,有一點也是不容迴避的,那就是出於經營、競爭的考慮,可能沒有哪一家企業願意公開自己的成本,水務企業的盈利情況並不透明。

據環境商會的一項調查,由於缺乏有效的成本約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管網漏失、水管單位人員超編、成本分攤不合理、盲目建設等原因導致的不合理成本,在多數情況下被「摻和」到水價中。

「要搞清楚供水企業虧損的原因。」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是因為經營不善造成的,要改善經營,或者換一家公司經營;如果是政策性虧損,就要研究應該由誰來支付,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