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話幾時都是買樓好過租樓住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31.html
今天朋友說「李嘉誠話幾時都是買樓好過租樓住, 這句話真的沒有錯。」
這位朋友除了自住單位之外, 還有一個單位收租, 雖然還有很多按揭未供完, 應該是超過八成吧, 但看這兩層樓在現時的市值已經賺了有二百萬之多, 這兩年他實在和味。
他突然有這個想法, 就是因為近日他收到租客的第二年租金, 他跟租客簽的租約是一年一年計的, 所以上年他已經一次過收了大約15萬租, 今年租金不變, 所以又收15萬, 他所感慨的是他手持物業, 兩年就收了30萬的租金, 但租客就少了30萬, 如果再買遲幾年, 交租都交了成100萬云云。
當然, 在現在的環境,確實買自住樓比租樓好, 其中一個最大因素是利率非常之低, 在這個條件下, 供樓大部份金錢都是償還本金, 少於20%是付利息的, 但如果有一天租金連交利息的份數都不足夠的話, 李嘉誠先生這句就不一定是對的。
可惜, 很多沒有買樓經驗的人都不瞭解利率的問題, 甚至說不出現在樓按的計法, H是多少, P是多少, 尤其發生在最大聲示威反霸權的一群, 在資本主義世界, 資源最後都會去到最有準備的一群手中。
買股票,到底是買大還是買小? 唐憶秋
http://xueqiu.com/8749874851/22028588經常看到買股票的人爭論是買大公司還是買小公司的股票,通常買小公司的基本上是期望增長空間大,追求的是股價的翻番。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合理的,但是不現實的。
在
討論買大還是買小這問題之前,一般可以確認的事情是,凡是傾向於買小的股民大多資金規模偏小,因為資本金少,所以每年15%的正常利潤率來說是沒有太大意
義的,與個人心理期望值不符。我認為這是合理心態,因為從財富的積累過程來看,在資本規模偏小的起初階段,如果沒有100%以上的利潤率,是很難發展狀大
的。所以我一直是這樣理解,當你的錢從10萬變成1000萬時,必須採用槓桿,比如以前買房就是這樣,在中國前十年,不少人通過貸款買房的槓桿賺到了第一
桶金。然而等你的錢到了一定階段,必然追求穩定的增長率,因為那時候你不可以冒險,失敗的機會成本太高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人們必須依靠
一定的投機性來賺足第一桶金,而必須採用投資的心態來發展壯大。再回到股票來看,剛才我的描述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股票買小不買大的心理動機,同時也承認了
這種心態在財富積累過程中的合理性。但我認為通過股票來挖到第一桶金是不合理的,凡上市企業都已經經歷過第一桶金階段,到股市上來只是為了挖第二桶、第三
桶甚至更多的錢,所以關於上市企業業績翻番的預測大多是神話,即是有,概率也是極低的,同時對應著大量的機會成本。對於拿工資買股票的你?你能冒起這樣的
風險嗎?如果你反問我,那我怎麼賺錢,我只能回答,這與你賺錢能力有關,與股票無關,股票只是一個理財工具而已,不要期望值太高。
證監會:散戶是買股主力 不要被賣房炒股誤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24

證券時報網報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11月24日-12月5日,日均成交金額7561億元,12月5日超過萬億元,大盤藍籌股成交活躍,初步統計,11月24日至12月4日,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凈買入309億元,自然人凈買入659億元,持有A股市值1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凈買入更多。
鄧舸同時表示,近期股市上漲,市場和媒體有各種不同觀點。股市穩定健康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有重要作用。希望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等說法誤導。證監會將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從行情看,11月24日-12月5日,滬深股市,分別上漲18.13 %和20.82%,大盤藍籌大於中小市值股票,金融業、采礦業、房地產在行業板塊中居前,據統計,截至12月5日,全部A股的靜態市盈率20倍,主板市盈率16倍,中小企業板49倍。
上證綜指收盤報2937.65點,漲幅1.32%。深成指數收盤報10067.3點,漲幅0.37%。創業板大跌2.46%,收報1581.91點。
周五數據顯示,今日滬指收盤成交超1000億美元,5倍於年內不到200億美元的平均交易量,並打破了2005年錄得的860億美元最高單日成交記錄。兩市成交突破萬億,達到10740億元,創歷史記錄。
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11月全月,銀證資金單月實現凈轉入2667億元。四周資金分別凈流入169億元、314億元、461億元和1723億元。隨著資金轉入提速,證券交易保證金余額也水漲船高,截至上周末,保證金期末余額已逼近萬億大關,報9912億元,創該數據有統計以來的新高。
伴隨著滬深股市的持續節節走高,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也猛地火了一把。此前,在一個投資策略研討會上,林采宜放言:“股市已經站在長周期的牛頭上,投資者應該拋掉房子買入股票。”對於林采宜的“賣房買股”論調,業界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並存,也有人戲稱“太任性”。而國泰君安最新觀點則更為激進,喊出了炒非銀就是炒中國夢的口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票]大家認為現時是買物業的好時機嗎?
1 :
GS(14)@2010-11-21 11:03:50看法如何?
2 :
亞力士(1473)@2010-11-21 23:00:22一定有d唔夠實力抄家掟貨出來,如果平時做定功課,有機執平貨。
亮說亮話:今年是買樓好時機
1 :
GS(14)@2017-01-05 07:59:40■地產商的主動權逐漸消失而要沽貨,今年是應是買樓的好時機。 資料圖片
有老友問我,點樣可買到又便宜、品質又佳的商品,我話只要等到供應商喪失了主動權,就很容易買到,甚至唔值錢。例如在中秋節之前,餅店掌握了月餅供應的主動權,月餅的售價很高,但中秋節後,月餅的價值大幅下降,餅店亦喪失了主動權,他們見市場沒有需求,大部份餅店索性在中秋節之後停止售賣月餅。每一年7月開始,已有朋友搵我食大閘蟹,我話要等蟹季大造時才食,因為在蟹季開始時,市場需求量大,蟹農掌握了主動權,見市場有需要,便以激素等催谷大閘蟹苗,換句話說,這時食大閘蟹,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大多數由激素催生。到了大造的時候,蟹農的主動權消失,我們就會食到價格比較合理,而且不含激素大閘蟹。所以,了解供應商的主動與被動,就會買到一些不但價格合理而且優質的產品。有年輕朋友問我今年是否適合上車,我話若撇除所有影響樓市因素,今年樓市應該大造,也是買樓好時機。過去幾年樓市供應嚴重不足,地產商掌握了主動權,實力雄厚,未到他們要價,可以持貨不賣。但隨着政府提供供應量逐漸到位,地產商的主動權亦逐漸消失,持貨有壓力。今年供應量多達3萬個單位,不排除有一些持貨能力稍差的地產商,旗下新樓盤要減價,或要增加優惠促銷,況且政府以各種印花稅壓抑炒賣和外來投資需求,只要閣下沒有以私人名義持有住宅單位,今年應該是買樓好時機。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3/1988456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