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妻子憶亡夫:一個人,和他的愛

移動醫療企業“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心梗去世一周,其妻昨晚發表題為《一個人,和他的愛》的悼文追憶亡夫,這篇文章回憶了張銳創業的過程,也深刻表達了其妻的情感,甚是悲傷。

以下為原文:

一個人,和他的愛

我曾對未來有過許多悲觀的假設,如果公司破產了我怎麽辦;如果中層管理團隊被全部挖了墻角怎麽辦;如果我先生入獄了我怎麽辦……

我給每一種不幸都準備了預案。可是我從來不曾想到這種意外。就像你在京華時曾經和我說過的:“人生比小說精彩。”

今天是你的頭七。我現在站在小區的林蔭道上,盯著濕冷的夜空氣,聽當晚的保安細細地給我指出你倒下的位置——頭朝東,腳朝西,平平地躺,雙手握拳平鋪兩側。

“他當時的表情痛苦嗎?”

“不痛苦,很安靜,好像睡著了一樣。”保安隊長說,“小狗蹲在他的左邊肩頭,就是這里,也不叫。”

我安心了。我最怕你走的時候痛苦掙紮。靖哥哥告訴我:心梗死的患者走的時候可能會有巨石壓胸的絕望和無力,你那麽堅強果決的一個人,如果那樣,該是多大的折磨!還好。你走的快速絕決,手機都還不曾掏出褲兜。

點上香、你愛的雪茄,在你倒下的地方,祭奠你。

我怎麽會被你這樣一個流氓討回家做老婆呢?你是個浪子啊。

你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從報紙到網站再到移動互聯網,玩得精彩玩得酣暢,癲狂了風雲,也揉碎了女人心。每一次哭花了妝,我都問自己:還可以嗎?還要繼續嗎?還不能離開他嗎?還能再用力更愛他一點嗎?

我就像一個重度的吸毒患者,吸著你的毒,沈迷了十年的光陰。想起我們決定結婚,我媽媽第一次見面,吃飯間你起身去洗手間,我媽媽突然抓住我的手,問我:“孩子,你到底愛他什麽啊?!”

我到底愛你什麽呢?

我記得五環路上,你曾驕傲地講起你們一群媒體人怎麽共同發聲,迫著五環路免了費。“那收費不應該!”你說。作為你的師妹,我懂你的心情,我愛這份新聞人的鐵劍道義。

我記得網易公開課起意開發之際,你興奮異常,高興地和我說:“小寶,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教育資源就應該免費、共享!”那個時候我驕傲,我懂你,我愛這份知識改變世界的發心與誠摯。

我早已預料你會選擇移動互聯網創業。因為我深深記得N95手機上市的時候,你興奮的以最快速度搶購到一臺,玩了整整一天,直到睡覺前,你還在玩。我睡著了,半夜醒來,看到手機光映亮你炯炯有神的眼睛,你興奮地對我低語:“小寶,你知道嗎,這個手機太強大了!好多好多功能!”我哭笑不得,你真像個孩子。

我記得你決意以移動互聯網力量改變中國醫療難問題時,問我:“小寶,我去創業可以嗎?”我說:“你不創業,老了會後悔,我不想你後悔。”你使勁點點頭。沈默一下又問:“那我們把家里全部存款拿出來創業,老公要是賠了怎麽辦啊?”“賠了我就當我們買了一輛大奔,一出門撞墻上報廢了!”你於是心安。

我記得春雨創建伊始,百廢待興,我們一起在小小的1-006吃外賣火鍋慶祝公司成立,我的一輛車齡10年的破索納塔成為了你奔波忙碌的座騎,我們又一起創立了小小的千尋,你說:“小寶,我想圓你開一個咖啡館的夢想。”而我,我只是希望這個小小的千尋能讓你少一點奔波勞碌之苦,少一點觥籌交錯之累。那時候,你愛唱歌我愛笑,夢里花落知多少。

千尋,一個見證了春雨創業的地方。我在千尋,見到了Jui,Anna, Jason,……我總是把Jui叫成路易,Anna叫成Anglebaby,Jason叫成Jack,你頭疼地說:“你怎麽總是叫不對我這些投資人的名字呢?”後來你拆了VIE,我再也叫不錯了:喜歡我們家小皮、能喝酒的姚爺爺,笑起來爽朗極了的蔣總,一身爽利的朱姐姐……嗯。我不是記不住,是那時候不需要我記。現在我一個也叫不錯了。

我嫁給你的時候,你無車,無房,沒有存款。

現在你走了,你還是沒給我買過車,買過房,你也沒有保險,沒有理財,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和精力要一個孩子。

我曾對你說:“如果我們今生沒有孩子,我就把你當我的兒子,你就把我當你的女兒,可好?”你想了想,咧嘴笑了,點頭道:“這樣的人生聽上去也很幸福!”

親愛的老公,我偷偷在靈堂和你的遺照自拍了我們人生中最後的合影。我躺在你的棺木旁,陪你度過了人間最後兩個夜晚。我在你的靈前虔誠念誦了上萬遍阿彌陀佛。他們說你是菩薩,你為眾生而來,不為人間而來。

是的。你的BLOG叫“新聞是一種理想”,你最愛的T恤上寫著“人民即吾榮耀”。我想這是你一生世界觀的準確寫照。

我們臥室窗外的柿子終於紅了,我澆了一個夏天水的野草今日竟開出了紫色的嬌花。人生草木,一歲一枯榮。

十年前,當我為星雲大師做書稿編輯的時候,曾向大師求助過關於死亡的問題。我至今記得大師的回答:“你怎知此刻閉上眼睛,不是在另一個世界睜開眼睛?”

是的,我怎知這紫茉莉一笑,不是你越過萬千對我的回首嫣然?我怎知你去世那一刻,我面前廣場上迎著陽光盤旋飛起的秋葉,不是你對我最後的揮手:“小寶,再見!”

你是自由的。你是放蕩的。你去追求你愛的夢吧。不要停。

六年光陰,長發齊腰,全部剪斷,伴君遠遊。

我在人間,照顧爹娘,努力安好,踐行君願。

浮屠塔,七千層,不知今生是何生。

願時光永遠駐留在2011年4月19日的下午,一片苜蓿花開,你是誌氣滿滿的少年,我是花叢間無憂的女孩。

那時花開,春雨春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41

河北科大:有校外機構運用韓春雨技術實現基因編輯

針對近期輿論熱議的韓春雨成果一事,今天,河北科技大學公開作出回應。回應稱:目前,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具體信息我們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堿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里,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讓韓春雨處於風口浪尖。在受到此質疑下,最初發表論文的《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稱,將對韓春雨論文展開調查。與此同時,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也在今年8月份表示,將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後采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結果,並有權威第三方作證。

全文如下:

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

感謝社會各界對河北科技大學的關心、支持和愛護!

2016年5月2日,我校教師韓春雨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引起社會廣泛關註和強烈反響。對此,學校一直給予積極關註。目前,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具體信息我們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就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而言,一項新的科學發現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驗證周期,尤其是在成果的初創階段。懇請社會各界提供和諧寬松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給予他們多一點支持、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這樣才更有利於科技進步和科技工作者成長。

河北科技大學

2016年10月14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89

《自然》雜誌發言人:韓春雨論文或會被撤稿

因實驗結果無法重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實驗引發爭議。近日,多名科學家向《自然·生物技術》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據人民網報道,該雜誌一位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研究論文引發關註。但一月後,由於實驗結果無法重複,遭到國內外多名學者質疑。

據該發言人介紹,根據《自然·生物技術》發稿規範,對於一些意義重大的批評,可能讓作者或編輯推斷出論文基本結論是無效的,原始論文會被撤稿;如果有必要突出和澄清原始論文的問題,來函可能會與撤稿聲明一起刊登。

至於調查時間需要多久,該發言人表示,可能需要相當一段的時間。他解釋,讓調查按應有程序進行,不預先判斷結果很重要,因為指控可能被證明是基於事實或沒有根據。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堿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此後的多月時間里,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讓韓春雨處於風口浪尖。在受到此質疑下,最初發表論文的《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稱,將對韓春雨論文展開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08

到底是真是假?韓春雨稱或已找到別人無法重複其實驗原因

中國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發表的有關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幾個月來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爭議。但據新華社報道,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3日刊載的一篇新聞報道援引韓春雨的話說,他已發現一個不容易引起註意的問題,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麽別人很難重複他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

韓春雨團隊今年5月在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論文,與當前基因編輯領域內的主流技術CRISPR-Cas9相比,NgAgo-gDNA技術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自然》的這篇新聞報道引述韓春雨的話說,他現在已發現一個不容易引起註意的問題,或許能解釋為什麽別人很難重複他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他目前正在進行實驗來進一步確認,有了結果後他會把數據以及相關資料公布出來。他告訴《自然》,自己還需要一點時間。

這篇報道還提到,此前有一些科學家接受該雜誌采訪時曾表示能夠利用韓春雨團隊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方法獲得初步結果,但其中一位科學家的最新說法是,相關數據讓人困惑,現在無法得出結論。《自然》說,這些科學家都不願透露自己的身份,以免被卷入爭議中。

韓春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自己的論文是真實的,他自己曾多次重複實驗,但質疑聲仍不斷出現。不過,相關討論近來已從輿論關註走入正規的學術軌道。

11月11日,中國南通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子刊《細胞研究》上發表論文報告說,在斑馬魚模型上發現NgAgo技術可以做到“敲低”基因,但沒有發現這項技術有“編輯”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員說,由於研究對象不同,這項研究“並不能支持或者反駁此前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11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NgAgo的疑問》的文章,由國內外多家實驗室的科學家聯合署名,文章對韓春雨團隊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結果提出質疑,表示無法重複其實驗。同時,作者們也呼籲韓春雨團隊盡快澄清其中的疑點,提供更詳細的實驗資料。

《自然》雜誌網站的報道提到,《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現在仍在調查這一事件。《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8月初曾發布聲明稱,鑒於韓春雨論文引發的巨大爭議,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這篇新聞報道中也說,《自然》的新聞團隊與《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是相互獨立運作的兩個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0

《自然》雜誌擔憂韓春雨論文可重複性 稱明年1月完成調查

備受關註的韓春雨及其同事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NgAgo論文可重複性爭議日前有了新的進展。

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術》在官方微信上就此前發表的韓春雨及同事所著論文“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發表了最新聲明。《自然-生物技術》還發表了一篇“編輯部關註”,用來“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韓春雨課題組論文)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

韓國首爾大學、德國弗萊堡大學和美國梅奧研究生院等研究機構10位科學家表示使用NgAgo無法檢測到基因組編輯效果。《自然-生物技術》發布“編輯部關註”稱,我們發表三個團隊的實驗結果,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另外一組作者在《蛋白質與細胞》期刊也報告了類似結果。


《自然-生物技術》表示,已審慎考慮過所有關於韓春雨及同事原著論文的評論。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一篇論文在發表後遭到批評,我們都會對各種批評進行審慎和全面的評估,此次也不例外。”目前,原論文的作者中有兩位,即韓春雨和沈嘯,已同意我們的發表這一“編輯部關註”,而高峰、姜峰和Yongqiang Wu則認為這並不合適。

《自然-生物技術》認為,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將繼續與原論文的作者保持聯系,並為他們提供機會,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調查。屆時,我們會向公眾公布最新進展。

附“關於韓春雨及同事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論文的最新聲明”全文:

關於韓春雨及同事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的“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一文的聲明
Statement regarding“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by Han Chunyu and colleagues, published in Nature Biotechnology

《自然-生物技術》今天就此前發表的韓春雨及同事所著論文“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發表了“編輯部關註”,並發表Toni 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題為“利用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NgAgo)未能檢測到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

Nature Biotechnology is today publishing an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alongside a Correspondence entitled “Failure to detect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by Toni Cathomen and colleagues, in relation to a previously published paper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by Chunyu Han and colleagues.

《自然-生物技術》已審慎考慮過所有關於韓春雨及同事原著論文的評論。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一篇論文在發表後遭到批評,我們都會對各種批評進行審慎和全面的評估,此次也不例外。今天,我們不僅發表了Toni 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這可能會否定原論文所稱的有效編輯內源性基因的這一主要發現;而且我們還連同原論文一起發表了“編輯部關註”,以確保讀者知曉Cathomen及同事的論文,以及另外一篇在別處發表的論文(doi:10.1007/s13238-016-0343-9)所提出的擔憂。目前,原論文的作者中有兩位,即韓春雨和沈嘯,已同意我們的發表這一“編輯部關註”,而高峰、姜峰和Yongqiang Wu則認為這並不合適。

Nature Biotechnology has carefully considered all comments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paper by Han and colleagues.  As in all cases where apaper encounters criticisms after publication, we have undertaken a careful and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se criticisms. Today, we are publishing not only a Correspondence by Cathomen and colleagues that may refute the main finding of efficient editing of an endogenous gene claimed in the original paper, but alsoan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alongside the original paper to ensure that readers are aware of the concerns raised by the paper by Cathomen and colleagues and a report published elsewhere in the literature(doi:10.1007/s13238-016-0343-9). At this time, two authors of the original paper, Chunyu Han and Xiao Shen, agree with this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whereas Feng Gao, Feng Jiang and Yongqiang Wu do not feel that it is appropriate.

《自然-生物技術》認為,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將繼續與原論文的作者保持聯系,並為他們提供機會,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調查。屆時,我們會向公眾公布最新進展。

Nature Biotechnology believes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authors to be able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rns raised by the Correspondence an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paper if they are able to do so.  Thus, we will continue to liaise with the authors of the original paper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do that by January 2017. An update will be provided to the community at that time.

編輯部關註: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自然-生物技術》的編輯就上述論文發表“編輯部關註”,以提醒讀者人們對原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此次,我們發表三個團隊的實驗結果(http://dx.doi.org/10.1038/nbt.3753 ),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另外一組作者在《蛋白質與細胞》期刊也報告了類似結果(doi:10.1007/s13238-016-0343-9)。

The editors of Nature Biotechnology are issuing an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regarding this article to alert our readers to concerns regard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original results. At this time, we are publishing the results of three groups (http://dx.doi.org/10.1038/nbt.3753) that have tried to reproduce the results in the critical Figure 4 in the original paper by Han and colleagues, which demonstrates editing of endogenous genomic loci in mammalian cells. None of the groups observed any induction of mutations by NgAgo at any of the loci or underany of the conditions tested ab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s used. Similar results have been recently reported by a different group of authors in Protein& Cell(doi:10.1007/s13238-016-0343-9).

我們和論文作者進行了溝通,他們正在調查造成可重複性缺乏的潛在原因。我們向其告知了這一聲明。盡管調查仍在進行中,但韓春雨和沈嘯同意我們的發布這一編輯部關註,高峰、姜峰和Yongqiang Wu則認為目前並不合適。這些調查一旦完成,我們會向讀者提供最新信息。

We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authors, who are investigating potential causes for the lack of reproducibility. The authors have been informed of this stateme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s are ongoing, Chunyu Han and Xiao Shen agree with this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Feng Gao, Feng Jiang and Yongqiang Wu do not feel that it is appropriate at this time. We will update our readers once these investigations are complet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62

因未在期限內答複 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專利被視為撤回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消息,近日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複國家知識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該專利的核心內容是韓春雨課題組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因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能重複NgAgo實驗,技術的可重複性備受爭議。2016年11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表示將在2017年1月底完成調查並公布結果。

根據通知書上的提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韓春雨和沈嘯可在兩個月內提交恢複權利請求書,說明理由,並辦理權利喪失前應當辦理的相應手續。當事人因其他正當理由延誤期限而請求恢複權利的,還應當繳納恢複權利請求費1000元。如果在規定的兩個月內不進行上述操作,該專利申請將失效。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查詢網站上顯示,2015年12月21日,在距離向《自然-生物技術》投稿已經過去整整半年後,關於這篇論文的專利才開始申請。2016年5月11日,該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2016年6月6日,就這項專利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文“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20

《自然·生物技術》:已獲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據新華社報道,就廣受關註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新華社記者發來一份聲明說,期刊已獲得與韓春雨實驗所用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調查還在進行中。

河北科技大學科研人員韓春雨及其團隊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論文,與當前基因編輯領域內的主流技術CRISPR-Cas9相比,這種新技術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自然·生物技術》隨後在去年11月就這一爭議發表了“編輯部關註”以及一篇國際研究人員關於不能重複相關技術的文章,並表示將在2017年1月完成相關調查。

在最新聲明中,期刊發言人說,自2016年11月28日發表一些學者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註”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這份聲明並未說明數據的來源,也沒有給出完成調查的具體時間表。

《自然·生物技術》此前曾表示,雜誌編輯部已和原論文作者進行了溝通,作者們正在調查造成原論文描述實驗很難被重複的潛在原因,“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7

河北科大:韓春雨技術展現出潛力 丹麥公司求合作

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1月19日消息,該校副教授韓春雨團隊發現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工具在丹麥諾維信公司的真菌表達系統中已經展現出潛力。諾維信公司對進一步開發NgAgo基因編輯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有濃厚興趣。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丹麥諾維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達成合作,並簽署協議。

該消息稱,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其相關知識產權的轉化和應用,韓春雨團隊發現的基因編輯工具NgAgo-gDNA為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新的選擇。諾維信公司是全球工業酶制劑和微生物制劑的主導企業。另外,迄今為止諾維信已經連續十多年在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方面處於領導者地位。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堿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但此後的多月時間里,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讓韓春雨處於風口浪尖。在受到此質疑下,最初發表論文的《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稱,將對韓春雨論文展開調查。

2016年11月,10位科學家表示使用NgAgo無法檢測到基因組編輯效果,《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表示將在2017年1月底完成調查並公布結果,同時還發表了一篇“編輯部關註”,用來“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韓春雨課題組論文)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

而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複國家知識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該專利的核心內容是韓春雨課題組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因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能重複NgAgo實驗,技術的可重複性備受爭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9

獨家|華潤系張琨“空降”春雨CEO繼續推進上市 張銳股份已由家屬代持

去年十月,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心梗突發離世,這讓移動醫療行業創業人士唏噓,更讓春雨醫生的投資人猝不及防,在此之前,春雨醫生經過數輪融資,估值逼近10億美金,並且已經啟動了上市計劃,而張銳是最重要的執行者以及大股東。

在經歷了大半年的“動蕩期”後,春雨醫生終於迎來了他的下一位掌舵人:4月17日下午,春雨醫生方面向第一財經確認,原華潤醫療信息部總經理張琨正式加盟任職CEO,張琨在其個人公眾號上表示,“將與春雨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扛起張銳的大旗,在移動醫療事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春雨醫生透露,此次人事變動是出於公司高層的戰略考慮,對於張琨此次是否持股上崗,春雨方面並未透露。不過春雨醫生方面表示,目前春雨的股權並未發生變動,張銳的股份也仍由其家屬代持。這也意味著,對於張銳原來所持有股份,春雨方面目前並未做轉讓的安排,並且家屬進入了繼承程序,從股權分配的角度而言,其家屬未來不排除介入公司管理的可能,但這仍然有賴於一個前提即張銳的遺孀或其他直系親屬是否有介入管理公司的意願。

據公開報道,春雨的誕生乃至一路發展,張銳夫婦是共同經歷的。而春雨旗下的兩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張銳太太作為自然人股東名列其中。

在張琨履職之前,張銳的相關職責一直由其聯合創始人李光輝代為履行。李光輝是春雨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此前擔任公司的首席運營官。而同樣來自安徽的李光輝,也是張銳的發小。在春雨最早成立的實體公司中,李光輝是其中的三名自然人股東之一。此前業內曾有討論,春雨或將就此進入“李光輝時代”。

張琨的到來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事實上,早從一年前開始,春雨醫生就已開始嘗試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包括成立線下醫院、開通國際問診等業務,在上個月寧夏互聯網醫院的集體簽約儀式中,春雨醫生也有高調參與。而翻閱張琨的履歷,其全部職業經歷都在醫療服務行業。

在加入春雨以前,張琨最為人所知的職業背景是華潤醫療信管部總經理。他參與了華潤集團多家醫院的入股改制工作,2014年華潤醫療入股昆明市兒童醫院,張琨的團隊全面參與了醫院新的信息化系統的改造上線。

事實上,在張銳離世前,去年6月24日春雨醫生方面就已宣布正在為Pre-IPO做準備,目前融資正在操作過程中。據此前媒體報道,春雨醫生已完成12億融資Pre-IPO環節,2015年線上問診業務實際收入1.3億元,盈利3000萬,計劃分拆打包上市,目前A股並購或者新三板兩大方案尚在踟躕。

針對這一事宜,春雨醫生也向第一財經確認,目前上市進程仍在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28

安徽省副省長周春雨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

4月26日,據中紀委網站消息,安徽省副省長周春雨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

周春雨簡歷

周春雨,男,漢族,1968年7月出生,安徽天長人,1988年10月入黨,1989年7月工作,省委黨校法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

1985年9月安徽大學學習;

1989年7月起,先後任合肥市委辦公廳秘書一處工作人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其間:1989年7月至1990年4月在合肥化工廠電解車間勞動鍛煉);

1995年1月任合肥市委辦公廳副調研員;

1995年2月任省委辦公廳秘書室副調研員;

1997年4月任省委辦公廳秘書室調研員;

1999年2月任省政府辦公廳綜合室調研員;

2000年1月任省委辦公廳綜合室調研員;

​2000年7月任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處長;

2001年4月任省財政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其間:1998年9月至2001年8月參加省委黨校法學專業研究生學習);

2007年4月任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2008年4月任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市長;

2008年6月任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蚌埠市委副書記;

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蚌埠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蚌埠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2年8月至2016年11月中共蚌埠市委書記;

2016年9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