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推薦到IT博客,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思考的碎片---- 9/13小札關於Facebook走向說法的斷想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xf1.html思考的碎片----9/13 小札關於Facebook走向說法的斷想
昨天和@linan 一起討論了下早前小札在techcrunch關於faceook走向的說法
有若干看法記錄之
1.Mobile趨勢不可阻擋
觀察80後甚至90後的使用習慣,明顯手機佔主導。Mobile 更多是個體自身感覺器官的延伸,比如視覺聽覺觸覺的交互。
Mobile 更個人化更生活化 這幾個特徵都是對比PC而言。
PC的更傾向於工作,一台新PC第一件事情或許是裝office但是Mobile第一件事情現在是微博或者QQ
另外從使用時長上分析,當下的年輕人在Mobile VS PC的時長應該是7:3
附近。非工作時間使用PC的概率在降低。Mobile幾乎是24小時不關機。睡覺是靜音。
這問題涉及到Facebook就變的很有意思。Facebook還是一個PC上的SNS。So必須順應潮流變成Mobile上的Facebook。這才是未來。
@linan 早前提過的 從便攜式到佩戴式到最後是植入式。這是必然的演講方向。這幾乎和分辨率不可逆一個意思。
2.html5 Vs Facebook
回顧PC的歷史,很有趣的是最早都是C/S結構,後來因為網絡環境和機器本身的速度因素逐步走向B/S結構
在Mobile世界也在順應這個潮流,有趣的是小札的反思其實是他走的太快了。當下的Mobile使用環境可能還是在初期必須是App當道。也就是PC時代早期的C/S結構。
長期看必定會走向B/S結構這個趨勢不會改變。只是小札超前了些許。這才有了小扎的這次演講。當然FB全面擁抱移動這是一個大事件。FB無論如何迴避企鵝值錢。兩者的比價關係在當下是不合理的。
3.zynga
回顧PC時代的遊戲公司 有一個有趣的總結就是都是靠單一產品打天下。
盛大開始到九城到網易甚至金山
暴雪天天跳票N款成功但是商業上是失敗的。我們只探討商業上的成就。
所以mobile時代會否遵循這個路徑?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談到復刻或者Sequel 現象甚至談到時裝的衍生和藝術家的圍繞主題
其實都是一個玩法。複製成功的玩法,電影叫續集,網遊叫副本。時裝叫元素 藝術家是對主題的展開。
當然Apple 的iphone也是圍繞一個主題在變奏,萬變不離其宗。
所以Zynga看來不是好的投資標的。因為農場沒人玩鳥。沒法複製也沒法延伸。
差不多就這些,Facetime是好東西。
還有一個好東西
如果你用chrome瀏覽器這個很棒!用過了回不去鳥。
思考的碎片--10/16 app的斷想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klr.html思考的碎片--10/16
app的斷想
這段時間試驗了很多app,也產生了一些思考這裡集中寫一下。
其實我買iphone還是要感謝@linan
1.最漂亮的icon
App的icon總的來說都很一般,規律是國外的比國內的漂亮,同時國外的icon更新比國內的快。初期沒錢就隨便上一個。一般來說還icon了估計是融到第一筆錢鳥。
大家懂的。
我最喜歡的icon是pillboxie
2.單一功能的App長期看沒生存空間
這裡兩個事情,單一功能的容易被整合
比如我最近下了一個shoppinglist,雖然還不錯,但是輸入太麻煩,同時沒有和類似我查查的軟件整合。所以獨立存在的意義不大。
早晚我查查會做shopping list而且是選項為主,目前的shopping
list都是要輸入法太麻煩。如果可以點擊選項速度會更快甚至支持siri就更好哦啊了。語言障礙消除,目前shopping
list只支持英文。不過也好讓我學了不少英文單詞。
比如parking meter這類早晚會被整合到一個工具軟件中。長期獨立存在沒可能性。
我能像到的一些需要整合的服務
包括parking meter/RGB顏色/高度表/等
其實很類似傳感器功能。這些應該被整合到一個app中,而不是現在這樣N個app太不方便。
只有類似soundhound
會獨立存在。這變成了一個特殊應用。我現在把soundhound放到快捷鍵中了。這是我最心儀的一個app。強烈推薦。開車不用soundhound簡直沒法聽廣播
instagram也會獨立存在,是很好的分享,現在都支持直接分享到fb twitter 圍脖。
作為反面,現在很少人用path我的path好友好像沒人更新鳥。
還是那句話好東西是用過了回不去的。instagram是用過了不會回去的。不會回到沒有instagram的時代。
path就不性。pair也不性。viddy早被我刪除鳥。
3.我查查和一淘火眼
雖然我鄙視馬澤東,不過必須說一淘火眼的設計是國內一流。甚至超一流。界面做到我都讚歎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然還有很多改進餘地。比如不支持手工輸入,
但是界面的簡介和友好超過我用過的人和一款國內App
加以時日我查查一定被幹掉。一淘火眼很牛B
我查查還是要增加shopping list
功能這樣才有粘性有社交性。我現在每次出門都會懊悔有東西忘記買了。每次回來都會懊悔東西買貴了因為臨時性購物雖然有比價但是還是沒淘寶便宜。這是最大問題。
一淘雖然表示淘寶價但是似乎沒涵蓋快遞費用和冷鏈快遞價格所以也算瑕疵。不過比價軟件我看是國產App最有機會的市場。也是日後競爭最厲害的市場。這塊會出大公司。
我查查的界面做的實在太差,他們請不起美工嗎?土鱉樣。鄙視下
不過數據還是我查查豐富。另外最近也有發現我查查的數據質量好像下降了。對降價和價格調整的反應慢了。我最近幾次用我查查在大潤發明顯發現價格出現差異。
一般而言越接近商家其實越值錢。在選擇時候給你多點信息最後會影響消費行為的。所以我查查這樣的軟件會有很大市場。
另一淘火眼是淘寶的產品。剛出來不久。值得期待。
4.用戶+時間
我觀察我家碎片嫂的手機使用習慣。大約空閒時間5:5 互動(圍脖QQ之類互動的app其實主要就是圍脖和QQ)vs 遊戲
時間上的比例。(我家碎片嫂不用FB哈我最近FB上活動很頻繁)歡迎加我的FB+instagram 我這上面還真沒幾個好友。
所以那麼多app其實就算裝機也沒太多機會被使用so 這會是一個非常激烈競爭的世界。因為累計進入這個市場的商家越來越多。
我這段時間用了很多App,而且每過一段時間我會分析下使用頻率然後刪減,國內的App大部分還是本地化服務能倖存,也只有本地化服務能存在。
點評的使用率很高,每次找飯店一定是點評甚至指路。包括點菜都會用到點評。點評的團購現在不錯。算一大亮點。周圍的人使用點評團購的比例相當高。超過我的想像。按照我的觀察應該超過50%甚至有70-80%
格瓦拉是看電影比用的。問題是現在格瓦拉其實並不便宜。點評的團購比格瓦拉便宜。當然點評很扯每次都是31
32,電影院都是30塊等於送給點評一塊兩塊錢。
當然電影票最便宜還是信用卡的買一送一隻是沒必要辦那麼多卡。
格瓦拉是會用但是未必用他買票。我就從來沒成功的用他們家app買到過一張票。
長期看我懷疑點評會幹掉格瓦拉,點評整合格瓦拉很容易。畢竟電影是一個本地化服務。餐廳永遠比電影院多。所以比如是點評吃掉格瓦拉而不是相反。
5.未來
我和@linan 的討論中有一個看法就是未來手機會更多使用各色傳感器。
那麼App就是如何使用好這些傳感器,soundhound算是例子。GPS的find my friends也是
另外就是本土化應用要麼專業要麼廣博。
我竟然在手機裡裝了個app是交你如何繩子打結真是不知奧那天會用到。我會一直保留的。
這就是專業。我只要一個就可以,其實這樣的軟件很多。我下了兩三個。在做對比。
唯一問題是這類工具性的App如何盈利。一萬年只用一兩次的?
比如那個flashlight裝了真要用到他的sos那就是大事情。
他只有存在感沒有商業價值。
6.總結
總的來說我有一個判斷,app會又一個從少到多,然後從多到精和少的一個回歸過程。目前應該開始回歸鳥。一個大趨勢就是常用的app會整合其他app的功能逐漸建立店大欺客模型。
有關創業板機制的斷想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76.html昨天上證大盤只漲了0.2%,而創業板又大漲了1.49%,達到1112點,距離歷史最高點1240點只差一步之遙了! 年輕朋友P戰戰兢兢地篡著一隻創業板股票,昨晚他又來電話,欲求安慰。
「這、這個創業板總不可能一直這麼漲下去的吧?」P問。
「樹哪能長到天上去呢!」我答。
「你說現在創業板的價格到底高不高啊?」P又問。
他這一問,徹底把我秒殺問倒!
關於催生創業板這波大漲行情的關鍵因素,現在恐怕一時難以確知,即使事後也未必能夠輕易找到,股市就這麼詭異。不過,創業板本身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目前的創業板實質上是個落後的單邊市,只有上漲才能賺錢。而在這麼一個沒有充分可套利做空機制的市場中,要對其股票進行合理定價就難以做到了。
套利具有發現不合理價格的功能,只要定價一旦出現不合理,套利投機立馬就會跟隨而來,企圖撈取其偏離差價,這樣經過反覆博弈,直到套利機會消失為止,於是合理價格隨之浮現。
假如創業板具備融資融券、股票期權、指數期貨以及其他豐富的衍生產品,又假如還有一個很完善的國債市場作配合,使得各種套利組合能夠隨時隨地建立起來,那麼創業板運行必將大大理性。
反觀A股主板市場,就是因為有了幾個對沖工具,相比之下,好像就理性得多了吧?
由於創業板沒有套利條件,在當前行進過程中,根本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判斷依據可循,我們也就無法證明其價格究竟是否高估,只能眼巴巴地等到事後再說了。很遺憾的吧?
由上可知,股市的制度建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改革,相信創業板機制也將逐步完善。
「只有等到創業板必要的市場套利機制建立起來,屆時我們才有可能早一點知道其價格到底是不是高了。哈哈!」我最後答道。
由維納斯雕像引發的斷想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buw.html
最近一個月以來,大盤3次上攻前期高點(3478點)均告失敗,特別是,上周末又一次向下跳空大跌,市場看空陰霾空前彌漫。好些名人專家前些天還信誓旦旦地聲稱,牛市趨勢不可阻擋,行情有的走了!這會兒有的卻說,小牛市已經結束。
每當股市發生大漲或大跌,人們總會紛紛議論,並樂此不疲地預測後市走勢,這次也不例外。有朋友問我:“下周一會怎樣?”
預測後市如何,就好比是在既有的走勢圖的末端再事先添加一條延伸曲線。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維納斯雕像。
我曾兩次到巴黎盧浮宮參觀,每次都會在斷臂維納斯雕像前佇立,凝視這尊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聯想人們試圖“複原”維納斯雙臂之事。斷臂維納斯雕像殘缺式的完美震驚世界!但古往今來,總有許多藝術家不遺余力地企圖為她恢複雙臂,追求更加完美,可最終所有的補遺作品都是畫蛇添足,全以失敗而告終,至今無人能將此雕像“複原”。“維納斯雕像斷臂無法複原”似乎成了一條定律。
你想,即便是兩條原來有過的手臂都永遠無法補遺,更何況股市走勢圖末端那條尚未發生的延伸曲線誰能準確無誤地事前添加出來?這實在是因為,不管你添加的依據是什麽,總是逃不脫“以歷史來演繹未來”範疇,而股市永遠是面向未來的,它1000天的歷史不會告訴你1001天的事情。
對於朋友“下周一會怎樣”之問,我只能回答:“等到這天下午3:00,就可準確知道了。”

維納斯雕像(本人2006年攝於巴黎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