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搭台」控股新耀華:一場歷時5年的重組長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6/0MMDcyXzM1NTU0Mg.html
耀華集團歷時5年的改制重組終於落下了帷幕。
「從我內心講,巴不得整個重組過程能快點再快點。」身兼北方玻璃和耀華集團總裁的滕福泉說,「我的很多工人都還在休息。」
他的等待終於有了轉折。8月3日,新耀華正式對外宣佈成立。
耀華集團董事長曹田平解釋說:早在2005年耀華就啟動改制,2006年「決定引入戰略投資人」。長達5年的改制,即使對弘毅投資而言也是「複雜程度最高」的一次投資。
新耀華股權結構中,弘毅投資持股60%、秦皇島市國資委持股30%、IFC(國際金融公司,其為世界銀行旗下政策性投資機構)持有另外的10%。
據接近該交易的人士透露,「由外部戰略投資人佔股70%、秦皇島國資委持有另外30%」是股改之初即定下的方案:因為政府「想要從玻璃這個充分競爭的經營領域中退出主導地位」,願意出讓多數股權。
弘毅和IFC共持有耀華集團70%的股權,而其對價僅為1億美元。是否涉及國資賤賣?
早在2009年10月弘毅與耀華集團簽訂的框架性協議中,弘毅就表示「將聯合共同投資人向耀華集團和北方玻璃集團增資1億美元」。
「首先耀華此次是發新股而不是賣老股」,據接近該交易的人士解釋,對價是在資產評估基礎上乘以入股比例達成的。新耀華的最終註冊資本為9.1億元,總資產43.8億元。耀華最後的資產評估與弘毅、IFC之前決定擬投資1美元之間,僅是巧合?
「我們對耀華有形、無形資產的評估都是嚴格依照相關規定、聘請獨立第三方的審計機構作出的。」秦皇島市市長朱浩文說。據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改制計劃規定,秦皇島市國資委將劃撥走耀華集團多於9.1億元淨資產的部分。
「弘毅的一貫策略是只搭台而讓管理層來唱大戲。」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說,儘管是絕對控股股東,但弘毅並不介入耀華的具體經營管理,「僅在董事會就戰略、新發展做出貢獻」。據悉,在新耀華總共7位的席位中,弘毅佔據其中5席,IFC沒有派駐董事。
或 許令滕福泉安心的,是六條新的生產線已經先於新耀華的誕生上馬。「最快2013年6月底即可整體完工」。這是新的耀華高新產業園區規劃的一部分,生產「節 能環保玻璃、高強防熱玻璃和浮法電子玻璃、新能源玻璃」的這6條線是新耀華的縮影,「未來這三部分將構成耀華的收入主體。」滕福泉說。
一個任務艱巨、複雜的改制重組案例
「耀華的改制、重組、整合,是個系統性社會性的工作,我相信這一定是國企改制典範中的典範。」趙令歡說。
時間回到2006年。彼時,耀華決定引入戰略投資人以啟動主業改制。
這是最後的選擇,出售、管理層收購不可行。「作為國有企業,管理層收購是不現實的」。而無論是出售給外資還是民營企業,都會傷害到當地人的感情。創建於1922年的耀華一度是中國玻璃工業的代名詞,被譽為「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
但這個「民族品牌」在競爭中並不佔優勢。「儘管絕大多數年份是贏利的,但都是微利狀況」。據曾經介入耀華股改的PE人士透露,有百年歷史的耀華儘管在市場、技術積累等都頗有優勢,「但我們去看的時候這些優勢都未能轉化」。
不過,它宣佈引入戰略投資人的決定依然吸引了諸多潛在投資人的關注。「法國聖戈班、日本板硝子(NSG)等國際一流企業,香港的第一東方集團(600811)乃至中國建材集團、信義玻璃等都表達了重組意向。」耀華董事長曹田平說,這個名單中也有弘毅。
1999年從河北省建材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調任耀華集團董事長的曹田平說,耀華的改制,對無論哪一家投資人而言都困難重重,「我總結為既艱巨又複雜,還兼具一定的特殊性」。
首 先耀華有著一切典型的「國有企業病」。一個小例子是,當時耀華兩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上的工人是1600人,按照設計只要700名工人就能保證流水線的正常運 作。整個集團就是一個小社會,「除了沒有火葬場其他一應俱全」;僅製衣、運輸、電視網絡等在內的副業企業就有16家。「如何才能儘量降低改制對企業資產、 員工所帶來的震動?」曹田平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難題卻並非只有這一個。2007年年初秦皇島市國資委曾經請業內專家專門研討過耀華重組的問題,在會後形成了三項原則:首先是改制不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其次合作方要承諾將耀華的玻璃主業繼續做強,且耀華玻璃這塊品牌不能丟;第三則是要妥善安置耀華的現有人員。
「重 組還包括了耀華集團與北方玻璃集團的有機整合。」曹田平說,還要實現新耀華的老區搬遷、技術改造。從2002年開始,秦皇島就啟動了玻璃產業的「退城進 郊」,在郊區佈局新的耀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後者又衍生出了一個難題:玻璃廠的遷建需要龐大的資金量,「搬遷並不適合玻璃廠。」耀華集團總裁滕福泉解釋 說:可搬遷的部分只佔總體資產的15%-20%左右。
無論是人員安置的補償成本,還是退城進郊過程中的土地置換,「都涉及到國有資產,對作為上市公司的耀華玻璃(600617)怎麼做補償?」這又是另一大問題。「耀華的改制、重組、整合,是個系統性社會性的工作,我相信這一定是國企改制典範中的典範。」趙令歡說。
儘 管如此,弘毅投資內部還是把耀華改制看作是一次「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從2003年其投資江蘇玻璃集團伊始,玻璃產業一直在其關注的視野中。弘毅的邏輯 是:城鎮化過程勢必帶動對建材的龐大需求,而玻璃是建材的一類。據相關數據,建築用玻璃佔到玻璃行業整體產出的70%左右。玻璃行業一直都在弘毅的關注視 線中,卻苦於「一直沒有太好的投資機會」:有競爭力、排名靠前的玻璃企業大多已上市。
三大質疑
恰恰是ST耀華的重組方案讓弘毅備受質疑,其熱心耀華集團重組是否還有為鳳凰置業「找殼上市」的目的?其與鳳凰置業的關聯在於,弘毅是鳳凰傳媒的戰略投資人。
最初的結果,是2007年3月弘毅即與耀華集團簽署了意向協議。在眾多競爭者中抱得美人歸。
質疑也接踵而至。就在意向協議簽署的那天晚上,中國玻璃(03300.HK)董事局主席周誠據說繞道北京,坊間一度傳言弘毅屬意耀華旨在把其與中國玻璃合併。
這 種猜疑似乎也頗有幾分道理。據接近弘毅人士透露,中國玻璃與耀華玻璃無論是在市場格局還是在產品結構上都沒有太大的重合性。以市場佈局為例,華南、華東尤 其大本營江蘇是中國玻璃重鎮;耀華的主力則集中在華北,海外市場也是其強項。在2005年登陸港交所後,中國玻璃做了一系列併購:2006年收購北京秦 昌、陝西藍星,2007年又把威海藍星、杭州藍星以及中玻科技收入囊中。
弘毅是否可能為中國玻璃做嫁?2003年投資的中國玻璃,是弘毅的第一個投資案,其代表意義可想而知。從最初的江蘇省第三大虧損企業到今天的上市公司,中國玻璃對弘毅而言更具有標竿意義。
上 述接近弘毅人士否認了這一點:「中國玻璃是中國玻璃,耀華集團是耀華集團」。其指出,秦皇島國資委要求「保留耀華品牌、做大耀華玻璃主業」作為一個重要條 款寫入了其與弘毅的協議中。在公開遴選戰略投資人的過程中,諸多外資和民營企業競爭者恰恰是因為做不到這兩點而出局。據瞭解,法國聖戈班的談判前提是「不 再使用耀華品牌」,而國內民營企業則要求削減至少2/3的在職員工。
這是否意味著,弘毅在退出時不會把耀華集團賣給民企或外資?據媒體公開報導,有秦皇島玻璃界人士認為,弘毅投資有意將耀華包裝後轉手賣給英國的皮爾金頓或者日本的板硝子。
「我可以說的是,現有管理團隊的敢做、願意做使弘毅對耀華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趙令歡說。此前不久弘毅與秦皇島市國資委在云南昆明組織召開了新耀華發展戰略研討會,「對今後怎麼發展、耀華如何建立市場領導地位」等都做了很詳細的探討。
弘毅「搭台」控股新耀華:一場歷時5年的重組長劇
「在 耀華的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考慮股改、上市的事情。」據上述接近弘毅人士說,這是新耀華董事會所定的戰略。而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在接受採訪時也指出, 「對管理層做股權激勵」將在此次重組事宜結束後提上議程。耀華集團董事長曹田平認為,如果是單純的財務投資人,「怎麼可能在金融危機、玻璃行業處於歷史低 點時還堅持對耀華的投資?」據其透露,2008年的歷史低點時期,耀華總體虧損1.5億元。
另一大質疑則緣起ST耀華的資產重置:考慮到國有資產補償和折讓在上市公司層面操作困難重重,耀華集團決定尋找資產置入方,而讓ST耀華的玻璃主業重新回歸集團。
2008年5月其重組方案成型,江蘇鳳凰出版傳媒(601999)旗下的鳳凰置業作為新資產注入ST耀華。
恰恰是這一方案讓弘毅備受質疑,其熱心耀華重組是否還有為鳳凰置業「找殼上市」的目的?其與鳳凰置業的關聯在於,弘毅是鳳凰傳媒的戰略投資人。
「鳳 凰置業當時確有上市計劃。」據上述接近該交易的人士說。這從鳳凰置業當時火線把審計前賬面淨資產提高到8億元以上就可見一斑,為了滿足耀華的要求。但同樣 是全資國有企業的耀華集團、鳳凰置業而言,弘毅對其資產重置並沒有決定權。即使全資控股耀華集團的秦皇島市政府,選擇鳳凰置業也是慎之又慎,對市場會怎麼 反應、股東們的投票情況將如何也無從知曉。
「漸進路線」
在七八家競爭對手中,弘毅如何脫穎而出?從屬性上說,弘毅的「外資背景」對涉足國企改制並不具有優勢。
據瞭解,最初趙令歡去見秦皇島政府官員時,曾直接了當指出:弘毅管理美元基金,同時也管理人民幣基金,此次投資將是弘毅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共同投資。
「玻璃行業是充分競爭行業」,因此沒有行業准入的障礙。惟一的麻煩,是外資部分的投資要報商務部門審批,而結匯要一系列的採購和工程合同。但這對耀華並不構成困難,「新線的建設有大量的採購合同」。最後的結果,是外資部分的投資走報批流程多了一個多月。
「弘毅當時提出了『三個不變、一個保留』的承諾。」耀華集團董事長曹田平回憶說:企業名稱不變、商標不變、註冊地不變、耀華品牌保留。但他當時對弘毅另一個承諾卻頗為擔心,「弘毅承諾將是85%的員工再上崗。」
但這一方案無疑為弘毅贏得了好感,另一個加分點則是其對中國玻璃的成功投資,「對玻璃行業的特性、對如何引進好的管理和激勵制度都很有經驗」,而這恰恰又是耀華急需的。
對 中國玻璃的投資卻引發了另一重「障礙」,弘毅持續投資於兩家國內較大的玻璃公司,會否形成潛在的壟斷威脅?事實上據知情人士透露,弘毅確實花了一些時間和 精力向商務部門解釋:首先弘毅投資於中國玻璃和耀華的是不同基金,其股東構成並不一致。另「中國玻璃和耀華集團目前各自的市場份額都在百分之五六左右,即 使他們合併也不會超過12%的市場份額,不可能對市場的定價權形成衝擊」,何況迄今這兩家公司沒有合併、結盟的意向。
「我們很慶幸,幸好市政府領導選擇的是弘毅投資。」曹田平說,民企、外企都可能在金融危機中宣佈放棄該項投資。在2007年3月簽訂意向協議後,弘毅又於2009年10月與耀華集團簽訂具有法律效率的框架協議。
這是否騎虎難下的結果?在2007年3月的意向協議後,弘毅就先後組建了北方玻璃集團、弘耀和弘華三個合資公司,弘毅為此共計投入3.8億元。
在早期這是一舉兩得的舉措:當時對耀華的資產評估還在進行中,新生產線的上馬卻急需資金,另設合資公司可先行對耀華輸血,這部分投資在此次全部納入新耀華。另一點則是率先取得北方玻璃51%的股權,這為後續其與耀華集團的整合創造了條件。
2007 年甫一簽訂意向協議,弘毅就在幫助耀華集團優化財務結構。2007年8月當時的ST耀華發佈股權質押解除公告,耀華集團半年前質押給中國工商銀行的流通股 全部解凍。這也是其為耀華集團引入IFC作為戰略投資人的重要考慮:後者將提供1.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期限為8年。據瞭解,目前IFC直接提供的 5000萬美元已經到賬,協調銀團提供的1億美元中,7500萬美元已簽署協議,另外的2500萬美元IFC會持續落實。而這1.5億美元和此次投資的1 億美元構成了耀華新的科技產業園區一期建設所需18.3億元人民幣的主體部分,其餘部分由退城進郊的土地補償款補足。
「耀華集團的持續性增長需要整合新的資源,比如在產品結構調整、市場營銷層面等等,這無疑是IFC的強項。」趙令歡說,另外IFC還有國際資源優勢,又兼具發展和環境友好的雙重投資目標。
從意向協議到簽署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協議,弘毅等了2年時間。其中的主要拖累就是ST耀華的資產重置,「這是耀華集團重組路上最困難的事情」。
2009年的8月,由鳳凰置地置換耀華玻璃的方案才塵埃落定。
社區O2O,搭臺的與唱戲的都有各自的小算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30/152569.shtml
導讀 : 搭臺的很苦惱,辛辛苦苦臺子搭起來了,結果卻沒觀眾,後來想明白了,要想有觀眾必須得有唱戲的,可唱戲這個活他們自己不擅長,那就只好從外面找些可以合作的戲班子進來唱。
一直都說那些有心把自己包裝成社區O2O平臺的互聯網項目沒前途,但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方法得當,又趕上行情大好,市場進入爆發期,純粹的互聯網式的社區O2O平臺也可有立足之地。因為有些人只能做好線下的事情,他們需要線上有個合作的平臺,這也是一個機會。
還記得在『O2凹凸社』之前的《社區O2O市場是公平的,只要有心就有機會》的分析中提到的互聯網平臺式的項目可以降低普通人的社區O2O創業成本這件事麽?再聯系到前一篇《切勿眼饞別人融資,社區O2O首要任務是自給自足》所說的把社區O2O當生意來做,未來在全國各地會有很多小型社區O2O項目的看法,其實這兩點之間是有契合點的。線下的項目偏向服務的執行層面(這里類比為唱戲的),線上項目側重軟件技術層面(這里類比為搭臺的),線上(搭臺的)與線下(唱戲的)之間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
社區O2O發展伊始,互聯網出身的人都想以互聯網APP的手段搭個社區O2O平臺,市面出現了很多類似產品,但時至今日死的死關的關,剩下的也都是拿到融資之後堅持到今天的,不過整體狀況也都不太好,都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走。之前,還有些搭臺的想把這樣的產品賣給物業,但一毛不拔的物業對這些收費的東西可不感興趣,後來同類產品競爭太激烈幹脆都是免費搶著讓物業使用,結果也不太樂觀,只有那些有資金補貼的產品還算有點活躍度,但用戶也都是沖著獎品來了的。
搭臺的很苦惱,辛辛苦苦臺子搭起來了,結果卻沒觀眾,後來想明白了,要想有觀眾必須得有唱戲的,可唱戲這個活他們自己不擅長,那就只好從外面找些可以合作的戲班子進來唱。之前有些APP產品在各地招代理商的時候加盟費並不便宜,而如今則是以極低的價格尋找各地的代理商,而且代理商若對產品細節功能有修改意見的話,完全可以調整。APP廠商們如此低姿態的目的是為給代理商在所在地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軟件條件,代理商做好了,也就意味著APP平臺本身的成功,而且低價招代理商的目的就是為快速擴張。
另一方面,線下很多非互聯網出身但有“唱戲”本事的人一直苦於沒有臺子可以登臺亮相,自己搭臺子的成本又太高,得不償失,畢竟很多社區O2O都是小項目,獨自開發一個APP少則20~30W,則上百萬,他們是承受不起,這還不算後期的運維費用。多數唱戲的只想安安靜靜的發揮他們唱戲的本事,做好線下與商家溝通和控制服務質量的工作,以低價代理一款能提供主流功能的社區O2OAPP產品,是非常劃算的合作,可以極大的降低他們的創業成本。成本小了,風險就小了,壓力也小了,沒了後顧之憂沖勁就更足了。
不過,表象上看,搭臺的與唱戲的是雙贏合作,但其實各自也都心懷鬼胎,搭臺的是利用唱戲的幫其擴張的同時提升平臺內容和服務,唱戲的則是想借助搭臺的第三方平臺降低創業成本。搭臺的認為,無論唱戲的怎麽折騰,他們吸引來的用戶都在搭臺的手上,搭臺的未來將握有主動權;唱戲的認為,線下的合作商家都在他們手上,未來狀況好了完全可以跳出來單幹,或者轉頭到其他待遇更好的合作平臺。如今在市場尚未成型時,雙方可同甘苦,但未來一旦市場爆發,二者能不能共富貴可不好說了。
現在還無法定論是搭臺的占據主動,還是唱戲的處於上風,未來如何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從掌控用戶就控制市場的角度看,確實對搭臺的更有力,但問題是如今有實力的臺子越來越多,唱戲的完全可以帶著他們所服務的商戶另攀高枝。在『O2凹凸社』的下一篇《巨頭爭做上門O2O平臺,為社區O2O帶來流量紅利》文章中會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重視社區O2O這塊市場。
巨頭們爭相擠進來做平臺的話,之前的那些社區O2O平臺式的APP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但巨頭的進入對那些小型的社區O2O項目是利好,因為巨頭之間的競爭會為全國各地的小項目帶去很多流量紅利,巨頭都只想做平臺,是不會參與到線下那些具體的服務運營中的,而這正是社區O2O的主要機會之一,如今一些上門O2O已走在前面,其他的社區O2O項目還需盡快適應新的市場情況,至於唱戲的選誰的臺子演出,不妨同時先多試試幾家,看看哪款產品更合適當地的情況。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利陽,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體育搭臺經濟唱戲 日本欲投11億日元補貼體育設施以搞活經濟
據共同社19日報道,為以體育館等體育設施為核心激發地方經濟活力,日本內閣府將從2017年度起為民間企業及地方政府運營的試點項目提供支援。通 過公開招募選出2到3個項目,為項目計劃制訂的費用等提供補貼。此舉旨在吸引遊客在體育比賽及活動舉辦時造訪場館周邊地區,從而帶來地區繁榮。
2017年度的預算申請中已計入相關費用約1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200萬元)。打造成功案例後,力爭之後向其它地區擴大。
試點項目將不僅僅停留在觀看比賽的階段,而是要吸引大量遊客造訪周邊景點等,為包括餐飲和住宿在內的服務業註入活力。除體育比賽及集訓外,預計還將包括教練培訓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政府將在幾年內通過援助項目計劃的制訂及宣傳費用、派遣專家推進項目啟動。利用3年時間培養成獨立運作的企業。
日本將要迎來2019年橄欖球世界杯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他們也一直在擴大體育市場的規模。此前據《讀賣新聞》的報道,2016年5月18日,日本體育廳與經濟產業省設置的“有識之士會議”、開拓體育未來會議將出臺政策,力爭在2025年之前將日本國內體育市場的規模擴大10萬億日元。
此外,日本政府6月內閣會議決定的經濟增長戰略中,也明確寫有將體育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內容。
收盤分析丨權重搭臺題材唱戲 滬指收漲1%迎開門紅
周二(1月3日),2017年的首個交易日,滬深兩市高開高走,大盤成功實現開門紅。早盤大金融板塊護航,軍工站上最強風口,高送轉概念強勢崛起,股指順勢收複5、10日線;午後,次新股接棒上攻,央企混改概念送來助攻,滬指漲幅擴大至1%。與主板火熱形成明顯對比的是,創業板指上午小幅沖高後回落後翻綠,午後橫盤休整,小票的弱勢局面一覽無余。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35.92點,上漲32.28點,漲幅1.04%,成交額1,598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262.85點,上漲85.71點,漲幅0.84%,成交額1,99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63.26點,上漲1.2點,漲幅0.06%,成交額499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全線收漲,軍工(航空、船舶)、大金融板塊(銀行、券商、保險)組成了上午領漲的主線;此外,家電、造紙印刷等板塊均漲幅居前。在概念板塊中,次新股午後站上最強風口,亞振家居、路暢科技、上海亞虹等掀起板塊漲停潮;年報概念、農業供給側改革、央企混改概念、OLED等題材股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超5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逾6億元。另外,央行節後首日進行200億元7天期、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95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資金達到1550億元。
巨豐投顧認為,滬指周線7連陽之後連跌5周,做空力量得到釋放,但調整周期已經過長,市場走勢越來越弱。目前滬指圍繞3100點整理,重心已經有所下移。市場資金面緊張、險資舉牌受到嚴格監管、人民幣持續貶值、IPO加速等多重因素使得大盤不具備走出趨勢性行情的條件。2017年首個交易日實現開門紅,對於全年的行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操作上,中線可布局年報行情。
關於後市,廣州萬隆則比較樂觀。其指出,2017年首個交易日,滬指迎來開門紅,個股也出現久違的普漲行情,此前兩市交投持續冷清的陰霾被節後的喜慶氛圍一沖而散。隨著節後市場人氣複蘇,一輪修複性反彈行情一觸即發。
從盤面來看,隨著市場人氣的迅速回暖,在節前偃旗息鼓的各路遊資也再度登場,熱點題材四面開花。其中以下兩類股更是更是成為資金競相搶籌的對象:其一、股價調整充分+有消息利好催化的題材,因為一旦市場情緒面出現明顯改善,將會對利好消息反應更加迅速和充分;其二、年報相關炒作,繼北特科技之後,業績亮眼的年報排頭兵匯金科技和雲意電氣也紛紛強勢拉板。由此可見,隨著市場做多情緒迅速回暖,股價調整充分+利好催化劑刺激以及年報業績大幅預增或扭虧為盈這兩類股成為發動一輪修複性反彈行情的首選對象,投資者需把握住難得的上車機會。
不過同時註意到,與其他指數表現不相稱的是創業板出現了明顯的沖高回落走勢,指數一度翻綠並拖累市場整體反彈節奏。這背後其實也凸顯出雖然節後資金回流兩市成交量有明顯放大,但以目前的量能A股尚不足以掀起一輪單邊普漲的報複性反彈,這也就意味著個股的結構性機會與分化行情將會持續共生。
旅遊搭臺經濟唱戲,日本將推新版“觀光立國”計劃
2月3日據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為2017年度至2020年度制定《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修訂草案。
據悉,《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第一版於2007年制定,包含訪日外國遊客數及消費額等目標。2012年修訂為現行計劃,此次將是第三版。現行計劃著重突出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後重建,設定了到2016年使全年訪日遊客數增加至1800萬人次的目標。
去年3月底決定的觀光戰略提出的將訪日遊客數和旅行消費額分別提高至4000萬人次和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00億元)的目標,也加入了此次修訂的草案中。
據了解,本次草案提出將在日本全國500個地區推出農山漁村體驗型住宿項目,同時將充分發揮文化遺產作用設立200處觀光基地。為實現全年訪日遊客4000萬人次的目標,不僅是大城市,擴大地方的旅遊接納能力被作為重點課題。日本政府還將著力重振該國東北地區的觀光,使外國住宿客增加到全年150萬人次。該草案將於3月底前在內閣會議上決定。
該草案強調受到海外關註的日本的自然及地方魅力是觀光資源,將讓遊客在地方民居體驗生活和農作等增加回頭客,幫助提高農戶等的收入。
為充分利用文化遺產價值提升地區活力,日本還將力推修理現場的公開展示和多語種文字解說。此外將提升國立公園的魅力,作為“國家公園”加以宣傳,力爭使外國遊客數增加至1000萬人次,達到目前的兩倍以上。關於具有歷史的老宅、老街等,也將做足旅遊文章。
關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該草案強調“不能讓其僅僅成為一時性的‘節日活動’”。要宣傳各地的歷史、飲食文化及日本動漫的魅力,並積極申辦國際會議。
由於日本東北部也有部分地區客源尚未恢複到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前的水平,計劃通過加強訪日推介和支持安裝多語種導覽顯示屏等措施予以扶持。
万鹰国际:实体搭台 网购唱戏
1 :
GS(14)@2010-12-31 23:48:13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31/177587.html
温州鞋服制造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贴牌、代加工的外贸型企业纷纷寻求转型。 万鹰国际中国国际服饰文化产业(创意)园董事长程万曙听到身边温州鞋服制造企业老板越来越多的抱怨时,心头掠过一丝小小的得意。早在两年前,他就清晰预测到数以百计的温州鞋服制造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挤压的局面。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温州仅服装企业就有2500多家,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外销转内销、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不得章法。
能不能为鞋服制造企业打造一个品牌孵化器?“万鹰国际的‘六大中心、五大服务平台’就是专门为品牌孵化器而设立,相对于普通的商贸百货业,我们的品牌研发设计中心、高科技面辅料供应中心、科技研发及人才交流平台更为突出。”程万曙表示,“万鹰国际推出的是“鞋服实体 网购商城”的新模式。”
拆掉“围墙”
从温州大道的东面走来,和许多城市的站(火车站)前商业一样,脏、乱、差的多处商业集聚地遍布温州新火车站的周围。廉价、低质的货品散乱摆放,数量众多的扩音器叫卖声交错,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程万曙看中的恰恰就是这一片原本凌乱不堪的火车站站前商业体,如织的人流,正是成长期品牌展示的绝佳场所。
“拆掉温州二产(制造业、服饰工业)的围墙。”万鹰国际首席运营官吴学飞清晰地记得,程万曙在项目规划初期提出的目标。在温州的大小鞋服商场,会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许多温州商家大老远跑到广州进货,进的却是温州厂家生产的产品。万鹰国际的首期工程就是带着这样的愿景开发的。
据了解,万鹰国际由温州名购第一城、国际城、港粤城、奥特莱斯品牌折扣街构成。它分为三阶段完成,分别是服装渠道整合、品牌创新和产业升级。
2010年1月,位于温州大道的站前商厦一带焕然一新,万鹰国际10万平方米的中国国际服饰文化产业(创意)园首期工程,拥有890个大小商铺的温州名购商城开业。其定位为一站式服饰展贸平台,既面对消费者,又面对批发商和采购商。针对批发商和采购商,这里专门设立了OEM展贸区和品牌展示发布区,这块区域将被设置成半保密区域,部分门店只供批发商开放。
OEM展贸区跟温州本土或外来的服装加工厂直接合作。服装加工厂把窗口设立在OEM展贸区,这些展贸区则实行半开放布局。换句话说,一半是所有消费者和批发商都能看见服装样式的地方,而最新的板型服装则被放置在另外一半空间,只开放给有业务发展需要的批发商。
实体搭台网购唱戏
“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品牌推广和营销的需要。”吴学飞观察到,如今逐渐成为鞋服产品消费主力的80、90后早就形成了网购的消费习惯。经过数据调查发现,温州今年上半年网络消费总量全国排名第六,本地人群的消费量就足以支撑万鹰网络商城的起步。
“至今没有任何一家电子商务网站能和淘宝积累的客户资源相比拟。”吴学飞在筹建万鹰网络商城之初就想到了淘宝这个捷径。经过几番接洽,万鹰国际与淘宝的1.7亿个专营鞋服的会员商户进行合作。他的目标是,将这1.7亿个淘宝商家都变成万鹰旗下产品的分销商。而质优、价廉的产品,正是走薄利多销路线的淘宝商户们的目标货源。
“网络平台的构建很简单,但要做大做强就绝非易事。”吴学飞介绍,要想将网络和实体有效结合,必须将电子商务的理念带给每一个经营户和商家。除了花费2000多万元搭建万鹰网络商城的平台,组建了240多人的电子商务服务和开发团队,吴学飞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定期对商家进行网络营销培训,对商家现有的产品从设计、生产等环节提供修改建议,使产品更加符合网络消费群体的需求。
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万鹰国际网络商城主要采取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由商户自行管理,进行网络直销。另一种是由万鹰的团队将单个的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放到大商城里进行直销和分销。事实证明,把产品交到万鹰的专业团队手里,销售量获得大幅提高。
坐落在商城二楼的女装品牌“女皇贵族”产品质量上乘,目标客户为30岁以上的成熟女性,产品款式保守、色调沉重,定价也偏高。吴学飞和他的团队在经过了一番调查和分析之后给出了一整套网络品牌推广计划:将产品价格砍掉一半、丰富产品的色彩、增加量身定制的服务等。焕然一新的“女皇贵族”一个月内销量就翻了一番。“我们在帮助商户销售和小额批发后,接下来要推出中高端服装、鞋类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并且在7天内可以发货,满足目前时尚青年对个性化的要求。”
“高质量的图片展示,专业的文案介绍,都让产品的形象提升不少。”吴学飞说,不久之前,有一双新款休闲鞋一上线就拿到了一个7000双的大订单。一款质地优良、生产成本不足百元的鞋,被包装一新之后,以280元的批发价高价出售。不少商家表示,这种零库存,接单生产的模式将企业生产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水平。
三年复制二十家
“三年,在全国复制100家,带着温州的本土品牌在全国遍地开花。”听了万鹰实体结合网络的模式,温州市领导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吴学飞表示,在3年内,实现这个目标有点难度,但复制个二三十家还是可能的。
“我们希望可以做成未来的淘宝。”吴学飞毫不讳言自己的野心,但和淘宝不同的是,他站在实体的肩膀上。
现在,找上门来的温州厂家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是在尝试电子商务失败以后来找他们的。吴学飞分析说,这些小厂家失败的大多数原因是单个品牌的影响力有限,很难聚集人气。但万鹰网络商城有自己的准入门槛——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最后就是决策层要有起码的品牌意识。“作为中间人,信誉至关重要。”吴学飞说。
“目前的规划是沿长江流域的二、三线城市复制万鹰模式。”吴学飞告诉《浙商》记者,能否被简单复制,是检验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专家点评
温州市服装协会会长 郑晨爱
万鹰国际温州名购第一城以个性化网络营销、需求导向来经营,以优势产业的供应链为基础,形成了一种多业态通路、专业化品类的创新模式,解决了现今实体销售业态弱化服装企业如何走出新路子的问题。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