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接觸茂迪益通結盟 郭台銘揮軍太陽能產業

2010-02-18  NM





郭台銘小檔案

現 職 鴻海集團董事長

財 富 1,402億元,為台灣首富

生 日 1950年10月8日

學 歷 中國海專畢業

經 歷 1974年以30萬元資本創鴻海,生產電視旋鈕

1981年轉作連接器,奠定鴻海壯大基礎

1988年西進中國設廠

2008年4月曾退居二線,10月又因金融海嘯重出

家 庭 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與現任妻曾馨瑩育有1女

郭台銘二月十日赴苗栗,參加旗下群創光電尾牙。大概受去年併統寶、吃奇美電,使群創躍升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影響,郭董心情大好透露:「春節後要加碼投資苗栗縣。」「年後將砸百億元投資太陽能產業。」在太陽能產業投下震撼彈。

太陽能 年後新目標

本刊調查,苗栗縣政府將協助鴻海集團取得卓蘭鎮二十五公頃國有財產地,計畫為40MW(百萬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蓋廠。「一座40MW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成本約七十億元,比矽晶圓電池動輒千億元投資少,且技術門檻低。」業者表示。

鴻海進軍綠能產業,早已鴨子划水布局。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以玻璃基板為材質,與面板製程類似,因此三年前郭台銘就指派群創董事長段行建,擔任集團先發部隊。段行建曾透露:「每天都在收集太陽能的資料。」還直言,太陽能需要龐大資源,鴻海很有機會。

據美國研究機構Lux Research預估,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二○一三年可達到一○○四億美元,比二○○八年的三百三十四億美元成長三倍。

太陽能電池材料分為矽晶圓和非晶矽二大類,矽晶圓電池因轉換效率佳,是市場主流,但有缺料與資本支出的缺點;而非晶矽薄膜電池成本相對低廉,且輕薄、可大面積布建、搭配性高,但有轉換率低的缺點。

除了群創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外,本刊調查,鴻海在矽晶圓電池也不會缺席。「鴻海太陽能事業部正式成軍,今年將切入太陽能後段模組廠,初期月產能20MW,現正找上游晶圓供應商談合作,老郭(郭台銘)非常重視太陽能投資,盯得很緊。」知情業者透露。

借茂迪 搭上台積電

據了解,鴻海為了矽晶圓貨源,與茂迪、益通談過,可能挑上茂迪合作,形成供應鏈關係。由於台積電去年入股茂迪二成股權,如此一來,形同鴻海、台積電二大集團聯軍,勢必掀起太陽能產業大洗盤。

「跨入矽晶圓太陽能中上游產業鏈門檻高,要二、三年才能看到成果,鴻海短期內勢必要找策略夥伴;而台積電張忠謀夫人張淑芬與郭台銘母親是遠親,二家私交很好,鴻海、台積電合作不令人意外。」業界人士分析。

對於鴻海與茂迪聯盟,茂迪代理發言人翁煥超說:「鴻海的對手比亞迪都進軍太陽能,鴻海做太陽能不難理解。」並表示:「如果鴻海在台灣做太陽能模組,跟茂迪關係絕對緊密,若找我們當策略夥伴,也不意外。」

益通董事長吳世章則對本刊表示:「很多公司都有找益通談合作,不排除任何合作可能。」

此外,鴻海還與新日光等業者洽談併購可行性。「老郭從門檻低的後段模組切入,先掌握客戶,再往中、上游布局。按照過去鴻海跨入新產業的經驗,在高資本支出與技術門檻高的矽晶圓電池,一定採取併購的擴張方式。」同業分析。

重環保 隨身帶手帕

事實上,鴻海跨入太陽能是遲早的事。郭台銘曾說:「美國有一家很大的公司曾來台灣找我談。他認為,台灣做太陽能,最有競爭力的三家公司,就是台塑集團、台積電和鴻海。」但鴻海並沒有立刻投入,而是「等到市場成熟,我們馬上就會進去。」

去年三月,鴻海跟IBM大陣仗開了記者會,宣布攜手進軍亞太地區的環保節能產業。據調查,鴻海代理IBM的環保節能軟體,其實是因鴻海遍布全球的生產基地每天耗能驚人,郭台銘急著透過節能手法降低成本。

「郭 董曾參觀日本日立科技環保城,對日本人從製造到生活整套的環保節能措施,深深折服,回台後就交辦未來的鴻海製造基地,也要效法。」鴻海主管私下透露,郭台 銘身體力行,不僅贊助媒體人陳文茜拍攝地球暖化《±2℃紀錄片》,他隨身帶手帕,看到大家濫用面紙,還會念「不環保,要像我帶手帕。」

勤固單 地球飛二圈

此外,去年太陽能產業低潮,郭台銘趁機走訪茂迪、新日光等太陽能廠。一家曾被郭台銘拜訪的太陽能廠主管說:「台積電負責綠能事業的蔡力行前腳才走,沒二天就看到郭董出現。」

屬虎的郭台銘,在虎年展現旺盛氣勢。 尤其歷經金融海嘯,原訂二年前退休的郭台銘驚覺,鴻海帝國沒他掌舵,恐怕無法安然度過。「面對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政府需要科技轉型,我決定經驗傳承,繼續領航掌舵鴻海十年。」郭台銘上週說。

過去五年,鴻海以高度垂直整合的優勢,席捲整個桌上型電腦代工產業,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隨著NB價格大幅下滑,消費者對於NB的需求又在小筆電的刺激下,大幅成長。「鴻海獲利的根本,因市場的轉變而萎縮,郭董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外資圈人士分析。

曾經承諾好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不會進軍NB代工的郭台銘,去年大張旗鼓進軍NB產業,不但挖角廣達研發團隊,更在內湖成立NB事業部,全力爭取訂單。

去年一整年,郭董搭著私人飛機,飛越各大洲,密集拜訪客戶,全力穩固訂單,「最近地球已經跑二圈,近三個月裡,我沒在同一個地方待超過五天。」郭台銘說。

抗防鴻 向大廠告狀

為了抵禦郭台銘,各大NB廠也私下串連,各自培養零組件夥伴。以連接器來說,廣達投資實盈,仁寶則入股麗洋,而緯創與信邦結盟,擺明就是要降低對鴻海的零組件採購。

不 過,NB廠的攜手防鴻,並未阻擋郭台銘搶進NB代工的決心。今年初,鴻海狀告連接器小廠優群侵權,還放話只要侵權,都將依法處理,殺雞儆猴目的不言可喻。 「有些零件廠被廣達、仁寶要求不供貨給鴻海,老郭就跑去跟惠普、戴爾等客戶告狀,最後還是要乖乖供貨給鴻海。」零件商說。

雖然,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曾說:「鴻海恐怕還要再等二年,才會是NB代工元年。」但據本刊調查,除了承接蘋果、新力代工訂單外,包括惠普、戴爾及宏碁,今年都有上百萬台的NB訂單交給郭台銘,預估鴻海今年NB出貨量將上看一千萬台,與英業達、和碩在伯仲間。

「郭台銘一點也不急,只要產品成熟,一切變成規格化、大量生產,放眼天下,沒人是對手。」資深分析師說。

此外,郭台銘在面板布局更是打了漂亮一戰。去年底郭台銘與許文龍連袂召開記者會,讓鴻海旗下的群創與奇美電合併,誕生新奇美電,再度震撼全球電子業,也讓國內面板龍頭友達董事長李焜耀面臨重大挑戰。

吃奇美 許文龍大讚

郭台銘要吃下奇美電,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進軍液晶電視(LCD TV)。三年前,郭台銘接受本刊專訪時就曾再三強調:「我一定會進軍LCD TV,而且一定會贏。」

當 年,郭台銘投資群創,大家都不看好,外資更一面倒地唱衰。為了不讓投資群創傷到鴻海本業,郭台銘選擇用私人名義投資。沒想到,郭台銘藉著掌握客戶,從後端 的LCD組裝做起,慢慢讓群創長大,短短五年內,群創已是全球第二大液晶監視器生產商,今年更有機會擠下冠捷拿下第一。

業內人士說:「群創模式會成功,是因他們一開始就挑最大、最具潛力,生產設備、技術也最成熟的產品與市場全力進攻。」連許文龍都稱讚:「群創比友達會賺錢。」

贈金猴 勉勵段行建

新奇美電加入鴻海,讓原本就掌握面板出海口的郭台銘如虎添翼,不但營收規模一舉超越友達,更有機會與李焜耀爭奪新力、三星等液晶電視大廠訂單。

郭台銘打造一尊重達三十兩的九九純金「金靈猴」,在群創尾牙上送給段行建,並說了一段故事。他說:「群創成立時,就以靈猴自居…有隻猴子遇到老虎,老虎說他要向百獸拜年,猴子自告奮勇當嚮導,爬到樹上替老虎觀察前方狀況,還幫老虎找食物。」

「當 老虎愈走愈快,發現猴子走太慢,便問猴子該怎麼讓牠跟上?猴子回答,讓牠騎在老虎身上,老虎立刻答應。因此,當百獸向萬獸之王老虎鞠躬拜年時,也向猴子拜 年。猴子靠著智慧說服老虎,讓老虎願意背著牠跟百獸拜年,不但不用走路,還不會被其他野獸受欺負。」在場的群創人聽出郭董弦外之音,他對群創能在友達、樂 金等面板大廠間突圍,引以為傲。

二月七日,郭台銘化身大善人,出席永齡基金會的慈善嘉年華,他說這是金融風暴以來「最快樂的一天」,還感性地表示:「花錢買到的快樂是很微小的,行善非金錢所能衡量。」

郭台銘再披戰袍十年,繼續在NB、LCD TV 跟太陽能攻城掠地,未來十年,「郭台銘」三個字仍將影響全球科技業。

小辭典矽晶圓

太 陽能電池的材料種類不少,目前以矽晶圓為主流原料。上游材料廠先將二氧化矽純化、拉成矽晶柱後,再像切火腿般將晶柱片成0.4~0.5厘米的矽晶圓,在晶 圓上進行刻蝕拋光、清洗、銀漿印刷製出正、負極輸出電路等加工後,就成太陽能電池。接著把矽晶圓電池加工串聯,大片的太陽能發電板就成形。

太陽能產業鏈

鴻海事業版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香港證交所

註:鴻海集團總市值是將台灣上市公司市值加總,不含興櫃公司沛鑫、香港上市公司富士康。 郭董最新置產動向

2009 50大富豪排行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經濟新報

註一:財富=個人和配偶、未成年子女等第三人持有的上市、櫃股票總數(不含信託股數)X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收盤價

註二:夫婦均出任董、監事者一同列名,否則僅列出任董事者的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2

廣達備齊三大優勢 揮軍北上 祕密操兵二年 卡位中國雲端商機

2010-11-01 TWM




雲端時代來臨,過去到北京只是為了搶標藝術品的林百里,今年起多了項任務,廣達將在北京設置雲端研發中心,更重要的是,廣達這兩年也如宏達電般,搶攻全球電信、服務業者客戶,尤其是鎖定中國今年開始的兆元雲端商機。

撰文‧黃智銘

過去一年,林百里頻頻造訪北京,外界都以為他如以往般,是盛裝趕赴嘉德或是蘇富比的名畫拍賣會,其實,據林百里身邊的幕僚透露,暗潮洶湧的雲端大戰中,廣達的第一場戰役就要從北京開打了。

上 周(十月二十二日),中國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將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與無錫等五大城市,開始進行雲端運算服務創新試點;這項試點是在最 近中國「十二五」經濟規畫公布之後,新興事業項目的重點工作之一。大陸媒體指稱,二○一○年是中國雲端的「試驗年」,整體商機將在一一年正式起飛。根據國 際科技研究機構IDC的預估,總計從○九年底到一三年,四年之間,全球的雲端商機高達八千億美元,而單是中國就占了一五九○億美元,合計將超過人民幣一兆 元。

台灣的「雲端教父」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早就嗅到大陸雲端商機,鴨子划水準備搶攻這兆元商機了。廣達已經悄悄在北京設立台北林口、上海松 江以外的第三研發中心。林百里接受《今周刊》採訪時,證實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的規畫,並透露了北京研發中心的一些目標。林百里表示,雲端服務中,軟體、服 務是關鍵,而「在地化」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要搶攻中國雲端市場商機,一定要就近設立研發據點,根據當地客戶的需要調整產品。北京只是廣達「全球在地 化」的第一步,明年廣達還要到美國、歐洲設立研發中心。

優勢一:服務為王

非外商科技大廠 提供完整方案事實上,為搶攻中國雲端商機,廣達祕密操兵二年之後,備齊了三大優勢才敢揮軍北上。

廣達一位副總分析,廣達未來切入中國雲端市場是相當具有先天優勢的,因為雲端建設就像是現在的發電廠一樣,屬於基礎建設的一種,任何政府都不希望這樣的架構掌握在國外公司手裡。雲端架構所需的伺服器、儲存設備與轉換器等硬體產品,廣達都有能力設計製造。

過 去一直都幫大廠如戴爾等代工伺服器產品,廣達品質本來就不是問題,現在中國政府希望可以在雲端上做到產品、規格都由自己主導,只是大陸科技廠商在硬體上與 台灣廠商還有相當大的落差,而廣達又是台灣廠商中,少數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所以現在無論是與大陸政府洽談「政府雲」或與電信業者合作,進度都相當 順利。

除政治考量外,廣達在技術上更不容小覷,林百里在今年初曾表示,廣達將推出「雲端祕密武器」,所謂新一代伺服器,也已經開發出爐了。

優勢二:技術為王

降低購買、管理關鍵成本

自 去年入股處理器廠tilera後,今年「祕密武器」正式登場,廣達新一代伺服器代號為S2Q,其內部為八個伺服節點(Server Node),總共有五一二個處理器核心,每秒可以進行一兆三千億(一.三T)次運算,耗電四百瓦。因此,若使用S2Q組合出具有一○二四○個核心的叢集電 腦,只要一個機櫃的大小,耗電只有八千瓦。

林百里強調,雲端在成本競爭上有購買成本、管理成本兩大關鍵,現在廣達在這兩項都已經領先對手,提供最佳效能。

但是,即使有了強大的技術,林百里說,未來的雲端市場跟過去NB(筆記型電腦)代工不同,NB代工拚的是供應鏈管理,雲端則是價值鏈的競爭。在代工市場誰的成本低就可以搶到單子,雲端比拚的是誰可以提供客戶更高的價值。

優勢三:前瞻為王

供應鏈串起價值鏈 「雲」「端」互補過去二年來,廣達雲端部門開會,「宏達電模式」是廣達一直在分析研究的一個重要參考。宏達電的客戶、合作夥伴都是如中華電信、Google這類雲端服務供應商,因此要切入這塊雲端市場,林百里就選了宏達電當作假想敵。

但相對於宏達電高達三○%的毛利率,廣達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僅剩下三.四%,超過二○%的毛利率差距,讓廣達除了雲端的「雲」之外,未來在「端」的手持裝置產品上,也會有機會和宏達電一決高下。

在三個條件都齊備後,廣達在雲端市場布局,儼然有水到渠成之勢,只是要面對台灣代工業者一直在思考的老問題,廣達擺脫代工微利化命運的同時,必然會與現有客戶的利益產生衝突。

現在廣達在NB代工的重要客戶如惠普、戴爾,也都積極在雲端市場布局,成了廣達強勁的對手,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情況下,未來如何面對這樣的考驗,也成了廣達在雲端市場上最大的挑戰。

放眼雲端

3大布局

1.組織重組將企業解決方案(ES)部門改為雲端部門,開發雲端市場所需3C產品。

2.北京設立雲端研發中心,落實軟體、服務在地化。

3.投資tilera處理器廠,開發全球效能最強伺服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7

產壽險與銀行事業揮軍西進搶頭香 ﹁登陸三冠王﹂ 五十歲國泰金控拚多角化


2014-05-05  TWM  
 

 

五十歲的國泰金控,力圖拓展中國市場,並代表台灣金融業打「亞洲盃」,在第二代接班上則由長子蔡宗翰出線。作風活潑的蔡宗翰,為集團換上年輕化標識、廣告和團隊,但前景仍有不少挑戰。

台灣最大民營金控、台股金融股王、壽險業龍頭,這是你熟知的國泰金控。《今週刊》公佈第十一屆「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調查,國泰金控蟬聯台灣金融業第一,並不令人意外。

但是,當規模最大的「工農中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市值較去年普遍下滑,在一千大調查排名第六十一的國泰金控,卻在七十二家進榜金融同業中,名列市值成長率第九。今年三月中旬,國泰金控還確定辦理現金增資,籌措五百億元資金,被市場解讀為下半年發動購併、打「亞洲盃」的暖身操。這,是你所不知道的國泰金控。

在中國攻城掠地、在台灣改頭換面,從國泰金控種種動作看來,這些數字可能只是國泰金控轉變的第一步。

國泰金控真的變了。變局有二,首先,是事變。經營多年的中國市場,從人壽、產險到銀行事業,揮軍西進的腳步,全數搶得頭香,被譽為「登陸三冠王」,經營版圖大舉擴張。

搶灘速度超前

上海子行若獲准 將成為同業首例集團之中,銀行搶灘速度超前。今年三月底,金管會通過國泰世華銀行申請上海子行案,若中國銀監會核准,順利放行,國泰世華銀行將會把上海分行、閔行支行合併成子行,又是國內同業首例。

除了佈局上海,集團也規畫在今年年中開設青島分行,同時申請成立深圳分行。國泰金控董事暨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陳祖培表示:「上海分行是主攻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青島分行是搶攻渤海灣經濟區;設立深圳分行,則是看好該地台商聚集,且是南部經濟金融重鎮,並要打下珠江三角洲市場。」在中國聚焦市場、重點突破,不只讓國泰世華銀行設點進度超前,獲利也繳出漂亮成績單。根據金管會統計,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分行自登陸以來,一直穩坐國銀大陸分行的獲利王寶座,去年獲利突破新台幣二.五六億元,今年一、二月稅前淨利已達一.○五億元,也是唯一短短兩個月內,獲利就突破億元的國銀。

除了銀行之外,大陸國泰產險已在十八個城市設立二十個經營據點,去年九月,又在北京開設國開泰富基金管理公司,跨足資產管理事業。

至於大陸國泰人壽,雖然握有全中國三十一個營銷據點,但由於持股五○%的大股東||東方航空無意經營,確定出售全數股權給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帳面上仍呈現虧損。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指出,若過程順利,預估今年下半年可完成股權轉移。屆時,國泰金控在中國的銀行、保險、資產管理三大引擎,將同步啟動。

利率緩步回升 台、美利差放大

有利改善匯損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推動QE(量化寬鬆)減碼的政策,不僅牽動全球的利率走勢,還可能成為對國泰金控而言,最有利的東風。

麥格理證券分析師許世德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幾年,國泰金控較少採用避險措施,因此承受較多匯損;然而當美國結束QE、利率緩步回升後,台灣和美國的利差放大,匯損情況將可改善。

另一方面,國泰金控仍維持業務員為主的經營模式,和同業廣泛利用銀行通路銷售保單的方法迥異;許世德認為,公司業務員能銷售較多長天期、可為壽險公司創造實質獲利的保單,也因此,接下來國泰金控的投資價值可能正要浮現。

事變,人也變。要讓國泰金控這頭大象跳起舞來,被寄予深切期望的,是下一代掌門、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長子蔡宗翰。

○九年進入國壽的蔡宗翰,從協理做起,一開始負責專案投資及財務部門業務,後來又升為副總經理,陸續掌管集團法務、不動產投資及放款業務。這個人事佈局,讓國泰金控接班大計正式底定。

二○一一年初,國泰金控人事大地震,除了蔡宏圖的愛將李長庚接下國泰金控總經理,更令人矚目的是,蔡宗翰也接掌不動產及企業形象等業務範圍,轉型的企圖,顯而易見。

蔡宗翰大破大立 轉型企圖強

讓市場耳目一新

對國泰金控來說,個性謙遜、作風極為低調的蔡宗翰,不僅是名義上的太子,更身兼軍師和指揮官。

例如,去年八月,蔡宗翰率領團隊,搶下九十萬張好市多(COSTCO)聯名卡發行權,就是他最成功的戰役。好市多聯名卡一直是中信銀最引以為傲的生意之一,也被銀行界視為一大「肥肉」,蔡宗翰正面擊倒台灣信用卡最大發卡銀行,是他在銀行業務的漂亮一仗。

同樣由蔡宗翰領軍的國壽不動產部門,近年來頻頻獵地、買樓,從買下太子汽車土城廠辦、太子敦南總部、三商宏遠大樓、桃園航空城地上權,到近來的瑞芳永聯物流園區,今年甚至砸下四億英鎊(折合新台幣約兩百億元)在英國倫敦買下不動產,出手也毫不遲疑。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今年二月,國泰金控處分高雄市不動產,進帳十億元,在不動產界及壽險業丟下震撼彈。因為他打破爺爺蔡萬霖五十年以來、不動產「只租不賣」家訓,只為了活化資產,凸顯蔡宗翰的經營理念,較以往的國泰金控更加靈活。

新面孔不止蔡宗翰一人,近年來,國泰金控陸續延攬幾位出身外資圈的「金童玉女」進入團隊,包括現任發言人李偉正、投資長程淑芬等,已然成為管理集團的中生代主力。

除此之外,去年六月國泰金控董事異動,更令市場跌破眼鏡。原任國泰金控副總、監察院前院長錢復女婿孫至德退出董事會,新增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及兩席外部董事||中國前政協委員郭炎、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前總經理仲躋偉。此舉意味著,國泰金控積極換上年輕臉孔,更再次凸顯紮根中國的決心。

但蔡宗翰真正讓業界對國泰金控耳目一新的作法,是結合人壽、醫院、建設等集團資源,佈局健康管理、飯店事業的多角化經營。除了插旗高級坐月子中心業務,還自創國泰商旅飯店品牌,目前旗下已經有兩大精品旅館:「Hotel Cozzi和逸」、「慕軒Madison」。

從為業務員團隊換血,到打破家規、活化資產,大破大立的蔡宗翰,與父親蔡宏圖謹慎小心的作風截然不同。

外界從觀察到漸漸肯定,也凸顯國泰金控這塊五十年的老招牌,已經重新擦亮。未來,蔡宗翰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獲利引擎不熄火,帶領國泰金控這頭巨象,繼續穩健前進。

國泰金控

成立:2001年

負責人:蔡宏圖(右)

主要業務:壽險、消費金融、企業金融、不動產投資

國泰金控

1000大企業市值排名:

61名

今年市值成長:

26%

股東權益報酬率:

10.9%

撰文‧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0

順豐速運轉型出奇招 垂直整合搶食金融大餅 客戶變強敵 讓快遞一哥揮軍超商

2014-06-09  TWM  
 

 

創立二十年、穩坐中國快遞市場第一的順豐速運,為因應電商市場變革,決定跨足超商市場,試圖以實體通路進一步鞏固消費者的品牌意識,並打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門戶。

撰文‧周岐原

五月十八日,上午九點五十八分,一家名為嘿客的超商在山東濟南鬧區開張。這家店裝潢全是黑色,內部沒有商品貨架,反而設立好幾個裝有平板電腦的枱面,讓消費者自行操作。與其說這是一家超商,不如說像是3C賣場。

這家看來奇特的便利商店,只是當天開張的五一八家新店之一,它們的幕後老闆,正是中國民營快遞龍頭順豐速運。

快遞一哥開超商,還揚言今年將設四千家直營店,消息立即轟動業界。畢竟論規模,順豐現有十四架包機、一萬輛貨車、二十四萬名員工,是僅次於中國郵政的第一大快遞商,市佔率高達二成。

再論市場,最近兩年,中國快遞數量激增,從二○一二年的五十六.九億件,增加到一三年的九十二億件,年成長超過六○%。年營收逾二百億人民幣(約九九○億元新台幣)的順豐,自然是大贏家。既然已在市場稱王,順豐為何還要進軍陌生的實體通路?

原因有二。第一,解決快遞與通路的整合問題。傑可斯國際貿易執行長胡亦嘉指出,中國便利商店數量雖不少,但各品牌加盟、直營系統龐雜,業者頂多在部分省市稱王,尚未有全國性品牌。因此實體通路和電子商務的接軌仍不太順利。這一點,和台灣便利商店成功整合虛擬與實體消費的經驗大異其趣。

整合快遞與通路

策略》選擇城市,個別精耕例如剛剛掛牌的京東商城,去年底和擁有六百家分店的太原唐久超商合作,共享行銷、業務資源。對京東來說,唐久開放物流體系,就讓京東降低配送成本達五成之多;而京東龐大的消費者資料庫和網路流量,也大幅提高唐久銷售效率,協議顯然互惠雙贏。但這個聯盟畢竟只在山西太原地區有效,想複製競爭優勢,電商業者必須逐省、逐市談判,進度頗受侷限。

胡亦嘉指出:「順豐現在的策略,就是自己來,選擇城市、個別精耕,在開店較密集的城市,我認為它(嘿客)的競爭力應該相當強。」順豐揮軍便利店市場的第二個原因,是以往合作的電商客戶,未來可能一一變成對手。分食物流大餅的競爭者越來越多,為了未雨綢繆,順豐必須分散營收來源,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

從蘇寧雲商(原名蘇寧電器)、京東商城到騰訊旗下的易迅商城,電商品牌自營物流案例越來越多,除能藉此掌握運輸效率,真正原因還是廝殺激烈,經營電商利潤越來越差,為穩住獲利能力,將物流業務收歸自營,成了業者必然選擇。

電商便利店概念

優勢》店內下單,快遞到家面對外界的好奇眼光,順豐態度和以往一樣低調。順豐速遞公共事務本部發言人辜謙表示,其實早在一一年,順豐就已嘗試經營「順豐店」實體通路,目前在深圳等城市設有近一百家店。

相較之下,屬於二代店的嘿客,除標榜順豐快遞服務,也和其他便利商店一樣,販售電信卡、繳水電費等社區金融業務。但最大特點,還是讓客戶在店內直接下單,購買電商平台的產品,再透過順豐快遞送到家門,或是到店取件。「希望透過摸索這個模式,讓我們對消費者的認識更清楚一點。」辜謙說。

順豐開超商的話題十足,被視為跨界創新最佳案例,但眼前仍有不少障礙待突破。「在中國,電商市場目前不需要便利商店!」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指出,有鑑於統一超商經營十年,才打開台灣超商市場,「順豐可能也需要一張類似的時間表。」童士豪直言。

另一方面,快遞是資本密集的產業,順豐又砸錢佈局成本吃重的超商,對其財務調度更形成一大挑戰。對照A股唯一超商企業:紅旗股份,在四川、重慶經營一千五百家分店,是當地第一大品牌;儘管去年營收年成長一四%,但受薪資、租金大幅上揚拖累,淨利反較前年減少一○%。可見實體通路獲利壓力仍相當沉重。

其實,順豐並非跨界搶錢首例。FedEx(聯邦快遞)、DHL(敦豪國際)、UPS(優比速)早已大力發展支付服務。金融業務帶來的現金流,更成為收益重心。可見服務多角化,的確是物流業趨勢。

例如UPS在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之外,另成立UPS資本公司,提供產物保險、應收帳款管理及代墊貨款等金融收支服務,FedEx也在全球成立多個金融服務中心。至於DHL,除了母公司擁有德國郵政銀行等金融機構之外,也推出多種運輸保險。不過順豐這次出奇招,能收到多少效果,仍有待時間證明。

順豐三大事業體

1. 順豐速運

創立:1993年

主要業務:國內外快遞貨運服務

2. 順豐優選

創立:2012年

主要業務:電子商務銷售,以生鮮食品為主

3. 順豐嘿客

創立:2014年

主要業務:超商營運、電子商務平台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64

一個商城就能扛十億 韓國衣戀揮軍西門町

2016-03-28 TWM

台北市西門町的杜拜帆船造形地標阿曼TIT大樓,近日掛上巨幅韓星廣告。原來,這個誠品與信義區知名商場Neo19都曾有意進駐的五層樓商場,已被韓國最大服飾集團衣戀(E-LAND)租下;三月二十五日開幕時,主打MIXXO、SPAO、WHO.A.U等時尚品牌,同時引進「兩餐」辣年糕等餐飲品牌。

衣戀在韓國握有一五○個時裝與二十幾個餐飲品牌,年營收逾三千億元新台幣;一年半來,揮軍台灣指標性商圈,店面越開越大,從台北一○一的近五百坪、去年租下逾千坪的微風忠孝,這次在西門町更租下三千五百坪。衣戀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張柱元表示,去年在一○一與微風忠孝創造近九億元業績,今年預估翻倍至二十億元,甚至訂下二○二○年一五○億元的目標。

張柱元指出,衣戀在韓國、中國等地,都擅長操作整棟的「複合式商城」,一個商城就能扛十億元業績,「新竹、台中、高雄都有看到不錯的點。」看來,衣戀喊出一五○億元業績目標,是玩真的。

撰文 / 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70

守王陵同袍被IS圍困多月土國揮軍入敍救走40兵

1 : GS(14)@2015-02-23 14:58:26





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空襲「伊斯蘭國」(IS)在敍利亞陣地多月,土耳其一直拒絕參與,但土軍地面部隊前晚深入敍利亞境內,該行動並非參戰,而是把被IS圍困的守護鄂圖曼王陵墓的土軍救走,並將王陵遺骸移送回土耳其,事件中一名土軍喪生。


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昨天表示,在無人機和戰機的開路下,約六百名土耳其精銳部隊前晚乘坐一百輛坦克和裝甲運兵車進入敍利亞境內。



一名士兵喪生

一支部隊抵達距離土耳其邊境三十五公里的阿勒頗省(Aleppo)幼發拉底河畔蘇萊曼沙阿(Suleyman Shah)王陵,將蘇萊曼沙阿的遺骸移走,以及救走被圍困多月的約四十名土軍,在臨走前還把陵墓摧毀,以免陵墓被IS作其他用途。另一支部隊則奪取了敍利亞阿什馬區,並升起土耳其國旗。整個行動非常成功,只有一名士兵在意外中喪生,但當局拒絕透露詳情。土軍整個突擊行動,事前已知會聯軍。但敍利亞批評土軍是「公然侵略」。儘管鄂圖曼帝國在二十世紀初崩潰,但帝國創建人奧斯曼一世(Osman I)的祖父蘇萊曼沙阿陵墓一直被土耳其視為聖地,土耳其在一九二一年跟當時統治敍利亞的宗主國法國簽訂條約,把王陵列為土耳其的領土。蘇萊曼沙阿陵墓原本是建在現址南部的古堡,但一九七○年因為敍利亞興建新水壩,王陵有被水淹的危機,土耳其將王陵遷到現址。
IS自去年崛起,將陵墓視為偶像崇拜,在敍利亞摧毀多個陵墓,蘇萊曼沙阿陵墓因有土軍駐守,加上土耳其多次警告若王陵和守軍有任何損傷,就會進行軍事報復,因此IS聖戰分子只圍困王陵而不敢發動攻擊。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3/19051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38

普京:數小時內可揮軍返敍

1 : GS(14)@2016-03-19 22:15:30

俄羅斯總統普京(圖)在宣佈從敍利亞撤走主力部隊後,首次公開談及敍問題,揚言如局勢有變可於數小時內派軍重返敍國,並隨時空襲當地的恐怖分子。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的軍方授勳儀式表示,下令從敍撤軍後保留的小量戰力,足夠協助敍政府軍擬定攻擊計劃,希望可從「伊斯蘭國」(IS)手中重奪巴爾米拉古城。他強調不願在撤軍後再次重投戰力到敍內戰,但如有必要可在數小時內集結軍隊,配備充足裝備揮軍敍國。華府一直監察俄撤軍進度,相信俄軍仍在敍保留直升機、裝甲車、長程火箭炮和約5,000名軍人。俄軍則向內部傳真通訊社稱僅約千名士兵留守,逾半為軍事顧問。俄軍仍在敍部署S-400防空系統,以擊落任何擅闖敍空域的目標。普京亦首次透露俄軍歷時近半年的軍事行動,共花費330億盧布(約37.4億港元),會從國防部軍演預算中扣除,其餘費用包括補充彈藥、更換武器和維修費。他承認有派遣特種部隊參與行動,並向5名在行動中殉職的軍人致敬,讚揚俄軍「打開通往和平的道路」。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9/195359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63

美為首聯軍空襲支援 揮軍光復摩蘇爾 伊拉克誓逐IS

1 : GS(14)@2016-10-18 08:15:09

■伊拉克部隊向摩蘇爾推進,沿途清剿IS勢力與解放村莊。



伊拉克北部重鎮摩蘇爾(Mosul)陷於「伊斯蘭國」(IS)之手兩年,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昨日宣佈展開光復行動。約3萬名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及庫爾德族士兵在內的部隊,在美軍為首的聯軍空襲及炮火支援下正揮軍摩蘇爾,是自美軍5年前撤出伊拉克後當地的最大型戰爭,亦是把IS驅逐出伊拉克的關鍵一仗。



身穿反恐部隊制服的阿巴迪發表電視講話,誓言把摩蘇爾民眾從IS的暴力與恐怖主義中解放,「我們呼籲摩蘇爾的英雄人民,與安全部隊合作,把你們救出……奉神的旨意,我們將會勝利」。參戰的還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基督教及土庫曼族等組成的部隊,當中約3,000人是由土耳其訓練,但阿巴迪強調只有政府軍才會入城,相信是要避免發生宗派仇殺及防止庫族部隊過份擴張勢力。庫族部隊亦稱由於「教派敏感」問題,他們只會佔領城外的基督教及沙巴克教派(Shabak)村落。



民眾避過地雷陣逃生

聯軍在前往摩蘇爾途中將一路剿清IS地盤,然後才攻入城內打巷戰。城東的前線由庫族部隊打頭陣,昨日已控制附近至少七條村落,以及由摩蘇爾前往埃爾比勒的主要道路,其間兩名IS死士試圖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但被制止;戰場亦不斷傳出美軍空襲的煙硝和巨響。目前約100萬名平民被圍困在摩蘇爾這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有報道指IS已禁止他們離開,有武裝分子更匿藏民居,以圖令美軍空襲時投鼠忌器。47歲居民阿馬爾表示,他原本是公務員,但兩年沒有領過薪金,為了養家活口,毅然帶着家人摸黑步行6小時,避過IS的哨站和地雷逃出生天,「我的小孩很害怕,嚷着要回家」。45歲婦女納吉布不敢冒險離城,她表示大部份居民已用盡積蓄,「退休人士較幸運,仍能透過信用卡收到政府的養老金,我的錢是來自一位屬退休教師的表親」。一名IS中層指揮官透過facebook接受傳媒訪問,稱IS已決定技術性地逐步放棄摩蘇爾,以將他們的「人力資源」調回敍利亞鞏固其大本營,該指揮官表示:「摩蘇爾不會有偉大的史詩式戰爭,現在的戰術是打游擊。」但消息未得到證實。


百萬人恐流離失所

這將會是自2011年美軍撤出伊拉克後,當地最大型戰役。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形容光復摩蘇爾之戰是打敗IS的「決定性時刻」,預計戰爭可能持續數周或更久。聯合國憂慮戰爭將導致20萬至100萬居民流離失所,由伊拉克逃亡到敍利亞的難民可能多達10萬人,造成人道災難。土耳其副總理庫特莫斯表示,當局已預備好接收「數以十萬計」難民,但稱如軍事行動能「正確地」進行,根本不會造成難民問題,意指光復摩蘇爾的行動可能帶來教派衝突。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美國《華爾街日報》


【解放摩蘇爾Q&A】


【為何此時行動?】

伊拉克軍6月重奪費盧杰,又在8月收復位於摩蘇爾以南50公里外的蓋亞拉鎮(Qayyarah),當地空軍基地可作是次行動的補給站。此外,IS已失去其補給重地舒爾加特鎮(Sharqat)的控制權,因此巴格達政府認為目前是反攻摩蘇爾的良機


【誰參與戰事?】

伊拉克動員3萬人進攻摩蘇爾,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和警方、庫爾德族「自由鬥士」部隊、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及獲伊朗政府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另外土耳其軍隊亦未按巴格達要求撤出摩蘇爾附近一個基地。他們的攻擊對象會是摩蘇爾境內的3,000至4,500名IS戰士


【雙方如何應戰?】

伊拉克軍會以先包圍後攻擊戰略進攻摩蘇爾,配合聯軍空襲和炮彈攻擊,但據指庫爾德武裝及什葉派民兵將不會踏足當地。預計IS會以快閃行動、埋伏等游擊策略迎戰,如部署地雷、人肉彈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8/19804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26

中共曾擬揮軍60萬攻台打游擊戰

1 : GS(14)@2017-01-21 03:33:12

■CIA文件揭趙紫陽沒建立個人權力班底,或被鄧小平作政治代罪羔羊。



【本報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日解密的逾1,200萬頁文件中,包含大量上世紀兩岸機密資訊,其中包括1950年中共計劃「解放台灣」時的情報,內容涉中共曾打算用60萬軍人攻佔台灣、若發現有間諜嫌疑者要就地正法,以及擔心廣東官員可靠性,北京曾派監察組南下,對1.6萬人整肅清洗等。在CIA公開的資料庫搜尋「China」文件,約有7.4萬筆,「Taiwan」的則近萬筆。其中一份標註為1950年10月13日的文件提及,因應朝鮮半島緊張情勢,中共解放軍攻台計劃無限期押後,原本計劃動員60萬部隊攻台,當時部隊還在福建廈門、溫州和上海接受兩棲登陸訓練。



肅清廣東逾1.6萬人

另一份1951年9月12日文件稱,中共當時準備向台灣開戰,安排民眾撤出南部沿海地區。文件稱中共南部軍隊下令,所有15歲至35歲、身體健康的民眾須做好與軍隊一起行動準備,更要做好打游擊戰,以及所有政府財產和軍資撤離戰區準備,若遇上間諜嫌犯必須就地處決。該文件同時提及,中共領導層對廣東地區政府內部官員的「顛覆性影響」相當擔憂,計劃重點對前國民黨黨員、新加入的共產黨員和「思想不穩定」人員進行「再教育」工作;結束後這些人被迫離開親人,送往外地,藉此希望減少他們利用裙帶關係相互影響。當局更派監察小組南下肅清逾1.6萬人。此外,1982年8月一份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個人檔案中,CIA評估趙「驚異地」沒落力建立個人權力班底,不利他在黨內權鬥,並相信當時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對趙並無「個人承諾」,若將來政治經濟改革試驗失敗或成代罪羔羊,鄧會犧牲趙而保住另一名前總書記胡耀邦。該批文件還包括50年代中國外匯管制及大饑荒、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1989年六四事件等情報,且有中國在石油開採、鐵路修建、機場和軍用設施建設,甚至中共在特定時期軍備數量等資料。還記錄中美兩國在海事問題上的談判、鄧小平80年代軍隊改革、1997年鄧小平去世後中共權力鬥爭、兩岸角力,甚至大陸出現UFO等訊息,可謂包羅萬有。■記者曾昭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0/199031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37

亞馬遜擬揮軍藥房 美同業整合備戰

1 : GS(14)@2017-12-18 03:22:55

【明報專訊】美國藥品零售市場去年規模達到4500億美元,利潤豐厚。近期屢傳電商巨擘亞馬遜有意進軍處方藥零售,令美國醫療保健行業憂心忡忡,並為迎戰潛在的強敵積極備戰。

許多分析師認為,亞馬遜可能進軍藥業的威脅,促使美國最大連鎖藥店CVS Health開價逾660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三大醫療保險業者安泰(Aetna),整合藥品與保險的一條龍服務。業界亦稱,近期美國連鎖藥房提供了訂購翌日送貨服務,也與亞馬遜可能進入市場有關。

亞馬遜從沒有透露投資藥業的意圖,但分析師和市場人士似乎用上諜戰的思維,抓住一鱗半爪的情報消息,揣測亞馬遜是否有所圖謀。近幾個月來,亞馬遜似乎對於醫療保健業愈來愈感興趣。《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亞馬遜邀請了多家藥店的高層到西雅圖總部,與他們談論行業面臨的挑戰及藥價高昂的問題。會談內容主要環繞亞馬遜向旗下約26萬名員工提供的醫療計劃,以及在收購雜貨連鎖店Whole Foods Market後加入亞馬遜的9萬員工的醫療方案。

公司醫療計劃作試驗場

亞馬遜的員工醫療計劃是全美最大之一。一名有份參與會議的人士稱,亞馬遜的高層認為,倘亞馬遜進軍藥品零售行業,公司本身的醫療計劃可充當「試驗場」。除了與業界高層會面,亞馬遜又透過不同渠道招兵買馬,從保險機構和醫藥福利管理公司(PBM,即藥商中界)聘請了多名高級管理人員。獲招攬的業界精英,包括為長者提供家庭護理服務的紐約初創Hometeam的前營運總監Christine Henningsgaard。亞馬遜證實了Henningsgaard的任命,但拒絕披露她的工作。她在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她至少由2007年起加入醫療保健行業,從事市場策略工作。

申藥物批發牌照 招兵買馬

知情人士稱,亞馬遜已開始銷售專業的醫療設備,並為此最近在美國多個州申請批發藥物牌照。業界人士揣測,申請這些牌照就是亞馬遜計劃在網上銷售藥品的證據,但亞馬遜澄清,申請牌照是銷售醫療器材給診所和醫院的所需程序。

亞馬遜的解釋未能釋除業界的疑慮,更紛紛猜測亞馬遜進入市場對藥房連鎖的衝擊。主要投資醫療保健行業的投資銀行Leerink預計,亞馬遜可利用強大的倉儲能力和物流經驗,打擊McKesson,AmerisourceBergen和Cardinal Health等藥品批發商,然後轉向消費者出售藥品。目前北美的郵遞藥物比例很小,只有約10%,亞馬遜有空間擴展市場。此外,亞馬遜還可利用Whole Foods Market的門店網絡銷售藥物。

藥房股龍頭市值蒸發逾3120億

即使亞馬遜尚未正式出手,美國連鎖藥房的股價已承受沽壓,今年以來業界巨頭Walgreens Boots Alliance、CVS和Rite Aid的市值已蒸發逾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它們面對的問題包括仿製藥價格廉宜,壓抑了藥房的盈利,加上愈來愈多顧客上網買藥,影響藥房這種實體店的生意。醫藥成本諮詢顧問公司Mesa Rx稱,只要亞馬遜出手,應可提供比業界龍頭更廉宜的仿製藥。

民眾期望以低價顛覆行業

《金融時報》表示,美國藥品零售業運作極不透明,難以釐清誰是導致藥價飛漲的黑手。亞馬遜有很大誘因透過低價顛覆這利潤巨大的行業運作。目前幾乎每個美國人都同意藥物太貴,但業界對到底是藥廠、批發商,還是PBM令藥價高昂意見不一。醫藥格價軟件Rx Savings表示,像亞馬遜這樣的新競爭者,將會為藥業零售帶來壓力。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76&issue=2017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