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希拉里·克林頓是如何把頁巖天然氣推銷到全世界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8

clinton_bulgaria_1_630_0

2012年2月一個大雪清晨,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飛機降落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機場專門在暴雪中掃出一條報道供美國飛機降落。身穿厚大衣的希拉里著陸後,迅速進入一輛轎車直接駛往保加利亞總統官邸。當天下午,他與包括保加利亞總理Boyko Borissov等人討論了從敘利亞沖突到聯合搜查核走私等一切問題。但是他們的最重要的話題是水力壓裂法。

就在希拉里到訪的前一年,保加利亞與美國雪佛龍公司簽署一份價值680億美元,為期5年的頁巖石油開采合同。保加利亞人民憤怒了。在希拉里抵達索非亞的當天,數以萬計保加利亞人走上街頭抗議,他們舉著“停止用我們的水去壓裂”,和“雪佛龍回家”的標語,保加利亞國會投票決定暫停使用“水力壓裂”。

希拉里則呼籲保加利亞再給水力壓裂法一次機會。據Borissov透露的信息,當時希拉里“保證用最好專家實施這一最新技術,保證讓保加利亞人民獲益。”但是實施水力壓裂法的阻力依舊。

在希拉里出訪保加利亞之後的一個月,數千羅馬尼亞人抗議雪佛龍另一個水力壓裂法項目。羅馬尼亞議會開始考慮暫停當地的頁巖石油項目。這一次希拉里又出面幹預。她派出國務院特別大使Richard Morningstar前往羅馬尼亞排除阻力。美國的遊說最終在2012年5月份起到效果。Morningstar與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高層官員舉行會談,並且在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臺說,美國人的技術能讓當地天然氣價格下跌五倍。最終羅馬尼亞國會投票否決了水力壓裂發禁令提案,保加利亞國會放松了禁令。

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克林頓外交生涯中重要但又鮮為人知的一面。在她的領導下,美國國務院與能源巨頭密切合作,在全球大力推廣水力壓裂法。這凸顯了美國對抗全球氣候變暖,提高全球能源供應,並以此對抗俄羅斯手握的能源大棒的策略。但是環保團體擔心美國出口水力壓裂法,可能給那些環保法規薄弱的國家造成生態災難,事實上這一技術在美國引發了對飲用水汙染和誘發地震的擔憂。

美國媒體Mother Jones援引訪談、外交電報和其他文件報道稱,美國部分官員與石油行業關系深厚,他們正幫助美國企業獲得海外頁巖石油開采權,這引發了令人擔憂的問題,究竟是誰會在這些項目中獲利

地質學家早就發現頁巖層中蘊含大量天然氣,但是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開采這些化石能源在經濟上不可行。當時一位名叫George Mitchell技術人員,設計出在原始鉆井邊上開鑿附井,然後再里面灌註水、化學物質和沙子用以擠破頁巖層,這種技術最終被定義為水力壓裂法。 George Mitchell不但擠出了石油,他還造就了一場能源革命。從2006-2008年,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飆升了35%。美國一躍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這導致天然氣價格跌至歷史最低,美國開始擺脫對煤炭、石油的進口依賴,降低了對中東能源進口的依賴。全球天然氣產量飆升,削弱了俄羅斯經濟影響力。僅僅在2008-09年一年時間里,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利潤下降了60%多。

希拉里於2009年初宣誓就任國務卿,她相信頁巖天然氣能重寫全球能源版圖。她在喬治敦大學曾發表演講說:

“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

“那些曾經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現在成為了生產國。這將如何重塑世界?誰將受益?誰不會得利?問題答案正在被寫就,美國要在其中扮演主角。”

gas_lands

希拉里任命過一名叫做高德溫(David Goldwyn)的律師充當國務院能源特別事務大使。這項任命旨在“把能源問題提升到美國外交事務中的一個關鍵位置。”

高德溫(Goldwyn)歷來就有能源戰略推廣人的名聲。在比爾·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他是美國能源部關於,並曾是美國石油產出的代表。從2005年到2009年,他負責美國-利比亞商會,這個組織資金主要來自美國石油企業,包括雪佛蘭、埃克森美孚、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他曾遊說國會制定有利利比亞的政策,甚至反對國會立法允許洛克比空難受害人起訴利比亞政府。

維基解密(WikiLeaks)曝光的一份外交文件顯示,高德溫(Goldwyn)在美國國務院首要任務,就是聚集石油和天然氣高管“討論頁巖天然氣對全球的潛在影響。”這些工作最終促成了美國國務院發布了《全球頁巖氣倡議》,這份宣言明確表示美國願意幫助其他國家開發頁巖資源。希拉里承諾美國將“盡一切可能開發不會對環境有害。”

但是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咨詢過環保組織,石油行業在其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2010年4月高德溫(Goldwyn)在美國能源協會會議上公布倡議書,這個組織是由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組成,他們都是頁巖石油天然氣的倡導者。當時美國的首要目標是波蘭,初步勘探發現這個東歐國家頁巖天然氣儲量巨大。就在高德溫(Goldwyn)的倡議書公布後第二天,美國駐華沙大使幫助組織了一場頁巖天然氣大會,這次會議同樣由這些公司資助(外加油田服務公司Halliburton),並由美國國務院和能源部官員參加。

在某些場合,希拉里本人推廣頁巖天然氣。在2010年華盛頓一次外交官聚會上,她談到美國準備把水力壓裂法推廣到海外。“我知道在某些地方這項技術有爭議。但是天然氣是能用於發電的最清潔能源。”她隨後飛往波蘭與當地官員進行了一系列會談,最終波蘭同意加入《全球頁巖氣倡議》。

就在那年的8月份,17個國家代表抵達華盛頓參加首屆全球頁巖大會。媒體禁止到場,官員拒絕透露信息,包括具體哪些國家參加了會談。

在會議以後的新聞發布會上, 高德溫(Goldwyn)說各國政府將竭力避免水力壓裂法引發環境汙染,他認為其他國家能仿效美國的做法,用“立法和監管撐起一張保護傘。”有記者認為美國自己的發展“超出了有效控制風險的能力”,那麽憑什麽保證同樣的問題不會發生在海外。Goldwyn回答說,與會者已經聽取了能源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地下水保護協會(Groundwater Protection Council)的建議,不過後者本身收取石油公司的捐款,並反對制定聯邦政府監督水力壓裂法廢水排放。

美國國務院能源計劃主管Paul Hueper說:“我們不是石油公司的代言人,對此我非常肯定。”

盡管這次大會引發了人們對頁巖天然氣的興趣,但是直到2011年水力壓裂法才在全球被熱炒。那年出臺,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及(EIA)公布了對全球頁巖天然氣儲量估計,預計全球32個國家有可觀的儲量,估計全球可采量約為6600萬億立方應以,按照目前全球消費水平,足夠供全世界使用50年以上。這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機會,因為他們中很多錯過了美國的頁巖天然氣熱潮,並且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努力尋找增長點。

美國石油行業開始努力向海外推廣頁巖天然氣,推銷天然氣作為首要燃料,來削減二氧化碳排放。在歐洲遊說者分發了一份報告稱,如果投資天然體,而不是可再生能源來實現2050年氣候目標,可以節約9000億歐元投資。這激怒了環保主義者,他們認為水力壓裂技術幾乎無助於緩解全球變暖,因為油井和管道會泄漏大量甲烷,而這正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他們還擔心這可能擠出可再生能源投資。

到2011年年初,美國國務院啟動了一個新的部門,把能源政策整合到外交政策中每一個方面,這正是高德溫(Goldwyn)長期以來所主張的。2005年,他和雪佛龍一名叫做Jan Kalicki的高管,出版了一本叫做《能源與安全:邁向新的外交政策戰略》書( Energy and Security: Toward a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主張能源獨立不可能在短期實現,華盛頓應該改為改變能源策略,即通過提高全球化石能源產量,從而減弱某些地區動蕩造成的沖擊。高德溫(Goldwyn)的想法促成了美國國務院設立這個新部門,令觀察家驚奇的是,就在該部門設立前,他宣布下臺。

就在他離職後不久,維基解密公布的外交電報稱,在2009年一次會議期間,高德溫(Goldwyn)和加拿大官員討論了開采阿爾伯塔省油砂,這個項目同樣將讓美國利比亞商會成員獲益。電報稱,Goldwyn曾指導加拿大官員潤色有關“油砂的信息”,並設法弱化把油砂原油運到美國市場引發的擔憂。曝光消息讓美國國務院尷尬,因為美國國會正在對加拿大到美國的輸油管道Keystone XL作環評,環保主義者抨擊這條管道可能會汙染美國關鍵的地下水源。

高德溫(Goldwyn)卸下官職後,加入了Sutherland律師事務所,這家法律公司以解決“石油管道”糾紛著稱,他隨後開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高德溫全球策略(Goldwyn Global Strategies)。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