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0 11:14 編輯 一個大戶的自白:我是怎麽被兩融打爆的 作者:股海牧童 這是我的真實經歷,慘痛的教訓,希望給大家一個警示,它發生得不遠,就在幾天前。 我說一下我的賬戶情況,去年3月份26萬,7月份55萬,12月份103萬,2015年1月份80萬。 牛市沒來的時候,資金確實大幅增長,牛市來了,資金卻大幅縮水。怎麽搞的?因為開通了不熟悉的配資業務啊。 原來沒弄過配資,一直靠自有資金折騰,倒也是資金增長了不少,尤其是去年,全年瘋狂翻了好幾倍,關鍵就是做了兩筆牛股,但是從來沒想過要加入融資大軍。到了12月份,覺得大牛市來了,媒體說大家都在融資,我想,既然牛市沒來的時候,都能大賺,牛市來了,還不特大賺?於是也去開通融資業務。 客戶經理告訴我說,配資如果是資金的話可以1:1.2,我說,這比例太低,我聽網友說他們配資比例可以達到1:3甚至1:5。經理說,那違規。我說,你看一下我去年的流水,一個月千萬,你給我想辦法弄到1:2也行。經理說得請示營業部老總。費了不少波折,最後老總拍板同意,不過需要實時監測我的賬戶,看看我管理風險的能力如何。我說,你看吧,管理風險能力不用吹,這兩年資金沒大的損失。老總嚴肅地說,我的意思是說,由於你配資比例不合規,我們要監控你的賬戶,如果不可控的話,我們能隨時平你的倉。 這句話很有點野蠻的味道,我覺得老總在不尊重我這樣的中大戶,因此也有點情緒,就有些情緒化地說,行,如果你們覺得風險大,可以隨時監測。老總說,好,你電話要隨時開通,我們有個預警機制,客戶經理會和你保持聯系。我說,就這麽辦。於是1:2的配資比例就定了。當時我還想,這比例也不怎麽高,還是不夠高啊。 回家的時候我還在憤憤地想,玩了這麽多年股票,資金也有過40萬掉到20萬的經歷,也沒怕過,今天我還怕這一套啊。 回家後沒幾天,客戶經理告訴我讓我轉入擔保品,考慮到盡可能多地融資,我就清倉所有股票,轉入100萬整數,轉個整數,有利於觀察資金的增減情況,容易統計。再過幾天,通知我開通了,可以用用看行不行。 在幾個備選股里選了個最有把握的票,昨天漲停,而且是超過百萬手的封單,一直沒打開,今日集合競價高開3個多點,我事前經過自信分析篩選,覺得這個股票是熱門股,補漲,關鍵是第一個巨單封漲停沒打開,次日高開不多,按照以往自有資金的操作經驗,這種熱門補漲股票機會遠大於風險,今天起碼還有一個漲停,明天出貨就行。集合競價是很關鍵的時點,一般如果是起爆的牛股的時候,這時候會是全天的最低點或者次低點,於是滿倉加融資,考慮到證券抵押要有折扣,於是先用融資額度200萬,再用自有資金100萬,滿倉殺入。結果股票很快漲停,賬戶盈利達到20萬。 這更加讓我後悔沒早開通配資業務了,三倍的收益,如果我早開通了這業務,現在恐怕早就資產千萬了吧?沒到11點,大盤跳水,漲停打開,賣單蜂擁而出,直接打到2個點上橫盤,此時我才註意到,信用賬戶里有個“固定擔保比例”的選項,已經是1.47多點,早晨由於參與集合競價,沒註意這個選項,看到這個擔保比例如此之低,想起了擔保比例低於1.4券商就會要求追加保證金的提醒,心里這才慌亂起來,出了一身的冷汗,手都哆嗦了起來,一個點的損失,盤中一個點的損失就會被要求追加保證金!這和自有資金操作模式完全不同。由此我想起了前幾天為什麽券商股盤中動輒十幾個點的波動的原因了。 前幾天券商股每天都拉漲停板,但是奇怪的是,每天盤中都有七八個點甚至十幾個點的波動,我還搞不懂這是怎麽回事,心里還暗自為主力的伎倆而感到好笑:你以為你這麽震蕩就能把我們震蕩出去嗎?太小瞧我們這些股市老鳥了。 現在我才明白,主力資金盤中大幅震蕩,真想消滅的,其實不是自有資金的股民,他們消滅掉的,是一大批超配滿倉融資的貪婪遊戲玩家和機構。今天我一個點的損失就會追加保證金,設想如果盤中10個點的波動,超配玩家會怎麽想?一天中從漲停到跌停,次日再低開打到5個點橫盤整理的時候呢?超配滿倉玩家不爆倉而離開的能有幾個呢?想到這,不禁毛骨悚然,心里就開始為自己還沒弄明白融資擔保比例是怎麽回事就蠻幹而後悔不已了!現在心慌意亂,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砍倉,我要砍倉,既然出現操作的大問題,首先要退出來,退出來後好好研究一下。但是T+1,今天不可能止損,明天無論如何第一時間出來再說! 想好了這些,趕緊給客戶經理打電話,客戶經理也很忙,今天也沒顧上監測我的賬戶,也許是沒來得及把我賬戶歸類?我告訴他說,我的賬戶出現了問題,超配滿倉了,現在損失了一個點,我該怎麽辦? 客戶經理聽我語氣急促,也意識到出了大問題,因為證監會傳言要查一批違規的券商,他要是被查到,非砸了飯碗不可,趕緊監測我賬戶,他告訴我說,你現在先鎮靜一下,好在你賬戶里自有資金還不少,明天可以選擇賣出一部分提高保證金比例,也可以選擇清倉退出。我說,你看看盤面,明顯沖高回落而已,主力洗盤頂多洗到20日線是極限了,後市肯定能大漲。 客戶經理想了一會,給我回電話說:我同意你的判斷,你選擇的股票質地很好,屬於主流板塊,補漲,昨天才第一個漲停板,形態也是攻擊形態,但是既然今天回落,而且整個板塊都回落,這種回落是短線回調的特征,那麽明天肯定低開低走繼續洗盤的。 我忙說:對對對,咱兩個想到一起了,主流資金這麽大,不可能一波就完蛋,所以嘛,它回調到20線是極限,必將起主升浪。 客戶經理說:你能追加保證金嗎? 我說:要追加多少?我只有10萬,要是回調到20日線,我還是根本不夠達到證監會要求的1.3以上的擔保比例。 客戶經理說:這很麻煩,現在公司正在落實證監會自查的文件,不可能不接管你的賬戶。這樣的話你根本沒有機會等到主升浪,你滿倉的時候計算過可能回調的點位沒有? 我說:昨天漲停封得那麽堅決,今天又開得不高,我怎麽會計算回調的事?我連回調的可能都沒算到,這種幾率太低了,我又怎麽能想到擔保比例呢?我也是玩了十幾年股票的老股民了,這種牛股形態,大漲的幾率是百分之九十九,回調的幾率是百分之一! 客戶經理說:問題是這百分之一發生在你滿倉超配上了,我相信這股以後會很牛,但是你倉位控制出了問題,這比你選股更重要一萬倍。你爆倉了以後它翻十倍和你有什麽關系呢? 我徹底絕望了。是啊,選股再牛逼,可我玩的是超配滿倉融資,這和我以前牛逼哄哄的頗為自信的選牛股守倉技能完全不配套啊,你自有資金可以笑看主力回調,可超配滿倉就要被殺了,或者說,我就算明白這是黎明前的黑夜,也必須倒下了。 投資股票生涯里,這真是最痛苦的一天。我看對了,也做對了,可倉位控制卻錯了,結果我面臨爆倉……. 客戶經理發短信說:我請示了老總,明天你可以自己操作,但是必須操作。 聽了這句話,心里總算有了些許安慰,畢竟人家沒說催交保證金的事,更重要的是,人家也沒說接管賬戶的事,還算給我留了些面子。真接管了賬戶,我連止損的選擇權都沒有。人家是讓我自己尋個合適的時機止損,也把斬掉部分頭寸和完全清倉的選擇權給了我。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當天收盤綠了3個點,擔保比例已經到了1.41,於是下定決心,明天無論如何,集合競價逃命,免得爆倉。 第二天開盤不如所料,集合競價就是個低開5個點,整個集合競價是一路下行,完全是我以低價開的結果,結果略漲幾分錢,股價一去不回頭,直接跌到8點。 雖然大虧了33個點,或者說損失了30多萬,但是畢竟不再忍受隨時可能爆倉被券商監管的精神煎熬了。不過我還要看一看這個讓我損失慘重的股票到底是否如我所料後市會回調到20日線然後大漲。 後市果然如此,股價在探低20日線附近後,即大漲20多個點,一舉突破前高,按照我買入的價格算的話,我能獲利8個點,或者說我能獲得本金的24個點。但現在我卻損失了33個點。一出一進,本金的一半沒了,原來自以為已經很有自己投資的理念徹底起了變化,每天都忍受著這件事的折磨。兩融就是這麽殘酷。 可惜,同樣是按照兩融規則,我在股價回探到20日線之前的前一天,就該被券商平倉了。 我想起了原來一個做期貨 的朋友的一句話:你做對了方向,卻賠得退出了市場。 融資,尤其是滿倉超配融資,是很容易被主力資金洗掉的。問題是,市場上投資者都認為和我一樣聰明,以為主力的震倉洗盤不會嚇到自己,但是主力比我們更具有優勢,他們以前洗盤是陰謀,用各種花樣百出的騙線、騙量來洗,折騰散戶出局,但是現在是兩融的時代,主力已經改變策略,就是用陽謀來洗盤,就讓你明明知道是洗盤的情況下,也會強行洗掉你,因為你等不到主力拉升的那一天就爆倉了。今年的行情和以往截然不同,投資者普遍開通兩融,主力不會不適應新形勢,加大盤中震蕩和階段性洗盤的力度。 就算不是超配融資,滿倉融資的話,也經不住主力波段性的洗盤,除非我們有更多的後續資金去追加保證金。 兩融,我算真的見識到了它雙刃劍的威力,也更加明白,券商給我們開出的各種業務,不會讓我們更好地盈利,只會更快地消滅自己。包括T+0,包括期權,消滅散戶的手段會層出不窮地退出,直到實現國家領導層強調的----引進戰略機構投資者,全民參與機構投資----的戰略目標。 |
昨天,“國民老公”王思聰陷入了窘境,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註。事情是這樣的,王思聰在微博上發了一條求助帖,稱自己的卡包掉在飛機上了,里面有各大銀行各式各樣的黑卡,然後貼出了助理的電話以及加了一句:“思聰必有重謝!”
這下網友們都沸騰了,王思聰是什麽身份,他的酬勞想想都驚人啊,就連小編都恨不得丟下工作跑去機場掘地三尺,更不用說網友們了。聽說王思聰助理的電話都被打爆了,逼得“老公”轉發了自己的微博,並強調:“非誠勿擾,有點公德心行嗎?”
然而網友們似乎並不在意,而是紛紛調侃:“快買下那架飛機,紀念下逝去的卡包。”
也有人表示不解,王思聰所說的黑卡是什麽,為什麽從來沒聽說過?
這里,小編來給各位科普下,這個黑卡到底是個啥?
這種卡是美國運通公司1999年發行的限量頂級卡名為“百夫長卡”,之所以稱為“黑卡”,因為其顏色是黑色的,但質地卻是鈦金屬,沈重的質感和光澤宣稱了她內斂而尊貴的屬性。在中國只有工行和招行發行。擁有它的都是相當有錢有地位的人,一般都是世界級富豪,身份都不公開,很神秘的。
運通黑卡
對於黑卡卡主,是沒有“信用額度”這一說的。有人曾經問花旗銀行的負責人,如果黑卡卡主想刷卡買架飛機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沒問題。
最關鍵的是,銀行對持卡人的承諾是——只要在地球上合法的事,都會想辦法滿足客戶。具體怎麽個滿足呢?據“傳說”:什麽讓飛機返航,火車停車這些都有出現過。有記錄的是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有在港卡主要求,協助其滯留島上的朋友,公司立即將現金及機位送到卡主朋友手上。
只要擁有這麽一張卡,還怕什麽堵車,分分鐘喊來直升機想去哪就去哪。
那麽就有人要問了,要怎麽才能拿到這樣一張卡呢?
小編表示:“你就死心吧”,這卡的能量的確強大,但是要拿到它的門檻也高的離譜。據了解,想成為工行黑卡持卡人,必須是胡潤財富排行榜成員或者中國香港馬會會員,最起碼年消費額要在200萬元以上,而且這200萬還不包括大額購車、購房款。就算滿足了所有基本條件,也不一定能成為黑卡的持卡人,因為此卡不能主動申請,必須由分行行長及以上級別人士寫推薦信才有可能通過,私密性非常高。
此外,黑卡的年費高的驚人,就拿工行和招行發行的黑卡來說,收取年費標準均為18000元人民幣每年。想想我們手頭上銀行卡幾十塊的年費,都不知道被拉了多少個檔次。
看完這些,小編突然想到昨天王思聰的父親王健林剛剛從馬雲手上拿下了“首富”的頭銜,王思聰的黑卡就掉了,這怎麽看都不是在尋物而像是在赤裸裸的炫耀啊,不然他一個電話讓銀行幫他找不就好了麽。突然悲從心生,人家掉個東西都能炫富,我們掉個東西,就真的只有“徒傷悲”了。
(一財網綜合百度百科、新浪微博、新藍網報道)
http://www.xcf.cn/tt2/201706/t20170615_781032.htm
一边是新招迭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边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的火箭式蹿升。上一次同样的景观,还是在2007年。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许家印、杨惠妍、王文学等地产富人不仅走出财富“停滞的十年”,还挤出了卢志强、宗庆后和雷军,新晋十大富人之列。亲手编制的“2017新财
一边是新招迭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一边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的火箭式蹿升。上一次同样的景观,还是在2007年。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许家印、杨惠妍、王文学等地产富人不仅走出财富“停滞的十年”,还挤出了卢志强、宗庆后和雷军,新晋十大富人之列。
亲手编制的“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才发布一个月,小编就已经有点认不出来了。中国基金报的记者兄弟杨磊隔空喊话:许家印同志的恒大最近表现太好了,比阿里一夜涨一个京东还要猛。言下之意是,小编你别偷懒啊,快点回家改榜单去。
财富涨得富人榜都快装不下许家印了
根据杨磊筒子的测算,中国恒大2017年以来涨了两倍多,许家印的财富激增了近千亿元,按名次能直接排到富人榜前五名去了。
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上身家过千亿的富人一共也就4位!小编真心没想到,在以“亿元”为卡尺的财富国度里,许教授竟然能这么任性,几个月的时间就随随便便向前浮游千亿之遥,这轻功不服不行啊。
强悍滴可不止许家印一位。今年是地产富人不约而同的狂欢之年,“打爆了空头”之说屡见报端。
在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上,去年全年财富涨幅超过25%的富人就能入选“2016-2017”财富成长最快50人。这才半年不到,榜单上就有十多位地产富豪的上市公司股价实现了这一涨幅(表1)。谁说地产业正在进入观望期?这个行业的富人是要提前在新财富明年的榜单上搞事情的节奏啊。
其中,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今年以来涨幅都超过100%。恒大市值从年初的589亿元上升至目前的1938亿元,已逼近A股龙头万科的市值。碧桂园的市值也从年初的835亿元飙升至1800亿元,跃升速度令人惊讶。四处出击的孙宏斌治下的融创市值也从221亿元升至471亿元,涨幅116%。
上榜地产富人所掌控的上市公司里,11家涨幅超过25%,其中多达9家系港股上市公司。在A股,华夏幸福受益于雄安新区概念,在近几年连续飙涨的情形下,2017年涨幅也高达50%,目前市值已越过千亿门槛。
地产公司股价暴涨无疑带来了相关富豪的身家暴涨。以6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许家印的身家已飙升至1508亿元,碧桂园杨惠妍身家也已超过千亿,而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财富则在710亿元之上。
这将改写富人榜的格局。在我们此前发布的2017榜单中,房地产业首富王文学身家505.9亿元,排名第12位,纯地产行业富人无一进入前十(王健林等财富构成已多元化,被归类为综合类富人)。按照地产富人的最新财富值,3位地产业富豪——许家印、杨惠妍和王文学杀入了前十(表2)。
由于地产富人的上位,2017年榜单上的前十富人简直就是推倒重来。
从股价看,阿里巴巴今年以来狂涨58%,腾讯涨了43%,美的集团涨了48%,而网易也涨了43%。万达电影和百度则分别只涨了8%、9.5%,泛海控股跌了11%。这样的格局下,马云财富将增加682亿元,而马化腾将增加602亿元,丁磊增加364亿元,何享健家族将增加287亿元。如此一来,马云马化腾身家将双双跃过2000亿元门槛,分列一二名!王健林则从首富滑落至探花。许家印超过王卫位列第四,王卫紧跟其后居第五。丁磊第六、何享健第七,杨惠妍第八。至此,我们突然拥有了8位千亿富豪,幸福来得太快了一点,有木有!王文学则从第12名跃居第九。而李彦宏因为百度的小幅上涨得以维持在第十名。卢志强、宗庆后、雷军三位富人则因无明显增长跌出前十。
上一轮爆发,在2007,港股地产商正走出“停滞的十年”?
无论从地产股价格的涨幅,还是地产富人的身家增长来看,这无疑都是一轮不可思议的集体“暴动”,引人瞩目的是,暴涨的基本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地产股。
此次暴涨原因,外界已有诸多解读,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下列几大因素:1、内地资金南下,夺取港股定价权;2、投资者风格切换,偏爱高股息股票;3、港股市盈率偏低,内房股整体估值低、盈利好,存在大股东私有化回内地的预期;4、公司大规模回购或股东增持;5、空仓回补。
这些主要考虑了当下一两年的短期因素变化,而借助已发榜15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我们可以从更纵深的历史去观察。地产富人身家的狂飙突进,历史上是否有过相似的一幕?
在富人榜上,地产富人如此显赫的涨势,曾出现在2007年榜单上。那年4月,碧桂园在港IPO,新财富率先挖掘了杨惠妍家族,她以455.1亿元身家成为当年首富,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首富。
这还不是当年最大的爆点,那一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的前十富豪中有7位来自地产行业。
200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房地产行业有92位富人上榜,几乎每5个上榜者就有一个是卖房子的;地产业富人的平均身家42亿元,而当年富人榜的人均财富仅为25.6亿元,前者高出整体64%;地产业富人总身家3870.8亿元,富人榜总财富12800.2亿元,占比接近1/3。2007年,才是地产业富人的黄金时代。
好的,跟上节奏的读者肯定会有想法了:在此轮暴涨发动前,为什么十年时间,杨惠妍家族的财富只涨了10亿元?为什么许荣茂家族、朱孟依家族、陈卓林家族和10年前都差不多?2007到2017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在5倍以上,为何却有一批地产富人财富增长陷入“停滞的十年”中?
从碧桂园前复权的月K线图可以看到,其2007年4月上市,当月收于4.78港元/股,在2007年9月冲上9.62港元/股的高位,此后遭遇金融危机一路下跌,2008年末方才探底回升,直到2017年初,碧桂园才算收复上市来的股价“失地”(图1)。在此期间,碧桂园净利润从42亿元升至136.6亿元。
图1:碧桂园上市以来的前复权的月K线图
香港的内房股失去十年,从地产行业指数看,A股地产公司似乎也不例外(图2)。那么,地产股的这一轮暴涨,究竟该如何定性?前述五大因素,能否对此作充分的解释?这里且挖个坑,留个开放性的话题,有兴趣的读者请留言和我们讨论。
图2:深交所编制的地产指数走势(2001.7.31-2017.6.14)
宏观调控何以与港股地产富人身家负相关?
第二个问题,小编同样负责抛砖,以求读者诸君的金玉良言。
先来看看2007年,当年地产富人何以能够在前十富人中占据七席。与惯常想法相左的是,那一轮地产富人财富暴增,竟然与宏观调控强相关。
时代些许有点久远,每年财富榜单都是以上年年末为基准时点计算的。决定2007年上榜富人身家的,是他们在2006年的抉择。而2006年,房地产行业是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税收、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正是由于宏观调控,地产企业资金链趋紧,导致该行业企业大规模IPO,使其控制人的财富浮出水面。当年25岁的杨惠妍,也正是因此成为了首富。
据当时的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宇分析,当年地产业富人身家暴涨,一是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二是大量地产商将以前低成本取得的土地和经营物业直接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因此财富效应更为明显。
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当时并非中国独有,过往世界500强企业中从未出现过房地产企业,而2006年美国前四大住宅开发企业竟然联袂进入了这个名单。当新财富在编制2007年500富人榜过程中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美国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中,包含的是一个名叫“次贷”的核心引擎,而这最终将引发了一场啸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的劫难中,那些因为调控而提前上市的地产富人们,尽管经历了股价打折的痛苦和噩梦,但毕竟“深挖墙广筑粮”,比未上市的富人们多了许多生机。未赶在这场危机到来前抢上车的许家印就被动了很多,他带着恒大在狂风暴雨里东奔西顾,最终在“鲨胆”郑裕彤的帮助下放手一搏,于2009年11月在港上市。与碧桂园类似,恒大股价也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直到2014年末才修复完毕,重新回到IPO时的股价,并在此后开启上涨态势。2010年10月,四度闯关IPO的孙宏斌,最终带领融创中国登陆港交所。
此轮暴涨中的三位地产主角,至此在资本市场完成会合。截至2017年6月13日,碧桂园上市10年,股价涨幅90%;恒大上市近8年,股价涨幅500%;融创上市6年半,股价涨幅430%。
不过更猛的上涨还是在A股,华夏幸福2011年9月借壳ST国祥,自那个月以来涨幅934%。
2017年,同样是地产遭遇深度调控的一年,也同样是港股地产富人身家暴涨的一年。在金融整体去杠杆、地产行业贷款遭紧缩之后,股价却快速爆发的恒大、碧桂园、融创等,是否为下一个不可知的冬日储备了更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