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場的走勢眾說紛紜,有分析師認為油價已經觸底,有分析師認為油價還將繼續下跌。然而,在原油市場,沙特石油部長Ali Naimi的話顯然最有份量。他表示,在價格戰爭中,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的遊戲,這就意味著,作為全世界最高效、價格緩沖能力最強的沙特阿拉伯沒有動機減產。
Naimi表示,
不減產是對高效產油國的保護,而不僅僅是市場份額。我們想告訴世界,高效率的產油國才值得擁有市場份額。這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運行原則。
所以,沙特不僅僅是在維護市場份額,沙特認為,其高質量的油田、多年來穩健的投資意味著它應該擁有市場份額。有懷疑主義者認為,沙特被美國用作旗子來擾亂俄羅斯。而事實上,只有俄羅斯自己才能擾亂自己。俄羅斯油田投資不足、維護不佳、地形複雜且油田質量不佳,這意味著其生產十分不靈活。
正如Naimi所說,
全球老油田的問題是其需要不斷的投資,不斷投資新油井,並且不能關閉老油井。在俄羅斯,尤其是西伯利亞地區,油井的數量正在下降。
所以沙特認為,世界希望它減產是不公平的,因為這意味著效率不高的生產國可以幸免。Naimi表示,
我想明確一件事。要求OPEC減產是不公平的。我們是小生產商。我們生產的原油不足全球產量的40%。我們是最有效率的生產商。在進行分析後,讓我們減產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Naimi非常有信心,市場最終會回到均衡。國際原油公司削減資本支出只是時間問題。
有趣的是,Naimi相信,原油市場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他不認為油價會重回每桶100美元,他指出,不僅頁巖油技術該來了原油市場的革命,非化石燃料也取得了進步。
我們希望油價可以上漲,但是我們必須現實一點。有許多因素將決定未來的價格。研究、提升效率和使用非化石燃料都將決定油價走向。現在,我們不知道油價會怎麽走,我們不知道油價會上漲還是下跌,但是我們知道,現在的油價不能支持所有的生產商。
Naimi還指出,以前的經驗顯示,非OPEC成員國永遠不會減產,所以OPEC為什麽要減產?
針對財政赤字的問題,Naimi表示,
赤字將會發生。不過,國內有什麽資源呢?我們沒有債務,我們可以向銀行借款。銀行有大量資金。我們可以去向銀行貸款,保存我們的儲備,我們也可以動用一些儲備。
能源分析師Chris Cook表示,對沙特而言,一旦情況變得過於艱難,它們可以向銀行借款,用其未來的石油產量作為抵押品。在石油行業,這種做法被稱作“預付結構”(Prepay Structures),對於石油生產商來說,這一做法的優點是它們以原油而不是現金進行結算,這讓寶貴的金融儲備得以保存。
在2008年的油價下跌中,我們可以發現,預付結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麽在油價處於120美元的2012年,沙特選擇提早交付原油,結束預付合同。畢竟這是它唯一不會拉低油價的機會。
這就是為什麽沙特在與俄羅斯和美國等小型生產商的競爭中占了上風,沙特不僅僅在生產效率和儲備上存在優勢,其與評級機構和銀行業的關系也是其占上風的一大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眼鏡商Jins,靠著一副不到兩千元眼鏡,銷量稱霸,其創辦人過去經營曾落谷底,直到遇上優衣庫會長,改變他的頭腦。 日漸縮小的市場就沒有創業的機會嗎?日本平價眼鏡龍頭Jins社長田中仁,卻能在日漸縮小的池子裡淘金。 日本眼鏡市場的產值自二○○七到二○一三年減少了一三%,田中仁所創立的Jins營收同時期卻逆勢成長了四.八倍,去年度營收再創新高,達四百零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億元)。 它今年十一月進軍台北,年底前打算開三間店,五年內台灣店數要達三十家。 以營收來說,它在日本眼鏡公司裡只能排第三,但是,去年它銷售出五百五十萬副眼鏡,以銷售數量來說穩坐第一大寶座,在日本上市眼鏡公司裡,田中仁最晚殺入市場,卻靠著打破業界常識,最快取得成功。 田中仁原本從事生活雜貨零售,一次韓國行看到韓國眼鏡通路標榜鏡架約三千日圓,價格約僅日本的十分之一,配上鏡片,十五分鐘交件。低價,又快速。 生意頭腦好的他,馬上聞出市場機會。東京飯田橋的Jins總部,從會議室看出去可瞭望到東京鐵塔,田中仁接受《商業周刊》的專訪說:「一副眼鏡三萬日圓, 你三到六年才會買一次吧!如果降低價格,客人一年只要買兩副,市場就很大!」他把矯正器,變時尚配件他眼中,看到的是萎縮市場裡的大商機。 二○○一年,他在福岡創立一號店,首次進貨的一千五百副鏡架很快銷售一空。 但隨後附近出現二十家模仿Jins的平價眼鏡店。小林眼鏡副總經理張騰達觀察,這時期相繼出現不少平價眼鏡行,在日本稱為「三價店」,(五千、七千、九千日圓的固定價格銷售眼鏡),競爭進入短兵相接。 為了差異化,他決定不再單純進貨,而是借用優衣庫(Uniqlo)的模式,從設計、委託製作到販售一手包辦(稱為SPA模式),最低價格五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 三百四十五元)起,兼具平價與設計感。 他還大膽把從雜貨賺到的千億日圓,全數投入眼鏡事業。當初身邊朋友多數都反對、勸告他,這時把才剛在雜貨賺到的錢投入另一個新事業,根本沒意義。眼鏡界的同行則笑他,五千日圓的眼鏡跟玩具一樣,誰敢買。只有一位以前公司的前輩贊成他的想法。 田中仁卻深信一個理念:「就算有九成的人反對,只要有一成贊成,就有可能挖到金礦!」這個想法很冒險,因為別人沒有做過,沒有經驗值,很可能會失敗;但如果成功,別人都沒有做,他會獨享成果。 五年後(二○○五年),Jins已是擁有二十五間連鎖店、營收三十九億日圓的上市公司。 此時,對手開始出招。眼鏡市場老大推出一萬八千九百日圓配到好,外加換成重散光、遠近兩用都不加價的方案,費用簡單易懂。 反倒是Jins的鏡架,搭配的鏡片如果換成上述規格,配到好得超過兩萬日圓(編按:當時Jins搭配的免費鏡片只有球面鏡片,比較厚,增加度數須加價)。 革新者,反而成了被改革的對象。二○○七年,Jins淨利下滑五億日圓,股價也跌到五十日圓,就在田中仁一度考慮要不要退出眼鏡事業時,跟優衣庫社長柳井正的三十分鐘會面,改變了他的想法。 他用品質,創眼鏡界優衣庫柳井正建議他,好好想想Jins的企業價值與願景是什麼,柳井正說:「只有便宜是行不通的,非有壓倒性的品質不可,」「零售業必須做到one & only,」如同當頭棒喝,這些話後來不斷在田中仁的腦中回響。 他花了一週的時間跟幹部開會寫下願景,「讓人看得清楚×看起來有魅力×市場最低最適價格,持續提供新機能、新設計」。 以下是他創造的幾個破壞:一、價格是對手的四分之一。經過計算後,他決定推出最低價一副四千九百九十日圓眼鏡,搭載薄型非球面鏡片屈折率一.六的眼鏡,是比對手更好的鏡片(編按:屈折率越高、鏡片越薄越貴,一.六是價格較高的鏡片)。 二、鏡架材料重量是一般鏡架的三分之一。他採用醫療用樹脂做成鏡架,重量僅有十公克,命名為超輕鏡架(airframe),做為招牌商品。 三、店面陳列的眼鏡架的選擇比傳統眼鏡行多出五○%。 走進Jins位於東京吉祥寺的店面,大門入口比傳統眼鏡行大三倍,內部擺放著一次可放二十副鏡架的木製抽屜。每店庫存兩千片鏡片,一般度數可三十分鐘取 件,吉祥寺店店長伊東一成指出,多數客人一次至少買兩副眼鏡。 當時,耳聞這種售價的人都跟他說,Jins鐵定完蛋、一定會賠錢,也有社員認為這是大賭注,公司可能會倒閉吧。 為了降低價格,田中仁集中生產,鏡架生產商由十家縮減到四家,一次下單七萬副超輕鏡架,如果沒賣出去,這約等於是三年的庫存量;鏡片的製造商由五家集中到兩家生產,一次下單一萬五千片鏡片,是當時日本訂購最多鏡片的眼鏡公司。 優衣庫成功後,日本人開始認為平價也有好東西的想法,也有助於Jins的成功率,但是方案執行的前一晚,田中仁輾轉難眠,這是他人生最大賭注。 一直以來,日本沒有人用低價格販售高品質眼鏡,只有他敢這麼做。他坦承:「我當時只有六○%到七○%的把握,」他比喻像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拿真劍在比武,失敗了不死也重傷,他早有此役不成功就退出市場的覺悟。 他堅信,有執行力的人才會成功,「多數人都僅是在腦袋想,不敢跨出第一步。當然,去挑戰可能會失敗,但是失敗會成為你後續的know-how,要成為贏家 就得當個先行者。」大膽反常識經營,讓他挖到金脈,推出新方案後,Jins來客數是對手的十倍,客單價落在五千日圓到六千日圓,單店營業額是對手的兩倍。 他賣功能,視力好的人也戴田中仁持續出擊,二○一一年跟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合作,成為第一家推出防藍光眼鏡的公司。這款眼鏡可過濾掉五成的藍光,至今累計銷售五百五十萬副,購買者不乏視力好者,等於擴大眼鏡市場規模。這是田中仁因為乾眼症就醫時,聽到醫生提到藍光有害雙眼,才萌生的想法。 台灣Jins董事長白石將說,當初他也很懷疑賣防藍光眼鏡的可行性,但是田中仁沒有近視,反倒可以更客觀的看出客人需求。後續推出防花粉眼鏡、在鏡架上注入水,可以提高眼睛保濕度的眼鏡。這些技術早就存在,但是卻沒有人為非近視者研發產品。 成功也帶來副作用,Jins的店數一口氣由二○○九年的不到七十九家,到二○一三年達二百零五家店,成長逾一.五倍。擴張速度過快,導致員工訓練不及、客訴倍數暴增,加上眼鏡競爭的門檻不高,同業陸續推出相同產品,使它二○一三年度的淨利對砍一半。 對此,去年田中仁放慢擴張的腳步,每間店增加約兩成人手;此外,希望透過二○一二年成立的功能眼鏡研究部門裡,來自東芝(Toshiba)、佳能(Canon)跟資訊公司的理科人才,做出新功能的產品,想拉高競爭門檻。 今年十一月將上市、一副要價三萬九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萬零五百元)的智慧眼鏡Jins Meme,搭載感應器並連結手機記錄穿戴者的生理狀態,還可偵測駕駛者的睡意,提高行車安全。 田中仁說:「做生意就是速度,」只有一直前進,不斷創造領先同業,才可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策略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指出,企業無法想像未來、發掘新競爭空間的原因,往往不是受限於未來的深不可測,而是經理人多半從既有市場的狹隘鏡頭往前看。 田中仁不斷質疑,「眼鏡為何這麼貴?」「便宜眼鏡品質就得低落嗎?」「沒近視就不需要眼鏡嗎?」才能持續打破業界常識。別再說成熟市場沒商機,換個眼光找尋未被滿足的需求,就可以逃脫現有市場的束縛。
小檔案_JINS
成立:1988年
社長:田中仁
主要產品:平價眼鏡 成績單:2014年度營收406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10億元)、淨利19億日圓(約合新台幣5.1億元)地位:日本眼鏡銷售數量第一大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