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流興懷舊,筆者近日查閱過去 40多年恒指成分股的轉變,發覺這些資料正好見證戰後香港經濟的種種變遷。 恒生指數是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點是100點。 當時香港只得英資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簡稱香港會),上市公司總數不過60多間,主要是外資大行。恒生銀行初時選取30間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分股,到 1969年增加至33間,並且開始正式向外發布恒生指數。 恒指最初的30隻成分股(見附表),大部分屬英資4大行的公司,這4大行包括怡 和(當時包括九龍倉)、和記黃埔(1978年合併)、太古及會德豐(1965年和記脫離會德豐)。其餘的公司,除了九巴和兩間紗廠外,亦是由外資操控,本 地華資的經濟實力,根本無法相比。 若以行業分類,30隻成分股中,有8隻屬公用事業股,6隻是和航運相關的股份。銀行股只得1隻滙豐,地產 股則有2隻,包括怡和系的置地及會德豐旗下的香港信託(後改名置業信託)。由此可見,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經濟,仍以貿易航運為主,金融和地產業還未成為 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地產市道陷入低潮,一批新冒起的華資地產商把握機會,以低價吸納大量土地,之後在1972年 一窩蜂將公司上市集資。幾間主要地產公司,包括長實、新鴻基、永泰(李兆基成立的地產公司)、新世界、信和、合和和恒隆,都是在這一年上市。 與 此同時,英資大行見到航運業走下坡,地產市道蓬勃發展,便相繼將旗下擁有的船塢和貨倉用地,改為發展商業和住宅大廈。到80年代初,本地工廠的生產線紛紛 北移,不少工廠用地、啤酒廠和牛奶公司牧場,亦改為興建私人屋苑。隨着物業發展收益增加,地產公司的市值大幅上升,陸續有地產公司成為恒指成分股。到 1987年,33隻恒指成分股,有超過10隻屬地產股。 97回歸前十多年,本地華資企業積極收購英資企業,逐步操控香港經 濟命脈。1980年包玉剛成功收購九倉,1985年再透過九倉全面收購會德豐。1979年李嘉誠透過長實收購和黃,到1985年再透過和黃收購置地名下的 港燈。在80年代初,李兆基亦透過恒基集團取得中華煤氣及油麻地小輪的控制權。怡和為了避免華資收購,不時要重整公司架構去鞏固控制權,並決定在1994 年底終止在香港上市的地位。 97回歸後,中資企業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力逐漸增加。不少大型國企,相繼在香港以H股方式上市。現時恒指成分股已 增至42隻,超過一半屬國企或中資企業。42隻成分股分為四類:11隻屬金融股、4隻屬公用事業股、7隻屬地產股,其餘歸入工商業股。由此可見,內地經濟 及金融業的表現,對恒指及香港經濟的影響,遠較六、七十年代為大。 恒指最初的30隻成分股,現在只剩下7隻,包括中電、港燈和煤氣3隻公用 事業股,以及滙控(之前滙豐)、九倉、太古及和黃(之前和記黃埔兩間公司)。這7隻僅存的成分股,到底哪一隻在過去數十年來表現最佳?留待日後和讀者再分 析。 (按:本文內容參考馮邦彥多本有關華資及英資財團的著作,筆者特此感謝。) |
| ||||||
化妝、保養品日新月異,尤其女性朋友總是容易被行銷手法吸引,購買過多不適宜的產品,當皮膚出現狀況時,也只能自認倒楣。《今周刊》專訪兩位化妝、保養品專家,為讀者破解採購迷思,並提供四大實用心法。 撰文‧辛曉昀 「唉!很多人的皮膚出現過敏、產生問題,都是亂買、亂用保養品而造成的。」談起女性對美的「莫名執著」,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醫師無奈地表示。 百貨公司、購物網站每年都會推出母親節、周年慶活動,消費者常禁不起促銷誘惑,大量購買保養品,錯誤的使用下,反而破壞了原本的膚質,荷包的損失是小事,但因為自己的不了解、不注意,而造成皮膚永久的傷害才是大事,因此採買前,不防遵循以下四大心法。 心法一:勿當白老鼠 新產品、新成分先靜觀其變首先,使用太新奇成分的產品要謹慎。由於消費者喜新厭舊,廠商也花招百出地推新品,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但有些成分的測試還不盡周延,使用後的反應也沒有長期的市場追蹤,即使廠商宣稱已做過臨床實驗,但實驗的架構、人數、方法仍有許多爭議之處,結論也交代得不清楚,只求達到行銷目的就好。 邱品齊表示,化妝、保養品的效用,在法規考量時並非必要條件,有些只要求最高濃度限量,但相關的功能性成分,並沒有要求最低含量,所以沒有人知道哪個美白、除皺的產品最有效。有些產品的濃度添加太低,很難有效果,或是根本沒添加,產品標示上卻可能有所標示。 「許多新產品都號稱添加獨家某某成分,可以美白、淡斑,實驗上或許沒錯,但是否會產生副作用,需要經過長時間臨床追蹤,才有辦法確認。如果擔心這樣的風險,而又想美白的消費者,建議可以使用維他命C相關成分,這些上市時間較久,大致上安全性也比較不需擔心。」 心法二:當心交互作用 成分越多 越易發生不良反應第二,使用品項要精簡、選擇成分單純的產品。邱品齊說,皮膚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補充品」,有人從早到晚所使用的保養品、化妝品品項,林林總總超過三十多樣,它們都是由化學成分所組成,在這麼多不同產品的交互作用下,皮膚出現狀況的機會反而增加。 然而,當皮膚紅腫、刺癢、長疹子時,許多廠商對此表示「這樣是在排毒」,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如果繼續使用反而會造成皮膚慢性發炎、敏感性肌膚的問題,並可能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傷害。出現問題時,最重要的就是立刻停止使用並確認原因。 在化妝品標示方面,因為成分種類不同、等級、濃度、純度、比例不同,在交互作用下可能造成的結果就不同,這部分很難從產品成分的標示,就可以確認其安全性。 邱品齊提供相對安全的購買保養品方式,「盡量選擇成分表中萃取成分少於五種、產品成分種類少於二十五種,會比較單純,一天所使用的化妝品及保養品種類,也不要超過十種!」此外,一些網站如CosDNA標榜「提供化妝品、保養品訊息及產品成分查詢」,除了列舉各式各樣產品的成分,也給予產品成分致粉刺、刺激度和安全度的評比指標,許多網友將此作為購買產品前的依據。 對此,邱品齊則持保留態度:「因為光看成分名稱來斷定產品安全性,常有以偏概全或過度詮釋的問題,根本無法表示實際的產品狀況。」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參考即可,不必照單全收。 心法三:認清肌膚檢測 專櫃檢測不如在家自己檢測第三,不要盡信專櫃肌膚檢測儀器結果。部分專櫃推出「肌膚檢測」,宣稱消費前測量膚質,這樣才能買到最適合的產品,但是邱品齊表示,坊間的肌膚測試儀器準確度不明、測試流程不完整、測試結果的詮釋也很混亂,加上消費者可能剛從戶外走進室內,或是帶著妝容、剛卸妝,這時候的膚質還不穩定,並不能完整代表膚質的真正狀況。 台北醫學大學生醫材料所蔡翠敏教授建議,如果要在百貨專櫃做肌膚檢測,一定要卸妝,靜待十五分鐘讓身體與情緒平緩,肌膚的油水達到平衡後再測量,也要盡量避免溫度忽冷忽熱的影響。 邱品齊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基本肌膚檢測,晚上睡前把臉洗乾淨,並且不上任何保養品,隔天睡醒後觀察自己的皮膚。如果摸起來乾乾、粗粗的,比較偏向乾性膚質;如果摸起來油油的,比較偏向油性膚質;如果T字部位(額頭和鼻子)會出油,雙頰卻是乾燥的,就是混合型肌膚。「相信自己長期對皮膚的感覺,會比專櫃單一次的肌膚檢測還準確。」 心法四:慎防藥妝地雷 醫師背書產品 小心有詐第四,品名「Dr.×」的產品不等於藥妝品,也不見得比較安全。近年保養意識提高,「藥妝」品牌也趁勢興起,這樣介於「藥品與化妝品間」概念的產品,似乎較得消費者信賴。因此在美妝店開架區、電視或網路購物上,很容易看到許多「Dr.×」化妝保養品,其實這些產品也是讓人充滿疑慮。 「正統的『藥妝品』,是指在醫療上當作輔助目的使用,消費者必須經過皮膚科醫師診斷評估後才能使用。理論上,這些產品在一般通路上買不到。」邱品齊語重心長地說。 現在市場上藥妝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許多品牌魚目混珠,打著「藥妝」的名號,卻沒有相對的實質內涵。這些身著白袍人士的廣告,看似醫療或專業人員背書,其專業度和安全性仍有待商榷,而在其官網上,也很少把成分及產品真相講清楚,實在令人擔心。 「有些醫師並沒有參與開發的過程,只是配合行銷宣傳。」蔡翠敏表示,真正的藥妝品,應具有嚴謹的開發流程、公信力的實驗數據,來佐證產品所宣傳的功效,因此不能盡信坊間的產品。 邱品齊也提醒,「比起那些來路不明、標示不完整的產品,不如選擇市場上行之有年、有口碑的老字號品牌!」購買保養品前把握四原則以外,好的肌膚不只是外在的塗抹,最根本的是健康的身體內在。邱品齊表示,「作息要正常、飲食要均衡,搭配規律的運動,都很重要。」從內而外做起,才是好膚質的關鍵。當肌膚出現問題時,要向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問診,千萬別自行亂買產品來塗抹,以免弄巧成拙讓傷害更加惡化。 選對成分,變美又不傷荷包——功能性保養品怎麼選? 去角質 1.化學性去角質,如甘醇酸(-AHA)或水楊酸(-BHA)大多用於醫療用途,刺激性大,須注意防曬。 2.物理性去角質,如顆粒狀的磨砂產品、毛巾或刷子摩擦,使用過度易造成皮膚敏感。 3.陽離子界面活性劑(Cetrimonium Chloride)及高分子膠(如Carbopol)摩擦皮膚時會產生屑屑,只是化學反應的沉澱物,和去角質無關,還可能刺激皮膚。 防曬 1.日常生活不會過度曝曬、內勤上班族,如膚色較白皙者,選擇SPF 35 ~ 50、PA +++的產品;膚色較健康者,選擇SPF 20 ~ 35、PA++ ~ +++的產品。 2.戶外運動需求、長時間曝曬者,選擇抗水性高的防曬乳。 3.兒童、皮膚較敏感者,選擇物理性防曬,成分如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氧化鋅(Zinc Oxide)。 美白 1.經過衛生署許可的美白成分,如維他命C、熊果素(Arbutin)、麴酸(Kojic Acid)、洋甘菊萃取(Chamomile ET)、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十餘種。 2.禁用對苯二酚(Hydroquinone)與汞(Mercury)等成分。 面膜 1.不加香料、酒精和刺激性高的多元醇類,降低過敏或刺激機率。 2.PH值為弱酸性到中性(4.5~7)為佳。 3.盡量不添加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的防腐劑。 資料來源:邱品齊醫師著作《幸福美肌,一輩子就買這一本》 |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貝萊德:3大催化劑撐A股 (來源: 經濟日報) A股升至3年高位,成交額亦屢破歷史紀錄。貝萊德亞洲股票團隊主管施安祖認為,內地投資者對投資股票的取態多年來首次轉變,利好A股中長綫前景,相信明年A股可跑贏港股。 貨幣政策寬鬆 散戶冷轉熱 三大利好撐A股,施安祖表示,過去數年內地投資者冷待A股市場,但今年投資股票的興趣卻漸濃,加上中國貨幣政策由緊轉鬆,中資股估值又偏低,均是支持A股繼續走高的催化劑。 對美息更敏感 港股恐失色 近年中國政府積極推行改革,他指中國的改革仍在起步階段,雖然改革會對經濟構成下行壓力,但中國政府為穩定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調控貨幣政策或推出一些振興經濟措施,利好A股後市。 他認為,中港股市明年均會上揚,但與美息敏感度較高的港股相對較失色,偏好與利率敏感度較低及估值被低估的股份。 本港的佔中運動仍未有退場跡象,施安祖認為,佔中令本港經濟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所以只要佔中持續,港股的估值便會一直存在折讓。 滬港通自推出以來使用額度偏低,施安祖稱,滬港通是中港兩地市場融合的一大步,對兩地均有正面影響,相信使用額度會隨時間流逝而上升。 至於宏觀亞洲股市,他指出,環球經濟逐步明朗,市場對亞股的期望偏低令防守性持倉偏高,加上估值仍然吸引,因此對亞股前景相當樂觀,而隨著當地經濟環境逐步改善,明年亞股企業盈利料有高單位數增長。 內地增長仍穩 人幣難大貶 從區內配置來看,施安祖看好北亞多於東南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南韓及印度,因北亞股市的估值相對便宜。 中國貨幣政策將趨於寬鬆,惟貝萊德相信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貝萊德亞太固定收益團隊主管金義龍指出,中國經常帳仍有大量盈餘,而且經濟增長仍穩定,故看不到人民幣有大幅貶值的可能性。 |
A股ETF ■ 28 Sep 14 - 市況雜談 與 中國A50指數成分股 在市場逐步開放後,即使A股慢牛已經出現,雖然說什麼香港市場沒有的白酒板塊等可能比較吸引,由於始終是隔山買牛,風險不容忽視。 南水北上,香港投資者如何在滬股通568隻股票中取捨並不容易。 除非同時在香港上市的AH股,在訊息上香港和國外投資者投資A股相比蝕底。 另外,全新的制度,亦需要時間熟習。 在資產配置上,如果是投資A股,A股的ETF仍然是簡單和直接的投資工具。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2014年即將結束,除非有奇跡發生,或者石油股再經歷一次暴跌,不然全球最大計算機服務提供商IBM股價即將連續兩年“榮獲”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頭銜。
包含30家公司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今年上漲8.77%,由16572點升至18000點之上,而作為“股神”巴菲特在科技領域的第一重倉股,IBM今年卻下跌了13.5%。此外,道指成分股中第二差的是能源企業雪佛龍(Chevron Corporation),今年下跌8.8%,主要受油價下跌拖累。
去年IBM更是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份股當中唯一一只下跌的股票。IBM股價在2013年累計下滑了2.1%,表現遜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同期26%的漲幅。
IBM在過去幾十年間,總是能早早地預見到行業的變化趨勢,提出電子商務、智慧地球等一個又一個領先的理念。但是在近年來企業們已經不願意再購買電腦設備,它們更願意去租用遠程服務器,即迅速崛起的“雲計算”行業,IBM盡管早已預見這一趨勢,但龐大的身軀致使其轉型要慢於眾多矽谷的同行。
IBM近年來進行了重要業務的剝離,並壓下巨額籌碼:20億美元收購公有雲企業Softlayer,12億美元興建全球40個雲數據中心,10億美元投資PaaS平臺BlueMix研發,10億美元組建新的沃森集團,23億美元將x86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倒貼15億美元將芯片制造業務賣給GobalFoundrIEs,30億美元投資新型芯片的研發等。
已連續十個季度業績收縮的IBM在一個接一個的投資,一個又一個的合作之中,開始融入到基於互聯網的雲生態當中。IBM這家百年企業這一次必須用更快的速度進行轉身,因為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中,而且在大牛市的背景下,投資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你興高采烈地買上一大堆“美國制造”的保健品準備回家饋贈親友時,如果看到這些檢測內容:“銀杏葉片:沒有發現銀杏葉成分,檢測到蔥(大蒜)、大米、雲杉及蘆筍;人參片:沒有發現人參成分,檢測到大蒜以及大米;大蒜片,沒有發現大蒜成分,檢測到棕櫚、龍血樹、小麥及大米……”你是否會大呼坑爹?
據《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報道,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的調查報告指控GNC、Target、Walgreens和沃爾瑪四大零售商欺騙性地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並要求他們停止銷售這些保健品。報告稱,其中部分草本成分寫於標簽上,但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並未標明於標簽。
產品成分誇大其辭或未現標簽
抽檢測試以DNA技術進行,即通過尋找每個生物獨特的短序列DNA,以便研究人員確定產品包含的植物及動物成分,然後借助電子數據庫快速識別並分析出產品獨特的基因成分。
在被抽檢的四大零售商中,Walgreens出售的且最受歡迎的人參片,其廣告稱該片劑能“增強耐力和生命力”,但里面僅檢測到大蒜粉和大米;沃爾瑪出售的銀杏葉聲稱能提高記憶力,里面卻只有蘿蔔粉和小麥粉,而標簽上卻說它沒有小麥或引發部分使用者過敏的面筋;Target被抽檢的植物產品中,3種添加劑都未含有標簽中的成分,卻含有米粉、豆粉及野生胡蘿蔔粉;著名保健品銷售商GNC,其保健片劑中含有對過敏病人有危險的豆粉和花生粉。
此次,沃爾瑪的抽檢結果最差:6種保健品都含有廣告標明成分之外的物質。Target在這幾家抽檢的店中表現稍好,保健品標識的誤導部分最少——6種產品中,一種呈不合格陽性,兩種含標簽成分以外的物質,剩下3種產品測試均呈陰性。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彼得•科恩(Pieter Cohen)是一名保健品安全用藥方面的專家。他稱這一測試結果實在太差,讓人難以接受。他說制造過程可能會破壞部分DNA成分,以致出現為無效測試;另一方面,如果數據是精確的,“這將導致一場令人難以置信、毀滅性的商業訴訟。”
紐約州執法部門對這些大型零售商及藥品連鎖店發出信函,指出其出售產品的標簽具有誤導性。紐約州總檢察長埃里克•施耐德曼(Eric T.Schneiderman)說:“保健品標簽錯誤、有害及虛假廣告都屬於非法範疇。這也給紐約家庭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尤其是那些隱藏有過敏成分的添加劑。”他要求這四大零售商立即停售被抽查的產品,並提供生產商從生產到加工及檢測的詳細信息,解釋質量把控措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已針對某些含有危險成分的添加劑發起調查。
誰在使用保健品
《華盛頓郵報》稱,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瘋狂地使用膳食補充劑,他們通過保健品來尋求健康及減肥。2013年,全美保健品的銷售額達到130億美元。
如果研究人員深究保健品成分,結果將更令人擔憂。2012年,研究人員從檢察長調查報告中發現20%的減肥及免疫系統膳食補充劑存在非法宣傳療效的現象。
一年後,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2004~2012年間,有237次膳食補充劑被召回事件——比例占FDA第一類藥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這也意味著保健品所含物質可能導致死亡,或產生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10月,《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被召回的含有危險違禁藥物的保健品在6個月後市面上仍有銷售。
保健品行業代表認為,任何問題產品都是由行業邊緣的少數幾家公司產生的。但紐約州此次調查特別針對全美藥店品牌及零售巨頭,這表明問題普遍存在。
為什麽監管缺失?
一直以來,公眾誤認為美國保健品與藥品一樣受到FDA的嚴格監督。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得從1994年的一項聯邦法律說起。
根據1994年的聯邦法律,與處方藥不同的是,保健品在投入市場前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流程以證明使用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FDA要求各保健品公司確認自家產品安全且標簽成分準確即可。從本質上說,這要求各公司嚴格自律。
2007年以後,聯邦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有所收緊。保健品制造商要求在15天內向FDA隨時報告消費者使用後出現的嚴重醫學反應(無論是住院或是死亡)。2008~2011年,FDA收到了超過6000份報告。美國國會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Accountability Office)認為這一數量可能偏低,因為部分消費者出現不良反應後是向中毒控制中心報告,而並非FDA。
2012年,一篇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的論文警告稱,保健品行業監管的缺失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發生。在過去的5年中,問題保健品曾引發腎功能衰竭、肝炎等問題。同年,美國衛生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保健品聲稱的成分及功效往往缺乏科學依據,建議FDA“明確法律職權範疇,以審查保健品聲稱的成分和功效”,即保健品同藥品一樣,需經嚴格審查。
2012年,法案得以修正,保健品生產商被要求向FDA註冊保健產品,標註產品詳細成分。此次,檢察長報告建議FDA通過立法獲得監督權,以擴大有限的產品監督範圍。
營養理事協會(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一個營養膳食補充劑制造商聯盟通常會阻止監管層面對行業至關重要的研究。例如,他們說美國醫學雜誌協會稱,最新調查標明絕大多數召回產品都下架了。該組織將紐約州首席檢察官的此次調查稱為“公共衛生旗號下的作秀”,並稱此次調查所遵循的方法存有缺陷。
產品是否下架
為應對此次調查,Walgreens表示,盡管只有紐約州要求下架部分產品,但他們將在全國範圍內下架問題產品。沃爾瑪表示將聯系保健品供應商,以“采取適當行動”。GNC的發言人則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紐約州總檢察長的工作,但仍堅持其所有產品“經過有效驗證並廣泛測試”。Target則並未做出回應。
記者走訪了沃爾瑪、GNC、Walgreens及Target,發現截至2月7日,除Walgreens已將問題產品全部下架外,其他幾家零售商依然正常銷售這些抽檢產品。在芝加哥市中心的Target,鋸棕櫚(Saw Palmetto)赫然在列。當記者問正在往貨架上貨的工作人員是否知曉部分保健品抽檢不合格時,對方表示自己並不關心,也沒有接到上面的下架通知。她稱,貨架上暫時空缺的產品並非下架,其他分店或許有貨。GNC在網上推出了“買一件,第二件產品半價”的促銷活動。但不少人在論壇上表示對其產品質量持懷疑態度。
抽檢結果不能解釋為何許多保健品並未包含標簽所註成分,但卻含未註明成分。紐約州常務副總檢察長馬蒂•麥克(Marty Mack)稱,現在是輪到該行業來說明這些保健品里包含些什麽的時候了。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8 08:25 編輯 重新定義車聯網的一只港A100指數成分股:元征科技(2488)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導讀 “互聯網+”是最近中港股市最熱潮的概念,其中的車聯網代表、香港上市的某公司從2014年初到今天收盤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11.8倍。對於有夢想的企業,在夢想落地變成現實之前,都是充滿爭議和讓人疑慮的,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左龍大叔對該公司的深度解剖,供大家參考。由於公司股票短期漲幅也很驚人,特別提醒大家關註其中的風險。 最近左龍大叔的《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從“互聯網+”的邏輯說起》登出後反響不錯,酷派股價也漲了一些,說明看好他的人越來越多。那邊廂,努力造機的老周也沒閑著,最近在邀請新老朋友去參加5月6號的新手機品牌發布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周鴻祎 的微博上去報名,說不定有機會和老周一起“席地而坐,把酒暢談”,幾乎同時,雷軍也在微博上宣布在5月6號將發布小米NOTE頂配版(對,你沒有看錯,同樣是5月6號!)相信大家和左龍大叔一樣,都已經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硝煙味道,一場3M大戰在所難免,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雷布斯確實把周教主看成對手,自己主動對標了,奇虎酷派完全有資格有能力對標小米,也驗證了左龍大叔推薦酷派的邏輯:對標小米!進而對標蘋果! 下面是@雷軍的微博,而且還用了置頂,老周16日13點發的微博,雷軍當天18點就回應了,盯得還挺緊的嘛。 ![]() ![]() 港A100指數成分股中的最大黑馬 左龍上次說過,誰能在港A40指數成分股中猜出左龍推薦哪只10倍潛力股,就再送多一只,結果還真有不少鴿友(格隆匯—>鴿籠匯?)添加我微信,說他們都猜到了,要我再送多一只,好吧,左龍大叔說到做到,今天咱不講酷派了(後續左龍會根據產品的發布節奏繼續跟蹤這個股票,大家放心),恰逢格隆匯17號推出了覆蓋面更廣的港A100指數,左龍大叔第一時間又掃描一遍後,再次為格隆老師的選股功力折服,這里面依然是黑馬奔騰,其中有一只更是讓TABLE五巨頭垂涎欲滴的十倍潛力股,今天就分享給大家。老規矩,大家先看看這100只股票,猜一猜是哪只,(提示,和酷派還有點像,可能比酷派更性感,絕對讓TABLE五巨頭感興趣的。) ![]() 互聯網3.0趨勢下的投資機會 還是猜不到吧?不要緊,先喝口水,慢慢聽左龍大叔為您分析分析。左龍大叔選出酷派是按照互聯網+的邏輯來的,這幾天左龍又深度思考了一下互聯網+的內涵和外延,我的理解又升華了。互聯網+的核心重點在互聯網,而互聯網的發展階段我們可以參看唯一全程參與的蘋果公司。 互聯網1.0: 互聯網1.0時代就是PC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里面產生了幾個巨頭,一個是壟斷電腦芯片的Intel,一個是壟斷操作系統的微軟,一個是壟斷搜索的谷歌(搜索也可以理解成是互聯網的操作系統),互聯網1.0時代是以開放協作為核心的,所以蘋果的軟硬結合模式失去先機,沒撈到什麽好處,喬布斯也因此被趕出蘋果公司。而中國由於沒有芯片沒有操作系統,所以只能在應用層出了BAT三巨頭。 互聯網2.0 互聯網2.0時代,就是現在我們所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上網硬件變成了PC+手機,多了幾十億臺上網硬件,讓互聯網大大的擴容,也改變了人們的上網習慣,這個階段蘋果的軟硬結合模式成功逆襲,核心是擁有自己的手機芯片和操作系統並完美整合,這個模式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模式,這也是我看好奇虎酷派的原因,當然大叔我也看好雷軍(我認為老周三到五年內能做到小米50%的規模,還是難以超越,除非他開發出了成熟的操作系統),中國能執行出蘋果模式的也就大概率出現在這兩位湖北老鄉里了。互聯網2.0時代,中國的網絡巨頭也從BAT變成的TABLE,多了兩位做手機的大佬。 互聯網3.0 雖然互聯網2.0除了上網硬件擴容變成PC+手機外,還有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標誌,但考慮到有很多女粉絲在看這文章,大數據雲計算啥的,咱就不展開了。簡單粗暴點,互聯網發展的路線圖就一個字:聯網硬件的變化! 按這個邏輯,我們可以看看接下來都有什麽硬件會聯網,小米、奇虎在做智能路由、樂視、小米在做互聯網電視、電視盒子,九安iHealth在做智能醫療檢測設備,一大波創業公司在做各種手環等等,種類雖然繁多,但是都不夠格帶領互聯網進入3.0時代。左龍大叔覺得吧,互聯網3.0時代還得先看看蘋果和谷歌,尤其是蘋果這個跨越1.0和2.0時代的軟硬大師。蘋果今年推出智能手表,去年發布了carplay,顯示出進軍互聯網汽車的意圖。嗯,答案就在蘋果里,要進入互聯網3.0時代,需要出現一個和電腦、手機等量齊觀的聯網硬件,這個硬件可能是手表也可能是汽車,但是手表和手機有一定的替代關系,因此左龍大叔更看好的是汽車——車聯網! 互聯網3.0時代將是以車聯網為代表的萬物互聯時代。 ![]() 車聯網應該是__________? 車聯網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聽過,誰都知道車聯網是好東西,誰都知道車聯網是未來方向,可是有誰能說出車聯網的定義呢?真正思考過車聯網含義的人相信不多,能真正理解車聯網的人就更少。左龍大叔也不敢說很懂,但是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關於車聯網的思考。 車聯網既然會作為互聯網3.0的核心組成部分,那麽汽車必須具備電腦和手機一樣的三個基本屬性,才能實現聯網: 車聯網的三個基本屬性 不是每個人都有汽車,但幾乎每個鴿友都有電腦和手機,我們以電腦、手機為例來理解車聯網的概念。 1、車聯網第一個基本屬性:必須是可以上網的 這個看起來是廢話,但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不能上網還互毛聯阿?電腦通過寬帶上網,手機通過3G、4G、WIFI上網,那汽車呢?目前幾乎所有汽車是不能上網的,所以目前幾乎所有的車聯網概念都是偽概念(除了左龍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公司)。未來汽車上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蘋果汽車、特斯拉為代表的純互聯網汽車(前裝),從出廠的第一天就可以上網,但這個互聯網汽車目前還在研發中,普及起來怎麽也需要20年。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給汽車增加一個後裝的硬件實現上網功能,這個類似給電視安裝一個小米盒子後,也可以聯網看網絡視頻。這種方式最適合全中國1億多臺存量汽車,左龍認為會是未來20年存量汽車上網主流方式。目前上市公司中只有元征科技的GOLO做到了。而騰訊的路寶僅僅是通過藍牙傳輸數據給手機,通過手機上網(把一部能上網的手機放在車里面,就實現上網啦?忽悠誰呢) 哦,相信你已經看到元征科技了,對,各位觀眾,左龍大叔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只重新定義車聯網概念的港A100指數成分股就是元征科技HK02488,你猜對了嗎? 元征的GOLO是一個類似小米盒子的汽車盒子,通過汽車的OBD接口(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的縮寫,中文翻譯為“車載診斷系統”,下面會具體介紹)連接汽車。從GOLO4.0(軲轆4.0)開始,就和聯通合作,在這個汽車盒子里面增加了SIM卡,通過3G網絡實現了車輛真正的上網功能,同時也為電信運營商們開啟了一個手機以外的新的3G、4G應用場景。將來必將得到運營商的大力推廣普及。 ![]() GOLO6通過移動2G、聯通3G、電信3G實現汽車上網,並且可以全車共享wifi熱點,就是全車的乘客都可以免費使用車內WIFI(這是個不錯的痛點) 2、車聯網第二個基本屬性:汽車可以產生/存儲數據 大家都知道電腦和手機可以產生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數據,我們平時上網其實都是對這些數據的加工使用。那汽車能不能產生數據呢?其實,汽車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數據,現代汽車早就進入了電子時代,每一部汽車都有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又稱“行車電腦”、“車載電腦”等),女粉絲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每一部汽車內部都有一部小電腦,這小電腦時刻不斷地與采集來的各傳感器的信號進行比較和計算。把比較和計算的結果用來對發動機的點火、空燃比、怠速、廢氣再循環等多項參數的控制。(下圖可以看出這臺汽車小電腦所記錄的數據是超級強大的,涵蓋了全車的主要子系統) ![]() ![]() ![]() 這些數據平時都被存儲在ECU里面,只有當車輛進入維修廠的時候,維修師傅通過特有的汽車診斷設備讀取這些數據,用來判斷車輛是哪個部位出現故障,各大汽車廠商會為每輛汽車預留一個原廠診斷的接口,元征的GOLO就是使用這個接口來獲得汽車數據的。而全世界的汽車診斷設備市場非常集中,由一家深圳企業(深圳總是出牛企的)控制著70%的中國市場和50%的全球市場份額,而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元征科技! 現在你明白了,元征科技過去20年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就是控制了全世界超過50%的汽車ECU診斷設備市場,由於汽車維修時讀取的ECU數據是可以上傳到雲端,因此,元征也獲得了大量汽車的真實數據(目前GOLO雲每天新增5萬份汽車體檢數據報告),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成是汽車的體檢病歷報告。 汽修廠所用的ECU診斷設備體積比較大,元征科技用了多年時間自主研發出了指甲大小的診斷芯片,成功將ECU解碼器小型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GOLO產品,隨著GOLO的推出,現在車主和汽修師傅個人也可以獲得和汽修廠類似的汽車體檢報告,同時也讓元征增加了一個獲得汽車數據的方式,基於這些汽車內部核心數據,元征的GOLO可以為汽車提供真正的安全保護。GOLO其實就是一個汽車版的360安全衛士(騰訊電腦管家/手機管家,排名不分先後)! 這部分比較複雜,左龍大叔再為女粉絲們簡單小結一下:
![]() 3、車聯網的第三個基本屬性:人機可交互 人機可交互,就如同人可以通過鍵盤向電腦輸入文字,可以通過鼠標指令電腦,電腦通過屏幕給我們反饋結果;我們可以通過麥克風向手機輸入語音,通過攝像頭向手機輸入圖片,手機通過屏幕、通過麥克風給我們反饋結果。這不止是互聯網的基本屬性,甚至是電腦和手機做為單機的基本屬性。那麽汽車怎樣與車主進行交互交流呢? 汽車沒有鍵盤,大部分汽車沒有觸摸屏(大屏幕是以後的發展方向),但每一輛汽車都有音響系統(收音機),通過語音系統來實現人與汽車的交互是目前最佳選擇(沒有之一),而元征的最新產品軲轆GOLO6.0,通過給汽車盒子配上一個遙控器(見下圖)已經實現了語音操控汽車的功能(超級強大有木有阿) ![]() 這個“遙控器+GOLO盒子+3G、4G網絡+汽車自帶音響系統”就可以實現以下功能: A)在汽車的收音機里面增加一個golo電臺,這個電臺是網絡電臺,走3G、4G網絡不占用無線頻段,也就是說元征可以在每輛安裝了GOLO盒子的汽車上獲得一個私有網絡電臺,而且是默認為首選開機電臺(流量入口) ![]() B)通過智能GOLO遙控器,可以用語音點播歌曲、相聲等節目,左龍大叔親身體驗過這個產品,從說出《我的滑板鞋》到GOLO電臺播出歌曲,大概是2秒時間,非常流暢,“跳舞肯定棒,摩擦摩擦”(請註意!說出歌名,到汽車播出歌曲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人車交互過程了) C)可以通過GOLO電臺聯系到在線客服MM,客服是人工服務(通過遙控器上的“客服鍵”獲取),人工客服前期免費,未來用戶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可能會考慮收取一定的費用,客服包括語音點歌和周圍路況查詢等;未來會逐步推廣機器語音服務 D)如果是朋友間幾臺車一起自由行,可以通過GOLO電臺組織一個臨時的語音房間,車隊可以在路程上通過這個語音房間自由對話(類似對講機),比如,可以通過語音房間告訴隊友們:前面XX路口下高速了。 ![]() 以上就是GOLO6.0已經實現的語音人車交互功能,左龍大叔在發布會體驗這個語音服務的時候,我的腦海里閃現了一個詞:YY。沒錯,這不就是汽車版的語音YY嗎?(YY是美股歡聚時代YY:Nasdaq的核心產品),熟悉YY的朋友應該知道,YY早期就是一款玩網絡遊戲時與隊友進行語音對話交流的工具,後期發展到用戶可以在YY上開設自己的房間,可以唱歌也可以上課等。而GOLO6.0正是實現了與車友間的車際語音對話,也可以組建自己的語音房間,和YY的核心功能一致,正是一個汽車版的語音YY,理論上,YY的商業模式將來也可以複制到GOLO電臺上來,而且是消費能力更強的有車一族。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吧,元征GOLO6.0已經完成了汽車互聯的三大基本要素,如果你還沒明白,左龍大叔再用電腦、手機和汽車對比一下: ![]() 元征GOLO6.0完全滿足了汽車互聯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全中國目前還沒看到第二家公司能同時解決這三個問題(也許是左龍叔孤陋寡聞,如果還有第二家,請大家告訴我)。 元征科技的護城河 元征GOLO6.0絕對是一個偉大的創新產品,說他偉大,是因為這是中國人原創的重磅互聯網產品,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汽車互聯網,並且通過解決了汽車聯網的三大基本要素從而獲得了兩大殺手級應用:汽車版安全衛士(360)+汽車版語音系統(YY),那麽問題來了,如果TABLE去做這麽辦? 這個問題在中國是無法繞開的,但左龍對此表示樂觀,元征的護城河還是非常深的,汽車互聯三大基本要素中的第一和第三點,都是相對容易複制的,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哪位土豪給左龍投個幾百萬美金,左龍叔也能做,還三年保修),也就是汽車版的語音YY這個殺手應用是容易被複制的,因為這是應用層的服務,技術含量相對低。但是三大要素中的第二點,汽車數據,也就是汽車安全衛士這個殺手級應用是元征GOLO最大最深的護城河。原因我前面已經講過了,全世界50%(中國70%)的汽車診斷設備是由元征生產的,而且是用了20年的時間來鋪開全世界、全中國的汽修渠道,時間跨度和空間廣度都不是任何一個對手,甚至TABLE,在短時間內可以超越的。下面從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可以從側面看出公司的競爭力及護城河。 ![]() 上圖可以看出,元征科技是2002年上市的,有很長的持續經營歷史,絕非一般老千股可比,作為一個制造企業毛利率在2012年以前一直維持在40%以上,由於元征的主要產品由高毛利率的汽車診斷設備和低毛利率的機械設備構成,因此元征的汽車診斷設備毛利率在50%以上,50%的全球市場份額+50%的毛利率,這種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和護城河你覺得深嗎?另外,圖中還能看出從2012年開始,產品的毛利率下降到了30%,這是因為公司從2012年開始進軍車聯網業務,主動降低了汽車診斷設備的毛利率以推動replacement計劃,該計劃就是用可以聯網的汽車診斷設備替代原來傳統不可聯網的診斷設備,目的是從汽修廠的每一次維修中獲得一份汽車的體檢數據報告(自動上傳到雲端),去年在歐洲(德國、波蘭)獲得了極大成功,今年準備在美國也進行推廣。 這個互聯網汽車診斷設備有多牛?也就是說任何進入汽修廠進行維修的車輛,汽修師傅都會使用元征的互聯網診斷設備讀取汽車的核心數據,並且自動上傳到雲端,利用這一技術,警察可以在打擊汽車盜竊及販賣方面,憑借元征公司收集的雲端數據,以其高效精準的特性,有效的協助警方對於案件的偵破工作(因為大部分被盜車輛都會進汽修廠做改裝)。在2012年10月,元征公司就與國際刑警組織達成了合作意向,共同研究並推廣這一世界範圍內影響深遠的新技術。下圖是英國警方在召開名為“Cube(元征公司專門為警方研發的道路安全衛士產品)”的項目推廣會,這是多麽揚我國威的事阿,寫到這里,我承認,我濕了,不是我的褲襠濕了,是我的眼睛濕了,中國還有一家這麽牛逼的汽車安全企業! ![]() ![]() 基於這個汽車數據入口(不止是中國,而且是全世界的汽車安全數據),左龍斷言3年之內,元征在汽車安全衛士這個殺手級應用里面秒殺對手! 元征GOLO未來的商業模式 看到這里,大家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元征科技是一家默默耕耘20多年,在汽車雲診斷設備和汽車安全數據處理(收集、存儲、分析、運用)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同時以汽車安全數據做為切入點,通過2年多的研發叠代,完美的解決了汽車聯網的三大基本要素(上網、數據、交互),GOLO6.0的推出將重新定義車聯網,提供汽車版安全衛士和汽車版語音YY兩大殺手級應用。GOLO6.0目前還在預售階段,公司今年目標銷售能超過200萬臺,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左龍大叔認為元征GOLO未來將在以下幾個領域獲得收入: 1)基於汽車數據(安全衛士)的商業模式 a、UBI保險: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基於駕駛行為表現,讓較安全的駕駛員應該獲得保費優惠,通過元征GOLO的安全數據,可以做為UBI車險的定價標準,公司在UBI產品方面有著深入研究,目前已經為保險公司做好了一套完整的數據分析模型,主要包括急剎車、加速等駕駛行為的數據分析,因此我們已經具備與保險公司合作前提,預計很快會推出與保險公司的合作項目(到2020年,車險市場超過1萬億)。 b、二手車銷售:二手車銷售最難的是根據車況來定價,而元征GOLO的車主可以獲得車輛的歷史使用數據,是評估車況的最佳選擇,左龍註意到神州租車最近和元征有個合作,在2萬多臺神州租車的汽車上安裝了GOLO,一來可以實時監控車況,保障安全,二來為日後賣二手車(神州租車大概5年會更換一次車輛)積累車況數據,可以賣個好價錢。二手車交易是個巨大市場,擁有汽車安全數據的元征將從中分到一杯羹 2)基於汽車語音交互的商業模式 由於GOLO6.0本次增加了語音操控系統,並在汽車收音機中增加了一個默認的GOLO電臺,隨著用戶的增加,元征將獲得電臺廣播的廣告收入,去年全中國的電臺廣播廣告是430億,平均到每位車主是400元的廣告價值,如果元征未來3年可以獲得1000萬個車主,意味著有40億廣告收入的潛力 3)汽車後市場電商平臺 汽車後市場是指汽車銷售以後,圍繞汽車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它涵蓋了消費者買車後所需要的一切服務。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95年由元征科技提出來的,作為全球汽車診斷設備的龍頭企業,他們對汽車銷售後的需求非常了解,包括:消費者在使用汽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與汽車有關的費用,具體維修、保養、零配件、美容、改裝、油品等服務;汽車金融服務 、汽車租賃、裝潢、油品;駕校、停車場、車友俱樂部、救援系統、交通信息服務。 由於元征已經覆蓋了全國70%的汽修廠,在提供O2O汽車後市場消費方面有著其他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優勢,去年9月,元征在全國37個城市組織了5萬GOLO技師大會,就是一個明證,要知道全國的汽修技師才70萬人呢。 ![]() 估值 又到了左龍大叔最不擅長的部分了,元征GOLO6.0剛在3月27號開了發布會,現在還在預售,估計要5月份才能發貨,現在講估值就相當於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1月9日由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發布,到同年6月29日才正式發售一樣,你是很難在2007年1月份的時候給蘋果公司一個準確的估值。但未來的估值一定是和新產品的銷售量掛鉤的,由於公司給出了GOLO6.0一年內銷售200萬臺的目標,我們先按200萬臺來算 1、銷售收入:200萬*699元=13.98億(按標準版每臺售價699元) 2、電臺廣告收入:200萬*400元=8億(每臺車廣告價值) 3、二手車銷售傭金:暫不估算(其實是我不會算) 4、汽車後市場電商平臺銷售:暫不估算(這個我也不會算) 5、汽車UBI保險:暫不估算(這個我還是不會算,哈哈) 這樣,200萬臺的銷量對應著是22億的銷售額,創新型的公司的早期估值左龍叔以為按市銷率算比較合適,參考小米手機3.6倍市銷率算(見下圖,小米剛上量的時候其實是12.9的PS),是79.2億,由於其傳統汽車診斷設備還有1億元的凈利潤,這部分按10PE算是10億元,兩者加起來89.2億RMB(折合111.5億港幣,36.9元),至於公司在深圳有5萬平米的廠房辦公樓,在上海有7萬平米的廠房,這12萬平米的廠房都是過去20年元征賣汽車診斷設備一臺一臺賺回來的,按賬面值入賬,沒有重估過,左龍大叔也不知道怎麽重估,這部分就不算了。所以,按200萬臺的銷量,左龍大叔認為這公司值36.9元。 ![]() 其實,左龍不喜歡算互聯網公司的PE,PB,這些都能算得清楚的公司當然是好公司,但很難選出十倍股,而且PE的定價權在大行手里,他們說多少PE就多少PE,左龍喜歡找那些市場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的性感行業中的性感股票,選中了以後在持有階段才去看PE吧,等到真的給互聯網公司算PE的時候,也許就到了賣出的時候吧。 為什麽是元征?——車聯網之父刀哥 了解汽車行業的朋友和了解互聯網的朋友,一定已經看出元征GOLO的模式非常性感,想象空間巨大,但是為什會是元征來做?坦白講,左龍大叔開始也不相信元征能做成,但機緣巧合,左龍大叔有機會和元征科技的總裁劉正之先生有過一些溝通,這位老兄比左龍大五歲(暴露年齡了),但是滿頭白發,看起來有60歲了,因為最近2年劉總親自帶隊研發GOLO產品,幾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2點,為把產品做到極致而嘔心瀝血,同事們親切的稱他刀哥,因為劉的繁體是卯金刀,他覺得刀哥這個名字很有霸氣很酷,而他正在做的重新定義車聯網的事也是一件很有霸氣很酷的事。 ![]() 做GOLO前的刀哥 ![]() 做了GOLO後的刀哥 ![]() 我問刀哥為什麽要做GOLO,原來做汽車診斷設備,每年賺1億不是很滋潤嗎?刀哥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種生長在中國最東邊的竹子叫“毛竹”這種竹子從播種開始,4年內也只不過長3厘米。 ![]() 但是5年後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長著,這樣6周就可以長到15米,整個竹林瞬間就變出來了。 ![]() 因為在過去的4年里,毛竹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米。 而元征科技就是這樣的一棵毛竹,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默默耕耘著全球的汽車診斷市場,雖然全中國大部分的車主都在汽修廠使用過我們的產品,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元征科技,而車聯網的到來,將給我們一個快速成長的機會,讓全中國的車主們都知道元征科技GOLO,我們要快速的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嗯,這就是左龍大叔給大家介紹元征科技的原因吧,這是一家重新定義車聯網的港A100指數成分股,或許就是下一個騰訊,格隆匯之前推出過“珍珠白菜”系列,左龍覺得元征科技屬於“珍珠毛竹”股,有多年深厚的傳統業務積累,並且勇於放棄利潤大膽去擁抱夢想,這樣的公司必然會迎來每天生長30厘米的高增長時期,也許就在今年,請大家和我一起密切關註。 利益聲明:左龍並非持牌人士,上文僅為個人體驗GOLO6後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左龍不持有該股票,希望大家關註這家公司的產品多於關註該公司的股票,左龍大叔自掏腰包,凡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並截圖發給港股那點事的,左龍大叔請客服妹妹幫我抽8位鴿友,每人一臺元征GOLO6.0。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經歷“斷崖式”下跌後,野蠻生長的微商渠道正面臨更大的考驗。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接到報料,稱目前在微商渠道廣泛銷售的一款名為“隨便果”的產品涉嫌違規宣傳。作為深圳四季優美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四季優美”)引進的一款進口食品,在產品的官方網站中,隨便果的功效被描述為“減脂控重、纖腰收腹、清腸排毒和改善氣色”。根據中國《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食品廣告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保健作用。
這並非個例,在微商渠道,違規宣傳“減肥”功效的普通食品層出不窮。僅與隨便果相似的梅子類食品,就有“清凈果”、“凈顏梅”、“纖體梅”和“酵素梅”等,它們大多標榜著“清腸”、“排毒”、“減肥”等功效。
而除了違規宣傳,流通在微商渠道的“三無”減肥藥被查處消息也在各地頻現。今年6~8月,就有濟南、南京、湖州及嘉善等地被報道出微商銷售假減肥藥事件。渠道亂象頻現,生於草莽的微商們如今深陷輿論暴風眼中。未來,微商將何去何從?
違規宣傳減肥功效
隨便果去年8月份後開始在微商渠道銷售,代理隊伍“滾雪球”般擴大。作為“來自臺灣地區”的進口食品,隨便果生產商為臺灣四季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四季優美”),出品商為深圳四季優美。在隨便果的包裝盒中,臺灣四季優美將隨便果定位為“糖漬青梅”。
根據隨便果官網描述,隨便果“已經通過國內外衛生檢測測試”,其作用可以清除腸道宿便及毒素,清除蔬菜等食物中的激素及農藥殘渣,清除血液里的毒素和排除體內多余油脂。
在隨便果微商代理中,對於隨便果“減肥”、“排毒”等功效的宣傳則更加直接,稱其為“排毒蜜餞食品”,食用隨便果後“瘦了十幾斤”,有的代理甚至表示隨便果有“降血壓”、“緩解痛風”、“治痔瘡”等功效。
但本報記者在臺灣相關網站查詢臺灣四季優美工商資料發現,該公司成立於今年2月25日,經營範圍包括食品什貨批發,國際貿易,罐頭、冷凍、脫水及腌漬食品制造等,並不包括保健食品及藥品。而深圳四季優美也僅有食品流通許可證(有效期2015年1月8日至2018年1月7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進口保健食品及進口藥品分類中,隨便果也不在其列。
作為普通食品,隨便果卻標榜有“減脂控重”、“纖腰收腹”等功效,顯然與《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相違背。
除此之外,隨便果“進口”身份也存在不確定性。報料人對本報記者質疑道:“隨便果是以進口食品進入大陸市場。但是目前只有代理提供的報關單及衛生證書各一張,且將部分資料塗改了。我所知道的所有代理均只能提供一份相同的報關單及衛生證書。根據規定,應該是每一批進口貨物都有該證明。”
對此,本報記者致電深圳四季優美希望以上事情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應。
價格虛高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系主任何計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口食品除了衛生證書,還需要進出口許可證等證書,目前審批越來越嚴格。他同時表示,“只要是食品就不能宣傳任何功效。如果說有減肥、養顏功效就要去申請保健品、藥品,通過審批證明這些功效。相比食品生產許可,保健品認證的時間更長門檻也更高。”
打著“減肥”、“排毒”等旗號在微商渠道中違規宣傳的普通食品並不少見。就在今年6月,本報曾報道過健康元與思埠集團合作的新產品“太太白蕓豆固體飲料”,雖然宣傳能達到“減肥”、“修身”效果,但實際上其僅為食品。
僅與隨便果相似,標榜“清腸”、“排毒”、“減肥”的梅子類食品,微商渠道中就有“清凈果”、“凈顏梅”、“纖體梅”、“黃金梅”和“酵素梅”等。 報料人告訴本報記者,在四季優美內部宣傳中,稱“個別明星團隊月銷量達到75萬盒”,“上千名代理月收入超過10萬元”。臺灣明星何潤東還受邀出現在了“2015四季優美經銷商感恩盛宴”活動現場。
高利潤背後是虛高的產品價格。本報記者了解到,一盒隨便果里面有15顆梅子,零售價128元。隨便果代理從上到下分為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從一級代理開始,代理進貨價依次為60元,75元,90元。按照級別不同,一盒利潤可達到38元~68元。一隨便果的代理透露,減肥需要食用隨便果5~10盒。照此算來,一個“療程”最多可獲利近700元。
根據今年6月底濟南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通報的一起涉藥案顯示,一女子靠微商售賣含有違禁成分的減肥藥,非法獲利近20萬元。其銷售的減肥產品“魔豆”原價20余元/盒,隨後其以“XX瘦身密碼排毒減肥膠囊”為名自行設計印制了一批包裝、合格證,將“魔豆”改頭換面後從每盒20余元提價至200多元銷售,反而銷量倍增。
含有違禁成分
更嚴重的是,微商渠道中流通的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成分的假減肥藥並不少見。在上述濟南公安局破獲的涉藥案中,山東省級食品鑒定部門在“XX瘦身密碼”排毒減肥膠囊中檢出了量值高達246.5mg/g的國家食品和保健食品禁用藥品成分——酚酞。
根據今年8月人民網報道,南京一90後女孩與前男友、前男友母親以及現男友四人,通過微信、QQ發展代理下線,銷售減肥膠囊。而這款所謂的減肥藥其中含有“西布曲明”,副作用極大,長期服用將會抑制中樞神經、嚴重損傷肝腎功能。因此,中國於2010年10月30日明令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
不僅如此,7月浙江湖州還破獲一起通過微商等途徑銷售含有“西布曲明”減肥藥,而這個聲稱“進口代購”的減肥藥實際上在廣州市白雲區生產。根據當時公布的信息,此案涉及假藥銷售金額達到了上億元。
“之前微商最流行的模式是就是代理分銷和低門檻、零成本的病毒營銷。這種微商在朋友圈大量湧現,形成了最早的微商雛形。”知名電商評論員、“鮮膜”品牌CEO簡江告訴本報記者。
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大約有1000萬人從事微商。也是在這種情下,加上微商渠道監管的缺失,導致了微商圈內魚龍混雜。此外,微商交易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微信直接轉賬付款,被騙方想要事後維權難度極大。
隨著媒體的曝光,微商渠道上種種亂象也越來越受到外界關註。今年,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互聯網+”相關立法工作,研究調整完善不適應“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現行法規及政策規定。
而騰訊的態度也為飽受爭議的微商帶來了更多的想象。2015年第一季度,馬化騰表達了“微商有意思”的看法,但同時微信亦兩次公告稱將清理微商中不健康的代理、非法分銷等經營形態。
對於微商的未來,微盟CEO孫濤勇認為,微商的定義應該是移動社交電商,今後占據前端的一定是有實力的廠商、品牌商或供貨商。微商主要形式最終將會由目前C2C發展至B2C。隨著優質品牌進入,微商必迎來理性的發展。
8月31日,A股出現了尾盤拉升藍籌股的狀況,使得大市跌幅收窄;而這一切在一小時後收盤的港股市場再次上演,使得市場最後一分鐘瞬間翻紅;只不過並非所有藍籌股都有這樣的待遇;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有可能是基金拉擡成分股粉飾業績,也有可能是某些指數基金對成分股比重有所調整。
直到收市前最後一分鐘,多只成分股股價突然飆升,中國移動(00941.HK)曾被拉高超過4%到95.6港元,騰訊控股(00700.HK)、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中海油(00883.HK)都有不同程度被拉升,恒生指數最後時刻轉跌為升,全日漲0.27%,收報21670點。不過除了上述少數幾家公司以外,其他成分的股價變動並不大,而匯豐控股(00005.HK)尾盤出現小幅度下滑。
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可能是月末效應,某些機構投資者拉升一些重倉股提升自身凈值。投資人士溫天納認為,其實港股這種情況過去也有出現,會影響市場指數,也有可能有場外的衍生工具交易導致這種比較特別的情況,而某些指數基金為了應對一些指數成分股比重的變更,也有可能作出這樣的變動。
9月份的港股,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則是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宏利大中華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方君明表示,市場討論美國何時加息已差不多2年,現時大家普遍預期美國將於9月或12月加息,相信加息後對市場反而有穩定作用,因為消除了不明朗因素。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稱,港股會持續大幅波動,因為美國有一半機會於9月加息的,而非如市場預期般,會因為最近環球股市波動而延期,因為加息只是使得利率正常化,這是美國早要做的事,不過即使美國加息,對市場的影響只會短暫,相信恒指未來在21600點至21800點支持較大。至於中資股方面,沈振盈認為,現股價已回調至吸引的水平,可趁低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