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企業收購歐洲或將導致惡性循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30

許多歐洲危機國家的公司越來越地吸引著德國公司的注意,前者通常因為本國經濟狀況低迷而陷入困難處境,而這些公司通常會從德國進口大量貨物。現在德國公司開始對這類型公司發起收購,長期來看,或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德國大公司有興趣發起收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接受救助國家的經濟和就業市場被迫實施的改革,這使得公司聘用或解僱員工都更為容易,同時還能夠降低工資成本。

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德國那些金融狀況良好的公司來講,危機反倒成了一個機會,這些公司在對西班牙企業併購問題上越來越活躍。」

德國公司開始收購那些原本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客戶或者供應商,後者大多因為近幾年經濟的衰退、國內經濟狀況和市場疲弱、銀行借貸限制嚴格等因素而疲於掙扎。

讓這些危機國家的企業頗具吸引力的原因是,歐元區的緊縮措施和改革會令收購獲得巨大利潤。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正是因為以德國為首的領導人,這些危機國家才不得已通過緊縮和改革換取救助貸款。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表示,「通常併購雙方的公司都有長期的互相瞭解,而且,恰恰是危機國家的公司一方是希望被收購的一方,因為他們非常需要資金。」

下圖可以看出,德國如果大規模對歐洲其它國家公司展開收購,長期的話很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5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第二章:惡性通貨膨脹毀了古羅馬帝國和現代政府 北京時代華語圖書

http://xueqiu.com/8132516637/24188380
物價上漲是稀缺資源在需求強勁時的自然結果,也是一個長期以來的歷史現象。各種經濟學派從需求拉動、成本推動、經濟結構和貨幣數量等角度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解釋,制定了各種政策來應對物價上漲給社會帶來的壓力。通貨膨脹一詞也不容置疑地將社會和政治的關注集中在貨幣現象上,從而物價上漲始終被歸結於上層統治者的權謀和手段。近年來,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強勁,人們開始注意到通貨膨脹的全球相關性,特別指責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不負責任地發行紙幣。

最早的通貨膨脹與紙幣毫無關係,始於羅馬皇帝尼祿當政期間(54—68)。當時的羅馬帝國統一了歐洲,侵佔了亞洲,控制了非洲,與尚無正面接觸的秦始皇統一下的遠東中國成為兩個最大的文明社會。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古羅馬帝國被稱為「大秦」,《後漢書·西域傳》中描繪「大秦國一名廣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可見,羅馬帝國紅極一時,即使是遙遠的中國也對其有所瞭解。

從公元前82年的馬略[1]蘇拉[2]之爭開始,羅馬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內戰,最終愷撒終結了原始的公民共和制。公元前28年,屋大維和阿格里帕擔任執政官,徹底清洗元老院。次年,屋大維向自己控制的元老院交出權力,還政於民,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3]」稱號,羅馬帝國從此時開始創立。全盛時期羅馬帝國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廣袤的土地加上戰爭俘獲轉成的奴隸,成為強大的帝國軍隊不斷侵略的兩大財富激勵。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和奴隸終會達到極限,擴張不得不中止。羅馬帝國發展的重心開始轉向內需。對富人和中產階級的稅賦成為滿足皇帝虛榮和控制能力的來源,同時也是瓶頸。

愷撒執政期間(公元前100—前44),羅馬建立起了金銀貨幣體系,羅馬貨幣隨著羅馬大軍的征服戰爭得以擴張到地中海周邊遼闊的區域,而廣闊的貨幣流通貿易,又反過來大大強化了羅馬帝國對周邊地區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強了其實力。在此期間,羅馬帝國物價穩定、稅收適中、貿易經濟繁榮,商業貸款利率處於4%~6%的穩定區間。

54年,尼祿皇帝上台。他具有藝術天賦,寫詩、彈琴、歌劇、戲劇,幾乎樣樣精通,但同時,他更是一個充滿野心且窮奢極欲的人,羅馬城市建設和貴族消費都在他的統治下達到頂峰。64年,羅馬發生大火,燃燒了整整一週,羅馬14個區中有10個被毀壞。在大火之後,尼祿皇帝開始大規模重建和新建紀念性建築,為了籌集工程資金,他採用了降低金銀幣成色的做法。

查看原图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當時,羅馬已經實施了金屬貨幣制度,金銀銅幣廣泛流通在被佔領區域,羅馬幣最為貴重。在無法繼續提高稅賦水平,同時不得不承擔龐大軍隊和官吏群體的成本的情形下,尼祿開始在銀幣中普遍加鑄廉價的金屬,如鉛、銅等,發行不足值貨幣(貨幣貶值)。很快,老的銀幣就陸續退出流通被回收熔化,再製造更多的廉價銀幣。這就是金融界所稱的「格雷欣法則」,即劣幣驅逐良幣[4]。貨幣貶值導致交易率低下、經濟衰落,又需要政府繼續投入更多的貶值貨幣,這種惡性循環導致政府信用和執政能力逐漸下降。

據記載,尼祿皇帝在位的14年間(54—68),羅馬銀幣的含銀量從100%降到90%。到117年,含銀量降到85%,到180年,含銀量降到75%。又經過兩任皇帝到211年,羅馬銀幣的含銀量僅剩50%。從尼祿時代開始的貨幣漸進貶值週期持續了150多年。在1世紀含銀量達90%的羅馬銀幣在戈爾蒂安皇帝統治的238年含銀量只有28%,而到了268年的克勞狄二世時,含銀量已經下滑到只有0.02%。事實上,以銀幣發行量之大,如果足值發行,羅馬帝國已經沒有可以挖掘的銀礦了。尼祿開了頭,之後歷代羅馬皇帝都蕭規曹隨,如法炮製。此時的羅馬銀幣如同今天的紙幣一樣,只有信用承諾和財富象徵意義。根據英國著名學者瓊斯(A.Jones)的研究,138—301年,羅馬軍人的服裝價格上漲了166倍,自2世紀中葉到3世紀末,小麥的價格上漲了200倍,按照複利計算,這段時間的物價上漲率每年在5%~6%。金屬貨幣下的通貨膨脹就這樣發生了。

260—268年,羅馬帝國已經陷入了嚴重經濟困境,國內叛亂不止,國外連年戰爭,由於貨幣面值很高但含銀量極低,導致物價飛漲,稅收加重,士兵開始嘩變,以至於國王奧勒良在275年被刺殺。

面對市場上的怨聲載道,政府試圖改革。但是羅馬帝國選擇了錯誤的方向,採用了強制的管理手段來控制物價。戴裡克先皇帝在301年頒佈凍結物價的法令,公佈了700~800種物品和服務的最高價格,其中包括小麥、棕櫚油、甘藍菜、鵝等商品,甚至理髮師、家庭教師等的最高工資也做了相應的規定。法令異常嚴格,觸犯法令的人將被處以死刑。但是,物價凍結後,市場立即陷入蕭條,利息率也不斷被抬高,法律進而又將利息限制在6%~12%之間。自然,正常商業活動全部轉為地下經濟,游離出監管體系之外。這個法令很快被下任統治者廢除。關於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有數不勝數的論文,但貨幣貶值導致的物價上漲一直是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羅馬帝國的這次通貨膨脹,與1000年後出現的紙幣無關。紙幣本位下,貨幣價值更依賴於政府的權力和信譽。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產生於中國宋朝的成都。宋朝於960年建立,965年吞併了蜀國,試圖用銅錢取代當地流通已久的鐵錢。當地銅礦不足,流通貨幣奇缺。商人便紛紛發行自己的票據用於交易,即「交子」。1005年成都的知府張詠選擇了16家商號統一發行交子,從而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1023年政府還在成都建立了專門機構「益州交子務」獨家發行交子,次年在全國統一發行。交子除了用於商業和消費交易外,主要用於戰爭的軍用和財政管理的民用。

1069年,丞相王安石進行改革,試圖把茶葉、食鹽、穀物等重要經濟資源統一國營,同時強制執行稅收貨幣化。還有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加大交子的發行量。在1107年,國家交子發行達到2400萬貫,超過額度的20倍。市值跌到面值的10%以下。此後的金朝、元朝和明朝都是採用紙幣的方式不斷盤剝大眾,直接導致經濟危機,也間接導致政府垮台和改朝換代。儘管文獻中少有關於通貨膨脹的分析,但紙幣大明寶鈔導致嚴重危機而被廢除之後,中國長期嚴禁紙鈔發行,經濟都維繫在銀兩本位的基礎上。

幾乎所有發行紙幣的國家都有通貨膨脹的歷史,在特殊情形下,還產生過惡性通貨膨脹。在中國金融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中國民國期間和幾年前的津巴布韋惡性通貨膨脹的紙幣原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普遍進入經濟衰退期,整個歐洲在1920—1921年間,製造業下降了9.5%。英國失業率高達11%,美國失業率則達11.5%。相較之下,更為嚴重的經濟衰退發生在戰敗的俄國和德國,並且導致了惡性的通貨膨脹。其中,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從1919年1月到1923年12月,物價指數由262上升為126160000000000,上升了4815億倍,被稱為「最經典的通貨膨脹」。究其原因,當時的德國政府無法從稅收中籌集足夠的資金支付戰敗國賠款,只能將財政預算平衡的壓力轉移給印鈔機,這一行為極不負責任,但是看起來卻是當時唯一能緩解內憂外患的政治壓力的權變策略。當然,後果令人髮指。通貨膨脹爆發後,德國所有薪水必須按天發放。甚至有這樣的記載,發工資前,大家通常都要做好熱身準備,拿到工資,立刻以最快速度百米衝刺,跑向市場與雜貨店,因為晚一分鐘,物價都有可能上漲很多倍。德國的惡性通脹最終為納粹上台提供了土壤。

而進入現代,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則最為知名。2008年7月,津巴布韋開始發行面額為1000億元的鈔票,其官方表示通脹率已經達到了2200000%。起初是由於總統羅伯特·穆加貝的強硬態度導致了津巴布韋進出口貿易的停滯,而後政府為了填補財政赤字開始濫發紙幣,在通脹與商品供給量不足的雙重作用下,大量商店倒閉,失業率開始上升。為了挽救經濟,津巴布韋政府加大了貨幣的供給,最終創下了當時世界範圍內的通脹率的紀錄。更加不幸的是,幾天之後這個紀錄便被打破,到了2008年11月,津巴布韋的月通脹率已經達到了79600000000%,在世界經濟史上位列第二,僅次於1946年的匈牙利。在經歷了10年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後,2009年,津巴布韋終於放棄本國貨幣,開始使用美元。至此,經濟形勢才逐漸趨於穩定,並且開始逐步恢復。
查看原图
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經濟強國,仍然需要時刻與通脹做鬥爭。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為了應對通脹,決定將黃金價格提高,從一盎司兌換20.67美元提高到兌換35美元,讓美元大幅貶值。二戰後的50年代晚期和60年代初期,由於美國的通脹政策和外國央行越來越擔心他們不斷增長的龐大美元儲備,美元開始承受壓力,美國政府開始通過對一些領域實行控制和政府干預做出回應,這些措施保留了黃金可兌換性、美國國債市場、利息均衡稅,最終甚至對薪資和物價進行了干預。1971年,美國政府宣佈脫離金本位,將美元與黃金繼而與白銀徹底脫鉤,從此持有美元紙幣者再也無法向銀行系統兌換黃金和白銀,美元價值的唯一維繫是美國政府的信譽。今天,黃金兌美元的價格已經超過脫鉤時的幾十倍,美元大幅貶值。

無論使用金屬貨幣、金屬匯兌紙幣還是今天完全依賴政府信譽的紙幣、電子幣,確定交易需求、儲備需求和更加複雜的需求(如貨幣收藏者)並為之提供合理的供給量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市場解決方案,有政府解決方案,也會有同業或國際協調解決方案。在不同發展階段,市場、政府和同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解決方案的實施也伴隨著不同的結果,如經濟發展、市場崩潰、政府破產等,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過程。各種學術觀點、各種政策依據、各種效果判斷等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金融發展歷史圖解。人類並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歷史還是會成為現實的,這就是我們始終關注歷史上通貨膨脹的原因。

[1]馬略(約公元前157—前86),古羅馬統帥,政治家。

[2]蘇拉(約公元前138—前78),古羅馬統帥,政治家,獨裁者。公元前88年任執政官,為爭奪米特拉達梯戰爭指揮權與馬略發生衝突,相互仇殺,爭得兵權後率兵東征。

[3]奧古斯都原意為「神聖的」,「高貴的」,帶有宗教和神學式的意味,一般用來指稱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屋大維」。

[4]「劣幣驅逐良幣」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9

王興:美團網如何跳出了惡性競爭的怪圈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813767.html
年3月,為慶賀美團網三週年生日,王興發了一條激勵團隊的微博:「O2O的十年注定是苦逼又牛逼的十年」。雖然前兩次創業都出現三年之癢,但現在他卻將自己的創業時間軸延伸到十年。

今年34歲的王興穿著白色T恤,牛仔褲,娃娃臉配著顯著的大腦門,讓人一看就覺得滿腦子奇思怪想,某一瞬間你會覺得他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愛思考又長不大的小男孩兒。採訪前,王興還在緊鑼密鼓工作:面試。擴張和招人一直是美團網三年來的關鍵詞。

這是王興第三次創業。2010年3月,王興成立美團之時,團購鼻祖Groupon剛剛成立一年多。與籬笆網、51團購等中國早期團購網站相比,美團網專注的不是產品,而是針對本地白領階層的生活消費服務,比如美食、電影、酒店、KTV。於是短短幾個月時間,美團網就成為中國團購行業第一名。

美好的時光往往短暫。那時,市場上的團購網站以每天10家速度迅速膨脹,一度發展到最高峰時期的5000多家,從百團大戰到千團大戰。2011年上半年,美團在對手激烈的競爭手段下從No.1的位子上掉了下來。2011年底、2012年初,瘋狂進入、瘋狂擴張之後,團購行業終於迎來拐點,大量團購網站開始裁員、關門,「那一年多其實是蠻煎熬的。」王興對《中國企業家》說。

2011年一開始,美團就攤上件大事。2011年2月,知名冰激凌企業DQ與美團網合作不久,公開表示此次團購無效,但當時已有12003名團友以29元「搶」到了價值50元的現金券,卻因此無法消費,投訴不斷。

那段時間,王興和他的管理層團隊不斷開會討論一個問題:客戶第一是許多企業奉若圭臬的法則,但在美團網的業務裡面,到底誰才是客戶?有幾類客戶?如果他們之間發生利益衝突該怎麼辦?這些對於新興的團購行業來說還沒有標準答案。

在王興看來,消費者是C端客戶,商戶是B端客戶,他當然希望兩方面都服務好,然而當二者利益發生衝突,需要在二者之間做出取捨時,王興的選擇是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他們藉機確立了美團網的價值觀排序:消費者第一,商戶第二,員工第三,股東第四。還有,「王興第五」。

這樣一來,具體問題的解決反而變得明朗。在與商家協商無果的情況下,美團網最終決定啟動「先行賠付機制」以「倒貼」方式解決,一次性向會員返還50元至其美團網賬戶,再通過司法渠道與商家協調。

次月,美團網在成立一週年發佈會上宣佈了一項對其自身亦對行業影響深遠的規定:為團購後未去消費的消費者全額退款。這種「自斷其臂」的手段使得沉澱在美團網銀行賬戶裡的1000多萬資金一下子沒了,同行恥笑其譁眾取寵,商家抱怨美團多事兒,但美團網沒有動搖。「既然消費者權益排在商家前面,更排在美團網前面,那麼退款這個事,屬於消費者權益和美團網權益的衝突,必須做。」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對《中國企業家》說。

最終,有利於天平中弱勢一方的規則慢慢被同行效仿,成為中國團購行業特有的一條行規,也使得美團網從惡性競爭的怪圈中跳了出來。

王興覺得,如此決定本質上還是基於內心對互聯網力量的相信,他認為互聯網在本質上極大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同時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幅度。「這時候你把精力、資源花在讓消費者滿意上面,獲得更好的口碑傳播,比打戶外、車身廣告更有效。」王興告訴本刊,2011年、2012年第三方對團購網站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的評分中,美團網連續第一名。

其實,王興也曾有過躊躇。對手猛砸錢做廣告,無論長期效果如何,至少短期排名沖上去了,一旦率先上市,整個市場格局就會發生大逆轉。是和同行一樣燒錢打廣告,還是不計較特別短期的市場份額,去做一些沒有短期回報又很辛苦的事情?比如花錢進行IT系統建設,解決擴張後的管理問題。這很讓人撓頭。

美團也曾瘋狂過。2010年美團網的交易額有1.4億元,到了2011年一下子衝到14.5億,一年10倍的增長。這一年,美團網的團隊大幅擴張,從200多人擴張至2000多人,也是10倍。速度與激情中管理問題逐漸浮現出來。由於員工入職、離職是家常便飯,一度連王興自己也不知道整個公司有多少名在職員工,到了6月他終於忍無可忍,告別區域經理發EXCEL統計名單的「手工」模式,上了一套專業人力資源的IT系統。

過去的創業經歷讓王興認識到,不僅僅需要明白自己能做什麼,還要知道不能做什麼。

2003年,剛剛25歲的王興中斷了美國碩士學業,回國創立校內網,後因融資失敗以200萬美元賤賣給了陳一舟。一年後,王興二次創業,可惜的是,飯否網也未能走得更遠。

「前兩次我也是非常投入地做事情,但並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夠怎麼樣。要做好一件事情,真的需要萬事俱備,但把事情做砸的話,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王興感慨說。正是基於這種冷靜考慮,在百團大戰千團大戰中,王興並沒有大打廣告,而是從外部招聘了許多IT工程師,持續在IT系統上投入。有趣的是,2011年競爭對手到處挖人,美團網被挖走的大部分是銷售人員、區域經理,卻沒有IT工程師。王興認為,挖走銷售人員對業績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提升,但建設IT系統是長期工作,會有指數級的提升。

除此之外,2011年下半年,當美團網將業務擴張到90多座城市時,還撤掉了三四座城市的業務,從開到關就兩三個月。更重要的是,王興花了半年多時間,補充管理團隊,並且幾次赴杭州,終於挖來了阿里巴巴副總裁干嘉偉,現在擔任美團網的COO。

放下眼前的競爭,王興還做了一些佈局未來的事,比如美團網的移動戰略也是在這一年起步,從2011年初王興開始籌備移動開發團隊,從安卓到iPhone、iPad的產品,推廣、反覆迭代。現在,美團網近半的成交行為都發生在移動端。

美團的第二輪融資也是在這一年啟動。儘管團購是一個可以立刻產生現金流的商業模式,當時美團網的資金儲備充裕——2010年第一輪融資時紅杉投資的2000萬美元還存在銀行賬戶上,但過去融資失敗的經歷使得王興警醒:當行業寒冬來臨時再融資就晚了。美團網在當年8月完成阿里巴巴、北極光、華登國際、紅杉資本的B輪融資,總計5000萬美元。比起競爭對手動轍上億美元的融資,這還算克制。

怎麼樣能夠創業成功,我不清楚。但是創業失敗無外乎是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沒有錢了,這時哪怕團隊再團結,你付不出錢那也不行;第二就是沒有信心了,通常沒錢以後,團隊很容易沒有信心,所以資金需要保障,不能斷。」王興總結說。

由於2011年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經歷過巨浪險灘的2012年是團購行業的整合之年,美團網不僅倖存,還佔據40%以上的市場份額(第二名點評團購佔據20%的市場份額),毫無懸念地坐上團購行業第一把交椅。在2013年年會上,王興首次提出了「2015年成為千億銷售平台」的目標。但現在他淡定許多,「我對『無法速成』這個想法比兩年前更加清晰。我覺得以我們的能力,甚至包括多數公司的能力,不可能在兩年、三年,甚至五年之內做成一個非常好的公司。」

幾番折騰,王興越來越堅信,難走的窄路才能越走越寬,「不管是之前的創業還是現在的美團,面臨選擇時,我覺得一個大的原則就是,要堅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2

對手惡性挖角、通路封殺中國步步進逼 台灣如何守住城池?

2013-07-01  TWM
 
 

 

三安開出千萬新台幣挖角台灣晶電的工程師,木林森與億光在封裝產業廝殺多年,如今雷士又下令通路全面封殺億光照明產品,兩岸LED產業對決仍未落幕,還有更多精采故事要上演。

撰文.林宏文

六月初,中國LED磊晶大廠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宣布,將以二二○○萬美元收購美國流明(Luminus Devices)全部股權。美國流明主要業務是開發、生產高亮度照明設備,與日亞化學、首爾半導體、台灣晶電均有技術專利方面的合作,另外也投資台灣朗明納斯光電,主要客戶包括樂金、宏碁、飛利浦等大廠。

三安是目前中國第一大LED廠,二○一三年初還大手筆宣布收購台灣璨圓二成股份,讓三安的LED磊晶片產能穩居中國市場寶座。若計算三安加璨圓的總產能,一二年規模可達二四五台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低於台灣晶電的三三四台;不過,由於三安尚規畫一百台產能,明年三安加上璨圓產能將上看三四五台,可望接近晶電集團的產能。

上游之戰

三安大動作挖角晶電工程師不過,這家搶盡鋒頭的快速成長企業,最近負面新聞不斷。四月初,中國媒體爆料,三安光電自借殼上市以來,不僅超過半數利潤來自政府補貼,其LED路燈、LED晶片、黃金等廢料回收三大業務問題重重,包括天津與蕪湖項目涉嫌虛增投資;另外,本身不生產卻外購路燈,再以高過市價三倍的價格賣給地方政府。

三安的問題,正是整個中國LED產業的縮影,靠著政府大量補貼支持,讓中國LED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強取豪奪的競爭手段,尤其是針對台灣進行惡意挖角,卻嚴重衝擊台灣競爭同業。難怪晶電董事長李秉傑每次談到三安都會說,「三安是個不擇手段的對手。」早從一○年起,中國LED產業就展開對台灣的大肆挖角,其中三安更開出年薪千萬新台幣的優越條件,向台灣同業晶電、璨圓、泰谷、廣鎵等挖角,總計已有約二百位台灣LED工程師及主管被挖走,其中晶電的人數最多。

日前,LED產業研究機構LED inside公布一個調查,數據非常驚人。一○年下半年,三安已吸引六十多名台灣工程師跳槽,一一年農曆新年後更爆發一輪新離職潮。此外,一○年三安為員工支付的現金才六千萬人民幣,但到一一年及一二年卻高達一.八億及二.八九億人民幣。LED inside估計,三安為台灣技術人才的支出約為一年一億人民幣,讓三安員工的平均年薪從一○年的二萬人民幣,增長為一二年的五萬人民幣,增幅達二.五倍。

「三安以補貼進行不合理的殺價,付出不合理薪水惡意挖角,破壞產業及行業的價值。」向來溫文客氣的李秉傑,談到三安時非常生氣,尤其是一位高階主管在離職前,還參加晶電內部主管會議,把許多機密全部帶到三安。在三安宣布收購美國流明後,李秉傑也表態考慮終止與其合作關係。

晶電與三安是兩岸LED磊晶產業的龍頭,目前這場競爭尚未落幕,但晶電已站穩全球前三大磊晶廠的位置,在專利技術上已與國際大廠交互授權,在爭搶兩岸龍頭位置的企圖心上,李秉傑絲毫不讓,對於台灣鞏固LED上游產業,也有相當的信心。

確實,目前中國第一大LED封裝廠木林森,一半的晶粒用量都來自晶電,只有少部分來自三安,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在專利布局上較強,而三安不僅做磊晶,還大幅擴充封裝產能,也讓木林森有所警覺,加大與晶電的合作關係。

木林森總經理林紀良說,未來,兩岸在LED產業將各有擅場,台灣在LED晶粒及封裝等上游及中游做得好,中國則會通吃中下游市場,包括燈源、燈飾等品牌市場。不過,林紀良也預言,木林森的擴張速度比上游晶粒廠還要快,他很擔心,明年LED晶粒廠可能就會出現缺貨的情況。

中游之戰

億光與木林森短兵相接

同樣的,兩岸在中下游的封裝及照明市場,如今也一樣棋逢對手、短兵相接。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兩岸最大的封裝廠億光與木林森,不僅在封裝產業上已廝殺多年,如今雙方也都跨進照明品牌市場,競爭場域又延伸到另一個市場。

億光董事長葉寅夫說,此刻正是台灣廠商布局LED照明市場的最佳時機,因為台灣在LED產業擁有各種優勢條件;因此,他畢生最大願望,就是以大中華市場為後盾,進而成為國際品牌。目前億光在中國市場以打「Everlight」品牌為主,歐美市場則另創「zenaro」品牌,「這個投入時間會很長,可能要三到五年才能回收,但成功後的回報會非常大。」有趣的是,中國第一大封裝廠木林森,找來台灣的林紀良負責最重要的行銷業務,而台灣第一大封裝廠億光,則找來曾在中國最大光源品牌廠雷士照明擔任營銷總經理,也在燈飾廠歐普服務過的吳正喆負責行銷重任。兩岸LED龍頭廠各自找來對岸的頂尖戰將,又讓這場兩岸LED龍虎鬥更添話題。

億光積極搶攻中國並強打自有品牌,但是五月中,卻傳出雷士照明下令封殺,嚴禁旗下經銷商銷售億光LED產品,否則將取消原有產品經銷權及停貨處置。雷士這個舉動,再度引爆中國LED照明市場爭戰的序曲,也讓兩岸較勁更添火藥味。

對此,億光發言系統對外表示,中國照明市場龐大,且銷售管道分散,並非單一廠商可以獨大,若真的遭到中國照明龍頭廠排擠,反而凸顯億光實力受肯定,有助於拉抬億光的聲勢,打開中國其他銷售通路管道。

下游之戰

湯石樹立轉型品牌成功典範十多年前就搬到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居住的湯石照明董事長湯士權說,兩岸LED產業的較勁,從上游磊晶廠的晶電與三安,到中游封裝廠的億光與木林森,接下來將是下游的品牌競爭;不過,在這個部分,中國業者擁有較強的實力,台商要積極將資源調整並做好轉型才行。

事實上,湯石正是台商LED產業轉型的案例。早期做燈具代工的湯石,歐洲客戶占比高達六成,○七年開始轉進燈飾照明品牌市場,如今已是台灣最大燈飾廠,去年LED照明占營收達一成,今年則估計提高到一成五。

在湯石轉型的過程中,湯士權就住在工廠裡,本人親自帶研發與品牌,小時候養過雞、豬、牛及狗,十二歲就會開車,還開過排骨便當店的他,凡事都自己來。所以在他的辦公室旁邊,就設了一間寢室及產品研究室,自己拿焊槍組裝研究燈飾產品。

如今,湯石不僅拿下北京故宮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的LED照明燈具訂單,去年與今年還連續以LED微型智慧軌道燈具組及嵌入式LED燈,拿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iF設計大獎。「要與中國品牌廠商競爭,要用品質及設計贏。」湯士權說。

兩岸LED產業的競爭,如今已打到第三回合,而在LED照明品牌的競爭上,由於中國企業擁有本地市場的優勢,台灣業者也正急起直追。除了億光、台達電等大廠之外,也有從不同產業切進來的公司,包括勝華、威剛、長榮光電等。這個攸關接下來五年甚至十年的長期品牌戰爭,應該還有好戲可看。

兩岸LED產業龍頭頂尖對決

產業 台灣 大陸

磊晶 晶電 三安

封裝 億光 木林森

燈源 億光、台達電 雷士、光源世家燈具與燈飾 湯石 雷士、華藝、

歐普、勝球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06

華爾街警告:低波動性讓投資者陷入不斷冒險的惡性循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330

華爾街銀行家們近日警告美國財政部稱,橫跨多個市場的低波動性正在使投資者們陷入過度承擔風險的惡性循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數家銀行和投資者參與組成的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TBAC)本周警告稱,在一個低波動性及低收益的環境中,想要取得跟以前同樣收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承擔更多風險。

因歐美國家央行實行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市場的波動性遭到壓制,投資者儲藏現金也並不受到鼓勵,這導致大型投資者在近幾年的單邊市場走勢中可能變得過於自信,然後為達到收益目標而承擔越來越大的風險。

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比如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債券都被熱炒,這得歸功於“饑渴”的投資者們。

TBAC表示,相對來說策略風險性更大的對沖基金資產由金融危機前的1.75萬億美元膨脹到今年二季度的2.8萬億美元。同時保守的投資者如養老基金,也試圖達到8%的收益率,但要知道他們的主要投資對象 -- 美國國債同期的平均收益率只有2.45%。

“風險價值(VaR)”模型是華爾街最常用的分析工具,TBAC強調,現在很多銀行和投資者都將波動性數據納入了該分析工具,以計算虧損幾率,但這幾年隨著波動性越來越低,這些模型會顯示出投資者們出現大幅虧損的幾率非常低,這也使得華爾街敢放手一搏。

VIX指數
VIX波動性指數處於歷史低位

同時,全球的寬松政策在改變全球資金循環的傳統邏輯,因為"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使得大量低廉資金可助投資者快速蕩平大類資產收益偏差和彌合預期價格分歧,套利交易大行其道。

而低波動性環境對於做套利交易是非常合適的,因為資產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減弱了,套利變得更安全,投資者紛紛敢於放大杠桿追逐利差和高風險產品。

所以除了上述提到的低評級公司債價格高企,美股不管面對利好還是利空消息都連創新高,我們還見到了歐豬國家的債券被瘋搶,意大利、西班牙的國債收益率甚至一度比美國的還低!

我們還看到了疲弱經濟數據和大宗商品價格走軟之下的強勢澳元,因為澳大利亞2.5%的基準利率在10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二,用日本、歐美的低息貨幣套取高息貨幣利差的交易推動了澳元的上漲。

同時套利交易與低波動性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只是波動性越低,套利交易越好做,套利交易也會推動波動性進一步走低。因為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套利交易市場,目標資產的每一次下跌都會有更多的買家進場接盤,導致價格曲線越來越平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88

一幅圖看清蘇格蘭獨立怎樣觸發惡性循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47

蘇格蘭,英國,獨立,主權債券,GDP

從最新民調看,蘇格蘭獨立的幾率只是五五開,而一旦獨立,將引起英國金融大動蕩。瑞信在昨天發布的報告中就對蘇格蘭獨立的後果發出這樣的警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月18日,蘇格蘭地區將舉行該地區全民公投。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YouGov和ICM本周的民調結果均顯示,反對獨立派支持率略高於獨立派。如公投同意獨立,蘇格蘭能不能還用英鎊、分擔多少英國的債務、分得多少北海的石油收入等問題都存在不確定性。

瑞信上述報告認為,蘇格蘭如果獨立,現在還不能確定會使用哪種貨幣,這個地區金融業實力雄厚,獨立後出現金融市場失衡,市場會竭力通過資本流動和釋放失望的情緒實現平衡。

瑞信此前還警告,上述不確定性將使蘇格蘭的金融機構離開當地,大金融機構可能引發足以摧毀金融與經濟的資本流出,而且金融業是蘇格蘭GDP和就業的功臣,所以脫離英國可能導致蘇格蘭“深陷衰退”。

瑞信下圖展示,由於獨立後蘇格蘭使用的貨幣和支持金融業的能力都不明朗,當地金融業和主權債券的風險和成本相應增加,經濟活動、就業和稅收都受影響,資金和經濟活動都轉移到蘇格蘭以外的英國地區。

蘇格蘭,英國,獨立,主權債券,GDP,就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84

投資第一課(H-2)邊際成本與惡性競爭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5674919

在經濟學中,我們學到當邊際成本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一般情況下,邊際成本在跨過規模經濟的臨界點後,會隨產量的增加而上升(U型),此時與向下傾斜的邊際收益曲線相交,交點為企業生產的利潤最大點。也就是說,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企業所能獲得的利潤最大。


但是,也有例外。當邊際成本趨近於“0”時,這個公式就會失效。在競爭的環境中,當企業每增加一個新的產品,或者提供一個新的服務,產生的成本趨近於零時,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就必須免費。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以更低的價格搶走客戶。

上一節我們講到了轉換成本。我們知道,由於轉戶麻煩,券商的經紀業務具有較大的轉換成本。誰也不可能今天在這個證券公司交易股票,明天又換一家證券公司交易。在早期證券化率低的階段,券商的經紀傭金水平還是千分之三時,許多人都以為券商經紀業務是一個坐地收錢的營當。

隨著證券交易電子化,這個趨勢逐漸被打破。券商置辦好IT設備接入中登公司的交易系統後,在一定的規模之內,多增加一個客戶在這個IT系統里交易,並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券商為每一個新增的客戶所需要付出成本,就是這個新客戶的營銷開拓成本。後來,當營銷手段接入互聯網後,國內的傭金率最低降至萬分之二,幾乎接近交易所規費(交易所收券商的費用)的水平。

除此之外,產品或服務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種現象在互聯網行業比較常見。因此當我們提到互聯網,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免費。假設市場上有足夠形成競爭的多家視頻網站,那麽任意一家視頻網站,在搭建IT平臺,買入視頻版權後,在一定的帶寬規模下,新增一個客戶觀看視頻,對於視頻網站是不增加成本的。市場上只要有一家網站免費,就能極大地從其他收費網站那里搶奪客戶。所以視頻網站很難通過收費觀看的模式,來賺取利潤。少數視頻網站,通過高清片源以及特定影片收費,也難以覆蓋其初始投入成本。

對於消費者來說,100元和101元,差價是1%;但0元和1元,給用戶的差別卻是無窮大。“免費”的吸引力,遠遠大於任何折扣。消費者付出的金錢,等同於其取得該等分金錢所需花費的勞動時間;同時消費者為此支付了1元,就必須在其他的消費領域減少1元的消費量。但如果消費者無須付費,首先消費者無須付出成本,無須拿勞動時間來交換;其次,如果消費不需付出成本,那麽消費之前就排除了消費者的顧慮,這種消費沒有嘗試成本。

對於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生意,如果同時符合以下特點,會使企業的競爭情況雪上加霜:
1、  產品或者服務的差異性較小,競爭對手能夠提供相同或相似的產品或服務;
2、      初始投入巨大,固定成本比重大;
3、      沒有轉換成本,客戶很容易“叛變”;
4、      競爭者多,競爭充分,無法形成價格聯盟。

對於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生意,在達到寡頭壟斷之前,惡性競爭很難消除。作為此類生意模式最多的互聯網企業,很難面向終端消費者收費,它們必須找到他的盈利模式和出路。目前的互聯網企業大部分都還不能盈利,能走得通的主要有:
1、壘大規模,擠垮競爭對手,最終達到寡頭壟斷和獨家壟斷地位,從而變成價格的制定者;
2、互聯網本身就是信息的傳播,所以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里,廣告費和渠道費是最常見的盈利模式;
3、將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幫助其他商家獲利,並從其利潤中分取一部分(平臺);
4、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明顯,無法替代,能夠自主定價。(例如遊戲)。
投資者盡量回避邊際成本趨於零的行業里選擇投資標的。在壘大規模,達到寡頭壟斷甚至獨家壟斷之前,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難以產生利潤,甚至連營業收入都很少。此時PE、PB、PEG等各種估值手段都失效。因此,不少人開始以流量和用戶數量作為估值手段。

自從股份制公司這種形式出現以後,使得資金可以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資本的大小已經不構成進入壁壘。在互聯網創富神話之下,燒錢搶用戶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邊際成本趨於零,但企業能夠自主定價且能夠獲取源源不斷的客戶,那麽這無疑就是一臺印鈔機。在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產生前,支撐股價的,就是這個印鈔機的夢想。

PS:本章的上半部分,(H-1),還沒完成,方便閱讀,這里補充一段:

消費者在每一次消費過後,都會潛意識對自己的消費行為產生評估,“這筆消費是否值當?”,並且在下一次消費前,對自己的消費行為進行修正。為何許多人消費時有“選擇困難癥”,就是經常在消費後產生“該筆消費不值當”的後悔心理。這種後悔心理,就是橫亙在消費者面前的“嘗試成本”。這同時也是為什麽有那麽多“免費試吃,免費試用”活動的原因。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22

出口惡性循環 這樣讓你的荷包變薄

2015-08-03  TCW

台灣出口已連續衰退五個月,若台灣出口再連續衰退五年呢?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言論,而是台灣經濟局勢現在正面臨的實況。

現在台灣的經濟局勢,正如同一九七○年代中美斷交,出口青黃不接的尷尬期,台灣曾大力仰賴的中國成長動能、及電子業的高成長都在此刻同時熄火,且短期看不到趨勢反轉向上的訊號。

「如果不改變,未來五年的出口都起不來,」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大膽指出。

國票金總經理蔡佳晉更認為,台灣的出口數據早已經到了頂,從原物料到勞工,各種成本已經壓到最低,退無可退,如果現行的結構不改變,整體市場又不斷衰退,出口數據根本沒可能起來!

首當其衝:企業賺不到錢不投資、沒創新,也不雇用新員工

如果未來五年出口真的起不來,台灣經濟將發生骨牌效應。

企業賺不到錢,當然不會再繼續投資,不投資,就沒有新產能,不雇用新員工、市占率不會擴大、研發創新也會停滯,進一步繼續影響出口,就此不斷惡性循環下去。

這個現象的影響是,創新公司募資將會越來越困難,因為投資業會越來越保守;對比中國現在透過高本益、容易籌資的環境鼓勵創新,一邊是創新能量的乾枯,一邊是源源不絕產出,將會讓紅色供應鏈的衝擊更形擴大。

影響消費市場:加薪無望口袋變薄,削弱民間消費能力

因為原有的企業停止創新,賺不到錢的後果,就是員工加薪無望,進而影響到每個人實質的生活品質;此外,弱勢經濟體多半採取貶值救市,因此普遍台灣民眾購買進口產品的能力,也會越來越低。

衝擊蔓延職場:世代衝突加深職缺不增加,新生代人才興出走潮

台灣產業失去新生命力後,在職場的椅子也不會再增加,而既有的椅子又被老人坐著、不肯退讓,年輕人沒椅子,沒舞台,就會有兩個後果:一,是世代衝突增加,社會問題更嚴重;二,是年輕人出走國外就業。

蔡佳晉認為,台灣現在用低廉的稅率,把企業留在台灣,並吸引國外企業進入台灣,但未來將是廟(公司)留下來了,和尚(員工)也跑光了,終究還是傷害台灣競爭力。

英國文豪狄更斯所著《雙城記》的名言:「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台灣現在已從最好,轉往最壞的開始,經濟與文學的共同點是:只要走對方向,「景氣循環」就會來臨,就會由壞再轉好。

如果台灣此刻趁出口衰退,找到真正的經濟結構問題,大刀闊斧啟動產業轉型,那麼出口連續五個月走弱,就不是問題,而是台灣重生的機會。現在,正是改變的「關鍵時刻」。

【延伸閱讀】出口不轉型,五年後台灣人會過什麼日子?

■熱錢退潮,房市恐步上日本10年大蕭條房價平均跌7成的後塵出口創匯能力降低,台商獲利能力降低人民薪資與海外匯回熱錢均減少,推升房價上升的兩大動能雙雙熄火

■一千萬股民,每人市值蒸發60萬元上市櫃公司做夢空間變小,高本益比時代結束台股本益比將從目前的十四?五六倍降為十一倍(取景氣循環中間值計算),總市值蒸發約六兆元

■每名台灣勞工平均實質薪資少1成GDP減少,全台勞工可分配薪資減少目前平均薪資四萬七千三百元,GDP減少後,實質薪資也會減少一成

■GDP少10%,1.6兆元蒸發投資趕不上折舊,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以二○○○年至二○一四年的平減指數、固定資本形成、固定資本消耗、商品及服務輸出價格計算,GDP會減少

■企業獲利衰退,新增投資占GDP比重再減2成多不易開發新產品,原產品線單位利潤下滑二○○○年到二○一四年新增投資占GDP比重減少五八%,同樣速度五年後,新增投資占比將再減二三?八%

註:計算方式為假設現有條件未來5年均不改變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79

格力美的“互撕”升級 惡性競爭何時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6314.html

格力美的“互撕”升級 惡性競爭何時了

一財網 王珍 2016-01-31 23:09:00

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性的競爭與合作,希望格力、美的“化幹戈為玉帛”,在智能化、國際化上共同努力,為同行做出表率,體現龍頭企業的風範,此乃中國家電業、中國制造業之大幸也。

格力美的互指技術造假事件升級,開始訴諸法律。面對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事件,筆者不得不感嘆,惡性競爭何時了?兩大中國家電龍頭能否為行業做出更好的表率呢?

1月28日,格力電器起訴李猛侵害公司名譽權的一案,獲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受理。而李猛正是格力電器的競爭對手——美的集團的一名空調技術工程師。1月29日,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上,曬出了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受理上述案件通知書的照片,並稱“工程師李猛”的微博用戶誣告我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造假,嚴重侵害了我公司的名譽權。

美的馬上給予還擊。1月29日,美的空調在官方微博上表示,格力電器員工陳進近期誣告我司科技進步獎材料造假並發表誹謗言論,已嚴重侵害我司名譽權。美的已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並被法院受理。美的空調的官微,還曬出了當天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受理此案的通知書。對於員工李猛被起訴一事,美的說將全力支持其合法合規的舉報行為和法律應訴。

一周前,格力的技術人員陳進1月20日通過微博,公開舉報美的集團201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項目《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中節能效果不可信,存在學術造假。隨後的1月22日,美的工程師李猛也通過微博,舉報格力2011年憑借“一赫茲”技術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多處關鍵數據造假。

顯然,從微博相互揭黑,到彼此訴諸法律,格力美的兩大空調巨頭的“互撕”升級。而這是期望行業良性發展的人,所不願見到的。

既然“互撕”對雙方的聲譽都會損害,為什麽還要繼續?格力方面給出一些兩三年前的歷史資料,想證明美的空調“一晚一度電”是虛假宣傳。這些素材中,包括2013年11月北京市工商局、2014年4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出具的兩份文件,均指當時在京東上銷售的某個型號的美的空調“一晚一度電”的宣傳用語是虛假宣傳;此外還有一些相關的媒體報道。

筆者留意到,如今到了2016年年初,在美的空調的主力賣場中,“一晚低至1度電”仍是美的空調的主要宣傳語,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牌匾仍放在賣場中顯著的位置。

無論格力的證據是否充足,但是格力“舊事重提”,想直接從市場、營銷上攻擊對手最大“賣點”的意圖,十分明顯。

美的是2015年1月9日憑借《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如果格力對此有異議,為什麽一年後才“發聲”呢?

一位跟蹤研究空調行業多年的資深人士認為,格力“舊事重提”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2015年國內空調市場不太好,格力電器去年前三季的利潤略增,但是收入出現下滑。盡管格力去年擴大了市場份額、鞏固了地位,但與年初預期有差距,它想轉移視線、緩解壓力。

其次,格力2014年底、2015年初連續掀起價格戰,2015年年中政府約談相關企業勸止空調價格戰。今年年初,格力舊事重提,是想形成市場傳播的熱點,使品牌有持續的熱度。

同時,借此打擊競爭對手。中國空調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格力想把最大的競爭對手打掉,在存量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空間。事實上,2015年國內家用空調總銷量微降0.3%至4379萬套,在前10大空調企業中,只有格力、美的兩家的市場份額是“逆勢增長”的。

相應地,美的還擊,也對準了格力空調變頻技術的賣點“1赫茲”來進行攻擊。

國家科技進步獎申報過程中是否有瑕疵,最終應該由法院、國家權威部門來判定。跳出雙方的爭執來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家空調企業及中國家電業的代表性企業,格力、美的是否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供給側改革”、產品結構升級上,而不是在相互指責中“內耗”呢?

家用空調是一個技術成熟的行業,中國已經占了全球家用空調產能的七成,但是未來智能家居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憑借品牌、資金、技術上的積澱,格力、美的是否可以在智能家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中國空調出口自主品牌的占比還有待提高,是否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海外市場的開拓、自主品牌的打造上?

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性的競爭與合作,希望格力、美的“化幹戈為玉帛”,在智能化、國際化上共同努力,為同行做出表率,體現龍頭企業的風範,此乃中國家電業、中國制造業之大幸也。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95

10年來,中國視頻業上千家淘汰到剩10家 愛奇藝CEO:惡性競爭才健康

2016-03-28  TCW

平均1家視頻網,1年燒掉人民幣30億元,前輩都沒打勝的仗,為何他加入戰局6年就稱王?

他一件牛仔褲搭襯衫,在上海最繁華的新天地辦公大樓出沒,幾乎沒人認出,他就是中國最大視頻網的CEO。

中國有超過七億雙眼睛,都是他的潛在客戶,包括台灣、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這次也為了要追《太陽的後裔》這部劇,乖乖掏錢出來給他。

這一天,愛奇藝執行長龔宇等了六年。

我們在北京、上海愛奇藝辦公室密集採訪公司資深副總裁等高管,他們都形容龔宇是個「不睡覺的男人」。「晚上十二點一個信息從微信上發過來,清晨四點又發來一次,」行銷長王湘君點開她的手機,正在開發的項目高達七、八十個,每個微信的群組龔宇都參與,儘管他不是個個都發言,但隨時都在他的掌握中。

也有主管戲稱,龔宇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著。中國的視頻網幾乎平均一家一年燒掉人民幣約三十億元,相當於每天一開張就燒了一戶北京三 環內的房子。

中國視頻網近十年在燒錢下,從上千家至今僅剩十家左右,但隨購買版權費用提 高,也墊高了競價成本。三年前最貴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總集數版權價約人民幣一百萬元,到了《太陽的後裔》授權金,已經是三級跳。

一場「首富遊戲」13億人的眼球大戰,賠錢也要玩

龔宇自己也坦言:「惡性競爭是一個非常奸的手段,讓行業更健康。「二〇一三年,PPS創辦人之一、現為愛奇藝聯席總裁的徐偉峰也說:「洗牌幾輪後,現在幾乎是三個半天下(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和樂視視頻)。」

這場仗打了超過十年,沒有人賺錢,卻吸引更多玩家加入,而且都是「首富」檔次,增添不少神秘色彩。到底這場十三億人的眼球大戰圖的是什麼?當年選擇PPS併入愛奇藝的徐偉峰說了個故事。

二〇一三年,光是一家PPS,買家就有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香港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和百度創辦人李彥宏,「當時大家都戲稱『是一場首富的遊戲』,」徐偉峰形容當時「搶親」的熱烈。

為什麼首富會看中「首負」產業呢?美國視頻網Hulu營利模武成功是因素之一;加上「這兩年中國拚命打擊盜版和移動支付興起(用手機付費觀看更容易),」資深副總裁楊向華分析,這也就是為何愛奇藝付費會員超過一千萬人,在中國視頻網產業引起話題原因。因為整個中國網民已逼近六億人,智慧型手機用戶超過七億支,一旦大家都願意付費,槓桿出來的效應不 僅是十倍、甚至是六十倍 起跳。

去年底,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展開,相對於其他互聯網創辦人,一向低調的龔宇首先丟出日前兩岸最夯的戲劇、正在開拍的《琅琊榜2》將在 愛奇藝獨家首播,且爆出《花干骨》衍生遊戲銷售已達人民幣近十八億元, 是目前中國戲劇結合遊戲

之最。

再往前一年,他更在一 次大會上語出驚人說出「電視和電影院將消失」 的話,這話一出,引來相關同業「關切」。龔宇笑著說,之後他說話就更謹慎了,但是打心底那才是他的真心話。

在視頻行業,龔宇的出發算是晚的,愛奇藝成立的時候,前面已經有包括優酷、土豆、騰訊等幾個大腕級的早就在市場掀起風雲,為什麼他還敢強度關山?

龔宇說,當時敢進這個行業,是因為把這個行業摸透了,知道它要往哪裡走。當時市場對影視的版權概念很薄弱,而他相信最終決勝的戰場,一定在內容版權,誰有版權,誰才是老大。

儘管一早從北京飛上海,一下飛機就談生意談到下午四點,但接受採訪時,這位工程博士不見疲累,談起內容布局,現年四十八歲的他雙眼中閃爍著熱情。

五戰略「以慢打快」

第一步買正版,同業笑他瘋了幾乎不到十分鐘,他就把愛奇藝最重要的五個階段性戰略說得很清楚:堅持正版高清、重視使用者經驗、排播(搶得獨家權)、自製內容、製作網路大片。在技術基樁穩定後,「以慢打快」,勻速的進展如同他不疾不徐的語調,是他的戰術。

龔宇說,這五個階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一路的障礙。當時第一個喊出「正版局清」,同業都笑他瘋了,原本不花錢的內容,幹嘛自己掏腰包出來買,而龔宇的信仰卻是:他相信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不過過去沒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而不表示消費者不喜歡。

但是一開始,每一支片子要砸錢、談版權,視頻網是要有海量的片源才會吸引消費者、廣告主上門。龔宇還記得第一支廣告進來,整個辦公室歡聲雷動,不過也就是人民幣五萬元中國銀行的廣告,但是這讓他信心大增,有人懂他們在做什麼。

在正本清源下,用優質內容和流暢度吸引會員,繼而收取廣告費用:接著以排播方武搶得獨家、首播等手段,增加會員黏性:最後靠著自製內容、拍攝如同電視台高製作成本的網路大電影,一舉衝高付費數。一步一步的戰局,在龔宇的腦袋中,如同機房運算般清楚,他更像是手上握有水晶球,一步步預測中國視頻的走向。

「拉新留存(指會員數),是最難的,」楊鳴點出內容戰最難的關鍵,這需要一個團隊的群策群力和徹底的執行力。而現在這段爆發期的來臨,似乎在龔宇訂出策略時就已經注定早晚會發生,如同幾個投資方壓寶他一樣,看準他思慮清楚及執行力徹底。

七億手機用戶待開發

問及何時才賺錢?他答「五年」二〇一〇年,百度決定成立自己的視頻網站,當時四十二歲的龔宇是李彥宏相中的人。百度取得約八〇.五%成股份,而剩下約兩成來自美國普羅維登斯基金,也是投資美國Hulu者,其與Netfix靠會員收費制不同,採取廣告與會費雙方武,為美國首先獲利視頻網站。

當時該基金董事總經理童小矇與中國各視頻網站負責人紛紛見過面,之後童小矇說了一句話:「很多人會說成功是靠內容,其實成功關鍵是CEO和管理團隊。

跟當初我們投資Hulu一樣,我們投資愛奇藝時,第一步就是找對CEO。」外界還是很關心,雖然使用者越來越離不開視頻內容,但是什麼時候才可以開始賺錢?龔宇說:「五年。」這似乎無法用一個算武精算出為什麼是五年,龔宇還是重複他的理念,消費者會願意付錢買優質的產品,這是他跳進視頻網最重要理由。

龔宇反問,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從小到大沒看過電視?中國之大,工作者離家背井,手上拿的手機、小房間裡的筆電,就是他娛樂的天地。相對於這七億多的潛在使用者,愛奇藝現在一千多萬個收費會員,算是個什麼數?

這次的預測,他手上的水晶球能不能再度準確命中,已經是市場老大,將會有更多人睜大眼睛盯著他看。

撰文者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