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推薦】A股4000點前夕被忽略的事:誰是下個財富金礦?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4

【推薦】A股4000點前夕被忽略的事:誰是下個財富金礦?
來源:每日股市精選

摘要:在A股沖向4000點之際,有一件事情被忽略了。在A股漲幅超過60%之後,恒生指數依然在箱體震蕩,至今無法突破去年9月高位25300點。在歷史走勢上,A股和港股的牛熊周期幾乎一致,眼前這一局面非常罕見。


值得註意的是,公募基金直投滬港通終成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說,公募基金可以通過滬港通直接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不需具備QDII資格。同時港交所於3月30日正式推出前端監控優化功能,投資者將無需在出售股票前將股票轉至券商,海外投資者將可券款對付。這意味著推出至今不甚活躍的滬港通將被激活。

一、A股牛市因何而起?


A股自去年10月2300點一路漲至3700點,短短5個月漲幅超過60%,有三大重要原因,一是國家正式開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資金面走向充裕,無風險利率下降;二是傳統行業消沈,地產滯銷,投資渠道進一步收窄,引發權益類資產成為資產配置的核心;三是習李領導之下的強國戰略,尤其是支持人民幣國際化,鼓勵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首先展開第一輪對大盤藍籌股的估值修複行情,其後新增資金依然源源不斷流入市場,引發市場對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第二輪追逐。


二、港股滯漲之謎?


在A股漲幅超過60%之後,恒生指數依然在箱體震蕩,至今無法突破去年9月高位25300點。在歷史走勢上,A股和港股的牛熊周期幾乎一致,眼前這一局面非常罕見。重要原因是:


內地資金投資港股渠道未有完全打開。一波三折後滬港通於去年11月啟動,但是不僅機構參與存在諸多限制,而且前期港股可選標的有限,許多有特點和估值處於窪地的中小盤都不在可選範圍之內。另外內地13億人對港股的了解也不足,資金渠道沒有實質上打開。


綜上所述,港股滯漲的的重要原因在於不完備的投資渠道(新增資金不足)。但是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深港通年內落實,市場開始躁動。上周五,證監會突然宣布所有公募基金可直接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5萬億資金南下的渠道已經打開——港股展開估值修複的導火索因此點燃。


當天還有一個關鍵信號:南下流入香港港股通資金有4億港幣,而北上流入滬股通僅1億,此消彼長,攻守之勢異也。


因此,最為關鍵的渠道建設將走向完備。如同去年底A股對藍籌股的估值修複,港股市場的糾錯也將以瘋狂上漲的方式進行,這是大勢所趨。


三、巨變之下,誰是巨大投資機遇?


隨著資金渠道的開放,我們相信政策預期也將走向明朗。在中國的大國金融戰略中,香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棋子,而且將扮演先鋒的角色,這是因為香港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制度最為完備的金融中心。資金是金融的血液,而香港在與國際資金的對接上有著境內其它城市無法取代的天然優勢。


具體到股票市場,港股與A股的最大不同在於,港股大盤股的估值往往高於小盤股。港股小盤股的走勢不僅弱於港股藍籌股,更弱於A股可比中小盤和創業板,在兩地之中,走勢最為落後的就是港股小盤股。


去年底A股行情的啟動,是從走勢偏弱的大盤藍籌股開始。我們斷言,本次港股的估值修複,同樣將從兩地估值最低,走勢最弱的小盤股啟動。投資要想取得超額收益,首先必須認準大勢,而繼A股大盤股、中小板和創業板之後,下一輪大的投資機遇必將從港股中小盤產生。


王亞偉上周末在杭州某私募論壇說到:“看過去的兩三年,可能價值型的投資表現是相對表現較落後的。但是呢,未來兩年,如果估值回歸起作用,那麽價值投資他會遠遠跑贏成長性投資,這點是需要關註的一點。”


遵循“一哥”的這一價值投資思路,在小盤股的選股上,低估值,高增長的公司很可能成為最早獲益對象。尤其是那些尚未引起市場關註的品種,成為倍升股的概率更大,而這一部分個股符合下述幾個標準:


1. 市值小(低於20億);
2. 估值低(靜態PE=8,預測PE=5),成長高(15年預增50+%),PEG低;
3. 有題材,工業升級,產業轉移(港股A股化);
4. 無硬傷,財報真實;
5. 市場關註度低。


對於這一類小盤股,我們務必重點關註,而且在這一輪投資周期中堅定持有。這是獲得超額收益的不二法門。


總而言之,兩地下一輪大規模行情,將從港股小盤股展開。其具備天時:收益率落後同類股份,估值回歸帶來超額收益;地利:基礎建設在完善;人和:監管層支持,新投資者進入。因此,旗幟鮮明做多港股小盤股,是我們跨境投資者現在的第一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02

社群分享 | 企業發展不可忽略的5個階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8/149725.html

黑馬說:劉星星,曾在北京最大的二手房公司做房產銷售,也和其他人在電商領域合夥創業過。4月24晚,在i黑馬打賞討論群里,劉星星做了題為《聊聊企業發展升級的5個階段》的內容分享,引發了群成員的熱烈討論。

口述 | 劉星星
整理 | 黑馬哥


以下根據劉星星口述整理而成。
 
 做二手房銷售,是我大學期間實習的第一份工作,雖然這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但是極大地鍛煉了我的銷售能力,可以說對我意義重大。現在,我又走上了創業之路。下面,我就根據在網上學習的一些理念知識,再結合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些階段,和大家談一下企業發展不可忽略的5個階段,這算是我的心得和體會,我個人覺得比較有用,希望對開始創業的朋友有所幫助。

1.功能性的階段:競爭很激烈

以房產行業為例,這個階段就是指客戶找你租房、買房的階段,這個階段競爭很激烈,要麽活下來,要麽直接死了。很多公司在創業開始時過不去這個坎。

2.服務階段:提高素質和質量

這個階段就是你不僅要做好功能也要有好的服務,要千方百計提高業務員的素質與服務質量(比如京東,不僅購物,送貨也很快,可以說服務一下子有了提升)。

3.好處階段:企業出現差異性

這個階段要求你對消費者提供明確的好處,這時候企業就會表現出差異性,這也就是所謂的“窄門理念”。雖然大家都是一樣的服務,但你要逼瘋自己,逼死對手。現在如果北京租房的中介費免費,就會逼死一部分小的不規範的同行。

4.品牌階段:體現個性和風采

這是徹底區分企業不同的階段,這個階段會讓大家感受到你獨特的個性和風采,因為你樹立了口碑,所以對手想模仿你比較困難。以房產市場為例,做到這點後,客戶買房、賣房首先會想到你。再比如,現在小米做手機,也做電視,就會靠品牌影響力在不斷拓展領域。

5. 生態階段:很難被對手打垮

進入這個階段的企業已經很少了,這個階段中的企業很多業務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有很多系統相互支持,參與度也很高,所以很難被對手打垮。比如現在已經進入生態階段的阿里、京東等就表現出了很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優勢。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劉星星,整理黑馬哥,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佳宁娜(00126)$佳宁娜:一只被忽略了的港股价值核弹

2015-06-23 深港通头等舱


文/等着蚂蚁变大象

导读:投资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避免永久性的资本损失,所以选股最好有多重保险,地产股中多元发展的企业渐成趋势,而那些入手较早,已取得很大成绩,而市场仍然没有给予相应行业估值的就是潜在机会。

佳 宁娜轻重资产搭配合理,餐饮的重复消费,食品的快速消费与商业投资物业的稳定收益,出售物业的间歇性利润爆发形成良性互动,而估值却还在历史底部,甚至只 是清算价值的几分之一,市场无视公司在各行业取得的快速进步,我觉得这就是机会,至于为何要这样说,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下公司的情况和我的个人看法。


1
系出名门,历史悠久
很 多资深港股投资者都知道,投资港股首先要避开老千股,经常有些看似便宜的股,买入后被造假抽千等行为搞的死去活来,痛苦不堪,有的甚至被清盘摘牌,直接归 零。就连“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来港后也水土不服,投资的股里面一堆老千,被嘉汉林业,博士蛙,霸王股份等一个个地雷炸的遍体鳞伤,最后感叹低估了港 股的道德风险。可叹这位本来已功成名就的“欧洲股神”,退休前本来想来港再次续写下传奇,再镀一层金,没想到铩羽而归。所以选择靠谱的公司领导人,是投资 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说的这只股,可完全排除这种嫌疑,佳宁娜控股集团,是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常委马介璋先生一手创办的。他 1942年出生于广东潮阳,家境贫寒,7岁随父母到香港谋生,1967年凭借打工积蓄创办制衣厂,也就是现在达成集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涵盖地产投资,酒 店经营,食品制造的佳宁娜控股集团。集团创业于香港,植根于内地,实力雄厚,业务多元。

1994年,鉴于对深圳特区经济建设的突出贡献, 马先生与李嘉诚,胡应湘,余彭年等香港知名人士,一起获颁发“深圳荣誉市民”称号。2003年,获香港“紫荆勋章”,并在社会担任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 香港潮州商会副会长,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副主席,云南省政府顾问等等一系列职务。所以说系出名门,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而底蕴深厚。让人深感安心。


2
业务多元,实力雄厚
民营企业,大多考虑的更加长远,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冲突时会选择后者,尤其是香港老牌家族企业,更是以慢慢攒资产,获取长期收益为主,不浮夸,少弄险,负债率大多不高,佳宁娜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公司业务分两大版块,一是餐饮和食品,二是地产。

先 说第一版块中的餐饮。1983年,马介璋进军餐饮,投巨资在新港创办第一家佳宁娜大酒楼管理吸取西方先进经验,与世界接轨,并将潮州菜的“色,香,味, 形,器”推向极致。1988年在深圳创办首家佳宁娜大酒店,其美轮美奂的菜肴立即征服顾客,引得食客如“过江之鲫”。深圳开业两年就跻身中国餐饮业前50 名,取得营业额第6,利税第2的佳绩,而今,佳宁娜大酒店已在全国开业12家之多。

说起佳宁娜酒店的竞争优势,就要先说说中国的餐饮文 化,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名扬天下,而佳宁娜的潮州菜正是粤菜的重要分支,它起源于中国潮汕地区,历史可追溯到 汉朝,以昂贵著称,选料考究,刀工精细,烹调方式多样,追求色香味俱佳,有中国最高端菜系之称,以海鲜闻名。

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总能与时俱 进,2013年以来,原本业绩稳定的餐饮业由于反腐和经济下滑引起的公务和商务消费下滑影响,全国酒店普遍经营困难,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多管齐下,取得 鲜明成果。一是关停效益不好的酒店,异地重开,重点布局深圳等一线等消费能力强的区域。再就是调整菜品价位,更加亲民,打通隔断,扩大大厅面积,以承办婚 宴寿宴为主。还有就是在用工上更多吸纳兼职人员,降低营业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开辟新的消费人群,切入中档连锁餐饮市场。2014年年中,公司以 3000万元收购了香港味皇茶餐厅连锁,而后迅速在香港建好全新的中央厨房,使供应能力大幅提高,可支持味皇迅速扩充门店的需求,而今,味皇已顺利和多个 大型商场,地铁等签订合作意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公司计划一年新开10家店,其中大陆占半,未来主攻大陆市场,争取三年内50家,每家营业额在2000 万,连锁餐厅年营业额做到10亿元。

目前中档连锁餐饮领域竞争并不激烈,品牌多而分散,没有领袖群伦的品牌,而年轻人随着生活更时尚,在 外就餐机会逐渐增多,所以抓住了这个市场,也就挖掘到了餐饮业的宝藏,佳宁娜凭借30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以先进的管理团队,雄厚的实力,快速切入这一领 域,将有望打造出中国重要连锁品牌,我们看好公司把香港成熟餐厅模式复制到大陆的策略,相信此举有助于公司餐饮业务的腾飞。

在第一版块 中,和佳宁娜酒店一样久负盛名的还有佳宁娜月饼,佳宁娜食品公司这些年干的有声有色,过去几年几乎每年都能实现20%增长速度,佳宁娜月饼在海南高端市场 占有率超过50%,为解决产能瓶颈和品质控制问题,开始离开大本营海南快速全国复制,最新已进入广州和昆明,并且革新营销模式,转变过去只直营的模式,开 始增加分销网络,通过这些措施,新市场保持30%到50%的年增长速度。公司居安思危,增设现烤面包业务,增加腊味旅游食品等即食食品品种,销售月饼并配 以即食食品,达到渠道互补,时间互补,丰富产品梯队的效果。

最近,公司以2040万元收购新耀控股60%股份,目标公司于香港从事面包店业务,公司指收购面包店连锁业务可令公司业务进入香港知名的“馥轩”及“百乐”品牌旗下的面包店市场,并可透过目标公司旗下面包店销售公司自身的现有产品,扩展集团产品对顾客的接触面。

公司食品行业目标明确,就是快速复制扩张,增加产品线,在反腐引起的礼品消费下滑下,仍取得了满意的增长。

公司把餐饮和食品纳入一个版块进行管理,近两年这块税前利润都在8000万上下,公司计划未来几年继续投入5亿元巨资,实施兼并扩张,一家餐饮与食品行业小巨人呼之欲出。

接下来谈谈公司第二个版块地产业务。公司的地产由种形式组成,一种是自持的商业地产收租物业,另一种是用于销售的赚取一次收益的出售物业。

公 司的商业地产,已建成的主要是位于深圳的佳宁娜友谊广场,这座广场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南路与春风路交汇处,毗邻深港罗湖联检大楼,深圳火车站驾车二分 钟,往返香港步行只需一分钟,前往机场只需三十分钟,距地铁出口50米,可以说交通四通八达,寸土寸金。集团持有28100平方米。

另外还有深圳骏庭名园4900平方米,香港还有部分物业。这些持有物业合计账面价值公司只给了15亿,每年税前利润大约8000万。

公 司在广东东莞正在建设一个东莞最大的商业综合中心,案名为东莞家汇生活广场,该广场总建筑面积41万平,佳宁娜持股50%,未来有望增持到60%。项目引 入了国内家居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其中9.5万平由美凯龙建设并负责运营,另外还引入了唐宫中国,笔克展览,世邦魏理仕等品牌。项目有19万平的商场和店 铺,以及十多万平的SOHO公寓,其中商业大部分自持,其他和公寓一起出售,该项目2013年开工,预计2015年到2016年分期落成,预计竣工后每年 租金过亿元,并且会产生数亿元出售利润。预期为公司带来20亿增至收益。

公司在佛山市祖庙一带有个佳宁娜大酒店,佛山市政府准备将这一带旧商业改造成新的商贸中心,公司准备将这个酒店改造成大型综合商场,以容积率8计算,估计改造完成价值接近30亿。

从上面可以看出,已建和在建自持物业,未来估值有百亿规模。

2004年,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会长马介璋先生和副会长孙启烈,马伟武,理事郑松兴,梁满林,五人共同投资26亿元巨资,打造物流旗舰华南城,2013年公司按每股1.55转让了7.5亿股权,剩余1.39亿用作长期投资,并向全体佳宁娜股东派发每股0.3元特别红利。

有鉴于华南城的成功,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兴建华东城,项目规划占地1881亩,建筑面积300万平,将分期落成,这种物流城由于位置偏远,地价低廉,但人气需慢慢培养,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电商合作,向电商物流城发展。

公司在湖南益阳市建设了一个大盘,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带有13万平商业和五星级酒店,开盘以来销售良好,每年贡献几亿销售收入。

综上所述,公司资产多样,规模庞大,但有息负债只有9亿多元,净负债率12%,体现了港派的稳健风格。


3
估值低廉,隐藏深闺
香 港有着特殊的金融环境,香港股市基本是管理人是本地的,投资者以国外为主,企业业务国内居多,这就造成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出名的大公司估值甚至高于内地, 而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市值股乏人问津,经常出现估值上的奇葩,佳宁娜就是这样一家奇葩中的奇葩。以目前不到一港元的股价,这么多含金量较高的不断成长 的业务和资产,公司市值只有不到10亿人民币,这对喜欢价值挖掘的长线投资者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仅算每年股息收益就有5个多点。


4
价值核弹,随时爆发
核弹体积小,能量大,如果股票市值小,资产庞大含金量又高,一旦爆发,就如同核弹的威力。

股 票的上涨需要风,需要触发因素,佳宁娜的触发因素除了业绩的爆发外,还有一点就是公司从去年就开始计划把两大版块分拆上市,公司计划先分拆餐饮与食品版 块,因为市场对这块认同度高,估值能给到17倍上下,公司通过系列兼并扩张,未来净利有望过亿,分拆上市后将形成一个中型市值的餐饮食品公司。假如分拆成 功,公司价值必然会被市场重新挖掘。

公司净资产2.97港元,净资产折价高达65%以上,重估价值每股6元多,以现价0.95元计,上升 空间广阔。在深港通和两地基金互认就要实施,两地资金理念融合正加速进行的今天,该股的价值未来有望被挖掘,进可享受企业业绩爆发分拆上市的超额收益,退 可守住公司每年5个多点的分红,可以说投资投机两相宜。


永遠不要忽略這些細節,它會讓你的路演加分不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204/153076.shtml

導讀 : 在路演中要講清楚的核心點有兩個:產品是什麽;用戶為什麽會喜歡它。

每個創業者都堅信,自己的產品是好的,是值得被投資人投資的。然而,現實總是很殘酷。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創業者的項目本身存在缺陷,也可能是創業者過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在路演中犯一些常識性錯誤。那該如何少犯甚至不犯這些錯誤?

抓住核心價值,講清產品是什麽

通常,在路演中要講清楚的核心點有兩個:產品是什麽;用戶為什麽會喜歡它。但往往就是這些基本的要求,反而把創業者給難住了。

例如,一個研發單車功率計的創業項目,路演一開始,創業者就和投資人說外國競品價格虛高之類的,卻沒有說明自己的產品是怎樣的,以及用戶放棄大品牌而選擇它的原因。

也許創業者的初衷是想通過對比來突出產品優勢,但在投資人看來,這種貶低他人擡高自己的做法,實有“忽悠”的嫌疑。

其實,投資人在決定是否要投資前,首先要明晰產品的功能。所以,路演開場直接說:“我們是某某公司,正在做一個功率計系統,下面我們將說明為什麽用戶會需要這個產品。”這樣簡單直白的表達,比拿一大堆數據說事的效果好得多。

做好這些細節,將為路演“加分”

不要覺得,只要我的產品好,那麽演說不講究技巧也可以輕松獲得投資。其實,對創業者來說,光有一個好的產品是不夠的,好的演說技巧可能會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1.帶著產品去路演

“為什麽3分鐘能講清楚的東西卻要用上1小時呢?”許多投資人都會有這種想法。所以,智能硬件類的項目,創始人最好拎著產品進行路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投資人可快速了解你的產品,二是即便產品只是初樣,也能增加投資人對項目的信任和興趣。

2.即便是質疑,也要保持尊重

創業者需要謹記,路演時要給予投資人充分尊重,態度決定了成敗。路演上常會看到創業者和投資人“掐架”的場景,多半是因為投資人對項目提出了質疑,而創業者自然會表現出一種“保護孩子”的“母性”心理,立即反攻投資人。

其實,投資人對於初創項目的選擇,首先投的是人,其次才是產品本身。因而,態度是投資人初識創業者的首道門檻。所以,聰明的創業者千萬別在路演時自掘墳墓。

3.表達節奏感與激情同樣重要

韓後創始人王國安,他的演講因激情飽滿被稱為“電動小馬達”,且激情中不乏節奏感。但並不是所有創始人都是優秀的演講者,很多創業者在路演時確實做到激情飽滿了,但因沒掌握好語言的節奏而唾液滿天飛,讓投資人避之不急。

結語

以上的小技巧希望能給創業者一些啟發。不重視路演技巧,或許會讓原本好的產品被蒙上一層灰。多走了彎路不說,更是在浪費你和投資人寶貴的時間。

- 完 -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方瓊,鬧客邦實習記者。鬧客邦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tiwwei獲取授權。

鬧客邦 | 華南地區領先性創投新媒體。了解創投資訊,融入創業圈子,項目尋求報道,馬上關註『鬧客邦』微信號:nockclub,網站:http://www.nockpost.com/


前車之鑑》這場教改荒謬劇 究竟誰要負責任? 高教改革變噩夢 不可忽略政治力

2015-12-14  TWM

社會普遍盼望放寬大學窄門的時空背景下,國內大學數量自九○年代中期起快速擴充。 然而廣設大學的願景,在政府缺乏長遠規畫,政治人物又濫開選舉支票下, 演變成一場噩夢,直接導致高教資源稀釋及品質低落的後果。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超過兩萬名關心教育的民眾走上街頭。他們高舉「為下一代而走」的標語,溫和卻堅定地發出對台灣教育制度不滿的聲音;而「廣設高中、大學」,正是這場醞釀已久的遊行,最重要的訴求之一。

面對四一○教改遊行展現的強大民意,行政院在當年九月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並邀請甫回國接任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擔任召集人,為台灣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揭開序幕。

兩年後,教改會提出《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建議增加高中及大學容量;至於如何增加?教改會建議,「暫緩增設公立研究型大學,新設或鼓勵現有專科學校改制為社區學院;並擴大民間資源投入高等教育」。

順應民意推教改

僅僅十多年 大學數量多兩倍在這份建議之前,教育部已於一九九五年開放專校設兩年制技術學院。台灣高等教育從此快速擴張,公、私立大學及學院數量從九六年之前的不到五十所,增加至二○一○年的一百六十三所,其中又以私立專校升格科大最多。

由於這樣的因果關係,當台灣高教陷入供給過剩且品質不佳的困境時,不少人就將矛頭指向李遠哲以及四一○教改聯盟發起人黃武雄等人;李遠哲也曾為教改失敗,公開向社會道歉。然而,將台灣高教亂象全歸咎於教改提倡者,有過度簡化社會歷史脈絡之嫌。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指出,九○年代中期,台灣高中生與高職生的數量為三比七;高中職畢業生能進入四年制大學的比率,也低於美、日等先進國家, 「『廣設高中大學』的大方向並沒有錯,只是『廣設大學』應該到什麼程度,教改會並沒有具體建議,現在把責任全推給教改會,並不公平。」「台灣高教擴張的源 起,應該往前追溯到一九七○年代,政府為培育工商業人力,而大量開放私人興辦工商專科學校;以及一九八七年師資培育辦法鬆綁,師專為求生存,競相升格為師 範學院兩波浪潮談起。」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分析。

興學近似特許行業

有黨政背景 才能成立私校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也曾分析,大學數量於九○年代末期到政黨輪替後快速增加,不能忽略政治力介入的影響。

究竟什麼是「政治力」影響?戴伯芬指出,在兩蔣主政的威權時代,私人捐資興學原本就近似特許行業,私校創辦人不乏黨、政、軍或其他特殊背景。

目前一百六十多所大學院校當中,就有超過七十所私立技職院校,其中絕大部分,是成立於六、七○年代的老牌私立專校,一路升格改制;一半以上學校的創辦人及 創校董事會成員,都具有黨、政、軍或教育行政等背景,各地方有力家族、指標性企業家捐資興學的案例也不在少見。

升格,意味學校可以爭取到更多經費,也能用更好看的文憑招攬學生。戴伯芬直言,這些具有特殊背景的私校董事,極可能在政府開放專校升格過程中,各自發揮影響力,讓教育部無法嚴格把關。

事實上,九五年教育部開放專校設技術學院,最初的規畫是「三年內升格不超過十五所」,政策正式上路前卻變成「符合條件即可升格」;最終,新設及升格大學超過七十所,形同將高速公路由兩線道拓寬為六線道。

兩千年政黨輪替前後,高教擴張速度達到高峰。光是九九年到二○○○年,就有二十九所私立專校升格為技術學院、四所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八年來,更讓超過二十所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

至此,我們已經能確定,高等教育擴充這場大戲,幕後有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並非單一人士或政黨所能獨立演出。

「以技職學校升格為主的大學擴張政策存在嚴重瑕疵,許多地方派系或財團家族經營的工專或高職,都換個招牌成為私立大學或技術學院,這並不符合教改人士要求大學平等受教權的理想。」林宗弘如此為這場荒謬劇下了註腳。

撰文 / 鄭閔聲



[轉載些文化東西]沈旭暉專欄﹕黃興桂球評 被忽略的全球化現象( 2010-06-14 )(體育世界)

【咫尺地球】筆者由於為有線電視主持世界盃政治的環節,不少朋友以為會遇上傳奇足球評述員黃興桂,其實,我們的時間是不會交接的,但這卻意外讓筆者發現,原來社會對「桂神」的二元評價,比對布殊(相關)反恐和政改方案更極端﹕有球迷託筆者帶藥到錄影廠把他毒啞,「挽救整個世界盃」;也有不看足球的女性朋友成為「桂迷」,高呼「沒有黃興桂的比賽就不是波」。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必須從國際關係的高度解讀﹕無論我們是否喜歡黃興桂,也不得不承認,曾長期在美國和新加坡生活的他,比其他本土評述員擁有國際視野。傳統港式球評不是資料數據式、就是茶餐廳吹水式,唯獨「桂評」結合英式和拉丁式兩大流派,在這個「亞洲國際都會」,顯得格格不入。兩大流派的發展,有其特定社會時空背景,黃興桂把風格同步移植在香港,能否有如全裸變出白兔的魔術師,絕對見仁見智。

英式球評傳統是簡潔,沒有廢話,不帶立場。每有球員觸球,只會讀出球員名字,直到真正的(注意,是「真正的」)關鍵,才加插精煉評論。筆者讀書時,曾聽名宿連尼加評論英格蘭對德國,最終英格蘭獲勝,他才冷冷的說﹕「作為專業人士,我知道不能表露情感,但容許我慶祝一聲,Yes!」僅此而已。黃興桂常在兩場比賽之間,甚至在同一比賽內180度改變對球員的評價,在英國人心目中,卻可算是不帶感情的「專業」。


「廢話」金句哲理勝過時評

這樣的風格,固然與英國內斂的民族性有關,也假定了任何英國人都是足球專家,毋須額外評論纏擾。更重要的是,英國由英女王開始,提倡超然、工作時不帶感情的專業精神﹕足球作為國技,被認為應反映民族性。小報愈是不放過球星,評述愈冷靜。由於惜字如金,英式評論產生了大量好像很有哲理的金句。著名英國球評Barry Davies有如此代表作傳世﹕「If it had gone in, it would have been a goal」,足以和「桂評」的「今場波邊隊能夠入一粒先,嗰隊就會有優勢」輝映。兩大金句也許都是廢話,但鑽入牛角尖,卻哲理無限,可以解釋為「結果比過程重要的管理型人生觀」,起碼比「曾蔭權(相關)在辯論表現出色就會增加支持度」一類時評,予人思考空間。

英式評論又喜歡使用相關語,即「食字」,偶爾含義不文,例如﹕「Julian Dicks is everywhere. It's like they've got eleven Dicks on the field」。這教人想起日前「桂評」新金句﹕身裁矮小的墨西哥守門員除了有龍門柱這個「好朋友」,還「很短」。


英式風格結合拉丁口味

一般球評有了英式風格,就不可能結合拉丁風格,除了黃興桂。拉丁球評可說是英式的對立,完全是個人表演,無論多沉悶的比賽,球評都會抑揚頓挫不斷發聲,而沒有實質內容。球星由後場帶球到前場,拉丁球評就會以超低音頻喃喃一分鐘說那個球員的名字,中邪般「美斯美斯美斯美斯……」;到了入球,又連續一分鐘大叫「goal」,又或「gol-gol-gol」、「goalaaaaazo」等不同變種。這堆毫無意義的發音,就是「神奇、頂級、超卓、有今生、無來世」的原型。

拉丁球評激情澎拜,除了因為拉丁語系崇尚進攻足球,也有其社會背景。按黃興桂的邏輯,拉美語區有三種「不同」社會問題,分別是無財富、不富有和金錢少,需要通過足球讓國民發泄,看不起歐洲那講求戰術、謹謹慎慎的小家子氣風格。沉悶的比賽,肩負了宣泄的社會功能,球評若把比賽如實反映,反而變成不專業。這流派不但主導西班牙、中南美洲,也征服了美國,因為美國球迷多是來自墨西哥的拉丁後裔﹐把拉丁球評引入美國﹐成了他們在英語國家的身分認同。假如有人說「呢球有機會呀吓,因為係角球嚟」,拉丁球迷會擔心這是身分的背叛。


桂式全球在地化

在地球,也許唯獨「神級」的黃興桂,想到結合對立的兩大球評體系,這不得不算是全球化時代一大特色,打破了「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的黃金定律。桂式全球化結合還帶有本土色彩,「蔗渣嘅價錢踢出燒鵝嘅味道」,創意令英評拉丁評甘拜下風,可見他還是全球在地化先驅。說到底,和其他港式世界盃娛樂環節相比,「桂神」登場,還是可以分辨什麼是國際視野的。問題是,全球化、全球在地化從來極具爭議性,無論從意識形態還是欣賞角度,都讓人愛恨分明,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特區全球化的通識教材,不但要將「桂評」列為必修,也應邀請黃興桂擔任客席教師,因為只有他有資格和勇氣說﹕「球迷們,全球化就是這樣的!」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巨頭進擊下的動漫產業 小到可以忽略的創業公司還能幹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01/154141.shtml

導讀 : 在PC時代,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會遇到的三大問題是:生、死、騰訊。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問題變成了:BAT、BAT、BAT。

如果要盤點2016年互聯網圈最大的民意反轉事件,自然是快播案莫屬了,這個案件的庭審現場不但金句頻出,而且作為快播侵權的舉報人樂視也被網友當做了民意的靶子而誤傷,甚至連同名的“樂事薯片”也被爆吧。然而,網絡暴力經過十余年的洗禮之後也漸趨理性。當賈躍亭微博喊冤,指出樂視舉報乃是之於視頻行業猶如家常便飯的“版權問題”時,這場洶湧而來的公關危機變立刻被化解了。不過,這件事的背後,也是因為中國網民的版權保護的意識有了明顯的提升所致。

大公司並購向左 小公司原創向右

事實上,最近兩年,由於版權保護環境的改善,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規模達到294億,36部國產片過億,2015年,這一數字超過了400億,票房過十億的影片就有7部;另一方面,作為文化產業的另一個分支,二次元文化也在2015年大有隆興之勢。就在幾天前,北京地鐵一號線列車整個車廂塗裝成B站元素,車廂內部由B站二次元裝飾,引起了熱烈反響。

這種現象級的事件背後,是中國動漫產業的飛躍式發展。縱觀2015年,動漫產業有兩大趨勢,行業巨頭整合並購的步伐在加快,與此同時,基於內容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前有有妖氣通過《十萬個冷笑話》探索動漫IP產業化取得1.2億的高票房,2015年7月份,動畫新作《雛蜂》也正式推出,在動漫產業的初創公司,有妖氣應該算是“老人”了,隨著最近兩年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的興起,這個領域的新人也越來越多,並且形成強力的競爭事態。其中,一家擁有阿里數娛基因的手機條漫平臺可米酷,定位於做移動端的有妖氣,在創辦一年半的時間里已經進入移動端的第一陣營。前幾日,可米酷作為主要承辦方參與的中日雙方合辦的“悟空杯”漫畫大賽也正式在北京開啟,讓人們看到二次元初創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已經將平臺的視野放眼到更遠。

初創公司如何解決BAT那三個終極問題

在PC時代,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會遇到的三大問題是:生、死、騰訊。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問題變成了:BAT、BAT、BAT。最近兩年,巨頭對於文化產業的布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大開大合。其中,阿里先後成立阿里影業、阿里音樂,並深度布局在線票務市場,並且通過投資優酷間接入局動漫產業。而騰訊則大量購入日本動漫IP,在國內,騰訊通過收購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實際上已經控制了網絡文學這個商業化更加徹底的分支產業。

但是,我為什麽說在巨頭已經視為戰略必爭之地的動漫產業中,創業公司仍然能有機會呢?我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第一、盡管巨頭的布局氣勢洶洶,有錢任性和買買買成為他們橫掃產業的通行證,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騰訊未必能複制其在PC時代的優勢。因為當下的動漫產業,大規模商業化還為時尚早,中國的原創作者資源缺乏,即使資金雄厚的養成機制,也無法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而時間對於阿里騰訊等巨頭而言卻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因為大公司的業務布局是資本主導的,必須講究賺錢的效率問題,舉例而言,騰訊網作為新聞媒體在四大門戶中已經後來居上,然而在騰訊內部,相對於增值服務、遊戲等躺著掙錢的業務,花那麽多人力財力去運營騰訊網,簡直是可恥的浪費。相反,從這一點上而言,小公司可以更專註更執著的去做,且在風投的支持下,可以不驕不躁的培養原創作者、進行更多跨界的嘗試和商業化突擊。

第二、就目前動漫產業的發展階段而言,還有很多的苦活累活重活要做,比如引導創作者進行系列性的創作,策劃出讀者更喜歡的作品,收集讀者的大量反饋,並與創作者進行不厭其煩的溝通,這些事情往需要創業者擁有持久的激情和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不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巨頭的強項。阿里不願意做苦活累活,給了投入數百億打造重物流體系的京東留下了機會,並成為對阿里威脅最大的對手;百度不願意做苦活累活,中間頁戰略盡管被李彥宏成功的預言到,卻還是被58同城搶了先機。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小公司仍然有很大的機會空間。

第三、手機條漫的讀者與PC端的動漫讀者的群體屬性不盡相同,且在用戶積累方面,創業公司在與讀者的溝通方面更有優勢,360創始人周鴻祎在去年的《開講啦》提到創業公司的優勢時指出,作為創業公司,你如果有100個用戶,你可以和這100個用戶成為朋友,成為粉絲,而大公司的用戶數以萬計,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回顧過去短短五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史,“離用戶更近”幾乎是所有移動互聯網公司取得最終成功最重要的商業法則。

當然,和其他行業一樣,動漫產業也需要一個大浪淘沙,洗牌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因為巨頭的接入而加速,也會因為創業公司的入局而更加理性,而作為觀眾和讀者,我希望中國的動漫產業能夠像電影市場一樣,在迅速完成市場規模化增長的同時,也能產生像漫威動畫、火影忍者那種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和一流原創動漫水準的超級IP。


被忽略的出行真相:華北石家莊最堵 鄂爾多斯最難打車

移動出行足夠普及帶來的福利之一是,一些平時被我們忽略的真相被數據挖掘出來。

6月30日,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就華北地區而言,被稱為“首堵”的北京有時名不副實。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位居前列。但北京高達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僅排名第二,石家莊才是最擁堵的城市。而華北最難打車的城市排行版榜首是鄂爾多斯。

北京是華北地區打車最多的城市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應用智能出行,其中,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智能出行滲透率有明顯的優勢,具體來看,北京智能出行滲透率高居第一,而月人均出行次數也排名第二。

與之相呼應的是,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打車王也“花落”北京。滴滴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的一位乘客在今年前五月共完成598單,成為華北地區的“乘客之最”,這相當於每天打車3.98次。

這一數據背後,是智能出行平臺讓打車變得更加容易,也讓等車變得更高效。去年,羅蘭貝格發布的《移動互聯下的城市綜合出行變革》報告顯示,北京乘客路邊揚招出租車時平均等車時間為11.9分鐘,10分鐘內打車成功的比例僅占40%。而得益於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匹配調度體系以及領先的規模優勢,在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訂單在10秒內被接單的比例高達87%。此次報告數據也顯示,北京乘客人均等車時長為5.6分鐘。

北京五環外每天有78萬人智能出行

《2015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北京交通擁堵有所加劇,中心城出行總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7%,擁堵時間為1小時55分,嚴重擁堵級別里程比例占到了10.4%。

來自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北京憑借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排名第二,僅次於石家莊。這也意味著在早晚高峰時,北京單位里程通行時間是通暢條件下的1.73倍。

而這背後,上下班通勤是城市出行的核心場景,滴滴出行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上班族平均通勤距離達18km,平均通勤時間達54分鐘,成為華北地區“上班路程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這與北京的擁堵情況不無關系。

與此同時,“路遠,打個車到地鐵站”,也成為了公交覆蓋不足區域上班族的常態。報告數據顯示,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每天有27.8萬人次的出行是來往於地鐵和寫字樓、商場和住宅之間,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更是超過20%的訂單行程起點或終點在地鐵站500M服務區之內。其中,10號線太陽宮站、亦莊線同濟南路站、亦莊線亦莊橋站、15號線後沙峪站等都是打車抵達人數相對較多的地鐵站。


上海重慶房產稅試點對房價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在房地產稅列上立法日程後,2011年在全國率先進行房產稅試點的上海和重慶市就被外界當作未來房地產稅推行的參考標本。

外界對兩地試點效果褒貶不一,不過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修文給出了12字評價,“細致紮實、運行平穩、成效明顯”。

2011年1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改革試點,具體征收辦法由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從實際出發制定。1月28日,上海和重慶兩地發布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試點方案,並開始施行。

上海針對本市居民家庭在當地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以及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適用稅率暫定為0.6%。

重慶房產稅的征收對象為個人擁有的獨棟別墅(不論存量房還是增量房)、房價達到當地均價兩倍以上的個人新購高檔住房,以及在重慶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二套及二套以上住房,稅率為0.5%~1.2%之間。

兩地開展房產稅試點的四年多來,房產稅對房價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房產稅的收入甚微,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較小。

據新華網報道,試點3年間,重慶的個人住房房產稅征收額累計不超過4億元,而上海據相關部門估算約6億元。

不過,劉修文表示,兩地改革試點是探索對個人住房在保有環節征稅的寶貴經驗,是符合房地產稅制改革總體方向的,同時也為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房地產稅立法的要求並適時推進改革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當然,正在立法進程中的房地產稅情況比兩地試點更加複雜。

房地產稅能否成為外界所期待的調控房價、調節貧富差距的利器?房地產稅征稅範圍是由中央決定,還是由地方決定?房地產稅免征稅額和免稅對象將會如何確定?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稅率如何確定?房地產稅與現有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占用稅以及相關土地基金是怎樣的關系?

上海財經大學朱為群教授認為,房地產稅的立法,應該在征稅目的和支出用途上確保其正當性,還要在納稅要素制度構建中體現公平、穩定和透明的原則,並在具體實施中持續努力,不斷培育征納雙方的合作信任。唯此,房地產稅才能被普通公眾接受和認同,才能最終生根落地。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8/157719.shtml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B樓12座 B樓12座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真正生存下來度過艱難期的公司會更有價值。Get 以下姿勢,或許能安全過冬,拿到下一輪競技資格。

張穎說了兩年的「狼來了」,如今「狼」真的來了。經濟周期像是正弦曲線,在理性的橫軸上下震蕩,時而泡沫,時而寒潮。「Winter is coming」不僅只是《權力的遊戲》中狼家的口號,也應該是所有創業者心底時刻繃緊的弦。

上一次互聯網泡沫是在2000年,融資上億元的瀛海威倒了,融資5000萬美元的美商網倒了,至少210家有名氣的互聯網公司倒閉。

拋開第一輪泡沫之前就成立的BAT和三大門戶不談,點評和分眾傳媒成立於第一輪泡沫,破滅之後的2003年;京東從2003年非典開始啟動電商業務;奇虎、去哪兒和58成立於兩輪泡沫之間的2005年;唯品會成立於2008年12月,股災之後;聚美優品、美團、小米科技都在2010年股市剛有起色時成立。

如果說企業家都是沖破泡沫的創業者,那泡沫中掙紮著出水的創業者該如何應對這次漫長的冰河期呢?

2016年,創業者頂著持續不下的高溫,心里是暴寒無比的寒冬,焦慮著資金流、操心著規模,探索可能的盈利模式。

真正生存下來度過艱難期的公司會更有價值。Get 以下姿勢,或許能安全過冬,拿到下一輪競技資格。

一、你是什麽樣的創業者?

近日,《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一文成了鑒定朋友圈創業者神器:「All in」「玻璃心」「快速成長」成了創業者聊以慰籍的關鍵詞。

文中說到,「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雞湯雖好,創業者也不可貪杯喲。

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夥人魏武揮直言:「現在的創業門檻的確是相當低了」。以前可能還需要一些資金,懂一點代碼,才能進行互聯網創業,到了今天,只要你能嗶嗶,會做炫酷的PPT和不明覺厲的BP,你似乎就可以開始創業了。

曾經神聖的創業行為突然染上了荒誕的色彩。尤其是在內容創業大潮興起後,創業似乎只是個人的「轉身動作」。資深媒體人左誌堅現在也是名連續創業者,他認為「創業是中國社會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當創業變成一個「人盡可幹」,並且看上去還是光鮮亮麗的職業時,是時候該思考創業的本質了。

如果你正在考慮創業方向,應盡量避免需要大額資金投入才能啟動且需要持續燒錢的領域,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個人背景(譬如谷歌或者Facebook的技術大牛或者BAT的核心骨幹)。

與此同時,應該更加重視那些具有抗周期和防禦性特征的領域中的創業機會。符合這種特征的領域包括大健康、大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必需服務、千禧年一代的顏值相關消費等。

當然,無論是上行周期還是下行周期,對需要選擇創業方向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永遠是--哪件事會讓我做了就打了雞血不做就睡不踏實、並且我做會比絕大多數人做更加適合更有成功的機會。這一點不會因GDP增長速度的改變而改變。

盈動資本蔣舜建議:「那些不適合創業的人,還是去找工作吧,為下一次好的周期到來做一些經驗上的準備。」

「創業者還是需要給他們多一些鼓勵的。」幫實資本創始人路也大笑著如是說到。「我覺得冰河期還是有所誤讀的,實際上創業機會還是非常大的,只是說未必適合上一代創業者。」路也想要強調的是,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創業紅利已經消耗殆盡,而新的紅利窗口不知花落誰家,好不容易在流量中殺出頭的「上一代」創業者豈肯就此放手?

、「不要恐懼」

「威基金」創始人郭威曾指出:中國的創業者「太快」,缺少「敬畏」和「安靜」。有些創業者害怕丟面子,害怕賠錢,害怕做不起來。因為各種「害怕」,很多人會尋求創業捷徑。於是,浮躁,雜亂,不真實的情況也就隨之發生。

回到創業這件事上,你的原動力,究竟是貪婪?還是恐懼?在魏武揮看來:「以恐懼為原驅力的創業者,創業之路,格局有限」。這一波創業大潮,當潮水退盡,裸泳的,大多數都是恐懼者。

在經濟下行周期,如果你做好了準備,別人的「危機」會是你的「機會」。如果你有健康穩定的現金流和充足的現金儲備,有足夠強大的內外部運營體系和足夠好的人才積累,那麽你將迎來蓄勢待發、整合市場的黃金期。

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你跳上了這趟奔馳的列車,意味著你放棄了慢下來的資格:要麽「上位」要麽「出局」,沒有折中的出路。如果現在你還想在這股創業潮中渾水摸魚,那遲早會成為資本的炮灰。

對於那些安靜做事埋頭苦幹的創業者來說,冰河期又怎樣,糧草充足過冬就是了。畢竟創業只是小部分人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也不是所有時候都適合創業。

很多盲目加入創業大軍的人可能會在這一輪淘汰賽中默默退出,正如當初他們瘋狂湧入一樣,不會激起太多漣漪。在市場洗牌的淘汰機制下,大家會變得越來越理性,良幣可以借機驅逐部分劣幣。創業不是玩票,在接受創業榮光的同時,先想清楚自身是否能夠承受失敗後一無所有的痛苦。

巴頓曾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時的反彈力。唯有經得起過山車般起伏的創業者,才擔得起成功創業之名。

如果說創業是趟馬拉松長跑的話,耐力比爆發力更重要,中途離場說明體能不夠。創業者、投資機構、媒體和業界不必過於矯情的渲染悲情。

三、「哪怕打折融資,不計代價活下去」

「如果正在融資,不糾結估值,能拿錢趕緊拿,落袋為安。如果還沒開始融資而在未來6-12個月又有融資剛需,明天就啟動」。王冉說。

「創業公司或許正式進入死亡季,連很多獨角獸公司都不能幸免。」清科創投老大倪正東在7月2日的微博中稱,「市場在敲警鐘。」 

之前的市場環境下,創業者因為趨利性,導致更加偏向於高效率拿到VC錢,或者依靠其他外部現金流來支撐公司發展,以更快得實現一些新型思維的落地。

「最近我見了很多中後期基金老大,國內各種金主,強烈感覺到市場在變冷,融資越來越難。不管是基金,還是公司,很多都會出現金問題。已經拿到至少1.5年現金的創始人們,恭喜你們;還沒融到的,極力加油提速降價,靈活處理以拿到錢為唯一目的;但還盲目樂觀的那些公司,你們在等死。」作為此次資本寒冬「寒露」級別代表的張穎如是說到。

「折價賣最好是上半年,現在已經晚了,但這麽說可能會加劇恐慌,九月之後可能會更難。」子柳這話看似補刀,但事實如此。

現實從來不是溫情的,創投圈更不會。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如果不及時調整姿態,「VC後遺癥」必然會出現,這也是在「寒冬」之下,創業公司頻頻倒下的根本原因。向資本借力很重要,但在成熟創業中可能創業者更加關心的應該是商業邏輯所對應的變現模式,以及這些變現模式的規模化空間。

趕集網CEO楊浩湧就曾給出建議:「規模決定一切的O2O領域,早備錢糧,時刻準備過冬,估值與出讓股份不是最關鍵的;寒冬季,O2O企業沒錢熬不過6個月,錢不到賬,一切都是扯淡。」

「今年可能最吃虧的是B輪,天使和A輪還是願意投的,因為花的不太多。B輪這個階段資金需求不小,而且那一輪次的企業燒錢比較快,B輪所要承受的風險相對比之前還要高。」元璟資本子柳這樣分析那些「降價融資」的創業者。

確實,眼下,還有什麽比活著更重要?

四、回歸商業本質,找到商業價值

這一次,冬天真的來了,而且是從一級市場蔓延過來的寒意,投資人小心地捂著錢袋子,叮囑創業者,放棄一切幻想,活下去。

創業常態下,資本市場的緊縮會促使創業從依賴資本轉為依賴自己。「回歸商業本質」將成為這個階段的主題:放下商業邏輯,回歸盈利模型。

企業首先要活著,才能夠服務你的用戶。這對於創業市場來說,是一次過濾和沈澱的過程,逆境讓生存下來的公司更有價值。

對此幫實資本的路表示:「創業者要回歸商業本質,做有價值的事情,有價值是指有人為你買單,並且願意持續的願意為你買單。」

在之前的非理性繁榮中,創業者高度聚焦在商業邏輯,在這個極端里各種思維頻現: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免費思維等等。但別忘記,這些思維是建立在「現金流充足」的前提下的。

在粒子基金章擊舟看來:B輪和C輪的投資邏輯更看重的是內在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而非簡單的期望下一輪接盤。

盈動資本投資總監蔣舜更直接:「我更傾向於模式創新類的,核心價值明確、壁壘清晰、盈利模式清晰的項目會更受歡迎一些。」

五、「創造現金流,供血自足」

如果你還在盲目樂觀,還在好面子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瘋狂擴張補貼求規模,那只能說明你離出局已經不遠了。

「我得承認現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了,投資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別再跟我說太多增長和GMV。不管是什麽行業,如果你能處理好增長和收支平衡,過了那個點,你就是贏家。現金低於6個月了還沒有及時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張穎已經把話說得這麽直接,創業者如果還不能意識到現金流對於活命的重要性,那就活該被淘汰了。

在盈動資本投資總監蔣舜看來,好的創業者會去深度思考商業模式、商業邏輯,並且在延展商業模式的同時探索現金流業務。

所有投資圈的大佬都傳遞重視現金流的信息,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回歸常態化的市場環境,能夠活下來的一定是有優先內生性現金流的公司,外部資本只是輔助。

投資圈經常說的「VC做的事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便認為:現在是投資人利好階段, 投資會比較容易談,盡調會比較容易進行,估值會更合理一點。

除了重視現金流,章擊舟希望創業者能更加靜下心來反複梳理和打磨戰略:「戰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借大家都迷茫松懈的時候,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迅速拉開和對手的差距,占領在細分市場領域中的地位。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等到新的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到底是誰在眾人哀嚎之際,還在繼續保持鴨子劃水暗自努力的姿態。」

春江水暖鴨先知,同樣水冷,他們也是最先感知到的。所謂冰河期,也是投資人、創業者雙向篩選的過程。

就像《雙城記》里所說:這是絕望之冬,這是希望之春。

 

創業 指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