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復星唔覺意做咗新浪股東 李華華


2008-12-29  AppleDaily


 

正 當內地網站新浪同分眾傳媒搞緊聯婚合併之際,突然殺出個不速之客復星國際(656),透過喺美國市場大手買入分眾傳媒預託股份(ADS),靜雞雞成為新浪 第三大股東。據復星公佈,喺11月17日至12月22日期間,以11.7億港元收購咗1726.7萬份分眾傳媒ADS,相當於13.33%股權,成為分眾 第一大股東。分眾傳媒係內地最大數碼化媒體集團之一,產品供應畀商業樓宇嘅視頻媒體、住宅電梯媒體、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等。復星解釋,入股分眾係作為 戰略投資,特別係分眾股價近期好抵買,成為集團收購良機。

吼分眾跌價大手掃

今個月22日新浪宣佈,發行新股4700萬股畀分 眾傳媒,收購對方嘅戶外數碼廣告業務,價值相當於13億美元。消息公佈之後,分眾ADS股價即時急挫16%。復星正好喺嗰陣大舉購入分眾股權,單係22日 就買入860萬股分眾ADS。根據分眾同新浪嘅收購協議,復星將因此配到627萬股新浪新股,藉住分眾同時成為新浪嘅第三大股東,可謂一舉兩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09

復星國際(656)2010年上半年業績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39954

復星國際(656)公布中期業績,錄得純利16.1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22%,每股盈利25仙,同比增加5仙,不派中期息。旗下的國 藥增長潛力強勁,但零售、服務業及其他板塊業績,錄得虧損1.98億元;而鋼鐵業務亦減少69.74%,至2.33億元,主要是由於去年上半年錄得出售寧 波鋼鐵股權收益,而今年則沒有,集團又指最近鋼價回升,而9至10月亦是其消費旺季,認為其利潤會穩定上升,至於房地產開發的利潤貢獻,亦由去年同期的 1.868億元,激增4倍至9.952億元,公司指,一是因為上半年復地竣工入帳的樓盤毛利率同比有所增加,二是出售天津復地的75%股權錄得收益。集團 認為現時市况平穩,故會加快賣樓套現,以購入新的地皮。復星這間公司屬綜合企業,主攻醫藥、房地產、鋼鐵、礦業與零售服務五行業,綜合企業嘅好處係業務可 以拉上補下,每年盈利穩步增長,不會大上大落,今年以來,二、三線股已經在5、6月與8月尾兩次被基金大戶洗倉,但復星股價卻相對穩定,一年來,股價 在$4.8-$6.6之間橫行(圖二),不受熱錢來去影響,避免了股價狂升暴跌,如果你們因為想分散投資而買入各類中國基金,不如儲入復星這隻股票。

我上年二月用$2.46為組合買入兩萬股復星,在上年六月在$5.14全部沽出,獲利超過一倍,不過之後發覺復星確是一隻值得長揸的股票,於是又在 上年十月用$5.17買入兩萬六千股,到現在再有一成多的利潤,今年又收股息每股$0.167,利疊利,好和味。估值方面,以現價$5.95計,今年 P/E約十倍,P/B約1.2倍,現價估值非常合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4

復星路徑:投資消費升級方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2NMDAwMDIzOTM2Ng.html

2011年5月19日,復星集團與希臘奢侈品牌Folli Follie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復星將以9.5億元人民幣參與Folli Follie集團定向增發並成為該公司股東。

這項增發收購還有待Folli Follie集團5月26日股東大會上獲得2/3票數的批准。定向增發完成後,復星將擁有Folli Follie集團9.5%的股權,成為該集團最大的戰略投資者之一。

Folli Follie看好大中華區

Folli Follie集團是希臘雅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其時尚品牌業務涉及時尚產業的多產業鏈,包括產品設計、生產、批發、零售等環節,目前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00多個銷售網點,2010年該公司的營業額約為9.89億歐元,淨利潤約為8500萬歐元。

Folli Follie董事長Dimitris Koutsolioutsos坦言,受到希臘債務危機影響,巴爾幹半島旅遊業的影響也給消費品類帶來危機,該公司希望通過尋求出口的措施,平衡危機帶來的影響。從2011年起該公司將加快大中華區擴展。

Folli Follie集團時尚品牌經營於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29個城市有111家門店。目前中國市場銷售額已佔Folli Follie集團總銷售額的10%,利潤貢獻佔集團總利潤的15%。

當 前Folli Follie在中國100多家品牌店自營,基本位於一二線城市,從2011年起將加快大中華區擴展開始開放加盟。Dimitris Koutsolioutsos表示在渠道建設方面,復星可以利用其在商業零售、旅遊、黃金珠寶連鎖、商業地產開發等領域的豐富經驗,協助Folli Follie加速中國發展。

規避海外收購風險

復星集團人士表示,該公司選擇了消費類品牌的收購,規避了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政治風險。這也是該公司繼2010年投資法國地中海俱樂部之後,再度投資國外高端消費類產業。

郭 廣昌說,復星投資Folli Follie 恰恰是基於該公司去年以來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投資理念,前提是基於復星紮根中國20年形成的對「中國動力」深刻理解。郭廣昌解釋說,中國現階段 「內需還會擴大,消費也會升級,包括去年地中海俱樂部,Folli Follie的投資都是符合這個定位」。

Dimitris Koutsolioutsos稱,接下來該公司在中國三年的發展目標是將中國區的門店從111家擴大到250家,並將Folli Follie產品覆蓋機場免稅店,「希望能夠借用復星分銷網絡」。

關於此次投資的資金來源,郭廣昌表示,「主要以自有資金為主,超過50%,也有一些資產管理的,未來我們資產管理業務將在對外投資的比例中增大比重」。

定向增發成功後,復星集團將從Folli Follie董事會獲得一個董事席位。復星集團總裁助理兼商業事業部總經理錢建農出任其董事,錢建農還同時兼任了法國地中海俱樂部和上海的豫園商城的董事。

郭廣昌表示,復星集團今年還將繼續尋找其他符合中國消費升級的方向進行投資,「今年一定不止一家」。他透露,目前復星也有中低端消費業的投資項目在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30

復星集團買下台灣維格餅家兩成股權 中國購併大王郭廣昌的二○%獵物學

2012-11-05  TWM
 
 

 

參股台灣維格餅家的復星集團,旗下事業版圖橫跨醫藥、金融、消費和原物料,集團市值高達三千億新台幣。董事長郭廣昌從一位鄉下窮學生,闖出一個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他如何發跡?憑藉什麼經營哲學,成為叱咤上海灘的大富豪?

撰文‧周岐原

從十一樓高度俯瞰地面,上海煙雨濛濛、街景看起來縮小了些,視野卻更遼闊。這裡是復星集團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坐在桌前的郭廣昌,抬頭就能望見腳下的整片外灘,景色非常壯觀。他略作思考,隨即在一份投資合約書上簽字,「就這個價碼!」人稱「購併大王」的郭廣昌豪氣地說。他握在手中這份剛完成的合約,是他最新的獵物,為他首次投資台灣產業敲開大門。

十月二十四日,經濟部投審會通過香港Laxton公司投資國內生產鳳梨酥的知名業者維格餅家;Laxton公司的預定條件是以三.六億新台幣、相當於每股八十元代價,取得維格增資後的兩成股份。其實,在背後操盤整樁交易的就是他||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窮小子搖身上海灘之王

復星集團是全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曾經連續四年成為上海市繳稅金額最高的民企;在︽今周刊︾二○一二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調查中,股票於香港掛牌的復星國際市值排行第二六五名、比台灣的鴻準、彰銀規模還大。現年四十五歲的郭廣昌也因為一手創辦復星集團,成為身價不菲的大富豪,資產多達一三四億元人民幣(約六四○億元新台幣)。

額頭高聳、臉孔瘦長的郭廣昌,表情總是嚴肅而冰冷,這位身形瘦小的中年人,究竟如何成為今天的「上海灘之王」?

誰都想不到,郭廣昌的上海灘傳奇,是從一次又一次放棄中展開的。他之所以經常面無表情,是因為他無法忘記早年的困頓生活,隨時思考該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

郭廣昌來自浙江東陽,在這座山城裡,年輕人最普遍的出路就是當建築工人,郭廣昌的父親原來也是建築工,但在一次事故受傷後只能到工廠當警衛、同時務農為生,因此家境並不寬裕。

為了改善生計,郭廣昌國中畢業後本來準備念師範學校,不過當錄取通知寄至家中,他掩蓋不住心中對升學渴望,向父母表明要放棄師範學校,爭取機會念高中,一心闖向老家以外的世界。

郭廣昌回憶,就讀東陽中學期間,自己每周放假走山路回家,來回路程長達四十公里;回程他總會背著幾斤白米和一罐梅乾菜,當作接下來的伙食。在這種極端刻苦的物質條件下,郭廣昌順利考取復旦大學哲學系。想要衝出山城的他,終於抓到寶貴機會。

這位鄉下來的窮小子一抵達上海,就急忙探索這個新天地;一九八七年暑假,郭廣昌帶著兩百元人民幣旅費,獨自騎單車出外旅行,他向北騎到大運河的終點通州,然後又轉往八達嶺登上長城,來回整整花了一個多月,因長途跋涉而曬黑了臉,返校後把同學們嚇了一大跳。隔年,郭廣昌又展開另一回單車「壯遊」,這次他沿著海岸線一路騎到海南島,見證當地的經濟發展。這兩次長途旅行令郭廣昌大大增加對經濟和社會的見識,也為他日後創業埋下伏筆。

房仲起家 參股取代新創大學畢業後,郭廣昌通過托福英文測驗、準備出國深造,但就在等待簽證時,郭廣昌從媒體上得知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內容,當他聽見國家領導人大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郭廣昌對未來的規畫藍圖,一下子全被扭轉過來。

「如果以後當老師,我怕誤人子弟;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政府都鼓勵人們投入企業。」心底湧現一絲對賺錢的想像,讓郭廣昌決心創業,他和夥伴梁信軍於是向學校老師借了三萬八千元人民幣,開始自己當老闆,專門為企業擔任經營的諮詢顧問,公司以兩人的名字各取一字,叫做「廣信」。

創業最初,郭廣昌等人在簡陋的環境工作,全公司最值錢的財產就是一台三八六電腦,郭廣昌和梁信軍每天騎著腳踏車在大街小巷尋覓商機。

為增加收入,他們也積極代銷住宅,當年建案完工時會在工地旁豎立大型廣告,其他什麼推銷也不做;郭廣昌的作法更聰明,他先到入境單位查詢剛留學回國定居的「海歸」人士,然後針對這群人所住的社區,挨家挨戶寄送售屋廣告,結果大受歡迎,業績在兩年內就衝上一千萬人民幣。

另外,隨團隊加入同樣是復旦畢業的王群斌、范偉等有生物專業背景的新成員,郭廣昌決定把公司改名復星;這群「復旦之星」決定自行開發醫藥產品,提高競爭門檻。他們和復旦大學達成協議,由復星派出技術人員並提供檢測設備,合作研發B型肝炎檢測試劑。一年後,檢測試劑量產成功,為復星一口氣進帳一億人民幣。這時,郭廣昌還不到三十歲。

他總結創業以來的教訓,發現房地產、醫藥生技這兩個市場在中國確實有利可圖,一定要加速經營;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的市場經濟機制完備前,復星自己經營單一領域的風險實在太高,如果出現危機,公司絕無能力承擔,和專門業者合作、以參股取代新創,才是快速壯大自己的最佳策略。後來復星分別成立復星醫藥、復地,這兩家專營醫藥和房地產的子公司,也成為集團重要的支柱。

入股只占兩成 不拿經營權隨著復星實業(股權已重組為復星醫藥)於一九九八年上市,資金更加充裕的郭廣昌開始四處投資、尋找適合入股的「獵物」。他先後投資了上海的豫園商城、老牌中藥商同濟堂藥業,日後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分眾傳媒,連遠在海南島的海南礦業和山東的招金礦業,郭廣昌也參了一腳。

他的投資邏輯非常簡單:就是找出因中國經濟成長帶來的機會。「中國經濟未來動力有四:消費、城市化、資本市場擴張、工業升級,消費為首。」復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直言。

雖然一心想擴大集團規模,郭廣昌並不貪心,復星的每一筆投資往往只占一至二成股權,在維格餅家交易也是如此,儘管是大股東,卻不拿下經營權。做生意人人都想占多數,為什麼郭廣昌反其道而行?

「這樣很高明,因為他可以在產業機會裡躬逢其盛,等到要出脫持股時,也不易碰到困難。」一位熟悉復星集團的台商觀察,有錢大家賺,專業分工經營,就是購併大王的成功之道。

金融海嘯後掀起的歐債危機,給了復星集團另一個大好機會。趁著歐元匯率下滑,復星集團先後入股經營Club Med度假村的地中海俱樂部,以及希臘知名精品Folli Follie,持股比率各約一成,為復星走向國際踏出一大步。

截至目前,復星轉投資的企業至少已有七十家,其中股票上市的就有二十家,集團市值高達三千億台幣;由於以投資收益為主的控股公司形態,相當類似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復星集團又有「上海和黃」之稱。隨著旗下復星醫藥將在香港掛牌,復星集團的版圖持續擴大。

當年一位窮到吃梅乾菜配白飯的高中生,放棄鐵飯碗和留學機會,反而以二十年的時間,成為中國企業繳稅金額最高的上海灘大富豪。潛藏在郭廣昌血液裡的闖勁,是他打下江山的最大本錢!

郭廣昌

出生:1967年

現職:復星集團董事長、 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經歷:廣信科技發展公司董事長學歷:上海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復星遍地插旗

復星集團的20%投資學,廣泛涉獵四大產業投資產業 投資公司名稱 主要業務 持股市值

(億元,新台幣)

醫藥 國藥控股 藥品銷售通路 2,051

復星醫藥 藥品研發

零售

消費

豫園商城 珠寶銷售 291

分眾傳媒 戶外廣告媒體

維格餅家* 食品銷售

Club Med 度假村營運Folli Follie 精品銷售

房地產

礦業

復地* 房地產開發 77

上海証大

招金礦業 金礦開採

南鋼股份 鋼鐵冶煉

海南礦業* 鐵礦開採

金融 民生銀行 商業銀行 464 復星保德信人壽* 人壽保險

永安保險*

復星創富基金* 私募股權

基金

復星創泓基金*

復星保德信中國基金*

星浩資本*

凱雷復星基金*

復地房地產基金*

註:*未上市企業或基金

資料來源:復星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1

入股維格餅家後 中國最大民營企業的下一步 復星梁信軍:我對其他台灣企業也感興趣!

2012-11-26  TWM
 
 

 

復星集團入股台灣知名鳳梨酥企業維格餅家,在國內掀起一波不小的震撼,副董事長暨執行長梁信軍認為,台灣企業只要把大陸、台灣市場做好,成為第一、第二名,就一定可以擠進全球市場前十名。

撰文‧許瓊文

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復星集團,以三.六億元新台幣,入股維格餅家增資案,持有維格餅家二○%的股權,這是台灣食品業界首件中資參股案例。

復星集團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去年營業額高達五六○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二六四二億元),董事長郭廣昌以醫藥事業起家,過去二十年投資領域跨足房地產、礦業、鋼鐵、保險、金融、新媒體、零售等多項產業,管理資產超過一五八○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七三五○億元)。

而維格餅家在台灣則是食品業的新秀,結合觀光與食品,將鳳梨酥推向陸客市場,成為陸客來台必買伴手禮,自○八年開放陸客來台,維格餅家每年營業額以倍數成長,預計以觀光類股掛牌上市。因為復星的資源挹注,維格餅家不只獲得資金,更藉由復星在中國的廣大投資與關係,預計最快明年在上海豫園風景區設立店面,更計畫在江蘇昆山購地興建食品廠。

大型陸企投資台灣小型食品企業,背後關係如何建立?握有龐大資金的復星集團,又如何看待台商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今周刊》特別專訪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長梁信軍,分享他投資台灣企業的觀點。

看中維格的三大企業特質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什麼機緣下,讓復星集團會對台灣的維格餅家產生投資興趣?

梁信軍答(以下簡稱答):我最近四、五年,每年都會來台灣兩、三次。鳳梨酥本來我是不愛吃的,三年前第一次吃到維格餅家的鳳梨酥,發現真的香而不膩,且帶回去每個朋友都很喜歡,還會託我再買。

除了好吃外,我發現維格的經營有幾個優點,是別家沒有的。第一、它是台灣特有糕餅小吃,包裝精美,吃起來方便,送禮也得體;第二、它不僅僅把傳統的中華文化與當下結合,例如當前社會發生的事情,也融入在糕餅製作的創意中,文化加上時尚,讓年輕人很喜愛;第三、公司經營階層在行銷上很有方法,只要參觀過他們的觀光工廠,很少有人會不買的。

此外,孫總(指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穿著很樸實,他請我吃飯的時候,在消費上也很節制,而且很有企業家精神,這些特質就是我們看中的。

這次我們的合作,不僅是想把鳳梨酥帶去大陸,更是想建立一個可複製的合作模式。維格把當地著名的小吃,用現代工藝加工改造,以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的結合,適應當地老百姓的需求。將來他們會生產出上海本地的伴手禮,目前維格準備在上海豫園開出第一家門市。

事實上,維格想要在大陸發展,還有一些障礙,例如品牌上還是有些困難,雖然來過台灣旅遊的陸客曾聽過,但老實說還是很多人沒聽過。但是,我不擔心,因為復星有很多資源,可以協助維格。

問:復星作為一家大陸投資公司,投資維格這樣的企業,能為維格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答:復星的資源很多,我們在大陸投資很多媒體,例如覆蓋七○%以上的大樓廣告的分眾媒體,許多互聯網公司,包括手機移動最大的公司。

實現台灣資源嫁接大陸市場復星的投資模式稱作「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目前有幾個投資重點:第一、是該企業在中國有巨大市場或成長性,目前我們都知道歐美市場成長受到限制,但中國是快速成長;第二、我們找該產業的龍頭企業,讓他們在中國透過復星的幫助,不用等上三、五年,三、五個月就能實現。這就是我們說的好行業、好企業,加上復星的好幫助。

比如說Folli Follie、Club Med,都是成功的例子,這次的維格餅家也可以照以前一樣,完全實現台灣資源嫁接大陸市場。

問:不少人擔心中資來台會造成工作機會不保的問題?你怎麼看?

答:確實,不少人擔心中資來台會不會減少台灣人的工作機會?不會,而且正好相反,我需要你繼續努力,協助你,我只做你希望我在大陸幫你做的事情,幫你增加大陸的銷售,而不是替代你。對台灣的企業家來說,原本你只管一個台灣市場,現在你要管理大陸更大的市場。

此外,對原有股東來說,更不需要擔心,多大的持股比率都不用擔心,我的角色是協助、善意的角色。

問:復星如何挑選投資標的?有沒有哪些原則?

答:我目前重點看幾個品類。第一是消費類型品牌,第二是高端服務業,第三是金融,第四是高端的製造業。復星尋找的邏輯是,這類行業未來有機會透過大陸市場的成長,占全球市場二二%至二五%,我相信這幾個產業都能達到這個水平。

將中國市場當作國內市場

我們知道台灣島內市場很小,所以這些行業其實是過度競爭的,也因此,這些勝出的企業既要有優秀品質、細膩服務,還要能控制成本,這三方面結合才能在台灣活得下去。

經過台灣市場的淘汰,存活下來的品牌都是頂尖的,我們帶到大陸,會很有競爭力。這些企業不用國際化,只要把大陸、台灣市場做好,如果你成為大陸市場的第一、第二名,就一定可以擠進全球市場前十名。

以大陸來說,排名前三名的互連網: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只做大陸市場,就已經是全世界前十名的互連網企業,這個道理就和早期很多美國企業也是如此。所以應該讓更多台灣企業有這個意識,更便利地把大陸市場當作是國內市場,這樣ECFA(兩岸經濟協議)就有意義了。

問:復星除了投資,也將台灣品牌引進大陸市場發展。會由誰來負責主導大陸市場?

答:復星是「有限積極」股東,我只做你希望我做的事情,這是有限股東。積極是指我參與你的戰略制定及中國計畫實施。找地、申請執照、做網站,甚至人事、行銷管理,都可以幫你找人,但產品如何生產、規畫,都是企業自己決定,我們給意見,但不會替它做。我們請台灣的企業到大陸,就是它做得比我們好,為什麼要替代它呢?

問:除了維格餅家,你們是否也相中其他企業?

答:我們的確在觀察另外三、五家台灣企業,包括服務業、金融業都有,但還沒有談到進一步的細節,相信明年會有更具體的發展。

梁信軍

出生:1967年

現職: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長

學歷:長江商學院碩士

復星趁歐債危機,積極投資歐洲其實維格餅家並非復星第一次布局消費性品牌,來自法國的Club Med和希臘精品Folli Follie,才是他們投資品牌的重要嘗試。由於歐債危機短期內無法緩解,梁信軍承認,復星已趁歐元匯率下滑多方洽談,目前頗有進展,明年將有更多歐洲投資案等待宣布。

以Club Med為例,復星投資、引進大陸市場的效益就頗為顯著。2009年,Club Med虧損約5300萬歐元,2010年6月復星投資,當年仍虧1200萬歐元;但是到2011年,因為中國市場挹注,公司終於由虧轉盈,今年上半年淨利已達1700多萬歐元。

梁信軍指出,Club Med在黑龍江省開設第一個度假村後,明年將開設位在廣西桂林的第二個度假村,預計到2015年時,中國境內將有5座度假村投入營運。他樂觀地表示:「中國市場如此大,一旦導入中國市場,整個企業會有根本性的改變,而且這個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梁信軍也不忘強調:「這模式對企業來說風險也小,我們不尋求控股,不轉移生產線,只是增加市場,所以沒有民族主義或是國會(審查)的困擾。」(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8

港股進入防守階段,減持惠理復星鳳凰衛視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478.html
今天咬住牙齦把港股中估值不怎麼吸引的股票減持一部分,把倉位和現金餘額全數交給私有化中的中國鐵鈦。從選擇中國鐵鈦的這一刻起,已經決定了我今年不可能有突出的回報率,但對我來我,本金比回報率重要。

港股我唯一依然會關注的技術指標就是美元兌港元的電匯價,明顯地資金有流出的情況,個人估計接近牛二尾巴,實在找不到什麼吸引人的股票了,我必須小心。港股回調會比A股又凶又急,中小型股短短一個星期普遍下跌30%-40%乃平常事,投資港股的國內朋友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要貪勝不知輸。

A股依然吸引,牛一才剛剛開始。苦候了一年,招行AH終於接近同價了,我去年轉到A股的招行可以考慮換回一半到港股了,A股的騰出來的倉位會加倉其他A股。想起一年前招行A比H低20%而民生A比H高20%,今天它們竟然都同價了。一來一回,這筆賬算不清。不要問我為什麼不直接加倉銀行股,每一個行業我都有原則性倉位上限的,不允許破壞的原則。

我對於國內股票估值方式還是不適應,半個月前前賣出估值合理的長安B,繼續漲了60%,留下估值偏低的上汽集團反而不死不活。也許這就是我的宿命,注定我在牛市中無法大幅跑贏大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476

$復星國際(00656)$ 到底值多少錢? WarrenBuffett

http://xueqiu.com/3449669737/23484168
模模糊糊感覺復星國際股價不貴,一直在琢磨到底值多少錢。反覆翻看財報,還是捉摸不透,勉強從淨資產方面入手解剖一下,權當扯淡。
2012年報復星國際公佈的淨資產是352億人民幣。

醫藥板塊(淨資產為55億)的復星醫藥本身業務就很複雜,好在持有國藥控股做支持,估值還是比較紮實。目前復星國際所應佔的權益淨資產為55億。股價目前是2倍PB,打折以1.4倍PB計算,復星國際持有的這塊資產相對淨資產溢價+22億。

鋼鐵板塊(淨資產為50億)目前行業糟糕,復星國際應佔南鋼股份淨資產40億,股價為市淨率1倍左右,打5折估值,相對淨資產的溢價為-20億。另外復星持有其它一些未上市鋼鐵公司譬如建龍鋼鐵,具體淨資產數額不得而知,假設為10億,按鋼鐵淨資產5折處理,此類投資對淨資產的溢價唯-5億。鋼鐵板塊總計相對淨資產的溢價為-25億。

礦業板塊(淨資產為18億)現金流和盈利都不錯,以所佔盈利的8倍pe計算,市值為50億元左右。相對淨資產的溢價為+32億。

地產板塊(淨資產為80億)退市之後槓桿高,佔用集團資源多,最近幾年表現還不錯,淨資產為80億元,給予1.5倍pb,相對淨資產的溢價為+40億。

投資板塊(淨資產為149億)剩餘的所有板塊,包括資產管理、自營投資、保險等統稱為投資板塊。投資能力是公司核心競爭力,考慮到團隊非常年輕,歷史表現卓越,相信其長遠保持年均回報率15%不是太難,給予400億估值。相對淨資產溢價+251億。

關於各板塊淨資產方面的數據並不確切,均為估算。綜合起來復星國際可以相對淨資產溢價+320億元,也即估值為672億元,折合840億港元。由於公司結構複雜,多年沉積的垃圾資產數額不明,板塊數據也不充分,不確定性較多,再按8折處理,估值672億港元。

投資板塊在復星國際估值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有相信復星團隊真能在投資板塊做出二流巴菲特以上的成績才值得出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3

復星將成立10億美元私募基金投資海外-WSJ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04

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中國民營集團復星國際將募資10億美元成立一隻美元計價基金,名為China Momentum Fund(CMF),投資旨在拓展中國市場的歐洲企業和國際企業。

CMF是復星的第二隻美元基金,將得到優先於復星其他私募基金選擇項目的優待。
 
復星計劃今年6月完成CMF首輪融資,預計募集3億美元,然後開始啟動投資。
 
CMF投資者將控制在十個左右,大部分為東南亞、中東、美加和中國台灣等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養老基金、高淨值家庭和機構投資者。
 
復星與美國保險業巨頭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合作推出的首隻美元計價基金價值6億美元,80%的資金已經用於投資,主要投資於與CMF類似的美元基金。
 
保德信也將是CMF的投資者之一。
 
過去復星著重於房地產、醫藥和礦業領域,現在正在向私募與金融機構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
 
知情者稱,復星希望大致模仿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到2020年成為一家「以保險業為本的資產管理公司」。
 
但在保險業務擁有正回報以前,復星還需要花一些年時間做一家過渡期的資產管理機構。
 
華爾街日報認為,復星成立這只10億美元的新美元基金可能成為中國私募業的分水嶺。
 
它體現出中國私募基金努力在海外站住腳跟,希望與貝萊德等西方同行同場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09

我對復星的理解 ukon

http://xueqiu.com/2282006086/24737489
1、復星的核心競爭力是投資。這個按照吳軍的說法就是一個企業的基因,輕易不會改變。葛總所認為的「復星還是首先要明確到底定位於PE還是產業公司,不能再兩者之間搖擺,這或許是未來發展的最大變數」,這個問題其實不存在。因為復星並不是家族醫藥企業起家,也不是原來的國有醫藥企業轉制,就是資本玩家介入實業的結果。可以看到,研發不是復星的強項,至少現在不是,投資才是。
或者說,如果復星沒有2004年7.94億元投資國藥,或許復星實業就不一定是醫藥行業了,也許就是復地集團A+H股上市了。
對於復星和上藥哪個好的問題,不能多說,得罪人。但是,復星的總裁姚方以前是上實醫藥的總裁,現在用腳投票,2010年來到了復星。
2、復星的軟肋在於內生增長不足。雖然有很長的產品線,好些產品還是年銷售過億市場份額居前的,但是毛利不算高,至少和其他幾個明星藥企比不高。
到目前為止,復星沒有一個自主研發的重磅新藥。值得期待的是江蘇萬邦的重組人胰島素及類似物,雖然已經SFDA通過了,但是產業化進度很慢,大約要2015年才能完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因為新版GMP?其他值得注意的就是類美羅華Rituxan的單抗,這個今年進入臨床,一切順利也要2016年。
和中小藥企不同,類似譽衡、雙鷺、百靈這樣的企業,都是一招鮮吃遍天。先是有一個優勢產品維持利潤和現金流,再收購或自主研發後續產品。雙鷺是研發出來的,譽衡是銀杏內酯B和秦龍苦素始終出不來。但是都不妨礙這些品種獲得40-50倍的市盈率。復星的這些後續品種,包括最近一兩年披露的合作研發和收購項目,要是放在中小藥企上,連續漲停都是很正常的。可以試想一下要是魚躍醫療出資15億人民幣收購了ALMA激光,市場會以如何的積極性來面對。
所以說,復星需要時間。復星旗下的研發單位,諸如復宏漢霖、漢達藥業這樣的,需要時間才能出成果。如果像譽衡或者海正那樣,從大學或者研發公司買個新藥半成品,一方麵價格不會便宜,另外一方面市場也不會因此提高復星的估值。
3、復星的PE是投資的副產品。復星PE 的這些品種,諸如海翔藥業、羚銳醫藥、東富龍之類,應該從兩方面看。其一,原股東不願意全盤出售,只能接受出售小部分股權;其二,即便全盤拿下並表,其實多數業績不算特別好。即便是對上藥來說,如果給持股東富龍原始股20%的機會,相信無論哪個做總經理都會進場的。既然不能買斷,分享成長也很好啊。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巴菲特,能有很多機會全盤買下類似亨氏、BNSF這樣的公司。
我的理解,復星旗下的核心資產不多,包括國藥控股30%的股權,重慶藥友、江蘇萬邦、錦州奧鴻、ALMA、雅立峰、洞庭藥業。復星旗下的這些其他非核心資產,都是可以證券化的,只不過復星沒有運作而已。看看濟川藥業借殼洪城股份,不要看股價看交易內容,就可以知道郭老闆真的是業界良心。
比如復美和金象,作為醫藥零售其實沒有多少利潤,但要是搞個南京醫藥或是海王星辰定向增發股份購買,復星的資產就盤活了。包括花紅藥業、頸復康、海南亞洲製藥、山河藥輔都是可以推上資本市場的。以這個標準,復星旗下的可上市資源其實比魯信創投只多不少。
4、復星的管理層確實很不錯,有能力,知進退。舉兩個例子。
其一,2010年10月18日,為了減少關聯交易和規避同業競爭,南鋼股份向大股東南京鋼聯發行股份,收購其所擁有的南京南鋼產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南京鋼聯在重組時做出業績書面承諾,預計南鋼發展2010年淨利潤為7.3億元,2011年為7.92億元,2012年淨利潤為8.93億元,若業績未達到預測淨利潤數額,將進行補償。2013年5月,南鋼股份公告,收到大股東南京鋼聯支付的盈利承諾現金補償款1.056億元。
其二,自2011年起到去年底,復星集團對民生銀行的投資達到29.65億元,直接持股比例為1.51%,通過戰略性部分退出回籠8.76億元,累計獲得分紅1.82億元。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復星集團投資民生銀行獲利超過10億元,回報率達到49.1%。
南鋼的例子,其實賬務處理把南鋼減虧或者盈利是可以做到的,中遠洋中鋁不都在做?但是復星還是比較有擔待的。民生的例子,其實當時復星醫藥剛剛港股上市,手上大把港幣,看到賺錢機會郭老闆沒有一擁而上,這個很不容易。
市場冷嘲熱諷的外灘地王,其實是證大一塊高質高價的外灘地皮想要脫手,找不到買家,郭老闆不斷的殺價,證大不斷妥協。突然SOHO中國想進場摘桃子,郭老闆作為上海的地頭蛇當然要力挫過江龍。證大和綠城當然樂得多賣錢,支持SOHO很正常。
5、復星的下一步。復星國際的CEO梁信軍去年有個演講,說的非常好。具體復星投FF、ALMA都是這個思路。同濟堂、分眾傳媒、還有先聲藥業,復星都可以大賺。
大規模的投資目前有幾個系統的機會,第一,我們稱之為中國動力全球資源的機會。我們找到那些中國的市場未來會佔全球20—25%的行業,在這些行業找到全球數一數二的品牌,這些主要的市場來源在歐美,歐美沒有成長,所以它的利潤銷售額的增長速度降下來,甚至減少,所以它的PE就很便宜。我們最近買了幾家,基本上PB都是低於1的,PE基本上6—8倍,非常便宜,龍頭企業。找到這些公司,你成為它的全球第一、第二大股東,協助他把中國的事情搞好,中國佔了全球25%,你把中國市場一搞好,歐美損失掉了可以在中國找回來,只要中國一增長全球就增長,基本上就是這個邏輯,這個模式可以不斷地找,可以找到很多大的項目。第二個是什麼呢?中概股的做空。我對自己的股價是不滿意的,低於淨資產。280多家中概股,至少有10%是非常傑出的企業,現在被連累連帶做空了,我認為應該大膽地反做空,我們現在就是這招,我把事情研究清楚了,只要你敢賣我就敢買,買到你不敢賣為止。第三,金融跟互聯網跟資源的機會,因為大家都怕了,怕了之後這個行業反而有機會,這個方面值得認真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0

復星投資同濟堂及其他 ukon

http://xueqiu.com/2282006086/24907443
 前面寫了一個復星醫院產業的貼子,沒多少雪友回應,[好失望]。寫東西出來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指點。手裡持有復星的股票,想法難免就往多頭思路上走,希望有人能對自己的思路進行修正,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繼續說說梁信軍說道的中概股投資,分眾傳媒不太瞭解,談談TCM。
     同濟堂2007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TCM。發行99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每股發行價10美元,融資額為1.1億美元。其上市主承銷商是美林和瑞銀。
     1、私有化。同濟堂藥業2008年3月剛剛上市一年時,董事長王曉春即提出同濟堂藥業私有化,但因為資金問題制約夭折。2010年4月份,同濟堂再度啟動退市計劃,並於2011年4月份成功完成私有化,其中重要的推動力量便是復星系。事實上,在同濟堂首次私有化失敗之後,復星即鎖定了該公司。從2008年10月份開始,復星連續大手筆增持同濟堂,最終成為同濟堂第二大股東。截至同濟堂啟動第二輪私有化計劃之日,復星實業共持有同濟堂32.1%的股權。
     同濟堂私有化的現金對價為現金1.125美元/股或者4.5美元/ADS,該對價較截至2010年10月28日紐交所收市時同濟堂藥業每ADS的收盤價(即3.96美元)溢價13.6%,比10月份平均收盤價溢價14.8%。私有化收購由TONSUN INTERNATIONAL執行,其總股本為5000萬股其中HanmaxInvestment持有3395萬股股份,佔67.9%的股權;復星實業持有1605萬股股份,佔32.1%的股權。實際的股權安排為復星醫藥以其實際持有的32.1%同濟堂為限,王曉春向中信銀行融資收購剩餘的17.3%(67.9%-50.6%)。
     2、盈天收購。盈天醫藥是國藥系在港上市平台之一,國藥集團間接持有其56.97%股權。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9月份之前,盈天醫藥控股方並非國藥系,後來國藥系經過全面要約收購才於今年2月份正式入主盈天醫藥。
     盈天醫藥(HK.00570)公告的重大收購交易要點包括:①目標公司就是2011年4月從紐交所退市的同濟堂,當時的操盤者就是同濟堂創始人王曉春及其控制的Hanmax,一致行動人復星醫藥;②收購價26.4億人民幣,或32-34億港幣,取決於所承擔借貸的清算成本。同濟堂2012年淨利潤1.38億元,相當於以同濟堂2012年19倍PE;③Hanmax的對價為3.34億股盈天醫藥新股,復星醫藥對價為8.47億人民幣全現金;④配套融資,以3.1港幣/股向盈天醫藥總經理楊斌發行6650萬股、向機構投資者配售22500萬股、向國藥控股旗下私募基金配售12500萬股,不足部分由銀團貸款解決;⑤交易完成後的股權結構:國藥集團40.1%、楊斌13.18%、王曉春13.18%、國藥私募基金4.93%、公眾股東28.61%。總股本由17.83億股擴大到25.34億股。
     3、復星的收益。復星的成本很明確,從公告中可以查到。截至2010年4月7日紐交所收市,復星實業已以自有資金及銀行貸款合計2809萬美元(含交易佣金)通過二級市場及協商交易方式購入同濟堂藥業共計33403392股普通股,佔截至2010年4月7日同濟堂藥業已發行在外普通股的32.10%。
     轉讓收入同樣很明確,公告中可以查到。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向盈天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的TongjitangChineseMedicines16050000股普通股,佔其全部已獲授權並發行總股本的32.1%。本次股份轉讓價格為等值於84744萬元人民幣的港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或其授權單位在成交日前第三個工作日發佈的港元兌換人民幣的中間價,但最低不低於102720萬港元、最高不超過109140萬港元)。
     陳啟宇對這次「私有化-退出」的評價:那倒不是為這個收購,復星醫藥在同濟堂醫藥是個小股權,有投資者願意買我們的股權,價格我們又可以接受。復星醫藥原來對同濟堂投資是2800萬美元,前兩年復星醫藥獲得分紅大概是1400萬美元,這次出售獲得回籠資金大概1.35億美元,加起來就是1.5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還是不錯的。
     4、中概股的下一個品種,SCR。先聲藥業成立於1995年3月。2005年,聯想控股公司下屬的弘毅投資出資2.1億元,持有先聲藥業31%的股份。2007年4月20日,先聲藥業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募集資金2.61億美元,股票代碼SCR,成為中國內地第1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化學生物藥公司。2011年營收為20.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7%;淨利潤為1.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
     截至2012年3月19日,復星醫藥累計出資3461.19萬美元(含交易佣金)通過二級市場購入SimcerePharmaceuticalGroup(以下簡稱「先聲藥業」)共計4019537ADS,折合普通股8039074股,佔先聲藥業發行在外普通股總數的7.46%。
    2013年3月,先聲藥業宣佈,已收到以董事長任晉生為首的收購集團合每ADS9.56美元的純現金收購要約。這一出價對先聲藥業的總估價約為5億美元。按當時先聲藥業收盤價計算,9.56美元的出價高出19%。因預備私有化,先聲開始在業績上動手腳。2012Q4,全年總營收20.83億元,較上年增長2.1%;毛利率為81.1%,去年同期為82.3%。運營虧損7820萬元,由於非現金的減值費用9720萬元(1560萬美元),主要是由於與2009年收購的江蘇Quanyi(原為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出售相關的無形資產、商譽和資產的減值造成。
     5、啟示。基本上可以看到,SCR和TCM是一個路數。一開始上市就選錯了地方,紐約上市獲得的估值相當低。以先聲的行業地位,總市值無論如何不應該在30億元人民幣。復星對中概股的操作思路就是,選質地可靠的品種,先買下一部分股權;作抵抗做空機構狀與上市公司處於同一陣營;勸說上市公司在美股退市,以資產注入或香港上市的方式提高估值。
     以先聲藥業來說,復星總計投入資金大約2億元人民幣,持有先聲藥業7.46%。按照先聲藥業的行業地位,參照2012年營業收入21億元,回A股總市值放在60億元可以想像,復星的投資大約可以翻番。如果在重新出現在資本市場之前,先聲藥業重振旗鼓,充分釋放下業績,估值可以更好,復星的收益也就更好。
     很奇怪為什麼復星不進一步持有更多的先聲藥業,自從2012年3月持有7.46%的SCR以來,直到2013年Q1,復星的持股依舊。也許是因為TCM的董事長王曉春是律師出身,利益至上,而SCR的董事長真正創立了先聲,價值觀不同。坦白的說,復星干的這一套在大陸A股沒有辦法實現,估值一以貫之的高,就沒有低估的時候。復星的這種併購業務,在美國通常被稱為「禿鷹」,或者是「門口的野蠻人」。但是因為中概股做空,復星這種禿鷹投資者很有喜感的跟獵物坐到了一條船上,並得到獵物的感激。SCR的股價前段時間已經到了USD9.53/ADS,超過了任晉生提出的私有化報價。
     同時可以看到,復星在想方設法凸顯國藥控股股東的價值,我毫不懷疑復星在併購藥企的時候,國內最大醫藥渠道二股東的優勢會被反覆強調,最新的一個案例是錦州奧鴻被併購後淨利潤從1億多到了3.6億。盈天收購同濟堂的市盈率以港股來說並不低,同濟堂實事求是的說也不算是頂級的中醫藥品種,要沒有國藥二股東的地位,復星對TCM的這筆交易賺不到這麼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