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彰銀歸誰管 竟要看龍巖臉色

2014-12-01  TCW
 

這是台新金控與財政部最激烈的戰役。年底獨立董事改選大戰,甚至已經蔓延向國際媒體。

曾投資台新金但失望認賠撤資的太盟投資集團董事長單偉建,近來投書亞洲《華爾街日報》,痛陳財政部對台新金享有彰銀主導權的承諾是白紙黑字,卻言而無信。他認為,缺乏誠信原則將無法搞好經濟、吸引外資,希望台灣政府「莫要當傻瓜」。

單偉建此舉,被視為台新金訴諸外媒求公道。因為,此刻戰局已被關鍵少數股東如龍巖集團與外資左右,請重量級人士對外喊冤,可尋求外資認同。

雖然台新金以二二.五五%持股高居第一大股東,但持股一二.一九%的財政部,號召公股行庫與公營機構買入彰銀股份,使泛公股總計也掌握逾二二%股權,與台新金相當。

龍巖不表態,恐想爭一席

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個人持股由四月的二.二二%增加為二.九八%,集團旗下的成昌投資公司也持股一.四%,加計龍巖持股,可控制的股份將近五%,誰能獲得他的支持,就能勝出。

但是李世聰至今動向不明,稍早傳說他將支持台新金,近來又有媒體報導,財政部派員拜訪他尋求支持時,國稅局官員「陪同」出現,讓他改口表態支持公股。但據本刊調查,目前兩大陣營都未取得李世聰的委託書,不排除他個人也有興趣拿下一席,為戰局更添詭譎氣氛。

外資求穩,過去曾挺台新金

另一大關鍵持股是外資。目前外資對彰銀持股共計約一三%,其中美國前十大基金公司之一的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旗下新興市場價值基金就擁有彰銀一.六%股權,高居第六大股東。

該基金規模近兩百億美元,其中一成五注資台灣,除了彰銀,也持有富邦金、兆豐金、元大金、聯電股份。DFA亞洲市場執行長陳鵬,是現居於新加坡的中國東北人,過去曾在晨星任職,與投資圈華人熟識,會不會出手支持台新金,值得留意。

熟悉外資圈人士分析,外資大多不在議案上表態,只幫忙湊足達開會門檻股數,或支持公司派以確保經營權穩定。但台新金與外資的溝通能力應在公股之上,過去也曾在特定議案上,取得占彰銀一成持股的外資委託書;這次能否獲外資支持,將是戰況關鍵。

【延伸閱讀】10大股東,剩3家未表態—彰銀前10大股東派系表

●支持台新金台新金控 持股22.55 %

●支持財政部財政部 持股12.19 %第一銀行 持股2.89 %國發基金 持股2.75 %台灣菸酒 持股1.39 %中華郵政 持股1.10 %永三企業(張伯欣家族) 持股1.02 %

●未表態李世聰(龍巖體系) 持股2.98 %成昌投資(龍巖體系) 持股1.40 %花旗保管DFA外資專戶 持股1.60 %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60

財政部殺紅眼 吳東亮兵敗彰銀內幕

2014-12-13  TNM

 

攸關台新金控能否續掌彰化銀行經營權的彰銀股東臨時會週一(12月8日)登場,在九合一選舉中潰不成軍的國民黨政府,這次竟大發神威,以勢如破竹的凌厲表現,拿下4席一般董事和2席獨立董事,財政部長張盛和揚眉吐氣。

背水一戰的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原欲趁國民黨氣虛之時,朝合併大業再進一程,不料卻只拿下2席一般董事和1席獨董,是入股彰銀以來首次沒過半。接下來,台新金將失去彰銀董事會主導權,不能合併彰銀財報,並得提列148億元的投資損失,吳東亮只能寄望2016年政黨輪替,再來拚翻盤了。

變天了!變天了!」週一下午四點,台北街頭又濕又冷,彰銀股東臨時會的現場卻熱烈異常,看著剛出爐的董事改選名單,彰銀員工興奮地大喊;但另一頭,在辦公室等消息的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心卻寒入深處,因為幕僚回報,在應選出的六席一般董事和三席獨立董事中,台新金只拿下二席一般董事和一席獨董,嘗到入股彰銀九年來最大敗績。

台新慘敗 財報恐難看

身為持有彰銀逾二二%股權的最大股東台新金,未能拿下過半的彰銀董事席次,這意味彰銀不再是台新金的子公司,彰銀董事會的主導權將落入財政部手中,台新金須在十二月認列約一百四十八億元的評價投資損失,等於今年業績白作工。這一仗,吳東亮輸得一塌糊塗,他所受的衝擊,不亞於十天前國民黨看到九合一選舉慘敗時的心情。在軟弱無能的馬政府中,財政部這回殺紅眼。除了之前部署重兵大收委託書,股東會當天,更派出大批代表公股的台銀工作人員,高舉「支持公股,投票請問我」的牌子,先聲奪人。向來擁護台新金的資深投資人阿土伯一早現身會場,在媒體包圍下高分貝喊著:「(公股)拿著牌子,不要臉嘛!」但公股不理,接著魚貫進場的彰銀工會人員,還高喊:「彰銀工會加油!」前線官兵很忙,後方將帥也不得閒,財政部國庫署長凌忠嫄親率公股團隊坐鎮,不斷聽取工作人員傳來的軍情,不停拿計算機推演配票策略。

派任董座 黯然走下樓

九點一到,會議準時開始,登記程序發言的小股東多達三十幾人,直到十點多都還沒進入正式議程。小股東輪番上台,「彰銀不是公股銀行!」「也不是台新金的!」雙方人馬叫囂較勁。直到下午一點四十分,終於進行董監改選議案。開票結果,公股大獲全勝,「雖然四(一般董事)加二(獨董)也在配票策略之中,但是真的沒想到會拿到這麼多席次!」親近公股人士對本刊表示。反觀台新金,幕僚在得知只有拿到二席一般董事和一席獨董,個個表情黯然,「要回去寫報告了!」一名在場內的台新金員工嘆道。眼看大勢已去,台新金法人董事代表、彰銀董事長陳淮舟在股東會結束後,不發一語地步下樓梯離去。台新金在九年前民進黨執政時,標到彰銀特別股,取得彰銀經營權。吳東亮原以為拿下合併彰銀的門票,沒想到不久後國民黨執政,政隨人改,在民意及彰銀員工強烈反對下,吳東亮抱著彰銀,卻始終吞不下;彰銀雖挹注了台新金的獲利,但也阻礙了台新金的擴張。知情人士透露,幾年前一場餐會上,某政府高層曾被問到:「(台新金投資彰銀案)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當時這名高官的回答是:「這是政治事件,我不便過問介入。」

決意求戰 惹惱敗政部

過去,彰銀九席董事席次都由台新金與公股協商,台新金占五席,財政部二席,另二席是財政部推薦的獨立董事。但今年遊戲規則改變,一般法人董事與獨董的比例,由七比二變成六比三,財政部要求台新金掌四董事一獨董,泛官股則維持二董二獨董,但台新金擔心萬一獨董不列入董事計算,就無法過半,因此不接受協調,決意求戰。被惹惱的公股奉陪到底。為了打勝仗,國庫署官員甚至去保安宮祈求神明庇佑,「衷心祈求神明保佑12月8日關鍵的戰役可以讓我們得到勝利的成果!」在第一階段的委託書徵求,由熟諳證券的財政部次長吳當傑為掌舵手,同時找來打經營權大戰經驗豐富的律師梁懷信擔任配票操盤手。過去公股徵求委託書都是吃敗仗,這次公股「硬起來」,簽下券商龍頭元大及其他十五家券商努力收委託書。知情人士表示:「元大下令,旗下各券商據點一定要將客戶的委託書拿到手,一個都不能放過!」另外,兆豐、華南永昌、第一金、台銀、合庫等官股背景證券公司,這次委託書徵求成果相當好,第一金證券統計旗下客戶五萬張幾乎全收齊。

公股用計 大股東倒戈

另一個助力是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知情人士透露:「財政部跟李說,不支持(財政部)就查稅。」李世聰九月就向財政部輸誠,並在二週前把他個人和投資的成昌投資共四%的委託書交到財政部手中。在元大布下天羅地網,加上李世聰倒戈,泛公股共拿下四五%左右的股權比重,「委託書徵求與預期的差不多,結果很滿意。」財政部官員對本刊表示。相較之下,台新金徵求委託書屈居下風。三大委託書通路商中,只有聯洲站出來幫忙,「財政部天天派員站崗,要不然就是來電關切,誰還敢出面接受台新金委託?」但聯洲也不敢過於高調,最後徵求到的股權只有三.六%,「輸了,輸了!」知情人士大嘆,加計透過元富證徵求的,台新金總共只拿到三成股權。此外,財政部配票成功,也是勝選關鍵。官員透露,財政部寫程式,模擬各種配票策略,考慮出席率、取得董事席次目標、電子投票結果等因素,組合起來的情境多達上萬種,印出來至少厚厚四大本的教戰手冊。財政部篩選出七、八種組合,發現爭取四到五席的一般董事對台新金最有利,因而猜測台新金會重押一般董事席次。至於獨董,台新金在選前已表態棄守,財政部便把股權重兵部署爭取一般董事。「此次彰銀改選要產生六席一般董事及三席獨立董事,台新金在一般董事明明只有三到四席股權,卻硬是配票給五席,獨董也提名三席,結果分散選票,最後慘敗。」市場人士不解表示。據了解,台新金大膽爭取五席一般董事,是要確保在九席中過半,不料這種保全的想法,卻埋下敗戰種子。

手法過激 吳東亮要告

吳東亮驚訝財政部用激烈的手段搶經營權,將尋求法律救濟,已委請國際通商及常在國際二家法律事務所,對財政部提起民事訴訟。台新金總經理饒世湛說:「沒想到財政部會用這麼極端的配票策略!」「(財政部)用市場派手法爭取民間企業經營權,並不可取!」但據熟悉民事訴訟的律師認為,這官司一打就要二、三年,曠日廢時。吳東亮恐怕只能期望三年後,二○一六年總統大選隔年,才有翻盤機會。

吳東亮 小檔案

現職:台新金控董事長出生:1950年家庭:與妻彭雪芬育有吳昕威、吳昕豪2子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企管碩士經歷:1991年任台新銀行董事長;1996年掌新光合纖;2002年台新金控上路,任董事長;2005年6月讓新纖董座給弟弟吳東昇,換取家族支持續掌新光金,次月吃下彰銀2成股權。

台新金 投資彰銀 大。事。紀

2005年:台新金以365億元贏得彰銀14億特別股競標,成為彰銀最大股東。2007年:在彰銀董監過半的台新金,指派董事長和總經理。台新金提出1股彰銀換1.3股台新金。2008年:彰銀民股找來邱毅任董事,擋下合併案。彰銀董監改選,台新金和官股各拿5席和4席董事。台新金指派董事長,財政部指派總經理。2009年:特偵組和北檢調查台新入股彰銀是否違法。2013年:台新金再提彰銀併台新銀案,財政部反對。最高法院以政府和台新金並無不法情事結案。2014年:彰銀董監改選,財政部和台新金在獨董席次談不攏,股東臨時會上再度過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61

彰銀經營權官方逼退民股 台新金不服嗆告 創紀錄!財部靠一八%委託書大勝

2014-12-15  TWM

 

彰銀董監事改選大戲落幕,但財政部在過程中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讓台灣在全球先進國家民營化的浪潮中,踉蹌倒退了好幾步,全民恐怕都為此付出不小代價。

撰文‧劉俞青

十二月八日,財政部在彰銀董監事改選一役中,最後以六比三的懸殊比數大勝民股的台新金控,並且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空前,應該也是絕後。

首先是改選結果,這是史上第一次官方靠著強收委託書,逼退民股,拿下民間公司經營權,堪稱台灣資本市場上的一大奇景。

因為按照雙方當選的權數換算,財政部上榜的六名董事,共拿下四八.一三%的股權支持;但財政部名下持股只有一二.一九%,根據彰銀去年年報揭露,加計一銀、國發會等泛官股持股,「泛官股」也只有持股一八.八%。換句話說,為了這場選舉,今年以來官股「加碼」與「委託書」、以及其他外資等小股東的支持,總計增加將近三○%股權,才能在最後演出大驚奇。

委託書大戰遊走法律邊緣

將近三○%的股權怎麼來?選前,財政部兵分二路,一則公然委任元大寶來證券加計其他十五大券商,一起幫財政部收委託書;這種由官方主動鋪天蓋地、敲鑼打鼓大收委託書的形式,史上僅見。

委託書的本意是給「不克親自出席股東會」的小股東,一個執行股東權益的機會,但後來卻被民間扭曲為爭取經營權時的利器;但這次,官方竟也利用這種遊走法律邊緣的方式,靠著大收委託書來打贏這場戰役,而且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財政部還一邊警告台新金不得「價購委託書」。但市場上一位頗具威望的律師直言,政府這次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利用其他方法,在一些委託書的通路上,使用了政治性工具,使其變成一場不公平的競賽,也應該受外界公評」。

根據公告,官股在這次改選中,收了超過一八%的委託書,這個數字應該也創下官股收最多委託書的紀錄。

另外,財政部也要求官股行庫加碼彰銀股票,財政部長張盛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親口承認「請官股行庫加碼買進」;根據統計,扣除彰銀以外的七大行庫,今年以來加碼彰銀至少十多萬張,占彰銀持股至少一.五%,持股成本約在十八元左右。

以彰銀過去平平的業績表現,試問加碼之前是否有充分的評估報告?「如果在不對的時間、價格加碼,這些行庫的小股東權益是否受到保障,萬一虧損誰要負責?」律師說,財政部應給清楚的交代。

再者,由於選前戰情吃緊,因此十二月八日股東會召開當天,財政部國庫署署長凌忠嫄一早就坐鎮現場,銜命全程監控,並且不時拿起手機回報戰情;股東會從九點一路開到下午四點,凌忠嫄也參與全程,創下中華民國財政部國庫署署長竟然坐滿一家民間公司的董監改選現場的紀錄。

事實上,這次彰銀的董監改選之爭,最初的起因是二○○五年七月,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標得彰銀特別股,隨後並由當時的財政部長林全具名,發函彰銀表示:「財政部同意得標者取得董監事過半權力,……財政部支持得標者主導彰銀經營權,且在合法及不損害全體股東權益前提下,財政部支持得標者在董事會中的提案。」這封由當時財政部長發出的公函,成為今日彰銀經營權之爭的導火線。只是一路發展至今,雙方不僅毫無協商空間,而且還擦撞不少火花;例如林全在任時的政務次長楊子江就曾表示,「台新金應該加碼彰銀,」以此顯示主導經營權的誠意。

外資投書直言政策朝令夕改據此,《今周刊》詢問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直言,台新金確實曾在今年向金管會口頭提出「加碼彰銀」的徵詢,但此舉立刻遭到金管會高層勸阻,原因是「不要為年底的改選平添變數」;台新金乖乖聽話的結果,卻是落得在改選中大輸落敗,這筆帳,如今要找誰去討?

又例如十一月下旬,一位外資投書《華爾街日報》,直言中華民國政府言而無信,他是曾經因為台新金標得彰銀而入股台新金,最後苦等多時未果只好黯然離去的外資代表人單偉建,他在文中表示:「台灣的政府不支持企業,而且政策多變,言而無信,使台灣市場成了一個高政治風險的市場,難怪外資裹足不前。」他還說:「政府完全沒有金融政策,到底台灣要公營化還是民營化?一個政策朝令夕改的政府,缺乏信賴保護與誠信原則的政府,如何搞得好經濟?如何讓企業發展?」彰銀改選大戲落幕,但冗長的法律程序才要開始。台新金揚言控告政府,要向法院主張○五年時財政部的公函有效,並請切實執行。

一位對此案了解甚深的律師則指出,當初財政部公函中有三項重點,一是台新金要拿到經營權;二是官股應持續釋出;三是官股釋出過程無論賣給誰都不可以影響台新金的經營權。目前即使雙方對經營權仍在爭議中,至少財政部應該執行第二點的「釋股」,但截至目前為止,財政部不僅沒有釋出還「加碼」,都是將來法庭上雙方攻防的焦點,而這樁史上頭一回民間業者控告政府的案例,也暴露台灣的政府治理風險,正在不斷升高當中!

財政部奪下彰銀主導權

—— 彰銀改選後新任董監事名單職稱 董事法人代表 得票率

(%)

董 事 張明道 (財政部) 8.50 董 事 梁懷信 (財政部) 8.50 董 事 阮清華 (財政部) 8.50 董 事 彭英偉 (財政部) 8.50 董 事 陳淮舟 (台新金) 5.71 董 事 吳澄清 (台新金) 5.52 獨立董事 梁國源 (財政部) 9.62 獨立董事 潘榮春 (台新金) 5.00 獨立董事 陳上程 (財政部) 4.51 合計 財政部 48.13

台新金 16.23

製表:張譯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9

加碼買彰銀 龍巖董座想當銀行家?

2015-06-29  TCW


一家被各界視為燙手山芋的銀行,為何有人當它是寶?

這個人就是國內殯葬業龍頭、龍巖董事長李世聰,他從二○一三年開始大舉買進合併爭議不斷的彰化銀行(以下簡稱彰銀),今年還持續加碼,加計龍巖、李世聰本人和轉投資公司的持股已達八%,逼近大股東的一○%上限。李世聰是否志在成為下一個「銀行家」?

六月十八日的龍巖股東會,李世聰一如往昔「神隱」,總經理劉偉龍則再三強調:「加碼彰銀,只是portfolio(投資組合)的調整。」他解釋,以往龍巖 投資不動產為主,但房市趨勢向下,台北市商用不動產的租金報酬率難保二%;反觀彰銀,以目前股價計算,股利殖利率超過五%,比不動產優渥太多。

但此說法,對外界來說仍無法釋疑。一來是因彰銀獲利不算特別出色,在三十多檔上市金融股中,亦非殖利率最佳者;再者,彰銀的經營權鬧劇上演十年,李世聰與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又私交甚篤,他的加碼動作幾度讓財政部緊張不已,也讓李成為雙方爭相拉攏的對象。

業務密切,找彰銀做信託

儘管劉偉龍強調,李世聰無意入主彰銀,但被問及是否再加碼時,答案就引人遐想:「我們一直在觀察適當的價格、加碼時機,沒有設限資金額度、要買到多少持股。」

對金融業者來說,龍巖的答案並不意外。一位與李世聰相識十餘年的金控高層說:「我若是李世聰,也會想辦法當上一家銀行的大股東!」與過往相比,現在經營殯葬業受到不少管制,像是業者須將生前契約的七五%預收費用交付信託,而龍巖的信託銀行正是彰銀。

除了雙方業務往來密切外,一位金融圈人士更直言:「彰銀是公股行庫中,賣相相對好的!」目前彰銀股價並不貴,而且彰銀未來的解套方案無論是台新金加碼收購,或財政部買回持股,被購併者的價格可望水漲船高,對李世聰來說,獲利了結後的利潤也一定極豐厚。

這些說法,都呼應劉偉龍所言,龍巖的投資決策,公股行庫的順位優先於民營金控,而且彰銀的經營權之爭,導致其股價遭低估,讓公司願逢低買進。相較於吳東亮花大錢吃不下,一路默默加碼彰銀的李世聰,不管算盤怎麼撥,都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56

百年彰銀首度法說 張明道落實握手「軟實力」

2015-11-09  TWM

十月三十日,百年老店彰化銀行召開史上第一次法人說明會,吸引眾多法人前來,一睹這家老銀行如何掀起頭紗,面對各方的犀利提問。事實上,舉辦法說會直接面對投資者,也被去年底甫接任彰銀董事長的張明道視為重要的公司治理提升之道。

不愧是百年老店,面對法人提出的一波波問題,彰銀主管都能從容應對,滿足法人長期以來對彰銀的許多疑慮。而會後,張明道一個箭步,迅速走向台下,伸出手就 向第一排的法人握手表示謝意,接著握第二排、第三排……,偌大的彰銀大禮堂,張明道花了將近十分鐘,一路握到最後一排,身段之軟,讓現場所有法人都留下深 刻的印象。

去年年底,張明道才剛在財政部、台新金兩大股東的爭戰中坐上彰銀董事長的大位;但面對股東間的衝突,以及老銀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日漸下滑,還有明年可能面 臨政黨輪替的變數,這個位子其實並不好坐。張明道顯然看清楚局勢,因此卯足勁衝刺業績,近來彰銀在市場上對許多企業貸款案子「搶很凶」,早就不是新聞。

百年老店動起來,誰都不敢輕忽,從張明道握手的「軟實力」,就可窺知一二。

撰文 /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49

台新金彰銀爭議 重回政治解決 法院「有判無解」 歹戲恐再拖一年

2015-06-09  TWM

眾所矚目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案,在五二○新政府上台前夕宣判, 但結果似乎還是回到原點,這樁走了十一年的金融聯姻,還有哪些關卡需要克服?

延宕十一年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案,訴訟結果日前出爐,台北地院判決台新金與財政部間「契約關係存在」,但駁回台新金提出改派彰銀董事為台新金代表與損害賠償要求;外界解讀,法院給予台新金與財政部各打五十大板的判決結果,讓這齣金融圈史上最長壽的連續劇依舊無法落幕,最後鹿死誰手,還得比拚誰的氣長。

這裡所謂的「契約關係」,指的是「財政部在台新金仍屬彰化銀行最大股東之期間內,不得妨礙台新金指派之代表人當選彰銀全體董事席次過半數之董事席次」;對此,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表示,這證明台新金依據二○○五年公告及公函,來主張與財政部間具有民事契約關係,是成立的。

「公民併」 將是觀察指標林維俊拿出當年的公告指出,「財政部同意支持所引進之金融機構取得彰化銀行經營權」,○五年公函並載有「增資完成後,經營管理權移由該策略投資人主導」、「本部(財政部)持股在未出售前,如得標投資人仍為最大股東者,本部將不改變由得標投資人主導該行經營權之政策」。

彰銀方面,則認為判決結果不會影響目前董事會結構,由於法院已判定財政部對台新金所負起的契約義務僅屬一次,且財政部早於彰銀○五年股東臨時會董監事改選已完全履行,所以駁回台新金控有關「移轉彰銀經營權予台新金控」的請求。

至於另一主角財政部,雖負有「不能以所持股權妨礙台新金控經營權主導地位」之約,但法院認定財政部於彰銀一四年股東臨時會董事改選時並無任何違約情事,而本刊致電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對於判決結果看法,他也僅表示,尊重法院判決結果。

目前看來,「一個判決,各自解讀」的結果,似乎無法幫台新金立刻拿回經營權,因此,翻轉這場延長賽結局的關鍵,很可能落在明年六月登場的彰銀董監改選,不過,這段期間仍有幾個指標可供觀察。

首先是準行政院長、○五年台新金取得彰銀股權時擔任財政部長的林全態度。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指出,任何財經政策一定是「由上而下」推動,相對於財政部或彰銀的意向,林全的態度更是關鍵,而新政府是否會推動「公民併」則是觀察指標。

如果新政府有相關動作,在法院已判定台新金與財政部存在契約關係之下,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自然更有水到渠成的氛圍加持。

新政府傾向「去家族化」

往下一層看,是明年彰銀董監改選時,財政部在「徵求委託書」上的態度。儘管這次判決中,法官認定財政部在本屆彰銀改選時大張旗鼓、以小博大徵求委託書的方式「並未違約」,但事實上當時財部此舉招致許多公司治理專家的批評聲浪,新政府上台後將如何面對這個棘手問題,將是關鍵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將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施俊吉曾對外表示,民營金融機構購併公股行庫並非不可以,但有意購併泛公股的民營銀行,必須「去家族化」,包括增資、引進大眾資本,政府才可能考慮。這個說法,似乎直指台新金。

同一時間,台新金在四月二十八日宣布發戊種特別股、己種特別股,目的除了因應丁種特別股贖回,強化資本適足率,呼應主管機關打亞洲盃政策充實銀彈,台新金表示,其中的己種特別股,的確會有稀釋原股東持股的效果。

此舉是否剛好「吻合」新政府期待,其實頗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龍巖董事長李世聰未來向哪邊靠攏?則是另一個變數。

目前台新金持有二二.五%彰銀股權,預期未來不排除向金管會申請提高增加股權投資,或與目前持有彰銀約九%股權的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合作。不過,外界相信李世聰還是會觀察新政府態度,以決定要將手中的票投下哪一方。

然而在不少外資眼中,真正對台新金股東最好的結果,反倒是將彰銀股權全部出售。瑞信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表示,台新金若能成功出售彰銀持股(預估價值逾三二○億元),將從「資本不足」變成「資本充足」,更重要的是,自此甩掉這個具有高度政治挑戰性的燙手山芋。

當然,還有一種最壞的情況就是維持現狀,不僅台新金的資金依舊進退兩難,在面對同業紛紛大手筆展開亞洲盃海外購併的此時,從○五年撐到現在的台新金還可以再拖多久?都是外界最關心的焦點。

○五年,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併彰銀,一度被視為「台灣金融史上最大豪賭」,這個豪賭將如何演下去,皆考驗著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智慧。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