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價值投資還真不是年輕人幹的活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ef0.html

   本文探討的價值投資特指巴菲特和芒格於1972收購喜詩糖果後,從煙蒂昇華至尋找具有長期競爭力的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並長期集中持有的投資體系。巴菲特生於1930年,芒格生於1924年。他們第一次見面是1959年,第一次合作是1965年購入藍籌印花。而買入喜詩糖果在1972年,那時巴菲特42歲,芒格48歲,才開始了本文探討的價值投資之旅。

 

   隨著學習巴菲特.芒格體系價值投資的深入,我愈發理解「價值投資還真不是年輕人幹的活」。價值投資的基礎要求「能力圈」就不是年輕人短期可以擁有的能力,而且時間槓桿對於年輕人更是反人性。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東的信《必須避免播下罪惡的種子》中提到:「智能型投資並不複雜,當然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給予所選擇的企業正確評價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這個字,你不必像很多專家一樣同時研究許多家公司,相反的你要做的只是選擇少數幾家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公司就好,能力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這是巴菲特所說的投資「能力圈」。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巴菲特在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再次詮釋了能力圈:「我們將力圖不碰為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東西。這不是說我不知道一家企業是干什麼的,我的意思是我無法合理地推斷未來5年它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能力圈的核心不僅是熟悉、理解這個行業乃至這個公司,而且具備推斷標的公司未來5年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這似乎並不像1996年致股東的信中提及的:「有志從事投資的學生只要修好兩門課程,亦即『如何給予企業正確的評價』以及『思考其與市場價格的關係』即可」那麼簡單。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讓我們通過《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看看具有推斷盈利和競爭地位的能力圈究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一、公司治理的知識和經驗: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試問如果一個年輕人沒有做過股東,做過總經理,能夠理解股東和總經理的一致和矛盾嗎?能夠理解投錢的和出力的價值如何認定嗎?此兩點不僅是年輕人,就是中國大多數的民營職業經理人也沒有想清楚。

 

   二、財務與投資的知識和經驗:市場先生?套利?如何理解「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什麼是貝塔(beta)?什麼是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安全邊際?價格與價值的定義和區別?亞當.斯密、凱恩斯的理論架構?

 

   三、金融產品的知識:垃圾債券、零息債券、優先股、普通股。巴菲特為什麼喜歡優先股?

 

   四、兼併與收購的知識即經驗:巴菲特為什麼喜歡100%買入質優公司,巴菲特為什麼喜歡GEICO保險?巴菲特收購公司什麼時侯使用股票,什麼時侯使用現金?槓桿收購的實質?購併對於中國人意味著什麼?這不僅是知識學習可以帶來的,必須從實踐中理解為什麼國人的企業兼併總是失敗。

 

   五、會計與股價的知識:中國、國際、美國會計準則瞭解多少?核心原則是什麼?如何從財報中知道公司值多少錢?公司怎麼賺錢?經理們幹的如何?什麼是「透明盈利」?經濟商譽與會計商譽?所有者權益和現金流的關係?內在價值、賬面價值和市場價格?納稅政策?

 

   這個能力圈簡單嗎?看到這裡,年輕的同學還有興趣搞價值投資嗎?如果有,那麼您可以自信地回答以上所有的問題嗎?可以!恭喜,您絕對是大牛!最後一個問 題:「您可以買入一個股票持有10年嗎?」天哪!那不是要殺了我嗎?暈倒,徹底暈倒!年輕人的優勢在於創新,關注的是FASHION!

 

   想想自己的經歷,沒有趨勢投資的經歷,也許不能深刻理解價值投資的意義。人生就是濃烈的嘗試,年輕的時侯完全可以多些睜眼的嘗試,而不必是巴老所描述的打盹的時侯賺的比睜眼多。我看還是趨勢投資比較適合年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3

飢餓遊戲VS大逃殺,前者的主角是反抗暴政追逐自由的年輕人,後者的主角才是人性善惡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63

 如果看過日本電影《大逃殺》,再進影院看《飢餓遊戲》,就會感覺很「平常」。

同樣是殺人遊戲,《大逃殺》在人物刻畫上下了很大功夫,而《飢餓遊戲》就像走過場一樣,除了男女主角,其它遊戲參與者鮮有給我們印象深刻的。

為什麼會是這樣?

我個人覺得,一個原因是,《飢餓遊戲》拍得不太成功——如果看了《飢餓遊戲》的書的話,或許會有同感。書上的細節和心理描寫比較多,每個人的糾結,無論筆墨多寡,都有呈現。但到了電影裡,一切都顯得那麼匆忙,匆匆忙忙地戰鬥,匆匆忙忙地死去。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最主要的,就是在東方文化裡,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權謀,或者通俗來說就是算計。而在西方,反對暴政、追逐自由是第一位的,勇敢和堅毅的品格最讓人敬佩。

所以蘇珊·柯林斯把《飢餓遊戲》的背景,設置成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一共有13個區,其中12個區曾反抗統治者但遭到鎮壓。參加殘酷殺人遊戲的,就是 從每個區選出2位、總共24位青少年。每個區的2位參與者,與其它區的人都是素昧平生、無怨無仇。他們後來劍拔弩張,也皆與求生的本能和能力勝過自己的 「對手」的警惕有關。但無論如何,他們真正的隱形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極權的「國王」。

而深作欣二和深作健太父子,把《大逃殺》的場景,設置成一個小學班級。40多位小學生,他們每個人的性格和身世都不相同,但他們彼此熟悉,甚至親密 無間,他們一開始知道要自相殘殺時覺得很荒謬並同仇敵愾。但很快,遊戲開始,那個叫作人性的「暗物質」出場,人性裡所有關於惡的東西,一幕幕展開。對中國 觀眾來說,至此一定很受感染甚至感同身受。特別是深作父子讓一個女學生死的時候,通過她身世的回顧,呈現出「我自小被母親賣掉,險遭杯人蹂躪,我堅強地活 著,活到現在已屬不易」的一種姿態,悲壯至極。

所以看《飢餓遊戲》,我腦海中閃現過的一個電影是《勇敢的心》;而看《大逃殺》時,我想到了另一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我有些吹毛求疵。但這並非在討論孰優孰劣,而是比較一下東西文化的差異。好比中國人喜歡《甄嬛傳》,而美國人愛的是《末代皇帝》,道理是一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9

不信父母信政府的年輕人


2012-7-19  NM




跟辦公室的暑期見習講到香港的教育制度,這位放洋到英國唸經濟學的年輕人說:「到了外國,才覺得香港的教育太過單一,壓力又大。」

我問:「為什麼?」

年輕人說:「是家長的問題吧。家長都要子女成才,要我們變成一式一樣的尖子。」

我 又問:「噢?是嗎?難道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家長設計的?如果家長可以選擇,我想他們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教育制度。Home Schooling,你可有聽過?Home Schooling不是真的叫孩子呆在家中由父母去教授。在外國,Home Schooling代表了由家長去設計課程,找專人去教,然後評核教育的成效。」

年輕人一臉不屑地說:「Home Schooling?聽過。不過我不相信家長有智慧去為子女選擇。我的父母,不贊成我自己選擇的學科,要我跟他們的意願。由父母去為子女選擇,我寧願認真去改革香港,令教育制度更多元化一點,」

我:「好。你想多元化,換言之就是認為單一的標準不好。那倒不如將一個標準,改成有十個標準。這樣夠多元化了,對不對?你覺得結果會怎樣?」

年 輕人:「那香港的學生便會由追逐一個標準,變成追十個。」我:「教改的問題,現在你明白了嗎?」年輕人:「明白。不過,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放棄標準?」我: 「官僚是什麼,你知道嗎?只要是官僚,就要有標準去肯定自己的存在。標準,就是要所有人,做同樣的事,有同樣的結果。當教育官僚化,結果自然是要製造出一 式一樣的尖子。成不了尖子,就是教育制度的犧牲品。再者,官僚面對他們一手製造出來的次貨,解決辦法就是送回同一間工廠修理,直到產品符合標準。對不起, 我不想用這個比喻來講教育,但官僚的本質,你一定要明白。」年輕人:「教育要去官僚化,就代表一定要減少政府干預?」我:「那你又知道政府是什麼嗎?」年 輕人:「讀書學的,政府是制定法規,執行法規。」我:「很好。如果我說政府的本質是權力,你不會反對吧?那什麼是權力?」

年 輕人:「權力嘛,應該是一種能力,能令別人服從,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本來未必會做的事。」我:「有權力,沒有制度,叫做人治。官僚的規矩,是用來限制權 力,本是好事。政府介入教育,善意想法,就是覺得沒有政府介入,家長就不會為子女提供教育。強制就學,有個很好聽的包裝,叫免費教育。不過,如果有家長 說,想子女在制度以外接受教育,幾乎是沒有可能過得了官僚那一關。除非,你是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可以自己搞一間只有兩個學生的學校,否則,家長只有將子 女交到教育官僚的手上。」最終,總要有人去決定資源的分配吧。佛利民提出用學券去減少官僚,我就比較傾向Home Schooling,兩者沒有牴觸。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年輕人可以放洋留學,還是靠父母,不過,他信的,竟然是政府,真諷刺。洗腦?老早就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1

年輕人打拚買不起房 早晚鬧革命 搶救無望世代第一步 稅改扭轉高房價


2012-10-15  TWM




一位資深的投資家對如今雙北市的高房價,提出深沉的憂心,他認為台灣的年輕人如果「再怎麼努力都買不起房子」,最終將爆發嚴重的社會衝突。而扭轉高房價的根源,應該從正確的稅負制度做起。

整理‧劉俞青

編按:市場對房地產後市的看法多空分歧,八二四期《今周刊》刊出達一廣告蕫事長徐一鳴「QE3是房市投資人的定心丸」一文,引發各方回響;本期再引述另一 位資深投資家的觀察,他過去的投資經驗頗受《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看重,這次他對房市發表迥然不同於徐一鳴的看法,僅供讀者參考。

「我對雙北市的高房價問題憂心已久;簡單地說,高房價不只是經濟現象,最後會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最大的關鍵在於,房子是生活必需品,和股票等其他金融資產不同。一旦高房價造成貧富不均和社會階層的巨大落差,長期會帶來社會的嚴重矛盾和對立。

因此台灣在還沒有實施房地產實價課稅之前,反而先開徵證所稅,這一點非常不合理,我分析如下。

稅改第一步要向有錢人課稅稅改的目的有四,一是增加稅收,二是量能課稅,三是符合公平正義,四是為了國家發展的需要,而有一些獎勵措施,例如獎勵投資條 例。最後一點因為有更遠大的政策目標,因此會和前面三點違背,另當別論。但前三個主要開徵對象,都應該針對高所得或有錢人,這無庸置疑。

有錢人的所得來源有幾個,一是薪資所得,二是執行職務所得,三是股利所得,四是資本利得。前三個都已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課稅,所以稅改目標應該放在資本利得,這是第二個邏輯。

對有錢人來講,資本利得是什麼?股票、房地產,還有藝術品、紅酒等,但比重最高的還是股票、房地產。股票和房地產,優先順序要先課哪一個?合理分析,應該是從房地產先課。

這有幾個理由支撐。首先,二十多年來,房地產漲幅遠遠大於股票。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一九八七年,國泰人壽以當時天價、每坪九十萬元,買下現在台北市六福皇 宮土地,現在呢?一樣是國泰人壽,以每坪一千六百多萬元買下北市敦化南路的大樓,連黑松在復興南路的土地,每坪都賣到六百多萬元。

但同期的股市表現,大盤如果從一九八七年高點四千八百點起算,現在台灣的股價指數不過七千點,這裡面當然包含除息因素;即使我們把除息還原,粗略地算,一 年還原三百點,二十五年還原七千五百點,加上去就是一萬四千五百點,如果以長期持有者來說,股市的資本利得是多少?僅僅只有兩倍(別忘了,股息須申報綜合 所得稅)。

但反觀房價已經幾倍了?六福皇宮是第一個逼近一百萬元的天價,但現在地價是多少?許多地段是超過十倍以上的資本利得,如果以當時六福皇宮和現在敦化南路兩 個時代下的高點計算,有高達十六倍的資本利得。因此無論從量能課稅或公平正義的角度看,房地產的增值幅度比股票高多了,第一個課稅的目標當然要針對房地 產。

第二,從「社會的功能」來比較,房地產價格上漲多半落入少數人的口袋,這個精神就是英業達會長葉國一在媒體上說的,只要買一塊地,躺著睡覺都能賺錢。

但股市代表什麼?它是現代經濟社會中,生產事業和服務業的總和,背後創造許多就業和所得分配的功能。如此,怎麼會從股票市場先課稅,而不是從不勞而獲的房地產(土地)課稅呢?

第三,從資產泡沫化的角度來看,股市現在最多是不高不低,說太貴也不至於,太低也還好。但反觀房地產,房價所得比嚴重偏高,若從租金收益率看,明顯偏低,這是泡沫的徵兆。

房市比股市課稅更符合正義這個風險,政府當然要想辦法解決,我肯定之前央行帶頭打房。打壓房市一來能阻止泡沫擴大,第二則是避免銀行未來的房貸呆帳產生。只是,是不是帶來實質效果?必須繼續觀察。

此外,房地產交易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流動性僵固現象」,和一般金融資產交易完全不同,這也是我支持應該先課房地產交易所得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房地產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一般經濟學教的「供需觀念」,不是一般自由經濟市場的供需關係。為什麼?因為房地產是住的必需品,所以假設這個社區有一百個 單位,其中有一兩個單位賣出,一坪漲十萬元,其他九十五個單位只是心裡很爽:我的房子一坪漲十萬元了;但大部分人不會把房子賣掉搬走,頂多只有兩、三戶會 這樣做。

但其他的投資行為不會這樣,股票或黃金等標的價格要上漲,前提是要能承受賣壓的結果,很多人都會因為漲價就把該樣資產賣掉,只有房地產不會。

房地產的這種特性沒有人去分析,價格雖然是供需造成的,但因為房地產的這種供需結構,有先天性的「流動性僵固」問題,所以它的價格很好炒作。

反觀股市,假設台積電從七十元漲到九十元,所有想要賣的都會倒出來;而當你房地產從七十萬元漲到八十萬元(當然,要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題材啦),九五%的人是不會賣的,因為那是自己要住的,頂多可以向銀行再多貸一點錢。

房地產泡沫就是這樣形成的。嚴格說來,房地產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率、競爭的市場,不是一個經過市場考驗形成的價格結構,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房地產泡沫崩盤都很慘。

日本的一九九○年、美國的二○○八年,以及歐洲這次義大利、西班牙、冰島及愛爾蘭,為什麼都這麼慘?主因都是房市泡沫,而在整個價格形成的過程,沒有經過完全競爭市場的供需結果,因此量的機制不足以代表市場真正的價格,但很少人去分析這一點。

此外,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支撐高房價,如許多建商說,現在華人地區台北的房地產最便宜,尤其喜歡拿台北和香港、新加坡比較。這裡有兩個不一樣,第一,香港、新加坡都是「島」,是城市國家,沒有多餘土地,這麼多人就擠在這個島上。

但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尤其公共交通建設這麼便利,怎麼能和香港、新加坡相比?台灣還有中南部廣大的土地,不能純粹用土地面積的供需關係分析。

現在房價是富人的金錢遊戲第二個不一樣是所得水準不一樣。新加坡所得是台灣的兩倍,但回頭看台灣的所得水準,如果這十幾年來台灣的所得能夠提高一倍,那麼今天看房價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對照六○年到八○年代,台灣的經濟成長速度,當時的房價就一點都不荒謬,因為經濟一直成長,所得一直提高,房價只是跟著溫和地水漲船高。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台北市的房價是一種少數有錢人玩的money game(金錢遊戲)。因為現在台北市最基本的一個居住單位,起碼要三千萬元起跳(指成屋市場)。這個數字至少是白領階級不吃不喝十五年以上的工作所得,但你不可能不吃不喝,總有一些基本生活花費。

換言之,現在台灣的所得根本付不起目前的房價,所以房價只是少數有錢人玩的金錢遊戲,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

因此我認為資本主義再搞下去,會有第二次革命,因為當年輕一代進入社會與職場,對未來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對立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對整體國家而言,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說,我們的希望在下一代,那麼,他們的希望在哪裡?

一九八九年,台北市一般住宅價格接近每坪二十萬元時,已經有大量「無殼蝸牛」抗議,上街露宿;今天我們看不到對高房價的社會抗議運動,其實背後問題更嚴重。

所謂哀莫大於心死,當時的年輕人只要房價略降,他們努力工作還有購屋置產的機會;而今天的年輕人,已經放棄了,因為再怎麼努力都買不起房子,他們當然就選擇當月光族,以及不婚、不育族。一個國家到了這步田地,會是什麼狀況?

現在枱面上有決策權的人,都很幸運地是有產階級了,但如果站在剛進職場年輕人的角度來看,我非常支持應該對有錢人多課一點稅,但是要從符合公平正義的角度來課稅。因為只有正確的稅負制度,才能給予年輕人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一位資深投資家口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8

大村股市的故事-如有雷同,純粹搞笑。(2)年輕人的智慧 可以慢慢滾但是雪球大

http://xueqiu.com/7980872802/22524698
年輕人想起了大村村民大部分都很窮,星旗村搞來的大道理也聽不明白。村借條好歹每年有個利息,還有人買。村企份額這種東西太新鮮,太抽象。年輕人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決定用大村人最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故事來好好包裝這個村企份額。年輕人跑到大頭頭家裡商量這個事情。
年輕人:大頭頭,您也知道村民挺窮,咱的村企又不賺錢,常理來說卻是沒人要。話還沒說完,大頭頭急了:你這不是廢話嗎?除了我大舅子(存企會計)個傻逼為了保個位子,誰來買這個廢紙呢?年輕人微微一笑,回答道:大頭頭,這個其實不難。我看了星旗村很多村企一開始小小的規模,也不一定賺錢,但是他們這幫洋崽子(大村村大員都鄙視外村人)比我們還會吹牛,只要把這個存企說的前景遠大,未來前景一片光明,說不準就有人相信啊。你看他們的村借條死的就那麼點利息,但如果村企將來發展好了,怎麼是那麼點破利息能比的呢?再說了,大頭頭您想想,咱村民都沒錢,但是誰不想發財?咱的村企份額要麼不弄,。弄了就得有您大頭頭的氣魄,咱也驚天地泣鬼神一把,把這事徹底搞大!大頭頭一驚,打量著年輕人,那你說說咋搞?年輕人說咱得像樣板戲一樣的樹幾個典型,好好的把這些村企的未來描述成精彩的故事,然後大頭頭您帶個頭,買點村企份額,當然您不用出錢,讓您的大舅子會計做個帳,意思意思,主要是大夥都相信領導,您給帶個頭。然後那麼多村企都賣份額肯定不行,先找個8家最大的集中優勢兵力嘛,靚妞先嫁。最後得找全村有錢的山寨街道和下海街道,辦個大大的集中宣傳,把各種動人的故事都講了一遍,再鼓動各地的小頭頭們買進份額。這些故事越傳越離奇,在大小頭頭們的帶動下,還真賣出了一部分的份額。村企拿到了錢,大頭頭的大舅子會計也拿到了錢,馬上神采煥發,這真他娘的好,發借條還得給利息,這狗娘養的份額就像個白條,啥都沒有就講講故事直接就換來了錢。大舅子會計激動的像發情的狗,衝到大頭頭家裡匯報:大頭頭啊,這個白條,哦,不不份額實在太好了。咱一下子發了,大頭頭一聽,啥? 就這破玩意你現在已經發了?大舅子回家以後,大頭頭一夜不眠,夢裡都是錢,原來講講故事就能換錢,原來不用給利息不用還錢就能從自覺自願的村民手裡拿錢,他夢見自己躺在錢堆裡,外村的美女一排排陪他躺著數錢,大頭頭高興的手舞足蹈一不當心從床上掉了下來,夢醒了過來。他奶奶的,一定要搞大。。。等老子有錢了,在星旗村村長面前好好顯擺顯擺。哈哈哈哈,大頭頭又進入了美夢,夢裡面都是錢。。。。。。。。。。。。。。。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98

馬云辭任阿里CEO:互聯網是年輕人的天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548.html

 1月15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今天向員工發出信件,宣佈於2013年5月10日起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將全力以赴做好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全職工作。

他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主要負責阿里巴巴董事局的戰略決策,協助CEO做好組織文化和人才的培養,」並將會和大家一起加強和完善阿里的公益事業」。

馬云在信中說,「從心底裡,我佩服今天的年輕人。互聯網是年輕人的天下,能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這些人可以給公司未來創造最大的貢獻所在。今年,阿里絕大多數生於60年代的領導者將會退出管理執行角色,我們將把領導責任交給70、80年代的同事們。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比我們更懂得未來,更有能力創造明天。」。

馬云說,「做自己開心,做自己能做的,配合好比我強的人的工作是今天的我最應該做的正確事」。

此前的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了自1999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變革,成立了25個事業部,並將原有業務決策和執行體系進行了調整,新體系由戰略決策委員會(由董事局負責)和戰略管理執行委員會(由CEO負責)構成。

馬云強調說,基於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成型的接班人體系,他對未來的管理團隊充滿信心,「阿里的業績讓我驕傲,但更讓我驚喜的是阿里人的成長。阿里獨特的文化造就了大批獨特魅力的阿里人。作為創始人CEO,退讓CEO是個不容易的決定,因為這容易造成誤解。特別是我這個年齡,還是常規意義上年富力強的時候。我絕無偷懶之想法,儘管當阿里巴巴CEO絕非易事,我是看到阿里年輕人的夢想比我更美,更燦爛,他們更有能力去創造自己的明天」。

馬云說,「阿里立志發展102年,我們還有88年要走。沒有健康,良好的年輕人接班制度,我們很難想像我們會走到那一天。今天只是我們未來N次領導者輪崗換班中的第一次。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有這樣的能力、實力和責任做好接班人制度的建設。而且我們必須有這樣的能力」。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組織管理文化的顯著特徵之一,接班人制度自公司成立以來存在至今,其核心為每一級主管都必須有意識的將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作為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將自己的管理心得、思路以及對未來管理形式的探索,通過言傳身教,以及「傳幫帶」形式傳輸和分享給年輕管理者,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為下一代的阿里集團管理者。

為了將此制度落實到位,阿里巴巴集團還成立了組織部,著眼於幹部制度的建立、幹部的成長和企業文化發展和傳承。阿里巴巴組織部每年都會對集團和各個子公司進行一次大規模人才盤點,為公司的未來發展進行人才儲備。

而就下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人選問題,馬云表示,「接任創始人CEO是個很艱難的工作,特別是接像我這樣性格鮮明的而又『ET'類的CEO更是需要有巨大的勇氣和犧牲精神。阿里有幸有數位這樣的人才,每一位都具有罕見的領導魅力和風格。他們將會給未來的阿里帶進不同的元素和氣質。但要說服他們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和投入,確非易事,這也是我考慮了一年多的事。所以我提前數月宣佈離任CEO,鼓勵年輕同事站出來擔當,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有信心在5月10日宣佈新任CEO」。

每年的5月10日,是阿里巴巴集團一年一度的「阿里日」,每年的這一天,公司都會有慶祝活動,舉行集體婚禮,並開放公司為「親友日」,讓阿里人的親屬和朋友走近阿里巴巴、感受阿里精神,以示阿里文化和阿里理念的薪火相傳。而今年的5月10日,恰逢淘寶成立十週年。

附信件全文

各位阿里人,

期待寫這封信很久了,終於等到了這一天,這一刻。。。。

我將在2013年5月10日,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將全力以赴做好集團董事局主席全職工作。

此時此刻,我只是想和家人,同事,朋友,合作夥伴,親們說聲:謝謝。謝謝你們支持了我14年。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方法,你們的寬容和信任,特別是全力以赴的創造,讓我有了人生最珍貴,最難忘的14年。

9年前初創淘寶時,有位投資者朋友和我談話,希望我有一天不再擔任CEO。他認為我不會是個標準版的合格CEO,我同意他的看法呵呵。但我知道那時候的我和公司都沒有準備好。從那時候起,我和我的團隊就開始為這一天努力。我們也許不會是最成功的公司,但我們希望自己是最持久,最具活力的公司。

這14年來,阿里的業績讓我驕傲,但更讓我驚喜的是阿里人的成長。阿里獨特的文化造就了大批獨特魅力的阿里人。作為創始人CEO,退讓CEO是個不容易的決定,因為這容易造成誤解。特別是我這個年齡,還是常規意義上年富力強的時候。我絕無偷懶之想法,儘管當阿里巴巴CEO絕非易事,我是看到阿里年輕人的夢想比我更美,更燦爛,他們更有能力去創造自己的明天。

14年的創業經歷讓我幸運的看清了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和必須放下的。。。。從心底裡,我佩服今天的年輕人。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48歲的我不再「年輕」,阿里巴巴的下一代比我們更有優勢運營好互聯網生態系統。

互聯網是年輕人的天下,今年,阿里絕大多數生於60年代的領導者將會退出管理執行角色,我們將把領導責任交給70,80年代的同事們。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比我們更懂得未來,更有能力創造明天。能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這些人可以給公司未來創造最大的貢獻所在。

大家肯定很關心誰是未來的CEO吧。接任創始人CEO是個很艱難的工作,特別是接像我這樣性格鮮明而又」ET」類的CEO更是需要有巨大的勇氣和犧牲精神。阿里有幸有數位這樣的領導者,每一位都具有罕見的領導魅力和風格。他們將會給未來的阿里帶進不同的元素和氣質。但要說服他們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和投入,確非易事,這也是我考慮了一年多的事。所以我提前數月宣佈離任CEO,鼓勵年輕同事站出來擔當,大家不用擔心,我們有信心在5月10日宣佈新任CEO。

各位阿里人,阿里立志發展102年,我們還有88年要走。沒有健康,良好的年輕人接班制度,我們很難想像我們會走到那一天。今天只是我們未來N次領導者輪崗換班中的第一次。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有這樣的能力,實力和責任做好接班人制度的建設。而且我們必須有這樣的能力。

再次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即使不是2013年的5月10日,我也終究有一天要離開CEO崗位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將主要負責阿里巴巴董事局的戰略決策,協助CEO做好組織文化和人才的培養,並將會和大家一起加強和完善阿里的公益事業。

我相信,做自己開心,做自己能做的,配合好比我強的人的工作是今天的我最應該做的正確事。

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阿里人,GO!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CEO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2013,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09

年輕人為何不滿政府?(2013/2/7) 林本利


2013-02-07  NM  
 

 

梁振英政府民望偏低,根據港大民調,市民不滿政府表現的比率高於滿意比率。若以受訪者年齡進行分析,18至29歲的受訪者有58%反對梁振英當特首,支持率只得25%。

有人說過去二十多年,全球化趨勢加劇,不少先進國家的年輕人,面對高失業、工資低增長的困境,香港年輕人的遭遇已不算太差。

但過去十多年,特區政府推行的一些政策,確實傷害了年輕一代,加深他們對政府的不滿。

首先,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香港後,特區政府出現龐大財赤,於是推行公務員體制改革,大幅削減新入職公務員薪酬,以合約制取代長俸。其他公營機構效法政府做法,針對1999年以後入職者大幅減薪。醫管局新入職醫護人員的薪酬被削三、四成之多,社福界和學界以政府削減資助和推行一筆過撥款制度為由,同樣大幅削減新入職的前線職員薪酬,以致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新入職大學畢業生的薪酬較中五畢業的舊人還要低一截,損害了年輕人的工作士氣。

其實早於1999年,筆者已提醒政府高官,應該全體公務員齊齊減薪,而不應單單針對新入職者。政府高官說擔心公務員提出司法覆核,指政府違反《基本法》保障公務員原有薪酬的條款。結果要等到梁錦松出任財政司司長,全體公務員才齊齊減薪。自此之後,政府財政回復收支平衡,兼且多年錄得巨額盈餘。但過去針對新入職者減薪和推行合約制的做法,造成公務員及公營機構人手嚴重流失,年輕一輩對政府極度不滿。

2000年10月,前特首董建華突然推行高等教育大躍進,要在十年內將高等教育普及率由三成增加至六成。之後各高等院校大搞副學士課程,每年向中學畢業生收取數以億元計的學費。政府為了節省開支,取消大部分非學位課程(包括碩士和文憑課程)的資助,要學生負責所有費用。結果令不少大學畢業生,要花上十多萬元修讀碩士課程,把工作後多年的積蓄奉獻給高等院校。特區政府推行高等教育大躍進,結果超額完成。現在高等教育普及率已超過六成,可是年輕人的就業前景和薪酬水平卻沒有隨着學歷提升而有所改善。根據統計處的人口普查資料,由2001年至2011年15歲至24歲的青年人口中,擁有文憑/證書或副學位的人數急增三倍,而同期薪酬卻停留在8,000元水平。

本地青年人收入十年不變,但同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則累升12%。至於樓價,同期更大幅上升一至兩倍或以上。以一個位於港島區,實用面積430呎或以下的住宅單位為例,2001年平均呎價不到3,000元,2011年已攀升至接近9,000元,現在更超過11,000元。要購買一個430呎面積的小型單位,平均樓價接近500萬元,相等於年輕人600個月或50年的人工!即使在新界區首次置業,至少也要200多萬元,相等於20多年的人工,這又難怪數以萬計的大學學生和畢業生爭相輪候公屋。過去十多年,香港經濟依然倚賴金融和地產業,經濟大上大落,年輕人往往首當其衝。法律、會計、醫療及工程等專業,工時又特別長,令年輕一輩每日工作至身心俱疲,影響家庭及社交生活。梁振英政府若想民望回升,便應正視上述教育、房屋、就業及經濟政策出現的問題,以挽回年輕人對政府管治及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76

年輕人的面子究竟花去了幾錢?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18

阿Sam係北角做私人執業牙醫,30歲,同父母同住大埔公屋,月入$40000。 
Sam認為住係公屋冇面子,同班朋友傾計一講到住係邊即刻冇face,所以自細立志擁有自住優質物業。人近三十而手上沒有物業,遂想買入港島優質屋苑自住。而家每個weekend都睇樓,買樓一係唔買,一買就要買夠住十年既dream house! 

而家太古城平均都15000蚊呎,做牙醫要交牌費同進修,平均每月支出$6000。兩年前比左20萬頂左間牙醫診所黎做,將手頭積蓄消耗盡。稅務支出佔每月收入15%即$3500。自己因為要顧及專業人仕形象,月花$3000置裝。每月ideal cash $13000,條數係咁計:

公共交通$1000
飲食$5000
交牌費同進修$6000
置裝$3000
私家車$5000
家用$5000
MPF$2000

 

相信以上係一個好典型既香港後生仔例子,而阿Sam個細佬(29歲)大學工商管理畢業,做地產經紀而收入不穩定,月入平均$40000,係五年前係大埔買左間村屋,到而家hold左三間樓係手,條數又係點計呢?(所用價格均用該年之市價作參考)

2007年買入大埔村屋,買入價1.30million,按揭月供$6000,租金收入$9500 
2008年買入花都廣場,買入價1.50million,按揭月供$5500,現(2013年)租金收入$10000 
2009年買入花都廣場自住,買入價1.50million,按揭月供$5500 
2009年買入上水廣場,買入價1.60million,按揭月供$5500,現租金收入$11500 
成為自僱既地產經紀,交稅每年$9000,報稱年薪只$200000 
可能係新界北區經紀,衣著只要得體,有時運動服亦可。不用置裝。

相信都而家2013年大家身家有幾大分別看倌心中有數,究竟咩事令佢兩兄弟咁大分別?

屋苑名稱=身份 
社會上不少人以為自己係專業人仕或高薪一族就「上哂腦」咁以為自己係社會上層。為了配合自己「呢一層」,一定要係住大籃籌屋苑。而家大籃籌(仲要係舊樓)成六至七百萬一間,如果唔認真睇清楚自己財政狀況,可能搞到40歲都買唔到一間樓。阿sam哥如可接受先買平樓再換入貴樓,就唔使等一世(可能)都買唔到自住居所。當然有人係只租不買的(可能有公司allowance或鬼佬諗法),可惜阿sam係滿腦子想置業既一個。 

現時社會就不斷興建「假豪宅」。就係要滿足呢堆人既心理!「假豪宅」仲要管理費成兩個幾三蚊一呎,計埋至少要二千幾蚊一個月。同樣數目已經夠你係銀行按揭借多四十萬! 另外,見到同事住九龍站,請你唔好博老命都要去買一間。要知道專業人仕破產係真係會「死人」的! 

懂得借貸,利用正現金流 
阿sam認為借錢一定係唔好,做按揭更係高風險。其實擁有一個為你提供正現金流既貸款係件好事。例如借錢去買樓收租,或買一盤賺錢既生意。當然不能過份借貸。例如做七成按揭,擁有一間除利息成本後有3%以上回報既物業係可取的。細佬就擁抱借貸,當然要配合樓市上升,而家唔使做扣埋按揭都有萬幾銀淨收入。其實做按揭控制係借七成而手上有些少現金,根據本港樓市由1992年到現時之走勢及經驗,問題不大。 

所以請擁抱正面借貸,為證明自己的credibility作準備。下章會深入睇一睇兩個人條數,看年輕人的面子究竟花去了幾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13

十八圖解析歐洲「最恐怖」問題——年輕人失業率(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04

歐元區的擔憂似乎又重新浮出水面了。週四公佈的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度GDP數據再度不及預期,收縮0.6%,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歐元區經濟加速縮水的恐慌並非空穴來風。

令人失望的數據也讓人禁不住想起一個歐元區不得不面對的最大問題——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

BI,法興銀行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詳細分析了歐元區的年輕人失業率問題,並警告這些問題將導致的潛在風險:

「發達國家的經濟危機已經使得失業率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年輕人失業問題。由於就業人口較少,支撐其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就下降了,巨大的變動很可能會威脅到政府的穩定。」

在歐元區失業重災區西班牙,25歲以下的年輕人失業率已經達到了55.6%:

別以為西班牙就是最悲劇的了,比西班牙更悲劇的還有希臘,年輕人失業率竟然達到57.6%:

意大利年輕人失業率為36.6%,從意大利經濟的規模和重要性來看,這個水平也是相當危險的:

葡萄牙年輕人失業率在去年12月份有些許下滑,為38.3%:

愛爾蘭年輕人失業率為30.2%,依然處於接近歷史最高點的水平:

以上說的是處於歐洲債務危機中心的「歐豬五國」,而年輕人失業危機已經開始蔓延到了歐元區核心國家。

法國年輕人失業率漲到了27.0%:

荷蘭年輕人失業率為10.0%,接近統一歐元貨幣以來的最高水平:

盧森堡年輕人失業率為18.8%,創下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水平:

塞浦路斯是在2008年才加入歐元區的,目前該國的年輕人失業率也一路漲到了28.5%:

另一個後來加入歐元區的國家馬耳他,年輕人失業率也達到了1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76

十八圖解析歐洲「最恐怖」問題——年輕人失業率(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05

歐元區的擔憂似乎又重新浮出水面了。週四公佈的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度GDP數據再度不及預期,收縮0.6%,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歐元區經濟加速縮水的恐慌並非空穴來風。

令人失望的數據也讓人禁不住想起一個歐元區不得不面對的最大問題——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

BI,法興銀行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詳細分析了歐元區的年輕人失業率問題,並警告這些問題將導致的潛在風險:

「發達國家的經濟危機已經使得失業率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年輕人失業問題。由於就業人口較少,支撐其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就下降了,巨大的變動很可能會威脅到政府的穩定。」

在上一篇中,我們對歐元區問題最嚴重的「歐豬五國」、法國等地的年輕人失業率問題進行了分析,本篇繼續對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失業率問題進行闡述,最大的亮點還要數德國。

上篇鏈接:十八圖解析歐洲「最恐怖」問題——年輕人失業率(下)

斯洛文尼亞年輕人失業率26.9%:

斯洛伐克年輕人失業率在飆升至35.9%的高點之後趨於平穩:

然而,也有例外,歐元區最新的成員國愛沙尼亞的年輕人失業率就一直在下降(當然參考的標準也很高),目前為19.5%:

而歐元區成員國中,除德國之外年輕人失業率最低的是奧地利,為8.5%:

目前比利時的年輕人失業率為20.0%:

與其它國家的大起大落形成對比的是,芬蘭的年輕人失業率一直還比較平穩,目前為18.9%:

最後,請看一看有趣的一幕,德國的年輕人失業率又是怎樣的呢?德國其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年輕人失業率高漲的問題,8.0%的年輕人失業率是否也羨煞了歐元區的其它小兄弟們?

下圖是對歐元區整體年輕人失業率的情況對比一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