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紅米3年賣1.1億臺 跌至“谷底”的小米會反彈嗎?

“3年1.1億臺。”

7月11日下午的順事嘉業創業園內,頂著35°C以上的高溫,小米創始人雷軍和一眾小米高管向小米員工灑下香檳雨,慶祝剛剛公布的紅米累計總銷量。

2013年,站在“風口”的小米推出了第一個子品牌紅米,希望借此“收割” 千元機市場,紅米也由此成為了“國民手機”。但三年時間過去,小米的競爭對手已經發力進入中高端市場,雷軍和他的小米似乎正在經歷一場“陣痛”。

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內部活動中,雷軍坦言目前這個時間段是小米的一個谷底,今年小米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

當快速擴張期過後,手機廠商的馬拉松長跑拼的不只是沖刺,還有持久的耐力。接下來,小米會迎來反彈嗎?

紅米不一樣?

“紅米的數字我覺得有點意外。”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他印象中,紅米的用戶可能以40-50歲左右的人群為主。但根據小米公布的1.1億紅米用戶的偏好數據。結論發現,紅米用戶在年輕化、理性消費、移動互聯網高活躍度等方面,具有鮮明的人群特征。

其中,紅米用戶分布較多的年齡段依次為22-29歲、0-21歲以及30-39歲,整體偏年輕化,以學生族、上班族為主,消費偏理性。

從APP使用時長來分析,紅米用戶屬於移動互聯網活躍人群,他們在視頻、社交、工具、遊戲、圖書、新聞等方面有著較強的使用偏好。

從城市分布密度來看,其中一線城市每百人就有11.4臺紅米手機,二線城市為每百人9臺,三線城市為每百人4.7臺。

黎萬強告訴記者,紅米用戶之所以呈現出一線城市用戶密度高而二三線城市分布密度低,這是因為過去小米一直在“一條腿在走路”,也就是以線上銷售為主,現在已經開始補短板。

“預計今年小米之家大概會開50-60家。“黎萬強對記者說。

接下來,為了繼續推廣紅米,紅米請來吳秀波等多個明星代言人。黎萬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小米對各個品牌做梳理,其中小米系列手機主打的是發燒和性能,最好的代言就是用戶和雷軍本人,但紅米系列的用戶並不都是發燒友,包括不少剛剛使用智能手機的學生,因此並不能像當年早期小米那樣用戶形成自體系的傳播。

互聯網手機怎麽了?

市場研究機構IDC近日稱,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可能僅增長3.1%,至14.8億部,而去年的增長幅度高達10.5%。在市場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手機廠商的排名也發生了變化:今年第一季度中,進入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前十榜單的更多的是以線下渠道為基石的傳統手機品牌廠商,如華為等。而小米一季度銷量約在1504.8萬部,市場占有率為4.3%,而將其擠至第五的正是幾乎從未被小米列為對手的OPPO。

小米以“性價比”著稱的互聯網手機和電商渠道銷售模式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曾經對標“小米”的華為電商品牌“榮耀”在內部已經將戰場轉向了OPPO、金立等所在的線下渠道。而這一切的變化只用了半年時間。

“這個時間段是我們的一個谷底,今年我們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雷軍近日在接受多位互聯網專家訪問時的演講中說。

小米到底怎麽了?

價值線的尹生認為,小米的問題在於“用戶從發燒友群體向大眾群體切換時,過於依賴價格一種競爭維度,忽視了品質和個性化維度”、“沒能及時在產業鏈布局和提高產業鏈影響力方面有所作為”、“不夠偏執,未能將‘硬件免費+應用服務收費’的模式做到極致”。不過,這並不是說那些從小米手中搶走份額的公司,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雷軍也已開始反思。在此前證監會的演講中,雷軍提到小米去年在手機行業保持了市場第一的地位,但是去年也犯了一點錯誤,走得有點急。今年小米將回歸初心,收窄產品線,專註於手機、電視和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

而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得益於電商市場的迅猛增長,然而從去年開始電商市場增速下滑,逐漸趨於穩態,整個電商在手機銷售領域占到20%至25%左右,略慢於此前預期的30%、40%的增速。

“當公司處於轉型的時期,必然會引起很多連鎖反應,保持穩態也是正常現象。因此尋找新的利潤創新點才能保證小米持續發展,如果找不到則會在一段時間內比較被動。”王艷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反彈開始了?

可以看到的是,為了著手解決小米手機的產能問題,不久前,雷軍已經開始親自“坐鎮”供應鏈業務了。

現在,跌至谷底的小米期待一場全面的反彈。

“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業務規模,還是商業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過去兩年積累的各種技術陸續發布,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里面,會展現一個全新的小米。”雷軍說 。

雷軍還表示,小米過去5年幹了電商小米網,未來5年要做小米之家。像無印良品一樣,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靠50到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

“國內家電賣場平均單店5000平米,平均單店銷售額應該在4000多萬人民幣。小米之家的目標是250平方米,平均單店做到5000萬,現在最高的一天幹到了143萬。我現在每個月開5到10家,3到4年的時間開1000家店,可能就是400到500億的零售價,而且不加盟、不掛牌,我要求是100%自己管理,因為只有像我這麽堅硬和純潔的心,才能把這個事情幹好。”

在他看來,過去小米雖然做了大量的創新,但是在小米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下都被掩蓋了,或者小米的創新還不足以打動大家,“但是我未來一年里面,可能會展現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我有足夠的信心。”雷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04

進擊的鴨脖:一年賣11萬噸,收入超50億,兩家企業將被吃貨擡上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3/157366.shtml

進擊的鴨脖:一年賣11萬噸,收入超50億,兩家企業將被吃貨擡上市
周路平 周路平

進擊的鴨脖:一年賣11萬噸,收入超50億,兩家企業將被吃貨擡上市

你吃的鴨脖要上市了.....

文 | 周路平

編輯 | 盧旭成

吃貨眼中,鴨子全身是寶,從鴨頭、鴨脖、鴨舌,到鴨架、鴨翅,再到鴨掌、鴨腸,……人們在感嘆吃貨強大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商人的精明。

近期,吃貨界傳來一個振奮味蕾的消息,兩家著名的鴨脖子品牌——“周黑鴨”和“絕味食品”先後提交招股書,開始沖刺資本市場。

在吃貨的助攻下,兩家企業在過去幾年都有著不錯的營收數據。2015年,周黑鴨和絕味食品的營業額分別達到24億元和29億元。另一家賣鴨脖的“煌上煌”早已於2012年搶跑上市,目前市值達到87億元。

鴨脖是門大生意

鴨脖已成為武漢的城市標簽之一,江湖上流傳的鴨脖子品牌,包括絕味和周黑鴨,幾乎都與這座城市相關。

在被丟進鹵鍋之前,不得不承認,鴨脖一直是尷尬的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嚼著全是骨頭。然而當這根食材與鹵水產生化學作用之後,鴨脖就成了風靡街頭巷尾、夜市酒樓的人間美味。

完成這種升華之前,鴨脖需要經過36道工序鹵制8個小時。絕味和周黑鴨的招股書介紹了鴨脖子的制作流程——通常,鴨脖會選用12斤左右的櫻桃谷鴨,經過屠宰、清洗、解凍,再放入沸水中燙煮去除腥味,然後放入獨家秘制的鹵水慢火熬10到70分鐘,讓鴨脖和香料充分交融。這是鹵制鴨脖的最關鍵步驟,香包的配方直接決定了鴨脖的口感。據保守估計,鹵鴨的調料達到25種左右。這樣鹵制的鴨脖吃起來才會“微甜爽辣,唇齒留香,肉質緊致,絲絲入味”。

武漢最傳統的鴨脖品牌叫精武鴨脖,跟大多數小吃一樣,取名於當地的一條精武路——一條小街開了60多家鴨脖店,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武漢鴨脖子漸漸全國流行。

這里有個插曲,最早註冊精武品牌的並不是武漢的企業,而是一家天津企業,這家水產養殖企業甚至專門跑到武漢打官司,希望獲得精武鴨脖的商標權,但最終敗訴。

在很長一段時間,鹵鴨市場都處在江湖混戰的年代,大多企業或者鴨脖店都出不了武漢,小富即安。

“絕味鴨脖”的掌門人戴文軍決定不跟他們玩了。戴此人頗為神秘,網上幾乎沒有他的個人信息,只知道他是武漢人。2005年4月,做了多年鴨脖生意的戴文軍繞開競爭激烈的武漢市場,跑到湖南長沙開了第一家絕味鴨脖專營店。

而此時,鴨脖江湖的另一個門派——周黑鴨掌門人周鵬(別名“周富裕”)已經有一定江湖地位。周掌櫃起早貪黑賣了十幾年的鴨子,已經在武漢有了兩家鹵鴨店。他的成功的確是一個勵誌故事:周19歲從重慶跑到武漢,在菜廠幫大姐打雜,開始接觸鹵鴨生意,隨後自己開了一個店鋪。他膽大,年紀輕輕就敢拼價格戰,一只鹵鴨別人賣12元,他10塊錢就出手,周邊的幾家鹵鴨店都關門了。

2010年,並不性感的鴨脖市場受到風險投資青睞,天圖資本投資周黑鴨5800萬元,占股10%,周黑鴨估值達5.8億元。2012年6月,IDG進入,投資周黑鴨1億元。自此,周黑鴨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絕味為何不如周黑鴨賺錢?

絕味在全國有7172家門店,周黑鴨有715家,絕味門店數比周黑鴨多了6457家。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2015年,周黑鴨營收24億元、毛利潤13.7億元,絕味營收29億元、毛利潤3.86億元,周黑鴨營收跟絕味差5億元,毛利潤卻高出近10億元。

為什麽?這是為什麽?

這還得從雙方的商業模式說起。絕味以加盟連鎖為主,周黑鴨則全部自營。

當年,鴨脖混戰時,起步較晚的絕味很好地借助了加盟的力量,加盟商每年僅向絕味繳納4000到8000元不等的加盟管理費,三年後只交管理費。加盟讓絕味的勢力範圍迅速擴大,銷量蹭蹭往上漲,一舉超過了周黑鴨以及一大批武漢本地品牌。近三年時間,絕味鴨脖還以每年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在瘋長。

老實說,迄今只有715家店的周黑鴨也嘗試過加盟的玩法。2006年,周鵬跑到南昌,一口氣開了11家加盟店,從中賺了20多萬元。當時的算盤打得相當如意——把品牌授權給加盟商,按訂單給他們送貨,然後翹著腿數錢吧。

但“假貨漫天,加盟店質量難以掌控。”周鵬最終不得不花30萬元把剩下的店面高價收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周鵬此後堅持做自營,曾有寧波的朋友幾次電話周鵬,願意以100萬元高價加盟周黑鴨,依然遭到周的拒絕。

絕味門店數比周黑鴨多那麽多,但收入只差5億元,是因為周黑鴨是直接賣給消費者,產品平均售價達到了80.8元/公斤,而絕味則是賣給加盟門店,是批發價,產品平均售價只有36元/公斤左右。

絕味在2015年的銷量超過83000噸,周黑鴨只有27000噸。絕味賣得多,成本自然也高——絕味去年采購鴨脖子等原材料的成本高達19.6億元,周黑鴨只花了7.4億元。

絕味的毛利率比周黑鴨低很多,也跟周黑鴨的產品形態更先進有關。

早期鴨脖都是散賣,要幾根稱幾根。後來有些人開始動腦筋,認為這樣效率太低,食品安全也更難保證,幹脆包裝一下,價格也往上提了提。周黑鴨是里面開竅比較早的,2014年中旬開始就不再生產未包裝產品,分別在武漢和上海建立了兩個加工廠,統一加工生產。絕味依然堅持散裝銷售。周黑鴨200gMAP包裝的鴨脖售價36元,180g真空包裝的鴨脖售價為48元。而絕味散裝的鴨脖子,200g批發價只有7.2元,零售加價1倍,也才賣14.4元。更為關鍵的是,如果采用真空包裝,保質期能從無包裝的3-7天延長到半年。更長的保質期意味著可以更大範圍的配送,更長的售賣時間。

事實上,絕味也部分生產了包裝食品,這部分產品的銷售收入只占到營業總收入的0.79%。

自營利潤高,但開店並不便宜。根據周黑鴨的測算,2015年,周黑鴨單店每年的平均開支在12萬元左右。新店要做到收支平衡,需要一兩個月時間,實現投資回收需要兩到六個月時間。周鵬是鐵了心要走自營路線,他的計劃今明兩年增加187和180家自營店。

也許是高毛利的刺激,絕味也決定加大自營門店的拓展。據絕味的規劃,將在全國重點大中城市的吃貨重災區新建180家旗艦店。

吃鴨脖子會致癌?

盡管利潤和銷量有別,但兩家企業都需要面對一個共同的敵人:食品安全。這個風險被放在了所有風險要素的首位。從采購到生產、產品配送、再到銷售,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是致命的。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依據。2013年到2014年,周黑鴨位於南昌、深圳和廣州的自營門店因含菌量超標被當地部門行政處罰。盡管錢罰的不多,但對品牌的打擊卻相當深遠。2014年中期,周黑鴨決定停止生產銷售未包裝產品,而在上一年,未包裝產品的銷量在周黑鴨的總銷量中占比最高。

絕味和煌上煌也同樣面臨著這類困境,這不是鬧著玩的,煌上煌當年就差點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導致上市計劃夭折。

作為熟食鹵制品,鴨脖的保質期很短。而且考慮到吃貨們的口感,絕味的未包裝產品和周黑鴨的MAP包裝產品,均未經過高溫殺菌,盡可能保證原汁原味,當然代價是保質期只有3到7天。這給了物流和冷鏈等帶來很大的壓力。

到目前為止,絕味的產品絕大部分沒有包裝。而周黑鴨從2012年開始引進德國的MAP包裝技術(就是用塑料盒裝,上面覆蓋了一層保鮮膜),並於2014年中全面取消了散裝售賣,全部采用真空包裝和MAP包裝。

除了來自自身的風險,還有一種風險來自民間傳言。近年來,吃鴨脖易致癌的傳聞一直不斷,盡管未被最終證實,各方也出面否認。但人們已心生芥蒂,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給市場埋下了隱患。謠言害死一個產業,這是有先例的。香蕉曾傳出致癌的謠言,最終導致海南香蕉大面積滯銷,果農損失慘重。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吃貨的勢力範圍在蔓延。尤其是女性吃貨,這並非性別歧視,招股書上寫的清清楚楚,買鴨脖子的用戶大多是年輕的女性。而周黑鴨和絕味的勢力範圍一直盤踞在華中和北上廣一帶,還有很大的市場挖掘空間。

據Frost&Sullivan預測,中國休閑鹵制品行業的零售額2015年只有521億元,在2020年達到1201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8.2%。

鴨脖 上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95

年賣10萬噸,市值107億元,中國金針菇之王如何煉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4/157421.shtml

年賣10萬噸,市值107億元,中國金針菇之王如何煉成?
周路平 周路平

年賣10萬噸,市值107億元,中國金針菇之王如何煉成?

創始人靠賣金針菇成為身家40億的富豪。

2016年5月4日,上海郊區的一家叫“雪榕生物”的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毫無懸念,開盤大漲44%。創業家&i黑馬發現,目前該公司總市值達到107億元,很快就要追上曾經的妖股“暴風科技”了。

雪榕生物的全名叫“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聽名字怪唬人的,這家名中帶有“生物科技”字樣的企業是何方神聖?是基因測序、種子培育,還是新藥研發?實際上,並沒有如此高大上,這是一家生產金針菇為主的公司。對,就是廣泛出現在火鍋、麻辣燙里的金針菇。

據其官方陳述,雪榕主營食用菌的研發、工廠化種植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金針菇、真姬菇和香菇等等。後兩者占比較低,該公司總營收中,77.66%以上來自金針菇。

這家靠一根一根金針菇賣上市的企業,2015年食用菌年產量超過10萬噸,營收10.19億元,凈利潤12335萬元,是國內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商。這是什麽概念?就是你平時吃的金針菇里,可能有一根就是它們家生產的。

賣金針菇的生物科技公司

雪榕生物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2000年之後法人變為楊勇萍,他曾是吉林省人大代表,精通《周易》,曾被授予全國優秀青年鄉鎮企業家。現在,持有雪榕生物40%股份的楊,身家超40億元。

那時候的雪榕比現在洋氣,還是一家蔬菜種植、加工出口型企業,幫助數萬農戶發家致富。而出口目的地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後因遭到日本的出口貿易壁壘,雪榕轉做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商和供應商。2008年,雪榕幹脆把蔬菜業務停了,專心生產食用菌,市場也基本從海外回到國內。

明顯可以看到,從歷史到現在,雪榕都是一家“賣菜”的公司。

雪榕的研發投入相當有限,其科研人員總共才16人,本科以下占多數,2015年研發投入總計不到300萬元。與那些動輒數億研發經費的生物科技公司相比,簡直太少了。

事實上,豐科生物科技、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星河生物科技等公司,扒去“生物科技”的外皮,實際上都是賣蘑菇的。

雪榕有一門獨門絕技——用液體菌種生產食用菌。以金針菇為例,采用液體菌種生產金針菇較采用固體菌種生產金針菇,不但品相更好,而且菌種生產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減少了 47-69 天,栽培瓶培養發菌和生育出菇的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縮短了約 7-13 天,整個周期縮短了約 54-82 天。在雪榕,金針菇栽培周期約為 48-51天,相當於一年賣7茬。

蘑菇圈內有一個叫生物轉化率的概念,這是什麽鬼?就是一斤重的菌棒能長出多少斤蘑菇來,這種轉化率反映了一家企業的綜合能力。2012年,國際領先企業的金針菇生物轉化率為140%,我國的平均水平為90%,而雪榕的轉化率達到了150%,換句話就是一斤的配料,能長出一點五斤的金針菇。

一年耗電1.4億度

金針菇這玩意跟土豆一樣,放哪都能生長,北到黑龍江,南到雲南廣東,西到新疆,東到江蘇,都能長出一捧金針菇來。

但要種好,保證質量和產量可沒那麽容易,你真以為隨便拿個塑料袋,裝幾把菌種放墻角就能長出金針菇來?

雪榕把自己定義為工廠化生產。之所以強調工廠化,是因為金針菇的生產還存在大量家庭小作坊式的做法,而這部分的金針菇產量占到了全國產量的大部分。

手工作坊一般以塑料袋為栽培容器,攪拌、裝袋、滅菌、接種等都是通過人工或簡單的機械進行。這種做法有弊端,農戶通過簡易的保溫和制冷設備,減小了外界溫度對金針菇栽培的影響,延長了產品的供應期。但由於設施設備投入小,大棚和簡易廠房的溫度調節能力相對較弱,老天稍一變臉,估計前期辛苦都得白費了。

後面又出來一種地區合作社或者“企業加農戶”的模式,企業提供菌種,農戶負責種植,成熟之後回頭賣給企業。這種做法不僅存在於金針菇行業,其它的農作物也都有借鑒。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效率和質量問題。

雪榕采用的是工廠化種植,這也是雪榕敢標榜生物科技企業的重要原因。別看金針菇身材纖細,但也是嬌嫩得很。工廠化生產要按照菌類生長需要,通過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人工模擬生態環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一年四季均能穩定地進行生產。而栽培方式也是通過機械進行裝瓶、滅菌、自動接種、機械搔菌,培養室、生育室都采用標準空調廠房,除了菌類的生長環節,采收也都是機械設備自動化操作。

通過雪榕的招股書,創業家&i黑馬看到一組有趣的數字——雪榕在全國有633間生育室,每天有80萬瓶食用菌可供采收,每瓶產出金針菇405克/365克,真姬菇230克。

你或許不會想到,雪榕花錢最大的地方居然是電費,上海市電力公司已經連續三年占據雪榕成本支出的首位,2015年雪榕需要支付該電力公司3175.75萬元電費。2015年,雪榕消耗了1.3889億度電,主要用於生產過程中的制冷、光照和設備運行;還消耗了270.56 萬立方米天然氣,用於生產過程的高溫消毒。2015年,雪榕生產金針菇需要支付的電費和天然氣費用總計高達6968.42萬元。    

95%流向農貿市場

生產出來了,咋賣出去?這麽大的量不可能一兩家路邊攤能夠消化得了,主要是通過一層一層的經銷商。雪榕有79名銷售人員,在全國52個一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設立了經銷點,通過經銷點向下遊的分銷商、零售店和超市銷售,最終才能到達吃貨的胃里。而這種銷售渠道占到了總銷量的95%。

2012年,雪榕開始發力商超餐飲和網絡銷售,並少量向商超連鎖以及互聯網客戶等直接銷售,這些渠道利潤高,但銷量不大。目前雪榕共有直銷渠道客戶46家,這部分銷量占總體銷售額的5%不到。

 據雪榕股份披露,2013年-2015年,金針菇每公斤平均售價分別為7.52元、6.66元、6.40元,金針菇價格連年下降的原因是,金針菇生產門檻低,看到賺錢,一窩蜂而上,同時2014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達到729家,較2008年的186家增長了291.94%。 

貨賣出去了,錢怎麽結算?經銷商通過所在大區的銷售員上報給公司的營銷中心,營銷中心根據實際產量與分配規劃給予經銷商產品數量。就是你要多了不行,沒貨。通常,經銷規模較大的優質客戶允許一定的信用額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賒賬。其余的人只能一手交錢,一手發貨。想賒賬?門都木有。2015年之前的四年時間,雪榕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310.01萬元、2,439.50萬元、1,650.95萬元和2,023.09萬元。

“土公司”如何掙錢

盡管很土,但雪榕絕對是一家掙錢的公司。

根據證券機構給出的PE值,數據普遍在20到30倍之間,而雪榕現在的PE值已經超過了45倍。股價的合理區間被預測在20到40元之間,而雪榕目前的股價已經達到71元,一路飄紅。

當然,中國之大,吃貨之多,生產金針菇的也不僅雪榕一家。早在2010年,一家名為星河生物科技的廣東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和產量都只有雪榕的一半不到。

同樣是金針菇,差距咋就這麽大?主要還是因為雙方規模有差距。當然,作為常年虧損的股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變幻莫測的A股,新股往往會毫無理由的受到股民的熱炒。

不過,雪榕受追捧並不是毫無道理,至少創業家&i黑馬從該企業財務數據來看,人家也是連年盈利。2012年到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8億元、7.7億元、8.8億元、10.19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69億元、0.78億元、0.97億元、1.2335億元。

除了盈利,雪榕在金針菇行業里,其它指標也占據了絕對優勢。

一是產量大。金針菇日產能304噸、真姬菇日產能26噸、香菇日產能130噸,合計460噸。唉,這得燉多少只小雞啊!

二是生產布局廣泛,銷售網絡遍布全國。雪榕雖然總部在上海郊區,但2009年開始就走向了全國,目前除了大上海,生產基地遍布四川都江堰、吉林長春、山東德州、廣東惠州、貴州畢節等,這些地方基本覆蓋了全國市場。

三是技術實力領先。盡管剛才吐槽了生物科技的說法,但在人家圈子內,雪榕還是大哥的角色,有自己的技術優勢,包括使用液體菌種代替固體菌種,縮短產品生長周期等等。

當然,金針菇生意並非毫無風險。

雖然生產地域廣泛,但同樣分季節,每年上半年氣候溫暖,金針菇集中上市,而下半年天氣冷,供應量減少,蠢蠢欲動的吃貨卻讓銷量猛增。可以腦補一下,在下雪的夜晚,圍在火爐旁刷著火鍋是多麽美妙的體驗。而金針菇又是火鍋的必備菜品,深受吃貨喜愛。於是乎,冬季金針菇的價格往往比夏季高了不少。

同時需要註意的是,雪榕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金針菇這單一品種。這就不是很妙,萬一哪天全國寶寶不開心,都不吃金針菇了,雪榕的麻煩就大了。 

雪榕 金針菇 上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13

這家公司的產品“很毒”,年賣8億元,離了它我們都沒飯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8/158212.shtml

這家公司的產品“很毒”,年賣8億元,離了它我們都沒飯吃
張雪 張雪

這家公司的產品“很毒”,年賣8億元,離了它我們都沒飯吃

創業家&i黑馬帶你看一家很奇特也特“接地氣”的企業。

提到農藥,大家想到什麽?

農民伯伯背著噴藥箱子,在玉米地或水稻田里噴農藥?無人機飛過農場留下一條白色霧線?還是臭氣熏天的化工廠?

前兩種是大家在中國田間地頭常見的農藥使用場景,後一種是大家臆想的農藥生產場景。

其實,農藥是一門大生意。

隨著全球耕地減少和糧食緊張,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糧食產量成為人類的選擇。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於保障農作物的保產增產發揮突出的作用。據估算,如果不使用農藥,農業領域因病蟲草害導致的減產率達74.75%。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農藥,大部分人類都得餓肚子。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數據,2006年中國生產的農藥即高達129.60萬噸,此後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到2014年達374.40萬噸,全行業銷售收入3008.41億元

農藥也是一門“苦”生意。

2014年中國農藥全行業凈利潤只有225.91億元,利潤率僅7.51%,不如騰訊2015年(324.1億元)一年的凈利潤多。

中國農藥工業全行業利潤低,跟中國大部分農藥企業處於產業的下遊有莫大的關系

全球農藥企業分為三個集團陣營——第一集團,先正達、拜耳、杜邦、陶氏、巴斯夫、孟山都等農藥創制企業,它們有巨大的財力和強大的研發力量力投入到新農藥的研發上,從研制一種農藥新的活性成分到實現產業化,平均需要9年的時間,研發費用高達2.1億美元。所以它們研發出來的新農藥在專利保護期內的利潤極高。這六大企業2011年-2013年的銷售額分別為356.32億美元、377.94億美元、419.10億美元,分別占了全球作物保護農藥市場份額的80.95%、79.65%、80.95%。剩下的玩家,其實都只能喝湯了。

第二集團,ADAMA、日本住友、澳大利亞紐發姆、美國富美實等有一定技術實力和市場渠道的國際農藥企業,它們主要把持住了非專利農藥的生產和銷售,2013年的年銷售收入都在20億美元以上。

第三集團,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一些農藥企業。它們依托本國完善的基礎化工產業鏈和低成本優勢,承接第一、第二集團的原藥和大包裝制劑的生產環節。說白了,就是國際農藥企業的“代工廠”

一家名為“江蘇中旗”的農藥企業,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三集團中的一員。2015年江蘇中旗靠賣農藥賣出了8億元,凈利達9480.79萬元,凈利率達11.75%,在2015年全國農藥企業銷售額排名中排第49位。

2014年10月江蘇中旗已掛牌新三板,一個月後便發布公告稱,計劃在創業板上市。經審批,今年8月3日正式提交了申請創業板的招股書。

這有成功案例在前。2015年,康斯特(300445)、合縱科技(300477)、雙傑電氣(30044)這三家公司成功從新三板轉板A股,轉板之後,股價暴漲。雙傑電氣股價從12元/股的首發價格,一度上漲至70元/股。

江蘇中旗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奇葩”企業,它的生意密碼是什麽?創業家&i黑馬帶你一探究竟。

化工結緣

江蘇中旗的全稱是“江蘇中旗作物保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耀軍,1971年生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吳耀軍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化工建設江蘇公司就職,8年間,從業務經理做到了總經理助理。據公開資料,中國化工建設是以化工為主業,集國際貿易、科研開發、生產、設計和承包工程、倉儲及服務於一體的外向型集團公司。顯然,吳耀軍是中國比較早熟悉國際化工貿易玩法的高級人才。

上文提到,中國的農藥工業本質是為國際農藥企業的第一、第二集團做“代工廠”。而中國和印度所以能成為這些國際農藥巨頭的重要代工基地,跟中印有比較完善的化工產業鏈有關。吳耀軍身在國際化工貿易最前線,自然能發現各種機會。

2003年,吳耀軍看中了農藥的進出口生意,從中化建江蘇公司離職,創立了江蘇中旗。吳耀軍的創業得到了老東家的支持,公司設立時,中化建江蘇公司給他出資50萬元,占股10%。前同事周學進出資95萬元,占股19%。周學進曾是中化建江蘇公司的辦公室主任。江蘇中旗成立時,南京旗化還給投了40萬,占股8%。

南京旗化,主營精細化工的出口業務,兩位股東是吳耀軍再熟識不過的母親張恒元和妻子張驥。張驥曾任上海外經貿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職員,2002年擔任南京旗化董事。可以說南京旗化和江蘇中旗,其實就是一家。2012年,江蘇中旗股改,張驥占股8%,正式加入中旗。

得老外者得天下

i黑馬查詢資料獲悉,2015年,江蘇中旗8億元的收入,銷售人員居然只有28個人。不奇怪,因為江蘇中旗有5.65億元銷售收入來自於境外,大多是通自營或代理跟少量的國際藥企做生意,占了總銷售收入的70.98%,其中光來自歐洲的銷售收入就有2.3億元,跟江蘇中旗在中國區的總銷售收入相當。這是一家赤裸裸靠老外吃飯的農藥“代工廠”。那麽,諸位肯定好奇,江蘇中旗是怎麽搞定老外的?

諸位忘了,江蘇中旗的老總吳耀軍可是南京大學化工學院的科班出身,又在中化建設江蘇公司做過高管,既有專業背景,也懂國際化工貿易規則,陶氏等國際農藥巨頭挑合作夥伴,自然優先選擇這種人嘛。現在江蘇中旗已跟陶氏、巴斯夫、先正達、拜耳四家國際農藥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當然,要想榜上國際農藥巨頭也不容易。跨國農藥巨頭通常會把生產環節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原藥或中間體交給為數不多的幾個工廠生產,一旦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不會輕易解除合作。因此,跨國藥企會對合作的農藥企業的生產設備、研發能力、生產管理、安全環保和產品質量控制能力進行“長達數年的考察和遴選”。

而一旦合作上,江蘇中旗就舒服了。首先江蘇中旗的生產管理體系會得到極大提升。江蘇中旗在跟跨國藥企合作過程中,自然需要按照這些農藥巨頭的要求做好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員工職業健康和安全生範等,否則根本不能滿足跨國藥企的要求,失去合作機會,在這種壓力下,久而久之就把跨國藥企這套管理經驗和體系學會了。

其次,這些跨國藥企為了鞏固合作關系,除了保證現有產品的合作外,還會不斷增加新產品方面的合作,比如江蘇中旗與陶氏的合作就從中間體,擴展到原藥和制劑,並擴展到其他品種。

再次,因為農藥銷售有季節和區域特性,是典型的“靠天吃飯”,跨國藥企反過來也要求江蘇中旗具備這樣的快速反應能力來配合它們,所以江蘇中旗也建立了一套“多品種、適批量”的研發和生產體系,擁有多個標準的原藥生產車間,先進的計算機控制的生產線,讓其原藥產品合成收率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國際著名農藥公司的水平,國內領先。這樣的水準,讓江蘇中旗具備了更快推出產品進行市場競爭的能力。

“毒物生意”

江蘇中旗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的主要產品是除草劑和殺蟲劑原藥、制劑及中間體,大部分產品,都集中在原藥和大包裝制劑的生產環節。

原藥是什麽?它還不是可以直接噴灑在小麥、玉米上的成品農藥,需要各種添加劑才能制成。主營農藥中間體的公司是原料供應商,比如連雲港市朗易化工有限公司、南京聯科化學有限公司等等。2015年,江蘇中旗主要原材料平均采購金額約為6萬元每噸。

江蘇中旗從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原料,車間按生產計劃領取原料進行生產。主要產品中,除草劑包括氯氟吡氧乙酸、精噁唑禾草靈、磺草酮、炔草酯、異噁唑草酮等;殺蟲劑包括噻蟲胺、虱蟎脲等。它們適用的作物不同,比如氯氟吡氧乙酸,江蘇中旗招股書中對其功效這樣解釋——專門用於去除小麥、大麥、玉米等田間闊葉雜草;精噁唑禾草靈專門適用於大豆、甜菜、花生等作物,可以去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科雜草。

用途不同,生產工藝也不一樣,比如除草劑產品氯氟吡氧乙酸,要經歷原料、氟化、胺化、濾液、縮合、脂交換、重結晶的過程,最後形成氯氟吡氧乙酸原藥。

通過這些工藝生產出來的原藥,成噸地售賣給國內外的農藥巨頭。比如,2016年上半年,氯氟吡氧乙酸的單價為11.17萬元/噸,賣了576.37萬噸,其中成本占到6.79萬元/噸,主要是原料成本。

吳耀軍把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等原藥、中間體或制劑等產品賣給給了境內和境外的客戶。境內的客戶集中在華東地區,這不用解釋——華東是中國“魚米之鄉”,自然也是農業重鎮,再加上江蘇中旗坐落於華東,大本營自然是要守好的。

境外的銷售重地是歐洲和北美,江蘇中旗通過自營出口和間接通過貿易商出口兩種模式售賣,主要客戶是陶氏益農、拜耳作物科學、先正達等。

老外為何把農藥生產環節放到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原因之一是中印的石油化工原料行業發達;另外,農藥生產有可能會產生汙染,在歐美生產,環保壓力大。

江蘇中旗招股書顯示,農藥生產過程會產生“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尤其是廢水占了大頭。江蘇中旗的“三廢”需要按國家要求的主要環保治理方式,進行蒸發、中和、隔油、沈澱、調節、兼氧、好氧、二次沈澱、排汙等處理。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江蘇中旗的環保投入分別為770.12萬元、4478.05萬元、1887.89萬元和2211.40萬元。

如此大的投入,依然還是出過事故。2013年6月29日,江蘇中旗三車間生產裝置發生事故,部分處理水通過雨水排口滲漏到外部環境。這次事故導致江蘇中旗被南京環保局處以5萬元罰款。

農藥 江蘇中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23

內需股存貨滯銷逾年賣不出 消費不振積貨問題恐惡化

1 : GS(14)@2012-08-30 11:26:41

按: 其實點解他們賣唔出d貨唔嘗試撇帳同賣走佢?

2012-8-30 MP
內地消費市道疲弱,內需股產能過剩問題愈趨嚴重,積壓存貨已達危險水平。以時裝及運動品牌為例,反映產品由出廠到成功出售的存貨周轉天數相當嚇人,部分廠商品牌需時高達400 天,亦即消費者在店內購買的產品,實為一年多前生產的款式,這對追求潮流的時裝業而言極為諷刺。存貨急增問題亦擴至諸如汽車及酒類產品。分析員認為,下半年內地經濟難有起色,內需股存貨積壓問題可能進一步惡化。明報記者李萌、杜婧
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伙人盧華基指出,存貨周轉天數即產品從工廠出廠到最終消費者的天數。天數大增將對企業現金流和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削弱企業資金回籠能力,亦可能為存貨價值下跌而做出大額撥備。
利邦存貨周轉逾年遠遜Zara以企業層面來看,上市不到一年的中國服飾(1146)主要經銷男士便服,其截至6 月底存貨周轉天數達399 天,較去年底上升63 天。同樣經營男裝、由馮國經馮氏家族打理的利邦(0891),上半年存貨周轉天數更高達407 天,即消費者在店內購買的男裝實為一年多前生產的款式。法巴更預計其下半年存貨情况繼續轉差,2012 年全年或達487天。產品季節性更強的佐丹奴(709) , 上半年存貨周轉雖有所改善,但仍有60 天,大幅落後國際快銷服裝品牌Zara 的15 天標準。
體育用品行業就更不樂觀。李寧(2331)上半年單存貨撥備就達2.2 億元人民幣,經營性現金錄得凈流出約6億元。其也稱,存貨問題為過去2、3年日積月累形成的,短期內難以解決。有零售業分析員指出,體育股的實際存貨要遠遠高於其業績報表中的數據,事實上連分析員也估計不出存貨規模究竟有多大。「這是為什麽之前很多人都沒有預料業績走樣會這麼嚴重。如果訂貨會還在增大,就說明企業還在往渠道裏塞貨。」至於什麼存貨水平才需撥備,盧華基說核數師一般會對存貨類型進行分析,同時參考行業水平。「像Zara 的快速消費品,可能多過3 個禮拜就要撥備,但如果是高爾夫球杆這類耐用品,就可以接受比較高存貨周轉天數。」

....

學者:中央已無招可出
北京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中央在刺激消費和刺激經濟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們還在承受、消化上一輪過度刺激的後果,在這種情况下新一輪刺激政策根本出不來。」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早前也指出,家電、汽車補貼金額如此之少正說明中央政府已無招可出,消費刺激宣傳大於實際。
2 : GS(14)@2012-08-30 11:27:57

經濟放緩汽車庫存大增   

內需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轉弱,相較日常消費品,受經濟環境影響更深的汽車行業更是如履薄冰。

以本港上市的汽車股為例,廠商因急於「散貨」不惜容忍賒帳,令應收帳大增,下游的經銷商則在廠商賒數下存貨「多有少出」,結果面臨沉重庫存壓力,下半年或須加大折扣以助清倉(見表)。

東風應收款按年漲逾25%

本港上市的汽車廠商中, 廣汽(2238) 、吉利(0175) 、東風(0489)、長城(2333)等企業的應收帳水平,按年大增15%至57%。其中,東風上半年銷售額按年增長6.8%至681 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現金卻錄得26.4 億元流出,較去年的1 億元淨流入明顯減少,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應收款項按年漲逾25%,並於半年間大增87 億元。

正通中升庫存急升

另一方面,為維持與廠商合作、搶佔市場份額而不得不保持進貨步伐的汽車分銷商,則要承受存貨大幅上升的困境。已經公布中期業績的正通(1728) 、中升(0881) 兩大分銷商,截至6 月底庫存分別按年大升2.4 倍及1.1 倍,並較去年年底進一步惡化。中升董事長黃毅此前在業績會上坦言,年初至今的減庫存嘗試至今仍未奏效,集團目前庫存處於「危險」水平,期待下半年獲得廠商配合、加大促銷力度,以助庫存周轉天數回落至去年同期約45 天的水平。
3 : GS(14)@2012-08-30 11:28:30

零售業生意差 關店大增   

消費不見起色,零售企業紛紛祭出打折、關店及主動降低訂貨規模這三招,來應對困境。

零售店主動打折

上半年不論是體育用品、百貨,還是女鞋、服裝,零售業劈價清貨的時間不斷提前,五折甩賣已不罕見, 這都導致毛利率收窄。利郎(1234)早前指出,目前零售店平均折扣約為七折,特賣促銷則有六折。安踏(2020)折扣店內出售的運動鞋,每雙僅賣100 至200 元人民幣,折扣高達五折,部分運動服裝只售35 元。

李寧上半年淨關店952 間

大力清貨之餘,體育股更加碼要關店。單李寧(2331)一間公司,上半年就已淨關店952 間,加上中國動向(3818)、匹克(1968)和美克(0953) , 四間體育股共關店2621 間,相當於日關14 間舖。匹克行政總裁許志華更明言,下半年將繼續削減560 間店舖。

安莉芳:零售點半年淨減57 個內地女式內衣產銷商安莉芳(1388),其行政總裁鄭碧浩昨天也指出,下半年內地經濟環境仍欠佳,相信增長速度會繼續放緩,對此集團在上半年的零售點數目淨減57 個的情况下,將全年零售點淨增長目標由150 個大減至50 個。
4 : mr_dlm(19486)@2012-08-30 12:02:45

我係大陸見到LN個標價同香港的nike價差不多, 都唔明有乜人會買
5 : abbychau(1)@2012-08-30 13:09:25

有班支持國貨的
6 : greatsoup38(830)@2012-08-30 13:39:23

平先支持
7 : abbychau(1)@2012-08-30 13:42:28

6樓提及
平先支持

支持係代表同一個價錢甚至略貴都會去買
8 : greatsoup38(830)@2012-08-30 13:43:44

7樓提及
6樓提及
平先支持

支持係代表同一個價錢甚至略貴都會去買

咁其實呢d野性價比差唔多
9 : abbychau(1)@2012-08-30 13:45:45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平先支持

支持係代表同一個價錢甚至略貴都會去買

咁其實呢d野性價比差唔多

無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91

東環折實呎價直撲萬元東涌新盤 一年賣貴三成

1 : GS(14)@2014-12-24 02:00:27





■東環有望成今年最後一個新盤,新地公佈售價後,大批地產代理瘋狂搶價單促銷。 江俊豪攝



【本報訊】細單位有價有市,新地(016)昨日公佈東涌新盤東環定價,首批300伙折盡平均實用呎價逼近1萬元,較一年前同區新盤昇薈首批折盡呎價7,671元,貴約三成。由於東環主打一或兩房細戶,是次最平入場費366.8萬元,業界坦言,純粹銀碼細,以400萬元內可以上車做賣點,遂令發展商可肆無忌憚進取開價。記者:朱連峰 陳東陽


新地案今日判刑,惟集團揚言延續「月月有樓賣」策略,旗下東環挾最快2017年落成的港珠澳大橋作銷售噱頭,首批300伙平均實呎10,963元,扣除各項優惠,折實平均呎價9,812元,較南豐毗鄰昇薈現時平均呎價約8,500元貴15%,亦貴過區內部份二手樓,最快月內發售。代理指出,東環約七成單位屬1至2房細戶,樓價主攻400至600餘萬元,屬近期較搶手銀碼「上車盤」,因而呎價進取也不愁銷路。




昇薈去年呎價7,671開售

昇薈去年11月發售時首批單位平均折實呎價只是7,671元,東環在短短13個月後開賣,價錢賣貴近三成。反映整體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同期升幅只有約一成。與東環一樣偏離港鐵東涌站的映灣園,現時平均實用呎價約8,650元,較東環平逾一成。而整個東涌私樓市場,按中原數據,暫時只有最貼近港鐵站的水藍.天岸、影岸.紅呎價能超越1萬元。昔日東涌地區偏遠,惟98年地鐵東涌線通車後,拉近與市區距離,區內首個私樓為東堤灣畔,99年初開賣實用呎價大約4,400元,建築呎價3,138元,其後區內映灣園,04年樓市陷入低谷時,單位曾跌至不足100萬元,實用呎價低見1,716元。十年後新盤開價,竟然高出超過四倍。



一房折實最平366.8萬

近期發展商多以低入場費招徠,但擺脫不少超高呎價的事實,務求網羅市場上一大批「求價不求呎」的準買家心理。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指出,東環開價對比同區二手銀碼低,當中最平一房開價「接近平盡同區」,確實銷售日期視乎收票情況,有機會月內開售。每張本票10萬元,每名準買家只可以入兩票。東環首批面積412至645方呎,折實呎價8,571元至10,892元,全部售價低於800萬元;佔近七成是一及兩房細戶,3B座1樓5室最平,實用面積412方呎,一房折實價366.8萬元,料平絕同區私樓。發展商引入大堆付款優惠,總折扣佔樓價10.5%,另設印花稅100%或雙倍印花稅(DSD)70%稅務現金回贈。首30個合資格買家,可獲15%買家印花稅(BSD)現金回贈,連其他優惠,總折扣15%。近期開賣新盤,呎價動輒逾萬元,如西營盤單幢樓AVA128,一個實用177方呎開放式,定價近400萬元。


■凌小姐

【市民心聲】

凌小姐:「東環一房單位折實約370萬元入場,唔會諗啦,除咗因為項目開價太貴之外,東涌區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所以都會令人卻步。」


■張小姐


張小姐:「本身住大嶼山南村屋,覺得東涌出入市區可依賴地鐵,比如往中環雖然只需約半小時,但每程車費就要成21元,長期計,交通費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3/189783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39

印度寺廟有「黑金」年賣逾2億港元

1 : GS(14)@2016-10-21 05:28:03

現時不少女士會駁髮(hair-extension),讓自己一把秀髮看起來更加濃密亮麗。可是似乎沒甚麼人在意,這些駁髮所用的人髮是從何而來。英媒近日就追蹤這些人髮的來源,揭示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在南印度一間寺廟,有不少住在貧民窟的年輕女子正耐心排隊。她們本來也擁有長長的秀髮,但現時要任由自己的頭髮被刀片剃光。28歲的卡卡拉(Lavanya Kakala)是其中一名,她指自己從未通過獻出頭髮得過任何回報:「我只想向神明道謝,我也不在乎這些頭髮的去向,如果有人想利用我的頭髮的話,那當然比棄掉來得好。」在印度,部分少女會接受「剃光儀式」,相信這是對於印度教神明毗濕奴的一種奉獻。有人看準商機,將這些頭髮收集起來轉售。印度少女那些從未上色、沒用過含化學物洗頭水清洗,又經常用天然椰子油保持柔滑的頭髮一般稱為「處女髮」,對於理髮師而言特別珍貴,因最有可塑性。有寺廟單單一年,就通過轉售這些少女頭髮賺了2,200萬英鎊(2.1億港元),形成另類生意。儘管知道頭髮是被人拿去轉售,但這些女性似乎並不介意,被人從老遠的地方送到寺廟剃光頭,因為她們視之為「把美貌奉獻給神」。而她們的丈夫,部分會收到「回佣」。這些轉售頭髮的商人,會專門針對亞洲的貧困年輕女性,慫恿甚至威迫她們剃下頭髮。一名女子表示:「我被一群男子捉住,強行剃掉頭髮。有些女子不肯被剃頭,受到恐嚇勒索。」有些小女孩則會被人用玩具引誘,交出頭髮。東歐國家如塞爾維亞、烏克蘭等的女性頭髮價格較貴,但因為「天然金」,也有一定市場。巴西、秘魯等南美國家由於女性頭髮較濃密,同樣受歡迎。中國女性的頭髮因為較粗糙和較直,較乏人問津。這些頭髮會空運至中國的工場加工,先是用人手解開打結的地方,再梳整,再分成不同的長度,最後就會裝飾,製成假髮或再賣給人。有業界人士就形容:「頭髮相當值錢,我們(業界)都稱它為『黑色的黃金』。」有些商人為了收集頭髮,甚至會從髮型屋的垃圾桶中收集有用的頭髮轉售。在歐美,很多髮型屋都會使用這些加工過的人髮提供駁髮服務,一次收費可達1,200英鎊(約1.14萬港元),但他們往往只是用不到一半的價錢買這些頭髮回來。這些服務近年越來越受歡迎。英國37歲女子伊斯特(Naomi Isted)是顧客之一。她一把亮麗的金髮,就是通過駁髮而來,她指自己已接受這種服務多年。不過她看來並沒有深究這些頭髮從何而來:「我有想過這些頭髮的來源,不過我相信髮型師的說話,它們是用道德方式自願收集回來的。」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1/198079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17

大角嘴浪澄灣落成12年賣極都有

1 : GS(14)@2016-11-29 00:07:07

大角嘴浪澄灣可謂地產奇葩,12年前落成,9年前才開始賣,時至今日還有全新貨尾開售,更神奇就是每次推售都很多客捧場,是為了市區地段還是西斜海景呢?這個12年貨尾盤剛剛開放2座現樓,48樓C室間隔三房,實用829方呎,橫廳格局的單位,優勝之處是享有雙邊景,向北可以望西九沿岸海景,向南的睡房望旁邊樓盤,樓層夠高的話,仍然光猛,低層單位只有「面壁」樓景。早年落成住宅有優勝之處,就是浴室多數有窗,亦不會要你「硬食」開放式廚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8/198481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23

林奮強高價沽維港灣 3年賣4物業 累賺4,835萬

1 : GS(14)@2017-01-27 07:40:03

■林奮強以3,080萬元沽出大角嘴維港灣複式單位,勁賺1,490萬元。 資料圖片



【本報訊】被喻「行會樓王」的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2012年捲入賣樓風波後,近年亦有低調出貨,上周放售大角嘴維港灣複式單位,千叮萬囑經紀「唔好講咁多嘢」,結果終以3,080萬元沽出,賬面勁賺1,490萬元。風波至今,三年來靜悄悄沽4項物業賺近4,835萬元,目前仍持有逾10項物業,市值逾3億元。記者:陳家雄 程俊華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2012年6月底獲特首梁振英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其後因為政府實施樓市新措施前賣樓,捲入賣樓風波,最終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賣樓風波後,一直睇好樓市的他卻一直低調賣樓,2014年8月以2,328萬元沽出尖沙嘴擎天半島1座51樓F室,賬面賺1,490萬元,2015年再沽1個擎天半島單位,再賺1,073萬元。



叮囑經紀不要多言

消息稱,林奮強上周開始委託經紀低調放售大角嘴維港灣複式單位,為6座41樓及42樓B室,實用1,590方呎,五房兩廳間隔,內置樓梯,樓底高約10呎,可望少許維港海景,是市場罕見放盤。有經紀透露,單位無開價,等客出價,價合即售。結果放盤一周,以3,080萬元沽出,呎價19,371元,呎價及成交價均創屋苑史上新高,打破去年5月8座頂層複式2,830萬元成交價的紀錄。維港灣單位沽出後,據相關經紀透露:「林生話唔好講咁多嘢!」資料顯示,林奮強2008年以1,590萬元買入此單位,今勻沽貨再度進賬1,490萬元,過去三年靜悄悄沽4個單位,勁賺逾4,835萬元。他一直看好樓市,2015年時曾指出,本港經濟強勁,工作人口兼收入大增,加上土地供應短缺,樓價攀升是一個合理現象。他更明言,樓價上升不是問題,但在不斷上升的同時,沒有供應才是問題。


仍持有逾10項物業

曾任地產分析員的他,向有「樓市大好友」稱號,投資物業廿五載,多年來買入至少46項住宅物業,幾乎全部物業都在樓市兩大低位入貨,分別是沙士及金融海嘯,其中2003年至2004年期間大舉掃入10個尖沙嘴擎天半島單位,涉資逾7,000萬元,當中沽出5伙,賺逾3,900萬元,難怪坊間又稱他是「撈底王」。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他目前仍持有逾10項物業,市值逾3億元,例如在大角嘴便持有4個複式單位,其中帝柏海灣1座49樓及50樓D室,市值約5,200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7/199103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