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裁員過冬 十年來第一次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782

十年來中國經濟順風順水,除了2008年被金融海嘯撞了一下腰。但這一次,「裁員」這個陌生的幽靈,真真切切開始閃現。

那些深受宏觀經濟影響的行業,與衝在最前面的公司,最先遭遇寒流。

這是讓上班族心驚肉跳的一年,壞消息四處傳來。

2012年8月14日,摩托羅拉傳出消息,今年內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20%,約4000人,並關閉全球94個辦事處中的三分之一。稍早之前,全球手機老大諾基亞已經宣佈要進行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全球裁掉1萬人,在中國區,一些部門的員工數目減少達三分之一。

更早之前,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已經開始了總計1.2萬人的減員計劃。而中國第二大煤炭企業中煤能源,則在通過連續的降薪,來延遲裁員。

裁員的大公司還有一長串,小公司名單則更長。儘管各有各的不幸,但毫無例外,它們都屬於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連的行業。儘管在歐美國家,裁員已不是新聞,但對中國來說,這是近年來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出現。

十年來中國經濟順風順水,除了2008年被金融海嘯撞了一下腰。但這一次,「裁員」這個陌生的幽靈,真真切切開始閃現。

靜悄悄的驚心動魄

2012年8月3日,浙江樂清柳市鎮,江西人王東平騎著小三輪在街上拉客。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因為很多過去坐車的也拉起了車,成了競爭對手,見面了嘿嘿一笑。

「廠裡工人沒活幹了出來拉三輪。」王東平說,三輪車是一月一租,租車中介所一年前還無人問津。「現在門口排滿了失業的工人,開年後起碼增加了八百多輛。」

柳市鎮被稱為「中國電器之都」,密密麻麻擠著上千家企業。「近幾年,行業營業額每年增加20%到30%。」浙江省電器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黃忠平說, 但房地產調控和歐債危機,正在讓行業訂單下降——2012年行業銷售額不增反降10%,這意味著實際上整個行業下降了30%到40%。

王東平的老婆在一個小工廠裡做線路板,不過也是再幹一週就沒活了。「老闆人好,結完工錢,還給200塊回家的車票錢。」

比這裡更糟糕的是黃華鎮——造船是樂清的另一個重要產業,黃華鎮則是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颱風來的當口,蘇軍山正在船上揮汗如雨。他帶領的四十多號人承包了欣順船業三條船電焊工作。

蘇心裡矛盾極了,完工越快,賺的錢越多,但完工就意味著失業——這三條船是樂清為數不多在造的船隻。

2005年開始,這裡的造船業進入鼎盛時期。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海運需求大增,貨物要麼從中國運出去,要麼從外面運進來,需要的船隻猛增,中國迅速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國際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BDI)是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的晴雨表,2007年曾達到過11033點。不過,2012年2月下滑到651點,比 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歷史低位還低。蘇軍山和黃華鎮的命運都緊緊系在這一指數上。最多的時候,黃華鎮上就有一百五十多條船同時開工。現在,整個樂清只有 十幾條船在做。

「出口訂單更賺錢,要佔到80%以上。」欣順船業總經理周方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11年9月,因為歐債危機,國外訂單消失了。不得已,欣順接了三條國內船在做。「每條船我們還要入股20%,算下來不但沒錢賺,還要倒貼。」

為什麼要做虧本生意?「為了留住隊伍。」周方龍說,「很多船廠連虧本生意都接不到,現在比誰死得慢。」他的船廠減員90%。

這裡最大的造船企業東方船廠已經停產。負責人楊濤說,「目前只能看形勢變化,船廠需要錢和訂單,否則就只能倒閉。」

樂清電器行業從業人員近30萬。造船行業最多時2萬人。沒有人統計過這裡裁掉了多少人,但毫無疑問一定是個讓人心驚肉跳的數字。不過,這裡靜悄悄的,工人們都習慣了,有活就干,沒活幹就走人。

柳市鎮上的職介所都集中在一個十字路口。那裡掛滿了各種介紹工作的小白板,黑字。中介不時喊上一嗓子,「殺魚工,殺魚工。一個月3000。夫妻6000。有人沒?」

大公司的裁員「戰爭」

跟寂靜的浙江相比,大公司鬧出了更大的動靜,每次裁員都會引發持久的「戰爭」。

2012年7月15日,發薪日。大連美的銷售公司員工李建(化名)沒收到工資,卻等到了人力資源部門通知,「你被停薪了」。

他連撥5次電話,打給人事部長,沒有答覆。

李建在美的已經工作十年,2010年來到大連公司。一年後就遭遇了大裁員,大連公司裁了一半,六十多人。半年後,剩下的也被裁光了,只留了財務總監等5人解決遺留問題。

裁員不針對人,不針對崗位。「每個部門下硬指標,比如裁50%。」李建說,按公司補償標準,他只能拿3個月基本工資補償。獎金、提成、費用補貼都沒有。「我在這裡服務十年,最好的青春都給了美的,現在像塊衛生紙一樣被扔掉。」

像他一樣不滿的,還有許多人。美的最新的年報顯示,員工人數相比2010年減少近3萬人。2011年12月14日,3個用以抗爭美的裁員的QQ群組建,至今還有上百名抗議者活躍在群內。

千里之外,三一上海科技部員工王文(化名)被通知說需要轉崗或離職。原因是王的崗位與經營業績關係不大,屬於「強佔編制」。

他所在的部門,經營效益一直在全集團墊底,裁員中首當其衝。王文從2012年6月份人事報表上看到:上海三一科技在年初有2492人,截至6月底1871人,並停止一切對外招聘。

此時,關於三一裁員的報導,頻繁見諸報端。2012年7月6日中午,瀋陽三一重裝有限公司一百多名員工,到瀋陽市信訪局上訪,他們認為遭遇到了所在單位的變相裁員。   一週後,三一張家口風電技術有限公司就地解散,全公司僅剩4人。

南方週末記者從北京、瀋陽、長沙、常德和崑山等多個三一產業園得到關於裁員的統一口徑是「人員結構優化」。而三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年初,三一集團有在職員工60612人,經銷商員工9539人,整個上半年一共減少12763人。

知情人透露,9539人也是近兩年從集團轉到經銷商公司的。加上2012年離職人員和轉出人員,集團在職員工減員了16419人。

大擴張遇上大寒流

大裁員,為什麼來得如此突然?

2012年7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全國GDP增速7.8%。這是GDP增速連續六個季度放緩,也是三年多來首次跌破8%這個最為重要的心理關口。

突如其來的減速,最先放倒了那些衝在最前面的人。裁員嚴重的美的和三一,都是在過去幾年擴張最快的公司。

就在幾個月前,有關三一的新聞,還是那麼地振奮人心——4月,三一重工一口吞下被稱為「大象」的世界混凝土工程機械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最近,三一又收購了歐洲第三大混凝土攪拌車生產商Intermix。

三一曾經有過感人一幕——2008年經濟危機來臨時,三一集團不降薪、不裁員,不接受普通員工的自願降薪。董事長梁穩根只領1元年薪、董事全體降薪90%、高管降薪50%應對危機。

但危機迅速過去。2008年中國推出四萬億元經濟刺激政策,基礎設施、鐵路、房地產四處開工。

三一的福音就此到來。這一年,三一集團銷售突破200億,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次年在混凝土機械領域超過德國大象成為世界第一。

但三一用來佔領市場的利器,是把雙刃劍。兩年時間,三一重機將低首付、零首付銷售模式推向了全國。英國工程機械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戴維·菲利普斯對 《金融時報》稱,「對三一等機械製造商來說,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他們在銷售機器時提供慷慨的信貸條款,導致自身積累下大量債務。」

2011年,三一重工營業收入507.76億元,應收賬款高達113.05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97.36%。2012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值增長到了201.23億元。應收賬款首次超過當期銷售收入。

當國內經濟增長驟然放緩,沉重債務開始讓三一一路踉蹌。

在經濟狀況好的時候,應收賬款高不會影響企業。如果經濟出問題,應收賬款就會迅速轉換成壞賬。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曾如此評價:三一重工的最大問題是過於追求高速發展。

「公司一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流出43億元,屬於季節性因素。在二季度會轉好,這是行業規律。」三一重工如此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但他們也承認,針對行業發展放緩的情況,公司也有意識地控制了員工數量的增長。

家電巨頭美的集團,面臨著與三一重工相似的境地。

過去5年,美的員工人數從原來的7萬增長到20萬。2010年10月底,美的新總部大樓落成之時,集團董事長何享健宣佈「五年再造一個美的」,要將美的營業收入翻番,即由當時的1000億達到2015年的2000億。

市場利好時,美的採用「小區域代理+直營模式」把大量利潤從代理商那吸收過來。很快創造了銷售千億神話。這一策略亦導致集團銷售人員的大量增加。

不料,家電下鄉政策取消,加上樓市不景氣,市場風雲突變。

美的日電集團佛山銷售公司整體廚衛銷售中心業務員沈林林每天跑各個門店,得到的情況是,「多數門店任務只完成了六七成」。

奧維諮詢(AVC)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空調銷量同比下降32.1%,列白電三大件同比跌幅之首;冰箱銷量同比下降12.4%,洗衣機銷 量同比下降20.2%。來自中國家電協會的信息顯示,2012年以來有不少當初中標家電下鄉產品的小企業,已轉行甚至直接倒閉。

寒流中的美的,被迫把渠道重新還給代理商,大幅裁員,已是必然。

瘋狂過後

也有一些行業,正在從瘋狂之中回歸正常,最典型的莫過於團購。

2012年8月初,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報告,2012年上半年團購交易額達146.5億,同比增長124%,但上半年累計有2859家團購網站關閉,死亡率達48%。

曾經在公交站牌大打廣告的窩窩團網站,正是衰落者之一。

窩窩團是全國分站數量最多的團購網。南昌站員工蔣婷婷回憶說,2012年2月,窩窩團公司總部對各個分站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南昌站23人,被裁了4個。到了5月,只剩下10個。

「南昌站原來在市中心地段。7月,搬到了相對偏遠的地區。以前的清潔工是公司請,現在算在了員工的獎金裡面。」

靳越也在2012年7月份被窩窩團銀川站裁掉。一次公司會議上,經理當場宣佈辭退她。她現在還不知道被裁的原因,並且沒有拿到7月的工資。

曾在多家團購網做過的靳越,很理智地認為,電子商務網站一直沒有實現贏利,以前做的事情就是擴大規模,現在要考慮增加毛利率了,所以裁員。

伴隨著裁員的,還有降薪。窩窩團近幾個月以來每個月都有降薪的情況發生,很多員工因為降薪後工資太低,陸續辭職。

窩窩團副總裁趙文強2012年3月在媒體公開稱,「如今壓力太大。我們人最多的時候將近六千,現在只有三千。」

原計劃2011年11月14日在納斯達克IPO的拉手網由於巨額虧損,最終暫停上市。拉手網招股書顯示:2012年上半年淨營收僅5782萬元人民幣,淨虧損高達3.91億元人民幣,虧損是營收的6.76倍。

國藥控股電子商務項目經理魯振旺說,電子商務網站在2012年現金流出現危險。從2011年10月份至今,電子商務領域已經出現了三波裁員,第一波是在2011年10月份和11月份;第二波是在2012年春節前後;第三波是在2012年4、5月份。

野蠻生長的年代,過去了。

沉重的轉身

危險,正在和機會一起到來。

「行業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0%,外貿為主的下降40%。」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如此描述服裝行業。

他的工廠曾有一千多人,現在只剩下600人。但有趣的是,生產總值幾乎沒變,利潤反而更高了

秘密就在於轉型。趕在這波危險到來之前,鄭晨愛已經將工廠轉向了開發定製服裝業務。更精美的縫紉、更舒適的材料,還要加上服裝文化的培育。「意大利和法國的服裝為什麼比中國服裝值錢?因為有文化附加值。潮流總是他們在引導。」

鄭總是在各種場合宣揚他的轉型說,「很多企業缺乏轉型動力,用原來的方法能夠賺到錢的時候,就不會費力轉型,但這次不一樣了。」

不過,更多的人,並不是不想轉型,而是無法轉身。

溫州打火機行業協會會長黃靜發就是發愁的人之一。

在歐盟的貿易壁壘引導下,中國的打火機行業遭遇寒冬。2008年之前,溫州打火機廠有五百多家。現在只剩一百多家。

2010年之前,一個兩美元的打火機,日豐公司能掙20到30美分,現在只有4到10美分。

黃靜發認為中國打火機行業到了非轉型不可的地步。他們曾試圖拓展拉美和東南亞市場。由於人生地不熟,法律也不健全,中國公司無法大規模進入。

如何提高打火機的附加值?日本打火機壽命是4萬次,中國只有1萬次。差距就在一個小芯片。國內技術無法達到。

黃想把金屬外殼雕琢得更加精美,像個藝術品。可是,中國的工藝水準也沒法達到。

黃靜發和他的打火機業,依然深陷兩難境地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3

十五年來最辛苦的一年 虧損、倒閉成常態 證所稅衝擊 小券商賣樓、領低薪苦撐


2012-12-24  TWM
 
 

 

受到證所稅確定開徵衝擊,證券業頓時成了「慘業」之一;越小型的券商在經紀業務發展上,顯得越吃力,只能靠自營部門操作,或者是賣掉自有大樓度過寒冬。他們如何在這波不景氣中自力救濟?

撰文‧許瀞文

悶了一年的台股,雖然在年底有了起色,從十一月二十三日以來,台股平均每日的成交量都在九百億元以上,讓市占率在二%以下的小型券商稍喘一口氣,但面對二○一二年難看的財報,這個年,還是不好過。

翻開一二年的財報,截至一二年十一月底,上市櫃證券公司所公布的獲利,幾乎是金融海嘯後最低的;對一些市占率不到二%、又沒有金控「富爸爸」在背後撐腰的券商來說,一二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在經紀業務、自營幾乎都注定虧錢的前提下,只能靠承銷勉強餬口。

一二年二月政府拋出證所稅議題後,台股就陷入黑暗期,小型券商紛紛陣亡。先是股市聞人賈文中開了第一槍,將自己只有兩個據點的鼎富證券售予元大寶來證券;緊接著在一二年五月,太平洋證券也將在使用中的北市首都銀行大樓及出租的太平洋敦南商業大樓,分別以一.八九億元及十九.三九億元售出,但還是敵不過證所稅衝擊,太平洋證券在十一月賣給永豐金證券。

營業員還得兼賣保險

一二年八月,市占率不到一%的宏遠證券,以七十二億元賣掉了自己在北市信義路四段的宏遠大樓,勉強維持公司營運。這些小型券商選擇賣掉自己手中值錢的不動產,度過這波寒冬。

而市占率僅一.四%的康和證券副董事長鄭大宇提到,「一二年應是這十五年來,券商最辛苦的一年。」鄭大宇是康和集團積極培養的第二代,一九九七年,鄭大宇從美國學成回到台灣,先進入京華證券承銷部工作,三年後才回到康和證券,目前負責海外業務發展。

談到一二年因為證所稅影響,康和證券累計至一二年十一月,還虧損新台幣五千四百多萬元,鄭大宇說:「經營壓力真的很大,尤其看到營業員平均每月薪資只領二萬四千元上下,自己看了也心痛。」鄭大宇表示,因證所稅襲擊,只得幫員工及公司另找出路。例如一二年八月底,康和證券決定增設保險代理人,並幫營業員做保險課程教育訓練,從毛利高的保險開始銷售,「出國都會買的旅遊平安險,金額低、利潤高,客戶接受度也大。」一二年初,康和證券還從群益金鼎證券挖來了承銷部資深副總葉秀惠擔任總經理,希望能拓展海內外承銷業務;鄭大宇提到,一二年證所稅效應下的掛牌熱潮過後,承銷部只得另謀出路,想辦法找想進中國的日商來台上市,但生意也不好做。

鄭大宇表示,公司也盡力節流。從去年開始,連他自己在內的高階主管出差,都改坐經濟艙,並減少出差次數。

此外,比康和更小型的券商就更辛苦了,上櫃券商包括大展證券、大慶證券等,一二年帳面勉強維持獲利,更是縮衣節食的結果。負責經紀業務的大展證執行副總林宜養坦言:「台股的交易量要達到一千億元以上,經紀業務才有可能損益兩平。」林宜養提到,大展證券目前僅有兩個據點,平均營業員年資均十五年以上,多數無底薪;且在早期台股輝煌時期,這些營業員都從股市賺到好幾桶金,這些營業員平常開銷大,如今薪水一下子掉下來,大家都是勒緊褲帶過日子。

金控撐腰也沒用 只能撙節面對經紀業務虧損,林宜養表示,僅能盡力拓展客源。例如,大展證券找華泰銀行合作,一個營業員認養一個分行,只要華泰銀行有客戶需要開設證券帳戶,營業員立刻協助辦理;這些在華泰銀開戶的客戶,優惠比照大展證券每月下單量一億元以上的客戶,至今開設超過百餘戶。

另外,林宜養也要求稽核單位要落實公司內部紀律,控管營業成本。林宜養提到,自己有一次下班忘了關電腦,也被稽核單位扣了三分考績。

另一上櫃公司大慶證券雖然還有小幅獲利,但比起一○年,獲利只剩一半不到,一一年則是自營不順所產生的虧損。據了解,經紀業務還有小幅獲利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一一年併富順證券發揮的效益。如果一一年沒有併購富順證券,一二年的經紀業務恐怕獲利更少。

此外,即使有金控撐腰,但規模不能擠進前十大的券商,包括玉山證券、第一金證券等,一二年也都是虧損的多。這些號子都面臨獎金縮水、年終不佳,甚至進行人力精簡,眼前的年關,恐怕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一三年證所稅施行後,勢必對一些小型券商的獲利造成更明顯衝擊,而在這樣的效應下,券商能否找到自己的出路,甚至從本業中發展利基,尋找突破,考驗各券商的應變能力。

今年經紀市占率2%以下

小券商營運很辛苦 單位:億元券 商 資本額 11月損益 1~11月累計損益大 華 142 3.10 7.60 國 票 86 0.200.08 康 和 69 0.07 -0.50 第一金 64 -0.19 -0.63 宏 遠 45 0.27 17.00 國 泰 390.10 1.40 大 眾 37 0.11 -0.25 玉 山 30 0.02 -0.06 大 慶 30 0.40 1.20 大 展23 0.10 1.00 資料來源:證交所及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49

百年出個喬布斯 十年來看蘋果股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0
去年,蘋果公司最大的新聞是「蘋果之父」喬布斯永遠離開了我們,那時距谷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稱讚喬布斯也許是過去100年來最出色的首席執行官還未滿兩個月。
 
今年,市場評論最多的恐怕就屬蘋果的股票。它這一年的大起大落已經讓越來越多的華爾街分析師對蘋果提出質疑,花旗約一週前已將蘋果股票的「買入」評級降為「中性」
 
9月21日,蘋果盤中創每股705.07美元的歷史新高,此後一路跌跌撞撞,再未重現站上700美元的風光。
 
11月19日,蘋果股價飆漲7%。12月5日,蘋果又暴跌6.4%,當日市值蒸發350億美元,書寫了2008年12月以來新的單日跌幅紀錄,當週蘋果股價下跌8.9%,也拖累納斯達克指數同期下跌1.07%。
 
 
面對華爾街唱空蘋果的聲音漸漸增多,獨立投資者、投資與經濟分析網站See It Market創始人Andrew Nyquist沒有拘泥於蘋果今年的表現,而是選擇了十年這個期間觀察這只個股。
 
以十年跨度來看,Nyquist有以下發現:
 
1、蘋果近來重挫,觸及每股500美元一線,跌穿20個月移動均線支撐位。過去十年,蘋果股價的20個月移動均線只有一次失守(確認進一步拋售),兩次股價得到該均線支持(2006年與2008年)。
 
但Nyquist更傾向用2008年走勢與現在對比。當時,股價先有一波試探性的上漲,接著掉頭下跌,確認此前提到的進一步拋售。不論是否突破這一均線,500美元都是觀察蘋果收盤價的重要切換點。
 
2、蘋果股價還有跌至425-450美元這一長期上行支撐位的空間。這並不意味著近期蘋果就會貼近該水平,但趨勢線在那裡,遲早會這樣。
 
假如守住500美元的突破區,一切皆有可能。Nyquist說,他從24日起持有極小規模的蘋果多倉,預計超賣帶來的上漲可能給蘋果喘息空間,但今後蘋果會更接近每股500美元。
 
以下就是十年來蘋果股價月度走勢圖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84

蘋果盈利可能出現10年來首次下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665

庫克接替喬布斯擔任蘋果公司CEO已經過去18個月了,而明天庫克終於要面對真正的挑戰。

不斷上升的製造成本、來自三星公司的強勢競爭和智能手機增速放緩,正在威脅世界上最高市值公司的盈利水平。

根據彭博社分析師的預測,明天公佈的新財年一季度盈利報告可能會顯示,蘋果公司的淨收入將下滑2%至128億美元,或13.48美元/股。2003年起,蘋果的季報只有一個季度的盈利增幅是低於10%的。分析師同時預測,預期銷售收入將上升18%至548億美元,這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

從去年9月以來,因為市場擔心消費者對iPad和iPhone的需求正在觸底,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下跌了約30%,蒸發了1900億美元的市值。庫克在去年聖誕節前已經成功更新了蘋果大部分的產品,一季度的盈利報告將證明庫克的努力有沒有白費。

分析師Peter Karazeris表示:「市場的情緒不能再壞了。」然而,蘋果的業績過去一直能給市場帶來驚喜——好於市場的最好預期,可能明天蘋果還能創造「奇蹟」。根據彭博社的數據,2006年起,蘋果公司也只三個季度未能「突破」分析師的預期。

作為投資者對蘋果公司前景的悲觀態度的一個表現,蘋果公司的市盈率只有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的48%,而去年10月是80%。

很多分析師預期,蘋果大幅減少部件供應商的訂單,說明iPhone5的需求比預期中弱,而iPhone卻給蘋果公司貢獻超過50%的利潤。

iPhone需求變弱的一個潛在原因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很高。根據IDC的數據,在美國,超過一半的手機用戶擁有智能手機。IDC分析師Ramon Llamas表示,很多沒有智能手機的顧客都在尋找iPhone的替代品,比如說三星就能提供更廉價的智能手機,而且其觸摸屏手機的款式就多達80款。「很明顯,iPhone已經不是市場上唯一的智能手機了。」

彭博社分析師預期,蘋果可能在一季度出售了4800萬台iPhone,2240萬台iPad(包括iPad mini),和510萬台Mac。

在公佈季度盈利以後,蘋果公司可能將要面對最為重要的新聞發佈會,會上蘋果公司需要解答投資者的疑慮——如何應對iPhone需求疲弱和製造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率下滑的挑戰。蘋果在去年10月曾表示,利潤率下滑是因為全面更新它的產品線。

畢竟,iPhone已經推出6年了,iPad也推出接近3年了,很多投資者對蘋果未來增長之路表示質疑。

蘋果的一個潛在增長點是美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比如說中國。據相關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考慮生產低價的iPhone吸引更多顧客,因為有些國家的網絡運營商並不給手機提供補貼。沒有補貼,蘋果手機價格高昂。

如果蘋果不引入低價智能手機,可能會丟掉增長更快的市場。

蘋果還可以引入能與iPhone iPad互動的電視產品,而蘋果公司現在只出售價格為99美元的機頂盒iTV。

雖然最近蘋果股價大跌,但仍有很多分析師推薦持有甚至買入蘋果股票。因為蘋果仍然是最賺錢的科技企業,四季度iPhone的銷售額就超過了谷歌或微軟的全部業務總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14

龔海燕:創業十年來的那些感悟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054.html

我是91外教網創始人小龍女,也是世紀佳緣網創始人,非常高興徐老師給我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創業的一點心得,我也特別感謝徐老師王老師這些年對我的厚愛與支持,希望他們這樣的天使能夠好人好報,賺錢多多。在座的公司大多是互聯網公司,據說中國有230萬家互聯網公司,上市的不到40來家,平均六萬家才能有一家上市,很多人一想到六萬分之一,就覺得前途一片黑暗,沒有一點光明。

但是偉大從來都是熬出來的。2003年10月8日世紀佳緣在復旦大學的宿舍裡誕生,上面只有一個用戶,還是我的閨蜜友情客串。誰能想到7年半後我們會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那六萬分之一的幸運兒呢?這期間有太多的困難和坎坷,但創業者,就是要面對路上遇到的所有困難,並且一點點把困難克服。另外我奉勸大家做公司的時候,不要老想著上市,而要想一想你為什麼要創業?作為一名創業者,首先是敢於冒險的人,這世上95%的人,都是害怕風險,逃避風險,不敢冒險的,只有5%的人,是冒險家,喜歡挑戰,不懼風險。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創業,說明我們已經放下了所有的恐懼,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我們已經戰勝了自己,其實戰勝自己很難的。但我們已經選擇,就義無反顧,勇敢前行吧。而且,雖然是六萬分之一的概率,但漢庭的季琦先生三次在納斯達克敲鐘,我也希望在45歲前再來一回。

在創辦91外教網之前,我有和一些朋友頭腦風暴,大家覺得我出來做點事賺點錢也許不難,但是再想做到我在婚戀領域的江湖地位,可能也很不容易。但我想江山,都是打出來的,江湖地位,都是混出來的。不邁出第一步,怎麼能知道一定不可能呢?當然換句話說,沒有地位也沒關係,只要找到了自己喜歡,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把它做到極致就行了。即使失敗了又能怎麼樣呢?我很反感我們文化中成王敗寇的這一點,成功者鮮花掌聲簇擁,失敗者甚至都不能收穫同情。一個人只要敢於挑戰,即使失敗,也要給她鼓勵和喝彩。最初創辦世紀佳緣是因為自己在婚介所網站上當受騙,因而下決心要做一個很好的嚴肅婚戀網站,於是就邁出了第一步。

很多人說我不懂教育,我以前也不懂婚戀,最後不僅搞出中國最大的婚戀網站,自己也修煉成半個情感專家。雖然我也不懂教育,但我會努力學習,其實也沒有誰天生就懂。我以前做的是垂直細分的婚戀領域,這一次也是垂直細分的口語領域,都是面對個人消費者,總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鑑,所以我覺得自己轉型並不是太難。

第一次創業結果雖然是好的,但過程也很曲折,期間也有很多經驗教訓,走過來之後會有一些心得。我給大家幾點建議吧:

1) 控制成本,杜絕浪費。有的創業者今天還很苦逼,明天拿到了徐老師的錢,一下子不能適應,一不小心浪費了很多。這種浪費,有時候是資金,有時候是人力。我希望這一次在控制人員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面試每一個進來的人。

2) 以身作則,天道酬勤。我最痛恨的就是一個人因為懶惰而不能成功。我們可以因為運氣差,因為判斷錯誤,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但是懶惰,是最不可被饒恕的理由。我覺得只有當你付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努力,當你的努力把上帝都感動的時候,上帝就會出來幫忙了。第一次創業我就是這樣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的心態,我要求自己必須盡最大的努力,我可能是最勤奮的女CEO之一,我幹掉了所有逛街購物娛樂的需求,除了工作,就是家人。因為你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可能因為我的起點低,所以我對這天賜的機會特別珍惜,到最後我們成了第一家上市的婚戀公司,也許是上蒼對我辛勤工作的眷顧吧。有人說創業就是告別朝九晚五,選擇了朝五晚九,我深以為然,而且經常是朝六晚十二。

3) 掌握先機,小步快跑。互聯網一定要快,如果你很慢,就不要做了。最近有一篇媒體採訪我,說我為什麼不像很多人都會調整個一年半年的,我一天都沒有歇,就馬上創業了。我開玩笑說我就是那種今天和男朋友分手,明天就可以再去找一個男朋友的人,結果人家還用這個做了標題。但事實是,如果我歇了半年一年,可能在線教育的黃花菜都涼了,我得重新找別的方向了。互聯網就是這麼殘酷,你晚一步,就可能永遠完蛋了。

4) 發現不對,趕緊調整。其實在創業過程中,很多人會發現自己選擇的方向,或者招的人不對路,這時候一定要盡快調整。我以前認識一個創業三年多失敗的人,就是因為苦苦堅持,燒掉了最後一塊錢,最終關門。他的教訓就是沒有盡快調整方向,到最後子彈都沒有了,只能收場。

5) 不僅把興趣當事業,還要把工作當樂趣。創業者一般都是對某個領域產生了興趣一頭紮進去,但工作經常是日復一日的重複。而且整個過程中要做到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其實非常之難。我的平衡也不過就是讓先生在家裡做了七年家庭煮夫。我經常把工作當成生活,所以一定要樂在其中。如果每天苦哈哈的,你的情緒就會傳染給身邊同事,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壓力。創始人要給公司帶來一種陽光、向上、樂天派的氣質,並且把員工凝聚成一條心。我現在二次創業,我覺得很充實很快樂。因為你知道你的人生又有了目標,你又找到了一種對員工對用戶對投資人的使命感,你又看到了突破自我的可能性。

6) 互聯網之外還有很廣袤的世界。曾經有朋友給我說,誰再給我提互聯網創業我就跟誰急。他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整整六年,顆粒無收。幾個月前轉型承包了一家公園的遊樂設施,用了一點點小聰明,收入翻倍成本減半。他給我說,互聯網領域的人太聰明了,一幫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關係,沒有金錢的屌絲,在這裡拚命,而且這些人有的是智慧和汗水,有的是夢想和青春。那些清華北大計算機系畢業海外名校回來的,那些徐老師看上的智商最高的,絕不會想到去開一家小飯館,但一定會想搞一個網站,結果搞得大家的成功概率只有六萬分之一。反觀傳統行業,像上次凌代鴻凌總說他看印刷圖文行業二十多年,至少30%的成功率。開小餐館的,賺點小錢其實要容易很多,而且今天的湘鄂情也是由小餐館做起來的。我覺得年輕人,要學會在更廣袤的世界中尋找機會,不要只盯住互聯網。

今天,我們給投資人畫了一個餅,明天,我們給自己圓了一個夢。祝各位夢想成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13

證所稅衝擊 台股今年來成交量腰斬 請問財政部長 量能不足關核四什麼事?

2013-04-08  TWM  
 

 

財政部長張盛和在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台股成交量能不足的原因是核四爭議,然而研究○七年以來的交易情形,成交量低迷不過是最近一年的事,過去即使發生歐債危機也未澆熄投資人的熱情,因此問題的關鍵在「證所稅」。

撰文‧唐祖貽

近期財政部長張盛和在回答立委質詢「為何近期台股成交量能不足」時,給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核四爭議衝擊」。他還強調在前總統陳水扁任期內,因停建核四,台股曾一路下跌到四六○○多點。此話一出,立刻引發各方抨擊。

張盛和究竟是別有用意或一時說錯話,或許只有他本人才知道,只是股民心裡都有數,今年以來台股成交量萎縮,和核四的關係應該是微乎其微。

台股從二○○七年起近六年來,曾有六次攻抵八千點甚至超過的紀錄,統計這六次的當月成交量,以及外資交易占成交量的比重,結果很明顯可看出,前五次、包括去年二至三月的月成交量,幾乎都在新台幣二兆元以上,甚至突破三兆元。但今年,二月成交量僅一兆元出頭,三月也只有一.六兆元,幾乎只有以往的一半。

內資跑光、外資占比卻拉高因此,台股成交量大幅萎縮,也就是最近一年的事情而已。那麼,從去年三月至今,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台股在八千點指數水準的成交量幾近腰斬呢?只要是稍有記憶的人,大概都會回答「證所稅」吧!為了一句虛無的公平正義,導致台股如今宛若一灘死水,這筆帳,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算。

整體成交量衰退,內、外資交易金額當然也都縮水,不過,外資成交量占整體成交量的比重卻大幅攀升。前五次指數攻上八千點時,外資占台股成交量平均約三○%至四○%,但今年二、三月已躍升到五○%左右;顯然,相較於大多數內資作壁上觀或外逃,外資固然也有縮手,但程度絕對小於本土資金,而這也造成外資在台股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形成另外一層的台股波動風險。

市場人士解讀,若情況真如張盛和所言,台股成交量不足是因為核四爭議,那麼,「落跑最快、最凶的應該是外資才對!」他分析,美國商會去年的台灣白皮書明白建言,「台灣沒有廢核的條件」,由此來看,核四議題若真已撼動台股量能,那麼,外資的逃亡速度理應比本土資金來得更快。

而說到證所稅,目前制度上仍是「只課內資,不課外資」,自然,也就會是這一回台股八千點出現「量能急縮、外資占比卻拉高」的最合理解釋。

至於內資跑到哪裡去呢?看看央行每季公布的金融帳不難看出,國內資金正在持續外流,流向海外股市、債市或基金,尤其是港股;另外,北市、新北市的房價雖然稍有壓抑,但周邊縣市如桃園卻方興未艾,過去一年漲幅動輒超過三成甚至五成,由此現象分析,許多原先要買股的資金,或許也已跟著轉進房市。

開徵證所稅 證交稅卻縮水另外,張盛和最在意的稅收,其實也已受到證所稅的衝擊。雖然從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中,今年前二月整體稅收情況不錯,但證交稅僅收到九十六.二一億元,年度達成率僅一○%;三月正式數據雖還沒出爐,但已可預見不會好。如果照張盛和的邏輯,成交量不足是受核四衝擊影響,那「衝擊」至少會延續到公投結束,看來今年證交稅想要「達陣」,又是天方夜譚。

今年初,立法院財委會曾提出:給證所稅半年觀察期,到第二季結束後,將要求財政部進行專案報告並檢討。目前第一季剛過,看來如果第二季沒有什麼振奮人心的利多刺激,台灣股民恐怕還要繼續熬下去。

外資影響力愈來愈大

2007年以來台股共有六次攻抵8000點,唯今年成交量最少

次數

月份

指數最高

月成交量

(億元) 外資當月交易量(億元) 外資交易占比(%) 1 2007年4月 8108.50 21409 7879 36.80 22009年12月 8188.80 30035 7900 26.30 3 2010年4月 8190.01 26194 9756 37.25 42010年8月 8054.29 27972 9341 33.40 5 2012年2月 8121.44 28504 10022 35.16 62013年2月 8089.21 10595 5411 51.07 註:1. 以該月台股高點第一次突破8000點即列入計算 2. 外資當月成交量為買進金額與賣出金額的加總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4

貝萊德:15年來股市投資情緒變化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79

歐洲需求減少,去年全球LNG貿易現30年來首度下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42

金融時報消息稱,經過30年來不間斷的擴張,全球LNG(液化天然氣)貿易去年遭受了有史以來首次年度下降。

自1980年以來,LNG此次罕見的全球貿易下降發生在更多國家進入這個市場之後,包括出口國的秘魯和也門,以及進口國的科威特和馬拉西亞。

LNG最近幾年年均增長強勁。據在倫敦上市的天然氣公司BG集團估計,2011年LNG全球貿易增加了2,300萬噸,全年總交易量達2億4千萬噸。因為卡塔爾擴大生產,以及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急需LNG補充燃料等因素影響。

但2012年,因為歐洲經濟低迷,以及美國大量出口廉價煤炭促使歐洲電廠越來越多採用火煤發電,和部分發電項目延遲開工,中斷,維修等因素共同造成LNG貿易在歐洲下降顯著

金融時報認為,2012年LNG貿易下降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現象。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進入這個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長。目前已有近30個LNG進口國打算增建LNG接收端,包括巴基斯坦,薩爾瓦多,烏拉圭,南非,巴林,克羅地亞,菲利賓,牙買加和立陶宛。同時天然氣出口大國印尼已批准擴大國內生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要。

LNG全球貿易出口商的名單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美國剛批准的幾個LNG出口項目。同時延遲一年的安哥拉項目也於今年夏天開工;長期的包括以色列,塞浦路斯和東非的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在內的項目也開始逐步進入建設。

BG集團預計在2013年,全球LNG貿易將小額增長540萬噸。由於安哥拉和澳洲新的出口項目以及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以色列海上接收站的買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82

歐洲汽車銷售陷雙底衰退,創1993年來最差,預計2014年前不會復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102

2013年上半年,歐洲汽車半年度銷售量急劇下降6.7%,是20年來最低水平。數據還顯示,6月份汽車銷售年率下降6.3%,這顯示該地區汽車產能過剩,以及需求疲軟。

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銷量幾乎均下降,跌幅最大的意大利菲亞特上個月銷售下降13.6%,而法國標緻銷量下降10.9%緊隨其後。但是,福特汽車的銷量逆市增加6.9%。

 

另外,在過去的19個月中,歐洲汽車銷量年率下滑的月份佔18個月。歐元區失業率觸及歷史高位,以及政府採取緊縮措施,這均令歐洲的汽車製造商面臨困難。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經濟學家和統計主管Quynh-Nhu Huynh對路透稱:「即使今年下半年汽車市場恢復,這也不足以抵消新車登記帶來的不良影響。」

路透援引德國寶馬的首席執行官Norbert Reithofer預計,

至少到明年中期,西歐的汽車市場才有可能復甦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表示,歐盟國家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的新車登記數量在上半年下降了6.7%,至6,436,743,為1993年來最差的半年度登記數量。

IHS Automotive的EMEA 汽車銷售預測主管Pierluigi Bellini對路透稱:「很確定,汽車市場已經觸底。歐洲的汽車市場在今年很難復甦,但是我們預計未來汽車銷量下滑趨勢將有所放緩。」

由於該地區失業率攀升,以及政府緊縮措施遏制消費者支出,德國6月份汽車的銷量下降4.7%,法國和意大利的汽車銷量分別下降8.4%和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