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緣起(二) - 不起眼的平凡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303805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冷冷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活計
悶悶昏昏白了頭
是 是非非何日了
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休


看到這首 無名人士寫的古詩,自想起當年於中環上班的日子,有人說過:“中環甲級寫字樓的租金高昂,為了用盡資源,這裡的辦公室入夜都燈火通明,員工們都很晚才離 開,所以中環的打工仔是不好過的!”當年的戎馬生涯使我錯過了很多投資機會,強認積蓄不斷貶值之苦!今我貓王正是兩袖清風的代表,可是到今天個個打工仔都 是過著戎馬般的生活,而以我當年的經驗,正好解釋了八十後的訴求,當我們的積蓄永遠追不上樓價,無論怎樣都無法建立起財富,於是,形成有樓有錢,無樓的即 使今日不貧窮,將來也會變貧窮,政府與財閥瞄著們僅有的積蓄出發,變相略奪!市民變為樓奴!年青人的創造力漸失去了!

九十年代中香港的中產興起打高球活動,我貓王一班富貴同學經常相約往外地打球,起初我對他非常羡慕不已,漸漸我反覺得留港過些平淡的 生活更好!最近與一班中年港男朋友相聚,不約而同的向著一些平凡的玩意,那就是行山、攝影及其他運動等,仿佛好像回到八十年代般,我們正在找回出身時的普 通玩意!時光倒流,返璞歸真?不過我們青春不再,我們事業上已爬不上去了,更有很多朋友亦在管理層退下來,加上最近國內物價更趨升,香港人們已失去了消費 的後花園,平凡過日子是看著錢包看的一種行為!對於炒賣,他們亦已從激進轉為保守,投資是不是好簡單,就是拿著優質股讓它們不斷增長就是!又有時想起我們 香港人幹什麼老是與別人比拼,換來泡沫經濟的代價又何苦?

我貓王出身的時候,於金融行業的基 層職位工作了很多年,當年知道了投資的重要性,可是身邊留不著半點積蓄。 當時我老闆是舊股票的收藏家,加上經濟日報的介紹,我開始學習並收集古董!我主力收集民國時債券與股票、鼻煙壺與古玉,後來由於收集得來眾多的古舊物品無 法容身香港的小居,惟有把它們帶回老父在國內老家買下投資的房子,誰知算盤打不響,我們的房子丟空一段時間後,所有的物品都給別人偷走了,我頓時間晴天霹 靂!幸而我的古玉仍留在香港,現在我仍然收集古玉,不過對其希望已不大,我已從投資的態度改為欣賞的態度!萬般皆帶走,只有孽隨身!

金錢何價,今天反而覺得自己技能是最重要的資產,中國十三億人口,經濟學所謂的資源分配容易失衡,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裡, 什麼也可以隨時給別人拿走,有生之年就必須靠絕技旁身!所以平凡其實不平凡,靜敊才可思動,凡平正是學習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3

〈獨家專訪末日博士〉從平凡的大學教授,到舉世聞名的經濟學大師 魯比尼:我不是悲觀我是講真話

2010-11-08 TWM




因成功預言次貸風暴而在全球聲名大譟的危機經濟學家魯比尼,在某些人的眼裡,或許像是不斷製造恐慌的悲觀主義者;但他認為,自己只是說出真實世界的漏洞與錯誤,他說:「我學經濟,就是為了要讓世界更美好。」

撰文‧莊 芳

貨幣戰爭戰火愈熱,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的行程也就愈緊湊,光是近半個月,他就跑遍了大半個地球。

巡迴世界有如搖滾巨星

末日博士自認不是死空頭

十月上旬,魯比尼還在韓國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下一周,先到英國倫敦,隨後遠赴烏克蘭、土耳其到亞美尼亞,接著回到紐約僅停留一天,再飛到阿根廷。飛往各國的頻繁程度,讓他自嘲像在進行「巡迴演出」,說自己的移動速度,簡直要比四處流竄的國際熱錢還快。

略微鬈曲的黑髮、始終如一的標準服飾——黑西裝、白襯衫,上衣領口永遠有幾顆扣子敞開,只有上節目才勉強打上歪斜的領帶;皺起眉頭、憂鬱萬分的一號表情,好像總暗示要有大事發生,這就是被《紐約時報》封為「末日博士」的魯比尼。

正 當全球人士期望永遠維持太平盛世之時,偏偏,就有人喜歡和其他人唱反調,非要做個不受大眾歡迎且又特別引人注目的「烏鴉」。今年六月,《富比世》選出「華 爾街十大空頭」,魯比尼毫不意外地成為榜首的不二人選。但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他特別解釋,「我才不是大家說的『空頭死硬派』,我只是說出當下看到的事實而 已!」

從笑柄到先知

預言次貸風暴讓他炙手可熱現在言論經常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魯比尼,在次貸風暴發生以前,是一位在紐約大學 史登商學院任教的經濟學教授;他在二○○四年成立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機構(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LLC),但名聲遠遠不及當時懂得跟隨潮流的主流經濟學家。

他首次獲得大眾注目,應該是從○六年的一場演講開始。那年九月,他受IMF(國際貨幣基金)之邀,在許多經濟學者、專家面前發表演說。當時的他憂心忡忡,表示美國在接下來幾年之內,將會面臨此生難得一見的大泡沫。

只 不過,如此驚悚的言論似乎完全沒嚇到在場的人。台下的聽眾不但露出懷疑的眼神,還有人忍不住偷笑起來。的確,在當時美國失業率維持約四.五%、通貨膨脹率 約二%左右水準,經濟向上成長勢不可當的情況下,異聲喊出美國房市泡沫破滅、油價震盪,甚至還唱衰房利美、房地美兩大「國家級」的金融機構,會成為眾矢之 的並不奇怪。那時的魯比尼受邀上節目談論「末日預言」,還得忍受主持人以及其他來賓對他的冷嘲熱諷。

但隨著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爆發,市場與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他的預言一一應驗,魯比尼立即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七年他再度回到IMF演講時,在場沒有人笑得出來。過去對他不屑一顧的人,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全都屏息聆聽他說的話。

魯比尼喜歡和別人走不一樣的路,大概從年輕時就可看得出來。他出生於土耳其,小時候隨父母陸續搬到伊朗、以色列與義大利等地生活。他說自己好比「走遍世界的游牧民族」,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到安然自在。

「我想,或許是小時隨著家庭的遷移,讓我早就習慣接觸多重文化背景。」魯比尼精通波斯語、希伯來語、義大利語和英語,接受專訪時,也帶著混合各國語言、無法明確分辨出到底是哪一國家的口音。

身 為家中長子,魯比尼的父親原本期望他能夠接手家中經營的地毯生意。但他偏偏不甘認命、接受安排,「我好像家中的害群之馬,對經營生意就是提不起興趣。」一 九七○年代期間,義大利正經歷政治動亂,整個經濟體面臨極大考驗,這讓魯比尼激發了腦中的社會意識。「那時我發現,經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命脈,而我很希望 成為那一名能改善國家經濟的人。」魯比尼認為,成為經濟學家,不只能了解世界經濟的運作,還可將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傳達給執政者,讓一個國家經濟成長、蓬勃 發展。

他還補充說,就像近五、六十年來中國與台灣,也是靠著許多經濟政策的實施,兩邊目前都有優異的經濟表現。對魯比尼而言,鑽研經濟不僅是個人興趣,還帶著不少比重的「使命感」成分,「經濟學是能讓國家社會富裕、市場發展蓬勃,使民眾過得更好的一項重要工具。」

獨特的歷史分析法

從過往經驗推測未來情勢

曾 有人批評魯比尼的分析、預測缺乏數學模型的支撐,這也成為他的獨特之處。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乃是透過歷史資料與跨國比較來發展出結論。在部分專業人士看 來,鮮少運用統計圖表的分析方式或許「不太科學」,但他卻靠著這套理論架構,成為英國《金融時報》筆下,預言金融危機的「先知」。

經過金融 海嘯發生的準確預言之後,就連各國執政者也盯著魯比尼的一舉一動,深怕錯失重要的訊息。認識魯比尼多年的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曾表示,「假使去問歐洲央行的人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危機?他們會回答,『那要看看魯比尼怎麼說吧!』」魯比尼說,「我絕不是悲觀主義者。只 是,曾經研究許多金融危機的演變過程,對於它們的發展模式較有感覺。」相反的,他努力不讓自己太過負面思考,盡可能維持中立態度。他認為,全球經濟不是只 有黑、白兩面這麼簡單,也會同時存在成長和衰退的市場。「就像是,我也看好亞洲和新興市場的未來發展啊!」魯比尼特別強調,自己也有不是那麼「末日」的一 面。

比起悲觀主義者,魯比尼或許比較像是現實主義者。「坦白說,我看到泡沫和危機正在醞釀,就將其可能的發展途徑闡述出來,這只不過是說出 事實而已。」他繼續補充,「我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自己提出的見解,讓國家經濟改善、恢復成長,而不是讓情況愈來愈壞。」然而,在達到這項最終目標之前,往 往要修正先前錯誤的政策,才能擺脫悲觀看法,並且轉向樂觀態度。

就像魯比尼曾說的,「也許等待經濟真正觸底,我會是第一個跳出來喊進的人,到時末日博士就要改名為『旭日博士』了。」目前魯比尼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皆設有辦公室,公司旗下有五十位經濟分析師與研究員,每個人都有專責研究的區域市場與產業,定期發布市場經濟評論報告。

對於手下陣容堅強的精英研究團隊頗感自豪的魯比尼表示,當然希望每次預言都會實現,「但世界經濟變化每天都在持續,市場不可能永遠好或壞。」因此即使預言在短期內未成真,他並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每一次預言都誠實以對

深 入基層了解國家實際狀況「我只知道,每一次經濟預言,我都是誠實以對。」魯比尼清楚地表示,「只要做好深厚的研究基礎,何必擔心外界的評論?」除了瀏覽網 路觀察各國情勢,他也喜歡用實際體驗去感受每個國家的現況。每到一個國家,他會盡量深入探訪、詢問當地生活的人們,包括計程車司機、媒體記者或是政府公務 員等等,透過實際的生活交流,了解最貼近真實情況的「庶民經濟」。

自稱吸收各種資訊、文化成癮的魯比尼,認識的人都覺得他時時刻刻帶有一股陰鬱的氣質,在大學教的又是聽來頗為嚴肅的經濟學,但「呆板」、「無趣」的形容詞絕對不適合他。

他很懂得利用網路作為宣傳,頻繁地更新個人網誌動態。喜愛廣交朋友的魯比尼,有空就會在家中大辦派對。近幾年來,他早已是美國各大財經電視頻道的常客,CNBC在介紹魯比尼出場時,還會固定播出熱鬧的迪斯可音樂當作襯底。這對擁有「末日博士」稱號的他來說,反差實在頗大!

到目前為止,雖然從魯比尼口中說出,全是對經濟、政策感到擔憂的評論,讓人一看到他開口就不禁感到害怕,但在他心裡,還是對美好社會有所期待。希望藉由每一次發表看似「烏鴉」的言論,改善、修補原有的經濟漏洞,推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出生:1959年,生於土耳其現職: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機構創辦人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學歷: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義大利博克尼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歷:美國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資深經濟學家

預言金融海嘯一戰成名

2008年2月,魯比尼將其預測金融危機的發展步驟詳細公布於部落格;回頭來看確實一一應驗!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房市衰退,房價大幅走跌次級房貸虧損增加,影響銀行放貸能力無擔保消費貸款巨額虧損,消費信貸緊縮

債券保險公司評級下調

商業房地產市場崩盤

大型區域性或全國性銀行破產金融機構的槓桿貸款損失擴大,信貸市場凍結

企業將出現一波違約浪潮

影子金融體系(如對沖基金)垮台股價進一步下挫,全球經濟趨緩金融市場流動性枯竭,投資人信心下滑虧損、資本減少、信貸緊縮、被迫清算和以低於基本面價格廉價出售資產的惡性循環展開

整理: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0

靠研發、拚創意、求品質 農業小尖兵 再平凡也能不一樣

2011-8-15  TWM




一直是台灣驕傲的農業,為何淪落到令農民血本無歸的處境?在島嶼的角落,有一群人默默地打拚著,他們靠著自己的力量,奮力跳出賤價的困境,闖出農業的新方向。透過創意與品質升級,不但脫離賤價宿命,成功提高附加價值,也為台灣農業開闢一條更寬廣的大道。

「危機才有轉機,轉過才能變成戰鬥機」靠研發 彩色蛋獨步全球 身價飆五倍蛋賤傷農,生產愈多就賠愈多,似乎成為蛋農的宿命。但彰化蛋農蔡桂輝的彩色蛋,打破外界對蛋的印象,價錢可以賣到一般蛋價的五倍,不僅成功改造家族蛋場,也走出農業的新方向。

撰文‧燕珍宜

在彰化縣埔鹽鄉的寧靜田間小路,卻見大型遊覽車或休旅車停駐在「桂園」蛋場前,膚色黝黑發亮的蔡桂輝,手中拿著一顆彩色蛋,滔滔不絕地解說,大家好奇地看著一顆顆像玩具的彩色蛋,「吃起來好Q、好香!」一位參觀的民眾表示。

顛覆印象 彩色蛋一炮而紅蔡桂輝手上的彩色蛋,每台斤賣到一五○元高價,一顆叫價約十七元,不僅大大顛覆一般人對蛋的印象,也開啟家族事業第二春,與個人事業高峰。

十一年前,蔡桂輝為了幫助父親的事業,從把玩珠寶的商人,變成生產雞蛋的蛋農。面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月卻賺不到二萬元的窘境,他痛心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脫離低價的宿命?心裡有個聲音告訴他,路只有一條,一定要「與眾不同」,做出區隔,才能有活路。

蔡桂輝絞盡腦汁,後來從《聖經.創世紀篇》中不同顏色的羊獲得靈感,蔡桂輝創造出「彩色蛋」。果然,「彩色蛋」的奇想,媒體效果十足,蔡桂輝的蛋場因此一炮而紅。

但 這一路走來,蔡桂輝卻是跌跌撞撞。他曾到日本拜師學藝,讓他大開眼界外,也深感羞愧,日本農畜牧業的精神是「自己不敢吃的,不敢賣。」而台灣卻是正好相 反,「自己賣的,全都不敢吃。」日本之旅,深深刺激蔡桂輝,為了做到「自己敢吃的,才賣」,蔡桂輝堅持不用荷爾蒙、生長激素、不打抗生素,他的「豪舉」, 讓他的一萬隻雞,在一夜間死到只剩三千隻,賠了上千萬元。「剛好能通過考驗沒死的,就都留下來育種。」事過境遷,蔡桂輝說得輕鬆,但當時的煎熬不難想像。

「堅持就是要燒錢,只要花小錢買藥,雞就可以免死,一般人很難會選擇另外一條漫長的道路。」蔡桂輝的感嘆,道出了台灣農業升級的普遍難關。

蔡桂輝為堅持生產「自己也能吃」的優質蛋,傾盡身家,將原先單純的蛋雞場,變成繁殖場、孵化場、小雞、中雞場等,從頭到尾自己把關。更不惜成本,採用有機飼料搭配綠藻、酵素及草葉等健康營養素製作成飼料,讓蛋變得香Q又健康。

「我 的專長在行銷,但是因為沒有人幫我生產不用藥的雞。我只好自己親自生產、販賣兼育種。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一般人沒有辦法這麼做,太辛苦了!」蔡桂輝很 自豪地說,「我們家的雞都可以拿去驗血,連疫苗都沒打。」然而蔡桂輝的心血,卻得不到市場認同,因為價格高,盤商根本不願意收購,讓蔡桂輝感到十分挫折, 「就是一直燒錢,但卻看不到未來。」這段轉型的煎熬與巨大壓力,不但讓他賠了二千萬元,而一直和他並肩作戰的妻子也差一點離婚。「整型容易,轉型難啊!」 蔡桂輝苦中作樂地說道,但是,即使挫折連連,蔡桂輝仍不放棄。

就在堅持品質的同時,蔡桂輝又開始投入「彩色蛋」的創新嘗試。他透過雞蛋品種的改良與研發,進行繁複的配種,讓蛋殼的顏色絢麗多彩,創造出帶有礦彩般耀眼的青綠色澤,有些甚至像大理石紋一樣,有兩種顏色。蔡桂輝陸續研發出多達六十多種顏色的彩色雞蛋,獨步全球。

蔡桂輝回憶當初的異想天開,「花好幾百萬元,只為了蛋的顏色,人家都笑我是瘋子。」他解釋,沒有人會把多餘的精力放在雞蛋的顏色,因為沒有實用性。

未料大家看衰的「彩色蛋」,因為特殊且具話題,吸引媒體大幅報導,連帶使蔡桂輝的高品質蛋,受到大眾注意,反而藉此打響品牌。「危機才有轉機,轉過才能變成戰鬥機。」不服輸的蔡桂輝詼諧又傳神地一語道破產業升級的艱辛與挑戰。

產地直銷 提升附加價值蔡桂輝養雞場所賣的雞蛋全數都是產地直銷,市售雞蛋的零售價每台斤約為三十多元,蔡桂輝的彩色蛋則可以賣到一百五十元,是別人的五倍。

從高品質蛋、到彩色蛋,蔡桂輝的「桂園」蛋場,已經創造台灣蛋農傳奇,但他並不自滿,想進一步提升雞蛋的附加價值。

「我 一直告訴農業從業人員,你不能只是光生產,農畜漁牧都一樣,生產完的東西一定要做一次加工、二次加工,才能跳脫穀賤、果賤傷農的宿命。」蔡桂輝把事業的格 局放大,他將雞蛋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卵磷脂,變成保養品,銷售到國外。蔡桂輝娓娓分析,二千顆雞蛋可以製作一公斤的卵磷脂,一百公斤卵磷脂就需要二十萬 顆雞蛋。「這對台灣的蛋農幫助會很大!」相較於農委會只會呼籲農民,「菜要種少一點,蛋要少生一些。」蔡桂輝卻認為,「傳統的農業只要找出利基,一樣可以 有好的獲利。」為了推廣卵磷脂保養品,蔡桂輝積極地跟著外貿協會到國外四處參展,他所開發的卵磷脂面膜,已經成功切入上海的全家便利商店通路,相關產品也 獲得美國的訂單。

從農業到生技業,從賣蛋到賣面膜,蔡桂輝信心滿滿,他遇到問題,沒有向右轉向左轉,而是勇敢跨過,終於將一般認為平凡、傳統的產業,變成產業新希望,「危機才有轉機,轉過才能變成戰鬥機」,蔡桂輝的戰鬥機正飛出台灣,航向國際。

蔡桂輝

出生:1966年

現職:桂園負責人

經歷:珠寶商人

學歷:正德工商

比一比

轉型前:月淨利

2萬元

轉型後:月淨利

3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5

夢想讓人不平凡 王文靜

2011-11-14  TCW




近年,在台灣最讓我感動的建築莫 過於「老英格蘭」莊園。如此之美、雋永!走進這幢建築,有一種奇妙的魅力,人不自主的舉止優雅。美感,豁然被打開。

我總是感慨,台灣,高密度的聚集全世界最醜陋的房子。真沒想到,有一天在台灣看到有人能蓋出一座五百年前、英國都鐸王朝的古堡建築。其挑戰在於要還原諸多 古老的工法,即使在英國都困難,更遑論在台灣。「老英格蘭」的主人是大羅,一個傻子、瘋子與藝術家的結合體。不傻、不狂,不會費時九年挑戰如此高難度建 築,不會於銀行緊縮銀根仍一意孤行。職業軍人退役的他是古堡的建築師,也是興建工人。他不在乎身上那件平價襯衫到底穿了多少年,全心於建築的一稜一線,不 惜一再打掉重做。他的傻與狂,無異於《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好久,從民間到官方已少見夢想家。

九年的投資,金錢與青春難以計量。我問大羅:「二十年都回不了本的投資,人生何苦如此?」他說起夢想,想在台灣留下一座建築經典的飯店,可以傳世,一如歐 洲的百年飯店。如此澎湃、不自量力的初衷,出於一位拙於言辭者、自學者。那一刻,我的心也激動,想把他的故事寫下來,記錄一個夢想的追尋。一年前,我在這 個專欄約略提起過他的故事。探索無人之路,大羅曾經極度孤獨與挫敗,完工的時間一年拖過一年。黑夜漫漫,大羅一度退縮到不想見人。此時,忘年之交、雕刻大 師朱銘以一則寓言相贈:

在深山裡,石階對石菩薩長嘆一聲:「我們都是大理石,為何命運如此不同?你被萬人膜拜,我卻被萬人踐踏。」石菩薩不疾不徐的回應:「因為,養成過程不同。 你只挨兩刀而成石階,我卻是千斧萬鑿才成菩薩身。」過程不同,結果自然不同。大羅了然,繼續埋首。

去年,「老英格蘭」終於落成,我深深佩服。我跟大羅說:「我以認識你為榮」,他靦腆的笑了。他讓我見識到夢想的力量。夢想可以讓人不平凡,拔除荊棘,屢倒 屢起。

苦盡,尚未甘來。沒想到,「老英格蘭」竟陷入農地使用爭議的風暴,拆除之聲而起。我不懂法律,只有不忍看到認真追求夢想的人,一再荊棘滿身。想來想去,提 筆寫下這個故事,讓此事被看到角度能有所不同,讓夢想的結局可以圓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0

拜師學藝八年 勤做六十本筆記平凡散戶 靠手繪線圖打造致富祕笈

2011-12-19 TWM




曾經身價上億元的王子政,歷經破產、負債的衝擊,仍不斷拜師學藝,最後花了八年的時間,跟著老師父將口傳的實戰心法,一一套圖畫線,至今投資筆記已達六十 多本,修成股市投資勝率高達八成的「賺錢筆記」。

撰文‧林心怡

收盤的午後,王子政總會坐在股市資料堆疊滿溢的工作室裡,列印出大盤與鎖定個股的K線圖,一筆一畫地描繪各種多空趨勢線、形態圖作為多空的研判。有時遇到 特殊的盤勢,還會寫上詳細的註記,將每日動態行情分析製作成筆記。「像這樣的線圖筆記,我大概有個五六十本吧!」拿出一疊疊厚重的投資筆記資料夾,王子政 小心翼翼地翻閱著。

找大戶貼身學習 繪圖、剪報徒手記錄細數這些王子政親筆記錄了八年,不斷改良心法長達十五年的投資筆記,就是他口中得以提升自己台股投資勝率達八成的「武功祕笈」。因此, 當記者在為他的筆記拍照取鏡時,在一旁緊盯的他,似乎深怕自己的台股獨門招式全都曝了光。

原來,這些讓王子政如數家珍的投資筆記,正是他億元身價破產後又東山再起的「賺錢筆記」。當中有許多筆記的精華,是他跟著早期大戶老主力身邊學習,在電腦 不發達的年代時,靠著徒手繪圖、剪貼加工,花了八年的時間整理出來的股市祕笈,在經過不斷的檢視修正後,成了他投資台股的獨門絕學。

其實,製作投資筆記前,王子政與大部分的投資散戶一樣,買股票相當憑感覺。在大多頭時雖然也賺到錢;但空頭來臨時,卻讓他一度輸光上億元財產,又倒賠三千 萬元,最後是開始找對投資方法,勤做投資筆記才得以谷底大翻身。

三十歲前歷經大起大落 黯然離鄉老家在高雄的王子政,一九八五年退伍後,先在傳統製造業工作;二年後,他搭上了任天堂卡匣大賣的經濟熱潮,與朋友合作的電玩生意利潤豐厚,很快地 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累積到上億元的身家。而當時金融證券市場正在起飛,他又聽從朋友的建議,將積蓄幾乎全數押在一檔封閉基金上;幸運的,才一年時間, 該檔基金就從九.一元漲到三十六.五元,讓他財富再度大躍進。

﹁當時每次一看到又賺進七八百萬元了,內心總是暗暗歡喜讚歎:股票真是美好的東西呀!﹂但一下子賺太多,卻讓王子政失去了警覺,後來他全數押在當時股價已 達七百元的北企,不但融資還做丙種投資,怎知股市從萬點崩跌,讓王子政輸光了全部的財產,連向親朋好友集資的三千萬元也一併化為烏有。

﹁自己破產就算了,還輸光了親友的錢,背負三千萬元的債,一度讓家人相當不諒解。﹂王子政感慨地說。父親是公務員,家中四個兄弟姊妹大都有博士學歷,只有 他是高工學歷,家人對他近乎「賭博」式的投資行為,多少有點不諒解,面子掛不住的他,只好黯然離開高雄北上,希望能找到東山再起的翻身機會。

九○年,才三十歲的王子政隻身來到桃園求職,還是一心想賺大錢,在紙廠、加工絲廠工作的他,還兼差做水電工,每月總收入也有個五、六萬元。而賺來的錢,不 是拿去學技術分析,就是拿來做股票,「只可惜,當時功夫都只學到皮毛,不懂停損,都是賺少賠多,曾經花了六年的時間,卻幾乎沒存到什麼錢!」王子政有些難 為情地說。

老主力家門前站崗守候四個月 終獲接納「當年我已經三十六歲了,身邊的存款卻幾乎是零,但就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我的老師。」原來經友人指點,王子政在號子裡遇見了這位當時小有名氣的主 力作手,就暗暗立志要「拜他為師」。為了接近這位身價上億元的「老主力」,他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天天在這位老主力家站崗守候,期望這位「股市老先覺」可以 收他為徒,「四個月後,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捧著他老人家最喜歡吃的薑母鴨,一站就是二小時,最後他才被我的誠意打動,收我為徒。」憶起這位已過世的「恩 師」,王子政還是相當感念他的提攜。

後來,王子政成了著名老主力的貼身助手,每天跟隨在旁學做股票。「老一輩的投資高手,教的都是實戰經驗,幾乎沒什麼章法,我將他所說的台股走勢,與對應發 生的情形一一整理記下,再透過不斷套圖比對,不斷反覆印證,統計歷史走勢,才得以學到如何透過線形研判台股多空與走勢的訣竅。」師父領進門 靠自我整理解讀融會貫通三十六歲才跟對老師,經過八年時間的「練功」,王子政終於出師了。在投顧公司做了二年的工作,累積到上百萬元的投資資本後,九七年 開始下單投資。只花了四年的時間,就賺回上億元的身家,在二○○一年成為專業投資人,達到了他財富自由的目標。

「我所解讀的指標與依據,與坊間其實有很大的不同。」王子政有些自豪地說,在一本又一本的厚實筆記中,裡頭記載了王子政研判台股多空走勢的招式。

在記者多次登門請託,他分享了利用波段性的指標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 Divergence)與陰陽極線法,以及研判台股多空的形態與判斷指標等三招。期許投資人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不要因誤判行情,而賠光了投資籌碼;作多 者,宜等反彈指標確立後再出手作多(詳見右表)。

經過八年的筆記訓練,累積十五年的投資功力,王子政坦言,現在已經不像從前投資筆記做得那麼詳細了,因為所有研判台股走勢的方法,幾乎已經內化到他的腦海 裡了。但經年累月的每天徒手畫線的那份手感,與不同指標的驗證,對於目前股價與大盤走勢研判,依舊能有敏感度與投資勝率。

「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言:學習越多,得到越多。我的台股技術分析功力,就是靠這樣土法煉鋼修煉出來的!」王子政以過來人的身分,如此勉勵也想成為高手的投資 人。

王子政

出生:196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電玩生意、工廠員工

學歷:高工畢業

投資經歷:22年

王子政的筆記心法

列印大盤或觀察線圖走勢,畫趨勢線,搭配指標觀察,維持盤面敏感度。

把關注的強、弱勢股線圖印下來,研判走勢做註記,作多作空都有依據。

手繪畫圖,對大盤與個股走勢的研判可提升敏感度。

持之以恆做筆記,貼近盤面行情,有助停利停損,持盈保泰。

王子政的投資心法

研判台股走勢3招

招式1 從MACD研判台股多空不同於坊間,觀察MACD指標只看「線」,王子政反而會從MACD指標的柱狀體(圖)來觀察大盤多空走勢,這也是為何他得以在今年 台股7月分高點8819點時,當市場傳出台股將醞釀反彈行情,他毅然研判是逃命波,順利躲過大盤後來跌破7000點的下殺行情。

王子政指出,在大盤下殺的過程中,從MACD指標來觀察,當未見其正柱狀體大於前正柱狀體時,跌勢尚未結束,多方不宜進場,也就是不宜貿然搶反彈。(如下 圖所示)1. 當指數漲至(A)8929點回檔至(B)8592點再過高至(C)9099點時,由MACD指標柱狀體得知(A1)為109.87,(B1)為 -6.23,(C1)為52.73,已出現背離,代表多方氣勢衰竭,走勢由空方發動,不宜作多。

2. 圖中D、E點未創新高或破低,故下圖柱狀體D1與E1的訊號可不列入參考。

3. 空方發動攻勢殺破(B)8592點至下點8433點負柱狀體已經大於前負柱狀體如圖F1>B1時,空方攻擊成功,必須等到空方殺至出現負背離氣勢衰竭。

4. 在(F)8433點反彈至8842點後,再下殺破底至(H)8410點時,柱狀體出現負背離,代表空方氣勢衰竭,改由多方發動攻勢(圖H1<F1)5. 當多方發動攻勢由8410點漲至8819點時,下方柱狀體(I1)未大於(G1)時,多方攻擊失敗,再改由空方攻擊。

6. 當空方發動攻勢由(I)8819點殺至(J)7148點時,負柱狀體明顯大於前負柱狀體(圖J1>H1),此時代表空方氣盛須殺至背離出現。

7. 指數在7148點經反彈後,再破底跌至(K)6877點時,(圖K1<J1)空方氣竭,改由多方控盤。

8. 當多方發動攻勢時,漲至(L)7743點正柱狀體未大於前正柱狀體(圖L1<X1),多方攻擊失敗,空方再度掌控盤勢。

9. 當大盤由(L)7743點殺至(M)6744點時,負柱狀體明顯又大於前負柱狀體(圖M1>K1),代表空方氣勢旺盛。

10. 當大盤由(M)6744點反彈而上,代表未來盤勢將再度殺至負背離出現,也就是說,指數殺破6744點且負柱狀體出現背離,多方才有反攻的機會,或者出現 難得一見的強制換手,大盤才能止住跌勢展開中級反彈。

招式2 從陰陽極線法判斷個股壓力與支撐區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從前波至高點向下垂直畫下一直線,以交會於72MA、144MA、288MA等均線,畫出橫軸的下 檔支撐線,與上檔壓力線,以圖中的大盤走勢來看,若指數持續走跌,下檔6500點附近有支撐。

招式3 判斷頭部整理形態在大盤形成M頭前,走勢都會出現橫盤整裡的逃命平台,一旦出現,即應獲利出場,若無出現平台,則向下的跳空缺口,則為上檔壓力區,除非向 上突破確立,否則不宜貿然作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7

價值投資,很平凡,就在你的身邊,一點兒也不遠。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294014
「看到了他們可以看到的,做到了他們可以做到的」 這就是價值投資,很平凡,就在你的生活中。

比如,雪球上的一個朋友說「你把價值投資搞 的太玄了吧,投資股票就是個生意,和開小店、擺小攤的差不多,就是一本生意經,能賺錢就行!」 他的理解也對,他看到了投資就和做生意(既使是很小的生 意)一樣,是本生意經。這是他可以看到的,那麼他只要堅持把他看到的做好,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既使是很小的生意,它堅持了,知行合一了,他的這個投資一定 也會成功的,就也是價值投資啊,很平凡。

還有雪球朋友說「投資,實質是投資自身價值觀。我總覺得一個人的成就,和他的價值觀大體是一致的」。這個也是對的,他看到了投資就是投資價值觀,那麼他只要堅持把自己作好,培養好正確的價值觀,努力下去也一定會成功,不僅在投資上,在人生上也會成功。

「人的境界有多高,他的價值投資就有多高」。然而,每個人畢竟因業力使然看到的也是不同的,但只要每個人把他能看到的看到了,然後堅持把他看到的也做到了做好了,那麼他的投資一定會成功的。

價 值投資既是陽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價值投資是平凡的,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古人云:「道,就在你身邊,一點兒也不遠」。看到他們可 以看到的,做到他們可以做到的,知行合一,貴在堅持,那麼我們一定會收穫不同的價值投資人生,但價值投資的根本是相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4

2013年2月11日 《平凡的世界》讀書隨筆 Cedric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h3d7.html

 

    這幾天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順帶著也瞭解了下他的另一本著作《人生》。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和《人生》中的高加林,兩個人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他們都不滿於艱苦的農村生活,而想要到城市裡生活的和工作。

 

 

    當我看到高加林在田間地頭勞動地多麼辛苦,看到他多麼迫切地想要脫離農業勞動 成為一名吃公家飯(「國家乾糧」)的人時,我突然感到十分驚訝。不是驚訝於高加林那急切的心情,而是驚訝於我過去一直忽略了那個再也簡單不過的事實——農村生活和農業勞動的艱苦。

 

 

    依稀記得,小的時候幫親戚插過一次秧。插秧的季節,天氣不冷不熱,秧田的泥土泡了很長時間的水,赤腳踩在泥裡軟軟的。插秧不是什麼技術活,按照一定的間隔,把秧苗插到泡著水的泥土裡面就行了。但是插秧時,人站在秧田裡,身體得一直佝僂著,兩眼向下盯著土壤,所以,半天下來,也累得我一個小孩子腰酸背麻、兩眼發花。結果,吃過午飯,死活也不下田了。

 

    其實,除了插秧之外,農業勞動中辛苦的事情多著呢。玉米地到了夏天往往需要噴灑農藥防蟲,但這就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在玉米地裡面穿行,會被又堅又硬的玉米葉割得又疼又癢,但是夏天天氣熱,人幹的汗流浹背,沒法穿厚衣服,只能任由玉米葉割自己的皮膚了。

 

 

    自從到縣城裡讀書,我與農村接觸得就少了。每次回老家,看到綠油油的稻田,唯一的體會就是風景美麗,不由得想起陶淵明吟詠田園風光的古詩來,再也不記得小時候所體會過的種水稻的辛苦。直到讀起路遙,才終於重新意識到農村的辛苦,真是慚愧。

 

 

    農業勞動不僅辛苦,而且辛苦一年到頭,也沒有什麼盼頭,田裡收穫的玉米、土豆、水稻,基本就夠一家人的口糧,剩下一點糧食賣了錢只能換一些鍋碗瓢盆。

 

 

 

 

 

    農業生活艱苦又貧困,這並不是孫少平和高加林的時代才出現的問題,而是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著的問題。所以,其實不只是高加林,自古以來,很多人都在削尖了腦袋要逃離農業生活。

 

 

    古時候,要逃離農業生活可不容易。大部分時代商業都不發達,即使商業繁榮的時代,或許可以去出門去當個小商小販,但也會受到政府和主流社會的歧視、排擠。另一個逃離農業生活的方式就是像梁山好漢一般,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干無本的買賣。但是打家劫舍雖然也能實現「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終究風險太大、不能長久。

 

    所以,說來說去,要逃離艱苦貧苦的農業生活,只有華山一條路,那就是去做官,吃上「國家乾糧」。

 

    做官就得參加科考,於是就有了《儒林外史》中那些千奇百怪讓人哭笑不得的人物。《儒林外史》中的老童生周進對著貢院的號板就要尋死,那其實也不過是整個時代的悲哀罷了。

 

 

    千百年的歷史中,一些人成功的吃上了國家乾糧,脫離了艱苦貧苦的農業勞動,但是大部分人則沒那麼幸運,一代又一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直到高加林這一代,中國人依然在為著同一個目標奮鬥著。

 

 

 

 

 

    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們,雖然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房子的問題、戶口的問題,但是這些和高加林那一帶年輕人所面臨的當不當農民的問題比起來,都是小問題。令人驚訝的是,孫少平和高加林他們要付出驚人的努力才能逃避當農民的命運,而他們的願望在今天看來卑微地近乎可笑,幾乎算不上是一個「願望了」,因為這實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一個問題不禁被提出來:是什麼使得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被改變了,可以輕而易舉地就逃脫當農民的命運? 

 

    這並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只需要描述一些事實就行了: 高加林那個時代,要逃脫當農民,只能為政府工作,而要在行政或者事業部門某個差事,就需要家裡有關係、有背景。政府、學校、醫院都只有那麼多崗位,已經被有背景的人全部佔領了,沒有背景的人想要擠進去就會比登天都難。 而與之相比,我們的時代,由於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社會,各行各業都在迅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

 

 

 

 

 

    高加林拋棄了劉巧珍,因為她沒有文化,看到這兒,其實我覺得挺可笑的,在今天的高校學生看來,高加林鼓搗的那一點兒詩歌、散文,哪裡算得上什麼文化?不過中學語文作文的水平罷了。

 

    不過,轉念一想,如果我們比高加林接受了更多的教育,不過是因為我比高加林更幸運,出生在了更好的時代。而我們這個時代比他的時代更好,根本上還是因為我們的時代生產力更發達,發明了更多行業,創造了更多的財富。

 

    所以,如果對羅馬人來說,公民義務就是參軍打仗的話,那麼對今天的人來說,公民義務就是從事創造財富的工作。只有參與創造財富的人才應享受公民權利,分配其應得的那一部分——這恰好正是市場經濟的法則。

 

    當然,基於另一些理由,一些對創造財富毫無貢獻的人也享受了「公民權利」,但其實,他們享受的只是一定的人權而已。    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富蘭克林式的資本主義結論——工作,是人獲得尊嚴的唯一途徑,也只有工作,一個人才有資格生活。

 

 

 

 

    《查理芒格傳》中說,年輕的芒格雖然做了律師,獲得了可觀的薪酬,但是他依然想要創立自己的enterprise,於是開始與人合夥做生意。    為什麼芒格一定夢想著要由自己的enterprise呢? 僅僅是因為一個enterprise能夠帶來更多的錢嗎? 

 

    錢的多少當然是一個考慮,但是我總覺得,還有另一個考慮,即兩種財富性質的不同: 做律師,雖然也能掙很多錢,但終究掙得的類似於「薪酬」一樣的東西;而且,律師的工作,並沒有直接創造財富。相反,enterprise(例如建房子)則是在直接創造財富。 正因為enterprise是直接創造財富的,所以,只有從自己的enterprise中,人們才能獲得權利和自由。

 

 

    不過這個結論可能有些極端了,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02

平凡散戶靠四招發掘獲利翻倍標的 獨門籌碼面算股技巧 操作主力股

2013-04-01  TWM
 
 

 

三十八歲的陳家豐,精通籌碼分析,搭配基本面與技術面的交叉檢視,自創一套投資台股得以長線不敗的獲利模式。

三年前,他不但為自己創造千萬元的身價,也賺到了財富自由。

撰文.林心怡

陽光和煦的平日午後,陳家豐總是帶著老婆、孩子四處旅行,享受優閒愜意的親子時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羨煞不少昔日同窗。的確,三十八歲,正是許多上班族工作最繁重的時候,但陳家豐卻能藉由自創一套穩健的台股獲利模式,提早賺到財富自由,並且能細水長流地持盈保泰。

攤開陳家豐近年來的台股績效獲利表現持續亮眼,除了二○○九年有超過一二○%的報酬率外,接下來每年獲利也都超過三成五;即使去年台股操作難度提高,整體獲利仍逾四成。事實證明,他在台股能賺到錢並非偶然。

跟主力》三階段投資 押寶獲利翻倍標的分析陳家豐的算股邏輯,首先,他會挑選技術面轉佳,其次是籌碼面開始轉強的標的,接下來就是檢視該公司有無實質題材面與業績面的利多。其中,他尤其重視個股的籌碼變化,他認為「有主力、法人進場的股票股價才會動」,否則即使股票基本面再好,股價也可能不動如山;因此,從籌碼面挑強勢股,是他賺取超額利潤的重點觀察指標。

而一○年讓他獲利一倍的中石化就是典型的例子。陳家豐表示,其實早在○九年十月,他就發現中石化獲利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觀察○九年中石化前三季的毛利率變化,可以明顯發現該公司第二季已從負五.四%轉為正的八.五%,第三季更跳升至一一.九一%,月營收成長率也開始逐漸上揚。雖然當時並無特定籌碼進駐,股價也沒有特別表現,但陳家豐認為,一旦有更吸引的題材發生,這樣的個股將有機會成為主力作多的標的。

直到一○年中石化爆發經營權之爭的題材,陳家豐發現四、五月間主力券商例如兆豐大同、凱基復興、統一敦南等證券點的籌碼大舉進入,爾後他又查到當時主力平均成本約十四.五元附近。因此,他開始跟著主力作多,從股價十五元開始布局,分三階段投資策略,一路加碼到九月分平均成本十六.四二元。而當一一年他發現主力券商在四十五元附近慢慢出脫持股時,他也跟著獲利出場,從四十二元一路至三十二元調節完畢,獲利翻倍出場。

觀籌碼》從融資變化推測主力鎖單與否只是,投資人若要觀察「主力券商」的籌碼變化,大多還是要借助專業的看盤軟體;不過一般人還是可以從融資餘額變化,來判斷該股是否有主力介入作多。

陳家豐指出,傳統觀念會認為融資餘額高的個股籌碼凌亂,但其實近幾年來,也有不少獲利把握度高的主力,會拉大槓桿,用融資來鎖單。

這個時候要判斷是否為主力用融資鎖單,可搭配融資維持率觀察,若融資餘額高、同時融資維持率也高,就很有可能是主力用融資買進看好的股票,投資人也可以順勢搭上獲利順風車。

打開筆電自備的看盤軟體,陳家豐熟稔地敲出龍邦的線圖解釋道,「以龍邦為例,去年底我在十九至二十幾元附近就開始買,這波上漲以來,融資增加,而且融資維持率持續拉高,代表使用融資鎖定籌碼的是主力。」陳家豐補充說,「一般散戶做股票賺錢時常抱不住,不是上漲後就賣掉,就是頻繁做價差;但我們可以從龍邦的維持率來觀察,這波以來最高飆到二七五%,代表以融資持有的主力,抱得很緊;然而隨著股價上漲,該股的維持率也一路攀升,股價在一月一度站上三十七.一五元,前後才兩個月股價漲幅就超過八成。」賺波段》三標準賺除息行情陳家豐分析,從市場傳出某主力大舉買進控有台壽保經營權的龍邦股票,想間接爭奪台壽保經營權的消息,亦可間接解讀「市場有人在拱該檔股票」,因此在操作類似股票時,投資人宜慎防主力高檔倒貨造成股價下跌的風險,一旦出現爆量下跌,就該留意出場點。同時,像龍邦這種籌碼大多由主力用融資操作的個股,也不可視為長線題材,須用短線波段操作策略看待。

此外,陳家豐也會在台股多頭時,趕搭除息行情的順風車。他解釋說,因為除息的行情並非年年都有,必須在台股處於多頭時,或個股線形呈現多頭排列,獲利勝算才會高。

陳家豐指出,要賺除息行情最好是挑公司前景好、月營收成長、EPS(每股稅後純益)成長的公司。根據他多年的研究,通常業績好、現金殖利率三%至四%、可扣抵稅額大於二○%的公司,都是大戶偏愛挑選作多的投資標的。

而這些個股通常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在股票除息前十五個交易日前,就會開始發動,因此若想提前賺取個股的除息行情,就得先了解每年五至八月間,欲投資公司的除息日。

以裕融為例,該股去年七月股價線形呈現多頭排列,月營收持續成長,且若以一一年可配發兩元的現金股利,當年度四月低點五十五.二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三.六%;加上可扣抵稅額達二○.九四%,因此推測基準日八月一日的前十五個交易日附近,股價就會開始有漲勢。而事實證明,裕融股價也確實在當時除息前十五個交易日附近,從六十六.八元一度漲到除息前高點七十四元,漲幅達一成。

挑題材》從資產粗估與董監改選議題著手展望未來,陳家豐認為,在全球「印鈔救市」的氣氛下,未來將導致物價上漲,使得稀有商品的價格水漲船高,因此具備土地資產、經營權爭奪等題材的公司股價也有較佳的表現;例如擁有相關題材的黑松,未來股價都值得追蹤。

陳家豐分析,從黑松一三四五坪微風土地,由潤泰集團以八十二億元標走來看,黑松租給微風一期四千六百坪土地,未來至少也值二八○億元;二者合計約三六二億元,以目前股本五十三億元計算,每股就有六十七元的價值,而這還不包含黑松在深坑一萬一千七百坪的土地與其他資產。因此,布局成本在三十幾元的陳家豐認為,未來黑松股價仍極具潛力。

其次,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行情,也是黑松今年即將在六月召開股東會的重頭戲。觀察三年前,黑松曾爆發經營權爭奪戰,當時由微風廣場廖偉志家族聯合嘉泥前董事長張永平買進黑松一○%持股,與黑松張家發生經營權爭奪;其間,黑松股價從當年二月初的十九元,一路漲到當年度的高點二十九.二元。而今年再度傳出,先前在中石化大賺一筆的好樂迪前董事長盧燕賢等人,已轉進黑松並陸續增加持股,似乎正在醞釀一波股權爭奪戰。

除了留意市場消息面的變化,黑松大股東持股變化也可看出端倪。首先,從黑松的股權分散表觀察,近三年來,黑松持股達一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比率逐年增加,已從一一年三月的七九.四八%,增加至今年三月的八一.六七%,多出了二.一九個百分點,股價也從一一年三月十七日的低點二十一.九五元逐步墊高,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更創下五十一元的新高紀錄。

若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去董監行情最早會從董監改選前一年的十、十一月開始發動,也就是每年三至六月股東會召開的四至五個月前,去年黑松股價自十月的低點三十四元附近,一度漲到今年一月的高點四十一.四元。當時持股一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持股比率,也從去年十月的八二.七五%,跳升至一月的八三%,由此推斷部分主力籌碼已悄悄布局。

看著陳家豐快速地秀出電腦內關於股市投資心得的上百張Power Point檔案,以及精心設計的台股試算統計資料,不難發現他對研究台股下的準備工夫,以及專屬於他的股市獲利祕笈。

陳家豐

出生:1975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金融研訓院講師資歷:券商營業員、寰宇仲才企管講師

陳家豐的算股密技

1 看籌碼

1觀察融資變化 融資維持高檔,且融資維持率上升,推測有主力用融資鎖單,推升股價短線急漲。

2技術面翻多 股價站上均線,股價轉強。

2 看業績與題材

業績方面包括營收、毛利率是否出現負轉正、持續成長者;題材方面包括是否有資產題材、董監改選題材、熱門產業題材。

1董監改選行情 2010年6月初董監改選前的3月初曾發動過一波董監改選行情,成交量放大,股價從19元漲至29元,漲幅達5成。

2資產助漲題材 2012年3月傳出黑松擬賣微風二期土地,潛在獲利具想像空間。

3 賺除息行情

1除息行情 賺除息前15天左右,股價拉高的報酬。選股方式以現金殖利率3~4%以上、可扣抵稅率大於20%的公司。例如裕融就符合上述邏輯。2012年8月就曾發動一波除息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1

每月2萬元 也能走出致富康莊大道 平凡會計姊靠基金賺1000萬

2013-05-27  TWM
 
 

 

一個月薪三萬多元的小會計,靠著每月定期定額二萬元買基金,卻能在49歲時,賺進一千萬元,其中一檔基金獲利更高達600%!

高職畢業的廖秋美投資基金致富的故事,值得廣大的基金小資族品味再三。

許多人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投資基金,錯把高風險基金當保本資產,卻把保本的債券基金當短線進出標的。

這次報導,不僅徹底解構目前最讓台灣投資人趨之若鶩的高收債基金,《今周刊》也邀集基金達人嚴選15檔標的,滿足人生五階段的理財需求。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在台中市一家小型生物化學公司擔任會計的廖秋美(化名),今年四十九歲,月薪三萬多元;她的先生也是收入普通的上班族。樸實的她,就像一般會計小姐,給人細心踏實卻又平凡無奇的印象。然而,如果深入了解她的話,你會驚訝,這位會計姊,竟然擁有讓絕大部分小資階級豔羨不已的財富水準。

「你問我在基金的獲利??,總的概算下來,應可在台中市不錯地段買到一間房子吧!」記者詢問廖秋美的投資成果時,她這麼回答。而根據廖秋美提供的資料,她的基金投資規模目前約一千五百萬元,累計十幾年來,獲利有一千萬元的水準。

廖秋美投資基金這十幾年來最大的戰果,是在首域中國增長這檔基金上。二○○一年中國上證指數剛剛突破二千點大關時,她帶著一百萬元新台幣赴香港開戶,一口氣單筆買進霸菱中國與首域中國增長這兩檔基金。單筆一次後,廖秋美旋即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二萬元,一直持續到○七年上證指數漲到六千點以上,贖回三分之二出場。這一次,讓她嘗到大賺六○○%以上的滋味。

月薪三萬會計變精品店貴婦運用四個理財常識 大賺六○○%贖回三分之二中國基金後,廖秋美轉戰摩根東協與Ciptadana印尼增長,每月各扣款五千元,五年下來,又讓她嘗到大賺二○○%以上的獲利(帳面獲利,仍未贖回)。

「拜基金獲利之賜,我和我先生薪水收入雖普通,卻能每年出國旅行一至二次,迄今去過三十個國家。」她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說,「我喜歡亮晶晶的東西,我們也是法藍瓷、琉園、施華洛士奇水晶店的VIP客戶。」眼前,這位平凡無奇的會計姊,在旅遊與精品上的消費能力,已直逼貴婦級水準。這不是因為廖秋美有個富爸爸(她父親是退伍職業軍人),也不是她擁有超凡入聖的投資密技,竟然只是因為她把四個再簡單不過的基金理財常識,擇善固執地徹底執行,內化成自己的投資心法。

廖秋美畢業於台中家商綜合商業科,三十一年前從學校畢業時,第一份工作是在台中一家機械公司擔任會計。「當年我的月薪是七千元,至少每月拿三千元做零存整付,那時候利息還有八到九%的水準喔!」每當零存整付滿期領回後,廖秋美還透過跟會來加快存錢的速度。「回頭看那段經驗,發覺人生要存第一個一百萬元真的很困難,我大概花了十年才存到自己的第一個一百萬元!如今我深深體會,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最重要意義不在於金額,而是累積過程中所形塑的態度與習慣。」她強調:「一百萬元不會讓你變有錢人,是那種態度與習慣才能讓你變有錢人。」態度養成:把存錢當習慣,就不會亂花錢曾經有月光族的年輕同事向廖秋美抱怨,每個月才賺三萬元出頭,要存二萬元真的很困難。廖秋美說:「當你每個月花二萬多元,變成習慣了,當然很困難;但是,當你每個月存二萬元,把它變成一種習慣,要亂花錢就變成很困難了!」運用零存整付與跟會,讓廖秋美親身體認,存小錢加上複利的力量,就能產生聚沙成塔的財富累積效果。這個小小的好習慣如同一粒種籽般,落入這位平凡會計的生命中,日後終於茁壯成一棵茂盛的財富大樹。

一九九六年,廖秋美進行了人生第一次共同基金投資——買進元富金滿意(後改名為保德信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基金(後改名為景順全球科技基金)。當時,高科技是新崛起的產業,台灣電子股正蓄勢待發。

「我那時候會買科技基金的理由很單純,就是感覺很多工作都已經在電腦上執行,筆記型電腦雖不普及,但發覺周遭購買的人愈來愈多。」「簡單來說,我只有一種想法:科技將全面改變人類的生活,這是一股長期的趨勢,不管媒體、還是我去聽的投資講座,都這麼告訴我。」廖秋美先以五十萬元單筆投資兩檔科技基金,然後每個月再扣款一萬元。她說:「運氣不是很好,投資半年多就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我對周遭親友說我投資科技基金被套牢,數度被質疑怎麼傻到投資這種冷門又高風險的產業,還虧損,真的太不小心了!」擇善固執:不求買在低點,只求買對趨勢但即使一買進就套牢,廖秋美認為科技改變人類未來生活是長期趨勢,仍不改其志,持續每月一萬元的扣款不中輟。一直到二○○○年網路股泡沫,科技股不分青紅皂白一路飆漲,她才獲利了結。投資中信全球科技基金四年多下來,獲利超過一百萬元。

這檔科技基金的投資經驗,更讓廖秋美深信一件事:即使是投資的傻瓜,只要跟對趨勢,到後來的獲利也會讓天才嫉妒。於是,贖回後,她積極尋找下一個值得投資的長期趨勢。

○一年廖秋美赴上海旅遊,被當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嚇了一跳!「開放探親的隔一年,即一九八八年,我就去過大陸一趟了,那時候大陸還很落後。才隔十三年,上海竟發展得比我住的台中市更摩登,我心裡就覺得,上海是個指標,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是一股值得投資的長期趨勢。」她進一步說,「因為台股曾經不到五年就漲十倍,當時已經在一千點上下來來回回長達十幾年的上證指數,起碼也能在未來五到十年漲五倍。」然而,礙於當時的法令,人在台灣的廖秋美想投資中國基金並不方便。為此,她向銀行打聽,可經由香港開戶投資中國基金。於是,○一年她帶著一百萬元在香港銀行開戶,單筆買進霸菱中國與首域中國增長兩檔基金。回台後,每月定期匯二萬元扣款。

剛開始投資中國基金經驗,如同投資科技基金,就遭遇重大利空。「一買進,網路泡沫破滅,沒多久又碰上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我又住進『套房』了。」廖秋美回憶說。

不過,中信全球科技基金的成功經驗告訴她,只要是對的趨勢,堅持下去就會有美好的結果。「開始投資中國基金的前二至三年,看到基金對帳單都是負的,為了不讓情緒受影響,我索性每月對帳單也不看了,每半年只看一、二次!」這一次投資中國基金,讓廖秋美總計前前後後「忍耐」了六年。○六年,中國股市開始發動漲勢,短短不到二年,上證綜合指數大漲六倍之多。

逆向操作:不隨散戶起舞,往往賣在高點看到自己投資六年之久的中國基金獲利六○○%,廖秋美決定先贖回三分之二部位,並聽從香港理專的建議,以三十萬美元,分別投資三檔保本型商品:Brandeaus英國學生宿舍基金、長江實業公司債,以及AXA(安盛人壽)公司債。由於當時買進這三檔保本型商品的殖利率高達七%,奠定廖秋美如今每年可坐收至少五十萬元孳息的另類包租婆財富基礎。

科技基金賣在網路泡沫最高點!中國基金也賣在○七年上證指數突破六千點時最高點!怎麼那麼神?廖秋美是靠什麼方法辦到的?她笑笑說:「我心中有一個由周遭親朋好友團所組的『散戶指標』,這個指標是我買賣基金最主要的依據!」廖秋美喜歡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投資理財經驗,也喜歡聽別人的經驗。投資基金過程中,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她所投資的基金,如果親友間大多表示沒聽過、甚至嗤之以鼻,往往代表潛力十足。如果有親友跟著她買同一檔基金,受不了帳面虧損,向她抱怨要認賠贖回,往往代表這檔基金離底部不遠。如果有一天,平常不太熱中投資的親友,向她表示也要投資同一檔基金,就代表獲利出場的時機成熟了。

「我買中信全球科技基金是如此,中國基金更是如此!」她回想,「剛買霸菱與首域兩檔中國基金時還被別人笑,怎麼會買落後共產國家的基金?套牢時,不少人還勸我贖回。大漲時,就突然冒出一堆朋友說要買中國基金。遇到這種時候,當然先贖回一部分,獲利了結!」集中火力:重押模範生,長抱績效亮眼○七年,廖秋美的先生看到妻子的基金獲利如此亮眼,在股市投資一直沒賺錢的他,決定每月拿出二萬元請她代為操作,於是原本每月扣款二萬元增為四萬元。

廖秋美續扣中國外,也投資印尼、東協、農業、俄羅斯與原物料。「我認為東南亞是中國的下一個翻版,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農業則是因為氣候變遷,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我也認為是長期趨勢。俄羅斯產油,又有一定內需潛力,原油供不應求,我也認為是一股長期趨勢。」廖秋美說,她並不是用功的投資人,平時做功課也僅止於翻翻財經雜誌,所以才會投資基金,委託比她聰明許多、又可以很專注的專業人士代為管理資產。「挑基金,如同學校選模範生一樣,找績效最好的就對了。」比如,剛投資科技基金時,事實上廖秋美選了元富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投資兩年後,覺得後者表現比前者好,就贖回金滿意轉至中信全球科技,集中火力扣款。投資中國基金時,也在投資近三年後,發現首域中國增長三年、五年期績效比霸菱中國好,就集中火力投資一檔。

○七年,廖秋美贖回部分中國基金後,也對於要投資印度還是東南亞舉棋不定,因為兩個地區題材類似,她覺得都有長期投資價值。後來她決定兩種都投,直到去年發現東南亞表現遠比印度優,就贖回後者,集中火力扣東協與印尼。「模範生或許未必每次都考第一名,但長期下來,模範生總是能名列前茅。基金投資也是這個道理。」廖秋美說。

雖然廖秋美近年來在摩根俄羅斯與貝萊德世礦出現虧損並認賠(認賠的理由是覺得原物料是一種景氣循環,而不是長期趨勢),但仍掩不住她在中國大賺六○○%以上及東協大賺二○○%以上的耀眼光芒。廖秋美總結自己基金投資成功十二字箴言:只要能「捉對趨勢、耐心投資、歡喜收割」,懂得賺錢並懂得花錢,才不失作為一位快樂基金投資人的真諦。

自創「六大穴道」必殺技

掌握關鍵指標,十分鐘算出投資價值相較廖秋美「大而化之」的風格,三十五歲的南山人壽保險專員張嘉森,則是靠著無數個熬夜日子、透過苦思與精算,絞盡腦汁自行研發出「六大穴道」基金投資法。

身處競爭激烈的金融保險業,張嘉森很清楚地意識到,脫穎而出的唯一之道,就是要能提供大部分理專所無法提供的服務。「我有許多客戶會透過投資型保單投資基金,他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為何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與基金所揭露的報酬率總是存在頗大的落差?」為了解決客戶的疑問,張嘉森四年多前開始潛心研究共同基金。「我發現,基金公司揭露的資訊無法滿足客戶所需。比如說,歐盟就規定每一檔基金必須至少揭露過去十年的報酬率,而國內核准販售的基金往往僅揭露五年。而客戶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境內與境外基金卻付之闕如。」雖然不少投信或銀行在網站上提供自家基金的定期定額試算,但張嘉森認為,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因為,往往不是最多僅能試算過去十年的結果,要不就是僅能算出總報酬率,卻無法計算年化報酬率。

為了讓客戶投資基金能一目了然,在短短數分鐘之內,就判斷出這檔基金到底適不適合投資?該用單筆?還是定期定額?該當核心基金穩穩賺?還是當衛星基金做套利投機?張嘉森歸納出六個指標,他形容,這六個指標宛如人體的六大死穴一樣,掌握這六大穴道,就能掌握一個人的生死。相同地,掌握這六大指標,就能在短短數分鐘內判斷這檔基金值不值得投資?而且該如何投資?

成立十年以上基金 總報酬率應翻倍六大指標中的第一個指標是:「基金成立以來的總報酬率」。張嘉森指出,對於穩建的投資人而言,最好是投資成立至少十年以上的基金。總報酬率就是基金的總成績單,以及決定基金值不值得投資的最直接指標。

「如果一檔基金成立十年之久,總報酬率是負的,意味著不是基金管理者有問題,就是投資的標的趨勢完全不對。」張嘉森認為,成立十年以上的基金,總報酬率至少要一○○%以上,代表投資十年至少可以翻倍。「投資一百萬元,十年後要求增值成二百萬元,即使對保守的投資人而言,也不過分。」第二個指標,是「單筆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張嘉森指出,如果希望資產在十年翻倍,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至少也得達到七%水準。

第三個指標,是「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如果所投資的債券型基金是長期趨勢向上的圖形,用這個指標算出來的獲利會低於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的獲利,「假設每年報酬率一○%,定期定額投資債券型基金十年的獲利金額,大約是單筆投資的七成,投資二十年,則大約是五成。所以這類型的基金以單筆投資為佳(以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為例)。

但如果所投資的股票型基金是經過多空洗禮、長期趨勢向上的圖形,而且波動度又很大,則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和獲利通常會比單筆投資還要多。所以這類型的基金以定期定額為佳(以富達新興市場基金為例)。

檢視單年最大跌幅 波動度一目了然第四個指標,是「基金成立以來單年最大跌幅」。這個指標決定你要把這檔基金當作核心資產長期投資,還是當衛星資產做波段套利,有著關鍵作用。

張嘉森指出:「巴菲特曾說,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在最嚴峻空頭的一年,檢視基金跌幅是最直截了當衡量基金波動度的方法。核心基金最好低於一五%,要做波段套利的衛星基金,這個指標則愈大愈好!」第五及第六個指標,分別是「單筆投資本利和」與「定期定額投資本利和」。這兩個指標除了能讓你一眼就了解你投資基金到底最後能拿回多少錢外,在挑選「飆馬」基金上獨具功效。

「拿一百萬元投資十年,如果這檔基金的總報酬是正的,單筆投資通常比把資金拆成十次投入的定期定額投資要好;但如果出現定期定額本利和竟高於單筆投資本利和,通常意味著,這是一檔極適合定期定額賺波動財的飆馬基金。」張嘉森如是說。

經過無數個熬夜夜晚,以及無數個加班日子,張嘉森把南山人壽投資型保單連結的八十幾檔基金一一整理出「六大穴道」。他發現,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與MFS全盛新興市場債(詳見圖表)是最值得當核心資產的基金。他不但建議客戶買進,自己也投資這兩檔,二年多來的獲利已高達十幾%。

至於挑選衛星基金的標準,「第一,該檔基金最好能夠長期趨勢向上。第二,在長期趨勢向上的前提下,該檔基金的波動度愈大愈好。最後,投資人還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以貝萊德世礦為例,金融海嘯期間跌幅超過六○%,但是很多投資人在這段期間停止扣款,等到○九年趨勢反轉向上,漲幅超過一○○%的時候,投資成本還是回不來,這就是未考慮自己能承受多少波動度的結果。」張嘉森如是說。

廖秋美的故事告訴我們,投資基金該具備怎樣的心理建設與精神武裝,才能掌握到基金的大波段獲利;張嘉森苦心研究出的方法,則讓我們有更充分的知識與理性準備,有助於我們在琳琅滿目的基金中挑到對的基金,制定出對的投資策略。學習這兩位基金達人的智慧,即使你只是每月只能拿一萬元投資的小資,也能走出致富康莊大道。

廖秋美(化名)

出生:1964年

現職:台中某生物科技公司會計學歷:台中家商綜合商業科會計姊的基金投資致富歷程

靠零存整付存第一桶金

1983年 進入職場,從月薪7千元機械公司小會計做起,靠零存整付與跟會存錢。

押寶高科技基金

1996年 單筆50萬元投資富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每月再持續扣款1萬元。

買進即套牢, 仍加碼

1997~1998年

亞洲金融風暴,基金帳面虧損期間,每月仍維持扣款1萬元。

從基金賺到第一個100萬元2000年 網路泡沫,元富金滿意與中信全球科技基金獲利逾100萬元,贖回。

押寶中國

2001年 赴香港開戶買入霸菱中國與首域中國增長基金,先單筆各投資50萬元,旋即每月定期定額扣2萬元。

買進又套牢

2001~2004年 美國911恐怖攻擊、SARS,基金獲利無多,仍堅持定期定額扣款,但把霸菱中國轉換至首域中國增長,集中火力扣款。

大賺600%,基金規模破千萬元2007 年 首域中國增長帳面獲利600%,平日不買基金的親友也趨之若鶩,贖回三分之二。聽香港理專建議,單筆投入長江實業公司債、AXA保險公司債及Brandeaus英國學生宿舍基金,總計投入30萬美元,持續至今。

轉投東協

2012 年

將虧損的JF俄羅斯轉至百利達巴西;JF印度獲利近60%贖回,集中火力扣東協與印尼。

基金部位達1500萬元

2013 年

至今JF東協、Ciptadana印尼成長帳面獲利逾200%,基金投資總部位超過1500萬元,基金總獲利逾1000萬元。

廖秋美的私房基金及看好理由基金名稱 投資方法 理由 投資時間 帳面盈虧

首域中國

增長 每月2萬元 中產階級崛起是長期趨勢 2001年迄今,2007年贖回3分之2 ﹢250%*

Ciptadana

印尼成長 每月5千元 國民所得低、經濟成長快、正向發展是長期趨勢 2007年迄今 ﹢200% JF東協 每月5千元 2007年迄今 ﹢200%

DWS環球

神農 每月5千元 氣候變遷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是長期趨勢 2008年迄今 ﹢約10%

百利達

巴西 每月5千元 未來幾年將舉辦奧運與世足賽 2012年迄今 - 6 %

註:*表未贖回部分

廖秋美基金投資4心法

心法1 視為零存整付的儲蓄基金投資金額低、彈性大、又可隨時贖回。投資到好基金,宛如是在存高利息的零存整付儲蓄。

心法2 不是買在低點,也能大賺用常識找出長期趨勢,雖然常常買進就套牢,不要常看對帳單,以免投資信心受影響。有紀律地扣款如同澆水施肥,小樹苗就能長成大樹。

心法3 挑中、長期績效最強的基金下手先挑最喜歡的兩檔基金投資,2年後,看誰績效較佳,再集中火力投資一檔。從3年期或5年期的中長期績效挑出模範生基金。

心法4 把親友團視為「散戶指標」當周遭的人對你投資的基金嗤之以鼻,往往是進場好時機;反之,當平常不熱中投資的親友竟開始投資基金,就是獲利出場時機。

張嘉森

出生:1977年

現職:南山人壽保險業務員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

張嘉森基金投資3心法

心法1 找出六大穴道

找出最關鍵的6個指標:單筆投資本利和、定期定額投資本利和、基金成立以來總報酬率、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定期定額投資年化報酬率,以及基金成立以來單年最大跌幅。

心法2 核心基金遵循3法則:1.基金成立10年以上。

2.單筆或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大於10%。

3.基金成立以來單年最大跌幅不超過15%。

心法3 衛星基金掌握3重點:1.10年期累計報酬率至少大於200%。

2.基金成立以來曾經大跌,也曾經大漲過,波動度愈大愈好。

3.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至少要與單筆投資年化報酬率相當。

運用張嘉森「6大穴道」,檢視台灣投資人最愛的8檔基金

第一類、4檔債券型基金

1.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成立21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4.76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445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251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345%4.單筆年化報酬率:7.75%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8.54%6.單年最大跌幅:-6.48%(1999年)建議策略 波動小、報酬穩定,極適合當核心基金。單筆與定期定額皆可。

2.聯博全球高收益債

(成立10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10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287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177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187%4.單筆年化報酬率:11.1%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9.94%6.單年最大跌幅:-32.4%(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大、不適合保守投資人。單筆投資優於定期定額。

3.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成立21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4.76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671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303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571%4.單筆年化報酬率:9.99%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0.1%6.單年最大跌幅:-18.4%(2008年)建議策略總報酬率高、趨勢明確。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略優單筆,惟波動率略大,適合當次核心基金。

4.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券基金(成立16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6.25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224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172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124%4.單筆年化報酬率:5.1%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6.2%6.單年最大跌幅:-26.4%(2008年)建議策略報酬率低且無法打敗對比指數(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同期單筆年化報酬7.4%),波動率也大。核心與衛星均不適合。

第二類、4檔股票型基金

1.貝萊德世界礦業

(成立15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6.66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812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334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712%4.單筆年化報酬率:14.9%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4.1%6.單年最大跌幅:-64%(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極大,但長期績效頗佳。適合定期定額當衛星基金。

2.富達新興市場基金

(成立20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5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199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217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99%4單筆年化報酬率:3.7%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7.7%6.單年最大跌幅:-59.8%(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率極大,定期定額雖遠優於單筆,但績效遜於指數。從風險報酬率觀之,並不出色。

3.摩根東協基金

(成立29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3.4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1485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648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1385%4單筆年化報酬率:9.8%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0.8%6.單年最大跌幅:-58%(2008年)建議策略 波動率極大,正向報酬趨勢明顯。很適合用定期定額當衛星基金。

4.富蘭克林坦伯頓拉丁美洲基金(成立11年,假設單筆投資100萬元,定期定額每年投資9.1萬元)6大「穴道」1.單筆本利和:608萬元2.定期定額本利和:225萬元3.成立以來總報酬率:508%4.單筆年化報酬率:15.9%5.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13.1%6.單年最大跌幅:-50.6%(2008年)建議策略 定期定額報酬遠遜於單筆,建議在相對低檔時單筆買入。

資料提供:張嘉森

張嘉森的私房基金及看好理由基金名稱 投資方法 理由 投資起迄 帳面盈虧

心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 單筆 過去20年來,單筆年化報酬率高達7.87%,單年最大跌幅僅6.5%。 2011年 +12% MFS全盛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單筆 單筆年化報酬率高達12%,單年最大跌幅僅11.6%。 2011年 +21%

星 施羅德美國小型 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報酬率達11%,成立以來總報酬率高達990%。 考慮中 --

貝萊德世曠 定期

定額 定期定額年化報酬率高達14%,已大跌過一段,投資價值浮現中。 考慮中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0

職場點滴(6):平凡人的遊戲規則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E5%B9%B3%E5%87%A1%E4%BA%BA%E7%9A%84%E9%81%8A%E6%88%B2%E8%A6%8F%E5%89%87/

曾幾何時「求學不是求分數」成為教育界的一句口號,之後Hea的文化就開始普及。考試唔係一切,唔係咁重要姐!引伸出來,有些人返工只係為出糧,工作做成點,有沒有成績已經變成次要。

考試考得好,無乜大不了。考試考得唔好就應該係更加無乜大不了,而不是了不起。家下d人講到,我讀書唔成,十乂又係讀書唔成,所以我就係十乂。

呢個世界有少數人在各方面有天份,劃畫叻的可以係黃玉郎馬榮成,但係果d只係《女皇的教室》中的馬場同學,學女王話齋,你劃畫,賣唔晒咁點算?你踢波,莫講入到J League的人唔多,就算比你入到,受左傷咁點算?

幾十年前就算無讀過書,有門手藝已經可以創業興家。相反十幾年前如果畢業畢得遲,或者出黎做野做得遲,已經可以差好遠。今時今日你就算有創業資本,都未必可以成功。同做生意或者投資比,讀書考試同打工真係易好多。做生意或投資,無syllabus,無mock exam,無model answer,甚至照足前人咁做都未必work。

今年才畢業的小朋友,容易行的路唔去行,難行的路又唔想行,在香港呢個成熟社會根本就無乜機會。無錯可以靠個人的天份闖出新天地,莫講話成唔成功,就算成功過程也十分艱難。中學讀五年得堆蛋,剪翅偽進一兩年可以補五年之功,不如小學畢業就讀喇!駛乜花五年姐!新加坡教育制度都係一早分流喇!

考試可以囉零分,根本就係一種對人生放棄的態度。當一個人認為乜野都唔重要的時候,呢一個人本身都已經無乜價值可言。呢類人,比份工佢地做唔記得打咭,比個部門佢地管連自己都管唔掂,生一堆小孩子出來,自然用來要脅。

讀書考試,就係比好似我地呢d無天份的人呃飯食,十乂是做生意的天才,佢讀唔讀都係天才;我地唔係天才,比心機讀書比天才請喇!

讀書、考試制度、職場,根本就係專為我們這些平凡人而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