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常態下股票為什麼漲? 海陽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8315885552/31608286

新常態下股票為什麽漲?
劉煜輝

[2014-09-17 08:59:37]

新常態下股票為什麽漲?

《中國證券報》今天整理下發了個導讀
這是我在昨天在一次內部會議的發言。想得不盡成熟,信口說來的。諸位多討論。
8月工業數據可能再次會引起糾結。工業掉2.1個點,意味著拖累3季度名義GDP近0.8個點,如果平減波動一下,比如今年1季度平減比去年4季度掉了1.5,今年2季度平減又比1季度上升了1,估計3季度這樣的波動會再次發生,所以我感覺3季度的GDP同比依然會比較平穩。
數據不好其實貫穿整個8月份,先是7月份金融數據大陷落,市場糾結了一兩天,穩住。隨後是傳8月份上旬信貸疲弱,接著是PMI向下,市場多是上午糾結一下,下午就拉回,之後是連續五天上升130個點。總理達沃斯劇透M2回落至12.8%,同樣反應糾結了,又恢複了平穩。
昨天大跌,糾結升高。上升趨勢中多呈現慢漲快跌,很正常,巨幅震蕩中換“馬”的節奏。
很多人沒有預料到行情走勢如此之強,在2250點、2280點,2300點陸續賣出了,但賣出後發現,市場根本沒有調整的意思,只好換個品種再次建倉。在博弈場合,做錯節奏是常有的,錯不怕,但要想明白。或許最體現出策略師優良的素質的地方不是對與錯,而是邏輯止損。
應該格局放大點看,此輪股票持續上升其合理性不同於以往。簡單講,就是想明白了,拿定主意了,所以要漲。新常態期間,經濟下行的風險始終存在,風險暴露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準備好應對的機制。只要能順利承接,不確定性的降低就會轉化為市場上漲的動能。
我們一直在講,新常態期間,股票指數方向的關鍵決定力量是對系統性風險預期的變化,而非經濟指標強弱。
中國正走在正確的路徑上(新常態),未來三年的重點是財政整固。經濟速度向下,但質量預期向上。作為經濟質量的晴雨表,股票大概率會持續上升,可能不能輕易下車,但註意結構。地方模式那套多半巳明確是不太行了(2200點附近的盤整就是這個表征,眉飛色舞也就那麽一下子),但中央想推動的方向,機會很大,可能二三年內難以證偽(最近成立電子元器件產業基金,前期成立鐵路基金,這樣的基金後面或會不斷出現)。
為什麽我們5月底開始看多,6月份進一步明確,7月2號我們給出市場的判斷是變盤可能就在7月。
7月底,習主席在政治局的講話代表著中央對中長期經濟方向和政策的確定性判斷,不同於以往的季度形式分析會。這個講話前面推磨了近兩個月時間,不是一般的講話。諸位事後可以再細細體會。

我對“新常態”的理解,感覺包括兩層核心涵義。
第一,明確了要不要幹(轉方式調結構)?這既是一種對中長期形勢的一種判斷,也是一種態度。
新常態(New Normal)原本來自PIMCO在2008金融危機之後創出的新名詞,表示宏觀經濟從繁榮—衰退周期到正常的恢複過程。對應的就是轉型、再平衡過程 。這個詞被智囊搜索出對應當下是非常確當的。
經濟學中只有“穩態” (SteadyState)概念,新常態更確切的理解:從一個“舊穩態”逐步轉向一個“新穩態”的過程。中國經濟或會經歷從過去10%的高速增長逐步到5-6%的長期穩定可持續增長的“新穩態”的實現過程。目前只是一個中間站。類似於70年代-8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97年之後至2005年的韓國。
習主席對中長期經濟的判斷是明確,我以為他的核心經濟思想是兩個代表性的東西。
一個是《人民日報》發的“三期疊加”(換擋期、轉型期、消化期);一個是財辦副主任楊為民在《學習時報》發的 “習主席經濟十論”(速度論、疊加論、定力論、傷筋論、耐心論) ,這個兩個東西是核心,是堅定不移的。
這代表著領袖對經濟規律(潛在增長下行)的尊重,那與之對應就是“舊常態”,“舊常態”就是不尊重,經濟一下行,就要把總需求推上去,不是不可以,習主席說了“非不能也”,但要付出違背規律的代價,那就是通貨膨脹、資產泡沫、資源錯配和杠桿飆升。
所以十論中講到,哪怕經濟短期再下臺階,也必須刮骨療傷,放棄過往依賴高投資+低人工成本+低廉資源的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
“新常態”的第二層涵義是,怎麽幹?
我的理解就是“慢撒氣”(習主席說我們不做顛覆性的事情):不會靠強力擠壓(緊縮政策、或周期性的市場力量的集中釋放),而靠未來財政和政治建設(習主席說是第五個現代化,即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所產生的內生收斂。
做手術(解決問題)是要明確要做的,但要在購買醫療保險的狀態下進行,擺脫硬著陸預期、降低經濟的尾部風險成為主流意見。
醫療保險誰給?一整套貨幣金融機制的非常規安排。 西方國家過去五年債務周期調整的政策經驗,雖然至今有很多的詬病,但總體上是理性的。
我深信,我們這一套機制是在準備的。但我們不能明說,影影倬倬,猶抱琵笆,數據上是雲山霧罩,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其他正式報告中,是無法證實的。上半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只溫和擴張了7.5%(相較去年底呈減速狀態),而商業銀行(不包括政策性金融)的表增長了13.5%(相較去年底呈提速狀態),兩者呈現剪刀差,經驗上銀行間流動性不會有寬的感覺,但實際上市場流動性非常充沛。我們發現有一個部門表擴張是明顯的,即政策性金融,國開行的表2季度就擴張了1.5萬億。央行與“政策性金融”之間的聯系是怎樣進行的,仍是個“迷”。就讓我們繼續在忐忑中猜測吧。我曾經寫過一篇長文章,講這一套安排的機制,和其必然的邏輯。有興趣者可能去找來讀讀。這里我就不展開了。
“新常態”下,我們可以展望一下市場變化的場景。
寬松會繼續,政策不會收,央行(廣義)和中央(廣義)的表趨勢傾向擴張概率大,資金供給方向向上; 依法治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中線效果指向“節制資本、節制權貴(國企和地方政府)”,不健康的、無效的資金需求會逐漸產生內生收斂的效果; 中線地產周期向下,意味著通脹難變真老虎(中國通脹是地產型通脹),宏觀政策顧忌不多;利率向下力量可能在中線呈逐步聚集的態勢(難出現急速跳躍性的變化),國家的尾部風險開始下降。所以“先債牛,再股票”的場景出現的概率不大。概率更大的是債糾結到慢牛,債券可能走的是“牛平”的狀態,即由於需求內生萎縮,長端收益率的先下,然後倒逼短端下行(貨幣政策對需求萎縮的事後確認),這是一個緩慢釋放風險的節奏。股票可能正在經歷“以預期切換引導”的估值修複。
昨天又有傳言央行放出5000億SLF,很多人又糾結對增長對信貸有什麽用。這個思路從一開始就可能是偏題的。在我的理解中,央行所做的這些努力,本心上都是想營造一個“轉方式調結構”的平穩的金融貨幣條件,引導利率下行,而非增長和信貸。如果你僅在刺激中打轉轉,只會越來越糾結。
總之,我們格局要放大一點。
股票為什麽漲,就是想明白了,拿定主意了。沒什麽可多寫的。地產上漲是因為加杠桿,股價上漲是因為要去杠桿(非政府部門),這樣理解雖然簡單和粗線條,但道理是這樣的:權益(它是分子)不上,杠桿也很難下。從各種角度來說,未來政策大概率會向權益傾斜。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24

股東積極主義浪潮下的A股新常態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1704205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4.09.21)股東積極主義浪潮下的A股新常態



     本周市場表現再度讓大多數投資人大跌眼鏡,在8月經濟數據極差,期指交割周,大盤連續上漲後巨大的獲利盤兌現壓力,新一輪打新申購開始這多重壓力下,指數竟然除了周二放天量回調了一天外,其余四天均維持小陽放量攀升態勢,強勢特征一覽無余。

     中、小市值個股依然成為行情持續強勢上升的主要推動力量,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行為持續升溫。我初略統計了下,截至2014年9月19日,滬、深兩市總市值低於30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合計518家,處於停牌重組狀態的總共有81家,其中總市值低於20億元的上市公司108家,停牌公司39家。而截至2014年8月31日,滬、深兩市在今年內發布預案,準備通過定向增發,註入資產的上市公司總數已經達到了432家,數目驚人。

     當藍色光標上市4年,已經由上市初2009年度3.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800萬凈利潤,8000萬總股本,30多億市值的小型上市公司,通過三次定向增發,進行了多達12次並購之後,到2014年6月30日,達到15億主營業務收入,1.8億凈利潤,9.64億總股本,200億總市值的中型上市公司,大股東有效的市值管理,並購重組成績斐然。

     而更多的上市公司,受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影響,主業不振,利潤持續下滑,大股東自身也大多缺乏相應的能力來複制藍色光標模式。於是,借用外力,協助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成為大股東們的最佳選擇。於是,矽谷天堂、聯想弘毅們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們理想的合作對象。我們可以看到,由上市公司和其它投資機構聯手設立的並購基金、產業基金近兩年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截至2014年8月,僅 PE機構和上市公司聯合成立的並購基金,就達到40多只。

     而作為產業資本的合法退出渠道,定向增發市場同時開始火熱了起來,光我周邊比較熟悉的大、中型投資機構(管理資產規模15億以上),走訪了一圈,基本都已經或準備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有不少甚至都開始和上市公司合作並購基金、產業基金,成為上市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而根據財通基金的研究數據,2007年—2013年間,通過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作為產業資本退出渠道,收益一直不菲。下表為財通基金研究和Wind資訊對2007—2013年間對所有已實施的定增項目按鎖定一年後解禁後的數據:



     而像矽谷天堂這樣的在並購市場極其活躍的產業資本,作為股東積極主義的典範,更是一二級市場雙管齊下,從最初和上市公司合作體外並購基金,到後期開始直接收購上市公司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直接參與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下表為矽谷天堂PE+上市公司模式的案例一覽(資料來源Wind):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2012年底以來,隨著大批知名PE機構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在A股市場的低迷期陸續跨界進入二級市場,和大批民企的大股東們不斷融合,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推動了中小板、創業板指數叠創新高。雖然經濟數據依然很差,但站在產業資本的角度看,實體經濟越差的時候,也是進行上市公司進行產業鏈整合並購最好的時機(經濟好的時候,人家經營得好好的企業誰肯賣啊?),各路投資機構也在慢慢看懂A股新的盈利模式之後也開始不斷的參與進來,市場人氣開始逐步恢複,成交量也持續放大,一輪徹底由產業資本主導的大牛市行情已經呼之欲出。

     展望未來,作為中國產業資本的主體—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才剛拉開序幕。9月14日晚間,中國石化發布公告,披露其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公司完整的25家引資名單,包括中國人壽、複星、海爾、國投等巨頭紛紛加入,共計斥資1070.94億元認購中石化銷售29.9%的股權,中石化銷售預計明年分拆到香港市場上市,估值3000億人民幣,而母公司中石化A股總市值不過6000億人民幣。作為63歲的傅成玉國企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班崗,也是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樣板戲,中石化的混改的開啟,將標誌著幾十萬億國資的的盤活大戲拉開了帷幕。未來,隨著監管部門清理影子銀行的力度不斷加大,更廣泛的社會資本會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股市,中國的資本市場必將迎來新的,更大、更猛的股東積極主義浪潮,A股市場,易漲難跌或許將會成為新的常態!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36

新興經濟體“新常態”:經濟步入“慢增長”時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25

伴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東歐表現不穩以及拉美地區經濟差強人意,曾經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正處於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谷。

這為全球經濟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當前油價處於四年低位,歐元區發動機德國經濟萎縮。

根據研究公司凱投宏觀整理的19個大型新興經濟體的數據顯示,8月這些地區的工業產出和第二季度消費者支出雙雙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8月出口增長也大幅下滑。

英國《金融時報》提到,這些趨勢正在強化人們的一種感覺,即較慢的增長正成為全球一些最具活力經濟體的長期特征。“這是新的常態,”凱投宏觀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Neil Shearing對其表示。“就本十年剩余時間而言,只能這樣了。這是能夠達到的最佳狀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上周公開表示,中期來看,新興經濟體的前景出現了相當重大的變化。

該機構的總裁拉加德認為,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出現了明顯的經濟放緩,美聯儲結束QE將引發新興經濟體的震蕩。

稍早前,IMF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受歐元區、俄羅斯以及巴西經濟增長疲軟預期的影響,其對2015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至3.8%。亞洲新興國家今明兩年的GDP增長預期則分別降至6.5%和6.6%。

下周,中國將公布第三季度的GDP數據,高盛在其預測報告中預計,

三季度GDP增速將從二季度的7.5%降至約7.1%。隱含的環比增幅為7.8%,略高於二季度。環比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於6 月份經濟顯著加速增長,為三季度帶來了較高的起步水平。

根據Now-Casting公司的模型,巴西今年的GDP增長或滑向0.3%,遠低於2013年的2.5%。(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91

四中全會是否定調何為經濟“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08

169032354

為期四天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今日在北京召開。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介紹過,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早在7月就已確定,即“依法治國”。盡管會議討論的是法制,看上去與經濟無關,但這背後的現實意義不容忽視。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部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認為,四中全會將為未來的改革方式定調,並在法制軌道上推進改革。會議或有一些表述將可引導市場對明年經濟增長進行方向性判斷。例如是否將繼續下臺階,或何為新常態下的增長。

那麽何為“新常態”?民生證券宏觀團隊在9月底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下調增速目標、放棄“7.5%”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只是具體定“7.x”還是“7-7.5”仍存在分歧,但以區間形式確立目標的可能性更大,也符合李總理反複強調的區間管理和目標彈性。

民生認為,全面降息降準幾無可能,定向調控依然可期。不管是市場還是政府內部,對是否應該全面降準降息都存在分歧。目前來看,支持定向調控的仍然是主流,這也和李克強總理最近一次在達沃斯的講話基調吻合。政府層面已經對過去大規模刺激的後遺癥有了清醒認識,意識到不可能通過“強刺激”政策對沖掉潛在增速的下滑,即便短期有效,長期也會加劇風險。全面降準降息的“強刺激”信號意義太強,而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不見得有效(銀行可以提高上浮比例),“性價比”太低,不如定向調控來得實惠。預計5000 億SLF 不是尾聲,四季度仍會有定向調控措施出臺。但值得註意的是,近期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支持全面降準降息的聲音的確在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實體層面對融資成本高的抱怨較多,地方上的非法集資問題有擡頭之勢,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關註。

明年增速目標不再保7.5%基本已形成共識,但具體是“7%”還是“7-7.5%”尚無定論,目前來看,後者可能性較大。9 月29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提出“嚴把改革方案質量關,嚴把改革督察關,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這是重申“新常態”以來又一個加快改革的信號,而且相關部門可能會成立改革督查組,督促相關改革落實。這意味著未來決策函數中“促改革”將占據越來越大的權重,而“穩增長”的權重將有所下降。11 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將直接決定明年的改革能否切實推進。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下調增速目標、放棄“7.5%”已經基本形成共識,但具體定為“7”“7.2”“7.3”還是“7-7.5”仍存在分歧,目前來看,可能性較大的是定一個區間目標“7-7.5%”,這也符合李總理反複強調的區間管理和目標彈性。

地產政策“適度”松動或已箭在弦上,不是為了穩增長,是為了保障“合理”的住房需求。從政府角度來看,不會繼續把房地產“工具化”,所以必須保持政策定力,遏制“投機”需求,類似2009 年那樣的全面刺激(7 折優惠+天量信貸)不會再現。但大部分人也認為,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環節,不應把房地產“妖魔化”。當前地產政策有“過緊”之嫌,主要表現在限制了“合理”的住房需求(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下一步可能把這部分限制放寬,比如認房不認貸、減少交易環節稅費等。

對於十八屆四中全會,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帶領的宏觀團隊指出了五大看點:

1、會議程序不變,時間略有推後。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屆四中全會,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9 月中下旬召開,這次四中全會在10 月份召開。當然這無傷大雅,不必過度解讀。按照以往慣例,由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做報告,總結一年來全面工作,梳理下一年工作思路。經濟、反腐、改革、軍事、外交、黨建都會被提及。市場關心的一些問題,料在此間可以找到答案。

2、主題依法治國,改革重在落實。

1997 年的中共十五大,中央首次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 年的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 ,如今過去已10 余載,政法體系仍然存在眾多詬病。新一屆中央上任伊始,首先廢止了勞動教養制度,可謂是打響重啟“依法治國”第一槍。7 月29 日,中央在宣布對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的同時,決定10 月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示出中央對政法工作的關註、對“依法治國”的緊迫。四中全會有望繪制“法治中國”路線圖,將依法治國具體化、路徑化,使之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

關於四中全會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9 月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 周年和全國政協成立65 周年的兩篇講話實際上已經做出了框架性的論斷。本次會議料不會再專門討論改革,但總書記所做報告中應會強調按照三中全會部署落實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每一屆中央委員會通常召開七次全體會議,這基本形成了慣例,即“一中全會”到“七中全會”。一、二中全會聚焦“人事”安排,“一中全會”討論選舉黨的領導,“二中全會”討論推薦國家機構的領導,“三中全會”一般以經濟改革為主題,提出重大改革命題和改革舉措,“四中全會”研究黨建工作等。去年的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不僅是經濟改革決定,還包含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改革意見,本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就是對三中全會關於政治領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緊扣三中全會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3、政改料有推動,民主或許可期。

三中全會《決議》中指出“依法治國”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即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中央把“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將繼續啟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因為這躲不開、也繞不過,這“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9 月5 日,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 周年的講話中提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本屆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有望成為當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據統計,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 周年和全國政協成立65 周年的兩篇講話中共提到“民主”122 次,其中人大會43 次,政協會79 次。習近平使用“八個能否”來評價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區別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和國外的政治文明,既展現了制度的自信,也表達了發展中國式民主的決心。中國式民主的一大特色就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里既存在統一,也存在權力分立和相互制約,如何在“依法治國”中真正體現出“中國式民主”將是四中全會研究的重要內容。

4、司法改革切入,紀檢監察重構。習近平多次強調改革必須具有法治思維,必須在法治的框架內進行。司法改革既是依法改革的切入點,更是依法治國的保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已召開四次,其中兩次涉及司法改革,第三次會議更是通過了司法體制改革的框架意見,使司法體制改革成為了三中全會15 個改革領域中率先“破題”的改革內容之一。但是,中國地區間的發展差異很大,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司法改革所面臨的困難重重。如何處理好公檢法之間的配合,使之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監督;如何處理好打擊犯罪和保護權利之間的關系,使“重慶現象”不再發生;如何處理維穩和法治的之間的“矛盾”,使維穩能夠真正建立在法治之上,這些涉及政治體制建設的內容都急需中央的頂層設計。四中全會以司法改革為切入點討論依法治國,將有助於黨內統一認識,正視改革的艱巨性和困難性,完善政治體制建設,擺脫法律困境,消除改革障礙。一些地區已經在開始試點職業法官體制,法院系統工作人員分類管理,省級垂直管理體制。目前的反腐工作正在不斷的打破“慣例”和“禁區”,自十八大以來,已經查處50余名省部級以上官員,包括政治局前常委、軍委前副主席、政協副主席等,十八大前5年查處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共32 人,平均每兩個月查處一人,十八大後平均每個月查處兩人以上,力度之大,有目共睹。反腐工作已經成為本屆中央的一張靚麗“名片”,人們開始對反腐“重拾信心”。從長期看,反腐更需要一種長期、穩定的約束機制。2013 年初,剛剛上任的王岐山就指出,反腐要“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本輪的反腐無論是形式上還是性質上,中央都盡力避免“運動式反腐”,傾向采用“法治反腐”,而“法治反腐”才是反腐治本的根本出路,不依法限權、依法問責、依法治貪,前期成果很難獲得制度保障,“運動式反腐”只能帶來舊病複發,甚至報複性反彈。紀檢監察系統在十八大後地位凸顯,權力擴大,類垂直管理體制正在形成。

5、追認人事調整,觀察重要崗位。

根據黨章規定,開除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的黨籍,必須由本人所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決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作出處理決定,待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時予以追認。從前幾屆看,審議中紀委對落馬中央委員及中央候補委員的審查報告也是四中全會的固定議題。所以,6 月30 日被宣布“雙開”的中央委員蔣潔敏、李東生、中央候補委員王永春,4 月29 日被宣布“雙開”的中央候補委員李春城,將在四中全會予以追認、確認。正式開除違法違紀中央委員後,中央一般會從候補委員中遞補新的委員,以保證中央委員的名額數量。按照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的排名,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有望按次序成為中央委員。此外,一些重要部門的人事調整或許能從此次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的調整中看出端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95

從朱镕基經濟學、里根大循環看中國產能新常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0#lastpost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3 08:51 編輯

帶著鐐銬起舞:從朱镕基經濟學、里根大循環看中國產能新常態
作者:民生宏觀
核心觀點:
舊常態下的大規模刺激導致產能過剩,新常態下去產能勢在必行。但在中央對經濟和就業的底線思維之下,未來“去產能”無法畢其功於一役,只能帶著鐐銬起舞。考慮到產能擴張所依仗的房地產投資將長周期走弱,未來實現供需平衡需要比以往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1)傳統周期行業難有系統性行情;2)結構性牛市行情的持久戰仍會延續;3)定向寬松支持穩增長將“常態化”;4)無風險收益率有底,且易上難下。

一、中國經濟產能過剩問題嚴峻
中國正經歷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生產能力遠大於市場需求從而造成產能大量閑置的現象。通常健康且創利的產業產能利用率應當在85%以上,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中國全部產業產能利用率不超過65%。
當前各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並未披露,但可從官方文件中看出產能過剩行業主要集中在鋼鐵、電解鋁、水泥、煤化工等重工業。從2012年3月起,PPI至今已31個月為負。結構上看,輕工業品PPI在零值附近波動,供求基本平衡,與房地產產業鏈息息相關的重工業品PPI持續為負,重工業產能過剩更為嚴重。
因此,產能過剩的核心源於總需求的潮退。當經濟總需求處於上升周期時,供不應求使得企業的盈利能力上升和庫存下降,對未來樂觀的預期導致企業紛紛舉債追加投資和擴張產能。因此,當前的產能是根據過去總需求擴張(以地產投資擴張為主)“量身定制”,過剩產能集中於地產產業鏈,主要以重工業為主。當外需從漲潮到退潮,房地產新開工長周期下降和債務擴張的空間受限,重工業產能過剩矛盾開始凸顯。

此外,體制缺陷加劇了產能過剩。以GDP為核心的官員晉升錦標賽模式和財政分權體制改革,使得地方官員有財政收支缺口和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雙重壓力,各級地方政府不惜犧牲土地、環境、生態等利益,以吸引一些稅收高、對地方財政增收明顯的項目。一些屬於落後淘汰產業的項目,因其能夠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甚至可獲得地方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造成了更嚴重的產能過剩。
總需求退潮已成趨勢,產能過剩或成為“新常態”。首先,發達國家去杠桿路途漫漫,開啟了貿易逆差糾正式複蘇。其次,房地產的繁榮期已過,我們估算2020年前對新開工住宅需求是10.2億平米,大幅低於2013年新開工的14.6億平米。最後,考慮到全社會債務率擴張較快,非金融企業債務高企,公共部門的杠桿運用效率不強,政府也不太可能再來一波“四萬億”。
二、去產能並非坦途
產能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轉型最大的風險點。首先,重工業產能過剩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其次,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利潤增速持續下移,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積聚。最後,產能過剩行業占據了大量的土地、人力和信貸資源,擠壓了其他有利於經濟轉型行業的生長空間,抑制了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產能過剩問題已受中央關註,但越去越多。李克強總理曾表示:“產能過剩越來越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要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矛盾,按照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原則抑制盲目擴張。”自2009年以來,中央部級或部級以上單位已密集發布有關去產能的文件。但實際產能不減反增:以鋼鐵行業為例,2012年底,國內鋼鐵產能約9.76億噸,比2008年增54.8%。

表1:近年來部級或部級以上產能或去產能部分文件頻發
頒發日期
頒發機關
政策文件
政策要點
2010/2/6
國務院
《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年底前,電力行業淘汰小火電機組5000萬千瓦以上,煤炭行業關閉小煤礦8000處,淘汰落後產能2億噸,焦炭行業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機焦,鈦合金行業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2011年底前,鋼鐵行業淘汰400立方米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2010/5/12
電監會
《關於在電力市場建設中落實國家淘汰落後產能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加強電力交易方案的組織和審查工作,加強大客戶直接交易試點的市場資格審查工作,凡是列入淘汰名單的發電企業,不得參與電能交易和大客戶直接交易試點。積極開展發電權交易等工作,發揮市場機制在淘汰落後產能中的作用。
2010/5/28
人民銀行等
《關於進一步做好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
要把金融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和督導檢查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多方面改進和完善金融服務,密切跟蹤監測並有效防範加大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可能引發的信貸風險,加強多部門政策協調配合。
2010/7/26
發改委等
《關於進一步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堅決制止違規建設行為的通知》
進一步加強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維C等產能過剩項目審批管理,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產能的項目。嚴控高能耗、高排放行業新上項目,加強淘汰落後產能重點領域投資項目審核管理,從嚴把好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審核關。
2011/4/14
工信部等
《關於遏制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緊急通知》
統一思想認識,轉變發展方式。嚴格控制擬建電解鋁項目,加大執法力度,形成政策合力。取消地方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嚴禁以各種方式擴大產能,認真清理電解鋁擬建項目,加強市場引導和社會監督。
2011/4/20
財政部
《淘汰落後產能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
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電力、煉鐵、煉鋼、焦炭、電石、鐵合金、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制革、印染、化纖以及重金屬汙染行業落後產能工作給予獎勵。
2011/5/3
工信部
《關於抑制平板玻璃產能過快增長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
客觀清醒認識產業當前面臨的風險,嚴格市場準入管理,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堅決完成2011年淘汰平板玻璃落後產能2600萬重量箱的工作力度。加大兼並重組力度,逐步將玻璃深加工率提升到45%以上。鼓勵自主創新技術,加強監測改善管理。
2013/1/10
電監會等
《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力節能減排監管做好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
做好停限電工作,防止落後產能“死灰複燃”。電力監管機構監督供電企業依法做好限電工作,對未按期拆除落後設備的企業實施停限電,對已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務的企業及時恢複供電。加大信息共享,加強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等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
2013/10/6
國務院
《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
通過5年努力, 使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規模基本合理。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清理整頓建成違規產能,淘汰和退出落後產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開拓國內市場需求,積極拓展對外發展空間,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建立長效機制。要完善行業管理,強化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加強土地和岸線管理,落實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完善和規範價格政策,完善財稅支持政策,落實職工安置政策,建立項目信息庫和公開制度,強化監督檢查。
2013/10/22
煤礦安監局
《關於支持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通知》
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煤炭落後產能工作給予獎勵。優先支持關閉退出的煤礦,優先支持淘汰高瓦斯與瓦斯突出的煤礦,優先支持淘汰落後產能任務重、職工安置數量多和困難大的企業,優先支持淘汰落後產能企業職工安置。
2014/1/20
工信部
《關於報送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目標計劃及申報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有關工作的通知》
中央財政將對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含再生銅)冶煉、鉛(含再生鉛)冶煉、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造紙、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等15個重點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寄給獎勵。
2014/3/27
能源局
《關於做好2014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
逐步淘汰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堅決關閉非法違法開采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加強監管安全基礎條件差且難以改造、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的小煤礦,引導其退出煤炭生產領域;鼓勵具備資源優勢和改造提升條件的小煤礦參與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實施改造升級
2014/7/20
工信部
《關於做好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
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改、擴)建項目,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促進產業升級和布局優化、改善環境質量。嚴格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要求,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勢頭。工信部將搭建全國產能置換指標供需信息平臺,同時探索建立全國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平臺。
資料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整理

按照傳統經濟周期理論,當總需求下降,產能供過於求的局面會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庫存上升,進而導致企業去產能。但經歷了十年的產能擴張和經濟繁榮周期之後,即使現在總需求下降,出現產能供過於求的局面,政府也很難“真正”下決心去產能。

首先,地方政府所得稅稅源來源於營業收入,而非利潤,只要工廠生產,哪怕虧損,地方政府也有利可圖。此外,產能過剩的企業可能是當地最大的工業企業,貢獻了當地巨大的GDP和稅收,另外解決了就業的壓力,各地方政府均有維系甚至擴大產能的意願。

其次,中央雖然致力於經濟結構調整,但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當經濟增速觸及底線,中央同樣也有穩增長維系產能的意願。比如,從國內外經驗看,去產能需要緊貨幣,但當貨幣收緊到對存量產能構成威脅的時候,貨幣寬松和穩增長會悄然而至。

再次,由於企業存在經濟穩增長和就業底線的預期,企業虧損構並不會導致企業主動去產能。雖然企業主動去產能是利好整個行業的,但經濟一旦企穩,總需求恢複,去產能就意味著自己失去了潛在的市場份額,最後博弈均衡的結果就是誰都不願意去產能。

最後,產能過剩行業集中於重工業,龐大的信貸規模卷入其中。以鋼鐵行業為例,2013年銀行對鋼鐵行業的信貸敞口高達三萬億元,強力去產能必然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穩增長的預期保證了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不會出現大幅收縮,為維系存量產能和通過信貸展期來消化壞賬創造了時間和空間,但延緩了產能去化。

三、歷史上成功去產能的經驗
根據國內外去產能的經驗,當總需求再難擴張,一般而言,若要成功地實現去產能,需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收緊貨幣的源頭,容忍短期經濟下行和失業率上升。必要時刻也可采取行政手段,以實現強制性的過剩產能和僵屍企業出清。這個時候可采取一些主題性的寬財政措施以防止經濟硬著陸。

其次,產能的崩塌伴會隨著銀行不良貸款飆升,為了防止信用內生性收縮和債務通縮產生的惡性循環效應,政府應積極註資購置銀行不良貸款。這個時候會伴隨著匯率貶值、無風險利率大幅下降和失業率上升。

最後,銀行壞賬被新增資金置換,利率、匯率和大規模失業為新經濟增長點挪騰出了廣闊的空間。如果政府對科技創新和其他有利於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行業輔之以政策紅利,新經濟就能夠快速成長,企業盈利趨勢性向上的拐點形成。在企業盈利、居民財富快速增長和預期不斷改善的過程中,靜待新一輪產能周期的擴張。

案例1:朱镕基總理的大破大立經濟學
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巡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各地以此為契機,興起了一輪全國性的投資熱潮。信貸於1992年6月開始擴張,信貸擴張引發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992年至1994年分別為44.4%、61.8%和30.4%,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投資高峰。

1992年下半年的投資熱產生了巨量的信貸需求,股市樓市被爆炒,大量項目快速上馬導致原料緊張,產能迅猛擴張,物價飆升,CPI和PPI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為了應對產能過剩、通脹高企和經濟過熱的壓力,政府於1993年6月下發了宏觀調控16條,主要運用經濟、行政和改革等手段著手解決混亂的經濟秩序。

行政上強制去產能和嚴控新增產能。國務院及相關部委通過強力的行政手段,控制產能過剩行業新增投資,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公布產能過剩行業目錄,通過嚴格項目審批、吊銷營業執照、取消生產許可證、對不執行企業追究法律責任、實習領導責任制等手段,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列入淘汰行業的企業停止貸款,迫使企業去產能。

表2:1998年至2001年部級或部級以上單位頒發限制產能或去產能部分政策法規
頒發日期
頒發機關
政策文件
政策要點
1998/8/31
經貿委
《關於嚴格控制糖精生產能力限制糖精產量和內銷量的通知》
嚴格限制糖精產量和國內銷售量,到2000年,全國糖精年產量控制在2.4萬噸以內,國內銷售量必須嚴格控制在8000噸以內。努力擴大糖精出口,開發糖精在非食品工業中的應用。控制合成甜味劑的生產,規範市場秩序,打擊走私。
1999/1/22
經貿委
《國家經貿委關於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
公布10個行業中144個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限期淘汰所列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一律不得新上、轉移、生產和采用本目錄所列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對拒不執行的企業,吊銷營業執照、取消生產許可證、停止貸款。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直接主管人員和責任人員法律責任。
1999/8/9
經貿委
《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複建設目錄》
公布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黃金、石化、化工、醫藥、建材、電子、機械、電力、輕工、紡織、煙草、船舶、其他等16個行業201個子行業。對所涉及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各級主管投資部門不予審批;各金融機構不予貸款;土地管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消防、海關等部門不予辦理有關手續;凡違背本目錄進行投資建設管理的,將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1999/11/4
紡織局
《關於堅決完成棉紡壓錠任務制止新增生產能力的緊急通知》
壓錠工作將與國家的有關政策結合起來進行,繼續實行責任制。繼續嚴格控制新增生產能力。凡是未取得國家紡織工業局頒發的生產、銷售許可而出售、安裝的棉紡細紗機或以其他形式新增的棉紡細紗機,均按新增能力追究責任。
2001/1/15
經貿委
《關於印發2001年鋼鐵總量調控目標和實施要點》
計劃2011年鋼產量11500萬噸,鋼材產量10500萬噸,鋼材、鋼坯出口1100萬噸,以產頂進350萬噸,嚴格控制鋼材和鋼坯、鋼錠進口。繼續關停、淘汰企業的落後工藝和設備,減產供大於求的長線產品,調整產品結構,鼓勵出口以產頂進。繼續關停小鋼鐵廠,堅決打擊假冒偽劣鋼材。支持鼓勵鋼鐵企業轉型進入其他產業。各商業銀行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列入關停範圍的企業停止各種貸款。對已列入關停範圍的企業或生產線不再發放生產許可證、排汙許可證等,已發放的要予以收回。
2001/2/26
經貿委
《關於進一步做好總量調控和淘汰落後工作的通知》
煤炭行業全年煤炭產量9.5億噸,煤炭出口6300萬噸。冶金行業扣除出口增量和以產頂進後,鋼產量1.15億噸、鋼材1.05億噸。紡織行業淘汰30萬錠落後毛紡錠,壓縮10萬錠。制糖(糖精)行業全年生產食糖750萬噸,糖精1.7萬噸,關閉150家小糖廠,壓縮273.5萬噸生產能力。建材行業全年生產水泥5.7億噸,平板玻璃1.7億重量箱,關閉小水泥窯1900座,壓縮產能5000萬噸,關閉小玻璃生產線100條,壓縮產能1000萬重量箱。石油化工行業全年國內原油產量1.63億噸,原油加工量2.15億噸,化工生產總量3200萬噸,純堿國內市場投放量控制在700萬噸以內。電力行業關停28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
2001/2/26
經貿委
《關於進一步做好總量調控和淘汰落後工作的通知》
煤炭行業全年煤炭產量9.5億噸,煤炭出口6300萬噸。冶金行業扣除出口增量和以產頂進後,鋼產量1.15億噸、鋼材1.05億噸。紡織行業淘汰30萬錠落後毛紡錠,壓縮10萬錠。制糖(糖精)行業全年生產食糖750萬噸,糖精1.7萬噸,關閉150家小糖廠,壓縮273.5萬噸生產能力。建材行業全年生產水泥5.7億噸,平板玻璃1.7億重量箱,關閉小水泥窯1900座,壓縮產能5000萬噸,關閉小玻璃生產線100條,壓縮產能1000萬重量箱。石油化工行業全年國內原油產量1.63億噸,原油加工量2.15億噸,化工生產總量3200萬噸,純堿國內市場投放量控制在700萬噸以內。電力行業關停28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
2001/3/13
經貿委
《關於嚴格控制新增棉紡生產能力有關問題的通知》
繼續加強對棉紡細紗機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棉紡細紗機“準購證”的管理,進一步加強進口管理,嚴格控制棉紡細紗機進口,明確責任、加強監督,堅決查處新增棉紡生產能力的違規行為。
資料來源:民生證券研究院整理

收緊貨幣源頭,倒逼企業去產能。一方面,從源頭上保持貨幣適度從緊,朱镕基總理認為放松銀根生產積壓的產品等於“自殺”,並向銀行領導幹部“約法三章”,要求全面整頓金融秩序,嚴控信貸規模,清理違規拆借,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另一方面,嚴控新增產能,杜絕“大幹快上”和“搞重複建設”,通過打壓實體過剩的信貸需求弱化貨幣派生。

容忍經濟下行和失業率上升。去產能過程中,大量國有及城鎮集體企業破產,政府並未對其兜底,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數量從1995年的53萬銳減至1998年的11萬。企業破產造成了大量人口失業,1998年到1999年的短短一年間時間,城鎮累計就業人數減少2500萬以上。雖然失業大規模上升短期對經濟和社會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但卻為日後的新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勞動力供給。

寬財政托底去產能。1998年財政政策開始擴張,避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下經濟增長“軟著陸”後出現“硬剎車”。1998-2001年間,我國共發行國債5100多億長期建設國債,財政部將所籌資金用於全國範圍內電網、高速、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增加社會保障支出。

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大規模剝離銀行不良貸款。1999年至2005年,政府完成了兩次大規模的政策性債務和不良貸款的剝離,剝離了總計約為2.58萬億元的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剝離社會化了去產能的成本,金融系統得以獲得了新的流動性資金,為日後的房地產、基建、汽車和出口等新經濟增長點野蠻生長提供源頭活水。

改革釋放內需紅利。1994年的匯改和人民幣匯率的一次性大幅貶值為日後的WTO紅利釋放奠定基礎;住房商品化改革取代福利分房喚醒了老百姓沈睡數十年的購房需求。從此,以房地產和出口為核心的中國經濟開始走向了新的繁榮。

總體來看,90年代的去產能措施卓有成效,為中國進入新產能擴張周期做好了鋪墊。2003年政府換屆後,地方政府投資熱情再度高漲,房地產市場極度繁榮,且在存量資本經歷了1997年-2002年去產能、去杠桿的洗禮之後,資本的邊際回報率很高,驅動企業產能和債務擴張。得益於海外居民部門加杠桿、人民幣匯率低估、人口和WTO的制度紅利,外需極度繁榮,2003-2006年年出口增長基本在30%左右。

案例2:里根大循環
1980年美國經濟遭遇石油危機重創,通貨膨脹率高達12%,失業率達6.3%,而實際GDP增長不足1.3%,個人的消費能力受到較大的侵蝕;鋼鐵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在國際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同時,受凱恩斯主義影響,70年代貨幣寬松,銀行大量放貸,擴大了對南美等國政府和國內州、市政府的信貸敞口,這些業務大多不能為銀行創造積極的利潤,而銀行也被債務人綁架,不停進行貸款展期和債務重組,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面對內憂外患的美國經濟,里根政府開出的藥方是財政寬松和貨幣緊縮的宏觀政策組合:利用大幅減稅增加供給;增加政府主題性投資擴大總需求;同時利用高利率壓制通脹和不合理的融資需求,降低市政債券的發行熱情,實現經濟轉型。

寬財政擴大總需求托底經濟。首先,里根政府開啟了大規模減稅措施,減稅前美國邊際稅率達到70%,兩年後邊際稅率降至50%,減稅會增加消費;其次,里根政府采用了“加速成本回收制度”,允許公司快速攤銷資產成本,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刺激了產能過剩行業加快更新的步伐。最後,里根政府增加了軍費開支,特別是軍備采購開支,一方面保證對蘇聯軍事上絕對的優勢威懾,另一方面刺激了軍工和軍工相關的行業投資,帶動了科技和生產力的進步。

加息和貨幣供應收縮對抗通脹導致投資縮減,引發過剩產能行業的企業破產或重組,但里根政府容忍了大規模失業。據1982年4月23日《財富》雜誌記載:1982年美國的500家大公司的利潤下降了27%,年初至9月底,有1萬7千多家企業倒閉,失業率由1981年的7.5%,上升到了1982年的9.6%,失業人數突破了1100萬。

從微觀角度上看,利率上升導致貸款量出現分化:資金回報率高的行業會獲得更多的資金配置,資金回報率低的行業將因為承受不了高利率而拒絕貸款,最終走向去產能。從這個角度看,提高利率是逆向產業政策,幫助美國迅速從工業制造國邁入信息高科技制造國。但這樣的去產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為去產能必然伴隨著資產賣出,若形成踩踏效應,可能會引發資產泡沫破滅,經濟陷入衰退。

在國際大寬松背景下,全球資本市場沈積了大量的套利資金。所以當沃克爾收縮貨幣供給並在兩年內把名義利率提高至12%的時候,造就了強勢美元。於是,國際資金開始湧入美國市場,這些行為本身就會推高匯率,從而更增強了投資者對美元的升值預期,形成正向的反身性,資金加速流入美國。
流入美國金融市場的國際資本在1981~1982年的去產能中起到了托住資產價格的作用(等同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購置銀行不良貸款),由於它們的介入,資產市場勉強保持了適度下跌的形勢,而那些進入了銀行存款賬戶的國際資本,則幫助美國的大銀行抵禦了國外政府與國內產業的一系列違約事件。

在整個過程中,美國經濟經歷了從滯脹到衰退,從衰退到繁榮的過程。大量全要素生產率低下且占用人力、資本的產能過剩行業在滯脹到衰退的過程中幾乎消失殆盡,州政府胡亂發債刺激經濟的沖動被抑制,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得到系統性下降,信息高科技制造業和服務業在經濟衰退的過程中崛起,並成為美國經濟走出困境,開啟繁榮的中堅力量。美國在里根時期迅速完成了經濟轉型,延續了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的霸權地位。

四、漸進去產能,意味著什麽?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步入了去產能的進程,但經濟緩慢下臺階,經濟和就業留有底線,未來“去產能”的方式是以漸進的形式完成。考慮到產能擴張所依仗的房地產投資將長周期走弱,未來實現供給平衡需要比以往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

1、傳統周期行業難有系統性行情

從中長期看,房地產新開工持續回落,與房地產產業鏈相關鋼鐵、水泥等傳統周期行業產能過剩將會持續存在,難以做到市場出清。沒有企業盈利長周期改善,市場估值很難上去,經濟穩增長帶來的傳統周期行業PPI階段性好轉的機會並不值得參與,且工業品達到供需平衡需比上輪去產能需要時間更長,傳統行業盈利遠未見底。

2、結構性牛市行情的持久戰仍會延續
穩增長守住經濟增長底線,疊加勞動力供給收縮致低端勞動力成本上漲,國民收入逐步往勞動力分配,促使服務業、消費等第三產業高增長。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轉向技術進步,高端裝備制造和計算機通信等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較快。經濟托底和轉型過程中的積極變化導致市場熱點精彩紛呈。

但產能過剩行業占據了大量的土地、人力和信貸資源,擠壓了其他有利於經濟轉型行業的生長空間,導致新產業難以大規模形成。

3、定向寬松支持穩增長將“常態化”
維系現有產能源於中央政府加杠桿穩增長,貨幣定向寬松支持中央政府加杠桿將成為常態。中央動員穩增長的動因主要源於中央政府低杠桿率。經濟穩增長為改革創造了時間和空間,但也延緩了產能去化。

4、無風險收益率有底,且易上難下
穩增長預期保證了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不會出現大幅收縮,但任何無風險收益率趨勢性下行需對應銀行間的寬流動性,表現為“緊信貸+寬貨幣”或“寬信貸+寬貨幣”,這兩種政策組合均與當下的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思路“上下線論”相違背。

隨著存量資本的擴張,投資的邊際產出是遞減的,也就是說用既定的增長維系現有的產能,需要的貨幣要比以前多得多。此外,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轉為“托而不舉”,“下遊”訂單有限導致“中上遊”產能過剩的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不斷下降,獲取現金流的能力下降導致這些企業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資維持經營。最後,處於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大而不倒”“僵而不死”占用了過多的信用資源。產能過剩未去化,無風險收益率易上難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72

中國消費市場也進入放緩“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07

眾多跨國公司在華銷售下滑的同時,中國官方零售數據卻表現還不錯。問題出在哪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聯合利華(Unilever)、雀巢(NESTLE)、高露潔(Colgate-Palmolive)等消費品大廠第3季在中國的營收全都下滑,聯合利華中國銷售更銳減20%;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卻顯示,今年1~9月零售銷售增長12%,僅略低於去年同期的13%。有分析師認為,官方數據隱匿了消費大幅減緩的事實。

根據產業團體中國商業聯合會,今年至9月止,中國100大零售業者的銷售只增加0.1%,增幅遠遠不及去年同期的10.1%。

d692b028-5e79-11e4-b81d-00144feabdc0

北京研究業者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部主管Andrew Batson說:“事實很明顯,家庭消費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很穩健,但第3季增長步調放緩。我們認為這反映了今年早些時候企業利潤增長放緩的滯後影響:隨著企業利潤增長減慢,它們在為員工加薪方面變得不那麽慷慨。”

聯合利華等外國品牌在中國銷售下滑,部份是出於零售商出清庫存等周期性因素,同時也顯現中國本土制造商正逐日蠶食外國廠商手中的大餅,不過整體而言,潛在趨勢仍是消費正在減緩。

去年中國的家庭消費只成長11%,已低於2008~2013年的平均值15%。但消費市場研究業者KANTAR WORLDPANEL預測,包括化妝品、軟性飲料與玩具在內的消費品,未來3年在中國的銷售增長將將降至5.5%。

盡管中國政府正寄望加重內需消費在經濟成長中扮演的角色,以取代逐漸熄火的投資。然而投資減緩─特別是房地產市場走軟─連帶拖累了消費需求降溫。去年消費只占中國經濟產值比重不到一半,其中家庭消費總計占36%,其余消費是政府支出。

有關中國整體家庭消費的可靠數據不容易獲得。分析師們表示,官方的零售銷售數據是不完美的消費指標,因為這些數據包括一部分政府采購,可能也計入某些批發交易。

KANTAR WORLDPANEL中國區總經理虞堅說:“這是中國消費市場的新常態。未來(家庭)消費不會再出現兩位數的成長,成長步調將只有個位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79

中國消費市場也進入放緩“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07

眾多跨國公司在華銷售下滑的同時,中國官方零售數據卻表現還不錯。問題出在哪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聯合利華(Unilever)、雀巢(NESTLE)、高露潔(Colgate-Palmolive)等消費品大廠第3季在中國的營收全都下滑,聯合利華中國銷售更銳減20%;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卻顯示,今年1~9月零售銷售增長12%,僅略低於去年同期的13%。有分析師認為,官方數據隱匿了消費大幅減緩的事實。

根據產業團體中國商業聯合會,今年至9月止,中國100大零售業者的銷售只增加0.1%,增幅遠遠不及去年同期的10.1%。

d692b028-5e79-11e4-b81d-00144feabdc0

北京研究業者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部主管Andrew Batson說:“事實很明顯,家庭消費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很穩健,但第3季增長步調放緩。我們認為這反映了今年早些時候企業利潤增長放緩的滯後影響:隨著企業利潤增長減慢,它們在為員工加薪方面變得不那麽慷慨。”

聯合利華等外國品牌在中國銷售下滑,部份是出於零售商出清庫存等周期性因素,同時也顯現中國本土制造商正逐日蠶食外國廠商手中的大餅,不過整體而言,潛在趨勢仍是消費正在減緩。

去年中國的家庭消費只成長11%,已低於2008~2013年的平均值15%。但消費市場研究業者KANTAR WORLDPANEL預測,包括化妝品、軟性飲料與玩具在內的消費品,未來3年在中國的銷售增長將將降至5.5%。

盡管中國政府正寄望加重內需消費在經濟成長中扮演的角色,以取代逐漸熄火的投資。然而投資減緩─特別是房地產市場走軟─連帶拖累了消費需求降溫。去年消費只占中國經濟產值比重不到一半,其中家庭消費總計占36%,其余消費是政府支出。

有關中國整體家庭消費的可靠數據不容易獲得。分析師們表示,官方的零售銷售數據是不完美的消費指標,因為這些數據包括一部分政府采購,可能也計入某些批發交易。

KANTAR WORLDPANEL中國區總經理虞堅說:“這是中國消費市場的新常態。未來(家庭)消費不會再出現兩位數的成長,成長步調將只有個位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80

習近平APEC講話:定義中國經濟新常態,描繪深化改革路線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45

201410051101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日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定義了中國經濟新常態:

- 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 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習近平認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包括:

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有那麽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服務業增加值占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三個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了60%以上。

他在講話中描述了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目的是“解放社會生產力、解放社會活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 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創新拓寬道路。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麽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我們致力於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更多支持創新型企業,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盡快形成新增長點和驅動力。

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致力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擴大內陸沿邊開放;致力於建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推動在今年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制定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積極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一切改革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中國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人民收入持續提高。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城鎮和農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6.9%和9.7%。中國正在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習近平在講話中還提及“亞太的未來正處在關鍵的路口”,他認為亞太不應“身體已經進入21世紀而思維模式還停留在過去”,習呼籲“把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到新高度,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96

坐等泡沫破裂,分化「新常態」不可持續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895268

這幾日盤面太精彩了,小盤股和大藍籌分化嚴重,小盤題材股全面退潮,主板指數放巨量新高(藍籌股成交量持續擴大是常態,從各國開放資本市場後股市的表現不難理解,國外資金一定是到大市值的藍籌股中,整體市場的交易量也必然大增)。雖然我大部分倉位都在藍籌股中,但我還是那句話,這種強分化不可持續,即便是滬港通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持續出現少數藍籌股帶領指數大漲,個股卻普跌的情況(成交量長期放大是常態,但短期急劇放大意味著融資盤到了最後瘋狂的末路)。接下去的行情大概率是個股泡沫破裂後的大跌,而大藍籌抗跌(邏輯詳見《對短期市場異動——“28風格切換”的看法》一文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733340)。

對大藍籌估值修複行情謹慎的同時(不追高),不忘看小盤股的精彩謝幕演出。神邏輯開始一一破滅(高ROE低估值+市值大=不漲,低ROE高估值+市值小=暴漲,業績≠走勢,減持=上漲 等等),融資盤的正反饋效應要開始發揮作用了,特別是資金抱團的小盤題材股根本跑不出去,流動性存在很大問題。看來夢境中百股跌停,很可能會在現實中上演了。坐看好戲。我把$中小板綜(SZ399101)$ 的新高作為個股大熊市開始的標誌。

我想說只有等到退潮的時候到了,大家才會明白穿著泳褲有多重要,活下去有多重要。遙想之前市場幾乎沒有人能夠保持冷靜。大多數人都在為“牛市”開始尋找理由,如經濟轉型、改革、利率、國家意誌等等,不過都是想證明“這次不一樣”罷了。常識早就告訴我們60-100倍PE意味著個股泡沫嚴重,還談什麽牛市,只有高估值個股的超級大熊市!不說大規模離場,但至少要持有安全的品種(低估值+高ROE的藍籌股不僅有估值修複的預期,更是抵禦風險的唯一選擇)。

話分兩頭,雖然重倉的大藍籌大漲,但我沒覺得值得高興,因為投資大部分大藍籌是和我自己的投資理念相悖。只是因為現在優秀的小公司太貴,而藍籌股太便宜,我才無奈的重倉藍籌,停止研究小公司的(前兩年也買過很多成長股,都因為太貴而慢慢清倉了)。說到底我一直非常希望註冊制快點來,能有更多便宜的小盤股。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喊風險並不是因為我踏空了大藍籌行情,我重倉的恰恰是大藍籌股;同樣我看空小盤股並不是像一些“價值投資者”一樣因為鄙視小盤股,我研究的重心恰恰是在小公司上。我所有的謹慎只不過是希望自己保持理智理智再理智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追隨大勢,漲多了冷靜,跌多了樂觀,而不是追漲殺跌。

所以雖然這幾天我一直在強調藍籌超買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是空頭,如果看空指數的話我根本不可能維持7成倉位幾乎都在藍籌股上,我只希望各位不要追高,畢竟短期巨量超買的形態不可能持續,上車的機會多得很。

事實上了解我的人一直都知道,我對於大勢的看法就是個股大熊市,指數不看空,甚至還小幅看多。在滬港通之後,看多的邏輯更為成立了。因為H股的大藍籌之前持續的弱勢僅僅是因為滬港通預期之下被A股的價格所壓制,並非因基本面的因素,所以在大部分藍籌AH溢價幾乎被填平的前提下,滬港通後H股帶領A股一起攜手往上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不論從這個角度看也好還是從估值角度看也好,即便在個股暴跌的基礎上,也沒必要看空指數,甚至在一篇哀嚎聲中,部分低估值(特別還是破凈的)藍籌股依然能憑借高ROE高分紅小幅往上走,所以如果遇到天量後的回調,便是很好的買點。

$中國石化(SH600028)$ $中國平安(SH601318)$ $廣州發展(SH600098)$ $萬科A(SZ000002)$ $中信證券(SH600030)$ $國投電力(SH600886)$ $魯泰A(SZ000726)$

避免馬後炮嫌疑,之前觀點以及持倉披露鏈接:

8月21日持倉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987962
9月25日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1801061
10月23日披露: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408628
10月28日補倉:http://xueqiu.com/9769652619/32519438
估計11月份的披露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了,我肯定不追漲,除非出現暴跌,我才會加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1

托克:青島港融資醜聞爆發後 信貸緊縮成為新常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18

路透報道,托克(Trafigura)高管表示,在青島港口融資醜聞震動市場之後,中國金屬行業面臨信貸緊縮的局面,且這樣的局面可能會持續,並引發行業整合。

全球最大的獨立大宗商品貿易商之一,托克公司金屬和礦產品部門負責人Simon Collins表示,6月青島港融資醜聞爆發後,礦廠、煉廠和金屬加工廠獲得信貸愈發困難。

Collin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該行業內許多人發現融資困難,這是新的常態,且會帶來進一步的整合。五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信貸評估過程一直很嚴格,這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企業再次獲得信貸額度的時間延長,或者信貸額度被縮減了。”

澳新銀行資深商品策略師馬克在11月中旬也曾表示,中國的信貸環境將長期緊縮,因此下調了2015年鐵礦石價格預估從101美元/噸至78美元/噸。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公布的10月信貸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出現驟降,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低於預期,M2增速放緩至12.6%,創7個月新低。

今年6月初,青島港被曝出發生大宗商品融資詐騙案件,案件的主角是以德正資源及其子公司德誠礦業為核心企業的“德正系”。因涉嫌利用同一批金屬庫存重複騙取融資貸款而遭到調查,多家銀行牽涉其中。媒體曝出外資行在青島港騙貸案中的敞口高達5億美元,而中資行的風險可能更大。德誠礦業的涉案金額在45億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貸款來自中資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