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31/2413775.shtml
每經記者 陳時俊 陳都 蔣佩芳發自崑山
一份來自環保組織的報告,質疑蘋果公司在華多家疑似代工企業嚴重污染居民生活環境。位於崑山新城的凱達電子與鼎鑫電子被指排放污水和廢氣,造成鄰村居民批量患上癌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兩家工廠廠區周圍調查時發現,日夜轟鳴的噪音、原因蹊蹺的黑污河流以及氣味刺鼻的粉塵顆粒令人感覺不適。
根據這份環保報告,距離凱達電子崑山廠區僅一牆之隔的同心村8組及周邊其他組的居民有百餘人,截至目前已查出罹患癌症的超過20人,青壯年已紛紛搬離。 在凱達廠區不遠處,是另一家蘋果代工商鼎鑫電子高高的煙囪。一位劉姓居民告訴記者:「鼎鑫每天晚上都要偷偷通過下水道往河裡倒廢水、向空氣裡排廢氣,我們 都感覺很不舒服。」
「廠區周圍難聞的味道很厲害,這邊四面都是工廠,把我們村子整個包圍住了」,同心村一位居民說。
凱達與鼎鑫均拒絕回應 「代工污染」的質疑。
同心村的「癌症名單」
凱達電子(崑山)有限公司坐落於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同心村旁的凱達路,與廠區毗鄰的,是一所幼兒園、一個居民區以及老村同心村。不遠處的鼎鑫電子工廠也緊挨著村裡原來的生活用水來源——婁下濱和漢浦塘。加工區和生活區在這裡,涇渭分明又唇齒相依。
崑山市工商部門的資料顯示:「凱達電子(崑山)有限公司所屬行業為金屬工具製造,於2000年12月27日成立,註冊資本1750萬美元,股東為香港企 業凱達控股有限公司,其一般經營項目涵蓋設計生產精沖模、精密型腔模、電子專用模具等。」鼎鑫電子「所屬行業為電子器件製造,於1998年1月15日設 立,註冊資本8000萬美元,股東系外國企業SMARTIDEAHOLDINGSLIMITED,其一般經營項目涵蓋設計、製造、加工計算機、通信、超大 規模集成電路封裝等所需精密線路板等。」
環保報告中20餘人的 「癌症名單」裡目前仍在世且住在同心村的村民已屈指可數。名單顯示,2000年以來,同心社區共有20名村民患上癌症或因癌症死亡,包括8例肝癌類病症,7例胃癌及5例鼻癌、淋巴癌等。年齡從45歲到86歲不等。
記者找到名單上罹患胃癌的同心村村民馮杏仙和老伴朱祖平。破舊的老屋裡,成堆的空藥瓶和厚厚一沓醫藥清單記載著他們的病痛。記者向他們核實名單上的人名,馮杏仙應允著,「他們每個人我都認識。」
「名單上的人,要麼去世了,要麼搬走了」,朱祖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想當初我們是一個有一百多個人的老村,現在留下來的25個村民基本上都是 60歲以上的老人。」馮杏仙是兩年前查出胃癌的,當時她59歲,切除腫瘤花了6萬多元,前後總共花了十來萬,目前每月藥費數百元,對老兩口來說,負擔沉 重。
鼎鑫電子系台灣欣興集團設在崑山的生產基地。此前,多有傳言稱,欣興是蘋果公司在華PCB(印製電路板,重要電子部件)的疑似供應商。
村民指兩工廠偷排污水廢氣
環保報告中援引的污染地圖數據庫內容顯示,「鼎鑫電子於2005年被評為紅色企業,即『作了控制污染的努力,但污染物排放仍未達到國家污染控制標準或發 生過重大污染事故』;2007年該企業被評為黃色企業,即『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標準,但超過總量控制指標或有其他違法行為』。」關於凱達的記錄顯示, 「2006年凱達電子擅自延伸作業,廢水未經處理超標外排,曾被崑山市環保局 『責令停止擅自上生產線的生產,處罰十萬元』。」
村民陳建明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村邊的河叫婁下濱,村後的河叫漢浦塘,以前村民都喝河裡的水,還在河裡養魚,現在河水也髒得一塌糊塗了。夏天天氣悶熱的時候, 村裡就瀰漫著一股酸氣,凌晨也經常聞到這種氣味。「越來越多的村民患上癌症,肯定與電子廠有關」,陳說。
「鼎鑫排放廢氣一般在晚上七八點,有 時候也在凌晨」。陳建明指著村前路邊的綠化帶告訴記者,「以前這底下就是鼎鑫的污水管道,我看見過鼎鑫在這裡鋪設污水管道並排放污水。」上述劉姓村民也 說,鼎鑫偷排廢水都是直接通過下水道來進行的,外圍一般很難看到。但是夜裡排廢氣之後,粉塵瀰漫之嚴重,用肉眼都能看到馬路是灰濛蒙的。
對於 村民懷疑的刺鼻 「疑似污染物」,這位聲稱瞭解工廠內部情況的劉姓村民表示,主要就是來自於清洗電鍍後的酸鹼廢水。環保報告中援引的一份官方就居民舉報污染的回覆中如此寫 道:「凱達電子主要產品為筆記本電腦外殼及內飾件,廢氣主要是噴塗報工段產生的,噪聲主要是風機、冷卻塔產生的。鼎鑫電子建有三期工程和鍍金生產線,廢氣 主要是酸性廢氣和粉塵。」
申訴無果 搬遷無期
持續向上級部門申訴無果和與廠方交涉不被理睬後,同心村村民每每談及此事都頗為無奈。
「1993年我們村的土地就被劃出去了,地方政府也從未給我們過一分錢安置費,我們村裡集體搞的電鍍廠也沒做下去」,朱祖平說,「這些關於污染的申訴材料,我們送到過環保局、市政府和信訪辦,到現在也沒有給我們任何答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玉山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記者拿出癌症患者名單,宣傳科一位丁姓工作人員致電同心社區工作人員,求證名單上的人員姓名,但對方沒有給出明確答覆,理由是,名單上涉及的村民年份跨度太大,社區負責人已換了好幾屆,一時難以確認。
對於這份癌症患者名單,玉山鎮黨委宣傳委員王云飛也表示,自己不清楚。他告訴記者,五六年前,同心村各組開始動遷時,玉山鎮政府也提出對同心村8組的村 民進行動遷。但是村民認為政府的補償不夠,不肯搬,才一年一年拖了下來。鎮裡實行的是「吃一還一」的動遷政策,用老房子一個平方換新房子一個平方。「但是 村民還不滿意,要求的補償達到了其他地區的雙倍甚至幾倍,所以政府也沒有辦法。」王云飛說。
王云飛表示,為瞭解決企業排污問題,鎮裡一直在建 設污水管網。今年鎮裡將建設18公里的污水管網,屆時污水將全部完成截流,納入管道。他承認,污水管網建成前,凱達和鼎鑫的污水的確都排進了河 中,2007年還出現過超標排放的情況。「但是絕大多數時候,經環保部門檢查,兩家企業的污水排放都是達標的。」
「政府部門也一直在控制兩家企業的規模。2008年,鼎鑫還提出擴建要求,政府部門沒有批准。」王云飛說。
對兩家電子代工廠流出的疑似污染物心懷擔憂的還有鄰近小區「萬方水岸」的居民和童心幼兒園的部分家長。
不止一位家長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凱達電子方圓3公里之內,都能不時聞到刺鼻的味道,但是由於自己住在工廠附近,只能把孩子送到童心幼兒園。
| ||||||
在食安爆不停的年代,小吃攤、大賣場,甚至食品廠商澄清記者會上,都會貼著印有SGS的檢驗報告。SGS戳章不僅見證了台灣的經濟繁榮,也凸顯了民眾的生活恐懼。 撰文‧許瓊文 食安問題幾乎是一年一爆!餿水油事件重創台灣食品業,其中關鍵生產商強冠,打著GMP認證以及ISO 22000的合格招牌,獲得許多大廠及糕餅業者信賴,其中ISO認證就是SGS(台灣檢驗科技)發出的。 SGS總裁楊崑山無奈說:「我們去年十二月對強冠做了年度稽核,卻在今年發生這樣嚴重的餿水油事件,第一時間,我們主動撤照,因為這已經不符合ISO 22000食品安全系統的標準了。」 台灣因食安問題暴紅 發了認證,卻不保證食品安全?楊崑山解釋:「ISO 22000是食品生產流程認證及品管制度認證,一年到廠稽查一次,大部分都是文件審核,因為配方涉及機密,檢查內容不包括分析食品成分,很難完全防堵不肖業者添加,要靠廠商誠信。」每次食安爆發問題時,SGS幾乎成為檢驗的代名詞,廠商也視SGS檢驗報告書為門神,各大廠、通路甚至是小吃攤,都貼著SGS證明。台灣從美食王國變成﹁食安亡國﹂,楊崑山苦笑說:「在全球一千六百多個辦事處中,台灣SGS知名度真的是暴紅!」SGS是楊崑山第一份工作,一做四十年,他更是SGS百年來第一位華人總裁。 來自台南的楊崑山,海洋大學輪機系畢業後,曾到美國實習半年跑船,回台灣退役後,一九七五年楊崑山在報紙廣告上看到瑞士商遠東公證(SGS其中一個註冊名稱)應徵海事檢驗員,楊崑山笑說:「我看到公證,還以為是幫人家公證結婚的公司。」當時中鋼才剛成立,國內沒有鐵礦砂檢驗專家,楊崑山受命協助中鋼成立鐵礦砂檢驗流程、標準。楊崑山記得第一艘從澳洲運鐵礦砂來台灣的「惠利輪」,為了檢驗流程一路忙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而隔天是他的結婚典禮,第三天就返回工作崗位。「在南部當檢驗員的日子,每天都是早上六點鐘出門,小孩睡著才回家,小孩大概五、六年都很少看到我。」帶著拚勁投入,讓楊崑山從小小的海事檢驗員,一路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在職場上攀升。尤其是貿易出口鼎盛的一九九○年代。當時SGS總公司與印尼、菲律賓兩國政府簽約,例如機械工業、紡織原料等出口到東南亞的貨物都必須經由SGS檢驗,甚至還要幫海關執行核稅、核價,SGS副總陳東明回憶,「幾乎廠商會主動找上門,不用跑業務。」但九二年,楊崑山發現台灣SGS承攬的國外政府合約業務量,慢慢地減少。楊崑山當時還只是台灣區副總,他寫了一封建言書給當時的比利時籍總裁夏寧海。「我信上寫,SGS不能只靠政府合約,它不能成為長期發展的項目,我建議要發展ISO認證、成立材料實驗室等。」搶單優勢:速度快、設備新楊崑山主動帶領業務,親自拜訪當時最大的民營鋼鐵公司「東和鋼鐵」,「他們原本找金屬工業發展中心,或是大學實驗室,可能價格比較低,但速度慢,儀器設備也不是最新、最精準。」在企業考量時間就是金錢的衡量下,SGS靠著速度快與設備新,搶下不少「工業服務」的訂單,與消費品並列營收兩大貢獻,各占三成以上。 楊崑山驕傲地說:「因為成立材料實驗室,近二十年來,在台灣的重大工程,包括國道三號、台灣高鐵、北高兩地的捷運、一○一大樓等,我們都成功拿到檢驗訂單。」靠著在台灣精準的判斷,○二年楊崑山接下東亞區營運長一職後,負責日本、韓國及菲律賓等市場,但卻也踢到鐵板。 當初看準智慧型手機崛起,他在日本投入手機檢測實驗室,「後來日本手機外銷不多,國內法規也沒有驗證的需求,只好做裁減。」這讓SGS日本損失了約三億元新台幣的投資。「總公司也可以接受,至少我提五次有四次是準的。」楊崑山認為「也不算完全失敗,取得日本經驗,成為未來風險分析。」身為第一位華人總裁,楊崑山不斷找尋折衝點,「外商常常因為天高皇帝遠,全部從報表上看數字,但是我還要到現場看。」他堅持走動式管理。例如同仁在材料實驗室裡清洗準備送檢的建材用沙石,「兩小時,他盯著水柱沖沙石,難道不能用機器做嗎?」楊崑山告訴這位同仁,「給你五十萬元,開發出自動化流程,省掉一個人力,可以做更多事情。」在做人方面,楊崑山非常重感情。同為海洋大學畢業的校友,現任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是楊崑山的學弟,「他有南部人重情誼特質,不斷提攜後進,在母系成立SGS講座。」 投注五億設備檢驗食品 食安問題爆不停,也讓SGS 這幾年意外在台灣找到新的市場。楊崑山回憶, ○八年中國出現毒奶粉事件時,「我們不知道會掀起這麼大的風暴,當時政府規定,所有的食品原料必須送政府認證實驗室檢驗,符合標準才能生產。」後來又發生塑化劑事件,不只企業送件,民眾、小吃店也排隊等候檢驗,SGS食品部門幾乎全天候運轉,「原本一周交的報告變成兩周,還有廠商通宵等候說﹃老闆交代,報告拿不到,不要回去了!﹄」楊崑山乾脆自己坐鎮食品部門,﹁他每天都到半夜三點才回家!﹂SGS執行副總裁竹正高說。 這也讓楊崑山嗅出了台灣的食安檢驗商機。將原本兩個實驗室「食品衛生」以及「食品安全」實驗室合併,前後投資超過五億元的經費增購儀器,光是食品部門從原本五十人不到的團隊,增加到兩百人。 四十年前,楊崑山進入SGS時只有三百名員工,如今超過二七○○人,六○年代他們見證了貿易出口的榮景,七○年代也參與重大工程興建,九○年代高科技產業導向,SGS也跟著成立電子通訊實驗室,一路隨著台灣產業腳步成長。 蓋上SGS的戳章,代表了台灣產品的品質保證。這幾年來,讓他們大發利市的,卻是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安風暴。SGS來台一甲子,也算是台灣人生活的另一種印記。 楊崑山 出生:1949年 現職:SGS台灣檢驗科技東亞區營運長暨台灣區總裁經歷:SGS東亞區營運長、SGS台灣區總經理、SGS海事檢驗員學歷: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中山大學EMBA 百年企業SGS 無所不驗瑞士通用驗證集團SGS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專門提供檢驗、鑑定、測試及認證的全球企業。成立於1878年,全球超過8萬名員工,分布1萬5000處辦公室和實驗室。去年營收約5.83億瑞士法郎(折合新台幣約1892億元),也被《富比世》評為全球第1010大企業。SGS與法國的必維國際(Bureau Veritas)及英國的全國公證(Intertek)被認為全球前三大檢驗認證集團;若以市場、營收規模而言,SGS是全球最大。 SGS在台灣成立於1952年,初期提供台灣國際貿易流程中扮演檢驗角色,近年食品安全議題上,SGS成為檢驗的第一品牌;檢驗涵蓋消費品檢測、工業、國際驗證、環境、生命科學、自然資源、公共事業等範疇。 看懂SGS報告 六大魔鬼細節 1. 日期要最新:報告日期與現在時間點愈接近,參考性愈高;此外,也要注意產品的保存期限,與報告日期是否相符。 2. 頁碼要完整:透過頁碼可以判斷這是不是一份完整報告,例如一項產品有好幾種測項,完整報告共有四頁,有些廠商可能只挑合格的部分提供。 3. 法規列標準:檢驗結果最好附上法規標準值,消費者應要求廠商主動揭露,除非該測項沒有法規標準。 4. 副本要戳章:SGS會提供廠商一份正本、兩份副本,副本上會蓋上SGS原戳章,才不會被竄改。 5. 批號要完整:報告中最好一定要提供製造日期與批號,產品資訊愈完整,可信度愈高。 6. 樣本要照片:報告最後SGS都會附上檢測樣本的照片,消費者應該要求廠商出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