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蛻變 從被唱衰到百貨小天王 微風廖鎮漢不甘只是個少爺!
|
|
微風廣場精品時尚形象深植市場, 營業額今年將突破百億元,負責經營的廖鎮漢,不但交出好成績,10年累積的充沛能量,迫不及待地接連出手,從自營代理精品、美食品牌到通路擴張;從台灣到 大陸,令人目不暇給。一路走來被唱衰的他,是如何打下百貨小天王的江山?
撰文‧許秀惠
今年微風廣場滿十歲,小 老闆廖鎮漢四十歲,彷彿歡慶﹁逢十﹂大壽,微風今年整體營業額突破百億元,更彷彿要替下一個十年鋪路。廖鎮漢十年累積的能量開始發威,他連番出手:先吃下 網路團購第一名的阿舍乾麵八成股權,再宣布進軍百貨一級戰區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緊接著拿下義大利時尚服飾品牌Giuliano Fujiwara六成股權,而台北車站一樓與B1商場十一月即將盛大開幕。不僅如此,結合金仁寶集團許勝雄、國產集團林孝信、嘉泥張永平、遠雄集團趙藤雄 等A咖老闆資金,微風更將進軍大陸市場,明年六月就要打響第一炮。
送自己四十歲大禮 對得起父親期待這些無疑是廖鎮漢送給自己最好的四十歲大禮;也不辜負當初父親廖偉志為廖鎮漢打造微風的苦心,十年百億元營收,每股稅後五元的數字,證明微 風有進階A+企業的實力,相較同年開幕的京華城,以及同時期全台瘋﹁購物中心﹂,卻幾乎營運不善倒閉以終的慘況,微風成了驕傲的異數。
如今 的榮耀,對照十年前迎接廖鎮漢的,卻是﹁什麼都不會的門外漢﹂﹁不過就是有個好爸爸的少爺﹂﹁要讓微風六個月倒閉﹂的唱衰聲。幸好,噓聲與壓力反而讓人茁 壯,廖鎮漢說,我早練就一身不在乎外人看法的能耐,畢竟﹁你說我好,我真的就是好?你說我不好,我就真的不好嗎?﹂但是他感恩﹁每個人都承受上一代的恩 惠,很少有人例外﹂,﹁我有這個機會,I took it(我接受),並且盡全力做好﹂。
兩年前,微風拿下台北車站這片占地三千坪,宛如廢 墟般空置十幾年的賣場,宣布取得經營權之際,也惹來外界一陣訕笑;當時儼然已成為遊民、外籍工人聚集場所的台北車站,一開始招商情況比當年微風廣場更慘。 第一次預定開幕時間到期,招商率只有三成,一般人此時可能縮減預算、節省成本,廖鎮漢卻反其道而行,預算從兩億五千萬元一路追加到五億元,連父親廖偉志私 底下都想﹁這下子怎麼善了﹂,廖鎮漢承受空前壓力,決定加碼賭下去,提起﹁沒有退路﹂的精神往前衝,一面不斷修改當初的設定,一面奔波從台灣頭到台灣尾, 拜訪餐廳、小吃店、攤販。
廖鎮漢回憶,開幕前一個禮拜,招商才滿七成,許多裝潢還在修改,攤位還在談判,心裡緊張表面卻不動聲色的他,拍著 總經理岡一郎的肩膀說:﹁我們就在這裡打地鋪,做到好再走。﹂如今,微風站前的食尚廣場,一年可以貢獻十億元營業額,隨著台北車站的一樓以及地下B1開 業,未來貢獻將更亮眼。微風甚至因此拿到民間經營團隊的金擘獎優等,鐵路局副局長張應輝連聲驚訝,﹁微風做的比當初我想像的好太多﹂。大陸官員來台,看到 微風經營台北車站的模式,開口邀請微風到大陸複製經驗,這位官員豪氣地說,就給廖鎮漢一○%的火車站經營。大陸有二.五萬個火車站,一○%等於是二千五百 個站體,代表的是肯定。
開業界之先的創意奏功 商人本色畢露廖鎮漢總讓外界跌破眼鏡,把外界看笑話、唱衰聲,扭轉成驚歎聲。站前時尚廣場荒廢十餘年重生,重新匯集人氣;微風超市單一據點,卻能做到賺 錢,放眼台灣頂級超市,不論台北一○一大樓或是遠東集團徐旭東旗下City Super,都得承認微風超市﹁確實有兩把刷子﹂。儘管利潤低得可憐,卻有助於建立品牌獨特性,更遑論廖鎮漢創立的諸多美食小品牌丸壽司、魂麵、勝王子、 牛大亨等,聚沙成塔地累積微風經營自有美食品牌的經驗值。和成中國副董事長邱士楷認為,以廖鎮漢的表現,與其說是接班人,更像創業者。
此 外,周年慶為VIP封館從被謾罵到成為特色,開業界之先把精品設在一樓精華櫃點;引進年輕時尚潮牌「Ed Hardy」、「Mystique」與「Minnetonka」等,以及邀國際精品LV、 寶格麗、GUCCI等駐店談判交手,都是讓微風能夠在新光三越、晶華酒店、一○一百貨等對手環伺下,繳出年營收平均兩位數成長的關鍵。而妻子孫芸芸為首的 微風幫名媛星光,背後不無廖鎮漢順著孫芸芸本性,放大操作的精算在其中。因此,廖鎮漢愛說:﹁與其說我是時尚人,不如說我是生意人,做服務業、開發商的生 意人。﹂自認是生意人,廖鎮漢打算在二○一二年將整合旗下自營美食品牌的微風股份,以及掌管代理、自有品牌服飾的微風國際申請上興櫃。如此一來,微風將可 透過市場集資,作為擴張的本錢,而屆時,已掛名實質負責人的廖鎮漢,經營實力也將面臨市場赤裸裸的檢驗。
鐵血殘酷的栽培法 壓力越大,彈得越高話雖如此,娃娃臉、面相白淨的廖鎮漢面對競爭,當真﹁沒在怕﹂。父親廖偉志對他自小﹁鐵血到殘酷地步﹂的栽培,顯然發揮一定作用。四、 五歲時,廖鎮漢第一次學游泳,廖偉志並不是帶廖鎮漢到兒童池,而是直接丟進成人池!廖鎮漢說:﹁面對父親,求饒不但沒用,可能更慘。﹂不僅父親要求嚴厲, 廖鎮漢七歲以前,曾一度與爺爺奶奶同住,有一次,鄰居看他可愛,給他幾顆糖,卻因此被奶奶關在廁所兩個小時,奶奶告誡他:﹁人要有骨氣,不能拿別人的東 西。﹂十五六歲時他被父親送到美國,一個人住一大棟房子,不遠處就是墓園,他回憶,夜晚時地下室一傳來聲響就﹁好害怕﹂。他一個人這樣住了兩年,受不了的 時候,父親訓勉他,﹁想有一番作為,一定先要學會忍受孤單。﹂當時父親每個月規定他的電話費上限,然而,一想家、想朋友就猛打國際電話的他,電話費總是大 幅超支,只好想辦法打工,去高爾夫球場當桿弟、到餐廳端盤子。他記得當時球場的桿弟大多是墨西哥人、黑人,背一袋十美元,﹁想多背一袋就得跟他們搶﹂。種 種經歷、磨出廖鎮漢﹁沒有求饒、沒有退縮﹂﹁抗壓力十足,壓力越大、彈得越高﹂的性格特質。
廖偉志為了讓廖鎮漢開拓眼界,讓廖鎮漢跟著長榮 集團總裁張榮發﹁出巡﹂,一趟旅行下來,私人飛機足跡遍及長榮集團全球據點以及合作夥伴,見識各國政要、皇室,他視野大開後說:﹁外面世界很大﹂﹁跟長榮 國際級規模比起來,我就像是路邊賣麵線的。﹂懂得天外有天,也刺激廖鎮漢對成長的渴望,想追求﹁更強、更好﹂。
美國地產商,二十幾年的好友 戴偉駿形容廖鎮漢﹁執著、自信﹂。他舉例,在澳洲留學時,很多日本留學生熱中衝浪,台灣留學生卻怕危險很少投入,只有廖鎮漢持之以恆天天到海邊自學衝浪, 最後還交了不少日本朋友。
華南金管理顧問副總林知佑的眼中,廖鎮漢﹁有追夢的膽識,又能冒風險﹂,﹁身邊朋友大都說說而已,他卻把想法付諸 行動,敢追夢,而且說了會做到。這點,我很佩服。﹂而買下義大利服飾品牌,不啻是廖鎮漢勇於追求微風下一個十年成長的具體展現。Giuliano Fujiwara在全球有四百個據點,年營業額達二.五億歐元,隨著微風拿下品牌經營權,未來品牌在亞洲市場的擴張可以想見。
右腳﹁時尚﹂ 左腳﹁食尚﹂ 分散經營風險乍看,廖鎮漢戰線拉得很長、反差也很大。用五億元租下國泰集團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地點,新光三越、統一阪急、一○一大樓、寶麗廣場 Bellavita等已各據一方,他最遲進場;另外,他又一邊賣一包一二十塊錢的乾麵,一邊賣一件以萬元計的服飾精品,投資類型反差大會不會分散焦點,打 亂經營步調?
廖鎮漢認為,精品行業與景氣息息相關,業績動輒受影響,而景氣再差,大家還是得吃。五年前他嗅到台灣富裕新世代糾團﹁瘋美食﹂ 的潮流,也認定自營美食品牌是對的方向,於是雙管齊下,替微風打入兩隻扎實的腳,右腳是﹁時尚﹂、左腳為﹁食尚﹂,求取分散經營風險的效果。
身 在服務業,廖鎮漢服膺﹁魔鬼藏在細節中﹂的道理,每天必看賣場的客訴單,在意每一件小事,因為﹁不盯緊,小事就成了大事﹂。他亦凡事親力親為,曾經為了打 造丸壽司,清晨四、五點就到魚市場了解魚貨採購,凡是新菜式推出之前,一定由他親自或找好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試菜才能過關。
儘管時尚形象如 影隨形,廖鎮漢卻自言﹁不像時尚人般愛打扮、愛跑趴﹂。他不打牌、不熱中名錶、名酒及收藏,對他來說,喝酒、跑趴都是工作或交誼的工具,而他則正巧是做時 尚生意的人。有趣的是,很早就跟著母親皈依佛教的他,相信生命輪迴,也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一度熱中研究飛碟,最近看的書,除了︽時尚是門好生意︾,居然 是︽西藏生死書︾、︽人為什麼活著︾。他說,從小就有興趣探討﹁靈魂﹂與﹁生死﹂,還曾偷偷到安寧病房感受生命的氣息。他這樣評價時尚:﹁時尚,是毒藥, 是對某一個事物沉迷的集體中毒﹂。正因他視「時尚」為事業,所以不論工作或休閒之際,他只穿自家賣場或代理的品牌,他喃喃地說,這是﹁天職﹂。
廖 鎮漢的人脈存摺
比起妻子孫芸芸的微風幫名媛星光,廖鎮漢蓄積10多年的二代人脈也不可小覷。從國泰集團蔡宏圖兒子蔡宗翰、華南金林明成 次子林知佑、和成集團小開、負責大陸市場的邱士楷、國產集團接班人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金仁寶集團許勝雄兒子許介立、連戰兒子連勝文、出身基隆三功集團 的立委謝國樑、正隆紙業鄭家二代等,都與廖鎮漢有多年交情。
這些朋友眼中的廖鎮漢「體貼、義氣」,邱士楷更形容廖是「真實的朋友」,不 但微風賣場用的都是和成產品,邱士楷與名模林志玲的感情備受媒體關注,常有媒體向廖鎮漢打探進度,他總是守口如瓶,「信用可靠」。當大夥聚會,林知佑說, 廖鎮漢都是那個「關心誰低潮、沉默或是玩得不開心」的人。
微風搶租下國泰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順利進軍信義計畫區後,雙方洽談租約內 容,一碰上立場不同,出現僵局,廖鎮漢一通電話打給蔡宗翰,「直接溝通,有利於消除誤解、加速進展」。
就連港星劉嘉玲,來台灣必會廖鎮 漢夫妻,這次買下義大利服裝品牌,正是拿下該品牌中國代理權的劉嘉玲牽的線,想必未來微風進軍大陸,劉嘉玲在兩岸三地娛樂時尚界的人脈,還能派上用場。
廖 鎮漢
出生:1971年
現職:微風實業常務董事、微風場站董事長、微風置地董事長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畢,企 管、日文雙修家庭:妻子孫芸芸,育有1子1女
微風旗下各事業一覽表
性質 公司 股本
(億 元) 負責人
通路 微風廣場實業 7.3 廖偉志
微風場站 2 廖鎮漢
微風置地 5 廖鎮漢
微 風綜合開發 10 許勝雄服飾 微風股份 0.15 廖鎮漢(Ed Hardy、Giuiliano Fujiwara)美食 微風國際 0.35 廖鎮漢(丸壽司、勝王子、魂麵、湯布院、牛大亨、Trine & Zen、Maison Kayser)微風超市 0.7 廖鎮漢阿舍食堂 0.5 溫壯龍微風美饌 0.8 廖鎮漢其他 微風創投 0.5 廖鎮漢微風開發 3.5 蔡明澤長僑投資開發 3.5 廖鎮漢微風數位科技 0.5 廖鎮漢
|
西少爺肉夾饃分裂了:逼走聯合創始人 欠股東錢不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14.html
i黑馬:今年4月,西少爺肉夾饃成立。當時一篇《我為什麽要辭職去賣肉夾饃》的文章紅爆互聯網,創始人宣稱自己擁有互聯網思維,並在各種TV里出現。好日子不長,一個月後,西少爺肉夾饃就分崩離析了,創始人出走,而後又出現欠股東錢不還的事情。一位已出走的聯合創始人看不下去了,於是在知乎上寫了一封信“昭告天下”,希望現任CEO孟兵快快還款,以下為原文,i黑馬未作修改: 西少爺肉夾饃CEO孟兵
西少爺孟兵欠錢不還,當初公司創立發起過眾酬,前後兩次共85萬,到現在一年多了,公司財務報表沒看到過,分紅更是沒有人拿到,就連眾籌人老婆生孩子急需用錢本金卻都拿不回來,多次聯系無果,只得寫信告知。
致孟兵的一封信——西少爺CEO請給大家一個交代
我的“好友”孟兵:
你好,寫這封信給你,是為了幫朋友們(眾酬)討回投資款、拿到他們應有的回報。作為西少爺創始人之一,公司股東,當初眾籌的重要參與者,我覺得我有義務來做這件事情。
希望你還記得我這個當初一起打拼的同伴,回想2014年4月份,你我和羅高景一起創立西少爺肉夾饃,一時獲得高度的認同和市場的積極反響。但是就在我們登上CCTV、各種TV,網絡媒體後一個月,西少爺就分崩離析了。
這原本是我們幾個之間的事情,但當我發現支持我們創業眾酬的小夥伴也和我一樣不僅不能享受投資及創業的成果,而且在小孩出生需要用錢的時候,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的事實面前,我憤怒了。
關於眾籌的事情我想向孟兵確認下
2013年底,上一個項目失敗後,公司前景黯淡,於是你和羅高景來維持原公司運轉,我獨自去做肉夾饃,當時公司戶頭只剩15萬左右,於是孟兵你提出眾籌,用前三家店40%的分紅和股權湊齊50萬啟動資金。
五道口店在大家的幫襯和支持下,4月如願開業,沒想到五道口店一炮打響,西少爺也上了各種媒體頭條。
就在這時候,你要將當初支持我們的朋友手里的股份收回來!!!以原價!!!這是我們之間的第一次爭吵,為的是不能這樣對不起朋友,不能過河拆橋!!!這件事後我們團隊就產生了裂隙。
5月份,由於要擴大生產,招聘和擴大廚房都迫在眉睫,我們三兄弟又不夠錢用了……雖然這時來找我們的投資方已經很多,但資金到位沒那麽快,沒辦法,我們又找上次的朋友們第二次眾籌資金50萬。由於大家的信任,這次投資款甚至都沒簽署投資協議,朋友們當晚就把錢打了過來,對此我只能說深深的感謝。
後來我被你逼出了西少爺,眾籌小夥伴得知後總擔心自己的錢不安全,我還一直安撫說不會的,就算我離開了,他們也會還錢給你們……可是我好像太天真了!!! 9月末,當初參加了眾籌,我的一位朋友老婆懷孕生小孩需要用錢,他打不通西少爺幾個負責人電話,就希望我把他的接近10萬的投資款要回來。朋友希望拿回本金,收益什麽的拿不回來就算了,雖然按照西少爺當時情況,投資回報遠不止這個數。
那時候孟兵你已經3個多月不接我電話,我還是幾次打電話過去,最後逼不得已我自己上門找到了你,但結果卻是否定的!!!你雖然承認有收到這筆款項,卻說財務核算還沒做好,這筆賬目也沒查清楚來源,可這筆錢是打到你個人賬戶上的,難道銀行交易記錄都不能顯示來源麽?你一直拖到現在,我朋友孩子都出生了也沒見到你們歸還,哪怕是本金,這樣做好麽?
第一筆眾籌款項至今已經一年多,第二筆也已經半年了。到現在,兩次眾籌均未做股權變更,一年了從沒人看到過公司財務報表,沒人拿到過分紅,關於怎麽解決當初眾籌小夥伴的問題只說過一次原價收回,我想問下,孟兵你負責管理公司財務,你就是這麽管理的嗎?
在我的想法里面,一個項目賠錢也好賺錢也罷,參與的人總之是要給個交代的。
而現在的結果實在讓我倍感揪心,當初找朋友籌錢,我們都是刷臉獲得支持,都是拿一輩子的朋友交情和信任換來的,但因為我的原因,最終若讓朋友血本無歸,我就真罪過大了。 如果,孟兵你能夠看到這篇文章,我希望能夠給朋友們有個交代,別想著像騙天津老大哥的方法騙他們,這不合適。
關於天津老大哥的股權
有心的朋友可以看看,在工商局查西少爺的控股公司,奇點兄弟計算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就會發現有一個李姓的老大哥是西少爺的股東,擁有西少爺6%的股權。
這10萬塊錢6%的股份是天津這位大哥,在我們創業公司前一個項目失敗要關門的時候支持我們的,之後大哥還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可咱們火了之後,孟兵你馬上跑到天津,借著大哥不上網消息不通,告訴他我們原先的生意不賺錢,並欺騙他西少爺的生意跟他沒關系,西少爺跟奇點兄弟無關,最後十二萬就把那6%收回,還歸到了自己名下。現在老大哥要去法院告你孟兵?你打算怎麽應對?
我離開西少爺,意味著過去的失敗,也意味著從新開始
我們三人之間上演了一場8090版中國合夥人的鬧劇,就像俞敏洪評價《中國合夥人》一樣,現實版的紛爭和沖突更加激烈,而我卻真是沒想到我的創業兄弟為了利益,將我逼迫的那麽慘。
記得當時端午節團隊建設你們在北京唱歌跳舞時,我一個人在西安一個偏僻的小縣城里面尋找最正宗的陜西小吃——豆花,就是現在西少爺和新西少菜品里面著名的西食堂豆花。當我帶著豆花開開心心回北京向廚師交代完工藝後,接到的卻是孟兵你起草的股東會決議,決議我必須離開。
這個還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當天晚上我又接到一條通知,住宿地方為公司財產,我已經從西少爺“除名”,無權居住。當我離開時你們就簡單的一句“你走吧”就把我打發了,我之前在西少爺墊資的錢及個人工資至今沒給我核算,當時我全部身家只有幾千塊。
現在回想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傻,風頭正勁的西少爺創始人,半夜找了一間狹小的隔板房出租屋里渡過了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那個不到7平米的房間卻成了我人生中另一個起點。
大約一周的恍惚、失眠和聯系未果(希望從西少爺拿回工資、欠款、創業回報等)後,某天夜里我突然驚醒,心底創業的沖動又回歸了,於是世界一下踏實了。重新開始,一磚一瓦,在4個月後的今天,我的新店已略有起色,現在這段過去總算可以正視了。
洋洋灑灑寫了這麽多,我的要求很簡單,只有三點:
1:西少爺項目已經開始一年了,我希望西少爺能拿出一份完整的財務報表,能夠把公司財務狀況理清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當初參與眾籌朋友一詢問,你們就以財務正在核算作為借口拖延。
2:參與眾籌的小夥伴們當初幫我們走出了關鍵的第一步,現在既然西少爺已經做起來了,該股權變更的做變更,該分紅的分紅,想要退出的也請以一個合理的價格回報大家。
3:天津老大哥那邊必須給一個合理的解釋,雖然我現在已經被逼出走,但西少爺30%的股權還在我這邊,作為股東,我不能允許當初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陷入這種靠欺騙盈利的境地。
最後順祝安好!
西少爺創始人宋鑫
2014年11月13日於北京
8090版中國合夥人鬧劇: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反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669

五道口清華科技園旁邊,有著木制墻面、醒目紅色招牌、不足10平方米的“西少爺”肉夾饃店。(4月24日攝) (東方ic/圖)
前段時間廣受媒體追捧的西少爺肉加饃,居然出現了創始團隊反目、追討欠款的離奇一幕。
11月14日,一個名為“西少爺賴賬,眾籌的錢怎麽還”的帖子在網上盛傳,並迅速引起熱議。該帖子是由自稱是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之一的宋鑫在知乎上撰寫的,他希望現任CEO西少爺快快還款。
宋鑫稱,當初公司創立時發起過眾酬,前後兩次共85萬。第1次眾籌是2013年底,公司的一個項目失敗後,公司前景黯淡,決定去做肉夾饃,當時公司戶頭只剩15萬左右,於是孟兵提出眾酬,用前三家店40%的分紅和股權湊齊50萬啟動資金。
隨後“西少爺肉夾饃”獲得成功,5月份要擴大生產,公司資金緊缺,於是又找上次的朋友們第二次眾酬資金50萬。由於大家的信任,這次投資款甚至都沒簽署投資協議,朋友們當晚就把錢打了過來。
然而,最終結果卻是,西少爺孟兵欠錢不還,前後兩次眾籌的85萬元,到現在一年多了,公司財務報表沒看到過,分紅更是沒有人拿到,就連眾籌人老婆生孩子急需用錢本金卻都拿不回來,多次聯系孟兵無果。
最後,宋鑫提出,希望孟兵能回複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希望西少爺拿出一份完整的財務報表,把公司財務狀況理清楚,不能以財務正在核算作為借口拖延。其次,參與眾籌的合作夥伴的股權變更或分紅必須得到公平處理,若股東退出也要給予合理價格補償。
“我們三人之間上演了一場8090版中國合夥人的鬧劇,就像俞敏洪評價《中國合夥人》一樣,現實版的紛爭和沖突更加激烈,而我卻真是沒想到我的創業兄弟為了利益,將我逼迫的那麽慘。”宋鑫在文中強調。
對此,據北京晚報消息,西少爺負責人之一袁澤陸表示,對於帖子中提到的“孟兵欠錢不還”一事,他稱“絕對不屬實,屬於誹謗”。
西少爺肉夾饃剛躥紅不到6個月,團隊分崩離析、創始人出走、欠股東錢不還;這場8090版的中國合夥人翻臉鬧劇是如何發生的?
據南方周末此前報道,2014年4月,孟兵、羅高景與宋鑫等4名西安交大畢業生,辭去在BAT(百度、阿里與騰訊)的工作,在北京五道口清華科技園旁邊開張“西少爺”肉夾饃店,售價7元一個。
由於都曾在互聯網公司工作過,孟兵等創業者善於搞互聯網營銷,如來自BAT與網易、搜狐等公司的顧客享受一份肉夾饃免單。同時,一篇《我為什麽要辭職去賣肉夾饃》在微信朋友圈瘋傳,被媒體的大量報道之後,吸引了眾多食客慕名而來。據稱,在開張100天後,創下了日銷售肉夾饃2000個,一天就進賬萬元。
不過,在9月份,就有媒體爆出西少爺肉夾饃內部出現分歧和股權之爭,面臨著拆夥分家的境遇。
據網易財經消息,宋鑫接受《財經國家周刊》時表示,西少爺肉夾饃三位創始人孟兵、宋鑫、羅高景所占的股權比重分別是40%,30%,30%,各自的分工也有所不同,孟兵主要負責對外的宣傳,宋鑫主要是負責肉夾饃等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廚師管理,羅高景主要負責店面運營。
隨著團隊發展壯大,宋鑫發現,投資人給西少爺投資時,孟兵負責和機構談詳細的條款,談判中他擅自增加條款,例如,組建vie結構,孟兵的股東會投票權為其它人的三倍,總投票權超過50%;投資人的常規性條款為創始團隊必須在公司工作4年,中間離職則其股份必須無償轉移給其它股東。
“這事實上賦予了孟兵在他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其他任職股東解職從而達到取消其股份目的的權力,所以我不同意其條款,最終結果其它人妥協了,所以我被迫離開了公司。”宋鑫說。
對此,孟兵回應稱,“抱歉,這是我們內部的調子不便於評論”。
股權和內部分歧之爭尚未解決,如今創始人宋鑫在知乎上發布的“致孟兵的一封信”又把這件事推到風口上。“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這是電影《中國合夥人》中的經典臺詞。如今,這句話在被“西少爺肉夾饃”應驗了。
《致孟兵的一封信——西少爺CEO請給大家一個交代》原文如下:
我的“好友”孟兵:
你好,寫這封信給你,是為了幫朋友們(眾酬)討回投資款、拿到他們應有的回報。作為西少爺創始人之一,公司股東,當初眾籌的重要參與者,我覺得我有義務來做這件事情。
希望你還記得我這個當初一起打拼的同伴,回想2014年4月份,你我和羅高景一起創立西少爺肉夾饃,一時獲得高度的認同和市場的積極反響。但是就在我們登上cctv、各種TV,網絡媒體後一個月,西少爺就分崩離析了。
這原本是我們幾個之間的事情,但當我發現支持我們創業眾酬的小夥伴也和我一樣不僅不能享受投資及創業的成果,而且在小孩出生需要用錢的時候,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的事實面前,我憤怒了。
關於眾酬的事情我想向孟兵確認下
2013年底上一個項目失敗後,公司前景黯淡,於是你和羅高景來維持原公司運轉,我獨自去做肉夾饃,當時公司戶頭只剩15萬左右,於是孟兵你提出眾酬,用前三家店40%的分紅和股權湊齊50萬啟動資金。
五道口店在大家的幫襯和支持下,4月如願開業,沒想到五道口店一炮打響,西少爺也上了各種媒體頭條。就在這時候,你要將當初支持我們的朋友手里的股份收回來!!!以原價!!!這是我們之間的第一次爭吵,為的是不能這樣對不起朋友,不能過河拆橋!!!這件事後我們團隊就產生了裂隙。
5月份,由於要擴大生產,招聘和擴大廚房都迫在眉睫,我們三兄弟又不夠錢用了……雖然這時來找我們的投資方已經很多,但資金到位沒那麽快,沒辦法,我們又找上次的朋友們第二次眾酬資金50萬。由於大家的信任,這次投資款甚至都沒簽署投資協議,朋友們當晚就把錢打了過來,對此我只能說深深的感謝。
後來我被你逼出了西少爺,眾籌小夥伴得知後總擔心自己的錢不安全,我還一直安撫說不會的,就算我離開了,他們也會還錢給你們……可是我好像太天真了!!!
9月末,當初參加了眾籌,我的一位朋友老婆懷孕生小孩需要用錢,他打不通西少爺幾個負責人電話,就希望我把他的接近10萬的投資款要回來。朋友希望拿回本金,收益什麽的拿不回來就算了,雖然按照西少爺當時情況,投資回報遠不止這個數。
那時候孟兵你已經3個多月不接我電話,我還是幾次打電話過去,最後逼不得已我自己上門找到了你,但結果卻是否定的!!!你雖然承認有收到這筆款項,卻說財務核算還沒做好,這筆賬目也沒查清楚來源,可這筆錢是打到你個人賬戶上的,難道銀行交易記錄都不能顯示來源麽?你一直拖到現在,我朋友孩子都出生了也沒見到你們歸還的哪怕本金,這樣做好麽?
第一筆眾酬款項至今已經一年多,第二筆也已經半年了。到現在,兩次眾籌均未做股權變更,一年了從沒人看到過公司財務報表,沒人拿到過分紅,關於怎麽解決當初眾籌小夥伴的問題只說過一次原價收回,我想問下,孟兵你負責管理公司財務,你就是這麽管理的嗎?
在我的想法里面,一個項目賠錢也好賺錢也罷,參與的人總之是要給個交代的。而現在的結果實在讓我倍感揪心,當初找朋友籌錢,我們都是刷臉獲得支持,都是拿一輩子的朋友交情和信任換來的,但因為我的原因,最終若讓朋友血本無歸,我就真罪過大了。
如果,孟兵你能夠看到這篇文章,我希望能夠給朋友們有個交代,別想著像騙天津老大哥的方法騙他們,這不合適。
關於天津老大哥的股權
有心的朋友可以看看,在工商局查西少爺的控股公司,奇點兄弟計算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就會發現有一個李姓的老大哥是西少爺的股東,擁有西少爺6%的股權。
這10萬塊錢6%的股份是天津這位大哥,在我們創業公司前一個項目失敗要關門的時候支持我們的,之後大哥還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可咱們火了之後,孟兵你馬上跑到天津,借著大哥不上網消息不通,告訴他我們原先的生意不賺錢,並欺騙他西少爺的生意跟他沒關系,西少爺跟奇點兄弟無關,最後十二萬就把那6%收回,還歸到了自己名下。現在老大哥要去法院告你孟兵?你打算怎麽應對?
我離開西少爺,意味著過去的失敗,也意味著從新開始
我們三人之間上演了一場8090版中國合夥人的鬧劇,就像俞敏洪評價《中國合夥人》一樣,現實版的紛爭和沖突更加激烈,而我卻真是沒想到我的創業兄弟為了利益,將我逼迫的那麽慘。
記得當時端午節團隊建設你們在北京唱歌跳舞時,我一個人在西安一個偏僻的小縣城里面尋找最正宗的陜西小吃——豆花,就是現在西少爺和新西少菜品里面著名的西食堂豆花。當我帶著豆花開開心心回北京向廚師交代完工藝後,接到的卻是孟兵你起草的股東會決議,決議我必須離開。
這個還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當天晚上我又接到一條通知,住宿地方為公司財產,我已經從西少爺“除名”,無權居住。當我離開時你們就簡單的一句“你走吧”就把我打發了,我之前在西少爺墊資的錢及個人工資至今沒給我核算,當時我全部身家只有幾千塊。
現在回想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傻,風頭正勁的西少爺創始人,半夜找了一間狹小的隔板房出租屋里渡過了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那個不到7平米的房間卻成了我人生中另一個起點。
大約一周的恍惚、失眠和聯系未果(希望從西少爺拿回工資、欠款、創業回報等)後,某天夜里我突然驚醒,心底創業的沖動又回歸了,於是世界一下踏實了。重新開始,一磚一瓦,在4個月後的今天,我的新店已略有起色,現在這段過去總算可以正視了。
洋洋灑灑寫了這麽多,我的要求很簡單,只有三點:
1:西少爺項目已經開始一年了,我希望西少爺能拿出一份完整的財務報表,能夠把公司財務狀況理清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當初參與眾籌朋友一詢問,你們就以財務正在核算作為借口拖延。
2:參與眾籌的小夥伴們當初幫我們走出了關鍵的第一步,現在既然西少爺已經做起來了,該股權變更的做變更,該分紅的分紅,想要退出的也請以一個合理的價格回報大家。
3:天津老大哥那邊必須給一個合理的解釋,雖然我現在已經被逼出走,但西少爺30%的股權還在我這邊,作為股東,我不能允許當初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陷入這種靠欺騙盈利的境地。
最後順祝安好!
西少爺創始人宋鑫
2014年11月13日於北京
西少爺孟兵:創業多次就賣肉夾饃成功 還遭老東家騰訊嫌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61.html
i黑馬:昨日,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做了發言,他說,自己曾休學創業,在騰訊呆過1年,隨後又去了百度,中間做了一家科技公司,也做了很多其他項目,都失敗了,唯獨去賣肉夾饃成功了,成功後又遭老東家嫌棄,說辭職賣肉夾饃浪費資源丟人。以下為孟兵發言節選:
我是西少爺創始人孟兵,我做這個項目之前在騰訊和百度工作,也是跨界創業。現在我們創造了一個快餐加盟品類,業績在行業類有比較驚人的數據,希望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關於休學創業 讀書的時候出去休學,因為我是畢業之後先在騰訊工作了一年多,然後又到百度。其實工作也不錯,包括職業發展都比較順利。但是可能說到為什麽創業?我覺得這是一個人生選擇,它是完全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這可能是性格決定的。其實在高中的時候,我對事業、對創業有一點概念之後,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份事業,它不是工作,它可以在你年老的時候,甚至你已經不在的時候,但是你做的事情可以留下來,它是有意義的,證明你來過這個世界。不僅是拿年薪在不錯的公司,然後讓自己有一個不錯的生活。我覺得它的意義可能不是那麽大。
小時候我覺得自己比較自信,覺得自己跟別人相比,可能有更多的能力,當然可能好多小朋友都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同的時候,你應該承擔更多,應該做一些跟別人不同的事情。我們小時候讀書,學到“達則兼濟天下”,我覺得不一定要在你真正非常富貴或者有能量的時候,現在這個社會特別好。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創造一些事情。蜘蛛俠電影里面有一句話,能力越大自然越大。我希望做一個公司,做一個品牌。不管是讀書的時候,還是在百度、騰訊。我認為我去百度、騰訊,我學習到了別人是怎麽做公司的,公司可以做成什麽樣子。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也是我工作的重要原因。
後來我做了一家科技公司做了很多項目,也失敗了,但是創業一直沒有停止。到今年4月8日,我們開了第一家店,這應該是我做了很多項目中比較成功的一個。到現在的話,現在8個月。臺下有很多傳統行業的前輩,他們了解我們的經營數據,做的非常好。
其實我們一直告訴別人,盡管我們現在有5家店,但是我們的目標是一個國際化的終端品牌,做一個民族品牌,這是我做這件事的原動力。
關於星座:我不相信星座 孟兵:星座在某些方面還是很準的,我聽過對星座很了解的都比較花心。我非常喜歡物理,但是我是不相信星座的。其實包括我,我對星座沒有多少了解,有人問我是什麽星座,我說我有一個弟弟,我應該是雙子座的,後來證明我跟我弟弟都是雙子座。因為我以前也做過編輯的工作,編過這些東西。所以我覺得就跟大家聊一聊,作為一個話題還是不錯的,但是我一般不會拿它做一種判斷的依據,是這樣的。
老東家騰訊吐槽我 孟兵:我第一個回答這個問題,我項目最初的時候,在五道口有一個小店,最初受的吐槽特別多,鋪天蓋地。我之前在騰訊工作完有一天我看到騰訊新聞有一個彈窗,騰訊新聞什麽辭職賣肉夾饃浪費資源丟人。我說老東家怎麽這樣。我大學也一直在創業,創業的過程中,我一直告訴自己,最初就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敢於不被別人理解,創業的過程是很孤獨的。我一直堅持下來了,我覺得任何時間,都要相信你自己的選擇。包括做項目,不管怎麽看,關鍵是這件事怎麽樣,一定要看這個人能把它做成什麽樣,或者說事情本身是無辜的,你能賦予它什麽樣的價值,創新的格局是什麽樣的?通過8個月,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5家店,明年可能會去矽谷,或者去美國其他地方。包括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團隊120多個員工都非常的優秀,包括我們的發展,包括我們的業績特別的好。我們很少對外講這些事情。
不管別人怎麽看待你,怎麽說你,關鍵是有一天,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它,並且用實際的東西。未來它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被別人說出來的,是要用自己的腳走出來。所以這個是我對創新的一個看法。
西少爺孟兵回想2014:命運總在絕境時柳暗花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1/148683.html
i黑馬:過去一年,西少爺CEO孟兵經歷許多,公司臨破產,賬戶見底;至親臨重病,回家買不起車票;創始團隊拆夥,遭輿論強奸。
盡管對成熟創業者而言,這些事情無關痛癢,不算什麽,但孟兵只有24歲,也就是一個大學生剛畢業的年紀。
創業中的痛苦最能讓讀者過癮,但此文遺憾的是,扭轉的過程描寫太少,一筆帶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把此文炒熱,那時黑馬哥會讓孟兵再寫幾篇,讓大家過把癮。 這個角度看,孟兵還算是個美男紙
一件事在成功之前,到底需要多少次失敗?一支竹子在迸發之前,到底需要多少米根基?一個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到底有沒有可能?
十五個月前,我經歷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挑戰,也第一次體會到了墜入深淵般的無助。那時候,我們還在做一家科技公司,剛剛成立三個月,公司的賬戶已經見底了。我們交不起下個月的租金,甚至連下周的飯錢都成了巨大的困擾。
作為一個24歲的CEO,我感到只有絕望。我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麽,甚至開始懷疑我們的初衷。就在那時,我接到了一個電話,是我的兩位至親重病的消息,電話那頭輕輕地說,希望我盡快回家一趟。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崩塌了,時間與空氣凝結著,只剩下耳邊嗡嗡的回響。我飛奔向西客站想沖上最近的一班列車,卻發現自己連515塊的車票也已經付不起。從來沒有這麽想家,從來沒有這麽害怕回家。我的頭發一把一把的掉,直到掉光了好大一塊。
我無力的癱倒在墻角,慢慢地回想。回想母親的笑,回想兒時弟弟溫暖的手,回想初戀的吻,回想朋友誓死不渝的誓言。我躺在角落里,歇斯底里,像個孩子那樣用盡全力地哭。
那時候我真的想要放棄。到底為什麽要創業?為什麽要經歷這些?為什麽一定要和命運去爭?為什麽不回去中關村的寫字樓里過一個普普通通白領的生活呢?
你這樣死撐著,到底是不甘心什麽?
我不斷地問自己,一遍一遍的反複,答案從清晰變得模糊,又從模糊變回清晰。
我想,我不能放棄。因為我的身上寄托著團隊兄弟們的未來,因為我想讓我的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因為我要為我的弟弟樹一個榜樣。因為,我不僅僅是一個人。
我們咬牙堅持著,沒日沒夜地優化產品,拼命推銷,終於扭轉頹勢,實現盈利。更讓人慶幸的是,我的家人也逐漸康複了。我想起多年以前朋友跟我講過的那句話,命運總是在看似絕境時,柳暗花明。或許,當我們回過頭去體會,會發現,這些心痛的經歷同樣是人生巨大的財富。至少,有了那些唏噓,今天才顯得格外珍貴。
再後來,一次偶然中,我們發現了餐飲業互聯網化的機會。某種直覺告訴我們,風口來了,我們真正的人生要到來了。
經過精心的籌備,我們創辦了西少爺。開業的第一天,就排起了數十米長隊,我依然清晰的記得團隊里每一個人的欣喜若狂,那種放肆的釋然的笑。
再再後來,又發生了很多有趣而有意義的事:
第二月,境內外媒體紛至沓來門庭若市,僅央視就來了六七個欄目,記得那時我們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的新聞,哈哈哈。大約中旬,為了保護品牌的初衷。西少爺:西,源自西安,朝向西方;少爺,不落窠臼,不安現狀,無所畏懼,堅守夢想。我們拒絕了一家機構8000萬估值的投資。
第三月,我們的坪效(每平米的銷售額,零售業最核心的指標)超越了全球奢侈品第一品牌Tiffany,達到它的4倍。
第四月,西少爺第一分店在望京開業,我們正式開始連鎖之路。
第六月,偶然遇到徐新,相見恨晚,西少爺開始新的征程。
第八月,我們售出了第100萬個肉夾饃,是誰在說,賣肉夾饃的,不能創造歷史。
未來的12個月里,我們的門店將超過30家,收入超過1億元。
2014很美,相信2015會更美。
—— 對了,到底一件事在成功之前,需要多少次失敗?
——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只需要一次。
文| 西少爺 孟兵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丟掉SOP 老爺酒店變「少爺」潮旅
|
|
公司營運穩健,但招募人才卻屢碰壁,年輕員工進不來,組織面臨失去新血的隱憂。這是四年前,國內老字號酒店品牌老爺集團(簡稱老爺),面臨的轉型困境。 「當時,我很納悶,前一百大職場新鮮人想去上班的公司,為何總沒有我們?」老爺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說,分析原因,包括知本老爺、礁溪老爺等,主攻的多半是高價客群,消費力有限的年輕客群,不只普遍對「老爺」感到陌生,找工作時自然也不會考慮。品牌老化導致人才斷層,長期下來,必然動搖經營根本。 新品牌血統》光識別系統就花一年討論 從危機感出發,四年後的今天,老爺跨出品牌轉型第一步,是位在台南夢時代、甫落成的副品牌老爺行旅──the place(簡稱老爺行旅)。該品牌鎖定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非老爺傳統客層;員工更大幅年輕化,館內中階主管職平均年齡僅二十八歲,比過去集團主管平均年齡降低三歲,可說以「少爺」面貌,重新出發。 台南老爺行旅總經理唐伯川表示,對集團而言,這是創業近三十年來,最重大的品牌再造工程,光確認新品牌的中英文命名和識別系統,董事會花了超過一整年時間討論。 雖另起新品牌名,最容易跳脫原本的老爺形象,但台南是飯店業公認的飽和市場,後發品牌要突圍,須思考如何延伸既有的集團優勢。台南維悅酒店董事長李日東即認為,光靠老爺的高知名度,進入台南住宿市場,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新商業模式》連結在地,開放加盟展店 不過,品牌轉型最不缺的就是兩難。天成飯店執行長張東豪指出,沿用老爺招牌,固有利於銷售和定價策略,但台南老爺行旅屬中價位酒店,平均房價遠低於五星級的傳統老爺,沒有游泳池、宴會廳等硬體設備,對熟知老爺品牌的顧客來說,難免會產生期待落差。 唐伯川說,台南老爺行旅雖仍存在「老爺」中文,但英文卻已拿掉原本老爺的「Royal」,改為「the place」;識別色系則大膽使用紫色,是老爺下一個三十年的新品牌,定位為與在地連結、新潮趣味的設計旅店,且開放國內外加盟,打破過去擁有資產為前提的展店形態,也是全新商業模式的出發點。 走進台南老爺行旅,大廳是穿著五分褲的接待人員;進入客房,由荷蘭設計團隊操刀,以白色木板為底、黑色床框強烈對比,營造的視覺風格,跳脫原本老爺的沉穩保守。另外,房間電話的撥話指示,寫著「打外面」、「打消主意」、「怎麼打」等俏皮用詞;自助餐廳的杯盤,則印有「飽嘟嘟」、「甜吻吻」等台南在地用語,「這些都是年輕同仁提出來的點子,」唐伯川說。 放手讓年輕人玩,是老爺確認主打年輕客層、發展新商業模式之後,執行轉型策略時,由上到下的共識。唐伯川說,荷蘭團隊試做好第一個房間後,他請集團總裁林清波看樣品,陪同過程可以感覺到,總裁並不太認同如此新潮的風格,但看完後卻只說了一句:「你們決定就好。」集團執行長沈方正開幕前,前後也只和台南團隊開過兩次會,但以過去老爺的嚴謹管理風格,沒有開個三十次、五十次會議,是不可能開幕的。 新用人策略》招募異業、外部來的好手 另外,就是多元化人才來源。 唐伯川分享,台南老爺行旅直接向他報告的十五位主管,從老爺體系其他據點轉任的,僅不到三分之一,其他都是從外部招募,尤其和形塑顧客品牌印象的行銷、公關主管,更網羅來自奧美公關、誠品書店、黑橋牌香腸博物館等異業好手。至於,平均年齡僅二十一歲的現場同仁,更刻意找沒有經驗,從一張白紙訓練起的飯店業新進人員。 但由於經驗值相對不足,磨合期和培訓期,必然都得拉長,一般酒店約開幕前一個月,籌備人員要到齊,台南老爺行旅則早在三個月前就已全數到位,得額外付出逾三倍的培訓成本。 同樣挑戰老爺過去營運SOP(標準作業流程)的,還有因客房大量採用白色木質地板,裝潢成本超出原本預算四成;客房日常清潔成本也因此比集團高價位產品礁溪老爺要高。唐伯川的體會是,老品牌創新產品過程,必須先將過去成熟的營運SOP擺在一旁,「如果向既有的SOP妥協,產品必然走不出紅海市場,」至於額外產生的成本,只能靠找新方法來降低。 亞都麗緻前總經理、目前擔任華航顧問的蘇國垚認為,老爺品牌轉型能否成功,得視開出第二家、第三家「the place」,能否延續風格且吸引新客群,但領導人相信年輕人,願意放手讓年輕人玩,足堪服務業老字號轉型做為借鏡。 【延伸閱讀】年輕化搶市,老爺後發品牌考驗大—台灣老字號本土酒店集團轉型概況 1. 國賓開幕年:1964年轉型策略:主攻優質背包客,轉型潮牌、設計旅店轉型副品牌與至今展店數:amba 意舍飯店(2012年成立,1家) 2. 天成開幕年:1979年轉型策略:結合在地文創,改走開放加盟的設計旅店轉型副品牌與至今展店數:Bee House蜂巢(2013年成立,1家) 3. 福華開幕年:1984年轉型策略:鎖定預算型背包客,走經濟型連鎖自助酒店轉型副品牌與至今展店數:福泰桔子商旅(2007成立,6家) 4. 老爺開幕年:1984年轉型策略:與在地連結,改走開放加盟的設計旅店轉型副品牌與至今展店數:老爺行旅the place(2015成立,1家) 5. 晶華開幕年:1990年轉型策略:加盟品牌,旗下晶英走5星級商務酒店,捷絲旅則鎖定背包客轉型副品牌與至今展店數:晶英(2008年成立,3家)、捷絲旅(2008年成立,6家) 整理:尤子彥 |
西少爺孟兵:我們未來的邊際成本非常低,就應該免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2/154810.shtml
導讀 : 談到商業模式問題,孟兵表示,免費是西少爺最看中的點,在這背後他們做了很多的資金的管理,包括在金融方面能有一些拓展、開放的接口等等。
i黑馬訊 3月22日消息 日前,中國首屆開店創業者服務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就互聯網創業未來的市場機遇,及西少爺是如何把握市場環境等問題發表主題演講。
他指出,第一個改變是消費升級,在新消費的機遇里,好吃不貴的判斷標準正在逐漸過時,所有瞄準低端市場的品牌可能面臨沒落,瞄準中產階級市場的話會迎來一個興旺;其次,中國的經濟的運行偏向全球化,未來五至十年中國處在孕育國際化品牌的黃金的幾年,做品牌、尊重產品品質的人迎來一個歷史的機遇;最後,傳統行業正在互聯網化,互聯網化技術成為各個行業非常基礎的技術。
談到商業模式問題,孟兵表示,免費是西少爺最看中的點,在這背後他們做了很多的資金的管理,包括在金融方面能有一些拓展、開放的接口等等。
孟兵認為,很多產品生命周期短,但是食品的時間周期很長,有非常多機會獲取利潤,比如把西少爺業務打包成理財產品等。
以下內容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西少爺孟兵,剛才大家做了很多廣告,我來分享一下我們的公司的視角我們怎麽把握市場環境的。
我們有三個部分,三個部分既是一個挑戰,同時又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我們迎來了第一個改變是消費升級,這在今年是一個特別熱的話題,中國的中產階級的人群超過兩億,比美國還要多。占到中國人口的總量21%,這個意味著什麽呢?我們的消費的理念,包括消費習慣、消費的行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比如說我們以前喜歡吃瓜子,在座現在很少有人去吃瓜子,吃更有品質的一些食物。
以前屬於屌絲經濟時代,吃飯最重要的是便宜,就像剛才有一個嘉賓說的好吃不貴,是上一個時代非常重要的特征。現在在新的新消費的機遇里,新的時代,其實好吃不貴是這種判斷標準逐漸的過時。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不貴的東西,便宜的不可能好吃的,不可能有品質的。以前買東西,喜歡去地攤,喜歡去街邊的小攤,覺得便宜,不管有沒有地溝油,便宜就好。現在不同,中產階級群體出現之後,我們對食物,對我們所有的服務,對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要求更有品質,要求有品牌,還有一些除了便宜之外,讓我們更加能夠打動我們的一些實際的品質,這就是一個理性消費。
在未來的十年,可能在新消費領域,在這個板塊,對於所有的品牌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比如西少爺,我們在做肉加饃這個產品,在全國各地可能有幾十萬家做肉加饃的門店或小攤,從來沒有出現一個品牌。基本上知道可能北京的肉加饃是五六塊錢,意味著這些原材料可以說是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做餐飲的都知道,食材的價格非常高的。在其他行業也是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把肉加饃這個產品進行重新包裝,我們用最好的食材,用最好的包裝、最好的服務,提供給新興的三十五歲以下新產階級,產品瞄準這群人,對做產品服務的來說未來都是巨大的機會。
過去我們主要面對收入比較低,最敏感的東西是價格,這樣的品牌可能會逐漸的沒落。比如我們經常吃的一些可能做得特別多的連鎖,比如外賣上,不管是北京或上海、深圳,至少一個城市找到上千家店,可能非常多,但是品質品牌非常差,可能非常低端,這樣的品牌越來越難以存活。這是對於所有品牌來說是一個挑戰,所有瞄準低端市場的品牌可能面臨著沒落,瞄準中產階級市場的話會迎來一個興旺。
中國品牌的崛起,中國品牌從無到有的一個階段,中國改革開放開始比較窮,現在生活剛剛好起來,在差不多05年以前,我們中國幾乎是沒有一個民族品牌的,為什麽呢?大家覺得中國是沒有可能誕生品牌的。在中國現在的經濟階段,是不可能出現自己的國際化品牌。最多可能開五六十家店,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地攤,只是稍微大一些的攤販。
接下來中國的經濟的運行偏向全球化,這是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一個全球化的機遇,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四五年里出現一些民族品牌,小米、華為、聯想等等。對於做品牌的人,對於尊重產品品質的人,迎來了一個歷史的機遇。
未來的五至十年中國處在孕育國際化品牌的黃金的幾年,對我們來說,我們也是抓住這個機會,在中國即將要進一步的全球化的初期,我們去布局,我們去打造一個面向中產階級,打造一個面向全世界的品牌。未來是中國品牌崛起的時代。
第三點,我們面臨第三個機會,傳統行業互聯網化,互聯網化技術是一個各個行業非常基礎的技術,比如說象電一樣。
互聯網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IT行業誕生,IT行業第一個被改變,形成了百度騰訊。進入到開店,進入到消費行業,進入到餐飲行業,這些行業正在被互聯網化。發生著非常大的一些變化,比如說在管理上,我們知道門店的連鎖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像麥當勞,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開出這麽多店,因為他們在連鎖管理技術上,有非常大的突破。
現在中國很多的公司,我們為什麽要學習麥當勞,因為我們的管理技術非常的薄弱,要向他們學習。但是麥當勞他們的管理真的是最好的嗎?其實也已經過時了。他們的管理方式正在被顛覆,比如說,比如對員工的管理,過去我們對員工的管理是軍隊一樣,層層下達指令,這樣的管理特征可能是非常的低效,不夠靈活,包括培訓部門已經達到自己都非常混亂,比如滴滴打車的司機可能有百萬千萬,這些司機為什麽能夠為顧客提供非常好的服務呢?互聯網技術帶來了一些管理技術的提升,管理技術的革命。他們在改變員工或司機的服務方式的時候,他們采取了用手機、移動端讓顧客對他接下來的接單和收入達到適時。比如我剛接一單一分鐘可以得到反饋,和下一單的收入直接掛鉤等等。包括信用體系,對司機進行了點評體系,包括分成等等,這就是互聯網技術對管理帶來的改變。
我們公司從去年開始一直做這些儲備,包括這些嘗試,現在效果也非常好。我們對我們所有店的員工采用滴滴的管理模式。接下來我們會對員工的管理培訓成本大幅度降低。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做零售的有財富報表,很多公司可能做得不錯,有精細的報表,可以看到各項成本,各項數據。這是值得認可的嗎?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嗎?其實現在已經過時了,為什麽?報表的數據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就是一個公司的儀表盤,就象開車,儀表盤一個月動一次,車可能開到溝里,校正的效率非常低,發現問題可能要一個月,制訂策略調整,最終收到調整的反饋,可能需要一個季度,如果調整錯了,再一個季度,可能非常低效。
我們公司所有的數據以每天為單位,通過什麽解決呢?通過我們所有的收銀,包括我們的顧客的支付交易等等,所有的體系都互聯網化了。我們每一天公司的服務器自動計算出我們每一天的成本,比如說今天的營業額是多少,人力成本是多少,是否合理?明天營業額如果高,人力成本應該高一些。周末如果營業額少,把成本調下來一些。讓我們公司對各項的成本或各項的經營細節我們會非常及時的給出反饋,給出調整。基本上在傳統的公司里,可能需要調整一次成本率,或者發現財務數據中一個嚴重的問題,做一個調整需要一個季度,在我們公司三天完成了,因為我們的反饋非常及時,我們適時給出調整的策略。包括我們的管理,我們的培訓非常及時。
我們對員工的培訓方式也像滴滴培養司機一樣,基本都是在線完成的,我們的培訓部門所做的事情,培訓部門好象是一個玩遊戲的攻略一樣,告訴我們的員工這樣做對員工微笑可以獲得更多的獎金,獎勵等等。這個體系就變成一個非常高效,而且幾乎不需要我們人為通過培訓團隊、管理團隊去幹預的體系。
我們知道現在所有的IT公司的老板,創始人都說自己是首席產品經理,像馬化騰、馬雲都說自己是產品經理,可見互聯網化對整個行業的改變。以前改變發生在IT行業,接下來正在發生在我們的公司,或者將來發生在更多的公司。
我們公司只有十款產品,但是十款產品應該說銷量還是相當不錯的,我們在每個月肉加饃賣出去三十萬以上,每個月基本上都30%、40%的增長。之所以能夠做出這麽多的爆款,依賴於我們的政策,互聯網還對傳統的業務造成一些什麽改變呢?
在商業模式上,我們公司可能會做一些改變,免費什麽意思呢?不是肉加饃不收錢,利潤不在從肉加饃本身去掙。比如360過去只能賣光盤,賣一個碟多少錢,當有了網絡以後,產業鏈或價值鏈被重組了,周鴻祎發現賣光盤可以免費了,可以免費送給你,可以通過網絡通過羊毛出在豬身上,可以幫助別的公司捆綁一些產品,別的公司可以給我廣告費等等。
在實體的行業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大多數交易雖然發生在線下,但是交易的過程大多數是在線上。我們公司的線上交易占到70%,這些全部都是的通過微信等等。這個線上交易達到這麽多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去賺取客戶更多的錢。初級的複合經營,利用物理空間做複合經營,物理成本非常高,360也在做複合經營。通過一條網線做虛擬空間的用戶的付費深度的挖掘,我們公司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打破所有的利潤從商品本身獲得利潤的方式,我們要沿著顧客的ID,去做進一步的開發,從客戶賺取更多的錢。
很多產品生命周期沒有那麽長時間,用APP五年的時間是一個罕見的事情,但是一個食品的時間周期可能更長。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獲取很多的利潤,這是互聯網在利潤、商業模式上可能帶來的變革。包括互聯網經營,我們假設拿我們公司去年的數據舉一個例子,我們去年12月份做了一個數學模型,計算出去年12月份當月來西少爺消費的顧客有十萬,這十萬人頻次比較高,意味著什麽呢?企業融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過去只能通過銀行貸款,融資渠道非常單一。真正的銀行是誰呢?
真正的銀行是三戶,所有散戶里很多的現金,銀行把散戶的錢租過來,給一個點的租金,把錢租給企業,企業支付七八個點的租金,賺取整個收入。我們是否可以繞過這些銀行機構呢?互聯網幫助我們實現即將要實現的願望。我們去年12月有十萬的用戶,假設他們的每個人帳戶里有一至五萬的可支配的現金財產,10萬人意味正十個億至五十個億,我們企業尚且這樣的體量,八家店,背後的資金有10億至50億,是不是從他們手中拿到千分之一用來我們的發展。中國人喜歡投資實體點,對於開店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利好。
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業務打包成理財產品,我們所有店的投資回報率實體店一般都比較高,相當於一年的回報率可能是100%,或者很高的一個回報率。普通人把錢給到銀行,買理財產品,放到什麽微信的基金產品里,可能達到七八個點就很厲害了。我們的實體店可以做到,可以給20%,我們依然有很多錢掙。在這一塊,我們通過互聯網獲得一些新的機會。
互聯網對於各行各業,包括快收銀,把所有門店的交易環節拿出來,我們所有的實體店是現金流的業務,設一個大壩,變成水庫。現金流設一個池,變成了銀行。所有的現金流業務將來可以變成銀行,大銀行、小銀行。成為銀行以後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快收銀,我們可以做一些理財,或者投資等等。
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我們目前和快收銀合作,這是一個分工,我們做好我們的品牌,他們幫助我們做好平臺的事情。剛剛提到快收銀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的,為什麽免費呢?我們以前用的所有收銀系統可能都是收費的,將來一定都是免費的。因為收銀系統,我自己以前是百度高級工程,收銀系統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通過一套一套賣軟件的方法,在互聯網行業十年前已經淘汰了。
我們接下來就是邊際成本是非常低的,就應該免費。接下來我們未來的趨勢,大家現在還有很多公司堅持掙錢,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通過免費的系統,免費是一個我們最看中的點。在這背後他們做了很多的資金的管理,包括在金融方面能有一些拓展、開放的接口等等。我們知道前一段時間肯德基做了一個裂變式的分享。這個事情前一段時間搞了一個新聞,在我們看來已經過時了。
去年國慶節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玩了,效果非常好。這也是我們通過快收銀這個平臺來做的。這是我們來做的探索,傳統行業互聯網化,門店的互聯網化,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機會。在這三個變革,三種力量下,我們幾乎所有的品牌,所有的公司,都難逃這場浩劫,難以跳出這三個機會。
如果我們不改變,在未來十年,公司可能會沒落。如果我們主動的擁抱這個改變,主動推動他,抓住這三個機遇,哪怕其中的任何一個,我們公司都會獲得希望,都會在快速的發展中,快速的變化中獲得快速的成長!
這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這是我們公司面對未來我們十年機會中我們最看中的三點,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亞奇,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對話爾冬升:其實我沒有“三少爺情結”,倒是有很深的“徐克情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1/160127.shtml
對話爾冬升:其實我沒有“三少爺情結”,倒是有很深的“徐克情結”
每經影視
要說情結,我倒是有“徐克情結”。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導演。之前有幾次都沒有合作成,我跟他說過如果到三次沒有合作,以後就不要合作了,咱們就單純做朋友吧。所以這次還是爭取到了和徐克的合作,我還是很開心的。
本文系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丁舟洋。
那是種很痛快的時代,快意恩仇,敢愛敢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古龍小說《三少爺的劍》的開篇。“我寫的就是那個江湖,和那個江湖里的人。”
1977年,香港邵氏兄弟將《三少爺的劍》搬上大銀幕,江湖大俠“神劍山莊三少爺”的故事,激起了無數70、80後年少時的“武俠夢”。主演“三少爺”的,是出身電影世家的“公子”——年僅19歲的爾冬升。因為這部電影,爾冬升一戰成名。

▲1977年,爾冬升主演的武俠片《三少爺的劍》海報
而爾冬升更多的被現在觀眾們記住的,是他的導演身份。演了十年的古裝“大俠”,爾冬升在上世紀80年代末轉型導演。《新不了情》《旺角黑夜》《門徒》……到去年上映的《我不是路人甲》,都出自他手,他也數度捧起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金杯。
時隔近40年,爾冬升再度與《三少爺的劍》結緣。由他執導,由徐克監制,由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這部武俠電影,上映再即。很多看著“爾冬升版三少爺”長大的觀眾們,溫暖的懷舊感油然而生。
但令人意外的是,讓大家記憶猶新的“三少爺”爾冬升本人,卻稱自己並沒有太深的“三少爺情結”。再拍《三少爺的劍》,倒是更因為爾冬升的“徐克情結”。

▲爾冬升接受每經影視采訪(每經影視攝影)
坐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面,關於他的電影、關於他也曾有過也不知何時會再度陷入的困惑和迷茫、關於中國電影行業的盛世與隱憂……爾冬升沒有一絲矯情與閃爍,通通坦然道出。
就像是江湖里的真正大俠,身懷絕技、千帆過盡,卻又通透豁達、謙和赤誠。
1.徐克情結
“我本來以為自己就是個完美主義,認識爾導之後才意識到我不算完美主義,他才是完美主義。”《三少爺的劍》主演江一燕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說,“每個人都被他罵過。”

▲新版《三少爺的劍》江一燕造型高冷
在爾冬升的要求下,即便是當天沒有戲份的明星,也必須來到拍攝現場。這種紮實的老派港片作風,在現下浮躁的影視圈里,實在難得。
每經影視:您個人偏好關註底層人物命運的現實主義電影題材。您也曾經說,當武俠片演員的時候並不開心。那又是為什麽,您會願意把當時覺得“不爽”且又不是現實題材的《三少爺的劍》拿出來拍?
爾冬升:我剛剛入行的時候,就碰到了香港武俠片的潮流。我是中學畢業入行的,我當年也是新潮青年,本來想搞樂隊,我是拿吉他的,結果卻拿起了“劍”。因為我那時候年紀很小,進了邵氏公司,去了一個“老人”的世界,所以那段時間並不是很享受。
至於我做導演拍寫實片,也是成長的過程,這是個人的興趣問題。這次這個故事其實也是把一些現代人的感情放在了里面,我不覺得它是一個古裝片。我一直覺得人可能過去三千年就是科技進步了,其實人性是一樣的,人性就是這樣。
每經影視:其實您對自己在77版的《三少爺的劍》中的表現並不滿意?
爾冬升: 我以前那個版是不行的,因為當年我才19歲,是一個小孩在演戲裝大人。他怎麽能懂得“三少爺”想隱退江湖的那種心境呢。

▲1977年版《三少爺的劍》中爾冬升一臉稚氣
我這次拍完《三少爺的劍》有點後悔的就是,提醒了大家我的年齡,而且提醒我自己已經是一個歷史人物了(笑)。
其實我那部77年的《三少爺》拍完之後只我看過一次。很多演員是有心理障礙的,不能看自己演的戲,比如劉青雲也是跟我一樣的,看到自己的戲馬上換臺,我不知道為什麽有這個心態。
所以,其實現在這版並沒有受到三十多年前那一版的影響。我們連上一版的劇本都沒有看,就重新再做一次,跟那部戲沒有什麽關聯。
每經影視:能不能談一下和徐克的合作?
爾冬升:很多人問我,重拍《三少爺的劍》是不是自己的“情結”。其實我個人還真沒有什麽“三少爺”情結。2000年的時候,覺得古龍先生寫的這個故事適合拍電影,當時是想由徐克來導演,我來監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也沒拍成。

▲徐克在電影《三少爺的劍》首映紅毯活動上亮相(東方IC/圖)
要說情結,我倒是有“徐克情結”。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導演。之前有幾次都沒有合作成,我跟他說過如果到三次沒有合作,以後就不要合作了,咱們就單純做朋友吧。所以這次還是爭取到了和徐克的合作,我還是很開心的。
2.變與不變
但對於這樣一部跨越時代的武俠戲在面對觀眾之際,爾冬升還是有忐忑。要說什麽時候什麽樣類型的電影會更有市場,爾冬升直言,“真的看不清。中國電影市場變化和發展太快。我還是只能按我自己的創作方式來。”
每經影視:新舊兩個版本的《三少爺的劍》相隔了將近40年,現在來講中國這樣的武俠電影發展到什麽階段?
爾冬升:我都很難分析的。我跟很多朋友都說,現在都沒有專家的。以前我對於自己的工作,都不會往前想太長的,我就安排9個月以內的工作,可能比較合適。因為一年半以後的事情誰也都不知道。

▲新版《三少爺的劍》三少爺飾演者林更新
那現在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我認為看3個月都看不透,最多看6個月,這個變化太大了。
每經影視:制作您此前並不擅長的3D電影,困難嗎?
爾冬升:這是一部真正的3D拍攝電影,不是之後的2D轉3D。對於我這種對新數碼科技不太感興趣的人來說,需要克服很多難題。在這方面,徐克幫了我很大的忙,我很感謝他。
而且我做了以後才知道,拍這種大型武俠3D電影太費精力了。因為它的後期比拍攝還難,籌備就很難了,要半年多時間,拍攝要6個月,後期要弄兩年。

▲新版《三少爺的劍》“燕十三”何潤東綠水湖悲愴棄劍
在中國的電影行業現狀下,我覺得我們已經盡力了。這部電影制作總成本1億元左右,演員片酬占比還不到20%。已經是非常正常的比例了。
從行業發展來講,如果還是照原來一樣全部把錢砸到請明星上,那其實在整個質量上是很糟糕的,這個大家都知道。現在是由於沒有辦法,太多的熱錢進來,很多人有虛榮的成分在里面。現在已經在調整了,雖然好一點了,但我還是希望它快點調整,要不然的話很危險。
每經影視:近十年來我們看到大量的香港電影人“北上”,您也是,一半時間都在北京了。您怎麽看這種趨勢?尤其今年有一種香港電影人在內地大爆發的感覺。
爾冬升: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去年是資本市場在內地電影行業的大爆發之年。很多年輕的香港導演、內地導演都在研究市場,我跟他們說,我們群里都不談這些,只談劇本。我們還是先把劇本弄好,做我們的專業把戲拍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交給發行公司、投資公司。因為我們就是創作者。

▲新版《三少爺的劍》百花林終極對決
我也相信觀眾是進步很快的,內地電影市場還是會轉回正常,這一點我自己是不擔心的。可能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了,每個事情出來就呈現很爆發,所以大家很緊張。
在我個人來說,按照我們自己的方法繼續拍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丁舟洋,編輯杜蔚。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微信公眾號(ID:iheima)。圖片來自www.123rf.com.cn。]
爾冬升
徐克
電影
贊(...)
分享到:
一位富家少爷舍弃百年家业,创作了爆款电影《你的名字。》,而最大赢家竟然不是他!
http://www.xcf.cn/tt2/201612/t20161207_778281.htm
导语:作为宫崎骏动画以外首部突破百亿日元票房大关的动画片,《你的名字。》近日在中国内地的上映备受关注。随着票房数的日日暴涨,笔者忍不住要扒一扒其背后的大功臣,还有这部电影背后的最大赢家。
新海诚:IT宅男到动画界大师级导演的进阶之路
在包揽了第8届Newtype动画大奖作品奖第一名、第49回西班牙锡切斯·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动画部门最优秀长篇作品奖、第18届韩国富川国际动画节长篇竞赛部门特别杰出奖和观众奖等一系列奖项后,最新消息曝出《你的名字。》将代表日本冲击奥斯卡。
此前,日本NHK电视台就“《你的名字。》为何爆红”的问题专门制作一期半个小时的专题报道,其中就采访了导演新海诚,不过这个43岁的萌大叔给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也是,毕竟按照新海诚的预期,这部电影的票房仅仅是20亿日元。
1、不做动漫,就只能回家当霸道总裁了!
伴随着影片的火爆,新海诚的家世也被众人挖了出来,原来他的粑粑竟然是日本新津组(建筑公司)的社长,而新津组还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
当然,这个消息的曝光过程也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看着自己的儿子做了一部票房超过百亿日元的动画电影,新海诚的粑粑实在忍不住了,特别想炫耀一下,可是直接昭告天下有点太出风头,于是在自己公司的官网建了个页面介绍《你的名字。》。
本来人们觉得一个跟艺术八竿子打不着的建筑公司介绍什么动画片,但定睛一看,发现在导演“新海诚”后面括着几个小字:“敝社社长之子”。
一位富家少爷,舍弃百年家业,自己跑去游戏和动画行业工作,也是real任性。
新海诚的父亲新津正胜介绍,自己本打算让新海诚继承家业。为了培养儿子成为第四代社长,在新海诚大四的时候,新津正胜特别拜托东京的建筑公司社长让儿子进入公司学习历练,谁料新海诚并没有安分的呆在对方的公司,而是对制作动画情有独钟。
对于家族企业未来继承人的身份,新海诚并不care,只潇洒留下一句话:爸爸,抱歉,我有不得不在年轻时要做的工作,所以你介绍的公司我不去了。
2、从IT宅男到动画导演的进阶之路
最终,大四毕业后,新海诚选择了游戏公司Falcom,并开始长达5年的IT宅男生活: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2点,坐末班电车回家。
“感觉谁也没有看到这么努力的我,我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心意传达出去。”显然,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普通上班族生活,并不没有满足新海诚那颗骚动不已的心。新海诚按捺不住了,于是,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搞创作。在Falcom游戏会社供职期间,除了参与了电脑游戏的程序、美工、动画与宣传影片制作,新海诚也开始自主制作动画,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遥远世界》、《包围的世界》和《她和她的猫》等,可以算是新海诚的起步摸索阶段。
而真正令其受到瞩目的作品应该是2002年的《星之声》。
为了更好地完成《星之声》,新海诚辞了工,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以便可以全心创作。在制作《星之声》这部影片时,新海诚独自在家关门工作了八个月,基本同外界隔绝,他一人承担了导演、剧本、演出、作画、美术、编辑等职务,只有音乐请人代劳。最终,这部影片拿下了新世纪东京国际动画片博览会优秀作品奖等众多奖项,震惊业界。后来《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和《秒速5厘米》更是让新海诚成功地打开了国际市场,引起瞩目。
当时的背景CG已经显示出新海诚的美学追求。此后,他加入动画公司ComixWaveFilms,通过《言叶之庭》等作品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要说我们最熟悉的影片,莫过于2007年的《秒速5厘米》,一幕幕的经典画面让多少人哭成狗,自此就成了新海诚的脑残粉。看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影片塑造的人物情节都相当唯美,很多人甚至直接把他的漫画拿来当桌面壁纸,新海诚也就得了个“壁纸狂魔”的称号。

图说:新海诚历年作品
但不得不说的,新海诚的早年作品过于注重诗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剧情的缜密和完整。这也是他的电影容易遭到一些影迷诟病的地方——华而不实,甚至有点矫情病。说起这点,笔者想插播一句,有人说新海诚是“日本郭敬明”哦~(别打我,不是我说的)。
不过,这次的《你的名字。》有了一个相对扎实的剧本,在流行的换身+穿越故事框架下,各种奇幻设定也有了说服力,粉丝们大呼“诚哥终于会讲故事了~”
如果此前新海诚主要火在小清新圈,那《你的名字。》则彻底让新海诚火到了全世界,甚至有人直言,凭此片新海诚将正式踏入当今日本动画界大师级导演的行列。
3、下一个宫崎骏?
《你的名字》之前,新海诚的作品大多以开放性或悲剧结局收尾,主人公之间或失去,或错过,最终都没能够在一起,但《你的名字。》却意外地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团圆的结局。对此,新海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先前的作品确实刻画了很多初恋失败的故事,这是因为他觉得人生中初恋也好、梦想也好,失败肯定比成功更多,得到的人总是少数,“所以像《速秒5厘米》要表达的其实是就算我得不到梦想,得不到初恋,但我们还是要坚强地活下去。”
而改变他创作思路的,是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
“大地震之后,大家的心态开始转变,危机感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在想日本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所以选择这个剧本,也是想在观众需要、社会环境和自己的想法三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新海诚解释说,他将结局设定得比较光明,希望能给观众一些勉励和希望。“《你的名字》要表达的,是那种哪怕得不到手,我也要无限地追下去,直到得手为止的冲劲。”
那么这部影片是否戳中了日本人的软肋?200亿日元的票房或许是最好的说明了吧。
在日本,新海诚是第二个票房超过百亿的动画导演,第一个是宫崎骏。由此便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新海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宫崎骏?
对于外界冠以的“宫崎骏接班人”封号,新海诚是拒绝的,“我的动画不会像宫崎骏的一样,每天去冒险、拯救地球。过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真实生活中,戏剧性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列车里和喜欢的人说一句话,也会产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达出这种起伏。”
这话倒也实诚,和大宗师宫崎骏相比,新海诚的“格局”似乎说不上大。他最喜欢的主题是——初恋,作品里着重表现的都是少男少女的情感。而“虐恋”也常常令观众哭得死去活来,此前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秒速5厘米》,堪称失恋男女的眼泪榨汁机,而网友在推荐其新作《你的名字》时,写下的荐语是“女生哭化妆,男生狂飙泪~”
能不能接班宫崎骏,老爷子还没有钦点,但是从票房上看,目前倒是接上了班。
扒完了《你的名字。》这部电影的大功臣,我们再来扒扒这部电影背后的利益链!
这部电影最大赢家是谁?
1、光线押宝
《你的名字。》是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后第一部引入的动画电影。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光线传媒引入《你的名字。》的版权费用大概为1900万元。而光线旗下的猫眼为《你的名字。》在预售之初就进行了大规模票补,每张在8.1~10.1元不等,吸引了大量25岁以下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年轻人群,成功助推预售首日票房超过3000万元。
从预排片来看,《你的名字。》首日场次已超过6万场,甚至高于光线今年力推的《大鱼海棠》首日4.36万场的排片。此外,译制、送审、宣发的总费用预计超过1100万。
除了票补和排片的大力度投入,上映前刷爆朋友圈的新海诚同款滤镜,也算是光线传媒旗下猫眼宣发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利用统一风格场景的带入,引入受众关注影片的同时,以唯美风为传播点迅速带动用户参与互动,这也是继Prisma之后,又一款备受推崇的“人工智能”滤镜。
而第三方B站和万达开展的多达11万张的大规模送票活动,虽然是B站自掏腰包刺激会员业务,但这一合作无疑大幅拉升了该片的关注度。
作为后起的动漫巨头,成立于1998年的光线传媒,内部最初并不是十分看好这部影片,而新海诚的电影风格,也一直被视为过于小众,缺乏话题度,不具备国民性。但在《你的名字。》预告片阶段,光线果断介入,在电影仍未上映时就进入了洽谈,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引进国内。
当然,排除影片本身的支撑,如新海诚的长期口碑积累、二次元粉丝群的庞大、在日销售的爆发式票房铺垫,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对光线来说更优先考虑的目标,包括《海贼王》在内的知名IP,基本已经被国内其他公司买下。
在竞争激烈的影视行业,片源标的的选择,背后往往都是上亿资金量的较量。
《你的名字。》当前的成绩是,首映日票房在进口动画里仅次于《功夫熊猫3》(内地票房10亿元),已超过《大鱼海棠》的首日票房(票房5.65亿元)。
假设《你的名字。》最终内地票房介于两者之间,即8亿左右。按照国产片分账比例来计算,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可得43%,放映方得57%(影院50%、院线7%)。但因进口片须有特定发行方全权代理(中影或华影),所以实际上“批片”版权方最终仅可获得票房收入15%-25%之间,因此,如果此次成功押宝,加上之前盛传的新媒体版权费5000万,扣掉版权费用1900万,税费、审查费、发行成本(代理费、拷贝费、译制费、发行费等)、宣传成本等,那预计将给光线传媒带来1.6-2.2亿元的纯利。
而之前一直备受关注的海贼王电影《航海王之黄金城》,从双11上映至今,票房仅刚过1亿元。

数据来源:豆瓣电影
2、断臂求生的光线还有什么?
2015年,光线传媒宣布停止原有的电视节目制作板块业务,全面布局影视及动漫领域,也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曾经的光线传媒,凭借《中国娱乐报道》(现更名为《娱乐现场》)起家,成为民营节目制作市场的先行者。而当“电视养电影”的状态过去后,面对无法突围的电视业务,光线选择了一刀切,全面解散电视团队。
就在同一年,王长田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两年来投资了包括彼岸天、蓝弧文化、玄机科技、通耀科技等在内的 13 家公司,横跨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国外版权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十月文化,和最终力导引入《你的名字。》的日本通耀。
光线转型似乎丝毫没有犹豫,力度稳、准、狠。
2015年三季报显示,光线通过其孙公司香港影业认购了日本通耀配发的普通股份,持股比例为19%,并委托通耀代理其在日本所有的业务。通耀在日本拥有东映的机器人少女、万代的数码宝贝、双叶社蜡笔小新、三丽鸥的HelloKitty等诸多著名IP。
有消息称,预计于2017年夏天在日本公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将由通耀负责日本发行,并由吉卜力工作室的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担任日语版监审。这一合作将极有可能促进《大圣归来》的日本票房爆发。
除了《你的名字。》,通耀还帮光线拿下了手冢治虫《怪医黑杰克》的电影和网剧的中国改编权。2015年11月,光线向一家名为 Access
Bright 的公司增资,成为后者的股东。AccessBright 成立于2011
年,业务主要针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布游戏,此次和光线传媒达成协议后,双方将共同制作电影和电视剧:与手塚制作公司(TezukaProductions)一同制作手塚治虫的漫画《怪医黑杰克(Black
Jack)》的中国版电视剧和电影;使用《蜡笔小新》和《Hello
Kitty》等日本人物角色发布游戏,同时与光线开展影视作品制作、发行和艺人经纪业务。
日本作为当下最大的动漫产业国,在中国拥有相当庞大的稳固粉丝群体。通过投资日本动漫公司实现和日本市场无缝对接,无疑将为未来引入日本动漫,埋下了重要的一笔。
3、立足动漫的光线,最大的爆点在哪里?
“我希望彩条屋在接下来3年能冲击国产动画半壁江山。”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
彩条屋的成立,将光线推到了国内动漫巨头的位置,但如何站稳这一位置,还要看接下来的布局,是否能真正把握住用户的痛点。
除了票房外,动画电影最大的金矿在衍生品市场。目前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构成中,票房只占整体约30%,剩下的70%源自衍生品市场。而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80%的收入来自票房,衍生品不足20%。在衍生品市场相对可圈可点的是作为国内动漫界五巨头之一的奥飞动漫,其产业延伸之路值得光线借鉴。
2010年收购嘉佳卡通频道后,奥飞动漫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动漫全产业链运营的企业。奥飞动漫的玩具营收从2012的7.3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5亿元,毛利率从37%提升至45%。作为对比,非动漫玩具营收从2.8亿元增长至3.2亿元,毛利率维持在33%。
加之在当下IP为王的时代,奥飞动漫坐拥“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开心超人”、“倒霉熊”、“十万个冷笑话”、“嫁人就嫁灰太狼”、“太极鼠”、“功夫料理娘”等超强IP,后续较长一段时间都可持续发力。
而另一背靠庞大用户量迅速崛起的强劲对手腾讯,也日渐成为国内动漫产业中的一方巨头。
去年11月,国内曾传出腾讯向B站投资2亿元的消息,但至今未得到双方回应。而在今年3月,腾讯动漫又宣布与B站合作,联合出品至少20部动画。除了与国内二次元网站的合作,腾讯动漫也不断与日本动漫厂商合作,配合腾讯影业和腾讯游戏,腾讯的动漫产业生态已渐渐成型。
而随着手游的高速发展,基于动画或者影视作品改编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进入渠道,正成为诸多动漫影视公司寻求的捷径。根据腾讯的一份IP改编手游报告,有IP的手游下载转换率是没有IP的2.4倍,有IP的手游整体收入是无IP收入的2倍。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布阵,光线的定位,似乎也较为清晰:看好相对更有支付能力的以成人为受众群体的动漫市场,立场于打造中国的皮克斯。
上游,光线收购IP,签约知名作家和漫画家;中游,成立彩条屋影业,投资13家动漫公司,垂直发展动画;下游,成立网络院线“先看”,全面布局整个电影生态圈。据悉,先看网络院线的估值已超50亿元。而在最为赚钱的游戏领域,光线以动画片和游戏的合流,也放大了手上IP的价值。
这其中,包括基于游戏《我叫mt》、《梦幻西游》、《龙之谷》推出的动画电影;将与通耀科技合作打造《AKB0048》、《蜡笔小新》 《Hello Kitty》、《命运石之门》、《大叔鸡蛋》、《机器人少女Z》、《约会大作战》、《数码宝贝》8款游戏。
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就超过589亿元,守着游戏金矿,游戏公司能为动漫IP开出天价支票。市场人士曾爆料称,顶尖IP、头部IP改编动漫的授权费可高达数千万元。一款月流水3000万元的游戏,如果热度持续9个月,总收入就是2.7亿元。根据当下行情,动漫IP版权方通常可以获得5%到10%的版权费,动漫公司就有上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收入。
IP的循环再生,光线玩得不错。但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光线目前为止最大的短板在于没有一款衍生品爆款。如何充分挖掘《你的名字。》背后衍生品市场的价值,乃至如何快速拉高竞争格局,重点提升高利润率板块,或许是光线当下最紧要的目标。
專訪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兩年半賣出800萬個肉夾饃的“秘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1/160449.shtml
專訪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兩年半賣出800萬個肉夾饃的“秘密”
常皓靖
西少爺(的B輪融資)是在黎明前吹響號角,這是一個標誌,行業轉折的標誌。

“近日,西少爺宣布完成今年餐飲領域最大金額融資——1150萬美元B輪融資,由弘毅投資領投,今日資本跟投。此外,其還公布了“全球10000店”計劃。創始人孟兵稱,西少爺已經“完成了從零到一,步入一到一百的階段”。
走下風口浪尖,西少爺“沈寂”了一年。這一年,它做了什麽事?一個肉夾饃品牌憑何受到資本的持續青睞?孟兵宣揚要開10000家門店,他的底氣在哪?他們為此又做了哪些準備?近期,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在接受i黑馬專訪時,對這些疑問一一作了解答。
01、首席產品經理孟兵
采訪當天,距西少爺B輪融資發布還有3天,孟兵一早就到公司開會,會議結束時已是下午3點半。趁著采訪間隙,他匆忙扒了幾口飯,過程中不忘多看幾眼最近的營業數據。
“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的孟兵,看上去略顯疲態,但聊起產品來依然滔滔不絕。

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受訪者供圖)
關於西少爺早期的報道,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是,孟兵和他的小夥伴們專程跑了幾個陜西偏遠縣城,對當地的肉夾饃進行“還原”和“再加工”後帶到北京。僅產品研發,就用掉了5000斤面粉和2000斤肉料。
孟兵全程參與了產品的研發過程。他稱自己是公司的“首席產品經理”,直到現在他依然會參與新品研發和試吃。他用實際的行動表明,一個合格的創始人也是一個“忠實”的顧客,而他“每周至少要吃上3-5頓自家的肉夾饃”。
為了在內部貫徹這種“顧客文化”,8個月前孟兵下決心不再將門店的業績作為員工收入的考核標準,而是用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雙標準替代。也就是說,要減輕員工過去的業績壓力,來提升服務水平,特別是產品品質。
為此,西少爺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評審部”,負責給產品打分。打分部門會根據面餅的顏色、尺寸、口感、形狀,餡料的溫度、重量及是否均勻等細節去考核各個門店。
雖然這可能會影響門店的短期業績,但是卻能很好地保證產品的品質。孟兵向i黑馬透露,之前西少爺所有門店的得分均不足80分,現在(8個月之後)15家門店里得分不過90的只有一家。

分數的整體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考核標準的“變化”,還有一部分受益於自建的點評系統。眾所周知,顧客的評價是餐飲行業重要的指導工具,餐廳經營者會收集反饋,並依此對業務做出調整。目前,大眾點評是最主要的顧客反饋收集平臺,但為了獲取更豐富的數據和提高效率,西少爺在一年前建立了自家的點評系統,截至目前平均每家店每個月會收到1000余條點評信息。
孟兵舉了個例子,說有一次顧客反饋說“你們的面餅放久了會有一點硬”,他們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便從面餅的配方、烤制的方式、含水量這等方面進行了微調。
“顧客的點評我們非常重視。”孟兵補充道。
02、800萬個肉夾饃
根據孟兵透露的數據,2016年西少爺同比增長30%,坪效達到了6800元(蘋果的坪效是8000元),現有的15家門店全部實現盈利,且五道口、西二旗等五家門店年流水過千萬。兩年多時間,共賣出800多萬個肉夾饃。
這些數字被孟兵認為是西少爺能從互聯網餐飲品牌里“殺”出來,並獲得資本認可的關鍵。西少爺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表示:“很多餐飲企業都是傳統行業出來的,而孟兵學的計算機。一些餐飲企業的秘方幾十年不改,但是孟兵不信邪,不斷叠代做出好的秘方。”

在秘方叠代的同時,孟兵實際上也完成了自我“叠代”。他曾以陜西老家當地的高考狀元身份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在百度、騰訊待了兩年半。而當他辭職,在五道口十平米的小店里賣肉夾饃,起初被說成是“浪費學歷”。
他不以為然,曾在知乎上公開回應,稱每天和面、做饃到淩晨,“無論酷熱還是風雨都在排隊”的顧客是他努力的動力源泉。孟兵告訴i黑馬,直到現在每當心煩意亂的時候,他偏愛去看監控記錄的排隊畫面,這是他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創業初期,孟兵每天只有20元的夥食費,公司剛起步卻又和昔日好友、合夥人分手,股權糾紛曾鬧得滿城風雨,這讓他一度覺得“世界很不友好”。徐新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她告訴孟兵只有兩件事可以讓一家公司倒下,一是創始人自己放棄,二是現金流斷裂。除此之外,無關緊要。

“被競爭對手超過,沒關系,我們繼續打;團隊的管理出現問題,沒關系,我們繼續調整。”孟兵說,“這也一直在鞭策我,讓我感覺責任重大。”
03、10000家店的構想
從最初依仗互聯網思維一炮而紅,到後來飽受的質疑:“根本就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在炒作”、“能做三年我服你”……孟兵沒有回避。他坦言“互聯網思維”一詞是個偽命題,“任何方法論的核心都是一定要提供價值和創造價值。否則,所有交易都是欺騙。”
他認為,西少爺之所以能夠穩步開店,並不是因為“互聯網思維”,而是因為一直以來堅守的核心價值——他自己歸結為健康、美味、便捷。
不再處於風口浪尖的這一年里,孟兵鮮有對外發聲,而是悶頭做了供應鏈和西少爺管理學院兩件事,為快速擴張做準備。在供應鏈上,西少爺花了1000多萬元建立了一成套體系,目前已經可以支撐200家店。在人才儲備方面,西少爺管理學院通過校招篩選了幾十名管培生。“營業額的高低、服務的好壞,都不如產品品質重要。”孟兵給他們灌輸如此思想。
在他的構想中,西少爺未來要在全球開到10000家門店,做帶著中國的一種快餐文化進入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場。目前西少爺現有的15家門店,平均每家店12個員工,采用通崗的管理方式,每個員工都參與收銀和配餐。通過這樣的管理方法搭配高度自動化的設備,據孟兵透露,其店面的人工成本不超過店面整體收入的12%。
作為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的兩年多的人,孟兵當然明白,保證品質和規模化似乎天然就是一對矛盾體。在B輪融資發布會上,孟兵以幽默和老道的臺詞開場,他自我調侃道,過去大家議論的小鮮肉創業者,現在也已經變成一塊老臘肉了。
站在臺上,他解釋西少爺的獨樹一幟,講述西少爺的逆勢生長,勾畫西少爺的未來藍圖。
他看上去雄心勃勃,似乎準備好了迎接一場更大的挑戰:如何在保證產品品質和規模化這對天然的矛盾體之間尋得平衡。
04、Q & A
i黑馬:徐新連續投資你們的原因是什麽?
孟兵:今日資本有一個特點,投資的公司很少,但是金額都比較大。他們看準一家就下重註,理念是只投品類第一名,或者是只投有可能成為品類第一的品牌。她投西少爺的邏輯很簡單,肉夾饃這個品類市場空間巨大,西少爺現在雖然小,但仍是這個品類的第一,並且有能力一直占據這個品類的第一。
i黑馬:接下來有什麽大動作嗎?
孟兵:我們要快速擴張。目標是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做到超過10000家店。所以我們會快速的規劃,比如說明年會開到多少家。所以西少爺之前都是打好根基,接下來會是業務規模快速擴大這樣的階段。對西少爺來講,以前是從0到1的階段,現在是從1到100的階段。我們現在就處在1的轉折點上。
i黑馬:明年大概的規劃是什麽樣的?
孟兵:我們明年的重點依然是北京,但是可能會到深圳。之所以選擇深圳,是因為深圳非常開放,而且我們的供應鏈體系很成熟,到深圳沒有問題。具體開店數字還沒有出來,但一定是快速擴張的時期。
i黑馬:在擴張的過程中,打算采用什麽模式?
孟兵:堅持直營。只有直營,才能保證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目前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替代它。而且,我們的資金非常充足。
i黑馬:選址有什麽要求嗎?
孟兵:最核心的策略是優先開在意見領袖集中的區域。我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堅持這樣的策略,所以我們追隨精英群體。
i黑馬:以前你說看顧客排隊興奮,現在看到排隊還興奮嗎?
孟兵:每次都興奮,應該說開心,每一次都開心。它已經變成我們開業的儀式了,就像買房子放鞭炮一樣。但是,西少爺受顧客歡迎已經不是一個秘密,我不再需要那麽多人排隊去證明它。
i黑馬:你現在還會親自參與到產品研發里嗎?
孟兵:我是我們產品研發最重要的參與者,是我們首席產品經理,從2014年到今天一直是這樣,以後也一直是這樣。我比2014年胖了很多,因為我們不斷試吃,我們每一款產品,我都要試吃很多次,從最初沒有那麽好吃的版本,一直到最終上線,上線之後,經過不斷的收集用戶反饋,繼續優化。所以每一個版本我都會試,並且都會給出意見。
i黑馬:西少爺出來的時候被提的最多的是互聯網思維,後來你說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偽命題,是嗎?
孟兵:對,這個詞是一個偽命題,是大家造出來一個詞。我覺得任何方法論核心是一定要提供價值和創造價值。如果你不能創造價值,所產生的所有的交易都是欺騙。這也是商業本質。
2013年、2014年、2015年誕生一大批公司,在這種泡沫下,很多公司沒有遵循本質,搞了很多的花樣,真的是在燒錢,浪費時間。當泡沫退去之後,誰在活躍,誰有裝備就看出來了。餐飲行業的2016年很黑暗,但接下來會是一個春天。
西少爺(的B輪融資)是在黎明前吹響號角,這是一個標誌,行業轉折的標誌。
[本文作者常皓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圖片來自www.123rf.com.cn]
西少爺
餐飲行業
融資
贊(...)
分享到:
Next Page